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博导官网网站运营三个勋章都得到的能传授一下吗?

好评:81.34%
坏评:18.66%
i博导是完全免费的移动教学助手。开启移动环境下教与学的新体验!提供学生在平台上完成作业,测试,观看课程的数据统计分析,综合评分报表展示及下载功能。
1、注册i博导教师角色账号,创建您的线上班级;
2、生成班级邀请链接发给您的学生;
3、学生下载APP,注册并加入您的班级。
海量精品视频微课,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有效拓展学生专业知识。
您可以轻松管理班级,布置批改作业,线上测验自动收卷,发布预习课程(可摘录)。
定期的知识竞技,以竞赛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可视化数据
提供学生在平台上完成作业,测试,观看课程的数据统计分析,综合评分报表展示及下载功能。
下载i博导 3.3.4 官网手机版
其他下载地址:
软件排行榜
12345678910
热门关键字
关注新云安卓游戏网(12.25更新)&br&&br&&b&一、什么是运营?&/b&&br&&br&从广义的角度上说,一切围绕着网站产品进行的人工干预都叫运营。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互联网产品公司只有3个业务部门:产品,技术,运营。产品运营这个概念就=运营,只不过可能你的公司或者产品是以产品为主,运营为辅,所以这时候没必要单拆一大堆人马出来做运营,所以就统称为产品运营。&br&&br&细一点的我把运营分为市场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运营以及商务运营几个大类。&br&&br&市场运营:以Marketing为手段,通过花钱的不花钱的方式,进行对产品的一系列宣传,曝光,营销等行为的干预手段。多见于需要一定程度砸钱的产品,但砸钱和市场行为不是等同的,既有不花钱的市场行为,也有砸钱的其他运营手段。这一点为主要运营手段的往往是一些离钱近的企业,因为只有离钱近,有完整盈利模式的才会在市场运营中不断扩大投入。&br&&br&用户运营:以人为中心的运营手段,常见于UGC社区,以贴近用户,团结用户,引导用户为手段的运营方式。表现在你会发现网站运营人员非常愿意和用户交流,逗比,谈天,八卦,有的时候你都分不清这是用户还是官方工作人员,例如知乎就是这一种, 周源,黄继新,成远,ourdearamy....在一个产品早期,运营人员自己的主动使用和干预非常重要。&br&&br&内容运营:这有两种进路,一种是在UGC社区,将用户产生的高质量内容,通过编辑,整合,优化等方式进行加工,配合其他手段进行传播。这跟用户运营往往相辅相成来做的,例如你在知乎回答一个问题,回答的很精彩,知乎的同学会把你的回答和别人的回答拿去整理好,然后通过微博,日报,周刊等手段传播,这就是以内容为中心的运营。还有一种是在一些媒体产品,比如澎湃新闻,比如钛媒体,36kr这种,也是以优秀的内容为核心来运营,和前者不同的是自己采编,整理,撰写的成分较多,不一定来自于用户。(当然了,很多知乎回答问题的同学都很愤怒自己的文章被抄袭,不署名转载等等,但其实做内容运营的那些同学,抄袭就是工作之一,所以大可不必在意。我非常理解你们,所以本文欢迎抄袭,欢迎转载,不需署名,但经常更新,请记得转载全了)&br&&br&社区运营:早些年我把社区运营和用户运营放到一起跟别人讲,但是后来发现这其实有点问题,因为,面向UGC用户的运营,和面向普通社区消费内容者的运营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种。所以就单独拿出来说了。社区运营指的是面向社区消费者进行的干预活动,比如整站做个活动啊,抽奖啊..投票啊,转载一些好文章到社区里引发讨论啊..都算。这类的工作玩到极致就是不断的在社区里煽风点火,引发大家互喷,活跃整个社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nga的“喷斗士竞技场”,这个模式近些年也被很多其他的论坛或者社区引用,效果相当不错)&br&&br&商务运营:这类方式多见于一些商务B2B的产品,分为BD和销售两种。销售是直接卖产品,BD是更多是互惠互利的一些合作。这都是手段,目的都是为了弄来用户,然后留住他们。很多企业级产品都是以这种运营方式为主要手段的,例如BAT的云服务产品,或者拉商家入驻,拉企业团队来用自这种。&br&&br&&br&&br&而围绕运营,或者运营人员的成长,就先要理解产品技术运营分别在一个互联网产品之中起到什么作用。&br&产品:把东西想出来&br&技术:把东西弄出来&br&运营:把东西用起来&br&&br&严格意义上产品和运营也因为公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位和边界,这就因人而异了。不同的产品,这三个领域的侧重不一样。例如拿BAT来说,百度重技术,腾讯重产品,阿里重运营,这都是大众心中的普遍概念,某种程度上都是和公司最开始的业务,最核心的业务是什么有关。当然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其他部分也很强,不会差到那里去。但某些小公司,还是有前期侧重点的。&br&&br&&b&二、运营要做什么?&/b&&br&&br&不过说回到运营,我认为所有在做运营的同学,最核心的一条心理素质就是:&br&&br&&b&别去逼逼产品和技术,要有他们做出一坨屎你也能翻着花让人吃下去然后打好评的觉悟,以及能力&/b&&br&&br&&br&无论你是初级小编,微博账号管理者,还是运营总监,coo,&br&你最关心的东西,从头到尾只能有一点&br&&br&&b&弄来用户,然后持续的留住他们&/b&&b&。&/b&&br&&br&你做的&b&所有&/b&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点来进行,任何工作(包括你的团队成员的工作)都必须直接或间接指向这个目的中的一部分,为数据结果负责。&br&&br&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都不简单。比如各位运营同学你们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最近一个月做的工作,哪些工作是对这个目的有明确“数据结果”的,哪些工作是没有的。如果没有数据结果的工作比例太多,你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了。&br&&br&而这一条,再拆,可以拆成以下四个核心环节&br&&br&&b&1、找到用户在哪
用户画像,调查,需求分析等工作,没错,你需要理解你的产品,哪怕他是一坨屎)&br&&br&&b&2、以能接受的成本弄来用户,让他们用你的产品&/b&&br&
市场投放,渠道拓展,商务合作,内容编辑,社会化媒体策划活动等等,花钱不花钱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自己费尽心思一个礼拜搞个东西有时候还真不如花钱雇专业的人搞。&br&&br&&b&3、让用户持续用你的产品&/b&&br&
用户运营,社区运营&br&&br&&b&4、跟用户在不用产品时候保持联系&/b&&br&
召回,微博微信运营,反馈,与别的产品进行商务合作。&br&&br&&b&三、运营的上升轨迹&/b&&br&&br&在我看来,初级运营和高级运营并没有严格的分水岭&br&某种程度上说,如果你在以上这四个环节,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的一个子项目(例如微博运营专员,微信运营专员,内容编辑,社区活动策划等等),那可以被定义为初级运营。往往初级运营是在2-3-4之中的,1你只需要理解贯彻就行了,还没到参与决策的地步。这时候你是一个执行者,踏踏实实做就是了。说实话,这阶段,你的工作以天为单位计算,可替代性非常强,我看过拉勾的招聘数据,一般都在5-8K之间,这活也就值这个价。&br&&br&而当你做的越来越好,对你所在的环节理解的越来越深刻,并且开始逐渐把自己的能力范围覆盖到整个环节时候,你已经算是一个中级运营了。你可能不关心市场投放,只关心留存,甚至不关心留存,只关心重复购买/粘性用户UGC。说白了就是你在整个产品的业务链条中,作为某个环节的manager,已经形成了某一种不能被绕过去的关卡,这也是你的价值所在。这时候你值8-15K之间,除非你在企业最核心的环节,不然你还是有一定可被替代性的。这时候开始以周作为计算单位来考量你的工作效果。&br&&br&&br&然后当你做着做着,能力越来越大,视野越来越大,你开始琢磨怎么向上下游进发。&br&例如你是一个市场经理,你已经开始考虑拉来的流量能否留下来,主动开始配合社区运营人员做一些活动,或者你是社区运营经理,你策划了一个社区内的UGC活动,然后主动协调市场人员去把这些精彩的UGC传播到外圈,你在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能力范围,而到了这个阶段,你就已经向高级运营进阶了,视野更大,资源更多,需要布的局开始以月甚至更长时间为单位去计算,你的任何一个决策会影响之后相当长时间内的运营状况,风险越大,责任也就越大。&br&&br&我之前说的核心目的其实里面有2个层面,1是拉新,2是留存,如果你从1突破到2,或者从2突破到1,并且都做的很好,可以开始控场,根据产品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来关注不同阶段整个运营环节里最应该先从哪里突破,用全盘考虑去合理的配比资源,无论是金钱还是人力,都在你眼里是可以调配的资源,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以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线去考虑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初步具备一个运营总监的能力了,再下一步就是COO了。有的公司coo还要考虑投资人关系,PR,各路vender的调配,大型的商务合作,不过这些就已经跨入公司而不仅仅是产品层面上的运营了。&br&&br&&br&而这一层也是最难突破的,瓶颈在于如果你之前一直都是在“拉新“”留旧“其中一个领域中深耕的话,你深耕的越久,做的越深,你越难以跳出来去理解另一个领域。因为这里面的价值观和思考的方式是完全完全不一样的。因为用户完全不一样,你花了N长时间,理解了陌生用户是怎么想的,他们怎么会一步步开始使用你的产品,而你需要花几乎等量的时间,去理解你的熟悉的用户他们具备的是什么特性,如何会连续使用。&br&&br&我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说百度的凤巢系统(就那个搜索推广的后台)。&br&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拉来新用户用,你需要让用户有这样一个认知:“在百度投广告靠谱”,你可能得花好多时间去跟用户灌输“简单,易操作,流量大,帮你挣钱”这些点,这就是拉新运营的重点。这时候在用户心智中,你的竞争对手是腾讯广点通,微博粉丝通,门户投banner,还包括线下的广告体系。而由于你的用户太”蠢“,不能极快的理解你这些点,于是乎你需要销售死磕,上门,办各种会,做案例推广等等,各种地方投广告,刷墙。&br&&br&而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让已经开始用凤巢的人花更多的钱,那就不仅仅需要让用户觉得你好,还得让用户觉得,他在这里也好。我见过太多人用了一下凤巢就玩不转然后弃之不用的情况了。这个时候你的思考维度就已经变成,我怎么让用户从凤巢挣更多钱,持续加大投入balbla。然后你就需要技术指导,关心用户的账户状况,提供更多更好用的工具。你这时候的竞争对手或者说干扰项已经变成了前段的销售,客服,或者产品,技术等等内部因素。&br&&br&这两个东西其实是互斥的,因为从拉新的角度讲,你不怕伤害用户,因为用户都不知道你,没的伤害。