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就开始为Gap Year印军叫嚣为开战做准备备合适吗

前途出国微信号
各地分公司
400-107-1010
*在读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一研二研三已毕业
*意向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亚洲
*攻读学位中学本科本科预科硕士硕士预科博士
北京中关村
新东方前途出国:
准备去留学,如何策划gap year?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38303',
container: s,
size: '0,0',
display: 'inlay-fix'
来源:沪江留学
&&&&& & 你了解gap year(间隔年)吗?gap year的学生通常更加成熟、更知道自己要什么。该如何来策划gap year?通常经历过gap year的孩子们无论在个性上和眼界上都获得了不小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gap year更确定了自己的学术兴趣和课外兴趣。&& & gap year都该做些什么。请注意,不少学生利gap year去上很多有学分的课程。这要非常小心。上一两门学分课程是可以的,但上太多了反而有严重问题。因为学分课程上多了之后,直接的后果是你不能够以freshman(大一新生)的身份申请入学,而只能以transfer(转学)的身份申请。而这样一来,申请难度大大增加了。&& & 除此之外,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如何在gap year规划自己的非学术类活动。三个原则:做&重要&的事情、做&有趣&的事情、做&让自己愉悦&的事情。多年来,被我录取的gap year学生们有的全球旅行、有的参与了很多非学分的课程、有的在实习单位里奋力拼搏、有的参与了非常多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就非学分的课程而言,有时候这些课程和学生的专业选择很吻合,很多时候孩子们仅仅觉得这些课程很有趣。公益活动也是种类繁多,不过很多孩子利用这一年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 我们有两种度过gap year的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和打算毕业即入学的同学们同时申请大学,然后获得心仪的录取通知书。录取后,亲自向目标学校的招生主任写一封信,请求能够推迟一年入学。这封信必须简明扼要地介绍这推迟的一年(gap year),你打算做些什么。只要理由恰当(除非你的理由是你要上很多带学分的课程),这种gap year request(延期请求)通常都会被接受。&& & 第二种方式是高中毕业后直接空白一年,在这个&空白年&中再申请一所大学。我们不是很赞同这种方式,因为虽说是gap year,但在毕业后即将到来的秋季,你要忙于申请大学。也就是说,你的gap year不能够100%地服务于你的特色。&& & 有趣的是,在中国,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学生少之又少,而大部分gap year的同学们基本都是选择第二种方式。在这里用&选择&这个词不太恰当,因为第二种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被选择的,而是被迫而为的,如高考不理想,打算转出国的家庭。他们很有可能要gap year。而在美国,绝大多数gap year都是第一种方式,即拿到了录取之后再延迟一年入学。这也许是中西文化不同的差异之处吧!&& & 对于那些&被迫&gap year的同学们来说,比如一位学生Allan,他今年高中毕业。由于准备得太晚了,他不得不选择gap year来补足自己的背景。Allan利用这一年旅游和做义工。在沿途,他都会把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并整理成了一套美丽的文字。这些文字显示,gap year(强化了他对于心理学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他的人际沟通能力。这种长途旅行也扩展了他的视野,让他在大学里成为更好的室友。当然,这个的前提是他在gap year(的中期把申请工作做得很不错。这对于时间管理和人的纪律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过,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正是我们成功的基础吗?
美国研究生部经理
英澳部经理
德国部副经理
英联邦部高级经理
美国研究生经理
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号 (C)版权所有: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
(C)2017 New Oriental Vision Overseas Consulting Co. Ltd.GAP&YEAR&-&06:&准备好了做DIVE&MASTER?
我来这儿学Dive Master,只是为了让GAP YEAR有个主题, 同时多少学点东西. 并没有真的想要以后把潜水当职业.
至少来之前是这些想的. 来到PG发现, 潜水是这里的一个重要产业, Dive Master的确实是一个职业,
貌似在这儿还算是高薪职业之一. 他们都把我当要从事潜水行业的人在培训.
我倒是不介意干点活.搬搬气瓶,清洗BCD,招呼客人,我都可以做.没大问题的时候,照顾OW的学员也可以.上次带一个学OW美国女孩,大概15,16岁的样子,下水几次.
可以感受到她很信懒我. 这种感觉很棒. &
但是真的做Dive Master的话, 就不仅是个人潜水技术的问题. 这是一个要负责任的职业.
无论是在水下还是在水面上都是要照顾客人的. 万一出问题的话,就可能是很严重的问题. 这无疑是一个压力非常大的职业.
就算客人有签免责协议,没有人告你; 就算有买足够的保险,不会有经济损失. 至少我现在是没有准备好承受这样的压力.
我老实的告诉William和Marlon,我没有准备从事Dive Master. 他们问我不准备干Dive
Master为什么要上这个课? 就算课程通过之后,每年还要交给PADI 90欧的注册费. 我回答说" 90欧也不是特别贵,是Dive
Master的话说出来很Cool.This Engineer is a Dive Master, or this Dive
Master is a software engineer!" 但是我心里知道我不是这种Show一下就会给自己满足感的人.
以后是否以潜水为职业是一回事情, 但是如果我考Dive Master头衔, 但是没有能力和勇气做Diver Master的工作,
会对自己很失望.
