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侦查意识很强,反侦查意识敏锐贼输出手法 日文日语翻译

2016.10更新:&br&这个答案写了很久还是经常会有人给我私信和评论,尽管我把结论写的非常靠前了,还是有人看不懂。因此这里先替一些阅读理解不太好的读者做一些新的解释,如果你觉得你能理解正常人的语言和思路,请直接跳到下文的正文。&br&&br&&b&微表情不是伪科学,不是伪科学,不是伪科学!!&/b&所以不要再跟我说用了基线就可以研究xxx答主不知道基线就blahblah。正文我也写了『多研究嫌疑犯的特点,去判断他独有的微表情和行为』才可以研究微表情,这就是基线的原理啊好吗?!只是因为上课我们讲的都是英文,我不知道中文对『基线』具体是怎么翻译,又怕写英文装逼,所以把这个解释出来,有人阅读理解不好就算了,开喷就没必要了吧。而且我说了,我们教授就是专门研究这个的,之前学校没有开这门课就是因为教授在跟FBI合作没能回到学校,如果我觉得是伪科学,我跨学院上教授的课干嘛?跳大神吗?&br&&br&然而这个问题是,&b&在『实际案例』中&/b&。我就想问问,测谎仪都不能作为证据在法庭出证,微表情你觉得能在法庭上作为证据呈现?保证被对方律师喷成猪头然后败诉。虽然微表情确实可以学习、研究,&b&然而你想想,一个有破案压力的警察/FBI,每个月多少案件,多少要递交的证据,如果让他们花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去研究一个既不能作为证据,又不是100%可靠的学科,现实吗?&u&实际案例永远都是靠证据,人证物证招供都可以,测谎仪微表情绝对不行。(真不知道这句话要加到多粗才能让喷子们懂啊)&/u&&/b&&br&&br&所以一般警察是根本不会用到微表情的,实在想要测谎也都是测谎仪,FBI因为有时跟更为敏感的证人或者嫌犯打交道,才会参考到微表情,但是FBI本身是不会去研究的,他们会找专业人士(也就是我下文提到的教授)来协助他们,而且通常只是用在一些关键证人或者嫌犯亲属的身上,再通过他们撒谎的方面来进行进一步推理和侦破。&br&&br&&br&&b&实际案例中,比微表情重要得多的,是审讯技巧。&/b&&br&&br&-----------以下原答案-------------------&br&&br&虽然我是做美食的,不过大学期间曾经整一个学期跟着一位很有名的教授专门做这个问题的研究,一学期中参与和分析过的案例至少1000+,所以可以从我亲身研究的上千案例的实验结果先告诉你结论:&br&&br&&b&实际案例中,利用微表情破案的几乎没有,即使有,微表情也永远都不能成为任何破案的证据。微表情不是伪科学,但它是被神话了的科学。&br&&/b&&br&解释原因之前,先解释一下我当时的研究背景。当时在上一门关于人际关系学的选修课,教授是我整个大学最信任和喜欢的教授,学期结束时,他给我们看了Lie To Me的一个片段,就是利用微表情破案的一个过程,然后告诉我们他最好的朋友下学期要回来教课,课程名称就是Deception骗术, 教授在业界内也很有名,之前几个学期没开这门课就是因为他一直在跟FBI合作,是专门负责审问技巧方面的顾问。&br&&br&像我这种之前就追过Lie To Me的人怎么会错过这种机会,于是借用一点小关系把我这个商科学生也给放到那门课里,遇到了见过的最古怪的教授,读完大学四年最认真的一门课,参与和研究了一个实验的海量录像。&br&&br&先说一下实验背景。学校有一个志愿活动,测试学生的知识范围,参加者A会与另一位参加者B组成一个小团队,由老师念10个问题,答对一题每人能得10美金,答错无奖金。题目非常难,老师念到第6题时会出门接一个电话,然后返回继续念剩下的4题。发完奖金之后会对参加者单独进行一个简短的采访。&br&&br&对的,你们猜对了,这个跟测试知识面根本没关系,就是一个测谎活动,参加者B是学校雇来的托儿(我上课那学期也做了几次托儿),老师的电话也是故意的,电话期间B会故意撺掇A一起偷看桌上留着的答案以便赢得更多的奖金。事后的采访会问很多问题,从参赛感受,专业相关,年龄,修的课程,大学就读体验等各方面提问,然后会&b&假装无意问到老师离开期间有没有偷看答案(这才是重点),而每个参赛者A采访之后仍然觉得这是测试大学生知识面的问答而已&/b&。由于托儿B们都很有经验,加上奖金诱惑,参加者A们里面作弊人数接近40%,所以最后的采访录像就变成判断说谎与否的很好的实验素材。&br&&br&然后开课第一天,老师基本没讲课,直接开始放录像(就是上面那个实验的采访录像,由于在不同的大学进行过许多年了,所以那时的采访录像已经有好几千个,我们每节课分析10-20个),并且让我们在表格写下认为哪个人说了真话,哪个人说了假话。然后我们就开始看录像,所有的参与者A在接受采访时都否认自己作弊了。作为一个看了好几季Lie To Me并且读了好多微表情文献的人,我当时非常洋洋得意,看,第一个妹子一直搓手,撒谎!第二个小伙儿各种扣头发挑眉,撒谎!第三个重复了问题,撒谎!就这样下来,10个案例里我当时认为说真话的只有2个人。班里其他同学的判断跟我基本都差不多,理由也都差不多。&br&&br&结果证明呢?&br&&br&10个人都完全没有作弊,也就是说,大家都说的是实话。呵呵。&b&全班没有一个人能都猜对。&/b&&br&&br&那10个采访绝对不是任何特例,从后来的几百个视频里测验,仅从问题「你是否作弊了?」和回答「没有」来判断,不管那人微表情多么丰富,都基本只有50%的正确率,这跟乱猜的概率基本是完全一致的。&br&&br&也许你说大学生太烂了,要让警探、FBI这些人来做这个实验才行。教授还真的在很多培训上让不同的人做过这个测验,包括政府官员,FBI,推销员,警探,教师等多种职业的人,他们大概一共要看50个视频。结果呢?平均值比我们略高一些,但是也仅有60%而已,FBI猜对的概率甚至还低于平均值(具体数值记不清了),所有职业中教师回答正确的概率最高,接近70%,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教师接受过微表情训练,他们判断仅仅是从教学经验来看的,正确率最高的一位是高中教师,问她怎么猜的,她说,我从他们走进采访室时候看脸就大概知道TA会不会作弊了(这个看脸的世界!!!!)。&br&&br&然后教授讲到,&b&微表情对于判断陌生人的谎言,基本是完全不可靠的,如果它可靠,也不是因为微表情本身可靠,而是因为撒谎的人撒谎技术太烂了。&/b&但是通常罪犯撒谎技术是是不会那么烂的。&br&&br&那你可能会问了,既然这么不可靠,教授去给FBI和警察们做什么顾问啊?&br&&br&上面也说了,对于判断陌生人的谎言不可靠,但是如果是非常熟悉的人,又是另一回事。例如妈妈总能判断出孩子有没有撒谎,老师总能知道学生有没有撒谎,朋友对你撒谎时你也会有感觉——这是因为他们太熟悉彼此了,尤其是对方固定的那些「微表情」。有些人抓耳挠腮真的就是因为他手贱,但有人撒谎确实每次都要抓耳挠腮;有的人交叉手臂就是因为冷而已,但是有的确实一撒谎就交叉手臂;有人撒谎时会抖腿,但也有的人就是有事没事都要抖腿。所以抛开特定对象靠微表情下结论都是耍流氓。对于警察和FBI来说,这种具有特例的事情是绝不能作为唯一依据的,所以他们审问嫌疑犯之前会进行大量的视频研究和背景调查,虽然有固定微表情或者动作的人并不多,但是拥有大量的对嫌疑犯的了解,如果他在一些已知事实上撒谎,那他很可能也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撒谎了,再以此作为挖掘事实和证据的动力。&br&&br&包括测谎仪在内,微表情、测谎结果在法庭上是没有任何说服力也不能作为任何证据的,它们只是警探在熟悉嫌疑犯之后自行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深究,或者需要挖掘哪个方面的一个指引。&br&&br&&br&关于微表情实验就这么多了,相信这些实验结果也已经回答了题主的疑问。我个人不是不相信微表情,但是这门课之后我就再也不看Lie To Me了。很多流传的分析(例如某明星的访谈)都是马后炮,根据已经发生的结果来推断微表情的含义,个人认为这些分析完全不能说服人。&b&真实案例中,掌握更好的刑侦推理能力以及审讯技巧才是破案的关键。&/b&&br&&br&(题外话,有些人真是天生不会撒谎。我们那门课还有一个课内实验,同学上台回答提问,然后听众根据他的回答判断他是否说谎。印象很深,班里有个妹子,只要是谎话,哪怕是那种「我cousin的职业」这种只要不认识根本不知道撒谎没有的简单问题,妹子撒谎时候都会笑得前仰后合。后来她告诉我们,她从小一撒谎就笑得厉害,根本没法撒谎。这种人你判断她谎言太容易了,但是跟教授说的一样,这只是因为他们实在是撒谎技术太烂而已。)&br&&br&如果有人感兴趣我教授下半学期讲的通过审讯技巧来判断别人是否说谎的一些内容,我之后再继续更。题目相关的就更到这儿,希望题主认识到微表情的极大局限性,美剧里都是骗人的。&br&&br&---补充---&br&&a data-hash=&0cfd0c4c2f7b846efa1d7c& href=&///people/0cfd0c4c2f7b846efa1d7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杨昱& data-hovercard=&p$b$0cfd0c4c2f7b846efa1d7c&&@杨昱&/a& 说「经过培训,识别谎言率超过90%」,测谎仪都达不到的数据,我持保留态度。首先这个数字出处我并没有看到,其次我更怀疑的是它的产生条件。如果是经过培训,对同样的人,识别率肯定会高,但是那又是我提到的微表情使用方法(多研究嫌疑犯的特点,去判断他独有的微表情和行为),而不是微表情对一个新的群体的应用。&br&&br&而且在经过微表情培训之后,如果是拿同样的测试,班里正确率仍然是50%左右。课程的后半部分给我们看的则是另一组采访视频,在几千份样本中,有些提问人是按照我们教授提出的提问法来进行详细的采访(而不是随便几个问题就结束了),尤其当参与者A说没有作弊之后,会利用提问技巧来进行追问,在这一组试验当中,仅仅是我们班没有经过培训的大学生,整体也能达到85%以上的正确率,而我个人对于参与者是否说谎的判断则是全部答对。对于FBI那些刑侦团体,微表情的培训对于他们识别谎言的作用非常之小,但是在掌握了审讯提问技巧之后,破案率则大有提高(这是当地警方人员来我们课上做Guest Speaking时候亲口讲的)。&br&&br&我曾经就是微表情的忠实拥护者,但是亲身参与的试验让我认识到了它的局限性,也让我了解了应该如何正确运用微表情,而且我更意识到再多对于微表情的研究也不如一个科学的提问方式高效,&b&在真实案例中,所有人都更相信证据和证词,而不是微表情。&/b&&br&&br&微表情真实存在,也确实有正确的运用方法,但是不要认为它神乎其技。关于问题就解释到这里,任何没有仔细读回答的都不会再回复。
2016.10更新: 这个答案写了很久还是经常会有人给我私信和评论,尽管我把结论写的非常靠前了,还是有人看不懂。因此这里先替一些阅读理解不太好的读者做一些新的解释,如果你觉得你能理解正常人的语言和思路,请直接跳到下文的正文。 微表情不是伪科学,不…
