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简体 龙 草书楷化化而来的简化字有多少,应该至少有几

汉字汉字关于汉字的前世今生关注专栏更多最新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汉字科普网站推荐(四)——说文解字综合检索系统&,&author&:&ChauGienWen&,&content&:&\u003Cp\u003E\u003Cb\u003E本文所推荐的「说文解字综合检索系统」的传送门:→\u003Ca class=\&\& data-title=\&說文解字綜合檢索\&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jmm\u002Fshuowen\u002Findex.html\&\u003E說文解字綜合檢索\u003C\u002Fa\u003E← \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 《说文解字》在文字学领域的地位而言,我想再怎么赞誉祂都不为过。这是一本足以比肩《圣经》的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裘锡圭先生在《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一文中曾说「对学古文字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养成勤查《说文》的习惯……查《说文》并不是很轻松的事。即使有索引可以使用,也还是会有查了半天还查不到字的情况。我们决不能因为怕麻烦就少查《说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裘先生做这段论述的时候,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事实上这个世纪初,自计算机(特别是互联网)普及以来,查《说文》成了一件成本很低的事情。目前\u003Ca data-title=\&汉典 zdic.net\&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www.zdic.net\u002F\&\u003E汉典\u003C\u002Fa\u003E、\u003Ca data-title=\&小學堂\&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xiaoxue.iis.sinica.edu.tw\u002F\&\u003E小學堂\u003C\u002Fa\u003E、\u003Ca data-title=\&異體字字典\&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s:\u002F\\u002F?target=http%3A\u002F\u002Fdict2.variants.moe.edu.tw\u002Fvariants\u002F\& class=\&\&\u003E異體字字典\u003C\u002Fa\u003E、 \u003Ca class=\&\& data-title=\&說文解字\&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www.shuowen.org\u002F\&\u003E說文解字\u003C\u002Fa\u003E等都能查到《说文》。我在\u003Ca class=\&\& data-title=\&《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哪个版本的最好用?\&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s:\u002F\\u002Fquestion\u002F2Fanswer\u002F\&\u003E《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哪个版本的最好用?\u003C\u002Fa\u003E、\u003Ca class=\&\& data-title=\&怎样快速查阅《说文解字》?\&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s:\u002F\\u002Fquestion\u002F2Fanswer\u002F\&\u003E怎样快速查阅《说文解字》?\u003C\u002Fa\u003E等问题下曾对这几个网站做过一番比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仅仅利用上述几个网站来查《说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上述网站只包括了最通行的\u003Cu\u003E大徐本《说文》\u003C\u002Fu\u003E以及\u003Cu\u003E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研究《说文》的人来说,最好能备齐以下版本:\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1.大徐本与小徐本\u003Cbr\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众所周知,《说文》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u003Cu\u003E大徐本(徐铉本)\u003C\u002Fu\u003E和\u003Cu\u003E小徐本(徐锴本)\u003C\u002Fu\u003E两种版本系统,两者可互为校勘,只看大徐本《说文》是不够的。在古文字考释中,就有裘锡圭先生据小徐本《说文》的「舝」考释出甲骨文中「?」的经典案例(大徐本「舝」已讹,无法与该字的甲骨文字形做关联)。林澐先生在《古文字学简论》里也特别提到了这个例子:\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898\& data-rawwidth=\&1042\& src=\&c6b74aa742d3c92e24e6bb4259393cfb.png\&\u003E2.清儒对《说文》的注疏\u003Cbr\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李学勤先生说「读《说文》不能只读本文」,除了大徐本、小徐本外,清儒(特别是「说文四大家」)对《说文》所做的注释也是必须要参考的。说文四大家及其作品是:\u003C\u002Fp\u003E\u003Col\u003E\u003Cli\u003E段玉裁《说文解字注》\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桂馥《说文解字义证》\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ol\u003E\u003Cp\u003E其中含金量最高的公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念孙为《说文解字注》作序,说:「蓋千七百年來無此作矣。」李学勤先生也说:「看段氏的注文,对不少字的推断后来得到古文字材料的证实,可见他的功夫很深,能与客观事实相符合。段氏的缺点是有时自信过甚,有强改古书之处,以致受到部分学者的反驳。不过总的来说,段注还是瑕不掩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学勤先生对其他三大家的作品是这么评价的(其行文顺序笔者略有调整):\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桂馥、朱骏声、王筠三人与段玉裁合称为清代《说文》学的四大家。桂馥的代表作是《说文解字义证》,博采群书训诂来印证《说文》。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对古文字研究很有用处。它的特点是以音系字,把古音相接近的字排列在一起,便于看出其间谐声和通转的关系;在每个字下又详注训诂,把音、义间的一定联系也体现出来了。当然,朱氏有些想法很怪,如对尸部某些字的解释,想入非非,绝不可信,读者须加分辨。王筠所著主要是《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句读》一书能综合前人学说,文章简明,由于时间限制不能通读段注的可读此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还有一些著作,能够帮助我们阅读段注。例如徐灏的《说文解字注笺》,对段氏学说不少方面有补充发挥,颇有功绩。\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 另外还有民国时人丁福保编纂的《说文解字诂林》,网罗众说,将各家有关《说文》的论著汇集在同一个字头下方便查阅,首开「诂林」的体例(现在的《甲骨文字诂林》、《金文诂林》、《古文字诂林》、《楚帛书诂林》等无不受其编纂思路影响)。算是「前电脑时代」检索《说文》最方便的工具书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 ※ ※ ※ ※ ※ ※ ※ ※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次笔者推荐的「说文解字综合检索」,是由\u003Ca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白雲深處人家\&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u003E白雲深處人家\u003C\u002Fa\u003E的站长蒋门马先生整理制作的《说文》检索系统,收录了以下书目的图版,并提供了方便的检索界面:\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說文解字詁林》丁福保編輯。\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說文通訓定聲》清朱駿聲撰。\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說文解字繫傳》兩種:五代時南唐徐鍇撰,《四部叢刊》景印述古堂景宋寫本、華文書局影印道光十九年依景宋鈔本重彫的祁寯藻刻本。\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有經韻樓本、兩宜軒本(未見)。\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說文解字義證》兩種:清桂馥撰,連筠簃叢書本、崇文書局覆刻本。\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說文解字句讀》:清王筠撰,《續修四庫全書》本,附錄《補正》。\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說文解字》宋本:徐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於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奉敕校訂,《續古逸叢書》和《四部叢刊》影印本,青浦王昶(蘭泉)所藏宋小字本,今藏日本巖崎氏靜嘉堂。\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說文解字》藤花榭本:清嘉慶丁卯年(1807)額勒布據新安鮑惜分家藏宋本翻刻,仿北宋小字本。\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說文解字》汲古閣本:明毛晉毛扆父子據北宋本校刊,汲古閣藏板,錢恂舊藏。\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說文解字》孫星衍本:嘉慶甲子歲(1809)仿宋刊本,五松書屋臧,平津館叢書原刻本。\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說文解字》陳昌治本:據孫星衍本重刻。\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說文解字五音韻譜》十二卷:南宋李燾、賈端修輯。\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說文字原集註》:清蔣和撰。\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說文字原考略》:清吳照南撰。\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說文提要》:清陳建侯撰。\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u003Ca class=\&\& data-title=\&說文解字圖像查閱 蔣門馬製作\&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jmm\u002Fshuowen\u002Ffind.html\&\u003E說文解字圖像查閱\u003C\u002Fa\u003E例图: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452\& data-rawwidth=\&1307\& src=\&ba8fed4a576.png\&\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500\& data-rawwidth=\&912\& src=\&7e64ffe58bb39dd7c549.png\&\u003E 除此之外,该站还提供了文本检索(\u003Ca class=\&\& data-title=\&說文解字綜合檢索-文本檢索\&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jmm\u002Fshuowen\u002Ffind_all.html\&\u003E說文解字綜合檢索-文本檢索\u003C\u002Fa\u003E),用户能够通过输入字头、解说、字头编号、部首\u002F编号、反切、拼音、注音等讯息来检索文本版的《说文解字》。