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管漏极电流的漏极和栅极导通了一定是坏了吗?怎样可以让他两不导通

用万用表检测MOS开关管好坏的方法-电子产品世界论坛
用万用表检测MOS开关管好坏的方法
& 在电脑或显卡上有不少MOS管,MOS坏了,电脑或显卡就不能工作了,这就需要利用万用表检测MOS开关管好坏,那怎样用万用表检测MOS管呢?
一、MOS开关管针脚判断:
&&&& 在电脑上,MOS管都是N沟道增强型的MOSFET开关管,大部分都采用TO-220F封装,其针脚判断方法是:将针脚向下,印有型号的面向自己,左边的是栅极,中间是漏极,右边是源极。
二、万用表的选择:
&&&&&&&&测试MOS好坏只能用指针式万用表才方便点,测试时选择欧姆R×10K档,这时电压可达10.5V,红笔是负电位,黑笔是正电位。
三、测试步骤:
&&&&&& MOS管的检测主要是判断MOS管漏电、短路、断路、放大。其步骤如下:
&&&&&& 1、把红笔接到MOS的源极S上,黑笔接到MOS管的漏极上,好的表针指示应该是无穷大。如果有阻值没被测MOS管有漏电现象。
&&&&&& 2、用一只100KΩ-200KΩ的电阻连在栅极和漏极上,然后把红笔接到MOS的源极S上,黑笔接到MOS管的漏极上,这时表针指示的值一般是0,这时是下电荷通过这个电阻对MOS管的栅极充电,产生栅极电场,由于电场产生导致导电沟道致使漏极和源极导通,故万用表指针偏转,偏转的角度大,放电性越好。
&&&&&& 3、把连接栅极和源极的电阻移开,万用表红黑笔不变,如果移开电阻后表针慢慢逐步退回到高阻或无穷大,则MOS管漏电,不变则完好。
&&&&&& 4、然后一根导线把MOS管的栅极和源极连接起来,如果指针立即返回无穷大,则MOS完好。
指针式万用表可不多见了,用数字表也可试一试
不常用,学学指点。
实践中的总结,学习了,谢谢楼主。
嘿嘿这种东西还是不要测的吧。
再者,找一个mos管比找一个机械的万用表方便多了。
貌似电容更容易坏,MOS管坏了,那么多还得一个个查。
、万用表的选择:
&&&&&&&&测试MOS好坏只能用指针式万用表才方便点,测试时选择欧姆R×10K档,这时电压可达10.5V, & & & & & & &请解释下这句话的意思 欧姆档测量,能测出电压来,真不愧是是高手 ,你真是个天才。小弟佩服佩服。
回复下,下次要用还可以查阅
学习了,谢谢
学习了,谢谢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Copyright (C)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一、MOS管驱动电路综述
在使用MOS管设计开关电源或者马达驱动电路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考虑MOS的导通电阻,最大电压等,最大电流等,也有很多人仅仅考虑这些因素。这样的电路也许是可以工作的,但并不是优秀的,作为正式的产品设计也是不允许的。
1、MOS管种类和结构
MOSFET管是FET的一种(另一种是JFET),可以被**成增强型或耗尽型,P沟道或N沟道共4种类型,但实际应用的只有增强型的N沟道MOS管和增强型的P沟道MOS管,所以通常提到NMOS,或者PMOS指的就是这两种。
至于为什么不使用耗尽型的MOS管,不建议刨根问底。
对于这两种增强型MOS管,比较常用的是NMOS。原因是导通电阻小,且容易**。所以开关电源和马达驱动的应用中,一般都用NMOS。下面的介绍中,也多以NMOS为主。
MOS管的三个管脚之间有寄生电容存在,这不是我们需要的,而是由于**工艺限制产生的。寄生电容的存在使得在设计或选择驱动电路的时候要麻烦一些,但没有办法避免,后边再详细介绍。
在MOS管原理图上可以看到,漏极和源极之间有一个寄生二极管。这个叫体二极管,在驱动感性负载(如马达),这个二极管很重要。顺便说一句,体二极管只在单个的MOS管中存在,在集成电路芯片内部通常是没有的。
2、MOS管导通特性
导通的意思是作为开关,相当于开关闭合。
NMOS的特性,Vgs大于一定的值就会导通,适合用于源极接地时的情况(低端驱动),只要栅极电压达到4V或10V就可以了。
PMOS的特性,Vgs小于一定的值就会导通,适合用于源极接VCC时的情况(高端驱动)。但是,虽然PMOS可以很方便地用作高端驱动,但由于导通电阻大,价格贵,替换种类少等原因,在高端驱动中,通常还是使用NMOS。
3、MOS开关管损失
不管是NMOS还是PMOS,导通后都有导通电阻存在,这样电流就会在这个电阻上消耗能量,这部分消耗的能量叫做导通损耗。选择导通电阻小的MOS管会减小导通损耗。现在的小功率MOS管导通电阻一般在几十毫欧左右,几毫欧的也有。
MOS在导通和截止的时候,一定不是在瞬间完成的。MOS两端的电压有一个下降的过程,流过的电流有一个上升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内,MOS管的损失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叫做开关损失。通常开关损失比导通损失大得多,而且开关频率越快,损失也越大。
导通瞬间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很大,造成的损失也就很大。缩短开关时间,可以减小每次导通时的损失;降低开关频率,可以减小单位时间内的开关次数。这两种办法都可以减小开关损失。