正好做过摄像头,也分析过这个市场,就抛砖引玉简单介绍一下吧。&br&&br&想要找到摄像头,首先要了从摄像头的工作原理下手,看看哪些地方是可以下手去检测的。&br&&img src=&/2ee2cfe263e5abdafee2f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4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2ee2cfe263e5abdafee2f_r.jpg&&&br&&br&&ul&&li&任何摄像头都需要把可见光采进来才能成像,所以首先能下手的就是&b&镜头&/b&,所有的镜头都能很好地反射光线,而且反射出来的光线非常有特色。第一就是即使环境是白色的光,反射出来也会是多彩的(玻璃对不同色彩的光线折射率不尽相同),第二就是镜头是凸透镜,反射点要比入射光小很多。这点可以作为寻找摄像头的重要手段。具体寻找方法也非常简单,就是拿手电对着每一个看着象隐藏摄像头的小孔照,然后观察反射光。最好的练习就是手电筒对着笔记本电脑或者手机的前置摄像头照,来回晃动手电筒,如果看出这种一小点彩色反光,并且晃动手电筒时反射点,你就算入门了。这是通常相机的镜头反光:&img src=&/eb5ab47bf46cf1ca19d17d_b.jpg& data-rawwidth=&1095& data-rawheight=&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5& data-original=&/eb5ab47bf46cf1ca19d17d_r.jpg&&这是自己拍的笔记本电脑摄像头反光,点击放大,可以看到红圈里面有两个反光点,分别是黄色和蓝色。一般的小孔要不就不反光,要不反光都是一片,不会是这样的亮点。&img src=&/b41e3a0dae9cd54b89d338_b.jpg& data-rawwidth=&911& data-rawheight=&7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1& data-original=&/b41e3a0dae9cd54b89d338_r.jpg&&&br&当然,专业人士干活不会这么低效,市面上有很多用同样原理做出来的检测器,其实都是镜头检测器。周围一圈是LED灯,中间是反光检测传感器。&img src=&/691a1fbc6df965e593b538d18ffa520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91a1fbc6df965e593b538d18ffa520d_r.jpg&&&/li&&li&第二个突破口就是&b&图像传感器&/b&(CCD/CMOS),他们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这些传感器一般都是需要晶振产生一个时钟,逐像素(场时钟)逐行(行时钟)扫描成像。这些时钟的发生器会有相对比较固定频率的电磁波泄漏。行时钟一般在12MHz到30MHz,场时钟一般在15.625kHz(PAL),15.750kHz(NTSC)。前者可以用&b&多波段收音机&/b&在短波波段检测到,如果一般没有电磁屏蔽的摄像头,可以在半米左右就能收听到时钟信号;&img src=&/b9f064abf8da2cd7b8b47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b9f064abf8da2cd7b8b47_r.jpg&&后者则可以买到非常便宜的超低频&b&VLF接收机&/b&,自制也不难。另外:现在有分辨率高的摄像头了,所以时钟频率也会略微变化。&/li&&li&第三个突破口是包括图像传感器/DSP/MCU等内部耗电大户都会发热。由于图像处理是比较消耗计算资源的,所有这些&b&器件的散热&/b&最终都会暴露出来。但这种检测需要&b&热成像仪&/b&。而且有时候摄像头会部署在电器里面,这时候这种检测方式就不灵了。&img src=&/0e03e612bbc6fa7ef69b6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0e03e612bbc6fa7ef69b62_r.jpg&&&br&&/li&&li&第四个突破口就是&b&电源&/b&。由于隐形摄像头都需要长期工作,所以一般都不会选用电池供电。所以电源就是摄像头必不可少的狐狸尾巴。这就限制了摄像头一般都需要在隐蔽的地方拉一根电源线过去,或者安装在电器里面。前者可以用一般的建筑工程适用的&b&电线/金属检测&/b&仪找到;&img src=&/a51ba5bb14eb_b.jp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后者则可以帮助缩小寻找范围——&b&重点找电器里面&/b&。&br&&/li&&li&最后一个突破口就是&b&通信出口&/b&,没有人只放摄像头不采集视频。所以视频也一定会有有线或者无线的出口。无线的出口可以用宽频的&b&射频扫描仪&/b&检测,比如50MHz~3GHz。有家具电器在不正常的频段发送无线电,那十有八九有问题。有线的出口一般会和电源线一起布,上述的&b&电线检测仪&/b&一样适用。有的摄像头会用到本地存储卡,那么一定会有人&b&经常动过的痕迹&/b&,而且偷拍者会经常露面,风险太大,这种方式用的很少了。&/li&&/ul&&b&以上所有检测设备均可以某宝购买,是否合用看你自己需求。&/b&&br&&br&讲了这么多,重点讲讲哪些地方最有可能放针孔摄像头吧&br&&ul&&li&房顶(视线好)&/li&&li&特别是灯座、电源面板、烟雾探测器、火灾淋水喷头&/li&&li&书架上的书(掏空了)、文件夹&/li&&li&电视机、音响的音箱网后面&/li&&li&桌子椅子下沿&/li&&li&墙上挂的电器,如钟、空调、换气扇&/li&&li&床头柜上的闹钟、摆饰等等&/li&&/ul&&b&偷拍的设备投资直接和获取的信息的价值成比例&/b&,如果人家真的用了上述方法都检测不到的设备来偷拍,那你的隐私真太值钱了。相信这种情况下你不需要在知乎上找答案,因为你绝对雇得起专业的防窃听专家帮你打扫每个房间。&br&&br&唔,就是这样,没想到有这么多东西可以说。&br&&br&==================================&br&补充一下:有的答案说红外检测,基本是不灵的。这种摄像头没有几个是主动发射红外线的,那也太容易暴露了。&br&&br&&b&法律问题&/b&:在美国在私有地点安装隐藏摄像头、未经法庭授权而采集的视频是不能作为法律认可的证据的。在中国我不知,请@相关专家咨询。&br&&br&&b&回答&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梁海& data-hash=&560dbad83a1b4deb709f6& href=&///people/560dbad83a1b4deb709f6& data-hovercard=&p$b$560dbad83a1b4deb709f6&&@梁海&/a&的问题&/b&:反射光中的色彩到底是镀膜还是镜头本身。目前为止市面上常见的针孔摄像头的镜头都是不镀膜的,我猜测是太便宜对画质追求不高的缘故。下图是用一把透明塑料尺子(显然没有镀膜)拍的照片,此处可以清晰地看到反射光线中色散的发生。欢迎指正。&br&&img src=&/e8a6fa8c061c2e5aa51c0_b.jpg& data-rawwidth=&686& data-rawheight=&4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6& data-original=&/e8a6fa8c061c2e5aa51c0_r.jpg&&
正好做过摄像头,也分析过这个市场,就抛砖引玉简单介绍一下吧。 想要找到摄像头,首先要了从摄像头的工作原理下手,看看哪些地方是可以下手去检测的。 任何摄像头都需要把可见光采进来才能成像,所以首先能下手的就是镜头,所有的镜头都能很好地反射光线,…
-&br&&br&跟日本人,德國人,中國人,美國人,一點關係也沒有。&br&&br&這是所謂的「&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8%25B7%25AF%25E8%25A5%25BF%25E6%25B3%%E5%25BA%259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路西法效应&i class=&icon-external&&&/i&&/a&」,請查:「&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96%25AF%25E5%259D%25A6%25E7%25A6%258F%25E7%259B%%258B%25B1%25E5%25AE%259E%25E9%25AA%258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斯坦福监狱实验&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在暴力機制的催化下,再文明的平常人,也都會變成禽獸和畜牲。&br&&br&包括提問者的你,也是,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以為自己有多文明,多高尚,多麼行事正派。&br&等戰爭爆發,把你裝備上武器彈藥,讓你侵略他國國境,你只會跟二戰的日本軍人,一個德性。&br&&br&&br&----------------------------------------------------&br&&br&&blockquote&&b&史丹佛監獄實驗(英語: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b&&br&&br&&img src=&/4fdfbb1e7ba804b895aedd_b.jpg& data-rawwidth=&666&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6& data-original=&/4fdfbb1e7ba804b895aedd_r.jpg&&&br&是1971年由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英語:Philip Zimbardo)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設在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大樓地下室的模擬監獄內,進行的一項關於人類對囚禁的反應以及囚禁對監獄中的權威和被監管者行為影響的心理學研究,充當看守和囚犯的都是史丹佛大學的在校大學生志願者。&br&&br&&img src=&/c983af5d3d36a41253ec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7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c983af5d3d36a41253ec_r.jpg&&&br&囚犯和看守很快適應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過了預設的界限,通向危險和造成心理傷害的情形。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評價為顯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傾向,而許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創傷,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實驗。