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4mmx195.4mm=鹦鹉多大能吃4mm鱼粮片

机械设计习题集及答案_甜梦文库
机械设计习题集及答案
第二章机械零件的强度重要基本概念1.疲劳破坏及其特点 疲劳破坏:在远低于材料抗拉强度极限的交变应力作用下工程材料发生破坏。 疲劳破坏的特点:1)在循环变应力多次反复作用下发生;2)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3)所受应 力远小于材料的静强度极限;4)对材料组成、零件形状、尺寸、表面状态、使用条件和工作环境敏 感。具有突发性、高局部性和对缺陷的敏感性。 2.疲劳破坏与静强度破坏的区别,强度计算的区别 静强度破坏是由于工作应力超过了静强度极限,具体说,当工作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就发 生塑性变形,当超过强度极限就发生断裂。而疲劳破坏时,其工作应力远小于材料的抗拉强度极限, 其破坏是由于变应力对材料损伤的累积所致。交变应力每作用一次,都对材料形成一定的损伤,损 伤的结果是形成小裂纹。这种损伤随着应力作用次数的增加而线性累积,小裂纹不断扩展,当静强 度不够时发生断裂。 静强度计算的极限应力值是定值。而疲劳强度计算的极限应力是变化的,随着循环特性和寿命 大小的改变而改变。 3.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 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应力集中、绝对尺寸和表面状态。 应力集中越大,零件的疲劳强度越低。在进行强度计算时,引入了应力集中系数 kσ 来考虑其影 响。当零件的同一剖面有几个应力集中源时,只取其中(应力集中系数)最大的一个用于疲劳强度 计算。另外需要注意:材料的强度极限越高,对应力集中越敏感。 零件的绝对尺寸越大,其疲劳强度越低。因为绝对尺寸越大,所隐含的缺陷就越多。用绝对尺 寸系数 ε σ 考虑其影响。 零件的表面状态直接影响疲劳裂纹的产生,对零件的疲劳强度非常重要。表面越粗糙,疲劳强 度越低。表面强化处理可以大大提高其疲劳强度。在强度计算中,有表面状态系数 β 来考虑其影响。 需要注意:这三个因素只影响应力幅,不影响平均应力,因此不影响静强度。 4.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的主要内容 材料在承受超过疲劳极限的交变应力时,应力每循环作用一次都对材料产生一定量的损伤,并 且各个应力的疲劳损伤是独立进行的,这些损伤可以线性地累积起来,当损伤累积到临界值时,零 件发生疲劳破坏。精选例题与解析例 2-1 某轴受稳定交变应力作用,最大应力 σ max =250 MPa,最小应力 σ min = -50 MPa,已知轴 的材料为合金调质钢,其对称循环疲劳极限 σ ?1 =450MPa,脉动循环疲劳极限 σ 0 =700MPa,屈服极 限 σ S =800MPa,危险截面的 kσ =1.40, ε σ =0.78, β =0.9,试求:1 (1) 绘制材料的简化疲劳极限应力线图,并在图上标出工作应力点的位置。 。 (2) 材料疲劳极限的平均应力 σ rm 和极限应力副 σ ra 值(按简单加载) (3) 若取[S ]=1.3,校核此轴疲劳强度是否安全。 解: (1) 材料的简化极限应力线图如例 2-1 图所示 σ + σ min 250 ? 50 σ m = max = = 100 MPa 2 2 σ ? σ min 250 + 50 σ a = max = = 150 MPa 2 2 标出工作应力点 M(100,150)如图所示。 (2) 求材料的 σ rm 和 σ ra例 2-1 图在图中延长 Om 交 AE 于 M1,得材料的极限应力点,M1 点坐标值即为所求。 联立:σ a σ ra = 和 σ ?1 = σ ra + ψ σ σ rm σ m σ rm2σ ?1 ? σ 0其中:ψ σ =σ0=2 × 450 ? 700 = 0.解得: σ ra =378MPa, σ rm =252MPa (3) 校核强度 S=σ ?1kσ=εσ βσ a +ψσσ ω450 = 1.37 >[S ]=1.3 1.4 × 150 + 0.2857 × 100 0.78 × 0.9疲劳强度满足要求。σ B = 900MPa, σ S = 750MPa, σ ?1 = 410 MPa, 例 2-2 某零件用 45Mn2 制造, 材料的力学性能为:ψ σ =0.25,kσ =1,ε σ =0.85, β =0.8。问该零件受脉动循环变应力作用时,其极限应力 σ 0C 为多少?解题注意要点: 1.求的是零件受脉动循环变应力时的极限应力; 2.极限应力等于极限应力点M(例2-2图)的坐标和; 3.脉动循环时平均应力等于应力幅。 解:综合影响系数: K σ =kσεσ β=1 = 1.47 0.85 × 0.8例 2-2 图因为,脉动循环时 σ a = σ m ,和直线 A′E ′ 方程联立,可求得 M 点的坐标。 即:′m ′a +ψ σ σ 0 ?σ ?1 = K σ σ 0 ? ′a = σ 0 ′m ?σ 0 ′a = σ 0 ′ m = 238.37 MPa 代入已知数据:解得: σ 0则:零件受脉动循环变应力作用时,其极限应力为 ′m + σ 0 ′ a = 2 × 238.37 = 476.74 MPa。 σ 0C = σ 0 例 2-6 一转轴受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作用,轴的材料为 45 钢调质,已知 σ B = 600 MPa ,2 σ ?1 =250MPa,N0 =107,m = 9, kσ =1.76, ε σ =0.78, β =0.95,ψ σ =0.34。零件承受三个变应力作用,各个应力的 σ m 、 σ a 、及循环次数 n 依次为:1) σ m1 =20MPa, σ a1 = 120MPa,n1= 3 × 10 4 ;2)σ m 2 =20MPa, σ a 2 = 110MPa,n2 = 7 × 10 4 ;3) σ m3 =20MPa, σ a 3 = 90MPa,n3 = 4 × 10 6 。取许用安全系数[S ]=1.5,试校核该轴的疲劳强度。 解:综合影响系数: K σ =kσεσ β=1.76 = 2.38 0.78 × 0.95将各个应力等效为材料的对称循环变应力:σ ad 1 = K σ σ a1 + ψ σ σ m1 = 2.38 × 120 + 0.34 × 20 = 292.4 MPa σ ad 2 = K σ σ a 2 + ψ σ σ m 2 = 2.38 × 110 + 0.34 × 20 = 268.6 MPa σ ad 3 = K σ σ a 3 + ψ σ σ m3 = 2.38 × 90 + 0.34 × 20 = 221 MPa 因为 σ ad 3 < σ ?1 ,对材料不起损伤作用,忽略不计。(1) 用当量循环次数法? σi ? ? 292.4 ? ? 268.6 ? 4 4 ? Nv = ? ? 3 × 10 + ? ? ? 7 × 10 = 62603 ?σ ? ? ? ni = ? 292 . 4 292 . 4 ? ? ? ? i =1 ? ad 1 ? 材料对应于有限寿命 Nv 的疲劳极限 σ ?1Nv 为:∑nm99σ ?1Nv = K N σ ?1 =安全系数为: S = (2) 用当量应力法mN0 σ ?1 = Nv910 7 ? 250 = 439.3 62603σ ?1Nv 439.3 = = 1.502 =[S ],疲劳强度刚好满足要求。 σ ad 1 292.4σ ca =m1 N0∑n σi i =1nm i= =m1 N0∑? σi ? ? ? ? ? ni ? σ ad 1 i =1 ? σ ad 1 ?nm1 = 10 79则安全系数为:9 ? ? 292.4 ? 9 ? ? 268.6 ? 4 4 ?? ? × 3 × 10 + ? ? × 7 × 10 ? ? 292.4 = 166.4 MPa ? ? 292.4 ? ? ? 292.4 ? ? ? σ 250 S = ?1 = = 1.502 = [S ],疲劳强度刚好满足要求。 σ ca 166.4自测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2-1.下列四种叙述中,________是正确的。 A.变应力只能由变载荷产生 C.静载荷不能产生变应力 B.变应力只能由静载荷产生 D.变应力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2-2.发动机连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变化规律如题 2-2 图所示,则该变应力的循环特性系数 r 为 ________。 A.0.24 B.C0.243题 2-2 图 C.4.17 D.C4.17 2-3.应力的变化规律如题 2-2 图所示,则应力副 σ a 和平均应力 σ m 分别为_______。 A. σ a = 80.6 MPa, σ m = 49.4 MPa C. σ a = 49.4 MPa, σ m = -80.6 MPa A.一个 C.三个 2-5.零件的工作安全系数为________。 A.零件的极限应力比许用应力 C.零件的极限应力比零件的工作应力 B.零件的工作应力比许用应力 D.零件的工作应力比零件的极限应力 B. σ a = 80.6 MPa, σ m = -49.4 MPa D. σ a = -49.4 MPa, σ m = -80.6 MPa B.两个 D.四个2-4. 变应力特性可用 σ max 、 σ min 、 σ m 、 σ a 和 r 五个参数中的任意________来描述。2-6.机械零件的强度条件可以写成________。 A. σ ≤ [σ ] , τ ≤ [τ ] 或 S σ ≤ [ S ]σ , Sτ ≤ [ S ]τ B. σ ≥ [σ ] , τ ≥ [τ ] 或 S σ ≥ [ S ]σ , S τ ≥ [ S ]τ C. σ ≤ [σ ] , τ ≤ [τ ] 或 S σ ≥ [ S ]σ , Sτ ≥ [ S ]τ D. σ ≥ [σ ] , τ ≥ [τ ] 或 S σ ≤ [ S ]σ , Sτ ≤ [ S ]τ 2-7.在进行材料的疲劳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应为材料的________。 A.屈服点 C.强度极限 B.疲劳极限 D.弹性极限2-8. 45 钢的对称疲劳极限 σ ?1 =270MPa,疲劳曲线方程的幂指数 m= 9,应力循环基数 N0 =5 ×106 次,当实际应力循环次数 N =104 次时,有限寿命疲劳极限为________MPa。 A.539 C.175 B.135 D.417系数 β = 0.82,尺寸系数 ε σ =0.68,则其疲劳强度综合影响系数 K σ = ________。 A.0.35 C.1.14 B.0.88 D.2.832-9.有一根阶梯轴,用 45 钢制造,截面变化处过度圆角的应力集中系数 kσ =1.58,表面状态2-10.零件的截面形状一定,如绝对尺寸(横截面尺寸)增大,疲劳强度将随之_______。 A.增高 C.降低 B.不变 D.提高或不变2-11.当形状、尺寸、结构相同时,磨削加工的零件与精车加工相比,其疲劳强度_______。 A.较高 C.相同 A. σ ?1 , σ 0 , σ S , kσ C. σ ?1 , σ 0 , σ S , K σ B.较低 D.相同或较低 B. σ ?1 , σ 0 , ψ σ , K σ D. σ ?1 , σ S , ψ σ , kσ2-12.绘制零件的 σ m - σ a 极限应力简图时,所必须的已知数据是________。4 2-13.在图示的 σ m - σ a 极限应力简图中,如工作应力 点 M 所在的 ON 线与横轴间夹角 θ =45°,则该零件受的是 ________。 A.不变号的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B.变号的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C.对称循环变应力 D.脉动循环变应力题 2-13 图2-14. 在上题所示零件的极限应力简图中, 如工作应力点 M 所在 ON 线与横轴之间的夹角 θ = 90 °,则该零件受的是________。 A.脉动循环变应力 C.变号的非循环变应力 B.对称循环变应力 D.不变号的非对称循环变应力2-15.在应力变化中,如果周期、应力幅和平均应力有一个变化,则称为________。 A.稳定变应力 C.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B.非稳定变应力 D.脉动循环变应力2-16.在静应力作用下,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为_________。 A. σ B C. σ 0 MPa,则 ψ σ 为________。 A.1.6 C.0.24 B. σ S D. σ ?12-17.