护理的还可以学什么.我小学介绍我的家人图片不希望我以后当护士

广东医疗队97年护士朱海秀瞒着小學介绍我的家人图片去抗疫:我不想哭护目镜会花,做不了事

?综合 央视新闻、新浪微博
部分内容:信息时报记者 黄艳 通讯员 周晋安 甄曉洲 叶张翔

【#97年护士瞒着小学介绍我的家人图片去抗疫#:“我不能哭护目镜会花!”】今天一位97年的小护士刷屏了!她叫朱海秀,是广東医疗队的护士面对记者采访,她不想对着镜头向父母报平安因为“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没法做事”朱海秀说,她来武汉支援時候没有告诉父母,但是前几天被父母知道了爸爸跟她交流的时候,哭了她说:“那是我22年以来,第一次看到我爸哭”

她叫朱海秀,是广东医疗队的护士因为工作强度和压力,脸上带着重重的黑眼圈她告诉记者:来的时候没告诉父母,但是前几天被父母知道了

她说:“那是我22年以来,第一次看到我爸哭”

她不想对着镜头向爸妈报平安,因为她说:“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没法做事。”眼淚就在眼眶里打转她摆了摆手,说了句对不起……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绍朱海秀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科ICU护士,中共党员1997年生,2019年7月起在中山三院工作

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朱海秀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首批支援湖北疫情医疗队23名队员中的一员奔赴湖北迎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她今年22岁刚毕业半年,是中山三院首批23名支援湖北疫情医疗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得知援助需求,莋为党员的她义无反顾主动报名成为了武汉青年战疫突击队的一员。

很多网友看了这个视频表示突然很想哭

“这是中国年轻人该有的模樣”

朱海秀在1月29日写下的驰援日记:

22岁年轻护士坦言“也害怕”

但仍然是病人们最强大的“保护伞”

去隔离病区上班需要提前一小时去醫院穿好防护服;工作中,防护服被汗水浸透护目镜下是一层满满雾气,但仍然一刻不敢停下来中山三院内科ICU护士朱海秀今年才22岁,昰医疗队里最小的一员1月29日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她在工作日记中坦言去支援湖北她也害怕,前往武汉支援也没有告诉父母,但作为醫护人员要做好病人们最强大的“保护伞”。

进隔离病区前的海秀(右)

朱海秀日记:出发支援武汉未敢告诉父母

现在是1月29日22:09分结束叻一天四个小时穿着防护装备高强度的工作,回到住的酒店消毒—洗澡—吃饭—再消毒,这是来到武汉支援的6日里每天下班必备程序

紟天上的是12点到16点班,正常情况下我可以休息到10点再起来。从酒店到汉口医院步行20分钟我提前1个小时去医院穿好防护服,以便与上一癍更好地交接其实,昨夜凌晨3点都没入睡不是不想睡,而是根本无法入睡每每一闭眼脑海里都是病房里那一张张病人的模样,是心痛是怜悯。昨日上的是责任班消毒病房、病人的桌柜、补液的更换、派发口服药。

从上班开始防护服其实早已被汗水浸透,护目镜丅都是一层满满的雾气哪怕是这样,我一刻也不敢停下来还是要从容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不想让病人焦急的等我本身她们就不舒垺,作为医护人员理应方方面面关注他们尤其是心理上做好病人们最强大的“保护伞”。

印象最深刻的是U4床那对年轻夫妻因为去换其怹补液,到他们那里换药迟了一些患者的丈夫说“不是派人手过来支援了吗?”我说“我们就是组织上派来从广东省过来的队伍已经來了”。他迟疑了一会儿突然间,一句“辛苦你们了谢谢你们从那么远过来帮助我们”,让我把目光转移到了他身上他的个子偏高,我需抬头看他我瞥了一眼,看到了他泪水在眼眶里打圈我也注视着他,回应一个微笑讲道:“这是我们医护人员该做的,只希望伱们都平平安安的”

几天来,其实无论是哪里的医院过来的医护人员大家目标都一致,都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心为了患者。无论昰工作量再大多么忙碌,我都很开心因为我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帮助了更多人

在我们未到来的近半个月,汉口医院的医护人員一直坚守着岗位,守护着病人未抛弃未放弃过任何一个人。今天下午15点30分郑小燕护长安排我与本院护士下去熟悉领药的流程,在途中她与我讲到他们的艰辛与困难,每天8个小时的工作有时候还拖班3、4个小时的高强度压力,听完后心里特别难受,也非常敬佩与感动从她们身上更多看到是责任、是担当、是中国力量!

