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乒乓球一浮一沉,沉下去浮上来教案的受到哪个力

关&注&教&学&活&动&的&结&构&性
关 注 教 学 活
动 的 结 构 性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的教学案例
饶正辉 2004.12获省案例评比三等奖
◆案例背景
教科版《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建立了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教材结构。《科学》三下教材是以单元活动为主题,每个单元由四个前后相关、紧密联系的一级标题组成,每个一级标题又通过几个二级标题和主要活动的展开来完成。单元→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主要活动成为我们设计实施教学的结构基础,它体现了教材编写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但是教材仅仅给了我们进行教学的文本,具体教学时,学生对活动的原认知、进行活动的材料、活动前后的衔接等等,时刻左右着课堂教学的结构性。《沉与浮》单元的四个一级标题内容的结构不是线性的,教材由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之后直接进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主要是考虑学生对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的关系的认识是不巩固、不确定的。因为在教学中,他们曾经否定过自己的这种推测。让他们应用物体的沉浮关系来改变物体的沉浮,可以加深巩固他们对物体的沉浮和物体的大小、轻重的关系。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多种因素的综合运用可能会造成思维的混乱,所以课前准备的材料不宜过多过杂,切入的主题不宜过繁过大。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让学生去经历“改变其他物体的沉浮”的活动,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进行他们最感兴趣的“笔帽潜艇的制作”。为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对教材活动结构的安排顺序做了调整,对活动内容做了适当的更改取舍。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通过控制一个变量(物体的大小或重量),改变另外一个变量(物体的重量或大小)来进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归因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改变生活、科学改造生活的重要性。并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小组合作中。
科学知识:通过经历探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的活动,获得改变物体的轻重和大小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并能结合实际分析改变沉浮给人们带来的用处。
◆教学简案:
(一)、课前谈话:两个乒乓球的沉与浮
(二)、活动一:改变橡皮泥的沉浮
1、把橡皮泥放入水中它会沉下去,你们也能想办法让它浮到水面上来吗?
2、有信心接受挑战的小组去试一试。
3、学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4、反馈汇报:汇报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归纳出改变形状、大小并板书。
(三)、活动二:听话的小瓶子
1、&&&&&&&&&&&&&
你能改变小瓶子在水中的沉浮吗?
2、&&&&&&&&&&&&&
小组活动,取出小瓶子,让它停留在水中的各个位置上。
(四)、活动三:我们的潜艇
1、模型研究,归纳得出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2、出示笔帽潜水艇,演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猜测。
3、学生制作笔帽潜水艇。
(五)、小结延伸
◆课堂实录:
师:上节课你们学习了《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已经知道了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
生:物体的沉浮和大小、轻重有关。
生:大小一样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一样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生:又大又轻的物体更容易浮,又小又重的物体容易沉。
师:老师这有两个乒乓球,把它们放入水中结果可能会是怎样?
生:肯定会浮在水面上,谁都知道乒乓球很轻很轻!
生:我猜两个都浮,但浮的程度不一样。就像上节课我们试过的塑料球,它们大小都一样,而轻重不一样它们沉浮就不一定了。
生:我觉得有可能一个浮一个沉,因为我怀疑老师对乒乓球动过手脚。
师:到底结果会是怎样?还是请你们看仔细了!(将乒乓球投入水中,结果一浮一沉)
师:看到这样的结果,你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呢?
生:现在我敢肯定,沉在水底的乒乓球有问题!
师: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如果没问题它也该和水面上的乒乓球一样,浮在上面。因为它们大小一样。
生:我觉得里面肯定装了东西,使它变重了!
生:大小一样的乒乓球只有变重了才可能沉下去。
师:现在要让沉在水底的乒乓球重新浮到水面上来,改怎么办?
生:只要将里面的东西取出来就行了。
师:那我按照你的想法试试看。(用注射器把乒乓球里面的水抽出)乒乓球又浮到水面上来了。
师:我用这种办法使改变了乒乓球的沉浮。你们也能想办法改变其他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吗?
生齐答:能!
(本课活动内容较多,时间比较参促。把复习第一课的内容用课前谈话的形式展开,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节省时间,保证后面的探究活动有足够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这一环节能为本课探究主题铺上垫脚石,因为教学中的各个活动是有结构的而非零散的。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公开课时,往往出现了许多花俏而又不实在的课前谈话。)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出示课题)
师:首先我们看要改变哪些物体的沉浮?(出示材料:橡皮泥)把它放入水槽沉在水里。你们的任务是什么呢?
生:想办法让它浮到水面。
师:下面各小组来比一比,看哪一小组用的办法多、用的办法好!也可以用上一节课用过的材料。
(教学结构性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而且还要体现在材料上。把上节课的材料直接引用过来作为本课的辅助材料,更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在延续上节课的探究活动,探究是无止尽的!)
学生活动。
师:现在请一些小组来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是第二小组。我们使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有三种:①把橡皮泥做成小船的样子;②把橡皮泥绕在蜡烛上;③把橡皮泥放在泡沫块上。
师:你们的这三种办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吗?
生:都是为了使它浮到水面。但是第一种方法橡皮泥的重量没有改变,形状改变了。
生:第二、第三种方法就像给橡皮泥搭船,加上一个轻的,本来浮在水面的物体,也可以把橡皮泥拉上来。
生:你们这么做不是也使橡皮泥加重了吗?为什么它还会浮上来呢?
生:虽然加上蜡烛或者是泡沫,总重量增加了一些。但它们合起来以后大小变得更厉害,和单个的橡皮泥相比变得大多了。所以它还是浮起来了。
&(学生从改变一种变量扩展到同时改变两个变量,这是原有思维的进一步提升。教学结构性应从学生的思维发展中体现它的价值。尽管此时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能说到这个程度,我们还能渴求什么呢?)
师:老师这还有一个小瓶子,放入水槽它浮在上面,你们有办法让它沉下去吗?
生:只要装水就可以了。
师:这么简单的问题当然难不倒你们。除了让它从水面沉到水底以外,你们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能让它半浮半沉吗?
生:能让它留在水槽中的各个位置上吗?
生:我想让它竖着站在水槽中。
师:也许大家还有更多的想法,每个小组只有一个瓶子,四人轮流做一做。当瓶子在你的手中时你要接受其他三位同学的挑战!
学生活动,并接受同伴的质疑、挑战。
(通常的小组合作往往会关注的是材料在自己手中的那一刹那,而轮到同伴动手时好像与自己就毫无相关了。采用这样的合作形式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参与到合作活动中来,他们还会根据材料和实际条件想方设法去难倒挑战者,还要准备接受对方给自己的质疑、反驳等等。小组合作时的操作、质疑、交流、竞争它是教学结构性重要因素。)
师:现在谁能上台来接受全班同学的挑战?
一生上台,准备迎接挑战。
生:你能让玻璃瓶一半露出水面一半浸在水里吗?
生:能!(演示:起初装的太多了,几乎全都淹在水里。接着倒出里面的水,不断调整,直到挑战者满意为止)
生:刚才你为什么要倒出水呢?
生:因为第一次装得太多,整个瓶子太重了,露出水面的部分太少了。只有倒出一些水让它刚好有一半露出水面,才能达到你提出的要求。
生:你现在觉得装多少比较合适?
生:半瓶左右。
生:你能让这个小瓶子整个都淹在水中,但又不能让它碰着水槽底部吗?
生:能!(通过装水再倒水,多次调整后,小瓶子悬浮在水槽中)
学生为此发出热烈的掌声!
生:你是用什么办法让小瓶子悬浮在水中呢?
生:也是通过改变小瓶子的重量,。
生:如果要你一次就做到你有把握吗?
生:能!只要在小瓶子上做个记号,第二次只要把水装到这个记号就行了。
生:我觉得曹冲称象的故事也和这个差不多。
(通过倒与装的两个简单动作,学生经历了通过控制一个变量“瓶子的大小”,改变另外一个变量“瓶子的重量”来进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归因研究。而且这一活动的进行是在上一节课“大小一样的物体,重的沉轻的浮”的基础上展开的。)
师:是的。当物体形状大小一定,重量一样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也是一样的。本来不太听话的小瓶子,在同学们的手中变得如此听话了。此时的小瓶子就像一个小小的潜水艇了,你们对这样的潜艇感到满意吗?
(在此基础上引出潜艇不再突然。相反如果此时仍然安排“改变其他物体的沉浮”的活动,虽能巩固改变沉浮方法的认识,但使学生的思维在走回头路。教学的有效性是关注结构性的重要目的。)
生:满意,因为我们能够自如的控制它的沉浮了。
生:不满意,真正的潜艇哪会是这样?
