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总是可以任意打破60个有趣的经济学定律律??

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原创]经济学第一定律
3647 次点击
8:36:08 发布在
经济学第一定律物理、化学为什么被称为科学?是因为它们有很多定律。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们发现了很多定律。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研究任务就是探索定律。牛顿在物理学上的贡献就是发现了几个定律。什么是定律?定律就是规律。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其中的“必然”这个词非常重要。不必然的联系,偶然的联系就不是定律。所以,定律不允许一个反例存在。如果存在一个反例,就不是必然联系,定律就彻底完蛋。万有引力定律认为,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这就是必然联系。如果我们找到有两个物体之间不存在引力,那么万有引力定律就是错误的,就要被彻底推翻。定律不允许一个反例存在,这就是科学的严格性。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这也是个规律。在无数的长方形中,如果我们找到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不符合这个公式,那么这个公式就是错误的,就要推翻,重新探索公式。一门学说,要想成为科学是不容易的,不允许一个反例存在。对科学的要求就这么严格。算命学为什么不被称为科学?是因为有大量反例存在,不仅仅有一个反例。某八字的人当了皇帝,和他八字一样的很多人却是乞丐。八字和命运,就不是必然联系。研究这种不必然联系的学说就是玄学,有时候能蒙准,有时候蒙不准。现在的主流经济学就是玄学。经济学为什么一直不被人承认是科学?因为它没有定律。即使有一些被认为是定律,也是错误的,有大量的反例存在。所以,经济学一直都没有一个真正的定律。那么,经济学家们都在研究什么呢?都在研究怎么赚钱,怎么发财了。简直和商人、赌徒无二。经济学应该研究经济定律,这是经济学家们的任务,经济学家们必须明确自己的任务。否则,就是再过一万年,经济学仍然不能成为科学,仍然被老百姓耻笑。空说不如实干。本人不才,在此就说一个经济学上的定律,当个例子,抛砖引玉。我要说的这个定律很简单,就是:物质财富的多少决定人类的富裕程度。这个定律是经济学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定律。古往今来,甚至在整个宇宙里,如果谁能找到一个反例,我就宣布这个定律错误。例如,在100万年前,某个星球上有一个国家或一个人,物质财富奇缺却很富裕。只要找到这样一个反例,我就承认这个定律错误。有人可能要说:“你这个定律这么简单,谁不知道?就算正确,又有什么用?”不能因为它简单,就说它不重要。刚学几何的时候,我们都要先学几个公设,如一个线段可以无限延长。这些公设简单吗?当然简单,谁都知道。可是非常重要。所以别看这个定律简单,却是经济学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定律,是一切经济理论、一切经济建设都不能违背的,是一切经济理论、一切经济建设的总指导。所以我把它称为经济学第一定律。别看它简单,就以为人人都知道。其实,有很多人不知道,包括很多顶尖的经济学家。有人就认为,钱多就富裕,赚钱多就能使个人和国家富裕。这些人显然不知道这个定律。还有一些人,虽然平时知道,但是实际一用起来,就忘了。好比学拳的,平时练起来一套一套的,可是一打起架来,什么都忘了,使不出来了,跟没学的一样。这就是没学到家。我一说到这里,一些经济学家就可能不服气。他们会厉声喝问:“我哪点违背这个定律了?”他们违背了这个定律,自己还不知道,就更说明他们根本就不懂这个定律。这个定律说明,物质财富越多,人类就越富裕。所以人类要富裕就应该多创造物质财富。可是,一些经济学家却一边喊着强国富民,一边阻挠人类多创造物质财富,公然违背这个定律。他们鼓吹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就是必然违背这个定律的。市场经济里,生产者逐利的目的,就使他们只为有钱者生产,不为穷人生产,这就会阻碍物质财富的增长。例如,全社会有10个人,有3个能买起房子的,资本家就建3套就停产了。这同时还造成上游的钢筋、水泥停产。原来的一些钢筋、水泥没卖出去,堆在那里,经济学家就喊着产能过剩了,得赶紧缩减。真过剩了吗?真需要缩减吗?还早着呢。不要看不见,还有7个人没房子呢。所以我说,别看这个定律很简单,却有许多人不知道,包括很多顶尖的经济学家,他们一直都在做着违背这个定律的事情还振振有词,沾沾自喜。那么,怎么才能不违背这个定律呢?这就要我们人类寻找一个美好的经济制度,不违背这个定律的经济制度。马克思就一直做这个工作,而且他已经找到了,就是公有制,被资产阶级视如洪水猛兽的公有制。――摘自鄙人的《经济学正义》。有幸的是,经过万水千山,九九八十一难,这本小书已经出版了。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10:07:47 编辑过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48:09 &&
有人可能要说:“你这个定律这么简单,谁不知道?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3:41 &&
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如果经济脱离了本国的政治那就是空中楼阁。楼主所提观点较为牵强和极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52:55 &&
11:13:41&&的原帖: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如果经济脱离了本国的政治那就是空中楼阁。楼主所提观点较为牵强和极端!说到本国的具体情况,我倒有个很好的例子。当年民主派要袁世凯退出帝位,袁世凯说:“民主不适合中国国情。”这些统治的家伙总想尽一切理由保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适合中国国情就是其中一个常见的理由。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12:35 &&
&&&&物质财富的多少决定人类的富裕程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物质财富的多少,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的富裕程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是决定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变化的根本力量,在这一运动中,存在着各个发展阶段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和现象。&&&&①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各种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是人们的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离开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②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③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类型:&&&&①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他表现一切社会生产的某种共同本质的联系&&&&②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他表现某几个社会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共同的本质的联系&&&&③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他表现该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有的本质联系&&&&何谓经济学第一定律?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15:21:06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21:44 &&
秦i傻逼。x^_森的《W》N?。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29:55 &&
我的楼主的出发点还是不错的,起码有独立思考在里面。就像物理现象里一样,单从某一定律现象是正确的;但世上的事物是复杂的,可能同时受到几个定律的影响,甚至是相悖的,那么只能由其所在环境下的主要定律来影响事态的发展。在相同的政治环境下,当然是物质越多,财富越发达!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31:38 &&
秦i一蔚}啊,W是解Q什N}的啊?哈哈哈。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33:15 &&
15:29:55&&的原帖:我的楼主的出发点还是不错的,起码有独立思考在里面。就像物理现象里一样,单从某一定律现象是正确的;但世上的事物是复杂的,可能同时受到几个定律的影响,甚至是相悖的,那么只能由其所在环境下的主要定律来影响事态的发展。在相同的政治环境下,当然是物质越多,财富越发达!胡思y想,混水的b逼v而已,呸!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在其风靡全球的经济学入门教材《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经济学十大原理,在教材的开篇第一章,曼昆即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对经济学门外汉来说看似高深的经济学理论。这十大经济学原理从十个方面为我们解释了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经济现象。下面,仅以个人的理解来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看法。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一些重要的假设基础之上。其中重要的一个假设即是资源是稀缺的。而同时,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当人们面临的资源是稀缺的而其欲望是无穷的时候,他必然面临这一定的选择。中国人常说“有所得必有所失”即是这样的道理。人们在做出选择的同时必定面临着权衡取舍。生活中,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在平时的行为中总是表现出这样的权衡取舍。当你拥有一大笔钱的时候,你会选择去买一辆车还是一套房子?究竟是车子还是房子能给你带来最大的效用?因为你拥有的钱是有限的,而如果你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你会选择两者都购买,但你的预算不允许你这样做,在有限的金钱收入的前提下,你只有做出一定的选择。此乃谓之“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在经济学的成本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即同样的资源用在一个用途之后所失去的其用在其他用途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通俗的讲,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的概念的提出,颠覆了以前人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只考虑看的见的成本的传统。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人们不仅仅应该考虑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本损失,更应该考虑一些潜在的看不见的机会成本。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考虑机会成本。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我们在大学毕业之后做出是否继续上研究生的经济决策。