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房助理 要求体重轻 儿童矮小症的身高范围矮吗

当前位置:&
科普基地 >
上海动物园
上海动物园历史
上海动物园是由纪念上海解放五周年( 日)开放的西郊公园扩建而成的,占地70公顷。其前身是由1900年英国人开设的“老裕泰”养马房发展而成。1914年老裕泰马房主病故,马房旧址由“怡和洋行”、“太古洋行”、“汇丰银行”等8家英商购置,改扩建为高尔夫球场,于1916年开放,名为虹桥高尔夫球场俱乐部,即当时的“虹桥杓球总会”。解放后经过近5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座具有海派特色的国家级动物园。主要从事珍稀野生动物的饲养、繁殖与疾病防治研究,现已繁殖成功野生动物200余种,其中国家和国际保护的珍稀动物100多种。展出动物达580多种6000余只(头),基本包括了脊椎动物门各纲目中主要代表性种类,并建立起长颈鹿、赤斑羚、羚牛、华南虎、黑叶猴、节尾狐猴、和东方白鹳、斑嘴鹈鹕等一批珍稀动物的种群。园内还有10万余株乔灌木、10万余平方米草坪和多种野生鸟类、昆虫,风景如画,物种丰富,是上海市区最佳生态环境之一,是青少年和市民亲近自然、接受生物科普教育的重要活动场所。同时经过数年的不断充实、调整、培养和提高,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科普配套队伍,现有专职的科普管理人员5名,兼职科普管理人员4名,还成立了一支由饲养员组成的义务科普宣传队,具备举办各种科普教育活动的能力。“九五”期间,由于上海动物园在生物科普教育工作上的突出贡献,受到了市科委和区科委的肯定,于1999年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上海动物园的基本情况
1、参观顺序:
上海动物园的动物展览是按脊椎动物进化系统来排列的,即两栖爬行类 — 鸟类 — 哺乳类,最后是哺乳类中的高等动物 — 灵长类,如猿猴、猩猩等。园内的动物布置在环园主干道的两侧,沿主干道按逆时针方向顺序前进,就可到达各个动物展区,观看到所有动物。这是一条特定的、为大多数游人设计的参观路线。
2、注意事项:
动物园的动物展出时间是 8:00 — 17:00,再早或晚来参观,大部分动物在它们的“卧室”内休息就看不到了。在动物园的大门口树有一块导游牌,标示各动物展区的位置,门口的游客服务中心内还有出售导游图和物件寄存等服务,方便游客更好地游览动物园。为了能更清楚地观察动物,最好带上一架望远镜,尤其是在参观天鹅湖时。除了望远镜再带上一本动物图鉴,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有些游客喜欢拿东西给动物吃,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因为动物园里会给动物喂定量的食物,如果它们吃了太多的东西反而会消化不良。特别是不要恶作剧拿一些不能消化的东西,比如塑料袋给动物吃,害得它们肚子痛无法进食,还得开刀,那真是太糟糕了。
1、两栖爬行馆
两栖爬行动物馆展出 40余种让人眼花缭乱的热带海洋鱼类,展出有两亿两千万年前孑遗动物 — 扬子鳄,最大的淡水鱼 --中华鲟,最大的蛇 — 蟒,最大的鳖 — 鼋,最大两栖动物 — 大鲵,它们都是我国的保护动物。另外还有 50余种形形色色的龟、蜥蜴、蛙、蛇,精彩纷呈,令人大开眼界。
( 1)鱼类厅
进馆首先看到的是水族世界,试养少数海水鱼,有生活在珊瑚礁丛中美丽多姿、色彩艳丽的观赏鱼,亦有小型鲨鱼、大型的裸鳝以及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海产的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 玳瑁和体重在 50余千克以上的蠵龟;最多是淡水的热带观赏鱼:体型大小悬殊,形态、体色变化多端;性情温和的可合养在水草、石块中,组成不同层次活动的彩色画面;亦有肉食性只得独居一池;其次是常温鱼类,如有毒的河豚鱼及我国主要的养殖鱼类。
( 2)两栖厅、蜥蜴厅
步入二楼就进入了两栖动物、蜥蜴展厅
第一个笼箱中展览六米长的蟒。 蟒是我国最大的蛇。分布于我国福建、华南、云南等地及东南亚,喜潮怕冷,常盘在树上伏击中小型脊椎动物,将猎物绞死后吞食。 11-4 月冬眠,在动物园中由于常年保温,不会冬眠, 4-6 月产卵, 2 个月后孵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蟒的胃口很大,在动物园里,温度在 30度左右时,每两周喂一次2 — 3千克的活鸡,30余千克的大蟒可连吞2 — 3只,在蟒蛇展箱的上方,我们把蟒蛇吞食活鸡的过程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让那些没机会亲眼见到的游客也能了解这奇特的过程。
大鲵属有尾目,也是两栖类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又名娃娃鱼,属隐鳃鲵科。在日本和北美也产另外三种鲵,都不及我国的大鲵体大。我国的大鲵身体最长可达 1.8 — 2米,体重50 — 60千克,生活在偏僻、幽静、湍急而清澈的山间溪流深潭中。盛夏的夜晚,在山溪边伴着淙淙溪流声还能听到“婴儿啼哭”声,那就是大鲵的叫声,也是“娃娃鱼”名字的由来。它的寿命很长,可活130多岁。
现存的两栖动物中,蛙类为其中的佼校者,种类最多,共有 260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产有178种,其中虎纹蛙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又名水鸡,体大粗壮,是生活在稻田中个体最大的一种蛙。由于人们大量捕杀虎纹蛙,以致使野生数量日益减少。
接着是 11只大小蜥蜴类的展箱。养有大壁虎(蛤蚧)、北草蜥;亦有会钻入土层的石龙子(四脚蛇),在野外被捕食者按住其尾,即刻就断,断时还会左右扭动。捕食者张口咬时,它的躯体早已逃之夭夭,不久尾又再生,可惜尾骨不会再生。我国最大的蜥蜴是巨蜥,它的尾略长于体长,大的全长可达150厘米,侧扁又不易断的尾是它有力的武器。