我跟她讲“我们已经到来了,你们放宽心我们一起努力”。是的广东省支援湖北疫情医疗队来了,中山三院的我们与其他中山大学系统的医院来了,放心你们绝对不是孤军奋战。同组的郑小燕护士长、郑丽婲护士长的调配下我们一组的各个成员都在各自岗位的工作,每班都能做到“清洁交班”在医疗队周宇麒队长与段孟岐护士长的领导丅,我与其他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工作也渐渐步入正轨。

其实这次来武汉支援未敢告诉父母,我是97年出生的今年22岁,是医疗队里最小嘚一员从2019年7月份从河南中医药大学毕业至今,在中山三院工作虽然仅仅半年时间我已经多次经历过危重病人的抢救,专业技能也较为紮实可以独立处理突发情况,完成护理工作

同行来的有共同科室的胡吉祥师兄,我们都来自中山三院的内科ICU在来之前,科室的同事們及朋友们都给我送上肯定及鼓励,也悄悄拜托这位胡吉祥哥哥照顾我这个“小丫头片子”吉祥师兄是个暖男,考虑事情面面俱到還有来到武汉,遇到的晓玲姐与妍丽姐

让我感动的是室友时春花听说我要来,18点下班本来要与他们科室的人一起吃除夕年夜饭,她却趕了回来说能见我一面,还特意为我买橙子叮嘱了我很多,给了我一个拥抱我告诉她:这是我们住一起以来,你讲的最多话的一次她说,如果不是她感冒她也会来。我与她约定等她来武汉和我交接。其实在她说,她的选择和我一样愿意投身于支援我很惊讶。她那么一个瘦弱看着就想让人保护的女孩能这么果断勇敢。

说实话其实我也怕啊,也怕死啊!还没看过祖国的大好山河还未实现帶父母旅行的诺言,还未履行与朋友的约定但是于国家,我是名党员敢勇敢,敢奉献往前冲。于医护人员救护病人是我的职责。滿腔热血投入任务。无论什么身份我们都是名中国人。

每次看到新闻里每日都播报增加病例的数字它只不过是数字,而背后不知有哆少破碎的家庭在等着我们呢当看到因疫情离世的病人,看到家属因失去亲人那无法用言语去描述的悲伤我特别特别希望这次疫情可鉯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让它早些过去还我们一个樱花盛开,英雄的美丽城市——武汉还我们每个家庭团圆幸福,父母亲戚朋友身体健康平安顺利,还我们一个“安宁”的祖国

来源:新闻晨报(shxwcb)综合央视新闻、新浪微博
部分内容:信息时报记者 黄艳 通讯员 周晉安 甄晓洲 叶张翔

原标题:协和毕业后我在美国當护士,27年来的经历说明了一件事……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充分体现了护士的不可或缺。

来源:“八点健闻”微信公众号

?“年过五旬的迋锐是美国一家顶尖儿童医院——费城儿童医院ICU的护士。她的身份特殊是协和医学院1985年恢复护理专业本科招生后的第一届学生(此前囿几十年时间,因各种原因协和一度停办护理本科教育)。上世纪90年代初她到了美国,开始从事护士工作一做就是27年。近日王锐鉯第一人称讲述了在美国读护理硕士,考护士执照和做护士的经历”

如果当年高考我多考0.5分,现在我就不是护士了

那是在1985年。我的高栲成绩可以进清华、北大、北医或者其他任何一所院校但 正是这0.5分之差,我与协和医科大学(现协和医学院)的医疗系失之交臂

当时協和医科大学每年只收30个医疗系学生,进协和念书当医生是我中学时的梦想也是我高考的第一志愿。

刚好那一年赶上包括协和在内的国內5所高校恢复护理专业本科招生我就想着,不能做医生也可以试试护理,于是服从分配成了协和护理系的第一届本科生。

1989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阜外医院,在外科ICU和小儿ICU做护士护理心脏术后病人。 这是我第一次做ICU护士虽然只做了9个月,但我就此喜欢上了在ICU的笁作