4、MOS管驱动
跟双极性晶体管相比,一般认为使MOS管导通不需要电流,只要GS电压高于一定的值,就可以了。这个很容易做到,但是,我们还需要速度。
在MOS管的结构中可以看到,在GS,GD之间存在寄生电容,而MOS管的驱动,实际上就是对电容的充放电。对电容的充电需要一个电流,因为对电容充电瞬间可以把电容看成短路,所以瞬间电流会比较大。选择/设计MOS管驱动时第一要注意的是可提供瞬间短路电流的大小。
第二注意的是,普遍用于高端驱动的NMOS,导通时需要是栅极电压大于源极电压。而高端驱动的MOS管导通时源极电压与漏极电压(VCC)相同,所以这时 栅极电压要比VCC大4V或10V。如果在同一个系统里,要得到比VCC大的电压,就要专门的升压电路了。很多马达驱动器都集成了电荷泵,要注意的是应该 选择合适的外接电容,以得到足够的短路电流去驱动MOS管。
上边说的4V或10V是常用的MOS管的导通电压,设计时当然需要有一定的余量。而且电压越高,导通速度越快,导通电阻也越小。现在也有导通电压更小的MOS管用在不同的领域里,但在12V汽车电子系统里,一般4V导通就够用了。
MOS管的驱动电路及其损失,可以参考Microchip公司的AN799 Matching MOSFET Drivers to MOSFETs。讲述得很详细,所以不打算多写了。
5、MOS管应用电路
MOS管最显著的特性是开关特性好,所以被广泛应用在需要电子开关的电路中,常见的如开关电源和马达驱动,也有照明调光。
二、现在的MOS驱动,有几个特别的应用
1、低压应用
当使用5V电源,这时候如果使用传统的图腾柱结构,由于三极管的be有0.7V左右的压降,导致实际最终加在gate上的电压只有4.3V。这时候,我们选用标称gate电压4.5V的MOS管就存在一定的风险。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使用3V或者其他低压电源的场合。
2、宽电压应用
输入电压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会随着时间或者其他因素而变动。这个变动导致PWM电路提供给MOS管的驱动电压是不稳定的。
为了让MOS管在高gate电压下安全,很多MOS管内置了稳压管强行限制gate电压的幅值。在这种情况下,当提供的驱动电压超过稳压管的电压,就会引起较大的静态功耗。
同时,如果简单的用电阻分压的原理降低gate电压,就会出现输入电压比较高的时候,MOS管工作良好,而输入电压降低的时候gate电压不足,引起导通不够彻底,从而增加功耗。
3、双电压应用
在一些控制电路中,逻辑部分使用典型的5V或者3.3V数字电压,而功率部分使用12V甚至更高的电压。两个电压采用共地方式连接。
这就提出一个要求,需要使用一个电路,让低压侧能够有效的控制高压侧的MOS管,同时高压侧的MOS管也同样会面对1和2中提到的问题。
在这三种情况下,图腾柱结构无法满足输出要求,而很多现成的MOS驱动IC,似乎也没有包含gate电压限制的结构。
三、相对通用的电路
电路图如下:
图1 用于NMOS的驱动电路
图2 用于PMOS的驱动电路
这里只针对NMOS驱动电路做一个简单分析:
Vl和Vh分别是低端和高端的电源,两个电压可以是相同的,但是Vl不应该超过Vh。
Q1和Q2组成了一个反置的图腾柱,用来实现隔离,同时确保两只驱动管Q3和Q4不会同时导通。
R2和R3提供了PWM电压基准,通过改变这个基准,可以让电路工作在PWM信号波形比较陡直的位置。
Q3和Q4用来提供驱动电流,由于导通的时候,Q3和Q4相对Vh和GND最低都只有一个Vce的压降,这个压降通常只有0.3V左右,大大低于0.7V的Vce。
R5和R6是反馈电阻,用于对gate电压进行采样,采样后的电压通过Q5对Q1和Q2的基极产生一个强烈的负反馈,从而把gate电压限制在一个有限的数值。这个数值可以通过R5和R6来调节。
最后,R1提供了对Q3和Q4的基极电流限制,R4提供了对MOS管的gate电流限制,也就是Q3和Q4的Ice的限制。必要的时候可以在R4上面并联加速电容。
这个电路提供了如下的特性:
1,用低端电压和PWM驱动高端MOS管。
2,用小幅度的PWM信号驱动高gate电压需求的MOS管。
3,gate电压的峰值限制
4,输入和输出的电流限制
5,通过使用合适的电阻,可以达到很低的功耗。
6,PWM信号反相。NMOS并不需要这个特性,可以通过前置一个反相器来解决。
在设计便携式设备和无线产品时,提高产品性能、延长电池工作时间是设计人员需要面对的两个问题。DC-DC转换器具有效率高、输出电流大、静态电流小等优点,非常适用于为便携式设备供电。目前DC-DC转换器设计技术发展主要趋势有:
(1)高频化技术:随着开关频率的提高,开关变换器的体积也随之减小,功率密度也得到大幅提升,动态响应得到改善。小功率DC-DC转换器的开关频率将上升到兆赫级。