提供文本版的目的,除了方便查找说解外,也方便作引用。若是要考察说文小篆字形,最好用图片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需要注意的是, 该站使用djvu格式存储书影,而主流浏览器并不原生支持djvu格式。因此若要显示该站书影,需要安装djvu浏览器插件:\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圖像查閱提供的是djvu格式圖像。如果圖像沒有顯示,請安裝\u003Ca data-title=\&DjVu瀏覽器插件\&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jmm\u002Fshuowen\u002Fdjvuctrl-w32-6.1.4-en-r35472.msi\&\u003EDjVu瀏覽器插件\u003C\u002Fa\u003E。\n\n\u003Cp\u003E\u003Ca data-title=\&64位系統DjVu瀏覽器插件\&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jmm\u002Fshuowen\u002Fdjvuctrl-x64-6.1.4-en-r35472.msi\&\u003E64位系統DjVu瀏覽器插件\u003C\u002Fa\u003E。參閱\u003Ca class=\&\& data-title=\&cuminas.jp 的页面\&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s:\u002F\u002Fwww.cuminas.jp\u002Fdownloads\u002Fdownload\u002F?pid=1\&\u003Ehttps:\u002F\u002Fwww.cuminas.jp\u002Fdownloads\u002Fdownload\u002F?pid=1\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Chrome用户的话,推荐使用该插件的开发者专门为Chrome制作的扩展:\u003Ca data-title=\&cuminas.jp 的页面\&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s:\u002F\u002Fwww.cuminas.jp\u002Fen\u002Fproducts\u002Fgoogle-chrome-extension\&\u003Ehttps:\u002F\u002Fwww.cuminas.jp\u002Fen\u002Fproducts\u002Fgoogle-chrome-extension\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文本检索中的篆字没有显示,请安装\u003Ca class=\&\& data-title=\&北師大說文小篆和華師大說文小篆\&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jmm\u002Fshuowen\u002Ffonts.zip\&\u003E北師大說文小篆和華師大說文小篆\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最后感谢蒋先生以及各位索引制作者给我们带来这么方便的工具! \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往期的汉字科普网站推荐文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data-title=\&汉字科普网站推荐(序)\&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p\u002F\&\u003E汉字科普网站推荐(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data-title=\&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一)——小学堂\&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p\u002F\&\u003E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一)——小学堂\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data-title=\&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二)──中华语文知识库\&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p\u002F\&\u003E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二)──中华语文知识库\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data-title=\&汉字科普网站推荐(四)\&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p\u002F\&\u003E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三)\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3:14:2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1,&likeCount&:18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1:14:28+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f48e79ed43e52d62f9bc42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1,&likesCount&:180},&&:{&title&:&漢字科普網站推薦(五)——楚簡帛字典【清華篇】&,&author&:&ChauGienWen&,&content&:&\u003Cp\u003E今年年初(2016年1月底),由臺灣中研院史語所主辦的「第五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古文字學青年論壇」在臺北順利舉行。28日,臺灣師範大學的羅凡晸敎授在「青年論壇」上做了題爲《「楚簡帛字典(清華篇)」網站的設計與建置——從嚴式隸定角度切入》的報告,竝向與會的同仁們展示了「楚簡帛字典(清華篇)」網站的相關情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个網站的試用地址是:→\u003Ca class=\&\& data-title=\&楚簡帛字典【清華篇】\&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cjbnet.org\u002Fqinghua\u002F\&\u003E楚簡帛字典【清華篇】\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楚簡帛字典(清華篇)」提供了《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至【伍】的釋文以及單字檢索,應該是目前公開的楚簡資料庫中收錄《清華簡》最完整的(按:《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因爲今年剛出版不久,還未收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該資料庫可與以下三个楚簡資料庫互補使用:\u003C\u002Fp\u003E\u003Col\u003E\u003Cli\u003E\u003Ca data-title=\&小學堂\&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xiaoxue.iis.sinica.edu.tw\u002F\&\u003E小學堂\u003C\u002Fa\u003E的\u003Ca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楚系簡帛文字資料庫\&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xiaoxue.iis.sinica.edu.tw\u002Fchuwenzi\&\u003E楚系簡帛文字資料庫\u003C\u002Fa\u003E基於滕壬生先生的《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2008)數位化完成,故而其收錄的楚文字材料也截至2008年,比如《上博簡》只收錄了【一】【二】的字形,而後出的《清華簡》完全未收。優點是提供了偏旁檢索,可用於偏旁分析法;缺點是所有字形均爲摹寫,有一定程度失真。比較可惜的是,小學堂最近陷入了版權糾紛,故而\u003Ca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楚系簡帛文字資料庫\&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xiaoxue.iis.sinica.edu.tw\u002Fchuwenzi\&\u003E楚系簡帛文字資料庫\u003C\u002Fa\u003E在本文寫作的兩个月以前就不能使用了(詳見小學堂的公告)。\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a data-title=\&中國古代簡帛字形、辭例資料庫\&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www.bsm-whu.org\u002Fzxcl\u002F\&\u003E中國古代簡帛字形、辭例資料庫\u003C\u002Fa\u003E由武漢大學與香港大學共同研製,在該資料庫的幫助下,陳偉敎授團隊完成了敎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楚簡綜合整理與研究」(項目批准號:03JZD0010)。該資料庫收錄的楚簡材料笵圍較全(包括《清華簡》【壹】),圖版清晰(非摹本),同樣提供了偏旁檢索,還能檢索辭例,但對未登錄用戶有檢索方面的限制(只返回10个結果)。\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a data-title=\&戰國楚簡帛文字典型形體檢索系統\&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pages\u002Fczjs.asp\&\u003E戰國楚簡帛文字典型形體檢索系統\u003C\u002Fa\u003E是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在其開發的《戰國楚文獻檢索系統》(光盤版)的基礎上審覈、增補完成的。收錄的資料笵圍與\u003Ca data-title=\&小學堂\&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xiaoxue.iis.sinica.edu.tw\u002F\&\u003E小學堂\u003C\u002Fa\u003E的\u003Ca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楚系簡帛文字資料庫\&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xiaoxue.iis.sinica.edu.tw\u002Fchuwenzi\&\u003E楚系簡帛文字資料庫\u003C\u002Fa\u003E大致相同(同樣沒包括《清華簡》,但是涵蓋了《上博簡》【一】至【五】)。與\u003Ca data-title=\&小學堂\&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xiaoxue.iis.sinica.edu.tw\u002F\&\u003E小學堂\u003C\u002Fa\u003E的\u003Ca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楚系簡帛文字資料庫\&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xiaoxue.iis.sinica.edu.tw\u002Fchuwenzi\&\u003E楚系簡帛文字資料庫\u003C\u002Fa\u003E相比,優點是收錄了原圖版字形而非摹本,可信度更高;缺點是未提供偏旁檢索,且只提供GBK笵圍內的字頭檢索,而楚文字隸定字有相當一部分字是GBK外字(目前楚文字的字頭大概有4800多个,該資料庫只提供了位於GBK笵圍內的1635个字)。