在ICU做护士,挑战很多:在很短的时间内要记住繁杂的手术名称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快速上手呼吸机、心脏检测仪等设备的使用懂得各种生命体征化验结果和指标变化的意义,并对病人提供最好的评诂做术后护理

因为工作难度大,一点小小的突破也会让我感到欣慰 尤其在生死线上,你帮病人“重回人间”那种成就感很难形容。

1990年我跟丈夫到了美国。到美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申请到了喃缅因州大学护理研究生院的全额奖学金。

和国内不同在美国读护理学硕士前,必须拿到当地的护士执照所以我和对方学校做了一个約定,进入临床前拿下护士执照

考护士执照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我记得出国之前协和的老师直接和我说,那个执照很难考你不用想了。

结果阴差阳错我考到了难考的护士执照,硕士却没读完

当时我的同学全是在医院里做过多年护理工作,甚至已当上护士长或进叺更高管理层次的人研究生学历会对他们未来事业发展更有帮助。而我个人偏好是临床实践感觉所学和所需相去甚远,加上课程侧重悝论对一个刚到美国,对美国社会和医疗护理行业缺乏了解且从沒进过美国医院的外国人而言,学起来很吃力于是,我选择退学了

1993年,我正式开始在美国做护士

从成人普通病房到儿童医院ICU

我在美国的第一份护士工作,是在休斯敦一家医院的成年人普通病房

正是茬这里,我开始把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实践从零开始做护理上的每一件事,熟悉美国医疗系统美国医院对护理管理治疗记录偠求很?,很多时候“没写就等于没做”

对比当时在国内做护士的短暂经历,我觉得最大的区别是:美国护士职业地位很高没有像中國与医生比低人一头的感觉。 在国内是医生更重要;而在美国,护士也很有话语权可以给医生提建议,医生也会听取护士的意见因為护士是医生的执行者,是医生的眼睛医生主要开医嘱,接下来就是护士来照看这个病人护士是最了解病人病情的。

不过在这家医院做了一年多,我就辞职了因为我想去ICU工作,不愿待在普通病房1997年初,我进了费城儿童医院(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简称CHOP,在全美儿童医院中名列前茅)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护士,然后一直干到现在 当时我是这家医院NICU唯一 一个来自国外、完成了护理本科教育的护士,现在也昰

图源:王锐(前排右一)和同事的合影(受访者供图,八点健闻)

在CHOP工作紧张,但很有挑战性我们NICU的病人来自美国全国各地,甚臸世界其他国家其中许多是从其他医院转来。有小至仅有400克、妊娠22-23周的早产儿大到十公斤重的一岁小孩,病情种类繁多大多数是危偅病人,有呼吸机辅助依靠多个静脉药物营养支持。

我们NICU可以收101个病人经常一个12小时的班次会有几台手术。挽救病人让我感觉蛮自豪 也是从这里开始,我越来越认可我的职业——当初选择护理专业是对的。

在美国高难度操作不只是医生的专利。比如床旁中心静脉導管介入我就是我们病房第一个完成这个操作的护士。

很多重病新生儿不能吃东西怎么给药成了一个问题。不可能肌肉注射必须通過静脉——也就是说,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如果都等到医生来操作有时一个小孩要等2~8天,有的小孩等不到可能就会病情加重,甚至夭折

我们医院意识到这个问题,2014年9月就选了10个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护士(我也在内),来接受PICC的培训培训了一段时间,我们掌握这项原本医生独有的技能后开始真正上手。

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独立做这个操作的情形

那天上午,我刚完成PICC实习操作拿到独立操莋证书。当天晚上上夜班时我们NICU主治医生就告诉病房,有个病人需要PICC机缘巧合,这次操作由我来做

我当时很激动,但更是紧张我の前的操作,是有老师在边上当助手每一步都有老师指点、提醒。这次是我独立操作而且需要指挥无菌操作助手及床旁护士配合我完荿PICC介入操作,责任重大

我的病人是个有呼吸机支持的早产儿,患有严重新生儿肠感染一个和我一起参加培训但尚未结业的护士来做我嘚助手。因为是第一次由护士来做PICC床旁有不少人给我打气。幸运的是操作很顺利, 看到成功介入的PICC在X光机上的显示医生宣布PICC可以马仩使用时,周围响起一片小小的欢呼声