而后者,你可能会要伤害用户,在用户的利益和你的利益之间做博弈和平衡。通俗点说,就好比一开始跟你说,这个人巨特么坏,让你去砍他,后来又跟你说,这个人巨特么好,让你去救他。&br&一般人到这就精分错乱,结果导致砍人时候下不了狠手,救人时候顾虑太多。&br&&br&而只有领会通了,你才算真正打通任督二脉,称得上是一个高阶的运营人。&br&&br&这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你千万不要想你只需要看一个面就行了,那样你的发展就会止步于一个年收入不会超过20万的运营经理,而一旦突破,上不封顶的职位在等待着你,就算你自己没有产品能力和技术能力,你也能做一个非常NB的COO,带好负责拉新或者留旧的团队。&br&&br&&br&我见过无数的人死在这里,一个UGC社区产品,什么都没有时候就开始投广告,或者一个很棒体验的产品,不能及时激发用户的好评,作为市场武器去花钱传播,结果被大厂山寨迅速干死。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br&&br&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啥都做。&br&&br&&b&四、运营人总结&/b&&br&&br&我觉得运营的职业发展曲线是阶梯式的,这不同于产品或者技术较为平滑的上升曲线。有空大家可以参考猎聘,拉勾等网站的薪资,运营的跨度非常大。不用去羡慕程序员刚毕业1-3年起薪就很高,你看看年薪七八十万的架构师能有几个职位和几个人能做。运营是一个入行门槛很低的工种,入行门槛低就意味着整个人口基数大,所以竞争会非常激烈,你每上升一个段位都要历经时间或者金钱的积累。运营是最像打仗的了,你一开始就是个小士兵,然后慢慢你开始成为老兵,开始指挥一个小班,继而指挥一个连,营,团...十万人里面,最后就出一个将军,而当你成为将军的时候,你的胜利是拿人命换来的,有些人就是要被牺牲掉,有些人就是要被放弃.....对运营来说也是一样,每个企业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大量没有职业发展,没有晋升机会,没有积累,日复一日做着毫无成长性的工作的人的基础上的。你的决策NB了,企业成功,一起加薪,开拓新业务,成长,你的决策失误了,你浪费的就是无数人的宝贵年华。&br&&br&&br&如果把一个产品当成是一条航路,产品是方向,保证飞的到目的地,技术是基础,保证别掉下来,但当一个公司的产品已经基本定型,开始起飞的时候,只有强力的运营能让这个产品稳扎稳打的飞的更高和更快,以及甩开那些抄你的产品,学你的技术的那些竞争对手。&br&参看58和赶集,拉手和美团,京东和当当,太祖和校长。&br&&br&&br&&br&&b&因为一个企业之中,离用户最近的就是运营。&/b&&br&&br&——————————————————&br&最后我要说一下所谓数据结果的问题&br&&br&何为数据结果,就是能被定量或定性(对,某个用户跟你发了一大篇抱怨信,这也是数据)的数据体现的结果。&br&没结果就别做了。&br&&br&根据我的感觉,有很多同学在工作中做的事情,都是目的不够强的,或者干脆就没有目的。&br&比如我来谈谈发微博这个事儿。&br&我相信在座有不少同学是做企业的微博,微信账号运营,这也是最初级的运营工作之一。&br&&br&一般来说,企业官微最核心的作用有两个:1、和已有的用户保持联系 2、从微博获取陌生的用户 。&br&第一个其实大家都在做,例如所有网站,所有产品都会说,哎呀我们的官微是xxoo,请用户关注,偶尔做个抽奖,回答回答问题,解决一下售后,了事。&br&&br&但第二个,本质上是一种营销行为。你挖空心思,做出一条内容,搞出一个活动,然后利用企业本身已有的用户作为基础,进行二次或者多次传播,来造势。&br&&br&一般来说,第二种会有更强的目的性,因为营销行为本身就和数据结果捆绑的,你会关注转发量,ROI,订单数,咨询量,这都是数据结果。&br&但如果你做的工作是第一种,你往往很容易失去目的性。反正干好干坏一天发几条微博,回答回答问题。我这么说吧,如果你没有目的性的去干这工作,你做的工作充其量就是一个客服,一个搬运工,无论你做三个月还是做一年,你都是没有成长的。&br&那怎么样才能有成长呢?&br&你必须尽量往第二个工作靠拢,因为虽然你的企业不重视你的微博营销工作,但为了你自己的发展,你需要去让自己快速理解营销。例如就算你仍然是回答用户问题,能否挖空心思想一条妙语,让看到这个回答的用户们哈哈大笑,帮你转发,继而让那些没关注你们产品的用户觉得你这个官微有意思,关注一下,这就算是在获取陌生用户了。&br&或者说你的用户使用你们的产品有很多抱怨,你找时间,学学PS或者请公司的设计师吃个饭,整一个轻松可爱卡通的塔图出来,大概讲解你们的产品有哪些用户可能的困扰。然后已有的用户看到又会因为你做的内容好帮你传播。&br&这种的工作,都有极强的目的性,就是尽可能多的获得转发,尽可能多的获得新关注,你做10个,能撞上一个引起联动效应,很多事情吧还真不好说,一不小心撞上个破万转发的,以后你找工作写在简历上都值2-3K的上浮。&br&&br&你应该去为你做的每一个工作去寻找它的数据结果,如果你打破头,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某些工作的数据结果在哪里,就恰恰说明这个工作是毫无成长性,没有积累,你随时可以被一个2000元工资的实习生替代(这部分工作确实是存在的)。而你一旦找到了这个行为的结果,你会发现你做的跟之前做的质量差别非常大。&br&&br&&br&所以我说,做没有数据结果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br&&br&&br&&br&拿回来数据,然后不断的让自己能操作的盘子越来越大,做到最后你会发现,做什么产品已经不重要的时候,你就是个好运营了。&br&&br&&br&——————————————————&br&再最后,谈谈如何看待和产品技术的关系问题。&br&我之前说的很激进,产品和技术做出来一坨翔,运营也要让人吃下去并且打好评。这其实背后反映是我的运营观。&br&我认为运营在一个互联网产品的发展中,起到的是加速,扩张,倍化的作用。例如我们给某个产品赋予一个初始值是1,那么一个强力的运营执行人可以让这个1乘以10,超神的运营执行人可以让这个1乘以100。没有产品时候自然就为0,你怎么倍化都没用,但是产品一旦做出来,哪怕是坨翔,那也就算0.01,靠你的本事也可以乘以10,乘以100.&br&所以很多时候,作为运营,你需要关心的不是如何抱怨这个1为什么不变成2,不变成3.你最应该关心的是你自己的运营倍化能力是否能从10变成100,变成1000。&br&&br&这就是为啥我说别去逼逼产品或者技术,你逼逼,实际上是在帮助人家从1到2到3,但对你自己的运营能力提升无足轻重。对产品越多的不满,对技术越多的抱怨,就意味着你关注自己的能力越少。多关心自己的成长,不要用自己的时间浪费在对他人的抱怨上。&br&&br&&br&当然,碰到优秀的产品和产品团队是你的运气,这时候他们的提升速度也许会超过你,你也许可能也会掉队噢。我们都听过“xx是个好产品,运营一坨屎”这样的言论吧。&br&(完)&br&&br&&br&问答时间——————————————————————————————&br&这两天忙,不常上知乎,结果积累了一大堆大家的私信问题。涉及工作,很多东西也确实只能私信来问,我都捡重点回复了。&br&摘要一些常见问题综合来回答一下。&br&&br&Q1、请教一个新手问题,我刚进入互联网圈的运营岗,也十分喜欢运营类工作,但在一个“螺丝钉”式的岗位上,接触到事物很有限,怎样能扩展自己运营能力,做一些实践性的工作或者活动。因为在各种网站学习运营知识,又苦于没有实践机会,所以请教您,这种情况怎么破。&br&&br&A:这个问题我觉得本质上和你做什么工作无关,因为任何行业,都不可能让新人一上来就接触到好多好多事物,就算是在发展速度极快的公司,新人也是从小做起的。这问题本质上是两个子问题,1、“接触少,信息少,怎么获得多信息来成长”
2、“做的少,没有实践机会,怎么实践。”&br&
第一个问题,我觉得核心在于,你接触的东西少,是真的公司限制你,还是你没有打开自己的眼界。很多时候其实是后者多一点,也许很多工作公司另有其人在做,但公司不会去限制你“观察”。诚然,你可能就是在做一个螺丝钉的岗位,每天发发帖子,转转文章。但你的同事在做什么,你的上司在做什么,你其他部门的同事在做什么,产品在做什么,研发在做什么,老板在做什么,老板在想什么,老板接下来打算做什么,竞争对手在做什么,竞争对手打算做什么,整个行业现在在做什么……
这里面有无数的问题,我相信我现在问你你能回答的并不多。而观察,尽可能多的给自己捞到观察机会。这是看的问题,越大的公司你要看的越多。&br&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做的问题,很多学的东西并不是拿来就能用的。积累到一定份上,你才能融会贯通。所以也不用急于去把学到的知识拿去实践,例如你今天看说微信运营10个诀窍,你如果不是做微信运营的岗位,你确实没法实践。但这里面就有2个策略,第一是你把这些东西告诉公司搞这个的运营同事,让他替你去实践,你来观察。第二是你干脆业余时间额外开个自己感兴趣的,和公司业务不冲突的,爱好性质的微信,真的有兴趣就自己弄一把。现在这年头各种vender成本这么低,app,微信,建站,分分钟自己就弄了。&br&&br&Q2: 做了1年社区运营,感觉没什么发展,不知道自己怎么才能去像您说的那样向更多上下游链条去覆盖。公司业务不是以我这块为主的(就是产品的用户社区)升职很难,要跳槽吗?&br&A2:我觉得吧任何一个职业人士看待自己发展问题的时候,就考虑2个东西,第一是跑道是不是足够长,第二是跑道适合不适合自己跑。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这条跑道虽然很适合自己跑,但是长度不够,留给你的空间很小,那就果断换跑道。另外的时候你会发现跑道很长,但是可能不适合自己,那也得换跑道。但我要多嘴一句就是,你想找到一个百分之百足够长而且百分之百适合自己的跑道其实超级难噢,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两边进行权衡。而年龄越小,我越支持你先去找长的跑道,前面的权重比后面大一些好,鬼知道你30岁40岁会不会跑去做别的事情呢?长跑道总归有好处&br&&br&如果你做的工作是公司非核心业务,那在这个公司里面你的跑道是有限的,那不妨换去你喜欢的工作的其他跑道更长的公司。真的喜欢社区运营,就去豆瓣,果壳,知乎,贴吧,这样的公司扎扎实实修炼呗&br&________&br&PS:北京地区互联网体育方向小公司招运营实习生,要求大三或者大四,对校园电竞、体育有了解,有兴趣的私信跟我聊聊呗
(12.25更新) 一、什么是运营? 从广义的角度上说,一切围绕着网站产品进行的人工干预都叫运营。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互联网产品公司只有3个业务部门:产品,技术,运营。产品运营这个概念就=运营,只不过可能你的公司或者产品是以产品为主,运营为辅,…
&p&我有幸在国内最好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做社区运营,也有幸在中国成长最快的移动端应用做社区产品经理和运营。在运营岗位前后大概六年间,期间用户从几万到千万级别。从第一家公司离开的时候是运营经理。&/p&&p&找工作期间收到了成长中创业公司运营总监的 offer ,也算是勉强达到了题目的要求吧。这个问题应该是问运营的职业成长,而不是运营到底做什么吧。那我就偏重职业成长这部分说一下。有前同事们看见这个答案的话,见笑啦。&/p&&br&&p&&b&一 成长过程&/b&&/p&&br&&p&1 一开始的时候谁都不是&/p&&br&&p&只有一个大的运营的 title ,并且是实习生,团队不到二十个人。这意味着只要不是产品设计和技术的工作,需要做什么工作我就上。所以从内容编辑、内容精选、客服、 KOL 维护、举报、追踪 bug 、提建议、EDM、新媒体,什么都会涉及到。早期的创业公司中,拥有的资源和想要的结果是极其不平衡的。对于运营来说,花的时间和精力越多,收获就肯定越大。所以我从早到晚扑在工作上面,觉得什么做的不好就花时间做,最疯狂的一段时间里早上七点到办公室,晚上十点回来或者干脆睡办公室,七天不限地点地工作,假期也没有回家。&/p&&br&&p&这个期间工作的方向很明确,就是建立产品的核心价值观并且传达给核心用户。在此基础上,细分成几个不同目的:&/p&&p&1. 提升网站内容量和内容质量&/p&&p&2. 提升核心用户量和活跃&/p&&p&3. 保证网站安全存活
