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胃寒脾虚肝火旺有湿气湿盛, 肝血亏虚,久病及肾,五脏俱损。怎么办?

免费咨询10分钟内回复
诊断:脾虚湿盛肝血亏虚久病及肾五脏俱损怎么办? 本人因饮食和作息不规律导
问:诊断:脾虚湿盛肝血亏虚久病及肾五脏俱损怎么办? 本人因饮食和作息不规律导
病情描述:
诊断:脾虚湿盛,肝血亏虚,久病及肾,五脏俱损。怎么办? 本人因饮食和作息不规律导致的长期症状:舌苔或黄腻或白腻或黄厚,舌边有齿印。食少腹胀(总体还能吃,但吃完就胀故不敢多吃),大肠臃塞,自主便意不足;清阳不升浊气不降,矢气充斥,三焦不通。每次大便量少如溏泥,或全溏,或前实后溏,多次大便后闷胀方得缓解,偶有食物残渣。有黑眼圈。能吃不能消化。肠内偶有水响之声。上中下焦腹部按之柔软不坚。大便若未排或排不尽,则按腹部上下左右,肠内如有物一般,若排尽则无物,方能周身舒畅。 自服过多种中成药,如逍遥丸,香砂六君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舒肝健胃丸,舒肝和胃丸,胃苏颗粒等皆不显效。求中医大神赐方!!! 如果不能赐方,请问下方如何,用量几何为妙? 自拟方(希望成份副作用最小,可长期服用的,且尽量不使用峻裂攻下或粘滞之品):藿香,香附,砂仁,青皮,陈皮,苍术,白术,白芍,炮姜,大枣,黄芪,太子参,薏苡仁,茯苓,当归,生地黄。你好,为节省您时间。我提前把症状写全写清楚了本人,男,35主要是中下两焦不通我拍两张过来,稍等目前还没吃早饭,睡得比较迟,熬了点夜熬夜多,体质并不瘦中等匀称体型,肚子也不大。但肚脐眼周围一小圈隆起,可能因为长期上网久坐,不运动。无发热,无手足心热,无夜汉,颇为平静
患者资料:
其他相关问题:
全科 住院医师
医生擅长:
本人擅长内外科常见疾病
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你好,为节省您时间。我提前把症状写全写清楚了
本人,男,35
主要是中下两焦不通
舌苔能发过来吗
我拍两张过来,稍等
还有腹泻是凌晨吗
有没有畏寒怕冷
目前还没吃早饭,睡得比较迟,熬了点夜
平时有性生活过频或手淫 吗
平时熬夜吗,体质差吗
熬夜多,体质并不瘦
午后身热,手足心热,夜间出汗吗‘’
中等匀称体型,肚子也不大。但肚脐眼周围一小圈隆起,可能因为长期上网久坐,不运动。无发热,无手足心热,无夜汉,颇为平静
这天热,出去走一下还是要出汗的
因大便不畅,睡眠不好。舌边长期有些齿印,今天照的不明显
从舌苔看有肾气阴两虚,脾虚所致
这边药房中医大概也是这个意思,肝肾脾都虚,中气不足
可以从肾,脾着手
要节制性生活,不熬夜休息好,多锻炼身体
这边中医也是这么开的些方,见效不明显,再一个我也自行服用那些中成药
主要从肾入手
熬夜抽烟多
但补肾又把滋腻
那你舌苔就不足以参考了
又怕滋腻,大便更粘
不抽烟舌苔也黄吗
一天两包从没断过
戒掉吧或尽量少抽
这样你的身体会侉了的
是啊,我准备减量了,逐步戒
您看我自拟的方,行不行
准备重用白术和白芍
那加点什么
可以服四神丸
我不清楚是肝郁脾虚气滞,还肝是脾胃不和,还是肝胃不和,还是肝肾不足。反正五脏六腑都不太好了,水湿内停一般
好的。那我自拟的方能否修改下发给我
建议四神丸+健脾丸
要节制性生活,不熬夜休息好,多锻炼身体
好的,以徐医生建议为主。但能否修改下我的方
还有你这不是一两剂就能改善的
主要是你透支身体久了
恢复要有过程
先服用看看反应和效果
有问题随时联系
是一起服还是分开服
这两种药是什么品牌的好
都可以,现在质量抓的比较严
健脾饭前,四神丸饭后
好的,那就按徐医生指点先试。这两种药还从没用过
一直用六味地黄丸和杞菊地黄丸的
效果不理想
有问题随时停药联系
好的,一定再联系。先买药了
谢谢,辛苦了
其他相关问题
查看更多关于的医生回答
王杰 于发表
杨晋 于发表
杨晋 于发表
苏俊龙 于发表
李进 于发表
杨晋 于发表
在问题中的回复被用户给了好评
评价内容:完美回复
谢谢医生 十分感谢
在问题中的回复被用户给了好评
评价内容:谢谢你的帮助,祝你工作顺利越来越年轻漂亮…………
在问题中的回复被用户给了好评
评价内容:非常感谢你这么晚还在看诊
在线医生免费问诊
科室:全科
擅长:擅长治疗各种细菌、病毒、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科室:全科
擅长:儿科综合,小儿感冒,发热,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咳嗽,扁桃体炎...
