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怎么看出|||岩层产状表示方法在①-④阶段受到的侵蚀程度最深啊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案集_伤城文章网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案集
前言 三维目标 1. 2.走进地理学通过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解、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地理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地理学做什么,地理学通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2. 教学难点 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愿学、想学地理的思想动机。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新地理老师,首先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板书) 。以后就叫我盛老师,不要叫我地理 老师,更不要叫我“喂” 。从今天起,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地理这门课。 二、师生互动 我首先提第一个问题。 请问:哪些同学喜欢地理课?请喜欢地理课的同学举手。 …不要太虚伪哦,不要为了给我面子,就举手哦,那就太虚伪了哦。我数数看,1、2、3。 。 。 。啊!?我们班居然 有×个学生喜欢地理,太让我吃惊了,这已经是很不错的啦。 请大家安静,我想再问一个问题: 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地理?不要怕,我就喜欢听真话。 …我刚才看你没有举手,你肯定是不喜欢地理的哦,来说说看,你为什么不喜欢地理…哦,是这样。 (我继续点 乙同学)你好象也没有举手,我一边听,一边点头附和… …其实你们说的都很正常,地理二字告诉我们地理学是围绕“地”和“理”两个字展开,初中以“地”为主,即 是区域地理, 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4 本书; 高中以“理”为主, 又分为系统地理 (必修模块) 和应用地理 (选 修模块) ,初中――因为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故而你们的初中地理老师基 本不“讲”“理”。就知道要你们背诵。而高中老师则既会“讲”“理”,也爱说“地”的,所以地理学就变得 有血有肉了,学习地理便成了一种理性的享受。不过提醒你们高中地理可不像初中那样简单了,尤其是我们的自 然地理,不可小视之,要做好思想准备哟! 我再提一个问题: 什么是地理?你知道地理是研究什么东西的吗? 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的一门科学。不过,严格说地理只研究地球表面,也就是说,地理是研究地理表面的一门科 学。地理表层通常是指与我们关系十分密切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土壤构成的。 地球表面这么多东西,我们具体研究什么呢? …对了,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很多大致分为自然的和人文的两大类(板书) ,他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文 理)结合,在大学里与地理有关的专业很多,如勘探,科考,环保,城市及道路规划,旅游,气象,经济,军事 等等通常是文理兼招的。我们初中学习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都叫做区域地理(板书) …区域性或叫地域(差异)性是地理学研究的基础,简单地说存在地区差异的东西我们才研究。这里有,那里没1 有的东西我们才研究。例如刚才我们说的山,有的地方是山,有的地方是平原,这就存在差异了,这个就是地理 里的地貌学;赤道附近的气温高,极地的气温低,这就存在气温的差异,这就是地理学的气候学研究的了;这里 是森林,那里是草原,这就是植物地理学了;这里有城市,那里没有城市,这里城市多,那里城市少,这就是城 市地理学了;我国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这就是农业地理学了;这里的工业发达,那里没有什么工业,这就 是工业地理学。再说咱我们周围吧,南大,阳罗,黄茅洲,草尾…哪里商店最多,这就是商业地理学。但最牛的 教育机构沅江三中和医疗机构沅江二医院却分布在黄茅洲呢,这就是历史地理学…… 上面讲的这些例子,都是可以从地理角度说出原因。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只要是科学,就一定能讲出道理,如 果讲不出道理,让大家死记硬背,那就一定不是科学,地理是一门科学。 因此这就涉及到今后我们地理课的学习方法了,地理课的学习一定要把重点落在“理”上,一定要注意分析每个地 理问题的原因,如果没有弄清楚原因就不要去记。 今后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如果我讲不出原因,只有两个原因: 一、地理学家还不能正确的解释,需要大家以后研究, 二、我自己都搞不懂,我没有办法说清楚。 下面说一下我上课的纪律: 第一条纪律.上地理课不允许小声说话,但是可以大声说话。 在我的课堂上,大家可以随时打断我讲课提出问题,我很喜欢这样的学生,只要问题与我的讲课内容有关就可以 了。我们一起讨论,如果我能马上回答,我立即回答,如果你的问题太难,我回答不了,我下课后查了资料在回 答你。但是不准在下面小声议论哦,要说话就让全班所有同学能听见。 第二条纪律,上地理课允许睡觉,但是不允许发出鼾声 谁要发出鼾声影响他人听课,我就影响你睡觉。 最后我郑重承诺: 一、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正如你们平等的态度对你的亲朋好友。 二、以虚心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意见和批评,正如你们以虚心的态度对待老师的意见和批评。 三、决不拖堂,除非我神志不清的那一天。 我所讲的大家都记住了吗? 好,今天的地理课就到这里,下课!2 第一节 三维目标地球的宇宙环境1.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 1.运用教材相关插图、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和九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归纳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学会从互联网、报 通过本课的学习,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 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教学重点 1. 2.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进行月相观察,通过互联网或查阅有关资料,搜集整理近年来的天文趣事,及人类对宇宙的一些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盛夏的夜晚,我们坐在户外乘凉,仰望那满天的繁星,常听老人们讲“天上”的故事。人人都说天上好, 板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推进新课 生 学习小组推选一名代表, 将自己所知道的宇宙知识或神话故事传说等向全班汇报。 (嫦娥奔月、 牛郎织女、 北斗星、哈雷 师 总结学生回答,并讲述)人类认识宇宙的路程漫长而曲折,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 索范围越来越大, 但对宇宙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 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可见宇宙范围估计为 140 亿光年, 生 读 P6 活动材料,完成 1、2 生 (回答)1 30 / 12 秒,所以可以计算出 1 光年约等于 94608×10 千米。目前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宇宙半径约为 140 亿光年,约为 135 23 ×10 千米。 2.面对以上天文数字,我们感到宇宙是巨大而深远的,人类是十分渺小短暂的,在天文学上用千米这样的 通过计算,我们已经感觉到,宇宙是巨大的,各种天体之间的距离也是遥远的。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小时候3 板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师 (总结)从刚才的儿歌中我们可能感悟到:天体是运动的,运动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而绕转,从而形成 1.天体系统可分为哪 2 生 1.天体系统可分为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等级别,主要由恒星、星云、行星、小行星、彗星、 2.宇宙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而总星系只是我们探测到的可见宇宙部分,其空间 范围不过是 140 师 师板 (一)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生 (学生自主探究后,回答)我们的地球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它由 2000 多亿颗恒星和很多由尘埃、气体4恒星之间的距离十分遥远,需以光年为最小单位,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为比邻星,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 2 银河系外还有与银河系级别相同的恒星系统,我们称为河外星系。目前我们探测到的河外星系超过 1250 亿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都是星系,所有星系合起来构成了最大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它包括了目前我们所知 银河系中有 2000 多亿颗恒星,其中有一颗对我们人类来说特别重要,这颗恒星以及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有何 板 (二)太阳系和地月系4 师问题 1 问题 2:太阳系由哪几大行星组成?它们有何共同特征?如何正确区分内地行星、地外行星、巨行星、远日 行星及所包括的行星? 问题 3:小行星带位于太阳系的哪个位置?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与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有何不同?其 问题 4 生 阅读教材 P“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 , 自主探究后, 合作小组内各成员讨论解决本组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8第一小组:恒星与行星的根本区别在于行星的质量和体积比恒星小得多,故不发出可见光。太阳之所以能成 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因为其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 99.86% 第二小组:太阳系共有九颗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行,它们按照距太阳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 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九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它们都是沿着椭圆形的 轨道绕日运行,并且绕日公转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地内行星与地外行星的划分是以地球的位置为界,水星和金星叫地内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 木星和土星的体积和质量分别居第一、第二位,常常把它们称为巨行星,巨行星卫星数量多,而水星和金星 第三小组:小行星是一大批质量小得多的围绕着太阳运行的天体,基本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时会运 行到地球与火星之间,甚至闯入地球的大气层。很多科学家相信,6500 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是恐龙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 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哈雷彗星是第一颗经推算预 言必将重新出现而得到证实的著名大彗星。哈雷彗星出现时,景色蔚为壮观,彗尾横跨半个天空,与银河争辉。 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 76第四小组代表:地月系是指由地球与其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的变化形成了不 师 (总结)以上各小组讨论得非常积极,小组代表发言简洁生动,有的小组还展示了搜集到的图片,这说 (承转)根据两周前的布置,同学们已经观察过了离地球最近的星体――地球的卫星――月球,看到了月亮 的阴晴圆缺,并搜集到了如“嫦娥奔月,吴刚捧出桂花酒”等许多美丽的传说。那么,导致月相变化的根本原因5 师 生 分组探究,并记录探讨的 师天体系统的概念:各种天体受彼此间的引力作用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完成后依次显示) 投影:总星系是最大的天体系统,它包括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所有的天体,宇宙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在空 间上是无边无际的,总星系仅限于目前天文学所说的可见宇宙,其半径约为 140.52 师 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地球所在的银河系,是由 2000 多亿颗恒星组成的庞大的天体系统,其直 径约为 8 万光年,太阳系是银河系的普通一员,太阳距离银河系中心约 2.5 万光年。地球在太阳系中也是一颗普 板 三、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地球 投影: “太阳系示意图” 、九大行星基本数生 阅读、合作讨论,完成 P11 活动 1. 1) (2) (3 师 ①地球上拥有可供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即充足的液态水、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湿度范围及恰到 a.日地距离适中(1. 496 亿千米) ,使地表平均气温为 15 ℃。