最後,津巴多因為這個課題中日益泛濫的反社會行為受到警告,提前終止了整個實驗。這種人的性格的變化被他稱為「路西法效應」:上帝最寵愛的天使路西法後來墮落成了魔鬼撒旦。&br&&br&史丹佛監獄實驗經常被拿來與米爾格拉姆實驗進行比較的「史丹佛監獄實驗」,米爾格拉姆實驗是於1961年在耶魯大學,由津巴多中學時代的好友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的。津巴多作為監獄長。&br&&br&&b&實驗內容:&/b&&br&&br&研究小組在當地報紙上徵集志願者參與監獄生活的研究,為期兩周,志願者每天能得到15美元的報酬(相當於今天的75美元)。有70名應徵者被招到史丹佛大學面試,接受一系列心理測試。這70個男人都與美國大學生年紀相約。其中24名被認為非常健康、正常的人被選中。從24人中間隨機抽出一半,讓他們飾演監獄的看守,餘下的一半飾演囚犯。志願者們都說他們更願意飾演囚犯,部分是因為他們無法想像自己畢業後會去做看守,但他們可以想像自己是在坐牢,並以為可以從這一經歷中學到一些東西。志願者們還被告知,如果被分派去飾演囚犯,他們可能會被剝奪公民權利,並且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飲食和醫學護理。那些將飾演囚犯的人被告知在某個周日等在家裡。在那一天,令他們感到吃驚的是,他們被真的警察「逮捕」了,隨後被帶到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地下室的模擬監獄。&br&&br&&img src=&/eab835f34de5_b.jpg& data-rawwidth=&325& data-rawheight=&3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5&&&br&第一天,大家還相安無事,但「囚犯」第二天便發起了一場暴動,撕掉囚服上的編號、拒絕服從命令、取笑看守。津巴多要求看守們採取措施控制住局面,他們照著做了。他們採取的措施包括強迫囚犯做俯臥撐、脫光他們的衣服,拿走他們的飯菜、枕頭、毯子和床、讓他們空著手清洗馬桶,關禁閉。最後局面完全失控.&br&&br&在第六天,當津巴多的同事克莉絲汀(後來成為他的妻子)受邀來到實驗場所進行觀察。 克莉絲汀對於這項實驗的道德進行了質疑。 津巴多停止了實驗。&br&&br&&b&結論&/b&&br&&br&個人的性情並不像我們想像得那般重要,善惡之間並非不可逾越,環境的壓力會讓好人做出可怕的事情。「在實驗開始的時候,兩組人之間沒有任何區別,不到兩個星期之後,他們之間已經變得沒有共同之處了。」尤其顯著的是,囚犯們懷疑分組並不是隨機的,他們認為看守的個子比他們高;其實兩組人的平均身高是一樣的。&br&&br&津巴多試圖用他的實驗解釋很多問題,包括飛行事故、人在面對惡行時的無動於衷、護士對病人的不當處置以及自殺式襲擊者和恐怖分子的行為。由於對自己角色的認識,護士會過度服從醫生的安排,哪怕明知醫生開出的劑量遠遠大於規定的劑量;有四分之一的飛行事故的起因都是由於副機長過於服從機長的錯誤判斷。&br&&br&津巴多雖然強調人們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而作惡,但他樂觀地指出,按照他的「十步法」,人們同樣能夠頂住壓力,英勇地違抗「路西法效應」。先是承認自己的錯誤,最後是拒絕為了所謂的人身安全而犧牲自由,相信自己能夠反對任何不公正的制度。他舉的道德英雄包括抵抗麥卡錫主義、種族隔離、反對越戰的人。&br&&br&&img src=&/ef8f2e93ff2e85a1c7eef14da43fd61f_b.jpg& data-rawwidth=&534& data-rawheight=&3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4& data-original=&/ef8f2e93ff2e85a1c7eef14da43fd61f_r.jpg&&&br&有一個問題是,當津巴多說好人變成了壞人時,那些「壞人」並不認為自己成了壞人,他們要麼認為受害者罪有應得,要麼認為自己只是採用了惡的手段來實現其正當的目的,用目的的合理性為自己採取的手段辯護——虐囚的士兵是為了獲取反恐所需的情報,恐怖分子是為了民族解放,在他們的同仁眼裡他們也是道德英雄。這根本上是不同的善之間的衝突,而不是善和惡之間的衝突,已經超出了心理學的範疇。&/blockquote&&br&&br&-
- 跟日本人,德國人,中國人,美國人,一點關係也沒有。 這是所謂的「」,請查:「」 在暴力機制的催化下,再文明的平常人,也都會變成禽獸和畜牲。 包括提問者的你,也是,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以為自己有多文明,多高尚,多麼行事…
豆瓣:&a href=&///?target=http%3A///no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全球各大经典骗局汇总&i class=&icon-external&&&/i&&/a&
说到骗局,我必须提到这个人,沈惟敬。对明史有了解的,或者读过《明朝那些事》的,应该对这个人不陌生。&br&不过我还是想谈谈他,因为他太牛了,牛到历史将会铭记这个逗逼,牛到他的传奇必将成为经典。他撒下的谎,让中日朝三个国家晕头转向,让万历皇帝和丰臣秀吉两位国家领袖颜面尽失。至今我尚未见过比他更有胆量的欺骗专家。&br&考虑到我一向喜欢写长文,所以本文可能会很长,很长。&br&&br&1592年,日军九个师团约十六万人渡过对马海峡,浩浩荡荡,突袭朝鲜港口釜山,万历朝鲜战争爆发。朝鲜军队毫无准备,一路溃逃,丧失大半国土,釜山、开城、汉城、平壤,几座重要城市皆丧与敌手。&br&明朝辽东军区紧急派遣副将祖承训入朝支援,但在平壤城中,他被日军名将小西行长打败,仅以身免。&br&明朝后续部队尚未到达,而朝鲜政权的境地已岌岌可危,情势十分危急。在这种情况下,明朝迫切需要时间集结部队。&br&&br&兵部尚书石星焦头烂额。作为统筹整个明朝军队的人,他现在面临的局面很棘手。东边,朝鲜国王的求救信使一批接一批来到朝廷请求支援;西边,宁夏的平叛战争正如火如荼。虽然帝国很大,但仍无法同时支撑两场战争。&br&石星需要时间。帝国需要尽快剿灭宁夏叛军,才能腾出手来对朝鲜进行大规模支援。但日军攻势十分凌厉,朝鲜王室恐怕支撑不了多久。&br&如果能有个办法稳定朝鲜局势就好了。&br&他想到了与日军进行和谈。&br&但明朝从不与敌人和谈,这是明朝的铁律,是明军纵横之本。所以,与日军的和谈,只是假的,是为了唬住日军暂时按兵不动,为明军的集结争取时间的无奈之举。&br&既然是这样,朝廷必然不能派出正式使节去和日军谈判。那么,派谁去呢?&br&&br&沈惟敬是个卖假药的。&br&他的地位,与电视上动辄“十块钱你买不了吃亏十块钱你买不了上当”的忽悠型医学专家差不多。&br&他走进石星的宅邸时,还没有想过自己会创造历史,会成为一代传奇。&br&那时候,沈惟敬已近七十岁,却不老态龙钟,相反,他长髯伟干,顾盼烨然,颇有鹤发仙风之相。&br&也因此,当石星见到沈惟敬的时候,着实为他的仪容吃了一惊。&br&老先生,你可知道我要派你去做何事?&br&沈惟敬点了点头。&br&石星大喜,觉得此人可用。&br&他当即面授机宜,你见到日军指挥官的时候,要这般这般,不要这般这般,总之拖延时间就对了……&br&&br&沈惟敬被授予游击将军之职,成为明朝对日本谈判专员。当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叟跨过鸭绿江的时候,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只是一枚棋子。他屁颠屁颠,得意忘形,直奔朝鲜而去。&br&见过朝鲜国王之后,他不敢怠慢,即刻单骑进入平壤城,去和日军第一军团统帅小西行长谈判。&br&作为伟人丰臣秀吉最喜爱的将领之一,小西行长是很骄傲的。他看见明朝只派了一个老头前来谈判,便命令麾下士兵列阵,旌旗浩荡,盔明甲亮,要给来使一个下马威。&br&但这幅气势汹汹的阵容没有吓到沈惟敬,他毫不畏惧,径直入座,指着鼻子训斥日方代表团。&br&天朝以百万众,来压境上,尔等命在朝夕!&br&接下来,他又转过头去训斥小西行长身边的日本和尚景辙玄苏。&br&上天好生,尔既剃发为僧,何来从逆夷虔刘我属国耶!&br&沈惟敬的大义凛然,坦荡勇敢,折服了小西行长。&br&接下来,小西行长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恢复日本与明朝之间的通贡之路,也就是贸易路线;二是分割朝鲜半岛,北方归还朝鲜,南方则划归日本。沈惟敬闻此要求,立刻发挥自己作为一名职业卖假药人员的专业精神,回答说这些事我做不了主,必须回去请示陛下,但你放心以我对陛下的了解他一定会答应。&br&最后双方商定,沈惟敬回国请示圣意,而在他回国这段时间,日本与朝鲜双方休战五十天,并在平壤城附近建立军事停战区,此区域内双方不得派驻军队。&br&协议已定,沈惟敬立刻出城,信步闲游往明朝边境而去。作为一名假的明朝特使,他没有辜负石星的嘱托,独自进入平壤城,面对敌人毫不怯懦,成功拖延了五十天时间,为明军的集结和入朝作战争取了时间,不辱使命。如果历史到此为止,沈惟敬,将成为万历朝鲜战争中的有功之臣,被史书铭记,为后人敬仰。&br&当然,历史是不会这么结束的,她向来喜欢开玩笑。&br&&br&沈惟敬回到辽东的时候,明朝将领李如松已经剿灭宁夏叛军。他几乎没有休息,立刻马不停蹄来到辽东,准备率军入朝作战。&br&在军营里,沈惟敬见到了这位入朝作战总指挥。他向李如松详细说明了自己和日军商定的协议,后者沉重的点了点头。然后,他大手一挥,下达命令。&br&把这个老头给我绑起来!&br&沈惟敬当时就懵了。&br&为什么要绑我,我是功臣啊。&br&李如松言之凿凿:首先,你泄露军机给倭寇;其次,你出使平壤,带的都是江浙人,没有一个辽东人;最后,你擅自和日军议和,坏了朝廷脸面。&br&沈惟敬哭笑不得,这三条罪名莫名其妙,却没法辩驳。他没有泄露任何军机给日本人,但谈判的只有他一个人,没人作证;至于出使平壤,只要是明朝官员,四川人山东人江浙人辽东人又有什么关系;而第三条,和谈的目的只是拖延时间,这一点李如松不可能不知道,但是,沈惟敬又确实只接到了兵部尚书石星的命令,而非大明朝廷正式的出使证明。只要石星矢口否认,沈惟敬就是铁板钉钉的擅自和谈。&br&于是,活了六十多年的沈惟敬,立刻敏锐的意识到,这是要卸磨杀驴。&br&明朝从不与敌人和谈,眼下,拖延时间的目的已经达到,卖假药的沈惟敬便再无用处,变成了扣屎盆子人员。&br&他两眼一闭,觉得自己死定了。&br&&br&但他还死不成。&br&因为很快,李如松就需要他再出使一次平壤。&br&事情是这样的:在全面进攻之前,李如松派了个人假装明朝使者去平壤城打前站,顺便侦查平壤敌情。小西行长见到使者很高兴,便询问了很多情况,最后问到了使臣沈惟敬的情况。使者大嘴一张,说,沈游击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到达平壤尚需要几天时间。小西行长一听,这哪成,可别怠慢了明朝特使。于是立刻派出二十多个人跟随使者前去迎接。&br&问题是,沈惟敬现在还在囚车里关押着呢。