科室:全科
擅长:子宫肌瘤,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等
前天 22:55
立即向万名医生免费提问
填写症状,描述信息。例如:最近总是头疼、发烧怎么办?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你输入的描述长度不正确,请确认
你输入的年龄不正确,请确认
你输入的年龄不正确,请确认脾肾两虚是什么症状
脾肾两虚是什么症状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6期供稿文/许爱农
[导读]慢性肝炎的早期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呈波动性间歇性,甚至多年没有任何症状。
许爱农 (河南焦作市许爱农中西医门诊& 454150)
【关键词】 张素兰& 慢性肝病& 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6-02
&&&&&&& 慢性肝病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如感染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长期饮酒,服用肝毒性药物等所致的。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乙型肝炎病毒携者约3亿,我国乙肝携带者约1.2亿,约有10%发展为慢性肝炎,因其病程长易反复,病情反复难愈,且缺乏特效药,至今仍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问题。中医向无慢性肝病的病名,在历代中医典籍中散见于&黄疸&、&胁痛&、&臌胀&、&积聚&等。张素兰主任医师是焦作市名老中医,师从著名中医方药中先生,从医50余年,善长治疗疑难重症,尤善治疗慢性肝病,笔者有幸拜之为师,深受教益,今将其治疗慢性肝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 1 整体恒动& 顾护阳气
&&&&&&& 慢性肝病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与湿邪有关,内因则多因素体薄弱,正气不足(临床观察易感人群,大多脾虚湿重),两者互为因果。张主任强调整体恒动的观念,注重病人邪正消长所处的状态,天时、地理、人情及生活起居等对病情的影响。
&&&&&&& 如肝病一般演变规律,由炎症&&纤维化&&硬化&&癌变的过程,亦即《内经》中:&阳化气,阴成形&的佐证,可以看做是病人阳气渐衰,阴气渐盛的病理过程,所以重阳的思想要贯穿始终。诊治时不同阶段皆要考虑&虚&、&湿&、& 瘀&三个方面,因虚和湿互为因果,虚、湿致瘀,瘀又易于化热,所以临床表现虚实互见,寒热并存,病情交杂反复缠绵难愈。阳虚为本,所以治疗时先补其虚,勿使湿留以杜其瘀,绝其化热之患,即便因湿瘀化热出现阳黄,也要在化湿退黄的同时,不忘顾护阳气。
&&&&&&& 根据四时不同而用药,早在《内经》中就有:&病在肝,愈于夏; 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在一年中秋季为肝病最易加重时,冬季为养护最佳的季节。春夏用药要助阳升散,如生麦芽、柴胡、升麻之类;秋冬要助阳潜藏,如肉桂、山芋肉,牡蛎之类。注重运气对肝病的影响,如壬辰年大运为木太过,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寒临太虚,阳气不令&,出现寒湿为主的病人多,用药时如附子、桂枝等,较以往机会多且大,常用至50克以上。&&&&&&&&&&&&&&&&&&&&&&&&&&&&&&&&&&&&&&&&&&&&&&&&&&&&&&&&&&&&&&&&&&&&&&
&&&&&&& 饮食亦甚为重要,一般应忌辛辣、酒类等刺激性食物,宜服温淡之品,以助胃气,每日晨起嘱病人饮服少许姜汁,助阳气生发。
&&&&&&& 2 益气健脾注意兼证
