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务如何实现精准服务,做好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如何深化精准服务的几点思考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民政局 覃信义
  社会救助是政府和其他社会主体对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人群给予物质帮助和精神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现行的社会救助体系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助学帮扶、就业帮扶、残疾人帮扶等各类社会救助。民政部门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重要职责。
  一、社会救助工作中深化精准服务的必要性思考
  近年来,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在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仅2013年,五峰民政局救助各类困难群众2万余人,涉及救助资金4000多万元,应该说很好地起到了“兜底救助”的作用。但在实施社会救助的过程中,存在着救助对象不准,救助手段单一,基层力量薄弱,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救助的效果和执行程序的到位。主要表现在:
  1、社会救助整体性、协调性不强。现行的社会救助工作涉及民政、劳动、教育、工会和慈善等多个职能部门,救助资源分布在各部门、各单位,资源和信息不能共享,缺乏有效的统一和协调。各部门在具体实施救助时,一般以部门为单位各自为政,所救助的对象互不通气,设立的贫困标准也不统一,救助的时机也不一致,重复救助、多头救助时有发生。
  2、救助对象情况核实不够深入。在实际操作中,核实救助对象的家庭收入主要是采取申请人出示收入证明、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和邻居取证的方式展开。这种方法比较粗放,无法消除瞒报、少报或者不报个人及家庭收入的情况。从一定意义上讲,目前家庭收入这种核查办法属于生活形态的直接观察,可以说是“估算”而不是“核算”。
  3、“造血”式救助缺乏。目前社会救助主要采取“授人以鱼”的直接救助方式。“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授人以鱼”的救助形式是保障社会广大弱势群体,特别是保障重病重残对象、五保对象等特困群体基本生活、基本医疗的必要措施,但是针对救助群体中生存技能低下、有劳动能力的那一批群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出路。对这一部分能有“脱保”潜力的群体,还需要辅之以 “授之以渔”的必要手段,纵深拓展救助内涵。通过组织劳动技能培训,让他们获得一技之长;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安排劳动就业等办法,让这部分对象凭自己的劳动实现脱贫退保,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从深层面杜绝 “养懒汉”、“铁饭碗”等不良现象,实现深层次救助。
  4、临时应急救助力度不足。低保边缘或低保边缘外的部份困难群众,一旦遭遇突发性灾害(火灾)、不可预测的事故(车祸)、难以预料的重大疾病等等,就其基本的生活难以维持,对临时性救助依赖性较大,而目前民政部门救助的金额也只有几百元,至多上千元,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
  5、社会救助动态管理不强。主要问题是低保工作重事前审核轻事后监管,具体表现在一是对被保者缺乏及时的收入调查监督。对于低保对象非正规就业或隐性就业的收入缺乏有效的调查核实办法。二是与就业保障制度的衔接力度不足。虽然有规定低保对象必须进行求职登记、接受职业指导、履行求职活动、参与职业培训,但实际操作中缺乏具体的措施,很难通过就业帮扶使得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退出低保。三是低保公开公示等制度执行还不够有力,社会监督比较薄弱。
  可以说社会救助政策是特困群体的生命线,但近年来,“关系保”、“人情保”及错保、漏保事件时有发生,不仅损害贫困家庭利益,也伤及了社会公平和政策信誉。2013年11月,河南省鹿邑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另外武文英涉嫌故意杀人案。2012年2月,她把农药瓶递给患有脑瘫的双胞胎儿子,致两子死亡。悲剧促使人们反思:为何已有的社会救济、残疾人救助、医疗救助等制度最终没能挽救一个困难家庭?除了打通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之外,减少救助“碎片化”,加强救助“精准化”也迫在眉睫。
  二、社会救助工作中深化精准服务的几点建议
  如何提升救助效能,使各项救助政策及时落地,使各项惠民政策发挥最佳效益, 如何实现从“兜底救助”到“精准救助”的转变,如何杜绝“开着宝马吃低保”现象,是摆在我们“民政人”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和健全各项救助制度,对已经出台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使各项救助制度适应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达到覆盖面更广、功能更齐全、资源更丰富、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目的,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的生存状况。同时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广泛深入地宣传社会救助各项政策法规。
  二是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要建立“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民政部门主管,财政、教育、卫生、劳动、司法、工会等共同参与,协力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同时,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使社会救助资金、物资、设施、信息等资源得到合理调度使用,避免出现施救中的重复与遗漏现象,或者相互推诿,以降低救助成本,统一救助标准,提高救助效果。
  三是进一步加强居民财产收入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与银行、房产、税务、保险、户籍、车辆管理等部门加强信息交换,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运用技术手段,实现贫困家庭的准确认定。定期不定期地对低保户的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就业等变化情况进行核查,根据核查结果及时调整,畅通出口。
  四是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逐步建立救助工作的长效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对因大病、重残、年老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给予重点救助,提高生活救助标准,实施常年救助;对有劳动能力,但因病、因残、因灾、因自然条件差等原因造成暂时生活困难的,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前社会救助工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救助模式,制定出台困难对象在生产和经营中的优惠扶持政策,从文化教育、劳动技能、生产发展、经营服务等方面给予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扶持,从而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使他们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五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基层队伍建设。一是选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身体条件好,对弱势群体有感情的担任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以及社会救助工作连续性等因素。二是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掌握与业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方面的知识,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提高社会救助工作队伍对新时期工作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实在在的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规范和健全培训制度,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训方案,并注重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三是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救助工作激励机制。建立和健全对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的考核方式,突出工作重点,量化考评内容,完善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的激励机制。
主办单位:湖北省民政厅 备案序号:鄂ICP备号-1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399号 邮政编码:430079 电话:027-
最佳浏览状态: Resolution with Microsoft 5.5 Above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70|回复: 3
抓住三个要点,做好精准扶贫
在线时间 小时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全面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在农村发挥组织领导的作用。当前,如何更好地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是摆在全省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基层组织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深入群众为基础,开展便民服务;以群众为核心,健全精准扶贫责任制;以业绩为标准,对干部进行考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助推扶贫开发工作跨上新台阶。
