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激光粗糙度测量仪仪的重复测量误差多少

三丰粗糙度仪SJ-400的测量
&实行测量,在工件上设定三丰粗糙度仪SJ-400,按“Start/stop”键。完成测量后,主页面将出现测量结果。
&&&&一、设定工件和三丰粗糙度仪SJ-400
&&&&要想顺利地实行测量,应当在一个完全隔离所有的震动源的固定的基座上进行。如果测量时受严重震动干扰,测量结果可能不真实可信。
Tip:如果被测物品表面取样处小于SJ-400最小取样长度要求或被测物品取样处是曲线(圆柱体等),用适当的可选的配件安装SJ-400,如简易的内六角板手或十字形螺丝刀等。
&&&&二、放好工件及调好粗糙度仪SJ-400
&&&&先放好工件以使被测表面是水平的。再在工件上方设定好驱动/探测器装置。
&&&&这个操作步骤中包括向上/向下移动或水平移动去调整高度-倾斜调整装置的高度和倾斜角度。
&&&&如果在同一个位置重复测量,测量开始位置可能要改变。当发生这种情况,调整测量开始位置。
1、从任意位置开始测量。如果测量位置改变,用或重新定位开始测量的位置。
2、从起点开始实例测量(驱动范围的末端)。用键移动探针到起点位轩(驱动范围的末端)。
如:如果25mm的移动长度进行测量,由于驱动范围25mm,除非从起点开始测量否则不能完成。Origin:起点,出发点。Driverange:驱动范围。
3、检查探针是否适当的接触被测量面。另外还要检查探测器要平行于被测量表面。
①、FrontviewoftheDetector探测器正视图如果探测器不平行于被测物表面,M4螺丝松动,这粒螺丝是用于把驱动/探测器装置固定在高度-倾斜调整装置上。对齐探测器平行于被测物表面,再一次拧紧螺丝固定。
②SideviewoftheDetector探测器侧视图(无轨检测)如果探测器不平行于被测物表面,通过旋转高度-倾斜调整装置上的向上/向下旋钮来使探测器平行于被测物表面。③SideviewoftheDetector探测器侧视图(有轨检测)如果探测器不平行于被测物表面,通过旋转高度-倾斜调整装置上的向上/向下旋钮来使探测器平行于被测物表面。
4、若是从任何位置开始测量,用第三主页面的←或→键调整测量开始位置。
http://www.vipmro.com/search/2010/b/3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D激光移位计
透过型尺寸测量仪
&&解说选择测量仪所需的术语
安装状态/安装模式
为了使用激光移位计测量目标物,需要接收器获取目标物的反射光。为了使三角测量方式的测量仪可适当接收反射光,需根据目标物的表面状态,倾斜安装传感头。
A) 不透明的目标物时
与目标物呈水平状态安装传感头
接收器可接收部分漫反射光
B) 透明的目标物时
使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进行安装
接收器可接收镜面反射光
通过激光移位计测量目标物时,测量值为0的点。
一般表示从传感头的下面到测量范围中心的距离。
表示激光移位计可测量目标物位移量的范围。
一般以参考距离为基准,表示±○○ mm。
【标记示例】
参考距离:30 mm
测量范围:±5 mm
上述激光移位计可在以下范围内测量目标物。
使用原理为:在非接触测量仪中使用光线从发射器对目标物照光,并用接收器接受其反射光。该光源可使用红色半导体激光、蓝色半导体激光、白光、SLD、绿色LED等多种光。
依照测量仪原理决定使用哪种光源,并使用光源相应的镜头和光接收元件等,可实现高精度的测量。
非接触测量仪一般包括2种光点直径。分为椭圆形状的光点直径和小光点型的光点直径。
椭圆形状的光点直径可测量椭圆内的平均高度,因此不易受到目标物表面粗糙度误差的影响。但光点尺寸变大,因此不适于测量形状和较小部位。
而小光点型的光点直径光点较小,可有效测量形状或细微部位,但同时还会跟踪表面粗糙度,与椭圆形状的光点直径相比,易于受到表面粗糙度误差的影响。
表示重复测量目标物定点时的偏差。
直线性是表示测量仪性能的指标。表示理想值与实际测量结果误差的最大值。例如,使用直线性为±5 μm的测量仪移动1 ㎜的目标物时,表示所显示的值可能包含±5 μm的误差(9.995 μm至1.005 μm)。
直线性的规格规定为±○○% of F.S.,F.S.表示测量范围,可按以下示例进行计算。直线性越小的测量仪越可称之为越好的测量仪。
例)直线性:0.02% of F.S.、测量范围:±3 mm(F.S.= 6 mm)的测量仪时
[直线性] = 0.02% × 6 mm = ±1.2 μm
温度特性表示传感头的温度变化1度时所发生的测量值误差的最大值。在传感头的内部中,使用了镜头或CMOS及固定这些构件的夹具。因温度变化,上述构件会发生膨胀或收缩,且成像在CMOS上的光点位置变化会产生误差。
温度特性规定为○○% of F.S./℃,F.S.表示测量范围,可按以下示例进行计算。温度特性越小的测量仪越可称之为越好的测量仪。
例)温度特性:0.01% of F.S./℃ 、测量范围:±3 mm(F.S.= 6 mm)的测量仪时
[直线性] = 0.01% × 6 mm = 0.6 μm
表示测量仪可不受外部光线影响进行测量的外部光源的最大照度。
保证测量仪动作的温度环境。
保证测量仪动作的湿度环境。
表示对测量仪振动影响的指标。表示通过记载的数值进行评估。
一般记载为“10至55 Hz 双向振幅1.5 mm X、Y、Z方向各2个小时”,具体按以下内容进行测试。
对X方向上±0.75 mm 的振幅以10至55 Hz的频率进行2小时变化
对Y方向上±0.75 mm的振幅以10至55 Hz的频率进行2小时变化