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地球上适合生物呼6 c. ②除具有优越的自身条件外,地球还拥有适于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即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才促使地球形成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高级智慧生命―― 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和探测,我们已知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在太阳系之外的其他星 球上,有没有智慧生物存在呢?自古以来,就有“天外来客” “外星人”的传说,是否属实?我们今后将如何在 茫茫宇宙中寻找外星人呢?这些都是每个中学生特别是天文爱好者所关心的热门话题, 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请同 据科学家预言:20一位科学家大胆预测, 如果银河系中确实生活着其他智慧生命, 那么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射电望远镜技术的发 展,可以使地球人在 20 年内捕捉到外星人的信息并与其取得联系。据科学家估计,银河系中大约有 1 万到 100 科学家预计,10 年到 20 年的时间里,地球上的观测者就可能得到足够多的无线电信号,并发现第一个地外 文明。但由于这些星球都距离地球 200 到 1000 光年。因此,对方收到地球人的“回信” ,也要经历数百年。上图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宇宙之大,认识了构成宇宙的各种天体及它们之间因相互联系、相互运动构 成的天体系统;知道了地球是银河系、太阳系的普通一员,地球与太阳系的九大行星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差别,最 显著的差别是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物――人类。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兴趣更浓,对自身的了解和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 1. 2.可见宇宙:半径约 140 1. 2.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活动与探究 探究内容: 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这7 活动或探究的第二节 三维目标 1. 2. 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通过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太阳辐射现象,了解太阳辐射在不同方面对地球的重要影响。 2.学会从互联网、报刊上收集近年来出现的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暴现象,分析归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树立辩 教学重点 1. 2.太阳活动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知道了宇宙中有各种天体,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1.2.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说出九大行星的位置。 生 (承转)除上述内容外,我们还分析了地球上产生生命物质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这节课呢,我 板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推进新课 师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 氦,表面温度约为 6000 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地球。我们把太阳源源 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约占太阳辐射能量总量的二十 亿分之一。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燃烧 4 亿吨烟煤 产生的热量。 “万物生长靠太阳” ,陆地就是靠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是太阳对地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贡献。 阅读教材插图,了解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并结合教材 P 128 1.太阳辐射、太阳常数 师 ①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在 015~4 微米,可见光区波长范围为 04~076 微米,占太阳辐射总辐射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②太阳常数是表示太阳辐射能量的物理量,即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的 1 平方厘米面积上,1 分钟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其数值为 8 24 焦/阅读 P13 板 2.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了解农作物对太阳辐射能利用状况,探讨提高农作物对太 生 “大棚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使光热水土有机结合,从而打破一年中作物生长的时间限制,实 行反季节生长,提高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农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9 (1)山东省位于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 (2)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贫乏区在 (3)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在 ,其成因是 。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提供了源 源不断的能源。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太阳给我们送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 要能源,但有时太阳的一些异常变化,也会给地球带来麻烦。例如,2003年10月23日到11月5日,太 阳风暴连续多次袭击地球,亚洲、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的短波通信受到干扰,通信设施受损,日本的一颗通信 卫星信号中断, 一颗环境监测卫星已经无法恢复使用。 那么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 板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师 生 师 生 (学生回答)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色球位于光球之上,呈玫瑰色。日冕是太阳大气的 师 很好。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就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类型有哪些呢?请同学们阅读教 板 太阳活动的类型 生 师 阅读 P14 材料,了解太阳黑子的成因、周期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投影:10 师 太阳光球常出现一些暗黑的斑点,叫做黑子。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 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记录,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变化的周期大约为 11 年。研究资料表明,黑子的活动与天气、气候等有明显的关联性。(1)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约为 (2)A、B、C 三个测站中,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与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全部为正相关的是 全部为负相关的是 ,三测站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周期约为 年。 (3)除气候外,太阳活,师 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耀斑爆发从开始到高潮,大约只需要几分钟至 几十分钟。然而,就在这段时间内,释放出相当于 100 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量,其中包括很强的无线电波,大 量的紫外线、X 射线、γ 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耀斑活动的周期大约也是 11 年。通常,黑子数目最多的地 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 动的整体性。板 太阳风 太阳的日冕层温度超过百万度,那里的许多带电粒子运动速度超过 350 千米/秒时,就能脱离太阳的引力飞11 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在极地上空经常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特别在太阳活动高峰时,太 阳风格外强烈。 投影:师 师 根据所学内容填表(表内“概念、成因、特点、所处位置”以下空白待填) 投影: 概念 黑子 太阳光球上的暗 黑的斑点 太阳色球有时出 现的突然增大、 增亮的斑块 (简单介绍) 成因 特点 所处 位置 光球 对地球 的影响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活 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动周期为 11 年 太阳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造 成的 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的最 激烈的显示耀斑 太阳风色球 日冕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影响到各地区所获取太阳光照的多 少,而太阳活动则改变了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大小,因此,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极其深远 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 以便有关部门及早作好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2. 圈层 太阳活动 光球 黑子 现象 对太阳活动的 指示作用 周期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光球上常出现的暗 一般以太阳黑 太阳活动产生的短波辐射 约 11 年 黑斑点 子数的增减作 和离子流对地球电离层、12 色球 日冕耀斑 太阳风色球层上有时出现的局 为太阳活动强 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 弱的主要标志 日冕层脱离太阳引力的 带电粒子流 活动与探究地球磁场和地球大气状况 均有影响,产生磁暴、极 光、 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气候异常等现象探究过程、方法:观察要在黎明或黄昏时间,因为太阳在地平线附近时,亮度低,不伤眼睛。选用一架放大 倍数较大的望远镜,在物镜上放一块有色玻璃,以减弱阳光强度。对准太阳,调整焦距,就会见到太阳清晰的光第三节 三维目标地球的运动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 3.理解地球自转和 4. 1.通过运用地球仪或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等,分析各自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 2.能够准确地画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 , 并能据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通过对地球运动、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等自然现象的认识,提高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进一步树立世界的物 质性及 教学重点 1. 2. 3. 教学难点 1. 2.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4 第 1 课时 教学过程13 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辐射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请同学们复习回顾并填写下表内容。概念 黑子 耀斑 太阳风成因特点所处位置 光球 色球 日冕 所处 位置 光球 色球 日冕概念 黑子 耀斑 太阳风 太阳光球上的暗黑的 斑点 太阳色球有时出现的 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成因 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 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太阳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 能量造成的特点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 志; 活动周期为 11 年 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 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层大气带电粒子流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师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地球运动的一些基本特点,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 度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投影: 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生 阅 师 板 书: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 生 围绕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通过演示,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方向,那么地球自转一周( 360°)所用的时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24 生阅读教材,完成 P16 活动内容。