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iper看片段的分布免疫组化结果怎么看看

基因芯片概念引爆医药股行情 业内人士提示炒作风险大_焦点透视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基因芯片概念引爆医药股行情 业内人士提示炒作风险大
  证券时报网()12月18日讯
  12月18日早盘,一字涨停,在其带动下,、等生物医药股也被封于涨停板。
  据中证报报道,达安基因称,公司基本面上并没有需要公告的信息,股票涨蜕能与美国基因芯片概念有关。
  消息面上,最新一期的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封面刊登了有关基因芯片的论文,介绍了染色体检查与基因芯片用于孕妇产前诊断的比较,基因芯片检查能比传统染色体检查多检查出6%的胎儿异常,对于医学界意义较大。受此研究结果带动,美国主营基因芯片临床研究的CombiMatrix的股价在上周一暴涨336.6%。
  在外围信息带动下,12月18日,有关基因芯片的概念被市场热炒,连日脆弱的医药股爆发行情,达安基因、东宝生物、冠昊生物强势涨停,并带动、、、等股价大涨。
  不过,业内人士提示基因芯片概念未必能在短期增加药企盈利,存在的炒作风险较大。达安基因人士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的基因芯片仍处于研发阶段,短期内不会为公司带来效益增长。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12月18日讯
  【延伸阅读】
  基因芯片研究获突破 掘金概念股
  美股市场基因芯片股CombiMatrix,上周一股价暴涨336.6%。市值超1亿美元个股中,涨幅超20%的共有22家,排名前五的公司中,Acura Pharmaceut与Geron Corp是两家医药公司,上周分别上涨82.52%与44.34%,暴涨原因都与各自新药有关,排名涨幅第三的Uni-Pixel是一家互联网软件公司,该公司上周三宣布与一家匿名PC厂商达成数百万美金的专利授权而上涨42.46%。排名涨幅四五位的TNS与Clearwire涨幅也在四成以上,原因均是涉及收购。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在小盘股异动中,有一条值得注意的信息。最新一期的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封面论文主题是基因芯片,该文介绍了染色体检查与基因芯片用于孕妇产前诊断的比较。这项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主导的研究计划统计了4406名孕妇,调查显示,其中755名孕妇在染色体检查一切正常的情况下拥有基因结构异常风险,其中45人最后确诊胎儿异常临床反应,换言之,基因芯片检查能比传统染色体检查多查出6%的胎儿异常,例如对于第一或第二孕期唐氏综合症筛检异常,基因芯片检查有1.6%的概率能发现染色体微缺失,这一数字对于医学界而言并不小。
  受此研究结果提振,主营基因芯片临床研究的CombiMatrix从12月6日起直线上升,上周一股价更是一度暴涨336.6%。该股2002年底在纳斯达克挂牌时曾被誉为生物科技第一股,股价高达326美元。在本次暴涨前,填权后股价十年内已缩水97%,市值仅剩200多万美元,公司股价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一直仅有1.5美金左右。随着本次上涨,CombiMatrix的股价达到了6.6美元,重新为投资者所关注。
  同样受此研究结果提振,港股中拥有基因芯片概念的铭源医疗上周涨约17%。A股公司中,参股的上海博星基因芯片公司是国内该领域龙头,中新药业也参股了天津生物芯片技术公司。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12月18日讯
  基因芯片(gene chip)的原型是80年代中期提出的。基因芯片的测序原理是杂交测序方法,即通过与一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针杂交进行核酸序列测定的方法,可以用图11-5-1来说明。在一块基片表面固定了序列已知的八核苷酸的探针。当溶液中带有荧光标记的核酸序列TATGCAATCTAG,与基因芯片上对应位置的核酸探针产生互补匹配时,通过确定荧光强度最强的探针位置,获得一组序列完全互补的探针序列。据此可重组出靶核酸的序列。
  基因芯片的测序原理图
  基因芯片又称为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1)固定在聚合物基片(尼龙膜,硝酸纤维膜等)表面上的核酸探针或cDNA片段,通常用同位素标记的靶基因与其杂交,通过放射显影技术进行检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所需检测设备与目前分子生物学所用的放射显影技术相一致,相对比较成熟。但芯片上探针密度不高,样品和试剂的需求量大,定量检测存在较多问题。2)用点样法固定在玻璃板上的DNA探针阵列,通过与荧光标记的靶基因杂交进行检测。这种方法点阵密度可有较大的提高,各个探针在表面上的结合量也比较一致,但在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方面仍有不易克服的困难。3)在玻璃等硬质表面上直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阵列,与荧光标记的靶基因杂交进行检测。该方法把微电子光刻技术与DNA化学合成技术相结合,可以使基因芯片的探针密度大大提高,减少试剂的用量,实现标准化和批量化大规模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发展潜力。
  基因芯片原型
  它是在基因探针的基础上研制出的,所谓基因探针只是一段人工合成的碱基序列,在探针上连接一些可检测的物质,根据碱基互补的原理,利用基因探针到基因混合物中识别特定基因。它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度及分布来进行分析。基因芯片通过应用平面微细加工技术和超分子自组装技术,把大量分子检测单元集成在一个微小的固体基片表面,可同时对大量的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实现高效、快速、低成本的检测和分析。
  由于尚未形成主流技术,生物芯片的形式非常多,以基质材料分,有尼龙膜、玻璃片、塑料、硅胶晶片、微型磁珠等;以所检测的生物信号种类分,有核酸、蛋白质、生物组织碎片甚至完整的活细胞;按工作原理分类,有杂交型、合成型、连接型、亲和识别型等。由于生物芯片概念是随着人类基因组的发展一起建立起来的,所以至今为止生物信号平行分析最成功的形式是以一种尼龙膜为基质的“cDNA阵列”,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基因表达谱的改变。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12月18日讯