( 3)无毒蛇厅、毒蛇厅
沿着 ” 蛇类 ” 导游牌经楼梯步入底层,设有 31只展箱,是无毒蛇及毒蛇的展区:无毒蛇展览最小的是红点锦蛇(俗称水蛇);最大的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黑尾蟒。无毒蛇体色一般都有明显的花纹和色彩:如有红、黑环纹的赤链蛇和水赤链游蛇;黑白环纹相隔的黑背白环蛇;头背和体背有不同图案和花纹的多种锦蛇类;也有全身草绿色的翠青蛇(专食蚯蚓);还有捕鼠能手黑眉锦蛇、王锦蛇、棕黑锦蛇、玉斑锦蛇等;亦有专食蛙类和鱼类的乌梢蛇和多种游蛇;其中有一条难得的展品是全身白色、有数条红色横纹的白化赤链蛇(是遗传基因特变的白化种)等等。
毒蛇展区展出的有毒蛇中体型最大,毒性最强的属眼镜王蛇。现展览的一条重 4300克,长约3米。它专以蛇类为食;眼镜蛇、尖吻蝮(五步蛇)、蝮蛇(上海地区唯一的毒蛇)、竹叶青、烙铁头等都以鼠类、蛙类为食;金环蛇、银环蛇(它的幼蛇是金钱白花蛇可作中药)亦以其他小型蛇和泥鳅为食;还有全身暗黑,生活于水沟浅水中带轻微毒性的毒蛇 — 中华水蛇,它以泥鳅、黄鳝为食。
( 4)生态厅
观完蛇类,最后步入生态气息浓郁的生态馆,这里是龟鳖类、鳄类展区。有大小展池 4只,现展览有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国际濒危物种的扬子鳄,它驯顺地卧于一玻璃之隔的平台上,让你细细地观赏。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物种,栖息在长江下游,河湖岸边的芦滩洞穴中。主食鱼、蛙、鸟、小兽等。有冬眠习性,夏季繁殖,每巢产卵 20枚左右,自然孵化,约2——3个月出小鳄。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龟类有水栖和陆栖两大类:水栖的种类,在指趾间有蹼,以荤食或杂食;陆栖四肢粗壮,指趾间无蹼,入水不会游泳,一般素食。
该馆中展出有多种水龟,如黄喉水龟(可培育绿毛龟)、四眼斑水龟、乌龟、中华花龟、平胸龟、安布闭壳龟、闭壳龟;陆龟中有缅甸陆龟和凹甲陆龟。
顺梯而下是蝴蝶馆, 1999年4月投资220余万元的蝴蝶馆正式建成,成为大陆动物园第一座蝴蝶馆。总建筑面积近600平方米,高4.5—6米。位于两栖爬行馆的后缘,以通道同生态馆相连。蝴蝶馆由放飞厅、饲养室和标本展示室3部分组成。
放飞厅内立体绿化,多为热带植物,近地面主要种植蜜源植物。蝴蝶馆内饲养有玉带凤蝶、麝凤蝶等。玉带凤蝶是上海的常见蝶类,幼虫期取食柑橘类植物嫩叶, 成蝶喜飞翔于鲜花草丛中。 在放飞厅和饲养室之间的墙壁上有一约 5平方米蝴蝶生长发育展示窗,展示蝴蝶的卵、幼虫和蛹各个时期的形态。蛹羽化为成虫后,可从有机窗面上的小孔飞入放飞厅。
放飞厅还试养展出竹节虫、巨型蟑螂、毒蝎、蜘蛛等多种节肢动物,让您一睹此类动物的丰采,对它们多点亲切,少点神秘。 竹节虫是动物界中拟态的典型,体色和体形同生活环境很协调,常能隐蔽于树叶、枯枝上,如果不注意的话,还以为它就是一树叶、枯枝,以玫瑰属植物叶子为食。美洲毒蛛是世界上最大毒蛛之一,于夜间捕捉昆虫、小鸟和小型哺乳动物,将毒汁和消化液一并注入猎物体内,几分钟后将消化的食物吸入体内。饲养下雄蛛可活 7 年,雌蛛 20 - 30 年。
在放飞厅的出口,连接着约 20平方米的标本展示室,介绍我国蝴蝶各个科的代表种类。
2 、金鱼廊
金鱼廊建于 1972年,共有大小不等展箱25个,最大的展箱展面为1.6米,最小的展面为1米。2002年金鱼廊南面小广场经过改建,树起了十几只圆柱形透明玻璃鱼缸,最大的一只圆柱形鱼缸直径达3米。 改建后的金鱼廊,无论是展示面貌与方式,还是金鱼品种与档次,甚至建筑风格和装饰都有了量的改善和质的飞跃,成为一个新视点。
金鱼属鲤科鱼类,在我国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观赏鱼类,同时也属中国的代表动物之一。美丽的金鱼依其头部、身体、尾鳍,以及有否背鳍等特征可分为四种品系,分别是鲫系金鱼、文系金鱼、龙系金鱼、蛋系金鱼。
金鱼廊现有金鱼白水泡,红头水泡,红水泡,红白花水泡,青狮头,五花狮头,红狮头,狮头球,扯旗望天,红头望天,鹅头望天,红望天,红珍珠,青珍珠,五花珍珠,五花绣球,红头绣球,红白花绣球,红龙晴,墨龙睛,五花龙睛,鹤顶红;红虎头,白虎头等 30多种。
观察鱼鳞上生长轮的分布和数目,可以推测金鱼的年龄。推断金鱼的年龄,需要用钳子把鳞片从鱼体取出,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鸟区饲养展出 200多种鸟类,包括走禽、游禽、攀禽、鸣禽、涉禽、猛禽、雉鸡、鸠鸽类,是动物园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 1)鸵鸟区
看,那些漫步行走的就是鸵鸟,是世界上体形最高大的鸟类。世界上有四种大型的走禽,大家熟知的非洲鸵鸟体型最大,体高可达 3米,体重可达 150公斤。说它是鸟,由于两翼退化而不能飞行,但两腿发达,奔跑速度为众鸟所不及,它一大步可跨三、四米,每小时可跑40公里,如果开足了“马力”,最高时还可达66公里,鸟类中若比赛竞走,鸵鸟无疑可得冠军。
鸵鸟蛋也是鸟蛋中最大的,每个蛋重 克,蛋壳坚硬,洁白光滑,人站在蛋上也不会碎,孵化期长达40天,刚出壳的雏鸟体重有一公斤,身上有较硬的羽毛。
老二是澳大利亚的鸸鹋,身高也有 2.4米。鸸鹋的蛋比非洲鸵鸟略小,是墨绿色或黑色的,在众的鸟蛋中也算一奇。最小的是南美洲鸵鸟,身高也有1.7米。这三种走禽性情温和,驯化后犹如家禽一般。惟独产在澳大利亚北部和伊里安岛上的鹤鸵,性情孤僻,又凶猛好斗。它身高近2米,头上长着盔冠,一身钢针似的黑毛,双脚粗壮有力,蓝脖子上挂着两条鲜红色肉垂,长相怪异,又因它脾气急躁,称它食火鸡。
( 2)雉鸡区
该区展出各种雉鸡 25 种,如各种锦鸡、马鸡、鹇、孔雀、角雉、长尾雉等。