可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 课件显示:14 图1 拉长投影中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 “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 推进新课 师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遥远的恒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不动的,此时地球的公转将会忽略 不计。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 如图 1 电脑显示动画:假设遥远的恒星和太阳(S)同时对着地球上的一点 P,设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那 么地球在 E1 处自转一周(电脑显示 P 点绕圆运动一周,360 如图 2 动画的过程是:地球一边自转(即 P 点绕圆心运动) ,一边由 E1 向 E2 运动(公转) ,当地球到达 E2 点停止, 此时 P师从 E1 到 E2,地球自转了 360°。因为是以恒星作为参照,地球从 E1 到 E2 的时间间隔就是“恒星日” ,时间 长度为 23 时 56 分 4图2 图3 师若以图 3 中的太阳作参照点,则太阳日的长度应为 E1 到 E3 师指图分析,在图 2 中可看出,地球在 E2 处时,P 点还未两次对着太阳,即以太阳作参照时,地球自转还不 到一周 360 (演示动画)地球继续自转(即 P 点继续绕圆运动) ,但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到 E3 处时,动画暂停,P 点两 从 E1 到 E3 生15 师观察得很仔细。 (点击鼠标显示连线和“太阳日” )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 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从 E1 到 E3 的时间间隔称为一个太阳日,长24小时,其自转的角度 是 360°59师地球自转的速度主要有线速度和角速度, 线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 角速度 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 (1 (2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分布有何特点?赤道上的地点自转的线速度是 60°N 上的几倍?如何证明呢?从地 生 观察“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 ,小组合作探讨以上问题,由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生 1 地球自转一周为 360°, 所需时间约为 24 小时, 故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 360°/24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不同纬度的纬线圈长度除以 24 生 2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外,均相等,都是 15°/ 生3 师 关于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是 60°N 上的几倍问题,我们可用画图分析的方法寻找答案。 师画板图如下图,R 为地球半径,r 为 60°N 生到讲台,在黑板上证明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是 60°N 上的 215°/小时;V=2π R÷24 60°N v=2π r÷24 r=Rcos60°=1/2R ∴V=2v 师 (承转)我们已经探讨了地球自转的规律。而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那么地球公转有什么 师 请同学们观察动画“地球的公转图” ,这是从地球的北极上空观测到的公转情况。 投影:16 问题 1 生 师 问题 2: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太阳是否位于这个轨道的中心位置?太阳的位置在那里?地球到 太阳的距离是 生 椭圆轨道图 投影:师 生 师 时间 远日点 近日点 7月 2月 速度快慢 平均角速度问题 3 生 师 问题 4 生 一个回归年,长度为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生 填表,完成自转、公转基本特点表格。 地球 运动 地球 自转 地球 公转 围绕 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23 时 56 分 4 秒地球自转的 真正周期 1 个回归年: 365 日 5 时 48 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 0,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 度都相等,即 15°/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 北极点逐渐减小, 至 60°N、 60°S 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 0 平均角速度:约 1°/日,平均线速度:30 km/s 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17地轴极看:逆时针 从南极看: 顺时针太阳在北极上空看地 球公转: 逆时针转 在南极上空看地 球公转: 顺时针转分 46 秒课堂小结 本节课内容较多,主要学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知识,学习时可采用列表对比法,加以理解掌握。第2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请同学们根据投影表格所列项目思考回答: 地球 运动 地球 自转 地球 公转 生 师 毛泽东《七律?二首》 《送瘟神》中说: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 ”据此,思考下列问题:诗中 围绕 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 23 时 56 分 4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 0,其他任何地点的角 速度都相等,即 15°/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至 60° N、60°S 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 0地轴上空看: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顺时 针地球自转的 真正周期18 生 师 板 二、地 (一)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推进新课 师 按教材 P17 教师用手电筒(假设为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假设为地球) ,关闭教室电灯或灯管,请学生想象,教师启发 (1 (2 (3 (4 (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录像和课件演示昼夜的形成;没有地球仪的学校,可用一不透明的球体如篮球、足球等 生 师 被太阳光照亮的半球――向着太阳的半球――白天;未被太阳光照亮的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黑夜。 从而可以看出,昼夜形成的根本原因―― 师 由于太阳距离地球非常遥远,我们粗略地把太阳光线看作平行光线。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并且 晨昏线平分赤道(即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 6 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 18 教师课前在地球仪的球面上选好几个点(如北京、伦敦、纽约等) ,作出了标志(彩色粉笔画点或贴一彩纸 (1 生 (2)将地球仪转动 180 生 (3 生 连续转动地球仪,上述城市的白天和夜晚不断转换,引起昼夜更替的原 (4 生 (5 生 (回答)为一个太阳日,约为 24 以上问题难度较大,教师可边演示边启发学生思考,也可分组演示,分组讨论,然后由小组推荐代表回答。 投影: 判断图中 E、F、G、H学生回答:E、G、H 在晨线上,F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否发现,家乡河流的右岸冲刷比左岸严重,厨房排水时,水是逆时针方向排出的, 为什么会产生以上现象呢?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后我们将获得明确的答案, 即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因受地转偏向力19 板 (二)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向一侧偏转 师 拿一把雨伞,撑开,将其比作北半球,则伞顶端代表北极,伞的支架杆代表经线。若雨伞不动时,从“北 极”向下用水杯倒水,则发现水珠从布上沿“经线”向“南”流动;若将雨伞按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匀速 转动时,用水杯从“北极”向下倒水,观察水珠流动轨迹是否和刚才相同;如不同,水珠偏离“经线”的左侧还 生师 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规律时,可采用“左右手法则” ,具体方法如下: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 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因此,地球自转产 生的另一个现象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板 1.地方时 师 (1 (2)地球上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多长时间?每 1 生 认真观察并回答以上问题。北京较乌鲁木齐先见到日出,也先送走落日,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上 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每 1°相差 4 师 (1)画数轴如下图,计算经度差:A、B 两地的经度差为 118°+45°=163°(同减异加,即同为东经度或西(2)确定东西方向:A 向东走可到达 B (3)利板 2.时区和区时 师 (1) 全球共分为多少个时区?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中时区以东和以西, 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 (2)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东京、纽约分别在哪个时区?从北京出发到伦敦的游客,到达目的地时, (320 (4 生 生 1 全球共划分为 24 个时区;中时区以 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划分为 12 个时区。 生 2 伦敦中时区,开罗东二区,莫斯科东三区,北京东八区,东京东九区;纽约西五区,从北京到伦敦后手 表要拨后 8 生 3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 7 5 生 4 北京时间和北京的地方时不同,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 120°经线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 为 116°E 的地方时;两者相差 16 师生 完成教材 P22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日期。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 180°经线作为地 板 3.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师师 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请大家仔细观察,日界 生 不吻合。日界线并不完全在 180 师 很好。这是为了照顾 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避开了陆地。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 二区早 24 小时,所以,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 要增加一天。 投影: 1.一架飞机由我国上海(东八区)于 10 月 1 日 17 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 ,需飞行 14 小时,到达目的 地当地时间是( A.10 月 2 日 15 时 B.10 月 2 日 3 C.10 月 1 日 15 时 D.10 月 1 日 3 时 读下图,回答 2~32.若该图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判断甲地时间为(21 A.8 时 B.9 C.15 时 D.16 3.若该图中心点为地球南极示意图, 若阴影部分为 7 月 6 日, 其余部分为 7 月 7 日, 判断甲地时间为 ()A.3 时 B.9 时 C.12 时 D.15 4.关于日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 C. D. 5.一架飞机于 10 月 1 日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应变更为( A.不变 B.10 月 2 C. 9 月 30 日 D.9 月 31 6.通过我国哪条经线的地方时是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A.120°E B. C.120°W D. 116°E 答案:1.C 2.B 3.B 4.D 5.C 6.A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了解了昼夜交替、 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地转偏向及不 同经度的地方时、区时等知识,特别是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利用日界线进行日期的判断等既是高考的重点又是 按教材 P18~P22 板书设计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北半球右偏 ? (二) 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 ?