鉴于目前人类本身还没有分身术,我们去继续深造上研究生就不能去工作,上研究生的机会成本即是同样的时间内我们参加工作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而相反,我们工作的机会成本即是我们上研究生所能拥有的美好未来。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分析是经济学理论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经济学家们相继提出了很多边际量的概念,比如边际成本,边际效用,边际消费倾向等等。边际即自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基于某些自然或者心理的作用,随着某些物质的增加,其带来的作用或者效果增加并不是与其增加量同比例的而是递减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等就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儿。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每个人在消费的时候都会考虑他多花的一元钱所得到的好处或者满足是多少。即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增还是递减的。人在饥寒交迫的时候的一个馒头给他带来的效用要远远大于他富足的时候。人在贫穷的时候所拥有的一元钱的意义远远大于他富裕的时候。因为边际量有这样的性质,所以理性的经济人在做出经济决策时会考虑边际量的大小。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理性经济人假设。这一假设就是说人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自私自利的。经济人都在试图以既定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或者在既定收益的情况下试图去使自身成本最小化。因而人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会权衡收益与成本,而激励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经济行为的成本与收益。这就势必使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是政府进行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前提。当政府发布一项经济政策的时候,他应该充分考虑理性的经济人会对他所发布的政策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理性预期学派就认为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会使政府的经济政策效果大大减弱。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贸易的过程即是两个经济主体进行交换的过程。所谓交换就是互通有无的过程。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成本理论指出,每个人或国家都在生产自己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来与比人或他国进行交换,这样的交换使得交换之后的总福利要比自己各自生产各自的东西要大得多。虽然国与国、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竞争的,但绝对的竞争对双方都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带来的只是福利的损失。这也就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个国家所应该遵循的重要法则!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49:46 &&
规律是什么?满足条件它就能重复出现,物理、化学可以做多次试验来检证它的正确性。经济学的难点是许多事情不能让它重复,58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饿死几千万人,能再搞几次来验证?苏联30年代搞“集体农”,中国58年搞“人民公社”,柬甫寨75年再干把政权搞塌了,每次都是饿死许多人为代价的。但仍然有许多人不相信,能再来几次检证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45:50 &&
15:21:44&&的原帖:秦i傻逼。x^_森的《W》N?。这样的经济学都被大家笑掉大牙了,没有一个承认是科学的。你还好意思提他?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57:01 &&
15:49:46&&的原帖:规律是什么?满足条件它就能重复出现,物理、化学可以做多次试验来检证它的正确性。经济学的难点是许多事情不能让它重复,58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饿死几千万人,能再搞几次来验证?苏联30年代搞“集体农”,中国58年搞“人民公社”,柬甫寨75年再干把政权搞塌了,每次都是饿死许多人为代价的。但仍然有许多人不相信,能再来几次检证吗?古巴为什么没有大饥荒?怎么就没重复出现?再说,资本主义不饿死人吗?饿死人不是必然联系。资本主义也能饿死人,共产主义也照样饿死人,但是这都不是必然联系,是偶然事件,所以科学不研究这个。有科学态度的人,懂科学的人,不拿饿死人去攻击一个制度,而是拿这个制度的必然弊病去攻击它。智者敬畏必然,愚者敬畏偶然。汽车翻到沟里,因此就废除汽车,改用驴车?汽车翻到沟里与汽车没有必然联系,所以汽车学不研究这个,人民也不会因此废除汽车。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49:40 &&
15:21:44&&的原帖:秦i傻逼。x^_森的《W》N?。第 11 楼
20:45:50&&的原帖:这样的经济学都被大家笑掉大牙了,没有一个承认是科学的。你还好意思提他?l承J你呀?你b逼的v。好歹人家那是大W普遍裼玫慕滩摹你丫的算屁啊。呸!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12:10 &&
没有人承认我,这个很正常,不能表示我不正确,而主流经济学是被大家使用过的,是被大家嘲笑过的。世界上,没有一个真理刚诞生就被世人承认的。相对论刚问世,被世人打击。你个贱货连这个简单道理都不懂?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南会馆&&├珠三角&&├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经济学第一定律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研究经济学这么长时间来,各种学派经济书籍读过不少,也着实下过不少力气,眼看着头发越来越少,(别人是衣带渐宽,我是头发减少,呵呵)可是自身的知识体系却是越来越乱。经济学领域,学派林立,各执己见,一个问题的分析,角度多多,似乎怎么说也有道理,但仔细考虑起来,又都站不住脚。我不禁陷入了迷茫,学习经济学到底有没有用,经济现象如此纷繁芜杂,如何拨开云雾见青天呢?08年的经济危机,使我更加倾向于对《资本论》基础理论的肯定,同时也给了我一个系统提高经济知识的契机。于是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重新精读《资本论》,粗读《国富论》。我的方法是以《资本论》为纲,查资料,写注释,再写心得,同时对照《国富论》和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教材,注意比较和整合。这样读,非常慢,也很累,有时候一天只能读一两页,但是查阅的资料,却有可能有几十页甚至几百页。但是,这样很有成效,一步一步下来,知识逐渐系统起来,对经济运行的整个系统的理解越来越清晰。经常来逛天涯论坛,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现在也想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写出来,以便大家共同交流,共同提高。如果我的一些努力,能够让有志于学习经济学的初学者,掌握一把通向经济学宝库的钥匙,哪怕是这把钥匙,能让那扇紧闭的大门有所松动,我的努力就更有价值了。前面两章已经基本成熟,后面的,我一边整理一边发。天涯论坛卧虎藏龙,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杀个花吧
  前言  1994年4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委和学生会组织经济文化月活动。在开幕式上邀请了七八位北京经济学界著名人士到会发言,每人限定10分钟。由于时间有限,许多经济学家言犹未尽。会上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教授作了7分钟发言,提了七个经济学的普通问题,难倒了不少北大师生。   他认为经济学知识是每个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都应具备的,所以现在高中和大学里都要教政治经济学。但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能否传授有用的经济知识却可能存在问题,因此他出了七个普通问题,考一考非经济专业而学过一般政治经济学的学生。如果大部分问题都答不上,就证明当今的经济学作为一门大学里的公共课有加以改造的必要。这七个问题都不是冷僻怪题,但看来容易,却真难回答。七个问题激起了北大校园内一阵不平静的思考。   下面就是茅于轼教授所出的七个题目:   1.何以穷国和富国同工而不同酬?  从简单劳动如餐馆里洗碗,到复杂劳动如外科手术大夫,几乎一切行业中中国的从业人员所得到的待遇远远比不上美国同行的待遇。我们也可以不用货币收入,通过汇率折算,而可以直接比较吃、穿、住、用、玩的实际生活水平,这一结论仍旧成立。   有的经济学家解释说,一般而言,美国工人使用的工具先进,所以同样劳动产出的价值较多。可是拿洗碗,理发等服务业来说,工具的先进并不起多大作用。再说中国也有高度自动化的流水生产线,那些工人的待遇仍不能和美国工人相比。  由于穷国和富国同工不同酬,当他们之间发生贸易时,富国包含少量劳动的产品可以交换穷国包含大量劳动的产品,因而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是富国剥削了穷国。可是在没有贸易往来时,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旧存在,这显然不能用剥削来解释。正因为存在这一现象,所以不少人希望移民到富国去,使自己支付同样的劳动能得到较好的享受。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一切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财富唯一的泉源。根据这一理论,质量和数量相同的劳动应该创造出相同的价值,可是政治经济学从来没有对富国和穷国同工不同酬的事实作出任何最起码的解释。  2.投机活动是否创造财富?   这里我们将投机活动定义为一些人既不生产又不消费,买进只是为了卖出,并从买卖差值中赚钱的活动。这包括房地产、股票、期货的投机,也包括囤积居奇,制造价格差别从中渔利的行为。   如果投机活动不创造财富,那么投机赚的钱只是一种变相欺骗,把别人口袋里的钱骗到自己口袋里,那就和赌博没多少区别。世界各国政府多半禁止赌博,却极少禁止投机。   如果投机确实创造了财富,那么这一部分钱应该计人国民生产总值。那么请问,投机分子为谁服了务?生产出了什么产品?对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   3.交换能否创造价值?   据说,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等价交换,意思大概是说买卖双方谁也挣不了谁的钱,同时谁也不会吃亏。可是做买卖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而是为了赚钱。无论是国际贸易或是国内贸易,任何一笔双方积极参与的公平交易,都同时为双方带来利益。当然,这并不是说做买卖永远都能赚钱,蚀本的情况是存在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双方出于自愿同意,任一方赔钱的交易是做不成的。   如果承认了交换能赚钱,试问这新增的价值从何而来?   假定一头羊与一柄斧交换,交换之前和交换之后都是一头羊一柄斧,仅仅是变换了他们的所有者。从劳动创造价值来看,交换能创利更不能自圆其说。   你是相信交换能创造价值,还是坚信交换不能创造价值,你的理由何在?另一种说法的错误何在?   