&/p&&br&&p&从这些方向本身不难看出,这背后夹杂着大量重复的、日常的辛苦活,以及一些激动人心的增长。具体来说,每天都在大量地、频繁地接触用户、用户产生的内容和用户的反馈,所以产品的用户层面大大小小各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产品各个层面的各个问题给用户带来什么体验,造成什么困扰也都一清二楚。因为时间还不够长,接触的东西又很多很杂,所以所有的事情放到眼前就是一盘碎片。对于自身的定位也很模糊和迷茫,并不清楚运营这件事情的定义究竟是什么,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有时候也会因为不成熟的工作态度和方式陷入困境;产品刚刚上线不久,四面八方和用户都发出质疑的声音;但好在公司的方向一直明晰并且正确,和自己的价值观也很相符,所以从来没有对工作存在丝毫怀疑和动摇,摸索和辛苦的过程也都觉得是幸福的。&/p&&br&&p&2 变成了有话语权的人&/p&&br&&p&第二阶段产品的用户规模迎来增长,随之带来的内容增长也让运营的工作也开始翻倍。有了足够的人力资源之后运营的职责开始分化为新媒体、内容运营、用户运营三大方向,由不同的人开始并行。&/p&&br&&p&有时候觉得运营就像潜水,选择海里的一个点,跳下去,往下深入时回发现不同深度时有不同的景观可看。去过不同的潜点,就知道这片海域的特性。去过不同的海洋,就看到大环境下截然不同的环境和特性。&/p&&br&&p&随着用户涌入和增多,日常的工作量相对于复杂问题的工作量开始减少,许多更大更复杂的问题问题开始出现并且反复出现。这逼迫我自己逐渐去寻找更为通用的解决办法,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因为在实际的运营工作中因为一次又一次解决不同广度和深度的问题,所以越来越清楚在不同的条件下,达到我这个方向的运营想要的目的需要有什么样的资源和手段。后来针对典型和重点问题,我会不断整理出工作流写成文档,放在公司文档平台上。当有新的类似的状况出现时,我发现上级和同事会着急,但仍会很尊重我的判断和解决办法;我也同样着急,但是冷静下来更快了,执行的时候也变得越来越有底气。制定整个产品的运营方向时我所负责的部分我也有了很大的话语权,可以决定哪些是优先级更高的事情,哪些是现阶段并不着急的工作。&/p&&br&&p&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无足轻重的人了,而是了解了很多别人不了解的事情的人。这些事情并不机密,也不高端,而是必须要有一个又一个实例发生,然后强迫自己解决和领悟的。面对不同的问题,心里带着「一定有它的原因」的想法,去找到「为什么会这样」、「怎么解决」、「以后如何避免」的答案。所谓的方法和经验,也只是被这些实例训练出来的本能。个人生活和工作区别就是,个人的经验一旦产生就是为自己所用的,并不用顾虑到别人的想法;而工作中的经验一定需要共享给所有人才能使所有人的利益最大化。放到运营的工作中,我觉得就是要去不断抽象出运营相关的问题,让整个团队的人都更加理解运营做什么,你负责的这个方向的运营做什么,你在做什么。&/p&&br&&p&3 对一群人负责&/p&&br&&p&挖掘过自己运营的方向之后,能做的事情便越来越多,花更多时间在基础工作上是对自己和公司资源的双重浪费。向公司申请到人力资源后,我开始变成 leader。之前不是没有当过 leader,但是想到自己的言行正在时刻影响着一群人对他们自己、对运营、对公司的看法,我时刻感到紧张。同时心里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资源多了之后,这个运营岗位的工作质量只能更高,不能降低。&/p&&br&&p&除了之前提到的问题的解决流程之外,我开始查缺补漏,看看有哪些信息是公司老人和新人之间的鸿沟,哪些细节会导致工作成效的差异,哪些事情是我觉得理所当然,而新人不能理解的。工作除了运营之外加入了更多团队管理的成分,比如招聘、培训、一对一面谈。在新人上手之后,又面临如何规划成员的工作,如何让工作标准化,如何建立指标,如何放权和监督,如何激励团队成员,如何引导他们配合得更好,绩效评估怎么做等种种问题。&/p&&br&&p&有时候需要站得高一些,看到团队整体的问题和长处;有时候也需要拿着放大镜,找到不同工作环节的瓶颈,让所有人的工作都感觉更顺畅更愉快。以前是单枪匹马解决突发的工作量和危机,现在要将整个工作流程复用到团队中,同时需要保证效率。这个过程中遭遇了很多「没经验,不知道怎么办」的情况,到现在都很感激的是当时的 leader 总是很及时地回应我的求助,给了我很多有用的指导。从她身上我也学到,我不一定要和每一个下属成为朋友,我应该教他们学会工作,精通业务,这才是对他们这段职业生涯负责任的态度以及作为一个管理者的产出。&/p&&br&&p&运营工作到了这个层面时,更多的时候是会将自己抽象成管理者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在纵观团队的工作和产出时,才会具体从运营的方向去看还有哪些可以提升的空间,以及如何与整个公司的大方向结合,让二者都得到提升。虽然总结了这些,但并不是在夸自己为优秀的管理者,反而我觉得自己做的很不够,没有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p&&br&&p&&b&二 运营与运营人的特质&/b&&/p&&br&&p&在和一些猎头接触过之后我才意识到,好的运营总监和运营经理并不多见,这和我当初招聘初级运营的人员感受是一样的。运营的人才分布显现出金字塔的形状,有经验的人从一年开始锐减,并且真功夫也都参差不齐。了解这点之后我十分感激前同事个个都这么给力,让我在一个优秀的工作环境里成长起来。后来给新公司的运营新人培训,我做了 Keynote,总结了一下早期社区运营的一些特点,其中一页也提到了运营工作的一些特质:&/p&&br&&p&1. 总会有日常的工作,不要抱怨乏味,而是要让基础的工作也能产生巨大的价值。&/p&&br&&p&不管是何种工作都会有枯燥的成分在里面。如果每天纠结于自己的付出,只会让路子越走越窄。如果现在经验还不够,能做的只有打杂的工作,那就认真打杂,要坚信即便是每天扫地也可以不断优化扫地的工具和流程。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果能节约越来越多的时间,那就是在产生价值,而不是浪费时间。&/p&&br&&p&2. 运营的工作经常变化,冷静下来,目光始终放在产出上。&/p&&br&&p&产品不管是在增长、下降还是停滞不前,运营都需要在产品发生下一步变化前促进进一步增长。很多事情可以预料,也有更多事情随着产品、用户越来越复杂不可预料。如果因为突发事件而惊慌失措,乱了阵脚,就是在本末倒置。面对问题——不管它看起来多吓人,最首先要考虑的事情都是解决它,不是 panic。惊慌不会对事情的解决有任何作用,只是在浪费时间。Don't panic. &/p&&br&&p&3. 资源总是有限,着眼于解决和推动解决问题。&/p&&br&&p&公司总是没钱,上级总是内斗,同事总是不配合……一千万个理由都不能阻止你去行动。每个公司都有作为公司的毛病,这和到底是哪个公司无关。尤其在创业团队中,运营内部的工具优化肯定不会是整个团队里产品优先级最高的问题;运营的人手面对增长永远显得不够,运营的问题也不是单纯靠增加人手就能解决的。如果总是怀揣着「这个东西改好了我们就能缓口气」或者「人多了就好了的」的想法,就会沦陷为团队中最被动的那个人。想象一下:拿一个棍子去促使青蛙不停往你想要的方向跳跃前进,谁是会更累的角色?青蛙不被戳的时候不会有任何感觉,拿着棍子的你却因为它停滞不前而着急——而实际工作中,拿着棍子的人不是你,而是你的下属、同事和上级。想到有他人的工作会因为你行动慢而停滞不前,你就应该感到羞愧。别等别人给你资源,自己去找。&/p&&br&&p&&b&三 小结&/b&&/p&&br&&p&回顾了四年的运营时光,最大的感受是感激,因为从不同的人身上学到了特别多的东西。学到了很多关于运营的东西,学到了很多关于产品的东西,学到了很多关于「人」的东西,关于「工作」这个事情本身学到了更多。我觉得不管提问者的职业生涯如何发展,都应该把「学会工作」作为业务以外的核心,审视自己是不是真的会工作,是不是真的在创造价值;在此基础上把运营的各种技巧和经验加以巩固和梳理出来。&/p&&br&&p&&b&四 题外话&/b&&/p&&br&&p&互联网公司内部职位之间也存在鄙视链,似乎运营是大家最喜欢吐槽的,觉得没有技术含量,门槛低,没前途。遇到这种质疑的声音时,这么几个做法可以帮助你更加明确这些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p&&p&1. 去招聘网站查一查COO、运营总监的职责和待遇&/p&&p&2. 去问一问猎头他们找到COO和运营总监的成本和成功的几率,以及他们相比于工程师、产品、设计如何&/p&&p&3. 去问问运营的过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p&&p&4. 心里明确一点:任何种类的工作,到手了做不好都值得鄙视。&/p&&p&5. 然后再明确一点: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顶尖的程度却仍然在嘲笑他人工作简单的人,是在浪费时间,没有在创造价值。这些人是大多数人。&/p&
我有幸在国内最好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做社区运营,也有幸在中国成长最快的移动端应用做社区产品经理和运营。在运营岗位前后大概六年间,期间用户从几万到千万级别。从第一家公司离开的时候是运营经理。找工作期间收到了成长中创业公司运营总监的 offer ,也算…
&p&前面看到几个评论都没说到点,我今天就来扒一扒喜马拉雅的牛(qiang)逼(dao)之路,来看喜马拉雅是如何成为APP store的牛皮癣的?&/p&&br&&p&中国有句话叫:人至贱,则无敌&/p&&p&这句话放在哪里都适用,包括我们今天要讲的ASO大(liu)神(mang)——喜马拉雅&/p&&p&ASO的最高(jian)境界是什么?&/p&&p&答案是:成为APP store的牛皮癣&/p&&p&无赖至极,驱之不去&/p&&br&&p&如果你还以为ASO的优化只是做做标题党,优化下关键词,修改下描述这么简单,那我告诉你,弱爆了!说到ASO,业界最有名的只有一位,那就是喜马拉雅电台APP&img src=&/ad55d7d2a9bd906c8292b7d_b.jpg& data-rawwidth=&114& data-rawheight=&4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14&&&br&&/p&&p&为什么说喜马拉雅是APP store的牛皮癣?一起来看看!&/p&&br&&p&搜同行荔枝FM能搜到它,这是正常的,可是当你看到他们排在第一时,是不是觉得他们牛逼轰轰。你觉得这样就够了?NO NO NO,远不止于此,搜QQ能搜到,搜微信能搜到,就连搜支付宝都能搜到,你吓尿了吗?你以为喜马拉雅只是听书的?其实他们做社交、做金融、银行......&img src=&/42e31abaac315df10ee26_b.jp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这不是高潮)&/p&&p&然后很多人开始会问,喜马拉雅为什么能如此光荣地被称为APP store的牛皮癣呢?有什么法宝吗?&/p&&p&接下来给大家深度揭露下喜马拉雅的ASO,简单的咱就不BB了,说最关键的五点,学会了,你就是下一个马云。
