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Pro 20172017买iphonese值得吗买吗

2017 年 MacBook值得买吗?这篇文章告诉你|2017 年 MacBook评测_电视之家
2017 年 MacBook值得买吗?这篇文章告诉你
2017 款 MacBook“优化”过的酷睿 7 代,能否补上性能短板?加上帮手的蝶式键盘,能否挽救铁板手感?对于缺少接口的怨念,如今是否依然存在?苹果的B计划,离终极移动设备还有多远?
硬件发烧友的老黄历中印着一个传说:新出的笔记本,要到第三代再买。
在力求设计感和轻薄的当代,这样的偏见其实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几代更新后,最初工业设计中的弊病已经被充分暴露,厂家也会根据用户呼声加入一些改进。
而对于苹果这样的开创者而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时间的滋养,会大大提升人们对新概念的接受度。
比如 12 寸的 MacBook,自从 2015 年发布会抢镜之后,就一直面临爱之深责之切的争论,如今进化到第 3 代的它,离终极移动设备还有多远?
“优化”过的酷睿 7 代,能否补上性能短板?
本代 MacBook 在外观设计依然维持原样,经典的楔形设计配上苹果当下最薄的轻盈身态,除了没有 TouchBar 之外无可指摘。
这让我们可以专注于讨论内在的问题,过往两年中,MacBook 被集中吐槽的问题有三:CPU 性能过低、键盘手感不好和扩展性能较差。
由于采用了无风扇的被动散热模式,MacBook 只能被迫选择 Intel 每年移动芯片中最低能耗,但也基本是最低性能的 m3 处理器,因此每次 CPU 的升级对 MacBook 来说都是救命稻草。
同其它 Mac 产品的更新一样,此次 MacBook 的 CPU 也同步升级到了 Intel 最新的第 7 代酷睿处理器,核心代号“Kaby Lake”。
因为战略缘故,这代酷睿处理器成了故事最多的一代,在之前,Intel 以“Tick-Tock”的钟摆式策略升级 CPU,一代升级架构,一代升级制程,交替进行。按照这个规律,我们本应该在 7 代酷睿上体验到跨时代的 10nm 工艺制程。但是在 2016 年,估计是 Intel 自己也觉得 10nm 工艺不好搞,再加上竞争对手实在是不给力(很久了),于是决定把 Tick-Tock 策略废除。
新的策略,不再是左右摇摆的钟摆,而是一个往复循环的三角,从此之后,Intel 将采取“制程-架构-优化”的迭代策略,我们今天拿到的 7 代酷睿,就是第一代“优化”的作品。
在核心架构、制程和主板接口上,7 代“Kaby Lake”和 6 代“Skylake”保持完全一致,但 Intel 表示在工艺上还是有了优化,采用了更高的鳍片与更宽的栅极间距,这有助于降低 CPU 的内核能耗,使得这代 CPU 很容易提升频率。根据 Intel 的数据,7 代酷睿相比 6 代,同样能耗下的性能提升了 12%。
2017 款 MacBook 的 m3 处理器主频 1.2GHz,比上代的 1.1GHz 提升了 100MHz,虽然主频只提升了 9%,但是实测性能令人惊喜。我们采用了 Mac 平台上常用的 GeekBench 进行了性能评测,并加入了跨平台的 CineBench 供 Windows 用户比较,彩蛋是,我现在的主力机,2015 款的 MacBook Pro 13 寸也加入了比较。
从结果看,2017 款 MacBook 的 CPU 性能在不同的测试中的提升幅度高达 16%——44%,各项数据直逼 2015 款 MacBook Pro 的酷睿 i5。
而在 WWDC 上苹果着重强调了新 Mac 产品线在 SSD 上的性能提升,与 MacBook Pro 只有高端机型得到优化不同,本次主流配置的 MacBook 也享受到了新 SSD 的好处(当然也是因为之前老款 MacBook 的 SSD 太慢了),写入性能提升了大约 37%,读取性能提升了大约 55%,但与 2015 款 MacBook Pro 的 SSD 性能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另外,新的处理器增强了对高清视频的解码能力,在对比使用中,2017 款 MacBook 在观看高清视频的时候明显发热更低,也意味着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
实际体验就是,在我上周从 2015 款 Pro 切换过来之后,在工作过程中,基本上保持着浏览器开 20 个页面,挂着微信和 QQ,同时打开 Ulysses 写稿的状态,间或使用 LR 进行图片剪裁和美化,丝毫没有感觉到性能上出现退步的情况。
鉴于在多个电商平台中,刚刚退市的 2015 款 Pro 还是很多人当前购买 Mac 的首选,而 2017 款 MacBook 的性能已经逐渐追赶上它,可以很负责任的讲,如果你日常的工作需求集中在文字处理领域的话,2017 款 MacBook 绝对可以胜任你的需求。
加上帮手的蝶式键盘,能否挽救铁板手感?
