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在厂里上班,环境恶劣有七水硫酸锌,锌等加热冒出来的毒气,职工经常头晕脑胀,咳嗽,眼睛疼发痒流泪。下班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_文档资料库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第一单元 课题 1 [复习要求]: 1、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走进化学世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共 69 页第 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 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 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共 69 页第 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物理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变化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 生变化伴随 现象 本质 区别 实例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 沉淀等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石蜡熔化、水结成冰、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汽油挥发 腐败、呼吸相互 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 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共 69 页第 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物理性质 概念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 变所呈现出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 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实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 沸点、硬度、密度、溶解 性、助燃性、还原性、 性、挥发性、吸附性、导 酸性、碱性等 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 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确定 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共 69 页第 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的变化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发生 变化 等等实例冰→水→水蒸气, 汽油挥发,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共 69 页第 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木材制成桌椅 根本区 别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判断依据)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共 69 页第 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课堂练习]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 导电性B.挥发性C.可燃性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D.面粉和白糖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 木棒受力折断。共 69 页第 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达标测试卷 一、(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1.如图 1-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2.“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 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A.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D.化合反应 ) (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共 69 页第 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4.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纯碱溶液除去水壶中的水垢()B.当发现厨房中的燃气灶漏气时,应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C.冬天用炉火取暖时,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D.波尔多液可用铁桶盛放 5.某农科所试用“汽水”(碳酸饮料)浇灌植物,改良碱性土壤,调节土壤 pH,同时还能起到的作 用是 ( ) B.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 D.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A.有利于植物的呼吸 C.代替氮肥6.北京在申办 2008 年奥运会时提出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为了使 2008 年 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 C.提高污水处理率 ( )B.用天燃气逐步取代民用燃煤 D.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共 69 页第 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二、判断正误(对的在后的括号里打“√”,错的打“×”第小题 2 分,共 14 分)。 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3.爆炸一定是化学反应 ( )()4.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一种粒子,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5.质量守恒定律只符合部分化学反应。如: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所余下的白色固体质量比原来的要 大,煤燃烧后所余灰烬比原来的要小,这两者都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Na HSO4?) )6.空气可认为是一种溶液,溶剂是 N2,溶质是 O2、CO2、稀有气体和其他杂质等(7.NaHSO4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NaHSO4=Na+ +HSO4共 69 页第 1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三、填空题(1、2、3、4 小题每空 2 分、5 小题每空 3 分,共 38 分)。 1.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家老俩口身体突然起火化为灰烬。这种奇怪的“人体自焚”现象虽然至今仍原因不明,但可以肯定“人体自焚”是一种变化。2.给你一件物品,通过人体各器官或借助常规仪器,你就可能指出这件物品的物理性质,你应该从 这件物品的 、 、气味、 、沸点、硬度、等方面来描述。例如:给你一支粉笔,你能说出它的物理性质吗?至少说出四 点: 3.一般而言,物质的用途由其决定,物质的性质包括 者仅凭感官无法知道,必须通过 才能显示出来 。 性质和 。 性质,其中后4.我们的化学教材中有大量彩图,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不能蒸发成水蒸气② 水蒸气可能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冶钢铁⑤钢铁可能变成 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共 69 页第 1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有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 (2)一种有机物的燃烧 (3)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 (4)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 ; ; ;5.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利用碘化银行人工降雨,其主要原理就是运用了冷凝催化机制。具体地说, 就是利用高炮,将碘化银炮弹发射到高空云团的零度层以上,利碘化银在高空中分解生成银单质和碘 单质,形成人工冰核。这些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冰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将通过零度层下 降,之后融化,形成雨滴。实现人工降雨 30~50 毫米,大大缓解了灾情。 另查资料知:碘的元素符号为 I,其常见化合价为-1 价,碘单质化学式为 I2。 今年春天,我市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5 月 14 日,我市使用了 500 发碘化银炮弹:共 69 页第 1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1)写出碘化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分析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将其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各举一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写出另外一种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名称: (4)请你提出一个解决我市用水危机的预防性方案: 四、(14 分)。。 。 。学习化学可使你变得聪明,避免走入生活和学习的许多误区。如(1)水银不是银,是金属汞, 有剧毒;(2)铅笔芯中不含铅,主要是石墨和粘土。这样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试举出二例。 五、学科间综合题(共 10 分) 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量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 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也日趋增强(图 1-2)是我国的节能标志,科学家也在开发新 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请你回答:共 69 页第 1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1)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请回答三种):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两个由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① ② (3)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 请你分别各举一例: ①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氢气具有热值高且 ; 。 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 。共 69 页第 1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达标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B 2.D 3.C 4.B 5.B 6.A二、1.X三、1.化学2.X3.X4.X5.X6.√7.X2.颜色、状态、熔点、密度、白色、固体、圆柱、无气味、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水、质地柔软等。 3.性质、物理、化学、化学变化 4.