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句子 我们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

语文测试卷;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汉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阻遏(yì)阌(w?n)乡疟(yào)子寒噤;B.仄(za)歪转弯抹(mò)角张皇失措(cuò;C.荒谬(mìu)肃穆(mù)箱箧(jiá)地窖;D.瓦砾(lì)拂(fó)晓向上蹿(cuān)疟;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A.阌乡杜聿明绥靖纳粹;B.谬论仄歪央
语文测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汉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阻遏(yì)
阌(w?n)乡
疟(yào)子
寒噤(jìn)
B.仄(za)歪
转弯抹(mò)角
张皇失措(cuò)
荡然无存(cún)
C.荒谬(mìu)
肃穆(mù) 箱箧(jiá) 地窖(gào)
D.瓦砾(lì) 拂(fó)晓
向上蹿(cuān) 疟(nua)疾
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5、仿写(3分)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盘莫测的棋,生活是一场自己的戏.。
6、新闻内容概括(3分)
北京高级写字楼租金首次超过上海,成为内地最高。昨日地产代理机构戴得梁行发布报告显示,北京甲级写字楼租金涨至340元/平米/月,成为全国除香港外办公租金最高城市。报告称,自2009年金融危机创下办公楼租金低谷以来,整体租金3年上涨2.2倍。
请用一句话概括出该新闻的主要内容:
7、名著导读(4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国籍)作家(人名)
主人公认为人最宝贵的东西是。
8、综合性学习(6分)
二、古诗文积累阅读
1、古诗文默写
1(长歌行 汉乐府)
2,长歌怀采薇(野望 王绩)
3(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5?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崔颢)
67)、《爱莲说》中,常被后人引用表示洁身自好的语句是:
8910)、《石壕吏》中表现老妇一家对国家作出巨大牺牲的句子是:
11)、《陋室铭》中,表现诗人居住环境清静优雅的句子是
,12)、。
2、文言文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理解词语。(4分)
绝境:2,翻译句子(4分)
3、内容理解(6分)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有哪些特点?当时社会是否实现所描绘的理想社会?
文中哪些话表明了桃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任想继续留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何不愿离开?
三,现代文阅读
父亲嘴里的鱼钩
大学期间,薛松从来不吃鱼肉,这一直是我们的未解之迷。
我们问,嫌鱼腥?薛松摇了摇头。
又问,嫌鱼有刺?薛松还是摇了摇头。
我们就对薛松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鱼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外国好多人长寿就
与他们多吃鱼肉多吃醋有关。尽管我们苦口婆心地教育,偶有聚会,薛松对色香味俱佳的鱼肉还是视而不见。
弹指间流逝四年岁月。毕业聚会,我们流了太多太多的难分难舍的泪,说了太多太多的
暖人肺腑的话。今日一别各西东,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我们都毫无保留地敞开了心扉。
薛松颤着声告诉我们:上中学的时候,我像是匹桀骜不驯的野马,把父母老师的话当成
耳旁风,把学校当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商店。顶撞老师是小菜一碟,打架骂人是家常便饭。为了使我走上正路,父亲饱含热泪恳求过,苦口婆心劝告过,声色俱厉恫吓过,义愤填膺打骂过,但这些都不起一丝一毫的作用。后来,我迷上了钓鱼。认为池塘边一坐,十多分钟就会有惊喜拽上岸,这要比书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有趣多了。学校后面就有个池塘,我每天都扛着鱼竿去钓鱼,学校是一分钟也不想进了。
这天,我刚走出大门,父亲就追上来拽着我扛的鱼竿不松手。我用力一拉,父亲倒在了
地上。他老人家哽咽着说,薛松,我求你了,去学校读书吧。你不答应,我就跪在你面前不起来。我高昂着头望着蓝蓝的白云天,丝毫不为所动。别去钓了,父亲气愤地说,论岁数,爹比鱼大;论体重,爹比鱼重。你要钓就钓我吧。父亲说着就将鱼钩挂在他的嘴唇上,鲜红的血流了出来。
父亲可怜巴巴地跪在地上,是那样的凄苦无助。他才五十多岁,脸上却是沟壑纵横,半
白的头发零乱在头上。为了这个捉襟见肘的家,为了不思进取的我,父亲真是操碎了一颗心。
醇浓的亲情使我的心不再坚硬如铁。泪水很快就蒙住了我的双眼,我也跪了下来,跪在
了父亲面前。
父亲笑了,尽管脸上热泪纵横。他忍痛拔掉嘴里的鱼钩,点点滴滴的血砸在地上,也砸
在我心里。此后,我见了鱼肉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父亲嘴里的鱼钩,心中就会充满痛苦、不安和愧疚。
你父亲太伟大了,我拍着薛松的肩膀说,参加工作后,你要好好地孝敬他老人家啊。
薛松哭了,泪水狼藉满脸,哽咽道,我是想好好地孝敬他老人家,可我到天堂里去孝敬
吗?父亲坟前的柳树,已经有胳膊粗了啊!