(2)低输出电压技术: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处理器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工作电压越来越低,这就要求未来的DC-DC变换器能够提供低输出电压以适应微处理器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要求。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电源芯片电路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随着开关频率的不断提高,对于开关元件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必须具有相应的开关元件 驱动电路以保证开关元件在高达兆赫级的开关频率下正常工作。其次,对于电池供电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来说,电路的工作电压低(以锂电池为例,工作电压 2.5~3.6V),因此,电源芯片的工作电压较低。
MOS管具有很低的导通电阻,消耗能量较低,在目前流行的高效DC-DC芯片中多采用MOS管作为功率开关。但是由于MOS管的寄生电容大,一般情况下NMOS开关管的栅极电容高达几十皮法。这对于设计高工作频率DC-DC转换器开关管驱动电路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低电压ULSI设计中有多种CMOS、BiCMOS采用自举升压结构的逻辑电路和作为大容性负载的驱动电路。这些电路能够在低于1V电压供电条件下正常 工作,并且能够在负载电容1~2pF的条件下工作频率能够达到几十兆甚至上百兆赫兹。本文正是采用了自举升压电路,设计了一种具有大负载电容驱动能力的, 适合于低电压、高开关频率升压型DC-DC转换器的驱动电路。电路基于Samsung AHP615 BiCMOS工艺设计并经过Hspice仿真验证,在供电电压1.5V ,负载电容为60pF时,工作频率能够达到5MHz以上。
自举升压电路
。。。。。。
详情请见:
旗下网站:
与非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70212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 京ICP备:号漏极导通区,最全面的漏极导通区论坛 - 电子工程世界网
漏极导通区
漏极导通区相关帖子
电感的漏感,怎么理解这些定义?【3】上文说的,漏磁通下降了,漏感就任然可以释放储能,是根据什么?谢谢
漏极,漏磁通,漏感的理解 第一问题涉及MOS管的基本结构
MOS分N和P沟道
漏极相当于双极型晶体管的C极,源极相当于e极,栅极相当b极,
但二者的控制原理不一样,场效应管为压控器件,晶体管为流控器件.当栅源电压大于开启电压时,漏源之间导通,电流由漏极流向源极.也就是说漏极是接正电压的...
. 0.5的占空比万万不可, 否则开关导通时电感两端电压总是为零, 漏极电压总处于VCC上, 开关的一次损耗等于谐振电容充电到VCC的能量, 简直不可接受.
但是, 新的问题产生了, 一半的占空比意味着2倍的导通损耗, 效率也是打了折扣. 如何解决? mark 本帖最后由 PowerAnts 于
14:03 编辑
把5楼第2张图的前两个波形切开, 第二个波形往右移...
压电晶片谐振了,电流仍然会滞后电压。造成mosfet无法软开关”
我不是这个意思。
MOS管本来就应该是接近于硬开关,硬开关发热才会比较少。我这里说的硬开关,指MOS管导通和关断非常迅速。我说软开关,并不是指负载两端电压最高(MOS管漏极电压最低)时导通。
你的管子发热,估计是驱动频率不等于陶瓷振子回路固有频率的原因(负载失谐)。
至于三脚电感,我另外画幅图讲吧。 maychang 发表于...
取决于器件内部区域的功率密度,功率密度越小,说明器件越不易受到损伤。反偏pn结比正偏pn结更容易发生热致失效,在反偏条件下使结损坏所需要的能量只有正偏条件下的十分之一左右。这是因为反偏时,大部分功率消耗在结区中心,而正偏时,则多消耗在结区外的体电阻上。对于双极器件,通常发射结的面积比其它结的面积都小,而且结面也比其它结更靠近表面,所以常常观察到的是发射结的退化。此外,击穿电压高于100V或漏电流...
22:33[/color][/url][/size]
mos的饱和电压是漏极和栅极导通的管压降吗[/quote]
mos管工作在开关状态,一定在饱和区
饱和区时VGS-Vt...
,又称穿透电流。晶体管在通电后,总有漏电流(Iceo)的存在。而且Iceo与温度强相关。因此,此参数也与温度强相关。双极型晶体管是电流控制器件。在设计时,对此项参数的考虑要点是必须考虑晶体管的工作环境温度。随着温度升高,放大升高,使晶体管的Ic增大,当进入恶性循环后,晶体管会很快失效。在设计时,整机中Ic的实测值,不要超过规格书所标的60%。如果超过此值,同样会使晶体管的可靠性出现数量级的下降...
?我们这个方案里面,有几个方案,一个是采用了低导通电阻的MOS管,第二个,就是变压器它有一个特殊的设计,降低它的漏磁;第三个是通过MCU的控制,这个控制所谓有一种特殊的,东芝特有的软开关的技术来降低它的损耗,通过这3点,以及加上周围的排板等等因素,加起来的实现了它的96%效果。体积很难说,多少乘多少,体积要根据功率的不一样,它可能就有不一样了,现在展出的这块板子是200W,具体的体积要查看下数据...
前面的文章讲述过基于功率MOSFET的漏极特性理解其开关过程,也讨论过开关电源的PWM及控制芯片内部的图腾驱动器的特性和栅极电荷的特性,基于上面的这些理论知识,就可以估算功率MOSFET在开关过程中的开关损耗。开关损耗内容将分成二次分别讲述开通过程和开通损耗,以及关断过程和和关断损耗。
功率MOSFET及驱动的等效电路图如图1所示,RG1为功率MOSFET外部串联的栅极电阻,RG2为功率...