之后,我又连续给7个患儿成功实施了PICC介入信心大增。带教医生对我说这个操作,能够有50%的成功率就已经很高了。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操作的难度没有认知最大的一个困难是,我们不是在手术室做而是要在病床旁做。 床旁没有潒导管室/手术室里有持续超声及放射照影设备加上NICU病人太小,因为各种疾病很难找到能做PICC 的血管,有时即使成功放进了PICC也可能无法送到理想位置,导致置管失败

做了中心静脉导管介入的早产儿(图源:八点健闻,受访者供图)

之所以要在病床旁做是希望我们速度偠快,还要减少转运患儿带来的风险这些ICU里的小孩,大多数都戴着呼吸机或者其他设备移动起来很麻烦,也很危险

从开始做PICC介入操莋时,我就开始统计:做了多少例接触的都是什么病人,我做错了什么做成功了多少。算下来 我做成功了540个,一年差不多100个成功率是88%。

我们护士PICC团队成立以来不断发展成熟,把床旁PICC介入制作率从之前的30%提高到2019年底的92%这是个重大突破,对提高病人安全意义很大

峩觉得医院能够让护士参与更多技能培训,学习更多新技术给予护士更大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好的对我个人来说,如果能完成一次高難度的操作成就感还是很强的,我会欣慰地告诉自己:至少给了病人一个与疾病相搏机会

要护理孩子,也要“照顾”他们的父母

我们疒房可以收差不多100个病人平均每个班(12个小时)有74个左右护士在岗。对于重病人护士和病人的比例是1:1;病情稍微轻一点的病人,一个護士可以同时照看两个;如果是极严重的病人则是两个护士护理一个病人。

在我们病房每一个孩子的病情变化,护士都要了如指掌鈈仅要护理好病情危重的婴儿,还要随时给焦虑的新晋父母提供治疗信息增加他们和婴儿之间的情感沟通,让他们尽可能一起参与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同时要给患儿父母做好培训等小孩出院的时候,要保证这些父母已经完全掌握后续的相关护理知识

与紧张焦虑嘚父母搞好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并不容易,护士需要有充分的知识随时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

我回国时去过一些地方的新苼儿重症病房,发现一个护士有时要照料1~6个孩子精细化程度差距很明显。

和国内新生儿重症病房相比我们医院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孩子的家属或者父母是可以24小时陪床的。毎个病人床旁都有摄像头可以让不能在床边陪伴的小学介绍我的家人图片24小时看见孩孓。

在国内住院很多医院重症病房都不允许家属探视或者陪床。医疗护理过程不公开不明朗,如果发生什么问题最后和家属的交流僦不会特别通畅。

有个来我们医院参观学习的国内医生曾经抱怨有时医生会受病人家属威胁。我说你看我们这里,如果病人家属一直茬边上看着我有什么事情都可以随时和家属说,不可能藏着掖着家属或许有不高兴的地方,但是起码没有不信任

在美国,护士是个恏职业

在美国有很多人从其他专业或职业,转来做护士(国内有很多护士却在考虑转行)

我有两个护士同事,他们原来是做律师的還有一个,原本是学文学的后来都觉得没有太大的价值感,就转行来做了护士

还有一些同事,原本是做其他职业有小孩之后,常常帶孩子到医院看病发现护士的工作很有意思和价值,等孩子稍微长大一点自己就开始做护士。

现在还有一个趋势中途转型做护士的樾来越多。

差别为何如此明显说到底,是付出和收获是否匹配的问题

在费城,刚毕业的护士年收入可以超过5万美元,时薪至少25美元一周工作36个小时,就叫全职;你加班工作40个小时以上工资就是1.5倍,但是一周工作不能超过60个小时

我会鼓励年轻人去考麻醉护理,这個专业收的学生比较少但只要考上,学成之后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当然其他护士慢慢做,到了一定资历也可以挣到鈳观的收入)

对于一个年轻人,做一段时间护士再读28个月的麻醉护理项目,读下来一年能挣15万美元相当不错。 护士可以根据生活需偠自己控制工作时间。可以选择12小时或8小时的班次全职护士每周工作满36小时就行。如果想加班提前两个小时给医院打电话,医院有需要就可以去上班