1.找出“点点滴滴的血砸在地上,也砸在我心里”一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作简要赏析。
2.你觉得文章最后两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3.文章为何以“父亲嘴里的鱼钩”为题?能否把标题改为“薛松不吃鱼”?
4.“我也跪了下来,跪在了父亲前面”,此时,“我”会想些什么?
5.文中最后四段三次写到“泪水”,你认为分别是怎样的泪?
不需要注释的生命
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朋友在编辑一本美国著名汉学家
有关中国文化的专著时,将书后十几万字的注释全部删去,令我那么的心疼。我对他说,作者在那些注释里面凝结的心血,并不比他行文中的少啊。没有了注释,这本书将不再完美。
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的需要一些注释,不论是注释自己,还
是注释周围的人,注释整个世界。孩提时我们总是缠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寻求着世界的注释。
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注释“愁”,以“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
“乐”,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注释“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而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
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注释。我们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是因为它们的枝脉可以染绿我们的心灵;我们夜夜做梦,是因为我们瑰丽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而每当做错一件事情,我们又总是百般地想给对方一个解释,通过对自己行为的注释,来赢得一点点的谅解以及内心的安宁。 可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注释的,不论是我们
的思想,还是我们的行为。沉默中,心有灵犀的人自能心领神会,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他仍会茫然不知。
相传世尊一日在灵山会上,拈一枝金婆罗花示众。时众皆默然,不得其要领,只有迦叶
尊者破颜而笑,于是佛祖便将其“正法眼藏,涅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传给了迦叶。禅宗《无门关》第六则记载的这段“拈花一笑”的著名公案,是那么的令人心动。而且目不识丁的六祖慧能一听无尽藏比丘尼诵念《大涅经》便知其中妙义的故事,亦是那样传神。
禅宗讲求“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
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没必要诠释自己;管宁割席与友断交,亦毋须多言一句。最钦佩古
时话本里那些特立独行、从不多言的英雄。大漠孤烟,夜黑风高,他们或杀身取义,或拔刀助友,绝不多说一句,从来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上一段长长的注解。待血迹擦干,宝剑入鞘,是朋友,自会相视一笑。好汉武松本可不上景阳冈的,可他偏向虎山行;刺配二千里外的孟州,一路上本有机会逃跑,可他宁肯将卸下的木枷重新戴上,把印信贴上,一步步投孟州而来??不解者,百思不解;知其心者,自会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说一声:“好!”还有爱情,自古以来就令人“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爱情,更是不需要注解,也没有注解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爱,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像你,注定跟我走。”我读书时曾结识一位从意大利米兰来中国留学的小姐,她在意大利学习了四年中国历史,又到中国研究古典文学,能写精美的绝句,曾令我惊叹不已。多年以后,我看电视,才知道她嫁给了大学的一位锅炉工。记者问她为什么嫁给一位中国的锅炉工,我就觉得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没有为什么,“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言传是必要的,可意会却是更高的境界。当我们温柔相对,让我们什么都别说,因为
一切的解释,一切的评说,都有可能使我们之间的那汪意境褪色??
