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阀和溢流阀的区别的阀口为小开口度是一种什么状态?此时和减

免长途费全国咨询热线:400-
热销产品:
当前位置: &
&的分类及性能
&&&&按功能和用途可分为溢流阀、安全阀、减压阀、顺序阀、平衡阀等,有时把压力继电器也归入压力阀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根据阀芯受力平衡的原理,利用受控液流的压力对阀芯的作用力与其它作用力(主要是弹簧力)的平衡条件,来调节阀的开口量以致变液阻的大小,从而达到控制液流压力的作用。
(一)溢流阀
&&&&图3-1所表示的是一种简单的直接作用式(直动式)溢流阙。它由阈体,阀芯,调压弹簧、弹簧座、调节螺帽等组成。进油口P接压力油,回油口0接油箱。在图示位置
对,进油口与回油口被阀芯的凸肩所隔开。压力油经阀芯中的径向孔和阻尼孔4通到阀芯底部,形成向上作用的液压力,阀芯的上部则受到调压弹簧的向下作用力。
&&&&图上左边的符号也同样表示了溢流阀的工作原理:阀芯底部受到虚线所示的控制油压的作用。当液压力小于弹簧力时,阀口关闭;液压力超过弹簧力时,阀芯被顶起而使主油路与回油路按箭头方向接通。从阀芯的稳态平衡条件可知,不计其它作用力时.液压力始终等于弹簧力。所以溢流孵具有保持液压系统压力恒定的功能,这一压力的高低可以通过调节弹簧的预紧力来设定。
&&&&溢流阀主要用在定量泵节流凋速系统中,用来保持系统的压力基本恒定,并将液压泵多余的流量溢回油箱。在这种情况下,溢流阀沟阀订是始终开启的。
&&&&溢流阀也可以作为安全阀使用。这时,将弹簧力调为在系统正常:F况下使阀口处于关闭状态,只当系统压力由于意外情况而升到较高的过载压力时,阀口才开启,使压力油排入油箱而起安全保护作用。因此,除了偶然出现的紧急情况外,阀口是常闭的。
&&&&此外,装在液压泵出口附近的先导式溢流阀还可以作为卸荷阀。若将遥控口接通油箱,使阀:娄在很低的压力下就开启,就可以使液压泵处于低压卸荷工况下运用,降低了功率损耗和系统发热。
(二)减压阀&&&&
&&&&减压阀的功能是将出口压力降到低于进口压力,并使这一出口压力保持较为恒定的调定值。减压阀虽然也有炎似图3~1的直动式结构,但是实际应用的基本都是先导式结构。匾3&2所示就是一种先导式定压减压阀。&&&&
&&&&进口压力p经过阀口y后,降为压力p而输出。出口压力p。经过阀芯中间的阻尼孔,同时引到阀芯的上、下端部。进入上腔的压力油再经阀盖而作用在先导阀的锥阀上。出口压力p,低于先导阀弹簧的调定压力哦锥阀处于关闭状态,主滑阀上、下腔压力相等,滑阀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处于最下端位置。这时阀的开口量y很大,基本不起液阻的减氍绺咽。当出口压力升高到使导阀打开时,就有油液经过滑阀中的阻尼孔而从导阀流出,经上盖中的泄油孔(图中未画出)流回油箱。阻尼孔的阻力损失使滑闽的上腔压力低于下腔压力。滑阀在两端压力差的作用下克服弹簧力而向上运动,阀口开度随之减小而起节流液阻的作用,使出口压力户。降到某二设定值。出口压力户,由于外界干扰而变动时,定压减压阀的滑阀将会自动调整它的开口量来保持设定的出口压力值基本不变。
&&&&图3-2上的符号图含义是:方块中的直通箭头表示减压阀的阀口是常开的,虚线表示的出口控裁压力与弹簧力平衡。当出口压力大予弹簧力时,阀芯向右移动而起进一步的节流减压作,用。由于减压阀的出口不是大气压力,因此导阀的弹簧腔不能与出口相连而必须有单独的油管引到油箱。所以符号图上有一个与油箱相连的标记,这是与图3-I的溢流阀符号的又一不同点。