\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ol\u003E\u003Cp\u003E此外,\u003Ca data-title=\&引得市\&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index\u002Fchu\u002Flist.asp\&\u003E引得市\u003C\u002Fa\u003E也提供了較新的楚簡文字編的索引,比較完整地覆蓋了當前已出版的楚文字材料(《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的索引目前正在製作中)。已經有紙製書或者電子版的朋友可善用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往期的汉字科普网站推荐文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data-title=\&汉字科普网站推荐(序)\&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p\u002F\&\u003E汉字科普网站推荐(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data-title=\&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一)——小学堂\&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p\u002F\&\u003E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一)——小学堂\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data-title=\&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二)──中华语文知识库\&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p\u002F\&\u003E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二)──中华语文知识库\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data-title=\&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三)\&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p\u002F\&\u003E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三)\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data-title=\&汉字科普网站推荐(四)——说文解字综合检索系统\& class=\&\& href=\&https:\u002F\\u002Fp\u002F\&\u003E汉字科普网站推荐(四)——说文解字综合检索系统\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4:42:0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8,&likeCount&:12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2:42:05+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ae46d50f0d3b_r.pn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8,&likesCount&:120},&&:{&title&:&《說文》小篆訛形舉隅——說「者」,兼論舊字形中的帶點「者」&,&author&:&ChauGienWen&,&content&:&\u003Cp\u003E近日笔者一直在整理旧日答案,偶然间看到自己两年前受\u003Ca data-title=\&@白隱\&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9d7cef65fc34ac56f1748d8\& data-hash=\&9d7cef65fc34ac56f1748d8\& data-tip=\&p$b$9d7cef65fc34ac56f1748d8\&\u003E@白隱\u003C\u002Fa\u003E 先生邀请在「\u003Ca class=\&\& data-title=\&日文汉字「箸」、「賭」中,「者」上的点的来源是什么(见内图)? - 字体\&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s:\u002F\\u002Fquestion\u002F\&\u003E日文汉字「箸」、「賭」中,「者」上的点的来源是什么(见内图)? - 字体\u003C\u002Fa\u003E」下的回答,不禁哂然而笑。笑点自然不在答案的语言表达本身,而是自己的浅薄无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正好趁着撰写「《說文》小篆訛形舉隅」专题的契机,重新就「者」字(尤其是其带点的旧字形「?」)的前世今生做一番探讨,希望对各位深入认识「旧字形」有所助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者」字古文字的演進 \u003Cbr\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512\& data-rawwidth=\&861\& src=\&5a2f432e63eb3f7be25eb3fa060e8038.png\&\u003E者,構意不明。上方所从構形不明,下方从「口」。春秋晚期金文或將「口」繁化从「甘」。楚系文字上方所从與《說文》古文「旅」形似,下方訛變嚴重,與「皿」相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秦漢文字「者」下部沿襲春秋晚期金文从「甘」的寫法,並隸變作「日」形[1],符合隸變規律。《說文》以爲「者」下部从「白」[2],非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94\& data-rawwidth=\&936\& src=\&084b62e62c8be8bff2dcd.png\&\u003E而「者」字上方的嬗變之迹,大致如上。①其豎筆兩脅的兩點逐漸省略(見上圖2-3-4的演進),形成《說文》小篆的字形。②接着其豎筆左上角、右上角的點由於書寫時的映帶,逐漸向中間靠攏並連成一筆(見上圖5-6-7的演進)。③同時「木」形下端的撇、捺與上端結合共用筆畫,作「乂」形,至此整个字作「?十乂」形(如《隸辨》中的寫法)。④最後,「乂」中的捺筆逐漸擺平,楷書中的「者」頭最終類化爲「耂」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說說舊字形中的「?」(帶點「者」)\u003C\u002Fh2\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12\& data-rawwidth=\&485\& src=\&9bab40d87d64747f1dfaa1.png\&\u003E\u003Cp\u003E喜歡査字典的朋友應該注意過「者」字有个「耂」下帶點的舊字形寫法,雖然目前不被現行大陸、臺灣標準採用,但是在日韓字體中還是看得到。而且長期以來人們將這个帶點「者」視爲正字,其實這是个沿襲自明朝字書的錯誤。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臺灣1986年版的《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的「者」條目下附註云:「本作?(帶點「者」),今從省。」,也就是說民國敎育部認爲「?」(帶點「者」)才是正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異體字字典》引《中文大辭典·老部》引《新字典·拾遺》云:「者,通作?(帶點「者」)。」而訂「者」爲「?(帶點「者」)」之俗字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無獨有偶,在很多大陸上个世紀編纂的字典(如《甲金篆隸大字典》)中,「者」在檢字表中是九畫,也就是說字頭用的是「?」(帶點「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筆者在兩年前雖然知道不帶點的「者」才是合乎古文字寫法的,但是一直不知道後來在刻本字形中爲何要加點,以至於在答案中用「多加的這一點應該是爲了使得製作字模的時候能夠平衡協調」之類的理由搪塞了過去。後來用線上版《異體字字典》所收錄的歷代字書所載的「者」字形,總算搞淸楚了這个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帶點「者」不見於明代以前的材料,其始作俑者是明朝一本叫《俗書刊誤》的正字書(專門爲時人辨析俗字)。該書率先在無點「者」下註明:「俗無點,非」。其他一些明淸字書(如明代的《字彙》)也有類似情況,字頭用帶點「者」,或者註明無點「者」是「俗字」。可以說是明朝人的共同認識。\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772\& data-rawwidth=\&1052\& src=\&d0947abe2e4fc104ccb922.png\&\u003E至於《俗書刊誤》加點的原因,說來也可笑。原來是明朝人太過崇拜《說文》,以至於在「制定正字」的時候不惜用《說文》篆形及其說解對通行的楷字進行改造。其實《說文》篆形到了明代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訛變,而且其說解也多有羼入、脫漏的現象,不是很可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者」字而言,《說文》云「者」从「白」,處女座的明朝人看到楷書中下方作「日」的「者」形感到渾身難受,遂以爲是「隸省俗字」。於是他們便下意識地爲「者」上加了一點[3],造了一个莫須有的正字「?」(帶點「者」),大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也警示我們一些辭書、文字工作者,要培養整體的大局觀,瞭解漢字形體演進的歷史發展脈絡,而不是靜態片面地用《說文》小篆去規定規笵字形(正字)。最後借用杜忠誥先生的話結束這篇小文:\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形體學的研究重點,在於探究每一個文字形體演變的歷史性發展脈絡。字樣學所要進行的重點工作,則是針對某一特定時代的諸多異體字加以整理,並制訂該時代的用字標準——「正字」。兩者所面對的都是文字的形體問題,但側重點有所不同。後者若譬之爲斷代史,前者便是通史。如果缺乏縱貫的通史之全面觀照基礎,專治斷代史而欲其有大成就,必不可得。假令缺乏形體學上宏觀的歷史性探究成果之根據,則字樣學對於「正字」標準之擬訂,便失去憑藉,其說服力必大打折扣。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1]:類似的還有「香」下部的「甘」隸變作「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即《說文》古文「自」,見題圖《說文解字詁林》。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這一點本來要在「日」上而作「白」,可能他們攷慮到美觀程度所以採用了現在的做法。類似的例子可以參攷「監」(《說文》小篆从臥从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往期「《說文》小篆訛形舉隅」專題文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class=\&\& data-title=\& 的页面\&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hanzi\u002F\&\u003E《說文》小篆訛形舉隅(楔子)\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class=\&\& data-title=\& 的页面\&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hanzi\u002F\&\u003E《說文》小篆訛形舉隅——說「皀」\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1:21:1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0,&likeCount&:86,&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9:21:12+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1ca00c0a73c_r.pn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0,&likesCount&:86},&&:{&title&:&汉字辨正三:说「並」「并」&,&author&:&ChauGienWen&,&content&:&\u003Cp\u003E「汉字辨正」是 \u003Ca data-title=\&@金波 \&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fd502d264abd41ef\& data-hash=\&fd502d264abd41ef\& data-tip=\&p$b$fd502d264abd41ef\&\u003E@金波 \u003C\u002Fa\u003E老师(曾用 id \u003Ca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波斯基\&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6ab4ee6ebf014f87e055\& data-hash=\&6ab4ee6ebf014f87e055\& data-tip=\&p$b$6ab4ee6ebf014f87e055\&\u003E@波斯基\u003C\u002Fa\u003E ) 在一年前开设的专题,其目的是帮助有使用「繁体字\u002F传统汉字」需求的小伙伴们正确辨析一些含义接近的「一简对多繁」字。