已知 45 钢调质后的力学性能为:σ B = 620 MPa,σ S =350 MPa,σ ?1 =280 MPa,σ 0 = 450 B.2.2 D.0.262-18.塑性材料在脉动循环变应力作用下的极限应力为__________。 A. σ B C. σ 0 A.最大应力 C.平均应力 B. σ S D. σ ?1 B.最小应力 D.应力幅2-19.对于受循环变应力作用的零件,影响疲劳破坏的主要应力成分是_________。2-20.零件表面经淬火、氮化、喷丸及滚子碾压等处理后、其疲劳强度__________。 A.提高 C.降低 B.不变 D.高低不能确定二、填空题2-21.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 根据是否随时间变化, 将载荷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 同理, 应力也分为_________ 和________两大类。 2-23. 变载荷一定产生_________应力。 变应力既可能由 载荷产生, 也可能由_________5 载荷产生。但是静应力一定是由载荷产生的。2-24.应力幅与平均应力之和等于_________,应力幅与平均应力之差等于_________,最小应 力与最大应力之比称为_________。 2-25.r = -1 的变应力称为________变应力,r = 0 的变应力称为________变应力,当 r = 1 时称 为________应力,当 r = 其它值时称为________变应力。三、简答题2-26.什么是稳定变应力和非稳定变应力? 2-27.什么是材料的疲劳极限(又称无限寿命疲劳极限)?如何表示? 2-28.极限应力线图有何用处? 2-29.双向稳定变应力下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如何进行? 2-30.如何提高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四、分析计算题K σ =2,材料的 σ S =400 MPa, σ -1 =250 MPa, σ 0 =400 MPa。试:1)画出材料的简化极限应力线图,并判定零件的破坏形式。 2)按简单加载计算该零件的安全系数。 中系数 kσ =1.4, 绝对尺寸系数 ε σ = 0.91, 表面状态系数 β = 1。 材料的 σ B = 800 MPa,σ S = 520 MPa, 2-32.一钢制零件,危险剖面承受的工作应力 σ max = 300 MPa, σ min = -150 MPa,有效应力集 2-31.一钢制轴类零件的危险剖面承受 σ max = 200 MPa , σ min = -100 MPa ,综合影响系数σ -1 = 450 MPa,ψ σ = 0.5,材料常数 m = 9,循环基数 N0 = 107,求该零件在有限寿命 N =105 时的计算安全系数。五、参考答案1.选择题 9-1 9-6 9-11 9-16 D; C; A; B; 9-2 9-7 9-12 9-17 B; B; C; C; 9-3 9-8 9-13 9-18 A; A; D; C; 9-4 9-9 9-14 9-19 B; D; B; D; 9-5 9-10 9-15 9-20 C; C; B; A;2.填空题 9-21 9-22 9-23 9-24 9-25 应力集中 静载荷 变 变 绝对尺寸 变载荷 静 静 应力循环特性 静 非对称循环 表面状态 静应力 变应力最大应力 对称循环最小应力 脉动循环6 3.简答题 2-26.周期、应力副、平均应力均不改变的变应力称为稳定变应力,若其中之一变化称为非稳 定变应力。 2-27.用一组材料相同的标准试件进行疲劳实验,当试件受无限次循环应力作用下而不发生疲 劳破坏时的最大应力称作材料的疲劳极限,用 σ r 表示,r 为应力循环特征。 2-28.确定零件材料的破坏形式;确定零件、材料的极限应力;计算零件的安全系数。 2-29.分别计算两个单向稳定变应力的安全系数 S σ 和 S τ ,然后计算零件的计算安全系数 S ca 。 其强度条件为: S σ Sτ ≥[ S ] S ca = 2 Sσ + Sτ2 2-30.设法减小零件的应力集中,减小零件的绝对尺寸,对零件进行表面强化 4.分析计算题 2-31.解题要点: (1) 材料的简化极限应力线图如题 2-31 解图所示 σ + σ min 200 ? 100 σ m = max = = 50 MPa 2 2 σ ? σ min 200 + 100 σ a = max = = 150 MPa 题 2-31 解图 2 2 标出工作应力点 M(100,150)如图所示。材料的极限应力点为 M1 点,零件的破坏形式为疲劳 破坏。 (2) 计算安全系数ψσ =S=2σ ?1 ? σ 0σ0σ ?1kσ=2 × 250 ? 400 = 0.25 400=εσ βσ a +ψσσ ω250 = 0 .8 2 × 150 + 0.25 × 50安全系数小于 1,零件的疲劳强度不够。 2-32.解题要点: 求平均应力和应力幅 + σ min 300 ? 150 σ σ m = max = = 75 MPa 2 2 ? σ min 300 + 150 σ σ a = max = = 225 MPa 2 2 寿命系数:mKN = 安全系数 S=N 0 9 10 7 = = 1.668 N 10 5K N σ ?1 kσ=1.668 × 450 1 .4 × 225 + 0.5 × 75 0.917= 1.96εσ βσ a +ψσσ ω 第三章 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重要基本概念1.常用螺纹有哪几类?哪些用于联接,哪些用于传动,为什么?哪些是标准螺纹? 常用的有:三角螺纹,矩形螺纹,梯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三角螺纹用于联接,其余用于传动。 因三角螺纹自锁性好,其它螺纹传动效率高。除矩形螺纹外,其余均为标准螺纹。 2.何谓螺纹联接的预紧,预紧的目的是什么?预紧力的最大值如何控制? 螺纹联接的预紧是指在装配时拧紧,是联接在承受工作载荷之前预先受到预紧力的作用。预紧 的目的是增加螺纹联接的刚度、保证联接的紧密性和可靠性(防松能力) 。拧紧后,预紧应力的大小 不得超过材料屈服极限σS 的 80%。 3.螺纹联接有哪些基本类型?适用于什么场合? 螺纹联接有 4 中基本类型。螺栓联接:用于被联接件不太厚且两边有足够的安装空间的场合。 螺钉联接:用于不能采用螺栓联接(如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或没有足够的装配空间) , 又不需要经常拆卸的场合。双头螺柱联接:用于不能采用螺栓联接且又需要经常拆卸的场合。紧定 螺钉联接:用于传递力和力矩不大的场合。 4.紧螺栓联接的强度也可以按纯拉伸计算,但须将拉力增大 30%,为什么? 考虑拧紧时的扭剪应力,因其大小约为拉应力的 30%。 5.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有哪些? 1)改善螺纹牙间的载荷分配不均;2)减小螺栓的应力幅;3)减小螺栓的应力集中;4)避免 螺栓的附加载荷(弯曲应力) ;5)采用合理的制造工艺。 6.为什么螺母的螺纹圈数不宜大于 10 圈(使用过厚的螺母不能提高螺纹联接强度)? 因为螺栓和螺母的受力变形使螺母的各圈螺纹所承担的载荷不等,第一圈螺纹受载最大,约为 总载荷的 1/3,逐圈递减,第八圈螺纹几乎不受载,第十圈没用。所以使用过厚的螺母并不能提高 螺纹联接强度。 7.联接螺纹能满足自锁条件,为什么还要考虑防松?根据防松原理,防松分哪几类? 因为在冲击、振动、变载以及温度变化大时,螺纹副间和支承面间的摩擦力可能在瞬间减小或 消失,不再满足自锁条件。这种情况多次重复,就会使联接松动,导致机器不能正常工作或发生严 重事故。因此,在设计螺纹联接时,必须考虑防松。根据防松原理,防松类型分为摩擦防松,机械 防松,破坏螺纹副关系防松。精选例题与解析例3-1 如图所示,用8个M24(d1=20.752 mm)的普通螺栓联接的钢制液压油缸,螺栓材料的许 ′ =1.6F,试 用应力 [σ ] =80 MPa,液压油缸的直径D =200 mm,为保证紧密性要求,剩余预紧力为 Q P 求油缸内许用的的最大压强Pmax。1 解题要点: 1.先根据强度条件求出单个螺栓的许用拉力Q; 2.在求许用工作载荷F。 解: 根据:σ ca =1.3Qπ4≤ [σ ] ,例 3-1 图d 12解得: 依题意:Q ≤πd 124 × 1 .3[σ ] =20.752 2 π × 80 =20814 N 4 × 1.3′ + F = 1.6 F + F = 2.6 F Q = QP由: 2.6F = 20814,解得:F = 8005 N 汽缸许用载荷: FΣ = z F = 8F = 64043 N 根据: 解得:F∑ = p maxp max =πD 242= 640434 FΣπD=4 × 64043 = 2.04 MPa π × 200 2例 3-5 如例 3-5 图 1 所示螺栓联接,4 个普通螺栓成矩形分布,已知螺栓所受载荷 R = 4000 N, L=300mm,r=100mm,接合面数 m =1,接合面间的摩擦系数为 f = 0.15,可靠性系数 Kf = 1.2,螺栓 的许用应力为 [σ ] =240MPa,试求:所需螺栓的直径(d1)。 解: (1) 将 R 简化到螺栓组形心,成为一个横向载荷 R 和一个 转矩 T,如例 3-5 图 2 所示,其中:T = RL = 4000 × 300 = 12 × 10 5 Nmm(2) 求每个螺栓联接承受的分力 R 的分力:FSR = R/z = 00 N T 的分力: FST (3 求 FSmax2 2 FS max = FSR + FST + 2 FSR FST cos 45°T 12 × 10 5 = = = = 3000 N ∑ ri zr 4 × 100 T例 3-5 图 1= 1000 2 + 3000 2 + 2 × 1000 × 3000 cos 45° = 3774 N (4) 据不滑移条件:QP f m ≥Kf FSmax 所需预紧力 QP : K f FS max 1.2 × 3774 = = 30192 N QP = 0.15 × 1 fm (5) 根据强度条件: σ ca =例 3-5 图 21.3Q Pπ≤ [σ ]4d122 求得螺栓小径 d1:d1 =4 × 1.3Q P 4 × 1.3 × 30192 = =14.430mm π [σ ] 240π讨论1:如果本题改为用铰制孔螺栓联接,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之处? 1 .求 FSR 、 FST 和 FSmax 的方法相同,但求 FST 的公式应为:FS max =TrmaxΣri2例 3-5 图 32.铰制孔螺栓联接不用求预紧力,因为 FSmax 就是铰制孔螺栓解所受的剪力。 3.强度条件不同。铰制孔螺栓联接的可靠性条件是剪切强度和挤压强度。 讨论2:如果螺栓的布置改为如例3-5图3所示,螺栓中心到螺栓组形心的距离 r 不变。问那种 布置方案更合理?为什么? 原来的布置方案更合理。 因为在例3-5图3的方案中, 螺栓1承载的两个分载荷FSR 和FST方向相同, 合成后的FSmax比原方案大。载荷大,所需螺栓尺寸就大。 例 3-6 图示的夹紧联接中,柄部承受载荷 P = 600N,柄长 L=350mm,轴直径 db =60mm,螺栓 个数 z =2,接合面摩擦系数 f = 0.15,螺栓机械性能等级为 8.8,取安全系数 S=1.5,可靠性系数 Kf = 1.2,试确定螺栓直径。 解题注意要点: 1.螺栓只受预紧力QP; 2.滑移面是轴的圆周; 3.夹紧力R产生摩擦力传递转矩PL。 4.夹紧力R由预紧力QP产生. 解: 根据不滑移条件: 所需夹紧压力 R:例 3-6 图fRd b = K f PL1.2 × 600 × 350 = 28000 N 0.15 × 60 fd b R 28000 所需预紧力 Qp : Qp = = = 14000 N 2 Z 螺栓材料的屈服极限 σ S = 640 MPa。许用应力为: σ 640 [σ ] = S = = 427 MPa S 1.5 1.3Q P 根据强度条件: σ ca = π 2 d1 4 4 × 1.3 × Q p 4 × 1.3 × 14000 所需螺栓的小径为: d 1 ≥ = 7.37 mm = π [σ ] π × 427 查粗牙普通螺纹基本尺寸标准 GB196-81,选用 M10 的螺栓,其小径 d 1 = 8.376 mm。 R= =K f PL例 3-7 图示为一圆盘锯,锯片直径 D =500 mm,用螺母将其压紧在压板中间。如锯片外圆的工 作阻力 F t= 400N,压板和锯片间的摩擦系数 f = 0.15,压板的平均直径 D1=150mm,取可靠性系数 Kf =1.2,轴的材料为 45 钢,屈服极限 σ S =360MPa,安全系数 S=1.5,确定轴端的螺纹直径。3 解题注意要点: 1.此题为受横向工作载荷的普通螺栓联接 2.螺栓只受预紧力QP; 3.