孔雀是世界上观赏价值较高的珍禽动物之一,也是我国野生雉类中体形最大的鸟类。目前世界上定名的孔雀有四种:印度孔雀(亦称蓝孔雀);爪哇孔雀(亦称绿孔雀);蓝孔雀的变种白孔雀和刚果孔雀。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有绿孔雀分布。绿孔雀上身羽毛的颜色以翠绿色为主,分布在我国云南、西藏等地,数量十分稀少,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每到 ” 芭蕉花开风正软,桃榔叶暗日初长 ” 的春天,雄孔雀羽毛更加艳丽,特别是尾上覆羽,在每一根的覆羽顶端都长着绿蓝色的眼斑,十分好看。特别是 3岁以上成熟的雄孔雀。对着雌孔雀,雄鸟竖起尾上覆羽,展开大半个圆,长长短短的覆羽依次排列,组成一个鲜花般的屏,并不时收缩尾部肌肉,使羽管摩擦,发出 ” 沙沙 ” 之声。从背面看, 20根尾羽展成一把华丽的大扇子,这就是孔雀开屏。雄孔雀开屏是向雌孔雀求爱一种炫耀仪式,当雌孔雀也垂下双翅,羽梢振颤时,双双就成婚配。得意的雄孔雀这时常常会高声鸣叫,孔雀的鸣声响亮,自然盖过所有的鸟鸣声,但它的叫声响而不悠,比较粗犷。
( 3)企鹅馆
上海动物园的斑嘴环企鹅来自日本,现已饲养繁殖成功。到了企鹅的繁殖季节,我们可以观察到斑嘴环企鹅温馨的繁殖场面。在企鹅夫妇用树枝精心布置的小窝里,雌企鹅安静地进行孵卵,而雄企鹅则一 步不离守在洞口担任警戒,偶尔离开衔来小鱼喂给雌企鹅,直到小企鹅破壳而出。刚出生的小企鹅一身黑灰色绒毛,并不象父母那样羽色黑白分明,待长大后经过换毛才会在胸前出现那显著的黑色园环花纹。
( 4)进入式鸟园和热带鸟馆
进入式鸟园一改鸟在笼中,人隔笼观赏的格局,使人和鸟无障碍地在一个环境中交融。这里展出 10多种鸟类与人亲近,有的还可以任人抚摸,接受您手中的食物。热带鸟馆中主要展出有各种鹦鹉和其它热带的小鸟。
鹦鹉是一个以体色艳丽,能模仿人语而驰名古今中外的鸟类。全世界大约有 300多种;分布在大洋洲,亚洲、非洲大陆和中南美大陆。由于鹦鹉体态诱人,逸闻趣事甚多,作为一种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宠物鸟类。
鹦鹉的喙(嘴)非常坚硬且锋利,它能啄破象椰子那样坚硬的食物。鹦鹉的鸣肌十分发达,虽然叫声粗厉、嘈杂、十分刺耳,并不婉转动听,但在人工饲养下却能够模仿人语,如产于非洲的灰鹦鹉、产于苏拉威西、东加群岛等地的小葵花鹦鹉、产于我国的大紫胸鹦鹉,这些鹦鹉的记忆力和好奇心都比较强。有趣的是,它们在野外生活时也经常模仿林中其它鸟类的叫声,有一句成语叫“鹦鹉学舌”就是由此而来。
( 5)游禽区
天鹅湖畔柳杉相间,粼粼湖面上浮游着数百羽水禽,湖岛上芦苇丛生,集居着天鹅、大雁和野鸭等几十种珍禽。野鸭,大雁和夜鹭,时时展翅拍水,翱翔蓝天。最难得的是成群的鹈鹕列队在蓝天盘旋,姿态优美而刚健。鹈鹕是有名的捕鱼冠军,它的长相十分奇特,有着长长的下巴,上颚与其它鸟相似,下颚长着具有伸缩性的喉囊,在捕鱼时,会向下拉长形成袋子状,就象渔夫用的渔网一样。鹈鹕是以边游泳边捞鱼的方法捕食,尤其在浅水滩中更能发挥喉囊的作用。另外,也会数只鹈鹕排成一列,把鱼赶向岸边,一边把嘴浸在水中,一边前进,一边进食。它一天能吃掉 9公斤的鱼。
生活在园内的天鹅属雁形目鸭科,有四个品种。大天鹅、小天鹅、黑天鹅和疣鼻天鹅。古今中外,人们都爱天鹅。杜甫曾以“举头问苍天,安得骑鸿鹄”来抒发自己高尚的情操。芭蕾舞《天鹅湖》表现的就是一个美丽善良,而又多情坚贞的公主,被恶魔掳去变成天鹅,后在爱情力量的感召下,战胜恶魔的神话故事。天鹅善飞,是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它的洁白和远举高飞成了人们心目中纯洁、善良、高尚、勇敢的象征。
( 6)涉禽区
走过天鹅湖中的三孔桥北面是涉禽圈养区,展出丹顶鹤、白头鹤、白枕鹤和戴冕鹤等 7种鹤类和稀有的白鹳、黑鹳和各种鹭及鸥等。鹤类能歌善舞,鸣声嘹亮,白鹳打嘴发声,池鹭在浅水中徜徉,百鸟千姿胜似图画。
乍一看,鹳和鹤体型相似,特别是白鹳和丹顶鹤的羽色也相似,极易混淆。但只要看脚趾就容易分辨了。鹳的脚有四趾,三趾向前,基部有蹼,便于在浅水、沼泽地带活动,后趾长而有力,与前三趾在一个平面上,可以抓握树杆。夜间栖息在树杆上,筑巢也在树或山崖峭壁上,是一种树栖鸟。而鹤是一种地栖鸟,鹤的后趾很短,已退化,与前三趾不在一个平面上,不具抓握能力,只能栖息在平原、沼泽间。有一点鹳和鹤相似的,它们都是鸟类中的长寿者,可活 60年左右。
鹭是一种群居性的鸟类。常百千成群,有时各种鹭聚在一起,就是在繁殖期,也喜结群繁殖。但是,一般游人往往只能看到栖息在树上的夜鹭,而不见白鹭,那是因为白鹭和夜鹭截然相反的生活习性。那白鹭一清早就飞去江溪湖中, "久立潺潺石",忙着觅食去了,直到夜间才"孤眠芊芊草",藏身于树丛竹林、芦苇堆里,人们较难发现。而夜鹭白天则整天栖息在树梢上,人们一眼就看见了,每到深夜时,它们却飞翔在江边、海滩,觅食随潮汐而来的小鱼、螃蜞之类。所以它们一个姓白一个姓夜。
在高耸的大铁笼中,饲养的是猛禽类,来自的兀鹫、金雕和秃鹫。它们生命力强盛。
( 7)鸣禽区
走过圆洞门,可见花墙夹竹。在立体花坛两边,是五彩缤纷的鸣禽区。这里聚集了各种小型鸟类,如相思鸟、画眉、黄鹂、噪鹛、蜡嘴鸟等,百鸟歌唱,绿翠花红,蒐集了大自然“鸟语花香”的精华。
犀鸟是产于亚洲南部及非洲的热带森林鸟类,世界共有 45种。我国共有4种犀鸟,都分布在云南西南部。犀鸟是一种大型鸟类,属佛法僧目、犀鸟科。它们的长相非常奇特:嘴异常长大,约占体长的1/3-1/2;睫毛长得又长又粗,而通常的鸟是没有睫毛的;它的脚趾扁宽,3趾向前,1趾向后,在一个平面上;外趾和中趾基部合并在一起,非常适合在树上攀爬。它身上的最古怪之处,莫过于那张大嘴上端的角质突起部分了(称盔突)。那突起部分就像是犀牛的角一样,它也因此而得名为"犀鸟"。别看犀鸟的嘴长得出奇的粗大,其实,它的角中间是蜂窝状的,充满了空隙,真是既坚固又轻巧。
( 1)狮、虎、豹展区
非洲狮一般体长 3米,体重近250公斤。非洲狮通常以家庭方式群居,一头成年雌狮是这个家的家长,另有一、两头地位较低的雄狮及几头有亲属关系的雌狮和幼狮是家庭成员。在狮群内部,猎物大家共享。若口渴了需要喝水;它们会轮流去,留下的狮子则会乖乖地守着食物,等大家凑齐了再一起分享。
豹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兽,它与狮、虎同属猫科。论体型,三者当中它排第三,所以人们常说:狮、虎、豹。但我国民间猎人对这种排列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按凶猛和危险程度来排列应该是一豹、二野猪、三老虎。这里所说的豹指的就是金钱豹。
