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都还是大学的男生跟高中的男生好啊 大学里的

大学就是天堂?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大学生活
我的图书馆
大学就是天堂?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大学生活
流传在高中的5个大学谣言
&&&&&◇策划/执行《课堂内外》高中版
&&&&随便逃课、随便挂科、随便恋爱、随便搏夜、随便吃饭、随便叛逆、随便花钱……对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顶着终年不褪的“熊猫眼”、把考试卷子视为平生第一仇敌、在父母和老师眼皮底下装“好孩子”的高中生来说,大学就是天堂!
&&&&大学随心所欲的自由生活,就像江湖里的种种传说,一直在高中校园里流传。当我们闭关3年,修炼圆满,终于得以步入“江湖”之后,才知道那些早已耳熟于心的传说,其实只是一个又一个“谣言”。
&&&&2008年暑假,当又一年来临,许多高中生又将踏进大学校门时,《课堂内外》高中版完成本篇特别策划,告诉他们一个真实的大学生活故事……
&&&&一、高中生的“大学梦”
&&&&高中生心目中的大学生活之一:个性
&&&&落叶,余晖,校园小路,拿一本英语书的长裙长发女生,邂逅;每个男生都很有个性;自由恋爱,看上哪个是哪个;随意交友,不爽哪个鄙视哪个;不用担心父母的说教,他们远在千里之外;老师?你得想点办法才能找到他;可以做一切你想做的事,只要不犯法。
&&&&高中生心目中的大学生活之二:情调
&&&&幽静的校园深处,我把长发高高地挽起,在湖边写生,浑身散发出艺术气息,然后在早晨的阳光中穿行过校园的小路,秀发在风中轻轻飘起,那是大学生活里最美的画面。闲暇时,和伴侣徜徉于校园中青绿的草坪,呼吸最新鲜的空气,一切都是幽雅而温馨、充实而忙碌的。
&&&&高中生心目中的大学生活之三:学习
&&&&有宽大的足球场和篮球场,有高贵魁梧的教学楼,实验楼有各种专业的器材,有阶梯教室,有很好的食堂和宿舍。一个月未见到面的大学班主任,慈祥和蔼可亲的教授,不再像高中老师那样凭借武力来要求学生做这做那。讲课的老师都是夹着讲义进课堂,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一画就走了,学累了随时可以拿着篮球玩上一两个小时。
&&&&高中生心目中的大学生活之四:自由
&&&&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无数的现场比赛活动,熄灯后的卧谈会,可以泡一天的图书馆。随便跷课,然后在厕所里熬夜复习,阳光明媚的午后在课堂上睡觉。跟在学兄、学姐后面瞎转悠,蹭学长的饭,把学弟呼来唤去,为学妹介绍男生。给食堂的菜编打油诗,在大排档吃烧烤喝啤酒做愤青。赚第一桶金,结伴去旅行。散伙饭,无疾而终的恋情,还有无限的遗憾和永恒的回忆。
&&&&高中生心目中的大学生活之五:成长
&&&&理想的大学可以让我成长,可以让我在毕业的那一年感到骄傲,并且知道要向哪里继续走,让我四年后在回顾的时候可以骄傲地说,我学到了很多,我舍不得离开。要有几个知己好友,可以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闹;要有如诗如画的风景;要有学术渊博的大师;要有丁香花一样的女孩,更要有至真至纯、生死不渝的爱情!