  妹子。。。等你高见
  4.汇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例。货币之所以有价,是因为它有购买力,因此货币交换的比例显然应该等于两种货币购买力的比。这种论断大量地流行于当今肤浅的教科书里,但其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两种货币的购买力的比取决于买什么东西。例如,用美元买汽车,其购买力约为人民币的20倍,但用美元买旅游鞋,两块美元也顶不上一块钱人民币。实际上,正因为买各种商品时两种货币购买力的比价不同,才有国际贸易发生。用美元买汽车便宜,而用人民币买旅游鞋便宜,所以才有中国出口旅游鞋进口汽车。   对上述问题比较接近的说法是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的供需情况,当用人民币买美元供不应求时,美元汇价上升,反之则下跌。然而这一答案只是对现实的描述,并未从经济理论上加以说明。譬如这样的汇率和购买力比较有什么关系?这种汇率有什么特点?它是有利于两国,还是不利于两国,或有利于其中的某一国?   5.“有计划、按比例”有什么错?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是“有计划、按比例”。每当国民经济出毛病时,我们总可发现是某种比例失调所引起的,所以事先把比例掌握好,就不致发生比例失调的毛病,因而才有“有计划,按比例”的说法。市场经济则是靠着成千上万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它无疑带有盲目性。当然价格确能调节余缺,因为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从而消费增加,生产减少;供不应求时则相反。然而这种余缺调剂能否实现我们所需要的比例,却没有任何保证,是什么理由,我们竟放弃了这个基本规律,改换为市场的盲目调节呢?   6.钱能不能度量价值?什么条件下它能?什么条件下不能?   我们知道,凡是不能交换的东西,都不能用钱度量其价值。健康是有价值的,然而不能交换。一个人生了病,不论他愿意出多少钱给别人,也不论别人有多愿意用自己的健康去交换钱,事实上也无法做到。除了健康,还有友谊、爱情、创造欲望和好奇欲望的满足等等,也都不能用钱交换。   那么,凡是能交换的东西是否都能用钱来度量其价值呢?工厂产品的价格高于它原料的价格,其差价是否精确地表明了工厂创造的价值?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即使工厂内部的生产状况完全照旧,它创造的财富是否也相应地变动?一个人做生意赚了钱是否证明他创造了价值?   7.是什么决定了一物的价格?   我们知道,价格等于成本加利润。一般而言,产品的成本是企业已知的,所以上述问题也可以表述什么决定了利润。   利润的变化很大,有时可能是负的,这就是企业亏损;有时可能超过了成本,使利润率达到百分之百。企业没有不希望多赚钱的,那么是什么限制了利润呢?   合理利润又是多少?如果你是一名物价检查员,你将如何去执行任务?利润率达到什么水平可以称之为暴利?如果你认为利润率达到50%以上就可以算暴利,你如何去说服坚持10%作标准的人?   问题已经提了出来,答卷平均能评多少分,没有人统计。但从北大校院内沸沸扬扬的议论来看,大家开始反省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育是否有助于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大业?这种教学究竟给学生多少有用的知识?大学教学本来应该领先于现实的发展,可是这一门课程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当然,这些问题并不是仅仅针对北大的。但几十年来北大师生一直是我国学术和文化的先驱者,也许会在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上率先行动。”  以上是笔者引用的相关报道。  这七道题出了十几年了,在很多论坛上有很多自称高手或谦虚谨慎的学者回答了这几个问题,但笔者看来,无一令人满意。本帖的目的并非是要回答茅先生的这几个问题,而是本人在此贴此帖的框架基本完成时,在网上无意浏览到了这样一篇帖子,用网友的话说,“这几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深不见底”,实际上牵涉到了经济学中大部分核心基本问题,对于一个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来说,对于一个初学经济学的人或者专研经济学的人,这几个问题中肯定有几个或者是他急于想问的,或者是苦苦钻研难得要领的,或者是给出答案却又一盼三顾,总觉不踏实的。而在目前的经济学著作中,很难找到关于第一、四、七这样的核心问题的令人满意的答案,尽管关于各种理论的著作可谓铺天盖地,但有些过于轻慢草率,有些树大枝繁,难尽其解,对现实经济现象都缺乏足够的解释力。而本帖的探讨恰恰能从正面回答了其中大部分问题。未从正面回答的,读完本书您亦可推之八九。  按照我国传统的分法,当今经济学大体可以分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大学派。两者同源古典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奉斯密为鼻祖),但由于对经济最本质的东西——价值的观点出现分歧,而最终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古典经济学本是信奉劳动价值论的,本帖子也秉承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在整合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拓展了劳动价值论的应用空间,增强了其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力。并对当今经济运行中,大众关心的主要经济问题做出较为透彻的解释。不管您崇尚西方经济学,还是看好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笔者认为只要您坚持真理无偏见的态度,本帖都会给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您更加透析地认识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和运行中发生的主要经济现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经济现象纷繁芜杂,如何剥开云雾见阳光?本帖将对现行重要的经济基础理论进行了整合和发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分析法。此帖的目的正是帮助读者面对各种媒体各路经济学家的言论,不再是雾里看花,莫衷一是。现在很多经济学著作,大道理一大堆,而且晦涩难懂,本帖在探讨过程中,在将理论作简要说明后,大部分是以举例分析为主,争取深入浅出,使只要稍有些经济学基础知识的人都能真正“看懂经济”。  
  4.汇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例。货币之所以有价,是因为它有购买力,因此货币交换的比例显然应该等于两种货币购买力的比。这种论断大量地流行于当今肤浅的教科书里,但其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两种货币的购买力的比取决于买什么东西。例如,用美元买汽车,其购买力约为人民币的20倍,但用美元买旅游鞋,两块美元也顶不上一块钱人民币。实际上,正因为买各种商品时两种货币购买力的比价不同,才有国际贸易发生。用美元买汽车便宜,而用人民币买旅游鞋便宜,所以才有中国出口旅游鞋进口汽车。   对上述问题比较接近的说法是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的供需情况,当用人民币买美元供不应求时,美元汇价上升,反之则下跌。然而这一答案只是对现实的描述,并未从经济理论上加以说明。譬如这样的汇率和购买力比较有什么关系?这种汇率有什么特点?它是有利于两国,还是不利于两国,或有利于其中的某一国?   5.“有计划、按比例”有什么错?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是“有计划、按比例”。每当国民经济出毛病时,我们总可发现是某种比例失调所引起的,所以事先把比例掌握好,就不致发生比例失调的毛病,因而才有“有计划,按比例”的说法。市场经济则是靠着成千上万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它无疑带有盲目性。当然价格确能调节余缺,因为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从而消费增加,生产减少;供不应求时则相反。然而这种余缺调剂能否实现我们所需要的比例,却没有任何保证,是什么理由,我们竟放弃了这个基本规律,改换为市场的盲目调节呢?   6.钱能不能度量价值?什么条件下它能?什么条件下不能?   我们知道,凡是不能交换的东西,都不能用钱度量其价值。健康是有价值的,然而不能交换。一个人生了病,不论他愿意出多少钱给别人,也不论别人有多愿意用自己的健康去交换钱,事实上也无法做到。除了健康,还有友谊、爱情、创造欲望和好奇欲望的满足等等,也都不能用钱交换。   那么,凡是能交换的东西是否都能用钱来度量其价值呢?工厂产品的价格高于它原料的价格,其差价是否精确地表明了工厂创造的价值?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即使工厂内部的生产状况完全照旧,它创造的财富是否也相应地变动?一个人做生意赚了钱是否证明他创造了价值?   7.是什么决定了一物的价格?   我们知道,价格等于成本加利润。一般而言,产品的成本是企业已知的,所以上述问题也可以表述什么决定了利润。   利润的变化很大,有时可能是负的,这就是企业亏损;有时可能超过了成本,使利润率达到百分之百。企业没有不希望多赚钱的,那么是什么限制了利润呢?   合理利润又是多少?如果你是一名物价检查员,你将如何去执行任务?利润率达到什么水平可以称之为暴利?如果你认为利润率达到50%以上就可以算暴利,你如何去说服坚持10%作标准的人?   问题已经提了出来,答卷平均能评多少分,没有人统计。但从北大校院内沸沸扬扬的议论来看,大家开始反省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育是否有助于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大业?这种教学究竟给学生多少有用的知识?大学教学本来应该领先于现实的发展,可是这一门课程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当然,这些问题并不是仅仅针对北大的。但几十年来北大师生一直是我国学术和文化的先驱者,也许会在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上率先行动。”  以上是笔者引用的相关报道。  这七道题出了十几年了,在很多论坛上有很多自称高手或谦虚谨慎的学者回答了这几个问题,但笔者看来,无一令人满意。本帖的目的并非是要回答茅先生的这几个问题,而是本人在此贴此帖的框架基本完成时,在网上无意浏览到了这样一篇帖子,用网友的话说,“这几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深不见底”,实际上牵涉到了经济学中大部分核心基本问题,对于一个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来说,对于一个初学经济学的人或者专研经济学的人,这几个问题中肯定有几个或者是他急于想问的,或者是苦苦钻研难得要领的,或者是给出答案却又一盼三顾,总觉不踏实的。而在目前的经济学著作中,很难找到关于第一、四、七这样的核心问题的令人满意的答案,尽管关于各种理论的著作可谓铺天盖地,但有些过于轻慢草率,有些树大枝繁,难尽其解,对现实经济现象都缺乏足够的解释力。而本帖的探讨恰恰能从正面回答了其中大部分问题。未从正面回答的,读完本书您亦可推之八九。  按照我国传统的分法,当今经济学大体可以分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大学派。两者同源古典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奉斯密为鼻祖),但由于对经济最本质的东西——价值的观点出现分歧,而最终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古典经济学本是信奉劳动价值论的,本帖子也秉承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在整合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拓展了劳动价值论的应用空间,增强了其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力。并对当今经济运行中,大众关心的主要经济问题做出较为透彻的解释。不管您崇尚西方经济学,还是看好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笔者认为只要您坚持真理无偏见的态度,本帖都会给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您更加透析地认识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和运行中发生的主要经济现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经济现象纷繁芜杂,如何剥开云雾见阳光?本帖将对现行重要的经济基础理论进行了整合和发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分析法。此帖的目的正是帮助读者面对各种媒体各路经济学家的言论,不再是雾里看花,莫衷一是。现在很多经济学著作,大道理一大堆,而且晦涩难懂,本帖在探讨过程中,在将理论作简要说明后,大部分是以举例分析为主,争取深入浅出,使只要稍有些经济学基础知识的人都能真正“看懂经济”。  
  支持lz写下去,学习中。。。
  留个印,关注下!