栅极增加电压的方式,让衬底先开启代替击穿而提前导通产生衬底电流,这时候就能够让其他finger也一起开启进入导通状态,让每个finger都来承受ESD电流,真正发挥大面积的ESD作用。
但是这种GCNMOS的ESD设计有个缺点是沟道开启了产生了电流容易造成栅氧击穿,所以他不见的是一种很好的ESD设计方案,而且有源区越小则栅压的影响越大,而有源区越大则snap-back越难开启,所以很难把握...
/08/24/52484.aspx[/url]
推荐这篇主要是最近的热点话题就是各种霾,空气质量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TI的这篇博文介绍了TI在空气质量检测方面所提供的一些最有效的技术。例如:1.检测到的数据的存储交互与处理,TI提出了铁电的方案。在RAM不够的情况下,FLASH也可以充当RAM,不用担心数据丢失。2.高灵敏的跨导放大器,主要用于小信号的电流信号放大转换为电压信号,再采用其自身...
程度不同,因此不同的VGS对应的导通电阻并不相同。从漏极导通特性的曲线可以看到:在这个区域,不同的VGS的曲线密集地排在一起,当VGS变化的时候,电流保持不变,对应的VDS压降(电流和导通电阻的乘积)也跟随着变化,也就是导通电阻在变化,可变电阻区由此而得名。
在可变电阻区,不同的VGS的曲线密集地排在一起,VGS变化的时候,导通压降变化非常小,这也进一步表明:沟道的饱和程度变化非常小,即便如此...
开关电源。
[b]3 推挽式开关电源变压器的漏感以及铜阻损耗都比单极性磁化极变压器小很多,开关电源的工作效率跟高。[/b]
推挽式开关电源的变压器属于双极性磁化极,磁感应变压范围是单极性磁化极的两倍多,并且变压器铁芯不需要气隙,因此,推挽式开关电源变压器铁芯的磁导 率比单极性磁化极的正激或反激开关电源的变压器铁芯的磁导率高很多倍,这样推挽式开关电源变压器的初级、次级的线圈的匝数可比单极性...
,我们如何能够在Power MOSFET导通的时候除了MOSFET自己的电子我还能从漏端注入空穴不就可以了吗?所以自然的就在漏端引入了一个P+的injection layer [/color][color=rgb(62, 62, 62)](这就是名字的由来),而从结构上漏端就多了一个P+/N-drift的PN结,不过他是正偏的,所以它不影响导通反而增加了空穴注入效应,所以它的特性就类似BJT了有两种...
当N沟道的功率MOSFET的G极、S极加上正向电压后,在G极的下面的P型体区,就会形成一个非常薄的反型层N型,这样D极的N、反型层N、S极的N,就会形成导通的路径。
图1:N沟道(左)、P沟道MOSFET结构
P沟道的工作原理和N沟道类似,从上面导通过程可以看到:功率MOSFET是单极性器,N沟道的功率MOSFET只有电子导电,P沟道的功率MOSFET只有空穴导电。
硅半导体中,由于热能的...
同步整流SSR的功率MOSFET:AON6260,数据表中,阈值电压VTH定义为最小的栅极偏置电压,最小值1.5V,典型值2V,最大值2.5V,测试电路如图1所示。
可以看到,测试的条件为ID=250uA,也就是漏极和源极电流在250uA的时,测量阈值电压,这个电流表明源极和漏极间刚刚形成导通的沟道,而不是MOSFET完全导通的状态,这和许多工程师所认识的VGS到了VTH后MOSFET就完全...
极的导通电阻RDS(ON)限制;SOA曲线右边垂直的边界,是最大的漏源极电压BVDSS;SOA曲线最上面水平线,由最大的脉冲漏极电流IDM的限制,右上方平行的一组斜线,是不同的单脉冲宽度下的最大漏源极电流。
图1:正向偏置SOA安全工作区
(1)SOA曲线左上方的边界斜线,受漏源极的导通电阻RDS(ON)限制。因为在一定的VGS的电压下,功率MOSFET都有一个确定的RDS(ON),因此...
主要有下面几部分:
① 通过MOSFET源级到大地的电容Cde。② 通过Cm和Cme产生共模电流。③ 通过Ca和Cme产生共模电流。④ 通过Ct和Coe产生共模电流。⑤ 通过Cs和Coe产生共模电流。
对于电容Cde,如果改进IC的设计如对于单芯片电源芯片,将MOSFET源极连接到芯片基体用于散热而不是用漏极进行散热,这样可以减小漏极对大地的寄生电容。PCB布线时减小漏极区铜皮的面积可减小漏极对...
同步整流MOSFET中,还要考虑内部二极管反向恢复等参数,要结合具体的应用。下面的波形为感性负载功率MOSFET开通的过程,Rg为MOSFET内部栅极电阻,Ron为MOSFET的栅极和驱动电源VCC之间的串联大电阻的和:,包括栅极外部串联的电阻以及PWM驱动器的上拉电阻。 具体的开通过程,参考文献:基于漏极导通区特性理解MOSFET开关过程,今日电子:2008.11& &nbsp...
,许多公司没有列出来,那就是在测量脉冲电流的时间。
通常不同的公司使用不同的测量电流,有些公司直接使用基于硅片最高结温的额定连续漏极电流ID,有些公司使用基于封装限制的连续漏极IDPACK,有些公司在上述二者这间取一个中间值,而有些公司取比ID更小的电流值。 如果电流脉冲的时候足够短,也就是硅片的温度没有升起来,那么在不同测量电流下导通电阻RDS(ON)的测量值差别不大,如果电流脉冲的时候比较长...