&&&&除了上述定值减压阀外,还有几种具有其它功能的减压闵。如保持进口压力与出口压力之差为定值的定差减压阀,出口压力与进口压力保持为某一固定比值的定比减压阀等。图3-3上的符号表示了这两种减压闷的基本原理。在定差减压阀(图3-3&a)的阀芯上,进口液压力户与出口液压力户。及弹簧力之和相平衡,因此出口压力始终比进口压力低一个固定值一它由弹簧力及阀芯的承压面积寒决定。定比减压阀(图3-3&b)的进口压力P作用在:滑阀的小面积上,出口压力户。作用在大面积上,因此,在平衡状态时进、出口压力之比等于滑阀的大、小作用面积之比。
&&&&定值减压阀主要用在将同一油源供油的液压系统分成不同压力的支路。由于减压阀有压力损失,为了避免过大的能耗,限于用在低压系统或流量不大的场合来获得辅助油路压力。如控制滴路、润滑油路、机床的夹紧油路等。
&&&&定差减压阀用在需要保证某一渡压元件的进口和出口压差为定值的情况。最常见的场合是和节流阀组合为调速阀,来保持节流阀两端压差不受负载压力变动午扰的影响。
&(三)顺序阀&&&&
&&&&顺序阀是一种用某个压力来控制油路通、断的压力阀。因此,实质上是用压力控制的二
位二通方向阀。由于它利用一条油路的压力来控翩另一条油路按顺序进行动作,因此称为顺,
&&&&图3-4&a所示是具有控制活塞的直动式顺序阀。它的进油腔与控制活塞腔相连,外控口用螺塞堵住,外泄油口单独接回油箱。压力油通入进油腔后,经过阀体和阀盖上的孔,进入控:制活塞的底部。当进油压力户。低于调压弹簧的预调压力时,7闽芯处于图示的关闭位置,将进出油口隔开。当压力户。增至大于弹簧力时,阀芯升起,将进、出油口接通。
&&&&由此可见,顺序阀的动作原理与溢流阀相似。主要区别在于:顺序阀的出口与负载油路,
相通,而溢流阀的出口是接圆油箱的J溢流阀的弹簧腔可以与出油口沟通,而顺序阀的泄油
口应另行接回油箱,以免影响弹簧腔的压力l溢流阀的进口最高压力由调压弹簧来限定,并
且,由于液流溢回油箱,所以损失了液体的全部能量,而顺序阀的进口压力由液压系统的工.
况来定,进口压力升高时阀7口将不断增大,直至金开。
&&&&设计时应力求减小顺序阀的阻力损失,所以工作时的出口压力接近于进口压力。
&&&&图3-4所示的直动式顺序阀为了减小调压弹簧的刚度,采用直径较小的控制活塞。在该图中,控制油直接由进油口引来,因此称为内控式(符号见图3-4&b).若将底盖在装配时转过一个位鬣,使底盖上的油孔与阀体上的引油孔隔开,这时可以将外控口K与某个控制油路相连,实现阀的外部控制(外控顺序阀的符号见图3-4&C)。
&&&&直动式顺序阀即使采用较小的控制活塞,弹簧刚度仍然比较大。由于朊序阀工作时的阀口开度大,所以阀芯的行程较大,因此造成这种顺序阀的启闭特性不够好。所以直动式只用在压力较低(8MPa以下)的场合。
&&&&先导式顺序阀的结构类似其它先导式压力阀(例如,图3-2)。由于先导式的主阀弹簧冈4度较小,可以明显改善阀的启闭特性,所以先导式顺序阀可以用在压力较高的场合。不过,由于顺序阀的进油腔压力可能大大高于阀的开启压力,羁此通过先导阀的泄漏量会显著增大,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顺序阀应用于需要由压力来控制工作油路接通或断开的不同场合。例如,在机床的夹紧及进给油路中,利用顺序阀来保证工件可靠地夹紧后才进给,退刀完毕后才松开工件的自动切换顺序,它可以作为卸荷阀,利用系统某处压力的升高来使顺序阀打开、液压泵卸荷。&&&&
&&&&顺序阀的另一重要应用场合是将它与单向阀组合用在平衡回路中,作为背压阀来防止负载因自重而造成失控下落。在这种场合使用的顺序阀与单向阀的组合件,有时称为平衡阀,其含义是平衡负载的自重。实际上往往使用性能更好的、专门设计的平衡阀。这种平衡阀在起重机械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下一篇:上一篇:
您的浏览历史
东莞市巨丰液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2
业务咨询电话:400-
产品订购:2
售后服务:2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吉街液压传动与气动试卷及答案A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液压传动与气动试卷及答案A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液压与气压模拟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液压与气压模拟试题及答案
&&液压与气压模拟试题及答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液压控制阀-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物理
液压控制阀
第五章 液压控制阀???方向控制阀-控制油液流动方向 (单向阀、换向阀) 压力控制阀-控制油液压力 (溢流阀、顺序阀、减压阀) 流量控制阀-控制油液流量 (节流阀、调速阀) 第一节 方向控制阀一、单向阀:⒈ 普通单向阀: ⑴ 作用―只允许油液正向流动, 不允许反向流动的阀 ⑵ 职能符号: 1 2 3AB(b)1―阀体; 2―阀芯;3 ―弹簧普通单向阀 ⒉ 液控单向阀:液控单向阀-通入控制压力油后, 即允许油液双向流动的 单向阀KP1P2 ⑴ 外泄式液控单向阀:⑴ 外泄式液控单向阀: 外泄口接油箱A B职能符号:K外泄式1--控制活塞;2--顶杆;3--阀芯。简式外泄型液控单向阀 ⑵ 内泄式液控单向阀: ⑵ 内泄式液控单向阀: 先导阀芯预先卸压 A 职能符号:A B1 23B 4 5 6K内泄式 2-主阀芯; 3-卸荷阀芯; 5-控制活塞 带卸荷阀的内泄式液控单向阀 ⒊ 单向阀的应用:⑴ 用作背压阀:背 压 阀 ⑵ 对液压缸进行锁紧:液控单向阀具有良好 的单向密封性能,常用于 执行元件需要长时间保压、 锁紧的情况,也用于防止 立式液压缸由于自重作用 而下滑等。 汽车起重机的支腿锁 紧机构就是采用双液控单 向阀来实现整个起重机支 撑的,在系统停止供油时, 支腿仍能保持锁紧。通常 把这种结构称为双向液压 锁。? ?a)结构图b)原理图1-阀体 2-控制活塞 3-卸荷阀心 4-锥阀(主阀心) ⑵ 对液压缸进行锁紧: 二、换向阀:⒈ 滑阀式换向阀的工作 原理:滑阀式换向阀通过变换阀芯 在阀体内的相对工作位置, 使阀体内各油口连通或断开, 从而控制执行元件的运动、 停止和换向。 ⒉ 换向阀的职能符号:⑴“位”数- 用方格表示, 几格即几位; ⑵“通”数: 在一个方格内, 箭头↑↓或堵塞符号 “⊥”与方格的交点数为油口通路数, 即“通”数; “↑”、“↓”表示两油口相通, 但 不表示流向; “⊥”表示油口不通。 ⑶“P”-进油口; “T”-回油口; “A”、“B”-出油口。 ⒊ 滑阀式换向阀的分类:⑴ 按阀芯在阀体内工作位置数和所控制的 油口通路数进行分类: 二位二通、二位三通、二位四通、 二位五通、三位四通、三位五通 换向阀不同的位置数和通路数是由阀体上 的沉割槽和阀芯上台阶的不同组合而形成 的。 ⑵ 按阀芯换位的控制方式分类:■手动换向阀- 阀芯换位用手动杠杆操纵可人为控制阀口大小, 从而控制 执行元件的速度; 只适用于间歇动作, 要求人工控 制的小流量场合, 如液压夹紧回 路。