&&&&&&& 慢性肝炎的早期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呈波动性间歇性,甚至多年没有任何症状,最常见的症状如:易疲劳、纳差、恶心、腹胀、胁疼、黄疸等,常无意体检发现,甚至出现肝硬化。张主任认为慢性肝病之本为脾虚,在疾病发展中由脾虚而生湿,湿郁而化热;或脾虚湿阻,气血运行失畅,而致瘀血停滞;或因脾虚气血生化不足,致肝血亏虚;久病及肾,而致脾肾两虚;最终三焦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腹水形成。临床上各种兼证出现,皆以脾虚为根本。
&&&&&&& 学术服膺李东垣,崇尚&土生万物&&人以胃气为本&,调脾胃以养五脏,常以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加减,主要选取:黄芪50 g& 党参20 g白术15g 茯苓20g 陈皮15g 当归15g 川穹15g苍术15 g薏苡仁20g 葛根20g 仙鹤草40g 川断15g 杜仲15 g炙甘草15g。随证加减:湿重者,加白寇18g;瘀血者,加丹参15g、鸡血藤15g;血虚者,加熟地15g砂仁10g;肾虚者,加肾四味(菟丝子、补骨子、炙仙灵脾、杞子)各15g;阳虚明显者,加附子15g(先煎)、肉桂10g。
&&&&&&& 3 标本兼顾诸法合容&&
&&&&&&& 慢性肝病常以肝硬化腹水、黄疸为主诉就诊,化水、去黄是治疗成败的关键。腹水因三焦气化失常,温阳化水为大法,常以真武汤合己椒苈黄丸去大黄,加黄芪50g & 100g;小便色赤量少者,加白茅根20g;慢性肝病出现黄疸,多提示病情急性加重,虚为本,湿郁或瘀血为标,常在健脾化湿同时,或以术附,五苓散温化之;或加茵陈、栀子暂清之;或红花、泽兰活血;总以&郁&之所在,轻轻拨动。
&&&&&&& 尚有虚阳不降者,因下焦寒湿的加牡蛎、附子、肉桂、龟板、砂仁等,以导龙入海;因血虚而致者,加制首乌、熟地、山芋肉、五味子等,厚味酸敛,以伏其阳。有肝郁气滞者,以柴胡、郁金等疏导之;有气虚便秘、腹胀者,重用生白术、枳壳、厚朴;总以灵活变通,亢则平、郁则疏、虚则补,以疏达气血,令其调达,乃至和平。
&&&&&&& 4 典型病例
&&&&&&& 卢某,男,54岁 ,日初诊。
&&&&&&&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年余,发现黄疸10天。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黄疸,在本地一家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诊断: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住院2月余黄疸不消,后间断在院外服用中药近年余方消; 此次因饮酒后乏力,腹胀,周身现黄疸,色如烟熏,肝区隐痛,下半身怕冷,会阴潮湿,小便红赤、量少,大便日两次,糊状不成形,舌淡红而暗,苔腻,舌下亦黄染,脉弦滑稍硬。B超示:肝硬化,胆囊水肿。乙肝五项1、4、5项阳性 ,HBV&DNA 2.22&106,肝功能:总胆红素 298.1&mol/L,直接胆红素 210.6&mol/L ,谷丙转氨酶 892IU/L, 谷草转氨1116IU/L。中医辨证:脾肾阳虚 寒湿郁滞。治法:健脾补肾 温阳化湿。方药:黄芪60g 党参20g 炒白术30g 茯苓30g 陈皮15g 附子25g(先煎) 苍术20g 薏苡仁20g 枳壳15g 厚朴15g 干姜15g 茵陈20g 葛根20g 仙鹤草40g 白茅根15g 生麦芽30g 丹参15g 鸡血藤15g 生姜30g。
&&&&&&& 服药后半月,黄疸开始消退,肝功能化验明显下降 ,随证减茵陈、白茅根,加灵芝、牡蛎等;服药半年后,精神明显好转,诸症均消,化验乙肝病毒降至5.0&10²以下。脾肾两虚治疗方法
脾肾两虚治疗方法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郁脾虚湿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