&/p&&img src=&/d1bec130147abf2926af6_b.jpg& data-rawwidth=&362& data-rawheight=&2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2&&&p&&b&1、成为牛皮癣第一步:多次被下架?不用怕,&/b&&b&甘当王八换马甲,准没事&/b&&/p&&p&&b&必备素质:脸皮厚&/b&&/p&&p&用户在搜喜马拉雅的时候基本都不会看发行商,但是既然要扒喜马拉雅的ASO,我们就认真得扒了一下,不扒不知道,一扒吓一跳。喜马拉雅居然换了五个发行商。这说明什么?说明喜马拉雅被苹果干掉4次了。。。&/p&&img src=&/bb8b286c86b1d667fbd119_b.jpg& data-rawwidth=&223& data-rawheight=&1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3&&&p&为什么会下架?原因无非有:长标题,抢热门关键字等,还有各种喜刷刷我们就不说了吧!估计是ASO做得太牛逼了,苹果也坐不住了啊。可是那又怎么样呢?下架就下架呗,哥换个马甲你就不认识了!试问各位,这般口气,你有吗?ASO有风险,刷刷要谨慎,如果你也不怕,那就学(zuo)起(si)来吧~&img src=&/a73a747c85ebdc959e1b796c4da7c1e2_b.jpg& data-rawwidth=&45& data-rawheight=&4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5&&&br&&/p&&img src=&/1fd539a8cce322beb4b1944cfd12a5de_b.jpg& data-rawwidth=&519&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9& data-original=&/1fd539a8cce322beb4b1944cfd12a5de_r.jpg&&&p&&b&2.成为牛皮癣第二步:你以为哥是做听书的吗?呵呵,毕竟图样&/b&&/p&&img src=&/4a4d38fc5f618add9b10f_b.jpg& data-rawwidth=&48& data-rawheight=&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8&&&p&&b&必备素质:可偷可抢,不怕侵权不怕骂&/b&&/p&&p&搜FM能搜到喜马拉雅,正常;搜荔枝FM,能搜到喜马拉雅,不错;搜QQ,搜微信,搜360,搜支付宝,甚至连他喵的招行农行也能搜到喜马拉雅????&/p&&img src=&/d734bc7bbdd2a4f8e4d2585e_b.jpg& data-rawwidth=&374& data-rawheight=&29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4&&&p&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做不到,告诉你,整个苹果应用商店都被我大喜马承包了。你的品牌,我的关键词,咋滴,你咬我啊?哈哈&br&&/p&&p&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来,一起看看喜马拉雅比18CM还长的标题&/p&&img src=&/beae50d85e7f7e62bf063f47_b.jpg& data-rawwidth=&1045& data-rawheight=&5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5& data-original=&/beae50d85e7f7e62bf063f47_r.jpg&&&img src=&/aeeebd34bd3_b.jpg& data-rawwidth=&141& data-rawheight=&14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1&&&br&&p&瞎了吗?反正我的狗眼已经瞎了。这是苹果本地化语言版本的漏洞,喜马拉雅君填充了和用了大量的品牌方关键词,然后就duang一声,搜啥都有他,关键是,他还通过了!!!果真是牛(hao)逼(wu)轰(ren)轰(xing),骚年们都学学,分分钟你就能排上总榜前十,还营销个屁啊?&/p&&p&&b&3、成为牛皮癣第三步:打死不更新,更新后我的18CM长标题就萎了&/b&&/p&&p&&b&必备素质:能耍赖,会出阴招,死皮赖脸,知错不改。&/b&&/p&&p&相信大家都知道,有时候在自家应用在更新之后,发现量跌成狗,比股市跌了还心塞。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你辛辛苦苦做的长标题没了,长标题有什么用?看回第二点,喜马拉雅的长标题是加了各种品牌的关键字,如果一更新,很容易被苹果把长标题去掉,从而丧失了这些品牌关键词排名。&img src=&/6c94db37b3fecc2fb5def24a18daf538_b.jpg& data-rawwidth=&32& data-rawheight=&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p&&img src=&/f8111cdace_b.jpg& data-rawwidth=&370& data-rawheight=&33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0&&&br&&p&于是乎,喜马拉雅长达【一年】不更新!!!&/p&&p&这简直是喜马拉雅的技术瞄和产品汪的福音啊!!&/p&&p&但对用户来说,一个产品长达一年不更新,早就抛弃你了。但是我大喜马有了18CM大标题,就算不更新也可以耍流氓,你来打我呀!?傻逼才会管用户体验呢?&/p&&img src=&/2cb2ce497af4ed33d8e093_b.jpg& data-rawwidth=&241& data-rawheight=&2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1&&&br&&p&(1) appstore最新更新时间是2014年6月&/p&&img src=&/df4bdd8f8ae_b.jpg& data-rawwidth=&324&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4&&&p&(2)喜马拉雅安卓端却频繁更新。在安卓的最新更新时间是日&/p&&img src=&/9f1f090a125dcc1a780e_b.jpg& data-rawwidth=&888& data-rawheight=&5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8& data-original=&/9f1f090a125dcc1a780e_r.jpg&&&p&&b&4.成为牛皮癣第四步:评论不重要,★★★★★才是王道&/b&&/p&&p&&b&必备素质:不择手段,擅长造假&/b&&/p&&p&你还在为产品没评论而苦恼么?你还在为自家产品排名低而困扰么?来学学喜马拉雅,分分钟,评论就出来啦,排名就biu的一下上去了,各位营销狗!心动不如行动!&/p&&p&一不小心看了喜马拉雅在APP STORE上评论,心里敬佩之意油然而生。高,实在是太高了,果然叫喜马拉雅啊!评论有人在谈时事,有人在讲爱情,还有人在发鸡汤...可见喜马拉雅君的覆盖面实在是广啊!你说我的评论是刷的,开什么玩笑,刷评论会这么不专业吗?&/p&&p&但是你信吗?骚年,认证你就输了,其实喜马拉雅君信奉的是:评论不重要,五星才是王道。有时刷得不专业,能更好地规避苹果的审查哦!这点好,想刷的骚年,可多多参考。&/p&&img src=&/f3ec58e9b0d841b7b3e77f2dafcb1918_b.jpg& data-rawwidth=&794& data-rawheight=&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4& data-original=&/f3ec58e9b0d841b7b3e77f2dafcb1918_r.jpg&&&img src=&/f501d4e85e85d1fdd52d5e08da4ae470_b.jpg& data-rawwidth=&977& data-rawheight=&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7& data-original=&/f501d4e85e85d1fdd52d5e08da4ae470_r.jpg&&&img src=&/c097bd431a9a2c1123f1b_b.jpg& data-rawwidth=&895& data-rawheight=&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5& data-original=&/c097bd431a9a2c1123f1b_r.jpg&&&br&&img src=&/fdf1d298eccdb1dee37f1d1edeca44ec_b.jpg& data-rawwidth=&134& data-rawheight=&1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34&&&br&&p&评论清一色的滚键盘,不用多解释了吧。。。(不过也可能是我错怪喜马拉雅了,这些用户可能在评论的同时,都在。。。。。。。擦键盘&img src=&/465e682575ecc450e3a4_b.jpg& data-rawwidth=&24& data-rawheight=&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p&&p&&b&5、成为牛皮癣第五步:你以为我只是孤独的刷榜?其实我有成千上万的虾兵蟹将&/b&&/p&&p&&b&必备素质:只要量,不要质,各种阴招耍得妙&/b&&/p&&p&你以为喜马拉雅君只有一个产品吗?&img src=&/7d2e5f487fd99ec0f27c9f172f03252c_b.jpg& data-rawwidth=&146& data-rawheight=&13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6&&&/p&&p&现在的社会单打独斗可是不行的,随便一搜,佛经大全、听书宝...各种垃圾APP,里面各种广告,内置各种捆绑导量,然后量jiu~一声就上来啦!没错,就是那么简单,做更多的垃圾APP,加更多的广告,不仅能赚赚外快,还能为自家产品导量哦。不用精,只要快用户体验是什么?,太认真你就输了,导量才是王道。&/p&&img src=&/9af81d59f568cb_b.jpg& data-rawwidth=&602&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9af81d59f568cb_r.jpg&&&p&正是借助这五大法(yin)宝(zhao),喜马拉雅已经成为了APP store的头号牛皮癣!&/p&&p&看完了吗?震惊了吗?&/p&&p&是不是太强了!喜马拉雅app就如其名一样,手(yin)法(xian)高(jiao)明(zha),营销界的马云!!&/p&&p&如果你也想学,很简单,只需五点:&/p&&p&脸皮够厚了么、阴招耍透了么、有钱请水军了么、马甲够多么、坑蒙拐骗学会了么......&/p&&br&&p&这简单五点,小编含泪分享给大家,别理我,我觉得我太单纯了。也别问我是谁,作为一名苦逼APP运营小编,我觉得,我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p&&br&&img src=&/19120e4aaee91bcfc879_b.jpg& data-rawwidth=&270& data-rawheight=&28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0&&&br&&p&最后顺便为大家插播一个热点,听说最近有同行被APP store下架了,刚好在喜马拉雅大会的那一天。额...是不是太“巧合”了,我瞬间又给喜马拉雅君的功(shou)力(duan)给跪了。