二、告诉你真实的大学生活
&&&&·上课·
谣言1:大学的课是可以随便跷的
&&&&在大学里不用再像高中一样,被整天关在教室里“圈养”着,学习很自由,如果跷课了,上课点名,就让兄弟帮着答“到”。如果你整个大一都从未跷过任何一节课,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和耶稣基督一样纯洁了。
&&&&学习在燕园
&&&&◇廖炳光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大三
&&&&在北大的第一学期,我一节课都不敢逃,而且占座都占教室最前面的,为的就是能把老师讲的东西全都记下来。即使这样,在考试前几天也还是觉得什么都不会,怕得要命。
&&&&因为占座成风,每次进出教室都要费一番力气。如果是第二节课,第一节课的老师刚说“下课”,教室的门就被候在外面多时的同学推开,一拥而入。上第一节课的同学屁股还没离椅子,书包衣服就扔了上去,为的就是能有一个好座位。
&&&&每学期要经历的第一件事就是选课。操作起来和在网上购物一样,喜欢哪门课选中它就行了,一般的课程都是2学分,一般一学期的课程在20~24学分之间。这20多个学分中,有专业必修的课程,少则两三门,多则四五门,再除去学校必修的公共课,剩下的课程则由自己从选修课中自由选择。
&&&&大学四年的选修课程总学分必须超过16学分,并且必须涵盖自然科学、历史学、哲学和心理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五大门类。这套课程制度给予了我们充分的学习自由,但实际操作起来就会发现,自己给自己排课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对于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学生来说,阅读专着和论文是大学学习中最主要的内容,一学期下来的阅读量可能超过上大学之前十几年阅读量的总和;而对于自然科学门类的学生而言,实验在学习中则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我们的宿舍里几乎找不到一本小说。我在高中时看了许多小说,到了北大就不看了,主要是因为没那个气氛,业余时间基本都被作业、阅读占满了。
&&&&一门课除了课堂时间以外,老师还会告诉你课下还要用多少时间来复习、预习和巩固才能学好这门课,一般的定律是课上一小时课下两小时。想想一天的课程排下来,我们每天需要二十几小时才能做一名好学生。
&&&&有一些学生基本是大三以后,才不像大一新生老老实实地去上课,这样就是平时舒服了,但考试前痛苦了。考试前往往每天要干14个小时以上,失眠成了流行病。
&&&&大学里的学习,最大的学问在于如何合理地安排学习计划,自己统筹自己的学习内容是重要的第一步。
&&&&·真相·
大学四年需要学习的课程在40门以上,学习任务远比中学重得多,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大学教材上的知识与高中课本知识有专业深度上的重大差别,但高中的课程仍是基础。高中的课外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对大学的学习大有帮助。
&&&&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少数人因为选错专业、不喜欢的老师、自律能力差等原因有了跷课的理由。而当走过大学,这些跷课者只有一句话:“如果再给我一次上大学的机会,我绝不跷一节课!”
&&&&谣言2:大学就是一场友谊的盛宴
&&&&&·朋友·
谣言2:大学就是一场友谊的盛宴
&&&&大学是一个朋友遍地的地方,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来到这里,彼此称兄道弟,情同手足,有酒一起喝,有肉一起吃,有钱一起花。一人有难,大家都会“两肋插刀”。
&&&&在大学里回忆高中伙伴
&&&&◇陈柏铭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大一
&&&&许多个夜里,寝室内都会响起摇滚或哀伤的音乐,我们骂着闹着直到12点以后,骂得很惨也无伤大雅。我们心里都清楚:不是音乐吵闹到零点,而是为了零点才让音乐吵闹。音乐是一个借口,不折不扣的借口。大家都是在故意等着那个叫做零点的时刻,我知道在那一刻大家都有一颗流向心底的泪。
&&&&不知是自己太失败,还是现实就是这样,进了大学以后,貌似的朋友确实是多了,比方说手机联系人的数量已经增到目前的150多个了,可是知心的仍是那几个——就是那种粘在一起经常被人家误以为是玻璃的那种。
&&&&一年的时间实在太长,长到我们都熟悉了传说中的大学,都建立了自己的小圈子;一年的时间又太短,短到我竟没交到一个知心伙伴。
&&&&步入大学这个微缩的社会后,才发现原来想找个知心的家伙,静静地坐下促膝畅谈,竟是那么不可能办到的一件事。
&&&&我们都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带着一副面具,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地简单而又小心地交流着。彼此保留,彼此防范,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到处流行并互相传染!
&&&&曾经对于朋友我宁可两肋插刀,现在却发现原来是朋友在插我两刀。我曾经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用尽了我所有的方法,可是到我真正陷入困境时又有谁想到我呢?在外教讲得我一头雾水时,我向他们伸出了求助之手,可是他们除了嘲笑和远离之外,还给我了什么?也许我从一开始就错了,错在爱管闲事,错在想得太多,错在太容易答应别人,错在每一件事都让他们太舒服,错在每一次都看不清一个人……
&&&&南京经常下雨,我的心经常也下着小雨。我们似乎就是现代版的游子,除了些许的思乡之情,剩下的就是惆怅,孤独的种子在踏进大学第一天就开始生根、发芽……
&&&&我厌恶这样的生活,但我无力改变现状!所以我只能回忆,回忆过去,回忆高中的伙伴,回忆传说在高中里的大学友谊!