&br&于是李如松定下计策,日本人到达顺安的时候,明军假意邀请日军吃酒。在酒席上,将这二十多倭寇尽数杀光。&br&但李如松低估了日本人的单兵作战能力,这些经历了战国时代的武士,作战能力优秀强悍,即使喝了酒,即使明军占据绝对优势,也没能全歼这二十多人。有五个人突围成功,逃脱了明军包围圈。&br&李如松暴跳如雷,废物,都是一群废物。这场战争的决胜关键就在于战役突然性,如果这五个人跑回平壤,日军势必严加警戒,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br&于是,他把沈惟敬从囚车里拉出来,要求他再去一趟平壤,忽悠小西行长,让他放松警惕。&br&沈惟敬深感恐惧,明军刚刚杀了十多个倭寇,而这时候居然还要求他去安抚日本人,这些人,完全没考虑盛怒之下的小西行长可能会砍了他。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地位,需要你时,你很有用;不需要你时,没人在乎你的死活。他不敢回绝李如松那张阴沉的脸,于是满不情愿的踏上旅程。&br&即使这样,他依然不辱使命。&br&到了平壤,面对歇斯底里的小西行长,沈惟敬把责任全部推给当天队伍里的日军翻译官。是的,就是因为语言不通,造成了两方的误会,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接下来,他又尽力让对方相信,明朝已经派来了册封使者,是来给丰臣秀吉封爵的,马上就到。&br&小西行长对此感到满意。他原是商人之后,如今做到大名之位,已是万世之功。如果他负责接下天朝册封,将是大功一件,整个日本将再也无法忽视他的存在。&br&于是他即刻派遣使者与沈惟敬一同前去明军军营,面见李如松,陈述情况,表示友好。&br&在返程的路上,沈惟敬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境地。如果开战,是绝不需要他这种人的;但一旦和谈,便必然少不了他从中调停。求生的本能驱动着他的大脑,他开始相信,必须拼尽全力证明还有用,否则,就必然遭遇杀身之祸。&br&&br&如果我不把整个背景讲清楚,读者不会理解沈惟敬后来的怪异和疯狂;如果我不写下上述那么多段落,诸君不会了解这段历史充满了多么沉重的黑色幽默。&br&好,接下来进入正文。&br&明军在朝鲜与日军作战的过程,我们一笔带过,只说结果。一年之后,明军收复平壤、开城等大部分朝鲜国土,而日军只剩汉城、釜山两城据守。如今,战线保持在汉城一线,以临津江为界,明军占据江北,日军占据江南,双方精疲力尽,再也无法前进一步。&br&而这个时候,沈惟敬还活着。&br&过去的日子里,沈惟敬过的提心吊胆,胆战心惊。明军攻克平壤,让他感到害怕;日军一路退缩,让他感到恐惧。直到,李如松在朝鲜碧蹄馆被日军击败,他才稍稍喘了口气。&br&只要明军无法打退日军,就有和谈的可能;只要有和谈的可能,沈惟敬就有活命的机会。&br&于是,当日军请求和谈的消息传来,他感到无比兴奋。&br&只要有和谈,他就有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br&果然,不久之后,沈惟敬再次成为谈判使者,带着使团悠哉悠哉的出现在前往汉城的路上。&br&到达汉城之后,负责接待的日本使臣,仍是他的朋友小西行长。&br&沈惟敬首先提出明朝的要求:放回之前被俘的两位朝鲜王子;把所有朝鲜国土归还朝鲜;向明朝上书谢罪。而作为回报,明朝会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并允许宁波港口与日本通商。&br&小西行长坚决不允,他要求必须等到册封完毕,日本再行撤兵。&br&双方僵持几天,不断磋商,最后达成一份谅解备忘录:第一,日本四月十九日开始从汉城撤兵,而明朝也开始分批次撤出朝鲜;&br&第二,明朝派出使臣,前往日本直接与丰臣秀吉谈判;&br&第三,谈判结束后,日本放还两位朝鲜王子。&br&于是此次会谈结束。日本慷慨的送出两万石大米作为礼物,主宾双方一团和气。&br&&br&不久之后,按照约定,沈惟敬带着一支谈判团队抵达釜山。这支团队中的两个人,将作为明朝使臣,前往日本与丰臣秀吉谈判,而沈惟敬留在釜山,居中调停。&br&两位使臣到达日本,与日本使臣唇枪舌剑,自不必说。而这时,丰臣秀吉提出了一揽子会谈条件,共七条,史称秀吉七条。&br&第一,明朝必须派出一位公主,与日本天皇和亲;&br&第二,恢复贸易路线;&br&第三,明日两国永誓盟好;&br&第四,朝鲜将东四道割让给日本;&br&第五,朝鲜送一位王子到日本做人质;&br&第六,日本释放两位被俘虏的朝鲜王子;&br&第七,朝鲜永不背叛日本。&br&丰臣秀吉是日本历史上的伟人,他原本是一名普通士兵,凭借自己的努力,逐渐成长,最终统一日本全境,权势达到巅峰。到了晚年,他越发狂妄,产生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在他眼中,明朝只是边陲小国,抵挡不了日本的兵锋。所以,他提出的这七条建议,完全是一位战胜者的姿态。&br&两位明朝使臣看到这份倡议书,脸都白了。他们立刻表示,这不是我们可以定夺的事,必须回国禀报皇上。然后,他们急匆匆离开日本,回到朝鲜,去见沈惟敬。&br&沈惟敬听到丰臣秀吉的要求,感到一阵眩晕。&br&他深切的明白,一旦这七条要求被朝廷知晓,和谈铁定终止,战争还会继续打下去。&br&而如果战争继续进行下去,他活命的机会就会再一次缩小……&br&一番考虑过后,他开始发挥自己的嘴皮子。他恐吓两位使者,如果你们回去说了日本的这些要求,肯定会坏事,到时候朝廷会怪罪你们谈判不力,斩首都是轻的。你们回去什么都不要说,剩下的我来搞定。&br&然后,他找到了小西行长。&br&这时候的小西行长也正在郁闷。他已经知道了秀吉提出的七点要求,作为在前线作战多年的日本名将,他非常清楚秀七条会在明朝引起怎样的震动。日本军队现在疲惫已极,补给困难,迫切需要停战,休养生息。秀七条的发布,会将战事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但这些前线的情况,远在后方的秀吉又并不了解,还在做着他的春秋大梦。&br&于是,小西行长和沈惟敬两个朋友一商量,定下了一个惊天骗局:瞒!&br&瞒着明朝,不让他们知道秀七条的存在,他们只需要知道,日本已经服软,就可以了。&br&&br&历史总是这么巧合,就在这个当口,丰臣秀吉的小妾生了个儿子。&br&那时候,秀吉已近晚年,老来得子,让他十分高兴。兴头上的老人,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让前线的日本官兵一片欢呼:因为婴儿降生,不宜操弄兵事,前线的日本军队,撤出一部分回日本。&br&沈惟敬抓住这个机会,对明朝朝廷大做文章。他说,日本已经恭顺,正在撤军,不日将派人前往北京送上投降书。而对于丰臣秀吉的七条要求,他一个字也没提。&br&蒙在鼓里的万历皇帝还真的以为明朝已经大获全胜,他下达口谕,提出的要求还是之前的几点:日军全部撤出朝鲜,丰臣秀吉向明朝上书谢罪,大明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br&沈惟敬找到小西行长,把万历皇帝的这个要求一说,两人都叹气。如果丰臣秀吉知道这个要求,肯定会震怒,根本没法谈。两个人最终做出决定,还是继续瞒。&br&首先解决万历皇帝这边。你不是要一份谢罪书吗?好,我伪造一份给你。&br&于是,这两个胆大包天的骗子,果真伪造了一份谢罪书出来。小西行长又在秀吉面前活动一番,说明朝已经同意了他的七条要求,哄着他派一位使者前去请大明皇帝做最后批准。&br&如果这位使者是其他人,事情也许会很难办;但秀吉派出的这位使者,正是小西行长的一个家臣。于是,这位使者接到他的上司授意,前往明朝,对秀吉七条一个字不提,只向大明朝表示恭顺……&br&&br&到此,这件事已经彻底演变为一场国际玩笑。明朝,万历皇帝以为日本已经服软,派来的使者正是前来乞降的;日本,丰臣秀吉以为明朝已经投降,派去一位使者,是表示日本帝国皇恩浩荡,大明已甘愿俯首称臣,以示恭敬……&br&&br&且说日本使者随着沈惟敬来到北京,受到大明官员的热烈欢迎。数日之后,日本使者见到了大明朝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这次会面排场极大,文武百官站立两旁,大明军阵旌旗浩荡。日本使臣跪倒在地,战战兢兢,献上伪造的日本《关白降表》。万历展卷一读,龙颜大悦,当即决定派出使团去日本,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br&沈惟敬长出了一口气。&br&但事情还没完,接下来,还要研究怎么糊弄秀吉。&br&很快,明朝的册封使团正式出发,带着天朝仪仗,离开北京前往日本。&br&而沈惟敬,也作为使团的一份子,打前站先去了釜山查探情况……&br&到达釜山之后,沈惟敬一刻不敢耽误,赶紧去见小西行长。使团已经出发前往日本了,你那里准备怎么样了?&br&小西行长拍拍胸脯,放心,包在我身上!&br&他回到日本,对秀吉说,明朝不仅答应了秀七条中的几条,而且,还打算封秀吉为大明王,使臣正在路上,不日即将到达。&br&秀吉大喜,即刻表示,快点让他们来啊快点来……&br&&br&于是,一脸懵懂的明朝使节团,在釜山乘上大船,一路前往日本,去给丰臣秀吉册封“日本国王”。&br&这件事已经逐渐向着疯狂的境地发展……&br&秀吉做着他的春秋大梦。他穿上明朝冠服,端端正正坐在大阪城里,等待着明朝使臣来册封他为大明王,宣布他拥有统治朝鲜和日本全境的实力。他喜不自胜,因为他已经达成一项千年来都没有人做到的功业。为了让全日本都知道他有多牛,他把所有能请来的权势人物全部请到大阪,希望他们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br&他不知道的是,不久之后,展现在这些人面前的,只有他那丢了一地的颜面……&br&使团很快到达日本,秀吉很快接见了他们。日本所有能到场的大名都赶来见证。在宴请大明使团的宴席上,使臣手持大明节牦,宣读了万历皇帝的诏书:&br&“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圣仁广运,凡天覆地载,莫不尊亲帝命。溥将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诞育多方。龟纽龙章,远赐扶桑之域;贞珉大篆,荣施镇国之山。嗣以海波之扬,偶致风占之隔。当兹盛际,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西驰一介之使,欣慕来同。北叩万里之关,肯求内附。情既坚于恭顺,恩可靳于柔怀。兹特封尔为日该国王,赐之诰命。于戏龙贲芝函,袭冠裳于海表,风行卉服,固藩卫于天朝,尔其念臣职之当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无替款诚,祗服 纶言,永尊声教。钦哉!”&br&这份诏书,大明作为天朝上国,特许恩准了日本内附的请求,口吻腔调,也完全是明朝一贯对待蕞尔小国的姿态。这份诏书的一字一句,都通过翻译的嘴,传达到了每个在场的人的耳朵里。&br&秀吉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他的怒气无以复加。&br&他把诏书摔在地上,大吼:“吾掌握日本,欲王则王,何待髯虏之封哉!”&br&即使语言不通,明朝使节团也看得出,这次出使,失败了……&br&&br&两年后,明朝再次在朝鲜击败日本,而沈惟敬,也迎来了他人生的终点。&br&使团出使失败之后,他们立刻回到大明,向朝廷报告了这次出使的详细情况。朝廷正在诧异,忽然接到来自朝鲜的信,原来朝鲜方面已经获知了所谓日本“秀吉七条”的全部内容,他们不敢怠慢,急忙一股脑告诉给明朝朝廷。万历皇帝闻言震怒,再结合使节团出使失败的情况,他很快意识到事有蹊跷。于是,他下令彻查。&br&这个并不缜密的谎言,很快就查清了。&br&那时候,沈惟敬还在朝鲜。在使节团准备返回的时候,他说,我留在釜山,继续发挥余热,联络倭寇,为朝廷做贡献。使节团没有多加思考,便留下他回到了北京。&br&其实他已经做好了流亡的打算。&br&但他的手脚慢了一点。愤怒的万历皇帝下达谕令,捉拿本世纪最大的骗子沈惟敬。于是,在朝鲜活动的明朝军队,立刻出发,把他抓了回来。&br&但万历当时没有杀他,而是关在牢里。直到两年以后,明军全面胜利,朝廷才想起这个老家伙。&br&他活的可真久啊。&br&&br&在刑场上,沈惟敬看着两旁的刀斧手,露出一丝微笑。&br&他想起过去那些贩卖丹药的日子,心头有些怀念。&br&在斧头落到脖子上之前,他闭上眼睛,轻轻的对自己说了一句话。&br&哼,老子这辈子,活的够本了!&br&&br&一代骗子沈惟敬,就此陨落。&br&&br&&br&(因篇幅限制,很多细节没有展开,很多人物没有说到,请考据党原谅)