别想太多了, enjoy这里的阳光沙滩吧. 还有一个月的培训时间呢.
上次拍的另一只Frogfish.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那些选择了Gap Year的学生,别说你们没有后悔过!
当实习来敲门intern0000
当实习来敲门微信提供实习任何相关信息,例如实习资讯,校园招聘,求职经验,职业导航等内容,老师会在线为你答疑解惑,助你成功找到好工作!
Gap Year——间隔年
一个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极为陌生的词语
却在欧美留学圈里越来越流行
包括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在内的诸多世界顶尖大学
都越来越鼓励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休学一年
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
又是一年暑假,新一轮的入学、毕业、求职开始了
因为升学、生活压力,找不到工作的惆怅,没有未来的规划打算...
面对接下来的现实,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你有想过来一次Gap Year吗?
很多体制内的学生家长们对间隔年的概念不甚了解。
间隔年的官方解释
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
可似乎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从无味反复的日常中脱离一段时间,去体验另一种生活;又或许,他们心中早已有了打算,只是一直未找到合适的时间去做,直到gap year给他们提供了可能性。
我们受限于身边人、这个社会定下的条条框框。想大喊着“follow your heart”,却只能怂怂的按部就班。终于,不同的我们活出了同样的人生。
Obama的大女儿
2016年夏,美国本科秋季申请季落幕,已被哈佛录取的美国前总统Obama的大女儿,Malia Obama,决定开始一年期的gap year,暂时远离学校,去电影公司Weinstein做实习,去玻利维亚进行沉浸式西班牙语学习,成为美国驻西班牙领事馆的summer intern...
在这一年的间隙里,Malia完成了在她18年以来一直没有足够时间完成的各种有意义的事情。
《摩登家庭》女学霸Alex
同年,在美剧《摩登家庭》中饰演学霸女Alex的演员Ariel Winter,被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录取成为大一新生。
想要在UCLA进修pre-law的她,由于拍戏档期安排的原因,也决定gap year一年再入学。
除了在升学这段过渡期间中开始gap year,还有许多人选择在毕业后,换工作间,甚至在工作中或者在读时决定去gap year。
很多人会问
选择Gap Year就行是心灵的放逐?
还是对现实的逃避?
Gap Year 到底值不值?
对于gap year是否能成为一段有价值的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Gap Year仅仅是人生中一段短暂的停留
继续后并没有任何变化
@tensorspace
经历了四年gap year的表示,感觉像是给自己判了4年有期徒刑,因为时时刻刻都感觉自己熟悉的朋友都在有新的变化,而我还是老样子。
一次gap year,骑车走了一圈中国,说实话没什么大作用,最大的感触是让你看到知道并且亲身感受到,原来世界上还存在一种这样的生活方式。
至于那些生活方式的好坏,你是羡慕还是鄙夷,你是憧憬还是继续安于现状,都取决于你个人。
两历 Gap Year 的主要收获是:
1、平常没毅力做的事情,别指望休息时会做。
2、旅行的收获其实是没用的。
Gap Year是一种成长
记得有句话大意是说,行万里路,不思考也仅仅是个邮差。
如果间隔年仅仅是一个各地旅游的计划,并没有促进心智成长,促进人思考,那么这样的间隔年没有意义。
在我眼中,有一类间隔年是非常值得尝试的:明确自己间隔年的目的,在一个与自己成长环境、受教育环境不同的地方长期生活,做一个项目。如果思维开阔,乐于学习,能够获得一定的心智成长,那么对于人生而言是个不错的体验。
我有两段间隔年的体验,符合我自己定的标准:明确目的+不同的成长环境+一个项目+思考+开放的心态=一定的心智成长。
第一段间隔年
我本科毕业后在西藏支教了一年,这一年的时间敲碎了我的玻璃心,使我看到了世界的另外一个角落,见到了更大的世界。我从未后悔过这段间隔年的经历,甚至常常感叹,因为基层的生活、西藏不同的文化背景、这段旅途中经历的人和事情,我离自己是谁的答案越来越近了。
第二段算是间隔半年
在研究生二年级,我参加了学校的陈氏奖学金项目,在美国伯克利大学参加社会服务的学习,同时在公益机构中实习。这段经历使我见识到了美国公益组织的强大,美国人的生活态度,美国精英大学学生以及主流人群对待中国的看法……
见到了更美好的世界,我更加热爱生活了。这两段经历是我的两个重要标签,塑造了现在的这个我。
根据我的经历,我想,如果参与间隔年并且不后悔,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间隔年的目的
这会使你的时间利用更加高效。于我而言,间隔年是增长见识获得心智成长,更好认识自己的良好途径。我的朋友中也有利用间隔年参与创业项目、休整身心的,目的不一而足。
间隔年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或项目
这一年之后,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呢,这一年要完成什么样的成果呢?间隔年是为了更好地迎接之后的人生,间隔年之后还需要继续生活,把间隔年中的行动想清楚,包括你的资金来源,衣食住行,以及间隔年结束之后的生活想清楚,不至于在间隔年结束之后无所适从。如果是自制力不够好,最好是参与一个成熟的计划,有一群小伙伴做同样的事情。我的两段间隔年中需要交付的成果都十分明确,这也是我并没有荒废时间的一个原因。
在一个不同的环境长期生活并积极思考
在文化环境不同的地方长期生活见到不同的人与事情,遇见文化冲击,不同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在项目中可能的利益冲突……都能够极好地进自我思考。当然,我也见过并没有开放心态而去留学的孩子,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与成长。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没有自省的人生不值得过的。”做事情、反思,无论有没有间隔年,都在成长,已经很美好了:)
Gap Year最大的价值