,许多公司没有列出来,那就是在测量脉冲电流的时间。
通常不同的公司使用不同的测量电流,有些公司直接使用基于硅片最高结温的额定连续漏极电流ID,有些公司使用基于封装限制的连续漏极IDPACK,有些公司在上述二者这间取一个中间值,而有些公司取比ID更小的电流值。 如果电流脉冲的时候足够短,也就是硅片的温度没有升起来,那么在不同测量电流下导通电阻RDS(ON)的测量值差别不大,如果电流脉冲的时候比较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标签
热门资源推荐MOS管的测试方法
<font color="#CC年9月14日 星期四
MOS管的测试方法 日
&&&&一、用指针式万用表对场效应管进行判别
  1、用测电阻法判别结型场效应管的电极。根据场效应管的PN结正、反向电阻值不一样的现象,可以判别出结型场效应管的三个电极。具体方法:将万用表拨在R×1K档上,任选两个电极,分别测出其正、反向电阻值。当某两个电极的正、反向电阻值相等,且为几千欧姆时,则该两个电极分别是漏极D和源极S。因为对结型场效应管而言,漏极和源极可互换,剩下的电极肯定是栅极G。也可以将万用表的黑表笔(红表笔也行)任意接触一个电极,另一只表笔依次去接触其余的两个电极,测其电阻值。当出现两次测得的电阻值近似相等时,则黑表笔所接触的电极为栅极,其余两电极分别为漏极和源极。若两次测出的电阻值均很大,说明是PN结的反向,即都是反向电阻,可以判定是N沟道场效应管,且黑表笔接的是栅极;若两次测出的电阻值均很小,说明是正向PN结,即是正向电阻,判定为P沟道场效应管,黑表笔接的也是栅极。若不出现上述情况,可以调换黑、红表笔按上述方法进行测试,直到判别出栅极为止。
  2、用测电阻法判别场效应管的好坏。测电阻法是用万用表测量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漏极、栅极与源极、栅极与漏极、栅极G1与栅极G2之间的电阻值同场效应管手册标明的电阻值是否相符去判别管的好坏。具体方法:首先将万用表置于R×10或R×100档,测量源极S与漏极D之间的电阻,通常在几十欧到几千欧范围(在手册中可知,各种不同型号的管,其电阻值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测得阻值大于正常值,可能是由于内部接触不良;如果测得阻值是无穷大,可能是内部断极。然后把万用表置于R×10K档,再测栅极G1与G2之间、栅极与源极、栅极与漏极之间的电阻值,当测得其各项电阻值均为无穷大,则说明管是正常的;若测得上述各阻值太小或为通路,则说明管是坏的。要注意,若两个栅极在管内断极,可用元件代换法进行检测。
  3、用感应信号输人法估测场效应管的放大能力。具体方法:用万用表电阻的R×100档,红表笔接源极S,黑表笔接漏极D,给场效应管加上1.5V的电源电压,此时表针指示出的漏源极间的电阻值。然后用手捏住结型场效应管的栅极G,将人体的感应电压信号加到栅极上。这样,由于管的放大作用,漏源电压VDS和漏极电流Ib都要发生变化,也就是漏源极间电阻发生了变化,由此可以观察到表针有较大幅度的摆动。如果手捏栅极表针摆动较小,说明管的放大能力较差;表针摆动较大,表明管的放大能力大;若表针不动,说明管是坏的。根据上述方法,我们用万用表的R×100档,测结型场效应管3DJ2F(国产型号)。先将管的G极开路,测得漏源电阻RDS为600Ω,用手捏住G极后,表针向左摆动,指示的电阻RDS为12KΩ,表针摆动的幅度较大,说明该管是好的,并有较大的放大能力。运用这种方法时要说明几点:首先,在测试场效应管用手捏住栅极时,万用表针可能向右摆动(电阻值减小),也可能向左摆动(电阻值增加)。这是由于人体感应的交流电压较高,而不同的场效应管用电阻档测量时的工作点可能不同(或者工作在饱和区或者在不饱和区)所致,试验表明,多数管的RDS增大,即表针向左摆动;少数管的RDS减小,使表针向右摆动。但无论表针摆动方向如何,只要表针摆动幅度较大,就说明管有较大的放大能力。第二,此方法对MOS场效应管也适用。但要注意,MOS场效应管的输人电阻高,栅极G允许的感应电压不应过高,所以不要直接用手去捏栅极,必须用于握螺丝刀的绝缘柄,用金属杆去碰触栅极,以防止人体感应电荷直接加到栅极,引起栅极击穿。第三,每次测量完毕,应当G-S极间短路一下。这是因为G-S结电容上会充有少量电荷,建立起VGS电压,造成再进行测量时表针可能不动,只有将G-S极间电荷短路放掉才行。
  4、用测电阻法判别无标志的场效应管。首先用测量电阻的方法找出两个有电阻值的管脚,也就是源极S和漏极D,余下两个脚为第一栅极G1和第二栅极G2。把先用两表笔测的源极S与漏极D之间的电阻值记下来,对调表笔再测量一次,把其测得电阻值记下来,两次测得阻值较大的一次,黑表笔所接的电极为漏极D;红表笔所接的为源极S。用这种方法判别出来的S、D极,还可以用估测其管的放大能力的方法进行验证,即放大能力大的黑表笔所接的是D极;红表笔所接地是8极,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应一样。当确定了漏极D、源极S的位置后,按D、S的对应位置装人电路,一般G、G2也会依次对准位置,这就确定了两个栅极G1、G2的位置,从而就确定了D、S、G1、G2管脚的顺序。