说到骗局,我必须提到这个人,沈惟敬。对明史有了解的,或者读过《明朝那些事》的,应该对这个人不陌生。 不过我还是想谈谈他,因为他太牛了,牛到历史将会铭记这个逗逼,牛到他的传奇必将成为经典。他撒下的谎,让中日朝三个国家晕头转向,让万历皇帝和丰…
在我们当地,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有专门的文检人员负责笔迹鉴定,公安院校也有文件鉴验这门课。&br&以本人的学习经历来看,笔迹鉴定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br&首先:笔迹特征的发现和运用。有概貌特征、布局特征、写法特征、错别字特征、搭配比例特征、笔顺特征、运笔特征、标点拼音阿拉伯数字特征、笔痕特征。(这些都是基本功)&br&&br&运用同一认定理论(只学了这个,其他还有计算机识图、数字统计分析等)。&br&一。分析笔迹选择特征。1。分析笔迹形成方式。A分析物证笔迹。确定正常笔迹、故意伪装笔迹、书写条件变化笔迹。B.分析样本笔迹。要注意了解嫌疑人基本情况、提供适当的样本笔迹.2.选择笔迹特征。A.在重复出现的字、偏旁、部首和笔画选择特征(重复出现很重要)。B.在结构正常,运笔自然的字中选择特征。C.在书写速度快,笔画较多的字中选择特征(书写速度快,则无暇顾及字的伪装,容易暴露书写人固有的书写习惯)。D.在有突出特点的字中选择特征(错别字、特殊笔顺、特殊运笔)。E.在笔迹细微之处选择特征。F.选择文字以外的特征(书面语、布局、数字、标点,容易被书写人忽略)。G.在特殊情况下,可选有疑问的特征。二:比较笔迹异同。1.比较概貌特征。如书写水平、字体、字形、倾斜、布局,初步确定他们的异同点。2.比较单字特征。要在相同字、相同偏旁、相同部位的相同笔画之间比较。&br&三:制作笔迹特征对比表。&br&四:综合评断作出鉴定结论。1.分析符合点的价值。2.分析差异点的性质。3.综合评断。4.鉴定结论。&br&&br&我这里简单说说模仿笔迹的特点。&br&1.临摹笔迹。A.形快实慢。B.笔力平缓。C.中途停顿。D.有修饰重描现象。E.有抖动现象。F.运笔的弧度和转折的角度特征反常。&br&2.套摹笔迹。A.具有临摹笔迹特点。B.速度不一。C.布局反常。D.文理不通。E.机械重合。F.丢笔少画,遗漏标点。G.可能留有套摹痕。&br&3.记忆模仿。一般运笔比较流畅自然,形快实慢和弯曲抖动不明显,但停笔回忆、修饰重描现象依然存在,模仿人自己的书写习惯暴露比较多。&br&4.经过练习模仿笔迹。运笔相对流利自然,布局比较合理匀称,但个别笔画转折处不够圆滑,有中途停顿现象。
在我们当地,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有专门的文检人员负责笔迹鉴定,公安院校也有文件鉴验这门课。 以本人的学习经历来看,笔迹鉴定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首先:笔迹特征的发现和运用。有概貌特征、布局特征、写法特征、错别字特征、搭配比例特征、笔顺特…
我先举几个例子:&br&&br&1、案中案&br&&br&警方接到报案,一青年女子坠落公园湖中。经现场打捞,发现女子系骑电动车冲出桥面后溺水死亡。警方本拟做意外死亡结案,但是该女子的家属情绪激动,认为不可能是意外。于是警方开始调查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br&&br&这名女子结婚大半年了,刚刚买了一辆电动车,出门前告知丈夫A要去练车。外出这段时间中和丈夫有过多次微信交流。丈夫A曾在微信中提醒妻子B注意安全早点回家。事情的诡异之处在于,妻子B溺水死亡的地点距离她所居住的小区有5公里远,这明显超出了“练车”应有的范围,同时“练车”都会选择空旷的地点,不可能去公园这种障碍物很多的地方。&br&&br&警方首先怀疑丈夫,但经调查丈夫A并无犯罪时间,所以排除了丈夫杀人的可能性。同时警方做了现场模拟,测试了电动车行驶状态下坠落后距离桥面的距离,发现电动车的确是在行驶状态下坠桥的。同时经尸检发现妻子腹中有水藻等物,可以证明是溺水身亡。于是警方仍然倾向于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但家属坚持认为疑点还在,这里面大有蹊跷,不同意结案。于是警方进一步侦查发现妻子与另外一个人C存在暧昧关系。C是丈夫的发小,一度没有地方居住,于是这对夫妻接纳C在他们家居住了半年。于是警方对C展开密集调查,发现C在案发时无法说清去向,很可能就是和B在一起,于是传讯了C。&br&&br&一进公安局,C倒是大大方方的承认说当时是和B在一起,当时两个人在搞婚外情。B驮着他行驶在桥上时由于B技术不熟,掉到了湖里。C一时慌张,自己游到湖边逃命去了,没想到B竟因此丧命。因为是婚外情所以C没敢报警。&br&&br&案件到此为止貌似侦查清楚了,妻子B的奇怪行为也可以得到解释,C好像也没犯大罪。依然是个意外事故的结论。但这时候又有一拨人前来报案了!&br&&br&这回的报案人是保险公司。因为丈夫A持保单要求保险公司赔付300万元的人身意外险。保险公司拒绝理赔,并希望警方再次严格调查。于是警方再次补充侦查,重新审视各项物证。发现妻子B的鞋底有淤泥,怀疑B曾经在湖中站起来过,返回湖中再次调查,发现湖中的水深并不深,如果稍加挣扎B完全可能不被溺死。A与C的犯罪嫌疑骤然上升。经过审讯C首先崩溃,交代了犯罪事实。&br&&br&A是生意人,但是已经到了破产边缘,一直在假装有钱苦苦支撑。A曾经有一个打离婚的前妻,为了扭转现状A计划给他的前妻买完保险后害死前妻,骗取保险金。但没想到前妻察觉到不妙,及时和他离婚了。这样骗取保险金的计划就泡汤了。于是A物色了B,假装有钱和B闪婚,然后计划编个圈套害死B,诈取保险金。&br&&br&于是他想到了发小C,先让C住进来,然后自己假装加班和出差,创造机会让发小C勾引B,然后再想用什么法子害死B比较好。经过日常接触,丈夫A发现妻子B不会游泳,于是设计了这么一个圈套,让C约妻子B出门,给自己留下无犯罪时间的证明,再由C开车冲入湖中,淹死妻子B。然后会游泳的C从容游走。哪怕被警方发现C的存在,也可推脱为意外事故。没想到:&br&&br&1、家属和保险公司不依不饶&br&2、计划执行中出了问题,湖水比想象中的浅,于是C惊讶的发现B扑腾了一阵后站起来了……起来了……来了……了,C惊恐之余,把B的脑袋按入湖中,活活憋死了B。在挣扎中妻子B的鞋底带上了淤泥。&br&&br&设计圈套的A和执行犯罪计划的C都被逮捕了。&br&&br&——看起来是个文弱书生的丈夫A每天午夜时分盯着枕边人B,并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的计划如何杀死她。丈夫A的心理活动真是细思极恐。&br&&br&2、卖茭白老人之死&br&&br&有一个老人A每天天不亮都要开着电动三轮车从村子出发去市场卖茭白,结果有一天他的三轮车被一根挂在马路间的绳子绊住、挂翻、掉到路边沟里摔死了。&br&&br&警方据此展开调查:&br&首先路口本来应该有录像,结果经检查监控线路被人为破坏了。因为监控线路很隐蔽,一般人不仔细观察不会发现,于是怀疑是本地人作案。警方非常高兴,认为这明显是针对这个A的蓄意谋杀,这种案子只要排查A的社会关系找到仇人就能解决。但经反复调查发现,A一向与人为善,邻里之间也是有口皆碑,不可能与人结下死仇。找了半天只发现两个犯罪嫌疑人分别是同村的老人B和中年人C。&br&&br&因为老人A是本村茭白第一大户,老人B是本村茭白第二大户,两者在菜市场是竞争关系,同时B人缘不怎么样和A有过争吵。中年人C则是因为出门很早有犯罪时间,但是他和A没有任何私人恩怨。相反A还帮助过C。&br&&br&根据蓄意仇杀的判断,警方加大了对B的排查力度,结果发现B的确有些可疑。B称他当天没走平时常走的大路(就是车祸现场),而是改走了另一条小路。警方当然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巧合,于是加大了调查力度进一步搜集证据,可是找了半天根本找不到B的犯罪证据。于是返回来继续讯问B,到底是真么回事?&br&B说,他平时出于竞争需要,都会比A早起,第一个出村卖茭白。但前一天村口修路,导致路面颠簸,他的腰不好怕颠坏了,不敢走大路改走的小路。&br&&br&警方恍然大悟,怀疑罪犯其实针对的是B!&br&&br&经过调查,犯罪的是和B有仇的C!C作为本村人了解B的行动规律,于是一大早就在马路上架起绳子,破坏监控录像。打算干掉B,结果阴错阳差,B因为怕疼改了线路,结果A做了替死鬼。&br&&br&——世上之事阴错阳差,做善事的未必有福报,机缘巧合往往如此。&br&&br&3、残酷青春&br&&br&这个故事没什么曲折,只是异常残酷。警方接到报案,云南某宾馆内怀孕的老板娘及幼女被杀。一下子出了三条人命!经调阅录像怀疑是两个年轻人所为,警方立即查找入住登记名单,寻找找出犯罪嫌疑人。在排查了几十名客人的嫌疑后后,一个尚未找到的名字引起了警方注意。于是警方根据登记的名字和证件号,锁定了疑凶。警方高度怀疑这个人就是犯罪嫌疑人。于是大批军警浩浩荡荡的杀到嫌疑人所在的村庄。村民反映的确很长时间没看到这个人了,警方双眼放光,还等什么,破门而入寻找证据吧!结果破门后,所有人先闻到一股恶臭。原来这个证件的主人,也已经被杀了!凶手借用了死人的名字!&br&&br&于是警方再度调查,经过种种曲折。警方在江西抓到了犯罪嫌疑人A年仅17岁。然后顺藤摸瓜在深圳的饭馆中抓到了犯罪嫌疑人B,年仅18岁。这是两个斯斯文文戴着眼镜的高中生。&br&&br&在审讯室,警方问嫌疑人,知道为什么抓你吗?&br&嫌疑人回答的很干脆:因为杀了7个人……&br&警方:你说什么?!……&br&嫌疑人:因为我们杀了7个人。&br&&br&原来在杀死后面3个人之前,这对少年已经做过两回案子,杀了4个人。原因颇为荒唐,他们觉得自己学习不行,受警匪片影响,打算去沿海拜个老大贩毒。他们觉得黑社会是要投名状的,自己先杀几个人锻炼锻炼胆量,老大一定喜欢他们这种杀过人的。就是因为这么荒诞的原因……&br&&br&他们杀了7个人,害了8条命。&br&&br&—— 这才真叫:一念成佛,一念成魔。&br&&br&————————————————————————————————————————&br&4.25更新&br&&br&4、仇人&br&某当地首富A当街被人击杀,警方介入调查。