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民间科学家 引力波能不能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相提并论?

10品快捷书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行有则知
开&&&&&&本:16开页&&&&&&数:289页字&&&&&&数:I&&S&&B&&N:6售&&&&&&价:40.12元
原书售价:59.00元品&&&&&&相:运&&&&&&费:北京东城
至挂号印刷品:15.00元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40件)
微信购买商品分类:关 键 字:详细描述:"本店图书库存一般在10本内,请您尽量在订单确认当日付款!所有图书均为正品行货全新,与您亲临地面商店选购的商品享有同样的品质保证!基本信息书名: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行有则知无涯:罗沛霖传原价:59.00元作者:刘九如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6字数:页码:289版次:1装帧:平装开本:16开商品标识:jd编辑推荐n罗沛霖院士于日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从幼年求学到反抗封建家庭束缚,再到延安投身革命,赴美留学,回国效力,他为我国无线电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阅读《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行有则知无涯:罗沛霖传》,让我们循着罗沛霖院士的成长路径和成功轨迹,去观赏和思考中国电子科技事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奠基、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去畅想和筹划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国科技和工业经济更加美好的未来。内容提要《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行有则知无涯:罗沛霖传》没有任何的想像和添加,就是用白描的写法,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方法,真实地记录了罗沛霖院士的一生经历,一切是那么的平淡、平常、平凡。但是,我们坚信,在这体现平淡、平常、平凡的字里行间里,读者一定可以看到精彩的细节、动人的故事、感人的事迹;而从那些细节和故事里面,我们又必将油然而生出对老一辈科学家的敬佩,对中国科技事业过去辉煌成就的感叹,并在*心里升腾起推动未来科技事业更快发展的光荣使命感。目录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总序一总序二总序三导言第一章&电报世家第二章&京华十载(年)姐姐们的故事启蒙教育多事之秋第三章&津门七载(年)求学遇阻痴迷无线电高中课程同学少年初识敏如第四章&沪上求学(年)学生运动多面手初识钱学森鸿雁传情“执拗”的大学生第五章&初出茅庐(年)解除婚约南下广西重返上海再续前缘动荡岁月第六章&壮行延安(年)西安求路扎根延安苦中作乐第七章&辗转重庆(年)一波三折党外布尔什维克“青科协”喜结良缘兢兢业业毛泽东接见“中国建社”第八章&留学美国(年)奔赴美国埋头苦学留学生活曲折归国路在船上完成博士论文第九章&电信事业(年)投身建设事业破土而出“718”的辉煌再申请入党故友重逢制定宏伟计划古巴之行第一台超远程雷达师恩难忘第十章&文革受难(年)患难见真情隔离被捕重见天日第十一章&重返岗位(年)白手起家重新起航再续辉煌力推新事物计量和标准化的推动者设计、研究亚直接进位逻辑加法器第十二章&退而不休(年)推动学术交流发展人工神经网络倡建中国工程院展望文化信息时代的未来心系计算机涉足管理与经济关注教育推动中国发明第十三章&最美不过夕阳红(年)文集出版子女结语附录一&罗沛霖年表附录二&罗沛霖主要论著参考文献后记作者介绍暂无文摘罗沛霖在南开中学的岁月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更难能可贵的是收获了珍贵的友情。