对Z方向上±0.75 mm的振幅以10至55 Hz的频率进行2小时变化
采样周期/采样速度
表示测量仪在1秒内可测量的数据点数。采样周期为100 Hz的测量仪在每秒可进行100次测量。采样周期越快的测量仪越可准确测量在线移动的目标物,或可进行较多单一时间内的平均化处理,因此能稳定测量值。
接收光波形
表示光接收元件接收到的光的状态为接收光波形。纵轴表示光的强度,横轴表示光接收元件上的位置。通过确认接收光波形的形状,可判断是否准确进行当前测量。
①理想的接收光波形
可稳定测量的接收光波形。
②接收光波形的高度较低时
无法获得充足的反射,因此无法进行测量。
③接收光波形的高度过高时
处于饱和状态。此时,测量值的偏差变大。
④接收光波形的形状左右不对称时
测量树脂等时,激光将进入目标物中,使得接收光波形左右更加不对称。
此时的测量值将根据进入量平移实际值。
⑤存在多条接收光波形时
测量玻璃等透明目标物时,会产生1条以上的峰值。测量玻璃时,可获得表面反射峰值和里面反射峰值总计2条峰值。
光轴、光轴区域
将测量仪发射器照射的光的中心轴称为光轴。
光轴区域图表示从发射器到接收器的光的路径。若在该区域内放入夹具等,则光不会照射到目标物或接收器,因此无法进行测量。
光轴区域图
驱动产品时所需的电源电压。如果为24 VDC±10%的规格,则表示直流电源,需要电压24 V变动量在±2.4 V以内的电源。
最大消耗电流
驱动产品时所消耗的电流量。使用的电源需要选择比该最大消耗电流容量还大的产品。
电话咨询 400-820-7832
1D激光移位计
透过型尺寸测量仪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长度测量基础解析.ppt 7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6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4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1. 标尺间距 2. 分度值(标尺间隔)
3. 测量范围(工作范围) 4. 灵敏度 5. 稳定性 6. 鉴别力阈
7. 分辨力 8.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9. 测量仪器的示值 10. 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 11. 测量不确定度 12. 修正值 13. 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
沿标尺长度的同一条线测得的两相邻标尺标记之间的距离。用长度单位表示,与被测量的单位和标在标尺上的单位无关。 §2.4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1. 标尺间距 2. 分度值(标尺间隔)
3. 测量范围(工作范围) 4. 灵敏度 5. 稳定性 6. 鉴别力阈
7. 分辨力 8.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9. 测量仪器的示值 10. 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 11. 测量不确定度 12. 修正值 13. 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 1. 标尺间距
对应两相邻标尺标记的两个值之差。用标在标尺上的单位表示。 §2.4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1. 标尺间距 2. 分度值(标尺间隔)
3. 测量范围(工作范围) 4. 灵敏度 5. 稳定性 6. 鉴别力阈
7. 分辨力 8.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9. 测量仪器的示值 10. 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 11. 测量不确定度
12. 修正值 13. 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 2. 分度值(标尺间隔) 测量仪器的误差处在规定极限内的一组被测量的值。 §2.4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1. 标尺间距 2. 分度值(标尺间隔)
3. 测量范围(工作范围) 4. 灵敏度 5. 稳定性 6. 鉴别力阈
7. 分辨力 8.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9. 测量仪器的示值 10. 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 11. 测量不确定度 12. 修正值 13. 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
3. 测量范围(工作范围)
测量仪器的响应变化除以对应的激励变化。当激励和响应为同一类量时,灵敏度可称为“放大比”或“放大倍数”。 §2.4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1. 标尺间距 2. 分度值(标尺间隔)
3. 测量范围(工作范围) 4. 灵敏度 5. 稳定性 6. 鉴别力阈
