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人物画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

黄宾虹:我的画要50年后才会为人所识--扬子晚报网
黄宾虹:我的画要50年后才会为人所识
(导读:6月19日晚,黄宾虹巨制《黄山汤口》以3.45亿元成交,创其个人作品最高成交价,买家是山东雷丁汽车,该画作将收藏于其位于潍坊的尚美术馆内。1952年的时候,黄宾虹的画才卖1块钱一幅,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可以买好多幅。黄宾虹的画从1元涨到3亿元,价格暴涨了3亿倍。这似乎也验证了他的那句话:我的作品,要五十年后才真正会为人所认识。
拍得此画的雷丁汽车负责人表示,开创一项全新的事业也跟黄宾虹的画作一样,它的价值可能需要很久才会被市场、被行业所认知。所以,要沉得住气、耐得下心,持之以恒地去长期投入。在中国这块市场上,很多事物的价值也是被严重低估的,我们对黄宾虹先生《黄山汤口》画作的收藏,是对中国近现代艺术的信心,更是对中国的信心。
黄宾虹活着的时候,收藏家嫌画得脏,黑乎乎的,画送都送不出去。黄宾虹有次在上海开画展,只有一个人买他的画,黄宾虹激动坏了,送了他一堆,这个人叫傅雷。在年,黄宾虹的画才涨到一元钱一张。
直到1977年,王雪涛的画12元一平尺,李可染是15元,他拿着陆俨少的画去荣宝斋,给出的价格是8元一平尺。上世纪80年代初,天安门前的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外宾服务部&,吴作人的润格是一平尺5元钱,李可染8元,刘炳森6毛、8毛钱。
1981年,从香港回来的许化迟,仅花20多万港币就买下了外宾服务部的全部画作,超过9000张字画,包括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吴作人、蒋兆和等人作品,&谁的都有&。
大师当年都卖地摊价,齐白石画价是每平尺4元钱,吴作人的润格是一平尺5元钱,李可染8元,刘炳森6毛、8毛钱。黄宾虹的画一元钱一张。70年代,像李可染、吴作人、蒋兆和,当时收购价都是45块钱一大幅,齐白石才卖10块钱一尺。任何东西都没有艺术品增值快,如今,中国书画已经暴涨了1亿倍了。)
逆袭之星途璀璨叶琛是谁演的 叶琛扮演者赵健个人资料介绍
全职高手叶修的队伍有几个人 兴欣战队成员介绍都有谁
夏至未至段桥结局死了吗 段桥扮演者庞瀚辰还演过什么电视剧
特工皇妃楚乔传小说各人物结局剧透 楚乔诸葛玥结局在一起没
艺术品微信拍卖 水到底有多深?
新生儿双腿透明 两条腿像被剥去了皮肤一样颜色通红
首播火箭满天飞!她是王思聪新签的熊猫一姐未ps照把网友丑哭了
21岁泰国鲜肉演员不雅照遭外泄 尺度过大照片视频流出
小八黑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八结局和谁在一起楚乔传电视剧楚乔传正在热播,楚乔有好几个妹妹,每个都是漂亮的可人儿,其中小八是楚乔...
荆家小七是谁演的 荆家小七扮演者苗苗个人资料介绍《楚乔传》根据潇湘冬儿的网络小说改编,由吴锦源执导,赵丽颖、林更新、窦骁、...
娄艺潇凉凉是第几期 和于毅演绎着一段让人心碎的惊世之爱跨界歌王第二季娄艺潇年初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度不减,其片中主题曲...
锦烛真实身份曝光 锦烛 &十撕 &楚乔成黄金情感推动器《特工皇妃之楚乔传》正在热播剧中锦烛因为没能被宇文玥选上而心生妒忌。接...
左满仓真实身份是什么 左满仓是幕后大黑手吗楚乔传中王星瀚饰演左满仓,王星瀚在剧中饰演左满仓这个角色,由于在街面上开了一个杂...