①②;⑤;③;④⑥; (1)CO=O2点然 点然CO2 2H20+CO2 Cu+H20(2)CH4 +202△(3)H2+CuO(4)HCl+NaOH=NaCl+H20(其他正确答案答案均可得分) 5.(1)2AgI光照2Ag+I2(2)物理变化:冰晶融化形成雨滴;化学变化:碘化银在空中分解生成银和碘单质。共 69 页第 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3)干冰 (4)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可能的答法有如下几类:①从保护水源的角度:保护九龙江等水源从节约用水的角度:如节约家庭和工业用水;利用海水冲厕等 ③从废水的综合利用:如家庭或工厂废水的循环使用 ④从水资源开发:如海水的淡化等 ⑤从人工增雨的技术开发:研究人工增雨 ⑥从保护环境上:植树造林等 四、1.干冰不是冰,是二氧化碳;2、纯感不是碱,是正盐。 五、(1)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点然(2)C+02CO2+H20=Ca(OH) 2 (3)①干电池使用、蓄电池使用等 ②给电池充电、电解水等 (4)燃烧后生成水,无污染共 69 页第 1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课题 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 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 CuSO4(白色)+ 5H2O === CuSO4? 5H2O(蓝色)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共 69 页第 1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结论: ⑴ 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 燃烧时:①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②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 H 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 CO2,该气体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中含有 C 元素。 ④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 C 元素。 ⑶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共 69 页第 1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实验探究步骤 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 形态、形状 ⒉点燃前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 水中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结论、解释 由石蜡制成 颜色:乳白色 状态:固态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 于水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 火焰 ⒊ 点 燃 蜡 烛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 焰中,1s 后取出 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 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 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 灰水,振荡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 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 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 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 二层最亮,内层暗 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 火焰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 碳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⒋熄灭 蜡烛有白烟 白烟燃烧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 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共 69 页第 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 CO2 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 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 空气中水的含量高。共 69 页第 2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化 学方程式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 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呼出的气体大部 分没有溶于水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 气体无色 放于桌上呼出的是无色的 气体,密度比空 气大⒉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人呼出气体中含 有较多的二氧化 碳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一 会熄灭;人呼出气体中含 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 有较少的氧气 灭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块玻璃片比较人呼出气体中含 有较多的水蒸气共 69 页第 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E、收集证据;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学生活动]试述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 [教师指导]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电脑画面提示)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 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 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如图 1)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 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共 69 页第 2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图1 (3)(如图 2)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 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图2 3、吹灭蜡烛,观察; 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5、(拓展实验)(如图 3)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图3共 69 页第 2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四、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共 69 页第 2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课题 3 [复习要求]:走进化学实验室1、能记得常用仪器的名称、认识图样、了解用途及使用请注意事项(试管、烧杯、酒精灯、水槽、 量筒、托盘天平、锥形瓶、长颈漏斗等) 2、能进行药品的取及(包括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连接仪器、给物质加热等 [考点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共 69 页第 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 用 仪 器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1、 试管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 然后才能集中受热,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共 69 页 第 2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 1/3 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 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 约成 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反 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2。 2、烧杯用途:① 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 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 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 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 用途① 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② 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 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 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 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2/3 5、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注意事项:① 盛液量不能超过 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 ② 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 ③ 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6、胶头滴管 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 ① 先排空再吸液共 69 页 第 2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② 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 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 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 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 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①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 ② 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 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 面。 