  继续,每天晚上来看
  学习中!问题好,答案没有!
  经济有市场那只手,政府那支手,还要美国第三支手在操纵
  记号哈
  将要发的这一章和第三章的理论性较强一些,(前言,姑且算第一章吧)比较乏味,但却是整个理论分析系统的基础。经济理论,总是比较乏味一些,我也是试着将比较晦涩的道理,尽量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明白,尽量吧。其实,我想,当你想到,有些道理虽然费很大力气才弄明白。但是这样之后,某些所谓经济学家的大嘴就忽悠不了我了,费点力气也不算什么了吧,哈哈,说点题外话,我们言归正传。
  第二章,价值论诠释  一、引论  价值论是指经济学中关于商品价值形成的观点。商品价值是形成价格的基础,价值论是经济理论的基础,没有正确的价值论,经济学其他的理论就很难正确说明经济现象。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马歇尔的均衡价值论和以庞巴维克为代表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则是近代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之一 。  二、劳动价值论  这一节很重要,是理解价值的关键,为以后分析价格和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打下基础。  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马克思都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方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代表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对劳动形成价值的理论和价值量的分析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亚当•斯密明确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这也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他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任何一种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出自《国富论》第五章)。他把生产一切商品的劳动作为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分析了价值规律的作用,最先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然而他没有把劳动价值论贯彻始终。  李嘉图在研究斯密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价值学说,他作了比前人更为全面和详细的论述,提出了必要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思想,劳动价值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李嘉图的另一个功绩是把自己的研究限于能够无限制地再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在他看来商品有两种,“一种商品如罕见的雕像、图画、古书、古钱以及珍贵的葡萄酒等,其价格单只由它们的稀少性决定,因为这些商品不能由人类的劳动来增加他们的数量……”。这类物品的“价值(价格)与原来生产时所必需的劳动量全然无关,而只随着希望得到它们的人的不断变动的财富和嗜好一同变动”。而另一种商品是由人类的劳动可以无限制地增加它们的数量。他所探讨的就是这种商品的价值,这种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劳动时间。他写道:“说到商品,商品的交换价值以及规定商品相对价格的规律时,我们总是指数量可以由人类劳动增加,生产可以不受限制地进行竞争的商品”按照李嘉图的意见,商品的价值只能由耗费掉的劳动决定,而价值的大小则与这种劳动量成正比。  马克思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改造了劳动价值论,论证了它的历史性质,并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后来的利润、平均利润理论。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不是以劳动为中介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一个人自己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生产的虽然是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而且不只是简单地为别人。中世纪农民为封建主生产作为代役租的粮食,为神父生产作为什一税的粮食。但不管是作为代役租的粮食,还是作为什一税的粮食,都并不因为是为别人生产的,就成为商品。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最后,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产品必须市场化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形成价值的劳动是经过市场的选择被证明是社会所需要的、必要的劳动,因此,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普通的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三、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以物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来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在19世纪60年代前主要表现为一般效用论,此后主要表现为边际效用论。  效用价值论在17~18世纪上半期资产阶级经济学著作中有了明确的表述和充分的发挥。英国早期经济学家N.巴是最早明确表述效用价值观点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它们的效用;无用之物,便无价值;物品效用在于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一切物品能满足人类天生的肉体和精神欲望,才成为有用的东西,从而才有价值。意大利经济学家F.加利亚尼是最初提出主观效用价值观点的人之一。他认为,价值是物品同人的需求的比率,价值取决于交换当事人对商品效用的估价,或者说,由效用和物品稀少性决定。  效用价值论在18世纪下半期和19世纪初期处于踏步不前状态。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斯密和李嘉图在阐述劳动价值论过程中,对效用价值论作了有力的批判,但是由于当时劳动价值论缺乏对现实经济现象的直观有力的解释,使其没能在经济学界确立统治地位。这也是斯密不能将劳动价值论一以贯之的原因。19世纪30年代后,在对抗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背景下,逐渐出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英国经济学家W.F.劳埃德、爱尔兰经济学家M.朗菲尔德、德国经济学家H.H.戈森都是是这一理论的直接先驱者。在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万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系统阐述,后由奥地利的庞巴维克和维塞尔加以发展。其特点是以主观心理解释价值形成过程,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表示人的欲望同物品满足这种欲望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即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与评价”,效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递减;边际效用指每增加购买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它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它还提出了市场价格论,认为市场价格是在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  他们认为效用是价值的源泉,是形成价值的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价值的形成还要以物品的稀缺性为前提。稀缺性与效用相结合才是价值形式的充分必要条件。效用论者是这样阐述他们的观点的:物品只有在对满足人的欲望来说是稀少的时候,才可能成为人们福利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从而引起人的评价,表现为价值,而衡量价值量的尺度就是“边际效用”。边际效用价值论在号称是一场“革命”之后,在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基本上被完全不研究价值的均衡价格理论所取代。  四、均衡价值论  传统的经济学说侧重了供给因素,如生产费用论等。边际学派关于价值则侧重了需求,如效用价值论。而马歇尔的价值论无非是二者的折衷。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并以大量篇幅阐明的“均衡价格论”,是资产阶级种种传统价值论的综合产物,是把供求论和各派的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融合成一体的调和价值论。且马歇尔以后直到今天,西方经济学在讨论价值和价格问题时,基本都承袭了马歇尔的传统,即只谈价格不谈价值,以价格代替价值,以均衡价格来衡量商品价值。马歇尔认为一种商品的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是由该商品的供给状况和需求状况共同决定的。他主要通过均衡价格来衡量商品的价值。所谓均衡价格是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相均衡,从而它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一致的价格。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它由一定量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决定。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因此随着商品供给量增加,边际效用递减,从而需求价格也是递减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价格则指生产者提供一定量商品时愿意接受的价格,它由生产一定量商品所需支付的边际成本决定。由于边际成本递增规律的作用,随着需求量增大,商品的供给量也要增加,而边际成本递增必然导致供给价格递增,从而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均衡价格的分析是通过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置于同一坐标平面中分析而得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就是均衡点,该点所决定的价格即为均衡价格,此时供给等于需求,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该点决定的产量为均衡产量,企业照此产量生产必然实现最优。  