2015 年,苹果首次在 MacBook 中引入了全新的蝶式键盘,无论怎么突出其按键面积大、敲击稳固的优点,还是难掩最大的尴尬:键程过短。一时很多网友吐槽,认为敲击 MacBook 的手感好比敲击钢板。
去年新款 MacBook Pro 推出,全面换装了二代蝶式键盘,彻底标志着蝶式键盘将成为未来一个时代 MacBook 系列的标配。这次 2017 款 MacBook 也换装了二代蝶式键盘,只是键程比 Pro 上的短一点。
从外媒提供的拆解图可以看出,二代蝶式键盘对键帽四角的支撑做了强化,敲击的感觉就是手在下按的过程中,受到了一点更具韧性的支撑,如果说上一代 MacBook 是手指直接敲在铁板上的话,这一代就是在手落到钢板之前加入了一个胶垫,在保持干净利落的同时,手感好上一些。
作为一个长期使用机械键盘,并且长期作为 ThinkPad 经典机型粉丝的文字编辑来说,我自认为对键盘的手感要求还是很高的。一周的使用中,我累计用 MacBook 输入了两万多字,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唯一的感觉是,可能是因为键盘的确认感不强,总会下意识低头看上一眼。
对于 2017 款 MacBook 的键盘手感,我给出的建议是,如果您经常进行短促快速的输入,并且并不是唯键程论的话,这款键盘的手感还算独树一帜,或许还会觉得挺有意思。如果反之,那还是建议您先去 Apple Store 试用一下。
在反复与 2016 款 MacBook 的对比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地方,2017 款的触摸板的 ForceTouch 反馈力度的调教也发生了变化,2016 款的更脆而 2017 款的更韧,你会感觉它们与各自键盘的特质简直如出一辙。
对于缺少接口的怨念,如今是否依然存在?
我之所以要在前面努力辩白自己不是一个果粉,就是怕大家在这一段一起打我脸。
这一段,我们说说接口。
近一年的时间中,我对于 Type-C 接口的感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和工作同时刺激了我,一方面,买房之后在家里布置摆设,发现最麻烦的事情就是布线,另一方面,在家和单位要经常接驳不同的外设,常常因为笔记本/设备不具备某一接口而出现无法使用的情况。
在我们总抱怨某某设备接口“不全”的同时,是否想过,本身这么多杂七杂八的接口才是一切混乱的源泉。
从这个角度讲, Type-C 小巧、通用,甚至功能强大,比如,如果你有一台比较新型号的 Dell 显示器的话,只需一根 Type-C 线缆,就可以同时完成给笔记本供电和传输视频信号两个功能,而传统 USB 设备则可以接驳到显示器后面的 Hub 中,笔记本到哪只需要一根线缆即可搞定全部连接。
以上讨论仅限于产品本身,可能很多人还要面临平时要与多种外设打交道的情况,这时候我只想表达两个看法,一是一种新接口的推广,一定少不了用户的支持,如果没人去用而妄图接口成为主流是不现实的,比如国内 OV 厂现在还在新旗舰上用 Micro-USB 其实我在内心是鄙视的,二是,现在 Type-C 接口的转接器已经很便宜了……
但这机器唯一不能容忍的,在于只提供了一个 &Type-C 接口,这让我刚才的一切辩白都显得苍白无力,在绝大多数场合下,人们还是习惯给笔记本接上电源使用,即便你购买了转接器,转接器上的 Type-C &接口也会被电源占据,也就是说,除非你的 MacBook 永远单兵作战,但凡你要使用显示器就得插个转接器。
在这一刻,我多么希望 MacBook 把机身右侧的 3.5mm 耳机孔删掉,换成另一个 Type-C 接口啊。
除此之外,MacBook 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做工扎实的机身、色彩艳丽的屏幕、续航持久的电池,都在笔记本中处于上品,对了还有一点要提,MacBook 的音响效果很好,这么单薄的机身中能发出来那么浑厚的声音,让它这几天成为了我晚间微信夜聊的主力装备……
苹果的 Plan B,离终极移动设备还有多远?
