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小学语文德育一体化化模式

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_中华文本库
第3页/共6页
次错误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决不能姑息迁就,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因为如果他们的第一次错误行为得到了家长的默许,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不良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恶习。同时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父母要重视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对孩子都直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人们常说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为了使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相协调,发挥其积极作用,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
1、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主动与家长联系,并使之制度化。这是使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相协调的关键。
家访是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与家长面对面促膝谈心,在交流中,会发现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对老师的评价及对学校工作的意见等等,老师因势利导地帮助家长纠正一些模糊的认识,避免家长的误解,给家长提建议,帮家长掌握教子的艺术。同时也能了解到孩子在家里的“真面目”,从而对症下药,及时进行指导教育,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家校联系手册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为了及时教育学生,拉近班主任与家长间的距离,每个学月填写一次手册,以帮助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成绩、进步、优点、缺点,家长再把子女本月份在家的表现,或对学校、老师有什么意见和好的建议填写在“家长意见”栏,使班主任和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家、在校的情况,便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真正发挥家校联系的作用,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此外,还通过电话访、家长接待日等,密切了家校联系。
2、加强对家长的指导。这是使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相协调的基础。绝大部分家长从本质上是希望孩子能成为有用人才的,他们缺乏的只是科学的教育思想、方法。因此,我们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家庭教育辅导站等,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普及科学教育知识;向家长通报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情况,听取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和建议外,我们还向家长介绍和讲解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及时了解家长对子女教育情况,给家长当好参谋,引导家庭教育的走向,大力普及家庭知识,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吸收家长参与德育过程,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使家庭教育向健康的轨道发展。另外,我校还开展了“家长寄语” 活动,收到家长来信一千多封,许多家长表示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才;有些家长还把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建议和设想寄给我们,各个班级把家长的肺腑之言抄写到班级的板报上,让学生在学校中也能感觉到家庭的关爱和殷殷的期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学校教育是主课堂
学校教育是学生成才的主体,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一位科学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没有道德和人格的支撑,那么科技越发达,人的文化层次越高,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就可能越大。”所以学
第3页/共6页
寻找更多 ""原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一)
长期以来,学校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呈现出多元性,单方面靠学校的德育工作已经很难塑造出健全的人格。学校的德育工作迫切的需要走进家庭,走上社会,家庭和社会要在各自的教育环境下,与学校同心同德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那么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一、&&&&&&&&&&&&&
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1)&&&&&&&&&&
开办家长学校
由于家长的成长经历、受教育程度都千差万别,因而导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而我们的家长其实也是迫切的渴望能够得到一种正确的合理的教育方式,那么和学生有着长期接触的老师就可以为我们的家长提供一些针对于自己孩子的正确指导。如果老师能够对家长指导到位,那么相信这将是老师与家长的双赢,既能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也有利于自己对学生的轻松管理。
(2)&&&&&&&&&&
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活动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家长和孩子沟通不畅,孩子对家长的教育感到反感。那么我们老师可以试着邀请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让家长和孩子在班级活动中都对对方获得不一样的认知,以求改善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比如我们可以在墙上贴上每个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家长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让学生在黑板报上写下自己平时想说又不敢对父母说的话,打开心结;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大声对自己的父母说声“幸苦了”“我爱你”等话;让家长说说自己工作中的辛酸,让孩子真正看到父母的艰辛……相信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一定能够让家长与孩子之间得到心灵的沟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德育方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德育方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学校家庭社区德育一体化模式的实验报告.doc 1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学校家庭社区德育一体化模式的实验报告,德育一体化,大中小德育一体化,沙市区实验小学德育处,2015实验小学德育计划,沙市实验小学德育处,实验小学德育工作计划,实验小学德育计划,科学实验中渗透德育,机电一体化实验室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
一、课题的提出
理论背景:
1、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一个新旧观念相互摩擦、矛盾乃至冲突的新时代。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对教育的认识在两个方面发生了扩展。一是由人生某一阶段的教育扩展到终身教育,二是由单一的学校教育扩展到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因此,现代教育在内涵上成为一种大教育。大教育的发展是沿着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社会的教育化,二是教育的社会化。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合作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也明确指出:“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是学校德育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2、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新阶段。以德治国的理论强调,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
3、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把素质教育从理论上的争议正式转到国家的立法上来。强调素质教育要“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
研究与实践背景:
目前学校德育与家庭、社区教育存在不同步、不协调的现象,当前的德育工作面临严重的困境和挑战。
⑴从家庭教育来看:家庭教育环境往往被一些家长所忽视,父母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学校德育目标、社会道德准则相偏离,导致孩子在不同的思想观念面前不知所措,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部分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放弃家长应尽的责任,把教育的责任推给了学校,推给了社会,导致对孩子的品德不能形成全方位教育。
⑵从社会环境看:封闭型的学校道德教育已不符合现代德育发展的趋势,德育社会化和社会德育化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外来思想文化的大量涌入,使人们原有的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发生了较大变化。社会文化氛围与学校德育目标的不一致,对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社会环境使得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创新的机遇。
⑶从教育现状看:教育责任往往由学校独自承担,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教育合力还没有形成,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存在着教育责任不清、工作机制不完善的情况。有时三方面的教育甚至脱节。教育目标的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状况,让未成年人感到无所适从。因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基于以上背景,积极探索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德育机制无论对学生、对施教者,还是对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的提出:
美国教育家A·威尔森提出:“个人的道德在家庭里、学校里以及社会中形成。这三种场所为个人提供了道德学习所需的整合性背景、互相支持,就像凳子的三条腿一样。现代社会道德教育难以施行的社会现象之一,就是道德学习上的上述三种场所之间丧失了道德共性。”
为了让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成长的作用力相互靠拢而非相互分离,学校作为教育的专门机构,在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主动带动家庭,延伸社区,促进家庭、社区在未成年人教育上与学校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相互补充,避免未成年人在特定时空范围内放任自流,失去控制;才能实现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统一要求,避免家庭、学校、社会各自的作用相互削弱和抵消。因此,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石。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的目的。探索德育组织的构建、协同德育目标的确立、协同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构建协同德育体系及科学的运行机制,解决学校、家庭、社区在对学生教育上不协调的矛盾,最终实现学校、家庭、社区相融互补的大德育格局。
2、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推进了“三结合教育”的深化,丰富了“三结合教育”的理论,构建适合“大教育”的育人体系,推动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和学习化社会的进程。
三、研究内容
社会是教育的大生态,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家庭是社区的一分子,学校仅仅是这个生态中的一个小小的“群落”。作为社会的人——学生,是不可能脱离这样的“生态”而生存的。正是这一生态系统内的社会风气、教育、思想塑造着学生的思想和才能。学生的人格、情感、智力、经验、知识、意志、理想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交互作用和共同培养来完成。因此,要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尤其是学校德育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注重学校-社区—家庭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协调、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
(一、正确认识“学校家庭社”三者的关系。
??? 1、家庭教育是基础。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本类最新08-2808-2808-2808-2808-28&
(美文,情感美文欣赏) - 常阅读,多交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