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雄周时源为什么是大校只授大校

09-2109-2109-2109-2109-2109-2109-2109-2109-2109-21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  有些人应该要去多学习了解下历史。看到有个帖说福建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福建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千人以上的大战,整个历史书上面,无论是日本人,还是国民政府,共产党,好象都从来没有关注过这里。几乎找不到任何关于在福建发生的可以值得描述的事情。福建整个省我就不说了,就说我们县和我们县的一个乡对整个中国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手机发帖有点乱,望见谅。进入正题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古田举行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是我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毛泽东曾在古田写下著名的《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数十公里外的才溪,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毛泽东曾经三次到才溪区(包含现在的才溪镇和通贤乡),写下著名的《才溪乡调查》。  当年,才溪曾有3000余名青壮年参加红军,占当地青壮年总数的80%。上世纪50年代,中央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总团长谢觉哉率团来到才溪模范乡,问才溪出了多少开国将军,当地干部回答:“已联系上的有9位军长、18位师长。”才溪“九军十八师”由此闻名。不过后来的统计发现,才溪有少将以上的军级干部十名,副部级以上干部四名,地师级干部十七名,人们把才溪誉为“将军之乡”。历史事件中的才溪将领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才溪是福建省的“第一个模范区”、中央苏区的模范区、模范乡。当年的才溪区包括现在的才溪、通贤2个乡镇,人口16030人。全区有3246人参加红军,其中1000多人为革命英勇牺牲,有名字考证的就有961人。  走进才溪“九军十八师”陈列馆,杨成武上将那遒劲有力的金黄色题字迎面而来:“将军之乡——才溪”。  “九军十八师”,涉及海陆空三军,其中军衔最高的是中将刘忠;有13岁任儿童团团长、抗美援朝时参加并指挥著名的上甘岭等战役的少将王直;有参加平津等战役的少将王奇才;有参与筹建空军航空兵第一支作战部队——混成4旅并任参谋长,抗美援朝中,参与、指挥击落、击伤几十架敌机的少将王香雄;有动员一家兄弟5人参加红军的少将王集成。此外,才溪籍少将还有王胜、邱子明、邱国光、张力雄、雷钦。  此外,在国家领导人身边,也不乏才溪籍军人的身影,李质忠担任过毛泽东机要秘书、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吴振英曾是刘少奇机要、行政、警卫秘书。  在耳熟能详的革命历史事件中,也活跃着才溪籍将领,例如飞夺泸定桥战斗中,被授予大校军衔的王陪臣就是24名敢死先锋队员之一。  小学时,我们曾经在课堂中学习《纪念白求恩》,无不钦佩诺尔曼·白求恩那无私、无畏的精神,他那张在河北省涞源县孙家庄外小庙内俯身为八路军伤员手术的照片深入人心。那张照片中,有几名助手与白求恩同台手术,其中有一人就是在晋察冀解放前有“华北第一刀(手术)”之美誉的才溪人王金亮。王金亮是白求恩大夫的亲密战友、主要助手和野战外科医术的接班人。他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大校阙明于1940年7月,在朱德总司令的直接领导下,负责筹建第一座红色广播电台——新华广播电台。其间阙明任新华广播电台行政科长,他和同志们一起,克服了人员、设备等方面的重重困难,终于在日(现定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日)开始广播。  三户人家一户烈属  “才溪每3户人家中就有一户是烈属”。才溪是将军之乡,也是红军之乡,参军人数众多,才溪籍军人大多经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才溪的将军为什么如此集中?  上杭县党史办研究室主任科员江树高分析,这和当时闽西风风火火闹革命的大环境分不开,据统计,截至1964年,福建省有少将以上军衔的将军83人,其中68人在龙岩,上杭县占了其中的27位,才溪就有10位。  江树高认为,才溪籍军人经历战争时间跨度大,大多从1929年开始参加革命队伍,直到全国解放,有的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刘忠等党政军精英就是在长达20多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从3000余名才溪籍军人中脱颖而出的。  毛泽东三到才溪  才溪人踊跃参加革命与毛泽东三次到才溪调查不无关系,才溪镇党委报道组组长王瑞溪研究认为,毛泽东每次到才溪,都有大批才溪儿郎投身革命热潮。  “响哗哗,闹花花,毛主席来才溪作调查;领袖和人民心连心,访贫问苦到农家……”这是当年才溪流传的一首反映毛泽东到当地调查的童谣。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经九次到上杭,其中三次到才溪调查,并写出著名的《才溪乡调查》。在“调查”中,毛泽东详细写出才溪乡的行政区划、代表会议、乡苏下的委员会、扩大红军、经济生活、经济公债、文化教育等方面内容。  1930年6月,毛泽东继赣南寻邬调查后,率一个警卫连经武平来到上杭才溪乡,住在下才溪上坑村,深入群众召开各类人员座谈会,调查、掌握土地、劳动、柴米油盐问题的最基本材料。  1932年6月,红四军胜利攻克漳州回师闽西赣南时,毛泽东第二次来到才溪,住在下才溪塘子角,利用战争间隙,深入进行社会调查。  1933年11月,毛泽东在兴国长冈乡调查后,率中央通讯排一个班,跨越武夷山,从汀州乘船而后步行来到才溪,住在“才溪区工会”开展全面具体的社会调查。  毛泽东经历三次才溪之行回到江西瑞金后,撰写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  上杭县才溪镇发坑自然村原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这个自然村原本不叫“发坑”,而叫“衰坑”。1933年,毛泽东来到这里开展调查时,觉得“衰坑”不好听,就在一次调查会议中提出“把衰坑改成发坑”的建议。  “发坑”吉利。衰坑的群众听后乐不可支,决定改“衰坑”为“发坑”。如今,发坑的人真的发达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这片古老的山坳。村里的男人们纷纷拾起了祖传的建筑和打井手艺,南下广东深圳。凭借着手艺和过人的胆识,发坑人“发”了,坐落在山脚下的小村子密密匝匝地建了钢筋水泥楼房。据介绍,不到100户的自然村,85%的人家住上了农民别墅,全村10万元以上的小车就有40多辆,占了全村户数的30%多,有的一户人家有几辆小车。  1934年1月,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高度赞扬了才溪人民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支援革命战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并把《才溪乡调查》发给与会代表学习,向全苏区推广才溪乡先进典型经验,造成千百个乡都“成为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阵地”,并借此“去粉碎一切机会主义者的瞎说”。  敌人眼皮下成立党支部  1928年春,中共上杭县委正式成立。党组织派共产党员罗化成、李天富来才溪开展革命斗争。  当时,才溪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反动民团头子刘逸怀在才溪(包括通贤)的各个角落派出“钉子”,布控严防。罗化成只得以行医为职业,白天行医卖药,晚上走家串户开展革命活动。李天富扮成算命先生走村入户宣传革命道理,组织成立秘密农会,发展农会会员。不到半年,才溪农会会员扩大到3000多人。罗化成、李天富在才溪农会3000多人中,将林鹤、林鹏、王永年、王仲玉、王干卿等6人列为第一批入党对象。  1928年5月中旬,中共上杭县才溪支部在下才溪水茜坑林鹤家成立,选举林鹤为才溪第一届党支部书记。会议刚刚结束,楼下的狗狂叫,接着传来林鹤妻子的吆喝声:“死狗,不准吠生人。”楼上参加会议的人员懂得这是林鹤妻子的暗语,伪乡公所派来探子了,罗化成等马上划起拳来,三四个探子上楼,楼上一桌简易酒席,罗化成等8人正在猜拳,探子没发现什么就下楼走了。  1929年,才溪人民举行革命暴动成功。1931年,才溪荣获“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光荣称号。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没人来,我自己顶!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健在开国大校393人,未确认19人--30/07/2017[楼主]&作者:
&发表时间: 20:23
&&&&&&&&点击:263930次
1955年至1965年先后授于或晋升大校3193名,现健在393人:其中1965年前晋升少将16人,未晋升的已确认授予年份325人,未确认授予年份52人。未确认大校身份19人。1、已晋升少将(16人)1955年大校(15人)殷国洪(11)张力雄(13)杨思禄(17)孙干卿(19)姜 钟(19)胡 炜(20)方 震(11)高先贵(12)张玉华(16)文 击(18)张中如(19)刘振华(21)陈绍昆(21)杨斯德(21)王扶之(23)1960年大校(1人)涂通今(14)2、已确认授予年份(325人)1955年大校(46人)萧
彬(08)方中林(12)陈子植(12)黄家景(13)杨启轩(14)苏
林(14)何纪元(14)彭云生(14)吕
鸿(15)王旭华(16)刘德元(16)杨志宏(16)李光夫(16)张一波(16)王
枫(17)杜秀章(17)李万华(17)李家英(17)肖泽泉(17)张恒业(17)胡成放(17)赵天水(17)刁志真(18)尹
珙(18)江
湧(18)李金财(18)李凯夫(18)李修来(18)宋文洪(18)赵绍昌(18)程荣耀(18)谭德本(18)张
祥(19)陈景三(19)赵其林(19)刘
昌(19)孙芳圃(19)李伐东(19)张世魁(19)万海峰(20)阳
震(20)刘
