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太严格会不会造成孩子强迫症头像

儿童强迫症和家长教育有关系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儿童强迫症和家长教育有关系吗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要求过于严苛 当心孩子患上强迫症
原标题:要求过于严苛 当心孩子患上强迫症
漫画:张亮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一平 通讯员 邵春晓青少年是强迫症高发人群,强迫症的发病有其先天因素,更与后天成长环境密不可分。深圳市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医生冯飞向记者介绍了一例典型病例:在父母的过于严苛的管教下,高中学生小涛成为了强迫症患者。控制不住反复查看的孩子高中学生小涛被诊断患上强迫症,让他父母非常惊讶。在其印象中,小涛从小是个快乐、勤奋的孩子,怎么会得了强迫症?心理医生问诊后发现,父母正是小涛患上强迫症的一大原因。原来,父母对小涛的期望值很高,精心照顾之余,要求也非常严格,小涛也一直争气,成绩优异。变化是在高中后出现的。高中需要住校,小涛对此有些紧张过度,时不时丢钱包、掉餐卡,父母知道后,每次都批评甚至苛责。渐渐地,小涛每次出门前或起身离开座位时,都要对四周反复查看,椅子下面也要看上好几遍,口中还默默念叨,生怕丢了什么。如果不反复检查,他就非常烦躁不安。其实他也知道自己没必要这样做,但问题是他就是控制不住。对孩子出现的这一状况,父母并不能理解,更是严加指责,命令他不要这样。但这反而加重了小涛的表现,如关电脑时反复念叨“关机”、再检查好几次看是否真的关掉了,临睡前把房间里所有的地方检查一遍,起床后再检查一遍。小涛自己也非常痛苦,成绩一落千丈。诊断为强迫症后,小涛和父母一起接受了专科的系统治疗,情况有所好转,但医生说,小涛要完全恢复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发病需具备两个条件冯飞介绍,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强迫思维、强迫行为等,它的核心症状是焦虑。强迫症表现多样,如有的学生患者在考试时会不停地给一道题审题,每当写答案时就怀疑自己错了,于是重新审题,考试结束时有可能一道题都还没做。生活中不少人都会有些类似强迫的行为,比如走台阶时无意地心中默默数数,文章写好后反复检查错字标点等。冯飞说,这些并不叫强迫症,因为有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就是反复、持续的焦虑情绪,明知一事已经完成,但内心对其正确性仍无法确认、信服,同时对此深感痛苦。看上去,小涛的强迫症是由于父母的过于严格的管教造成的,那么,强迫症是“后天”导致的结果吗?对此,冯飞明确指出:强迫症虽然病因复杂、目前尚无定论,但它的产生,一定要具备“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大量研究发现,一定的遗传倾向,是强迫症发病的“先天因素”。“现代精神医学认为,强迫症和抑郁症以及其他焦虑症一样,首先患者必须具有这样一个‘素质’。”比如,同样是生长于非常苛刻、挑剔的教养环境,但孩子不一定就会患上强迫症,就是因为孩子不具备患病的先天素质。但是,具有这些先天因素的人,也并不一定就会患上强迫症。冯飞指出,在具备先天因素的同时,还要有后天的诱发因素,如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和他人过于高标准严要求、性格过于谨小慎微等,如果遭受到不良生活事件,就容易患上强迫症。换言之,即使是对强迫症易感的孩子,如果成长在一个包容性高的环境里,那些强迫症状也不一定会出现。可见,后天的成长环境、人格塑造非常重要。青少年是高发人群青少年是强迫症的高发人群。有报道称,约三分之一的强迫症病例首次出现于10-15岁,75%的患者起病是在30岁前。有专家认为,这与目前的家庭结构有关。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对其期待值太高,照顾得太周到,一方面孩子的心理很脆弱,另一方面孩子在潜意识中时刻担心自己不够完美,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容易引发强迫症。冯飞发现,不同的父母对孩子患上强迫症的态度各不相同。大部分父母能反思并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沟通模式出了问题,愿意接受家庭治疗,并逐渐做出改变与调整。这就跨出了很好的一步。但也有不少家长始终不认为孩子患病是父母的问题,依旧一味指责孩子不争气、表现差。冯飞认为,这是很痛心的事,虽说“孩子的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的问题”的说法有些极端,但孩子成长中出了问题,父母的责任究竟有多大?做父母的其实应该反思。治疗需要科学系统长程强迫症治疗难度大,冯飞对此并不讳言,他说,精神医学界有“强迫症是精神癌症”一说,然而尽管如此,其实对强迫症治疗的“临床感觉还是不错的”。冯飞介绍,有位著名专家曾说过,强迫症治疗的一个药物原则是“上药一定要慢,进程一定要足,药量一定要大”。