因只有左侧压板和轴之间有轴毂联接,即只有一个滑移 面,是锯片和左侧压板之间,m =1; 解:1)外载荷――最大转矩 D 500 T = Ft ? = 400 × = 100000 Nmm例 3-7 图2 2 2)作用于压板处的横向工作载荷 2T 2 × 100000 R= 1 = = 1333 N D1 1503)根据不滑移条件计算预紧力 K f R 1.2 × 1333 = = 10667 Qp ≥ fmz 0.15 × 1 × 1 4 计算螺栓直径N360 = 240 MPa 1 .5 S 根据公式(6-11)螺栓的最小直径为 [σ ] = = d1 ≥ 4 × 1 .3 × Q pσSπ [σ ]=4 × 1.3 × 10667 = 8.58 mm 3.14 × 240查粗牙普通螺纹基本标准GB196-81,选用M12的螺栓,其小径 d1 = 10.106 mm。自测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3-1.在常用螺纹类型中,主要用于传动的是________。 A.矩形螺纹、梯形螺纹、普通螺纹 C.梯形螺纹、普通螺纹、管螺纹 B.矩形螺纹、锯齿形螺纹、管螺纹 D.梯形螺纹、矩形螺纹、锯齿螺纹3-2.当螺纹公称直径、牙型角线数相同时,细牙螺纹的效率________粗牙螺纹的效率。 A.大于 C.小于 B.等于 D.大于或等于3-3.螺纹联接中最常用的螺纹牙型是________。 A.三角螺纹 C.梯形螺纹 B.矩形螺纹 D.锯齿形螺纹3-4.用于薄壁形零件联接时,应采用________。 A.多线三角粗牙螺纹 C.梯形螺纹 B.三角细牙螺纹 D.锯齿形螺纹4 3-5.当螺纹公称直径、牙型角、螺纹线数相同时,粗牙螺纹的自锁性能比细牙螺纹的自锁性能 ________。 A.好 C.相同 B.差 D.不一定3-6.在下列四种具有相同公称直径和螺距,并采用相同材料的传动螺旋副中,传动效率最高的 是________。 A. 单线矩形螺旋副 C. 双线矩形螺旋副 B. 单线梯形螺旋副 D. 双线梯形螺旋副3-7.拧紧可以使一定公称直径的普通螺栓取得一定的预紧力,如果要以比较小的拧紧力矩 T 来 得到要求的预紧力 QP,可采用________。 A.细牙螺纹 C.适当润滑 B.双线螺纹 D.增加螺母与被联接件支承面间的面积3-8. 在螺纹联接中,按防松原理,采用双螺母属于________。 A.摩擦防松 C.破坏螺旋副的关系防松 B.机械防松 D.增大预紧力防松3-9. 重要的受拉螺栓联接中, 不宜用小于Ml2 ~ Ml6 的螺栓, 其原因是: 尺寸小的螺栓________。 A.不用好材料,强度低 C.拧紧时容易过载 B.需要的螺栓个数多 D.不能保证联接的刚度3-10.当两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需要经常拆卸时,往往采用_________。 A.螺栓联接 C.双头螺栓联接 B.螺钉联接 D.紧定螺钉联接3-11.当两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不需要经常拆卸时,往往采用_________。 A.螺栓联接 C.双头螺栓联接 B.螺钉联接 D.紧定螺钉联接3-12.某单个螺栓联接,要求被联接件接合面不分离,假定螺栓的刚度 CL 与被联接件的刚度 CF 相等,联接的预紧力为 QP。现在对联接施加轴向载荷,当外载荷 F 达到与预紧力 QP 的大小相等 时,________。 A. 被联接件发生分离,联接失效 B. 被联接件即将发生分离,联接不可靠 C. 联接可靠,但不能继续加载 D. 联接可靠,只要螺栓强度足够,载荷 F 还可以继续增加到接近预紧力 QP 的两倍 3-13.某汽缸盖螺栓联接,若汽缸内气体压力在 0 ~ 2 MPa 之间变化,则缸盖联接螺栓的应力类 型为________。 A.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C.对称循环变应力 B.脉动循环变应力 D.非稳定循环变应力3-14.在螺纹联接设计中,被联接件与螺母和螺栓头的联接表面加工凸台或沉头座是为了5 ________。 A.使工作面均匀接触 C.安装和拆卸时方便 B.使接触面大些,提高防松能力 D.使螺栓不受附加载荷作用3-15.受轴向变载荷的螺栓联接中,已知预紧力 QP = 8000 N,工作载荷:Fmin = 0,Fmax= 4000 N,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刚度相等,则在最大工作载荷下,剩余预紧力为________。 A.2000 N C.6000 N B.4000 N D.8000 N3-16.当螺栓组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时,该螺栓组中的螺栓________。 A. 必受剪应力作用 C. 同时受到剪切和拉伸 B. 必受拉应力作用 D. 既可能受剪切,也可能受拉伸3-17.当铰制孔螺栓组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时,该螺栓组中的螺栓________。 A. 必受剪应力作用 C. 同时受到剪切和拉伸 B. 必受拉应力作用 D. 既可能受剪切,也可能受拉伸3-18.对于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在限定螺栓总拉力的条件下,提高螺栓疲劳强度的措施 为________。 A.增加螺栓刚度,减小被联接件的刚度 C.同时增加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刚度 B.减小螺栓刚度,增加被联接件的刚度 D.同时减小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刚度′ 不变,减小螺栓的刚 3-19.对于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当螺栓总拉力 Q 和剩余预紧力 Q P度,则螺栓的应力幅 σ a 和预紧力 Q P 也会发上变化。一般随着________。 C. σ a 增大, Q P 也应适当增大 A.提高 C.不变 A. σ a 减小, Q P 也应适当减小 B. σ a 增大, Q P 应适当减小 D. σ a 减小, Q P 应适当增大 B.降低 D.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3-20.随着被联接件刚度的增大,螺栓的疲劳强度________。3-21.受轴向变载荷作用的紧螺栓联接,当增大螺栓直径时,螺栓的疲劳强度________。 A.提高 C.不变 B.降低 D.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3-22.若要提高受轴向变载荷作用的紧螺栓的疲劳强度,可以________。 A.在被联接件之间加橡胶垫片 C.减小预紧力 3-23.采用悬置螺母的作用是________。 A.使螺母中各圈螺纹受力均匀 C.作为联接的防松措施 B.减小螺栓系统的刚度 D.防止螺栓受弯曲载荷 B.采用精制螺栓 D.增大螺栓长度3-24.一精致普通螺栓的螺栓头上标记着6.8(强度级别),则该螺栓材料的屈服极限近似为 ________ N/mm2。6 A.600 C.680B.800 D.480L3-25.一薄板用两个螺栓与支架联接, 其受力与尺寸如题3-26 图所示,则一个螺栓所受的总横向载荷Fs =________。 A.P/2 B.PL/a?P? ? PL ? C. ? ? + ? ? ?2? ? a ?22题 3-25 图σ ca3-26.仅受预紧力作用的紧螺栓联接,螺栓的计算应力为: 1.3Q P = ≤ [σ ] , 式中的1.3是考虑________。 π 2 d1 4 A.安装时可能产生的偏心载荷 C.拉伸和扭转的复合作用 B.载荷可能有波动 D.螺栓材料的机械性能不稳定3-27.用普通螺栓联接的凸缘联轴器,在传递转矩 T 时,________。 A.螺栓受剪切 C.螺栓同时受剪切与挤压 B.螺栓与孔壁接触面受挤压 D.螺栓受拉伸与扭转3-28.对普通螺栓进行强度计算时,安全系数的选择与其直径有关,是因为________。 A.直径小,容易过载 C.直径大,材料缺陷多 B.直径大,不容易控制预紧力 D.直径大,安全3-29.在同一螺栓组联接中,螺栓的材料、直径和长度均应相同,这是为了________。 A.外形美观 C.受力均匀 B.安装方便 D.降低成本3-30.螺旋传动中的螺母多采用青铜材料,这主要是为了提高________的能力 A.抗断裂 C.抗点蚀 B.抗塑性变形 D.耐磨损二、填空题3-31.三角形螺纹的牙型角 α =___________,适用于___________。而梯形螺纹的牙型角 α =___________,适用于____________。 3-32.螺旋副的自锁条件是_____________。 3-33.螺纹联接防松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 3-34.受轴向工作载荷 F 的紧螺栓联接,螺栓所受的总拉力 Q 等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之和。 3-35.承受横向工作载荷的普通螺栓联接,螺栓受___________应力和___________应力作用, 可能发生的失效形式是__________。 3-36.承受横向工作载荷的铰制孔螺栓联接,靠螺栓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传递载荷, 可能发生的失效形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7 3-37.若螺纹的直径和螺纹副的摩擦系数一定,则拧紧螺母时的效率取决于螺纹的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3-38.在螺栓联接中,当螺栓轴线与被联接件支承面不垂直时,螺栓中将产生附加__________ 应力,而避免其发生的常用措施是采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支承面。 3-39.螺纹联接的防松,按其防松原理分为__________防松、__________防松和__________防 松。 3-40.滑动螺旋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_________。三、简答题3-41.一刚性凸缘联轴器用普通螺栓联接以传递转矩 T,现欲提高其传递的转矩,但限于结构 不能增加螺栓的数目,也不能增加螺栓的直径。试提出三种提高转矩的方法。 3-42.普通螺纹分为粗牙和细牙螺纹,请问细牙螺纹有什么特点?用于何处? 3-43.常用螺纹联接的类型有哪几种?应用场合是什么? 3-44.什么是螺纹联接的紧联接和松联接? 3-45.螺纹联接的防松方法常用的有几种?工作原理是什么?举例说明。 3-46.在紧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中,为什么将轴向拉力加大 30%? 3-47.普通螺栓和铰制孔螺栓靠什么传递横向载荷? 3-48.受预紧力 QP 和轴向工作载荷 F 的紧螺栓联接,螺栓受的总拉力 Q = QP+F 吗? 3-49.螺栓的机械性能等级为 4.8 的含义是什么? 3-50.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有哪些?四、分析计算题3-51.如题 3-51 图所示,用 6 个 M16 的普通螺栓联接的钢制液压油缸,螺栓性能为 8.8 级, ′ ≥1.5F,求预紧力 Q P 安全系数 S = 3,缸内油压 p =2.5N/mm2,为保证紧密性要求,剩余预紧力 Q P 的取值范围。 (端盖与油缸结合面处采用金属垫片)题 3-51 图题 3-52 图3-52.在图示的汽缸联接中,汽缸内径 D = 400mm,螺栓个数 z =16,缸内压力 p 在 0~2 N/mm 之间变化,采用铜皮石棉垫片,试确定螺栓直径。 3-53.图示为某减速装置的组装齿轮,齿圈为 45 钢, σ S = 355MPa,齿芯为铸铁 HT250,用 6 。试确定该 个 8.8 级 M6 的铰制孔用螺栓均布在 D0=110mm 的圆周上进行联接,有关尺寸如图所示。 联接传递最大转矩 Tmax。8 题 3-53 图题 3-54 图3-54. 如题 3-54 图所示支架, 用 4 个普通螺栓联接。 已知: R = 4000N, L = 400mm, b = 200mm, 每个螺栓所加的预紧力 QP = 3000 N,设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刚度相等,求螺栓所受的总拉力 Q 和剩余 ′。 预紧力 Q P五、结构分析题3-54.分析题 3-55 图所示的螺纹联接结构,找出其中的错误,简单说明原因,并画图改正。ab题 3-55 图c六、参考答案1.选择题 3-1 3-7 3-13 3-19 3-25 D; 3-2 A; 3-8 A; 3-14 D; 3-20 D; 3-26 C; 3-3 A; 3-9 D; 3-15 A; 3-21 C; 3-27 A; 3-4 C; 3-10 C; 3-16 B; 3-22 D; 3-28 B; 3-5 C; 3-11 D; 3-17 D; 3-23 A; 3-29 B; 3-6 B; 3-12 A; 3-18 A; 3-24 B; 3-30 C; D; B; D; D;2.