1.结合文中的语境,说说下列句中黑体词语的含义。
①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
②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
2.文章开头说:“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明生
命需要注释的?
3.文章列举了迦叶尊者、俞伯牙、管宁、武松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请
简要概括。
4.对作者的生命不需注释的观点,你怎样看?请写一段话,谈谈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语文试题23等内容。 
 语文试题。语文(5 卷)题得号分一二三总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  2015陕西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2015陕西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也是全国1卷 ...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中考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4 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一、 文言文(39 分)(一) 默写(15 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 3、谈笑有...  八下语文试卷 一(3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亵渎(xiè)怂恿(cóng) 梦寐 以求(mèi) ... B.哂笑(xī). 收敛 (liǎn) ....  语文试卷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人教版) (山西省学校用)命题人:吕宝印、兰丽红。 注意事项:1.本试题除第...  语文试卷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初一年语文暑假补习材料1 语文试卷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共 31 分) 1.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段后⑴-⑷问题。 (9 分) 月色...  2013语文试题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民大附中2013 年统一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考生须知 1.答题前考生应在答题卡上认真填写省区、 民族、 姓名和准考证号。 2.本...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福建卷)解析版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4 年高考语文试题(福建卷)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们...是因为...我们...是因为...我们...是因为...我们...是因为...仿写例句:我们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是因为它们的枝脉可以染绿我们的心灵;们夜夜做梦,是因为我们瑰丽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
米汤路过·0014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们孝敬父母,是因为.我们尊敬师长,是因为.我们团结同学,我们礼让路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中语文 试卷 学年度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学期高三联考 编号:1290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转载]深圳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测试
&&&&&&&&&&&&&&&&&&&&&&&&&&&&&&&&
深圳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测试&
一、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踉跄/走廊&&&
谚语/笑靥&&
&模样/楷模
B、溯源/夙愿&&&
炽热/整饬&&
&蹊跷/骁勇
C、商贾/假冒&&&
悲怆/创伤&&
&觊觎/瑜伽
D、荟萃/猝然&&&
咽喉/哽咽&&
&俊秀/隽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A、得知了徐悲鸿去世的消息,她打开身边珍藏着的悲鸿早年的妙手丹青,不由得泪下如珠。
B、他不习惯跟人在这类问题上争论,况且这些意思并不是他独创的见解,教别人听了会嘲讽——哼,只会拾人牙慧!
C、青春旋律艺术节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他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班主任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D、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2月6日应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及朝鲜半岛局势交换意见时强调,要缓和、不要紧张,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愿望和呼声。
B.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C.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D.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____。___。___。___:___。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①③②⑤④&&&&&&&&&&&&&&&&&&&&
B.④⑤③②①
C.④①⑤③②&&&&&&&&&&&&&&&&&&&&
D.①⑤④③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徘徊,盘桓),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
li&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纴(r&n):纺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延凉飔