或许就是在你空闲时
让你的精神分身有一个好去处
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后,我便辞职开始了自己为期一年的Gap Year,因为,抑郁症犯了,日渐糟糕的精神状态使我不得不按下生活的暂停键。
由于是自己独身在外工作,家里人并不知道我的状况,我也没打算向他们提及,因为不知道该怎样解释。我不再需要固定的时间去做固定的事情。
我试过翻开积了尘的书,一天不吃东西全心地看书。也试过拿起画笔,到户外写生。 生活拮据时,我去做各种兼职,送外卖、家教、翻译。
过去半年后,我存了部分钱,于是去了趟欧洲,安安静静、无风无浪地边做散工边到处逛地生活了半年……
说起gap year,对我来说,是那时候的一种需要,所以我不后悔。 Gap year期间我能交到平时交不到的朋友,做平时没时间做的事,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但说实话,这些经历对我以后还要继续的忙忙碌碌的生活用处不大。
我在欧洲认识到一个退休教师叔叔。Gap year之后我还经常用189邮箱登录Gmail跟他通邮交流。上面我所写下来东西,基本上我都跟他交流过。 他说:“Gap year的回忆,大概童年的回忆一样,不会很直接作用于你忙碌的生活之中。它的最大价值,或许就是在你空闲时,让你的精神分身有一个好去处。”
没有好不好,只有合不合适
我算是gap了一年,从中国骑行到了非洲。我谈谈体会。
首先要清楚你这不是逃避,我是一毕业就明确要gap的。很多人是因为工作不顺才去的,我是因为要去才工作的。
确认到底喜不喜欢,每个人都有出去流浪的心,但就我目前看,很多人不是真的喜欢,就那么脑袋一热,随便一说而已。我提前两年确定,这两年内真是每次闭眼睡觉,脑子里都是这事,每天叫醒我的还真是梦想。这样也解决了大部分父母不同意问题,大部分父母不同意因为他知道你只是冲动。当我坚持两年后,我多也知道我决心,反而跟我一起规划。
很多事情你称之为梦想,但你压根没把他当梦想对待。很少有父母会拦着孩子去追寻梦想。再者合理的计划训练和安排。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还有之前问下自己下面问题:
自己的钱是否自己赚的,自己停止赚钱一年,是否会影响家庭生活质量。
自己是否有家庭,有男友朋友。身上是否担着亲情,爱情的责任。
你的事业是否在上升期,你离开一年是否对你事业造成很大影响。你在旅行的途中是否有对你有帮助点。
你是否准备充足。
最最最重要,你是否真的喜欢旅行,还是只是喜欢朋友圈的点赞。
不太同意三十多事业、家庭都未成的人抛弃一切去长时间穷游旅行。每个阶段都有自己该做的事。
那些经历过Gap Year的人,回来后都在做什么?
一生很短,要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
@littlecaca
我是工作了之后再来gap year的。
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读书工作都是按照父母眼中最好的那条路线来,虽然一切都是我自己感兴趣的,没有存在学的专业是父母喜欢的,工作是父母选好的那种情况,然而在北京UBS工作了两年之后,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辞职。
从英国毕业就去了北京工作,在金融街UBS的IBD部门工作,住的是月薪近两万的酒店式公寓,拿着七位数的年薪,出差全部头等舱和五星级酒店,就这样一份外人眼中的高端精英工作,在14年的端午节那天,我加班了整整一个通宵。
在早晨七点多的时候,我感觉我再不睡觉我整个心脏都要跳出来了,于是我打车回家,洗脸的时候,看着美容镜中的自己,我才24岁,竟然已经开始要长法令纹的迹象,皮肤松弛暗黄,眼睛空洞无神,加之这两年来我的睡眠和饮食完全不规律,我的生理期从来就没有正常过,所以那时候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特别差。
也是在那天,我突然有点不明白自己那么拼命工作的意义在哪里,我的生活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没有时间去恋爱去娱乐,不停的出差,再不停的倒时差。洗完脸之后我就去写了辞职信,发给了我的上司,然后把手机关机,差不多睡了十个小时我才稍微有了点元气,当然,也不是说辞职就立马能走的,我需要把我手上的项目完成并且把工作交接好。
2014年的九月,正式离职。
带家人去旅游去看外面的世界,去肯尼亚支教,去帕劳潜水,去见天南地北的朋友。整整半年多我完全放空了自己。
2015年,去了成都,实在是太喜欢这座快耍慢活的城市,有想定居下来的念头,加之很早以前就有想开一家自己店的想法,于是加盟了一家美甲店,喜滋滋的过起了当老板的日子。
因为种种原因,我又回到了英国,不得已又做回了老本行,真是一入投行深似海。
不过最近我又任性的准备去村里读个MBA了,圆一下我的Oxbridge梦想。
我觉得人要跟着自己的心走,要很清楚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要的又是什么,gap一年,或许能让你更明白自己内心的诉求,这对于整个人生规划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毕竟一生很短,要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
不能适应以前的生活
很多人都患有“间隔年后遗症”,这还得是要感谢那些不负责的媒体,大肆渲染间隔年如何如何的好,趁着年轻快去啊,再不疯狂一把你就老了,于是很多人休学了,退学了,辞职了,然后上路了。
很多人上路的时候抱着我要想明白某件事/我要逃避,诸如此类的目的,旅途多么愉快,但是回来后,发现生活又是回归到了原点,这种落差会让人一时难以适应,于是心中又开始荡漾的策划下一次远行。
我就是这样的,一次又一次远行回来后,都会“犯病”,情绪消沉,等等,因为我无法适应,我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遇到,也正为如此,那句“旅行是会上瘾的”被广泛认同,很多旅行达人也曾面临过旅行归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聚焦于工作,生活似乎变得比出走前更加糟糕。好在我已经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候。
旅行和生活需要一定的平衡
@zhazha zhang
大学毕业,间隔了一年,学了学英语,在拉萨做了两个月义工,去了趟尼泊尔,然后东北贵州玩了一圈。
在出发前已经申请好了来年英国的硕士,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再出门,是会心安理得点,一路上遇到很多辞职辍学或者请假出来的人,还有些甚至成为了职业行者,无法再回到自己曾经的城市朝九晚五。