中国推销员豆瓣评分影评怎么样 剧情解析聚焦小人物大事件
星儿的真实身份是洛河之女吗 洛河到底是什么人
羽姑娘乌先生怎么认识的 羽姑娘喜欢乌先生吗
夏至未至大结局是什么 立夏的结局会和谁在一起如何读懂争议中的黄宾虹_评论分析_新浪收藏_新浪网
如何读懂争议中的黄宾虹
  ――专访著名艺术评论家胡英暖
  近日,浙江画院院长孙永一番贬低山水画大家黄宾虹的言论,再次引发艺术界对黄氏山水的热议。在著名艺术评论家胡英暖看来,在近现代四大家中,黄宾虹是一个争议最多的画家。他在世时难觅知音,被讥为“乱涂乱画”,难以得到“专业画坛”的认可。但是如今,黄宾虹的作品在一些学院艺术家眼里已被奉为山水画创作的经典,而且在拍卖市场中屡创高价,在画坛有“南黄北齐”的美誉。
  北京商报:黄宾虹无论生前还是去世后一直伴随争议,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胡英暖:黄宾虹的艺术与被同称为中国近现代四大家的张大千相比,有着强烈的反差,被世人视为“黑山黑水”。早在1929年,黄宾虹在《美展国画谈》中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术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溢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因此引起了广泛争议,创新者议其“墨守成规”,传承者认为其坚守“道义”。再加上黄宾虹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文人的生活,在其50岁之前几乎没有任何名气,齐白石57岁北漂,黄宾虹50岁寂居,故有人评价其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士大夫画。
  面对人们的种种评说,熟读《易经》的黄宾虹对自己的艺术生命却有着明确卜测,他说50年后人们会看好他的作品。说到这里不仅使我想起王安石的一段话:“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志者不能至也。”愿人们在议论中更深刻地领悟和感受黄宾虹大师作品带给我们的中国精神之美、民族气质之美、人文精神之灿烂。
  北京商报:您觉得“黄氏山水”的魅力在哪?
  胡英暖:当人们谈到如何读懂黄宾虹的艺术作品时,我常常想到世界油画大师莫奈,一生作画,86岁而终,在世时一直不被世人看好,因为他画出了一个非他人所及的“世界”。
  要读懂黄宾虹的绘画,首先要读懂他的人生轨迹和人生理念。黄宾虹可谓书画家、金石学、诗学、文字学、古籍整理编辑出版多领域高屋建瓴的超现代文化巨匠。他的作品不管是“白宾虹”时期,还是“黑宾虹”时期,虽说每个时期大不同,但在艺术坚守和探索方面,他可称为有毅力、有信仰、有学问、有胆魄之人,是一个不讨好世人一时、独创函闭艺术之路的“忍者”,是独走悠绝之处、理趣之处的“探险者”。
  观其山水画作,特别是80岁以后绘画,给人初感是“乱写乱画”,但静心欣赏,给人以近看一堆墨、远看山水活之奇感,正如黄宾虹自己所言,“看山深入骨髓”,是名副其实的“真画”。
  究其艺术风格,梅墨生的评价很有思考价值:“宾翁笔性柔健,如绵裹铁,而墨法氤氲浑厚,其苍茫幽邃,实古人所不到处。”在梅先生看来,要想探究和读懂中国画之精髓和意趣,“读一个黄宾虹,读一个齐白石就够了”,因为他们分别体现了意趣情感、理趣理念,一个是雅俗共赏,一个是阳春白雪,是中国近现代艺术的最佳写照。
  北京商报:作为一位传统人文画家,黄宾虹山水有着深厚的根基,其作品中吸取了哪些传统艺术元素?