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只要孩子能接受综合治疗,收效还是不错的。关键是治疗一定要科学、系统、长程。”因此,只想在一两个月就能控制好病情是不实际的,至少要做好半年以上甚至一两年的治疗准备。冯飞解释,这是因为强迫症的核心症状是焦虑,患者反复去做一个动作、反复去想一件事,就是要缓解内心的焦虑。这些反复并不是一个习惯,而是一个外显的症状,所以,反复、持续的行为症状消失了,并不代表彻底的痊愈,因为其潜在的焦虑还在。外显症状相对好治疗一些,而处理内心的焦虑,就需要一个过程。专家提醒强迫症可以预防“强迫症是可以预防的。”冯飞向家长们提示需从三个方面预防孩子患上强迫症。首先,父母要及时留意一些苗头。强迫症在最初并不会表现出一些反复行为,而是表现为注意力不太集中(可能他脑子正在反复想某个问题,注意力没有用在正在做的学业上)、睡眠不是特别好、讲话时老走神而且没有情感回馈(口中嗯嗯啊啊的,也不吵,但也不听)、情绪烦。“先从这些生活细节上留意,当出现连续反复的行为时,就更要警惕了。”其次,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关键是父母在孩子面前能否做到是“空”的概念、而不是“实”的概念。冯飞解释,所谓的“空”,就是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放弃自己的身份、身高、权威等东西,真正对孩子平等、理解、尊重,当父母是“空”的时候,孩子也就不焦虑了。再则,教育环境也很重要,尤其是孩子成长中的学校环境。应试教育环境下,老师也往往对孩子要求过于严苛,不仅会引起孩子的反弹,也可能使孩子致病,应反思这样的教育误区。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强迫症家长应怎样做?
强迫症家长应怎样做?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苗大夫您好:孩子今年13岁,刚读初一。今年年初发先孩子说话重复,写字时总画小黑块,而且写作业慢,总是说自己要想事情,不让打扰,走路时不能踩到下水井盖或马葫芦盖(也不让别人踩到),如果踩到,就必须敲三下脑袋。问他这么做的原因,他说这样做吉利,否则不吉利。(早在去年,隐约记得孩子总说头痛、胸闷,到医院检查也没什么毛病,所以就没当回事)今年七月份的时候,我咨询了我们当地的心理咨询师,咨询师说这可能是强迫症,之后,孩子情况加重了些,说话重复次数增多(每次10次以上)频次增多。最近一个月,孩子的病情又加重了,放学后观察,每隔10分钟左右就重复一阵子,睡前洗手、洗脸、头部等3-4次,总怀疑自己把东西落在课桌里,经常说自己没意思,很孤独、很凄凉,说自己没有朋友。10月份,曾在北医六院就诊,大夫说孩子是强迫症,接受了药物治疗,吃左洛复,先吃半片吃了8天,接着加量至1片,吃了14天,现在共服药22天,期间,孩子时好时坏——据家长观察:周一至周五上学期间,回来后严重,周六周日在家时,症状会稍轻一些,孩子自己说在学校自己憋着不敢发,回家就忍不住要大发,服药期间,孩子总是说头很疼,头晕的厉害,好像头和身体分了家,浑身肌肉和关节都酸痛,没有力气,孩子患病以来,强迫动作总是变化着,一段时期一个动作,开始时重复说某句话,后来重复话的次数少了,开始做推动动作,然后是用两手的指甲和指甲摩擦,10月初开始,总是大声的哈哈的喊个不停,这几天又开始重复说话,这回是一个字都不能含糊,只要觉得说的不够清晰,就一定要重新说,,前天晚上观察一阵,一次要重复1分钟左右,每隔5-6分钟就重复一阵子。看到您的文章,有如下内容:“强迫症患者的父母或配偶极易与患者之间形成病态人际关系。如有的父母过分迁就、顺从、配合患者的强迫行为,使患者的强迫行为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小赵的父母就迁就、配合了小赵穿着校服的刻板规则这类强迫行为。还有的父母对患病子女的强迫行为开始持一种不近人情的立场,认为这是子女故意捣蛋,多采取一些并不坚定的反对或惩罚措施,但一旦发现孩子并非故意捣蛋而可能是事出有因或病态,这些父母立刻会来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或退避三舍,或迁就顺从,也使患者的强迫行为变本加厉。强迫症的治疗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必须由精神科医生进行。对强迫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心理治疗。无论是那种治疗,起效的时间都较为漫长,而且即使是治疗有效的患者,都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持治疗。对于家庭中存在病态人际关系,影响对患者强迫症的治疗者,应进行家庭治疗”现在很想知道:1、强迫症是脑部病变吗?还是心理疾病?2、对于孩子的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家长应怎样做才能做到不迁就?——是把他当作正常孩子一样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对吗?请您百忙之中给予解答,谢谢。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精选回答(1)
擅长:失恋问题,婚姻危机,情感纠纷,两性困惑!