别问我这是不是他们干的,我什么也不知道,我什么都没说过,千万别逼我...&/p&&img src=&/d4face9edc9c656e670f_b.jpg& data-rawwidth=&290& data-rawheight=&36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0&&&br&&br&&p&我只会给你看下喜马拉雅大会的大蛋糕:在一座(tuo)山(xiang)下面,有荔枝、有考拉、有蜻蜓...&/p&&img src=&/c7f692f7af96eb64da033b2b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2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c7f692f7af96eb64da033b2b_r.jpg&&&br&&p&额,这是要向同行示威,把同行都踩在脚下的节奏么,大神就是不一样,口气大得很呐!&/p&&br&&p&千万别以为人家瞎BB,我就意淫怎么了,我就自嗨怎么了,开玩笑么,没图我说个JB啊,来看看喜马拉雅君的用户数,我腿都抖了!&/p&&br&&p&去年11月用户8000W(哇,好多)&/p&&img src=&/6efddd8c36_b.jpg& data-rawwidth=&569& data-rawheight=&1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9& data-original=&/6efddd8c36_r.jpg&&&p&今年2月用户1.2亿(哇,持续坚挺啊)&/p&&img src=&/5e2f0e6d43d1b08c7ca1_b.jpg& data-rawwidth=&569& data-rawheight=&1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9& data-original=&/5e2f0e6d43d1b08c7ca1_r.jpg&&&br&&p&然后....然后到了4月,短短两个月,用户就狂飙到1.5亿了(只能膜拜,我长跪不起)&/p&&img src=&/c95ed3df9fec5_b.jpg& data-rawwidth=&562&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2& data-original=&/c95ed3df9fec5_r.jpg&&&br&&p&这速度,都赶上速7了啊,我已经可以意想到三个月后喜马拉雅用户数突破3亿,一年后直冲八亿...淘宝震惊了吗?微信颤抖了吗?马云马化腾,难道都要被喜马给弄倒了?&/p&&img src=&/922ca846d15bb9b037c714d69ad8c245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922ca846d15bb9b037c714d69ad8c245_r.jpg&&&p&你以为这都是真的?骚年,你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啊&/p&&p&其实,是这样的....&/p&&p&用户数这东西,从来都是自己说了算,所以,当然是越高越好啦!你查我啊!查不到!查不到!哈哈哈&/p&&p&夸大数据有什么好处呢?1、我可以收取更高的广告费 2、我可以吸引更大的投资3、我可以更有行业地位,等等balabalabalabala...&/p&&img src=&/4258555f_b.jpg& data-rawwidth=&354& data-rawheight=&35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4&&&br&&p&反正我就是NO.1!无论各种牛(e)逼(yi)ASO、全体狂(yi)欢(yin),公(zao)布(jia)数据,喜马君都绝对是全宇宙第一!骚年们赶紧拜师学艺吧!!!&/p&&img src=&/7bc2dccbacdf6aaef44e_b.jpg& data-rawwidth=&311&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1&&&br&&p&写完了,写得心好累,喜马拉雅的高(yi)度(yin)我可能这一辈子都无法企及了...&/p&&p&最后,我只想说一句:别理我,我想静静&/p&&p&昨天老板说了,人家那么牛,你怎么都不学学;世界那么大,我想让你去看看...&/p&&img src=&/de9c1bdef8db5393aec7e61_b.jpg& data-rawwidth=&160& data-rawheight=&17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0&&&br&禁止修改,侵权删!
前面看到几个评论都没说到点,我今天就来扒一扒喜马拉雅的牛(qiang)逼(dao)之路,来看喜马拉雅是如何成为APP store的牛皮癣的? 中国有句话叫:人至贱,则无敌这句话放在哪里都适用,包括我们今天要讲的ASO大(liu)神(mang)——喜马拉雅ASO的最高(jia…
&p&“关、停、并、转。”&/p&&p&陆奇针对的是百度贴吧,由前百度产品经理俞军及李明远打造,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每天带来巨大流量,是百度 PC 时代赖以生存的根基之一,但也是一系列负面事件发酵的源头。&/p&&p&今年 1 月陆奇进入这家公司后所带来的改变,不仅关乎人工智能,为了调配百度内部所有资源,陆奇已将他推进改革的触手,伸到了百度赖以成长的根基上。将“关停并转”与百度贴吧联系在一起,这需要足够勇气。&/p&&p&他要为百度寻找下一个千亿美金市值的路径。&/p&&p&对于百度的现状,外界有种种解读。一些媒体将它归咎于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从此掉队;另外一种说法聚焦于百度的管理,认为创始人李彦宏大权独揽,管理层很难发挥作用;派系斗争也被认为是百度无法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p&&p&真实的数据是:2016 财年,百度总营收为 705.49 亿人民币(约合 101.6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9%;净利润为 116.32 亿,仅为 2015 年的 1/3。在 BAT 三家中,百度的市值已经落下两个身位。&/p&&p&为了改变被动局面,百度做了一系列调整:下注人工智能和内容分发、裁撤业务、更换高管,而 1 月加盟的陆奇是一系列变量中最具决定性的一个。曾在微软和雅虎都有过光鲜履历、被称为“微软最有权势华人”的他面对的是一家传统业务衰落、新兴业务尚未支撑营收的公司,也是一家内部腐败频发、高管接连离职的巨头,别忘了和他一起加入公司的还有李彦宏的妻子马东敏。&/p&&br&&img src=&/v2-d5fb896b27d874fe1c0838dfaaa98f98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d5fb896b27d874fe1c0838dfaaa98f98_r.jpg&&&p&&i&(1 月 18 日,陆奇被任命百度集团总裁次日,李彦宏和陆奇同时出现在媒体见面会)&/i&&/p&&br&&p&6 月 23 日,京东股价大涨,市值达到 609 亿美元,距离百度仅仅有不到 10 亿美元的差距。留给陆奇的时间不多了,他能扭转局面吗?&/p&&h2&不同寻常的残酷开场&/h2&&p&2 月 8 日,春寒料峭,百度手起刀落做出了裁撤医疗事业部的决定。&/p&&p&百度医疗事业部员工唐凰在裁撤消息宣布后的第 9 天,2 月 17 日,接到了来自百度医疗事业部 HR BP 的电话。&/p&&p&HR 在电话中告知他:当天晚上之前没有完成转岗流程的员工,一律在下周一早上十点签解除合同协议。所谓没有完成转岗流程就是,即使已在 ERP 中发起流程但未完成的也算未完成。&/p&&p&同时,唐凰第一次从 HR 口中得知,身为该业务核心成员的自己也在新方案范围内,此前,HR曾明确告知他,核心成员不用参加面试,后续公司会安排。&/p&&p&这与最初方案大相径庭。&/p&&p&按照 HR 最初的说法,裁撤业务后人员的安排方案是,“一部分同学直接转到 AI 和内容体系,其余的 100 多位同学内部调整转岗。调整转岗原则是:公平公开、全员参加、尊重员工个人选择、组织体现温暖人情,特别强调医疗是公司承诺的方向,医疗事业部 242 人每个都是公司的资产和财富,面试方法是优先 Feed 流(内容分发业务)挑选,不匹配的可以接受百度云、AI 方向的挑选。”&/p&&p&出乎意料的是,宣布方案一周后,医疗事业部员工等来了一个毫无商量余地的解除劳动合同决定。&/p&&p&更多消息陆续传来。接到电话的第二天,团队成员获知,之前确认转到AI部门的二十几个员工的整体方案也被公司否定,这里面的一部分员工也需要参加周一的解约。&/p&&p&愤怒于公司出尔反尔的百度医疗事业部员工们,在 2 月 21 日下午于百度内网发布了有关自己遭遇的帖子,两小时后帖子被设置为禁止回复。之后几天,该部门员工的内网账号陆续失效。&/p&&p&抗争被证明是无效的,离职协议陆续签订。&/p&&p&“有一个绩效两分(在百度体系内代表业绩优秀)的小孩,非常努力,已经找到了接收方,强行拉回来签字,红着眼过来找我我一点办法都没有的时候,我已经对这家公司彻底死心了。这么丑恶的事情他们都做得出来。”已经离开了百度的唐凰一度想与公司抗争到底,最后还是选择妥协,但回忆起这场荒唐裁员的种种,依然抑制不住激动。&/p&&p&百度裁撤医疗事业部的风波彼时虽未见诸媒体,但在小范围内也已散播开,在知悉全过程的专业人力资源从业者眼中,百度的做法显然不合理,“这种事儿要是小公司做的还好,百度这么大的公司,有点不地道了。”&/p&&p&一位曾与百度医疗事业部有过合作的第三方供应商陆皖忍不住感叹,“各种奇葩事都有,”他同时指出百度为何甘冒舆论风险也要强硬裁员的原因:“当一个人在水中苦苦挣扎的时候,它顾得了姿势好看吗?”&/p&&p&让百度深陷苦苦挣扎境地的核心原因是钱。&/p&&p&“去年整整 700 亿的销售额,才 100 亿的利润,太吓人了,这是一个传统公司的利润率,”陆皖评价,“百度现在是 BAT 里最难受的一家公司,战略上有危机感,就必然会产生问题。”&/p&&p&在调整、节流、增长、转向以及压力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终导致医疗事业部裁员闹剧的出现。&/p&&p&在鸡年第一个工作周、年味尚未散去之时便做出裁撤团队的决定,百度求变之决心和急迫可想而知。&/p&&p&对于拥有约四万名员工的百度而言,200 多人的医疗事业部只是一个小团队,但调整总是先从细枝末节开始,这正是一系列变革发生的前奏。&/p&&h2&倒下的多米诺骨牌&/h2&&p&今年 2 月的最后一天,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简称 L4)高管龙昱接到了第二天早上开会的通知,陆奇将担任会议主持者,尽管这是陆奇第一次主持 L4 管理层会议,但此前他也曾列席会议,因此在 L4 高管们看来,这应该是一次寻常的业务汇报沟通会。&/p&&p&3 月 1 日早上九点左右,会议在百度大厦举行,包括陆奇在内,参会人数不到十人,百度高级副总裁、技术战略委员会主席、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最后一个抵达会场,陆奇让他第一个发言。&/p&&p&王劲的开场白不同寻常,他说,今天是无人车的一个 milestone(里程碑),milestone 的表述让龙昱感到疑惑——当天并无任何特别事情发生。接着,在一番历史回顾后,王劲紧接说道,“我由于个人和家庭的原因辞去在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的职务。”&/p&&p&话音一落,与会者无不感到非常意外,除了陆奇。在对王劲作出的成绩表示感谢后,陆奇宣布总经理将由他来代。于是,在一个前后不超过 15 分钟的会议后,这个百度明星业务的权力交割完毕。