&&&&&&&&&&&&&&&&&&&延:迎取。
B.辨其名物而揭之&&&&&&&&&&&&&
揭:为……做标志。
C.事物之理,举集目前&&&&&&&&&
举:借取。
D.虽推以与人&&&&&&&&&&&&&&&&&
推:推让。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以蔓药覆之&&&&&&&&&&&&&
以相如功大,立为上卿
B.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
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C.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踽踽焉、洋洋焉&&&&&&&&&&&
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7、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作者“独乐”情趣的一组是(&&&
①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
②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③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
④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采药& ⑤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⑥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孟子、孔子的语句,意在说明“王公大人之乐”“圣贤之乐”是高尚的,而作者自己的“独乐”是迂腐庸俗的。
B.本文记述了独乐园的布局,既有方位介绍,又有形状描摹,并依据区域的景观特点或功能命名,突出了“独乐园”命名之寓意。
C.作者在此小园中悠闲自得,生活内容丰富,时而在“读书堂”思考事理,时而在庭院中钓鱼浇花、登高望远,其乐胜于园外之乐。
D.作者以问答形式说明自己并非不想推让于人,而是别人不肯同此乐,所以才独享其乐,这就委婉地表达了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9、(1)用斜线(/)给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3分)。
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
②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病牛①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①本诗是李纲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被贬武昌时所作。
(1)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2)“但得众生皆得饱”句看似平常,实则意旨深远,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⑵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兰亭集序》)
⑶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王勃《滕王阁序》)
⑷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
三、本大题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李白无论在美学理论上或艺术实践上,对于美学的主要对象——美,均作了深入的开掘。在李白心目中,这种美的物质集中地表现为“清”。
清的含义极其丰赡。既有自然之清,又有人物、事物之清。大自然不加修饰、雕琢,以天生状态取胜,必含自然之清。所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即是一例。至于风清骨峻,则是指人物风神、品格之清;而清词丽句,又是指诗文之清了。清,既含内容,又含形式。澄清、净洁、虚空,均可曰清。
《古风五十九首·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依贵清真。”这里抒发了诗人对于大雅不作,诗道式微的慨叹,指出了建安以后,延及梁、陈推崇靡艳,诗风巨变的弊端,并用“不足珍”句坚决否定之。所谓“绮丽”是特指六朝所染的风习,而不是泛指诗风的美丽。因为作为文学艺术风格的绮丽与淫艳无涉,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六朝的淫靡诗风影响极大,下逮隋唐,仍未绝迹。故李白抚今追昔,以古论今,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以振兴圣代(唐朝)的文学。因而李白所强调的“清真”,具有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不仅发扬了王勃、陈子昂反对六朝风习的战斗精神,而且也给中唐韩愈的古文运动以积极的影响。
李白对于“清真”的理解,不仅跨越了古今悠远溟漠的时空而显示出超越性,同时还表现为人物风神的清虚、灵动、潇洒、自由,艺术作品的清朗、淳真、精妙、传神。且看他所描绘的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山阴遇羽客,要比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王羲之爱鹅,山阴一道士说:“你为我写《道德经》,当以群鹅相赠。”王欣然命笔,写讫欣然携鹅而去。这个小故事原载《晋书》。李白为了突现“清真”的自由、自然,特以“王右军”为题,作诗以颂之。为了追求清真,李白决心付出毕生精力。他在《古风五十九首·其一》中,高呼以清真取代绮丽,赞美群才“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紧接着表示自己的态度:“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文,并以作品证实了自己的诺言。
大自然本身就是清真的,自然美客观地存在着,它不加雕饰地呈现在人的眼前。诗文也以清真为贵,尤其是山水诗文更应如此。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李白以下诗句中得到启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这里强调出水芙蓉的自然美,诗情雅兴,油然而生。吟咏之间,不觉清光大来,清音暗生,不禁飘然而有清举、清扬之感。只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去进行清照,才可见出它那本真的状态,才不会将大自然不需要的矫饰强加给大自然。
(选自《大众日报》)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从上下文看,以下对“清真”美学风格的表述不当的两项是(&&&
A.“清真”是李白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既指艺术风格,又指人物风神。B.李白的“清真”既涉及自然的,也涉及人物的,还涉及事物的,是一个含义极其丰富的概念。