强迫症、抑郁症等!
您好,根据您的病情描述来看,确属强迫症,强迫症分为两种,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有时候不由自己控制,甚至违背自己意愿,一般来说治疗强迫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而且要及早治疗,足量足疗程,辅助心理治疗。家长可以配合医生,外在因素抚慰孩子,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呵护。
向医生提问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从小我父母就对我很凶【强迫症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2,684贴子:
从小我父母就对我很凶收藏
我溶不开我心中的那块冰。那种深深的怕被父母骂,被父母指责,被父母打。被父母孤立的感觉,还要饿下肚子。我讨厌这些感觉。还有被父母吓,不听话不许吃饭。不听话就不要我了。这样的话一直影响到我现在。虽然知道不会这样,但是我真的当真了。我想起这些我就会发火,我有恨,为什么这样对一个小孩子呢?为什么父母总是用他们的眼光的看待我呢?父母经常的一句话,你是我们生的,你就应该听我们的,不听他们的就不是一个乖孩子,就会被抛弃的。在家不许还嘴,自己说的话说的再多父母也从未认真听过。
也可以说是冷漠,漠不关心似的,吃饱了,睡着了就行了。出什么事从来没有一句关心的话,反倒是他们有点矛盾我们做孩子的还要提心吊胆的。不会安慰我。只会火上浇油,事情越闹越僵。
父母只忙于生意,要么生意忙完就自己娱乐,睡觉,打牌去了。
只晓得赚钱,钱就真的那么重要吗。为了钱而活,为了生活而活,父母也活的累。
我也讨厌为钱而活的感觉
上次在十字路口摔了一跤,回家告诉妈妈,妈妈直接来句车摔坏了没。虽然只破了点皮,踏板车掉了点漆,可是这心啊,拔凉拔凉的。
连邻居的大妈都说,你怎么不先问问你的孩子怎么样了啊?
也许只是你父母不会表达他们以另外一种方式爱你呢不要恨他们,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与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和很多人比起来,你算幸福的
阴影都是从小就被父母亲种下了,这些阴影每天都跟随着自己,思想行中它都会”指手画脚”,一般情况下,阴影会伴随个体一生。楼主强烈的情绪反应,其实是在提醒你正面它们,统合它们,做一个完整的人。强迫症人都是如此,没有白受得苦,痛苦背后一定是心灵成长,意识觉醒,只是每个人自己看到没有?我不是天方夜谭哦,这个是我十几年的真实经验。统合阴影的第一步是包容。
我赞成十楼的
不知道怎么的,爸妈对我很好,但我却一丁点些事,即使只是办的不顺利,我都怕爸妈生气,其实他们根本不会生气,还会说声没事!我怎么的?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你是想得到爸妈更多的爱,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父母都会给足你的爱(根据你的描述),但是有一次你做的不够好,你爸妈有过责备你,那时你觉得当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就不能得到父母的爱了,得到父母的爱对小孩子来说就是世界末日,你为之惶恐,焦虑。这个阴影从那时种下之后就一直跟随着你,不但表面在亲子关系中,其它关系中也会看到它的身影吧?