■■ 手柄 Hand Lever复位弹簧Reset Spring阀芯Spool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中位 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左位手柄复位弹簧阀 芯 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右位手柄复位弹簧阀 芯 ⑵ 按阀芯换位的控制方式分类:?机动换向阀-执行元件上的凸轮或挡块压下阀芯使之换位此类控制方式的“信号源”是缸的运动件。例如将挡块固定在运动的活塞 杆上,当挡块触压阀推杆2的滚轮1时 ,推杆2即推动阀芯3换向。挡块和推 杆2端部的滚轮脱离接触后,阀芯即可靠弹簧复位。此种阀的控制方式因和 缸的行程有关,也有管此类阀叫“行程阀”。 ⑵ 按阀芯换位的控制方式分类:?电磁换向阀-利用电磁铁吸力操 纵阀芯换位,电磁 铁断电后阀芯靠弹 簧复位。a)结构原理图 b)图形符号 1-阀体 2-阀心 3-定位套 4-对中弹簧 5-挡圈 6-推杆 7-环 8-线圈 9-衔铁 10-导套 11-插头组件 810 376119(a)15APBT42图5.21 电磁阀原理图1, 2―线圈W 3, 4―对中弹簧S 5, 6 ― 套筒S7 ―阀芯S 8, 9 ―衔铁Armature I 10, 11 ―推杆Handspike(b)(a)结构原理图(b)图形符号图 810 376119(a)15APBT42图5.21 电磁阀原理图1,2―线圈; 3,4―对中弹簧; 5,6 ―套筒; 7 ―阀芯; 8,9 ―衔铁;10,11 ―推杆(b)(a)结构原理图(b)图形符号图 810 376119(a)15APBT42图5.21 电磁阀原理图1,2―线圈; 3,4―对中弹簧; 5,6 ―套筒; 7 ―阀芯; 8,9 ―衔铁;10,11 ―推杆(b)(a)结构原理图(b)图形符号图 电磁换向阀-?如果将两端电磁铁与弹簧对中机构组合,又可组成三位的电磁换向阀,电磁铁得电分别为左右位, 不得电为中位(常位)。 液动换向阀-阀芯换位由两端控制压力油的压差来决定的阀芯两端分别接通控制油口K1和K2。当对液动滑阀换向平稳性要求 较高时,还应在滑阀两端K1、K2控制油路中加装阻尼调节器。调节阻尼 调节器(Damping Adjuster)节流口大小即可调整阀芯的动作时间。 电液换向阀-由液动阀(主阀)和电磁阀(导阀)组合而成,电磁阀先为控制压力油换向,从 而导致液动阀换向。 电液换向阀:?■电液换向阀工作原理要点:为保证液动阀回复中位,电磁 阀的中位必须是A、B、T油口互 通。 控制油可以取自主油路的P口(内 控),也可以另设独立油源(外 控)。 电磁阀的回油可以单独引出(外 排),也可以在阀体内与主阀 回油口沟通,一起排回油箱(内 排)。 液动阀两端控制油路上的节流阀 可以调节主阀的换向速度。■■■ ⒋ 三位换向阀的中位机能:⑴ 滑阀机能-换向阀各油口的连接方式 ⑵ 三位换向阀的中位机能: 三位换向阀的阀芯处于中位时,各油口的连接 方式称为三位换向阀的中位机能。 不同的中位机能具有不同的工作特点,可以满 足不同的工作要求。 ⒋ 三位换向阀的中位机能:①系统保压: P口封闭 (O型、J型、N型、U型、Y型); P不太畅通与T口接通 (X型) ②系统卸荷: P口与T口畅通 (K、H、M型)■ ■ ⒋ 三位换向阀的中位机能:③换向精度高: A、B两油口都被封闭 (O、M型) ④换向平稳: A、B两油口都通T口 (Y型) ⑤启动平稳性: A、B两油口都不通T口 (O、C、M型) ⒋ 三位换向阀的中位机能:⑥使执行元件“浮动”: A、B两口互通 (H、Y、U型) ⑦使执行元件“闭锁”: A、B两油口都封闭 (O、M型) ●常见的中位机能⑴A BO型机能P T使系统保压;使执行元件换向精度高, 启动较平稳;使液压缸闭锁。