&br&根据视频监控显示,死者是在下车时被人突然击杀的,一击得手后犯罪分子骑摩托车扬长而去,并未实行抢劫等行为。警方据此判断为情杀或者仇杀,开始调查遇害者A的社会关系,看谁有作案动机。&br&&br&经调查,遇害者A之前做工程项目,属于当地一霸,各种拖欠货款,坏事做绝。经警方详细核查,共有300多人有杀人动机……300多人……甚至就连这个人的妻子也被认为有犯罪动机。因为夫妻双方关系紧张正在打离婚,丈夫死后妻子无疑是最大获益人。&br&&br&因为犯罪嫌疑人太多,所以警方排查很久也没有结果。&br&&br&于是只好放(fang)长(qi)线了。几年之后公安部要求清网行动,于是继续拿出卷宗审视案件,查访众多嫌疑人现状。这一走访就走访出问题来了,某医生兄弟的举动不同寻常。&br&&br&这对医生兄弟在当地开了一个诊所,他们家世代从医,在当地祖祖辈辈与人为善、救死扶伤声誉很高。但是正是这么一对颇为正派的兄弟,却雇佣了一个流氓做医院职工,而且此流氓非常嚣张。兄弟两人对他基本有求必应。警察凭直觉认为有大蹊跷。于是突然对这个流氓进行了抓捕,审讯的同时暗中监控兄弟二人有何举动。没想到警方刚一动作,这兄弟二人就来投案自首了!原来正是他们兄弟筹划的杀人事件。&br&&br&当初他们家有一个老诊所,是他们的父亲传下来的,富商A看中了这片地,使出种种流氓手段搅扰诊所不许营业。霸占了这对兄弟的祖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两兄弟才被纳入300多犯罪嫌疑人)。兄弟两人气不过,于是花大价钱雇佣了流氓,杀死了富商。没想到流氓以此要挟兄弟二人,要吃要喝,已经多年了。&br&&br&警方听完,也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br&&br&——金刚怒目,菩萨低眉,是邪?非邪?六道轮回。&br&&br&&br&5、法医与怨灵&br&&br&这一天,黄浦江东方之珠附近捞出了一个编织袋。因为浸泡时间太久,尸体已经高度腐败,很多人体特征已经模糊。因为时值世博会期间,警方高度紧张。为了搞清死者的个人信息,警方调集多位顶级法医进行解剖,试图获得死者生前信息。负责侦办此案的正是鼎鼎大名的上海市刑侦总队——803。&br&&br&经解剖发现这是一个20多岁的女子,让警方大吃一惊的是,女子腹腔中还有一个9个月大的男婴!因为编织袋中还有大量日用衣物,警方认定此人死于情杀或仇杀,而且多半与死者怀孕有关。于此同时法医将死者的死亡时间也大致确定了。&br&&br&为了找到受害人,警方根据法医提供的死亡时间,对上海所有的孕妇进行了排查,逐一确认这些孕妇是否失踪。一共走访了了数千人,但却一无所获。&br&&br&警方又对黄浦江边所有的租住户进行排查,走访了无数小区。却也找不到任何线索。&br&&br&耗尽传统侦查手段,却没有丝毫进展,警方只好将胎儿的DNA上传到公安数据库,把它作为最后一点微弱的希望。&br&&br&几年过去了,外地警察突然打来了电话。表示我们这里有一名犯罪嫌疑人,他的DNA和你们的死者数据高度吻合……&br&&br&上海警方极为兴奋,直扑外地拘留所,并料定此人必是凶手!警方没想到的是案情还要比这复杂的多。&br&&br&被抓获的A是个鸭子,他很坦诚的表示自己到过上海,但的确没有杀过人……他在上海通过妈咪嫖过妓仅此而已。警方当然不相信,但经过多方排查,此人的确没有杀人时间,也无犯罪动机,因此排除了他的杀人嫌疑。但通过调查相关的妈咪,死者的身份明确了,这是一个外地来上海淘金的娱乐业女子。&br&&br&通过妈咪及死者生前好友,警方确认了死者的身份。803的一身本事终于有了施展之地。&br&&br&再次排查死者周边所有社会关系!&br&&br&通过排查最终发现死者生前与某公司领导交往频繁,该领导作为重大嫌疑人被批捕。&br&&br&审讯过程中该领导十分强硬,坚决否认曾经杀人。直到警方拿出DNA证据证明死亡女子肚子里的孩子并不是该领导的。该领导精神防线突然崩溃,承认了杀人犯罪的事实……&br&&br&原来这个女子与该领导是姘居关系,后来她以怀孕为理由要挟该领导,领导考虑到影响不好。一时冲动杀死了这个女子,然后抛尸江中。直到审讯之前该领导都以为这个孩子是他的,所以才起意杀人。事情已经过了很久,想不到警方通过法医解剖及DNA比对,找出了细微的线索,最终将他绳之以法。&br&&br&——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诚哉斯言。
我先举几个例子: 1、案中案 警方接到报案,一青年女子坠落公园湖中。经现场打捞,发现女子系骑电动车冲出桥面后溺水死亡。警方本拟做意外死亡结案,但是该女子的家属情绪激动,认为不可能是意外。于是警方开始调查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这名女子结婚大半年…
我是一名刑警,分管着一个三线城市的所有命案、涉枪涉爆等重大案件的督导、统计和上报工作,除了这些文案工作以外,十年来也一直在侦办着全市最重大的各类案件,我以我的亲身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看前面大家的回答基本上都是一些电影的例子,各类的案例我在警校的时候基本上也都有所了解。&br&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问的并不准确,我们先来定义一下什么叫做成功的犯罪者。大家都知道一个完善的司法体制是要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像我国,一个人是否有罪是由公安、检察院、法院三家部门按照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规定,公安经过侦查抓获犯罪嫌疑人然后查明案情收集证据,检察院对侦查进行监督,认为构成犯罪批准逮捕后由公诉机关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进行审理宣判后,这个人才为罪犯。那什么才叫成功的罪犯呢,逃避掉罪行的罪犯才叫成功?那请问电信诈骗刚开始猖獗的时候,疯狂犯罪敛财上百万千万的人因为我国当时法律的不健全仅判处2年尤其徒刑,但赃款已成功转移无法追缴的人算成功么?公安机关已经查明、犯罪嫌疑人也已供认,但后期审判因为非法证据排除、无罪推定等原因无法判决的人算成功么?在国外,辛普森一案中,辛普森就真的没有杀人么?他算成功吗?所以,因为制度的原因导致罪犯逃避掉打击的显然不能算成功的犯罪者。&br&
然后,我们就该说说什么叫做成功的犯罪者了,全国每年当年未能及时侦破的命案也有几十甚至更多起,当然这些案件可能会在接下来的5年内陆续侦破,但是如果一旦超过5年,就会很难侦破。这时,案件基本上未能侦破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犯罪嫌疑人已经确定,然而就是抓不到,销声匿迹;第二种,就是这些年的工作下来,无法确定犯罪嫌疑人。第一种显然不符合成功这个概念,第二种也不能全归为成功这个概念,因为第二种的这些案件,是有多方面因素所导致的,比如落后地区的警员业务能力,比如偏僻地区尸体被发现时已经相隔久远,大部分物证已经流失,这些非罪犯的主客观原因导致的也要排除在外,排除这些之后,那些犯罪分子精心计划实施的,并且有较强的反侦查意识,逃避甚至误导警察侦查的犯罪嫌疑人才能算作成功的罪犯。&br&
然而,这些成功的人是谁?我不知道,估计也没人知道,因为案件不能侦破,也无法确定嫌疑对象,所以他们就深藏功与名,潜伏在大家的身边,或许是你今晚载过你的出租司机,或许是刚对你说过欢迎再来的快餐店服务小哥,又或许是你刚刚见面还稍觉满意的相亲对象。&br&
因为以上原因,所以我们只能来说一说一些已经破获,但是过程曲折,内容精彩的案例了。先用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讲一下,这个案子上过“天网”的,罪犯是一个男性,我们姑且叫他A,三十岁左右,总共杀过三个人,第一个人90年代初期(B),第二个人2000年(C),第三个人最近几年(D)。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先说一下侦破的过程:D的家属报案称D被绑架勒索赎金,经过大量工作,抓获A,后来发现A为先杀人,后称作绑架向D家属勒索赎金,A因为知道自己死罪难逃,所以交代了杀害B和C的事情,后经过核实,确实属实。然后从作案的过程在说一下,90年代初期,A与B相交甚好,由于口角,将B杀死,并将尸体扔入废井中,B孤身一人,没人寻找,尸体也未被发现,所以一直没有案发;2000年,A去外地,半夜碰见一拾荒者C,两人因为口角,A将C残忍杀害,未处理尸体,警方第二天发现,但是无法查明尸源,并且纯属激情杀人,两人无任何交集,路边石头随手取材,并且A纯属路过此地,所以此案一直悬而未破;D跟A情侣关系,感情不合,杀后觉得自己吃亏,所以向D家属索要钱财,并且D的尸体也藏在一个基本上不会被人发现的地方。&br&
最后,通过上面很简单说的这个案例,我谈谈我认为的成功罪犯所需要具备的条件。&br&&i&(1)一人作案。只有自己才会出卖自己。&/i&&br&&i&
(2)心狠手辣。没有魄力什么事都干不好。&/i&&br&&i&
(3)沉着冷静。必须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i&&br&&i&
(4)天时地利。一个好的运气能战胜一切。&/i&&br&
大家虽然举了很多国外的案例,大部分都是看得电影或者一些网上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艺术加工过的,我听过李昌钰的讲座,还有美国一些Criminal technique的专家的讲座,还有日本的警视厅的专家讲座,其实这些人讲的案例,如果大家去听,都不会觉得是多么一波三折,精彩不断,其实很平淡的,主要都是讲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和侦查思维上的一些东西,包括辛普森的案子,其实李昌钰本人拿出的一些资料和讲的内容,平淡无奇,甚至有些枯燥,都是些数据分析。&br&
大家既然讨论成功的罪犯,不如讨论为什么这些成功的罪犯究竟是犯了怎么的错误导致自己被抓住的,这可是致命的错误,所以因为这个错误他们并不成功。
我是一名刑警,分管着一个三线城市的所有命案、涉枪涉爆等重大案件的督导、统计和上报工作,除了这些文案工作以外,十年来也一直在侦办着全市最重大的各类案件,我以我的亲身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看前面大家的回答基本上都是一些电影的例子,各类的案例我…