南半球左偏 ?赤道上不偏移 ?1. 2. 3.22 第3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考: 北京时间 2008 年 8 月 8 日 20 时,第 29 界奥运会在北京开幕,伦敦杰克先生要观看现场直播,他应该什么 时候收看比较合适? 1. 一大组的同学向西求结果。 2. 其余组的同学向东求结果。23 12时区0时区东8区12时区生 师 总结引出课题--日界线 推进新课 师 日界线走向及换算规律生 师 生小结:日界线大致经过 180 板书: 日界线 大致过 180 度 东减西加 师 日界线上的趣闻 从前,在日界线附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某一年,有一艘客轮从西太平洋向东航行。航行途中海上 起了大风,船体剧烈摇晃。这时,一位孕妇耐不住轮船的颠簸而临产了。她先生下一个女婴,5 分钟后船自西向 东越过日界线,她又生下一个女婴。结果,一对孪生姐妹先后降生,后出生的妹妹却比先出生的姐姐大一天。 这种罕见的情况,也只有在日界线两侧才会发生。 难到就只能这样吗,你有何高见? 生 师 根据学生回答加以总结。 师 补充:自然自界线 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板 自然日界线 时间为 0 点 东加西减(自然过渡) 师 基训 P13 页 14 题:图为北极,阴影区为 3 月 21 日,非 阴影区为 3 月 22 日。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NA 的经度为___;NB 的经度为____。 2)此时,北京时间为 3 月__日__时。24 第 4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知道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 体运动方向向一侧偏移。还了解了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时间。那么地球的公转运动又会产生哪些地 板25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推进新课 投影:“阳光花园”正午阳光变化示意图 师 去年 6 月,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今年 1 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 师 生 师 不是地球距太阳远近造成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请同学们观看地球公转状态的图片和公转的动画演 示。生 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平面,通过地心与地球自转轴垂直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它们之间的夹角称 师 黄赤交角的数值目前为 23°26?,在一定的时期内是保持不变的。请同学们看图中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 生 66°34 师 地轴在空间上北端指向北极星,并且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保持不变,这样地球总“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师 板书:师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太阳直射点? 投影: 图片26 师 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上,只有一个直射点,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图中 的平行光线中穿过地心的那条光线为直射光线, 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 在地球公转图中连接日地中 心的线为太阳直射光线,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直射点。 师请同学们观察动画“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1 (2 (3 观 生1 生 2 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界线为北纬 23°26?,最南界线是南纬 23°26生 3 春分日(3 月 21 日) ,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春分日过后直射点将向北移动,夏至日(6 月 22 日)时移动 到北纬 23°26?,即北回归线上。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秋分日(9 月 23 日)阳光直射赤道。此日过后太 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到冬至日(12 月 22 日)移到最南位置,太阳直射南纬 23°26?,即南回归线,此后直射点 再向北移,第二年春分日(3 月 21 师 我们把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周期为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请同学们根据动画演示,填写下表: 日期 太阳直射点 移动方向 师 需要注意的是,远日点和近日点的位置与夏至日和冬至日的位置有明显的区别。不能混淆远日点与夏至 生 生 (回答)时间上夏至日比远日点早一些,冬至日比近日点早一些。夏至日过后很快就到远日点,冬至日273 月 21 日→6 月 22 日→9 月 23 日→12 月 22 日 师 刚才我们重点分析了太阳直射点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这种回归运动,在地球上产生了哪些 现象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 P22 活动和 P23 的阅读材料来解决这些问题。 生 合作探究,完成活动 1、2、3 题,阅读 P23 材料,结合前边地球自转现象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了解晨昏 线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师 ①在地球公转过程中,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世界各地昼夜等长;夏至日和冬至日是太阳光 线直射点可能达到的最南和最北的纬度位置;当太阳光直射南(北)回归线时,有的地方会出现 24 小时全为昼 ②通过观察和绘制太阳光照射图, 我们能较容易找到一年中因地球公转导致的昼夜交替现象消失的最大范围 的界线为南北纬 66°34地球上的五带 图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球为热带,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为南北温带,南北极圈以北、以南的地方为 学生活动: (1)看图说出五带的界线和名称,各热量带阳光直射和极昼极夜的情况,并以此说明太阳辐射从 (2)填表 北寒带 界线范围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课堂小结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变化,太阳直射 板书设计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第 5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不仅产生了地球上的五带, 还导致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太阳高度发生了变化,28 板 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推进新课 师生 师 生 师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有规律的变 化。变化规律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看下图。 课件显示: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夜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师 生 师 生 师 请同学们看二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29 冬至日全球夜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师 生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板 书: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生板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师 同学们已观察了夏至日太阳光照图,请思考下列问题:地球上哪个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 生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因为北回归 师 生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 师 生 师 (1)地球上总有 2 (2 生 阅读教材 P24 师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正午太阳高度总是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递减,距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 高度角就越小,而且某地区和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和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相差多少。 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求算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了。由于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纬度差,我们就可以以这样的公 式来求 D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即 H=90°-φ -δ 式中的 H 为正午太阳高度,φ 为当地地理纬度,δ 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任何一天的δ 可以在天文年历中查 到) ,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投影: 分别求算出二分二至日时,北京(40°N30 春、秋分日:H=90°-40°-0°=50 夏至日:H=90°-40°-23°26?=73°26 冬至日:H=90°-40°+23°26?=26°34? 师 生 因为赵亮父母 6 月份去看的楼房,此时由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赵亮家前楼的影子较短,而到了 1 晨昏线是地球上白昼与黑夜的界线,既有日变化又有季节变化。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21 内容,让我们共 板 书: 昼夜长短的变化 师 请同学们看动画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晨昏线的变化。思考:不同的季节晨昏线与经线圈夹角的变化 生 春分日时,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所有的纬线被晨昏圈平分,随太阳直射点北移,晨昏圈与经线圈偏离, 夹角越来越大,到夏至日夹角达到最大,为 23°26?,因此晨昏线也偏离北极 23°26?,故北纬 66°34?以北 的纬线全部在白昼中。夏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逐渐减小,到秋分日晨昏圈与经线 圈又重合在一起,此时晨昏圈又平分所有的纬线,直射点继续南移,晨昏圈又偏离经线圈,到冬至日交角达到最 大,为 23°26?,此时经线圈偏离北极 23°26?,北纬 66°34 师师 (在学生讨论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总结)①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 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南半球情况相反;夏至日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 ②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南半球情况相反; ③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赤道最大,并由此向南北两侧递减。 师:由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全球除赤道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特 别在地球的中纬度地区最明显,这样就产生了四季。在天文学上,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 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由于地球不停地公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课件演示,了解了黄赤交角的产生、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昼夜范围和正 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五带和四季的更替等内容,建议同学们学习本节内容时,一定要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在头 板书设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知识点总结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31 1、纬度变化规律 夏半后,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至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至极点周围出现极夜现象 2、季节变化规律 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北半球在夏至日那天昼最长,夜最短 冬半年,昼长小于夜长,北半球在冬至日那天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则相反 3、北半球夏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冬至日时该地的夜长 如:6.22 时 40°N 的昼长=12.22 时的夜长=14 时 51 分 同理,北半球冬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夏至日时该地的夜长 如:12.22 时 40°的昼长=6.22 时的夜长=9 时 09 分 4、同一天,南北纬纬度相同的地方,昼长相加=24 小时 或某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如:6.22 时 20°N 的昼长+20°S 的夜长=24 小时 或 20°N 的昼长=20°S 的夜长=13 时 13 分 5、在某地,与夏至日(或冬至日)相差多少天,夏至日(或冬至日)前的这一天和夏至日(或冬 至日)后的这一天昼夜长短大致相等、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大致相等。 