&/p&&p&两小时后,百度通过内部邮件宣布,对现有业务及资源进行整合,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由陆奇兼任总经理。百度对外公布了王劲由于个人和家庭原因将不再担任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职务的消息,但未做更多说明。&/p&&p&王劲的照片和个人简介很快从百度官网消失了。无论对内对外,这个消息都非常突然。&/p&&p&如同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王劲并非唯一出局的百度高管。&/p&&br&&img src=&/v2-3ad4f77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3ad4f776_r.jpg&&&p&&i&(原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i&&/p&&br&&p&3 月 16 日,百度发布内部邮件,宣布对百度糯米进行组织优化和管理架构调整,百度高级副总裁、百度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将亲自兼任百度糯米总经理。&/p&&p&百度同时公告,前百度公司副总裁、百度糯米总经理曾良在担任百度大客户(KA)销售部总经理期间,违反了公司职业道德规范,构成严重违纪。百度决定解除曾良的劳动合同。&/p&&p&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我们,百度某 VP 提前一晚电话通知了曾良第二天将发布公告的消息。第二天,曾良通过媒体报道才得知了公告的具体内容。&/p&&p&六天后,又一枚重磅炸弹被扔出,3 月 22 日,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Andrew Ng)在英文自媒体平台 Medium 及微博、Twitter 等个人社交平台发布公开信,宣布自己将从百度离职。&/p&&br&&img src=&/v2-035c90cea30c42e6b2c16_b.jpg& data-rawwidth=&578& data-rawheight=&4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8& data-original=&/v2-035c90cea30c42e6b2c16_r.jpg&&&p&&i&(3月22日,吴恩达在多家社交平台宣布将从百度离职)&/i&&/p&&br&&p&作为百度过去几年人工智能业务的代表人物,吴恩达毫无征兆的离开让业界感到意外和震惊。但百度显然早有准备,在对外确认了该消息的同时,百度发布内部邮件,宣布将进一步深度整合包括 NLP、KG、IDL、Speech、Big Data 等在内的百度核心技术,组成百度 AI 技术平台体系(AIG),任命搜索体系出身的百度副总裁王海峰为总负责人,同时晋升为 Estaff 成员,转向陆奇汇报。&/p&&p&整个三月,百度就像一锅永在沸腾的水,持续有重大人事及业务变动发生。类似状况在接下来有所缓和,但变动仍在继续。&/p&&p&4 月 28 日,在发布2017年一季度财报的同时,百度宣布首席财务官李昕晢(Jennifer Li)将转任百度资本(Baidu Capital)CEO;5月2日,百度战略副总裁金宇转往百度资本任合伙人;5 月 26 日,曾操盘百度内容生态的副总裁陆复斌在朋友圈宣布即将离开百度。&/p&&p&混乱的医疗事业部裁撤事件拉开了百度 2017 年调整的序幕,而如多米诺骨牌般陆续倒下的百度高管背后,百度的战略转向和业务洗牌正在进行。&/p&&h2&陆的一盘棋&/h2&&p&百度宣布陆奇加入的前一天,吴恩达正在北京参加一个百度 AR 相关活动。&/p&&p&尽管当天北京有雾霾,刚从美国飞来的吴恩达仍按照策划方案与媒体一同乘坐北京地铁二号线到达前门,随后步行前往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在那里与媒体进行沟通交流,并宣布 AR 实验室成立的消息。&/p&&p&过去三年,吴恩达曾多次以百度首席科学家的身份面对媒体,频频亮相。作为百度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负责人,研究院下辖的实验室是其在百度活动的主要阵地,因此吴恩达如此配合 AR 实验室成立的活动也就不难理解。&/p&&p&陆奇的加入显然打破了这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的职业规划,1 月 16 日的活动成为吴恩达最后一次以百度首席科学家身份参加的公开活动,两个月后,吴恩达对外宣布离开百度。&/p&&p&与吴恩达和百度温情脉脉的告别相比,王劲的离开则没有那么和平。&/p&&p&自 2 月 28 日早上的会议后,王劲的同事们再也没有在百度大厦见过他。3 月 27 日,在参加一个活动时,王劲正式对外宣布还有三天离开百度。对于王劲高调的单方面宣布离职,百度方面私下非常恼怒。这显然不是一次愉快的分手。&/p&&p&直到现在,百度及王劲双方均未对辞任原因作出解释,但据接近王劲的人士对我们透露,王劲与百度闹掰的主要原因在于双方就无人车业务是否“spin off(独立分拆)”这件事上没有谈拢。&/p&&p&“王劲一直想 spin off,春节前无人车团队一直在传 spin off 的消息,而且去年乌镇那场 show 的效果超出预期,王劲也很开心,但公司可能认为 spin off 的时机不够,可能这个时候就谈崩了。”&/p&&p&无论分手是否体面,吴恩达与王劲的离场,都给了陆奇捏合内部业务的契机。&/p&&p&百度体系内存在人工智能两大派系的隐秘竞争,吴恩达领导的研究院和王海峰领导的大搜索隔阂严重,陆奇的加入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这导致吴恩达最终离场,以及搜索体系出身的王海峰高升一步。与吴恩达的离开类似,王劲的出走也促使陆奇对百度智能驾驶业务 L3 和 L4 进行整合。&/p&&p&整合是陆奇施政前两个月的关键词之一。&/p&&p&多位百度高管向我们介绍,对内陆奇总是讲一盘棋战略,整合 L3、L4 便是典型。一位百度无人车前员工告诉我们,L3 和 L4 事实上存在竞争,“其他公司内部也会有竞争,但不会跟百度一样,出去跟车厂谈合作会互相诋毁对方。”而在成立 IDG 之后,据我们了解,目前 L3 和 L4 的产品技术团队仍保持独立,但对外的商务合作已经收归一处。&/p&&p&从效果来看,“一盘棋”策略得到了正向反馈,一位百度员工告诉我们,“百度内部推动一件事很难,以前的事业群组之间就像两个公司一样,现在好一点。”&/p&&p&将百度捏合进一盘棋内,为不同人、不同部门的利益寻求最大公约数,这为陆奇改造百度这个庞然大物提供了前提。在主事百度近五个月后,陆奇终于确定了他的施政纲领。&/p&&h2&划分主航道与护城河&/h2&&p&在四月份举行的季度会上,陆奇进行了“全面诊断百度护城河”的讲话,这是一次确定“施政大纲”的演讲,随后主航道和护城河的概念通过内部信在百度内部正式传播。&/p&&p&具体来讲,主航道指 Feed 流和人工智能两大业务,代表百度的未来;护城河是指能够让主航道业务航行更稳健的业务,起到护卫舰队的作用,是百度的现在。&/p&&p&在与业务部门举行的“吹风会”上,陆奇如此解释主航道和护城河战略:百度以前太散碎了,有很多小型业务,占用了很多资源、人力,还不是市场领导者,是第三或者是第四的位置,还要每年投入很多钱和资源去推,要比领导者付出更高的代价,这样的业务是不是就可以舍?如果能舍的话,还是要舍掉的。&/p&&p&随着战略确定,业务的去留便明晰起来。&/p&&p&主航道业务在内部拥有资源调配上的最优先权,尽管如医疗事业部这样被放弃的业务最后在员工处置问题上演变成一出闹剧,但 Feed 流、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这些业务的 headcount 都没有上限,仍在继续招人。&/p&&p&能够被圈进护城河的几乎都是百度的优势产品,比如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等。包括糯米、外卖在内的 O2O 业务当然不在护城河之列,但令人意外的是,作为百度的明星产品,贴吧被陆奇列入“关停并转”的行列。&/p&&p&如果关停贴吧,百度在社交上的布局就要彻底断裂,贴吧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百度构建账号体系的重要载体。但无法忽视的现实是,贴吧在商业化上进展缓慢,2016 年年初还一度为百度惹来病种吧被卖的舆论风波。&/p&&p&商业化并非陆奇考量的全部标准,比如被列入护城河的百度百科、百度知道以及百度地图等,就很难确切的说可以从这些产品上获得多大营收,但它们为陆奇所倚重的原因在于,第一这些业务能带来有用的数据,比如陆奇明确对地图团队说过,不要有太多营收方面的压力,专心致志的思考数据和数据所产生的应用层价值。&/p&&p&第二,有些业务是搜索需求的细分垂直,提升它们的用户体验会间接提升用户对百度的粘性,这一逻辑可以用一个假设来理解:如果百度知道做得与知乎一样好,那么会有更多人使用百度。&/p&&p&而遗憾的是,在陆奇眼中,百度贴吧可能并不具备上述价值。在百度需要全力押注未来的当口上,这一百度明星产品被主事者从未来的版图上划出。&/p&&p&为了带领百度上演一出翻身好戏,陆奇为这家仍拥有约四万名员工的庞然大物开出了激进的药方。&/p&&h2&苦行僧陆奇&/h2&&p&为百度带来一系列变化的陆奇个头中等、身材精瘦,具有苦行僧般的精神。&/p&&p&一位微软中国员工告诉我们,在微软时期,陆奇身为集团高管,按道理出差可坐头等舱或商务舱,但他每次从美国来中国,都选择在经济舱度过十几小时的飞行时间。&/p&&p&陆奇长李彦宏七年,现已 56 岁,按中国社会的传统定义这已是知天命之年,不再适合冒险,但用常人的规矩来框定陆奇显然不太适用。加入百度前陆奇已在美国科技界享有盛名,被称为微软最有权势的华人,除了业绩出色,他还以近乎刻苦的工作态度闻名。&/p&&p&在百度履职半年后,公司上下已经充分领略到他的工作狂精神。&/p&&p&陆奇坚持每天六点上班,深夜离开百度大厦,由于回国没有居所,他目前仍下榻于北三环的某家酒店。有时为了讨论工作,业务部门同事在周末也会到酒店与其商谈。&/p&&p&他几乎将所有时间都贡献给了工作。&/p&&p&包括度秘、智能驾驶、渡鸦等团队都表示其与陆奇沟通频繁,这些团队的管理层可能每周都需要与陆奇直接汇报三四次,其他业务负责人也表示自陆奇加入以来,与其有过多次深度沟通。同时对这么多业务进行细致管理和指导,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p&&p&能够如此全情投入工作,除了才能还依赖于陆奇的高度自律。&/p&&p&加入百度前,关于他每天只睡四个钟头并坚持晨跑四英里的轶事已被传播。在加入百度第二天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有人好奇向陆奇求证这一作息是否真实,他没有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只是表示每个人要找到自己的最佳点,因为关键是“你要每天精力充沛,有长时间可以投入做你自己热爱的事情”。&/p&&p&几年前《环球企业家》杂志曾报道:他是那种有工作洁癖的人,会前一直忙于修改幻灯片和演讲稿。但不久前陆奇却遭遇了一次 PPT 风波,在 6 月 8 日举行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陆奇的演示文稿中有一页出现了三处文字错误,短时间内招徕外界对百度潮水般的嘲讽,有人揶揄百度的 PPT 是人工智能写的,同行王小川则在社交网络评论“百度这人工智能方向没毛病,就是语文不好”。&/p&&br&&img src=&/v2-df62e7cdd7b5fb18a9e3f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f62e7cdd7b5fb18a9e3fb_r.jpg&&&p&&i&(在爱奇艺世界大会的演讲中,陆奇所用的 PPT 一页出现三处文字错误)&/i&&/p&&br&&p&面对外界对演讲 PPT 的群起而攻之,有百度员工忍不住做出辩解:陆奇会亲自写公开演讲PPT的英文稿。