我回复的是12楼的问题
你是父母原因,我是被**的老师弄的
吴阳。你的那种感觉我曾经也深深经历过,那种没有爱,而是经常笼罩在父母的时不时的骂指责,以及父母之间的吵架氛围。那种害怕,担心的感觉深深地积累压抑在内在。当意识压制不了潜意识这些负面情绪长期积累的能量时,这些负面情绪就开始显露出来,附着在许多细节上,就开始逐步形成神经症了。你说你一直溶化不了那块冰,关键是要用什么来融化。我们只能用阳光来融化,而不能寄希望冰块来融化冰块。所以,我们要先放下那些恨,因为恨也是情绪的冰块,它不能融化原来的冰块。
现在我们要学会自爱,不断体验爱的温暖能量,用此爱的阳光来融化内在的恐惧害怕担心以及恨的负面情绪积累的冰块。首先从意识思想上原谅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也是某一方面的受害者,不要再记恨了。
我们不要再排斥抵抗压抑这些负面情绪了,而是要直面它的本来面目。我们的每个症状,其实就是个提醒信号,告诉我们要直面他们了,即使是冰块也要直面暴露了,只有直面暴露了,然后才能不断融化,用我们内在本源的爱,慈悲来融化它。
这些靠讲道理效果很有限,但是有个好的老师引导,针对直指症状内观练习,真的是可以较快就有好转的。
亲情是一个解不开的结,我父母不骂我,可是他们却从不关心我的想法,很多事情想说他们却转移话题,不去听,我责任感太强,一点点事情做不好都会自责,我还怕父母为**劳,我会极度的自责内疚,我很听话,从来不违背父母意愿,很多事情我想做可是他们不支持,我怕他们不支持,怎么说呢?没人理解,很孤独,无助
我还不也是,家长动不动就发脾气,一说错话就打我,还逼我去不去的地方补课
所以我现在每当对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时就会想起自己的经历,就会尽量调节自己,对孩子耐心,语气温柔,只是有些事情知道得太晚了,自己已经毁了,所以对孩子也弥补不了什么,无奈。
原来还有人和我一样。
给我打电话我来帮你我不会骗你
就是我父母也是这样。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孩子患强迫症 都是家庭教育求完美惹的祸
来源标题:都是完美惹的祸
一个阳光柔和的冬日下午,我在咨询室里仔细倾听了外地来京心理求助的初二学生军军的故事:自从上初中以来,自己每天都被一些小事折磨、纠结,怎么也控制不了:睡觉时反复检查电源开关是否关好;上完厕所每次都要反复洗手10多分钟;走路时要一步一回头检查身后是否掉东西等,发展到现在已经严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了,为此,军军备感痛苦!
充分了解、评估后,我判断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强迫症,建议军军去精神科进行药物治疗,我只能辅助进行心理咨询。
适得其反的完美式家庭教育
原本属于学校、属于快乐的少年,却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究其原因,竟是幼时完美的家庭教育惹的祸!
军军的父亲是一个做事非常严谨、刻板、仔细、追求完美的人,对军军要求甚严,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一次做不好就做多次,直到做好为止。
俗话说:三岁看老。现代神经心理学研究发现:年龄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强。因为年幼的孩子在情绪上极为敏感、脆弱,在理智上分辨能力弱,很容易受到身边不良暗示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心理问题。
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缺乏安全感、过分谨慎和拘谨、遇事优柔寡断、事后爱反复检查等,或者父母对孩子过于苛求,如对清洁卫生过分要求、生活刻板规矩等,这些都可能诱发孩子产生强迫症。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是一种重复出现而缺乏现实意义、不合情理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特点,明知不必要,却不能自控,因而感到痛苦。具有强迫症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出谨小慎微、墨守成规、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办事认真、喜欢过多过细地思考问题、过于追求完美,并常伴有不安全感、不确定感、不适感、不完善感等。
孩子需要独立的成长空间
合理、正确、科学的早期家庭教育方式是有效预防孩子强迫症的重要途径。
一是不给孩子传递不良情绪。情绪具有传染性。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时刻关注和体察自己的心理情绪状态和表现。如果家长自己出现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应及时求助心理咨询师解决,不要表现在孩子面前,更不能对孩子发泄。否则,不良情绪会传递给孩子。
二是给孩子成长的机会。2至8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其人格影响深远。对独生子女过于精品化、替代化的照顾,使孩子完全丧失了选择、体验的机会,一旦真正面临独立选择的时候,就会患得患失,产生巨大的压力。
三是珍爱孩子要适度。凡事过犹不及,一方面的过度会导致另一方面的不足和欠缺,使孩子不能均衡和全面发展,严重的会引发心理问题。过分珍爱孩子,其实就是家长过分担心、缺乏安全感的根源。
四是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当孩子做错作业、做错事情时,父母切忌一味指责、批评。人无完人,要学会接纳孩子的失误和不足,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五是正确评价孩子。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尤其不能给孩子制定过高的目标,不贴负面标签,不随便否定孩子,多鼓励、多看积极方面,以此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王焕斌
内向的性格反而造就属于他们自己的优势,他们的非凡才能同样能为世界创造无限价值。
“爱”的表达方式有多样,而我们的情谊却只有一种,利用好亲子时光,让“爱”从中生长。
广州有 3/4的5岁小朋友有龋齿,平均每人5.5颗,专家指出,牙齿清洁从第一颗乳牙开始。
十一开始,气温骤降,尤其是近几天,阴雨连绵,提醒宝妈,这些秋季常见病要注意。
北京时间10月16日22时,在天文学界传得沸沸扬扬的“重大发现”终于水落石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迫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