如:在摩尔曼斯克,4 月 21 日与夏至相差约两个月,则夏至后的两个月 8 月 23 日,那么 4 月 21 日与 8 月 23 日这两天的日出日落时间、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都大致相等。这两天约 2 点日出,22 点日落,昼长 20 小时,夜长 2 小时。 同理,在某地,与春分(或秋分)相差多少天,春分(或秋分)前多少天与春分(或秋分)后 多少天的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相等。 6、极昼、极夜的纬度分布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 极昼、极夜的天数最多。南北极点除两分外,要么是极昼,要么是极夜。 如:某日,太阳直射在 10°N,则从 70°N 开始出现极昼,从 70°S 开始出现极夜。 7、正午太阳高度为 0°的地方,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除外) ;午夜太阳高度为 0°的地方,出 现极昼现象。 如:夏至,66°34?S 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0°,则从 66°34?S 开始出现极夜现象 某日,80°S 的午夜太阳高度为 0°,则从 80°S 至 90°S 出现极昼现象 8、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昼长=24-夜长 昼长=昼弧÷15 二、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由直射点(此时太阳高度为 90°)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至晨昏 线上为 0 度。(1)图中圆心 O 点为直射点,左侧弧 CAD 为晨线,右侧弧 CBD 为昏线,且左侧晨线的中点 A 点必在赤道上,地方时 6 时,右侧昏线的中点 B 点也必在赤道上,地方时 18 时,OC 或 OD (视直射点 O 在哪个半球而定)地方时为 12 时32 ①若此时为两分,则 A、O、B 三点的连线为同一纬线,即赤道;C 点为北极点,D 点为南极 点 ②若此时非两分,则 A、O、B 三点不在同一纬线上 a、若 O 点在北半球,则沿 OC 线北极点在 C 点以南,图中没有南极点,且 C 点所在经线 与 OD 所在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b、若 O 点在南半球,则沿 OD 线南极点在 D 点以北,图中没有北极点,且 D 点所在经线 与 OC 所在经线也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2)沿着 COD 线,太阳高度与 O 点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如,E 点与 O 点相差 30°,则两分时,E 点为 30°S 夏至时,E 点为 30°-23°26?=6°34?S 冬至时,E 点为 30°+23°26?=53°26?S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北半球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由 23°26?N 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 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半年,夏至(北半球)时,北回归线以及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半 年,冬至(北半球)时,南回归线以及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 半球则达到最小值 (3)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的纬度 如:某日太阳直射 20°N,则 90°N 的正午太阳高度=20° (4)当极点出现极昼时,在同一天,极点的太阳高度终日不变 如,6.22 时,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23°26?,午夜的太阳高度也时 23°26?,这 一天,极点太阳高度终日不变 再如,某日太阳直射 20°N, ,则北极点在这一天的太阳高度始终为 20° (5)某纬度出现极昼时, 该地午夜的太阳高度=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2 =直射点的纬度-(90°-当地纬度) =极点的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 如,6.22 时,70°N 的午夜太阳高度=43°26?-(90°-70°)×2=3°26? =23°26?-(90°-70°)=3°26? 再如,某日太阳直射 10°, 则 85°B 的午夜太阳高度=15°-(90°-85°)×2 =5° =10°-(90°-85°)=5° 三、日出日落时间分布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夏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日落时间越来越晚 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落时间越来越早 2、季节变化规律 夏半年,日出时间先逐日提早后逐日变晚,但都是 6:00 前日出;日落时间先逐日变晚后逐 日提早,但都是 18:00 后日落 冬半年,日出时间先逐日变晚后逐日提早,但都是 6:00 后日出;日落时间先逐提早后逐日 变晚,但都是 18:00 前日落 3、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出时间=12-冬至日时该地的日出时间 如:6.22 时 20°N 是 5 时 23 分 30 秒日出,则 12.22 时该地的日出33 时间=12-5:23?30?=6:36?30? 4、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落时间 =36-冬至日时该地的日落时间) 如:6.22 时 60°N 是 21:14?30?日落,则 12.22 时该地的日落 时间=36-21:14?30?=14:45?30? 5、某日某地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 小时 6、某日某地的日出时间=该日夜长的一半 7、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8、赤道总是 6:00 日出,18:00 日落 四、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判定 1、直射纬线的判定 (1)晨线(或昏线)与过晨线(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的那条经线交角为多少度,则直射纬度 就是多少度 如(2)与开始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纬度互余 (3)与正午太阳高度或午夜太阳高度为 0°的纬度互余 2、直射经线的判定 (1)地方时为 12 的经线 (2)过切点的那条经线,大部是昼 (3)与 0 时经线正相对的那条经线 (4)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或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5)俯视图上,与太阳光线平行或重合的那条经线 五、季节的判定 1、从春分日到秋分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2、只要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北半球进入夏半年;只要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北半球进入冬半年 3、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慢,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4、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 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5、在北半球(或南半球)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球日出东南方, 日落西南方,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第四节 三维目标 1. 2. 3. 4. 地球的结构34 1.通过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解、图片分析等方式,初步了解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及特点,了解地球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和强烈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以上我们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一颗非常普通而又特殊的星 球, 特殊之处在于地球在漫长的形成演化中形成了独特的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那么构成这种适合地球人类 板 第四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推进新课 师 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生 阅读教材后回答: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 师 回答得很好。出示“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并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 部的构造呢? 投影: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生 师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 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 33 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 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个在 地下 2900 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35 板书:(一)地壳 师 提问:什么叫地壳?地壳的厚度怎样?主要由什么组成? 生 对照“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阅读教材,画出要点。 投影:师 利用地球仪和“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指出: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一层很薄的固体外壳,叫做地壳。 师 出示“地壳结构示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在空间分布和厚度上各有何特点? 投影:生 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地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 33 千米,高山、高原地 区地壳厚度可达 60~70 千米,海洋地壳平均约 6 师 生 (总结回答)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师 地壳主要是由 90 多种化学元素组成,这些化学元素组成了多样的矿物并最终形成了三大类岩石。那么, 生 阅读教材“组成地壳的元①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多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其中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8 种元素的质量总数占 地壳总质量的 98 04%,其中氧几乎占 1/2,硅占 1/4 ②元素在地壳中分布不均衡,除氧之外,地壳上层硅和铝的比重较大些,密度相对较小些,被称为硅铝层; ③通过读图观察我们可以看出,地壳的厚度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是地壳结构的突出特点36 板 (二)地幔 师 (提问) (1)什么叫地幔?厚度怎样?地幔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其含量从上到下怎样变化? (2)地幔可分为哪两部分?下地幔的物质性状有何特点? (3)上地幔顶部还存在一个什么层? (4 生 对照教材“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自学课文,画出要点。 投影:地球内部的分层 地壳、地幔、岩石圈、软流层示意图 (1)地幔是国内外科学界十分注意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召开过多次有关地幔问题的科学讨论会, (2)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处在地壳与地核之间,又叫中间层。深度从 5~70 千米以下到 2900 千米。 (3)以地下 1000 千米深处为界,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在地下 50~250 千米范围内的上地幔 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是地震波不连续的低速带,根据推理,它可能是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生热而形 成的高温异常、局部是熔融状态的圈层,称为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的温度、压力和密 度都增大,温度约为
℃,压力约为 150 万大气压,平均密度约为 5.6,物质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呈 现可塑性固体状态。 (4 板 (三)地核 师 提问:什么叫地核?地核可分为哪两部分?各自的厚度和物质性状怎样? 生 对照教材插图“地 (1 (2)地核的情况是推断性的。在地下