我带小孩的时候,一星期只上班两天如果是半职的话,也可以一星期做一天或者半天 在美国,护士是一个能让人佷有成就感的职业做护士不是意味你学习不好,恰恰相反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试,才能成为护士

直到现在,在美国做护士都要考執照。而要获得参加护士执照考试的资格必须学满相关专业最基本的学时: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精神科。

我刚到美国那会儿考護士执照前,在协和的本科教育实际上满足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学时但在当时,协和护理学还没有精神科方面的教育直到去媄国读硕士,我才补上了这一科的学时

护士的继续教育也很重要。考到护士执照以后每两年,都要更新一次证书(每个州要求不一)更新的要求就是满足一定的再教育学时(比如宾州是30个学时),提供上述5科的学时教育证明这样定期更新知识系统,我觉得可能是护壵水平的一个保障

在美国,护士何时退休是自己决定现在我已经50多岁,但我还没想退休我觉得自己还挺年轻的,这份职业我做得很開心我的那些朋友, 有些都已经60多岁他们也还在这个岗位上。

原创 健闻吴靖 八点健闻


年过五旬嘚王锐是美国一家顶尖儿童医院——费城儿童医院ICU的护士。她的身份特殊是协和医学院1985年恢复护理专业本科招生后的第一届学生(此湔有几十年时间,因各种原因协和一度停办护理本科教育)。上世纪90年代初她到了美国,开始从事护士工作一做就是27年。近日王銳向八点健闻讲述了她从学习到工作,并在护士职业中获得成就感的经历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

如果当年高考我多考0.5分现在我就不是護士了。

那是在1985年我的高考成绩可以进清华、北大、北医或者其他任何一所院校,但正是这0.5分之差我与协和医科大学(现协和医学院)的医疗系失之交臂。当时协和医科大学每年只收30个医疗系学生进协和念书当医生是我中学时的梦想,也是我高考的第一志愿

刚好那┅年赶上包括协和在内的国内5所高校恢复护理专业本科招生。我就想着不能做医生,也可以试试护理于是服从分配,成了协和护理系嘚第一届本科生

1989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阜外医院在外科ICU和小儿ICU做护士,护理心脏术后病人

这是我第一次做ICU护士,虽然只做了9个朤但我就此喜欢上了在ICU的工作。

在ICU做护士挑战很多:在很短的时间内,要记住繁杂的手术名称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快速上手呼吸机、心脏检测仪等设备的使用,懂得各种生命体征化验结果和指标变化的意义并对病人提供最好的评诂做术后护理。

因为工作难度大一點小小的突破也会让我感到欣慰。尤其在生死线上你帮病人“重回人间”,那种成就感很难形容

1990年,我跟丈夫到了美国到美国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我申请到了南缅因州大学护理研究生院的全额奖学金

和国内不同,在美国读护理学硕士前必须拿到当地的护士执照。所以我和对方学校做了一个约定进入临床前拿下护士执照。

考护士执照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我记得出国之前,协和的老师直接和我说那个执照很难考,你不用想了

结果阴差阳错,我考到了难考的护士执照硕士却没读完。

当时我的同学全是在医院里做过多年护理工莋甚至已当上护士长或进入更高管理层次的人,研究生学历会对他们未来事业发展更有帮助而我个人偏好是临床实践,感觉所学和所需相去甚远加上课程侧重理论,对一个刚到美国对美国社会和医疗护理行业缺乏了解,且从沒进过美国医院的外国人而言学起来很吃力。于是我选择退学了。

1993年我正式开始在美国做护士。

从成人普通病房到儿童医院ICU

我在美国的第一份护士工作是在休斯敦一家医院的成年人普通病房。

正是在这里我开始把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实践,从零开始做护理上的每一件事熟悉美国医疗系统。美國医院对护理管理治疗记录要求很?很多时候“没写就等于没做”。

对比当时在国内做护士的短暂经历我觉得最大的区别是:美国护壵职业地位很高,没有像中国与医生比低人一头的感觉在国内,是医生更重要;而在美国护士也很有话语权,可以给医生提建议医苼也会听取护士的意见。因为护士是医生的执行者是医生的眼睛。医生主要开医嘱接下来就是护士来照看这个病人,护士是最了解病囚病情的

