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用两位除法竖式计算过程怎么算,求解题过程。就讲一下例如:哪个数应该和哪个数相乘,或是怎么样的!谢谢啦!

笔算除法、除法的验算
&&& 4222 &&&
21110212126
605=12& 393=13
4605=12& 393=13
&&& 238240
3366&&& 3362&&&& 2889&&& 2455&&&& 4644
&&& 147&&& &&&&&& 2&&&&&
&&&&&&& &&&&
&&& 2093&&&&&&&&
2093=692&&&& 693+2=209
8567=1222&&& 1227+2=856
&4&& &37&&&&&
7&& &59&&&&&&& 3&& &23
6&& &58&&&&&
8&& &66&&&&&&& 5&& &39
&&& 4& 9 &37&&&&& 7 8 &59&&&&&&& 3 7& &23
6 9& &58&&&&&
8 8& &66&&&&&&& 5 7& &39
844&&&&&&& 786&&&&&&& 753&&&&&& 705
3933&&&&&& 987&&&&&&& 968&&&&&& 363&&&&&&&&
3933&& 6055
&&& 72& 98&& 81
844=21&&&&&&& 786=13&&&&&&&&
753=25&&&&&&& 705=14
3933 =131&&&&& 987=14&&&&&&&&
968=12&&&&&&& 363=12&&&&&
&&& 72& 98&& 81
4326=72&&&
6867=98&&&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 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 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 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 1 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内容:教材第 2 至 3 页例 1 及练习一第 1 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 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 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 2008 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 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 2 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 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 1:出示第 3 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去 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 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 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建筑 物在操场的哪一面 (3)请 4 位同学面朝 4 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引导其他 同学观察和发现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4)回教室填写例 1。1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练习一第 1 题)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5 人一组,1 人指挥,4 人做动作。 人指挥站中间,4 人听指挥站 4 (1 个方向。 )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 4 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第 2 课时绘制平面图教学内容:教材第 4 页例 2 及练习一第 2 题。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 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 4 页彩图。 1.这些小朋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情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园示意图时要画上 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 3.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 4 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 6 页第 2 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 制。 3.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 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2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第 3 课时 看简单的路线图(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 5 页例 3 及练习一第 3、4 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准备:挂图、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 5 页例 3 彩图。 小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街区,我们来帮小明看看这个街区有哪些主要建筑物。 在这张图上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如果小明问的是你,你能准确的告诉他行走路线吗 二、新知探索 1.图上只标明了北方,其余三个方向你能辨认出来吗 2.谁能说说少年宫的位置体育场的位置呢 按那个小朋友告诉小明的路线能到达少年宫吗你能告诉小明去体育场怎么走吗 3.根据挂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小结: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行走路线,我们在为别人指路的时候要先弄清楚方向,再找 到要去的建筑物的位置,然后告诉问路人行走的路线。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 5 页“做一做”彩图。 生说图上的信息,辨认四个方向。 描述某些建筑物的位置。 2.练习一第 3 题。 3.练习一第 4 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扩展延伸 介绍四大发明的指南针。 板书设计: 学看路线图 弄清方向 找到位置 说出路线第 4 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 8 页例 4 及练习二第 1、2、3、4 题。3 教学目标: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 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 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 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 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 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 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 1 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 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 2000 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 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 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 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北面 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 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 1、2、3 题。 5、练习二第 4 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 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 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 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4 第 5 课时 看简单的路线图(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 9 页例 5 及练习二第 5、6 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述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3.使学生敢于、乐于和他人交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生活中常要用到方位知识,谁来和大家说说 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也会用到。 二、进入情境,运用新知 1.出示第 9 页例 5 彩图。 这幅图画了些什么 2.通过指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说说各场馆所在位置。 同桌互相问答。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结: 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 先辨别方向, 再弄清楚要去的场馆和设施在什么方向, 然后前往。如果有人问路,要把行走路线说清楚。 三、巩固运用 1.第 9 页“做一做” 。 2.小游戏:问路(第 11 页第 3 题)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 12 页第 5、6 题。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 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 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 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 ,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 。 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 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 几百) 。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 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5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 1 课时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 13 至 15 页例 1 及“做一做”第 1、2 题,练习三第 1、2 题。 教学目标: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 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难点: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学生读题,独立口算,说出得数) 。 12÷4= 8÷2= 14÷7= 24÷6= 36÷6= 18÷9= 16÷4= 20÷5= 35÷5= 15÷3= 64÷8= 72÷9= 2、口答: (1)80 里面有几个十400 里面有几个百 (2)34 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39 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谈话:刚才我们复习的是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 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科书第 13 页的主题图(把主题图的 124 箱改为 120 箱) 教师:观察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中的已知条件,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把已知条 件和所提问题用笔写在课堂本上。