回到标题,谈谈 Plan B 的含义。
乔布斯回归之后手绘出的四象限,给苹果的主力产品都找到了归宿,而乔布斯亲手从牛皮纸袋中掏出的的 MacBook Air,则一直担负起填满“非专业、移动”这一象限的重任。
从这两个角度看,MacBook 这个系列一开始就是作为 Air 的替代者出现的,无论是一以贯之的楔形机身、轻薄定位,还是解决了 Air 死穴的超窄边框、视网膜屏幕,都当之无愧成为 Air 杀手,而其实 MacBook 的成本并没有售价上体现的这么夸张,以苹果对 Unibody 工艺的熟悉和对供应链的把控来讲,MacBook 的良率和成本都早已可控。
而导致现在这种产品线状况的,其实是市场本身。因为苹果品牌的带动和 iOS 生态的影响,很多人对 Mac 的感情可以用“向往”来形容,而最便宜的 Air 系列自然成了最适合体验入手的系列,于是,Air 这款在硬件爱好者看来已经垂垂老矣的设备,却在市场榜单上不断体现着活力。
而 MacBook,也从本来面向主流的定位,被挤到了偏高端的位置,基本的用户画像都是:多金的,就想要一个苹果品牌的轻薄笔记本的人,TA 们在提出这个要求之后,毫无例外的直接抱走了一台 MacBook。
既然市场乐意,苹果自然更乐意把两个产品线都卖到比计划溢价更高的位置去,而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一天市场对 Air 产品线出现了不满,苹果会毫不留情的替换掉这条产品线,并派出自己的救火队员。
只是对这个队员的人选,苹果自己就有两个方案,而 Plan A,更像是 iPad Pro。
当我们把 10.5 寸 iPad Pro 放在 2017 款 MacBook 旁边的时候,你会惊讶它们竟然有基本完全相同的屏幕高度,仿佛傲娇地在等着你做出二选一的抉择。
iPad Pro 的上探,有利于扭转 iPad 产品的颓势,有助于 iOS 生态的繁荣,最关键的是,很多人并不忌讳在拥有一台 iPad 之后,再购买一台 Mac。
我曾经也是 iPad 的忠实拥趸,我购买过 iPad Pro 发布之前的所有 iPad,而之所以如此频繁的更迭设备,其实是感觉到 iPad 与自己的需求永远相差一点点。
继续辩白一下,我的需求只代表很少一部分人,这些人需要一个移动设备,能够几乎在任何场合都能方便的携带和被调用,同时还对文字输入有一定的要求,接受不了各种奇葩的键盘组合方式或者手感,最关键的是,不想被苹果 iOS 的定期升级的逆优化给绑架,也不想在苹果每次换代的海量功能前被诱惑的失去理智。
于是,我发现 MacBook 几乎是我们这类人的终极移动工具,体积和重量能够让他每天出现在我的双肩包中而不感到厌烦,足够方便在飞机经济舱的小桌板上使用,无风扇的设计带来了零噪音的便捷,而非常低的发热让我乐于随时把它在看电视或者睡前的阅读时光放在一边,而当任何工作状况出现的时候,我并不会因手头设备的局限而无法展开工作,因为,它至少是一台称职的电脑。
在之前,很多人会因为类似的考虑而最终入手了微软的 Surface Pro,但现在,三代更新后的 MacBook 提供了一个更为优雅的选择。
而算经济账的话,MacBook 的生命周期要比 iPad 长的多,系统升级带来的性能衰减也要远优于 iOS 设备,从每天使用的时长讲,这笔投资或许要划算得多。
当我兴高采烈的把这个结论发到群里的时候,收到了如下的回复,我决定不继续写了,连女朋友都没有,买什么 MacBook 啊!
声明:电视之家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站观点,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关注电视之家微信号扫描加关注,爱奇艺会员每天免费拿!有钱任性,电视之家就是这么大方!
电视之家内部福利群进群交朋友、抢红包、赢大奖!它给不了你一切,但是它给的你一定都爱!