依照学校的规定,升入高中后只要是自愿,便可以住校。虽说罗沛霖家境优渥,但他更愿意尝试离开家庭的生活。当时,正好有初一四班的同学孟昭彝和杨缵武也想住校,加上毛恭琴,他们四个人就自由组合住到一个房间。孟昭彝是个文艺爱好者,他给罗沛霖介绍了纳兰容若的《饮水词》,受孟的影响,罗沛霖买了本《词选》。这丰富了罗沛霖的文学素养,让他在古诗以外,又接触了古代的词。毕业后,孟昭彝去了清华大学读文科,后来转学地质。在与罗沛霖同住的岁月里,他与罗沛霖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后在重庆还见过面。(孟抗战时任职甘肃油矿局,抗战胜利后到了台湾,成为地质专家。台湾发现了恐龙化石曾请他鉴定。后赴美,现已在美故去。)课堂并不是罗沛霖唯一的乐趣,从初中起,罗沛霖常常在下课后踢“小球”。所踢的“小球”是打废了的网球。罗沛霖总是当门将,有时也组织两军对阵。毛恭琴是足球校队乙队的门将,罗沛霖从他那里,学到守门员的一个很重要的“门道”:凡是球在左方时,你就要守望在门的右方,相反就守在左方。这些舍友丰富了罗的生活,同样成为“力挺”罗的铁哥们。高一春节前的寒假,大家吃过晚饭,天色已晚。当时,住在北面四斋的高二高三的同学和住在南面的七斋高一的同学互相叫阵,调皮的男孩子们用双响炮仗(北京人称“二踢脚”)互攻,砰砰訇訇好不热闹。其实,炮仗没有多大危险,但是嘈杂的声响引起一阵骚乱,同时也引来了斋务课长王九龄先生。按住南边按不住北边,按住了北边又按不住南边,这让他十分狼狈。偏偏这时,罗沛霖又火上加油,向王老师脚边“砰”地扔了一个摔炮。虽然并不会伤人,但这总归是太顽皮了。惹祸后的第二天,学校宣布不许罗沛霖住校,另分配了一个同学住到罗沛霖原来的床位。好不容易挨过半学年和暑假,罗沛霖又被允许回到原屋居住了。究其原因,竟是这三位“铁哥们儿”不知用什么顽皮的方法把那个同学挤走了。学校也不能安排其他同学入住,无奈,只得让罗沛霖住回去了。对于男孩子来说,在宿舍里悄悄地议论女孩,也算是他们谈话的一个主题。同住的杨缵武常和罗沛霖提起他的堂妹杨敏如既聪明又淳厚,这在罗沛霖的心里埋下了温情的种子。不过,毛恭琴在高三下学期因病不能来校,让罗沛霖很是难过。1933年罗沛霖去青岛度暑假去看望毛恭琴时,他已是肺结核末期,无法出门,不久便与世长辞。1931年暑假后,罗沛霖该读大学了。因为他在学校的表现尚可,按照规定他可直接进入南开大学入读。不过,经过几年的求学,罗沛霖的学术思想也日趋形成,他对于电机工程特别感兴趣,当时上海交大的这个专业久负盛名,他将此列为心中的首选。而清华大学也因其名声在外,同样让罗沛霖心仪。他将这两个学校列为自己的志向。当然,作出这个决定,罗沛霖也有自己的一些私心:那场包办婚姻,至今仍未解除,也成了他心里的一个疙瘩。他默默地盘算,离家远一些,是否能够摆脱这场束缚呢?这两校在北方的考场都在北京。室友杨缵武的父亲是当时中国银行北京支行的行长,家住在北京,他也想报考这两个大学。罗沛霖就决定和杨来到北京,借住在他家。因此,罗沛霖结识了杨缵武堂妹杨敏如。对于罗沛霖来说,考试很轻松,几年的学习让他志在必得。同时,罗沛霖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不会过于在意名次。因此,在考场上,他总是那个早交卷的考生,甚至是第一个交卷的。对于罗沛霖来说,曾在北京有一段快乐的童年记忆。作为旧游之地,许多景点都是他喜到之处。与之相比,“天津除了洋楼之外没有什么可看的风景”。杨缵武的父亲也喜欢游览,在准备考试的间隙中,常带罗沛霖他们去北海划船。……媒体推荐暂无"
店主推荐95.00元680.00元当日付款,过期无货!统一输入单号,请别着急!24.00元24.00元24.00元25.00元24.00元25.00元28.00元95.00元12.00元21.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成功加入购物车来自:恐龙书社您可以何祚庥院士怎能曲解院士评选标准和条件?