一直觉得如果有一天我说我要选择放荡不羁的行者生活,前提是我必须有能力过好城市里的生活,养得活自己和家人,否则谈不上选择,只是被生活所选。出去了一趟更是这么认为,外面的世界太大,去的地方越多越发现还有更多地方没去过,我们是该尽自己可能的多看看这个世界,可是并不能因此本末倒置。
太多人潇洒的拍拍屁股就走,他们也有能力在路上养活自己,可是关于家庭,父母,社会责任,他们却总是避而不谈。个人觉得还是要平衡好旅行与生活的关系,不然旅行归来会后遗症,厌世甚至格格不入。
不出去走走总是不甘心,可真的说走就走不顾一切,等钱花光了,累了,还是要面对回来的烂摊子。毕竟人要始终往前看,不可能靠着旅行的见识和故事活一辈子。
间隔年后心甘情愿的到英国继续学之前觉得很累的机械,就是觉得要想更好的享受世界,得先立足于生活吧,有多少能力走多远的路。在这里还是会抓住一切机会在欧洲四处看看,可是也更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仅仅看别处人们的生活是没法解决自己眼前的问题的,还是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再毫无后顾之忧的上路更享受些。
很多学生因为外部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感情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差异等),在学校里表现不佳。
这些人(包括我在内)可能非常迷茫、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呼啸而至的未来。把这种迷茫的情绪继续带到未来的事业和人生发展上,显然是不明智的。
而gap year 正是一次暂时离开这个system的保护主义策略,去了解一下这个社会上的职业选择。它能带给很多因为能力不足、受到伤害的人,一次重新选择、重新成长的机会。
有人觉得gap year没有意义
有人却认为它是一种成长,一次灵魂的洗涤
有人把它当作逃避现实的途径
有人视他为实现梦想的机会
有人gap year结束后难以适应现实生活中的繁忙枯燥
而有人呢,则通过这段时间,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与其把gap year看作是一个逃避人生的借口
不如将其当作是一场曲线救国的策略吧
Gap Year对你来说
是种怎样的存在?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本文整理自知乎,版权归原答者所有
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文来源:DreambigCaree
回复“实习资讯”,最新实习信息一网打尽
微信号:intern0000
【干货】这些名校毕业生月薪1W+,到底凭什么!详情戳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3167|回复: 59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168 小时寄托币2790 声望18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2积分3039UID3244854
超级会员, 积分 30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61 积分
声望184 寄托币2790 注册时间精华2帖子
本帖最后由 Graceusapp 于
16:21 编辑
之前已经在美版发过这个帖子了,但是由于今年也申请了HK的学校,经常泡港澳版,所以希望与大家分享一下,虽然申请的学校不同,但是大家付出的努力和等待都是相同的。希望现在还没有offer的童鞋不要灰心丧气,四月还是会有一大波的,就算是今年申请失败明年从头再来一次或者是个更好的结果,退一万步说,就算是第二年的申请又失败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生活本来就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学业上的成功只能代表现阶段你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肯定,但是在其他方面我们未必不是有所欠缺的。无论我们选择了怎样的人生,我们做的只需要是竭尽全力去付出,无论结果如何,自己只要不后悔就够了。选择留学是一条艰辛崎岖充满挑战同时又充满希望的人生征程,它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无论最后奔跑的速度如何,只要能够坚持到最后你就已经是胜利者了。希望这个帖子能给大家一些信心和希望,愿与大家共勉~~
总评分:&寄托币 + 20&
声望 + 19&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168 小时寄托币2790 声望18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2积分3039UID3244854
超级会员, 积分 30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61 积分
声望184 寄托币2790 注册时间精华2帖子
LZ的各种硬件条件都一般,在人才济济的寄托当中实在不值一提,今年收到的ad虽然不是很多,到目前为止只有NYU,Georgetown和CUHK三个,但对于去年颗粒无收的LZ来说已经是个不小的惊喜了。从去年申请时的踌躇满志到最后全军覆没的失落,从今年从头再来的决心到最后收获dream school的惊喜,中间经历了太多太多。关于申请的技巧和具体细节准备不想谈太多,因为LZ实在不是学术大牛,论坛中有太多此类经验都可以供大家参考,但是LZ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一年走过来的心路历程,不敢说是给准备gap year的童鞋们的参考,只是希望告诉大家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在梦想的面前每一个人都不渺小。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168 小时寄托币2790 声望18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2积分3039UID3244854
超级会员, 积分 30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61 积分
声望184 寄托币2790 注册时间精华2帖子
1.& && &&&我为什么要gap year一年?