师:你知道真正的潜艇是怎样吗?想看看真正的潜艇吗?
课件播放潜艇在水中自如的沉浮
师:想知道潜水艇是怎样在水中自如改变沉浮吗?老师为你们每组都准备了一个潜艇模型,四人轮流玩一玩,看哪一组最先找到潜艇的秘密。
生轮流玩潜艇,小组合作讨论潜艇的秘密。
师:谁能说说潜艇的秘密在哪?
生:潜艇的道理和我们的瓶子一样,也是改变了重量来改变沉浮的。
生:我补充他的说法,当我拉注射器时,水被吸进来,整个潜艇变重了,所以往下沉。相反,当我推注射器时,水被压出去,整个潜艇变轻了,所以往上浮。
师:老师这还有一个更神奇的潜艇,它不用注射器的推压也能自如的在瓶中改变沉浮。(出示课前做好的笔帽潜艇,并演示)
师:你们说这个笔帽又是怎样改变沉浮呢?
生:可能是你用手压时把里面的笔帽压小了,所以它沉下去了。
生:不太可能!老师的手在瓶子外面压,而且笔帽又不是容易压小的。
生:那就是使它变重了,否则它不会沉的。
师:你们准备如何把它弄明白?
生:做一个,仔细看看。
(面对未知,最好的揭密方法莫过于亲自动手探究)
师:材料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做之前打开书本51页看明白制作要点,这样能为你们减少许多麻烦。
学生看好要求以后,小组为单位制作笔帽潜艇,并研究其中奥秘。
师:现在哪些同学已经知道了笔帽潜艇的秘密了?
生:瓶里面的笔帽是靠改变重量来改变沉浮的。
生:当我用力挤压可乐瓶时,瓶子里的水没地方去只好往笔帽里钻,这样笔帽的重量增加了,所以沉下去了。
生:为什么开始我们没加橡皮泥时,不管怎么压都沉不下去呢?
生:如果不加橡皮泥就是让笔帽装满水也是沉不下去,因为还不够重。
生:我的橡皮泥也加了可是还是没做成,这是为什么呢?
生:那肯定是太少了!
生:太多也不行!我试过了,太多的话,一放进去就沉了,不管你怎么压都浮不起来。
师:你们认为该加多少才合适呢?
生:我们参考书上的要求:使笔帽顶端与水面齐平。这样就像小瓶子在水中悬浮一样,只要改变一点点重量就可以改变沉浮了。
师:还有一些小组没做成功,你们找到失败的原因了吗?
生:我们橡皮泥的量是刚好,可是我们把笔帽孔堵住了,水进不去,重量无法改变,所以失败了。
生:我们把橡皮泥装倒了,笔帽有孔的这端朝上了,挤压时特别费劲。
师:刚才我们用的是改变重量的办法来做自己的潜艇,除此以外你们认为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做潜艇呢?
生:改变大小也该行的。
生:笔帽就不行,它的大小不易改变。
生:我们可以找容易改变大小的材料,比如气球。
师:是的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还有很多,制作潜艇的材料也不止是笔帽。只要你们多动脑筋,还能作出更多更好的小潜艇。这节可后你们可以去找其他材料,用其他方法制作自己的潜艇,下一节课我们来开一次潜艇展示会好吗?下课!
(在课堂上亲自做过一回之后再去做其他潜艇,比没有试过直接布置课外任务效果要好的多!因为在同伴的共同制作研究中获得了更多的启发与灵感。同时,“改变物体的方法还有很多”为下一节课埋下了伏笔。)
◆案例简析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是蕴含在结构中的,这需要在内容或活动前后联系的研究中才能发现,在活动之间、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反映出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一课的教学实践让我真实的体会到结构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本课教学中它不但体现在科学知识上,还体现在材料、学习方式、活动内容的前后联系上。把握结构性可以让教学的各个因素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如果离开了教材、活动、内容的结构性,学生的收获就显得单薄而不丰满;教学预定的目标就难以达成。本课教学我努力从结构性上去把握,力求四十分钟中能够让学生、教师、材料、活动之间形成一个完整互动的结构。首先,体现在材料的结构性上:之所以简化材料,是因为试教时用了多种材料却不容易明确“控制一个变量,改变另一个变量的归因研究”探究主题。“改变玻璃瓶的沉浮”能够为学生理解潜艇工作原理以及制作笔帽潜艇做铺垫;而用橡皮泥来取代浮标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改变大小、形状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橡皮泥在重量上、小瓶子在大小上都是易于控制的相对稳定的变量,在此基础上改变另一个变量(橡皮泥的大小、形状;小瓶子的大小)来改变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有利于学生直奔探究主题,更好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笔帽潜艇的材料准备注意到学习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利用笔帽、矿泉水瓶和橡皮泥就能让学生理解巩固改变重量可以改变沉浮的科学认识,还能让学生理解到科学原来与生活是如此接近!其次,体现在内容的结构性上:本课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更改取舍,一是考虑到时间,二是从学生的兴趣上考虑,三是从学生思维提升的角度考虑。为此,在教学中我保留“改变大小”和“改变重量”的相对独立性,并且淡化次要因素的影响,这样使探究主题清晰,活动有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浮力产生的原因知识点 & “小明将空矿泉水瓶在中部切开,拧去瓶盖,把...”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小明将空矿泉水瓶在中部切开,拧去瓶盖,把瓶嘴(口)倒放在桌面上,放入一个乒乓球在瓶颈处静止,如图所示,此时乒乓球所受瓶颈接触面对它的支持力&乒乓球的重力。现向里快速倒满水,他发现乒乓球静止在原处,瓶嘴处有水缓慢流出,此时乒乓球所受瓶颈的支持力 &乒乓球的重力。若加上瓶盖并拧紧,瓶嘴内水面会上升,当到达瓶颈处与乒乓球下表面接触时,乒乓球迅速向上浮起,这是因为乒乓球受到水向上的浮力 &自身的重力。(选填“小于”、“等于”、“大于”)&
本题难度:容易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湖北省八年级5月月考物理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小明将空矿泉水瓶在中部切开,拧去瓶盖,把瓶嘴(口)倒放在桌面上,放入一个乒乓球在瓶颈处静止,如图所示,此时乒乓球所受瓶颈接触面对它的支持力____乒乓球的重力。现向里快速倒满水,他发现乒乓球静止在原处,瓶嘴处有...”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乒乓球在竖直方向上只受到向上的支持力和向下的重力,乒乓球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支持力和重力是二力平衡,大小相等;(2)当有水从乒乓球与瓶颈之间的缝隙中流出,乒乓球下面的水向下流,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不为0,此时乒乓球所受瓶颈的支持力大于乒乓球的重力;(3)若加上瓶盖并拧紧,水面会上升,当到达瓶颈处与乒乓球下表面接触时,乒乓球受到的浮力(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力差)大于重力,乒乓球将上浮.分析:
考点1:二力平衡
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考点2:浮力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较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G ,下沉;(2) F浮& G ,上浮 (3) F浮= G ,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F浮& G, 下沉;(2) F浮& G , 上浮&&&& (3) F浮= 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小明将空矿泉水瓶在中部切开,拧去瓶盖,把瓶嘴(口)倒放在桌面上,放入一个乒乓球在瓶颈处静止,如图所示,此时乒乓球所受瓶颈接触面对它的支持力____乒乓球的重力。现向里快速倒满水,他发现乒乓球静止在原处...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小明将空矿泉水瓶在中部切开,拧去瓶盖,把瓶嘴(口)倒放在桌面上,放入一个乒乓球在瓶颈处静止,如图所示,此时乒乓球所受瓶颈接触面对它的支持力____乒乓球的重力。现向里快速倒满水,他发现乒乓球静止在原处,瓶嘴处有...”主要考察你对“浮力产生的原因”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浮力产生的原因
【知识点的认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产生原因是因为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命题方向】浮力产生的原因,作浮力的德示意图.【解题方法点拨】理解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利用总结的公式解题: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
与“小明将空矿泉水瓶在中部切开,拧去瓶盖,把瓶嘴(口)倒放在桌面上,放入一个乒乓球在瓶颈处静止,如图所示,此时乒乓球所受瓶颈接触面对它的支持力____乒乓球的重力。现向里快速倒满水,他发现乒乓球静止在原处,瓶嘴处有...”相似的题目:
[2013o钦州o中考]以下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遨游的“天宫一号”上升的热气球航行的“辽宁号”下潜的“蛟龙”号
[2011o莱芜o中考]一个重10N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小球所受浮力的示意图为(
[2011o内江o中考]潜艇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的作用,它的方向是&&&&.水对潜艇;竖直向下水对潜艇;竖直向上潜艇对水;竖直向下潜艇对水;竖直向上
“小明将空矿泉水瓶在中部切开,拧去瓶盖,把...”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以下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
2(2005o连云港)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
3深港人民盼望已久的深港西部通道--深圳湾公路大桥主体工程已于今年1月正式贯通,将于年内投入使用(假定桥面平直).(1)支撑桥梁的桥墩是否受到水的浮力?&&&&.(2)某远洋货轮船体高度恰好能通过珠江上的虎门大桥,问该船能否通过深圳湾公路大桥?(假设两桥水面到桥面底部的高度相同)&&&&.(3)如大桥通车后,一辆速度为80km/h的汽车,在桥面上做匀速运动,15分钟即可通过,求大桥大约多长?(4)若该汽车重为3.6×104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2倍,求汽车的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该知识点易错题
1深港人民盼望已久的深港西部通道--深圳湾公路大桥主体工程已于今年1月正式贯通,将于年内投入使用(假定桥面平直).(1)支撑桥梁的桥墩是否受到水的浮力?&&&&.(2)某远洋货轮船体高度恰好能通过珠江上的虎门大桥,问该船能否通过深圳湾公路大桥?(假设两桥水面到桥面底部的高度相同)&&&&.(3)如大桥通车后,一辆速度为80km/h的汽车,在桥面上做匀速运动,15分钟即可通过,求大桥大约多长?(4)若该汽车重为3.6×104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2倍,求汽车的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2潜水运动员从水面开始下潜到全部浸没的过程中,潜水运动员受到的(  )
3如图所示,用细绳将一物体系在容器底部,若物体所受浮力为10N,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4N,则物体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小明将空矿泉水瓶在中部切开,拧去瓶盖,把瓶嘴(口)倒放在桌面上,放入一个乒乓球在瓶颈处静止,如图所示,此时乒乓球所受瓶颈接触面对它的支持力____乒乓球的重力。现向里快速倒满水,他发现乒乓球静止在原处,瓶嘴处有水缓慢流出,此时乒乓球所受瓶颈的支持力____乒乓球的重力。若加上瓶盖并拧紧,瓶嘴内水面会上升,当到达瓶颈处与乒乓球下表面接触时,乒乓球迅速向上浮起,这是因为乒乓球受到水向上的浮力____自身的重力。(选填“小于”、“等于”、“大于”)”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小明将空矿泉水瓶在中部切开,拧去瓶盖,把瓶嘴(口)倒放在桌面上,放入一个乒乓球在瓶颈处静止,如图所示,此时乒乓球所受瓶颈接触面对它的支持力____乒乓球的重力。现向里快速倒满水,他发现乒乓球静止在原处,瓶嘴处有水缓慢流出,此时乒乓球所受瓶颈的支持力____乒乓球的重力。若加上瓶盖并拧紧,瓶嘴内水面会上升,当到达瓶颈处与乒乓球下表面接触时,乒乓球迅速向上浮起,这是因为乒乓球受到水向上的浮力____自身的重力。(选填“小于”、“等于”、“大于”)”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21:05:24)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课题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中为常见的动植物。 教学目标 2、 能提出有关于动植物的问题,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的名称和特点,认识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初步学习 用不同的标准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课时 1 使用意