  胡英暖:教书三十载,研画八十年。作为学者型传统派画家,黄宾虹的山水画始于临摹北宋沈庭瑞,起步加速于新安画派。其绘画艺术风格从明入手,直返北宋,以元人为归,广泛吸取前人之精华。北宋最具代表人物李成“宗师造化,自创景物”为黄宾虹的艺术创作起到了“明镜”作用;明朝戴进“简劲激越而富于动感”和同一时期的吴伟“山水皴染以大笔挥毫,水墨淋漓不拘常法”对其后的“七种墨法”起到了穿针引线的功效;清时的“四王”,体古人技法之精髓,以传统技巧根砥深厚笔墨纯熟见称,都对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起到了借鉴作用。古为今用、创为现用、意为远用,为黄宾虹山水作品注入了无限艺术内涵和生命力。
  北京商报:黄宾虹艺术对当代山水画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胡英暖:纵观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家,人们自然会想起“南黄北齐”。南黄即黄宾虹,北齐则齐白石,二者对近现代中国画的发展可谓功高无量。
  黄宾虹有着深厚的国学修养,在国画艺术研讨上可谓厚积薄发。从6岁时便临摹家藏宋代名家沈庭瑞山水册,22岁赴扬州从师郑珊学山水,从师陈崇光学花鸟,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被称为“白宾虹”。然50岁后学而不止,倡导师法自然,九登黄山,五跃九华,四攀泰岳,入川观巴蜀山水,细查景物变化之万千,考史研革,绘图画稿至万件。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山奇水秀融笔端,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八十变法”,一改70余年之风,以黑密厚重、黑墨透亮为特色,“白宾虹”变“黑宾虹”。以“浑厚华滋”为艺术审美和追求标准,并将其视为中国民族性格之体现。从黄宾虹的《设色山水画稿》、《文殊院望莲花峰》作品中囤积笔墨数十遍,厚重,却不闷郁,给人气势磅礴、墨华飞动、意境深邃、惊世骇俗之震撼。晚年总结出的五种笔法“平、圆、留、重、变”和七种墨法“浓、淡、破、积、泼、焦、宿”,为当代中国山水画发展提供了宝贵法典。使中国山水画上升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梅墨生: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
我的图书馆
梅墨生: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
一生求艺多寂寞    因为阴历和阳历转换的问题,所以黄宾虹实际上是1864年出生的,他出生的时间按阴历说是大年三十子时,所以长者最初给他起的名字叫“元吉”,后改名质,字朴存。黄宾虹的纪年比我们多一岁,中国人的传统是虚一岁,即在娘胎里就有了一岁,他实足的年纪是90岁,他自己纪年是93岁。他的祖籍是安徽,生在浙江金华。1907年他因被控告私铸钱币,就跑到上海,在上海一待就是三四十年,这是他人生很重要的一个时期。    黄宾虹到了上海以后,曾经先后在新华艺术专科、上海艺专、暨南大学和中国画研究会等地方做教授或中国画的导师。1937年6月他又受聘北上前往北平,在古物陈列研究所做教授,兼任北平国立艺专的教授。当时故宫博物院的院长被人控告贪污,其中涉及到字画,所以黄宾虹就受邀作为鉴定委员到故宫鉴定字画,这也是他人生很重要的一个时期,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    黄宾虹非常喜欢南方的山水,北平干燥的天气让他经常流鼻血,那个时候可能雾霾没有这么厉害,但是有沙尘暴,这让黄宾虹很不适应,便在1948年回到南方,前往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做教授。但实际上,这只是个虚名,那个时候他已经八九十岁。那时他的个人艺术不被当时的主流学术界看好,实际上处在一个赋闲的状况。办展览的时候,他的作品经常被放在门后面,很少被人看到,学校也不安排他的课,只是偶尔有崇拜者去访问他。  黄山汤口 作者黄宾虹  黄宾虹的一生著述颇丰,上海出版社曾经出版了6本黄宾虹文集,都是他对中国艺术,主要是书法、绘画、篆刻、金石文字、书论、画论、画史的研究。在20世纪,像黄宾虹这样有如此广泛学养的艺术家不多,而且除这些,他还精通烹调、太极拳、围棋、中医,堪称绘画界里的国学大家。    黄宾虹早年一度是一个革命者,崇拜谭嗣同这样激进的革命派,曾经加入过南社、黄社这样的同情革命、主张进步的进步团体,所以黄宾虹的一生是从一个革命者变化成为一个文化人。他在上海做过许多事情,组织出版编辑国学、美术类的丛书,同时在艺术学院教学。    在中壮年时期,黄宾虹是作为一位综合的活动家、出版家、教育家、学者的身份出现的。但到了北平之后,作为老辈的艺术家,他没有齐白石当时那样红火的生命,也没有像徐悲鸿那样奔走于社会事件当中,这个时候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学人,一个艺术家。    