琏(20)刘江亭(21)刘尚华(22)张梦山(23)陈百顺(23)1956年大校(6人)王云清(15)尚
可(18)田世繁(19)张晓川(19)侯广韬(20)汤从列(21)1957年大校(8人)徐乃斌(11)刘
烨(15)肖
德(16)卫
磊(17)李
方(17)李
华(18)刘增钰(19)冯
云(21)1958年大校(4人)王正平(11)陈大友(17)郄晋贤(18)郑耀林(20)1959年大校(7人)马宏浦(15)汪
浩(17)林
茂(17)赵
恕(17)钱志超(19)曹醒华(20)刘世雄(22)1960年大校(96人)姜树德(11)刘
震(12)贾庆祥(13)马金昌(14)王
云(14)文连高(14)毕德林(14)刘德彬(14)李新华(14)张兰厚(14)陈仕和(14)侯泽远(14)王建一(15)牛克伦(15)徐
放(15)于
丁(16)原金沣(16)董
涛(16)戴朝仁(16)唐才猷(17)曾绍东(17)马德胜(17)史
唯(17)向
阳(17)刘
果(17)何志聪(17)钟良树(17)梁永福(17)谢长华(17)戴天祥(17)徐立树(18)罗
荣(18)任
球(18)田堰波(18)安
怀(18)李其华(18)谷
红(18)张宝钿(18)胡正先(18)琚洪运(18)赵巨明(19)马
森(19)孙殿甲(19)李友白(19)徐
平(19)于
琳(19)马子安(19)王
湜(19)王士方(19)王霄汉(19)田化一(19)孙纪刚(19)李
鹏(19)宋
健(19)宋乃耕(19)贾鸿钧(19)郭云昆(19)栾峰如(19)辛国良(20)张
进(20)王大可(20)朱子渔(20)刘鸿志(20)李彩五(20)吴长泰(20)吴世昌(20)陈亚丁(20)林有声(20)赵景龙(20)夏天泰(20)王
杰(21)刘占荣(21)江洪涛(21)李守红(21)胡
可(21)曹全夫(21)阎
生(21)靳兆西(21)齐得雨(21)潘启琦(21)周德礼(22)于克法(22)朱
光(22)陈
刚(22)范维纲(22)张茂勋(22)杨德中(23)孟
平(23)张晓林(23)姜
松(25)田
涛、刘致善、杜逸民、张
路、张复明、谢幼升1961年大校(16人)张定亚(06)刘续昆(13)林开征(15)刘籍甫(16)方
晓(18)杨春亮(19)何庆宇(19)马云涛(20)车平路(20)李炳萱(20)何林兆(21)张怀瑞(21)王
敦(21)周衣冰(22)任秀生(23)张英才(24)1962年大校(30人)何
棣(09)郄博南(14)杜光斗(16)杨劝农(16)王其林(18)王振邦(18)张绍恭(18)高兆林(18)刘锡仁(19)李钦哲(19)沙
旅(19)郑文甫(19)傅坤墉(19)郄晋武(20)宋少颖(20)吴戈华(20)国
光(20)徐尧田(21)范
理(21)郑竹波(21)赵
韬(21)阴法唐(22)周家鼎(22)周志先(22)丁
锐(22)李彦龄(22)董
仁(22)王
森(23)王金泉(23)邢正勤1963年大校(18人)王仁济(14)许欣之(17)胡子邦(17)胡介民(17)李乐三(18)张
剑(18)胡俊人(18)贺晓成(18)桂
林(18)顾登友(18)魏凯江(18)石
競(20)刘轩亭(20)李宣化(22)赵志祥(22)王郁文(23)肖
健(23)高万宝扎布(23)1964年大校(85人)赵
伟(09)黄振英(13)张新胜(14)叶剑华(15)严长寿(15)李
桢(15)杜宏鉴(15)夏云超(15)王
辛(16)刘
准(16)刘洪章(16)李义明(16)赵志云(16)袁德良(16)梁景杰(16)尤
克(17)杨世泽(17)李云诚(17)李国策(17)范克让(18)王仁德(18)朱文华(18)刘运坤(18)邹
顺(18)昝绍南(18)耿淑明(18)高
良(18)郭
新(18)贺
靖(19)刘
英(19)李清正(19)初
光(19)崔清福(19)阎五福(19)杨光隆(20)王英杰(20)马贝禾(20)凤玉奎(20)孙法善(20)李馨诚(20)赵世英(20)殷之书(20)曹青林(20)傅奎清(20)雷立德(20)马兆民(21)苗汝鹍(21)于忠彦(21)王德纯(21)叶道如(21)刘
华(21)杨
针(21)李一凡(21)肖进前(21)沈云章(21)陈继周(21)夏光亚(21)王时春(22)张亭山(22)陈海林(22)王子波(22)王光辉(22)李凤岗(22)林
晖(22)周曼天(22)郑屏年(22)段华夫(22)贺芳齐(22)成学俞(23)孙
泊(23)单印章(23)刘玉年(23)杨同泰(23)李钟民(23)赵如章(23)姚
路(23)董占林(23)罗保顺(24)林
虎(27)马
鸣、张晓山、岳树清、郭超凡、郭瑞乐、蒋永新1965年大校(9人)张多树(15)胡守富(16)杨
杰(17)赵
工(19)刘
云(21)杨
林(21)张宪章(22)张振华(27)杨治平3、未确认授予年份(52人)钟永生(08)杨宗继(13)密亚光(14)王道金(15)许兴文(16)杨德生(16)张
云(16)李德安(17)彭永清(17)李
奔(18)张云山(18)张益平(19)陈
信(19)昝明德(19)祝位青(19)史
洛(20)孙
哲(20)宋清泉(20)张崇业(20)贺应祯(21)刘海波(22)张同才(22)姬应伍(23)傅泽浩(23)乔子扬(24)常
青(26)刘盛云(27)张公忱、于重远、王
捷、王振夫、朱丁羊、江
洪、李海清、李魁三、张自珍、张兆一、张晓文、张嘉铭、金仲如、周
岳、周正勋、郝建刚、赵祥耀、钱
挺、桯荣天、梅
彬、曹景仁、傅锐含、潘桂林4、未确认大校身份(19人)刘佐兴(08)叶凤开(14)董家存(16)徐
彬(17)渠
劭(17)张光汉(18)王敏学(19)恽前程(20)郭儒茂(22)王德光(23)张振川(23)魏朝晖(23)孙盛宽(24)尼
特(25)姚雪森(25)贺景耀(26)朱敦法(27)贺
捷(29)郭文声本帖地址:/hihiwowo/msgview-.html[]