不过,在这家医院做了一年多我就辞职了。因为我想去ICU工作不愿待在普通病房。

1997年初我进了费城儿童医院(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简称CHOP在铨美儿童医院中名列前茅),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护士然后一直干到现在。当时我是这家医院NICU唯一?个来自国外、完成了护悝本科教育的护士现在也是。


△ 王锐(前排右一)和同事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在CHOP工作紧张,但很有挑战性我们NICU的病人来自美国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其他国家其中许多是从其他医院转来。有小至仅有400克、妊娠22-23周的早产儿大到十公斤重的一岁小孩,病情种类繁多夶多数是危重病人,有呼吸机辅助依靠多个静脉药物营养支持。

我们NICU可以收101个病人经常?个12小时的班次会有?台手术。挽救病人让我感觉蛮自豪也是从这里开始,我越来越认可我的职业——当初选择护理专业是对的。

在美国高难度操作不只是医生的专利。比如床旁中心静脉导管介入我就是我们病房第一个完成这个操作的护士。

很多重病新生儿不能吃东西怎么给药成了一个问题。不可能肌肉注射必须通过静脉——也就是说,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如果都等到医生来操作有时一个小孩要等2~8天,有的小孩等不到可能就會病情加重,甚至夭折


我们医院意识到这个问题,2014年9月就选了10个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护士(我也在内),来接受PICC的培训培训了一段时間,我们掌握这项原本医生独有的技能后开始真正上手。

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独立做这个操作的情形

那天上午,我刚完成PICC实习操作拿到独立操作证书。当天晚上上夜班时我们NICU主治医生就告诉病房,有个病人需要PICC机缘巧合,这次操作由我来做

我当时很激动,但更昰紧张我之前的操作,是有老师在边上当助手每一步都有老师指点、提醒。这次是我独立操作而且需要指挥无菌操作助手及床旁护壵配合我完成PICC介入操作,责任重大

我的病人是个有呼吸机支持的早产?,患有严重新生?肠感染一个和我一起参加培训但尚未结业的護士来做我的助手。因为是第一次由护士来做PICC床旁有不少人给我打气。幸运的是操作很顺利,看到成功介入的PICC在X光机上的显示医生宣布PICC可以马上使用时,周围响起一片小小的欢呼声

之后,我又连续给7个患儿成功实施了PICC介入信心大增。带教医生对我说这个操作,能够有50%的成功率就已经很高了。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操作的难度没有认知最大的一个困难是,我们不是在手术室做而是要在病床旁做。床旁没有像导管室/手术室里有持续超声及放射照影设备加上NICU病人太小,因为各种疾病很难找到能做PICC 的血管,有时即使成功放进了PICC吔可能无法送到理想位置,导致置管失败


△ 做了中心静脉导管介入的早产儿(受访者供图)

之所以要在病床旁做,是希望我们速度要快还要减少转运患儿带来的风险。这些ICU里的小孩大多数都戴着呼吸机或者其他设备,移动起来很麻烦也很危险。

从开始做PICC介入操作时我就开始统计:做了多少例,接触的都是什么病人我做错了什么,做成功了多少算下来,我做成功了540个一年差不多100个,成功率是88%

我们护士PICC团队成立以来,不断发展成熟把床旁PICC介入制作率从之前的30%提高到2019年底的92%,这是个重大突破对提高病人安全意义很大。

我觉嘚医院能够让护士参与更多技能培训学习更多新技术,给予护士更大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好的。对我个人来说如果能完成一次高难度嘚操作,成就感还是很强的我会欣慰地告诉自己:至少给了病人一个与疾病相搏机会。

要护理孩子也要“照顾”他们的父母

我们病房鈳以收差不多100个病人,平均每个班(12个小时)有74个左右护士在岗对于重病人,护士和病人的比例是1:1;病情稍微轻一点的病人一个护士鈳以同时照看两个;如果是极严重的病人,则是两个护士护理一个病人

在我们病房,每一个孩子的病情变化护士都要了如指掌。不仅偠护理好病情危重的婴儿还要随时给焦虑的新晋父母提供治疗信息,增加他们和婴儿之间的情感沟通让他们尽可能一起参与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同时要给患儿父母做好培训,等小孩出院的时候要保证这些父母已经完全掌握后续的相关护理知识。

与紧张焦虑的父毋搞好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并不容易护士需要有充分的知识,随时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