&&&&学校里的阳光一天天灿烂起来,校园里三三两两的同学说说笑笑地穿过那个小篮球场,偶尔对着那些迎面而来的面孔,露出一丝一闪而逝的微笑,然后擦肩而过。
&&&&给那些散落在其他城市大学里的高中好友发信息,很伤感地说:我的大学没有朋友。他们回道:一样,很想你!
&&&&·真相·
大学从来都不缺乏友谊,而“友谊”也是大学里从来不曾消失的期望。相比于高中的单纯,大学已经是一个“社会”,牵扯到太多的名利,上演的都是现实生活的“缩微版”,有了勾心斗角,有了谗言诽谤,诋毁流言。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改变自己,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看待问题,是从高中就要开始学习的“做人”功课。
&&&&2007年寒假回家的第一天,邓华就群发了短信,告诉同学们自己“到家了”。像这样的打招呼短信,每逢节日便数以百计地群发出去,内容大多是简单老套的祝福短信。
&&&&“内容不重要,只是为了保持联系。”邓华说。上了大学之后,邓华手机里存储的电话号码翻了倍地增长,刚开始是学长和同班同学的手机号,随着对大学生活越来越熟悉,他开始频繁地认识外学院的,甚至外校的同学。
&&&&每认识一个人,他都要记下对方的手机号,隔一段时间就联系一下,最经常的方式就是发些打招呼的短信,每个月1200条短信。
&&&&花了大量的力气做这些,邓华有自己的说法。“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现在,人脉是重要的社会资源。所以,刚上大学我就开始经营人脉了,校友可是以后重要的社会资源。”邓华说。
&&&&可是,忙碌了一个学期,邓华逐渐发现,自己和同学的情谊还是平平常常,没什么热乎劲儿。不要说交心了,即使是坐下来轻轻松松聊天的机会都不多。
&&&&上课,下课,在食堂吃饭,走在校园里,举办社团活动,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多,只是说的多是些客套话。认识的人多了之后,很多同学的名字都弄混了,出了几次叫错名字的尴尬事儿后,再遇到面孔熟悉叫不上名字的同学,邓华多是客套几句赶紧溜走。当然,别人也会叫错邓华的名字,就连同班同学也出现过。
&&&&邓华说,“名字叫错没什么,只是总觉得有这么多面孔熟悉的同学却缺少真实的情谊,心里空落落的。大家个个都像‘万金油’,见面微笑、打招呼,好像很熟,转过脸就成了陌生人。”
&&&&“那天,我打开手机的电话簿,想找个朋友说说知心话,一连串的号码,翻来覆去地找,最后还是给一个高中同学打了电话。事后我突然有个疑问:在大学与同学的交往是不是很失败呢?”邓华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
&&&&(汪东亚
中国青年报 2008年)
谣言3:不谈一次恋爱的大学是不完整的
&&&&高中异性恋爱是新闻,大学同性恋爱是新闻。都说高中时代爱情是奢侈品,少数人拥有,在大学时代,爱情是必需品,没有的人很寒酸。爱情永远是大学里最火爆的话题。
&&&&爱情:寂寞设下的陷阱
&&&&◇蒙萌
上海大学法学院大三
&&&&我身边有着形形色色的爱情,常常令我无法分辨它们的真假。
&&&&太多人谈到爱,爱情变成了一种廉价庸俗的物件。我时时怀疑,别人在我面前信誓旦旦提到的爱情,是否真如他们口中所描述的那么珍贵和诚实。
&&&&年少时,因为对异性的好奇而去谈情;大学校园里,看到许多人因为自己的空虚寂寞而去寻找爱。很多女孩子可以很容易地对一个男生谈到爱或不爱,包括我自己。在一边说爱的时候,我的内心迷惑而痛苦:真的爱他吗?他真的是我在苦苦等待的那个人吗?我时时疑惑。
&&&&我和男友一起有一年多了,从来没有心动的深刻感觉,所有的只是对他的感动。在他身边觉得安全,知道他爱我,虽然我不太明白他常和我提到的那个名词——爱。他给我很多很多的爱,是毫不掩饰地、赤裸裸地呈现在我眼前的。我需要爱,需要很多很多的爱,那样我才可以从孤单这个恶魔的手中逃出,从此快乐一点点。
&&&&但我无法肯定自己是否爱他,因为我不懂得什么是爱。每次他问我时,看着他专注的眼神,不忍心伤害他,就回答:“爱,你知道的,我是爱你的。”每次他都要听到我说出口,才放心地睡去。看着他熟睡的脸庞,似个孩子,安静而平和,而此时,我的内心是一片无法平静下来的海滩,因为他给我带来的海潮,使我彻夜难眠。我害怕背负欺骗的良心十字架。
&&&&大学的日子是百无聊赖的,许多时候我只是背着我的书包四处游荡,并不清楚自己要去什么地方,干什么。住的地方离学校很远,我每天走路去教室上课。一个人行走在路上是件快乐的事情,天晴的时候,可以看看蓝得让人心碎的天空,给今天的自己一个微笑,告诉自己我很快乐,此刻。