上面说过LZ的硬件条件一般,尤其GPA不高,和众多出色的申请美国的申请者比起来实在没有什么优势,加之去年对于自己的定位不准,基本上只申请了美国top 50的学校。由于LZ本科学校大四繁重的课业压力,当时找了中介申请,中介的申请大家明白的,一篇文书改个学校名称可以应用在N所学校里面,自己又过于依赖中介,没有太上心,导致去年的申请全部悲剧了。当时看着拒信一封接一封的来,心中的失落实在是没有办法形容,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应该有学校收,但现在想想去年没有申请出去也是理所应当,自己对于自己的未来都不清楚,仅仅是为了出国读书而申请,就算是拿到offer了自己出去去读也未必会有收获。就在自己万分失落的时候接到了本校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好歹也算在惨淡的生活中给了自己一丝慰藉。
分析出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我便开始思考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是找工作,在家全心准备来年的申请还是在本校读研?结合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我还是选择了一边在本校读研一边准备第二年的申请。由于去年下定决心一定要去美国读书,所以根本就没有准备找工作,基本上也没有投递简历,已经错过了应届生求职的最佳时机。如果再去投简历找工作又要花费不少时间,况且一边工作一边准备申请对于我来说可能会难度比较大。但是如果全心在家备战,准备第二年的申请我又会觉得心理压力太大,如果再次失败的话这一年的时间相当于浪费了,不如一边在本校读研一边准备申请。一方面本校的研究生课程不是很紧张,我也可以借机多和导师做些研究项目增强自己的背景,另外一方面如果今年还是没有成功的话至少自己还可以拿到本校的硕士学位。当然这只是根据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作出的决定,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因此大家在做出选择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情况,做出对自己最有利风险最小的决定。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168 小时寄托币2790 声望18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2积分3039UID3244854
超级会员, 积分 30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61 积分
声望184 寄托币2790 注册时间精华2帖子
2. 第二年的申请中我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
首先是去年自己对于自己盲目自信,定位过高。现在想来自己除了G还不错之外其他条件都很一般,GPA不高,没有任何exchange经历,也没有牛推没有论文,居然还敢全部申请top 50的学校,自己的胆子也真的是挺大的。而且由于一心一意要去米国,因此其他国家的master全部都没有申请,只是在最后收到无数拒信后才补申了本校的研究生,否则真是一点后路都没有了。今年的申请LZ采取了广撒网的战术,米国学校申请的梯度从JHU,NYU这种牛校一直到120名左右的学校都有所涉猎,此外HK,英国、澳洲、加拿大全部都申请了学校,虽然每次交申请费的时候都会好肉疼,但是为了不重蹈覆辙,还是多申请一些学校比较保险,当然LZ最想去的还是米国,毕竟难度最大。LZ在申请了英国一所前十的学校然后提交三天之后被秒录才知道英国的大部分学校真是水得名不虚传。
此外我也重新考虑了自己第二年要申请的专业。去年申请的专业全部都是communication或者journalism,除了Georgetown得到了一个wl之外其他的全部悲剧。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其实是有点盲目,因为我本科的专业是communication,因为未来不想从事传媒相关领域的工作,也曾经考虑过转专业,但是万恶的中介告诉我说我的硬件条件都一般,如果再不申请自己的本专业的话更加没有优势,耳根软的LZ就乖乖听话全部选择了传媒专业。事实上传媒专业差不多是文科中竞争最激烈的专业,而且对于英语的要求也异常高。LZ的英语并不是优势,自己又没有任何传媒方面的学术背景,因此申请失败也是很正常的。加之之前在电视台的实习,黑白颠倒不规律的生活使得LZ并不想在未来从事这个行业,所以今年果断选择转专业。
经过了比较慎重的思考,结合上自己未来想要就业的方向,LZ最终选择了marketing和HR这两个专业方向。首先这两个专业都是商科,以后在就业方面相比较纯文科会有一定的优势,此外LZ在本科的时候拿到一个副修学位是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因此在这方面也不是完全没有基础。Marketing 和HR这两个专业事实上对于communication skill的要求都非常高,因此我本科的专业知识在这两个专业方面都会有所帮助。
接下来就是选择学校和写文书。去年的选校基本上都是中介帮助选择的,LZ自己本身也偷懒没有做过什么功课,很多专业都是后来在论坛上看到才知道原来这个学校还有这个专业!但是早已过了申请期限,为时已晚。LZ奉劝大家一定要多上论坛,自己做好功课,因为没有人会比你自己更上心你自己的事情。此外文书更是要针对每个学校的特点和课程设置做相应的修改,LZ在申请过程中遇到了几个好心的朋友,他们过去都有过申请美国学校的经历,在LZ申请的过程中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在此也要多谢他们。大家都是从小白过来的,遇到困难时一定不要羞于求助自己身边有经验的同学和朋友,这样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他们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宝贵的财富。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168 小时寄托币2790 声望18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2积分3039UID3244854
超级会员, 积分 30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61 积分
声望184 寄托币2790 注册时间精华2帖子
3.Gap year这一年中我是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的?