8、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 0.1 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 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 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 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 注意事项:① 不能加热 ② 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③ 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10、广口瓶 (内壁是磨毛的)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1、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 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共 69 页 第 2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13、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 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4、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 控制液体的用量 15、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① 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 1/3)(防止杂质落入 试管) ② 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16、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 17、酒精灯 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注意事项: ① 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 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 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 2/3,也不应少于 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 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 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 (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 酒精灯的外焰最高, 应在外焰部分加热 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 防玻璃器皿受损)共 69 页 第 2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⑦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 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 易点燃) ⑨ 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 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18、玻璃棒用途: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注意事项:① 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 ② 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19、温度计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20、药匙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后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 [考点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准”原则:不尝、不闻、不接触。 即: ① 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② 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③ 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 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考点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工具:块状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 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 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 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意: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共 69 页 第 3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考点四]、液体药品的取用:“多倒少滴”。 工具――量筒和滴管。 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一倒二向三挨四靠) 步骤: ①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④倾注完毕后,瓶口在试管口靠两下。并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 处。 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要领:悬、垂。见前 6 3、取用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步骤:选、慢注、滴加 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倒 :① 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 ② 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 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考点五]、 固体试剂的称量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 0.1 克) 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① 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 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 - 游码读数共 69 页 第 3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② 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或表面 皿等)玻璃器皿中称量。 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 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考点六]、加热: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热源,用外焰加热。 ①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②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⒈ 液体: A、用干抹布擦拭试管的外壁,B、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 C、试管夹从管底套上和取下,D、试管与桌面成 45-60 度 ⒉固体: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预热后集中药品 加热。 注意 A: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 B: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C: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考点七]、仪器的装配: 装配时, 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1、连接方法 (1)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小心! 不要使玻璃管折断,以致刺破手掌),使它插入. (2)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左包右进)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 管. (3)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 以免压破容器.共 69 页 第 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考点八]、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A、连接装置; B、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C、用手紧握试管加 热;D、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八、仪器的洗涤: 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 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 明已洗涤干净了。共 69 页第 3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巩固练习] 1、 在①坩埚②烧杯③烧瓶④蒸发皿⑤量筒⑥试管⑦集气瓶⑧试管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 直 接 放 在 火 焰 上 加 热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 , 要 放 在 石 棉 网 上 加 热 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锌粒④试剂瓶中的盐酸。可以用药匙取用的是 ,可以用镊子取用的是______________,可以用滴管取用的是_________ ) D、直接倒入__________________3、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 B、用玻璃棒A、用镊子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 D、量筒4.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烧杯 B、烧瓶 C、试管5.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 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有两个无 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共 69 页第 3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其中()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③正确 D、全部错误A、只有①正确6.用酒精灯给试管内溶液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是: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 的 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中 下部。其中 与之相关的是( A、①③⑤⑥ B、②④ )。 C、②③⑥ D③④⑤ )7.下列仪器,能够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广口瓶8.现有下列仪器:①量筒;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酒精灯。量取 25 ml 液体,应该选用的仪 器是( A、①② )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方法是(共 69 页第 3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A、用水冲熄B、用湿抹布盖灭C、用沙土盖灭D、用泡沫灭器扑灭10.如图所示,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可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 69 页第 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 气课题 1 [复习要求]: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1、18 世纪 70 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的结论。