千米深处的外核范围内,地震波的横波消失,由于横波不 能通过,所以外核物质接近液体。在地下 5000 千米以下的内核,地震波的纵波速度增加,横波又产生,则为固 (3)为什么地球的外核接近液体面内核为固体呢?这是因为在地核里,由于压力随深度而增加,物质的熔点 随深度而增加,温度随深度而稍有增加,比较起来,地核物质熔点的增加较快,而温度的增加较慢。在地球外核, 物质的熔点较低,温度稍高于熔点,物质就熔化了。在地球内核,物质的熔点已经显著升高,而温度的升高是很 (4)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据推测,地核的物质成分主要是铁和镍,与铁镍陨石相类似,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具有同心圈层的特征,这种同心圈层不仅表现在地球的内部,同样也出现在37 生 (阅读总结)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层 板 书: (一)大气圈 师 地球上大气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生命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大气的厚度有多大呢? 生 阅读教材,明确范围:在
千米的高空,每立方厘米的空间,平均只有 1 个气体分子,与星际 空间的情况很接近,一般把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即大气的厚度约为
板 书: (二)水圈 师 生 (讨论回答)①按形态可分为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三类;②按空间分布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 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 师 板 书: (三)生物圈 师 生 (合作讨论回答)①生物圈不仅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还包括生物生存的环境。即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 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②生物圈的界线不像大气圈、水圈、地壳那么分明,它同大气圈、水圈、地壳是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的。③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是生物绝大部分集中分布的区域,即地面以上 100 米,相当于木本乔木植物的 大致高度;海面以下 200 米,相当于阳光能透射到的水深,因为这一部分能获得充足的太阳光能,具备最适宜生 物生命活动的温度、水、氧、二氧化碳及营养条件。总之,生命的产生是在地球漫长演化过程中产生的,然而, 课堂小结 地球在结构上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圈层构造。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 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 地幔两部分,上地幔的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是岩浆活动的物质来源,下地幔为可塑性固体。地核分为外核 和内核,一般认为外核近于液体,内核是固体,地核的物质成分主要是铁镍,称为“铁镍核心” 。地球的外部也 呈圈层结构,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正是因为地球上有了生命,才能够说四大圈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1. 2. (二)地幔:软流层活动与探究1.38 2. 3.1. 2. 3.第一节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2. 3 4 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39 2. 3 教学重点 1. 2. 教学难点 1. 2.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圈层,从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哪些?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生 师 很好。你知道吗?地壳是不断变化的,祖国的宝岛台湾在恐龙称霸地球的侏罗纪、白垩纪(1 亿年前) , 与祖国大陆是连为一体的。当今地球上最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在几千万 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形态各异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在地壳运动过程 中,物质运动与能量循环,贯穿大自然运动和演化的全过程。本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板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过渡)地壳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众多要素的基本载体,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推进新课 师 (课件展示“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百分比图” ,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了解氧、硅、铝、铁等主要元素在 地壳中的含量, 然后指图强调)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 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就是矿物。 生 阅读教材 P30 板 书: (一)矿物 师 生 物是有确定的化学成分、物质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矿物不是40 师 回答得很好。矿产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目前约有 150 种,而矿物超过 3000 种,矿物在地 生 (列举回答)我们吃的盐 师 很好。矿物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基本的存在形式,大多数矿物以什么形式存在?石油、天然汞呢? 生 绝大多数矿物是以固态的形式存在。 石油、 天然汞是液态矿物, 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 (二氧化硅) 。 师 师 生 常见的金属矿物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金属矿可进一步划分为黑色金属、有 师 对,常见的非金属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常见于花岗岩中) 、方解石(主要在石灰石和大理岩 你能辨认出是哪一种矿物吗? 课件展示:生 师 生 师 (强调)不同的矿物,结晶形态、透明度、颜色、光泽、密度、硬度和条痕等多不相同。刚才我们看到 的石英晶体呈透明的六棱柱,两端为六棱锥状,它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用途广泛,如玻璃的主要成分就是石 英(二氧化硅) 。利用肉眼和简单的工具可以识别一些常见的矿物。 投影:矿物名称 滑石 石膏 方解石 萤石 磷灰石 长石 石英 黄玉 刚玉 金刚石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10简要说明 多为乳白色块状,指甲能轻易地在其上划出痕迹 多呈白色束状集合性晶体,指甲能较容易地划出痕迹 多为透明或半透明晶体,指甲划不出痕迹,曲别针可以划出痕迹 常为多种颜色的半透明晶体,小刀可以轻易地在其上刻划出痕迹 小刀可以在其上刻划出痕迹 一般小刀很难刻划,但玻璃可以在其上刻划出痕迹 能够在玻璃和普通钢铁上刻划出痕迹 多为晶体,宝石类矿物,能在石英上刻划出痕迹 多为晶体,宝石类矿物,能在黄玉上刻划出痕迹 自然界最硬的矿物,宝石,能在所有物体上刻划出痕迹甲组:实验一,用观察颜色和对磁铁的反应方法,区分磁铁矿(Fe3O4)与赤铁矿(Fe2O3)。 乙组:实验二,有滑石、石膏41 师(承转)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常常按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 板 (二)岩石 生 展示课前采集 师 谢谢同学们搜集了这么多的岩石标本,自然界中的岩石种类很多,形态各异,每块岩石都有自己的故事, (展示三大类岩石标本,并用多媒体展示三大类岩石的代表性岩石标本) 投影:师 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三大类,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的文字、实际的标本,及刚才看到的图片,完成下 表。 投影: 岩石种类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生读教材 P31~33 师指导学生,并检查做题情况。 投影: 岩石类型 成因 常见岩石 主要特征 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粒较大 喷出岩:具有气孔等构造 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具有片理结构,重结晶作用明显 成因 常见岩石 主要特征岩浆岩 岩浆活动 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沉积岩 外力作用 变质岩 变质作用 石灰岩、砂岩、页岩 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师 同学们填得很好。那么三类岩石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课件显示:师 岩浆岩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其晶体颗粒比较明显,质地坚硬,42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我国许多著名山岭,如华山、黄山、北京八达岭等多由花岗岩组成;岩浆喷出地表 (火山活动)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常见的有流纹岩、玄武岩、安山岩等。流纹岩在我国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分 布很广。玄武岩多气孔,这是识别玄武岩的重要标志,玄武岩分布广泛,海洋几乎全部为它所盖。 沉积岩和化石的形成模拟动画沉积岩和化石的生成图 师 (1 (2 学生回答: (1 (2 形成化石的主要条件:生物的遗体、遗骸、遗迹等在未腐烂时被沉积物埋没,隔断了与大气的接触,经过长 师 (强调)沉积岩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具有层理构造,并常含有化石。根据岩层和化石可以判定地质 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如:有丰富的植物化石的含煤岩层,表示当时是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因此,沉积岩能 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沉积物的特点不同,因而形成的沉积岩也不同。常见的沉积岩有哪些? 投影:生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师 回答得很好。地壳中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先的结构成分、矿物成分发生变化,形成变质岩。 投影:43 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 师 生 师 生 师 回答得不错。地壳的物质组成学完了,这部分内容你掌握了吗? 投影: (学生单独回答)1. (1)图中①②处常见的岩石是:① ,② (2 2.作为重要建筑和装饰材料的花岗石和大理石在成因上分别属于 岩和 参考答案:1.(1)侵入岩 喷出岩 (2)从形成条件上来看,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逐渐冷却形成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急速冷却而 成的。从分布位置来看,侵入岩一般分布在地下,喷出岩 2.岩浆 变质 (承转)研究表明,我们生活的地球已走过了她 45 亿年的漫长历史。在这 45 亿年中,她经历了沧海桑田的 板 书:(一)地质循环 师 生 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 师 生 在地质循环中,在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诞生,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逐渐消亡,地质循环不断改变着 师 对。在漫长的地质时期,有些高山被夷为平地,有些地方则隆起成为高山。如: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 生 会。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石灰岩、页岩、砂岩都是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岩,它们在一定 师 回答得很好。那么三大岩石 板 (二)岩石的转化44 生 结合教材 P33~34 师 生 1 岩浆岩主要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中上升,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师 回答得很好!大家看动画,因地壳上升和剥蚀作用而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太阳能、重力能等外力作用 师 生 2 已经生 师 不错。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地壳中的岩石就这样处于永不可能有:师 同学们画得很好,说明你们已经理解了这部分内容,实际上地壳的物质循环示意图有很多种,同学们可 以用课外时间尽可能画出更多的图来。 投影: (145 (2 A ; B ; C ; D 。 (学生单独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情况,适当补充或强调) 参考答案: (1 (2)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熔化,又成为岩浆 课堂小结 地壳物质循环需要的时间很漫长,往往需要几十万年,有的要经过几亿年,远远超出了人类历史的长度。从 地壳的物质循环一刻也不停地进行着,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 只是地壳的物质循环一段时期内留在地 表的痕迹而已。 