大家都在看
一款可以用遥控器轻松驾驭的RPG游戏。
轻松休闲的横版射击类游戏。
中国第一款真正的电视棋牌斗地主。
西方魔幻风格为背景的战斗类卡牌游戏
全球首款线上俱乐部模式德州扑克。简单快捷
一款可以用遥控器轻松驾驭的RPG游戏。2017款MacBook&Pro使用报告&&&使用技巧 - 什么值得买 - 微信公众号文章
&2017款MacBook&Pro使用报告&&&使用技巧
2017款MacBook&Pro使用报告&&&使用技巧
日06时00分来源:
一、购买原因及入手方式
说起购买原因,应该就是一个字:闲…
我的前任是来自微星的GE60系列,名门闺秀,能力出众,陪我度过了大学最后两年以及工作第一年的时光,论资历,她陪我时间最久;论战力,应该还可以再与我度过三年韶光。她本是最值得我纪念的一任,却也避免不了我的始乱终弃,原因无他,实在是太特么重了…2.6Kg的重量压弯了本汉子的腰,仿若生活的重担压在肩头,双鬓已生华发。虽然对于一台游戏本来说,轻便可能是优先级最低的参数之一,但是我不管,这一次,我想选个年轻(划掉)轻的。
MSIGE602PC-865XCN图片来自中关村在线
当然了,作为一名程序员,轻便是我看重的一点,但不是唯一的一点,更重要的是外观要好看(大误)。前段时间,我为在国内某最大留学机构工作的女朋友买了一台2017款MacBook Air作为工作机,第一次长时间体验了macOS,被苹果的生态折服,并且受够了Windows中配环境的煎熬,所以决定入手一台Mac,至于我是为什么选择了MacBook Pro,请参考后面的“Mac选购”。
决定买mbp之后,恰逢17年教育优惠,于是正好搭上薅苹果羊毛的末班车。
由于本人已经毕业,所以想用妹子的学生身份购买,我在从官网下单的时候得知香港的学生身份不能在大陆参加教育优惠,因此我改为以一顿饭为诱饵诱导读研的同学贡献出她的学生证,并在当地的Apple Store以优惠价格拿到了梦寐以求的MacBook Pro以及骚红色beats solo3 wireless(然而请的饭把优惠省下的钱都花掉了我该找谁说理)。
BeatsSolo3Wireless和年糕
其实对我来说买mbp的最好方法是用妹子上学的机会买香港的学生机,顶配的可以便宜大几千,比国行中端机型都便宜,但是由于近期我们没有去香港的计划,为了取电脑往来香港好像也不划算,所以只能忍痛买了国行。
因为本人已有头戴式耳机,所以回来后把solo3半价出给了可爱的学♂弟,之后入手了心水很久的airpods,同样也是Apple Store的现货,之后我会为airpods单开一贴,请大家到时来看哦。
回家把电脑配置好,然后才想起来应该拍几张开箱照,鉴于张大妈上mbp开箱已经很多了,我就不再献丑,请大家移步其他朋友的帖子视奸开箱。距离买来电脑后正好过了一个月,下面我就说一下使用过程中的个人感受:
二、使用感受
本次入手的是深空灰色13寸无bar版,i5+8G+256G入门机型,这应该也是较多朋友会选择的配置。评测由整体到细节依次说明。
1. 整机外观
虽然经常见到,也用过同学的mbp,但是把17款MacBook Pro拿在手上,还是会赞叹一句Apple的工业设计,在现今的电脑中的确位于顶级梯队。对比15款mbp,17款更改了外观设计,变得更加紧凑,携带更加方便,甚至原来13寸的电脑包可以装得下15寸的17款mbp。但是对比16款,17款只是升级了CPU,用7代Intel芯片替换下了6代芯片,属于常规升级。外观尺寸为30.41*21.24*1.49(cm),重量则为1.37Kg,虽然比air稍重一丢丢(0.02Kg),但是胜在体积小,外出携带无压力。
至于颜色,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更喜欢深空灰色,因为会显得更加沉稳,使我的思维变得缜密,沉静如水时写的代码才叫好代码,不然为什么星巴克里面亮着一片苹果灯,而没有在酒吧里见到过呢?
与往年款相比,2017款mbp的A面取消了信仰灯,再加上深空灰的颜色,在星巴克可以让别人一眼看出你用的是新款(大误)。其实这些改变我是支持的,因为让mbp更像一款生产力工具,而不是一个闪着跑马灯的玩具。当然了,对我来说亮不亮灯都无所谓,因为我把雷蛇贴纸贴在了苹果logo上,现在我用的电脑品牌是“苹果蛇“,有没有Bible的味道?