  基因芯片技术简介和应用展望
  基因芯片(Gene Chip)通常指DNA芯片,其基本原理是将指大量寡核苷酸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进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基因芯片的概念现已泛化到生物芯片(biochip)、微阵列(Microarray)、DNA芯片(DNA chip),甚至蛋白芯片。基因芯片集成了探针固相原位合成技术、照相平板印刷技术、高分子合成技术、精密控制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使得合成、固定高密度的数以万计的探针分子以及对杂交信号进行实时、灵敏、准确的检测分析变得切实可行。基因芯片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医学临床检验领域、生物制药领域和环境医学领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中关键就是基因芯片具有微型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特点,从而有可能实现“将整个实验室缩微到一片芯片上”的愿望。基因芯片在国内外已形成研究与开发的热潮,许多科学家和企业家将基因芯片同当年的PCR相提并论,认为它将带来巨大的技术、社会和经济效益,正如电子管电路向晶体管电路和集成电路发展是所经历的那样,核酸杂交技术的集成化也已经和正在使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生着一场革命。
  基因芯片的种类
  基因芯片产生的基础则是分子生物学、微电子技术、高分子化学合成技术、激光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及其有机结合。根据基因芯片制造过程中主要技术的区别,下面主要介绍四类基因芯片。
  一、光引导原位合成技术生产寡聚核苷酸微阵列
  开发并掌握这一技术的是Affymetrix公司,Affymetrix采用了照相平板印刷技术技术结合光引导原位寡聚核苷酸合成技术制作DNA芯片,生产过程同电子芯片的生产过程十分相似。采用这种技术生产的基因芯片可以达到1&106/cm2的微探针排列密度,能够在一片1厘米多(财苑)见方的片基上排列几百万个寡聚核苷酸探针。
  原位合成法主要为光引导聚合技术(Light-directed synthesis),它不仅可用于寡聚核苷酸的合成,也可用于合成寡肽分子。光引导聚合技术是照相平板印刷技术(photolithography)与传统的核酸、多肽固相合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半导体技术中曾使用照相平板技术法在半导体硅片上制作微型电子线路。固相合成技术是当前多肽、核酸人工合成中普遍使用的方法,技术成熟且已实现自动化。二者的结合为合成高密度核酸探针及短肽列阵提供了一条快捷的途径。
  Affymetrix公司已有诊断用基因芯片成品上市,根据用途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基因表达芯片、基因多态性分析芯片和疾病诊断芯片,基因表达分析芯片和基因多态性分析芯片主要用于研究机构和生物制药公司,可以用来寻找新基因、基因测序、疾病基因研究、基因制药研究、新药筛选等许多领域,Affymetrix公司主要生产通用寡聚核苷酸芯片;疾病诊断芯片则主要用于医学临床诊断,包括各种遗传病和肿瘤等,目前Affymetrix公司生产三种商品化诊断芯片,分别为p53基因突变诊断芯片、艾滋病病毒基因基因突变诊断芯片和细胞色素P450基因突变诊断芯片。
  二、微电子芯片
  Nanogen开发了多位点电控阵列并含独立可寻址检测区域的微电子基因芯片,其基质全部以硅、锗与基础的半导体材料,在其上构建25-400个微铂电极位点,各位点可由计算机独立或组合控制。无论在芯片制造或成品芯片检测,均可通过相似微电极的电场变化来使核酸结合,引入“电子严谨度”参数使芯片检测通过靶、探针序列特征和使用者要求来控制杂交过程中的严格性。这种微电子基因芯片具有以下优点:
  1.电场定位过程能选择性地转运带电荷DNA分子,通过每个微电极位点的电场正负、强弱变化,能准确有效地随意调控芯片表面的核酸,既可将核酸结合在微电极位点上,也可以使核酸转运出来。
  2.通过电场变化能加快DNA杂交速率,通过导入正电场后,可以大大加快待测核酸同已知探针的结合速率,减少了杂交反应时间,同普通的“被动”杂交反应的几小时相比,这种“主动”杂交反应仅仅几秒钟就可完成。另外电场变化又可有效地去除未结合游离分子,减少未结合荧光信号干扰。
  3.通过电子严谨度可有效地控制杂交过程中的错配度,杂交错配的程度,对不同的要求上要给以不同的电场就可以符合不同的电子严谨度,这对核酸杂交严格度可以非常灵活地控制,这可以非常准确地进行SNP检测。
  三、微量点样技术
  目前大部分生产基因芯片的公司都是使用这一方法,采用了先进更加微量的点样技术,可以点更加微量的探针。这种方法生产的芯片上探针不受探针分子大小种类的限制,能够灵活机动地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制作出符合目的的芯片。由于同时有生产和检测仪器出售,使拥护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相应的芯片,并且价格较低,所以近期内国内将会有一定的市场。生产这种设备的公司有很多,象美国的Genomicsolutions公司、英国的BioRobotics公司、美国的Cartesian公司和加拿大的Engineering公司等。
  对于微量点样技术生产的基因芯片来说从仪器组成上可以分为点样仪器、杂交装置、检测仪器和分析仪器,点样仪器是否先进决定芯片上的探针密度和结合牢固程度,虽然芯片的探针密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达到极高密度的探针阵列是许多芯片生产公司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具体的点样密度根据使用者的目的来决定,而且还要考虑到随后的杂交和检测过程。衡量点样装置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如仪器整体设计、功能多样性、芯片基质多样性、点样稳定性、点样速度、点样密度等等。
  点阵器一般采用实心或空心点样针,点样方式有非接触喷点(inkjet printing)和接触点样(Contact printing)两种方式。目前,有两种非接触喷点技术用于DNA点样,一种是用压电晶体将液体从孔中喷出的压电技术(piezoelectric technology),喷滴大小一般为50-500pl;另一种为注射器螺线管技术(syringe-solenoid technology),这种技术是通过高分辨率注射器泵和微螺线管阀门有机结合起来精确控制滴液的。