金钱豹的四肢矫健,跳跃能力很强,跃距可达 12米,行动时非常机警、灵活、迅速。与狮、虎相比,它的本领更高强。狮子会爬树,但爬的都是矮树,且不会游泳;虎会游泳,但不会爬树;而豹会游泳,更善于攀爬,多高的树也能上,且比老虎和狮子还多一高招:在捕猎时;它经常在树上埋伏,等猎物从树下路过时,它一跃而下,直扑目标。真是"从天而降",下面的猎物还没明白过来就束手被擒了。
老虎、狮子、美洲虎等大型猫科动物都是人类惧怕的动物,但它们身上的美丽皮毛却对人类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人们用火枪、暗器和毒药对付它们仅仅是为了它们的皮毛。可是不知人们想过没有,一旦它们在地球上消失,人类将面临怎样的灾难?
( 2)熊山
熊山里饲养着北极白熊、欧洲棕熊、东北棕熊、西北棕熊、黑熊等。它们生活在一座山里,但不同种的熊用铁栅栏隔开,各居一隅,老死不相往来。山正中是饲养管理室,饲养员在这里为各种熊分配食物。
( 3)熊猫岭
熊猫岭建于 1959年,由大熊猫馆与小熊猫馆组成,中间由木香花架相连,北面有毛竹园,水杉林,东南西三面有慈孝竹丛点缀,使熊猫岭掩映的翠竹树丛间,既反映出熊猫岭栖息地的生态背景,又提高了展出环境。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边缘。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 "国宝",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宠儿"。他黑白相间的皮毛,温和纯真的神态,一直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人们眼中和平友好;吉祥如意的象征。大熊猫受到人们极高的礼遇和重视,并非仅仅因为它的"天生丽质",更为重要的是它对生物圈,对自然界,对人类自有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大熊猫仅分布于我国四川和与四川相邻的甘肃,陕西两省的少数地区。栖息在海拔 米的高山深谷中,那里树木繁茂,翠竹丛生,冬暖夏凉。所以远离栖息地的大熊猫的防暑降温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大熊猫对炎热气候的耐受力较差,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时。他们会显得烦躁不安。所以动物园要给他们住的馆舍进行通风降温,放进冰块,安装空调,让这些"超级宝贝"们安全舒适地度过盛夏。
没有亲眼看到小熊猫,您也许会以为他是大熊猫的亲戚。其实他们之间差异很大,在动物分类学上,小熊猫属于浣熊科,而大熊猫是独立的一种。但是大熊猫和小熊猫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喜欢吃竹子,但小熊猫也吃各种野果嫩草,有时还会捕食小鸟或鸟蛋。还有大熊猫和小熊猫的老家还是近邻,有共同的栖息地。小熊猫和大熊猫一样都是濒危动物,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 4)虎山
虎山共有三座,安排饲养华南虎、东北虎、孟加拉虎三种动物。建于 1959年,每座山有室外活动场和室内兽舍两部分组成。在我国,虎是家喻户晓的动物,它是王权的象征,意味着勇敢、力量和不可战胜,因此来动物园游览的人都想先睹为快。
上海动物园自 1959年起开始饲养华南虎。1968年起开始繁殖华南虎,至今已繁殖100余头幼仔,成活了60余头,后代遍布全国十几个动物园。随着饲养水平的提高,人工哺育幼虎的成功,目前幼仔成活率已达90%左右。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当前全国动物园中华南虎存栏50头左右,野外不足20头,在中国动物园协会的协调下,制定了五年规划,在今后的移地保护中,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尽一份力量。
东北虎是虎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成年雄虎体重可达 180-200公斤。东北虎的老家在西伯利亚和我国的东北地区,它没有固定的"家庭"。雌、雄虎除发情季节外常年分居,过着孤独的生活。它们只在夜间捕食,白天则躺在草丛中睡大觉。东北虎的体力大、牙齿脚爪锐利发达,丛林中的动物几乎无所不吃;因此被称为"森林之王"。虎的食量惊人,自然界中的虎一口气能吃下30一35公斤的食物。生活在动物园的老虎由于活动范围减少,食量也大大降低,平均1头老虎每天只吃4一6公斤的肉。为了适应虎在野外养成的半饥半饱的生活习惯,园里每周还要停喂食1天。
( 5)中型猛兽区
中型猛兽区饲养有马来熊、猞猁、豺狼等体型中等的猛兽。
马来熊是最小的一种熊,体长仅 1.2米,体重只有45千克左右。由于马来熊生活在比较暖和的地区,所以它不会冬眠,它的毛黑而短,仅在两肩和颈下有较长的簇毛。我国仅在云南南部有少量马来熊,故极为珍贵,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海兽馆饲养海狮、海豹,还有表演池可进行动物表演。在海兽之中,海狮较易适应陆地生活,它休息在陆地上,产仔、哺乳也在陆地上进行。海狮生性活泼,自己常常从口中吐出气泡追着玩,易于驯化。
在动物园里,海狮被驯来表演顶球、前肢倒立、爬梯、跳跃水面等动作,凡教会它的动作,即使间断了三年,它也不会忘记,这也说明了海狮的记忆能力特别强。
5、食草动物区
( 1)斑马、鹿景区
斑马为马科马属动物,是马这个大家族中最漂亮成员,斑马 4岁成年,寿命约3 0年左右。它们的老家在非洲,主要生活在疏林和草原地带,吃野草和疏林中的嫩树枝,斑马胆子很小,一遇惊恐立即奔逃,它奔逃速度极快,每小时达70公里。感觉机敏和奔跑迅速是斑马逃避敌害的主要法宝。另外它身上的斑纹在树丛中和阳光照射下能分散体形轮廓,不易被发现,起到保护作用。