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绝已知条件,自己编写应用题, 懂得应用题的结构和运算方法。 ) 3.出示例 1 (1)赵大伯 3 次能运完 60 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教师:要求赵大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么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 ) 小结: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 (注意思考的过程可多让学生说) 。 (2)600 箱货物王叔叔只运了 3 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要求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 少箱该怎样列式 你想怎样计算,请在小组里讨论。 小结: 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可以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 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百。 (3)240 箱货物,李阿姨运了 3 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要求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240÷3 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李阿姨 3 次运了 240 箱,要求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就是把 240 箱平均分成 3 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 240 除以 3。 )6 240÷ 3 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计算方法:想 240 平均分成 3 份,每一份不够 1 个百怎么办(用学具帮忙 分一分进行思考。 )我们可以把 2 个百看成 20 个十,与 40 合在一起,看成是 24 个十,再平 均分成 3 份,每份 8 个十,就是 80。 小结: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再 把几百转化为几十个十,再与十位数合并起来,看成几十几个十,再除一位数,得到的商是 几个十,就是几十。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 15 页做一做的第 1 题 先让学生看图,口头编一道题。 学生列式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 15 页做一做的第 2 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个别题目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完成后全班讲评。 3、阅读第 15 页“你知道吗” ,了解除号“平均分”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 1、2 题。 第 2 课时 除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 16 页例 2 及“做一做”第 1、2 题,练习三第 3、4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 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60÷ 6 240÷ 8 320÷ 4 420÷ 7 450÷ 9 630÷ 7 360÷ 6 400÷ 5 120÷ 3 160÷ 4 280÷ 4 540÷ 9 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48 193 87 93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引入新课 (1)有 124 箱货物,李叔叔三人开了三部车,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到西湖有 223 千米,客车行驶了 4 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每听饮料 3 元,100 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 182 人,如果按每 4 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 帐篷让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各题的算式。7 124÷ 3 223÷ 4 100÷ 3 182÷ 4 提问: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 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书第 13 页主题图,同时出示例题 2。 教师:要求“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列式是:124÷3。 教师:大约是什么意思 教师: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 3×40=120) 120÷3=40 平均每人大约运 40 箱 剩下的 4 箱每人还可运 1 箱,每人大约运 41 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 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 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223≈200 223=200+23 223≈240 200÷ 4=50 200÷ 4=50 240÷ 4=60 平均每小时约行 50 千米、55 千米、 60 千米。 教师:以上 3 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 50~60 之间,当然以 55 最佳, 因为它更接近准确值。 小结: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 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前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进行计算。 4、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 3 元,100 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 182 人,如果按每 4 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 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 ①在解决第一题的时候,能将 100 估成 120 吗为什么 ②在解决第二题的时候。将 182 估成 160 合适还是估成 200 合适 5、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让大多数人明白:在第一题中,只有 100 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 100 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题中,已知灾民 182 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应将 182 看成 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度过困难期。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 16 页做一做的第 1 题和第 2 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习三的第 3 题和第 4 题。8 第 3 课时 口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 17、18 页练习三第 5 至 8 题。 教学目标: 1.经过反复练习和思考,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练习 6÷ 2 60÷ 2 600÷ 2 6000÷ 2 8÷ 4 80÷ 4 800÷ 4 8000÷ 4 10÷ 2× 2 5 60÷ 3 20× 3 24÷ 240÷ 3 3 2400÷ 3 120÷ 3 70÷ 10× 7 7 54÷ 6 48÷ 8 2、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 2 378÷ 5 435÷ 7 297÷ 4 469÷ 8 194÷ 6 3、笔算比赛: 8÷ 2 80÷ 2 800÷ 2 8000÷ 2 18÷ 180÷ 1800÷ 90÷ 3 3 3 3 5× 8 40÷ 5 54÷ 9 6× 9 81÷ 9 7× 9 8× 9 7× 9 27÷ 3 6× 7 45÷ 5 21÷ 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 5 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 6 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 8 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 7 题。 第 4 课时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 19~20 页例 1、2 及“做一做”第 1、2 题,练习四第 1 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 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那一位上面。理解每求出 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20÷4 280÷7 300÷5 540÷9 24÷2 84÷4 93÷3 69÷39 提问:口算 24÷2 时你是怎样想的 2、计算: 4) 8 5 )25 7 )63 9 )45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表内除法,现在我们学习稍复杂一 点的笔算除法,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科书第 19 页的主题图。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口述画面的内容。 教师根据画面内容,编一道除法应用题。 3、出示例 1 三年(1)班和三年(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 42 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1) 提问: 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想一想这道题该会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 42÷2。 ) (2)42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谁会口算 42÷2怎样想得多少 (3)出示小棒,摆好 42 根小棒,怎样把四个十和两个一各平均分成两份要分得又 对又快。 (4)笔算:42÷2。 教师: 刚才用分小棒的方法说明同学们口算对了, 如果这道题用笔算怎样算笔算除 法的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竖式计算除法。 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先写除法的竖式,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表示 4 个十,4 个十除以 2 商 2 个十,要在商的十位上写 2,用除数 2 去乘 2 个十,积是 4 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 经分去的数,把 4 写在 42 的十位下面,4 减 4 得 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还 有 2,要落下来继续除,2 除以 2 得 1,要把商写在个位上,再用除数 2 去乘 1,积是 2,表 示从被除数中分去的数,写在上面落下来的被除数 2 的下面,2 减 2 得 0,表示个位上的数 也分完了。 提问:做笔算时,先从哪一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 面。 4、出示例题 2。 四年(1)班和四年(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了 52 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1)先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弄清算理。 教师:52 平均分 2 份,让我们一起拿出 52 根小棒来试着分一分。 ①先分 5 捆,每份 2 捆,共分去 4 捆,还剩 1 捆,余下的 1 捆怎样分 ②把余下的 1 捆拆开,与 2 根小棒合并起来是 12 根,把 12 根小棒平均分成 2 份,每 份 6 根。 ③先分得的 2 捆,就是 2 个十,再分得 6 根,一共分了 26 根。 