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装置图(见书 P27)共 69 页第 3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2、实验现象: 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点燃 4、原理:表达式:磷(P) +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 4P + 5O2 2P2O5 五氧化二磷(P2O5)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共 69 页第 3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 (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 4:1),稀有气体 0.94%,二氧 化 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 体积分数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 二氧化 其他气体气体0.94%碳0.03%和杂质0.03%共 69 页第 3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 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共 69 页第 4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考点四]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氧气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 钢⑤宇宙航行等 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 氮气 稀有气 体 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 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共 69 页第 4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考点五] 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 酸、 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和“绿色生产”的方向进行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 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 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 P32(绿色化学)。共 69 页第 4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达标训练]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_____;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_______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2.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 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等。 3.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指______、状态、______ 、熔点、______ 、密度、_______和溶解性等。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D.新鲜空气 ) D.稀有气体 ) D.l∶4 )A.蒸馏水 B.雪碧饮料 C.河水 5.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6.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A.4∶1 B.5∶l C.l∶57.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共 69 页第 4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一氧化碳 )8.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瑞典的舍勒B.英国的汤姆生C.法国的拉瓦锡 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9.在下图公共标志中,与保护环境有关的是(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能力提高]1.下列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放出热量的性质的是( ①气焊 ②动植物呼吸 ③医疗 ④潜水 ⑤宇航)A.①②③ B.①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在治理北京的大气和水污染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公共汽车改用清洁燃料车 C.禁止使用含硫高的劣质煤 D.禁止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 )3.今年春季沙尘暴频繁侵袭我国北方地区,会造成空气中下列哪种有害成分的增加(共 69 页第 4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 D.一氧化碳 4.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D.机动车排放尾气5.1999 年北京市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强制各用煤单位使用低硫优质煤,主要是为了防止下列哪种气 体对空气造成污染( )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6.拉瓦锡为了研究空气的成分,曾把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得到了红色粉末氧化汞,又把这一种 红色粉末加热,得到了汞和氧气。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人都应关心和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为监测空气质量,江苏省淮安市建立了“城市环境空气质 量日报制”,日报:总悬浮颗粒(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指标。其中,_____________超标,共 69 页第 4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主要是大规模不规范的城市建设造成的;_____________超标,主要是煤的燃烧造成的;_________ 超标,主要是大量汽车、助力车等排放的尾气造成的。8.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 8 L,大约需要空气____L,在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_________L。共 69 页第 4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课题 2 [复习要求] 1、知道氧气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氧气2、认识氧气与与常见物质(碳、磷、铁、蜡烛、硫)的氧化反应 3、能识别化合反应 [考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共 69 页第 4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考点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 C + O2 CO2点燃二氧化碳(CO2)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 2、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硫(S) + 氧气(O2) S + O2 SO2点燃二氧化硫(SO2)共 69 页第 4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 点燃 文字表达式:磷(P)+ 氧气(O2) 五氧化二磷(P2O5)化学方程式:4P + 5O2 2P2O5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体,不是气体 (二)与金属(镁、铁)的反应 1、镁带(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文字表达式:镁(Mg)+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2Mg + O2 2MgO点燃氧化镁(MgO)2 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共 69 页 第 4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 +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3Fe + 2O2 Fe3O4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铁 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三)与某些化合物(蜡烛、甲烷)的反应――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 气体产生。 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 水(H2O)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四)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也放热。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等。共 69 页第 5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总结]: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具有氧化性。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 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 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考点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考点四]、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A+B+…… → E (简称“多合一”)共 69 页第 5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AB→A+B+……。(简称:“一变多”)③: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达标训练] 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色______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____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_________色液体或固化成__________色固体。 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___________活泼的气体,具有___________,是一种常见的__________。 3.化合反应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_______是化合反应。 4.根据实验情况,填写下表共 69 页第 5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与氧气 与氧气 反应的 反应的 物质 条件 与氧气反 应的现象反应后生成 物质的名 称 化学反应的 文字表达式硫磺红磷 铝箔5.以下对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6.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比空气大 B.能支持燃烧 )B.氧气极易溶于水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C.不易溶于水D.无色无味共 69 页第 5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7.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8.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反应,集气瓶底要预先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是(A.