AB⑵P TM型机能使泵卸荷;使执行元件换向精度高, 启动较平稳;使液压缸闭锁。 ●常见的中位机能⑶Y型使系统保压;使执行元件“浮动”。AB⑷PTH型机能使泵卸荷;使执行元件“浮动”。⑸ABP型机能PT使液压缸组成差动连接 第二节 压力控制阀一、溢流阀: 作用-溢去系统多余的油液,使泵的供油压力 得到调整并基本保持恒定。 ㈠ 直动式溢流阀: 当作用在阀芯上的液压力大于弹簧力时, 阀芯 移动, 油液溢流; ● 阀口一经打开, 溢流阀入口处压力基本保持恒 定;调节弹簧预紧力, 便可调节溢流压力。 ㈠ 直动式 溢流阀 ㈠ 直动式溢流阀调压手柄调压弹簧图形符号直动型溢流阀结构简单,灵敏度高,但因压力直接与 调压弹簧力平衡,不适于在高压、大流量下工作。 ㈡ 先导式 溢流阀:⒈ 工作原理: 当系统压力增大到使先 导阀打开时, 油通过阻 尼孔产生压力损失, 使 主阀在两端压差作用下 移动, 阀口打开, 实现 溢流。 调节先导阀的调压弹簧, 便可调节溢流压力。 ⒉ 职能符号: ㈡先导式溢流阀:⒊ 特点: ⑴ 先导阀作用-调节溢流压力, 主阀作用-溢流; 调压弹簧刚度不大, 压力调整方便。 ⑵ 主阀弹簧刚度很小, 当溢流量变化时, 溢流压力变化不大, 先导式溢流阀稳压 性能优于直动式溢流阀, 但反应不如直 动式灵敏。 ⒊先导式溢流阀特点:⑶ 远控口“K”作用:?远控口通油箱, 使泵 泄荷; ⒊先导式溢流阀特点:将远控口接到另一 调压阀上, 可实现 远程调压和多级调 压。 当p1&p2时,pP=p1? ⒊先导式溢流阀特点:⑴ 1YA通电,pP=p3; ⑵ 2YA通电,pP=p2; ⑶ 1YA、2YA断电,pP=p1。当p2、p3 ? p1,且p2 ? p3, 可实现三级调压。 ⒋ 溢流阀的应用:⒈ 起溢流稳压作用:⒉ 起过载保护作用: 用作安全阀 ⒋ 溢流阀的应用:⒊ 用作背压阀: ⒋ 利用远控口使泵卸荷: ⒌ 利用远控口实现远程调压 和多级调压:
在图示的系统中,两溢流阀的 调定压力分别为60bar、20bar。1)当py1=60bar,py2=20bar ,DT吸合和断电时泵最大工 作压力分别为多少? 2)当py1=20bar,py2=60bar,DT吸合和断电时泵最大工 作压力分别为多少? ㈣ 溢流阀的静态特性:⒈ 压力-流量特性(p-q特性): 表征溢流量变化时溢流阀进口压力的 变化情况, 即稳压性能。 ◆ 直动式溢流阀的p-q特性方程式: 设阀芯直径为d, 阀口开度为x, 阀口前后 压差为△p=p, 则阀芯受力平衡方程式为:p??d42? k ?x0 ? x ? ―― ⑴k-弹簧刚度x0-弹簧预压缩量, ⒈ 压力-流量特性(p-q特性):溢流阀开始溢流时, x=0, 这时进口压力(开启压力) 用p0表示, 则 ?d 2 p0 ? ? kx0 ―― ⑵ 4⑴式减⑵式, 得x??d24k? p ? p0 ?阀口通流面积AT=πdx , 将上式代入, 得AT ?? 2d 34k? p ? p0 ? ⒈ 压力-流量特性(p-q特性): 把AT计算式代入阀口流量计算公式, 得q ? Cd AT 2p??Cq? 2 d 3 4k1 ? 2? 3 2 2 ? p ? p0 p ? ―― ?? ?直动式溢流阀的p-q特性方程。 溢流阀的p-q特性:由图可见, 当溢流量q变化时, 溢 流压力p也随之变化, 不可能恒 定。 ? 调定压力pn― 溢流量为额定值时所对应的压 力。 ? 调压偏差 ― pn - p0 ? 开启比 ― p0/pn ★ 先导式溢流阀特性曲线较平稳, 调压偏差小, 开启比大, 稳压 性能优于直动式溢流阀。