  检测仪器也是一个重要的限制条件,如果检测仪器的分辨率不高,那么即使点样仪器制造出了很高密度的芯片也没有用,对高密度的芯片通常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高性能的冷却CCD,二者各有利弊,须根据要求综合衡量。
  显色和分析测定方法主要为荧光法,目前正在发展的方法有质谱法、化学发光法、光导纤维法等。以荧光法为例,当前主要的检测手段是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技术和高性能的冷却CCD,以便于对高密度探针阵列每个位点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因为探针与样品完全正常配对时所产生的荧光信号强度是具有单个或两个错配碱基探针的5-35倍,所以对荧光信号强度精确测定是实现检测特异性的基础。
  分析仪器从硬件上说只是一部高性能的计算机,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分析软件,如果只是进行简单的检测或科学实验,待测样品所要分析的基因很少很简单,采用直观的观察就可以得出结论,但对于大量的基因分析或是临床检验人员使用就需要有全面智能化的分析软件辅助,这样还需要考虑到软件的升级。
  四、其他技术
  主要是美国NIH、Caliper公司和Orchidbio公司等,Orchidbio公司研制了一种毛细管微流泵芯片,在边长2英寸的芯片上集成了144个微室,分别由流入孔、反应室、循环管和废液流出孔组成,这种芯片不但可以用于基因诊断和分析,还可用于合成化学,利用芯片的微指结构,Caliper公司的芯片可以用作细胞分选器,能够利用血细胞体积和变形性等特点可以很容易地把红细胞和白细胞分开,NIH研制微型芯片反应器可以很快地完成一系列生化反应。
  应用领域
  一、科研领域
  1998年底美国科学促进会将基因芯片技术列为1998年度自然科学领域十大进展之一,足见其在科学史上的意义。它以其可同时、快速、准确地分析数以千计基因组信息的本领而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这些应用主要包括基因表达检测、突变检测、基因组多态性分析和基因文库作图以及杂交测序等方面。采用基因芯片检测基因表达的改变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以前,科学家不得不重复大量的实验来观察多个基因的改变情况,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研究细胞中的上千个基因的改变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必须提取首先提取细胞的核酸,而且要足够多以满足Northern杂交的需要,然后标记每一种探针,再分别进行杂交检测。而采用基因芯片则可以使工作量成千上万倍地减少,利用基因芯片同时检测了酵母菌中6000个基因的功能,而斯坦福大学Patrick Brown领导的科研小组则成果地检测了人成纤维细胞中8600个基因的表达改变。基因芯片黑可用于基因测序,目前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在大力发展这一技术争取能替代目前的自动测序,同现有的手工测序和自动测序相比,基因芯片测序能节省大量的试剂和仪器损耗。在基因表达检测的研究上人们已比较成功地对多种生物包括拟南芥、酵母及人的基因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基因芯片技术也可用于核酸突变的检测及基因组多态性的分析,与常规测序结果一致性达到98%等的突变检测,对人类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鉴定、作图和分型、人线粒体基因组多态性的研究等。将生物传感器与芯片技术相结合,通过改变探针阵列区域的电场强度已经证明可以检测到基因的单碱基突变,通过确定重叠克隆的次序从而对酵母基因组进行作图。杂交测序是基因芯片技术的另一重要应用。该测序技术理论上不失为一种高效可行的测序方法,但需通过大量重叠序列探针与目的分子的杂交方可推导出目的核酸分子的序列,所以需要制作大量的探针。基因芯片技术可以比较容易地合成并固定大量核酸分子,所以它的问世无疑为杂交测序提供了实践的可能性。
  二、生物制药领域
  各大药厂和生物技术公司将会使用基因芯片发现筛选新药等。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大大加快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工作进度,例如用于基因测序、基因表达检测和新的遗传标志如SNP定位等,这对寻找新的功能基因、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和开发新的基因药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因芯片可以进行超乎以前想象的工作量来检测不同物种、不同组织、不同病种、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基因表达改变,从而知道开发具有不同用途的的诊断试剂盒。新药在实验阶段必须通过人体安全性实验,就必须观察药物对人基因表达的影响,由于并不知道药物对那一种基因起作用,就必须对已知所有或一定范围内的基因表达都进行检测,采用基因芯片可以迅速而准确地完成这一任务,美国Tularick公司曾开发出一种用于新药,能够显著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一种能引起血管硬化的物质,随后Tularick公司的科研人员采用Syntini公司的基因芯片研究了这种新药对人体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它能显著地改变细胞的基因表达图谱,十分类似有又一种毒性反应,Tularick公司只好终止了这种药物的研发,由此公司节省了大量的投资。
  三、医学诊断
  1、在优生方面,目前知道有600多种遗传疾病与基因有关。妇女在妊娠早期用DNA芯片做基因诊断,可以避免许多遗传疾病的发生。
  2、在疾病诊断方面,由于大部分疾病与基因有关,而且往往与多基因有关,因而,利用DNA芯片可以寻找基因与疾病的相关性,从而研制出相应的药物和提出新的治疗方法。DNA芯片的高密度信息量和并行处理器的优点不仅使多基因分析成为可能,而且保证了诊断的高效、廉价、快速和简便。
  3、应用于器官移植、组织移植、细胞移植方面的基因配型,如HLA分型。
  4、病原体诊断,如细菌和病毒鉴定、耐药基因的鉴定。