&/p&&p&百度很快给出了出现如此错误的原因:工作人员在现场误放了测试版,并公布了正式版 PPT。不过经过对比,正式版中文字错误虽不再有,但仍保留了“Robin 极有远见的前瞻布局”这句话——而这个表述正是引发外界批评的另一靶心——在一些人看来,这是赤裸的拍马屁行径,尤其当它由陆奇之口讲出时更加令人感到失望。&/p&&p&但对于一些熟悉百度公司的人来说,这体现了陆奇的智慧。李彦宏充分授权是一种信任的态度,但与制度的稳定性相比,态度存在变数。&/p&&p&从目前来看,李彦宏确实给了陆奇充分授权。今年 2 月 26 日,陆奇被任命为公司董事及董事会副主席。据我们了解,李彦宏对公司日常管理的介入也在减弱,以前李彦宏会亲自面试部分业务的高管,而现在,原先每个月都要向李彦宏汇报的高管如今可能一个月都见不到他一次。在代表公司层级的总监会上,也是陆奇主持,李彦宏列席旁听。&/p&&p&只有接触并了解李彦宏的人才能意识到,给予陆奇这么大施展空间并非易事。对李彦宏而言,这也是一个巨大转变。&/p&&h2&三人组织与隐秘决策&/h2&&p&经历了百度从高峰到低谷的百度人付蔷对我们说,“一个人他如果跳的很欢,或者是自己很有想法、决断力的话,他在李彦宏下面是没法呆长时间的。你要不然就改变自己,要不然就提包走人。”&/p&&p&从主事销售与主事技术的前百度高管口中,我们得到关于李彦宏的两极评价。&/p&&p&在主事销售的高管眼中,百度内部是“Robin 说 YES 才是 YES 不然就是 NO,这意味着,他如果不说 YES 执行的时候就有点难,想执行需要 HR、法务、财务的支持,这些没有 Robin 的 Yes 他们会认为是 No。”&/p&&p&2016 年 12 月 29 日,广告营销公众号李叫兽以近亿估值接受百度收购,李叫兽本人出任百度副总裁,向百度高级副总裁向海龙汇报。这位高管告诉我们,让二十出头的李叫兽出任 VP 是李彦宏的想法,这一任命不仅在百度外部招致了议论和怀疑,在内部同样引发了部分管理人员的不满,“百度的 VP 不多,总共才二十几个,李叫兽二十几岁弄成 VP 我们觉得合理吗?但 Robin 要的,谈的高兴了就给啦。”&/p&&p&主事技术的 VP 则持有相反评价,他认为李彦宏“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他很有战略思考,很接地气,很 nice。他不是那种不知道所以我就不说,怕说错,损失了我 CEO 的形象。”但这位高管也认为,李彦宏在管理上可能缺少一些方法论,他同时给予陆奇很高评价,“陆奇在管理上的逻辑性、眼光真的很强。他跟 Robin 两个还真是绝配。”&/p&&p&在邀得陆奇加盟之前,2016 年下半年,一批已经离开多年的百度元老被李彦宏请回百度大厦开会。&/p&&p&在百度,请老员工们回来谈话并非寻常举动。整个交流过程中,这帮百度的老人们对百度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一些话听起来甚至有点刺耳。会上李彦宏向曾经的部下们介绍百度钱包用户增速很好,但遭遇了耿直的回复:10 块钱一个。&/p&&p&会议比计划延长了一个半小时,原定当天下午来与李彦宏商谈合作的某位大银行行长,也因此在外等了那么久。&/p&&p&求变的李彦宏不仅找到了陆奇,今年年初,他的妻子马东敏也回归了百度。在百度高管眼中,与沉默寡言的李彦宏相比,马东敏是一个更加开朗、热情的人。不过,这位计划在管理上与李彦宏形成互补的女性,在普通员工层面存在感并不强。&/p&&p&在付蔷的感受中,马东敏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她所有的旨意都是在老板和陆奇的后面,你分不清哪个是老板娘说的,哪个不是。”但隐身式的存在不代表马东敏不参与公司管理,前述主事技术的 VP 透露,马东敏不会参加他所在业务的日常会议,但在其所在部门的年度预算会议上,马东敏列席并参与了讨论。&/p&&p&外人很难得知李彦宏、马东敏与陆奇之间具体怎样商量、沟通、做决定,但至少从目前看来,在砍人、砍业务、架构调整等一系列具体动作中,陆奇是那位大刀阔斧的执行者。&/p&&p&付蔷认为,去细究到底是谁做的决定没有太大意义,“其实不管是谁做,最后都说陆奇上任以后就开始狂砍人,这个锅他是一定要背的,是不是他干的,他一定要背这个锅。”&/p&&h2&寻找下一个千亿美金&/h2&&p&战略推倒重来、架构推倒重来,甚至连李彦宏对公司管理的方式都在推倒重来,百度所做的一切,只为寻找下一个千亿美金。&/p&&p&百度需要千亿美金的市值。&/p&&p&百度官网上对百度市值的描述停留在 2015 年:自 2005 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以来,截至 2015 年,百度的市值已达 800 亿美元。而事实上,近一年来,百度的股价最高为 197 美元,最低曾跌至 155 美元,以最近的股价计算,百度市值已经跌至 600 亿美元出头。&/p&&p&对比近两年的财报数据可以明显感觉到百度触碰到了它的天花板。&/p&&p&2015 年度,百度总营收为人民币 663.82 亿元(约合 102.48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3%;全年归属于百度的净利润为人民币 336.64 亿元(约合 51.9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5.1%。&/p&&p&2016 年度,百度总营收为 705.49 亿人民币(约合 101.6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9%;净利润为 116.32 亿,仅为 2015 年的 1/3。&/p&&p&这意味着,曾经意气风发的百度不仅驶入了慢车道,而且走上了危险的下坡路。&/p&&p&对于百度为何陷入如此境地的复盘已经足够多,外界分析的原因包括李彦宏的管理能力、保守的投资策略、转型移动互联网不利等。&/p&&p&选择从业务管理一线退下的李彦宏已经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对外投资上,过去,百度保守的投资策略为人诟病,被认为没有为旗下业务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p&&p&新成立的投资机构与此前百度内部业务部门参与项目投资决策的方式不同,百度资本与百度风投完全独立于业务部门之外,不久前百度资本投资蔚来汽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就完全没有参与,甚至在消息刚刚传出时,陆奇也并不知道相关消息。&/p&&p&内部业务上,资源极力向主航道倾斜。除了在人和钱上享受最优先级待遇外,高管们也在为新业务冲锋陷阵。&/p&&p&向海龙被同僚评价为格局谈不上多大,但属百度为数不多能打仗的人。这位守着百度钱袋子的高管在最近几次公开演讲中,开始向百度的广告客户们极力推销 Feed 流产品。&/p&&p&但无法回避的是,被百度寄予厚望的 Feed 流业务,面临来自腾讯、阿里、今日头条等竞争对手的挑战。而人工智能产品短期还很难看见获得大规模营收的可能。不是所有人都对百度的崛起怀有真正自信。&/p&&p&“我现在最怕的是什么?最怕陆奇做了几年,如果再成不了的话,老板会不会像陈天桥一样,反正折腾也就这样了,那我就不折腾了,去做投资也挺赚钱的。那我们这么多人,就傻了。”付蔷透露他的担心。&/p&&p&或许是捕捉到部分百度员工的怀疑,坚决进行大改革的同时,陆奇也注意与业务团队进行沟通交流。&/p&&p&对内沟通时,陆奇的 PPT 通常很简单,没有任何格式,只有几个字。他说话声音不大,但语调坚定,极具领导力和感染力。&/p&&p&4 月的一天,陆奇参加了某业务的季度大会,面对台下坐着的百度员工,他伸出双手,对他们说:“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对胜利的信心。”&/p&&p&(应被访者要求,文中唐凰、陆皖、付蔷均为化名)&/p&&p&&i&&b&文 / 韩依民(卜祥对此文亦有贡献)&/b&&/i&&/p&&p&&i&&b&—————————————————————&/b&&/i&&/p&&p&&i&&b&补充声明:&/b&&/i&&/p&&p&关于文中所涉贴吧“关停并转”的信息,来自我们从多个独立信源获取的信息——在百度高层管理会上,陆奇对这一业务作出了如上安排。至于后续百度将如何实施这一计划、是否会改变这一决定,本文并未涉及。贴吧的未来,我们会继续跟进。&/p&
“关、停、并、转。”陆奇针对的是百度贴吧,由前百度产品经理俞军及李明远打造,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每天带来巨大流量,是百度 PC 时代赖以生存的根基之一,但也是一系列负面事件发酵的源头。今年 1 月陆奇进入这家公司后所带来的改变,不仅关乎…
时隔4个月回来再看这个回答,确实是发现有很多不够严谨的地方,也有不少朋友和我聊过这方面的问题了,特此补充一下:&br&1.后台的架构设计是非常复杂的,决计不是一篇千字不到的文章就可以将后台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阐述清楚,因此我建议大家把这个回答当做一个立项时候的方法论就好。&br&2.关于第一张图已经被很多人吐槽了,这种图是我立项的时候,自己整理思路,或者和需求方讨论的时候作为纲领来用的,主要是帮助我在需求还不清晰完整的时候,枚举出大部分可能存在的需求并进行粗略的分类,当需求已经得以窥知全貌的时候,当然还会有更加细节的功能流程图和时序图等uml吧啦吧啦的。大家如果更习惯用思维导图,其实更好。&br&3.一个完备的后台,可能会包括多种类型或者不同权限的用户,以及功能之间很多时候并非完全割裂,对于这样的情况,粗暴的将功能分为一个个桶自然不太合适,后续是需要对此进行功能的再次梳理和功能间的合理跳转的。&br&4. &a data-hash=&566c61af43bf2d0f234b5dbb& href=&///people/566c61af43bf2d0f234b5db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justinlam& data-hovercard=&p$b$566c61af43bf2d0f234b5dbb&&@justinlam&/a& 搞系统架构比我资深,他的这篇文章可以作为大家的补充阅读:&a href=&/justinla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 class=&internal&&如何规划系统的架构 - 遇见产品 - 知乎专栏&/a&&br&5.在后续的产品迭代过程中,后台的确会越来越臃肿,但是这不是在设计后台之初就不进行模块结构化设计的理由。诚然当初答题的时候我思考的不一定的完全的妥当,但是一个结构不够清晰的后台意味着以后想加功能都不知道放哪。信息架构杂乱要命的后台,无论是对使用者还是对后续的开发团队都是噩梦。总而言之,好看不重要,但是清晰的结构,正是为了以后想加功能的时候更方便顺手。初创功能不复杂的时候弄一个mvp没问题,但是题目问的并不是这个(创业的时候赶紧搞一个能用的才是要紧事)&br&6.欢迎吐槽,哈哈哈(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被好多前辈点了反对,误人子弟了,有点愧疚)&br&---------------------------------------------------分割线-----------------------------------------------&br&要制作一个优秀的后台原型,我认为主要就分为三个部分:&br&&b&1.对于后台功能模块的结构和页面逻辑有清晰的认识&br&2.能够熟练的使用原型工具&br&3.优秀的设计风格和设计规范&/b&&br&1是基础,2是进阶,3则是让原型变得出色的点缀。&br&&ul&&li&&b&&u&那么首先聊聊怎么样保证后台的功能结构和页面逻辑的清晰合理。