先导式溢流阀的启闭特性 比直动式溢流阀更好 ⒉ 溢流阀的启闭特性:⒉ 启闭特性: 溢流阀开启和闭合全过程中的 p-q 特性,称为启闭特性。 ■ 闭合压力pk- 阀口完全关闭时的压力; ■ 闭合比-pk/pn ■ 不灵敏区-p0-pkp0/pn≥90%,pk/pn≥80% 溢流阀的p-q特性和启闭特性溢流阀压力 随流量变化曲线 因开启和闭合时,阀芯 摩擦力方向不同,导致 开启曲线与闭合曲线不重合溢流阀流量变化 溢流阀流量变化?p 引起的压力波动 引起的压力波动?p 二、顺序阀:⒈ 作用―控制多个执行元件的动作顺序 ⒉ 结构原理: ⑴ 顺序阀以进口压力油或外来压力油压力为信号, 当信号压力达到调定值时, 阀 口开启, 使所在油路自动接通。⑵ 顺序阀和溢流阀区别在于:? ?溢流阀出口通油箱, 压力为零; 顺序阀出口通有压力的油路(卸荷阀除外), 出口压力取决于负载, 泄油口回油箱。 ⒉ 顺序阀的结构原理:顺序阀的符号 ⑶ 类型: ⒊ 应用:⑴ 顺序动作回路― 使多个执行元件严格按规定的顺序动作。 ⑵ 平衡回路― 防止垂直放置的液压缸及其工作部件因 自重而自行下滑(顺序阀用作背压阀)。 图示回路,顺序阀调定压力 为px=3Mpa,溢流阀调定压 力为pY=5Mpa,求在下列情 况下,A、B点的压力等于 多少? ⑴液压缸运动时,负载压力 pL=4Mpa; ⑵负载压力变为1Mpa; ⑶活塞运动到右端位不动时。 三、减压阀:⒈ 作用― 用于降低系统某一支路的油液压力, 油液 经减压阀后压力降低并保持恒定。 ⒉ 结构原理: 当出口压力低于调整压力时, 减压阀不工作, 阀口全开; 当出口压力达到调整压力时, 阀 芯移动, 阀口关小, 减压阀处于工作状态, 此时出口压力维持在调定值上。 三、减压阀:⒊ 职能符号: ⒋ 特点: 阀口常开; 阀口开度由 出口压力控制; 泄油单 独接油箱。 ⒌ 应用: 减压回路― 定位、夹紧、分度、控制 油路等低压支路上串接一 个减压阀构成减压回路。 一夹紧回路,pY=5Mpa, pJ=2.5Mpa, 试分析下列情况下A、 B两点的压力各为多 少? ⑴ 活塞快速运动时; ⑵ 工件夹紧后。 三种压力控制阀的比较:
四、压力继电器:⒈ 作用: 压力继电器是一种液-电信 号转换元件,当控制油压达到 调定值时,便触动电气开关 发出信号,控制电气元件的 动作, 实现泵的加载和卸 载、执行元件顺序动作、系 统安全保护和元件动作连锁 等。 ⒉ 组成: 由压力-位移转换装置和微动 开关组成。 ⒊ 职能符号:⒌ 性能指标: ⑴ 调压范围-发出电信号的最低和最高工 作压力之间的范围。 ⑵ 通断返回区间-开启压力和闭合压力之 差。 第四节流量控制阀一、节流阀: ⒈ 工作原理: 由小孔流量通用公式q ? C AT ?p? C ―由孔口的形状、尺寸和液体性质决定的系数;2 d 细长孔C=? ―动力粘度?;薄璧小孔和短孔C=Cd 32?l ?2?AT ―孔口的通流截面积;? ―由孔口的长径比决定的指数; 薄璧小孔? ? 0.5, 细长孔? =1。 一、节流阀:可知改变孔口(节流口)通流截面积AT, 就可调节进入到液压系统中的流量。 ⒉ 节流口形式: ⒊ 职能符号:● 一、节流阀:液流从进油口流入经 节流口后,从阀的出 油口流出。本阀的阀 芯2的锥台上开有三角 形槽。转动调节手轮3, 阀芯2产生轴向位移, 节流口的开口量即发 生变化。阀芯越上移 开口量就越大。a)结构图 b)职能符号 1-阀体 2-阀心 3-调节手轮 ⒋ 节流阀的流量特性:由小孔流量通用公式 ? q ? CAT ?p可得流量特性曲线 ⒌ 影响流量稳定性的因素:●●负载变化的影响: 负载变化,△p变化,q变化 温度变化的影响: 油温变化,粘度变化,C变化,q变化 ⒍ 节流阀的阻塞:?