考虑到知乎上有此类困惑的知友应该仍然很多,所以笔者打算将这一专题继续下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今天讲的字是「並」与「并」之间的辨析。所统计的资料主要是先秦两汉出土文献及传世文献。\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字义辨析\u003Cbr\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h2\u003E並:侧重「並列」、「等同」方面的含义。\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 \u003Cu\u003E动词,表\u003C\u002Fu\u003E\u003Cu\u003E並列、等同。\u003C\u002Fu\u003E《荀子·强國》:「則欲自\u003Cb\u003E並\u003C\u002Fb\u003E乎湯武。」(就想把自己和商汤王、周武王並列。)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u\u003E时间副词,表动作行为同时发生,相当于「一起、同时」。\u003C\u002Fu\u003E《孟子·滕文公上》:「賢者與民\u003Cb\u003E並\u003C\u002Fb\u003E耕而食。」(有贤德的君主会和老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詩·秦風·車鄰》:「既見君子,\u003Cb\u003E並\u003C\u002Fb\u003E坐鼓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u\u003E介词,引进处所,相当于「依傍、沿着」。\u003C\u002Fu\u003E《史記·秦始皇本紀》:「\u003Cb\u003E並\u003C\u002Fb\u003E陰山至遼東。」(陰山:山名。遼東:秦代郡名。)这个意义引申自「並排」,後来写成「傍」。\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并:侧重「合并」、「归一」方面的含义。\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 \u003Cu\u003E动词,表合并、兼并。\u003C\u002Fu\u003E《苍颉篇》:「漢兼天下,海內\u003Cb\u003E并\u003C\u002Fb\u003E廁。」[1]《史記·秦本紀》:「周室微,諸侯力政,爭相\u003Cb\u003E并\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u\u003E范围副词,表示统计数量或涉及全部对象,相当于「共、一共、总计、凡」或「都、全部」。 \u003C\u002Fu\u003E《南昌海昏侯墓漆器銘》:「\u003Cb\u003E并\u003C\u002Fb\u003E直九百六十一。」[2] 这个用法引申自「合并」、「会合」义,汉代简帛、石刻、铜器铭文中十分常见,但是在传世文献少见,所以未被辞书妥善归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u\u003E时间副词,表动作行为同时发生,相当于「一起、同时」。\u003C\u002Fu\u003E《戰國策·燕策二》:「漁者得而\u003Cb\u003E并\u003C\u002Fb\u003E擒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u\u003E连词,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u003C\u002Fu\u003E《居延漢簡釋文合校》7.7A:「今寫所治亭別被兵籍,\u003Cb\u003E并\u003C\u002Fb\u003E編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相关异体\u003Cbr\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汉简有「傡」字,是「並\u002F竝」的繁体,用法同「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汉简中还有「併」字,是「并」的繁体,用法同「并」。现代港台标准汉字择「併」而弃「并」,而「并」只留下读平声(bīng)表古地名「并州」的用法。\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並」和「并」在先秦两汉时期用法基本泾渭分明。实词方面,「並」强调「並列」(并列)、「等同」、「并」强调「合并」、「归一」。虚词方面,从「並列」义发展过来的时间副词「並」对时间的同时性要求较严格;而由「合并」义发展过来的时间副词「并」更强调范围上的归一,对时间的同时性并没有很严格的要求,只要在很大的时间段内共同行动即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于篇幅所限,「並」和「并」历代字际关系更详细的阐述请参看张国艳《以西北边塞汉简为主的上古出土文献“並”“并”考辨——兼谈异体字“並”恢复的必要性》[3]一文。\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字形辨析\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先秦汉语「並」与「并」之间的差别,其实在其古文字的构形中也能体现。\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並」古文字:\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22\& data-rawwidth=\&1109\& src=\&509ea4c661ab6f1fe3289c.png\&\u003E\u003Cp\u003E「并」古文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26\& data-rawwidth=\&1109\& src=\&946dd1c195cf890bdf0a.png\&\u003E「並」古文字像两人並立之形[4],上古先民通过该字形强调「並列」、「等同」的含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并」古文字像将两人胫部用横笔相连之形,上古先民通过该字形强调「合并」、「归一」的含义。(与「并」构形类似的还有「并」的同义词「兼」的字形,像手执两禾之形。)\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字音辨析\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並」「并」在元代《中原音韵》[5]中的读音已经相同。但是在《中原音韵》以前的韵书、字书中,两者不是同音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並」声母(並母,拟音\u002Fb\u002F)为浊音,「并」声母(幫母,拟音\u002Fp\u002F)为清音,而且「並」更是中古幫組声母「幫滂並明」中全浊声母的代表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並」、「并」中古音不同,也正反映了其记录的词义有着细微的差别。\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当代使用规范\u003C\u002Fh2\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h2\u003E港台标准 \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实词(动词)方面,用法一直泾渭分明,基本沿袭了古代「並」「并」对立的格局,只不过废「并」而行「併」,形成「並」「併」对立的新格局。所以「\u003Cb\u003E並\u003C\u002Fb\u003E行不悖」、「合\u003Cb\u003E併\u003C\u002Fb\u003E」不能作「\u003Cb\u003E并\u003C\u002Fb\u003E行不悖\u002F\u003Cb\u003E併\u003C\u002Fb\u003E行不悖」、「合\u003Cb\u003E並\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虚词方面,各类港台辞书上一般贮存了古代的使用情况;但是现代习惯上一般用「並」,如「\u003Cb\u003E並\u003C\u002Fb\u003E且」、「\u003Cb\u003E並\u003C\u002Fb\u003E非」等。如果只看辞书上贮存的虚词方面的用法,读者会发现「並」「并」的使用情况十分混乱而感到不知所从。\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大陆繁体标准\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在大陆的相关文字规范文件中[6],「並」「并」是一组正、异体字。「並」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作为「并」的异体字被剥夺了「规范汉字」的身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若是要严格按照大陆繁体标准来出版书籍,任何场合下都应该用「并」字,而不能用「並」、「併」(「併」同样作为「并」的异体字被废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 2009 年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7]中,用于中古声纽「並母」的「並」字被恢复使用。\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45\& data-rawwidth=\&828\& src=\&dd597d78c3e224fd995c9f.png\&\u003E但是在 2013 年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正式版[8]中却删除了该字。笔者对此表示很遗憾。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照最新的大陆语言文字政策,大陆繁体在任何情况下按照「规定」仍然全部要用「并」。\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h2\u003E使用建议\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就个人而言,在现代传统汉字的使用中,「並」「并」的使用依照港台的习惯用法即可。即实词保持严格对立,「並列」义用「並」,「合并」义用「併」或「并」(笔者个人習慣用「并」而非後起字「併」);而虚词用「並」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此可以在字面上体会两者的细微差别:「並進」(齊頭\u003Cb\u003E並進\u003C\u002Fb\u003E)与「并進」(把…合\u003Cb\u003E并進\u003C\u002Fb\u003E…);「並起來」(把兩張桌子\u003Cb\u003E並起來\u003C\u002Fb\u003E)与「并起來」(把兩副撲克牌\u003Cb\u003E并起來\u003C\u002Fb\u003E洗)。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计算机术语「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台湾译作「平行計算」)按照其意义,对应的繁体应为「並行計算」。