见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动植物,知道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依据不同的标准给动植物分类。 学生准备:课前准备一部分动植物或者是动植物的图片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如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课上与学生资源共享。 (一)谈话导入 师:通过课前观察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我们周围的植物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千姿百态。 师:你观察过的植物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发现小麦的叶子细长,像韭菜,根比较多。 师:你观察的是麦苗,那麦苗与成熟后的小麦有什么区别? (生略有所思) 师:麦子开花吗? 生:不知道。 师:同学们,对于我们周围的植物,你们观察的细致吗? 生:不细致。 师:这节课,我们来仔细的观察、研究一下我们周围的植物。好吗?(板书课题)教学准备活 动 过 程(二)观察与探究活动 1、观察、研究植物 (1)师:我们要想知道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看一看植物的颜色、形状。 生:闻一闻、尝一尝可以吃的植物。 (2)师: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同学们带来的这些植物。观察时, 不同的植物要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不要破坏它们,还要防止被植物扎伤。本组观察完可 到其它小组观察。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适时点拨) (3)师: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得最仔细,发现得最多。 生:我们发现竹子的茎一节一节的长得直直的,叶子细长,像柳树的叶子。 生:我发现竹子的茎很硬,用手掐不动。 生:我发现仙人掌茎的形状像手掌。 师:哪部分是植物的茎,指一指。(学生指) 生:仙人掌身上有许多刺,碰到它,像针扎一样疼。 师:以后要小心点儿。还有哪些植物有刺? 生:月季花、仙人球、芦荟。 师:仙人掌还有哪些特点? 生:仙人掌的茎是肉质的,我猜想里面可能有许多水份。 生:我观察了桔树,发现桔子的花里面有黄色的粉,叶子上有纹。 师:你观察得真细致,叶子上的纹就叫叶脉,指一指哪是叶脉? (学生指),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叶脉什么形状? 生:叶脉像小草,有分叉。 生:我发现叶脉在叶的背面凸了出来。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了看,又摸了摸。 (其它发言略) (4)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生:我发现萝卜吃根,芹菜、香菜吃茎。 生:白菜、菠菜吃叶。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多发现。 (5)交流其它植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的介绍植物图片资料,有的发布文字资料,有 的唱关于植物的歌;有的朗颂关于植物的诗;有的交流我的“观察”记录)。 2、提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许多植物的特点,对于这些植物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水植物能生长吗? 生: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 生:仙人掌为什么这样多肉多刺?它为什么不长叶子? 生:一棵植物的根究竟有多长? 师:你想怎样解决? 生:我想把一棵植物的根挖出来,洗净,量一量就知道了。 师:动手量是个好方法,但不要破坏一株植物的生长。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苹果树、桃树的果实向阳的一面是红色的?背着阳光的一面是绿色的?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不知道。 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课后我想查阅有关资料。 生:我想向果农请教。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还有哪些问题。 生:我想花儿为什么有这么多颜色? 生:小树剥皮为什么会死掉?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研究? 生:我想观察剥皮后的树有什么变化? 生:查阅关于植物的信息资料。 生:我想和同学们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有的老师也不知道,你们还想用什么方法解决 这些问题? 生:上网查询、看电视。 生:观察实验。 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搜集资料。 ?? 3、给植物分类 师:通过研究我们周围的植物,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植物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我发现冬青冬天不落叶,而杨树、梧桐树落叶。 生:有些植物冬季开花,有些植物夏季开花。 师:既然这样复杂,我们把这些植物分一分好吗,把我们的分法记录下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巡回指导) 下面,说说你的分类方法,好吗? 师:我们比一比,看谁的分法多。 生:我想把菊花、月季花、牡丹花、杜鹃花分成一类,因为它们都开花。 生:我想把梧桐树、柳树、杨树分成一类,因为它们不开花。 师: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生:我是根据开花与不开花分的。 生:我想把桔树、香蕉树、梨树分成一类,因为它们都结果,竹子、荠菜不结果是一类。 师:他的分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还有哪些分法? 生:我把菊花、仙人掌分成一类,它们能消炎、治病。 生:芦荟、黄瓜能美容是一类;月季花、杜鹃花供人观赏是一类。 生:这是根据用途分的。 师:你们的分法真精彩,你们能根据生长特点分吗? 生:能,仙人掌、仙人球适合生长在沙漠上是一类。 生:水藻、海带生长在水中是一类。 生:小麦、高梁适合在田间生长是一类。 生:桔树、香蕉树适合在南方生长是一类。 师:能不能分一分同一种植物? 生:根据瓜叶菊花的颜色可以把它分成十几个品种。 师:你真聪明,还有没有其它分法? 生:仙人掌、仙人球比较耐旱分成一类。 生:梅花、小麦比较耐寒是一类。 师:谁知道它们是根据什么分的? 生:我知道,是根据生活习性分的。 师:你懂得真多。 (其它分法略:根据植物的大小分、根据植物的形状分、根据花的颜色分、根据能吃和不 能吃分、根据茎的粗细分等。) 师:讨论一下分类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研究植物。 师:说的真好。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分法,合理的分类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如 给服装分类、食品分类、文具分类等。(通过资料卡,讲解什么是分类,分类的标准和应 用) 4、自由活动 师:植物可以供人类食用,有的供人观赏,有的还能治病,对我们如此重要,有的人却在 故意破坏植物。你见过哪些破坏植物的行为? 生:有的人喜欢在草坪上乱跑。 生:有人把花摘下来插在花瓶里。 生:有人在树上乱刻乱画。 ?? 师:他们做的对吗?应该怎样做? 生:不对,我觉得不能随便踩、摘植物。 生:为植物挂牌、制止损害植物的行为。 生:我想以杜鹃花、菊花等为主题编一份手抄报,让人们都来喜欢它们,爱护它们。 师:你们的想法和做法有新意,同学们喜欢吗? 生:喜欢。 生:我的想法更好。 师:是吗?这样自信! 生:我想为植物写一段广告词,告诉人们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要象爱护我们自己那样去 对待它们。 师:太精彩了,大家赞赏他的做法吗? 生:非常棒! 师:看得出同学们都是很有爱心的孩子。 (二)课堂评价 1、师:同学们,说一说,你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对自己满意吗? 生评(略) 2、师:你想对哪位同学说句话,指出他的优点或提出一些建议。 生评(略) (三)课堂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讨论热烈,观察细心,学会了分类方法,课下找一找生活 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看是怎样分类的。 教学反思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玩具里的科学)( 21:03:51)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课题 教学目标 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 1 使用意见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教学重点 难点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 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 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教学准备 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1、谈话导入 活 动 过 程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 2、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 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 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有趣味性,怎样玩有创造性?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师: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 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4、设计或改进玩具 提出活动要求: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你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一点儿也不比 科学家差,老师真佩服你们!在研究过程中,你们对现在的玩具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 现在,就让你们当一回“小科学家”、“小设计师”,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创造力,设 计或改进一种玩具,可以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 开动脑筋。看哪个小组设计或改进的玩具最具科学性,最新颖!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 师:哪些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同学们? 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师:同学们认为他们的作品怎么样? 学生评价作品。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你们已经迈出了创造发明的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玩具店的橱窗里一定会摆上你们的作品! 5、课堂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6、拓展活动 师:40 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的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课下,请同学们制作 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教学反思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科学在我们身边)( 20:58:24) 时 教 学 设 计 课题 科学在我们身边 课时 1 使用意见1、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教学目标 2、认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喜欢大胆想象与未来科技有关的内容;关心日常生活中的 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3、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 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难点 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教学准备 根据学生的实际,还可准备一些其它的游戏器材。 活 (一)游戏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两 动 过 程个同学来完成,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大的?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小的?(同学们推选了两名 学生到讲台上做游戏。) 讲解规则:老师这儿有两个漏斗和两个乒乓球。