填空题 3-31 3-32 3-33 3-34 60° 联接 30° 传动螺旋升角小于当量摩擦角 防止螺纹副相对转动 剩余预紧力 工作拉力9 3-35 3-36 3-37 3-38 3-39 3-40拉 剪切 线数 弯曲 摩擦 磨损扭剪 挤压 升角 凸台 机械断裂(拉断或拉扭断) (螺杆被)剪断 (工作面被)压溃沉头座 破坏螺纹副关系3.简答题(仅供参考) 3-41.答:1)改变材料,提高螺栓、螺母的强度级别。2)改用铰制孔螺栓联接。3)在被联接 件之间加入减载零件,如减载销,减灾套等。 3-42.答:细牙螺纹螺距小、螺纹升角小、自琐性好,强度高,但不耐磨损、易滑脱。用于粗 牙对强度影响较大的零件(如轴和管状件)、受冲击振动和变载荷的联接、薄壁零件的联接、微调 机构等等。 3-43.答:常用的螺纹联接有 4 种类型:(1)螺栓联接:用于被联接件不太厚有足够的装配空 间的场合。(2)双头螺栓联接:用于被联接件之一很厚,又经常拆装的场合。(3)螺钉联接:用 于被联接件之一很厚,又不经常拆装的场合。 (4)紧钉螺钉联接:用于固定两被联接件的相对位置, 并且传动力和力矩不大的场合。 3-44.答:装配时拧紧的螺纹联接为紧联接,反之为松联接。 3-45.答:有 3 种。(1)摩擦防松:靠维持螺纹牙间不变的正压力来保证足够的摩擦力,如双 螺母。(2)机械防松:用机械固定的方法使螺纹副之间无相对运动。如止动垫圈。(3)破坏螺纹 副:使螺纹副破坏,如冲点法。 3-46.答:因为在拧紧螺栓时,螺栓是受拉伸和扭转复合作用,要考虑扭转力的作用,还要考 虑补充拧紧,所以要轴向拉力加大 30%。 3-47.答:普通螺栓靠被联接件接合面的摩擦力传递载荷,铰制孔螺栓靠螺栓杆部被挤压和剪 切来传递载荷。 3-48.答:考虑联接件和被联接件的弹性变形,在螺杆受各种拉力 F 拉伸时,被联接件被放松,′ ,所以工作总拉力 Q = Q P ′ +F。 则结合面的预紧力 QP 变小,成为剩余预紧力 Q P3-49.答:强度极限 σ B = 400 MPa。屈服极限 σ S = 320 MPa 3-50.答:5 种:(1)改善载荷在螺纹牙间的分配,如:环槽螺母,目的是使载荷上移悬置螺 母,使螺杆螺母都受拉。 (2)减小螺栓的应力幅,如采用柔性螺栓,目的是减小联接件的刚度。 (3) 减小应力集中,如采用较大的过渡圆角或卸荷结构。 (4)避免附加弯曲应力,如采用凸台和沉头座。 (5)采用合理的制造工艺,如:滚压、表面硬化处理等。 4.分析计算题 3-51 解题要点:10 液压油缸盖所受的总载荷: FΣ = p × 单个螺栓工作载荷: F =πD 24= 2.5 ×3.14 × 120 2 = 28260 N 4FΣ 28260 = = 4710 N 6 Z CL CL 查得螺栓的相对刚度, = 0.2 ~ 0.3 ,取 = 0 .3 CL + CF CL + CF 最小预紧力: ? ? CL ′ +? Q p = QP ?1 ? C + C ? ? F = 1.5F + 0.7 F = 1.5 × 4710 + 0.7 × 4710 = 10362 N L F ? ?已知螺栓性能等级为 8.8 级,则 σ s = 640 N mm 2 。螺栓材料的许用应力为:[σ ] =σSS=640 = 213 N mm 2 3查得 M16 螺栓的小径 d 1 = 13.835 mm,代入强度条件:1.3Qπ4≤ [σ ]d 123.14 × 13.835 × 213 = 24619 N 4 × 1.3 4 × 1.3 CL Qp = Q ? F = 24619 ? 0.3 × 4710 = 23206 N 则最大预紧力: CL + CF 综上,预紧力的取值范围:10362≤ Q p ≤23206 N得螺栓许用总拉力: Q ≤πd12 [σ]=23-52解题要点:1)计算螺栓受力2 × 3.14 × 400 2 = 251200 N 4 4 F 251200 单个螺栓联接的轴向工作载荷: F = Σ = = 15700 N Z 16 取 Q′ p = 1.5 F ,单个螺栓的总拉力: Q = Q ′ p + F = 2.5 F = 2.5 × 15700 = 39250 N气缸盖所受的最大压力: FΣ = p ?πD 2=2)计算螺栓最小直径 采用 6.8 级六角头螺栓(GB5282-86),屈服极限 σ S = 480 MPa,抗拉强度极限 σ B =600 MPa,查 表取 S = 1.4 ,螺栓材料的许用应力为: [σ ] = σ S = 480 = 342 MPa S 1 .4 根据强度条件,螺栓小直径:d1 ≥4 × 1 .3 × Qπ [σ ]=4 × 1.3 × 39250 = 13.786 mm 3.14 × 342选用 M16 的螺栓, d 1 = 13.835 mm。 3.验算螺栓疲劳强度 根据 d =16mm, σ B =600 MPa,查得 ε = 0.88 , kσ = 3.9 ,由表 1-4 的经验公式:σ ?1t = 0.23(σ S + σ B ) = 0.23(480 + 600) = 248 MPa取 S σ = 2 ,则许用应力幅为:[σ a ] =εσ1tkσ S a=0.88 × 248 = 28 MPa 3 .9 × 211 查螺栓的相对刚度: 螺栓应力幅:CL = 0.8 ,得 CL + CF CL 2F 0.8 × 2 × 15700 ? 2 = = 41.8 MPa σa = C L + C F πd1 3.14 × 13.837 2因 σ a>[σ a ] , 所以不满足疲劳强度要求。 4.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 将被联接件之间的铜皮垫片改为金属垫片,查得螺栓相对刚度: 则:CL = 0 .3 , CL + CFσa =CL 0.3 × 2 × 15700 2F ? 2 = =15.7 MPa < [σ a ] C L + C F πd1 3.14 × 13.835 2满足疲劳强度要求。 3-53 解题要点:1) 按剪切强度条件计算单个螺栓的许用剪力 FS 根据 M6 铰制孔用螺栓查得 d 0 = 7 mm;螺栓的屈服极限 σ S = 640 MPa;查表取 S = 2.5 ;则螺 栓材料的许用剪应力为 σ 640 [τ ] = S = = 256 MPa S 2.5 2 π [τ ]d 0 3.14 × 256 × 7 2 = = 9847 N FS ≤ 4 4 2) 按剪切强度计算螺栓组的许用转矩 T: FS ZD0 9847 × 6 × 110 T= = = 3249510 Nmm = 3249.51 Nm 2 2 3)计算许用挤压应力 [σ P ] 螺栓为 8.8 级, σ S = 640 MPa,取 S = 1.25 ,螺栓材料的许用挤压应力为640 = 512 MPa S 1.25 轮芯材料为铸铁 HT250,强度极限 σ B = 250 MPa,取 S = 2.5 ,许用挤压应力为: σ B 250 = = 100 MPa 2 .5 S =轮芯材料较弱,以 [σ P ] = 100 MPa 计算转矩。 4) 按挤压强度条件计算单个螺栓的许用剪力 FS 由图, Lmin = 9 mm,则:σSFS = d 0 hmin [σ p ] = 7 × 9 × 100 = 6300 N5) 按挤压强度条件计算螺栓组的许用转矩 T F ZD 6300 × 6 × 110 = 2079000 Nmm = 2079 Nm T= S 0 = 2 2 综上,此螺栓组所传递的最大转矩 Tmax = 2079 Nm。 3-54 解题要点:12 解: 1)将载荷 R 移至螺栓组形心,成为 R 和 M 复合作用的 状态,如题 3-54 解图所示。其中:M = RL = 4000 × 400 = 16 × 10 5 Nmm2)求螺栓的分载荷: FR = R / z = 4000 / 4 = 1000 N MLmax M 1600000 FM = = = = 4000 N 2 zb / 2 4 × 100 ΣLi题 3-54 解图方向向下的工作载荷使螺栓所受拉力减小,应取为负值。 3)求螺栓的总工作载荷 F: 左侧螺栓: F1 = FM C FR = 4000 C 1000 = 3000 N 右侧螺栓: F2 = FM + FR = C 4000 C 1000 = C 5000 N 4)求螺栓的总拉力 Q: CL F F = Q P + 1 = 3000 + 3000 / 2 = 4500 N 左侧螺栓: Q = Q P + CL + CF 2F CL F = Q P + 2 = 3000 ? 5000 / 2 = 500 N CL + CF 2 ′: 5)求螺栓的总拉力 Q P F CF 3000 ′ = QP ? F = Q P ? 1 = 3000 ? = 1500 N 左侧螺栓: Q P CL + CF 2 2 CF F 5000 ′ = QP ? F = Q P ? 2 = 3000 + = 5500 N 右侧螺栓: Q P CL + CF 2 2右侧螺栓:Q = QP +5.结构分析题 3-65 主要结构错误分析如下: a.铰制孔螺栓联接 (1)螺纹的大径应小于铰制孔配合直径 (2)弹簧垫圈的切口倾斜方向错误 (3)螺纹部分长度不够 (4)螺栓无法由下向上装入 b.双头螺柱联接 (1)螺纹孔的的深度应大于螺杆拧入深度 (2)螺纹孔内没有光孔,深度应大于螺纹孔,否则螺纹不能加工 (3)上端螺柱的螺纹部分长度不够 (4)下端螺柱无螺纹部分不可能拧入被联接件 2 的螺纹孔 (5)上边的被联接件应该有通孔,其孔径应大于螺杆直径 c.螺钉联接 (1)螺钉头的周围空间尺寸太小,更没有扳手空间,圆柱螺钉头也不能拧紧 (2)上面的被联接件必须为光孔,不能是螺纹孔 (3)下面的被联接件应有螺纹, (4)光孔的直径应与螺纹小径近似相同,而不是等于螺纹大经13 (5)缺少防松措施ab题 3-55 解图c14 第四章键和花键联接自测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4-1.普通平键联接与楔键联接相比,最重要的优点是__________。 A.键槽加工方便 C.应力集中小 4-2.半圆键联接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 A.对轴的削弱较轻 C.键槽加工方便 4-3.平键联接的工作面是键的__________。 A.两个侧面 C.两个端面 B.上下两面 D.侧面和上下面 B.键槽的应力集中小 D.传递的载荷大 B.对中性好 D.可承受轴向力4-4.一般普通平键联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__________。 A.剪断 C.胶合 B.磨损 D.压溃4-5.一般导向键联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__________。 A.剪断 C.胶合 4-6.楔键联接的工作面是键的__________。 A.两个侧面 C.两个端面 B.上下两面 D.侧面和上下面 B.磨损 D.压溃4-7.设计普通平键联接时,根据__________来选择键的长度尺寸。 A.传递的转矩 C.轴的直径 B.传递的功率 D.轮毂长度4-8.设计普通平键联接时,根据__________来选择键的截面尺寸_ A.传递的力矩 B.传递的功率1 C.轴的直径D.轮毂长度4-9.用圆盘铣刀加工轴上键槽的优点是__________。 A.装配方便 C.应力集中小 B.对中性好 D.键的轴向固定好4-10.当采用一个平键不能满足强度要求时,可采用两个错开__________布置。 A.90° C.150° B.120° D.180°4-11.当轴双向工作时,必须采用两组切向键联接,并错开__________布置。 A.90° C.150° 4-12.楔键联接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 A.轴和轴上零件对中性差 C.装入后在轮鼓中产生初应力 B.键安装时易损坏 D.键的斜面加工困难 B.120° D.180°4-13.花键联接与平键联接相比较,__________的观点是错误的。 A.承载能力较大 C.对轴的削弱比较严重 B.对中性和导向性都比较好 D.可采用磨削加工提高联接质量4-14.矩形花键联接通常采用__________定心。 A.小径 C.侧边 4-15.通常用来制造键的材料是__________。 A.低碳钢 C.高碳钢 B.中碳钢 D.合金钢 B.大径 D.齿廓二、填空题4-16.普通平键用于________联接,其工作面是________面,工作时靠________传递转 矩,主要失效形式是________。 4-17.楔键的工作面是________,主要失效形式是________。 4-18.平键的剖面尺寸通常是根据________选择;长度尺寸主要是根据________选择。 4-19.导向平键和滑键用于_________联接,主要失效形式是________,这种联接的强 度条件是_________。 4-20.同一联接处使用两个平键,应错开_________布置;采用两个楔键或两组切向键 时,要错开_________;采用两个半圆键,则应_________。2 三、简答题4-21.普通平键的公称长度 L 与工作长度 l 之间有什么关系? 