木炭 B.红磷 C.铝箔 D.硫磺 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为淡蓝色液体 B.汽油挥发 C.气体受热体积膨胀 D.铝箔燃烧 10.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食物腐烂 C.冰雪融化 D.白磷自燃 11.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沸点 C.硬度 )D.可燃性共 69 页第 5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课题 3 [复习要求] 1、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 2、能识别分解反应 3、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蒸馏)降温加压 空气 液态空气 液态氧 沸点较高(―183℃) 蒸发 氮气 沸点低(―196℃),先蒸发出来装入天蓝色钢瓶中(1)具体过程共 69 页 第 5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考点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MnO2) B 实验原理: 表达式:过氧化氢(H2O2) 化学方程式: 2H2O2MnO2MnO2水(H2O) + 氧气(O2)2H2O+ O2 ↑注:MnO2 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 注意事项: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共 69 页第 5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 密性良好。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⑤、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D、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B、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表达式:氯酸钾(KClO3) 方程式:2KClO3MnO2 △氯化钾(KCl) + 氧气(O2)2KCl + 3O2 ↑注意:MnO2 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共 69 页第 5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② 加热高锰酸钾: 表达式: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方程式:2KMnO4K2MnO4 + MnO2 + O2↑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① 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②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③ 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共 69 页第 5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 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易错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 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 纯。共 69 页第 5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F、收集方法:①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 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 G、检验、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共 69 页第 6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考点三]、催化剂: 1、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2、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 注意:①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 ②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 ③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④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3、二氧化锰在一些反应中不只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只有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中,催化剂可以用硫酸铜溶液、氧化铁、氧化铜、红砖粉末)。在氯酸钾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质 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质量分数变大。共 69 页第 6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考点四]、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及以上物质的反应2、特点:一变多附加:1.演示实验的改进 在加热过氧化氢(双氧水)的实验中,由于 5%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时,有大量的水蒸气和少量的 氧气共同逸出,带火星的木条比较难复燃。所以该实验可以改用以下两种方案进行:试管口加 1 个带 有干燥管的装置。在 5%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 1 滴氢氧化钠溶液。 在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中,只须加绿豆体积大的 MnO2 粉未,不要像书中图 示那样多,否则反应会很剧烈,难以控制。 2.生在做实验前,先组织学生讨论、示范演示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基本操作的原理,然后组织学生 进行探究实验。 3.用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催化剂的概念。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分解反应的概念共 69 页第 6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第三单元 课题 1 [复习要求]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变化和水的组成 2、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单质和氧化物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考点一]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DDD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自然界的水 水的组成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2O)通电氢气(H2) + 氧气(O2)共 69 页第 6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化学方程式:2H2O 产生位置通电2H2↑+ O2↑ 负极 正极电解水口诀: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体积比质量比21::18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 C 时密度最大,为 1g/cm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水(H2O) 化学方程式: 2H2O通电 0 3通电氢气(H2) + 氧气(O2) 2H2↑+O2↑共 69 页第 6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3、氢气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文字表达式:氢气(H2) +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2H2 + O2 2H2O点燃水(H2O)点燃前,要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共 69 页第 6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考点二]、物质的分类 1、概念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氧气、红磷等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高锰酸钾等 例:二氧化硫、氧化铁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即划分单质、化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种类来划分 的。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单质;若含有几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化合物 2、物质分类的步骤 ①根据物质种类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 ②写出纯净物的化学符号 ③根据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 ④在化合物中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找出氧化物共 69 页第 6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基础测评] 1.水是 () ①单质 ②化合物 ③纯净物 ④混合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 氧气B.水C.蛋白质D.脂肪 3.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是水元素组成B.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 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空气B.河水 C.冰 D.红磷 5.在电解水实验中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 a L 气体,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 集的是( ) A.a LB. 0.5a LC.2a LD.无法确定 6.下列有关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无味B.能够燃烧C. 难溶于水D.密度很小 7.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A.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B. 未听到声音 C.听到声音很小 D. 试管爆炸 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水电解B.蜡烛燃烧C. 呼吸过程D.酒精挥发共 69 页第 6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9.鉴别 H2、O2、N2、空气四种气体最好先用( ) A.观察其颜色和状态 B.嗅其气味 C.用带火星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10.下图是简易电解水装置图。试回答问题: (1)电解一段时间后,A、B 两管水位均下降,其中_______管水位下降快,其原因 是。 (2)A、B 两管理论上得到的气体体积比为。共 69 页第 6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阅读材料★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水分子对于可见光中各种波长不同的光线(指红、橙、黄、绿、青、蓝、紫)散射作 用(指光束在媒质中前进时,部分光线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的现象)的强弱不同,对于 波长短的(如绿、青、蓝等)其散射作用远比波长长的光(如红、橙色)的散射作用强。 再加上散射作用的强弱与光程的长短也有关。在水层较浅时,可见光中各种波长的光几乎 都能透过,散射作用也不显著。因此,水是无色透明的。