B面缩窄了边框的宽度,虽然还是比不上某些高端PC(比如XPS),但是对比之前的mbp,这样的改变还是令人高兴的。
Retina显示屏的素质依然令人惊艳,配合macOS,完全没有Windows系统下高分屏的尴尬,无漏光,亮度最高500尼特,P3广色域,亮度和对比度令人满意,在强光和黑暗环境下都可以让人舒适使用,用过了mbp就真的回不去了。
B面优点很多,但是缺点也不少,比较突出的就是屏幕涂层脱落以及摄像头的孱弱。由于我的电脑刚用不久,还未遇到涂层脱落的问题,但是身边以及论坛上遇到这个问题的人不在少数,屏幕花得一塌糊涂。虽然现在苹果提供免费维修(再涂一层),但总归是一件费心费力的糟心事,用的时候也变得小心翼翼,令人不爽。
某网友涂层脱落后的屏幕
再就是摄像头的问题,为这样的屏幕配一个720p的摄像头,不知道苹果是怎样想的,难道是因为使用率不高?妹子不止一次地向我抱怨摄像头素质差,让她在进行网络教学的时候不能全力以赴,那么问题来了,这时我应该安慰她还是顺着她一起骂?错!当然是去给她买个高清摄像头啦。什么,你问我用摄像头的感想?不敢想不敢想,我早就用美纹纸贴住了,做为程序员,该有的防范意识还是要有的……
重头戏来了,16、17款最大的升级就在C面上,新一代蝶式键盘、更大的触摸板、扬声器升级,以及让人不知如何取舍的Touch Bar,构成了让人又爱又恨的C面。
二代蝶式键盘
在没有去Apple Store感受之前,网上对新蝶式键盘的吐槽让我一度退缩,对键程、手感的抨击不绝于耳,我差点就以为C面上用的是iPad的虚拟键盘了……结果到我自己上手的时候我才明白什么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蝶式键盘的手感并没有网上所说的那么差,甚至可以说是出乎意料的好,键程虽短,但是回弹利落,声音也小,比我妹子MacBook Air的键盘手感要好上太多。打字时滴滴滴的触感让我化身战争时期的情报人员,唯一的不足就是我不懂摩尔斯码……当然,手感这事和审美一样,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要说手感真的稀烂我也不反对,但是还是希望想要入手的同志们先去体验一下再做选择,至于我,已经把红轴机械键盘束之高阁了。当然,玩游戏的时候当然还是选择原谅他,毕竟蝶式键盘打字可以,玩游戏是真的辣鸡,曾经在LOL钻石白金掌控雷电的我,用蝶式键盘在白银带妹都吃力的不行(才不是我变菜了),最熟练的DF二连都用不出来,队友也只能暗叹一句廉颇老矣。
我的小Poker
mbp键盘的背光我是比较满意的,不刺眼,也没有漏光,适合晚上关灯后静静地撸代码,但是键帽和金属间的缝隙较大,容易进灰且不好清理,让强迫症的我感觉很难受。
如果让一个Mac用户列举对Mac最满意的部分,那么触摸板一定是内定的冠军了。作为从Windows转战而来的用户,我从来不吝啬对Mac触摸板的赞美,手指滑动,仿佛在抚摸处子温软如玉的肌肤(我可不是变态啊),与win作对比,真的是云泥之别。轻点、轻按、重按,再加上multi-touch,几乎所有的操作都可以用触摸板+键盘迅速而准确地实现。
相比之前款,17款mbp的触摸板简直让人惊呼“鹅妹子嘤!大大大!”,几乎占据了C面1/4的面积,可见苹果对触摸板的重视。本次触摸板面积增大,增加了可操作面积,防误触也十分优秀,这些都让触摸板变得更加易用。Win下最接近Mac触摸板的应该是ThinkPad小红点,至于其他触摸板,不是我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
作为一名木耳,我对外放的要求也就是“听个响”,但是对比我的前任以及妹子的mba,还是可以听得出17款mbp声音更加立体,日常生活娱乐中,mbp的双侧扬声器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但是非要与专业音响相比那就有点过分了
13寸无bar款图片来自iFixit
17款MacBook Pro的热量是从转轴处排出,但是由于是金属机身,所以热量也会传导至其他位置。13寸无bar机型只有一个风扇,散热肯定比不上15寸和13寸有bar机型,但是尚在接受范围之内。经过使用发现,在进行轻度使用时,风扇并不会启动,转轴处仅仅是温暖,键盘及掌托处依然是凉的。但是在跑代码或者玩游戏时,风扇就会全速启动,C面的温度也会相应提升,转轴处可能会烫手,使用键盘区也变得难以忍受(是的我怕热),外接键盘也就成了我的好朋友。
