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青少年远离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

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暴力?
您现在的位置:& 热点聚焦
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暴力?
[] [] [字号
插图/牛亚洲&&&&电影《十三棵泡桐》,描写了一群另类中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其中泡桐树中学17岁少女何风是一个非常叛逆的学生,和她的伙伴们为了一点小事,甚至因“义气”之争,就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虽然这只是电影中的一幕,但这样的场面在我们身边也时有发生。结拜结党、群殴报复……如今“江湖”风气污染着校园一角,部分学生信奉暴力手段,以私下斗狠来解决问题和矛盾,让人触目惊心。
&&&&一组触目惊心的案例
&&&&记者从公安机关了解到一组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从中可以看出,校园暴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今年9月3日,银川市某中学高二年级的两名女生罗某、刘某,因琐事发生矛盾,并于9月4日上午在学校约定,下午放学后到宝湖公园外“单挑”。两人放学后到约定地点打架后仍无法解决问题,随即又各自打电话纠集了一帮社会闲散人员继续斗殴,导致一死一伤的惨剧。
&&&&(二)网上纠纷引发网下殴斗
&&&&日,17岁的小明与16岁的小浩在名为“劲舞团”的游戏平台上“对战”,由于小明屡屡被小浩打败,小浩对小明的游戏水平表示“不屑”,不愿意跟小明继续“对战”,遂利用“房主”的特权,将小明“踢”出“房间”,双方为此发生口角。4月10日晚,双方矛盾激化,各自从网上召集网友约定在兴庆区上海路某网吧了结纠纷。4月11日凌晨3时许,小浩等3人与小明等6人发生斗殴,小浩用事先准备好的匕首向小明腹部连捅2刀后逃离现场。年仅17岁的小明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三)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同年6月20日,14岁的银川市某中学初一女生小静(化名)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4名十六七岁的少女围殴达2小时之久,导致其鼻骨骨折,头、面部多处受伤。而出事的原因却仅仅是因为围殴少女们看小静不顺眼。
&&&&(四)索要钱物不给就打
&&&&宁夏某职业学校的女学生小丽和小丹,由于多次与社会青年出入迪厅、网吧、游戏厅,花销大增。今年6月,两人来到银川某中学门口,将一女同学堵住索要钱财。由于该女生身上没有钱,两人便对其施以拳脚。
&&&&校园暴力案件逐年上升
&&&&兴庆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隋宏陆告诉记者说,近年来,校园暴力案件频频发生,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经过对案件的认真分析,它们有以下特点:一是案件起因小,许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二是作案手段和后果均很严重;三是被告人大多性格较为内向。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许多中小学的老师都表示,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安全都保持较高的警觉,并力求实施一切可能的干预,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人身及财产安全。
&&&&兴庆区第十八小学校长马春花也表示,学校一直把安全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该校实行校长责任制,每学期学校都与学生家长和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老师上课时发现学生缺席,必须明确原因,并及时通知家长。
&&&&减少校园暴力 需要各方关注
&&&&校园暴力不仅给学生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更给他们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伤痕。生命的代价给校园安全敲响了警钟,可为何校园暴力屡禁不止?
&&&&宁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王淑莲认为,一是社会环境影响。如今,电视上充斥暴力镜头,电脑上尽是暴力游戏,暴力文化呈蔓延趋势。由于孩子缺少甄别能力,一味地把故事之中那种所谓的伸张正义、江湖义气作为自己的生活主导,一旦发生口角,就想到模仿游戏与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来解决问题。二是学校管理因素。当前,不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致使学生之间发生纠纷时不找老师和学校,或者找了但认为学校和老师解决不了,遂自己私下解决,最终酿成祸端。三是家庭教育因素。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不当,或简单粗暴,或过分溺爱,使得许多孩子从小缺乏感恩心态;有的家庭离异或父母都忙于工作,亲子关系疏离,对孩子关心不够;更有甚者,有的家庭内部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暴力倾向,对孩子的影响极大。
&&&&王淑莲认为,对于如何杜绝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就能做到的,而是要通过家庭、校园的强强联手,通过相关的法律辅导,通过相关的感恩活动,让他们体会人与人生活在和谐状态之下的幸福,才能有效减少此类暴力事件。&&(记者谭磊 汪学香)
来源:银川新闻网&&&&责编:范静&&&&&&八个真实故事教青少年认清远离校园暴力|校园暴力|青少年|未成年人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赠书现场 市检察院供图莎姐进课堂讲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商报记者 徐勤
  重庆商报讯 随意殴打、强拿硬要、拦截威胁……这都是校园暴力。6日,我市首部青少年普法系列漫画《莎姐故事》第二季出版发行,并在重庆巴南实验中学举行了赠书仪式,市检察院还将陆续向全市中小学进行免费赠阅。
  《莎姐故事》根据“莎姐”检察官办理的真实案例改编而来,本次精心挑选了8个涉及校园暴力的故事,以漫画为主,文字为辅,采用全彩版印刷和小开本设计,方便携带、易读易懂。
  据了解,为增加图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8个故事之外,书中还设置了“长知识”、“小贴士”、“防‘狼’帖”等多个番外篇,指导青少年如何战胜嫉妒心、怎样应对同学“约架”、遭遇抢劫怎么做等内容。
  赠书仪式现场,来自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沙坪坝区天星桥中学、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11所学校的代表接收了市检察院赠出的首批图书。“莎姐”检察官表示,希望《莎姐故事》能进校园、进课堂、进书包,陪伴青少年健康成长。
  2012年8月,自“莎姐”青少年维权岗成立以来,已办理了数千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截止目前,已在128个城乡社区市民学校相继设立“莎姐”法制副校长,开展“莎姐”进校园大型普法活动1200余场,覆盖在校师生近10万名。
  此外,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我市未成年人犯罪近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同时,为让失足少年更好的重新回归社会,对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已作不起诉处理和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的5879名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遇上校园暴力咋办?