当水较深时,由于散射作用显著, 水就显出浅蓝绿色。水中溶有空气越多越偏绿色。水更深时会出现深蓝色甚至显黑色。海 水较深时显蓝色,就是这个缘故。共 69 页第 6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达标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答案) 1、你认为确定一瓶标签残缺的试液是否是 BaCl:溶液的最佳方法是: ( )A.讨论B.实验C.调查D.上网( B.给菜刀涂菜油,防止生锈 D.用食盐水选种子 )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科学的是 A.用食醋除水壶中的水垢 C.用燃放鞭炮的方法防御“非典”3、南宁市良东污水处理厂是一座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兴建的现代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它是改善南宁市 水资源的一项绿色环保工程.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关系到人类生存.水污染防治的关键是控制 “污染源头”。你认为引起水污染的直接原因是 ( )①工业废水的任意拌放②滥用农药化肥③水中有动植物生长 ④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任意捧放⑤滥用含磷洗衣粉③乱砍伐树木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③⑤⑥共 69 页第 7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温度计当作玻璃棒搅拌浴液 B.使用天平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称量物()C.为了节约,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D.用 H2 还原 CUO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 H2 5、把一块洁净的锌片放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锌片表面产生气泡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③锌片质量减轻部④溶液质量增加 A.只有① B.只有①③ C.①③④ D.全部6、近年探测火星形成一个热潮,相继有“火星快车”“机遇号”,“勇气号”飞临火星上空和登陆火星,使人们对火星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火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95%)还有少量氮气、氨气, 大气压力为 6-7 百帕,火星有自转和公转,据以上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火星大气中无法传播 B.单质铁在火星上不易生锈 )C.因为没有氧气火星上不可能存在生命 D.火星上不会形成风共 69 页第 7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7、按下述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碳酸钙制二氧化碳B.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C.锌和稀硝酸反应制氢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公锰的混合物制氧气8、把分别充满红棕色 HQ 气体和无色 H2 的集气瓶,按照右图 A、B 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 A 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 体不反应),而 B 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小 B.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由原子构成 )9、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常被用作氧化剂、消毒杀菌剂和漂白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个 H202: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B.H:o:分子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每个 H20: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共 69 页第 7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D.H2O2 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10、在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左边烧杯中加入 10g 金属锌,向右边烧杯中加入 10g 金属镁,当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的指向是( )A.分度盘的左边B.分度盘的中间 C.分度盘的右边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共 4 小题,共 30 分)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6 分)(1)海水、河水、湖水都是天然水,天然水是 物(填“纯净”或“混合”)。(2)进入海淀区西部的京密引水果渠是刚 k 京市供水的重要通道。为了保护好城市用水,下列做法中, 不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①在引水渠岸边堆放垃圾 ②向引水渠中排放工业废水共 69 页第 7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③在引水渠两岸植树④向引水渠中倾倒生活污水资料二:水资源紧缺指标 紧缺性 人均水 量 (mVa) 轻度缺 中度缺 重度缺 极度缺 水 水 水 水0-17 500-100 00 00 0&5001、上述资料显示,北京属于 法是缺水城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节约用水。你家中的节水办 (写一条即可)。2、(8 分)浩瀚的海洋不仅繁衍着无数生生物,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如氯化钠、氯化镁、溴化镁共 69 页第 7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等大量的无机盐。 (1)请设计两种鉴别海水和蒸馏水的方法(只需说明原理)方法一:方法二: (2)由此所得的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可采取下列步骤除去。请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操作步骤。 ( )→( )→蒸发结晶3、 分)小明和小华进入盐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研究。(8小明用较稀的盐酸,小华用较浓的盐酸。 他们分别取等质量的锌粒与足量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并将烧杯中物质总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绘 制成右图。共 69 页第 7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试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减小的原因是; (①或②);。(2)表示小明实验结果的是图中的曲线(3)请说明图中的曲线②与曲线①不同的原因是4、(8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锌和浓盐酸以及下图所示装置来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并验证气体中 的杂质。 (1)实验中看到 B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这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杂质 (填化学式),除此以外,还可能含有杂质 气体是 (填名称)。为了检验该杂质可将 E 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中 (填序号)之间,气体从 (填 a 或 b)进入装置 E,E 中所放试剂为 ,观察到的现象共 69 页第 7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是。 。 (填选项编号)(2)装置的作用是(3)此实验收集氢气的下列方法后,你认为合理的是 ①向上排空气法②用干瘪气球收集③排水法 三、简答题(第 1 小题 12 分,第 2 小题 6 分,共 18 分) 1、下图是自来水净化过程示意图。 (1)自来水厂采用哪些净化水方法? (2)加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什么?(3)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是什么?(4)为什么在最后还要投药消毒?共 69 页第 7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四、实验探究题(共 16 分) 为了研究废电池、满江红(一种水生蕨类植物)对水质影响,某校自然科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在 5 只鱼缸上分别贴标签 A、B、C、D、E:各放入 3500ml 未污染的池塘水;在 A、D、C、D 四个鱼缸中分别放入 l 节不同型号的电池(每节打洞,以便有毒物质释放),E 缸作对照,不放废电池,再向各缸分别放入 1 条健康、大小和体重相近的同种金鱼:定时喂养,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 下表。A 所放废电池型 号 金鱼成活时间 (天) 1号B 2号C 5号D 7号E 对照171518至今共 69 页第 7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实验二:在 5 只鱼缸上分别贴标签 A、B、C、D、E 各放入 3500ml 未污染的池塘水; 向各缸分别放入经过打洞的 1 节同型号的废电池:向 B、C、D、E 缸放入不同数量的满江红 20 天后, 再向各缸分别放入 1 条健康、大小和体重相近的金鱼;定时喂养,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如下表;A 所放废电池型号 1 号 满江红数量(e) 溶解氧(mg/L) 铅(mg/L) 金鱼成活时间 (天) 0 2.25B 1号 40 2.94C 1号 80 3.65D 1号 120 4.12E 1号 160 5.060.135 O.134 0.106 O;084 0.029 1 8 13 17 至今共 69 页第 7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注:其中的溶解氧、铅重金属在水中的数据是放入满江红第 20 天测定的;水中锰、汞、铜等重金属 含量在放入满江红后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表中未予列出;表中的“至今”是指放入金鱼后第 20 天。)根据以上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得出何种结论?2、满江红在净化水质中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此实验所得的结论,请你谈谈感想和建议。 五、综合题(共 6 分) 1、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和生物生存、工农生产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 你认为正确的是 。A.水分子可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天然降水洁净清澈,提倡直接作饮用品 C.水的比热比砂石、干泥土大得多,这是沿海地区气温日夜差比内陆地区小的主要原因 D.水能灭火,可是把少量水洒到烧旺的煤炉中火焰反而更加猛烈,此时水起催化作用。共 69 页第 8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E.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F.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白天植物吸收大量的水主要用来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 G.自来水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盛开水的热水瓶底常沉积一层水垢,这些都说明自来 水是不是纯净物。 H.“水能载舟”是由于水有浮力。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I.用化学方法能使水变成燃油,“水变燃油”为人类提供了获得能源的新途径。