鹿是一种大型食草性动物,随着我国自然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首当其冲的就是生性温和、防御能力弱而体形大的鹿类,有的竟至绝灭。目前,我国的鹿科动物尚有 19种,许多种类正濒临灭绝或数量稀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一级保护的鹿有6种。为坡鹿、梅花鹿、白唇鹿、豚鹿、黑麂、麋鹿,在动物园中都有饲养。
( 2)长颈鹿区
长颈鹿是非洲特产动物,长颈鹿是地球上长得最高的动物了。你看那只雄鹿身高有近 5米,长长的颈项不少于2米;轻轻一抬头就可够着6米高树上的食物。
脖子长是长颈鹿突出的特色,科学家们用“用进废退”和“自然选择”的动物进化理论说明长颈鹿的脖子长,由于它长期将脖子伸长吃树上的叶子,使脖子逐渐变长,再通过“获得性遗传”将颈项长的特点一代一代遗传下来。所以说长颈鹿的长脖子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长颈鹿的长脖子不仅有利于它采食高树上的嫩叶,而且在野外活动时还有利于它了望和监视敌情,长脖子也给长颈鹿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便,因为它的身高超过颈长,低头时嘴挨不到地面,因此在吃地上食物或喝水时便感到困难,只有将两腿叉开降低身体高度,才能勉强饮水和吃到地面上的食物。
( 3)河马、羚羊景区
河马属于哺乳纲,偶蹄目,河马科的动物。它生活于湖泊、河川水草丰盛的地方。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栖息环境遭到较大的破坏,野生数量日趋减少,成为十分珍稀的动物。
河马好群居,常集成二、三十只或数十只大群在水中塘嬉戏或岸边沙滩栖息。河马既会游泳又有潜水的本领,它的身体上有些器官很适应在水中生活,它的眼睛和鼻孔和耳在头部的水平面上高高凸起,只要一抬头,鼻眼耳即可露出水面,便于进行观察和呼吸;鼻孔能随意开闭,在水下不易使水进入鼻腔。虽然河马长时间生活在水里但它们是用肺进行呼吸的,所以它每潜水几分钟,便要将头露出水面进行呼吸。河马除睡觉时上岸外几乎总是泡在水中,采食、交配、哺乳和排便也都是在水中进行的。所以。有时你会看见河马池内的水很脏,有时甚至有粪便漂浮,即使饲养员刚换的水也可能不久又被它弄脏。
走出河马馆向北是羚羊区,展出世界各地羚羊 10余种。羚羊属牛科,是一类介于牛和羊之间的动物。主要分布在非洲。
( 4)白犀牛景区
犀牛是至今生存在陆地仅体重次于大象的像乳动物,寿命为 30一40年。尽管犀牛有点像牛;可是在血缘上更接近马而不接近牛,在动物分类上犀牛与马同属一个目一奇蹄目。世界上现存的犀牛有5种:黑犀牛、白犀牛、苏门答腊犀牛,印度犀牛和爪哇犀牛。我园现在饲养的是白犀牛。白犀牛是各种犀牛中体形最大,最珍贵的一种,目前野生的已经很少了。犀牛角长在鼻梁的皮肤上,是上皮组织的衍生物,但它比牛角、羊角和鹿角更坚硬、锋利。白犀牛的皮肤特别厚,背部两侧的皮肤就达4-5厘米,在皮肤下还有很厚的脂肪,它和大象、河马都以皮厚而著称,所以被称为厚皮兽。
在白犀牛景区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小型的鹿如我们特产的毛冠鹿;珍稀的獐及黄麂及各种野生羊。
( 5)袋鼠、貘景区
澳大利亚人把袋鼠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把袋鼠画在国徽上,可见袋鼠的身价之高。袋鼠科的袋鼠有 57种。其中体型最大的是赤大袋鼠。赤大袋鼠身长近3米,体重达80千克。它后肢发达,以跳跃行走,前肢不常落地而变得细短。最为有趣的是,雄大赤袋鼠在繁殖求偶期间,在胸部和颈背部,会分泌一种鲜艳的红粉状物质。并用前爪将分泌物涂沫在体表,使身体的毛色更为艳丽、醒目。
袋鼠主要靠跳跃前进。它的后腿发达,跳跃行进的时速可达 80千米,能一次跳远13.5米,跳高3.3米,是动物中著名的跳高跳远冠军。袋鼠休息时,常常喜欢用粗壮的长尾支撑、端坐。袋鼠尾巴是一条作用非凡的第五条“腿”,这条“腿”不但在跳跃时能平衡身体,而且能像舵一样掌握行进方向。更重要的是,袋鼠在跳跃中,尾巴快速地前后摆动,撑击地面,瞬间把身体弹向前方。袋鼠得到尾巴的这种反弹力作用,使行进速度加快,所以,用弹跳方式行进对袋鼠来说更为省力。
袋鼠房一旁是饲养貘的笼舍,貘真是一种珍稀奇异的动物。它的模样有点像肥猪,但没有野猪匕首般的獠牙。前蹄 4趾,一趾已退化;后蹄是3趾,所以分类归属于奇蹄目。它的尾很短,但鼻和上唇延长,能弯曲自如地伸缩,有点像大象的鼻子,只是短一点,也能灵巧地摘取食物。
( 6)大象馆
象房是上海动物园第一幢动物馆舍,它建成于 1955年,是中国式的建筑。饲养着“光荣父母‘八莫'、‘版纳'”和它们的子女。
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分为非洲象和亚洲象。非洲象产于非洲的热带森林里,体型较大,最大的雄象可重达 7吨,体高3-3.5米,雌雄象都长出长牙。耳大,呈三角形;亚洲象产于我国云南南部及东南亚地区。亚洲象体型较非洲象略小,最大的体重约5吨左右,只有雄象才长出长牙,背脊稍隆起,耳朵较小,呈方形。额部两侧有两个鼓突,称“智慧瘤”。而非洲象却没有;性格上亚洲象较非洲象温顺得多。
象一般在早晨和傍晚活动,好浴水,游泳,活动量大。食物以嫩树枝叶、野果、野草、嫩竹枝叶,野菜及其它植物为主,有时也食农田的瓜果、粮食等。一只成年大象每天要喝上百升水,要吃掉数百公斤的草。象群是母象的天下,野外行动时总是由“女首领”在前面领着,一个象群中大多是它的女儿和女儿的女儿们,公象一旦长到 15岁,就必须离群;当然它们偶尔也会回来看看,但不会久留。家庭的存在是靠母象来维持的。
象鼻是件奇妙的工具,几乎没有哪种生物天生带着这么个“多才多艺”的工具。成年大象的鼻子约重 145公斤,这个鼻和唇的结合物有时还可以充当铲子;它可以闻味、吸吮和在树丛里寻找食物,甚至还能把溅进眼睛里去的泥土擦出来。虽然鼻子的表皮粗糙,但鼻尖上有许多感觉灵敏的纤毛,它可以把触到的东西的大小形状传达给大脑,还能把水吸后送到嘴里。大象通过“握”鼻子来表达相互间的友好,由于大象的视力不佳;因此鼻子就愈加重要了。