  5、用测反向电阻值的变化判断跨导的大小。对VMOS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测量跨导性能时,可用红表笔接源极S、黑表笔接漏极D,这就相当于在源、漏极之间加了一个反向电压。此时栅极是开路的,管的反向电阻值是很不稳定的。将万用表的欧姆档选在R×10KΩ的高阻档,此时表内电压较高。当用手接触栅极G时,会发现管的反向电阻值有明显地变化,其变化越大,说明管的跨导值越高;如果被测管的跨导很小,用此法测时,反向阻值变化不大。
  二、场效应管的使用注意事项
  1、为了安全使用场效应管,在线路的设计中不能超过管的耗散功率,最大漏源电压、最大栅源电压和最大电流等参数的极限值。
  2、各类型场效应管在使用时,都要严格按要求的偏置接人电路中,要遵守场效应管偏置的极性。如结型场效应管栅源漏之间是PN结,N沟道管栅极不能加正偏压;P沟道管栅极不能加负偏压,等等。
  3、MOS场效应管由于输人阻抗极高,所以在运输、贮藏中必须将引出脚短路,要用金属屏蔽包装,以防止外来感应电势将栅极击穿。尤其要注意,不能将MOS场效应管放人塑料盒子内,保存时最好放在金属盒内,同时也要注意管的防潮。
  4、为了防止场效应管栅极感应击穿,要求一切测试仪器、工作台、电烙铁、线路本身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管脚在焊接时,先焊源极;在连入电路之前,管的全部引线端保持互相短接状态,焊接完后才把短接材料去掉;从元器件架上取下管时,应以适当的方式确保人体接地如采用接地环等;当然,如果能采用先进的气热型电烙铁,焊接场效应管是比较方便的,并且确保安全;在未关断电源时,绝对不可以把管插人电路或从电路中拔出。以上安全措施在使用场效应管时必须注意。
  5、在安装场效应管时,注意安装的位置要尽量避免靠近发热元件;为了防管件振动,有必要将管壳体紧固起来;管脚引线在弯曲时,应当大于根部尺寸5毫米处进行,以防止弯断管脚和引起漏气等。对于功率型场效应管,要有良好的散热条件。因为功率型场效应管在高负荷条件下运用,必须设计足够的散热器,确保壳体温度不超过额定值,使器件长期稳定可靠地工作。总之,确保场效应管安全使用,要注意的事项是多种多样,采取的安全措施也是各种各样,广大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广大的电子爱好者,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安全有效地用好场效应管。
  三、VMOS场效应管
  VMOS场效应管(VMOSFET)简称VMOS管或功率场效应管,其全称为V型槽MOS场效应管。它是继MOSFET之后新发展起来的高效、功率开关器件。
  它不仅继承了MOS场效应管输入阻抗高(≥108W)、驱动电流小(0.1μA左右),还具有耐压高(最高1200V)、工作电流大(1.5A~100A)、输出功率高(1~250W)、跨导的线性好、开关速度快等优良特性。
  正是由于它将电子管与功率晶体管之优点集于一身,因此在电压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可达数千倍)、功率放大器、开关电源和逆变器中正获得广泛应用。
  VMOS场效应功率管具有极高的输入阻抗及较大的线性放大区等优点,尤其是其具有负的电流温度系数,即在栅-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通电流会随管温升高而减小,故不存在由于“二次击穿”现象所引起的管子损坏现象。
  因此,VMOS管的并联得到广泛应用。
  众所周知,传统的MOS场效应管的栅极、源极和漏极大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面的芯片上,其工作电流基本上是沿水平方向流动。VMOS管则不同,从图1上可以看出其两大结构特点:
  第一,金属栅极采用V型槽结构;
  第二,具有垂直导电性。由于漏极是从芯片的背面引出,所以ID不是沿芯片水平流动,而是自重掺杂N+区(源极S)出发,经过P沟道流入轻掺杂N-漂移区,最后垂直向下到达漏极D。
  电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因为流通截面积增大,所以能通过大电流。由于在栅极与芯片之间有二氧化硅绝缘层,因此它仍属于绝缘栅型MOS场效应管。
  国内生产VMOS场效应管的主要厂家有877厂、天津半导体器件四厂、杭州电子管厂等,典型产品有VN401、VN672、VMPT2等。
  下面介绍检测VMOS管的方法。
  1、判定栅极G
  将万用表拨至R×1K档分别测量三个管脚之间的电阻。若发现某脚与其字两脚的电阻均呈无穷大,并且交换表笔后仍为无穷大,则证明此脚为G极,因为它和另外两个管脚是绝缘的。
  2、判定源极S、漏极D
  由图1可见,在源-漏之间有一个PN结,因此根据PN结正、反向电阻存在差异,可识别S极与D极。
  用交换表笔法测两次电阻,其中电阻值较低(一般为几千欧至十几千欧)的一次为正向电阻,此时黑表笔的是S极,红表笔接D极。
  3、测量漏-源通态电阻RDS(on)
  将G-S极短路,选择万用表的R×1档,黑表笔接S极,红表笔接D极,阻值应为几欧至十几欧。
  由于测试条件不同,测出的RDS(on)值比手册中给出的典型值要高一些。
  例如用500型万用表R×1档实测一只IRFPC50型VMOS管,RDS(on)=3.2W,大于0.58W(典型值)。
  四、检查跨导(Gfs)