在给自己学生的信中,他曾说,他是十年在京城蜗居。可见,虽然黄宾虹跟齐白石一样,都说过绘画是寂寞之道,但是黄宾虹的寂寞在他的生前,而且不是一般的寂寞。我的老师亲眼见到他把自己的画拿出来送给来访的人,却被来访的人拒绝了,说你的画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黄宾虹很尴尬,只好将画又收回来。在当时黄宾虹的艺术不被时尚所看好,但是黄宾虹对自己的学生说,五十年以后你把我的画拿出来裱一下,那个时候人们有可能看得懂我的画。可见,黄宾虹生前的寂寞是和他对自己将留名后世的自信结合在一起的。  拟董巨二米大意山水 作者黄宾虹  黄宾虹在69岁的时候去了四川,待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期间他画了几千幅作品。他在青城山的时候,赶上了一次磅礴大雨,进而被雨中的青城山所震撼,对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说艺术家的创作需要契机,雨中的山水启示了他对真山水的感受。黄宾虹的一生还喜欢看夜山、早晨的山、黄昏的山、雨中的山。曾经有朋友亲眼看到他半夜推开窗户面对夜山凝视,这些对形成他的画风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契机。    1949年,黄宾虹成为全国第一届美展的审查委员,1950年又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成为浙江省的人大代表。1952年患了白内障以后,他的视觉几乎为零,看东西模模糊糊,对他晚年的画风产生了很大影响。在90岁那年,中国美协浙江分会和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为他庆祝九十岁大寿,在上海做了一次展览,这次主要是花鸟画展。华东行政委员会的文化局授予他“中国人民优秀画家”称号。1955年他因得胃癌在杭州去世,实足年龄90岁,虚龄92岁。    黄宾虹一生大体是上述经历,他从来没有登高一呼过,像徐悲鸿那样,他从来也没有红得发紫,像齐白石那样。他把自己所有财富都用于收藏古器物、古玺印、古字画,在日常生活中却经常捉襟见肘,不是一个特别富有的人,他更不是善于经营和炒作的人,在赢得社会声誉方面,他不能跟张大千相比,尽管他们两个人都叫“大千”,当年黄宾虹也曾号“大千”。  花卉 作者黄宾虹  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因为他的绘画里文化含量太重,他的绘画里审美历史感太苍凉,他的绘画不像当下满街走的靓女那样打扮入时,也不像张大千和吴湖帆的绘画那样靚丽,所以欣赏他的画需要人生阅历,需要文化积淀,需要美学修养。这三方面缺一个,我以为都不可能真正地欣赏他。或者你会怀着对他绘画的神秘感,但很难进入他的世界。    我认为,人类的艺术一个是生命的阅历,一个是文化的积累。如果没有这两者,就不会有伟大和深沉的艺术。黄宾虹是一个怀抱家国情怀的人,他的父亲是一个商人,指望他经商,但是黄宾虹走上了一条文化道路。他在上海提出艺术救国,甚至提出了一句叫“艺术是特健药”,认为艺术有益人生,是最好的营养品,可是这样的话几十年过去了,依旧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他不是登高一呼的人。但是今天中国经济富强了,黄宾虹的这句话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我看来,黄宾虹的一生虽然以儒学入道,但是他对道家的追求成就了他的艺术境界。    一位艺术家的灵魂在于文史哲的思想,黄宾虹的艺术审美思想落点落在道家,看他的画论和著述经常提到庄子,这透露出他对道家特别是庄子思想的钦佩与向往,这些都与他绘画的精神有关系。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的绘画,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了解他的生平和生活态度,了解他的艺术足迹,这样才能在欣赏,或者鉴定他的画作时减少误读。花草册页 作者黄宾虹早期游艺南北二宗    下面说一下黄宾虹艺术的分期。目前我们所见到黄宾虹的绘画中,1907年到上海之前的作品极少,但肯定有留存。目前出版的黄宾虹画册里有一些早期的作品,但是没有年款。黄宾虹这个人挺有意思,他的绘画里有相当一批作品是没有年款的。他最后捐给浙江博物馆的作品好多都没有款,甚至没有题字,上面只盖了一方浙江博物馆的收藏印。假如那上面有一方黄宾虹的章,那一定是他的夫人在捐赠的时候盖的,不是他自己盖的,可见他活着的时候对艺术的求索是没有终结的。作为一个探索性、实验性的画家,黄宾虹的每张作品,或者每一个时期都处在探索和实践的状态中。    黄宾虹到40岁时作品还不算成熟,这一阶段他处在酝酿的时期,花费很多的时间学习古人揣摩传统。