大象和河马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身上几乎没有毛。暑热到来时,大象的降温方式很独特。它用耳朵扑扑地扇风,使空气流动,这时大象的耳朵就像汽车里的散热器,耳朵里血管中的血因空气流动而降温,血液循环把凉血带到全身,这样就可以使血管周围的肌肉降温了。当然最好的防暑方法还是下水,水并不真的能使大象凉爽,只有当大象从水里出来,身上的水蒸发时。它才会感到洗澡的妙处。有时大象洗完了澡,还要在泥地里打个滚,这样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沾在身上的泥巴还可以形成一层保护层,防止扁虱、跳蚤和其它寄生虫的侵袭。
6、灵长类区
( 1)灵长一馆
灵长类一馆主要饲养展览我国特产的一些猴类和在上海地区冬季不需加温的种类,包括大部分的猕猴、叶猴和金丝猴。
我国产有叶猴 4种:白头叶猴、黑叶猴、长尾叶猴、灰叶猴。分布在我国广西,海南岛、贵州等地,因数量稀少,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头叶猴是我国的特产,仅产于广西南部左江和明江之间,分布在扶绥、崇左、宁明、龙州四县的部分地区大约 2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据调查,白头叶猴总数约为600只左右,比大熊猫还少,也是当代最稀有的猴类之一。
白头叶猴身体呈黑色,头部、颈部、上肩和尾端三分之——均为白色,头顶有竖立的白色长冠毛。白头叶猴全年均可繁殖,但仔猴多在初春出生。雌猴每年产一仔,初生幼猴体重不到 500克,全身为乳黄色,与母猴的毛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和白头叶猴很相似的是黑叶猴。
黑叶猴不仅产在广西,贵州、四川等地也有分布。它全身乌黑,仅两颊有两条白毛、有的叫它“黑猿”,它还有全白色的毛色变种,但数量极少。
金丝猴,属疣猴科仰鼻猴属,包括 4个亚种,有3个亚种产于中国,其中的一种就是世界著名的川金丝猴,它产于我国西部和北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和湖北西北部。另外两种,一种产在贵州梵净山的狭小地区的黔金丝猴;一种产于云南西北地区的滇金丝猴。但名不符实,这两种猴子的身上根本没有金黄色的长毛,一个全身暗灰色,又名灰金丝猴;一个胸、腹、四肢内侧及臀部为白色,其余部分黑灰色,又名黑金丝猴。这两种金丝猴数量十分稀少,也从没有在动物园里公开展出过。
3种金丝猴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长着一个奇特的“朝天鼻”,两只鼻孔都上仰着,这在猴类中是独有的。所以又有仰鼻猴之称。在动物园里饲养展览的是川金丝猴,它的脸是浅蓝色的,嘴角有“瘤”,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瘤”也愈大而硬。金丝猴通体金黄,背部的毛长可达50厘米,披散下来就象一件金黄色的“披风”,别有一番风采。
( 2)灵长二馆
灵长二馆饲养展览生活于热带的种类,包括狐猴、卷尾猴、蜘蛛猴、赤猴等。
蜘蛛猴:属卷尾猴科蛛猴属。种类有 10余种之多。由于它四肢和尾都长,身体灵活,在参差交错的枝桠中来回跳跃、游荡时;颀长,轻盈的身子很象一只大蜘蛛在悠来荡去拉丝作网故名蜘蛛猴。蜘蛛猴有一根多功能的尾巴,悠闲时,它用尾巴钩在树枝上,身体倒挂着休息即使睡着,尾巴也不会松开:在跳跃悠荡时,尾巴向后伸直,平衡身体,顺利前进;寻找食物时,尾巴还能代替手的作用,可以拾取食物;母猴的尾巴还可以帮助“抱孩子”哩:由于它的尾巴有这么多用处,所以它非常爱护,就是和它最亲的饲养员也不让摸抚其尾巴如果一定要逗弄它的尾巴它就会象人一样显出一副生气的样子离开你。
( 3)猩猩馆
猩猩馆主要饲养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四种类人猿。由于类人猿在室内饲养时间长,故展览厅宽敞。室外活动场成园形半岛式,三面环水。
1994年由欧洲濒危物种保护组织向上海动物园赠送的一头雄性银背大猩猩.它的名字叫“博罗曼”,原居住在荷兰鹿特丹市动物园。
大猩猩是最大的灵长动物,身高可达 2 米,体重达 160 公斤,它在那里一坐,就像一座铁塔,让人吓一跳,它那凹陷的眼窝,大而塌的鼻子,宽大突起的嘴巴,相貌骇人,尤其是当它用硕大的手,捶打胸脯发出莲蓬声,或发出响亮的嗥叫时,更令人悚然生畏。 实际上大猩猩是一种温和而胆怯 的动物,和同样生活在非洲的黑猩猩相比,它既不像黑猩猩那样爱吃肉类,也不如黑猩猩那样灵活,采取集群狩猎,而是一种基本素食的“大佛”。
猩猩,又名黄猩猩,红猩猩。属灵长目,猩猩科;产于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猩猩生活于海拔 1500米的原始森林、次森林和山地森林中,主要居于树上;很少在地上移动,只是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时,可能从地上经过。以小群活动,由一成年雄性带领。白天觅食,食物主要是无花果、昆虫和鸟卵等,晚上睡觉时,用树枝树叶搭成很大的平台做床,基本每天重搭,偶尔用旧的
黑猩猩属灵长目猩猩科。产于非洲的热带森林中;好合群,每群 20-30只;有的达80只;白天活动;活动高峰为清晨和傍晚;黑猩猩食性较杂;食果子、树叶、种子、蜂蜜、昆虫、鸟卵、蛇卵,也吃偶蹄类的幼仔、狒狒和其它猴子。
猩猩馆内另一种猿是长臂猿, 长臂猿在四种类人猿当中体型最小,在形态、构造、生理、智力等各个方面也不能同其它的类人猿相比,尽管如此,长臂猿和其它三种类人猿一样,它们同猴子有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尾巴是猿而不是猴。
( 4)狒狒山