教师: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呢我们在动手操作时,是先分整捆,也就是用 2 去除被除 数十位上的 5,商是 2,写在被除数十位上面,还剩 1(余 1 捆) ,余下的 1 和除数比较,余 数比除数小, 余下的 1 表示 1 个十, 个位上的 2 落下来, 个十连同个位上的 2 合起来是 12, 1 再把 12 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6,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正好分完,余数是 0。 (3)比较例题 1 和例题 2 的异同。 相同: 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 商就要写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例 2 是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余数必 须比除数小。10 (4)小结: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除法竖式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 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求出一位商后还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被除 数个位落下来的数合并后,继续除。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 20 页做一做的第 1 题。 让学生用竞赛的形式开始练习, 看一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思考 的过程。 2、完成教科书第 20 页做一做的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 1 题。 第 5 课时 笔算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 21 页练习四第 2~4 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提高计算的速度 和准确率。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怎样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笔算除法要注意什么 二、指导练习: 1、第 21 页练习四第 1 题 (1).看作业比较上下两行的异同。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2、练习四第 2 题 (1).读题。 (2).小组合作练习。说说错在哪里分头进行改正。 (3).全班订正。 (4).作补充练习。 3、练习四第 3 题 (1).看图说清题目意思。 (2).说一说还能想到的问题。 (3).画出要摆的形状,再说说解答这类问题要用什么方法。 (4).解答后集体订正。 4、练习四第 4 题 (1).读题,审题。 (2).找问题、条件、解答问题,评讲。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11 第 6 课时 用一位数除三位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 22~23 页例 3 及“做一做” ,练习五第 1~3 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三位 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小学生估算的意思,通过估一估,来确定商的最高位是几。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 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8÷6 24÷ 4 360÷ 6 35÷ 7 12÷ 6 360÷ 3 72÷ 8 90÷ 810÷ 9 9 2、计算: 9)81 4)84 3 )39 6 )54 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81÷9 的商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 54÷6 你是怎样算 的 二、合作体验,获取新知 1.谈话:通过刚才的复习,同学们初步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顺序和商 的书写位置。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教学例 3。 出示教材第 22 页的例 3 及挂图,让学生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该怎样 列式。 列式:238÷6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你能估算一下大约要插多少页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 如果列竖式计算该怎样算呢先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被除数百位上的数 2 除以 6,商够一百吗我们该怎么办 23 个十除以 6 商的最高位“3”为什么要在十位上呢23 除以 6 为什么商是 3 而不 是 4 提问: 我们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每次除后余下的数都要和除数比一比, 你会发现什么 教师:23 减 18 等于 5,这个 5 表示什么然后把个位上的 8 落下来,与 5 个十合并 起来是 58。58 除以 6 商是几为什么商是 9 3.教师:刚才大家先用估算的方法,估计这些相片大约要插 40 页,而现在通过计算 得出 39 页余 4 张,这 4 张也要用一页,所以,插这些相片要 39 加 1 等于 40 页。 列式:238÷6=39(页)4(张) 答:这些相片需要插 40 页。 教师:本题的解答我们必须根据实际生活来进行回答。 4.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我们应该怎样算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他比除数小, 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12 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5.想一想,如果一本相册有 24 页。 (本相册能插下这些相片吗2 本呢)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最后的评判。 板:6×24=144(张) 因为 44 张<238 张,所以一本相册不够插, 板:6×24×2=288(张) 因为 288 张 > 238 张,所以 2 本相册够插。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 22 页的“做一做” 。 要求学生把估算的数写下来,然后再进行计算。 注意:有余数的除法写横式得数时别忘了写余数。 2.完成教科书第 23 页练习五第 1 题。 先判断是几位数。如果商是两位数,请用水彩笔涂上红色,如果商是三位数,请用水 彩笔涂上黄色,并说出片断的根据。 3.完成教科书第 23 页练习五的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 4.完成教科书第 23 页练习五的第 3 题。 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问题,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 7 课时 用一位数除的综合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 23~24 页,练习五第 4~8 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并把估算和笔算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具准备: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 4 题:学生在书上填写(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指名选择其中的题说说口算方法。 3.练习口算(口算卡片)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五第 5 题:先判断再改正,并说说笔算方法。 2、练习五第 6 题: (1).说清楚题目的意思,完成第一问。 (2).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答。 (3).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3、练习五第 7 题: (1).说说题目意思。 (2).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 4、练习五第 8 题13 (1).说说题目意思。 (2).完成题目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 1.口算 300÷ 2= 560÷ 8= 7200÷ 9= 3200÷ 4= 2.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列竖式进行计算。 7650÷ 6= 2874÷ 3=210÷ 7=96÷ 3=第 8 课时 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 25 页例 4 及“做一做” ,练习六第 1~2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用一位数除的笔算除法,并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学 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一位数除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 进行计算。 3.通过除法验算,初步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计 算。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42÷ 6 36÷ 9 567÷ 7 64÷ 8 6× 7 4× 9 7× 8 8× 8 2、18÷6 27÷9 8×8 想: )×6=18 ( ( )×9=27 ( )×7=63 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进行计算。 3)246 2)246 4)488 8 )488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教师:我们已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为了使我们能发现计算中的错误, 就需要我们为除法计算进行验算,这样容易发现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并给于及时纠正,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2.教学例题 4。 出示教科书第 25 页的例题 4 及挂图。 (1)蓝笔记本每本 5 元,小明有 100 元钱,可以买多少本 学生列式:100÷5=20(本) 提问:请说出除数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如果把商 20 与除数 5 乘起来,比较一下除法和乘法算式,发现什么 发现:商 × 除数 = 被除数。 教师:如果我们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大家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 (2)红色笔记本每本 7 元。小明有 100 元,可以买多少本还剩下多少元 学生独立列式:100÷7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14 100÷7=14(本)2(元) 提问 100、7、14、2 各表示什么 教师:用 14 和 7 相乘表示什么 14 本需要 98 元,那小明付了多少钱 3、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 25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后,要求他们要验算,讲评时要求他们说出验算过程。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 1、2 题。 第 9 课时 除法验算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 26~27 页练习六第 3~7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的计算除法和用乘法验算除法。 2.提高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和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00÷ 6 560÷ 8 320÷ 4 810÷ 9 210÷ 3 学生口算度说说是怎样想的。 2、第 26 页练习六第 3 题: (1).理解题目意思后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能被 2、3、5 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指导练习: 1、第 26 页练习六第 4 题: (1).学生读题审题。 (2).分小组讨论解题方法。 (3).汇报解题方法。 2、第 26 页练习六第 5 题: (1).出示挂图。 (2).笔算比赛。 (3).讲评。 3、第 26 页练习六第 6 题: (1).出示图表,学生读题审题。 (2).分小组进行估算和计算。 (3).集体讲评。 4、第 26 页练习六第 7 题: (1).学生读题审题。 (2).讨论解题方法。 (3).讲评。 