但是他自己早期的风貌里,已经透露出后来成熟时期的端,这个端倪就是六个字:“实处易,虚处难”,这是他早年求学时,启蒙老师指点他的话,即画有形象的地方容易,画没有笔墨没有形象、留白布虚的时候难。在这个时期的画作中可见,他已经显示出这方面的能力了,山梁留白的地方已经很好看了。    清朝的画论家笪重光说“妙在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景”。虚与实相生,就像中国人的太极思想,阴阳并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生互动。黄宾虹的绘画是表达中国古代易经思想、道学理念最成功、最集中、最典型的画作。  作画时的黄宾虹  黄宾虹晚年会凭着印象,拿20年前,或者30年前的作品再题,80岁的时候可能把50岁的作品题一下,90岁的时候把60岁的作品再题一下。他这个人不太在意作品本身是不是很完美,他心里想的是这个阶段要解决艺术上的什么问题。    我的老师李可染是黄宾虹的弟子,李可染后来治学也是这个办法。有一次他亲自跟我讲,自己一度画不好山水中的点景人物,虽然自己很早就会画人物,但是把人物放在山水里总是画不好,便用了两年的时间专攻点景人物。这是李可染先生的原话。我想这是潜移默化受到黄宾虹先生影响的结果。    有些黄宾虹在体会学习宋、明画作时绘制的作品,应当是他在50岁上下创作的,有很明显北宗山水的风格。南北宗论断的提出者是明代的董其昌,有人批评董其昌的分类不严谨,确实他的分类很简单,即北宗的山水是职业画家画的,南宗的山水是文人画家画的。北宗的山水设色讲求形式,比较注重再现;南宗的山水是水墨写意,注重表现。  南高峰小景 作者黄宾虹  黄宾虹在50岁左右还在南北二宗之间游艺,并且着重学习北宗的绘画,用笔规矩,山的皴法明显,不像后来画得那么自然、率真、空灵。他这个时候多用小的狼毫笔,要知道黄宾虹一辈子是用小笔画大画,他们这种传统型的画家不会画很大尺幅的作品,所以黄宾虹特别大尺幅的作品凤毛麟角,扇面、册页是比较拿手的。    在黄宾虹早期细腻的作品中,笔法很多,点线很多。这个时候他的虚实感已经越来越强,有时会用很明显的南宗画法,南宗的画法是以书法入画,笔法上比较柔韧,墨法比较滋润。在早期的作品中,山头上的草木用长短披麻皴画出,叫矾头山,五代的董源乃至北宋的范宽都是这样的风格。此时,在构图上他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图式风格,就是太极阴阳的意味还不明显。    我们看黄宾虹的画,除了以水墨的面貌为主,再就是浅绛,浅绛就是淡设色,主要用两个颜色,一个是赭石色,一个是花青色,一般不超过三个。我们中国人的设色不同于西方色彩学说的色彩,我们是五行阴阳系统的哲学色彩。用赭石代表大地,用花青色象征天,合起来就是天地。中国古代认为最大的阴阳就是天地,在地面最大的阴阳是山和水,山是阳,水是阴。黄宾虹画浅绛山水,在早期很少用大青绿的画法,偶尔画过一点小青绿,所谓青绿就是用水墨勾勒轮廓在里面填色,而且以青色和绿色为主。  青城途中所见 作者黄宾虹  艺术是由可见世界和不可见世界组成的,黄宾虹的可见世界刚才我们讲了,外表不漂亮,画得不工致,不优雅,容易令观者有隔阂。而当我们穿过这道隔阂,会发现黄宾虹想要传达的东西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气质,这种气质他自己概括为四个字:“浑厚华滋”。他有诗句“浑厚华滋我民族”。他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古老而智慧的民族,这是他的理念。他说中华大地无山不秀,无水不美,他热爱这方土地,更热爱这个土地上诞生的文化。    黄宾虹这一生到底画了多少张画?实际上我们现在只能粗略估计。据我所知,他去世以后,他的夫人宋若婴捐给浙江博物馆的作品,如果无论尺幅大小,无论创作还是写生,共有5000张左右,还有一些别的文物,加在一起有1万多件。我估计他作品的总数不会超过1万件,这只是大概的估计。    保存在浙江博物馆的作品很有故事,当时按他的遗嘱,这些画作是要捐给国家的,可是当时浙江没有人要,他的夫人很着急,说这些东西在我手上,万一坏了或丢了怎么办?便不断地去联系接收单位。浙江博物馆据说对接受这些东西并不积极,后来在一个爱好艺术的领导人直接过问之后,才勉强答应了。悲哀的是接收之后,浙江博物馆的人连包裹都没有打开,就搁置到一边去了,直到黄宾虹去世后三十年包裹才被打开,这就是黄宾虹的遭遇。    黄宾虹懂易经,他好像真的对命运有所卜算,在世时曾说,50年以后人们会看好我的画。结果他1955年去世,恰好在50年后的2005年,浙江博物馆举办了规模空前的大型展览和系列活动,纪念黄宾虹,由此确立了黄宾虹绘画的学术地位和市场价值。原题:《黄宾虹的寂寞人生路——附黄宾虹先生的绘画作品》作者:梅墨生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对不起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
黄宾虹的画为何难以被人认同?