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外接显示器的时候,即使没有操作电脑,机身温度也会较高,上网查了一下,这好像是从15款就存在的问题。
这里我要重点说一下C面的缺点,个人认为最突出的缺点就是边缘处的手感,可能出于美观以及与B面贴合的考虑,C面边缘没有使用圆润的设计,这就导致边缘处非常割手,特别是在桌面较高的情况下,手掌手腕处会被硌到发红,有小伙伴知道怎样改善吗?急,在线等。(不要告诉我剁手)
平平无奇,四个垫脚利于抬高机身散热,也可避免表面划伤,六颗螺丝裸露在外,没有surface laptop D面的简洁,虽然比我前任的背面好看十万多倍,但是他们毕竟不属同一定位和价位,没有可比性。
6. 电池(续航)
对比13寸有bar机型,由于没有了需占据一定内部空间的touch-bar组件,无bar机型的电池容量更大,非 Touch Bar 版本的电池容量为 54.5wh,而 Touch Bar 版本的为 49.2 wh。官方给出的续航时间都是10h,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难达到,经过多次测试,轻度使用(比如上网以及处理文本)可以达到7小时左右的续航,中度或重度使用时续航甚至不足5小时,显然达不到官方数据,但是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中,出差或者外出使用时基本可以做到不带电源。
充电方面,因为充电挺快的所以我没有注意多久可以充满……之所以单独拿出充电说一下,其实只是为了抒发我心中的不满,那就是为什么取消了MagSafe充电口!把插头啪叽吸上去的满足感你们懂不懂啊!如果是为了做薄机身那我宁愿厚上几毫米!现在我妹子看我拿着她的充电线时一脸痴汉的样子都快报警了好不好!
7. 接口(扩展)
13寸无bar款接口
17款的mbp将接口统一换成了USB-C,虽然USB-C是大势所趋,并且对老接口毫不保留也是苹果的一贯作风(参照可怜的3.5mm耳机接口),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转换成本较大,在USB-C设备未普及的时候,只能选择转接线或者拓展坞来曲线救国
在转接器和拓展坞的选择上,还是要看个人的需求。对于我来说无bar机型仅有的两个USB-C接口根本不够用,我所需要的接口有HDMI、USB-A以及USB-C,其中HDMI用于外接显示器,USB-A用于连接之前的外设(移动硬盘、U盘、鼠标键盘等),USB-C用于连接外设以及充电。在买电脑时顺便买了一根官方USB-C转USB-A转接线,然后去楼上的小米之家买了一根USB-C转HDMI+USB-C+USB-A三口转接线,基本满足了我的需求,在家用小米转接线,外出带官方转接线,工作娱乐两不误,美滋滋。
当时选择mbp而不是iMac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考虑外出使用,虽然在MacBook、mba和mbp三者中mbp是最不方便携带的,但是相比之前款,2017款的mbp已经算是非常小巧了,便携性上虽然难望MacBook项背,但是在重量上已经与mba所差无几,体积上甚至比mba还要小,每天要带电脑上班的我妹子表示想要用她的mba来换我的mbp,我则委婉地表达了滚犊子的意思,不多说了我去跪键盘了……
外出时除了重量,续航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为上文已经介绍过了17款mbp的续航,这里就不在赘述,总结一下就是mbp是一款非常适合外出办公的电脑。
三、Mac选购
讲完了使用感受,接下来说一下怎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机型。
数码圈有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预算之内选最贵的。这句话没有错,但是仅适用于同一系列的电脑。相比其他PC大厂,苹果的产品线可以说非常简洁了,但是笔记本+台式机也有六大类,细分到尺寸和配置则多达几十种,那我们要怎样选择适合我们的机型呢?