  5、在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方面,已知花粉过敏等人体对环境的反应都与基因有关。若对与环境污染相关的200多个基因进行全面监测,将对生态环境控制及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
  6、在法医学方面,DNA芯片比早先的DNA指纹鉴定更进一步,它不仅可做基因鉴定,而且可以通过DNA中包含的生命信息描绘生命体的脸型长相外貌特征。这种检验常用于灾难事故后鉴定尸体身份以及鉴定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
  由此可见,利用DNA芯片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空前规模的生命信息,这一特征将使DNA芯片技术成为今后科学探索和医学诊断等诸多方面的革命性的新方法、新工具。(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姚见儿)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12月18日讯
  西部首例基因芯片试管婴儿西安诞生 龙凤胎发育正常
  西安唐都医院8月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西部首例、我国第三例经基因芯片试管婴儿助孕成功妊娠的龙凤胎8月15日顺利在西安诞生。
  据新华网报道,一对男女不育症患者夫妇,之前曾产下唐氏综合征患儿,2011年在西安唐都医院进行全基因组遗传学筛查、排除染色体异常,将正常的胚胎植入母体子宫,母体怀孕38周后,经剖宫产手术顺利分娩一对龙凤胎,女婴体重2460克,男婴2980克,新生儿发育正常,身体健康。
  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王晓红说,基因芯片试管婴儿技术是最新的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即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和筛查,一次性对其46个染色体进行筛查,排除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或带有遗传性疾病的胚胎,优选出健康胚胎植入母体子宫内成功助孕。
  王晓红说,这项技术主要适用于反复试管婴儿技术胚胎着床失败、孕早期反复自然流产和生育过染色体异常出生缺陷患儿的患者。8月15日出生的龙凤胎基因芯片试管婴儿是西部首例,全国第三列,此项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12月18日讯
  中新药业(600329):产品线丰富,主营业务稳健增长
  来源:华宝证券撰写时间:
  公司10月30日晚间公布2012年3季报:1-9月营收38.55亿元,同比增20.54%。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3.71亿元,同比增49.97%。净经营活动现金流9136万元,同比增0.54%。EPS为0.50元,扣非后EPS为0.39元≯非后加权平均ROE为14.01%。
  第3季度单季度营收12.75亿元,同比增14.81%,环比减5.32%。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0.50亿元,同比减5.83%,环比减70.82%。
  主要观点:
  主业平稳增长 投资收益大幅增加,致3季报业绩同比增49.97%。1-9月综合毛利率37.14%,同比略微上升。三项费用率合计30.39%,比上年同期略微上升。当期非经常性损益8428万元。1)投资收益2.20亿元,同比增230%,主要是包括转让中央药业确认一次性收益,和对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1.02亿元,同比增68%,主要是对联营公司中美史克的投资收益增加。公司与葛兰素史克、以色列泰沃、百特医疗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合作,设立联营企业,目前共有9个联营企业,贡献了公司的大部分投资收益;2)医药主业稳健增长,公司主营业务预计保持大于20%左右的增速。
  产品线丰富,23个大品种战略。公司有7-800个品种,目前建立了大品种策略,对23个大品种将重点发展;而小品种可能代理出去。对于一线产品速效救心丸,约12-15%的增长;对于二、三线品种希望迅速上量,如通脉,清肺,紫龙金等。通脉08年开始发展,最先只有1-2千万的销售额,2011年已过亿,2012年上半年营收6652万元。在产品定位上,速效有急救功能,“速效”的观念导致市场份额被别的产品侵蚀。通脉养心则作为“日常养护”,目前通过医院销售的较多,也经OTC途径。通脉增速快,约50%-60%的增速。
  联营企业经营质量高,贡献投资收益。盈利预测。预计2012年-2014年EPS分别为0.54元,0.60元和0.76元,对应公司目前股价的PE估值分别为21x,19x和15x。给予“持有”评级。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12月18日讯
  星湖科技(600866):新业务提升效益尚待时日
  来源:中航证券撰写时间:
  公司2011年年报业绩较为惨淡。公司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0.63亿元,同比2010年下降22.79%;实现营业利润3988.75万元,同比下降87.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5066.90万元,出现较大亏损。
  现有业务主要产品毛利率的大幅下滑是导致公司业绩出现反转的主要因素,而具体原因包括呈味核苷酸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利巴韦林以及苏氨酸成本的大幅上涨,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以及主要参与者均有大量产能在近期释放,拼价格、拼成本成为了当前竞争的主要形式,限制了行业内企业的提价能力。中航证券预期此种情况在短期内可能依然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公司新建项目包括4000吨呈味核苷酸技改、3.5万吨赖氨酸、10万吨淀粉糖以及10万吨精铝板项目大部分已经进入调试阶段,其产能将在2012年逐步释放。中航证券认为受到其业务性质以及竞争化境恶化的影响,新建项目对公司收入提升较大,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提升影响有限。2011年对公司贡献利润颇大的投资收益将难以在2012年出现,公司需要寻求更多的途径解决盈利问题。