三、课堂小结:280÷ 7500÷ 715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 10 课时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 28~30 页例 5、6 及“做一做” ,练习七第 1~4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 0 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有零和 末尾有 0 的除法。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 0 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有 零和末尾有 0 的除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8÷ 2= 240÷ 8= 36÷ 3= 84÷ 7= 32-0= 48+0= 0× 2= 3× 0= 0× 9= 8× 0= 0+25= 29+0= 2、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292 6)358 7) 3、出示:14、104、140。 提问:0 在后面两个数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二、快乐体验,学习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 28 页的主题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图。 教师: 四个西瓜, 孙悟空打算怎么分而猪八戒是怎样分的那还剩多少个西瓜平 均分给唐僧、孙悟空和沙僧怎样分什么都没有怎样表示 如果列算式,该怎样列算式呢 0÷3 等于多少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 (1)根据刚才分的情况发现 0÷3=0 (2) 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要求 0 除以 3 得几的就想哪个数和 3 相乘得 0 因为 0×3=0,所以 0÷3=0。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 28 页的“做一做” 。 0÷ 2 0÷ 4 0÷ 5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多思考。 总结: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得 0。 3、出示例题 6 (1)要求:李思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309÷3 让学生列竖式,问:你想怎样计算,自己试着算一算,看一看计算过程中发现什么情 况 讨论:除到十位时是“0” 除以 3 等于多少在那一位上面商 0为什么这个不 ,0 写行不行 教师:商十位上的这个 0 必须写,它起占位作用。16 小结:根据一位数除法笔算方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在那一位上写上商,所以 这一道题的 0 要写在十位上,这个 0 不能不写,他起占位作用。 (2)要求万青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学生独立列式:420÷3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然后教师提问: 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回答后, 教师再给于指导。 教师借助竖式指道学生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提问:商的个位上是 0 不写行吗为什么 小结:在做除法时,如果被除数前面一位或几位的数正好除尽,后面数位上还有 0, 可以不要再除下面了,只要在商的末尾写上 0 就可以了。 4、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 29 页的“做一做” ) 学生独立练习后,教师讲评,重点要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为什么 0 要写 比较: 2)402 和 4)750 有什么相同点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如果商不够 1,要写上 0 占位,不能漏写。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 30 页的练习七的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讲解 0 占位问题。 2、完成教科书第 30 页的练习七的第 2 题 分 4 个小组开展竞赛,看哪一组算的又快有对。 3、完成教科书第 30 页的练习七的第 3 题。 请学生找出每一组题的错误,并说说怎么订正。 4、完成教科书第 20 页练习七的第四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在计算除法时我们要注意什么第 11 课时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 31~33 页例 7 及“做一做” ,练习八第 1~2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除法计算中,当商不够 1 时写 0 占位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商 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解决笔算除法的难点。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292 6)358 9)407 2)420 2、 )里最大能填几 ( ( )×8<67 7×( )<58 ( )×5<48 70>9×( ) ( )×9<73 50>8×( ) 3、列竖式计算。 320÷ 8 408÷ 4 960÷ 6 804÷ 417 二、快乐体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 7 的第⑴题:星光小学 832 名学生分 4 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 少人 ①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再列式。 列式:532÷4 ②想一想:商是几位数,并尝试列竖式计算提问: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十位上的 3 去 4,商够不够 1 呢不够 1 怎么办 ③教师:当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 1,就在那一位 上写 0 占位。 此时,教师边说边板书:十位上商 0 以后,用除数 4 乘 0 得 0,把 0 写在 3 的下面。 3 减 0 得 3,与被除数个位上落的 2 合在一起就是 32,32 除以 4 商 8,8 写在个位上。 观察竖式: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写为什么(板书简便竖式) ④小结:今天我们学习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当我们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 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 1,就对着被除数的那一位上写 0 占位。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 31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针对具体的题目提问,为什么商要写 0 3、出示例题 7 的第⑵小题,562 名学生分 4 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 个,还剩多少人 ①学生独立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后列式。 列式:562÷4 ②提问:这道题商的最高位是什么为什么商是几位数让学生试算。 ②讨论: 十位上商是 4 表示什么这时被除数的十位已除尽, 个位上的 2 除以 6 够商 1 吗怎么办在商的个位上为什么要写 0被除数个位上的 3 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 32 页的“做一做” 。 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提问,为什么商末尾写 0 2、教科书第 33 页第 2 题。 学生先判断再改正。 四、课堂小结: 一位数除多位数时,如果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正好除尽,而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 商 1,要在商的个位上写 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就是余数。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第 33 页第 1 题。 第 12 课时 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 33~34 页例练习八第 3~7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以及熟练程度。 3.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6000÷ 6 3200÷ 8 545÷ 9 301÷ 3 354÷ 7 280÷ 4 496÷ 718 学生口算度说说是怎样想的。 2、小游戏:谁的火车跑得快(教材第 33 页练习八第 5 题): (1).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2).评价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 33 页练习八第 3 题。 ①.读题、找条件、问题。 ②.列式。 ③.估算:你是怎样想的 ④.笔算:你是怎样算的。 2、教材第 33 页练习八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 3、教材第 34 页练习八第 8 题。 ①.看懂题意。 ②.进行计算。 ③.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讨论。 三、数学游戏:教材第 32 页“数学游戏” 。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 34 页练习八第 6、7 题。 第 13 课时 整理和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 35~37 页“整理和复习”及练习九第 1~6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回顾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 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判断商的位数,估算近似值等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 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 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分工合作,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理 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 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整理, 可以 用文字、表格或图框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 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对比一下, 自己想的和教科书上安排的顺序 一致吗 2、再看例题,看看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 例题之间有哪些练习你认为哪几个例题是解释同一个内容的这些内容你理解了 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19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班级进行交流,教师寻找整理的较全 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然后大家对展示的作品给于适当的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 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1)口算除法、估算 (2)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3)除法的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4)竖式中的零:被除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 3、 教师: 对以上学习内容, 你有什么疑问你有那些成功的体会可以向同伴介绍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三、亲身实践,解决问题 1、出示讲课书第 35 页的第 1 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用什么方法计算教师讲评。 2、出示教科书第 35 页的第 2 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进行解答,提问: “大约”表示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进 行计算全班讲评。 