我的老师亲眼见到他把自己的画拿出来送给来访的人,却被来访的人拒绝了,说你的画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黄宾虹很尴尬,只好将画又收回来。在当时黄宾虹的艺术不被时尚所看好,但是黄宾虹对自己的学生说,五十年以后你...
原标题: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
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因为他的绘画里含量太重,他的绘画里审美历史感太苍凉,他的绘画不像当下满街走的靓女那样打扮入时,也不像张大千和吴湖帆的绘画那样靚丽,所以欣赏他的画需要人生阅历,需要文化积淀,需要美学修养。
一生求艺多寂寞
因为阴历和阳历转换的问题,所以黄宾虹实际上是1864年出生的,他出生的时间按阴历说是大年三十子时,所以长者最初给他起的名字叫“元吉”,后改名质,字朴存。黄宾虹的纪年比我们多一岁,中国人的传统是虚一岁,即在娘胎里就有了一岁,他实足的年纪是90岁,他自己纪年是93岁。他的祖籍是安徽,生在浙江金华。1907年他因被控告私铸钱币,就跑到上海,在上海一待就是三四十年,这是他人生很重要的一个时期。
黄宾虹到了上海以后,曾经先后在新华艺术专科、上海艺专、暨南大学和中国画研究会等地方做教授或中国画的导师。1937年6月他又受聘北上前往北平,在古物陈列研究所做教授,兼任北平国立艺专的教授。当时故宫博物院的院长被人控告贪污,其中涉及到字画,所以黄宾虹就受邀作为鉴定委员到故宫鉴定字画,这也是他人生很重要的一个时期,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
黄宾虹非常喜欢南方的山水,北平干燥的天气让他经常流鼻血,那个时候可能雾霾没有这么厉害,但是有沙尘暴,这让黄宾虹很不适应,便在1948年回到南方,前往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做教授。但实际上,这只是个虚名,那个时候他已经八九十岁。那时他的个人艺术不被当时的主流学术界看好,实际上处在一个赋闲的状况。办展览的时候,他的作品经常被放在门后面,很少被人看到,学校也不安排他的课,只是偶尔有崇拜者去访问他。
黄宾虹的一生著述颇丰,上海出版社曾经出版了6本黄宾虹文集,都是他对中国艺术,主要是书法、绘画、篆刻、金石文字、书论、画论、画史的研究。在20世纪,像黄宾虹这样有如此广泛学养的艺术家不多,而且除这些,他还精通烹调、太极拳、围棋、中医,堪称绘画界里的国学大家。
黄宾虹早年一度是一个革命者,崇拜谭嗣同这样激进的革命派,曾经加入过南社、黄社这样的同情革命、主张进步的进步团体,所以黄宾虹的一生是从一个革命者变化成为一个文化人。他在上海做过许多事情,组织出版编辑国学、美术类的丛书,同时在艺术学院教学。
在中壮年时期,黄宾虹是作为一位综合的活动家、出版家、教育家、学者的身份出现的。但到了北平之后,作为老辈的艺术家,他没有齐白石当时那样红火的生命,也没有像徐悲鸿那样奔走于社会事件当中,这个时候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学人,一个艺术家。
在给自己学生的信中,他曾说,他是十年在京城蜗居。可见,虽然黄宾虹跟齐白石一样,都说过绘画是寂寞之道,但是黄宾虹的寂寞在他的生前,而且不是一般的寂寞。我的老师亲眼见到他把自己的画拿出来送给来访的人,却被来访的人拒绝了,说你的画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黄宾虹很尴尬,只好将画又收回来。在当时黄宾虹的艺术不被时尚所看好,但是黄宾虹对自己的学生说,五十年以后你把我的画拿出来裱一下,那个时候人们有可能看得懂我的画。可见,黄宾虹生前的寂寞是和他对自己将留名后世的自信结合在一起的。
黄宾虹在69岁的时候去了四川,待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期间他画了几千幅作品。他在青城山的时候,赶上了一次磅礴大雨,进而被雨中的青城山所震撼,对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说艺术家的创作需要契机,雨中的山水启示了他对真山水的感受。黄宾虹的一生还喜欢看夜山、早晨的山、黄昏的山、雨中的山。曾经有朋友亲眼看到他半夜推开窗户面对夜山凝视,这些对形成他的画风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契机。