现在请两位同学每人拿起一个漏斗,将 漏斗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内,用力向上吹漏斗口,谁能把气球吹走,谁就获胜。 大家猜一猜,谁能把乒乓球吹走? 学生猜测:全班 40 名学生进行猜测,教师记录猜测情况:认为力气大的同学获胜的有 36 人,认为力气小的同学获胜的有 4 人,认为都不能获胜的有 0 人。 验证猜测:结果两位同学都没有获胜。全班只有一位同学猜测正确。 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猜测原因。 继续游戏:讲解新规则:我们再请两位同学换一种吹法,让漏斗口朝下,大家再猜一猜, 谁能把乒乓球吹走?学生猜测,教师记录。学生演示,验证猜测。教师引导分析现象, 提出问题,猜测原因。 游戏体会:两个游戏中的乒乓球都没有被吹走,而同学们的两次猜测都和游戏结果不一 样。看来,研究科学不能光凭猜测,而是先猜一猜,再动手做一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 论来。 (二)教学新课 1、我们来做小实验。 (1)“能否站起来”实验 热身活动:听老师的口令:起立、坐下、起立、坐下。 (学生反复做几次,感到起立坐下非常容易。) 实验要求:指一名学生端坐在讲台前的椅子上,双脚往前放。老师把手指放在他的额头 前,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学生猜测:指 2―3 名学生猜测,说出猜测的理由。 分组实验:按照实验要求,学生充分实验。教师在巡视指导中和进行实验的同学交流实 验的感觉和体会。 汇报实验结果:坐在凳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自由猜想其中的原因。 教师小结:这个游戏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至于究竟怎么回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啊?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课下,同学们也可以继续研究,看还能发现哪些 问题。 (2)“吹蜡烛”实验 提出实验要求: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有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隔着这些形状 不同的物体吹蜡烛,会把蜡烛吹灭吗?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然后进行实验,并想一想其 中的道理。 分组实验: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学生的实验情况,指导学生控制实验变量,进 行对比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同时启发学生把身边的物体作为实验材料,逐一进行实 验。 汇报交流:指几名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讨论:①为什么隔着漏斗、瓶子能吹灭蜡烛? ②为什么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等吹不灭蜡烛? 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状上寻找答案,并鼓励学生课下找更多的实验材料进行研究。 3、“吸饮料”实验 提出实验要求: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在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消了毒的烧杯和 吸管(应选择比较粗的吸管),同学们想办法去吸到饮料,看哪一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学生稍做讨论,然后开始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师:在实验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实验中的发现,并猜猜其中的原因。 同学们刚才玩的开心吗?你们是怎么玩的?(引导学生说出:先猜想,再动手做一做, 最后得出结论) 4、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做游戏和实验的过程就是做科学的过程。科学家在做科学的过程中有了很 多发现和发明,比如:科学家根据隔瓶吹蜡烛的实验制造了流线型的汽车、飞机、轮船 等,不仅美观,而且提高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能。 2、说一说,我们身边哪里有科学。 1、寻找生活中的科学 教师讲述:游戏中有科学,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还有科学呢? 学生举出身边的有科学的例子:玩具里面有科学,衣服里面有科学,动植物身体里面有 科学,声音里面有科学,交通工具里面有科学,手机里面有科学等。 教师小结:看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板书课题),只要你是个有 心人,我们身边的科学就不难发现。 2、交流资料,感悟科学。 师: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有关科技方面的资料,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带来的资料,展示了很多高科技产品,说明这些产品里面有科学。) 师:同学们带来的资料很好,老师也带来一些这方面的资料。 (教师播放当前国际上、中国比较先进的科技方面的录象资料,如:登月、克隆技术等。 让学生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3、自由活动:启发学生画一幅科幻画或编一个科幻小故事,憧憬科学。 师:科学家们的创造令我们赞叹不已,老师也有一些大胆的设想,大家有没有兴趣听一 听?(老师结合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生物技术――克隆技术”、“材料技术――纳 米材料”、“能源技术――无污染能源”、“空间技术――太空移民”对科学的未来进 行畅想,展现给学生一幅美丽的科学画卷。) 师:老师说出了自己的设想,同学们有什么大胆的设想呢?那就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 笔画一幅科学幻想画或编一个科学幻想小故事,尽情地展示你的才华吧!同学们可以一 个人活动,也可以小组活动;可以动手写一写、画一画、做一做,也可以说一说,想一 想。 学生自由活动:有的学生画科学幻想画,有的编科学幻想小故事,有的在静静地想,有 的在高声地说;有的小组动手制作太空城,有的小组开起了科学故事会,还有的小组正 讨论进行一次以“畅想科学未来”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 想法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师小结:有的同学的创作已经完成了,有的同学正在创作。老师知道大家有许多神奇 的想法,我们在课下把自己的创作进行完毕,好不好?我们还要举办一个小型画展或故 事会让同学们充分展示和交流。 五、课堂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小朋友们个个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想象,不愧是一 名小科学家。那你觉得同学中谁表现比较出色?为什么?你认为老师表现如何呢?你对 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把你对自己的评价记录在评价表上吧! 六、布置作业 师:一节课的时间总是这么短暂,但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不会因为下课铃声响起而停止。 课下,就让我们以“身边的科学”为主题进行一次调查活动,继续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 吧! 教学反思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怎样认识物体)( 21:08:06)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课题 4、怎样认识物体 教学 目标 课时 1 使用意见1、指导学生探究,初步了解感官(眼、耳、鼻、舌、皮肤)的功能; 2、指导学生运用看、听、摸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培养综合运用感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的能力,培养交流能力。教学 1、运用看、听、摸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重点 2、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探究事物。 难点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礼物盒(苹果、桔子、糖、气球、布鸭子)醋、糖水、 水、矿泉水、酒、小匙(每组一份) 学生准备 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是奇特的物品一、揭示课题 1、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带自己喜欢的物体,都带来了吗? 2、你是怎么带来的?有别人看到吗? 3、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带来的物体放好了。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是:猜猜它是什 么?(揭示课题)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请一位同学描述他带来的物体的样子,其他同学猜。看谁 听的认真,第一个猜出它是什么。 [教学设想:让科学贴近儿童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从孩子们比较熟悉的物体入手,引发出 可供他们探究的素材,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感悟 1、看来同学们对自己带来的物体还不是很了解,下面给同学们一段时间,请你仔细观察手中的物 体,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我们来比赛,看谁发现的最多、最全。 2、展示你带来的物体,看哪位同学能把你带来的物体的特点说的最详细。 [教学设想:前面的游戏,一方面让孩子们意识到游戏中有科学,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另一方面 描述不清楚使同学们发现了问题,激发了观察的欲望。接着教师便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带来的物体, 激发学生观察物体的欲望。] 3、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观察了哪些物体,我们是怎么观察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知道哪些观 察的方法呢? 4、通过这些物体,我们知道了,苹果是球形的,红色的,还有香味等。我们通过眼睛看物体外观 上的特征,像颜色、形状、大小等;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用舌头尝物体的味道;用手感觉物体软 硬、冷热等方面的特征等,利用物体的这些特征,我们就可以辨认它们了。 5、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谁想帮助老师解决这个困难?同学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老师这儿有四个烧杯,里面分别是水、可乐、糖水、白醋。由于老师的疏忽,把这些杯子 弄混了,不知道他们谁是谁了,谁能帮助老师把它们区分开? 那你先说一下,你想怎么帮助老师呢? 6、总结方法: 一看、二闻(用鼻子闻的时候,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过气味来闻)、三尝(用舌头尝 的时候,要用筷子或别的物体蘸取少量的物品进行品尝。) 7、谢谢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了这个困难,以后老师一定会更加的细心。希望同学们不要犯和老师 同样的错误哦!区分液体的时候,一般是先看,再闻,最后尝。在闻和尝的时候,要注意采取正确 的方法。 [教学设想:通过开展成果交流,为学生的探究推波助澜,把个体的发现变为集体财富,实现资源 共享。把讲台变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充分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设想。] 三、自由活动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现在就做几个小游戏。下面先听老师介绍游戏的名字和规则,然 后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参加活动。 游戏一、爱心小队 出示烧杯:我们把自己的名字弄丢了,请有爱心的、聪明的小朋友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名字! 游戏二、小小植物学家 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净化空气、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在我们教室的四周 摆放了一些植物,请喜欢植物的同学们仔细的观察这些植物的特点,然后汇报给同学们知道。 游戏三、摸宝 老师在这个书包里面放了很多的宝贝,等同学们来拿。老师的宝贝可是不容易拿到的哦。要求是: 不能用眼睛看,只能用手摸,摸到并说对它是什么的,才可以得到哦! 选择游戏一的请坐 1 号桌,选择游戏二的请坐 2 号桌,选择游戏三的请坐 3 号桌。 