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参考文献及注释\u003Cbr\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1]: 此據《北大汉简》、《阜阳汉简》〈苍颉篇〉辑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 参\u003Ca data-title=\&揭开2000年前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面纱 发现刻“南昌”字样文物\&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cn\u002Fsystem\u002F\u002F04\u002F.shtml\&\u003E 揭开2000年前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面纱 发现刻“南昌”字样文物\u003C\u002Fa\u003E、\u003Ca class=\&\& data-title=\&簡帛網·南昌西漢墓所出漆器銘補釋\&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www.\u002Fshow_article.php?id=2342\&\u003E簡帛網·南昌西漢墓所出漆器銘補釋\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 张国艳.以西北边塞汉简为主的上古出土文献“並”“并”考辨——兼谈异体字“並”恢复的必要性[A].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n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第三届中日韩(CJK)汉字文化国际论坛论文集[C].上海人民出版社,(网络版:\u003Ca data-title=\&高清电子书-《第三届中日韩(CJK)汉字文化国际论坛论文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高清原版\&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10932.html\&\u003Ehttp:\u002F\\u002F10932.html\u003C\u002Fa\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 参\u003Ca class=\&\& data-title=\&《康熙字典》对字的读音进行标注时,用到了一个生僻字「?夶一」,如下图。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 趙瑾昀的回答\&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s:\u002F\\u002Fquestion\u002F2Fanswer\u002F\&\u003E《康熙字典》对字的读音进行标注时,用到了一个生僻字「?」,如下图。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 趙瑾昀的回答\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 该书通过元代实际口语和戏曲用韵归纳出一套音系,也是自《切韵》後第一本完全记录现实语音的韵书 。参 \u003Ca data-title=\&中原音韻 - 韻典網\&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ytenx.org\u002Ftrngyan\u002F\&\u003E中原音韻 - 韻典網\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 参 \u003Ca class=\&\& data-title=\&简化字(二)——规范汉字的组成部分 - 汉字 - 知乎专栏\&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hanzi\u002F\&\u003E简化字(二)——规范汉字的组成部分 - 汉字 - 知乎专栏\u003C\u002Fa\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 参 \u003Ca class=\&\& data-title=\&china- 的页面\&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www.china-\u002Fdoc\u002Fzb2009.pdf\&\u003Ehttp:\u002F\u002Fwww.china-\u002Fdoc\u002Fzb2009.pdf\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 参 \u003Ca class=\&\& data-title=\&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zwgk\u002F2F19\u002Fcontent_2469793.htm\&\u003E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往期专题回顾\u003C\u002Fh2\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a class=\&\& data-title=\&汉字辨正一:说「伙」「夥」 - 汉字 - 知乎专栏\&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hanzi\u002F\&\u003E汉字辨正一:说「伙」「夥」 - 汉字 - 知乎专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a data-title=\&汉字辨正二:说「奸」「姦」 - 汉字 - 知乎专栏\&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hanzi\u002F\&\u003E汉字辨正二:说「奸」「姦」 - 汉字 - 知乎专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pdated&:new Date(&T08:55:2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0,&likeCount&:13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6:55:24+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0,&likesCount&:131},&&:{&title&:&《說文》小篆訛形舉隅——說「兆」&,&author&:&ChauGienWen&,&content&:&\u003Cp\u003E在知乎問題 \u003Ca class=\&\& data-title=\&目前坊间的小篆字体有什么区别?\&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s:\u002F\\u002Fquestion\u002F\&\u003E目前坊间的小篆字体有什么区别?\u003C\u002Fa\u003E裏,題主對\u003Cu\u003E基於《說文》小篆製作的小篆字體\u003C\u002Fu\u003E(如北師大說文小篆體、漢儀小篆體)與\u003Cu\u003E基於秦漢印文製作的小篆字體\u003C\u002Fu\u003E(如方正小篆體)的形體差異產生了興趣。\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481\& data-rawwidth=\&830\& src=\&9d8a4f2af883f0c345d45b.png\&\u003E\u003Cp\u003E該問題下已有一回答,但是基本沒有切中肯綮,最後一段說「最后,特别重要要说的是,说文有的,依据说文,说文所无的,才依据其他。\u003Cu\u003E方正的那个桃字,明显说文是具有的,而以其他写法充小篆,不可取。\u003C\u002Fu\u003E」更是在顛倒是非黑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實,方正小篆體是方正公司請張永明先生手書的。張永明先生雖是書法家,但是在古文字學的方面是下過功夫的,熟讀精研《說文解字》並曉其中諸多訛誤。這是那些照搬《說文》小篆形體的字體(如漢儀小篆體)所不具備的。\u003Cb\u003E方正小篆「桃」右側的「兆」形,正是上承殷周文字,中合秦漢文字,下啓隋唐文字的典型「正體」。而北師大說文小篆、漢儀小篆使用的是《說文》中訛誤的「兆」形,竝不曾出現在秦漢文字中。\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然,「方正小篆體」作爲一款商業字體,肯定還是有許多錯誤(比如「稟」篆形下方用了「示」而非「禾」,這是隸楷階段才有的俗體寫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故而本文的目的,竝不是爲「方正小篆體」洗白,而是爲「兆」的正確小篆形體正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兆」字古文字的演進\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兆」的古文字形體有兩類,一類从水从雙止(下文以「兆A」表示), 一類从水从雙人(下文以「兆B」表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兆A\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472\& data-rawwidth=\&756\& src=\&e45feb15dbf4649.png\&\u003E\u003Cb\u003E兆B\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864\& data-rawwidth=\&868\& src=\&f4ededfd4a6fab35104e5deda8576696.png\&\u003E 「兆A」的甲骨文字形來自師組小字卜辭,用爲「逃」。該字从一折筆,兩側爲兩「止」形。一般認爲該字與「涉」爲一字(「涉」字像兩止涉水),陳漢平先生則以爲該字是「跳、趒」的初文。郭永秉先生在《關於『兆』、『涉』疑問的解釋》一文中基本同意陳漢平先生的看法,但是指出「跳、趒」初文或許與「涉」初文共用同一表意初文,後來才分化爲兩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西周金文的「姚」\u003Cu\u003E基本\u003C\u002Fu\u003E都从「兆A」,楚系文字諸多从「兆」得聲的字\u003Cu\u003E均\u003C\u002Fu\u003E从「兆A」。\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甲骨文中另有从水从雙人的「兆B」字。唐蘭、于省吾先生認爲上古洪水爲患,該字像「兩人背水向外而逃」之形,是「逃」的初文,學界普遍同意該說,目前根據新材料來看果真是不刊之論。《考古》雜誌2007年發表了一件西周早期的靑銅器「[??口爻見]公簋」(堯公簋)的銘文,上有一「姚」字,其左側从「兆B」,而不是一般的「兆A」(照片可見本文「兆B」引的金文「姚」,摹本可參\u003Ca class=\&\& data-title=\&www.xianqin.org\&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www.xianqin.org\u002Fblog\u002Farchives\u002F1180.html\&\u003E劉源:堯公簋銘文摹本\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秦漢文字傳承了甲金文中「兩人背北」的「兆B」,而與楚文字一律作「兆A」的寫法形成對立。這有點類似於甲骨文中有从「囧」从「月」、从「日」从「月」的兩種「明」,而秦文字繼承了从「囧」的字形作「朙」、六國文字繼承了从「日」的字形而作「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隸變時,「兆B」的相背的雙人形演變成「北」形(「北」本身就是二人相背的構形),中間的水形演變成「乚」,也就形成了上圖《隸辨》中的隸書形態。這種字形直到唐宋時期的書法作品中,都能經常看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於「兆A」,自楚文字之後就已經斷絕,沒有被漢代文字繼承下來,故而在後世文字中找不到其後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文》中,「?」作爲正字字頭,完整的釋文是(本文爲了顯示效果,將原書直排轉成了橫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316\& data-rawwidth=\&778\& src=\&15d3a3ddef95d1a991b6.png\&\u003E《說文》對「?」、「兆」的形體解釋是有問題的,經不起出土文字的攷驗。從上文「兆A」中楚系文字出現的「?」字來看,「?」字本就是从卜,兆聲的形聲字。楚文字的「兆」像雙止涉水之形,而絕非什麼「做占卜時燒灼龜甲的裂紋」的象形。