确定了要gap year一年继续申请之后,除了要做好申请的各项学业上的准备工作,调节自己的心态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决定gap year一年的同学大都是上一年申请全军覆没或者没有申请到很理想的学校,想要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做多一次尝试。这一年其实与高考的复读颇为类似,尤其是那些选择全职在家申请的童鞋们,心理压力一定是非常大的。
LZ去年在一封又一封地接到拒信之后很难形容自己的感受,一直到六月唯一一个有希望的wl也把我拒掉,自己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失落。或许是因为去年对于自己的期望值太高,几乎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我要申请去美国读master,那一段时间我几乎杜绝了任何社交工具,不上人人,不上QQ,不上微薄,甚至也不怎么接电话。因为我害怕铺天盖地的那些疑问,每一个人都会问你学校申请得如何了?拿到几个offer了?或者是看到条件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学们一个又一个拿到名校的offer,左一个哥大,又一个宾大,本来就脆弱的心灵一次又一次接受着刺激。
LZ的这种低落的心态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上个学期还会时不时地发作。因为LZ是我们专业唯一选择去美国读书的人,其他同学全部都申请去了英国、澳洲、香港、新加坡读研,每次看到他们在微薄上晒学校晒幸福LZ都会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和执着是不是错误的,如果对自己要求没有那么高,如果自己也是随便申请了英国或者澳洲的学校现在会不会也过得很好?但是每到最后我都告诉自己说既然当初自己做出了选择,就是跪着也要走下去。我要用事实证明自己的选择不会错。事实上自己拥有坚定地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当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都会鼓励自己,最终当我拿到了offer的时候也庆幸自己始终都没有放弃过。
此外LZ还要特别感谢我善解人意的父母。他们从头到尾对于我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无条件地支持,支持我出国读书,去年申请失败后又支持我gap year继续申请,同时老妈还总是安慰我说今年就算再申请不到也没有什么,早点在本校读完研毕业回家找工作也是个很好的选择。知道我去年申请失力心情不好,老妈还特意让我去九寨沟、台湾旅行散心,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同时也让我去新加坡参加summer exchange,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他们在这一年中也给予了我很多的鼓励和帮助。老爸老妈对于申请的事情不是很懂,但是他们很清楚我背负了多大的心理压力,并且尽可能地帮我减轻压力,支持我广撒网,要我美国不行就去英国,英国不行就去香港,无论我申请多少学校花了多少申请费永远都鼎力支持。老妈永远都告诉我说,不要吝啬在教育上花钱,这种投资是最值得的,花几十万出国读书可以换来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这比买什么奢侈品都值得。今年拿到offer之后他们也都由衷地为我感到开心,这一年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很有可能就会中途放弃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168 小时寄托币2790 声望18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2积分3039UID3244854
超级会员, 积分 30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61 积分
声望184 寄托币2790 注册时间精华2帖子
4.Gap Year这一年中我都做了些什么?