&[2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1:48&[][][]
赵宗一同志逝世【总后原军需部副部长(正军职)】(63年大校)
《解放军报》-03
赵宗一同志逝世
本报讯 总后北京丰台离职干部休养所正军职离休干部、总后原军需部副部长赵宗一同志,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赵宗一同志系河北阜平人,1920年3月出生,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43年10月入党,1947年12月入伍,历任参谋处处长,137师供给部部长,46军后方勤务部部长,总后技术装备研究院顾问等职。&[3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1:51&[][][]
周克柳同志逝世【第四十六军后勤部部长(副军职待遇)】(60年大校)
《解放军报》-03
周克柳同志逝世
本报讯 离休干部、原46军后勤部部长周克柳同志(副军职待遇),因病于日在济南逝世,享年100岁。
周克柳同志系江西于都人,1929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历任干事、副指导员、管理员、股长、科长,师后勤处处长,军后勤部副部长等职。
周克柳(1.12.08),1912年06月出生在江西省于都河畔,江西于都人。1929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历任少共国际师管理排长,干事、副政治指导员、管理员、股长,抗日军政大学财务科长,师后勤处处长,第六十八军后勤部副部长,第四十六军后勤部部长(副军职待遇)等职。戎马生涯中先后参加了江西苏区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65年离职休养。晚年在居住于济南军区第一干休所,享受副军职离休待遇,是干休所唯一健在的老红军。因病于日在济南逝世,享年100岁。&[4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01&[][][]
年华照相簿-《金秋》2003年第12期-吾喜杂志网
王郁文,河南孟县人,1923年明出生,1937年10月入伍,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委员、志愿军后勤一分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总后政治部组织部长,青藏办事处及西安办事处政委、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离休后曾担任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校长,现任名誉校长......
补充王郁文生辰籍贯简历。
&[5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15&[][][]
定县_百度百科
1986年,定县撤县改为定州市。
修正肖进前籍贯:河北定州人&[11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21&[][][]
沔阳_百度百科
日,撤沔阳县设仙桃市。
修正周忠甲籍贯:湖北仙桃人&[12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23&[][][]
修正赵登程籍贯:河北定州人&[13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52&[][][]
很高兴看到楼主曾加&未确认开国大校&版块,我也早有此意,由于多种原因,有些大校我们暂时还未查到,有些我开始也予以否决,但是,本着实事求是,注重证据的原则,开国功臣随着时光的推移,越来越少,由于资料的欠缺,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我想,只要有资料记载是大校,除非我们有确切资料否定,宁可暂时记录,以待以后查找,不可轻易否定,使我们的帖子更贴近于实际,完整。
本着上述原则,是否增加以下人员:
李大奎,数风流人物记载是开国大校;
林晖江,数风流人物记载是开国大校;
曲,军政社区、铁血等网记载是开国大校(配有军服图片);
捷,军政社区、铁血等网记载是开国大校(配有军服图片)。
再次建议,望楼主决定。&[18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4:31&[][][]
解放军炮兵学院选址合肥始末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1977年11月,中央军委正式决定新建解放军炮兵技术学院,筹备工作旋即展开;1978年7月,筹备组从郑州迁入合肥,院首长也陆续到位,炮院首任院长尹珙,政委李斌成, 想不到安徽的军事院校数量在全国排第6|安徽崛起-徽网 - Powered b...: 四、炮兵技术学院 院长先后由尹珙、郑立中、周放担任;政委先后由梁彬成、李振华担任。 补充尹珙简历: 解放军炮兵技术学院院长 &[19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2:52&[][][]