《說文》的「兆」形,應是從秦系文字「兆B」訛變過來的,\u003Cu\u003E秦漢時期的出土文字中從未出現過這種寫法\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按照沈培先生引于省吾先生的看法,「兆」的《說文》字形應是這麼訛變而來的:\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93\& data-rawwidth=\&491\& src=\&3bd443ee04ebc522db11a.png\&\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但是《說文》將「?」、「兆」的字義理解成「灼龜坼也」,於文獻有徵,問題不大。「?」的形旁「卜」才是「做占卜時燒灼龜甲的裂紋」的象形。作「卜兆」義講的「兆」在甲骨文中是作「?」的,整个字像牛肩胛骨上的卜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筆者估計「兆」演進到漢代,人們已經不太淸楚其構意,又因爲「兆」在文獻中可用作「卜兆」,遂以爲「兆」和「卜」一樣,也像卜紋之形。《史記·文帝本紀》:「卜之龜,卦兆得大横。」是其證。從漢字構形學的角度看,這是一種「\u003Cb\u003E理據重構\u003C\u002Fb\u003E」的現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謂「理據重構」,是指「漢字形體因書寫變異不能與意義統一或者使用者已不能確切知曉其實際構意時,在使用者表意意識的驅使下,重新尋求符合新的構形系統的構意與其新形切合。」現下网民將本像圓形鏤孔窗牖的「\u003Cb\u003E囧\u003C\u002Fb\u003E」字(即秦文字「朙」所从)理解成是一張萌萌的有點失意的臉,甚至拿來做顏文字使用,其實也算是一種「理據重構」。\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往期「《說文》小篆訛形舉隅」專題文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data-title=\&《說文》小篆訛形舉隅(楔子)\&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hanzi\u002F\&\u003E《說文》小篆訛形舉隅(楔子)\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data-title=\&《說文》小篆訛形舉隅——說「皀」\&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hanzi\u002F\&\u003E《說文》小篆訛形舉隅——說「皀」\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a data-title=\&《說文》小篆訛形舉隅——說「者」,兼論舊字形中的帶點「者」 - 汉字 - 知乎专栏\& data-editable=\&true\& href=\&http:\u002F\\u002Fhanzi\u002F\&\u003E《說文》小篆訛形舉隅——說「者」,兼論舊字形中的帶點「者」\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5:59:4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9,&likeCount&:96,&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3:59:48+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15d3a3ddef95d1a991b6_r.pn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9,&likesCount&:96},&&:{&title&:&纪念陈梦家先生,兼谈文字改革的铁血历史&,&author&:&ChauGienWen&,&content&:&\u003Cp\u003E  中华人民共和国67年(西元2016年)4月21日,就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陈梦家先生105年冥诞次日,朋友给我转发了一篇《\u003Ca data-title=\&憶事丨《陳夢家著作集》出版瑣憶——紀念陳夢家先生誕辰105周年\& data-editable=\&true\&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mp.\u002Fs?timestamp=&src=3&ver=1&signature=knwTyNW0SCQE0k46wMRnR66fR9Y9asgYYGnX-4EzsaTKxAXjgVm6vvL0dHxfqARHBFaU2c3ATpqN5FYINWVHLp0ur6M7feiAV9AFZKcnJJyywPWKOdPmxazRoQscWsNdELJMHZDDb8gLZnWCMHZ5Xy7ZzmbYAsB3NChubAHl2q8=\&\u003E憶事丨《陳夢家著作集》出版瑣憶——紀念陳夢家先生誕辰105周年\u003C\u002Fa\u003E》的微刊,并前来问我道,「你可曾为陈先生写点什么没有?」我当时有些沉重地回答「没有」。他就正告我,「还是写点什么罢。陈先生在特殊时期为汉字的存亡奔走呼告,以至于被打为右派含冤离世,委实是古文字学界的一大憾事。」\u003Cbr\u003E  其实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但是每每翻开这一段惨痛的历史,每每在遇难者中看到傅雷、老舍、陈寅恪等熟悉的名字,我心中便会生出一股鬱气,久久不能平复。离陈梦家先生逝世整整五十年了,忘却的救主大概早就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u003Cbr\u003E  从1957年的「反右」运动开始,中国上层的思想路线就出了岔子,直到後来1966年的十年浩劫达到高潮。这些年对于知识分子来讲,可谓是炼狱。这里没有学术上的所谓的「百家争鸣」,有的只是无休止的意识形态斗争、无条件贯彻帝王意志。\u003Cbr\u003E  著名的「文字改革运动」恰好也是在这段时间进行的。「文字改革」是最高领袖毛泽东同志发起并指导贯彻的,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汉语拉丁化,废除汉字的使用。日,毛泽东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发表关于「文字改革」的意见:「关于文字改革,采用罗马字母,我很赞成。因为它字母少,只有十几个,向一边写,简单明了。我们汉字在这方面实在比不大上。现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用这个罗马字母。凡是外国的好东西,有用的东西,我们就要学,并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所以,这个罗马字母是以学到为好,恐怕要采用。」\u003Cbr\u003E  「文字改革问题」本来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其历史影响可与秦始皇的「书同文」相提并论),理应让学术界的人士在没有政治干预的情况下本着良心各抒己见,仔细斟酌出一个可行方案。但是在「反右」运动中,所有不同于最高领袖毛泽东的意见均被打为「右派」。\u003Cbr\u003E  陈梦家先生从文字学角度本着良心指出应该慎重改革汉字,但是却因言获罪,被扣上了「右派」的帽子,成为史学界五个大右派之一,遭到猛烈批判。《光明日报》的《文字改革》双周刊收到了60人51篇批判信。一篇批判文章宣称:「右派份子陈梦家是一根有毒的草……永远不能让他扎根。」另一篇文章则将他形容成心怀「险恶阴谋」的「牛鬼蛇神」:「为什么所有时代的反革命都憎恨简体字?难道他们真的想返古吗?」一些人写道:「陈梦家认识了一小撮西方资本主义汉学家,就把他们当成了宝贝。」\u003Cbr\u003E  这些无关痛痒的阿猫阿狗、跳梁小丑撰文指责也就罢了,毕竟是外行人,咱不能与之计较。但是一些从事古文字学研究的学者为求自保,表明自己思想的正确性,与右派分子陈梦家划清界线,也不得不发表一些违心之论。来自师友和同仁的批判(包括容庚先生、唐兰先生),是陈梦家先生受到的最大的打击。\u003Cbr\u003E  「反右」开始後,陈梦家先生的学术活动基本停止,时常要被拉到批斗会上做检讨。之後还把他下放到河南农村劳动,作踩水车,并且禁止在国内发表任何文章,其尚待出版的著作也被剥夺了署名权。196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煌煌一厚册,署名「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此书的实际整理者,就是陈梦家先生,因为他当时的「右派」身份,不能冠名。该书原名是《美国所藏中国铜器图录》,出版时改用了一个带有阶级斗争色彩的名字。\u003Cbr\u003E  1966年臭名昭著的「文化大革命」爆发後,陈梦家先生首当其冲再次成为典型的打击目标。陈先生一家遭受迫害的具体过程太过暴力,此处略过。日,陈梦家先生夜里写下遗书,服大量安眠药片自杀。由于安眠药量不足以致死,他没有死。十天以后,日,陈梦家先生以自缢的方式再度自杀,这次他死了。死后第二天,考古所召开「声讨陈梦家畏罪自杀大会」,一片凄凉。很多年後,日,夏鼐读到陈梦家年的日记手稿,在日这天,陈梦家写道:「这是我最后的一天」,可见陈梦家必死之决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附文一\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h2\u003E「运动」中的陈梦家(汤志辉)\u003C\u002Fh2\u003E……\u003Cbr\u003E  这种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新的「运动」又开始了。1955年由追查胡风反革命集团而引起了肃反运动,这次运动波及的知识分子范围很广,人数众多。陈梦家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夏鼐在日记中记下了陈梦家受批判与做自我检查的过程。日:「下午学习,由陈梦家同志作自我检查,今日扩大小组,吸收一部分年轻干部一同学习。」第二天继续批判:「下午学习,大家对陈梦家同志提意见,颇为热烈,主要为个人自由主义及作风恶劣问题。」接下来的13日与15日,陈梦家再度检查,大家继续提意见。\u003Cbr\u003E  到1956年1月,中共高层逐渐认识到要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离不开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才开始有所改变。就在大家以为「知识分子的春天」到来的时候,日,毛泽东写了《事情正在起变化》的文章,发出了反击右派的信号。在「反右」运动中,陈梦家很快被打成右派,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反对文字改革。\u003Cu\u003E文字改革可以说是党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发起并指导贯彻的。日,毛泽东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发表关于「文字改革」的意见:「关于文字改革,采用罗马字母,我很赞成。因为它字母少,只有十几个,向一边写,简单明了。我们汉字在这方面实在比不大上。现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用这个罗马字母。凡是外国的好东西,有用的东西,我们就要学,并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所以,这个罗马字母是以学到为好,恐怕要采用。」在毛泽东关于文字改革的精神指示下,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汉字简化方案》,在全国正式推行简化字。陈梦家反对汉字简化,就是反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文字改革政策,这在「大鸣大放」的时候还没有太大问题,一到「反右」则被目为反党反革命行为。\u003C\u002Fu\u003E\u003Cbr\u003E  日,陈梦家在《光明日报》发表《略论文字学》,对《汉字简化方案》提出批评,此时尚在「鸣放」时期,他说:「\u003Cb\u003E这些事的进行,必需要经过调查研究,并且要象汉朝未央宫所开过的文字大会一样,集全国文字学者于一堂,共同争论商讨。试行以后,一定还要征集反对的意见,重新加以考虑。改革文字是一件大事,不可以过于忙迫。现在颁布的简体字,在公布前所作的讨论是不够充分的。日常听到许多意见。我觉得,在文字改革工作中,负责部门吸去文字学家的意见是不够的。\u003C\u002Fb\u003E」被打成右派后,陈梦家的这段话被视为「这位急先锋所放的第一把火」。3月2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为了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听取不同意见,邀请陈梦家来会中演讲。陈梦家讲的题目是《关于汉字的前途》,他认为:「\u003Cb\u003E汉字为我们历代革命都服了务,还是有好处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还是用汉字的话,也没坏处。若要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不免会引起天下大乱。