  线性压控电流源的性质可表示为方程&I=gV&,其中g是常数系数。系数g称作跨导(或转移电导),具有与电导相同的单位。这个电路单元通常指放大器。
  在MOS管中,用GFS表示跨导。跨导的大小反映了栅源电压对漏极电流的控制作用。在转移特性曲线上,跨导为曲线的斜率。
  将万用表置于R×1K(或R×100)档,红表笔接S极,黑表笔接D极,手持螺丝刀去碰触栅极,表针应有明显偏转,偏转愈大,管子的跨导愈高。
  注意事项:
  1、VMOS管亦分N沟道管与P沟道管,但绝大多数产品属于N沟道管。对于P沟道管,测量时应交换表笔的位置。
  2、有少数VMOS管在G-S之间并有保护二极管,本检测方法中的1、2项不再适用。
  3、目前市场上还有一种VMOS管功率模块,专供交流电机调速器、逆变器使用。例如美国IR公司生产的IRFT001型模块,内部有N沟道、P沟道管各三只,构成三相桥式结构。
  4、现在市售VNF系列(N沟道)产品,是美国Supertex公司生产的超高频功率场效应管,其最高工作频率fp=120MHz,IDSM=1A,PDM=30W,共源小信号低频跨导gm=2000μS。适用于高速开关电路和广播、通信设备中。
  5、使用VMOS管时必须加合适的散热器后。以VNF306为例,该管子加装140×140×4(mm)的散热器后,最大功率才能达到30W。
  6、多管并联后,由于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相应增加,使放大器的高频特性变坏,通过反馈容易引起放大器的高频寄生振荡。为此,并联复合管管子一般不超过4个,而且在每管基极或栅极上串接防寄生振荡电阻。
  对于一只型号标示不清或无标志的三极管,要想分辨出它们的三个电极,也可用万用表测试。先将万用表量程开关拨在R×100或R×1K电阻挡上。红表笔任意接触三极管的一个电极,黑表笔依次接触另外两个电极,分别测量它们之间的电阻值,若测出均为几百欧低电阻时,则红表笔接触的电极为基极b,此管为PNP管。若测出均为几十至上百千欧的高电阻时,则红表笔接触的电极也为基极b,此管为NPN管。在判别出管型和基极b的基础上,利用三极管正向电流放大系数比反向电流放大系数大的原理确定集电极。任意假定一个电极为c极,另一个电极为e极。将万用表量程开关拨在R×1K电阻挡上。对于:PNP管,令红表笔接c极,黑表笔接e极,再用手同时捏一下管子的b、c极,但不能使b、c两极直接相碰,测出某一阻值。然后两表笔对调进行第二次测量,将两次测的电阻相比较,对于:PNP型管,阻值小的一次,红表笔所接的电极为集电极。对于NPN型管阻值小的一次,黑表笔所接的电极为集电极!
  一般是把MOS管拆下后,用黑笔接D极,红笔扫S极,阻值在520左右,然后用红笔碰一下G,再量S,为短路,这时,再用表笔短接一下G、S,再测D、S,阻值恢复为520。大家可以自己试一试。试过你的方法,不错,可避免部分因短接而误认损坏的楼上的这位大师的方法真是经典啊,打印出来贴在工作台上,随时备用。
  MOS管是主板电源用的功率管,耗热大,CPU、主板超频工作时主板的电流比正常时大多了,电源的MOS管自然耗热更大,超频爱好者就加散热片来给MOS管降温。使用万用表二极管导通档,从左至右一般都是GDS排列,量最右边管脚S到中间脚D是否正向导通,但不短路,量左边脚G与右边脚S是否相互不导通,如此则为好的N-MOS。
  MOS管的测试方法
  在测量晶体三极管或二极管时,一般是采用普通的万用表来判断其好坏,虽然对所判断的三极管或二极管的电气参数无法确认,但是只要方法正确对于确认晶体三极管的好与坏还是没有问题的。
  同样MOS管也可以用万用表来判断其妤与坏,从一般的维修来说,也可以满足需求了。测试必须采用指针式万用表(数字表是不适宜测量半导体器件的)。
  对于功率型MOSFET开关管都属N沟道增强型,各生产厂的产品也几乎都采用相同的TO-220F封装形式(指用于开关电源就是通过电路控制开关管进行高速的开通与截止。
  将直流电转化为高频率的交流电提供给变压器进行变压,从而产生所需要的一组或多组电压开关电源中功率为50W~2OOW的场效应开关管),其三个电极排列也一致,即:
  将三只引脚向下,打印型号面向自己,左侧引脚为栅极,右测引脚为源极,中间引脚为漏极,如图1所示。
  1、万用表及相关的准备
  首先应会使用万用表,特别是欧姆挡的应用,要了解欧姆挡才会正确应用欧姆挡来测量晶体三极管及MOS管。
  对于半导体器件的测量,所用万用表的欧姆挡的欧姆中心刻度不能太大,最好小于12Ω(500型表为12Ω),这样在Rx1挡可以有较大的电流,对于PN结的正向特性判断比较准确。万用表Rx1Ok挡内部的电池最好大于9V,这样在测量PN结反相漏电流时比较准确,否则漏电也测不出来。
  现在由于生产工艺的进步,出厂的筛选、检测都很严格,我们一般只判断MOS管不漏电、不击穿短路、内部不断路、能放大就可以了,方法极为简单:用万用表Rx1Ok挡,Rx1Ok挡内部的电池一般是9V加1.5V达到10.5V,这个电压一般判断PN结点反向漏电是够了,万用表的红表笔是负电位(接内部电池的负极),万用表的黑表笔是正电位(接内部电池的正极),如图1所示。
  2、测试步骤
  把红表笔接到MOS管的源极S,把黑表笔接到MOS管的漏极D,此时表针指示应该为无穷大,如图中所示。如果有阻值指示,说明被测管有漏电现象,此管不能用。