邓聪(1918-),原名邓泰.孟津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入眼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任冀南日报社社长,沈阳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旅大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吉林省军区副政委,东北83工程指挥部政委,沈阳军区步校副政委、副军职顾问等职。1960年被授予大校军衔。&[20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3:05&[][][]
李海泉(1918年~
),郾师县人。1937年4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入伍。曾任开封医学院副政委,第二野战军卫生部直属二院政委,西南军区总医院政委,西南军区后勤部秘书处长
,总后勤部天津军医预校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械学校政委,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副政委.工程学院政委,总后勤部营房部正军职顾问等职。获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2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21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3:18&[][][]
皋锋(1918年~
),原名张延龄。荥阳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任团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师政委、军副政委等职。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在辽沈战役中,亲自活捉国民党七十一军中将军长向凤武。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朝鲜二级勋章。曾被授予大校军衔。
&[22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3:19&[][][]
徐肇基(1918年~
),原名徐建基。洛宁县人。1937年8月参加革命。194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政
委、师政委、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省军区副政委等职。1946年吕梁战役中,带突击营活捉敌上将杨澄沅以下近千
人,受到纵队嘉奖。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为大校军衔。
&[23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3:23&[][][]
魏克江(1918年~
),唐河县人。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任指导员、营
长、团长。1956年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后任军分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战争时期5次负伤。曾授予大校军衔。
&[24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3:30&[][][]
卫景濂(1919年~
),沁阳县人。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JHA路军。曾任团政委、师政委、
军政治部主任,军区空军副政委等职。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朝鲜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国旗勋章。1960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25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3:35&[][][]
艾福林(1919-),禹县人。1938年10月参加革命,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任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1952年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后,留学院任主任教员。后曾任炮兵学校校长,炮
兵师长,沈阳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军区政治部顾问等职。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26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3:38&[][][]
刘岩(1919年~