C.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他的人格风神都符合李白对“清真”风格的理解。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清真”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就是说只有照自然存在进行自然表现的“清真美”才是真正的美。
E.文学风格的绮丽与李白所反对的六朝的绮丽是有区别的,作为艺术风格,“绮丽”与淫艳无涉,也在“清真”范畴之内。
F.“清真”跨越了古今悠远溟漠的时空而显示出超越性,同时表现为人物风神的清虚、灵
动、潇洒、自由,艺术作品的清朗、淳真、精妙、传神。
13、你认为以下诗句比较符合李白“清真”风格的有(&&&&&&&&&
A.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B.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C.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D.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纾。
14、作者从哪些方面论证李白对“清真”文风的推崇、开掘?请具体说明。(4分)
15、李白提倡、强调“清真”有怎样的意义?(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做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题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不需注释的生命
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朋友在编辑一本美国著名汉学家有关中国文化的专著时,将书后十几万字的注释全部删去,令我那么的心疼。我对他说,作者在那些注释里面凝结的心血,并不比他行文中的少啊。没有了注释,书将不再完美。
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的需要一些注释,不论是注释自己,还是注释周围的人,注释整个世界。孩提时我们总是缠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寻求着世界的注解。而当妈妈坐我们的睡榻旁,安详地为我们一一作为解答,我们才能心满意足地,带着一丝微笑睡去。
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注释“愁”,以“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乐”,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解释“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而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
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注释。我们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是因为它们的枝脉可以染绿我们的心灵;我们夜夜做梦,是因为我们瑰丽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
而每当做错一件事情,我们又总是百般地想给对方一个解释,通过对自己行为的注解,来赢得一点点的谅解,以及内心的安宁。
可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注释的,不论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我们的行为。沉默中,心有灵犀的人自能心领神会,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他仍会恍然不知。
相传世尊一日在灵山会上,拈一枝金婆罗花示众。时众皆默然,不得其要领,只有迦叶尊者破颜而笑,于是佛祖便将其“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传给了迦叶。禅宗《无门关》第六则记载的这段“拈花一笑”的著名公案,是那么的令人心动。而且目不识丁的六祖慧能一听无尽藏比丘尼诵念《大涅盘经》便知其中妙义的故事,亦是那样传神。
禅宗讲求“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没必要诠释自己;管仲割席与友断交,亦毋须多言一句。最钦佩古时话本里那些特立独行、从不多言的英雄。大漠孤烟,夜黑风高,他们或杀身取义,或拔刀助友,绝不多说一句,从来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上一段长长的注解。待血迹擦干,宝剑入鞘,是朋友,自会相视一笑。好汉武松可不上景阳岗的,可他偏向虎山行,刺配二千里外的孟州,一路上本来有机会逃跑,可他宁肯将松下的木枷重新戴上,把封皮贴上,一步步自投孟州而来……不解者,百思不解;知其心者,自会竖起拇指,由衷地叫一声“好!”
言传是必要的,可意会却是更高的境界。当我们温柔相对,让我们什么都别说,因为一切的解释,一切的评说,都有可能使我们之间的那汪意境退色……
(节选自作家出版社《中华散文精粹》)
16、文章开头说:“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那么,作者从哪些方面表明生命需要注释?(4分)
17、联系文章题目,说说作者第三段引用诗句的用意是什么?(6分)
18、文章列举了迦叶尊者,俞伯牙、管宁、武松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5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要启蒙,不要蒙启
①记者:您似乎对倡导少儿“读经”不甚以为然——“不反对”而已,能具体说明吗?
李泽厚(以下简称“李”):我不欣赏“少儿读经”之类的笼统做法、提法,它很难与当年袁世凯的“尊孔”彻底分清。蒋庆先生公开谴责蔡元培先生当年取消读经。在我看来,如果“五四”那批人是“启蒙”,那么现在一些人就是“蒙启”:把启开过的蒙再“蒙”起来。我说“不反对”,是因为蒋先生是民间的自发活动,人各有自由,他可以去尝试。
②记者:蒋庆先生认为,“李泽厚先生主张把公德和私德分开是不能成立的”,对此您怎么看?
李:公德私德之分并不是我提出的,梁启超早就提出了。……
儒家经典中的许多道德是与当时的政治法律体制和生产、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它产生在已有严格等级的氏族社会中,发展在专制政治体制的传统社会里。所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天王圣明,臣罪当诛”等等便是这种道德的核心内容。我是主张读点中国古书的。特别是《诗经》、《论语》等等,不然,我费时费劲去写一大本《论语今读》干什么?
但是,我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提倡“读经”,那样可能会从小就培育原来传统政治体系所需要的奴性道德。
③记者:您认为从传统文化中可以开出现代的“尊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宽容、多元”的文化之花吗?
李:不经改造,无此可能。
④记者:如何改造?