  “莎姐”为你支招
  如何避开校园暴力,遇上校园暴力该咋办?在昨日的《莎姐故事》赠书仪式上,“莎姐”检察官为参加活动的青少年朋友们支招。
  ●单身出行要注意,不去黑暗与冷僻。一个人上学、放学的时候,要尽量在人多的大马路上行走,不要一味抄近道、走黑路,要结伴而行。绝对不出入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如网吧、酒吧、娱乐会所等。
  ●做人低调爱学习,不惹是非不赌气。大部分的施暴者是由于嫉妒产生了不满和愤恨,有的是因为你球比他打得好,抢了风头,有的是因为你穿的比他好又喜欢炫耀,有时候或是一句不经意的炫耀就会招致不满,有的却是因为感情上的争风吃醋等。
  ●遇到侵害不要慌,寻求成人来帮忙。遇见校园暴力,找准一切机会向他人求救,尤其是成年人。有机会逃脱时,要毫不犹豫地拔腿就跑,这是最好的自救方法。如果没有逃脱,事后应该勇敢地告诉家长、老师,严重时应当及时保留证据,并向警方报案。校园暴力事件频发 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暴力?
龙华珍&Lv.7& &
10424浏览 & &
10评论 & &
  3月8日,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讨论会上,教育部长袁贵仁坦承,教育部现在最大的压力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  校园暴力事件从未淡出公众视野  据不完全统计,仅是去年3月至6月,就有17起校园侮辱事件被报道。然而,超过半数的事件只是在教育机构内部进行处理。有的根本没有报警,有的是到公安机关后,以行政拘留、回校教育等方式解决。  日,陕西省蓝田县一个初中女孩因被嫁祸“在其他宿舍偷钱”而被几名同学殴打讹钱后,“失联”半个多月;  日,安徽一名小学生因无钱“上供”被逼喝尿,在仅有7人的班级里,班干部多次以检查作业和背书为名,向同班同学索要财物;  日,南京浦口区陡岗中学初一的陈同学因拒绝高年级学生索要钱物遭到殴打,后在厕所被迫吸食管子上的大便。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3.3%的受访者身边曾经发生过校园暴力事件。近年来校园暴力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数量增多,手段更为残忍,带有随意性。  根据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规定,行为人的故意伤害行为给受害人造成轻微伤的,只承担行政责任(行政拘留),只有行为人的故意伤害行为给受害人造成轻伤以上的,才承担刑责。  学生安全成教育部最大压力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多位政协委员在审议中指出,这段话回应了现实存在的问题,让他们感觉心有戚戚焉。“教育不光是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袁贵仁部长说,这段话强调了全社会办好教育的责任,还把“安全健康”放在“成长成才”的前面,强调了学生安全健康是第一位。他说,很关注近来发生的校园暴力和欺凌事件,“如果你们问,教育部现在最大的压力是什么,实事求是讲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  校园暴力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暴力形成的原因:  作为家长该如何保护孩子呢?  第一、建立心理防线。让孩子清楚了解什么是人际关系的矛盾,什么是校园欺凌。对同学之间小的摩擦和冲突尽量包容和谅解,不矫情不蛮横。如果他人故意欺负一定不能退让。  第二、设定反击底线。家长可以教孩子反击的策略。咄咄逼人固然不对,一味退让也不合适。给孩子设定一个底线,一旦有人越界,就让孩子适时适度的反击(一定要掌握好分寸)!  第三、与同学结成同盟。如果看到有人受欺负,就能站出来及时制止,不仅仅是保护当事人,也能避免自己受到类似伤害。同时,让孩子多关心他人,友善待人,与同学搞好关系,一旦自己遇到困难就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第四、家长协同解决。家长与孩子共同分析一起面对,理智冷静的分析问题,教会孩子遇到类似问题的处理方法。  第五、锻炼身体。强壮的身体让孩子遇到冲突时不惧怕不胆怯。在无法获取别人帮助时,能有效保护自己。  总之,校园暴力是社会暴力的一个缩影,更具体的说也是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极端行为。预防校园暴力是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各方面的关注和参与。作为家长能做到的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也希望更多的家长尽到自己的责任,让孩子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参与更多话题互动,请下载神州佳教APP
后参与评论
他的其他文章
400-706-7131
周一至周五9:00--18:00
总裁邮箱:CEO@
Copyright(C)2016&&神州佳教(北京)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京公网安备89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远离校园暴力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