),曾用名刘武信。山东省蓬莱县人。1937年9月参加革命。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团参谋处长,纵队司令部作战科长,中国人民志愿军九兵团司令部作战处处长。1956年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史系学习,毕业后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4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27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3:51&[][][]
南品(1919年~
),原名王敬堂。沁阳县人。1936年10月入山西军政训练班学习。1937年8月参加山西抗日
决死队。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长,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坦克学校训练部长。年入
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后,任装甲兵学院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军事学院训练部副军职研究员等职。战争中三次负伤。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28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3:51&[][][]
谷德(1919年~
),原名谷德荣。长葛县人。1938年2月参加新四军,1 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抗日军
政大学学习过。.曾任华北军区教导大队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兵团保卫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军委工程兵后勤部副政委、政治部副主任、纪委专职副书记等职。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朝鲜二级国旗勋章。1960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29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3:57&[][][]
祝位青(1919年~
),永城县人。1939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长,华东装甲兵第二战车编练基地训练副司令员,坦克学校校长,沈阳军区装甲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军委装甲兵技术学院院长等职。战争中两次
负伤。曾被授予大校军衔。
&[30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4:00&[][][]
19-29楼录自:
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河南省志 人物简介 第62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03月第1版.&[31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9:26&[][][]
开国大校 东海舰队原副参谋长冯尚贤同志逝世
原海军旅顺基地政治委员、东海舰队副参谋长,海军潜艇学院正军职顾问冯尚贤同志,因病于11月19日上午10点33分在青岛逝世,享年92岁。
冯尚贤: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1920年4月出生,汉族,大学毕业。1935年在青岛礼贤中学上学时,参加过著名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并担任小组长。表现出极高的爱国热情。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学校停课,他回到家乡,担任了李家庄小学教员。1938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八路军三军校学员,战士、班长、排长,胶东警卫营四连连长,山东纵队五旅十四团副营职作战参谋,南海军分区独立团参谋处长,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作战科长,七纵队二十一师副参谋长,二十五军七十五师副参谋长、参谋长,华东海军二大队副大队长,华东海军一大队大队长兼广州舰舰长,华东海军第6舰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海军第六支队支队长,海军护卫舰六支队支队长,苏联列宁格勒伏罗希洛海军学院学员,海军潜艇十二支队支队长,海军旅顺二支队支队长,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员,海军旅顺基地政委,中央党校海军分校学员,东海舰队副参谋长,海军潜艇学院正军职顾问。1985年,冯尚贤离职休养。1955年被授予海军大校军衔,同时授予三级独立勋章,解放战争二级勋章。1960年被苏联海军学院授予金质奖章