  五、三种价值论的优劣  1、对效用论和均衡论的批判  效用论者是从商品的稀缺性和商品效用入手认为价值不是商品的内在属性,而是人对商品的感觉与评价,效用是价值的源泉。由于效用论者将效用衡量的标准主观化从而使边际效用价值实际上成为主观的产物,将价值的形成与决定同生产过程完全割裂,使商品价值成为纯粹意义上的一个心理范畴。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都承认使用价值对价值有重要作用,但二者区别在于“如何作用”。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与使用价值是统一于商品体内的两因素,二者互相依赖,不可分割。使用价值是价值存在的前提,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则失去了价值存在的基础。而效用论过于强调商品效用带给人的主观上的满足,而忽略了交换和交换背后价值产生的过程,过分夸大了效用的作用,认为效用是价值的源泉,只讲效用而抛弃了生产效用的劳动。  边际效用价值论本身,并没有回答边际效用(价值量)如何决定商品价格。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只是一个运动形式,边际效用(价值量)本身,需要市场商品供给来决定(即供给越多价值越小),而至于市场商品供给,该理论又认为应由边际效用来决定,产生循环论证。  马歇尔主要是通过分析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下的均衡价格来分析商品价值的。均衡价值论者以价格的概念替换了价值,而他们所谓的价值是没有价值实体的。他们认为“价值”是由供求决定的,而供求作用直接决定的又是市场价格。他们通过对供求作用的分析得出了市场供求均衡时的价格,发现该“价格”是最完美的,是价值最充分的表现,从而提出市场价格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显然这里均衡论者只在对价格进行分析而不是对价值的分析。实际上,均衡分析是一种停留在事物表面的分析。价格受供求影响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道理,但是,“如果一切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直接合而为一,那么科学的存在就会成为多余。”价值与价格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均衡论者显然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只是对市场价格做的一种现象形态的分析。确切地说,均衡价值论不能称其为价值论,而只是价格论,是对价值研究困难性的一种逃避。  2、劳动价值论分析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一直试图在理论上搞清楚却没能搞清楚的东西。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双重标准和混乱的;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虽然是彻底的,却因为没能说明劳动与资本相交换的关系而彻底破产;马克思在对劳动价值论做了系统和全面的阐述,并提出剩余价值论,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其一,均衡价值论主要倚仗对供需的分析,劳动价值论也讲供需对价格的影响,但表达不够明晰,对现实经济现象缺乏足够的解释力。其二,效用论者认为价值是人对商品满足欲望程度的感觉和评价。由于主观评价常因主题不同而迥异,必然使价值的衡量缺乏统一的标准。劳动价值论虽然指出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衡量价值,并且将劳动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但并没有说出其中换算的标准,所以使价值的衡量也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  但是由于劳动价值论的内核——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是正确的,要想研究价值,要想从根源上研究经济,对劳动是避不开的。  一物有用,是因其能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人要利用此物也就是要发挥此物的用处时,此物不会自动来找到想用它的人并满足他的需要,而是人经过某种精力的耗费使其为人服务。此时,精力的耗费则称之为劳动,而这种有用性称为使用价值。有时,物的使用价值是天然就有的,而有时是人以劳动变更或者说加工以后所具备的。可以说劳动是使物为人所用的唯一途径。(除了自然界中及其个别的无形之物,如;空气)社会分工的不同,使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产品的交换成为常态。人与人之间对产品进行交换时,各种不同的物交换的比例如何确定呢?无疑是包含在其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量,这也就是经济学中的价值。即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中所包含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里的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所谓“用于交换“,其含义是:生产者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以换取他物,其价值也正是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理解商品的概念是理解价值概念的关键!这在第三章中还将有涉及 。思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曾指出:“直接的社会生产以及直接的分配排除一切商品交换,因而也排除产品向商品的转化(至少在公社内部)和随之而来的产品向价值的转化。”还是强调市场化的问题  而关于劳动价值的衡量缺乏一个统一标准的问题,总的说来劳动的复杂性和劳动强度是相互补充的,即就社会上的工作来说,凡是劳动复杂性高的则劳动强度稍低,而劳动强度高的则劳动复杂性则较低,对整个社会来说,要想从事强度低的工作,就必须通过学习培训,掌握技能,以适应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即复杂性较高的工作。竞争使性质不同的工作各归其位,从而可以使大众劳动的衡量标准趋向统一。使用生产某物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价值大小成为可能。(这里的大众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社会上的一般劳动。)  六、补充论述  1、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区分  当今社会物质财富的量急剧增加。人们很容易有这样一种感觉:由于物质财富增加了,价值也增加了。直观地将商品的价值量等同于物质财富的多少,这显然是错误的。物质财富是描述有用性的,是代表使用价值的,而价值却是人类劳动的抽象,是一种能量耗费。由此可见,当今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膨胀绝对不是价值的快速膨胀,“资本有一种趋势,就是在直接使用活劳动时,把它缩减为必要劳动,并且利用劳动的各种社会生产力来不断缩减生产产品所必要的劳动,固而尽量节约直接使用的活劳动”(引自《资本论》)这句话我们可以说得更通俗一些,就是资本的趋势是让一定的价值代表越来越多的使用价值。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后,“价值增殖”先于“使用价值增殖”成为一种紧迫的需要,物质财富也就以惊人地速度膨胀起来了。  2、劳动价值的范畴  劳动价值论,无论是李嘉图学派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的,首先都主要是用来揭示私有制商品经济运动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研究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著作,其中所说的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特别要注意的是,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而不仅仅是劳动产品。  马克思明确指出过:“首先,我在任问地方都没有说过‘社会限定价格,并且在研究价值时,涉及的是资产阶级关系,而不是把这个价值理论应用于那决不是由我而是由谢夫莱先生以我的名义设计的‘社会国家’。”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曾指出:“直接的社会生产以及直接的分配排除一切商品交换,因而也排除产品向商品的转化(至少在公社内部)和随之而来的产品向价值的转化。”  可见,价值是在劳动产品推向市场,成为商品,才会具有的特殊属性。比如家务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虽然会创造使用价值。  社会分工的细化,会把越来越多的自给自足的劳动,推向市场,完全的市场化社会的意思是,社会上个人的所有劳动成果,都是为他人生产的,所有的个人劳动都要通过推向市场实现为货币,进而用货币在市场上购买自己的所需。下面的研究,我们都是假定在完全市场化,至少是高度市场化的前提下进行研究。  3、关于劳动价值论与分配论  (1)关于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指企业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额外收益,马克思称为剩余价值。不变资本是指企业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  在本帖中,我们延续《资本论》中的表述方法,用V代表可变资本,用C代表不变资本,用M代表剩余价值,即未分配的利润。  (2)劳动价值的现实分配表现  劳动在创造新价值的时候同时保存了旧价值,比如用机器将1000元的线纺成布,售价变成1500元,劳动在这个改造线的使用价值的过程中,不但保存了旧价值----线的价值1000,厂房、机器等固定资产的折旧,假设为100,还创造了新价值400,其中工资200,利润200。那么我们用c表达生产资料的价值,用v表达劳动力的价值即工资,用m表达剩余价值即这里的利润,这批布的价值构成就可以表达为v+200m,在这里,劳动新创造的价值是200V+200M。  在现实社会中,当我们满怀热情用劳动去创造价值时,会遇到一些阻碍,如果这种阻碍是土地,那我们就得从劳动创造的价值里面拿出一部分作为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如果这种阻碍是生产资料(原材料、机器等),那我们就要从劳动创造的价值里拿出一部分作为租费,(这种租费大部分的时候表现为企业主利润)交给生产资料所有者,而所有生产资料追根究底总是由劳动创造的,至于所有者是如何占有的,我们暂且不说。现在,我们找工作时,大都是面临着这样一些企业,他们一部分利用自有资金、一部分借银行里的钱租用土地建起厂房,买了生产资料,已经为我们创造了劳动的条件,(也可以说他们控制了社会劳动条件,成为劳动条件的代理人),然后用劳动创造的价值给我们发工资,(以货币形式)交地租、缴税、还利息,留下一部分利润作为企业主收入、或者股东收益。在这里,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而地租、利息、赋税等都是从劳动创造的价值中占有的。土地所有权、征税权,生产资料所有权,这些或者是由劳动创造的产品换取或者是一种强制力要求获取劳动所创造的产品。  关于价值的创造与分配,下面这个笑话,也许能给你一点启示:  一个资本家和他的朋友穿过资本家的工厂。  朋友问道:你刚才跟那人说啥呢?  我叫他干活快点,资本家答。  你付他多少钱?朋友问。  资本家:一天15块。  朋友问:那你哪里来的钱付他?  资本家:我卖货得来的  朋友问:谁造的货?  资本家:他(工人)造的。  朋友问:他一天造多少钱的货?  资本家:50块钱的。  朋友总结道:那么,不是你付他钱,而是反过来他付你一天35块钱让你叫他快点干?  “嗯…”,资本家马上说:机器可是我的啊!  那你怎么搞到机器的?朋友问。  资本家答:我卖货的钱买的。  朋友继续问:那是谁生产的货物?  这一回资本家对着他朋友(以及媒体和学校)叫道:闭嘴!搞不好他就听到了。  (3)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一定意义上是与财产的占有和分配问题有关的。  如果国家不加干预放任市场行使分配,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由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西方经济学将现实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在中国哲学中也出现过类似的言论老子的《道德经》七十七章有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中经常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其所说的天之道正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这都是从哲学意义上揭示同一个道理:如果任社会自行运行必然会导致贫富分化。原因就是越是掌握社会资源多的人就越是有力量去掌握占有更多的资源,或者说获得掌握更多资源的机会。这是社会产品分配的自发倾向。然而,贫富分化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从经济学上讲,1块钱落在富人手中的边际效用比穷人的要小,也就是说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要大于富人,贫富分化会导致整个社会有效需求降低,从而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进而社会产品出现相对过剩,工厂开工不足,引发经济危机,严重的甚至引发深刻的社会危机。所以说,自行的市场分配并不能使社会最有效率的运转,还需要有外在力量的干预,这个力量绝大多数时候是国家施加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损有余而补不足以行天之道。吃大锅饭是不行的,严重的贫富分化也是不行的,既保持公平,又要兼顾效率,这个度的权衡,是国家必须正确掌握的大计。    
  所以理论没有用,理论骗人的
  回weiran8029, 理论有没有用,要看人怎么去用。掌握正确的理论,才不会被人骗。这也正是我开这个帖子的目的。
  我也研究过老马的资本论,老马对价值的定义就是错的
  能详细说说吗?反正理不辨不明,大家可以探讨一下。
  很细心的楼主,也够系统。    老马的价值定义前后一直都不够明确,也就是含混。现在大家说到价值都特指交换价值,也就是价格。
  作者:weiran8029
回复日期: 22:49:15       我也研究过老马的资本论,老马对价值的定义就是错的    ===============================  可否展开谈谈你的观点?谢谢!