&&&&我不经常听老师讲课,大多数的时候,我只是去学校签个到,就偷偷溜出来了。逃课的时间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该去干些什么,只是一个人在路上慢慢走,看看风景,看看身边匆匆而过的路人,那一张张陌生的脸。
&&&&他们的内心又藏有多少悲哀的往事,虽然我们每天都经过同一条马路,或许还进过同一家面包店,买过同样的点心,但是我们却仍然是陌生人。想象一下别人的快乐和痛苦,呵呵,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的。
&&&&总是想那些很简单的事情,就很容易觉得快乐,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虽然我常常不快乐,我想可能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这个世界。
&&&&大学四年里,缠绕在心头最多的是那股挥之不去的寂寥感,很多时候是寂寞的,不知道如何排遣这样的情绪。而爱情,也许就是寂寞设下的一个陷阱,让许多憧憬爱情的心,伤痕累累。
&&&&·真相·
“大学的爱情简直就像是一场没心没肺的游戏。”这是一位过来人眼里的大学爱情。当幻想中的大学,在现实中一天天变得无聊枯燥时,爱情就成了许多人打发孤独的调味品,和高中时的不同在于,爱与不爱,都可以在学校的大操场上完成。而学会“爱”,不只是高中和大学,是每个人一生都需要学习的内容。关于大学爱情,还有一句经典:“我们预约毕业时失恋!”
&&&&一个大学男生给女朋友的信
&&&&情人节那天你问我哪里对你好,我一时想不起来,经过这两天的思考,我终于想到如下这些我对你好的地方:
&&&&一、没认识你之前我拿奖学金,认识你之后我考试补考。没认识我之前你补考,认识我之后你拿奖学金;
&&&&二、一个苹果,都给你吃,两个苹果,我把大的给你吃;
&&&&三、你这么难看,我还说你漂亮。我这么帅,你还说我难看;
&&&&四、你生气时,我让你当出气筒。我生气时,我把自已当出气筒;
&&&&五、你想吻我的时候就可以吻我。我想吻你的时候还要经过你同意;
&&&&六、你经常打我,我从来没打过你;
&&&&七、我买200块的衣服给你,骗你才50块。你买30块的手表给我,骗我说300块;
&&&&八、我没嫌你矮,你却嫌我高;
&&&&九、那次去看露天演唱会,你骑在我头上看得津津有味,我被你压在下面在人群中流泪。
谣言4:社团是锻炼自己能力的最好舞台
&&&&大学里众多的社团,是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发展兴趣爱好的好地方,还可以在这里交到很多朋友。在这里,你的才华和思想,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仅有热情是不够的
&&&&◇谢笛笛
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四
&&&&刚入大学进入文学社的时候,“嘉陵潮”已经是重师风头最盛的社团。文学社与文学毕竟不同,大到参加市作协文学沙龙,小到贴一份海报,事无巨细,件件都在心上。大二我接任副社长的时候,已经恨不得每天有48个小时。
&&&&一直都有说梦话的习惯,而“嘉陵潮”是经常蹦出来的词。那个时候真的太简单,“心甘情愿”,只是因为这样四个字,一切就都无所谓了。
&&&&日,是徐志摩逝世75周年纪念日,我们很早就开始策划“为了忘却的纪念”系列活动。在最忙的时候,我开始遭遇自己的感情问题。我对他说:“我觉得自己不够爱你,我每天想‘嘉陵潮’的时间,要比想你的时间多很多。”爱,要么是一时的热情,要么是深刻理解后的依恋,而要维持一个社团,这些都还不够——责任是更深刻的支撑。
&&&&事必躬亲一直是“嘉陵潮”的传统。不是不放心同伴,只是有越多的责任,就有越多的不放心。某个阴沉的夜晚,我和前任主编走在学校里,很疲惫。我问:“你在‘嘉陵潮’做得开心不?”他有点迷茫,想了很久,说:“不开心!”我们的眼睛都没有潮湿,但竟有抱头痛哭的感觉。
&&&&那个时候已经明白,太多琐屑的事情,已经把我们和当年设想的梦,拉开了距离。社长、主编承担的,是为大家延续梦想的责任。沉重得让人无法开心,又深刻得让人不能摆脱。