如果没有便携的要求,个人更加推荐买台式的iMac,对性能要求很高的话可以上iMac Pro或Mac Pro,台式机各位见仁见智,以下内容仅针对笔记本。
首先是笔记本的分类,苹果的笔记本分为MacBook,MacBook Pro,以及MacBook Air,总的对比如下(2017年款):
注:上面的内容都是三款电脑之间的对比,比如说mba屏幕差,只是说其相对于另外两款的屏幕处于劣势,如果跟其他PC比较,mba的屏幕依然是十分优秀的。
MacBook作为苹果最新的笔记本系列,将轻薄与时尚体现的淋漓尽致,12寸屏幕,一本杂志的大小,不到一公斤的重量,即使是最弱不禁风的女子也可以轻易使用。但是相对的,极致轻薄的机身中难以安放高性能模块,在三个系列之中,MacBook是性能最弱的,仅仅可以胜任轻度使用,比较适合文字工作者,以及对便携有高要求、而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出差党使用。
选择MacBook的同时也就放弃了可扩展性,机身上仅有一个USB-C接口,难以想象要怎样使用。(说得好像我的两个接口能好到哪里去似的)
MacBook Air
三系列中的中庸款,没有太出彩的地方,但是也没有明显短板,可以算是一款“水桶机型”,价格在三者中最低,是使用人数众多的入门机型。性能过得去,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能够胜任中强度使用。曾经的11寸生产线已经被砍掉,估计是为了与MacBook更好地区分开来,现有的13寸mba也很久没有重大更新,17款主要升级了CPU,用上了7代处理器。
我作为一名前端程序员,MacBook Air其实已经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哪位码农心中没有星辰大海?我还想着征服其他领域,所以并没有选择mba作为自己的主力机型。
MacBook Pro
三个系列里的中坚力量,代表了苹果笔记本的最强性能,同时也是价格最高的机型。按尺寸可分为13寸和15寸,其中15寸机型全部带有Touch Bar,13寸机型可分为有bar与无bar版本。
在尺寸的选择上,追求更高的性能请直接上手15寸,迫于预算或追求轻薄可以选择13寸。Touch Bar在日常使用中可以代替原有的功能键,并且在某些针对Touch Bar做了适配的应用中可以显示更便捷的选项,比如观看视频时的进度条,以及浏览图片时的翻页等。配备Touch Bar的机型处理器性能更高,同时价格也比无bar机型贵上许多。
选择自己的电脑时,先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某一系列,再选择相应配置(相较硬盘容量,更推荐升级内存),标准为在自己预算范围内选择最贵的。
四、Mac使用技巧
以下内容主要针对初次使用macOS的小白,高手可以略过~
作为一名刚从十几年Windows使用中脱离出来的孩纸,在初次上手macOS时虽没觉得很不习惯,但是在某些地方总感觉不够顺手,相信很多小伙伴跟我有同样的感受,下面我就说一下我在使用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同时我会推荐一些实用的应用。
1. 基础知识
与大多数使用机械硬盘的PC不同,Mac使用了固态硬盘,因此可以做到合盖即走,不用怕因为震动损坏硬盘。同时,优秀的系统管理机制让运行macOS系统的Mac无需经常关机,不用时仅需合盖或者等待其进入休眠即可。
Mac自带的App Store中有大量的优秀应用,基本可以满足工作娱乐需求。如果在App Store中没有想要的应用,也可以在网上下载,方法与Windows类似,下载安装后一般会让用户将应用拖入Applications中(如下图),之后就可以在Launchpad里看到已安装的应用了。下载时请到软件官网下载,macOS与Windows一样会中病毒的。
multi-touch手势
造就Mac触摸板英名的除了顺滑的手感,还有multi-touch提供的多种手势,让触摸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鼠标的功能,并且使用更加便捷。
multi-touch与iPhone上的许多手势相似,比如双指开合进行缩放,双指旋转可以旋转图片等,具体设置可以在【系统偏好设置-触摸板】中查看和设定,用五分钟熟记手势,真的可以受用终生。特别推荐的是“查询与数据检测器”功能,三指取词翻译,好用到哭泣
macOS中的快捷键多如牛毛,大多数操作都可以用快捷键完成,常用的快捷键见上图。相信刚拿到Mac的小伙伴会很快发现Mac的键盘与常见的PC键盘不同,没有win键和alt键,多了option以及command键,很多快捷键都需要用到这两者。其中,command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做是PC键盘上Ctrl键的替代品,同时请注意空格(space)键,Mac上几乎所有的文件都可以用空格键进行预览,非常好用。
下面是一些常用快捷键:
2. 进阶知识
如果你有iPad或者iPhone,那么handoff功能会让你由衷感叹Apple生态的美好。简单解释,Handoff功能可以让你在多个设备上共同进行一件工作,比如你在iPhone备忘录上码字,然后可以无缝切换到Mac上进行;或者你用Mac在Safari上查资料,这时打开iPhone可以接着浏览Mac上的网页。当然,前提是它们都在使用同一个iCloud账号。