7. 分辨力 8.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9. 测量仪器的示值 10. 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 11. 测量不确定度 12. 修正值 13. 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 4. 灵敏度
测量仪器保持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可用经规定时间所发生的变化来定性表示。 §2.4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1. 标尺间距 2. 分度值(标尺间隔)
3. 测量范围(工作范围) 4. 灵敏度 5. 稳定性 6. 鉴别力阈
7. 分辨力 8.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9. 测量仪器的示值 10. 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 11. 测量不确定度 12. 修正值 13. 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 5. 稳定性
使测量仪器产生未察觉的响应变化的最大激励变化。也称为灵敏阈或灵敏限。 §2.4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1. 标尺间距 2. 分度值(标尺间隔)
3. 测量范围(工作范围) 4. 灵敏度 5. 稳定性 6. 鉴别力阈
7. 分辨力 8.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9. 测量仪器的示值 10. 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 11. 测量不确定度 12. 修正值 13. 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 6. 鉴别力阈
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一般模拟式为标尺间隔的一半;数字式为末位有效数字的变化。 §2.4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1. 标尺间距 2. 分度值(标尺间隔)
3. 测量范围(工作范围) 4. 灵敏度 5. 稳定性 6. 鉴别力阈
7. 分辨力 8.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9. 测量仪器的示值 10. 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 11. 测量不确定度 12. 修正值 13. 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 7. 分辨力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2.4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1. 标尺间距 2. 分度值(标尺间隔)
3. 测量范围(工作范围) 4. 灵敏度 5. 稳定性 6. 鉴别力阈
7. 分辨力 8.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9. 测量仪器的示值 10. 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 11. 测量不确定度 12. 修正值 13. 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 8.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测量仪器所给出的量的值。对于实物量具就是所标出的值。 §2.4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1. 标尺间距 2. 分度值(标尺间隔)
3. 测量范围(工作范围) 4. 灵敏度 5. 稳定性 6. 鉴别力阈
7. 分辨力 8.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9. 测量仪器的示值 10. 测量仪器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314
毕业于医学院校,在医院工作,有相对丰富的护理经验
 下载此文档
粗糙度轮廓仪测量误差分析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粗糙度轮廓仪测量误差分析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3|
上传日期: 16:37:3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粗糙度轮廓仪测量误差分析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粗糙度测量仪使用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