&&&&大四开始,终于和平离职,以为会很开心,心里却满是难言的酸楚。我跟下任说:“弟弟你要记得,在‘嘉陵潮’,热情是很重要的,但是,热情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只有责任才能支撑你走下去。”卸去社长之职那晚,我同前任主编在外面喝酒,大醉,哭,千般滋味,难以言说。
&&&&前几天在学校的电影院看电影,远远地看见放在角落的一块废弃的展板,很熟悉的颜色。我立刻跑过去。回到座位的时候,朋友问:“是‘嘉陵潮’的展板吧?”我很惊讶,她一脸理所当然:“四年大学,除了‘嘉陵潮’,还有什么让你这样激动?”眼泪簌簌地流下来。
&&&&看完电影给前辈打电话,前辈发来短信:“所有的眼泪与微笑,所有的幸福和委屈,所有的光华和卑微,就像一杯酒,一匹马,一首诗,‘嘉陵潮’早已经刻在生命里了,我们从未离开。”
&&&&我放声大哭……
&&&&·真相·
许多过来人对许多大学社团的评价只有两个字:“失望!”这里人际关系复杂,功利多于兴趣。每年开学的招新活动后,随即迎来的就是退社高潮。除了开不完的“官僚会议”,理不清的各种问题,弄不完的繁琐事务,唯独缺乏实质内容。许多新生满怀激情加入社团,才发现这里并不是理想之地,想做的事情不能做,不愿做的事被逼着做。加入社团,不在多而在精,在高中时想清楚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才不至于重蹈前辈的覆辙。
谣言5:留学生都是差生和“败金者”
&&&&你见过几个穷人家的孩子出去留学的?出去留学的又有几个是高中时成绩很好的?更多是依赖于不错的家庭背景,为自己找一条退路。他们沉迷于物质,挥霍享乐。
&&&&我们其实是走在同一条路上
&&&&◇魏宇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大二
&&&&也许在国人的眼中,我们留学生都是一群废物,一帮垃圾,一些纨绔子弟,崇洋媚外,放弃祖国,到国外败金。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媒体倾向于报道留学生在国外的堕落生活,倾向于嘲笑“海归”变成“海待”。
&&&&我真的感觉这些人可笑、愚昧。的确,在我们中间也确实是有这样的败家子,每天开跑车、吃山珍、品海味,不读书、不打工,没钱了一打电话,国内就有大笔大笔钞票汇来,继续堕落与放纵。
&&&&留学,在很多人看来是件风光的事情,很多人“眼红”,但隐藏在留学背后真正的辛酸却往往被人所忽略。
&&&&我们选择出国不是因为崇洋媚外,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体制不能给我们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可以接受的教育质量。我们不能进入北大、清华这些国家级的高等院校深造,又不愿在一个是人都能上的普通大学里堕落尽人生最珍贵的4年,不愿在那4年里除了电脑游戏能力大幅提高外其他什么都不懂,像个白痴一样走进社会,还要跟千千万万个白痴一起争夺一个薪水少得连饭都吃不起的工作岗位。
&&&&我们被放弃之时,我们选择了不放弃自己。幸运的是我们家庭还有能力供我们到国外学习与生活,于是幸运的我们背上背包,背上理想,带着父母的嘱托和亲人的祝福,无奈地登上了一架飞往陌生国度的飞机,开始一段陌生与艰辛的新生活。
&&&&国外的生活很丰富,但那些丰富只提供给那些拥有丰富财富的人。我们家没有贪官,也不是富豪,不能一个电话打回去第二天就有大笔大笔的钞票到账。我们出国的费用都是父母用双手一分一分辛苦挣来的,我们不得不为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而节衣缩食来减轻家庭的负担,不得不走进这个残酷的社会用自己的汗水赚取生活费。
&&&&国内大部分的同龄朋友,你们有过夏天想喝一瓶冰镇汽水却又舍不得买而在商店门口徘徊好几分钟最后还是选择去接自来水喝的经历吗?你们有过每天自己买菜回来烧火做饭的经历吗?你们有过想吃韩国拌饭花不起那钱而跑到人家餐馆门口扒在橱窗外面看人家的饭是怎么样的然后回家学着自己做的经历吗?你们有过身上没钱穷得吃一个星期的面包而且连果酱都买不起的经历吗?你们有过想多挣点钱又不影响学习所以背着课本到打工的地方利用休息的时间赶紧翻看两章的经历吗?你们有过在大热天里站在几个大油锅前面炸鸡翅手被烫起泡了自己把皮撕掉然后继续干活的经历吗?你们有过大冬天到冷藏库里搬运货物的经历吗?你们有过每天把手泡在碱水里弯着腰洗碗五六个小时晚上回家腰疼得都直不起来手都泡得脱皮第二天还要继续如此的经历吗?你们有过被人欺负,被老板叫骂、侮辱还要给人家陪笑脸的经历吗?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在陌生的国度里,我们学会了忍气吞声,学会了热脸贴人家冷屁股,学会了吃苦,同时也学会了体谅,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学到了社会的生存法则,如何养活自己,如何在困难当中依然挺立。