一、以深入群众为基础,开展便民服务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帮助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领村民奔小康,走上致富的道路。所以,作为党建基层干部,就要走进农村,深入群众,关注他们的生活情况,多走、多看、多问,深入调查研究,和农民群众心与心的交流。在交流、走访中做记录、记笔记,从群众需要入手,找出他们贫穷的原因,并逐户进行分析,详细列出需要帮助、改进,或者重建的清单,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记录。然后进行综合归纳、比较分析、总结正反经验,拿出可行的办法,把农民群众的需要落到实处,让村民安心、放心。所以,作为干部,一切要以人民群众为核心,一切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驻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在成员吃在村、住在村、工作在村、服务在村,尽力做到民事村办。绝不能摆架子,耍官腔,走过场。这样,不但帮不了群众,不能为群众服务,更不能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还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不利于干部与村民的团结、协作,更不利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以群众为核心,健全精准扶贫责任制
在精准上出实招,在落实上求实效,关键在于有无科学完善的制度机制作保障。应把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立足夯实精准扶贫各项政策落地落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健全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在具体工作中,为了让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做到实处,作为基层干部,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工作核心,以为农民群众服务为核心,从上到下,分组分批,一村一户地对农民群众的需求给予及时又恰当的帮助。要紧扣率先脱贫的战略目标,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对基层党组织的考核标准,而且要做到责任到人。比如,负责一条村村通公路的建设,负责监督的干部,要分工负责抓进度,出现问题就按责任找到负责人头上。不要一出现问题,就一级推一级,最后把问题当成了皮球踢来踢去,最终,问题还在那里滚着。这样的工作态度会在农民群众中造成很不好的印象。为了避免干部与村民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全面落实干部责任制,依靠联村联户,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实现以农民群众为核心,落实精准扶贫责任制。同时,上级部门要通过蹲点调研、督促指导、跟踪问效,推动精准扶贫各项任务落实,让农民群众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中得到实惠,进而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三、以业绩为标准,对干部进行考评
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所以,在工作中,领导干部绝不能居位不为,不干实事,做甩手掌柜。为了农民的利益,也为了真正能为人民服务,我们应不断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建立基层领导干部实绩档案,动态管理,客观、翔实地记载干部个人实际工作情况,以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作为考察、识别、使用和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以此激发干部的干劲与活力,激发干部干事的热情,让他们能更好,更准确地完成精准扶贫的各项任务而努力,为落实各项政策打好基础:工作中,引导他们坚持“为民服务全覆盖、群众办事零距离”,努力打通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他们结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改革创新、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样的干部,不但能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而且还有利于团结群众,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的形象,在工作中能和农民群众很好合作,把为村民服务的工作做得更好。
& & 总之,随着全省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进行,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以党建工作为核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用情用心投入到精准扶贫的工作中。为了更好的为精准扶贫工作,我们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紧密联合农村的发展方向,结合农民群众的需要、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一切工作从人民利益出发,让一批有干劲、有活力、有思想,能带头、能吃苦、能创新,并熟悉基层工作的干部,深入农村,为党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而服务,带领农民群众奔向小康生活,实现致富梦想。
今日热点丨
在线时间 小时
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是摆在全省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基层组织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深入群众为基础,开展便民服务;以群众为核心,健全精准扶贫责任制;以业绩为标准,对干部进行考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助推扶贫开发工作跨上新台阶。
在线时间 小时
支持楼主!
在线时间 小时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extra=page%3D1&mobile=2请看邵版帖《孤山岩绿色养植专业合作社》挂羊头卖狗肉对当前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几点思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对当前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几点思考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对接需求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本报讯(记者蒋培玲)6月30日,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全国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视频会议,交流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十三五”时期文化精准扶贫工作。
会议指出,全面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的小康,也是文化的小康,文化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时期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要对照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各地实施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分析问题,精准制定对策,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会议强调,打好文化精准扶贫的关键战役,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摸清底数、找准问题。深入贫困县、贫困村,详细了解、精确掌握当前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基本情况,以县为单位认真研究制定推进文化精准扶贫的落实措施。二是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实施好“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开展“两馆一站”达标建设,建立灵活机动、覆盖广泛的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网络,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加强统筹、对接需求。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机构服务能力,打破部门界限,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力度,转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一供给方式,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跟踪反馈机制,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需对接,“适销对路”。四是深化改革、增强活力。推动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任务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大力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实现模式。五是利用资源、发挥优势。充分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贫困地区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培育一批能带动群众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文化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
会议要求各部门抓好落实,要进一步加大文化帮扶工作力度,建立与贫困县结对帮扶工作长效机制。要推动工程项目优先向贫困地区摆布,坚持把各级各类文化资源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文化发展动力。要用好管好文化扶贫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确保资金用于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和机制,杜绝文化扶贫资金跑冒滴漏、挤占挪用。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