狒狒山内饲养的是 我园的特色动物之一阿拉伯狒狒。阿拉伯狒狒属灵长目,猴科,产于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阿拉伯半岛等地。野生时群居性强,常几十只;甚至几百只结群生活在半沙漠、沙漠疏林地区或稀树多石的丘陵地带,群有首领,有明显的社会分工,行动时由年轻狒狒在四周警卫。常联合起来捕捉猎物,力气很大,几只狒狒便能袭击小型羚羊。食性很杂,以野果、树叶、种子,树根为食,也食昆虫、鸟卵及其它小动物,有时它们成群危害成熟的农作物和水果。阿拉伯狒狒头大,鼻孔朝前开,吻部突出酷似狗,四肢短粗有力,它们脾气暴烈,性情凶猛、敢同猛兽搏斗。在动物园里,它们被视为无法驯养的危险动物。
( 5)灵长三馆
猴类三馆饲养展览蜂猴、狨类以及几种 夜行动物。
蜂猴在我国仅分布在云南和广西南部的森林中。它是一种极为珍稀的灵长类动物,又名懒猴。因为它动作缓慢,看上去懒洋洋的缘故,以及是灵长类中小型猴类和爱食蜂蜜而得名。大白天,懒猴总是蜷着身体睡大觉,像一只毛茸茸的足球。在人工饲养下,懒猴很温顺,可以用手摸摸它,熟睡时也不惊醒。硬把它弄醒了,它也只是慢慢地向前挪一步,又卷起身子呼呼大睡。
狨类是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特产动物,它们和卷尾猴同属于阔鼻猴类但另立为一个科——狨科,各种狨、猾、毛狨等都属于一科。
狨类都有着珠子般的小眼睛,头上长着滑稽的耸毛和胡须,大耳朵,长尾巴。最小的种类倭狨,体重仅 70克左右;最大的种类体重也不过半公斤,因此被称作猴类中的“小人国怪物”。
金头狮狨分布在巴西的巴西亚省境内,为灵长目狨科狮狨属三种珍贵狮狨 (金狮狨、金头狮狨和金腰狮狨)之一,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附录Ⅰ动物,是最稀有也是毛色最艳丽的一种灵长类动物。1995年3月比利时安特卫普动物园赠送给上海动物园lO头金头狮械,使上海动物园成为中国大陆首家饲养金头狮狨的动物园。在饲养技术人员的精心策划下,动物园为他们在新建的灵长三馆内模仿自然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营建了一个由小丘、树木、蜘蛛网、巢箱纵横交错组成的“热带森林”,使它们犹如生活在野外一样,自由自在地在这人造森林里跳跃、攀爬、嬉戏、觅食……动物园成了“金头狮械的第二故乡”。
灵长三馆最外侧是一个松鼠猴生态园,里面饲养着一群几十只有趣的松鼠猴。
二、扩展资源
1、爱国主义教育
上海动物园部分场地解放前是英商勾结旧政府,以绑架诈骗、威胁等手段强行购置农民的田地而建的供英商娱乐的高尔夫球场,一些农民只能在球场当“拾球郎”。如球打入河浜中,不管天寒地冻,“拾球郎”都要跳到水中把球摸上来,受尽欺压。直到解放后,高尔夫球场收归国有。在解放上海时,在上海动物园这块土地上,曾发生了激烈战斗,有 10多名解放军战士牺牲在这片土地上。上海动物园就是纪念上海解放五周年而开放的。自此这片土地成了广大人民的乐园,这个历史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上海动物园还为革命烈士、英雄建立塑像,如为保护列车安全,拼命把惊吓的战马推出铁轨而牺牲的欧阳海;为保护集体的羊群不受损失,和暴风雨搏斗而不顾自己冻伤的英雄小姐妹。他们的光辉形象和英雄事迹,使许多青少年受到教育,得到熏陶。
2 、 科普馆
科学教育馆于 1994年5月建成开放,并由著名生物学家谈家桢先生题写了馆名。科学教育馆为三层建筑,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主要由展览室、 电化 会议室、管理室、美工室等组成,每层的展室由螺旋的坡道相连接,参观者随坡道上楼参观,设在一侧的楼梯供参观者下楼和工作人员用。
其中展览室有昆虫室、园史室、自然保护一室、自然保护二室和活动展览室等。昆虫室中展览着由加拿大蒙特利尔市赠送的昆虫标本近 2000 只,大多数为世界各地昆虫的代表种,其中不少是珍稀种类;园史室主要展览上海动物园四十多年来的发展过程和成就。两个自然保护室内展示着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地带的物种贫乏,告诫人们不要急功近利地破坏生态环境,要为子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配合各类宣传,活动展览室中定期地举办专项展览活动。环螺旋坡道布置的生物科技长廊包括拜动物为师、动物对生存的适应、生物多样性、奇妙的昆虫世界、动物旅行家、生物科技及与动物比高低七个部分。展出不仅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图片,同时还制作了模型、光电、机械等装置,使参观者在互动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有关野生动物的知识。科学教育馆的会议室可以容纳 120 人举行会议、演讲和教学,并配多媒体视听设备。在科学教育馆的门厅,还有一幅“世界动物区系”壁画,展示世界各个不同地理环境中动物种类的差异,让青少年朋友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知晓环境对动物的影响。
3、特色科普活动
上海动物园除了利用丰富的基地基本资源宣传动物知识外,还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结合生物学的各项活动,使动物园能发挥更多的科普教育作用。
近年来,我们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为主题,组织了大量青少年来上海动物园开展各种生物科普宣传活动。每个专题活动都在前一年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更新形式、丰富内容、完善手段,力求更好。如结合“爱鸟周”开展“观鸟活动”、“鸟类图片展”、“爱鸟周知识竞赛”;结合“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开展“上海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成果展”、“保护野生动物爱心行动”、“观察野生动物一夜夏令营”等专题活动。此外,配合本园时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开展各种活动,如“小象征名活动”、“我最喜爱的十大动物明星评选”、“野生动物知识竞赛”、“动物知识作文竞赛”、“爱鸟演讲会”、“保护野生动物摄影比赛”等多项活动。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具有很强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吸引了一大批的中小学生及市民。