  关注中,请楼主继续
  关注,请楼主继续
  关于长安兄的问题,我会在第四章 价格的形成
中有明确的回答,我会将个别价值如何一步一步演化为社会价值的过程,用一个案例详细说明。其实这也是一个,个别劳动市场化的过程。谢谢关注
  老马说,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就是说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错了,商品价值不是由投入成本决定的,商品价值有交换价值和在用价值,注意呀,我这里不用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理论是讲由供求关系决定,实际上是市场操纵的结果,在用价值是由于资产的未来利益决定。因此,老马的价值定义是错的。价值不是由社会必要时间决定,而是由未来收益决定的。读书要思考,中国人只会读书,不会思考,我这里还要告诉你,资产定价模型都是错的,我现在不讲,以后也不讲,你自己去揣摩把
  我写了篇文章,谈的就是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不是价值,现实中,包括很多经济学者把价格作为价值,要死吧
  我写了篇文章,谈的就是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现在不少人把价格当作价值,包括很多学者,要命把
    作者:weiran8029
回复日期: 23:24:20       。。。。。在用价值是由于资产的未来利益决定。因此,老马的价值定义是错的。价值不是由社会必要时间决定,而是由未来收益决定的。。。。。    =============================  谢谢,明白你的想法了。不过在用价值及未来收益,。。。貌似不够宽泛。      作者:weiran8029
回复日期: 23:27:07       我写了篇文章,谈的就是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不是价值,现实中,包括很多经济学者把价格作为价值,要死吧    =====================================  1、可否提供文章链接地址,想拜读。  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西方正统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基础是“交换”,从这个基点出发,价值或价格与交换价值挂钩是正常的逻辑关系。否则系统就崩溃了,呵呵!  
  首先,我要说,您在上面的论述中,有的地方混淆了价格和价值。关于您所说的市场操纵,那只是价格形成过程中,投机资金对某些商品价格的影响:同时其中牵涉到货币数量理论的一些问题。这个问题我将在讲到货币的创造以及货币市场的运行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时,具体论述。
您所说的价值是由未来收益决定的,就犹如说,本金是由利率决定的一样,有些本末倒置的嫌疑。 其实,这也是投机资金在对价格进行所谓操纵的时候产生的一个错觉。您说“我现在不讲,以后也不讲”,而我只能说,我会尽快讲。等讲到节点上,大家再讨论。
  太晚了,改日再来。谢谢楼主和weiran8029两位朋友。
  回复geoffrey0335,谢谢关注,我正在审核第三章——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第三章比较长,我争取明天能发完。
  劳动创造价值论,本身是含糊的.  按照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论,一个人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创造的价值,除了自身劳动创造的价值外,还包含了生产工具的人的劳动而创造的价值,所以才大于他不使用工具而直接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但问题是,这两种价值是不能用加法或乘法去计算的,所以解释不清楚就很正常了.  一个人直接下河捕鱼,可能花一月的时间,也捕不了多少鱼,如果他花三天的时间编织一个鱼网,再去捕鱼,可能一月下来,捕获的鱼远远超出他直接捕鱼的数量.他付出的总劳动量并没有什么变化,但产生了差别巨大的价值.  实际上价值这个词不但难以捉摸,而且让人糊涂,所以现代经济学一般回避谈论价值问题,就很正常了,一个不能解释现实世界的概念,再精确,也没有什么意义.
  还有楼主所说的那7个问题,其实只要是认真看过现代经济学课程的人,问答起来不是什么难事.主要是我们国家真正用心学习过现代经济学的人,确实不多.大家所知道的都是劳动创造价值论,除此而已.
  什么是货币,金本位是有价值,现在本身就是纸,只是因为国家强制作用形成一种购买力,请问货币有价值吗,但货币是有价格的。所有商品是有成本的,但成本并不是它的价值,它之所以有价值,一定是能给你带来利益的,请问,你买房,如果未来房价要跌,你还会买吗,你之所以买的原因是因为考虑其未来的升值预期,股票市场亦如此,当你预计股票上涨时,你才会买,除非你做空。价格不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与价格关系,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正向关系,非理性时,也会出现负相关,你知道把收益资本法计量资产价值是错误的,资产定价模型也是错的,财务会计是伪科学,资产评估方法存在很大问题,资产是有价值属性的,不同价值属性之间存在不同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扯谈,读书要思考,我从不读书,但善于思考,如果你学过会计,我会告诉你资产-负债不等于所有者权益,即净资产不等于所有者权益,经济学有很大理论有问题,你慢慢发掘吧。我所说的观点已形成文章,公开发表
  资产定价模型文章现在在写,不想在国内发表,国内期刊什么东西,到处要钱。权威期刊要的更厉害,我的文章他们还不敢登的,只有老美认账,中国方认可。我跟那些教授、博导讨论时,他们大多数是呆着,道理很简单,就是没想的,在中国,做学问的人不多呀,思考人不多呀,我为了想这些问题,常常是寝食不安,要推翻自己所学的知识,难呀
  您说话的方式,怎么让我想起了郎咸平教授,希望您的文章能够多发表。小生初来乍到,随着我的帖子的进一步深入,也希望您能多多指导。
  要讲货币的形成机制,还要很多秘密,书上都没讲,是我思考出来的。货币是人创造出来的,要多少有多少,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通胀是长期的,货币有弱货币和强势货币,经济学讲,是国家经济贸易决定,其实,错的。美国逆差这么多,美元还是强式。之所以,人民币升值,就是送钱给美国,让热钱跑。所以货币形成机制是靠国家实力来说的,老美在世界扮演的角色是老大,一切规则他来定,世界货币有他来发行,老美成为世界货币那天开始,就没有想过还钱,否则也成了世界货币,也就是说,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说,美国负责印钞票,这就是经济学,一方面解决老美的赖账问题,一方面由老美印钞解决世界发展问题,这次金融危机爆发根源是房地产和金融泡沫的问题,其实老美和欧洲骗钱的问题,因为工业化转移中国,老美和欧洲更没钱,想赚钱,那就骗钱,产生房地产相关的金融衍生品,最后赚昏了,自己玩过头,这次金融危机前景很不乐观,对于中国而言,赚外汇,等于送礼,中国产能过剩,应该靠自己解决,别把经济学当做会事情,其实就是赚钱或者骗钱的游戏
  作者:音乐就是音乐
回复日期: 23:55:56       劳动创造价值论,本身是含糊的.    按照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论,一个人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创造的价值,除了自身劳动创造的价值外,还包含了生产工具的人的劳动而创造的价值,所以才大于他不使用工具而直接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但问题是,这两种价值是不能用加法或乘法去计算的,所以解释不清楚就很正常了.    一个人直接下河捕鱼,可能花一月的时间,也捕不了多少鱼,如果他花三天的时间编织一个鱼网,再去捕鱼,可能一月下来,捕获的鱼远远超出他直接捕鱼的数量.他付出的总劳动量并没有什么变化,但产生了差别巨大的价值.    实际上价值这个词不但难以捉摸,而且让人糊涂,所以现代经济学一般回避谈论价值问题,就很正常了,一个不能解释现实世界的概念,再精确,也没有什么意义.向社区报告违规内容  ~~~~~~~~~~~~~~~~~~~~~~~~~~~~~~~~~~~~~~~~~~~~~~~~~```  我觉得你说到了问题的关键。虽然老马在资本论里并不否认技术对提高生产力的作用,但是他被想要的主观结论蒙蔽了双眼和思维。使得书中的很多观点都显得很生搬硬套甚至叫人难以忍受。    资本生产总是要产生剥削?但问题是如果资本的运作亏损,那是不是说工人反过来是剥削了资本家呢?如果一个人在家能够用原始织布机生产而赚到10元,谁又会去工厂干更长时间忍受更多苦难才赚10元的织布工呢?如果工人是因为能在工厂在同样的条件下而赚更多的钱,那么资本怎么能算是剥削了他呢?但是为什么资本能提供更多的工资呢?这是应为资本提供的更先进的技术或销售渠道而得来。这其实是相互得利的事。怎么能说是剥削呢?剥削我认为只能存在于强迫情况下,对于自由民是不实际的,至少也不可能长久的。马;觉得在学这本书之前就似乎已经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结论,并且始终围绕这个主观论断来写书。似乎脱离了学问的本源。不厚道
  我来回答一下各位的问题,关于weiran8029的“请问,你买房,如果未来房价要跌,你还会买吗,你之所以买的原因是因为考虑其未来的升值预期,股票市场亦如此,当你预计股票上涨时,你才会买,除非你做空。”但是,请问,你今天买菜是因为,你今天预期到明天的菜会涨价吗?你买电视机,是因为你预测到明天电视机会涨价才会去买电视机吗? 我觉得,您总是以投资的眼光来看待经济现象的。也可以说是投机。投机,是指买进某种商品,不是要利用其使用价值或者促进其使用价值得到实现,而仅仅是从这种商品的价格波动中受益的行为。预期价格上涨,是买某种商品的理由,并不是经济学中的价值所在。我买水果的理由是为了吃,但是能吃,并不是其经济学中的价值。  
其次,捕鱼的例子。完全脱离了市场,脱离了社会化大生产,所以,根本不是这里要讨论的价值。同时,用网捕鱼和用手捕鱼,所耗费的劳动,这仅仅是个别价值的体现。需要到市场的交换中,实现为社会价值。也就是,个别劳动向一般劳动的转化。  
再次,关于关于工人可以在家自己织布的问题。这点上,与捕鱼一样,脱离了社会化大生产来看问题。生产力的提高,让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使生产同样一件商品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压低了这种商品的价格。手工劳动竞争不过机器生产,从而被淘汰。原来从事手工劳动的工人,你想享受高的劳动生产效率吗?想。但是没有机器,你买不起,也就是前面我说的生产条件。你要投入到社会化生产中去,就必须进入工厂,这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这是你要想生存,就必须这么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四,关于金本位,强势美元和国家间的不等价交换,我会在后边一一解读。请大家关注。  太晚了,大家晚安
  高人啊,楼主发这么好的帖子不回对不起自己,一定持续关注  感谢楼主和其他几位提出不凡意见的朋友  让我们学习参考
  能拜读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帖子,而且是专业型,最基本的帖子,真是一大幸事