已有 16942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何祚庥 曲解 院士章程 中国科学院 曲解 不作为
何祚庥院士怎能曲解院士评选标准和条件?前几天在新闻上看到何祚庥院士在媒体上对中国科学院院士选择标准的解读,实在搞不懂为什么他当了几十年的院士还会曲解院士评选的基本标准和条件。新京报的新闻是这样报道何院士的解读的:昨日,84岁的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院士的评选要求首先是科学水平,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对提高中国的科学是否起重要作用。&何祚庥说,自己与饶毅私交不错,他落选后,自己已打了电话表示安慰。但至于饶毅为何出局,他更愿意从院士的选择标准上讲一讲。“刚从国外回来不久,能对中国科学做多大贡献呢?关键在这一点。”具体看谁对科学贡献大,这个评判的标准本身就很复杂,每个人的尺度不一样。《何祚庥:院士评选看对国贡献 施一公未必能当选》新闻链接:为什么说何院士是曲解呢?这需要大家去大家去仔细看看 《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第四条上面明确规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标准和条件”。第四条 院士的标准和条件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事实上,何院士所说的“刚从国外回来不久,能对中国科学做多大贡献呢?关键在这一点。”在整个《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都找不到任何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第二条对院士的义务与权利是这样规定的:第二条 院士的义务与权利积极促进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努力创新,做出成绩;提倡科学道德,维护科学精神,发扬优良学风,普及科学知识,起表率作用;积极培养人才,推动科学技术队伍建设;参加院士会议,承担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的咨询、评议任务;积极推动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国家科学技术重大问题的决策有建议权;对院士候选人和外籍院士候选人有推荐权;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全文链接:对 《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正常理解是,任何一个具有中国籍的学者专家,只要“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都可以被推荐并且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不需要已经直接在国内工作,以及对所谓的“中国科学”已经直接做出了多大贡献;在这样的人当选院士之后,当然需要尽到院士的义务并享有院士的权利,更好地为中国科学做贡献。我相信, 《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之所以这样规定,而不是像何祚庥院士曲解的那样,本来就非常有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把优秀地中国籍学者专家拉进来做贡献,而不是排斥在外,使他们无法更有效地参与和促进中国科学的发展。试想,如果一个中国籍的科学家在海外工作多年,逐步成为了该领域中国际上公认的顶尖科学家,甚至获得了Nobel或者Wolf之类的科学大奖,他然后被推荐并且选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不是可以通过“参加院士会议,承担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的咨询、评议任务;积极推动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国家科学技术重大问题的决策有建议权”,从而更好地为中国科学作出直接的贡献吗?反过来,如果按照何祚庥院士声称的所谓“刚从国外回来不久,能对中国科学做多大贡献呢?关键在这一点。”的标准,这样的的人只会因为一直在海外专心工作,少在国内走动,而被排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门槛之外。我们都知道,真正在国际科学前沿工作的科学院和学者,会更好地行使咨询、评议的责任,以及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决策作出更好的建议。把这些人排斥在外,难道不正会使中国科学蒙受损失吗?事实上,何院士的所谓标准,不仅仅是画蛇添足的曲解,而且一直是一些人(我个人不认为包含何院士)用来排斥享誉世界的中国籍科学家为中国科学和教育发展做贡献的借口。我在两年前的博文《海外中国籍学者的中科院院士被选举权》中,就讨论过 《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第四条中对“院士的标准和条件”的定义,指出违背《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把海外高水平的中国籍学者事实上排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之外是非常糟糕的事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是与何祚庥院士这类对《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规定的曲解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学部与院士们没有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进行作为有关。《海外中国籍学者的中科院院士被选举权》博文链接:《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第六条规定了院士推选的具体方式。其中明文规定“对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的推荐”只能通过“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的方式。第六条 院士候选人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推荐,不受理本人申请。(一)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两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为有效。对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的推荐,仅适用此款。(二)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此类候选人,必须经过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协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照理,既然有这样的规定,推选“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就应该成为学部和院士们在每届院士选举前都应该组织进行的一项工作。每次院士增选的时候,科学院各学部都应该专门知会有推荐和选举权的院士们要及时对广大“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的“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们进行提名。并且,按照国际惯例,还可以提出建议推选的名单。可是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听说有哪一个“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得到过这样的推荐。难道不可以怀疑这是学部和院士们有意或者无意的不作为吗?推选院士,学部和院士的作为非常重要。据我所知,宾法尼亚大学化学系的Alan MacDiarmid教授在200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时候还不是美国科学院的院士。在他获奖之后,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有关方面就建议该系既有的科学院院士要提名他成为下一年度的院士候选人。Alan MacDiarmid于2002年当选美国科学院的院士。2004年太太在醒客咖啡采访戴着北京大学校徽的Alan MacDiarmid教授今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哈佛大学教授谢晓亮,过去十年来一直在推动国内相关学科的发展,他既不是学术水平不够,也不是对中国科学贡献少。人们应该还记得多年前就在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节目上见到过他作为中科院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身影。据我所知,尽管谢晓亮在两三年前才选择加入美国国籍,有水平,有贡献也有资格,但他在此之前却从来没有获得过国内院士的提名。如果国内的院士对于在国际上获得如此成就和有影响的的中国籍的科学家的存在都置若罔闻,而且不按《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尽自己的责任,且按下如何让未入外国籍的谢晓亮之类的中国籍专家学者能够对中国科学作出更多的贡献的问题不表,难道他们只能选择加入外国籍才能当上肯定自己科学贡献的外国科学院院士吗?有何祚庥院士这样的对《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曲解,还有科学院学部和院士们对《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规定不作为,难怪世界上尽管有那么多优秀的中国籍学者,但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候选人和入选者的质量还会大成问题。事实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并不仅仅是终身荣誉,也不仅仅意味着所谓的副部级医疗待遇,他们更应该承担推动中国科学和教育发展的责任。关起门来做科学,以及封闭中国科学的咨询、评议职责和对国家科学技术重大问题的决策的建议权,都是不应该的。为此,民间科学家希望建议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们好好学习一下《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既不要任意曲解《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也不要对《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采取选择性的不作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鸿飞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70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饶毅落选院士谁最该反思?