共 69 页第 8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达标测试卷参考答案 ―、1、B 2、C 3、B 4、D 5、C 6、B 7、D 8、C 9、C 10、A二、(1)混合;(2)①②④:(3)极度,使用节水龙头,洗脸,洗衣水冲厕所。 2、(1)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海水另一种为蒸馏水;尝味道,有咸味的是海水,另一种无味的是蒸馏水。 3、(1)生成了氢气逸出; (2)①:(3)浓盐酸,易挥发,与锌反应速度较快,故其质量减小较快。 4、(1)H20 氯化氢气体,B、C 6 硝酸银浴液,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2)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3)②三、1、(1)? 吸附、沉淀、过滤降的目的(2)使细小的粒子重量及体积因聚集而增加以达到沉降的目的 (3)脱色、去味、除臭,去除农药及其他一些不易清除的有机物(4)水中的细菌及微生物虽经沉淀及过 滤处理,但未能完全消除,故需要投药消毒起到杀菌作用。 2、因为硬水与肥皂混合,不易产生泡沫故在用硬水洗涤衣的时,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故小朋共 69 页第 8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友表现很沮丧。 四、1、实验一表明废电池对金鱼有毒害作用,废电池对金鱼的毒害程度与废电池的型号有关。实验二表明满江红对废电池污染的水质有净化作用,满江红净化水质的能力与其数量有关。2、满江红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提高水中的溶解氧、从而起净化水质的作用;通过降低被废电池污染水质的作 用。3、①废电池毒性对生物危害极大,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应向全社会宣传,树立环保意识.制 止废电池乱扔造成环境污染,应对废电池进地集中收集和无公害化处理。⑧满江红对污染的水质有一 定的净化用用,可以在被废电池或重金属污染的水中适当种养满江红。实验一中,金鱼的成活时间反 映了废电池对金鱼的毒害程度。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金鱼成活时间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所放的废电池 型号不同。实验二中所放的废电池型号完全相同,这是因为放养的满江红数量不同造成的,根据表中 数据可知,满江红越多,铅等重金属越少、溶解氧越多、金鱼成活的时间越长,说明满江红对水质有 净化用用,而且满江红越多,净化能力越强。 五、C、E、G共 69 页第 8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课题 2 [复习要求]分子和原子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 3、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化学变化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共 69 页第 8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考点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 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某某分子由某某原子和原子某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某某由几个原子某某和几个原某某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共 69 页第 8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共 69 页第 8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考点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定 义 性 质 联 系 区 别 分子原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 最小的微粒小微粒。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 粒。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考点四]、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共 69 页第 8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课堂测评] 1.1994 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 )A.分子可再分 B. 分子在不停运动C. 分子很小D. 分子间有间隔2.100 mL 酒精和 100 mL 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200 mL,说明了( )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分子 B.氧原子 C. 氧离子 ) D.氧气 ) D.以上都不是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4.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A.水分子 B. 水原子 C. 氢、氧两种原子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C.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构成共 69 页第 8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而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水结成冰C. 镁条燃烧B. 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 D.石蜡燃烧7.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 ( A.木板制成桌椅 B.纸张被撕碎C. 冰雪被融化 )8. 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A.水结成冰 B.水分蒸发 C.水被电解 D. 水汽化 9.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D. 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共 69 页第 8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课题 3 [复习要求] 1、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水的净化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到常见的净水方法 3、初步学会使用过滤对混合物的分离 [考点一]、水、纯净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雪碧 饮料等都是混合物共 69 页第 9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考点二]、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吸附沉淀):试剂:明矾净水原理: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2、过滤 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③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 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A 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B 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 滤纸破损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作用共 69 页第 9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3、吸附 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蒸馏的装置:见书图 3-21 和 3-22各种静化方法除去的杂质的种类 难溶性杂质 可 溶 性 杂 降低水的硬 质 沉淀 过滤 吸附 蒸馏 √ √ √ √ √ √ √ 度共 69 页第 9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考点三]、硬水与软水 1、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井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开水2.鉴别方法:可以用肥皂水鉴别,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3.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 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 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共 69 页第 9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达标检测] 1.纯水是____色,____臭,清澈透明的液体,而许多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杂质,因此常呈浑浊。2.在某些乡村,可以采用明矾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_______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_________出来。 3.含有较多可溶性_________化合物的水叫硬水,硬水很容易使水壶或盛水的器具上结_________。 4.在制取蒸馏水时,常在水中放入几粒沸石(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5.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 A.观察颜色 B.加入明矾,搅拌 C.溶解食盐 D.加肥皂水搅拌6.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A.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物 B.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C.锅炉用水硬度太高十分危险 7.下列不属于净化水的措施是( ) A.吸附 B.过滤 C.电解 D.蒸馏 D.活性炭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共 69 页第 9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8.在我国南方所饮用的水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 氯酸(HClO)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 Ca(ClO)2]溶于水可生成 CaC12 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河水→A(明矾)→B(沉淀)→C(过滤)→D(漂白粉)→净水 (l)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_________。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为____________。 (3)A 步中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4)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9.有一种含有碎莱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可溶),还具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 的成分十分复杂,此处为了便于讨论,已将其成分作了“简化”,将其经去渣、去臭处理后可转化为) 厕所的清洗用水。问: (1)采取何种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及泥抄? (2)用什么物质,可除去污水的臭味? (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共 69 页第 9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课题 4 [复习要求]爱护水资源1、认识废水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处理的原则,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2、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3、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一、水资源 1、地球表面 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 80 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最多的元素是 O 。