因此, 在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地壳的演化。 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 探究内容: 1.你所居住的地区有几种岩石?岩石的名称是什么?辨认它是三类岩石中的哪一种?该岩石由什么矿物集 2.第二节 三维目标地球表面形态46 通过对当地典型地貌的实地考察学习和探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能力;树立正确的环境 教学重点 1. 2.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2 第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播放录像(丰富的地表形态: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平坦的太湖平原、富饶的四川盆地、美丽的江南茶园) 。 生 地表有千姿 师 很好。地表形态真是丰富多彩。那么这些地形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是永恒不变的吗?本节我们就来探讨 板 第二节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推进新课 师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地表形态是永恒不变的还是不断变化的?” 媒体显示:生 师 板书: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 地质作用分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 生47 师 同学们填得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我们所见到的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两种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 师 对。内力作用让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是地表形态的主力塑造者,那么它是怎样塑造地表形态的呢?让我 板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师 大家看到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和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是地壳的运动引导了地 表形态的变化。 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其运动的呢?近几十年来对大地构造运动和海陆分布规律的解释很多, 其中 板 书: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投影:大家看图,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如海岭、海沟等)分 生 师 生 1. 2. 师 同学们的速记效果不错,说明找到了规律。另外,从图中还可看到符号“→←” “←→” ,这是板块 的运动方向,说明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喜马拉雅山形成示意图 阿拉伯半岛卫星影像 师 请同学们观察两图,并结合板块分布示意图,思考并讨论 P 37 生 分 A、B、C481、2,同时请同 1 题: (A (1 (2)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将其挤压、抬升,形成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3 师 你们的结论很正确,只因板块的这种运动才使地表形态发生海陆的变迁,所以科学家才在喜马拉雅山上 2 题:(B 组回答) (1 (2 (3 师 你们的结论也很精辟。现在请 C 组同学选出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举手补充,看对这部分内容还有什 生 师 从图中可见,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运动关系有两种: “→←” “←→” ,它们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 箭头指向两边,说明板块在扩张,这种边界正在形成,称为生长边界,也就是张裂区。这种边界出现在不同的地 域,所形成的地表形态是不同的。请看图,当生长边界出现在海上,形成的是海洋或海岭,如红海、大西洋;在 陆上常形成裂谷或断层,如东非大裂谷。 “→←”箭头是相对的,为板块消亡边界,说明两边的板块在碰撞挤 压,边界处于消亡状态。如果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因为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海上 会形成深邃的海沟,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如亚洲东部的日本群 岛等;在陆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西部的落基山等。如果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 师 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做一个训练。 投影: 表格――板块运动与地貌类型(画线部分为待填写内容 板块移动 对地貌影响 举例 边界类型陆陆 相碰 板块碰撞形成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消亡边界陆 海 陆地板块交界处形成海岸山脉,南美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 消亡边界 相碰 陆上形成岛弧, 海洋板块形成深 屿 海沟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和海洋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和红海 生长边界板 板块移动与地貌 师 (精讲)在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但在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较为活跃,多火山、地震,如印度尼西 亚处在三大板块交界处,是世界上火山、地震最多的国家。2004 年 12 月 28 日的印度洋海啸就是由于亚欧板块 (承转)由上可见,内力作用会引起地壳运动,我们到野外去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地壳运动的“足迹” 。 这些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位、变形常常保留在地壳岩层中,成为地壳运动的证据,现在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49 生 师 大家搜集的材料真丰富。从搜集的材料可以看出,地表岩层并不都是平坦的,而往往是倾斜、弯曲,甚 板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根据录像,请同学们完成下表。 投影: 褶皱 成因 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 生弯曲,形成褶皱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断裂上升常形成断块山 (如华山、 庐山、 泰山) , 断裂下沉常形成凹陷、凹地(如东非大裂谷、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断层 岩层在地壳运动时,受强大压力和张力的作 用,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显著位移,形 成断层类型 特征 地貌一般成山岭(如喜马 一般成谷地,两 拉雅山脉、阿尔卑斯 翼被侵蚀成山 山、安第斯山脉等) 常被侵蚀成谷 师 请同学们看图(出示褶皱示意图) 。 投影:生 师 生 师 (指图总结,突破难点)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 易受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而变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面成为山岭。所以, 生 师 我们了解地质构造规律,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胜利油田的发现就是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促使其变化的力量分别来自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即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地质作用塑造地表类型,让地表变得高低 不平、多姿多彩。而其中的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又让我们知道了地表形态的形成既有其一般规律,也存在 板书设计50 活动与探究探究过程、方法:小实验。胶泥用水搅拌,并制成两个长 50 厘米、宽 10 厘米、厚 5 厘米的方条,分别晾至 五成干和八成干。在五成干的方条两端用力挤压,在八成干的方条的两端用力挤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51 第 2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其中内力作用是地表形态的主力塑造者,板块运 动、地质构造等分别对地表形成了不同的影响。而内力作用的表现除了地壳运动以外,还表现为岩浆活动和地震 等。下面我们再来探讨它们是怎样影响地表形态的。 板 (二)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推进新课 师 今年是唐山大地震 30 周年,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思考并讨 ②火山喷发和地震对地表形态各有什么影响?生 ①岩浆喷出地表为火山喷发;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现象,称为地震。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 ②火山喷发后,其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多种火山地貌。如:日本的富士山、东北长白 山、五大连池等都是由火山作用形成的;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师 同学们理解得很好,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它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地表形态生 师 火山喷发吞噬了大片土地森林,毁坏村庄和城镇,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但同时也供给人类有益的礼品, 如火山岩是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矿产,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火山喷发的气体是很好的工业原料,巨大的热能(地 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内力作用为地表形态提供了“粗毛胚” ,而外力作用(如风、海浪等)就像雕 塑师,每时每刻都在对这个“粗毛胚”进行雕塑,使地表形态变得多姿多彩:出现了肥沃的平原、壮美的峡谷、 板 (一)外力作用 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4152 生 (阅读教材,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外力作用有多种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 师 (激励性评价后,精讲)外力作用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关系也很复杂。首先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受到风吹、 雨打、日晒以及生物等风化作用,会逐渐变为砾石、砂子和泥土。这些被风化、侵蚀的产物被风、流水等外力搬 运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河流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较凹处沉积下来。在侵蚀― 沉积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侵蚀―由此可见,外力作用有多种表现形式,那么它们对地表形态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 板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师 (播放模拟动画―― 生 师 冰川的力量真是巨大,它的刨蚀作用,会在地表形成冰蚀谷地,如冰川 U 形谷、冰斗等,在这些谷地两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多种表现形式,除了冰川以外,我们常见的还有流水、风力、海浪等。它们对 师 实验一,流水作用实验:在一个斜坡上,堆放 5~10 厘米厚的大小、轻重不均的砂土颗粒,在坡面上方浇强 实验二,风力作用实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 生 (结论)流水和风力都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坡面上形成沟谷;而当水流到达平缓地带、流速变慢时,所 带泥沙又会沉积下来。同样风力作用的影响也很大:当风速很大时,能将砂粒悬于空中,而当风速变小时,空中 师 同学们的实验很成功。可见,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请大家看一组投影片,思考,这 些地貌分别是由什么作用形成的。53 生 A B C D 师 由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内外力共同作用造就了地表丰富多彩的 如:横断山地山高谷深,可以说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流水侵蚀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典型例证。青藏高原 在抬升的同时,流水不断下切,造就了“水拍云崖”的雄奇壮丽的景观。我国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师 请同学们做一个巩固练习。 表格(表中画横线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 作用因素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形成地貌 举例 形成地貌 举例 流水作用 沟谷、峡谷、瀑布等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 新疆的“魔鬼城” 沙丘、沙垄等 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生 师 同学们做得很好,在流水、风力等自然力量塑地表形态的同时,人类活动也对地表产生着显著的影响。 