[楼主] &[32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1:15&[][][]
正军职离休干部、总后基建营房部原顾问李海泉同志,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原四十六军副政委皋峰同志(正军职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日在青岛逝世,享年90岁。
离休干部、原武汉军区空军副政委卫景濂同志,因病于日在武汉逝世,终年71岁。
离职休养干部、沈阳军区政治部原顾问艾福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日在沈阳逝世,终年76岁。
正军职离休干部、原军事学院训练部研究部研究员南品同志,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原军委工程兵纪委副书记、政治部副主任谷德同志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33楼] &作者:
&发表时间:
09:17&[][][]
【飞扬原创】聊聊&青海223事件& 冷眼文革(dswc)专栏 ... 当时成立了青海军区既驻军支持文化大革命联合指挥部.... 成员张晓川大校(后字205部队,总后勤部青藏办事处副主任,文革后调后勤学院工作;69年办事处降为青藏兵站部,归西安办事处领导);陈如意大校(55师师长,以后被贬到甘肃武威军分区司令员,文革后任宁夏军区司令员);张震宇大校(独立师政委,被免职受审,文革后任66军副政委 当时我父亲正在55师,55师师长去看下情况,突然发现55师喷火班也去了现场准备起了喷火器,师长大为震惊,怒令立即撤回驻地。事后才知是55师一副师长和赵永夫私下派出的。万幸被师长发现,否则后果就更严重了!事实是恰巧相反,两个喷火器班正是师长陈如意大校派出的,政委徐肇基大校知道后,觉的可不行。立即以党委会的名义调了回来。以后师长为此被贬到军分区司令员,政委提升到兰州军区后勤部第二政委。 天水市名人搜集整理&&天水各界名人楷模形象_天水市琥珀乡_新浪... 49.陈如意 原天水军分区司令员,宁夏军区司令员.少将军衔 陈如意大校是否健在?这里记录徐肇基是大校? [楼主] &[34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4:43&[][][]
陈如意是宁夏军区司令员(81.5-83.5)
21.11生,山西沁县人,38.1参加革命,40.5入党,历任战士、班长、见习参谋、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参谋长、副团长、团长、51.8入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55.8留校任教员,57.8调高等军事学院任教员、62.2-63.1入政治学院外语系学习,63.2任副师长、师长,69.1任武威军分区司令员兼地委书记,78.8任天水军分区司令员,81.5任宁夏军区司令员,83.5任宁夏军区顾问组组长。84.12离休。93.1在兰州病逝。88年被授予独立自由功勋荣誉章。&[35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6:17&[][][]
尹耕莘同志逝世
《人民前线报》消息
副兵团职离休干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原院长尹耕莘同志因病于11月27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3岁。
尹耕莘系浙江长兴人,1937年秋参加革命,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文化教员、政治干事、技术科长、总队部队列科长、办公室技术组组长、调研室副主任、主任、华东军区司令部调研室主任、二局局长、军委华东技术局局长、总参三部五局局长、南京军区技术干部学校校长、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第五局局长、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等职。
他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37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1:37&[][][]
各位仁兄可否知道:陈捷娣,董涛,宋鏊,朱彪,陈超,赵一得,向占彪,杨竹亭,李盈久,唐永健,薛碧天,孙永堂,林晖江,吴中辉,他们的简历及逝世日期?&[39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3:25&[][][]
李盈久,男,河北省高阳县人,1919年12月出生,1938年3月入伍,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参谋、科长、副师长,海军学院指挥系主任、训练部部长,海军司令部军校部副部长、作战部部长(正军职)等职。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楼主] &[40楼] &作者:
&发表时间:
05:09&[][][]
贵州省军区原顾问、老红军陈捷弟同志,于日在贵阳逝世,享年90岁。 陈捷弟同志是山西浮山县人,1936年10月参加 ...