李:当然坚持西体中用,我反对认为文明并无进步落后之分、原始文明和现代文明等同的文化相对主义。
⑤记者:《甲申文化宣言》认为,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西方文化的解毒剂,对“物欲至上、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有一定的启示,您是否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个功用?
李:我不认同。难道其他文化就没有那种品格吗?
⑥记者: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里是非常推重鲁迅的。近年大陆学界“扬胡(适)抑鲁(迅)”思潮比较流行,您对此现象有何看法?
李:今天我仍然喜欢鲁迅。鲁迅是文学家,他给我以情感力量。
⑦记者:情感力量?您是说您现在主要是在“文学家”的意义上喜欢鲁迅吗?那么,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呢?
李:我曾说过,鲁迅只是大文学家。……我并不完全认同鲁迅的思想,例如他对京剧、对中医、对大众语、对汉字拉丁化的主张,对某些人(不是所有人)的尖锐嘲讽等等。他常常失之偏颇、片面,并非以理服人。但我接受和喜爱鲁迅对一切事物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对旧事物特别是对披上新衣帽的旧事物非常警惕,毫不留情地揭穿、打击。鲁迅是文学家,不能以有理论体系和逻辑形态的思想家的标准来要求他。
我们今天仍然需要他。
⑧记者:最后,先生能否对中国目前的文化(思想)领域的整体现状再下一个简短的判语——和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句著名的“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一样?
李:目前中国文化似乎是“四星[影星、球星、歌星,还有节目主持(人)星]高照,何处人文”?不是说“人文”没有了,而是到哪里去找人文?这是我愿意提出的一个问题。但我以为不必担忧……
19、本文主要访谈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又有怎样的联系?(5分)
20、概括“李泽厚先生对‘鲁迅’的评价”一部分内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6分)
21、文中⑥⑦两个问题的提问方式有什么特点?李泽厚先生的回答有什么风格特色?(4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仿照加横线的句子,填空。(6分)
中国文化里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比方说,有“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又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又有“好汉不吃眼前亏”;有&&&&&&&&&&&&&&&,又有&&&&&&&&&&。有&&&&&&&
,又有&&&&&
……很难说谁对谁错,应该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走极端。
23、以下是2010广州亚组委会根据近几年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制定的亚运会票务计划。请根据表格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表格反映出的内容(不要出现具体数字)。(6分)
2010广州亚运会门票价格计划表(单位:人民币)
开幕式门票
闭幕式门票
特殊定价门票
鼓励青少年凭学生证到现场观看比赛。预赛票价为5元,决赛票价为10元。这部分门票约占可售票总量的14%。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先”与“后”相对,总是在前。走在前面为“先行”;进步较快是“先进”;遇事有预见被誉为有“先见之明”;做事占先一步被喻为“先我着鞭”;就是想要取得有利的地位和效果,也要“先下手为强”。可见,“先”字蕴涵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敢闯敢试的精神。
请以“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深圳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测试&参考答案
A踉跄(li&ng)走廊(l&ng)&
谚语(y&n)笑靥(y&)模样(m&)楷模(m&)
B溯源(s&)&&
夙愿(s&)&&&
炽热(ch&)整饬(ch&)蹊跷(qiāo)骁勇(xiāo)
C商贾(gǔ)&
假冒(jiǎ)&
悲怆(chu&ng)创伤(chuāng)觊觎(y&)瑜伽(y&)
D荟萃(cu&)&
猝然(c&)&&
咽喉(yān)哽咽(y&)俊秀(j&n)隽秀(j&n)