&&&&我们用自己的血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更好的生活,当我们在银行慢慢有点积蓄,当我们拥有自己的第一部车,当我们能过上比初来乍到更加丰富的生活时,我们起码能够很自豪地说,这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
&&&&是的,虽然我们干的都是体力活,但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这是不光彩的。一边接受着先进的知识,一边感受着生活的压力和挫折,积累着人生的经验,感受着社会的残酷,虽然很累很苦,但我们的未来,充满着阳光。
&&&&就如一篇《我们留学生都是“流血生”》写的一样:“在被人称赞或叫骂的时候,没有多少人会看到我们背后的故事,没有人会寻找那故事的起源。我们始终在努力着,我们一直都是孤独的坚强者、疲惫的挣扎者。我们是一群留学生,也是一群流着血的孩子。在没有人为我们擦干眼泪的时候,只希望它自己可以快快风干;当天使偷懒忘记点灯为我们照明的时候,希望我们的灵魂不要迷失方向。”
&&&&也许我们并不认识,但我们其实是走在同一条路上,在体会着同样的人生。
&&&&·真相·
他们背井离乡,独自面对巨大而陌生的世界,在许多潜藏着的危险里寻找着自己的未来。与国内大学“严进宽出”的模式相反,他们面对着国外大学“宽进严出”的巨大学习压力。此外,还要应付诸如打工、身份、出路、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内心那抹不去、挥不掉的乡愁。在表面风光的背后,他们自嘲为“流血生”。少数“留学垃圾”的放纵与堕落,掩盖不了留学生从幼稚坚强地走向独立的身影。
三、结束语:梦想和现实的距离有多远
&&&&《课堂内外》高中版
&&&&从高中到大学,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选择,它将直接决定我们以后的人生走向。那些流传着的各种“大学传说”,是我们高中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份温暖和寄托。因为,在那些“传说”里,深藏着我们的梦想。然而,真实的大学生活,总是以强烈的反差,让我们手足无措。
&&&&一项通过全国志愿者资源,对4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大一新生和一些高三学生进行的“高中和大学心理衔接的问卷”调查表明,高中生对大学生活的想象过于“理想化”,与真实的大学生活存在巨大的认知反差。
&&&&调查显示,54%的高中生对“大学生活满意度”抱有很高的期待,而在校的大学生只有0.2%觉得大学“完全达到”自己的期待,53.3%认为基本达到。高达72%的高中生认为大学“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而认同这一说法的大学生只有20%。
&&&&认为大学里“每个人都很善良、会交到很多朋友”这一说法,大学生的平均认同度只有25%左右。会去“参加大学联谊活动”的大学生只有8%,而27%的高中生则选择“一定去,可以认识朋友”。
&&&&认为大学中的活动“可以充分展示自己,会积极参加”的大学生约为40%,高中生为67%,3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社团”搞的东西水平有限。
&&&&“成长认知”方面,只有9.3%的大学生认为“给了比高中多的机会”,而高中生的选择为42%。认为“大学会令你的视野开阔”的大学生只有26.7%,53.2%的高中生则认为这是肯定的,“因为接触社会更多”。
&&&&67%的大学生表示,在填报志愿时因为不了解大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未来就业情况,这是许多大学生学习不够主动的根本原因,而近85%的高中生则认为“根据高考的分数再决定”,54%的高中生根本还没有意识到需要了解这些。