4-22. 普通平键有那些失效形式?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怎样进行强度校核?如经校核 判断强度不足时,可采取哪些措施? 4-23.平键和楔键联接在工作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4-24.切向键是如何工作的?主要用在什么场合? 4-25.平键联接、半圆键联接、楔键联接和切向键联接各自的失效形式是什么?静联接 和动联接校核计算有何不同? 4-26.花键有哪几种?那种花键应用最广?如何定心?四、参考答案1.选择题 4-1 4-6 4-11 B; B; B; 4-2 4-7 4-12 C; D; A; 4-3 4-8 4-13 A; C; C; 4-4 4-9 4-14 D; C; A; 4-5 4-10 4-15 B; D; B;2.填空题 4-16 4-17 4-18 4-19 4-20 静 两侧 侧面受挤压和剪切 压溃 轮毂长度 耐磨性条件 p ≤[p] 布置在一条直线上 工作面被压溃上下面 轴的直径 动 180° 磨损120°3.简答题 4-21. 圆头平键工作长度 l = L- b;方头平键的工作长度 l = L;单圆头平键 l = L -b/2。 4-22. 普通平键的失效形式有工作面被压溃, 个别情况会出现键被剪断。 主要失效形式是压溃。 进行强度校核时应校核挤压强度和剪切强度。如经校核判断强度不足时,可在同一联接处错 开 180°布置两个平键,强度按 1.5 个计算。 4-23. 平键是通过两个侧面受挤压和剪切来传递转矩,而楔键是靠上下面受挤压来传递转矩。3 4-24. 切向键有两个斜度为 1:100 的楔键组成,上下面为工作面。靠工作面的挤压力和轴毂间 的摩擦力传递转矩。用于轴径大于 100mm,对中性要求不高,而载荷很大的重型机械上。 4-25. 平键用于静联接时失效形式为压溃和剪断,用于动联接时为磨损。半圆键的失效形式为 压溃和剪断。楔键和切向键的失效形式为压溃。静联接校核计算挤压强度 σ p ≤ [σ p ] ,动联 接校核计算压强 p≤[p]。 4-26. 有矩形花键、渐开线花键。其中渐开线花键适用于载荷大、定心精度要求高、尺寸较大 的场合,压力角为 45°的渐开线花键用于载荷不大的薄壁零件联接。矩形花键应用较广。 矩形花键联接采用小径定心,渐开线花键采用齿廓定心。4 第五章带传动重要基本概念1.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失效形式:打滑、疲劳破坏。 设计准则:保证带传动不打滑,使带具有足够的疲劳寿命。 2.确定小带轮直径考虑哪些因素 (1) 最小带轮直径,满足d1≥ddmin,使弯曲应力不至于过大; (2) 带速,满足 5 ≤ v ≤ 25 m/s; (3) 传动比误差,带轮直径取标准值,使实际传动比与要求的传动比误差不超过3~5%; (4) 使小带轮包角≥ 120° ; (5) 传动所占空间大小。 3.V 带传动在由多种传动组成的传动系中的布置位置 带传动不适合低速传动。在由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等组成的传动系统中,应将带传动布 置在高速级。若放在低速级,因为传递的圆周力大,会使带的根数很多,结构大,轴的长度增加, 刚度不好,各根带受力不均等。 另外,V带传动应尽量水平布置,并将紧边布置在下边,将松边布置在上边。这样,松边的下 垂对带轮包角有利,不降低承载能力。 4.带传动的张紧的目的,采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的布置要求 张紧的目的:调整初拉力。 采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布置在松边,靠近大轮,从里向外张。因为放在松边张紧力小;靠 近大轮对小轮包角影响较小;从里向外是避免双向弯曲,不改变带中应力的循环特性。精选例题与解析例5-1 已知:V带传递的实际功率P = 7.5 kW,带速 v=10m/s,紧边拉力是松边拉力的两倍,试 求有效圆周力Fe 、紧边拉力F1和初拉力F0。 解题注意要点: 这是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受力计算,不能应用欧拉公式; 解: 根据: 得到: 联立:P = Fe ? v P 7500 Fe = = = 750 N v 10 ? Fe = F1 ? F2 = 750 ? ? F1 = 2 F21 解得:F2 = 750 N, F1 = 1500 N F0 = F1 ? Fe / 2 = 1500 ? 750 / 2 = 1125 N设 V 带所能传递的最大功率 P = 5 kW,已知主动轮直径 d d 1 = 140mm,转速 n1= 1460例 5-2r/min,包角 α 1 = 140° ,带与带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 f v = 0.5 ,试求最大有效圆周力 Fe 和紧边拉力F1 。解题注意要点: 1.此题是在最大载荷条件下的受力计算,可以应用欧拉公式; 2.题目数据没有q,故忽略离心拉力qv2。 解: 带速: v =πn1 d d 160 × 1000=π × 1460 × 14060 × 1000= 10.702 m/s小带轮包角: α 1 = 140° = 140π / 180 = 2.443 弧度 有效圆周力: Fe = P / v = 5000 / 10.702 = 467.2 N 联立:? F1 α1 f v = e 2.443×0.5 = 3.392 ? =e ? F2 ? F = F ? F = 467.2 1 2 ? e解得:F2 = 195.3 N,F1 = 662.5 N例 5-3 如图所示为一 V 带传动,已知:主动轮直径 d2 = 360mm,从动轮直径 d1 = 180mm,包 角 α 1 = 160° , α 2 = 200° ,带与带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 f v = 0.4 ,带的初拉力 F0 = 180 N,试问: 1.当从动轮上的阻力矩为 20 Nm,主动轮在足够大的电机驱动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2.此时,松边和紧边的拉力各为多少? 解题注意要点: 1.此题是要求分析是否发生打滑现象。 2.小轮先打滑 解: (1) 尽管大轮主动,打滑仍从小轮开始 要求传递的圆周力: 2T 2 × 20000 Fe = 1 = = 222 N d1 180 小轮包角: α 1 = 160° = 2.79例 5-3 图e f vα1 + 1 可见:Fe >Femax,小带轮发生打滑现象。 (2) 求 F1 和 F2小轮的临界圆周力: Fe max = 2 F0e f vα1 ? 1= 2 × 180 ×e 0.4×2.79 ? 1 = 182 N e 0.4×2.79 + 1? F1 α1 f v = e 0.4×2.79 = 3.053 ? =e F ? 2 ? F = F ? F = 182 1 2 ? e解得: F1=271 N ,F2=89 N2 例 5-4 图示大传动比 V 带传动,小轮为标准 V 带轮,d1 = 140mm,大轮 d2 = 1000mm,为光 滑圆柱,中心距 a = 1000mm,带与带轮间的摩擦系数 f=0.2,试分析随着传递载荷的增加,打滑首 先发生于哪个轮上。 解: (1) 求小轮和大轮的包角: ? d ? d1 ? ? 1000 ? 140 ? γ = sin ?1 ? 2 ? = sin ?1 ? ? = 25.5° ? 2000 ? ? 2a ?α 1 = 180° ? 2γ = 180° ? 2 × 25.5° = 129° = 2.25α 2 = 180° + 2γ = 180° + 2 × 25.5° = 231° = 4.03(2) 求小、大轮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之比 f 0.2 当量摩擦系数: f v = = = 0.58 sin(? / 2) sin 20例 5-4 图e α1 f v + 1 将包角和摩擦系数代入上两式,求其比值则:Fe max 1 = 2 F0e α1 f v ? 1,Fe max 2 = 2 F0eα 2 f ? 1 eα 2 f + 1Fe max 1 eα1 f v ? 1 eα 2 f + 1 3.688 ? 1 2.24 + 1 = ? = ? = 1.50 Fe max 2 eα1 f v + 1 eα 2 f + 1 3.688 + 1 2.24 ? 1可见,小带轮能传递较大的有效圆周力,大轮先发生打滑。 例 5-5 如例 5-5 图所示为一带式制动器, 已知制动轮直径 D =100mm, 制动轮转矩 M = 60 Nm, 制动杆长 L = 250 mm,制动带和制动轮之间的摩擦系数 f = 0.4,试求: 1.制动力 P 2.当 M 反向时所需的制动力又为多少? 解题注意要点: 1.可以利用欧拉公式计算松、紧边拉力; 2.其拉力对轮心之矩与 M 反向的边是紧边。 解: (1) 以制动轮和带为分离体,左侧为紧边。Fe =2 M 2 × 60000 = = 1200 N 100 D例 5-5 图? F1 αf π ×0.4 = 3.51 ? =e =e 根据: ? F2 ? F = F ? F =
? e解得:F2 = 477 N,F1 = 1676 N,根据制动杆的平衡条件:F2 D = P L,解的:F2 D 477 × 100 = = 191 N L 250 (2) M 反向后,右侧为紧边,则: F D 1676 × 100 P= 1 = = 670 N L 250 P=例 5-6 一 V 带传动,d1 = d2 = 200 mm,转速 n1= 955 r/min,传递功率 P = 10kW,单班工作,3 载荷平稳。用 B 型 V 带,带长 Ld = 1440mm,由带长引起的附加功率值 ΔP2 = ?0.3 kW。查表知: 当带速 v = 9、10、11m/s 时,单根 B 型 V 带的许用功率 P0 分别为 3.6、3.8、4.0 kW。试问传动需要 几根 V 带? 提示: z =Pca ( P0 + ΔP1 + ΔP2 ) K α解: 计算功率:因单班工作,载荷平稳,取载荷系数 K=1,则:Pca = KP = P = 10 kW 带速:60 × 1000 60 × 1000 根据带速 v 查得:P0 = 3.8 kWv=πn1 d 1=π × 955 × 200= 10 m/s因为,d1 = d2,传动比 i = 1,则 ΔP1 = 0 , K α = 1, 则 V 带根数:z=Pca 10 10 = = 2.86 = (3.8 + 0 ? 0.3) × 1 3.5 ( P0 + ΔP1 + ΔP2 ) K α圆整取:z = 3 根。 例 5-7 一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小带轮直径 dd1 = 140mm,dd2 = 400 mm,运输带的速度 V= 0.3 m/s。为提高生产率, 拟在运输机载荷不变(拉力 F 不变)的条件下,将运输带的速度提高 到 V= 0.42 m/s。有人建议将大带轮直径减小为 dd2=280 mm 来实现这 一要求。试就带传动讨论这个建议是否合理。 分析注意要点: 分析改变后要求传递的圆周力如何变化; 答题要点: 分析改变后要求传递的圆周力如何变化; 由于运输带上的载荷 F 不变,当 dd2 减小后,运输带速度 V 提高 了 40%,则运输带上的功率 P = FV,也增加了 40%,整个传动系统传 递的功率都增加 40%。 在带传动中,小带轮的直径 dd1、转速 n1、V 带的根数 z 等均没有 例 5-7 图 改变,则要求传递的有效圆周力 Fe = P/v,随着传递功率的增加也增 大了 40%。尽管小带轮包角有所增加,其最大摩擦力不可能增加 40%,很可能出现打滑现象。此建议 不可行。 从另一个方面讲,在带的型号、小带轮直径、小带轮转速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单根 V 带的许 用功率 P0 没有变化。当要求带传动传递的功率增加 40%时,V 带的根数不够。 可行的改进方法:1)将小带轮直径增大 40%,d1=200mm,以提高带速;2)改用高转速的电动 机(如果允许的话,本题目中没给电机转速),将其转速提高 40%。自测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5-1.平带、V 带传动主要依靠_________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A.带的紧边拉力4B.带的松边拉力 C.带的预紧力D.带和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力5-2.下列普通 V 带中,以_________型带的截面尺寸最小。 A.A C.E B.C D.Z5-3.在初拉力相同的条件下,V 带比平带能传递较大的功率,是因为 V 带_________。 A.强度高 C.有楔形增压作用 B.尺寸小 D.