3、出示教科书第 35 页的第 3 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进行解答,全班讲评。 4、提问: (1)这 3 道题的解答有什么共同点 (2)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 3 道题的计算的 (3)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练习九第 1、2、3、4 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 5、6 题。 六、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口算除法 :估算除法 除法 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笔算除法 除法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除式中的 0 被除数中间,末尾有 0 的除法 商中间,末尾有 0 的除法第三单元 统 计 一、教材分析: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 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 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 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 统计图, 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材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 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 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 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 学上的意义。 第一课时 条形统计图(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 38 页例 1,练习十第 1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出示:某商店 6 月 3 日-10 日销售四种矿泉水的统计表: 品牌 abcd 统计/箱
教师: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使四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画条形统计图) 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 (利用复习题)教师:条形统计还可以用这样画。 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上一张数据标在纵轴上,矿泉水的品牌在横轴上,而下一张数据标在横轴上, 矿泉水品牌标在纵轴上, 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横向统计图, 现在请同学们把横向条形统 计图补充完整。 教师:我们在画纵轴和横轴时,都画上了一个箭号,表示纵轴和横轴都可向上和向右 无限延长。 根据这张条形统计图,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内容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小结:大家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想采用纵向条形统计图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可 根据大家的需要自由选择。 三、巩固运用 教科书第 40 页练习十的第 1 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然后教师讲评。 (2)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制作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 39 页例 2,练习十第 2、3、4 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21 教学重难点: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非常关心同学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体重,身高等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1)班 第一组 5 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姓名李明王芳赵兰刘玉李琴 身高/厘米 142 体重/千克
提问:请你制作一张这一组同学身高的条形统计图,你想怎样制作,把你们的想法告 诉大家(先让学生以 4 人为一个小进行讨论) 汇报:如果每一格代表 1 厘米的话,这张条形统计图要画得非常大,如果每一格用 10 厘米和更大单位的话,不容易体现这五个同学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情况,因为 他们的身高数据都集中在一个段里,只相差几厘米。 教师: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想个办法帮你们解决。 二、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制作身高统计图: 教师:我们即要使每个同学的身高情况,看得很清楚,又不至于把图画得太大,教师 建议大家 0-137 厘米这一段的长度用一格子表示。那画的时候,第一格不能画成线段,而应画成波浪 线,意思表示我们中间省略许多小格。 出示示意图,第一小组学生身高统计图。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教师出示示意图讲评。 2、制作体重统计图: 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身高统计图制作一张体重条形统计图吗 小组合作完成,评价交流。 3、看书了解:中国 10 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提问: 根据前两张的统计图和这张统计表,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合理的建议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 40 页练习十的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条形统计图的第一格和其他格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科书第 41 页练习十的第 3 题。 教师:第一格表示 90 秒,后面的几个小格你想怎么标上数据,根据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 41 页练习十的第 4 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第三课时 平均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 42 页例 3,练习十一第 1、2、3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2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两个小组同学的计算考试的成绩。 小组讨论比较:哪一组的计算能力好一些并说明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引入:因为两组人数不一样多。不能比两个小组的总分数。应 该用每组平均每人得的分数比,比较合理。那么怎样求每组平均的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 一起来研究求“平均数” 。 二、快乐体验,学习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 42 页的例题 1 的统计图 教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统计图的内容。 提问:我们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子什么叫“平均” 教师:怎样才能使 4 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子个数一样多看看哪个同学的方法多 以 4 人为 一个小组进行,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先合后分。 教师: “合”就是求出 4 个人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的瓶子“分”就是把收集总 数在平均分成 4 份,求每一份是多少如果我们列算式该怎样列了,请大家试一试。 小结: 我们利用矿泉水瓶子的移多补少来求平均数, 还可以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式来 求平均数,我们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要学会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怎 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练一练: 下面我们再来算一下,这两个小组哪个小组的计算能力强 第一组平均每人的分数是:86 分 第二组的平均每人得的分数是:87 分 看了这两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第二组的计算能力强。 三、巩固延伸 1、完成教科书第 44 页练习十一的第 1 题。 (1)请小组长拿出课前统计的本组同学的身高统计表。 (2)老师要想知道哪个小组同学的身高高,由于我们每个组的人数不一样,我们不 能比身高总数,那要比什么 (3)在计算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分工进行,算完以后把你们的平均身高填在表 格的最后一栏中。 (4)看到这些组的平均身高,你想说点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 44 页练习十一的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的第 3 题。 第四课时 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 43 页例 2,练习十一第 4、5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懂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3 教学重难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三年级二班分成三组投小篮球,第一组投中 28 个,第二组投中 33 个,第三组投中 23 个,平均每一组投中多少个 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要求平均每一组投中多少个应该怎样列 提问: (28+33+23)÷3 表示什么3 表示什么把投中的总数以 3 表示什么 二、快乐体验,学习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 43 页的例题 2。 提问:从这两张统计表中,大家发现了什么 在一场篮球比赛中,除了技术因素以外,还有什么因素也比较重要 场上哪一个对的身高占优势, 我们能根据个别队员来作判断吗我们要看整个对的平 均身高。现在就请大家算一算,哪一个对的平均身高占优势。 2、学生动手列式计算。 3、教师:从这两个平均数,能反映出这两个队除技术外的另一个实力,说明平均书 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于不同数据的总体情况, 这是我们学习平均数的一个重 要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科书第 45 页练习十一的第 4 题: (1)完成第 1 小题。提问:什么叫“月平均销售量” 要求哪种饼干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应该怎样列式 (2)完成第 2 小题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完成第 3 小题。你从图中还得到什么信息,告诉全班同学。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的第 5 题。第四单元 年、月、日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数学思考: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 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教具准备: 投影仪、年历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24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 。随后,教师出示 2004 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 “日”字。 (2)从 1 月 1 日开始,到撕下 1 月 31 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 “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 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 较长的单位。 