板 书: 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师 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造周围环境的活动,如:平整田地、修筑堤田、挖河修渠、修 建水库、填海造陆、毁林开荒等等。人类对地表的这些改造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是不合理的。请看图片,并思54 想一想,在梯田上进 生师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地表是不断变化的,海陆的变迁使沧海桑田和海枯石烂已不再是传说中的神话;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破坏也提醒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不要只顾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要从全 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地貌形态的研究 探究内容:调查本地的典型地貌形态,并进一步搜集资料,了解这种典型地貌类型在近几十年中发生了哪些 探究过程、方法:可以访问老人,请他们讲一讲近几十年来当地地表形态的变化情况。除文字外,更要注重 图片、相片资料的搜集,尤其是野外考察时,要注意自己拍照,以获取第一手资料。整理搜集的资料,分析引起 地表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要特别注意人类活动引起了哪些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从而进一 步认识 探究结果:整理成文,在班内开研讨会。55 湘教版地理必修 1 模块期中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 1、天体是指 ( ) A、所有恒星 B、所有行星 C、彗星和星云 D、宇宙中存在的所有物质 2、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 ) A、水星 B、地球 C、金星 D、木星 3、未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 ( ) A、太阳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4、小行星带位于 ( ) A、水星与金星之间 B、火星与金星之间 C、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 D、木星和土星的轨道之间 5、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 ( ) A、耀斑 B、黑子 C、太阳风 D、黑斑 6、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 ) ①引起潮汐现象 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产生“磁暴”现象 ④诱发降水量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发射到宇宙中的同步卫星应与 ( ) 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相同 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相同 8、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 A、90?W 89?S B、80?E 40?N C、10?E 1?S D、180?W 71?N 9、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惟一有水的行星 B.九大行星中质量最小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适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10、当汕头欢度元旦时,地球公转位置在 ( ) A、近日点附近 B、远日点附近 C、春分点 D、秋分点 11、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 ) A、重合 B、每天重合一次 C、在二分日重合 D、在二至日重合 12、某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南纬 30? 13、关于地方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的时刻 B、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 C、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D、相对位置偏东地点的地方时要晚一些 14、国家足球队于 2001 年 4 月 22 日 18 点 55 分在我国西安(东八区)和马尔代夫队进行“2002 年世界杯亚洲 区小组预选赛”揭幕战,正在美国的中国球迷准时收看比赛的时间应该是纽约时间(西五区) ( ) A、4 月 23 日 7 点 45 分 B、4 月 22 日 6 点 15 分 C、4 月 22 日 5 点 55 分 D、4 月 22 日 20 点 45 分 15、关于太阳直射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地球表面上,每一个地区都有机会接受到太阳光的直射 B、只有南北回归线上及其之间的地区才能接受到太阳直射的光线 C、直射点就是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D、直射点所在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 16、对于我国来说,下列节日白昼最长的是 ( ) A、元旦 B、春节 C、儿童节 D、国庆节 17、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56 18、北半球某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45?,为保证建筑物底层居室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南北两幢楼间距与 楼高关系至少应是 ( ) A、楼高的2倍 B、楼高的3倍 C、与楼高相等 D、楼高的4倍 19、当 23.5?N的昼与夜等长时,说明正值什么时期 ( ) A、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B、太阳直射在 23.5?N C、冬至日 D、春分日或秋分日 20、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 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01224012240122401224(小时)①②③④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21、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5 月 1 日 B、 7 月 1 日 C、8 月 1 日 D、10 月 1 日 22、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 ) A、五带范围不变 B、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 C、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 D、热带、温带范围不变,寒带消失 23、当 120?E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伦敦(0 时区)是 ( ) A、12 时 B、8 时 C、0 时 D、4 时 2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A、氧 B、硅 C、铝 D、铁 25、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 ( ) A、元素 B、矿物 C、矿产 D、岩石 26、一般认为岩浆岩的主要发源地是 ( ) A、地壳 B、下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27、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 ) A、只上下颠簸 B、不产生运动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28、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属于 ( ) A、 岩浆岩和沉积岩 B、 岩浆岩和变质岩 C、 沉积岩和变质岩 D、 变质岩和沉积岩 29、下列哪一种不是矿物? ( ) A、食盐 B、黄铜矿 C、方解石 D、石英岩 30、是地球历史的记录,内含有化石被称为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的岩石是 ( A、岩浆岩 B、火山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二、双项选择题 31、关于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天体都从属于一定的天体系统 B、一般而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都从属于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 C、不同的天体系统间没有任何相互影响作用关系 D、太阳系中,各天体绕太阳运转,太阳是不动的57) 32、地球处于一种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指的是 ( ) A、太阳不稳定 B、九大行星公转方向多数一致 C、九大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D、小行星的公转方向绕日轨道几乎处在同一个平面上 33、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是 ( ) A、一个恒星日 B、一个太阳日 C、23 时 56 分 4 秒 D、24 小时 34、北京时间是 ( ) A、东八区的区时 B、北京的地方时 C、120?E的地方时 D、与世界时保持一致 35、下列是四幅物体水平运动图,正确表示北半球的是(虚线表示物体原来受力方向,实线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 物体运动方向) ( )36、若甲地所处的昼弧长于夜弧说明甲地 ( ) A、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B、昼长夜短 C、处于夏半年 D、处于春季 37、当晨线与 20?W重合时 ( ) A、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B、东半球与夜半球重合 C、70?E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 12 时 D、此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 38、12 月 22 日,下列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为 0? 的是 ( ) A、北极点 B、北京市 C、南极点 D、南京市 40、读下面四幅图,日期相同的两幅是 ( )41、关于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热带范围内,一年有一次或两次太阳直射 B、在寒带范围内,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 C、温带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 D、五带划分是以气候分布为依据 42、 常见的造岩矿物有 ( ) A、石英、云母 B、长石、方解石 C、云母、铁矿石 D、方解石、石墨 4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壳由 100 多种元素组成 B、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差别不大 C、大部分矿产存在于岩石中 D、有的岩石本身就是矿产 44、下列矿物中,用指甲能轻易在其上刻划出痕迹的是 ( ) A、方解石 B、磷灰石 C、石膏 D、滑石 45、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 ) A、花岗岩 B、页岩 C、石灰岩 D、板岩 三、读图分析题 46、读右面天体系统图,按照天体系统的层次,完成方框中的内容(填文字) :58 47 、读“太阳 外部结构层次 图” ,回答下列 问题: (1) 图中 A、 B、 C 三层分别表 示太阳大气结 构 层、 层、 层。(2)用图中的字母填空:太阳黑子活动发生 在 层,耀斑出现在 层,它们的活动周期为年。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在地 球高纬地区出现 4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至 D 时,是 (2)地球公转到 (3)地球公转到 、 月 日左右,北半球是 节气。 。点时,北京为秋季。 点时,全球昼夜平分。(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 是 ,其公转速度较 。 。 期间。(5)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均出现极昼的是 (6)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是在 至49、读 6 月 22 日太阳照射图。完成下列填空: (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 (2)图中 AEC 表示晨昏线,其中 AE 线是 (3)写出该图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 (4)这一天,A 地昼长 E 地夜长 小时。 。 小时, 半球,图中所示地区是 季。 点。线(晨线或昏线) ,其与赤道交点的时间为(5)当北京时间是正午 12 点时,图中 C 点是 点。 。(6)该图 C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50、读左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个不连续界面的名称:A ,B59。 (2)图中地震波类型名称:C,D。 ,主要物质成分是 ,不同点是 。 。(3)A、B 两个不连续界面之间是地球内部分层的 (4)地震波 C、D 所通过的物质的相同点是51、右上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属于冷却凝固是 化的是 ;属于变质作用的是 。 ,B 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 ; ;属于高温熔表示外力作用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岩层产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