以上这些,都需要小组内的同学们团结协作,老师等着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好! 2、哪个小组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 [教学设想: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探求科 学真知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再适时给以指导,学生充分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四、自我评价(或者相互评价) 刚才同学们都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去,努力的表现自己,小组合作的也很愉快。下面我们就来评价 一下这节课的表现,可以参照课本的要求,看你能得到几颗星星。如果你想评价别的同学,要说出 评价的依据。 五、拓展活动(视具体情况而定) 1、同学们的评价有理有据,在下面的活动中能不能表现的更好? 2、同学们去过医院吗?医生最常用的是什么? 仪器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的更仔细、更准确。 3、除了上面老师提到的听诊器,你还知道哪些科学仪器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呢? 六、小结 课后,可以运用我们掌握的方法,认真、仔细的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只要用心去观察,你们会发 现,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给文具分类)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课题 5、给文具分类 课时 1 使用意见1、使学生学会根据一定的标准给文具分类。 教学 目标 2、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3、运用学到的分类方法,选择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分类。教学学会确定分类的标准。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一、谈话导入 1、课前我们对学校周围的文具店进行了调查,同学们收集了好多的相关信息。请同学们在小 组内先交流一下你们的调查情况。 (学生交流调查情况) 2、通过课前的调查,你有什么发现? 能不能具体说一说? (比如说所有铅笔放在一起,不同花色的文具盒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笔袋和文具盒靠得 很近。等) 师:为什么他们会靠得很近? 师:谁还有补充? 师:同学们调查得很仔细,获得的信息特别多,而且很有价值。这节课你想不想也当一回商店 的老板,也来给文具分分类呢? (板书课题:给文具分类) 二、给文具分类 1、自由分类 师:下面请各小组对带来的文具进行分类,看看能用几种方法,哪个小组分类的方法最多。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学生动手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2、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用了多少种方法? 师:还有哪些分法? (按新旧来分类。按笔芯的颜色分类,如红芯的一类,蓝芯的一类,黑芯的一类。按笔油剩的 多少来分类。 按笔的质量来分类。 按一次性的和非一次性的来分类。 按塑料的和金属的来分类。 ) 师:也就是按质地来分类。 能按外型来分类吗? 3、方法梳理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种的分法,数没数具体有多少种? 师:分出的结果一样吗? 师:每一种分法的结果不一样,为什么? (因为不是按照同一个标准来分的。) 师:那你认为分类时首先应该做什么? (首先要知道自己想根据什么来分类) 师:对,也就是先要确定一个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板书:确定标准) 4.总结提升 师:刚才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给文具进行了分类,谁能说一说分类有什么好处? (容易找到,节省时间。如果买东西的人多,商店老板可以很快找到顾客要买的东西,提高效 率,能挣更多的钱。美观好看。分类也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师:你怎么知道的?(强调为什么分类也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一种丰富) 师:不错,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给 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三、科学与生活 到学校附近的文具店调查文具是怎样分类摆放的,并做好记录。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分类? 师:这样有什么好处吗? 师: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分类? (如:垃圾分类,有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之分,有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之分,有固体垃圾、气 体垃圾和液体垃圾之分)师强调:垃圾分类是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方法,我们都应该有这 样的环保意识,还有哪些地方有分类?引导回忆去图书馆有什么发现? (图书馆的图书也有分类。分为少儿读物、文学作品、中国小说、外国小说,科技类图书、科 幻类图书、及世界名著等。) 师:图书馆的图书还有其他分法吗? 生:有的分为少儿读物、文学作品、技术类、工具类等等。 四、拓展活动 师:生活中的分类简直太多了。假如生活中没有分类,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师: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分类。药店的药品有分类,食品店的食品有分类,服装店的服装也有 分类,他们是怎么分类的,你注意过没有?课后去再去调查,了解一下他们是怎么分类的,为 什么那样分?课后 反思青岛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哪杯水更热)( 21:11:49) 6、哪杯水更热 1、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 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初步学会运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 量记录。 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意识到 人们在不断地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发明创造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3、认识各种温度计;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做 简单记录。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做好简单的记录。 温度计、杯子、筷子、扇子、秒表、热水 活动一: 1、运用感官判断温度的高低。 师:出示两杯水,提出问题:“哪杯水更热?” 生: 用感官判断温度的高低。 (眼睛看、 用手摸) 并进行描述“这杯水热”、 。 “这杯水很烫手??”。 师:出示三杯水(一杯热水、一杯温水、一杯冷水),让一位学生先感知热水再感知温水,让另一位 学生先感知冷水再感知温水,在感知的基础上,让他们描述感知温水的结果。提出问题:“怎么同一 杯水的感知结果却是一个热一个冷呢?”。 生:讨论后得出“用感官判断温度的高低不准确”。 2、认识温度计。 师:出示资料卡,引出什么是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 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3、用温度计测量一下吧。 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直接测量水的温度(一个小组的同学测量同一杯水的温度) 师:组织学生汇报刚才的测量结果,尤其是让测量同一杯水温度的同学汇报。 生:通过汇报结果产生问题:“为什么同一杯水温度不同呢?” 4、学会温度计正确的测、读、写。 师:出示配图,组织学生讨论。或通过回忆自己的测量过程,发现测量中要注意的事项。 结合示范使学生认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并熟练掌握温度的读、写(注意强调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的读写方法)。 生:进行读写训练。(教师要选择更多的温度让学生训练) 5、再来测一测哪杯水更热,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生:测量刚上课时用感官判断的两杯水。(教师要及时提示学生在测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醒学生 做好测量记录) 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判断出哪杯水更热,使学生意识到使 用温度计测量比用自己的感官观察更准确。 6、课堂评价。8 哪杯水多 1、会进行假设和猜想;学会正确使用量筒;会用量筒对水及其它液体进行定量观 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2、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使用测量工具观察比感官更准确、更有效。 3、通过测量,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在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 的知识改善生活;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习惯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观 察比目测更准确。 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块抹布。 2.实验用品: 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小酒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6 杯事先测量 好的水。 3. 实验报告, 教学课件。 察、采集1、情景导入:新《乌鸦喝水》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乌鸦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你们愿意不愿意帮助它解决?咱们今天就一起研究这个问 题。(板书课题:哪杯水多) 2、探究活动: 活动一:比较三杯水的多少 (1)、根据感官判断水的多少。 乌鸦找到的那三杯水,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份,你们给乌鸦出出主意,看看哪杯多,哪 杯少?为什么? (2)、研讨方法,探究到底那杯水多,那杯水少。 ①、同学们给乌鸦出了这么多主意,一起来听听乌鸦是怎么说的。 ②、研讨方法: 怎样比较三杯水的多少呢?各小组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最巧妙。 ③、学生汇报: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想到了什么办法? ④、指导探究:你们想的方法行吗?需要亲自动手试一试。谁来说说实验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 什么? ⑤、学生分组实验验证。 ⑥、汇报验证方法及结果(结果如有不同,找原因) ⑦、评价:同学们,你们真有一股科学家那样的钻研劲儿,想到了这么多办法,你们觉得哪个 小组的办法最好? 活动二:用量筒测量水及其它饮料的体积 (1)、认识量筒: 方案一:同学们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比较出了哪杯水多,到底多多 少呢?用肉眼看不出来,这需要一种仪器。(出示量筒) 方案二:我们来看这个小组的方法(如纸杯上画线),如果我们有一个类似于它的仪器,就可 以准确地测量水的多少了。那么,有没有这样的仪器呢?(学生猜测后出示量筒) 这种仪器叫什么?看看是什么样的?(实物投影) (2)、学习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①、现在量筒里的水是多少毫升,请各小组把量筒取回去观察一下,读出数来。 ②、汇报数据 ③、量筒里的水其实是一样多的,为什么大家读的不一样呢? ④、(出示投影:量筒的读数) (3)、用量筒测量各种饮料的体积 ①、观察饮料包装上标注体积并记录。 ②、用量筒测量各种饮料的体积并记录。 ③、汇报数据。 ④、比较数据。 ⑤、查找原因。 3、自由活动:配制饮料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配制饮料? (1)、你们需要用到什么? (2)、大家准备怎样配制?在配制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3)、投影展示操作建议。 (4)、学生领取材料,分组配制。 (5)、学生汇报 (6)、分享劳动成果 (7)、交流体验、评价 4、延伸活动:测量记录自己每天喝多少水 饮料好喝, 但不能多喝。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 要保证身体健康成长, 每天应该喝大约