阻塞的原因: 节流口处高速液流产生局部高温,致使油 液氧化生成胶质、沥青等沉淀,这些生成 物和油中原有杂质结合,在节流口表面逐 步形成附着层,它不断堆积又不断被高速 液流冲掉,流量就不断发生波动,附着层堵死节流口时则出现断流。 ⒎ 最小稳定流量:最小稳定流量―节流阀无断流且流量变化不大于 10%的最小流量。 ? 轴向三角槽式 30~50ml/min , 薄璧孔10~15 ml/min ? 防止阻塞的措施: ● 油液要精密过滤; ● 节流阀两端压差△p要适当: △p大,能量损失大,温度高;对同等流量,压差 大对应的AT小,易引起阻塞。 ●一般取△p=0.2~0.3Mpa。? 二、调速阀:⒈ 组成: 由差压式减压阀与节流阀串联而成的组合 阀。 ⒉ 工作原理: 节流阀用来调节通过流量,差压式减压阀 则自动补偿负载变化的影响,使节流阀前 后的压差为定值,消除了负载变化对流量 的影响,从而使通过调速阀的流量保持不 变。 ⒉ 调速阀的工作原理:?压力油p1先经定差 减压阀,然后经节 流阀流出。节流阀 进、出口压力油p2、 p3经阀体流道被引 至定差减压阀阀芯 的两端,(p2-p3)与 定差减压阀的弹簧 力进行比较,因定 差减压阀阀口的压 力补偿作用,使得 (p2-p3)基本不变。a)工作原理图b)职能符号c)简化职能符号 ⒋ 调速阀的流量特性和最小压差:流量特性曲线: 第五节 电液伺服阀???伺服阀是一种根据输入信号及输出信号反馈量 连续成比例地控制流量和压力的液压控制阀。 电液伺服阀将小功率的电信号转换为大功率的 液压能输出,实现执行元件的位移、速度、加 速度及力的控制。 伺服阀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特别是电液 伺服系统容易实现计算机控制,在航空航天、 军事装备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加工工艺复杂, 成本高,对油液污染敏感,维护保养难,民用 工业应用较少。 电液伺服阀结构和工作原理●由电磁部分和液压部分组成; ●衔铁7、挡板2连接在一起,由固定在阀座9上的弹簧管3支撑; ●永久磁铁5和导磁体6、8形成一个固定磁场; ●当有控制电流通入线圈4时,衔铁7在磁力作用下偏转一角度,挡板2随衔铁7偏转 而产生弯曲,改变了它与两个喷嘴1间的间隙; ●通入伺服阀的压力油经滤油器12、节流孔11和左、右喷嘴1流出,通向回油; ●当挡板2弯曲,出现喷嘴-挡板两个间隙不相等的情况,两喷嘴后侧的压力、即 作用在滑阀10的左右端面上的压力就不相等,使滑阀10向相应方向移动一段距 离,压力油通过滑阀10的阀口输向液压缸,由液压缸回来的油经滑阀10的另一 个阀口通向回油; ●滑阀10移动时,挡板2下端球头跟着移动,使挡板2在两喷嘴1间的偏移量减少, 这就是反馈作用; ●反馈作用的后果使滑阀10两端的压差减小,直至停止移动,阀口保持在某一开度 上; ●通过调节通入线圈4的控制电流,就可改变喷嘴-挡板的间隙和滑阀10的位移, 就可调节阀的输出流量。输入电流反向时,输出流量也反向。 喷嘴挡板式力反馈电液伺服阀力矩马达S S 信号线 永磁体 线圈 衔铁 N N 弹簧管 喷嘴(左右喷嘴与挡板等距) 挡板 反馈弹簧杆 阀芯 固定阻尼孔 pS pL, QL pS 粗过滤器 阀体先导级-喷嘴挡板功率级-滑阀力反馈两级电液伺服阀结构示意图 信号线 永磁体 S S 线圈 衔铁NN弹簧管喷嘴(左右喷嘴与挡板等距) 挡板反馈弹簧杆 阀芯pS――供油口A、B――负载油口 pS A B pS固定阻尼孔粗过滤器 阀体供油状态力反馈两级电液伺服阀原理示意图 线圈通电 + S N S S线圈通电后,按右 手螺旋法则知:衔铁左 端为N极性,上部与永 久磁铁的S相吸引,衔铁偏转N挡板靠近左喷嘴左侧容腔压力升高 