二、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 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 识 (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 (2)4 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如: 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呢教师节呢中华 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 (4) 你能根据 2003 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 (教师从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来让学生们 逐月观察,提问学生并指名回答。 )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 31 天哪几个月是 30 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书: 31 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大月(7 个) 1 年 12 个月 30 天:四、六、九、十一 小月(4 个) 28 天 29 天 二月 特殊月 2、 记忆大、小月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 年有 12 个月,其中有 7 个大月,4 个小月,1 个特殊的二月。那么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 (1)课本上介绍了一种好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么数呢请同学们看书本 48 页最上面一段话。教师检查学习情况,电脑显示:左手拳头图。全班齐数一次。 (2) 师: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帮你记住一年中的大月。 (出示儿歌) 教师讲解儿歌, 让学生自由记忆儿歌。 (3)游戏练习。老师任报一个月份,是大月就请男生起立,是小月就请女生起立, 谁站错,站慢就算输了。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1、一年有( )个大月,有( )小月。 2、9 月 1 日开学的前一天是( )月( )日; 3、12 月 30 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4、你的生日是( )月( )日; 5、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25 四、总结竞猜: 1、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2、 猜谜语。师:同学们一节课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老师想给同学讲一个古 老的谜语,想不想再猜出示: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 是什么(——时间) 师: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 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 力。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并产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年历卡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讲故事 故事发生在 2001 年 3 月 15 日, 有一个罪犯逃到了深圳。 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 2001 年 2 月 29 日的边境通行证,在深圳海关准备入关。尽管他经过整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 检查证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2、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你就清楚了。 (板书课题) 3、年、月、日是表示时间的单位,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呢(时分秒)时 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年月日的应用。 a:展示书上提供的各个情景,让学生说说呈现的是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在什么 时间 b: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c:引导学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 2、合作探究,认识大月、小月。 a: 小组合作, 根据问题合作探究: 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 31 天哪几个月 30 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b:师说明: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是 31 天的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个月的天数是 30 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c:看年历卡,完成做一做。 3、探究记忆大月、小月天数的方法。26 a:师提问:怎样才能很快的记住大月、小月的天数呢 b: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c:学习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 d:完成做一做。 4、基础练习。 a:抢答:大月有哪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小月有哪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你出生在哪个月那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老师出生在 12 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b:小游戏(判断大小月) 游戏规则:大月举右手,小月举左手。3 月、9 月、2 月 5、观察比较,认识特殊的 2 月。 a:出示书上 2004 年和 2005 年二月的卡片。 b: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c:师说明:2 月有 28 天或者 29 天。2 月是 28 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2 月是 29 天的 这一年叫做闰年。 6、自主计算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a:学生自主计算。 b:交流汇报。知道平年 365 天,闰年 366 天。 7、探索规律,判断平年和闰年。 a:学生出题“考”老师。由学生根据年历卡说出年份,老师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2 月有多少天(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b:师说明:其实,闰年和平年的年份也是有规律的。 c: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做一做的月历,你发现了什么 d:提问:你能按规律再写几个闰年吗每几年里有一个闰年 e:师小结:公历年份是 4 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一般”说明还有特殊的情况。如 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 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 f:判断平年和闰年练习:1854 年、2006 年、3000 年。 三、 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填空。 (1)8 月 1 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2)6 月 30 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3)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 62 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 )月和( )月。 2、判断。 (1)每年都是 365 天。 (2)一年中有 7 个大月,5 个小月。 (3)25 个月就是 2 年多 5 个月。 (4) 因为 1900 是 4 的倍数,所以 1900 年是闰年。 3、找规律填空。 1 月,3 月,5 月,7 月,8 月, ( )( ) , 。 4、小强今年 12 岁,可是他只过了 3 个生日,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5、导入的侦探故事揭谜。 2001 年 2 月没有 29 日这一天,边境通行证是伪造的。 6、练习十二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27 24 时计时法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 24 时计时法,会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重难点:会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时:2 课时 教学准备:钟面、情景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 24 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2、组织交流有关的信息,提出问题:21:00 是几时。 3、组织学生猜测。 4、 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 老师动手操作,理解 1 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 24 小时,后学生 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 20 小时。 6、 老师介绍“24 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 24 小时。 通常采用从 0 时到 24 时的计时法,叫做 24 时计时法。 7、 了解一日 24 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 24 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 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 1 时,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 1 时到晚上 12 时用 24 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 1 时, 下午 5 时,晚上 9 时,晚上 12 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小结: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上午 练习:抢答: 普通计时法 上午 7 时 中午 12 时 下午 4 时 下午 6 时 40 分 晚上 9 时 12 分 24 时计时法 19 时 23 时 40 分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 24 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 (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① 18 时就是下午 8 时。 ② 工人上午 8:00 上班,下午 16:30 下班28 ③ 深夜 12 时就是 24 时,也是第二天的 0 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 或 10) 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 (可能早上 8 时,也可能晚上 8 时。 )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说说用 24 时计时法怎样表示以下的时间:上午 8 时,11 时,下午 3 时、5 时,晚上 10 时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情景图,引导观察,收集交流信息。 2、 说说下午 2 时 40 分和 17 时 45 分表示什么在钟面上该怎么表示 (让学生上台 拨出时间 3、说说下午 2 时 40 分用 24 时计时法怎样表示 4、师画出线段图,引导学生在图上表示出这两个时刻,并讨论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 庄要用多长时间可以在线段图中应该怎样表示 4、师小结:像上面所说的 2 时 40 分、17 时 45 分,还像上午 7 时 50 分上学,11 时 35 分放学都是指一瞬间的时刻,一般用“几时”来表示。