  中航证券预测公司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07元、0.26元和0.58元,由于公司未来依然有较多新业务投入市场,同时公司的主要产品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因此中航证券建议积极跟踪公司的后续发展状况并关注主要产品价格波动情况。中航证券参照DCF绝对估值方法给出公司每股价值为7.2元。中航证券继续给予公司“持有”评级。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第九章肥胖症;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肥胖症(obesity)公认的定义是体内贮积的脂;单纯性肥胖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有所不同;2.67%;【病因与发病机制】;单纯性肥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下;一、遗传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单纯性肥胖者中有些有家庭发病倾;纵向调查也发现,父母一方有肥胖,其所生子女随着年;1994年,Zhang
病因与发病机制
鉴别诊断 治疗
肥胖症(obesity)公认的定义是体内贮积的脂肪量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而不是指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临床上也可能通过肉眼观察结合后一种定义来判断肥胖者。但后述肥胖定义对于某些特别的个体如健美和举重运动员是不适用的。肥胖可由许多疾病引起,故肥胖症并非一种病名,而是一种症候。根据病因肥胖症可分为单纯性与继发性两类,本章重点介绍单纯性肥胖症。单纯性肥胖的定义是:只有肥胖而无任何器质性疾病的肥胖症。人体组织中有两种脂肪组织:即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组织,前者与后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①在全身均有分布;②血管较丰富;③细胞中线粒体较多;④受交感神经支配;⑤含有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在白色脂肪细胞中则无。去甲肾上腺素和维甲酸可调节UCP mRNA的表达,且互不依赖。交感神经兴奋,可使细胞呼吸和氧化性磷酸化失偶联,使产热增多,以消耗能量。在缺乏棕色脂肪的转基因小鼠,即使无多食,由于棕色脂肪缺乏,能量消耗减少,也可发生肥胖,说明棕色脂肪组织在能量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临床上也可见到食量不大的人发生肥胖,这些人是否有体内棕色脂肪细胞减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单纯性肥胖的分类有多种。按肥胖的程度可分轻、中、重三级或I、II、III等级[1]。按脂肪的分布可分为全身性(均匀性)肥胖、向心性肥胖、上身或下身肥胖、腹型和臀型肥胖等。这种分类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肥胖预后的判断有帮助。如Cushing综合征常为向心性肥胖;腹型肥胖者比均匀性肥胖者预后差,常引发许多疾病。 此外,还有增殖性和肥大性肥胖之分。增殖性肥胖是指脂肪细胞数目增加,特点是肥胖多从儿童期开始,青春发育期肥胖进一步加重,终生都肥胖,脂肪堆积在身体周围,故又称周围型肥胖,到成年可同时有肥大型肥胖。肥大型是只有脂肪细胞贮积脂肪量增多,但脂肪细胞数目不增加,其特点为肥胖多从中年时期开始,脂肪堆积在身体中央(即躯干部位),故又称中央型肥胖,其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增殖性肥胖更为严重。
单纯性肥胖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有所不同。在美国估计肥胖发病率为3%~20%[2];英国为2%~10%;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均在2%~3%;新加坡3.5%;尼日利亚3.2%~5.1%。首都儿科研究所生理室对北京市城市儿童青少年(7~18岁)4503人进行了单纯性肥胖症的流行病学调查,肥胖检出率男性为3.92%;女性
2.67%。孟昭恒等对242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以身高为基准用皮脂厚度和体重两项指标评判肥胖,结果总的肥胖检出率为2.81%,其中男性为1.56%,女性为4.09%。这些个别地区小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然不能代表我国全国情况。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增加,饮食结构的改变,在我国人群中肥胖患病率确有增加趋势,但确切的患病率尚有待于大系列人群的抽样调查才能作出评估。肥胖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不同的年龄段肥胖的患病率是不同的。
【病因与发病机制】
单纯性肥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单纯性肥胖者中有些有家庭发病倾向。父母双方都肥胖,他们所生子女中患单纯性肥胖者比父母双方体重正常者所生子女高5~8倍[5]。Vanllallie[6]对1333名出生于年期间的儿童进行了[3][4][1]
纵向调查也发现,父母一方有肥胖,其所生子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超出正常的比值(odd ratia)也随之增加,1~2岁肥胖儿童到成人早期肥胖为1.3,3~5岁肥胖者为4.7,6~9岁肥胖者为8.8,10~14岁者22.3,15~17岁为17.5。
1994年,Zhang[7]和其同事用酵母菌克隆出ob/ob小鼠的肥胖基因(ob基因)。ob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与Pax4非常接近,同时紧靠一限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标志D6RCK13,ob基因就是从Pax4和D6RCK13区间克隆出的DNA而分离出来的。