毫升水,不能用喝饮料代替喝水。同学们,课后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想办法测量并记录自己每天喝 多少水,看和营养学家给我们的建议是否相符,好吗?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水温的变化)( 21:15:25)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课题 7、水温的变化 课时 1 使用意见1、能熟练使用温度计连续测量谁的温度温度变化,并作简单记录;初步学会运用简单表 教学 目标 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科学探究证实的结论可能是不同 的。 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3、了解水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1、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2、学会运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师备:烧杯、温度计、计时器、铁架台、热水。 生备:手表一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杯热水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杯水,你能猜出它温度是多少吗? 学生猜测、 师:要想知道它的实际温度,该怎么办? 生:用温度计测量。 师:哪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测量一下呢? 老师注意纠正学生在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二)、提出问题,大胆猜想。 师:把这杯热水放在这里,一段时间后会变凉,那它的温度下降的快慢是怎样的?这就是 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板书:水温的变化。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和自己的想象,大 胆猜测一下。 生:热水一开始降温很慢,越往后越快。 生:我觉得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均匀的。活 动 过 程 设 计生:我认为热水的温度一开始降得会很快,越往后越慢。 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生:动手试试或我们可以做实验。 (三)、小组合作,实验验证。 师:我们就动手做实验吧,到底该怎样做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小组同学可以借助老师 准备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下面就根据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小组分工合作,持续观察,一杯热水降温的过程, 时间为 18 分钟,每两分钟做一次记录。(学生小组合作做实验) 师:做实验前,教师提出几点要求(用课件出示) 1、每组 4 人,一人看时间,两人测量,一人记录,分工明确。 2、把结果记在书中设计的表格里,0 分钟记录是指刚开始的温度。 3、要拿着温度计的上部,读数时不要把温度计拿出水面,并且视线要与液柱的顶端相平。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记录。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整理数据的方法,绘制统计图。 师:横轴表示测量的时间,纵轴表示温度。 用课件展示,并说明,分别在横坐标上和纵坐标上找到时间和温度点,在交点处点上一个 小圆点,依次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一个统计图就好了。 师: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师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热水在变凉时,是先快后满的。 小结:同学们,你们很了不起,通过刚才的实验发现了热水的变化规律,先快后满,起初 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降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课后 反思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有趣的不倒翁)( 21:17:12)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课题 9 有趣的不倒翁 课时 1 使用意见1 能在玩不倒翁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运用“打开不倒翁”的方法, 知道不倒翁不倒的原 教学 目标 因,学会制作不倒翁。 2 在指导上轻下重的物体不易倒的同时,知道在外观无法找到答案时,可以通过 “解暗箱”的探究法来解决。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准 备 一、 重点:探究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难点:体验“解暗箱”是探究生活秘密的方法。 教师:重心不同的不倒翁、底面各种形状的不倒翁。蛋壳、橡皮泥、乒乓球、白色 硬纸、胶水、两个圆地的饮料瓶四组。 学生:不倒翁、彩笔、剪刀。 激趣导入(教师出示四个不同的不倒翁)师:认识它们吗?生:认识,不倒翁。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有趣的不倒翁。(板书课题――有趣的不倒翁) 二、玩不倒翁,提出问题(学生玩不倒翁) 师: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并提出了问题,真了不起!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活动也是从问 题开始的。 三、探究发现,得出结论 1.提出猜想与假设 师: 大胆猜想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你们刚才就对不倒翁为什么不倒进行了大胆的猜想, 很有见地,可以看出,同学们都进行了深入地思考。 2.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师:有什么发现? 生:不倒翁的下面都是半球形的。 生:不倒翁都是上面小下面大,下面是半球形的。 生:不倒翁都有一个圆圆的“大肚子”。 师: 也就是说, 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就是底面是半球形的。 底面是半球形的就一定不会倒吗? 师: (出示一个拆掉底下配重的不倒翁)老师这里有一个不倒翁,它为什么能扳倒? (学生讨论、思考)生:拆开看看。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你们认为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什么? 师:铁块起到了什么作用?(板书:下重) 师:那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生:上轻下重是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师:课后自己制作一个不倒翁,可以按照教科书提供的方法作一个会翻跟头的熊猫,也可以自 己制作喜欢的不倒翁,有时间我们组织一个“自制不倒翁”评比,看谁能拿冠军。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太阳)( 19:15:56)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课题 10、认识太阳 课时 1 使用意见1.在交流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想法;能选择自己适合探究的 教学 目标 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在搜集及交流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3.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有关太阳知识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课件一、先引出“关于太阳的知识我们了解多少”的问题。 二、对此问题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汇报: 1、先找几位同学说一说对太阳的认识情况; 2、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3、各小组将对太阳的认识进行疏理,选取代表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向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三、要强调让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汇报,做好记录,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并达到成果 共享。 资料一: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 区、对流层和大气层。我们直接观测到的是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 冕 3 层。核反应区半径约是太阳半径的 1/4,其间进行的氢核聚变提供了太阳经久不衰 的巨大辐射的能源。在辐射区内,通过光子的多次吸收、再发射过程把核反应区发射的 高能 γ 射线变成低能的可见光和其他形式向外传送到对流层。对流层里物质的对流、 湍流(及湍流产生的噪声)和大尺度的环流把太阳内部的能量传输到太阳表面,并通过光 球辐射出去。日面许多现象,如米粒、超米粒、黑子等都产生于对流层。而外层大气里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的一些剧烈活动(耀斑、冲浪、日珥的变化等)及太阳风等的动力也来自对流层。 资料二: 太阳是一个发光的等离子体球。它的年龄约 50 亿年,现正处于“中年阶段”。太阳离 地球的平均距离为
千米。太阳主要的参数是:半径为 696105 千米,质量为
千克;表面有效温度为 5770K,中心温度约 1.5107K;平均密度 1409103 千克/ 米 3,中心密度约 16105 千克。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里唯一的一颗恒星, 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位于银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的中心约 33000 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 26 光年,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 250 公里的速度旋转, 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 19.7 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太阳的 直径为 139.2 万千米, 是地球的 109 倍; 太阳的体积为 141 亿亿立方千米, 是地球的 130 万倍;太阳的质量约为 2000 亿亿亿吨,是地球的 33 万倍。它集中了太阳系 99.865%的 质量,是个绝对至高无上的“国王”。然而,在宇宙中,它还只是一颗质量中等的普通 恒星。 四、提出问题。 在活动一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对“太阳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简单总结, 然后,让学生提出新问题:“关于太阳,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五、对问题进行疏理、筛选。学生可以将问题说出来,也可以写在纸条上呈现出来。然 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有问题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归类,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问题,研究相同问题的同学共同组成一个合作小组。 六、制定研究计划。合作小组的同学根据所选定的问题,制定研究方案,确立如何探究 该问题,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四,实施探究活动。各小组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活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七、思考与结论。各小组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八、表达与交流。给予学生二次交流的机会:一是各小组先汇报各自的研究成果,其他 同学认真听取,并做好记录;要求全班同学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用各自擅长的方式, 如诗歌、漫画等进行总结, 获得新认识, 以“现在我们对太阳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为题, 再次展开汇报活动。 九、对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进行总结交流。教师引出“你们是用哪些方法来解决问题 的?”让学生对所选取的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进行汇报。 拓展活动: 按照教科书中的提示,以作业形式让学生创作有关太阳的科幻小说、科学童话,或者让 学生继续查阅相关资料,将对太阳的研究持续进行下去。