  有幸进入此贴,当真欣喜若狂。的确天涯N多讨论经济学现象的好帖,但大多术语繁多,艰深难懂,不大适合我这种只有一点粗浅基础的经济学爱好者进一步了解和探讨。  
这个帖子正是我辈想要的,通俗易懂,一针见血。希望楼主坚持独立思考的风格,理清思路,慢慢写下去。
保持密切关注~~~  
同时感谢weiran8029、长安射天郎、wanganghua、lotoclize等几位,拨开真相的迷雾,真理将越辩越明,期待你们保持对这个帖子的关注,不断深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我的帖子发不上,
  其次,捕鱼的例子。完全脱离了市场,脱离了社会化大生产,所以,根本不是这里要讨论的价值。同时,用网捕鱼和用手捕鱼,所耗费的劳动,这仅仅是个别价值的体现。需要到市场的交换中,实现为社会价值。也就是,个别劳动向一般劳动的转化。  --------------------------------------------------------  楼主这种解释是典型的指东言西,劳动创造价值,价值怎么体现,不是用劳动的产出来衡量,那用什么来衡量?无论是哪一派的经济学,从来没有人说过,不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劳动就不能产生价值了.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个别劳动创造产品或服务而在市场交换的情况存在,怎么能否定个别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呢.  其实解释捕鱼的情况,现代经济学解释起来非常简单,完全不用什么所谓虚无的价值概念.迂回生产比直接生产更有效率,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定理,就象数学中1+1=2一样,无需解释.而效率是衡量提高生活水平的根本原因.所以才有了专业化分工,有了贸易,有了资本积累,这是古典经济学中最简单的道理.今天的经济研讨再去关注这个关于资本的问题,已毫无必要.真正需要经济学人关心的,技术在经济中的作用,技术到底是经济体系的外生因素还是本身就是经济体系的产出结果,技术对经济体系的作用如何衡量,如何改进经济体系来推动更多技术的产出或适应更先进的技术等等问题,无疑比纠缠于什么是价值的问题,对提高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水平,更有现实意义.
  现代经济学的两大主题,就是稀缺与效率,基本不谈什么价值问题.  就象楼主所说不同国家间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如果非要用什么价值去解释,无疑就陷于一个死胡同.而只要用稀缺与效率的概念来解释,就很简单.  所以现代经济学的根本点就是要解决现实的问题,首先是解释现实产生的原因,再找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经济学的根本.搞些不能解释现实世界的概念,毫无意义.
  好茄子
  好茄子
  又是一个好贴,我的偶像长安射天郎都来凑热闹了哦
  昨天由于网络故障,没能将第三章及时发出,先给关注本贴的朋友致歉    还是先来回答问题    回答 对于 音乐就是音乐 的“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个别劳动创造产品或服务而在市场交换的情况存在,怎么能否定个别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呢.”    首先,我并没有否认个别劳动创造价值。但所有的个别价值,最后都要进入市场,才能确定其市场价值,并形成价格。  第二,如果您认为真正的经济学,是要研究“技术在经济中的作用,技术到底是经济体系的外生因素还是本身就是经济体系的产出结果,技术对经济体系的作用如何衡量,如何改进经济体系来推动更多技术的产出或适应更先进的技术等等问题”我想这只是经济学的一个小的分支。  第三,对于“所以现代经济学的根本点就是要解决现实的问题,首先是解释现实产生的原因,再找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经济学的根本.搞些不能解释现实世界的概念,毫无意义.”这一点,我非常赞同。所以我来开这个帖子。对于价格是怎样形成的,汇率是怎样形成的,经济危机是怎样形成的,贫富分化是怎样形成的,您不认为这是很现实的经济问题吗?
然而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我关注价值,但是不会仅仅拘泥于价值,只是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性的概念,它就像绵延6300公里的长江的源头的那一股清泉。系统化的论述,必须从源头展开,也只有找对了源头,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第四,对于“就象楼主所说不同国家间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只要用稀缺与效率的概念来解释,就很简单.”我想您已经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是,至于如何从源头进行推导和透彻的 直观的理论化解释,到时候论述到汇率的时候,希望我们继续探讨。  
  行文至此,我想还有必要再对 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范畴,进行一下解释:  第一,我这里要研究的经济规律始终是市场经济的经济规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绝大多数劳动产品都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也就是体现为商品。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趋向于将所有的劳动产品都变成商品。商品自然成为揭示这种经济体制运行规律的最佳切入点。  在研究过程中,所有的概念都是为研究对象服务的,都是为研究市场经济体制服务的。价值也不例外,价值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的特有属性。 自产自用的劳动产品不具这里的价值。字典中,关于价值的定义也许很宽泛,而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范畴只是价值的一个方面的含义,是价值的子集。绝不是全面对应。这是理解价值范畴的关键,将经济范畴的价值,与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一一对应,是错误的 。  第二,由于,我在论述的时候,用到了很多资本论中的范畴,很多人会产生条件反射式的排斥。甚至有人认为,资本论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这完全是错误的。资本论的每一个重要理论,都是在纯粹资本主义经济的前提下推演的,是研究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的。
  在宏观经济学中,GDP也许是大家最常听到,也最常关注的一个概念了,天涯也有很多人在不断地关注着、论述着GDP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其中也有很多有见地的帖子。但是我看到的帖子绝大多数,并没有做最基础理论的铺垫,在这里,我打算从最基本的铺垫做起。试着把很多人不愿意碰触的或者试图逃避的理论基础讲明白。同时对一些相关问题适当拓展。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 引论  1、当期创造的价值  研究经济,必是活的经济,运动的经济,经济增长状况是我们特别关注的。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要看某物的变化态势,首先要搞清某物是什么?那么,这里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弄明白什么是当期新创造的价值,这个价值如何核算。  我们可以先从一个企业谈起,假设某企业在一年内生产价值300万元的产品,生产这些产品的原材料和辅料的价值加上厂房设备的折旧价值量等生产资料的消耗,我们设为C=200(单位省略),这是相应生产资料的价值向这些产品的转移,企业支付给劳动力的工资设为V=50,企业未进行分配的利润设为M=50。那么,其价值构成就是200c+50v+50m,该企业生产的价值和该企业从别的企业购进的原材料、能源以及相应折旧的价值(我们成为生产资料耗费)之间的差额就是价值增值,在这里就是50v+50m  2、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人们生产某种物品,其目的是为人所用,最终是要投入消费的。一物要成为最终消费品,往往要经过很多中间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会不断变换形式(如从棉花到线到布,等等)作为原材料加入到生产过程中。在这个生产过程中,往往还有很多辅助材料、劳动工具等一些生产所必须的因素加入进来。  这里出现了两种有区别的产品类型,一种是可供人类直接消费的产品,而另一种则是生产最终消费品的中间过程物,包括原材料、辅料、生产设备、以及为生产提供条件的厂房等。  按照这种区别可以将全部产品划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是继续投入生产过程的初级产品、工业再制品和固定资产的统称。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中间产品是最终产品价值形成过程的一个中间阶段,它们的价值最终并入到最终产品中去。最终产品是中间产品的对称,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可粗略划分为个人消费品、公共消费品。  其实,同一些社会产品在一些场合可以充当中间产品,而在另一些场合则充当最终产品。比如,一把钳子,用于生产和用于家庭备用是不同的。在经济考察中,到底是把这种产品归为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要看其最终的用途。  3、国内生产总值(GDP)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率的高低来核算国家创造价值的情况并评判经济增长状况。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两种主要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和收入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生产成本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  
至于这种核算方式科学性与否,我们将从纯经济学的角度,在本章中详细探讨  