Bray和York及Tritos和Mantzoros对ob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作了很好的综述[8~10]。ob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编码4.5kb mRNA。其表达产物名瘦素(leptin),由外显子2、3编码。瘦素的mRNA含有167个氨基酸的开放性阅读框架,其中包括21个氨基酸的信息肽序列。瘦素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人的瘦素的氨基酸顺序84%与小鼠相同。其分泌呈脉冲式,并具有昼夜节律。瘦素通过与其受体(有4种异构受体)结合而发挥其生理作用。其中重要生理作用之一是将体内脂肪贮存的信息传送到下丘脑和弓状核,通过使神经肽Y减少而使摄食减少。ob/ob小鼠由于缺乏ob基因,在生命的早期即有多食、肥胖、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低体温和不育;而db/db小鼠表型虽与ob/ob相同,但瘦素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将db/db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联体共生则可使野生型小鼠摄食减少而致死。由此可见瘦素与调节摄食有关,据此推论可能与肥胖的发生有关。但在患单纯性肥胖的人中,既未发现有ob基因的缺失,也未发现有在db/db小鼠中所见的ob基因的突变,ob基因的表达正常或升高[11],因此猜想单纯性肥胖者可能存在对瘦素作用有抵抗[8],但抵抗发生于何水平(受体或受体后)尚待进一步研究。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血浆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相关[8~11];有两个报告猜想人ob基因与极度肥胖相连锁,但就大多数单纯性肥胖者而言,未能证明ob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瘦素是单纯性肥胖的病因。其他与肥胖有关的遗传性因素(肥胖基因)见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
二、精神神经因素
下丘脑的食欲中枢和个体的摄食行为受许多激素和细胞因子的调节(见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图1-1-1)。刺激下丘脑中的腹内侧核可使动物拒食,而完全破坏这一神经核则引起多食。脑室内直接注射瘦素比在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全身注射引起的反应更为强烈,提示中枢神经系统为瘦素作用的重要部位[9]。周围神经系统对摄食也具调节作用。人进食后的“饱感”就是通过周围神经将感受到的信号传送到中枢神经,因而停止继续进食。人们在悲伤或过于兴奋的情况下而减少进食,说明精神因素对摄食也有调节作用。在临床上可见下丘脑发生病变所引起的肥胖或消瘦,肥胖是下丘脑综合征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以上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神经和精神因素对人的摄食有调节作用。但是不能说单纯性肥胖的直接病因就是神经和精神因素。神经精神因素在单纯性肥胖发病机制究竟起什么作用也有待阐明。
三、内分泌因素
许多激素如甲状腺素、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等可调节摄食,因此推想这些激素可能参与了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机制。Facchinetti等[12]在13名肥胖儿童中检查,发现血浆β内啡肽水平升高,且不能被地塞米松抑制,据此推论肥胖儿童的β内啡肽不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控制[12],而鸦片类拮抗剂纳洛酮可使多食现象消失。肥胖者对胰岛素抵抗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使胰岛素受体降调节而增加胰岛素抵抗,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胰岛素分泌增多,可刺激摄食增多,同时抑制脂肪分解,因此引起体内脂肪堆积。青春期开始,体脂约占体重的20%,男性在青春期末,体脂减少到占体重的15%;女性则增加到占体重的25%[13]。男女性别对体脂有不同影响,提示性激素在单纯性肥胖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作用;在成年肥胖中以女性居多,特别是经产妇和口服避孕药者。除前述几种激素外还有许多其他激素和神经肽与摄食有关[5],但激素变化究竟是单纯性肥胖的后果还是病因,目前仍不清楚。 [8]
四、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不爱活动的人消耗能量减少,易发生肥胖。运动员在停止运动后、经常摄入高热卡饮食或食量大、吸烟者在戒烟后、睡前进食习惯、喜欢吃油腻食物、每天进餐次数少而每餐进食量大等[13]都与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有关,但都不是单纯性肥胖的唯一病因。
总之,单纯性肥胖的病因尚不明了。可能是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不管病因为何,单纯性肥胖的发生肯定是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
单纯性肥胖可引起许多不良的代谢紊乱和疾病。如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高胰岛素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者中下述疾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胆结石及慢性胆囊炎、痛风、骨关节病、子宫内膜癌、绝经后乳癌、胆囊癌、男性结肠癌、直肠癌和前列腺癌发病率均升高。呼吸系统可发生肺通气减低综合征、心肺功能不全综合征(Pickwickian综合征)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缺氧、发绀和高碳酸血症。
【临床表现】
单纯性肥胖的诊断应包括病因诊断、肥胖的诊断和并发症诊断。单纯性肥胖病因目前尚不明了,主要靠询问病史,了解与肥胖发病的可能因素,并发症诊断则多依赖于实验室,而评判肥胖的方法则有许多种。下面介绍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方法。
(一)发病年龄
发病年龄有从小就胖和成年后肥胖。前者多为增殖性肥胖,治疗比较困难;后者多为肥大性肥胖。在人的一生任何年龄都可发生肥胖,女性发病多在分娩后和绝经后居多,男性则多在35岁以后。
(二)性别
单纯性肥胖女性比男性较多。特别是体内总脂量比男性多,这可能与性激素有关。是否与瘦素分泌有关尚待证实。前面已经提到在男女青春期血浆中瘦素的动态变化是不同的,但到达成年,男女血浆中瘦素都比较稳定。