2、B(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A妙手丹青:指技艺高超的画师。丹青,绘画的颜料。本句误用为画作。C
“忍俊不禁”与“笑”重复。D “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B“完成”与“理想”搭配不当;C“经……的救护”“在……的救护下”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在“而且”后加入“做到了”。)
4、C(整段文字都在谈父亲教育的职责,先用母亲的比喻加以区分,然后依次写父亲教育的内涵,冒号连缀③②,②是对③的解说)
5、C(举:全部)
6 B(A.介词,用;连词,因为。 B. 介词,对。
C.连词,就;连词,却。
D.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它。)
8、A(“作者说自己的独乐是迂腐庸俗的”表述不恰当。)
9、(1)答案: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
(2)答案①我平日大多在读书堂中读书,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师、窥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②如果有人愿意(与我)同享这种快乐,那么我就非常感激并且把它奉献出来,怎么敢专享这种快乐呢?(再拜、安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10、(1)答①比喻&
诗题《病牛》,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与艰辛。
②设问&
第一、二句提问:勤恳为大众耕作的牛,为什么在“力尽筋疲”之后,却没有人理解和同情它呢?第三、四句作答,作者直抒胸臆:只要“众生皆得饱”,即使“羸病卧残阳”也在所不辞。
③拟人&
第三句,把牛人格化,连用两“得”字,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④夸张&
首句两个“千”字,极力夸张,互相对照,写出了牛的辛劳,也突出了牛的功绩。
(写出其中任2个,并加以分析得4分。其中写出修辞1分,结合诗句分析合理1分。写出3个或4个修辞没有分析最多得2分)
(2)答:全诗以病牛的口吻自问自答。一二句提问,耕田千亩的病牛为什么得不到人们的同情?第三句“但”字一转,情绪由悲凉转为激昂,作者直抒胸臆:只要能够对国家民族和老百姓有利,使“众生得饱”,那么,即使是累伤病倒在夕阳残照之中也无怨无悔!(2分)“但得众生皆得饱”句连用两个“得”字,语气强烈,表现了诗人心忧黎庶、普济众生、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境界。(1分)
11、(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3)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4)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E)(D项“只有”犯绝对化错误;E项“绮丽”也在“清真”范畴之内,错误)
13、(A)(3分)(B项想象神奇,语言绮丽,C项过于华丽,D项描写夸张,抒情曲折,不算清真)
14、首先是从美学理论论证(文学主张、观点、态度)方面(1分),作者引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一》诗中高呼以清真取代绮丽的诗句加以说明(1分);其次是艺术实践(诗歌创作、作品)方面(1分),李白一生写下了大量诗文,并以作品证实了自己的诺言(1分),文中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和写王右军的诗为例说明(1分)。
15、李白所提倡、强调的“清真”,具有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1分),继承了初唐反对六朝淫靡诗风的批判精神(1分),给古文运动以积极的影响(1分),振兴了唐朝文学(1分)。
16、前五段文字从以下几个方面表明了生命需要注释①通过注释,使人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②诗人用诗句注释情感;③我们用日记注释成长;④做错事时,通过解释,赢得谅解及内心安宁。(4分)
17、作者通过引用这些诗人的诗句,说明生命需要注释;(2分)由此引出第四段,我们习惯于给生命做注释;(2分)并为后文生命不需要注释做铺垫(或:蓄势,反衬,先扬后抑)。(2分)
18、作者列举这些人物和事迹是为了说明人的思想和行动在心有灵犀的时候自能心领神会,是不需要注释的。(3分)而对心律不同者即使你费尽口舌仍会恍然不知。(2分)
19、四个方面:如何读经问题;读经过程中遇到的对传统道德的认识问题;如何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问题;鲁迅的批判精神问题,(4分)问题之间存在递进/层层深入关系(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系)(1分)。