  二、经济产值的计算  1、两部类生产模型  要探讨经济产值和经济增长值,政治经济学中的两部类生产模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在两部类模型中,最终产品被称为消费资料,而中间产品被称为生产资料。据此将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生产中间产品的部类称为第一部类,将生产最终产品的部类称为第二部类。  社会再生产分为两种类型: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意味着,当期经济体的产值完全被人们非生产地消费掉(那就是说,当期的国民收入,完全在当期非生产地消费掉);扩大再生产意味着积累,当期经济体创造的全部价值并没有当期全部消费掉,而是有一部分被积累起来,用于来年的生产,以便扩大现有生产规模。  (马克思把他对再生产的研究建立在一些假设的基础之上,但并不是所有这些假设都是严格必需的:(1)固定的和同等的资本有机构成(C/V)和剩余价值率(m/V);(2)商品是按它们的价值交换的;(3)固定的生产率;(4)资本家拥有无限的后备劳动力。)  首先要明确,第一部类的生产是为了第二部类服务的,第二部类的生产是为了国民服务的。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提供生产资料,第二部类为第一部类的国民提供可供消费的最终产品。有些产品既可以充当生产资料,也可以充当生活资料,这并不影响两部类的分析。  (1)简单再生产  现在,我们用1和2分别表示生产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两大生产部类,即  第一部类:C1+V1+m1=W1  第二部类:C2+V2+m2=W2,  设社会总额C=C1+C2,V=V1+V2,m=m1+m2。  在简单再生产中,  v被全部消耗掉,并且m是被全部消耗掉而不是积累起来,那么,  在一个生产周期内,第一部类的最终产出被本部类及第Ⅱ部类消耗掉,生产资料的需求总额等于两个部门的生产资料的合计,也就是说第一部类的最终产出全部用于本部类及第二部的生产消费,即W1=C1+C2。第二,工人与企业主的收入都全部用于生活消费,并没有剩余及储蓄等,因此,W2=V1+m1+V2+m2。两个等式如下:  C1+C2=C1+V1+m1  V1+m1+V2+m2=C2+V2+m2  消掉第一方程式两边的C1,和第二方程式两边的V2+m2,就会看到,二者都简化为下列简单的方程式:  C2=V1+M1  也就是说,因为两个部类承担着不同的经济职能,两个部类必须进行商品的交换,即Ⅰ(V+M)和ⅡC的交换,与 V1+M1=C2的等式相对照。  为了便于说明,假设C2=V1+M1=n,具体的交换方式是这样的,第一部类的国民收入V1+M1购买第二部类的价值为n的最终产品,第二部类用从第一部类获得的收入去购买第一部类价值为n的生产资料作为C2,作为本部类的不变资本。当然,这种交换并不是总是要第一部类先购买,也可能是第二部类先购买。(但有一条规律,哪个部类先出的钱,钱最终又流回了哪个部类,当然是流回了不同的个体。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推导。)  C2=V1+M1,这可以说是简单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它扼要地表明,在消费资料部类即第二部类中用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应当相当于第一部类国民所消费的物品的价值。如果这个条件得到满足,生产规模就会年复一年保持不变。这个方程式表达了:为了社会总资本在相同的规模上再生产必须得到满足的一个条件。  我们看到,当年生产的新价值即当年的国民收入,被人们在当年就完全消费掉,这样的生产叫作简单再生产,也就是生产规模保持不变的再生产。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生产的新产品仅够补偿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我们举个例子:  Ⅰ v+  Ⅱ v+500m=3000  总价值=9000,  其中0v1+1000m1  (2)扩大再生产  只要生产资料部类的产量大于用掉的生产资料总量,就有了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即:  C1+V1+M1&C1+C2(当期生产的生产资料没有完全进入生产消费,有剩余。)  可以得到V1+M1&C2,这是扩大再生产必须要满足的条件。资本有追求利润的本性,有不断扩大再生产的内在驱动力,只要社会再生产拥有这样一个物质条件,社会总资本就能脱离市场有效需求的问题增长,甚至演变为盲目地扩大再生产。  另外,盲目的扩大再生产,会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对于这种限制,在本章后面的附录有具体分析,有兴趣的话可以研究。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  两部类分析方法为我们分析宏观经济打开了一扇窗口,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思路。琼.罗宾逊夫人认为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图式,为研究储蓄和投资的问题,以及研究资本品的生产和消费品的需求之间的平衡,提供了一种极其简单而又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两部类分析法把庞大的经济运行体系和纷繁芜杂的经济现象概括成仅仅两行字的公式中,它只能为我们描述经济运行的一个粗略的线条,只是一个经济分析的工具,其中的细节绝对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认识再生产公式时,要有统筹全局的眼光,如果过于求全责备,则反而误入歧途。  (1)简单再生产中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总公式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国经济增长到底该如何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假定是1年)内新创造的价值就是  V1+M1+V2+M2------------------------------------------------- A  =(C2+V2+M2)+(V1+M1-C2)--------------------------------------B  =(C2+V2+M2)+{(C1+V1+M1)-(C1+C2)}----------C  这也就是所谓的国内生产总值。宏观经济学中的GDP,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以GDP及其增长率的高低评判经济增长状况。GDP是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是当期新创造财富(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总量。  我们这里,也用GDP来表示国内生产总值,但是,有些细节需要改进。下面将详细推导GDP的核算过程。  在两部类模型中,GDP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①V1+M1+V2+M2-------------------------------------------------A  此公式是指年新增价值,等于两个部类的国民收入。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赋税等。  附:你的收入从哪里来?  国民的收入是从国民创造的价值中来,在市场经济社会,是通过出卖商品获得货币的形式取得。市场上的标的就是商品,躲在商品背后的是,藉商品的出卖获得收入的人!在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社会,赋予商品价值的是生产者的劳动——这是商品的市场价格的基础,而出卖的商品的是企业主体,这种商品或者是劳务或者是物质,虽然生产者创造价值,但是凭借这个价值的出卖而获得收入的并不只有生产者,还有为生产者创造劳动条件的部门或者个人。其中包括货币资本的提供者、企业主或者股东、企业管理者、土地所有者、国家政府等。初次分配是由市场自发完成的,进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主体正是市场的主体——掌握价值生产的企业或者个体。二次分配的主体是一次分配中获得收入的主体,三次分配、四次分配……依次类推。  总的规律是劳动创造价值,要素创造收入。  ②(C2+V2+M2)+(V1+M1-C2)-------------------------------------B  此公式前半部分实是指当年消费资料产品的生产总值,后半部分是第一部类的国民收入未和第二部类不变资本相抵的部分,也就是所谓的第一部类的投资(包括第一部类的存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的投资),在简单再生产中为零。  ③(C2+V2+M2)+{(C1+V1+M1)-(C1+C2)}----------C  这是公式B的延伸,前半部分已经说明,后半部分是当年第一部类生产的商品的总价值中未被全社会年生产作为不变资本耗费掉的部分。  实际上,  (C)=W2+{W1-(C1+C2)}  =第二部类产值+{第一部类产值-社会生产资料消费总值}  (2)扩大再生产中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  在简单再生产中,这种统计是一目了然的,在扩大再生产中,具体计算虽然显得比较复杂,但是本质相同,(这里是需要重点理解的地方是GDP计算的核心之所在。)下面,我们举一个扩大再生产的例子来看一下整个过程:  第一年起始状态是这样的  Ⅰ、0V1+0  Ⅱ、V2+750M2=3000    假定,第I部类的剩余价值的一半即500M2被积累。因此,首先,m1或1500I(v+m)要由1500C2补偿;这样,第I部类留下的是M1,后者要用于积累。(V1)由1500V2来补偿。    我们假定,500M1中有400要转化为不变资本,100要转化为可变资本。这样,第I部类是:  0V1+100M1(最后一项要转化为100v)。    第II部类方面为了积累的目的,要向第I部类购买100M1 (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后者形成第II部类的追加不变资本;而第II部类为这个目的而支付的100货币,就转化为第I部类的追加可变资本的货币形式。这样,第I部类的资本是0V1=5500。    第II部类的不变资本现在是1600C2;第II部类要运用这个资本,就必须再投入50V2的货币来购买新的劳动力,从而使他的可变资本由750增加到800。第II部类这样增加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共计150,要由该部类的剩余价值来偿付;因此,在750M2中,只剩下600M2作为第II部类资本家的消费基金,他们的年产品现在划分如下:      II、V2+600M2(消费基金)=3000。  在消费资料上生产的150m,在这里已经转化为(100C2+50V2)它将以它的实物形式,全部进入工人的消费:如上所述,100为第I部类的工人(100Iv)所消费,50为第II部类的工人(50IIv)所消费。  单看第一年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构成是:  Ⅰ、400C1+100V1  Ⅱ、100C2+50V2  总额是650,其物质成分构成是:生产资料为400C1+100C2=500,消费资料为100V1+50V2=150。  为积累的目的而改变的组合,现在表述如下:   I、0V1+500消费基金=6000   II、V2+600消费基金=3000    其中,资本是:   I、v(货币)=5500   II、v(货币)=2400    合计=7900,    如果实际积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第二定律 7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