&br&&/u&&/b&很多人画原型都有一个习惯,就是不管想没想好,直接就开始打开原型工具先拉几个框,或者就照一个自认为非常不错的网站后台开始照葫芦画瓢,这在我看来都是极其危险的。网页后台不同于一般的web界面,他对于功能模块的划分和页面的逻辑要求是非常高的。一方面网站后台的层次结构相比之下要复杂的多,另外一方面,网页后台的功能更偏向于对前端页面的管理,这就导致了功能之间的关联性和引导可能就要弱得多,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很好的理清后台的结构就开始画原型,那么最后做出来的后台管理系统很可能就是功能的堆积,功能易用性和操作的流程性都很难得到保障。&br&&br&我将这一步需要注意的事项总结为以下几点,也是我在绘制后台原型时时刻谨记的:&br&&br&&/li&&/ul&&ol&&li&画原型之前,先理清后台管理的功能模块,通过树状结构图来帮助自己划分页面和模块。大概是下面这样(仅供参考~~~)&img src=&/ebb7eed78a2ba941df26a_b.jpg& data-rawwidth=&1423& data-rawheight=&6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23& data-original=&/ebb7eed78a2ba941df26a_r.jpg&&&br&&/li&&li&理清模块之后,就可以着手设计后台管理系统的骨架,我个人分为三种:主模块(主要分为哪些独立的功能模块),次级分类(每个功能模块又有哪些次级的功能分类),功能事件(具体到每个功能页面内存在哪些主要的操作),大概的布局方式大概如下三种&br&1)顶部选项卡划分主模块,左侧边栏划分次级分类&br&&img src=&/3b05dfdc5b33acf2bed7_b.jpg& data-rawwidth=&1116&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6& data-original=&/3b05dfdc5b33acf2bed7_r.jpg&&&br&2)左侧边栏汉堡包样式的层级分类(偷懒~大概就是worktile的侧边栏样式)&br&3)左侧边栏二级分类列表浮出&br&&img src=&/ab171ca1c4f47f5a3d71b_b.jpg& data-rawwidth=&249& data-rawheight=&1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9&&&br&&/li&&li&思维导图帮助理清思路很有帮助。&br&&/li&&li&思考的路线应该是自上而下,在进行模块划分时不要拘泥于具体的某个界面的展现形式。&br&&/li&&li&结构和逻辑的清晰(骨架)&功能页面的设计(具体到某个页面怎么设计)&优化性质的功能设计(是否需要预览,实时存储等功能)&用户体验&br&&/li&&li&必要时, 可以牺牲用户初次使用的学习成本,初次使用的学习成本是可以为用户熟练掌握后的使用效率让步的&br&&/li&&li&尽量遵循亲密/对比/重复/对齐的四原则。&br&&/li&&li&对于重要但是不知道如何放置的功能,可以考虑放在顶栏的右侧,而不是放在主模块上(例如把发布任务放到一堆XX管理中)&br&&/li&&li&借鉴并不可耻,脑补尤为可怕。&br&&/li&&li&频繁的弹窗并不是好的选择(必要时该弹还是要弹的),如果可以的话,展开和右侧浮出半页都是不错的解决方式。&br&&/li&&/ol&&ul&&li&&b&&u&再来说说原型应该怎么玩&br&&/u&&/b&虽然最近各种在线原型工具层出不穷,但是守旧的我还是习惯用Axure+PS的方式来完成高低保真原型的工作,具体到后台管理页面的原型绘制,我觉得一分钱的交互动效都是没有必要的,那么你需要做的只是拉框拉线罢了,这里上传一些我攒的axure控件库,有收集的也有自制的,应该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制作原型的效率(&a href=&///?target=https%3A///s/1eSzBSIY&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s/1eSzBSI&/span&&span class=&invisible&&Y&/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另外分享一个我很早之前制作的网页原型,可惜关于后台的部分在我离职交接的时候遗失了,大家凑合着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a href=&///?target=http%3A///s/1sjDlXK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KPPW原型.rp_免费高速下载&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b&&u&最后来扯一下怎么让自己画的后台页面原型逼格满满&br&&/u&&/b&分享一个超级棒的网站(主题森林&a href=&///?target=http%3A//themeforest.net/category/site-templates/admin-templat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90+ High Quality Admin Templates&i class=&icon-external&&&/i&&/a&),可不仅仅有各种好看到爆后台界面demo哦!!!&br&看看人家歪果仁的后台界面,心水啊&br&1.&a href=&///?target=http%3A///triangula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xygenna Them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322c661f109f68a926034c_b.jpg& data-rawwidth=&1881& data-rawheight=&9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81& data-original=&/322c661f109f68a926034c_r.jpg&&&/li&&br&2.这个动效炒鸡喜欢&a href=&///?target=http%3A//teamfox.co/themes/pleasure/app/admin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LEASURE - Material Design Responsive Admin Panel&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c467cce77f8e5de7767efe0b87b5189c_b.jpg& data-rawwidth=&1895& data-rawheight=&9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95& data-original=&/c467cce77f8e5de7767efe0b87b5189c_r.jpg&&3.&a href=&///?target=http%3A///edumix/version_1.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DUMIX&i class=&icon-external&&&/i&&/a&这个也不错&br&&img src=&/aacced8b1b7c1085fe55b_b.jpg& data-rawwidth=&1904& data-rawheight=&9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4& data-original=&/aacced8b1b7c1085fe55b_r.jpg&&&br&最后,Pmer在路上,与大家共勉,欢迎杭州的小伙伴请我吃饭~~~~&br&收藏比赞多,心好痛,我分享的两个文件都是花了我好多时间的干货T^T,都不值得你们赞一下么QAQ&/ul&
时隔4个月回来再看这个回答,确实是发现有很多不够严谨的地方,也有不少朋友和我聊过这方面的问题了,特此补充一下: 1.后台的架构设计是非常复杂的,决计不是一篇千字不到的文章就可以将后台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阐述清楚,因此我建议大家把这个回答当做一个…
&p&先讲个故事吧:&br&&/p&&br&&br&&br&&blockquote&&p&土豆传入后,欧洲人一直都不太喜欢吃它,欧洲人的文化观念让他们拒绝食用土豆,特别是法国人更是视之为魔鬼。不吃土豆的理由千百种:比如,吃土豆会得麻风病症;《圣经》中没有提到过土豆;土豆来自美洲,在那里它们是一个不开化的、被征服的种族的主要食物;还有土豆的果实生长在地下,不能像高贵的麦穗那样伸向天空,也不能制成面包和圣体饼。拒绝食用马铃薯的理由归结起来只有一点:在它里面人类的文化涵养太少,而原始自然因素太多。&/p&&br&&p&
土豆长期被看作是穷人和牲畜吃的食物,达官贵人根本不屑于吃。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希二世要求那些被惩罚的农民种植土豆。1748年法国议会甚至发布法令禁止种植土豆,因为担心土豆与魔鬼相关。&/p&&br&&p&
唯一的例外是爱尔兰人。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此将土豆带到英国。因为英国的气候适合土豆的生长,而且几英亩的贫瘠土地就能够生产足够的马铃薯,来养活一大家人和牲畜。到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p&&br&&p&
促使土豆在欧洲大陆普及的是法国人安东尼?帕蒙蒂埃(Antoine Parmentier,)。七年战争中,帕蒙蒂埃在法国军队中当军医,他被普鲁士军队俘虏关进监狱。狱中,帕曼蒂埃被迫吃猪食土豆,他觉得很好吃,并非像传言的那样糟。&/p&&br&&p&
1763年,帕蒙蒂埃被释放后回到了巴黎,开始研究营养学,他在狱中的经历,使他尝试将土豆作为痢疾病人的营养食物。由于他的努力,1772年,巴黎医学院宣布土豆为可食食物。然而,社会上对于土豆的偏见并没有转变。由于医院所属教会的反对,帕蒙蒂埃被禁止在医院花园作种植土豆的试验。&/p&&br&&p&
帕蒙蒂埃不得不邀请一些诸如班杰明?富兰克林、安托瓦内?拉瓦锡这样的社会名人共进晚餐,筵席上的每道菜均用土豆做成。他到处介绍土豆的长处:适应性极强、产量极高。他还将盛开的土豆花送给法国国王和王后。国王和王后十分喜欢,王后玛丽?安东诺特甚至把土豆花插在头发上,国王本人也将土豆花别在外衣上。在国王和王后的带动下,宫廷大臣和贵妇们也将土豆花当成最高贵、最时髦的装饰品。法国上流人士开始逐渐认识土豆,土豆的种植面积开始扩大。&/p&&br&&p&
1785年,法国农业欠收,粮食不足,土豆解决了法国北部的饥荒。法国社会开始接受土豆。&/p&&br&&p&
178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将巴黎西部萨巴隆地区的一块王室土地划给了帕蒙蒂埃,让他种植土豆。白天,帕蒙蒂埃将自己的土豆园用布幔遮住,周围站着武装卫兵,晚上则把卫兵撤走。时间一长,好奇的当地农民以为种植的东西很有价值,到了晚上就来偷土豆,从此以后,种土豆的农民愈来愈多,反而起到了更加高效的推广作用。“&/p&&/blockquote&&br&&br&&p&&b&知乎就是那个土豆。&/b&&/p&&br&&p&事实上,知乎从建立之初,就一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博导登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