我回国时,去过一些地方的新生儿偅症病房发现一个护士有时要照料1~6个孩子,精细化程度差距很明显

和国内新生儿重症病房相比,我们医院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昰孩子的家属或者父母,是可以24小时陪床的毎个病人床旁都有摄像头,可以让不能在床边陪伴的小学介绍我的家人图片24小时看见孩子

茬国内住院,很多医院重症病房都不允许家属探视或者陪床医疗护理过程不公开,不明朗如果发生什么问题,最后和家属的交流就不會特别通畅

有个来我们医院参观学习的国内医生,曾经抱怨有时医生会受病人家属威胁我说,你看我们这里如果病人家属一直在边仩看着,我有什么事情都可以随时和家属说不可能藏着掖着。家属或许有不高兴的地方但是起码没有不信任。

在美国护士是个好职業

在美国,有很多人从其他专业或职业转来做护士(国内有很多护士却在考虑转行)。

我有两个护士同事他们原来是做律师的,还有┅个原本是学文学的,后来都觉得没有太大的价值感就转行来做了护士。

还有一些同事原本是做其他职业,有小孩之后常常带孩孓到医院看病,发现护士的工作很有意思和价值等孩子稍微长大一点,自己就开始做护士

现在还有一个趋势,中途转型做护士的越来樾多

差别为何如此明显?说到底是付出和收获是否匹配的问题。

在费城刚毕业的护士,年收入可以超过5万美元时薪至少25美元。一周工作36个小时就叫全职;你加班工作40个小时以上,工资就是1.5倍但是一周工作不能超过60个小时。

我会鼓励年轻人去考麻醉护理这个专業收的学生比较少,但只要考上学成之后,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当然,其他护士慢慢做到了一定资历也可以挣到可观嘚收入)。

对于一个年轻人做一段时间护士,再读28个月的麻醉护理项目读下来一年能挣15万美元,相当不错

护士可以根据生活需要,洎己控制工作时间可以选择12小时或8小时的班次,全职护士每周工作满36小时就行如果想加班,提前两个小时给医院打电话医院有需要僦可以去上班。

我带小孩的时候一星期只上班两天。如果是半职的话也可以一星期做一天或者半天。

在美国护士是一个能让人很有荿就感的职业。做护士不是意味你学习不好恰恰相反,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试才能成为护士。

直到现在在美国做护士,都要考执照而要获得参加护士执照考试的资格,必须学满相关专业最基本的学时: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精神科

我刚到美国那会儿,考护士執照前在协和的本科教育实际上满足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学时,但在当时协和护理学还没有精神科方面的教育,直到去美国讀硕士我才补上了这一科的学时。

护士的继续教育也很重要考到护士执照以后,每两年都要更新一次证书(每个州要求不一),更噺的要求就是满足一定的再教育学时(比如宾州是30个学时)提供上述5科的学时教育证明。这样定期更新知识系统我觉得可能是护士水岼的一个保障。

在美国护士何时退休是自己决定。现在我已经50多岁但我还没想退休,我觉得自己还挺年轻的这份职业我做得很开心。我的那些朋友有些都已经六十多岁,他们也还在这个岗位上

1920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成立开创了中国护理高等教育的先河。

茬中国护理发展史上 , 协和护校享有崇高的地位建校以来培养了许多护理精英。据统计从第一届开始, 到1952年,协和护校培养了263位毕业生, 在這批学生当中, 就有中国首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琇瑛(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表彰在护理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人员的最高荣誉)、著名护理教育家聂毓禅还有大约27%的毕业生担任过医院副院长、护理系主任、护校校长、护理部主任等职务。

此外近代公共卫生护悝的创立、中华护理学会领导岗位的出任、早期各地护理分会的建立、护理学书籍的出版与翻译等,无疑使协和成为了中国现代护理事业嘚摇篮

2020年是协和护理高等教育开办100周年。如今协和护校已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形成了从专科到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格局

此前这些年,护士行业一直以薪资低、工作量大、地位不高等问题很难留住人才但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充分体现了护士的不可或缺

仈点健闻将围绕“协和护理百年”进行专题报道,通过采访不同年代的协和护理毕业生的经历去记录护士这一行业的价值。

我们尊重原創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原标题:《协和毕业后我在美国做护士二十多年,这份职业很有成就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一家人教学设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