老红军、离休干部、原江西储备物资管理局顾问陈超(享受正部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日在南昌逝世,享年93岁。
赵一德,原名焦应元,江苏扬州人,1918年生。因家境贫寒,1927年,年仅9岁就到上海纱厂当童工。在上海打工期间,赵一德亲身经历了资本家及封建把头对工人和劳苦百姓的残酷剥削和欺压,对当时的社会不平等非常痛恨。当他渐渐成年后,开始接触到了共产党,完全拥护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决心投身于抗日战场,于1936年正式参加革命,时年十八。第二年,即1937年6月,赵一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先后担任了上海沪东区外商老怡和纱厂支部书记、上海沪东区外商工委委员,做党的地下工作。不久,因暴露了身份,在组织上安排下,赵一德于1939年12月赴皖南新四军军部,正式参加了部队,实现了自己直接投身抗日战场的理想。参军后,赵一德先后担任新四军军部教导队党支部委员、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军法处成员、溧阳江南指挥部二科科员、通如靖泰行政委员会保安科科长。1940年底,奉命东进苏中,到新四军的“拼命三郞”陶勇的部队工作。不久,为工作的需要,正式将名字焦应元改为赵一德。在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担任苏中四分区海启县委社会部长、东南行动大队政委、东南县委副书记兼东南行署公安局长。参加了著名的“黄桥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苏中一分区启东县委书记、启东县警卫团政委,苏中九分区东南县委副书记兼东南警卫团政委、九团政委。苏中军区长江纵队警八旅24团政委。参加了淮海、渡江战役。1949年3月,赵一德先后担任上海松江军管会公安部长、专署公安署长、苏南、江苏、上海公安总队副政委、党委副书记。江苏军区党委委员。参与组织领导建国初期清剿沪淞地区国民党残匪,出色完成了任务。1956年后,先后担任南京军区保卫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司令部通信兵部政委、南京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63年晋升为大校。文革期间受到残酷迫害,撤销军内职务保留党籍回南通老家。1979年,赵一德获得平反,接着就转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江苏省委政法委秘书长、江苏省政协第五届常委、省法学会副会长、顾问、省检察学会顾问。1987年12月离休。解放上海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享受副省级待遇。日凌晨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80岁。追悼会后,子女将赵老的部分骨灰安葬于赵老生前战斗过的南通地区的烈士陵园。
唉...父亲曾任过66军政委,老姐夫之父杨竹亭也是老66军,66军原政治部主任,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杨竹亭是66军一个师政治部主任,据杨伯伯生前回忆说66军起码有三分之一非战斗减员是冻死的,因当时太突然了,十多万将士66军还没备好卸寒冬衣就勿忙入朝作战了,为此老66军上下恨透了高岗还有太祖... (xsjaqbl)
&[41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0:42&[][][]
1970年4月空军机关电话录 - 贸易知识的天堂
博主按:昨天上午,我从空军大院东门过,忽然想起我在空军政治部某副部长家看到40年前的红皮电话本。特贴名录(涂黑者是九一三人物),或许它会钓起您的回忆。
军训部部长 徐挺、王海(注1)
注1:有网友提出为什么军训部两个部长?据空军司令员吴法宪的张秘书介绍:当时空军是十大部,雷达兵部、军训部、二炮部等都是与司令部、政治部平级,属于军级。文革初王海任空5军副军长,因为两派的原因,他和军长都受压,不好开展工作。于是,被调到空军军训部当第二部长。这样,军训部就有了两位部长。以后空军改为三大部,军训部等就成了二级部。
修正徐挺简历:空军军事训练部部长
&&简捷回复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力雄将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