(三)职业
少动的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肥胖发生率较高。餐馆厨师肥胖者较多。而杂技演员肥胖相对较少。职业的不同意味着体力劳动强度的不同,虽然脑力劳动也是劳动,但能量消耗比体力劳动相对较少,因此,如果饮食量较大,则易有脂肪贮存。
(四)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可反映一个家庭的营养供给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差,肥胖发生率肯定比家庭经济富裕者少。在穷人尽管其他发生肥胖的因素存在,但吃不饱,也很难发胖。
(五)发病特点和自觉症状
单纯性肥胖一般是缓慢长胖(除女性分娩后长胖外),短时间内快速长胖,应多考虑继发性肥胖。
一般轻-中度单纯性肥胖无何自觉症状,重度肥胖者则多有不耐热,活动能力减低甚至活动时有轻度气促,睡眠时打鼾,饭量不增加,甚至比以前相对减少。有的可有并发症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痛风等临床表现。约1/2成年肥胖者有幼年肥胖史[14]。
吸烟不会促使人长胖,但吸烟者在戒烟后往往有身体长胖趋势,其原因不清楚。每个人饮食习惯各不相同,嗜好也迥异。喜欢吃肥肉、甜食、饮啤酒者、喜吃油腻食物者较喜吃素菜、植物油、清淡食物者易于发胖。睡觉前不宜进食,但有的人认为睡觉前喝小碗热牛乳有助于睡眠,这一习惯从生理卫生角度来看是不合适的。生活方式要合乎生理卫生,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易于肥胖。
二、体格检查
着重于检查肥胖的特征及其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和疾病的体征。
肥胖者特征是身材显得矮胖、浑圆,脸部上窄下宽,双下颏,颈粗短,向后仰头枕部皮褶明显增厚。胸圆,
肋间隙不可见,乳房因皮下脂肪厚而增大。站立时腹部向前凸出而高于胸部平面,脐孔深凹。短时间明显肥胖者在下腹部两侧、双大腿和上臂内侧上部和臀部外侧可见紫纹或白纹。儿童肥胖者外生殖器埋于会阴皮下脂肪中而使阴茎变小变短。手指、足趾粗短,手背因脂肪增厚而使掌指关节骨突处皮肤凹陷,骨突变得不明显。前述肥胖特征,不是每个肥胖者均具有,取决于肥胖的程度及肥胖的速度。
三、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肥胖本身实验室检查无特别异常,主要是检查有无肥胖所引起的不良后果。故应作下列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生化
单纯性肥胖者可有口服糖耐量异常,故应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
单纯性肥胖者可合并有高脂血症,应定期检查血脂全套,常见有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严重者血清呈乳白色,脂蛋白A也可升高,载脂蛋白各种类型的水平也有变化。血尿酸可以升高,但其机理不大清楚。
肝功能可正常,严重脂肪肝者可有肝功能异常。
(二)腹部B超
检查肝脏和胆囊(有无脂肪肝、胆结石和慢性胆囊炎)。
(三)脂肪细胞计数及平均脂肪细胞的脂质含量[13]
常用方法是四氧化锇法。具体过程如下:
一份脂肪细胞悬液作脂肪提取,测定脂质含量,即可得到已知湿重的脂肪细胞每单位容积中所含脂质总量;另一份先通过尼龙筛以去除细胞碎屑,然后作脂肪细胞计数。在过筛之前,在脂肪细胞悬液中加2%四氧化锇(放于collidine缓冲液中),于37℃下放置48h。平均每个脂肪细胞所含脂质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抽取皮下脂肪 生理盐水冲洗 晾干 称取两份湿重脂肪
(用已知容积的生理盐水)
脂肪湿重×每单位容积中所含脂质量平均每个脂肪细胞脂质含量=
脂肪细胞总数
正常值[15]:脂肪细胞数约3.1×1010;每个脂肪细胞平均脂质含量为0.5~0.6?g。肥胖者脂肪细胞数可增加20~25倍,脂肪细胞体积可增大50%~100%。因此,此方法可鉴别增殖性和肥大性肥胖。此方法的缺点是不含脂质的细胞未被计数。
四、肥胖的评定及脂肪分布的检测方法
按照肥胖的定义为体内脂肪量占体重的20%以上。但迄今为止尚无直接测定体内脂肪总量的方法。目前都是通过间接方法来测量。下面逐一介绍各种测量方法。
(一)人身测量法
人体的身高和体重,身体各部分的组成均呈一定的比例,因此根据测量身高、体重的结果来计算出理想体重,再与被检者实际体重进行比较以评定肥胖。人体测定中有些结果是反映全身肥胖;有些反映局部脂肪贮积情况(即脂肪的分布)。大多数人体测量的方法所得结果只算出体重,并不真正反映体内脂肪量,因此根据人体测量结果来评定肥胖必须结合肉眼观察是否肥胖作出判断。
1. 身高推算法
此方法是根据身高与体重在男女中有比较恒定的比例关系。方法简单,但只是粗略估计。其计算公式如下: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 - 105;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 - 100。如果被检者实际体重超过由身高计算出来的标准体重20%则判定为肥胖。
2.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此方法的原理也是根据身高与体重有较恒定的关系。过去为寻求能更好地反映实际肥胖情况曾探讨了许多公式,如W/H(m)、W/H3、W3/H(ponderale index)、W/H2,最后选取最后的公式[式中W为体重(kg),H为身高(m)]。我国人BMI在24以下,大于24为超重,大于26为轻度肥胖,
大于28为中度肥胖,大于30为重度肥胖。国外肥胖的人较多,根据BMI结果对肥胖的分级标准为:轻度30.0~34.9,中度35.0~39.9,重度≥40。BMI&18.5则为低体重。
如果体重和身高以磅和以英寸为单位,则BMI的计算公式为:BMI=体重(1bs)/身高2(英寸)- 703
Poskill[14]指出判定儿童肥胖应以相对BMI来衡量。相对BMI是指相同年龄的第50百分位点的身高和第50百分位点的体重所得到相关BMI指数。
BMI与总体脂有明显相关。根据BMI可计算体脂百分率,其计算公式如下[15]:男性体脂%=1.218(W/H2) - 10.13;女性体脂%=1.48(W/H) - 7。
3. 标准体重百分率
将被检者实际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的标准体重进行比较。其计算公式为:标准体重百分率=被检人实际体重/标准体重×100。≥120%为轻度肥胖,≥126%为中度,≥150%为重度。
4. 腰身比值[16]
即在脐孔水平所测腰腹围长度与身高长度(均以cm为单位)之比(W/L)。杨开济等对545名老年人和591名老年前期人进行了测量。并提出:W/L≥0.60为腹型肥胖,W/L&0.60则为非肥胖。腹型肥胖者并发症增多。