课后 反思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用太阳计时)( 19:22:23)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课题 12、用太阳计时 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教学 目标 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课时 1 使用意见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认识日晷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一)铺垫孕伏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 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 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 书:太阳钟 (二)探究新知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认识古代计时器 1.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来看 看这些计时器(出示计时器挂图)。 2.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 3.小组请代表汇报 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 1.初步认识太阳钟 a.介绍牛顿的故事 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 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 (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 2 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 (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 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 70 多年, 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 b.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 c.学生回答 d.教师小结 2.探究日晷原理 a.介绍日晷: 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 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 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b.制作日晷 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 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c.探究原理 (1)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把它拼装完了!看到你手中的日晷你想知道些什么? 研究些什么? (2)学生回答。(晷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根针有什么用?)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晷面和晷针:这是一个赤道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上 面的刻度就是时间。晷针与晷面垂直,它就相当于我们手表的时针。 (4)在小组研究日晷是怎样工作的。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结合“牛顿钟”的故 事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 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 (7)为什么用太阳钟可以计时?你又时如何判断出当时的时间呢? (8)学生讨论 (9)学生汇报. (三)认识手掌日晷 1.原来认识和掌握大自然的规律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好处。那么在没有日晷 的时候你能利用这一原理计时吗?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介绍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图。 手掌日晷流传于民间,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智慧。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带领同 学们实践体验):我们面向南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 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 时间。 4.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用 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台下同学说说指向的时间。 6.从这个试验你得到什么启示? 7.学生回答。 8.教师小结。让学生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发 现可以利用影子来计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这节课,是观察课,学生 动手制作了简易的&日晷&,在校园里,观察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子和时间的关系.(用 太阳计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观察到了变化规律. 观察力的养成,需要时间和耐心.不是一促而成的.比如:观察影子的变化规律,至少需要 一天的时间,在一节课里是完不成的,一部分活动需要学生课下自觉观察完成. 课后 反思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太阳和影子)( 19:27:37) 题 11、太阳和影子 课时 1 使用意见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影子形成的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图画 描述其形态特征。 教学 目标 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地应用 于生活实际。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 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手电筒铅笔⒈教师用投影仪在学生面前表演各种各样的手影游戏,让学生猜猜屏幕上显现的是什么 动物。 ⒉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会产生手影? ⒊教师再次打开投影仪,将手伸、缩在投影仪前,问:屏幕上有影子吗?在什么情况下 才能有影子呢? ⒋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有光和挡光的物体才会有影子的存在. 那么, 如果站在阳光下, 我们的影子在哪里呢, 又会是什么样的?让我们去找一找, 画一画! 以小组为单位,发给学生每人一支粉笔,带学生到操场上找、画影子。方法如下: ⒈选取某一物体(自己、花盆、树苗等)作为固定“模特”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⒉画影子的同时连带把物体与地面的接触点也画出来,并且把名字或名称写在影子里 ⒊让学生观察此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影子和太阳的方向,并记录在表格的第一栏 上 ⒋仔细观察影子,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中,学生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⒈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 ⒉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 ⒊影子是灰黑色的(即使穿着彩色的衣服也一样)。 ⒋影子比人长(注:早上 9 点时) ⒈指导学生进行太阳与影子的观测观察次数 时间 1 2 3 4 实验时间太阳的 位置变化被测物体的影子变化 (长度、方向等) 实验小组 (另:由于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若时间间隔拉长,能进行全天的记录更佳.) ⒉整理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⒈猜想: (1)如果太阳西落,影子会在哪个方向? (2)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如果要画在一个平面上,你会画吗? ⒉通过观测,影子的变化与什么有关?有什么规律? 通过猜想与实践的对比,学生理解了影子是由太阳的照射产生的,太阳的高度不同,影 子的长短也不同. 踩影子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游戏单位,互相踩对方影子的头部,踩中就算赢.课后 反思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水)( 19:35:35) 名称 14、 认识水 课时 一课时 使用意见教学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和水的基本性质,并合理运用感官对水进行观察。 2、能够针对各种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能运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 语言和图画描述有关水的形态特征。目标3、通过对水的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意识到自然水体的美,并通过探究, 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教学重 教学重点: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和水的基本性质 点难点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感官对水进行观察。教学准 各种形状的杯子、苹果。 备 搜集各种有关水的美丽图片。 一、探究水的分布: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谁。 大家想一想, 自然界中哪里有水, 谁知道? (学生回答)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里,在自然界中,几乎处处都有水。水可 以说无处不有。因为有了水,我们大自然才显得生机勃勃。对于水你想知道什么呢? 二、探究水的形态、性质和用途。 1、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把学生想知道的关于水的问题,一一板书 ②同学想研究关于水的问题太多了, 现在请大家仔细想一想, 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桌上这 些东西解决。(课前已准备) 根据学生的讨论选择几个问题进行探究 2、水的颜色、味道、形状 ① ②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探究成果。 3、通过以上的研究你知道有关水的哪些问题 教 ① ② ③ 学 过 程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因为它是液体。 水无色、透明、没有味道。 水的用途广泛。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自然界中水的分布,并通过研究,了解了水许多方面 的特性和用途。现在我给同学们留一个课后任务。这有一个苹果,可能大家都想知道它 里面含有多少水,请你课后研究一下。课后反 思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 19:43:06)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探究水的浮力的存在。 难点:实验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分组实验材料:螺丝钉、气球、橡皮泥、玻璃球、玻璃瓶、钩码、橡皮、胡萝卜、积 教学 准备 木、棋子、泡沫塑料、石块、豆粒、水槽、水、抹布、弹簧尺。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记录卡(每组一张)、皮筋、钩码、弹簧尺、胡萝卜、食盐、 水槽、水。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魔术,不知你们想不想看? 生:(情绪高涨地)想! 师:这儿有一个水槽,里面盛的是清水,看我手中,这是什么? 生:石头。 师:如果我把它投进水中,它会怎样?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生:沉下去。 师将石头投进水中。 师:再看这是什么? 生:乒乓球。 师:如果把它放进水中呢? 生:浮上来。 师再将乒乓球放进水中。 师:这一次,老师要把石头和乒乓球同时放进水中,猜猜会怎样? 生 1:(非常肯定)石头沉下去,乒乓球浮上来。 师做实验,结果都沉下去了。(学生一片惊叹) 师:奇怪?乒乓球随着石头一起沉下去了,这是怎么回事?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 就一起研究有趣的浮沉现象。(板书课题) 15、有趣的浮沉现象 课时 1 使用意见科学探究方面: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 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采用简单的仪器对物体的沉浮原因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采 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养成细致观察、 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科学知识方面:认识水有浮力并能定性描述水的浮力。 