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共 69 页第 9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二、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考点一]、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考点二]、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 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共 69 页第 9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氢气(H2)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 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2、化学性质:(1)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文字表达式:氢气(H2) + 氧气(O2)化学方程式:2H2 + O2 2H2O点燃水(H2O)点燃前,要检验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当可燃 性气体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应立即打开门窗、关闭阀门。共 69 页第 9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2)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文字表达式:氢气 + 氧化铜 铜+水化学方程式:H2 + CuOCu + H2O氢气“早出晚归”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3、氢能源 H2、C、CO)三大优点:产物无污染、放热量高、以水制取氢气来源广不能推广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的成本太高,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比较困难共 69 页第 9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物质 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氯离子(Cl )构成单质 纯净物: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有机化合物 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氧化物 酸 碱H2O CuO CO2 HCl H2SO4 HNO3 NaOH Ca(OH)2 KOH NaCl CuSO4 Na2CO3混合物盐共 69 页第 10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达标检测] 1.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面积约占( )A.50% B.60% C.70% D.80%2.自然界中储水量最多的是( ) A.气态淡水 B.陆地淡水 C.陆地咸水 D. 海水 3.我国渤、黄、东、南海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氢 B.氧 C.钠 D.氯 4.我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人均水量的( ) A.2 倍 B.1/2 C.1/4 D.1/8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有自净作用,因此不会被污染 C.只要是无色、透明的水,就一定未被污染 6.下列物质可以看做是纯净物的是( ) B.水资源非常丰富,无需节约用水 D.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需水量会不断增加共 69 页第 10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A.河水B.海水 C.蒸馏水D.农夫山泉矿泉水7.我国淡水资源非常短缺,所以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 )A.减少饮水量,以节约用水B.将生活用水、工厂废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或海洋中D.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C.既要防止和消除水体污染,又要节约用水8.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为防止水体污染,下列措施中可以采 用的是①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生活污水先净化后排放③禁止使用化肥、农药④工厂废水经处 理达标后再排放(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9.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 ) A.地球上水很少,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B.由于地球表面气温的作用,水会被不断蒸发掉 C.淡水资源不充足,分布又不均匀,且人类活动使水不断地受到污染,使淡水资源越来越紧缺 D.土地沙漠化,使空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共 69 页第 10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10.不能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的事实是( ) A.炒脆的瓜子放一段时间后变软B.夏天打开电冰箱看到有白雾产生C.夏天在室内放一杯冰水,发现杯壁上出现小水珠 D.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石灰水表面出现一层白色物质 11.1998 年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大批企鹅死亡,经解剖化验发现其体内含有超量氰化物和大量含铅 等有害物质,下列各项中可能造成此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长、人类用水量加大 C.工厂废水、人类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食物链被破坏,企鹅食物不足 D.二氧化碳气体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共 69 页第 10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12.用直线把下列水污染物的来源和它的实例连结起来。 水污染物来源 水污染实例a 工业污染b 农业污染 c 生活污染 d 放射性污染①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②用含磷洗衣粉洗衣后直接排放污水 ③冶金工业的废渣 ④核废物投入深海中 ★世界水日为了在全人类提倡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的风尚,国际上确定每年的 3 月 22 日为“世界水日”。 我国把每年的 3 月 22 日至 3 月 28 日确定为“中国水周”。同时,还将每年的 5 月 15 日所在的一周定 为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共 69 页第 10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 1[复习要求]: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带正电原子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共 69 页第 10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 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 ⑴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 碳原子质量的 1/12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共 69 页第 10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开放探究] 1.道尔顿在著作中说:“一切物质都是由数量巨大的、极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间通过引力互相结合,我们不能创造原子,不能分裂原子,我们能实现的变化,无非把原先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原先分开的原子结合起来。”有人对其观点作如下修正,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一切物质”应改为“有的物质”。 ②“变化”只能指“化学变化”而不能指其他任何变化。 ③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应指明不能用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方法“创造”或“分裂”原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2.填写下表,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 1/1836,通过下表,不仅可以 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共 69 页第 10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原子种 类 氢 碳 氧 钠 铁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 数相对原子 质量10 6 8 12 1611 3012 2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 69 页第 10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达标训练]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A.分子 B. 原子. 质子D.电子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 ) A. 中子数 B.电子数 C.原子数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3.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2 g B. 1/12 g C.12 D.1.66×10-27 kg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5.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①通常是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正电荷; 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跟原子比较体积很小,但却集中了原子的主要质量.正确的是( ) A.②④⑥ B. ②③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共 69 页第 10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学案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实际原子质量的简称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其他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相比较所得的比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D.原子质量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质量和中子质量之和 7.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________电的________和核外带________电的________构成的,由于 它们所带的电荷________,电性________,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水硫酸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