5. 腰臀比值(WHR)
为以脐为标志的腰腹围长度与以髂前上棘为标志的臀部围长(以cm为单位)之比所得比值。Despre's等[17]对年龄在18~42岁、BMI在16~38之间的110例男人测量的结果为:腰腹周长为91.7±13.7(范围63.5~120.0)cm,髋周长为98.8±9.5(范围75.9~125.2)cm,腰髋比值0.93±0.06(范围0.78~1.04)。此结果没有将BMI正常与不正常的人分开,因此不能作为正常值。Lemieux等[18]对213名男性和190名女性,年龄为37.3±12.1岁进行了腰围和腰髋比值的测量,正常男女腰围在95cm左右,年龄≥40岁者腰围比年青人小(≈90cm对≈100cm),男性WHR为0.94,与Despres的结果相似;女性为0.88;两者腹部内脏脂肪堆积的相关性腰围比WHR更好,因此认为用腰围来评估腹部内脏脂肪堆积比WHR好,且不受性别和肥胖程度的影响。国内余秀华等用B超测量腹部脂肪指数(男33,女19,平均年龄40.6岁),结果认为体重/身高与腹部内脏脂肪堆积有相关,与BMI也相关,后者比前者相关更好。
6. 皮褶测量(或称皮下脂肪厚度测量)
皮褶厚度是用特制的卡钳(caliper)测量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有的测4个部位:即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肩胛下和髂嵴处皮肤;有的测7个部位:即胸、腋、肱三头肌、肩胛下、腹、股和髂上;也有只测肱三头肌、腹和髋上三处皮褶厚度者。测定时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及皮下脂肪,然后用卡钳两爪放在抓起皮褶的两侧,校正卡钳上附属的压力计,使卡钳施以皮肤的压力为10g/cm2(压力不同则测量结果有很大差异)。2~3秒后,从卡钳上可读出皮褶的厚度。每处连测三次,取其平均值。皮下脂肪的厚度等于皮褶厚度的1/2。
此方法简单易测,但测量结果受测量者熟练程度的影响,也受所测的皮肤坚实度的影响,松软的皮肤组织则易于受压,使所测结果偏小。另外,由于个人体脂分布不同和皮下脂肪深度不同(范围从0.1~0.7mm),因此用皮褶厚度不能精确反映全身实际的脂肪堆积量[15]。皮褶厚度还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Foster[15]提出的正常男性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上限的绝对值为15mm;女为70mm。另有人提出: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男17~32mm,女24~30mm;肩胛下角男性12~15mm,女13~20mm;腹壁皮褶厚度男5~15mm,女12~20mm;Despre测量100名BMI在16~38之间的男性躯干皮褶厚度值为61.3±28.5mm(14.5~177.0),108名四肢皮褶厚度为42.2±24.2mm(16.4~202.5)。由上述所提出的各种不同皮褶厚度范围比较大,要根据皮褶厚度来评定肥胖,应该建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各部位皮褶厚度正常值的上限,Power[13]提出从出生到50岁不同年龄男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的上限。国内孟昭恒等提出在儿童中身高增长10cm,皮褶厚度增加4mm,则确定为轻度肥胖;增加10mm定为中度与重度肥胖的界值。尽管皮褶厚度测定不是非常精确,但仍不失为评定肥胖简单可信的评判方法之一。 [4][15]2[2]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70第3篇第9章
肥胖症等内容。 
 宏量营养素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能源, 脂肪产热 37.7kJ/g(9kCal/g) ,碳水化合...β3 肾上腺能受体在肥胖的病因中有重要影响(详见第三篇第一章和第三章) ,可...  第2篇第9章 多发性内分泌... 第2篇第11章 异源性激素分... 第3篇第1...但应注意两种措施都必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长久的收益, 详见本篇第 四章肥胖症...  第2篇第9章 多发性内分泌... 第2篇第11章 异源性激素分... 第3篇第1...女性及肥胖者含水量相对较少。体内水主要分布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同年 ...  第2篇第9章 多发性内分泌... 第2篇第11章 异源性激素分... 第3篇第1...治疗原则主要为:早期诊断,早期、长程给予驱铜治疗, 尽可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教学辅导 3(第 7-9 章) (第七章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 一、重点内容 1、侦查监督 7 侦查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 侦查部门处理刑事案件一切活动的监督, ...  第3篇第13章 刑罚(课后作业)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十三章 刑罚(课后...共同犯罪案件中的主犯,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9.根据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对被采取...  第3篇第13章刑罚(课后作业)_小学作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第十三章刑罚(课后...共同犯罪案件中的主犯,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9.根据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对被采取...  第3篇第14章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课后作业)_司法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刘某持有伪造的普通发票 50 份,票面额累计为 100 万元 9.根据我国涉税犯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贫筛查结果怎么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