居然没人说真人故事改编的电影《猫鼠游戏》(Catch Me If You Can)里的主人公,&br&他简直是开挂的存在!&br&&b&小弗兰克·威廉·阿巴内尔(&/b&Frank William Abagnale, Jr.)&br&&img src=&/fe9ba8ee836d59db55ff_b.jpg& data-rawwidth=&15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50&&&br&以下选自维基百科:&br&&br&&blockquote&小弗兰克·威廉·阿巴内尔(英语:Frank William Abagnale, Jr.;日-)是一位美国安全顾问,早年以伪造支票、冒充身份、骗取信任与脱逃的经历而闻名于世。&br&1960年代,从弗兰克·阿巴内尔16岁开始的5年中,他于26个国家伪造了250万美元的支票,从而被多个国家通缉。他后来称他在此过程中冒充过不少于8个身份,包括泛美航空飞行员、教师、医生、美国联邦监狱管理局工作人员和律师,他从拘留所脱逃两次,这些都发生在他21岁之前。[2] 他在美国监狱中呆了不到5年即被释放,为美国联邦政府工作。他现在是联邦调查局研究院和外地办事处的顾问与讲师。他还创办了Abagnale & Associates,一所有关经济诈骗犯罪的顾问公司。&br&[3] 1980年,阿巴内尔出版了自传《我知道你是谁》(Catch Me if You Can)以第一人称描述了他的诈骗经历。2002年,斯皮尔伯格以阿巴内尔故事为原本导演的电影《我知道你是谁》上映。&/blockquote&作为一个顶级骗子,&br&我认为他所具备的素质无非就是三个,&br&1 &b&高超的犯罪技巧,&/b&&br&&blockquote&根据泛美航空时候的统计,阿巴内尔在16至18岁期间,利用伪造的员工身份,享受了至少免费飞行250多次,总航程超过1,600,000公里,范围遍及全球26个国家。期间,他还能享受免费的旅馆,其食宿的费用均由航空公司来支付。&br&不久以后,他就想到了新的办法来骗取现金,例如伪造了一种和真支票几乎一模一样的假支票去银行兑现,并说服银行为其&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ndex.php%3Ftitle%3D%25E9%25A2%%25BB%%258E%25B0%25E9%action%3Dedit%26redlink%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预付现金&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不得不说,阿巴内尔的诈骗伪造技术世界一流,支票都能做假,还有什么不能的?&br&2&b& 有勇气,&/b&&br&敢去模仿飞行员,敢去伪造支票,还有什么他不敢的?&br&3&b& 最&/b&&b&主要的是,人家还聪明!&/b&&br&&blockquote&19岁的时候,仅仅用了八周的复习时间,在经历了两次失败,第三次考试后阿巴内尔顺利地取得了&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8%25B7%25AF%25E6%E6%2596%25AF%25E5%25AE%%%25E5%25B7%259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路易斯安那州&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律师执照路并在路易斯安那律师事务所找到了一份工作。&/blockquote&天啊,八周复习时间,三次考试,拿到了律师执照!&br&这效率,不服不行。&br&阿巴内尔最后金盆洗手,转而为FBI服务,为各大银行设计安全支票,可以说是学以致用,走到正轨上了。&br&PS:&img src=&/5daec650ec622_b.jpg& data-rawwidth=&405&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5&&&br&《猫鼠游戏》这个电影不错,值得一看~&br&&br&,
居然没人说真人故事改编的电影《猫鼠游戏》(Catch Me If You Can)里的主人公, 他简直是开挂的存在! 小弗兰克·威廉·阿巴内尔(Frank William Abagnale, Jr.) 以下选自维基百科: 小弗兰克·威廉·阿巴内尔(英语:Frank William Abagnale, Jr.;1948…
这个答案只是说案例和问题关系好像不大。&br&第一个:三亿日元抢劫事件&br&还是把视频放在前面吧:朝日电视台SP《松本清张 三亿元事件》的片头。虽然是影视作品,但是时间的经过都是清楚的还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br&&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jY3MTA2ODI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三亿元事件经过(TV ASAHI)&i class=&icon-external&&&/i&&/a&&br&&b&(一)案情&/b&&br&简介:三亿日元抢劫事件是日发生在日本东京都府中市的一次现金抢劫事件。至今犯人尚未捕获。此案已经过了时效。犯人作案手法巧妙成为日本历史上最神秘的案件之一,被人们视为完美犯罪。去除货币贬值因素也是日本迄今为止被盗金额最大的案件。&br&&br&我们来看一下事情的经过:&br&&ul&&li&案发地点,1968年(昭和43年)12月6日日本信托银行(现在的三菱UFJ信托银行)国分寺支行经理收到一封恐吓信。信中要求银行派一名女职员在第二天(12月7日)下午5点前将300万日元送到指定地点。否则就炸掉该经理的家。当天警方在犯人指定的地点布置了50名警员,然而犯人并没有出现。&br&&/li&&li&然后:4天后的(12月10日)早上9点30分左右,一辆日产运钞车装着2亿日元由日本信托银行国分寺支行出发前往东京芝浦电气(现在的东芝)府中工厂。这些钱是工人的年终奖,被分别装在三个保险箱中。当运钞车经过府中监狱后面府中市荣町学苑路的时候被一名骑摩托车的男“警察”拦下。运钞车司机打开车窗问发生了什么情况,男“警察”回答“你们银行巢鸭分行行长的家被人放了炸弹,刚接到通知你们这辆车也有问题,要检查一下”。运钞车上的人都知道4天前的恐吓信事件于是都下了车。这边应该早就知道途中会有运钞车路过,所以犯人假扮警察,利用之前恐吓信,让车上的人顺利下车。&/li&&br&&li&第三:男子爬上运钞车后引燃藏在身上的烟雾弹,大叫“要爆炸了,快逃啊”,然后驾驶运钞车在众目睽睽之下扬长而去。正当银行职员们赞叹“警察”果敢举动的时候,突然发现“警察”留在现场的摩托车不大对劲,这才知道受骗上当了。&/li&&li&第四:9点50分除了伊豆小笠原群岛以外东京都全域进入紧急状态追捕犯人。每年这天是年底特别警戒的头一天,因此警力都分散部署在市内各个重要场所,当初没有料到犯人会在途中换车,经过一整天的盘查没有发现犯人的踪迹。&/li&&/ul&&br&全部警力排查,但是当初大伙儿貌似没想明白,人家换车了。总不能一直开着运钞车四处潜逃吧。整个事件经过也就是这样。这次被抢金额达3亿日元(2亿日元)是当时抢劫犯罪涉案金额最高的一次。此后涉案金额也有超过3亿日元,但是根据1968年的物价水平,那时候的3亿日元相当于现在的(2010年)20到30亿日元,所以从价值上来讲无出其右。而且其后长达7年的追查还花去了9亿日元。1975年(昭和50年)12月10日,超过刑事诉讼时效年限(7年)。1988年(昭和63年)12月10日,超过民事诉讼时效年限(20年)。成为日本犯罪史上的一桩无头案。&br&&br&&b&(二)遗留物品&/b&&br&&br&犯人在现场留下作案工具等遗留品共计120件,因此开始警方对于破案十分乐观。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发现这些遗留品要么是被盗物品要么是大量生产和贩卖的物品,对破案的进展起不到任何作用。&br&&br&&ul&&li&&b&1、第一现场&/b&&br&&/li&&/ul&第一现场案发现场当日府中市荣町府中刑务所北面。三亿日元就是在这里被抢。&br&&img src=&/6d7aed6464bca5a85f4714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2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6d7aed6464bca5a85f4714_r.jpg&&&br&这些年的近照&br&&img src=&/ace3efa382bb44d98cc553f_b.jpg& data-rawwidth=&552&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2& data-original=&/ace3efa382bb44d98cc553f_r.jpg&&&br&&strong&(1)雅马哈运动型350R1&br&&/strong&假冒的警用摩托。于日至20日间被盗。当时警用摩托都是本田产,不存在雅马哈的警用摩托。摩托原本是蓝色。从被盗到发现为止开了428公里。把手和车鞍部有涂错油漆后擦拭过的痕迹。当时犯人就是利用这辆摩托伪装成警车,成功骗得了运钞车上的人。(当然最早寄出的那封恐吓信,已经给大部分银行人员施加了心理压力)&br&&strong&(2)鸭舌帽&br&&/strong&在现场发现的外套里有一顶鸭舌帽,被认为是犯人的物品。本来根据分析帽子上的汗液可以查明犯人的血型,可是由于开始过于乐观,警察争相戴着取乐造成无法提取物证。这种鸭舌帽在立川市的帽子店一共被卖掉54个,追查到其中36个帽子的买主,还有18个找不到下落。当时刑警也是过于乐观。以至于取证有难度。&br&&strong&(3)扩音喇叭&br&&/strong&假摩托上挂了一个扩音喇叭来冒充警察用的扩音机。根据编号查明同批产品共5个,其中4个下落确定,最后1个在东村山市的施工现场被盗。都不是能确定犯人的有效物件。&br&&strong&(4)饼干盒子&br&&/strong&假摩托上还放了个饼干盒用来冒充文件盒。其实警察用文件盒在普通的摩托车店也有出售,可是罪犯选用了和真文件盒相差颇大的饼干盒用来冒充。结合前面提到的摩托涂装错误而导致擦拭痕迹来看犯人对警用摩托不是很熟悉。饼干盒是明治商事生产,产量为3万个,因此无法查找来源。有人据此推测犯人喜欢吃甜食。&br&&strong&(5)烟雾弹&br&&/strong&烟雾弹是“High Freia 5”,在加油站都有卖,事件发生为止共卖掉4190个。&br&&strong&(6)磁铁&br&&/strong&用来把烟雾弹固定在现金运送车上。烟雾弹周围绕上了铜线,由于铜线没有什么磁性结果烟雾弹掉在地上。磁铁由大平制作所共生产了43240个。&br&&strong&(7)报纸&br&&/strong&扩音喇叭被涂了2层白漆。搜查中毫无进展的某天突然发现粘在扩音喇叭上4mm大小的报纸碎片。经调查是日产经新闻晨刊主妇专栏“食品信息”标题“品”字的右下方一部分。纸张是爱媛县伊予三岛市大王制纸工厂生产。这份报纸有13,485户订阅,分归12个发送点。花了2年时间终于找到了特定发送点,然而订阅纪录已经销毁线索中断。&br&然后我们来到第二现场。&br&运钞车落脚点。运钞车被遗弃在国分寺市西元町武藏国分寺迹的橡树林中。&br&事件发生前有人看到一辆深红色卡罗拉停在这里,因此判断犯人拿走运钞车中的保险箱后换乘深红色卡罗拉逃跑。&br&左边是那时候拍下的照片,右边是近照。&br&&img src=&/e07a7f03a22de30ab8aa8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2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e07a7f03a22de30ab8aa8_r.jpg&&&br&&br&&ul&&li&&b&2、第三现场&/b&&br&&/li&&/ul&府中市荣町明星学苑高中附近的空地。&br&犯人在实施犯罪前用雨衣把假摩托藏在这里。