去年我申请当中的一大劣势就是自己没有任何学术背景,本科读书的时候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也没有任何研究经验,因此在这一年的申请中吸取教训,想要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因此选择一个好的导师真的至关重要。我在开学第一周后就选择了一个Professor作为自己的导师,其实是我毛遂自荐主动说我要帮他做项目的:)选择好的导师真的像谈恋爱一样,第一眼的眼缘很重要,我对于我的导师阿Sun可谓是“一见钟情”。人与人之间似乎真的有种磁场,第一次见阿Sun就觉得他适合做自己的导师,后来事实证明我的选择并没有错,这个帅气的香港教授在我申请的过程中实在帮了我太多太多。每一次我遇到困惑的时候都会去他的facebook上留言,约他在办公室面谈,而这一次又一次的面谈带给我的收获却是无数的。无论是学术问题还是情感困惑,阿Sun都会非常耐心地给我解答,我们的关系绝对可以用亦师亦友来形容。感谢他一直以来容忍我奇怪的粤语,包容我那么多的问题,替我解答了那么多的困惑。
当我向他讲述自己去年申请失败,今年打算从头再来却害怕还是一无所获时,他用自己的例子耐心开导我。刚进入澳大读研的时候自己的挫败感异常强烈,不愿意见人也不愿意与班上的同学接触,交往的仍然是本科阶段的那些朋友。最害怕的就是不明就里的学弟学妹见到我后惊讶地问我:“你怎么又回来澳大了?”那段时候实在是很畏惧别人惊奇和质疑的目光。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阿Sun开导我时的那番话,“其实我自己都系从草根阶层奋斗上来嘅,我阿爸阿妈冇乜可以帮到我,我净可以靠番我自己。我都试过被人睇唔起,读中学嗰阵时个阿Sir成日话你啲呢班衰仔净系陪太子读书嘅,根本进唔到大学。但系我证明番我唔单止入咗HKU,仲攞咗三个学位添!系呢个世界上除咗你自己,冇人可以帮到你。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嘅话,咁你又点解可以期望人啲相信你?你一定要靠番你自己嘅努力俻人啲知道你系Grace,你得噶!我睇好你噶!”(其实我自己都是从草根阶层奋斗上来的,我父母没有什么可以帮到我的,我只可以靠我自己。我曾经都被人看不起过。上中学的时候老师总是说你们这些学生就是陪太子读书的,根本就考不上大学。但是我证明了我自己不单止进入了香港大学,还在那里拿到了三个学位!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人可以帮助你。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自己的话,那么你又怎么可以希望别人相信你?你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让被人知道你是Grace,你可以的,我看好你!)原谅我用粤语陈述这段话,因为我永远都记得平时一直笑容满面阳光开朗看似嘻嘻哈哈的阿Sun说出这番话时语气中的坚定和眼中闪烁的期待。本来充满了挫败感的我忽然在那一刻好像觉得看到了曙光,仅仅认识了我几个星期的professor对我如此的看重和期待,我绝对不可以令他失望,我要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他没有看错人。
从那之后我就专心跟着阿Sun工作,虽然不是他的Research Assistant,没有任何工资可以拿,但是我还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跟着他学习,查资料,做访谈,写论文,发表文章。阿Sun有机会参加会议也都会带上我,为我介绍一些他内地和香港的朋友,积累多些人脉资源,帮助我发表文章,提升我在申请时的竞争力。在撰写CV的时候阿Sun更是逐字逐句地帮我修改,从格式到内容,无一不经过他的点拨,和去年自己写的CV相比真的有了天壤之别。在我申请学校之后他更是亲自帮我填写每一封推荐信,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而我每次在申请中遇到困难或者情感上迷茫时他又会充当人生导师,和我分享自己的经历以及感受和建议。每一次在阿Sun的办公室都要畅谈两个小时甚至更久。阿Sun是个工作狂,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所以眼睛总是布满了红血丝。有时候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很啰嗦,耽误了他那么多宝贵的工作时间,可是对于这样一个人生导师来说这些畅谈是对我一生都宝贵的财富。感谢阿Sun,不止让我在gap year这一年中收获了如此多的学术上的知识,更让我对于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有了深刻而冷静的思考。能够拥有这样一位导师是我在这gap year一年当中最大的收获。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168 小时寄托币2790 声望18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2积分3039UID3244854
超级会员, 积分 30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61 积分
声望184 寄托币2790 注册时间精华2帖子
本帖最后由 Graceusapp 于
17:39 编辑
5. 我为什么要选择去美国?
中间经历了种种申请的繁琐过程,最终LZ如愿以偿,拿到了理想的offer。当阿Sun知道我被CUHK和NYU录取之后也很开心,恭喜我终于圆梦,但是他又冷静地问我有没有想好到底要选择哪一个,有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去美国读书,这样做是否值得。他的问题令处在被录取的惊喜中的我一时语塞,回去之后思考了很久,于是在facebook中写下了以下一段话:
前幾日與阿Sun聊天時被問到為何如此強烈期望去到美國讀書,一時之間竟然語塞,只覺得出去多讀點書多認識些人沒有什麽壞處。但回家之後卻仔細思考了很久,究竟我為何要來美國讀書?花費如此多的時間和金錢是否值得?今天看了電影《海嘯奇跡》后忽然間有些頓悟,當我看到面對災難后人們互相扶持和安慰的那種溫暖,他們在面臨巨大災難時的憂傷和希望,他們的信仰堅持和樂觀,讓我體會到在我過去生活中所有對於名利的追求就好像一場過眼雲煙,也讓我開始重新思考在我短暫的生命中,我到底要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麽。中國社會現階段的大多數人們都處於一個急功近利的浮躁時期,人們總是在思考如何使得個人利益最大化,卻很少有人思考應該如何feed back這個社會。我希望可以通過和擁有各種文化生活信仰背景的人接觸,多去傾聽他們的經歷和故事,從而豐富自己蒼白而單調的人生經歷。能夠去CUHK讀書固然是個很好的選擇,然而中國的文化特質畢竟還是傾向同質化,美國則強調個體差異,選擇出國讀書一定會面臨比現在多數倍的風險和挑戰,可我的人生也會同樣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我希望瞭解到這個世界中還有那麼多的人以我不瞭解的生活方式存在著思考著,或許他們會重塑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令我的人生軌跡發生改變。思考清楚了自己為何要去美國后則更加堅定了決心,nobody can stop my American dream.