1949年,黄宾虹成为全国第一届美展的审查委员,1950年又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成为浙江省的人大代表。1952年患了白内障以后,他的视觉几乎为零,看东西模模糊糊,对他晚年的画风产生了很大影响。在90岁那年,中国美协浙江分会和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为他庆祝九十岁大寿,在上海做了一次展览,这次主要是花鸟画展。华东行政委员会的文化局授予他“中国人民优秀画家”称号。1955年他因得胃癌在杭州去世,实足年龄90岁,虚龄92岁。
黄宾虹一生大体是上述经历,他从来没有登高一呼过,像徐悲鸿那样,他从来也没有红得发紫,像齐白石那样。他把自己所有财富都用于收藏古器物、古玺印、古字画,在日常生活中却经常捉襟见肘,不是一个特别富有的人,他更不是善于经营和炒作的人,在赢得社会声誉方面,他不能跟张大千相比,尽管他们两个人都叫“大千”,当年黄宾虹也曾号“大千”。
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因为他的绘画里文化含量太重,他的绘画里审美历史感太苍凉,他的绘画不像当下满街走的靓女那样打扮入时,也不像张大千和吴湖帆的绘画那样靚丽,所以欣赏他的画需要人生阅历,需要文化积淀,需要美学修养。这三方面缺一个,我以为都不可能真正地欣赏他。或者你会怀着对他绘画的神秘感,但很难进入他的世界。
我认为,人类的艺术一个是生命的阅历,一个是文化的积累。如果没有这两者,就不会有伟大和深沉的艺术。黄宾虹是一个怀抱家国情怀的人,他的父亲是一个商人,指望他经商,但是黄宾虹走上了一条文化道路。他在上海提出艺术救国,甚至提出了一句叫“艺术是特健药”,认为艺术有益人生,是最好的营养品,可是这样的话几十年过去了,依旧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他不是登高一呼的人。但是今天中国经济富强了,黄宾虹的这句话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我看来,黄宾虹的一生虽然以儒学入道,但是他对道家的追求成就了他的艺术境界。
一位艺术家的灵魂在于文史哲的思想,黄宾虹的艺术审美思想落点落在道家,看他的画论和著述经常提到庄子,这透露出他对道家特别是庄子思想的钦佩与向往,这些都与他绘画的精神有关系。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的绘画,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了解他的生平和生活态度,了解他的艺术足迹,这样才能在欣赏,或者鉴定他的画作时减少误读。
早期游艺南北二宗
下面说一下黄宾虹艺术的分期。目前我们所见到黄宾虹的绘画中,1907年到上海之前的作品极少,但肯定有留存。目前出版的黄宾虹画册里有一些早期的作品,但是没有年款。黄宾虹这个人挺有意思,他的绘画里有相当一批作品是没有年款的。他最后捐给浙江博物馆的作品好多都没有款,甚至没有题字,上面只盖了一方浙江博物馆的收藏印。假如那上面有一方黄宾虹的章,那一定是他的夫人在捐赠的时候盖的,不是他自己盖的,可见他活着的时候对艺术的求索是没有终结的。作为一个探索性、实验性的画家,黄宾虹的每张作品,或者每一个时期都处在探索和实践的状态中。
黄宾虹到40岁时作品还不算成熟,这一阶段他处在酝酿的时期,花费很多的时间学习古人揣摩传统。但是他自己早期的风貌里,已经透露出后来成熟时期的端,这个端倪就是六个字:“实处易,虚处难”,这是他早年求学时,启蒙老师指点他的话,即画有形象的地方容易,画没有笔墨没有形象、留白布虚的时候难。在这个时期的画作中可见,他已经显示出这方面的能力了,山梁留白的地方已经很好看了。
清朝的画论家笪重光说“妙在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景”。虚与实相生,就像中国人的太极思想,阴阳并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生互动。黄宾虹的绘画是表达中国古代易经思想、道学理念最成功、最集中、最典型的画作。