&br&&strong&(1)雨披&br&&/strong&深红色的雨披。盖在假摩托上后,直接被扔在地上。&br&案发第2天被公开,生产这种雨披的公司1958年倒闭,雨披是10年前生产。雨披袖口内侧有熨斗熨过的痕迹。领子上有洗衣店的标记的痕迹。&br&&strong&(2)第1辆卡罗拉&/strong&绿色的卡罗拉(车牌:多摩5め3863)。11月30日至12月1日被盗。&br&犯人开始用第一辆卡罗拉逃跑。&br&&ul&&li&&b&4、第四现场&/b&&br&&/li&&/ul&小金井市本町团地停车场。案件发生4个月后,犯人在第二现场换乘的红色卡罗拉在这里被发现。现场还找到了空的保险箱。犯人可能在这里把现金从保险箱中拿走,但是团地停车场人多眼杂也可能是在别的地方把钱取出后将车和保险箱丢弃在此。这里还发现了其他一些被盗车辆。&br&&br&&strong&(1)第2辆卡罗拉&br&&/strong&犯人抢走运钞车后换乘的红色卡罗拉,戏称为“多摩五郎”(车牌:多摩5ろ3519)。事件发生前被人在第二现场目击。警方在事件发生后一直在寻找这辆车。车被盖着车衣所以一直到4个月后才被发现。空保险箱被扔在车里,根据航空自卫队的航空照片红色卡罗拉在事件发生第2天就一直停在那里。各种预谋已久。这是本案的第三辆摩托车了。。&br&&strong&(2)保险箱上的泥土&/strong&&br&对保险箱上的泥土所作精密分析表明,这些泥土来自距现场4公里的国分寺市恋洼杂木林,农林省林业试验场的鉴定认为这些泥土和第二现场土壌接近。因此推断犯人在恋洼附近有藏身之处,但是大规模搜查之后还是一无所获。&br&&strong&(3)本田摩托DREAM&br&&/strong&日被盗。这种车型是警用摩托的车型,所以判断犯人当初想改装这辆车。被盗后只有开了60公里,车主说这辆车有跳火的问题。估计犯人因此而放弃改造。在第四现场发现的其他被盗车辆。犯人对车改造肯定也非常精通。&br&&strong&(4)其他3辆被盗车&br&&/strong&第2辆卡罗拉以外还停放着其他3辆被盗车分别都是不同型号的日产天际线。车都盖着车衣因此很难被发现。1971年(昭和46年)警察委托工科学者额田严鉴定,发现车衣打结方法不同。因此得出是集团犯罪的结论&br&集团犯罪还是单人犯罪,至今任然没有定论。&br&有几名老警员坚信一个人作案的可能。因为搜查了那么多年,连一个人都没浮出水面,不是很不可思议吗?那么多钱,分赃也会产生分歧。众人守口如瓶,保守共同秘密也相当有难度。&br&&strong&(5)第四现场遗留下来相当多的物件。(大多被盗车)&br&&ul&&li&&strong&赌博用品&/strong&&br&&/li&&/ul&&/strong&其中一辆被盗车(Prince SkyLine 2000GT)中发现两本赛马杂志和体育报,府中东京竞马场附近咖啡店的火柴,平和岛赛艇的广告。这些都不是原来车主的东西。由此可见犯人喜欢赛马和赛艇。&br&&ul&&li&&strong&女人的耳环&/strong&&br&&/li&&/ul&被盗车(Prince SkyLine 1500)中发现女人的耳环。这也不是车主的东西,所以怀疑犯罪人员中有女人或者同性恋者。&br&&br&&b&(三)侦查&/b&&br&犯人究竟偷了多少车,大规模的铺垫作案啊。&br&而且犯人这么缜密作案,在第四现场竟然留下这么多东西,很怀疑是不是干扰警方视线。&br&我们来看一下之前造成银行恐慌的恐吓信。&br&三亿日元抢劫事件发生前,日到日为止多摩农协(府中也在多摩地区)共计9次收到恐吓如不交钱就会被纵火和放炸弹。从恐吓信的口吻语气特点来看多摩农协恐吓事件和三亿日元抢劫事件是同一个犯人,也就是说犯人还参与了其他恐吓事件。&br&&br&&b&1、证物及证词&/b&&br&送到银行的恐吓信上的邮票是用唾液粘上去的,鉴定结果犯人是B型血。&br&恐吓信里面的字用杂志上的字拼凑,这份杂志后来被用来包烟雾弹。多摩农协的恐吓信同日本信托银行的恐吓信语气上有如下相似点。&br&&b&(1)&/b&使用“ウンテンシャ(司机)”“イマ一度の机会(现在是一生一次的机会)”,日语一般不使用运转者,而使用运转手。&br&&b&(2)&/b&喜欢在词句之间加上空格。&br&&b&(3)&/b&强调之处使用点线记号(“●―●―●”)。&br&&b&(4)&/b&使用俺们,我们,说明罪犯可能不是一个人。&br&&b&(5)&/b&使用电话公司相关人员用语“コン柱オキバ(电线杆子)”,而日语一般使用电柱。&br&&b&(6)&/b&都提到多摩农协某职员的车牌。&br&大规模的逃窜活动,总有目击证人吧。&br&目击者言事件发生后有人提供了如下目击报告。&br&--11月下旬早上8点左右有人看到府中市市道这辆被盗的蓝色摩托。12月1日深夜有人发现被盗的摩托车停在京王线高幡不动站附近反向车道。&br&--12月9日晚上8点40分有人在府中市某十字路口看到这辆摩托,这时候已经被涂成白色。&br&--案件发生30分钟前9点左右有4个目击者看到距离日本信托银行国分寺支店50米的地方有个身高165-170厘米,30岁穿雨衣的人在张望。&br&--案件发生10分钟前9点20分有主妇在第3现场目击到该摩托。第一现场4名银行职员和府中刑务所人员以及航空自卫队员的证词有出入。&br&--第二现场附近有一名妇女被运钞车激起的泥水溅到。&br&--国分寺市的一对园丁父子的车差点被红色卡罗拉撞到,随后红色卡罗拉飞速往国分寺街道方向开走。这对园丁父子看到驾车的是一个无帽穿黑色外套长发男子,没有看到保险箱。&br&--最后的目击是在杉并区的哨卡,有辆轻型车载着银色提箱突破哨卡&br&目击到的都是车辆,但是犯人显然对车很了解,换漆,翻修,善于伪装。&br&&br&&br&&b&2、搜查&/b&&br&&b&(1)模拟像&/b&&br&模拟像是根据嫌疑人(后述的少年S)的照片制作,而不是根据当事人的描述制作。&br&警方公布的嫌疑人像当事的4名银行职员此时已经见过少年S的容貌,所以很可能有先入为主想当然的可能。结果1971年调整了方针认为即使不像模拟像也可能是犯人。1974年正式废除了这张模拟像。然后报章书籍仍然不断引用这张模拟像。嫌疑人名单里共有11万人,协助调查的警员更达到破纪录的17万人。可是罪犯仍旧没有被抓到。&br&&br&少年s是最大的嫌疑人。后面会提到。&br&而这张模拟像呢,是当时的银行职员在见过少年之后,半信半疑的画出的。&br&总共搜查了17万人(破纪录),都没有抓到嫌烦犯人。&br&&img src=&/cb4afe6c5ee8_b.jpg& data-rawwidth=&385&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5&&这张模拟像太有名了,不断被各种素材引用。&br&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些先入为主,觉得这人脸非常惊悚,让人慎得慌(听说是死人的照片拼接而成)&br&&br&&b&(2)地毯式搜查现场&/b&&br&附近的三多摩地区是学生集聚地区,警方实施逐家访问。当时在东京都立府中高等学校上学的高田纯次和布施明也在11万嫌疑人当中。两人都和事件没有关联。&br&其他搜查&br&对现场遗留物品进行指纹取样,由于指纹太多,而核对指纹的警员只有3名,最后没有取得成果。警察公布了被盗款日元钞票的号码。可是这些钞票没有发现在市面上流通。&br&&b&被害和影响&/b&&br&日本的保险公司对银行作了赔偿,其他的保险公司作了联保。府中工厂的工人也在犯罪发生后的第二天就领到年终奖。此后日本企业意识到使用现金发放工资奖金是很危险的,所以将工资奖金发放改为银行划账。银行方面也加强了现金运送的安全措施,增加了保安人员。&br&这件事情影响极其深远,因为他没破案成功。无头大案,还过了时效。&br&不光是银行亏损,保险公司元气大伤的问题。更是大家心中一块儿阴影,一种谜团。&br&&br&&b&(四)嫌疑人&/b&&br&犯人到底是单独还是团伙行动到现在还是个谜。调查中重点有下面的嫌疑人。&br&立川组的少年&br&立川组是当时立川市的少年窃车团伙(立川市在府中市西面)。&br&&strong&少年S&br&&/strong&立川组的小头目。当时19岁。被怀疑理由偷车的方法和发现的被盗车上的痕迹吻合。熟悉当地地形,懂得汽车和摩托车的驾驶。&br&和1968年3月在立川市一家超市用烟雾弹抢劫的犯人关系很好。其父正是骑摩托的警察,因此有警用摩托的知识。&br&除了家人的证词以外无法提供不在场证明。&br&事发前说过要抢劫东芝或日立的运钞车。&br&但是,也有不符合的地方。&br&-如果是单独犯罪少年S就被排除。(单人犯罪的话,可以提供不在场证据)&br&-血型是A,恐吓信贴邮票的血型是B。&br&-和恐吓信上的笔迹不同。&br&-多摩农协恐吓事件中恐吓信是8月25日寄出,这天他在少教所。&br&-少年S案发5天后(日)在家中服用父亲买来得氰化钾自杀。&br&熟悉他的人都不认为他会自杀。包氰化钾的报纸上只有S本人和他父亲的指纹。自杀后第二天,警察将当事的4个银行职员带到S家里辨别面容。4人全部说S长得很像嫌疑人。据此1968年の12月21日警方以S的照片为蓝本公布了模拟像。但是最后警方排除了S作案的可能。&br&他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嫌疑人。之前的模拟头像也是以他为蓝本。&br&但是,他自杀了。&br&这个具体的事情也查不到了。案发五天后就自杀了,难道是自杀前华丽的遗作,或者是同谋者的相逼。。。&br&总之各种隐情,那是必须的。最后警方也排除了他作案的可能。(但是肯定有瓜葛吧)&br&&br&&strong&少年Z&br&&/strong&立川组成员。当时18岁。&br&怀疑理由,1,2,3和少年S相同。&br&案发后变得很阔绰。买了新车开了公司。然而Z的血型是AB,笔迹也和恐吓信上的不一样。1975年警察在刑事诉讼时效前逮捕了Z,但是由于证据不足在刑事诉讼时效前被释放。&br&警察在时效到期前最后一根稻草,但是被释放。证据不足。&br&&br&&b&男同性恋K&/b&&br&少年S的朋友,不是立川组成员。当时30岁左右。除了S的亲人是事发当天唯一对S作证的人。&br&根据K的证词S事发2~3天前到事发当日一直和K在新宿的公寓过夜,事发当天早上8点离开。&br&离开时间是根据天亮的程度并没有看表,外面下着雨,忘记了有没有把雨伞或者雨披借给他。&br&K还说认识S是事件发生的20天前,然而家里却摆着夏天和S一起旅行拍的照片。&br&事件发生一年之后,K移居国外,并在当地开了商场。&br&再次回到日本后买了数栋公寓,事件七年后买了豪宅。&br&如果K是罪犯一员的话,S在少教所时寄出的恐吓信,现场附近目击到的30岁男子,被盗车中留下的耳环就有了合理解释。但是经过调查警方也排除了K的作案嫌疑。据K自己说在国外发达是因为找到了有钱的靠山。&br&&br&但是这些人都被排除作案嫌疑了(不要怀疑警方能力,这个案件历时那么多年去侦破,有那么几个嫌疑人还不往死里找证据)&br&&br&&b&府中市的司机K&/b&&br&当时25岁。熟悉当地环境,血型也是B,会打字,从他写给朋友的信中发现和威胁信相似的口吻,但是笔迹不同。&br&因为长相和模拟像酷似所以从嫌疑人名单12,301位脱颖而出。事件发生1年后的日,每日新闻记者对警方的采访中,警方透露了K,但是强调笔迹不同。但是各家媒体迅速作了报道。警方怕嫌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敏锐贼输出手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