每一个在寄托的孩子中都是拥有一个梦想的,我们为了这个心中的梦想都付出了太多太多别人看不见的努力。我坚信每一段风光的故事背后一定都有无数无数的汗水和流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当别人在羡慕我们拥有的名校offer时却不知道我们暗地里付出了多少努力,承受了多少压力。在收到NYU offer的那天我忍不住流泪了,想到自己这一年的付出,觉得自己不容易,最终能得到这个结果也真的算是如愿以偿了。写出自己的故事与大家分享是想要大家知道,只要你心中拥有梦想,并且肯坚持为此付出努力,不论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多少质疑的目光,多少嘲笑的讽刺,都一定一定要坚持下去,在梦想的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渺小。当然,收到offer仅仅是人生另一端征程的开始,未来我们要面临的挑战还有太多太多。只要我们永不放弃,就一定可以看到希望的曙光!愿与大家共勉!
PS:写在最后
生活是在时时刻刻充满着变化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有着惊喜和挑战。现在回头看看这篇文章,两周前的自己还在为收到了NYU的offer而开心,两周后的自己早已掀开了新的一页。最近这一周又收到JHU的interview,下一周还有一个银行管培生的笔试和MGM的intern面试,虽然最后应该不会选择去这里,但是多尝试接受一些挑战,给自己多些机会和选择总是没错的。所以最近沉浸于功课考试论文还有准备各种面试笔试,搜集面经笔经等等。这样的生活固然忙碌,但这种忙碌却是充实而有意义的。去年的这个时候自己还在感慨命运的不公,而今年眼前却有了这么多的机会,原因大部分还是在于自己明确分析了自己的不足并积极作出努力去改变现状。机会永远都有,但只会给有准备的人。希望每一个GTer都能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满怀信心地说一句:我已经准备好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461 小时寄托币2955 声望16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3742UID3367715
超级会员, 积分 37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58 积分
声望166 寄托币2955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写得真好!!!赞!!!NYU真心是个好地方,blessing to U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168 小时寄托币2790 声望18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2积分3039UID3244854
超级会员, 积分 30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61 积分
声望184 寄托币2790 注册时间精华2帖子
Andrewcsy 发表于
写得真好!!!赞!!!NYU真心是个好地方,blessing to U
谢谢你的鼓励,大家一起加油:)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040 小时寄托币3242 声望168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5帖子精华0积分2646UID3408922
特级会员, 积分 26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4 积分
声望168 寄托币3242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此贴必火,抢先留名。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69 小时寄托币575 声望3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0积分634UID3289285
中级会员, 积分 6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6 积分
声望37 寄托币575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最喜欢这种有梦想的人 付出必然会有回报~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717 小时寄托币3316 声望24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1积分4288UID3399646
超级会员, 积分 42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12 积分
声望246 寄托币3316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顶一个。有梦想有坚持最终都能获得成功!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37 小时寄托币303 声望5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290UID3423713
初级会员, 积分 2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 积分
声望50 寄托币303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楼主真心是传递正能量的 我的经历跟楼主有类似&&我是工作一年决定去香港读书 在错误估计自己能力和申请形势下申的都是热门专业 结果是全军覆没 今年重头来过 保守的我申的都是本科相关专业 虽然目前也只有城大的OFFER 我已经很感恩了 但同时也有了疑问和犹豫 读这样一个并不热门的专业 回来能有多大收货 再加上我没有楼主那么善解人意的父母 家里一片反对之声也让我很茫然 但看了楼主的文字 觉得不管怎样 自己要明确目标 同时是读书和历练自己 要为自己以后的就业和人生负责。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168 小时寄托币2790 声望18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2积分3039UID3244854
超级会员, 积分 30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61 积分
声望184 寄托币2790 注册时间精华2帖子
本帖最后由 Graceusapp 于
16:19 编辑
rampling 发表于
楼主真心是传递正能量的 我的经历跟楼主有类似&&我是工作一年决定去香港读书 在错误估计自己能力和申请形势 ...
抱抱~~很多道理一定要自己这一路一点一点走过来才会明白~~去年我申请的时候完全是盲目的,仅仅是为了出国而出国,但是今年就考虑清楚了很多~~不再那么纠结于学校名气和专业,说句实话,出国读一个mster仅仅一到两年的时间,在学术上为我们带来的收获可能很有限,但是我们身处另外一个不同的环境,学着自己去处理生活学习中的一切琐事,学着让自己去尝试另外一种文化,学着让自己去接受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学着让自己去练习另外一种语言,学着在孤独寂寞中独自成长,学着从迷茫无助到自信勇敢,这才是我们出去留学最大的收获。学校不那么重要,专业也不那么重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坚持着走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37 小时寄托币303 声望5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290UID3423713
初级会员, 积分 2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 积分
声望50 寄托币303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Graceusapp 发表于
抱抱~~很多道理一定要自己这一路一点一点走过来才会明白~~去年我申请的时候完全是盲目的,仅仅是为了出国 ...
太有同感了 不是为了出去而出去 更多的是学习方法和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也许短期不会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 总有用得上的时候哇
2013offer达人
【美国】2013飞跃美国幸运儿
2013去香港
【港澳】2013漂去香港的幸运儿
广州九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GTER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动鞋大一指合不合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