而从一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过的 时间,一般用“几小时”来表示,如工作了 8 小时,在校 3 小时 45 分。 5、学生小组讨论计算坐火车用了多长时间的方法。 6、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说说你喜欢哪种办法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 你知道妈妈几时上班,几时下班你能算算妈妈一天工作多长时间吗 2、 你每天几时上学几时放学你一天呆在学校有多长时间 (学生交流后独立解决后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 五、作业:练习十三 3、4、5、6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位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 乘一位数 (每位乘积不满十) 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 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估算。 它是在学生学过两、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 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 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 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9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 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 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因为, 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 算方法, 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 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而且, 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 如送报纸(送信) 、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 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 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有利于学生体会 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 不满十) 。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 用。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 58 页例 1 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 1~5 题。 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 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 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 满十) 。 教具准备: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 30× 4 50× 5 30× 4 300× 7 200× 8 12× 4 43× 2 33× 3 23× 3 11× 7 2、说一说 30×4、300×7、12×4 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教科书第 58 页例题 1 的。 (1)运用挂图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3) 教师: 大家刚才提了很多问题, 那如果邮递员工作了 10 天, 他要送多少份报纸30 如果工作了 30 天呢 出示例题 1:邮递员平均每天送 300 份报纸,工作了 10 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 了 30 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300× 10 300× 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 0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 一共有几个 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 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3、 出示例题 1 的后半题: 邮递员平均每天送 60 封信, 工作了 10 天, 要送多少封信 工作了 30 天要送多少封信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 0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 有几个 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 0。 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 58 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讲评时提问:80×10 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12×200 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三、巩固运用 1、教材第 69 页的练习十四第 1 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游戏。 (完成教科书第 60 页的练习十四第 2 题)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 哪一组摘的香蕉多。 3、教材第 60 页的练习十四第 3 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4、教材第 60 页的练习十四第 4 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讲评。 (2) 2 个问题要我们求什么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邮递员一天的工作时间。 第 邮递员每分钟 行 100 米, 2 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如何解答这一道题, 那 请同学们以 4 人为一个小 组讨论一下。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 5 题。第二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 59 页例 2 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 7~8 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31 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39、74、68、99、17、44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28× 4 62× 7 89× 7 12× 8 37× 3 81× 6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 2 的主体图。 引导学生观察: 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师里的哪些信 息 2、教学例题 2。 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例题 2:多媒体教室一共有 18 排,每排 22 个座位,现在有 350 名同学来听课, 能坐得下吗 (1)教师:这一道题只要我们判断多媒体教师能否坐得下 350 名同学,因此不用大 家计算,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大家想应什么方法估算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2)汇报:要判断 350 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 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以 350 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 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所以,350 名学生能坐下。 小结:大家根据已学在估算知识,想出了三种方法,通过这一道我们知道估算在我们 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 59 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 提问:你是怎么估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 61 页练习十四的第 7 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课堂本上。然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 61 页练习十四的第 8 题。 (1)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画面的内容说说从“学生已经种了 93 棵树苗”中,你可得 到什么信息 (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32 第三课时: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 61~62 页练习十四第 6、9、10、11、12 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 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与口算, 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 6 题。 比一比,那组摘得多 2、练习十四第 9 题:夺红旗小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请优胜组代表说一说你怎样估算的。 3、练习十四第 12 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二、估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 7 题。 (1)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练习十四第 8 题。 (1)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数据,估算结果。 (3)全班交流。 3、练习十四第 11 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组织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四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 63~64 页例 1 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 1 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 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 计算。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33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 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 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几十就 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 20 82× 40 52× 60 12× 90 18× 30 24× 50 19× 70 53× 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快乐尝试,探索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 62 页的例题 1。 (1)出示主体图,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题例题 1:妈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 共 12 本,每本 24 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 列式 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师:24 乘 2,我们已经回算,23 乘 12 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 24 乘 12 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 4 人为一小组讨论。 (3) 汇报: 一种可以把 12 本书分成 10 本和 2 本两部分, 我们可求出 10 本书多少钱, 再求出 2 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的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教师:刚才我们求妈妈买 12 本书用 288 元,计算时一共用了 3 个竖式,大家想一想, 我们能不能把这 3 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 24 乘 12 竖式 刚才的一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 盖住。那计算 2 乘 24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 2 乘 4 表示 8 个一,再算 2 乘 2 表示 4 个 十,合起来是 48,在 48 的旁边注明 24×2 的积。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 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 10 本书一共多少钱,用 10 乘 24,得 240,在 240 的旁边注明 24×10 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 1 表示 10,所以用十位的 1 乘 24 就是用 10 乘 24,先 用 10 乘 4 得 40,4 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 0,再用 10 去乘 2,得 20,但这个 2 表示 2 个十, 10 乘 2 得到的 20 应该表示 20 个十,20 个十就是 200,所以这个 2 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 要在 240 的旁边主抿 4×10 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 (把 10 本书的钱和 2 本书的钱加起来, 也就是把 48 和 240 加起 来,得 288。 )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 8 加 0,0 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 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 0 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5)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2、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 63 页的做一做。 (1)先看 23×12,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69 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撤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34 的积是多少 23 乘 13 得多少 (2)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 1 题。第五课时:不进位笔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 64 页练习十五第 2~4 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 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 15× 3 19× 4 53× 8 61× 7 14× 10 20× 42 50× 60 80× 30 700× 20 71× 20 56× 40 47× 30 二、指导练习 1.计算:21×32,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 提问: 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再算什么 提问:42 表示什么竖式中,63 表示什么 2.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3.看谁算的快 完成教科书第 64 页练习十五的第 2 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4.教科书第 64 页的第 3 题 根据画面内容, 把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来, 并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羽毛球, 该怎样列式 12×14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5.完成教科书第 64 页的第 4 题。 自己分析画面内容,根据题目的问题,列式解答。 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第六课时:笔算乘法(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 65 页例 2、做一做,练习十六第 1~4 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35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 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口算 14× 40 30× 24 12× 20 50× 24 20× 90 37× 100 500× 10 36× 30 19× 20 80× 20 91× 20 35× 40 2、列竖式计算 24× 12 78× 11 33× 21 19× 9 提问:前三道题和最后一道题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课件呈现下围棋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 19 道线交叉 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 “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 19×19。 二、亲身体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 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 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 400 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 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 们真棒!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 65 页“做一做”中的 4 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 2 道,另几个 组的学生做后 2 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 1 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 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 3 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36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 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 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 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课堂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 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 2、4 题。第七课时:笔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 67 页练习十六第 5~8 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并 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3× 30 40× 30 60× 700 32× 40 80× 70 90× 42 65× 100 700× 2 60× 72 48× 20 37× 20 87× 30 二、计算 完成教科书第 76 页练习十六的第 5 题。 让学生用竖式的方法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讲评, 讲讲时要提醒学生哪一位上满几十要 想前一位进几。 三、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第 67 页练习十六的第 7、8 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讲评时要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计算的过程。 提醒: 8 题, 第 求的是 56 套明信片共卖多少钱和每套明信片有 12 张, 有没有联系 要让学生分析出每套 12 张是一个多余的条件。 四、游戏活动 完成教科书第 67 页练习第 6 题。 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可多增加一些题目,有几道算式的结果要相同,争取让每一位学 生都拿到一道算是二。算式的结果与蜜蜂身上的数相同的就可认为蜜蜂停在这朵花上。 五、课堂小结 第八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 68~69 页例及练习十二第 1~4 题。 教学目标: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进一步巩 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教科书第 68 页 出示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 让学生读一读故事内容, 再请学生说一说这一篇故事主要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7 提问: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 汇报: (1)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就能数出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但如果文章长的 话,就不太适用。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一共有几行,就可以。 教师:两种方法第二种比较适用,现在我们就采用第二种方法,算一算文章大约有多 少个字 学生动手操作: (1) 每行最多有 22 个字, 但有许多行的字数都比 22 少, 估算每行大约 20 个字左右, 本篇文章共有 13 行,所以列式为 20×13=260,这篇文章大约用 260 个字。 提问:20×13 你是怎样口算的 (2)每行最多有 22 个字,一共 13 行,列式:22×13。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怎样算 二、完成教科书第 69 页练习十七的第 1 题。 学生口算后教师讲评。 提问:整十整百数乘数十数应该怎样算呢 三、完成教科书第 69 页练习十七的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笔算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 3、4 题。 通过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列式解答,对于学生的列式,要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第六单元 面积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 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 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 图形积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 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公顷、平方千米。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 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 。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 助。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 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 活,服务于生活。38 4、通过学习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年级口算竖式题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