二、探究过程 活动 1:认识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现象。 (1)观察实验材料,想一想,如果把他们放入水中,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 浮在水面?请各小组先猜测一下,把你认为沉、浮和不确定的物体在桌子上分开,并 且要做好记录。 (2)学生分组活动。 (3)学生汇报猜想结果。 (4)学生分组试验。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活动 2: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1)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 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浮在水面? (2)引导学生讨论问题。 (3)师:假设我们用手向下压浮在水面的物体,会有什么感觉? (出示活动建议:1、用手向下压一压浮在水面的物体,手有什么感觉?2、把浮在水 面的物体压入水中,松开手有什么现象?) (4)学生活动试验。 (5)学生交流。 (6)教师说明: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板书: 浮 水的浮力) 活动 3: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1)提出问题:还有一些物体是沉在水中的,它受不受水的浮力? (2)你能来解决这个问题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试验? (3)学生分小组讨论试验方案。 (4)学生分组试验。 (5)交流得出结论:无论物体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中,都要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也就是水的浮力。(板书:沉) 活动 4: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1)自从人们发现了水的浮力的存在,就开始不断地研究浮力,利用浮力。你知道 水的浮力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2)学生回答。 三、拓展活动 师:你们都玩一节课了,最后老师也想露一手,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 (把胡萝卜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盐水中,结果胡萝卜浮在水面上。) 师:关于浮沉,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相信同学们课后只要继续探究,一定会发现更 多的秘密。课后反思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改变浮和沉)( 19:27:26)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课题 16、改变浮和沉 课时 使用意见1、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教学 目标2、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体会到科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1、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 2、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橡皮泥 7 只、鸡蛋 11 只、食盐 6 包、塑料小瓶 7 只、塑料泡沫 6 只、大螺丝 7、土豆 7 只、潜水艇模型 6 只、大烧杯 12 只等 (一)导入新课 游戏:猜手里有什么? 把粉笔、橡皮泥、塑料瓶、鸡蛋依次放入水中,猜会怎样? (二)主题探究 1、猜鸡蛋是浮是沉,有的浮有的沉。 让学生猜测其原因。活 动 过 程 设 计2、鸡蛋可以改变在水中的浮和沉,其他物体也能吗? (1)学生小组讨论改变方法。 (2)学生交流。 3、发放实验材料,学生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并把成功的代表性作品带到讲台。 5、学生交流汇报。 6、分析它们是靠什么改变了浮和沉? 总结出:物体重量、液体、形状、借助于漂浮物。教师板书。 (三)自由活动 1、玩小潜水艇。 2、教师讲述潜水艇历史。 (四)课后拓展探究 煮水饺,为什么开始时水饺沉在水下,熟后都浮上来。课后 反思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面的秘密)( 19:31:36)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课题 17、水面的秘密 课时 使用意见1.能针对水面现象提出问题,并能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做出合理 教学目 标 的解释。 2.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并善于思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 现象。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教学重 点难点 教学准1、规范操作,认真观察水的表面张力 2、理解水的表面张力玻璃杯、曲别针(2 盒)、1(2、3)分硬币、滴管、量筒(学具盒中有)、碗(小盆)、 备缝衣针、小叉子、抹布、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播放耶稣蜥蜴在水面上奔跑的录像片断(从 0:48 开始)到后,提出问题: 它为什么可以在水面上奔跑? 二、活动体验 主动探究 (一)尽可能的用量筒把玻璃杯倒满水 1、提出问题: 你认为怎样才算是把玻璃杯倒满水? 用你手中的量筒把这只玻璃杯倒满水。 [学生倒水,教师也倒满一个玻璃杯备用。] 2、猜测假设 看看你桌上的玻璃杯,你猜测一下还能放进这种曲别针吗?把你的意见和小组成员交 流一下:如果你认为不能再放,请说出理由;如果认为能放的话,请猜测杯子里最多 能放多少枚?教师适时根据学生的猜测填写表格。 3、拟定方案 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想想,在验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①分工合作,任务明确; ②动作要轻,不能晃着杯子,边放边数,以水流出之前的数为最多数;活 动 过 程 设 计③注意随时观察水面的变化? 4、实验验证 学生合作操作,教师巡视并适当参与,提醒学生注意做好记录。 5、交流反思 各小组将验证的结果进行交流并进行反思 ①为什么同样的杯子可以放进的别针数却不一样?原因在哪里? ②在操作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提示学生可用画图的方法把观察到的现象表示出来,以加深理解。] (二)用硬币装水 如果我们用一枚 5 分的硬币来装水,[教师演示用滴管往硬币上装水] 你认为可以装多少滴? 在水滴尽可能大的前提下,你认为怎样滴才能装得更多? 小组拟定方案并加以验证。 三、反思提升 得出结论 通过刚才我们的操作和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想说的? 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得出结论: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组成的。水表面的水 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 四、巩固应用 加深理解 1、动物界中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的典型 解释耶稣蜥蜴能够在水面奔跑的一个原因 播放“水黾”的录象(到 0:25 结束),并通过图片进行解释 2、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图片展示]露珠、水滴等让学生再去寻找,教师适当判断 3、利用“水的表面张力”表演魔术 ①让一枚硬币浮在水面上 ②让一根针浮在水面上 [让学生先做, 成功的说经验, 不成功的教给方法后再让其重做, 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 五、总结评价 课后延伸 1、往装满水并尽可能地放进曲别针的杯子里放入洗衣粉等洗涤剂,情形会怎样呢? 2、牛奶等其他液体也有表面张力吗? 课后反 思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往高处流)(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课题 18、水往高处流 课时 1 使用意见1、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观察实验,能把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新问题 教学目 标 的探究 2、 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生活。 3、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 点难点 教学准 备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塑料棒、木条、布条、玻璃片、吸管、报纸、水槽一、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演示小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师:把餐巾纸系在小棒上,将纸的一端放入玻璃杯的水中(为便于学生观察,在水中 滴入红墨水)仔细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交流:侵入水的纸变红了,没侵入水的纸也变红了,水自己上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进行猜想。 二、探究活动 1、实验设计:老师已给你们准备了实验材料,动手之前要先动脑筋,想想你们准备 怎样来设计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交流 总结:水能沿着布条等有空隙的物体上升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拓展活动: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自动浇水器。课后反 思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今天的天气)( 19:35:03) 题 19、今天的天气 课时 1 使用意见1.会观察、测量、记录天气数据的方法,会用简单工具观测天气的情况,能利用 教学 目标 表格等形式记录观测结果。 2.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来 描述;会运用天气术语描述一天的天气情况。 3.体验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 重点:会观察、测量、记录天气数据的方法,会用简单工具观测天气的情况,能 重点 利用表格等形式记录观测结果。 难点 难点:会运用天气术语描述一天的天气情况。 教学 生:搜集、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 准备 师:风级歌的课件或图片、天气预报的录像、天气符号的图片或课件、电风扇等。 1、谈话导入 师:课前,同学们有没有对今天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模仿气象预报员到前面 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将学生汇报中的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如:气温、 风向、风力等。 师:同学们观察、记录的真不错。今天的天气到底怎样呢?请大家看一看气 象员是怎样对今天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报的。 教师播放气象员预报天气的录像。 师: 观察天气, 还应观测哪些内容?老师将天气的其他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如 降水、云量、空气湿度等)。 2.探究获知天气情况的方法。 (1)知道了解天气情况的方法与途径。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天气情况 呢?小组内同学可以先讨论讨论,也可以进行实践体验,看看能找到多少种获知 天气情况的方法。我们还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师:同学们知道的方法还真不少。现在,请大家看一段录像,想想获得天气 情况的方法有哪些。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播放录像,学生观看录像。录像内容中至少有如下方法: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看 云识天气,根据月相识天气,根据谚语判断天气,目测风向、风力,收听、收看 天气预报节目。看完录像,教师提问:了解天气情况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回答。 师:要想了解天气情况,我们既可以用仪器来测量,也可以用目测的方法来测量, 还可以通过收听、收看气象预报得知。我们已经知道通过目测获得天气情况。关 于目测人们还总结出了许多经验,你知道有哪一些呢? 学生汇报。 师:我们先来看看《风级歌》。利用课件或图片出示风级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沉下去浮上来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