  保持上述状态,此时用一只100KΩ~200kΩ电阻连接于栅极和源极,如图2所示,这时表针指示阻值应该越小越好,一般能指示到OΩ,这时是正电荷通过1OOKΩ电阻对MOS管的栅极充电,产生栅极电场,由于电场产生导致导电沟道致使漏极和源极导通,所以万用表指针偏转,偏转的角度大(阻值指示指数小),证明放电性能好。
  此时在中上图的状态,再把连接的电阻移开,这时万用表的指针仍然应该是MOS管导通的指数不变。如中下图所示。虽然移开电阻,但是因为电阻对栅极所充的电荷并没有消失,栅极电场继续维持,内部导电沟道仍然保持,这就是绝缘栅型MOS管的特点。如果移开电阻表针会慢慢逐步的退回到高阻甚至退回到无穷大,这时应考虑该被测管栅极漏电。
  这时用一根导线,连接被测管的栅极和源极,万用表的指针立即返回到无穷大,如图2所示。导线的连接使被测MOS管,栅极电荷释放,内部电场消失,导电沟道也消失,所以漏极和源极之间电阻又变成无穷大。
  以上的测量是针对N沟道MOS管的测量方法,如果是P沟道的MOS管只需把万用表的红、黑表笔调换一下,其他一样。
  以上的测试足以证明一只开关MOS管的好坏,如要进一步确认MOS管的各项参数,须借助专门的仪器。
----------------------------------------------------------------------------
  致力于中国功率器件优秀供应商:可控硅(晶闸管)、MOSFET-场效应管、电源IC、肖特基整流二极管         <a target="_blank"
----------------------------------------------------------------------------
  MOSFET-场效应管-品牌大汇结
  这里有你所知道或不知道,正在使用或将会使用到的MOSFET品牌,一起来看看吧:
  IR(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老牌劲旅,业界霸主,贵且缺着,但还是要用
  ST(意法半导体公司):性价比不错的老牌子
  FSC(美国仙童):MOS逐渐谈去,期待IGBT
  Infineon(美国英飞凌半导体):COOLMOS痛并快乐着,贵有贵的道理
  ON(美国安森美半导体):痛.....还是痛
  ROHM(日本罗姆半导体):你用得多吗?
  TOSHIBA(日本东芝半导体):日系厂商的首选,型号有点乱
  NXP(荷兰恩智浦半导体):老牌之家,不用推广
  AOS(美国万代半导体):低压小电流的首选
  Microsemi(美高森美半导体):想做大,但无力
  Magnachip(韩国美格纳半导体):后起之秀,目标是仙童
  Maplesemi(韩国美普森半导体):晶圆提供商,起步太慢了
  Renesas(日本瑞萨电子):NEC的2SC,用的人还蛮多
  AUK(韩国光电子公司):无晶圆无封装的FSC
  UTC(台湾友顺):想大小通吃,却又力不从心
  APEC(台湾富鼎先进):低压为主
  ANPEC(台湾茂达):低压为主
  WISDOM(M韩国威士顿):无晶圆
  Semihow(韩国司米浩):无晶圆
  SemiWell(韩国西门威):无晶圆
  Truesemi(韩国信安):无晶圆
  CET(台湾华瑞股份公司):台系中的精品
  SINO(吉林华微):7A以下性价比不错
  HUAJING(无锡华润华晶):7A以下性价比不错
  SL(Silan杭州士兰微电子):7A以下性价比不错
  SAMWIN(深圳南方芯源):广告做的比产品好
  Dongguang(江苏东光微电子):谁用谁知道
  Ruichips(深圳锐骏):低压大电流,IR的抄版,广告满天飞,服务很垃圾
  SANKEN(日本三肯半导体):渐渐死去的元老
  IXYS(德国艾赛斯):军品级,一般人用不起、也买不到
  BYD(深圳比亚迪):没有他的汽车卖的好,没十年起不来
  VISHAY(威世半导体):一直在沉沦,上了IR的当
  通过这个总结可以看出:
  1、很多MOS的厂家都把仙童列为对手,都以他为标准来抄版
  2、内行看门道,日系厂家仍然占去了很大市场份额,抵制日货的气氛下,滋生了很多韩国的品牌,而且相当一部分品牌你从来没听说过,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这些韩国品牌其实也是日本厂家走的曲线救国之路,换汤不换药而已
  3、国产本土品牌缺乏实力,市场份额不到5%,高端MOS器件几乎为零
----------------------------------------------------------------------------
  相关阅读:<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
  致力于中国功率器件优秀供应商:可控硅(晶闸管)、MOSFET-场效应管、电源IC、肖特基整流二极管         <a target="_blank"
----------------------------------------------------------------------------
Copyright & 2003-&&,&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统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os漏极源极可以互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