没有接头5-4.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_________。 A.带的材料不符合虎克定律 C.带在带轮上打滑 B.带容易变形和磨损 D.带的弹性滑动5-5.带传动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因为_________。 A.带的初拉力不够 C.带绕过带轮时有离心力 5-6.带传动发生打滑总是_________。 A.在小轮上先开始 C.在两轮上同时开始 B.在大轮上先开始 D 不定在哪轮先开始 B.带的紧边和松边拉力不等 D.带和带轮间摩擦力不够5-7.带传动中,v1 为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2 为从动轮的圆周速度,v 为带速,这些速度之间存 在的关系是_________。 A.v1 = v2 = v C.v1<v< v2 B.v1 >v>v2 D.v1 = v> v25-8.在带传动的稳定运行过程中,带横截面上拉应力的循环特性是_________。 A.r = -1 C.0<r<-1 B.r = 0 D.0<r<+15-9.在带传动的稳定运行过程中,带截面上的拉应力是_________。 A.不变的 C.有规律非稳定变化的 B.有规律稳定变化的 D.无规律变化的5-10.一增速带传动,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_________处。 A.进入主动轮 C.退出主动轮 B.进入从动轮 D.退出从动轮5-11. 带传动中,带速 v<10m/s,紧边拉力为 F1,松边拉力为 F2。当空载时,F1 和 F2 的比值 是_________。 A.F1/F2≈0 C.F1/F2≈ eα1 fB.F1/F2≈1 D.1<F1/F2≈ eα1 f B.限制弯曲应力 D.保证带和带轮接触面间有足够摩擦力55-12.V 带传动设计中,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主要是为了_________。 A.使结构紧凑 C.限制小带轮上的包角 5-13.用_________提高带传动传递的功率是不合适的。 A.适当增加初拉力 F0 C.增加带轮表面粗糙度 B.增大中心距 a D.增大小带轮基准直径 dd5-14.V 带传动设计中,选取小带轮基准直径的依据是_________。 A.带的型号 C.主动轮转速 B.带的速度 D.传动比5-15.带传动采用张紧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 A.减轻带的弹性滑动 C.改变带的运动方向 B.提高带的寿命 D.调节带的初拉力5-16.确定单根 V 带许用功率 P0 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 A.保证带不打滑 C.保证带不打滑,不疲劳破坏 B.保证带不打滑,不弹性滑动 D.保证带不疲劳破坏5-17.设计带传动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带在一定的工作期限内_________。 A.不发生弹性滑动 C.不发生疲劳破坏 B.不发生打滑 D.既不打滑,又不疲劳破坏5-18.带传动传动比不准确的原因是_________。 A.大小带轮包角不等 C.总是存在弹性滑动 B.摩擦系数不稳定 D.总是存在打滑现象5-19.在 V 带传动设计中,一般选取传动比 i≤7,imax 受_________限制。 A.小带轮的包角 C.带的速度 B.小带轮直径 D.带与带轮间的摩擦系数5-20.带传动达到最大工作能力时,弹性滑动发生在_________接触弧上。 A.小轮和大轮的全部 C.小轮全部和大轮部分 B.小轮部分和大轮全部 D.小轮部分和大轮部分5-21.设计 V 带传动时,发现带的根数过多,可采用_________来解决。 A.换用更大截面型号的 V 带 C.增大中心距 B.增大传动比 D.减小带轮直径5-22.V 带带轮槽形角 ? 随带轮直径的减小而_________。 A.减小 C.不变 B.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5-23.与齿轮传动相比,带传动的优点是_________。 A.能过载保护 C.传动效率高 B.承载能力大 D.使用寿命长5-24.设计 V 带传动时,选取 V 带的型号主要取决于_________。 A.带的紧边拉力 C.传递的功率和小轮转速6B.带的松边拉力 D.带的线速度 5-25.中心距一定的带传动,小带轮包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_。 A.小带轮直径 C.两带轮直径之和 B.大带轮直径 D.两带轮直径之差5-26.两带轮直径一定时,减小中心距将引起_________。 A.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C.带的工作噪声增大 B.小带轮包角减小 D.带传动效率降低5-27.带的中心距过大时,会导致_________。 A.带的寿命缩短 C.带的工作噪声增大 B.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D.带在工作中发生颤动5-28.一定型号的 V 带内弯曲应力的大小,与_________成反比关系。 A.带的线速度 C.小带轮上的包角 B.带轮的直径 D.传动比5-29.一定型号的 V 带中,离心拉应力的大小与带线速度_________。 A.的平方成正比 C.成正比 A.传递的功率 C.带轮的直径 B.的平方成反比 D.成反比 B.带的横截面尺寸 D.带轮的线速度5-30.V 带轮是采用实心式、轮辐式或腹板式,主要取决于_________。二、填空题5-31.带传动的失效形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5-32. 带传动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决定于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四个因素。 5-33.传动带中的的工作应力包括_________应力、_________应力和_________应力。 5-34.单根V带在载荷平稳、包角为180°、且为特定带长的条件下所能传递的额定功率P0主要 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5-35.在设计V带传动时,V带的型号根据__________和__________选取。 5-36.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是为了保证带中__________不致过大。 5-37.V带传动中,限制带的根数 Z≤Zmax,是为了保证_________。 5-38.V带传动中,带绕过主动轮时发生_________的弹性滑动。 5-39.带传动常见的张紧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几种。 5-40.V带两工作面的夹角 θ 为_________,V带轮的槽形角 ? 应_________于 θ 角。三、简答题5-41.简述带传动产生弹性滑动的原因和不良后果7 5-42.为什么说弹性滑动是带传动固有的物理现象? 5-43.在相同条件下,V 带传动与平带传动的传动能力有何不同?为什么?用什么措施提高带 的传动能力。 5-44.为什么带传动一般放在传动链的高速级,而不放在低速级? 5-45.在 V 带传动设计时,为什么要求 dd1≥dmin、 α 1 ≥120°、5≤v≤25 m/s? 5-46.在 V 带传动设计时,为什么要限制带的根数? 5-47.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设计准则是什么? 5-48.普通 V 带传动中,影响带疲劳破坏的主要应力是哪些?为什么? 5-49.在 V 带传动设计中,为什么要限制带的根数?限制条件如何? 5-50.带传动工作中,带上所受应力有哪几种?如何分布?最大应力在何处? 5-51.当传递相同功率时,为什么 V 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压力比平带传动小? 5-52.为什么带传动的传动比 i 一般不超过 7? 5-53.在多根 V 带传动中,当一根带失效时,为什么全部带都要更换? 5-54. 为什么普通车床的第一级传动采用带传动,而主轴与丝杠之间的传动链中不能采用带传 动? 5-55.为什么带传动的中心距都设计成可调的?四、分析计算题5-56.已知:V 带传动所传递的功率 P = 7.5 kW,带速 v=10m/s,现测得初拉力 F0 = 1125N, 试求紧边拉力 F1 和松边拉力 F2 5-57.已知:V 带传递的实际功率 P = 7 kW,带速 v=10m/s,紧边拉力是松边拉力的两倍,试 求有效圆周力 Fe 和紧边拉力 F1。 5-58.已知带传动所能传递的最大功率 P = 6 kW,已知主动轮直径 d d 1 = 100mm,转速 n1= 1460 r/min, 包角 α 1 = 150° , 带与带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 f v = 0.51 , 试求最大有效圆周力 Fe 、 紧边拉力 F1 、 松边拉力 F2 和初拉力 F0。 5-59.如图所示为一两级变速装置,如果原动机的转速和 工作机的输出功率不变, 应按哪一种速度来设计带传动?为什 么?五、参考答案题 5-59 图1.选择题 5-1 5-7 5-13 5-19 5-25 D; B; C; A; D; 5-2 5-8 5-14 5-20 5-26 D; D; A; C; B; 5-3 5-9 5-15 5-21 5-27 C; B; D; A; D; 5-4 5-10 5-16 5-22 5-28 D; D; C; A; B; 5-5 5-11 5-17 5-23 5-29 B; B; D; A; A; 5-6 5-12 5-18 5-24 5-30 A; B; C; C; C;8 2.填空题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打滑 初拉力 拉应力 带型号 传递功率 弯曲应力 每根 V 带受力均匀(避免受力不均) 带滞后于带轮 定期张紧装置 40° 小于 自动张紧装置 张紧轮 疲劳破坏 小轮包角 离心应力 小轮直径 小轮转速 摩擦系数 弯曲应力 小轮转速 带速3.简答题 5-41 ~ 5-52:参考答案从略,可参考本章内容。 5-53.在多根 V 带传动中,当一根带失效时,为什么全部带都要更换?新 V 带和旧 V 带长度不 等,当新旧 V 带一起使用时,会出现受力不均现象。旧 V 带因长度大而受力较小或不受力,新 V 带 因长度较小受力大,也会很快失效。 5-54.带传动适用于中心距较大传动,且具有缓冲、吸振及过载打滑的特点,能保护其他传动 件,适合普通机床的第一级传动要求;又带传动存在弹性滑动,传动比不准,不适合传动比要求严 格的传动,而机床的主轴与丝杠间要求有很高的精度,不能采用带传动。 5-55.因为带在工作过程中受变化的拉力,其长度会逐渐增加,使初拉力减小。因此需要经常 调整中心距,以调整带的初拉力。因此便将中心距设计成可调的。 4.分析计算题 5-56 解题要点:P 7500 = = 750 N 10 v F 750 F1 = F0 + e = 1125 + = 1500 N 2 2 F 750 = 750 N F2 = F0 ? e = 1125 ? 2 2 Fe =5-57 根据: 得到: 联立: 解得: 5-58 答题要点:P = Fe ? v P 7000 Fe = = = 700 N v 10 ? Fe = F1 ? F2 = 700 ? ? F1 = 2 F2 F2 = 700 N, F1 = 1400 N解题要点:9 带速: v =πn1 d d 160 × 1000=π × 1460 × 10060 × 1000= 7.64 m/s小带轮包角: α 1 = 150° = 150π / 180 = 2.62 弧度 有效圆周力: Fe = P / v = 6000 / 7.64 = 785.3 N 联立:? F1 α1 f v = e 2.62×0.51 = 3.80 ? =e F ? 2 ? F = F ? F = 785.3 1 2 ? e F2 = 280.5 N, F1 = 1065.8 N解得: 初拉力:F0 = ( F1 + F2 ) / 2 = (280.5 + 1065.8) / 2 = 673.2 N5-59 答题要点: 带传动应按照减速传动要求进行设计,因为应该按照传递有效圆周力最大的工况设计带传动, 而减速传动时传递的有效圆周力比增速传动时大。P 和 Fe = 60 v 当带传动传递的功率不变,带速越小,传递的有效圆周力就越大。当原动机转速不变时,带速 取决于主动轮直径。主动轮直径越小,带速越低。综上,按小轮驱动大轮的传动设计。