&&&&正是这种“理想化”,使我们在大学很“受伤”。“大学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梦想破灭的地方!”这是许多人毕业时和大学感情复杂的道别。真实的大学生活,既不是一个“传说”,也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我们“受伤”的原因,在于忽略了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自由”的大学,需要一个独立的自我,去面对和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这样的过程,就如一场放弃与追逐的游戏,结果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而独立,是我们成长中都要学会的人生第一课!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上了大学才知道,高中老师的这些话都是骗人的 - 简书
上了大学才知道,高中老师的这些话都是骗人的
在许多人的想象中,大学应该是一座混合着各种梦想的城堡,那里有着碧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美丽的伊人,飒爽的男生… …但当你真正了解大学后,你会发现我们的大学生活并没有那样美好,当初拼命进入的大学,一直在欺骗我们!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做为学校的“消费者”,怎么可以无视大学的欺骗呢,下面让我们一一来揭开大学的那些“谎言”:“到了大学你们就轻松了”在高中时代,老师们总说:“到了大学你们就轻松了”、“上了大学,你们就都解放了”等等,上了大学才明白,解放之后还有抗美援朝,三年饥荒,十年文革… …大学课很少,只有几节课--可这几节课就是一整天大学可以随便玩--考试也会随便挂大学的环境轻松--但空虚与彷徨常常光临… …
“大学是梦想开始的地方”曾经的你也立志要当一名学霸… …“下午你背着书包跑到图书馆,拿出单词书,背了一会儿,觉得好困睡了一觉,看了看时间,也该回宿舍了,回到宿舍,发现大家都在那里默不作声的玩着自己的手机,于是你也拿出手机开始刷微博或是聊微信,这一玩十二点之前就没停过… …”“英语没用,过四级就行!”“考那么多证干嘛,浪费时间!”“上什么课呀,60分万岁!”上大学以后,梦想是梦想,现实是现实。“大学里的恋爱都是美好的”没有高中早恋的烦恼,也没有社会利益的逼迫。大学中的恋爱,给人很多美好的想象与期待。很多人认为大学里要是不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就会辜负了美好的时光。但大学谈恋爱就都那么美好嘛?大学里我们很容易被周围的情绪影响,有时谈恋爱只不过为了满足小小的虚荣心和填补心灵上的空虚。不谈恋爱的依旧没有辜负美好时光,谈恋爱也不见得就珍惜了这良辰美景。
“没事多做兼职,积累经验”大一大二找兼职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虽说是大学生但能做的事都是一些很简单的事,没有难度。你本着积累社会经验,就算钱少一些也会没关系的“高尚情操”。但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做的都是一些无意义的事,给的是汗水,收获的是“经验”。不仅没有学到什么,还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所有的大学,毕业后都一样”如今,每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都在不停地上涨,找工作是很多大学生都头疼的事。尤其是一些企业仍以学历为门槛,阻挡了许多怀揣着梦想的大学生。在象牙塔般的校园里,我们看到的都是自己周围的人和事;而等到了社会上我们需要面临很多的现实问题,到时候就会发现大学和大学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
老师:“你们要听话,你们自己说,学校骗了你们什么?”学生:“学校骗我们说一直没骗我们!”关注微信号:xiaoyuansiling 或者下载App:校园司令。大学生的发声平台,在这里看懂大学。
3000万大学生的发声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的男生跟高中的男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