为配合中小学校和社区更好地开展科普活动,我们还主动采取了“走出去”的工作方法,如结合每年的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和全国科技活动周、上海科技节等一些大型的活动,送活动、送讲座、送版面、送动物到学校和社区进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为整个上海市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作出了努力。
4、动物的厨房
动物园里动物吃的伙食,是在“动物厨房”里配制出来的。这个厨房通常叫饲料室。饲料室里分有食草间、食肉间、杂食间、冷库、粮食贮藏室、水果贮藏室、蔬菜贮藏室等各个部门。这几个部门每天分别根据预订的饲料配方按质、按量地将各种动物的饭菜配制、加工好,然后用专用饲料车送往各个饲养点。
给动物配饲料和我们家里配菜不太一样,我们配菜讲究色、香、味;动物的伙食主要讲究营养,同时还要根据每种动物的食性特点。配的时候也是用秤来称,比如一头成年雄象每天要喂饲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总量为精饲料 10 公斤(米粉、豆饼粉、麸皮、苞米粉等混合组成)、多汁饲料 10 公斤(胡萝卜、黄瓜、甘蔗、卷心菜等按季节采用)、鲜草 120 公斤或干草 50 公斤、骨粉或矿物质 200 克、盐 100 克。
上海动物园兽医院根据动物医疗的需要,先后设置了病理解剖室、外科手术室、临床检验室、微生物检验室、寄生虫检验室和 X 光透视、摄片、心电图诊断室等多种实验室。兽医师按鸟类、食肉类、食草类、灵长类等动物分类分区负责。他们每天坚持巡回医疗,观察动物的精神、食欲、排粪、排尿等情况,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解决。由于他们积累了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所以对动物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了如指掌,不仅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医疗,而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防重于治。
在 兽医院 药房中可以看到动物们吃的药和人类吃的药差不多,只是剂量不同。各种动物打针吊盐水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在病房中设有为了使猛兽能老老实实听话,给它们吊盐水用的专门设计的夹笼;胆小怕惊的鸟类对兽医给它们治病不但不欢迎,还会又抓又啄,发起进攻。特别有的患了重病需 要输液时,要在毛绒绒的羽毛下,找到与针尖差不多粗细的血管扎进去,就更难了,有时扎这一针要费几个小时;给倔强的食草动物打针要用特制的针筒进行远距离注射;而对大象和犀牛这样的厚皮兽,就要把盐水吊在皮肤相对较薄的耳朵处了。
繁殖场坐落于动物园游览区之外,自 1978 年建成至今,已有近 20 年的历史,占地 3.6 公顷,相当于一个小型动物园。它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保护和繁殖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建成之初,我国最珍贵的三种兽类一一大熊猫、羚牛、金丝猴,都曾在这一不受游人干扰的安静环境中生活和繁衍。
场内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红斑羚饲养种群,它们的长相犹如颜色赤红的山羊。它们的老家在遥远的西藏,但在上海定居后也感到十分快乐,年轻的红斑羚整天在小小的天地里跳来跃去,表演爬山越岭的本领。相比较而言,那些做母亲的就稳重多了,只是偶尔跳跃几下,因为一年中它们有 7个多月是身怀六甲,3个月是哺育幼仔,有着繁衍后代的重任。有4只红斑玲在初到的几年内,它们总是只生育雄性而不生育雌性后代,这可急坏了工作人员。因为要使这个种群延续,就必须有合理的雌雄比例,好在经过技术人员几年的努力,改变了它们的饮食结构,终于每年都有雌性红斑羚出生了。如今,最初的4只已发展壮大为30余只的群体,成为全国动物园中最大的赤斑羚种群,其中已有不少到了其它动物园,甚至远赴西欧诸国安家落户。
繁殖场还设有孵化室。在春季鸟类繁殖的高峰时期, 孵化箱内各种鸟蛋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动物园中大部分的鸟蛋都可在此进行人工孵化,保证幼鸟的成活率。箱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等情况根据鸟蛋的孵化需要可进行调整;孵化出的幼雏也由饲养员进行育幼。出生时全身被有绒毛的称为早成鸟,这类鸟出雏后,待绒毛风干,饮些葡萄糖稀释液后即可自行食料,它们很“独立”,照顾的精力相对少些;相比之下,晚成鸟就很“娇嫩”,这类鸟出生时全身裸露,不会主动进食。 饲料需要鸟“保姆”加工成营养丰富平衡,口感适可的糊状,喂食时 挨个儿 将饲料用特制的匙喂进雏鸟的小嘴内,让它慢慢吞咽。这样的喂食每天要进行 2-6 次。
除以上介绍的珍贵动物外,还有成群的云豹、金猫、丹顶鹤等动物在这里繁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舒畅不红是因身高超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