iPhone和iPad在【设置-通用-Handoff】中设置;Mac在【系统偏好设置-通用】中设置。
启用handoff后,比如在手机通讯录上码字,打开Mac后在dock最左边出现一个带有手机标志的图标;
这时你在Mac上写邮件,突然急需出门不能继续用Mac编辑,这时就可以打开手机,在路上继续编辑这封邮件。(原来手机上handoff的图标会在锁屏界面左下角显示,升级iOS11后出现在多任务管理界面下方)
与handoff不同,airdrop用于Apple设备间文件的传输,使用时需要打开蓝牙或WiFi。
iOS11之前的系统可以在控制中心打开,iOS11可以在【设置-通用-airdrop】中进行设置。
Mac则可以在Finder中的【个人收藏】找到AirDrop,右侧选择被发现的设备后可以直接从Finder传文件过去;或者直接右键点击某文件,选择【共享-AirDrop】就可以发送给特定设备了。
虽然由于Mac相比较PC来说使用人数较少,但是依然有许多针对Mac的病毒木马,在系统保护方面依然不能大意。比如我上文说到的用美纹纸贴住摄像头就是一种比较好的保护隐私的方法。至于系统安全,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加以保护。
设定密码:最常见的保护方法,不多说,可以在【系统偏好设置-安全性与隐私-通用】中修改;
开启防火墙:在【系统偏好设置-安全性与隐私-防火墙】中开启;
仅允许从APP Store和被认可的开发者下载的应用:在【系统偏好设置-安全性与隐私-通用】中选择,大家一定要尽量选择在官网下载,最大程度避免木马病毒的危害;
至于其余的杀毒软件则无需安装。
3. 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鼠标滑轮方向
如果是从Windows转战过来的小伙伴可能会感到迷惑,为什么Mac的触摸板这么好用,鼠标滑轮却这么反人类?针对滑轮,macOS的逻辑与Windows完全不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系统偏好设置-鼠标】中取消勾选“滚动方式:自然”,这样鼠标滑轮就会变成与Windows一样的逻辑,但是与此同时,触摸板的方向也就改变了。
在此,我推荐一款APP【Scroll Reverser】,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在设置中可以改变滚动方向:
我们会注意到,听歌的时候我们想关闭播放器,点击关闭后音乐却依然在播放,最可怕的是看小电影的时候爸妈进来却关不掉视频和声音
一般来说,在macOS中点击左上角的红叉(也就是关闭按钮),并不会退出进程,若要真正退出进程,可以右击dock中的图标,再选择“退出”。关闭的快捷键是【command+w】,退出的快捷键是【command+q】。
如何卸载软件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向用iPhone一样的方法来用Mac,虽然他们有很多共同点,但并不是完全相同。比如有的朋友想到iPhone卸载软件的时候是长按,然后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就OK了,然后他们发现界面很像iPhone的Launchpad中的图标真的可以长按,并且有的应用会出现叉号。但是问题来了,没有出现叉号的应用要怎么办呢?
其实,应该在Finder中卸载软件,打开Finder,点击左侧的“应用程序”,然后在右侧右键点击应用图标,选择“移到废纸篓”即可。
要不要装Windows
至于Mac上要不要装Windows这个问题在网上已经争吵了很多年,我完全不理解这种个人问题为什么可以撕的起来,简单来说,如何选择系统还是要看个人需求,离不开Windows,那就大胆地装,不用管别人的意见(自己的电脑,爱怎么装就怎么装!)。
如果是想装双系统,那么我推荐用macOS自带的boot camp,详细教程请自行搜索,我就不详细说了。
4. 软件推荐
Scroll Reverser:上文提到过,改变鼠标触摸板滚动方向;
Photoshop:这个看个人需求……;
Dr.Unarchiver:解压缩软件;
迅雷:你懂得;
Magnet:用于分屏进行多任务;
Alfred:虽然自带的spotlight已经很好用了,但是感觉Alfred更强大一些;
Bear:很好用的Markdown文字编辑器;
Chrome:谷歌浏览器;
苹果的IWork:Pages、Keynote、Numbers,分别对应微软家的Word、PowerPoint和Excel。
QQ:不解释;
微信:也不解释;
网易云音乐:最近版权问题闹得比较僵,但是还是离不开每日推荐……;
IINA:非常好用的视频播放器;
Noizio:白噪音应用,可以让人迅速静下心来;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留言互动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买iphonese值得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