左侧油压作用力增加N挡板远离右喷嘴右侧容腔压力降低 右侧油压作用力减少滑阀芯在左右力 差作用下,右移 通电状态 1力反馈两级电液伺服阀原理示意图 线圈通电 + S S衔铁偏转挡板右移的结果使 左右喷嘴与挡板距 离复原(等距) 反馈杆在阀芯带动 下,挡板右移(阀 芯的位移通过反馈 杆的力作用构成了 力反馈)NNxvxv滑阀芯右移,滑口打开 通电状态 2滑口打开后,阀芯上各力保持平衡 开口xv保持与控制电流成比例关系力反馈两级电液伺服阀原理示意图 电液伺服阀图形符号 第六节 电液比例阀⒈ 结构和分类: 相当于在普通压力阀、流量阀和方向阀 上装一个比例电磁铁以代替原有的控制 部分。 可分成: 比例压力阀(比例溢流阀、比例减压阀) 比例流量阀(比例调速阀) 比例方向阀(电液比例换向阀) ⒈ 电液比例溢流阀先导比例阀安全阀 ⒈ 电液比例溢流阀阀下部与普通 溢流阀的主阀相同, 上部则为比例先导 压力阀。该阀还附 有一个手动调整的 安全阀(先导阀) 9 ,用以限制比例 溢流阀的最高压力。 ⒊ 电液比例换向阀:可控制油液流动方向和油液的流量1-位移传感器 2、5-比例电磁铁 3-阀体 8-比较放大器 6、7-对中弹簧4-阀心 第七节 插装阀⒈ 结构特点:各阀无单独的阀体,由阀芯 和阀套组成的单元体插装在 插装块的预制孔中,用螺纹 固定,并通过插装块内通道 把各插装阀连通组成回路。?插装阀由集成块5、插装件 3、控制盖板2和先导控制 阀1四部分组成。1-先导控制阀 2-控制盖板 4-弹簧集成块 5-集成块 3-插装件 6-密封圈 ⒈ 结构特点:⑴ 集成块: 集成块是插装阀的壳体, 集成块上有插装件的标准 孔,用来安装 插装件、控 制盖板和其它控制阀。A、 B为主油路通道,C为控制 通道。p A ? A1 ? 、pB ? A2 ? 、pc ? A3 ? p A A1 ? pB A2 ? pc A3 ? Fs,A、B通; pc A3 ? Fs ? p A A1 ? pB A2,A、B不通; 当C通油箱,A、B接通; 当C与进油口相通,阀口关闭。1-先导控制阀 2-控制盖板 4-弹簧集成块 5-集成块 3-插装件 6-密封圈 ⑵ 插装件: 插装件由阀芯、阀 体、弹簧和密封件 等组成。阀芯装在 阀体内,可自由地 轴向移动以控制主 油路液体的流动方 向、压力和流量。 ⒈ 结构特点:⑶ 先导阀与控制盖板:先导阀与盖板用来控制插装 阀控制腔的通油方式,从而 控制阀口的开启和关闭。 方向阀组件的先导阀可以是电磁 滑阀,也可以是电磁球阀。有时 还设置防止压力冲击的缓冲阀和 选择压力的梭阀。压力阀组件的 先导阀包括远程调压阀、电磁滑 阀等。流量阀组件的先导阀除电 磁滑阀外,还需在盖板上装阀芯 行程调节杆,以限制、调节阀口 开度的大小。1-插装件 2-控制盖板 3-先导控制阀 4-集成块 5-弹簧 6-密封圈 插装阀的应用?单向阀将方向阀组件的控制口通过阀块和盖板上的通道与油 口A或B直接沟通,可组成单向阀。?二通阀由一个二位三通电磁滑阀控制方向阀组件控制腔的通 油方式,可组成二位二通阀。 插装阀的应用?四通阀-由两个三通阀并联而成 先导阀可以是一个三位四通换向阀; ? 先导阀也可以是两个二位四通换向阀或四个二位三通 换向阀; ? 四通插装阀的工作状态数取决于先导换向阀的工作位 置数。 三通阀 由两个方向阀组件并联而成,对外形成一个压力油口、一 个工作油口和一个回油口。三通插装阀的工作状态数取决 于先导换向阀的工作位置数。?? 二通插装阀用作压力控制阀 二通插装阀用作流量控制阀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顺序阀和溢流阀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