黄宾虹晚年会凭着印象,拿20年前,或者30年前的作品再题,80岁的时候可能把50岁的作品题一下,90岁的时候把60岁的作品再题一下。他这个人不太在意作品本身是不是很完美,他心里想的是这个阶段要解决艺术上的什么问题。
我的老师李可染是黄宾虹的弟子,李可染后来治学也是这个办法。有一次他亲自跟我讲,自己一度画不好山水中的点景人物,虽然自己很早就会画人物,但是把人物放在山水里总是画不好,便用了两年的时间专攻点景人物。这是李可染先生的原话。我想这是潜移默化受到黄宾虹先生影响的结果。
有些黄宾虹在体会学习宋、明画作时绘制的作品,应当是他在50岁上下创作的,有很明显北宗山水的风格。南北宗论断的提出者是明代的董其昌,有人批评董其昌的分类不严谨,确实他的分类很简单,即北宗的山水是职业画家画的,南宗的山水是文人画家画的。北宗的山水设色讲求形式,比较注重再现;南宗的山水是水墨写意,注重表现。
黄宾虹在50岁左右还在南北二宗之间游艺,并且着重学习北宗的绘画,用笔规矩,山的皴法明显,不像后来画得那么自然、率真、空灵。他这个时候多用小的狼毫笔,要知道黄宾虹一辈子是用小笔画大画,他们这种传统型的画家不会画很大尺幅的作品,所以黄宾虹特别大尺幅的作品凤毛麟角,扇面、册页是比较拿手的。
在黄宾虹早期细腻的作品中,笔法很多,点线很多。这个时候他的虚实感已经越来越强,有时会用很明显的南宗画法,南宗的画法是以书法入画,笔法上比较柔韧,墨法比较滋润。在早期的作品中,山头上的草木用长短披麻皴画出,叫矾头山,五代的董源乃至北宋的范宽都是这样的风格。此时,在构图上他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图式风格,就是太极阴阳的意味还不明显。
我们看黄宾虹的画,除了以水墨的面貌为主,再就是浅绛,浅绛就是淡设色,主要用两个颜色,一个是赭石色,一个是花青色,一般不超过三个。我们中国人的设色不同于西方色彩学说的色彩,我们是五行阴阳系统的哲学色彩。用赭石代表大地,用花青色象征天,合起来就是天地。中国古代认为最大的阴阳就是天地,在地面最大的阴阳是山和水,山是阳,水是阴。黄宾虹画浅绛山水,在早期很少用大青绿的画法,偶尔画过一点小青绿,所谓青绿就是用水墨勾勒轮廓在里面填色,而且以青色和绿色为主。
艺术是由可见世界和不可见世界组成的,黄宾虹的可见世界刚才我们讲了,外表不漂亮,画得不工致,不优雅,容易令观者有隔阂。而当我们穿过这道隔阂,会发现黄宾虹想要传达的东西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气质,这种气质他自己概括为四个字:“浑厚华滋”。他有诗句“浑厚华滋我民族”。他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古老而智慧的民族,这是他的理念。他说中华大地无山不秀,无水不美,他热爱这方土地,更热爱这个土地上诞生的文化。
黄宾虹这一生到底画了多少张画?实际上我们现在只能粗略估计。据我所知,他去世以后,他的夫人宋若婴捐给浙江博物馆的作品,如果无论尺幅大小,无论创作还是写生,共有5000张左右,还有一些别的文物,加在一起有1万多件。我估计他作品的总数不会超过1万件,这只是大概的估计。
保存在浙江博物馆的作品很有故事,当时按他的遗嘱,这些画作是要捐给国家的,可是当时浙江没有人要,他的夫人很着急,说这些东西在我手上,万一坏了或丢了怎么办?便不断地去联系接收单位。浙江博物馆据说对接受这些东西并不积极,后来在一个爱好艺术的领导人直接过问之后,才勉强答应了。悲哀的是接收之后,浙江博物馆的人连包裹都没有打开,就搁置到一边去了,直到黄宾虹去世后三十年包裹才被打开,这就是黄宾虹的遭遇。
黄宾虹懂易经,他好像真的对命运有所卜算,在世时曾说,50年以后人们会看好我的画。结果他1955年去世,恰好在50年后的2005年,浙江博物馆举办了规模空前的大型展览和系列活动,纪念黄宾虹,由此确立了黄宾虹绘画的学术地位和市场价值。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提示:请填写评论标题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
原标题:关注2017纽约亚洲艺术周:古典之外的...
Copyright Reserved
张雄艺术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宾虹字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