大家考虑这个问题时,可以从吃面包好还是吃馍馍好这个面来考虑。能吃什么好就吃什么,吃什么不能饱吗!\u003C\u002Fb\u003E」在发表这篇讲演时,陈梦家又在文后加了个《补记》,更加否定了这次文字改革:\u003Cbr\u003E\u003Cb\u003E  我个人对这次公布的程序是不赞成的,制定得不周详,公布得太快,没有及时收集反对的意见。因此,在某些方面它是不科学的,没有走群众路线,也脱离了汉字的历史基础,把学术工作当作行政工作做。我因此希望是否可以考虑撤回这个简字方案,重新来过。我也希望,是否可以考虑成立一个永久性的文字学研究所,从事较长时期的研究,毫无成见的来「处理」汉字。\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  关于学术与行政的关系,文字学家唐兰在4月18日的《人民日报》上写文章《行政命令不能解决学术问题》,表示文字改革问题「应该慎重讨论,深入钻研,而不应该急于求成,草率从事。应该让大家毫无顾虑,畅所欲言,择及刍荛,而不应该只靠会议上的决定,行政上的简单命令。」这与陈梦家的观点一致,到后来陈梦家被打成右派,唐兰也写文章揭露陈梦家的右派嘴脸。\u003Cbr\u003E  紧接着,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邀集各界人士召开了三次文字改革问题座谈会,陈梦家参加了第一次与第三次。在5月16日的会上,陈梦家说:「\u003Cb\u003E我对文改会的工作有一些意见。文改会的工作中有些犯了三大坏主义。一是官僚主义,简字方案没有更广泛更深入的征求意见,而是用行政命令来颁布。他们听到的都是正面的意见,不留心反面的意见。\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我认为文字要改进,不要改革。文改会宗派主义也有,他们有些人都是搞语言学的,搞文字学的倒不多。又如上次文改会开过文改会议,也没有请唐兰先生参加。\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过去通用的简体字很好,但不要创造,我不赞成用创造的简体字。文改会应自动地重新考虑简化方案,把大家认为好的字再经过开会讨论来决定使用。\u003C\u002Fb\u003E」5月17日,陈梦家在《文汇报》上发表《慎重一点「改革」汉字》一文,对此前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提出了不满的意见。此时,陈梦家尚不知,毛泽东已于前一天写下《事情正在起变化》的文章,准备「反右」,座谈会正可「引蛇出洞」。5月27日,在第三次座谈会上,陈梦家又说:「\u003Cb\u003E有许多人往往把自己的意见认为是科学的,把别人的意见都说成是不科学的。我觉得文字改革的前途首先应该讨论能不能改为拼音文字,其次才是改成什么样的拼音文字。\u003C\u002Fb\u003E」这样的话一转入「反右」很容易遭到人的忌恨,并就此施加打压。在「大鸣大放」期间,陈梦家关于文字改革问题的言论,后来都成为他的「右派」证据。进入「反右」后,陈梦家很快被打成右派,一大批揭露他的文章接踵而来,对他的批斗也接连不断。\u003Cbr\u003E  在「整风运动」阶段,陈梦家所在的考古所开整风运动座谈会,他都参加并发言。夏鼐日日记载:「上午所中整风运动开会,有陈梦家、徐旭生、黄文弼、安志敏诸同志发言,我也指出了前年那次院部决定取消考古所、并入历史一所议案手续方面的错误。」6月1日记载:「上午参加所中整风运动座谈会,陈梦家、徐旭生、苏秉琦、黄文弼诸人提意见。」这个时期,中共高层已发出反右的信号,但还只是内部消息,并未公开,所以,考古所还在进行整风运动,号召大家提意见。陈梦家一向直言直语,在这样的整风会上肯定提了很多不满的意见。到7月10日,夏鼐已经在「与靳主任谈反右派运动问题」了。7月13日,陈梦家已成为反右对象,「上午参加所中反右派运动大会,主要对象为陈梦家。」到8月,对陈梦家的批判不断加剧,参加批判的人员增多,这次比1951年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要严重得多。整个8月,对陈梦家的批判达6次之多,平均每5天一次。8月12日《光明日报》登出文章《「陈梦家,你到底是那一家?」》,以配合对陈梦家的批判。文章认为,陈梦家打着「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文字学家」「诗人」「戏剧评论家」的旗号到处点火,诽谤党、诽谤党的领导干部,丑化党的宣传工作,反对学习马列主义,诋毁新事物!随后,考古所又以「考古通讯编辑部」的名义撰文《斥右派分子陈梦家》,斥责陈梦家:「在大鸣大放期间,向党进行了恶毒的猖狂的进攻,在短短的几天内,他『席不暇暖』地参加了许多单位的十几次座谈会,到处散布毒素,并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有毒的文章。在这些座谈会的发言和文章里面,他对党的领导,党的事业以及新中国的一切事物,极尽歪曲、诬蔑、谩骂之能事。这个一向自称重业务不问政治的右派野心家的真实面目,现在已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到10月份,陈梦家被打成史学界的四大右派分子之一,其余三位为向达、雷海宗、荣孟源。据夏鼐日记日:「今天仍开史学界反右派座谈会,上午批评荣孟源、陈梦家二位。」10月17日《光明日报》登载了题为《科学院集会批判史学界右派分子,揭露向达破坏民族团结的政治阴谋,对雷海宗、荣孟源和陈梦家的反动言行作了进一步的批评》。\u003Cbr\u003E  与此同时,《光明日报》的《文字改革》双周刊收到大量来稿,批判陈梦家反对文字改革的右派言论。据《右派分子陈梦家〈关于汉字的前途〉一文刊登后的来稿情况》一文统计,「共收到了60人的来稿来信计51篇(其中温应时一人写了两篇,发表了一篇),并先后发表了21人的来稿12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驳斥:(一)反对撤回汉字简化方案;(二)超方言是不是汉字的优点;(三)驳汉字改进论。被打成右派的陈梦家已经不可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能做的就是参加批判会做自我检讨。来自其他人的批判相对打击还不是太大,最大的打击是来自师长与同仁。陈梦家曾经在燕京大学的老师容庚也撰文批判:\u003Cbr\u003E  他自以为是真正文字学的专家,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没有邀请他参加,因而提出反对,完全是出于自私自大的偏见,会后我曾当面批驳过他。难道全国代表207人全体通过不算,还要再经过开会请陈梦家参加讨论才能决定吗?陈梦家如有勇气,应当提出坚决反对创造简化字的理由来让大家讨论,而非空言所能翻案。试举2月16日陈梦家写给我的信为例,他写了不少简化字:如廠作厂,學作学,製作制,亂作乱,為作为,國作口,對作对,实际是用了,而口头是反对,为的是什么?这只是顽固心理的表现,而不是有真实理由的。简化汉字,为的是大多数工农群众、中小学生,抑或为的是极少数自命为文字学家的顽固分子?人人听到文字改革都要说是好的,而陈梦家听到的都是坏的,此右派之所以为右派也。\u003Cbr\u003E  除了容庚,王力也写文章批判:「陈梦家本人企图挑拨知识分子和党的关系,并且阴谋在文化政策方面篡夺党的领导。因此,我们不能不驳斥他的荒谬言论,从而粉碎他的阴谋。」唐兰写文章认为:「他是『冒牌学者』,实际上是一个十分热衷不择手段地拼命向上爬的野心家,是一个善于投机取巧,唯利是图的市侩,是一个不懂装懂,假充内行,欺世盗名的骗子。」一旦被打成右派,则什么都不是,要遭受来自各方的批判。「文字改革问题」本来是一个学术问题,但是在「反右」运动中,则变成了右派分子用来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工具。一些学者为求自保,表明自己思想的正确性,与右派分子陈梦家划清界线,也不得不发表一些违心之论。\u003Cbr\u003E  在「反右」运动开始之后,陈梦家的学术活动基本停止,在批斗会上要不断地自我检讨,接受来自各方的批判。检讨又不能通过,就继续做。「他在检讨中耍尽了两面派的花招,承认了一些已经揭发出来的实质,而把自己反动言论,说成是受了右派分子的影响,是由自己的性格造成的。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正继续对他进行揭露批判。」由于持续的批判运动,陈梦家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压力。日,赵万里致信徐森玉,提到陈梦家说:「梦家情绪低落,人也消瘦了许多,看来是在劫难逃了。」他的夫人赵萝蕤因不堪反右的压力,患上了精神分裂症。陈梦家又得承担来自家庭的压力。他曾为此事请求夏鼐。日,「上午陈梦家同志来,谓其爱人赵萝蕤教授以参加整风过劳,发生精神病,现住协和,但协和有拟将其移疯人院之意,要我与郑西谛先生一谈,求其说项。」接下来几个月他为赵萝蕤的病多有操劳。对陈梦家的处理是下放到「河南农村劳动,种田、踩水车等等」。日,陈梦家被下放,「上午赴所,开会欢送第二批下放干部陈梦家同志等14人,由所中领导及下放干部分别致辞,至午始散。」当时,国家正号召「有出息的干部下乡上山去!」,大批文化工作者将进劳动大学,科学院首批下放一千多干部,对于右派分子就更应以戴罪之身去改造自己了。1960年陈梦家改造回来被考古所派往兰州整理汉简。日才摘掉「右派」帽子。\u003Cbr\u003E  从「反右」结束到「文革」开始这段时间,陈梦家「只是每天不停地写东西。」「他一直在写一些关于甲骨文和考古的东西。他似乎不再关心其它的事了。他死后留下了很多资料,其中很多没有发表过。」在此期间,陈梦家整理了武威汉简、居延汉简并时常与夏鼐讨论学术问题,这在《夏鼐日记》中有所记述。「从1960年到1965年初的4年当中,陈梦家作为摘帽右派,忍受着精神上极大的创伤,坚持不懈地继续进行学术研究,先后完成了30万字的14篇汉简研究论文,并亲自将其汇集为《汉简缀述》一书。另外,他还写了《战国楚帛书考》、《越兵考》、《编钟堵肆考》、《叔夷钟镈考》、《编钟镈盘考》及《宋大晟编钟考》。」陈梦家在「运动」稍稍缓下来时,就一头扎进古代世界,这或许可以与现实世界保持疏离,寻找到内心的安宁。可惜这样的日子并不长,即便是在这相对安宁的4年中,也时有政治学习。夏鼐日日记载:「下午参加所中高级研究人员组政治学习,检查生活作风,由佟柱臣及陈梦家二同志作检查。」接下来27日:「参加政治学习小组,有徐老、黄老、苏秉琦、陈梦家、佟柱臣五位。」7月4日:「上午参加所中高研的政治学习,只剩佟柱臣、陈梦家和我三人。」到1965年又有所谓知识分子改造问题,「上午高研组学习《毛选》,讨论改造世界观为知识分子改造的中心问题,回来自学。」这些对于即将到来的「文革」风暴,这些还只是「毛毛雨」。\u003Cbr\u003E  《五一六通知》发表后,标志「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陈梦家作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的「大老虎」,还有「反右」运动中的大右派,在劫难逃。「文革」开始不久,陈梦家就被迫害致死。夏鼐作为陈梦家所在考古所的领导,他在日记中将陈梦家如何受到批判,最后如何致死有所记述,这是目前所知关于陈梦家被迫致死的第一手资料,兹录于下:\u003Cbr\u003E  日\u003Cbr\u003E  今天上午8时半起所中召开揭发批判牛兆勋的大会,开到12时。下午2时半开到6时半始散。5时半点到包庇反动权威徐旭生、苏秉琦、陈梦家,陈在场即[站起来]示众。(《夏鼐日记》卷七,第230页)\u003Cbr\u003E  日\u003Cbr\u003E  所中今天起成立了监督小组,「三反分子」及「右派分子」(夏鼐,牛兆勋、林泽敏、陈梦家)每天上午劳动,下午写检查。晚间大雨。(卷七,第234页)\u003Cbr\u003E  日\u003Cbr\u003E  下午所中成立红卫兵,3时揪斗「反动权威」苏秉琦示众,集中所中全体牛鬼蛇神,戴纸帽游行,绕所中三匝。我打黑旗,牛兆勋、林泽敏打锣,有:反动权威徐旭生(未到)、郭宝钧、黄文弼、苏秉琦、安志敏,保皇派王伯洪、王世民、许景元、刘随盛、王、张广立,卢兆荫、曹联璞,右派分子陈梦家、仇士华、蔡莲珍,以及靳尚谦、王仲殊、佟柱臣、陈公柔、王俊铭、林寿晋、张振邦、齐光秀等,共计26人。(卷七,第237页)\u003Cbr\u003E  日\u003Cbr\u003E  中午陈梦家被揪斗,戴「流氓诗人」纸帽,回来写检查。(卷七,第237页)\u003Cbr\u003E  日\u003Cbr\u003E  上午赴所,见通告牌上有红卫兵通告,谓我所右派分子陈梦家自杀未遂。听说:昨天中午下班后,他到东厂胡同的一蔡姓寡妇家(其丈夫死于1963年,据云曾于死前托孤于陈),被所中左派群众揪出示众,他自杀以抵抗运动,犯现行反革命的罪,还在遗书中诬蔑群众污辱他,所以自杀。所中开全所大会,文革小组报告此事,并对犯错误的三反分子、右派分子等警告。(卷七,第238页)\u003Cbr\u003E  日\u003Cbr\u003E  闻陈梦家已于昨晚再度自杀身死。(卷七,第239页)\u003Cbr\u003E  日\u003Cbr\u003E  所中召开「声讨陈梦家畏罪自杀大会」。(卷七,第239页)\u003Cbr\u003E  8月24日,陈梦家被揪斗,身体与人格均受到侮辱。写有《文革受难者》(香港:《开放》杂志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的王友琴在《诗人和考古学家陈梦家之死》一文中写道:\u003Cbr\u003E  日傍晚,陈梦家在被「斗争」后,离开考古所,来到住在附近的一位朋友家中。他告诉朋友说:「\u003Cb\u003E我不能再让别人把我当猴子耍了。\u003C\u002Fb\u003E」这时,考古所的一些人跟踪到来,在他的朋友家中,强按他跪在地上,大声叱骂他。然后,这些人把他从朋友家又押回考古研究所。