20、主要观点:肯定和倡导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态度即对旧事物、旧道德的批判精神(2分);作用:用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或补充、照应前文观点)(2分)——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分)。
21、这两问属于追问(非预设性、随机提问)(2分);旗帜鲜明(态度鲜明、斩钉截铁),有理有据(2分)。
22、(6分)参考:“忍一时风平浪静”――“是可忍孰不可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百无一用是书生”;
“兼济天下”――“独善其身”;
“江山不移”―― “随遇而安”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23、(6分)本题是个图文转换题,但是题目要求较高。需要综合分析表格,然后结合题干的提示方能正确理解命题意图,做出准确回答。
(1)票务计划符合中国公众的收入水平,符合我国居民经济状况的国情,让普通民众观看亚运会成为一件可望又可即的事情。
(2)门票价格虽然差距较大,但设置有层次,相对合理,可以满足不同经济阶层的消费需求。
(3)对青少年实行特价政策,最大限度地为普通民众观看亚运会提供了机会,可以让最广泛的公众体验奥林匹克的价值和精神。(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
【参考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别人一起欣赏快乐,与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快乐。”这是王公贵族的快乐,不是贫贱的人所能得到的。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睡觉,快乐就在其中。”颜回“一竹篮饭,一瓢子水”,“不改变他的乐趣”。这是圣贤的快乐,不是愚笨的人所能得到的。像那鹪鹩在林中筑巢,不过占据一根树枝;鼹鼠到河中饮水,不过喝饱肚子。(它们)各尽自己的本分而习惯于它。这是迂叟我所追求的快乐。
熙宁四年我才定居洛阳,六年,在尊贤坊北关买了二十亩田作为家园,它的中间建造了厅堂,堂中集中了五千卷以上的书,命名为“读书堂”。读书堂的南边有一处屋子,引水往北流从屋下穿过。水中间建成水池,方圆和深度各为三尺。疏导水流分五股注入水池中,(形状)像老虎的爪子;从水池的北面隐蔽流出北面的台阶,悬空注入庭院下面,(形状)像大象的鼻子;(水)从这里又分为二条小渠环绕庭院的四角,然后在西北面汇合流出,命名为“弄水轩”。厅堂的北面又有一个水池,中间有岛,岛上种了竹子,(岛)像玉玦一样呈圆形,环绕有三丈方圆,将竹梢收拢打成结,像打渔人的草屋,命名为“钓鱼庵”。水池的北面有六间并排的屋子,加厚了它的墙壁和屋顶来抵御烈日。开门往东,南北排列着平台和窗子,来迎取凉风。前后多种植美丽的竹子,作为消暑的所在,命名为“种竹斋”。
水池的东边,整治出一百二十畦田,错杂地种植着花草药材,辨别它们的种类名称,给它们(挂上字牌)作为标志。畦的北面也种了竹子,像棋盘一样呈方形,直径一丈左右,弯曲它的顶梢,使它交错通达遮蔽成为屋子。在它的前面种上竹子,形成像步廊一样的夹道,都用藤蔓芍药等覆盖着它,四周种植草木芍药等作为藩篱,命名为“采药圃”。药圃的南面有六个围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占二个,每种(花)只种了两丛,(为了)辨识它的名称形状罢了,不求多种。围栏的北面有个亭子,命名为“浇花亭”。洛阳城距山不远,但树木茂密,常常像看不到山,于是在园中砌筑高台,在上面修建屋子,来眺望万安、轩辕,以至于还能看到太室山,命名为“见山台”。
我平日大多在读书堂中读书,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从天地开辟之前(的历史),到四面八方无穷之远,事物的原理,全部集中到眼前。所担忧的是学未有所成,对人又有什么祈求,对外又有什么期待呢?神志倦怠了,身体疲惫了,就手执鱼竿钓鱼,撩着衣襟采摘药草,挖开渠水浇灌花草,挥斧头砍竹子,用热水洗手,登临高处纵目远眺,逍遥自在徜徉漫游,只凭着自己的意愿行事。明月按时到来,清风自然吹拂,行走无所牵挂,止息无所羁绊,耳目肺肠都是自己的,一个人孤独而舒缓,自由自在,不知道天地之间有什么快乐可以替代这种快乐。于是合起来命名为“独乐园”。
有人责备我说:“我听说君子的快乐必定和别人共享,现在您只为自己获得满足却不推及别人,这难道可以吗?”我抱歉地说:“我愚笨,怎么能够比得上君子,自己快乐唯恐不足,怎么能够顾及别人?何况我所感受的快乐粗俗低下,都是世上人所抛弃的东西,即使推让给别人,别人尚且不要,难道能够强迫他们(接受)吗?如果有人愿意(与我)同享这种快乐,那么我就非常感激并且把它奉献出来,怎么敢专享这种快乐呢?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仿写课文童年的水墨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