日 10:20来源:
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增选的含义很丰富,一是增加院士数量,二是在候选者名单里评选,三是每一轮评选结果都要公示。看来,谁被评选上还真的很费功夫。8月17日,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对外公布。同日,一篇“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客文章也见于网上,再度引发公众对院士话题的热议。博客作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在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出现过,但在中国科学院当天公布的初步候选人名单中落选。饶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就预计到了这个结果”,“任何学生物的人都会知道原因”。(北京晨报 8月18日)饶毅的落选,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仅在于他“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客文章的发布,更在于他的优秀。作为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的饶毅,2007年9月全职回国,放弃了已经加入的美国国籍,成为很有名气的“海归”派。回国之前,他曾任美国西北大学Elsa Swanson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他负责研究神经发育的分子机理和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担任了多个国际学术杂志编委。在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做学术报告。回国之后,马上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的饶毅,被认为是新时期归国潮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舆论将他的回国与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郭永怀的回国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在海外成名后,壮年归国效力的科学家,这份爱国情十分难得。然而,对于这位神经生物学家,公众更熟悉的不是他研究的领域,而是他大胆、犀利的言论。2004年,在饶毅回国之前,他就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撰文,对中国政府的中长期科技规划表示关心,并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的批评和建议。人们注意到,学术造诣深厚,又极富个性的饶毅,始终梦牵祖国的繁荣发展。他曾希望,本世纪的华人能创造一个“中国梦”,那就是全体华人,不分地域、国籍,集体努力建设一个群体幸福的中国,以中国的实践为世界提供新的模式。在这个前提下,希望有更多的人回国,失去的是以个人成功为标准的“美国梦”,获得的是以个人与群体共同幸福为自豪的“中国梦”。在这个前提下,他希望归国者和国内的人成为同志,摒弃以关系为导向的旧习性,建立以事业为导向的新文化,携手并肩共同探索新道路。如果大家携手并肩,有可能以中国为基点推动人类进步。饶毅曾说,我记得,文革末期,我生活的江西南昌连蔬菜都要定量,肉类已经极其缺乏多年,中秋月饼也要定量,每年春节才有按家庭人口供应的所谓“年货”,不过是目前的常见食品腐竹、香菇、木耳、冰糖等。通过中国人民30多年的努力,中国不仅远离经济崩溃的边缘,而且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起飞。我相信,中国还能在其他方面取得了不起的成就。……饶毅的希望,简直就是一个中国梦。他带着中国梦,致力于自己的神经生物学研究事业。对此,我们很钦佩。这样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家和爱国者落选了,实在可惜,或许是明珠暗投,或许是遗珠之漏。不管怎么说,都是一种遗憾,而且让本人很伤心,不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了。饶毅的落选,是否可以刺疼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增选机制,引发一场增选革命,尽可能地将那些富有成效的科学家评选上来,该是人们期盼的结果。人们不想,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对于行内来说,都清楚中国生命科学这二十年的基本情况:国外做过博士、博士后,回国立即做正教授,再做一两篇Nature、Science、Cell,或者几篇同领域最好杂志的论文,就可以做院士。”“中国科学界浮躁是自然的,不浮躁倒奇怪:因为职称高,没有‘后顾之忧’,不怕评审,就热衷通过搞关系奔经费、而不是靠学术。中国生命科学界,90%以上的教授在90%以上时间不听学术报告。有些人(国内所谓做得好的人)不听国际重要科学家的报告,而为了当选院士的投票只听国内院士的报告,给现在的学生树立不良榜样。”因此,饶毅的落选,需要反思。谁来反思呢?一言以蔽之,首先是那些投机钻营者需要反思,不老实做学问,靠跑关系、跑钱、跑场子当院士,岂能对得住“科学家”这几个字?最该落选的是这些人,而不是饶毅;其次是评审委员会成员需要反思,手中的那一票是否投准了,公正的分量能否让人们掂量出来,而不再成为人们指指点点的笑料?最该反思的是这些人,而不是饶毅。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是我国科学界的大事,也是国家发展的大事。集结人才,发挥精英作用,不能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增选。但愿能对得住所有候选人,让人服气。(薛宝生)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看待民间科学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