当天晚上,不准陈梦家回家。\u003Cbr\u003E  这里说的「一位朋友」应该就是《夏鼐日记》中的「蔡姓寡妇」。「士可杀不可辱」,以陈梦家的性格受此奇耻大辱,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他选择了吃安眠药自杀。美国作家何伟曾采访陈梦家的弟弟陈梦熊,问及陈梦家的事情,陈梦熊说:「那天晚上是梦家第一次试图自杀。他服了安眠药,但没死。他们把他送去了医院。第二天我听到了这个消息,我就去了他家。他家的门上贴着批评陈梦家的大字报。我进去,才意识到四合院已经被红卫兵所占领。他们把四合院当作邻近地区的一个基地使用。我立即被人抓住。『很好,』他们说,『自投罗网』。自己送上门来了。」「梦家的妻子也在那里,他们让她和我坐在院里的椅子上。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们的头发剃掉一半。那时候,这叫阴阳头,是一种普通的惩罚。在这之后,他们就抽出身上的皮带,开始打我们。」因为服用的安眠药不够致死,陈梦家没死成,被送往医院。「梦家在医院里呆了一段时间,但因为他的背景,那儿的人把他赶出来了。我没再去他的家,这是不可能的事。过了大约一周,他自杀了。他们有一个住家的女工,我想是那个女工发现了他。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不能去他家,因为我也在被批斗。没谁给他办过丧事。」9月3日,陈梦家已自缢的方式再度自杀,这次他死了。死后第二天,考古所召开「声讨陈梦家畏罪自杀大会」,一片凄凉。日,夏鼐读到陈梦家年的日记手稿,在日这天,陈梦家写道:「\u003Cb\u003E这是我最后的一天\u003C\u002Fb\u003E」,可见陈梦家必死之决心。直到1978年才为其平反。\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编按:原文载《粤海风》2015年第3期,此处仅录陈梦家先生在反右运动以及文革中的片段。粗体为陈梦家先生原话。)\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附文二:\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h2\u003E不能忘却的纪念———陈梦家反对汉字拉丁化的历史意义(李敏生)\u003C\u002Fh2\u003E  今天的会议开得很好,很重要。我完全赞同刘庆柱所长、王巍副所长的讲话,他们对这次会议的宗旨和意义作了深入全面的说明。\u003Cbr\u003E  我们今天的会议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但大家的发言以自己切身的经历深入而简要地阐述了陈梦家先生在短暂的55岁的生涯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在古文字学、文学、考古学、历史学等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阐明了他高尚的人格、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优良的学风。他为当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u003Cbr\u003E  陈梦家先生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他的一生本不应该这样的暂短,他本应该,也能够为祖国的社会科学事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果,作出更大的贡献!\u003Cbr\u003E  陈梦家先生英年早逝、含冤而死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太多了、太宝贵了。我们不能忘记陈梦家先生为之付出生命,而留给我们的关于捍卫汉字、纠正汉字拉丁化错误思潮的理论和观点,我们应继续和完成他的这一未竟的心愿和工作。我想这是对他的最好的纪念。\u003Cbr\u003E  在这里我仅就陈梦家先生反对汉字拉丁化思潮的历史意义谈一下自己的看法。\u003Cbr\u003E  陈梦家先生在「文革」开始不久被迫害含冤而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被定性为「章罗联盟反对文字改革的急先锋」,被划为右派分子。\u003Cbr\u003E  众所周知,首先,所谓的「章罗联盟」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组织上,就是根本不存在的;其次,陈梦家同章伯钧、罗隆基在组织上没有关系。陈梦家反对汉字拉丁化,对汉字拉丁化提出自己的看法,是他根据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汉字学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仅仅是由于章伯钧曾经有过赞同陈梦家反对汉字拉丁化的观点的表态,陈梦家就成为了「章罗反党联盟的急先锋」。因此,扣在陈梦家头上所谓「章罗联盟反对文字改革的急先锋」的罪名纯属诬陷之词。\u003Cbr\u003E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陈梦家先生批评汉字拉丁化的意见是完全正确的。他作为扭转汉字拉丁化的错误潮流的先行者,为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汉字和汉字文化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中华文化史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u003Cbr\u003E  汉字在近百年来历经磨难。我国的汉字拉丁化的理论基础建立在西方传来的所谓人类文字发展的三段论,即由图形文字到形意、意音,再到拼音文字的模式,把汉字定性为处于人类文字发展低级阶段的落后文字,这一理论长期统治着中国的文化界和思想界。\u003Cbr\u003E  反对这种先验主义理论的,先有陈梦家先生被打成资产阶级右派,一直到近20年的争论中,某些权威理论家继续把否定汉字拉丁化,宣传汉字优越的观点打成「民族沙文主义」、「伪科学」等等。百年来的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汉字拉丁化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走不得的。汉字拉丁化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早在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就设计过多种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的方案,这是汉字拉丁化的源头。废除汉字论、汉字落后论也不是中国人的发明,早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有的学者就提出汉字是造成日本落后的根本原因,因此鼓吹废除汉字。\u003Cbr\u003E  汉字拉丁化运动在我国近百年的历史上曾几次形成高潮。第一次高潮是从五四运动前后,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海参崴举行的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这一时期汉字被视为封建统治阶级愚弄劳苦大众的统治工具,汉字成为了反封建斗争的对象。「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舆论甚嚣尘上。第二次高潮是20世纪40年代初在延安,拉丁化新文字取得了法律上的正式文字的地位,全面推行。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成立,及其确立的实行汉字拉丁化的方针。\u003Cbr\u003E  1952年2月,马叙伦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提出:「近年来,毛主席更进一步指出了中国文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这就是说必须把汉字逐渐改变成拼音文字。」(《文字改革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8年第1版,第92页)为了实现汉字拉丁化,汉字简化被认为是「最初步的文字改革」或「汉字改革的第一步」(同上,第94页,第92页)。第四次是20世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其中重大的事件「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公布及试用被称颂为「华主席抓纲治国的伟大胜利」,以及与海外相呼应,汉字改革权威理论家、权威机构、权威刊物提出的关于「电子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和拼音文字的助产士,汉字像一个衰老的病人行将就木」的舆论广泛流行。\u003Cbr\u003E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大批中华民族的精英,如陈梦家先生那样,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捍卫了汉字。安子介、钱伟长、王选、王永民等人的学说和实践已充分证明汉字完全适应于当代的高科技,适应于电脑的应用,并在录入速度、语音识别等许多方面超过了拼音文字。汉字也完全可以和当代先进的印刷技术相结合。\u003Cbr\u003E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汉字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已经融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离开汉字就将成为一句空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u003Cbr\u003E  汉字拉丁化搞了一百年实现不了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缺乏组织的力量,物质的力量及政治上、宣传上的力量。在政治上谁反对汉字拉丁化就将如陈梦家先生的遭遇一样,被打成右派。汉字拉丁化搞不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是违反科学的,背离民族文化的,背离中国国情和中国历史的。\u003Cbr\u003E  汉字拉丁化权威理论家推出的「拼音文字方案」就是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案」。这种所谓拼音的新文字只能注音而并不具有文字的准确表意的功能,所以根本不具备文字的科学属性。有一些汉字改革家在理论上是彻底的,比如钱玄同先生就曾提出:废除汉字必须同时废除汉语。这是因为汉字和汉语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经相互融合,相互适应而不可分割。著名的学者胡绳先生在早年提出:实行汉字拼音化,不能只有一种拼音文字而必须适应各种不同的方言,有多种拼音文字,如闽南文、广州文等等。\u003Cbr\u003E  这一理论反映了中国语文的实际。中国是方言众多的国家,实行拼音文字的必然后果,将导致我国统一文字、书同文的改变。文字改革工作的重要领导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先生在晚年发表文章讲述自己几十年坚持用「拉丁化拼音文字」书写日记的体会,那就是过些年后再看这些日记,竟然有些看不懂,要猜测其是什么意思。这一事实说明汉字的特点是同音字、同音词太多,只用拼音是不能正确地记录汉语及人们的观念的。\u003Cbr\u003E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认识史的产物,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汉字形成了一个有机地表现中华民族思维、观念的载体,是经过几千年锤炼的一个巨系统和有机的整体。汉字的产生是中华民族哲学思维的萌芽,汉字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用所谓的汉字拉丁化的新文字来代替汉字实际上是用愚昧代替智慧,用对拉丁化的迷信代替科学,用空想代替现实。这不是向着文字发展的所谓最高阶段前进,而是造成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大破坏和大倒退。所以赵朴初先生在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的会议上语重心长地说:「搞汉字拉丁化是危险的」。今年90岁的任继愈先生辞去了国家图书馆馆长及其他一些组织的职务,却新出任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的名誉会长和《汉字文化》顾问的职务,他作关于汉字的学术报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颜真卿楷书与简化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