根据: v =πn1 d 110 第六章链传动重要基本概念在上述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分析中所涉及的大多是本章的重要概念。除此之外,还有 一些基本概念需要掌握,分述如下。 1.链传动的主要工作特点 (1) 平均传动比准确,没有弹性滑动; (2) 可以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工作(突出优点); (3) 中心距大,传递动力远,结构较小,没有初拉力压轴力小; (4) 瞬时传动比不准,工作中有冲击和噪声; (5) 只限于平行轴之间的传动,不宜正反转工作。 2.链轮的齿形 对链轮齿形的要求:保证链条顺利啮入和啮出;受力均匀;不易脱链;便于加工。 目前的国家标准齿形:“三圆弧一直线”齿形。 3.确定小链轮齿数 z1 时应考虑的因素 (1) 考虑动载荷的大小,小链轮齿数越少,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和动载荷越大; (2) 考虑大链轮齿数z2,为防止大链轮过早脱链应使:z2 ≤150; (3) 考虑链速,当链速高时,小链轮齿数z1应尽量取的多些; (4) 考虑链长为偶数,为了磨损均匀,链轮齿数应取奇数,并与链长互为质数; (5) 传动所占空间大小,尽量使结构紧凑。 4.滚子链条的主要参数尺寸 主要尺寸参数:节距、链长、排数。节距是最重要的参数。 链条的链号表示其节距的大小,是英制单位,换算为标准计量单位为:p =& 链号&× 25.4 mm =& 链号&× 16 165.链传动的润滑方式选择 如果链传动的润滑条件不能满足, 其传动能力降低 70~80%。 链传动有推荐的润滑方式, 根据链速和链号进行选择。包括:人工定期润滑、滴油润滑、油浴或飞溅润滑、压力喷油润 滑。润滑油应加在链条的松边,使之顺利进入需要润滑的工作表面。1 精选例题与解析例6-1 已知链条节距 p = 12.7 mm,主动链轮转速n1= 960 r/min,主动链轮分度圆直径 d1= 77.159 mm,求平均链速v。 解题注意要点: 必须先求出链轮齿数,才能求出平均链速。 解: 根据:d1 =p = 77.195 mm 180° sin z1p 180° 12.7 = sin ?1 = sin ?1 = 9.4737° 77.159 z1 d1得到: 平均链速:180° = 19 9.4737° n1 z1 p 960 × 19 × 12.7 v= = = 3.86 m/s 60 ×
z1 =例6-2 已知链条节距 p = 19.05 mm,主动链轮齿数z1=23,转速n1= 970 r/min,试求平 均链速v、瞬时最大链速vmax和瞬时最小链速vmin。 解题注意要点: 1.必须先求解链轮的直径或半径,才能求出链速; 2.当 β =0时,求得最大链速, β 最大时为最小链速。 解:n1 z1 p 970 × 23 × 19.05 = = 7.083 m/s 60 ×
p 19.05 = = 69.951 mm 小链轮半径: r1 = 180° 180° 2 sin 2 sin z1 23平均链速:v=小链轮角速度: ω 1 = 则最大链速:πn130=π × 97030= 101.5782v max = ω 1 r1 = 101.5782 × 69.951 = 7105 mm/s =7.105 m/sv min = ω 1 r1 cos 180° 180° = 7.105 cos = 7.039 z1 23m/s最小链速:2 自测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6-1.与齿轮传动相比,链传动的优点是_________。 A.传动效率高 C.承载能力大 B.工作平稳,无噪声 D.传动的中心距大,距离远6-2.链传动设计中,一般链轮的最多齿数限制为 zmax =150,是为了_________。 A.减小链传动的不均匀性 C.防止过早脱链 B.限制传动比 D.保证链轮轮齿的强度6-3.链传动中,限制链轮最少齿数 zmin 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 A.减小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 C.使小链轮轮齿受力均匀 B.防止链节磨损后脱链 D.防止润滑不良时轮齿加速磨损6-4.链传动中,最适宜的中心距范围是_________。 A. (10~20)p C. (30~50)p B. (20~30)p D. (50~80)p6-5.设计链传动时,链长(节数)最好取_________。 A.偶数 C.5 的倍数 B.奇数 D.链轮齿数的整数倍6-6.下列链传动传动比的计算公式中,_________是错误的。n1 n2 z C. i = 2 z1A. i = A.不使安装困难 C.不使轴向过宽d2 d1 T D. i = 2 ηT1B. i = B.减轻链的重量 D.使各排受力均匀6-7.多排链的排数一般不超过 3 或 4,主要是为了_________。6-8.链传动设计中,当载荷大、中心距小、传动比大时,宜选用_________。 A.大节距单排链 C.小节距单排链 6-9.链传动只能用于轴线_________的传动。 A.相交成 90° B.相交成任一角度 B.小节距多排链 D.大节距多排链3 C.空间 90°交错D.平行6-10.链传动中,Ft 为工作拉力,作用在轴上的载荷 Q 可近似地取为_________。 A.Ft C.1.5Ft 6-11.链传动张紧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_。 A.同带传动一样 C.避免松边垂度过大 6-12.链传动的张紧轮应装在_________。 A.靠近小轮的松边上 C.靠近大轮的松边上 B.靠近小轮的紧边上 D.靠近大轮的紧边上 B.提高链传动工作能力 D.增大小链轮包角 B.1.2Ft D.2Ft6-13.链传动人工润滑时,润滑油应加在_________。 A.链条和链轮啮合处 C.链条的松边上 B.链条的紧边上 D.任意位置均可6-14.在一定转速下,要减小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应该_________。 A.减小链条节距和链轮齿数 C.增大链条节距,减小链轮齿数 B.增大链条节距和链轮齿数 D.减小链条节距,增大链轮齿数6-15.为了降低链传动的动载荷,在节距和小链轮齿数一定时,应限制_________。 A.小链轮的转速 C.传递的圆周力 B.传递的功率 D.传动比6-16.链传动不适合用于高速传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A.链条的质量大 C.容易脱链 B.动载荷大 D.容易磨损6-17.链条因为静强度不够而被拉断的现象,多发生在_________的情况下。 A.低速重载 C.高速轻载 B.高速重载 D.低速轻载6-18.开式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为_________。 A.链板疲劳破坏 C.销轴和套筒胶合 B.铰链磨损,导致脱链 D.静载拉断6-19.设计链传动时,链长节数一般取偶数,是为了_________。 A.保证传动比恒定 C.接头方便 B.链传动磨损均匀 D.不容易脱链6-20.链传动设计中,对高速、大功率传动,宜选用_________。4 A.大节距单排链 C.小节距单排链B.小节距多排链 D.大节距多排链二、填空题6-21.链轮转速越________,链条节距越________,链传动中的动载荷越大。 6-22.当链节数为_________数时,必须采用过渡链节联接,此时会产生附加________。 6-23.滚子链的最主要参数是链的_________,为提高链传动的均匀性,应选用齿数 ________的链轮。 6-24,为减小链传动的动载荷,小链轮齿数应选的_________些,为防止链传动过早脱 链,小链轮齿数应选的_________些。 6-25.选用链条节距的原则是:在满足传递_________的前提下,尽量选用_________ 的节距。 6-26.链条节数选择偶数是为了_________。链轮齿数选择奇数是为了_________。 6-27.在链传动布置时,对于中心距较小,传动比较大的传动,应使________边在上, ________边在下,这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____。而对于中心距较大,传动比较小的传动, 应使紧边在________,松边在________,这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____。 6-28. 在设计链传动时, 对于高速、 重载的传动, 应选用________节距的________排链; 对于低速速、重载的传动,应选用________节距的________排链。 6-29.链传动和V带传动相比,在工况相同的条件下,作用在轴上的压轴力________, 其原因是链传动不需要_________。 6-30.链传动张紧的目的是________。采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应布置在________ 边,靠近________轮,从________向________张紧。三、简答题6-31.套筒滚子链已标准化,链号为 20A 的链条节距 p 等于多少?有一滚子链标记为: 10A-2×100GB,试说明它表示什么含义? 6-32. 影响链传动速度不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链传动的瞬时 传动比不是恒定的?在什么条件下瞬时传动比才恒定? 6-33.链传动在工作时引起动载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能否避免?如何减小动载荷? 6-34. 链传动的许用功率曲线是在什么试验条件下得出来的?若设计的链传动与试验的 条件不同要进行哪些修正?5 6-35.链传动计算时,在什么条件下按许用功率曲线选择传动链?在什么工作条件下应 进行链的静强度较核? 6-36.为什么链传动的平均运动速度是个常数,而瞬时运动速度在作周期性变化。这种 变化给传动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减轻这种影响? 6-37.为什么链轮的节距越大、齿数越少链速的变化就越大? 6-38.链传动设计中,确定小链轮齿数时考虑哪些因素? 6-39. 链传动产生动载荷的原因是什么?为减小动载荷应如何选取小链轮的齿数和链条 节距? 6-40.链传动张紧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链传动怎样布置时必须张紧?四、参考答案1.选择题 6-1 6-6 6-11 6-16 D; B; C; B; 6-2 6-7 6-12 6-17 C; D; A; A; 6-3 6-8 6-13 6-18 A; B; C; B; 6-4 6-9 6-14 6-19 C; D; D; C; 6-5 6-10 6-15 6-20 A; B; A; B;2.填空题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高 奇 节距 多 功率 接头方便 紧 小 较小 松 多 大 弯曲应力 较多 少 较小 磨损均匀 链条不能顺利啮出而咬死 大 初拉力 松 小 外 里 单 上 下 松边垂度过大相互摩擦调整松边链条的悬垂量3.简答题 6-31 ~ 6-40:参考答案从略,可参考本章内容寻找答案。6 第七章齿轮传动精选例题与解析例7-1 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其中一级为直齿轮,另一级为斜齿轮。试问斜齿轮传动应置于高 速级还是低速级?为什么?若为直齿锥齿轮和圆柱齿轮组成减速器,锥齿轮传动应置于高速级还是 低速级?为什么? 答: 在二级圆柱齿轮传动中,斜齿轮传动放在高速级,直齿轮传动放在低速级。其原因有三点:1) 斜齿轮传动工作平稳,在与直齿轮精度等级相同时允许更高的圆周速度,更适于高速。2)将工作平 稳的传动放在高速级,对下级的影响较小。如将工作不很平稳的直齿轮传动放在高速级,则斜齿轮 传动也不会平稳。3)斜齿轮传动有轴向力,放在高速级轴向力较小,因为高速级的转矩较小。 由锥齿轮和斜齿轮组成的二级减速器,一般应将锥齿轮传动放在高速级。其原因是:低速级的 转矩较大,齿轮的尺寸和模数较大。当锥齿轮的锥距R和模数m大时,加工困难,制造成本提高。 例7-2 一对齿轮传动,若按无限寿命考虑,如何判断其大小齿轮中哪个不易出现齿面点蚀?哪 个不易发生齿根弯曲疲劳折断? 答:一对齿轮的接触应力相等,哪个齿轮首先出现点蚀,取决于它们的许用接触应力 [σ H ] ,其 中较小者容易出现齿面点蚀。通常,小齿轮的硬度较大,极限应力 σ lim 较大,按无限寿命设计,小 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 [σ H ] 1 较大,不易出现齿面点蚀。 判断哪个齿轮先发生齿根弯曲疲劳折断,即比较两轮的弯曲疲劳强度,要比较两个齿轮的 YFa1YSa1 Y Y 和 Fa 2 Sa 2 ,其比值较小者弯曲强度较高,不易发生轮齿疲劳折断。 [σ F ]1 [σ F ] 2′ 、 z′ 轮的齿数z1、z2、模数m、压力角 α ,分别与斜齿轮的齿数 z1 2 、模数mn、压力角 α n 对应相等。 若其它条件都相同,试说明斜齿轮比直齿轮抗疲劳点蚀能力强的理由。提示: σ H = Z E Z H Z ε Z β′ 、 z′ 例7-5 有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z1、z2,和一对渐开线标准斜齿圆柱齿轮 z1 2 ,直齿2 KT1 (u + 1) bd12 u≤ [σ H ]答:根据所提示斜齿轮传动的接触应力计算公式分析如下: ′ >d1。斜齿轮接触应力 σ H 较小。 ′ = mz1/cosβ,因 d1 (1) 直齿轮d1= mz1,斜齿轮 d1 (2) 斜齿轮比直齿轮多一个螺旋角系数 Z β ,因 Z β <1,接触应力 σ H 较小。′ 较小,接触应力 σ H 较小。 (3) 斜齿轮传动的综合曲率半径 ρ Σ 较大,区域系数 Z H ′ 较小,接触应力 σ H 较小。 (4) 斜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ε 较大,重合度系数 Z ε综上,斜齿轮传动比直齿轮的接触应力小,接触疲劳强度高,抗点蚀的能力强。 例7-6 一对闭式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已知: z1= 25, z2 = 75, m = 3 mm, φ d = 1, 小齿轮的转速 n=970 r/min。主从动轮的 [σ H ] 1 = 690 MPa, [σ H ] 2 = 600 MPa,载荷系数K = 1.6, 节点区域系数ZH = 2.5,1 材料弹性系数ZE = 189.8 MPa ,重合度系数 Z ε =0.9,是按接触疲劳强度,求该齿轮传动传递的功 率。 提示:接触疲劳强度校核公式为σ H = Z E Z H Zε2 KT1 (u + 1) bd 12 u≤ [σ H ]解:由已知条件: u = z2 / z1 = 75/25 = 3 d1 = m z1 = 3×25 = 75 mm b =φd d1 = 1×75 = 75 mm 因为大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较低,故按大齿轮计算承载能力:? [σ H ] 2 T1 = ? ?Z Z Z ? H E ε? bd 12 u ? ? ? 2 K (u + 1) ?22600 75 × 75 2 × 3 ? ? =? = 195182 Nmm = 195.182 Nm ? ? ? 2.5 × 189.8 × 0.9 ? 2 × 1.6 × (3 + 1) 齿轮传动所能传递的功率为: πn π × 195.182 × 970 = 19826 W = 19.826 kW P = T1 ? 1 = 30 30例7-7 图示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高速级:mn=2 mm,z1=22,z2 =95,α n = 20° ,a =120, 齿轮1为右旋;低速级:mn= 3 mm,z3 =25,z4=79,α n = 20° ,a =160。主动轮转速n1=960 r/min,转 向如图,传递功率P = 4 kW,不计摩擦损失,试: (1) 标出各轮的转向和齿轮2的螺旋线方向; (2) 合理确定3、4轮的螺旋线方向; (3) 画出齿轮2、3 所受的各个分力; (4) 求出齿轮3所受3个分力的大小。 解题注意要点: (1) 一对斜齿轮旋向相反,1轮右旋,2轮左旋。 (2) 为使3轮轴向力与2轮反向,3轮左旋、4轮右旋。 (3) 为求齿轮3的分力,先求螺旋角T3和β3。 解: (1) 各轮的转向和2轮的螺向如例7-8图2所示。 (2) 3轮为左旋、4轮为右旋,如图所示。 (3) 齿轮2、3 所受的各个分力如图所示。 (4) 求齿轮3所受分力: n nz 960 × 22 n3 = n 2 = 1 = 1 1 = = 222.3 r/min i12 z2 95例 7-7 图 1T3 = T2 = 9550P 4 = 9550 × = 171.84 Nm n3 222.3 m ( z + z 4 ) 3 × ( 25 + 79) cos β 3 = n 3 = = 0.975 ,β3 =12.8386° 2a 2 × 160例 7-7 图 22 d3 =m n 3 z 3 3 × 25 = = 76.923 mm cos β 3 0.975Ft 3 =2T3 2 × 171.84 × 10 3 = = 4467.84 N d3 76.923Fa 3 = Ft 3 tan β = 4467.84 × tan 12.8386° = 1018.23 NFr 3 = Ft 3 tan α n / cos β 3 = 4467.84 × tan 20° / cos 12.8386° = 1667.86 N例7-8 一对直齿圆锥齿轮传动如图所示, 齿轮1主动, n1=960 r/min, 转向如图, 传递功率P = 3 kW, 已知:m = 4mm,z1=28,z2 = 48,b =30mm, φ R =0.3, α = 20° ,试求两轮所受三个分力的大小并在 图中标出方向。例7-8图1例7-8图2解: (1) 两轮所受分力的方向如例7-8图2所示。 (2) 求各个分力的大小: P 3 T1 = 9550 = 9550 × = 29.844 Nm n1 960d m1 = mz1 (1 ? 0.5φ R ) = 4 × 28 × (1 ? 0.5 × 0.3) = 95.2 mm tan δ 1 = z1 / z 2 = 0.5833 , δ 1 = 30.2564° = 30°15′23′′ Ft1 = 2T1 2 × 29.844 × 10 3 = = 627 N d m1 95.2 Fr1 = Ft1 tan α cos δ 1 = 627 × tan 20° × cos 30.2564° = 197 N Fr1 = Ft1 tan α sin δ 1 = 627 × tan 20° × sin 30.2564° = 115 N例7-9 图示圆锥―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齿轮1主动, 转向如图, 锥齿轮的参数为: 模数m=2.5mm, z1=23, z2 = 69, α = 20° , 齿宽系数 φ R =0.3; 斜齿轮的参数为: 模数mn=3mm, z3=25, z4=99, α n = 20° 。 试: (1) 标出各轴的转向; (2) 为使Ⅱ轴所受轴向力较小,合理确定3、4轮的螺旋线方向; (3) 画出齿轮2、3 所受的各个分力。 (4) 为使Ⅱ轴上两轮的轴向力完全抵消,确定斜齿轮3的螺旋角β3(忽略摩擦损失) 。 解: (1) 各轮的转向如例7-9图2所示。 (2) 3、4轮的螺旋线方向如图所示。 (3) 齿轮 2、3 所受分力如图所示。 (4) 确定斜齿轮3的螺旋角β3: 若使Ⅱ轴不受轴向力,必须:|Fa2|=|Fa3|例 7-93图1 根据: 得到: 即:Fa 2 = Ft 2 tan α sin δ 2 Fa 3 = Ft 3 tan β 3 Ft 2 tan α sin δ 2 = Ft 3 tan β 3 F tan β 3 = t 2 tan α sin δ 2 Ft 3Ft 2 2T2 / d m 2 d = = 3 Ft 3 2T3 / d 3 d m2忽略摩擦损失:T2 = T3,Ft2 = 2T2/dm2 则:例 7-9图2d m 2 = d 2 (1 ? 0.5φ R ) = mz 2 (1 ? 0.5φ R ) , d 3 = m n z 3 / cos β 3δ 2 = tan ?1 ( z 2 / z1 ) = tan ?1 (69 / 23) = 71.5651°将上述4式代入前式得到 mn z 3 sin β 3 = ? tan α sin δ 2 mz 2 (1 ? 0.5φ R )3 × 25 × tan 20° × sin 71.5651° = 0. × 69 × (1 ? 0.5 × 0.3) β = 10.1729° = 10°10′22″ =例7-10 设计一对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传动比 i = 4.5, 已经根据其接触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 强度条件,确定中心距 a = 180 mm,模数 m =2.5 mm,试合理确定齿轮齿数z1、z2和螺旋角β。要 求:径向力β= 12~15°,传动比误差小于5%。 解:根据 a = m n ( z1 + z 2 ) / 2 cos β ,初步确定螺旋角β= 12°,确定齿数和:z Σ = ( z1 + z 2 ) = 2a cos β / m n = 2 × 180 cos 12° / 2.5 = 140.8 z1 = z Σ /(u + 1) = 140.8 / 5.5 = 25.6 , 取:z1 = 26 则: z 2 = z Σ ? z1 = 140.8 ? 25.6 = 115.2 , 取:z2 = 115 传动比: i = z2/ z1 = 115/26 = 4.42 传动比误差:(4.5 C 4.42 ) / 4.5 = 1.7 % < 3% ~ 5%,可用。 修正螺旋角β:β = arccos ?? m n ( z1 + z 2 ) ? ? 2.5 (26 + 115) ? ? = arccos ? ? = 11.7159° = 11°42′57 ′′ 2a 2 × 180 ? ? ? ?自测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7-1.对于软齿面的闭式齿轮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为________。 A.轮齿疲劳折断 C.齿面疲劳点蚀 B.齿面磨损 D.齿面胶合7-2.一般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________。 A.轮齿疲劳折断 B.齿面磨损4 C.齿面疲劳点蚀D.齿面胶合7-3.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当润滑不良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为________。 A.轮齿疲劳折断 C.齿面疲劳点蚀 B.齿面磨损 D.齿面胶合7-4.齿轮的齿面疲劳点蚀经常发生在________。 A.靠近齿顶处 C.节线附近的齿顶一侧 B.靠近齿根处 D.节线附近的齿根一侧7-5.一对 45 钢调质齿轮,过早的发生了齿面点蚀,更换时可用________的齿轮代替。 A.40Cr 调质 C.45 钢齿面高频淬火 B.适当增大模数 m D.铸钢 ZG310-5707-6.设计一对软齿面减速齿轮传动,从等强度要求出发,选择硬度时应使________。 A.大、小齿轮的硬度相等 C.大齿轮硬度高于小齿轮硬度 A. σ H 1 = σ H 2 C. σ H 1 > σ H 2 A.不变 C.增为原应力的 4 倍 A. σ F 1 > σ F 2 B.小齿轮硬度高于大齿轮硬度 D.小齿轮用硬齿面,大齿轮用软齿面 B. σ H 1 < σ H 2 D. σ H 1 ≤ σ H 2 B.增为原应力的 2 倍 D.增为原应力的 16 倍 B. σ F 1 < σ F 27-7.一对齿轮传动,小轮材为 40Cr;大轮材料为 45 钢,则它们的接触应力________。7-8.其他条件不变,将齿轮传动的载荷增为原来的 4 倍,其齿面接触应力________。7-9.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zl = 21,z2 = 63,则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________。 C. σ F 1 = σ F 2 A.先按接触强度设计,再校核弯曲强度 C.先按弯曲强度设计,再校核接触强度 D. σ F 1 ≤ σ F 2 B.只需按接触强度设计 D.只需按弯曲强度设计。7-10.对于开式齿轮传动,在工程设计中,一般________。7-7.设计闭式软齿面直齿轮传动时,选择小齿轮齿数 z1 的原则是________。 A.z1 越多越好 C.z1 ≥17,不产生根切即可 B.z1 越少越好 D.在保证弯曲强度的前提下选多一些7-12.设计硬齿面齿轮传动,当直径一定,常取较少的齿数,较大的模数以________。 A.提高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 C.减少加工切削量,提高生产率 B.提高齿面的接触疲劳强度 D.提高轮齿抗塑性变形能力7-13. 一对减速齿轮传动中,若保持分度圆直径 d1 不变,而减少齿数并增大模数,其齿面接触 应力将________。 A.增大 C.保持不变 B.减小 D.略有减小7-14.设计齿轮传动时,若保持传动比 i 和齿数和 zΣ = z1 + z2 不变,而增大模数 m,则齿轮的5 ________。 A.弯曲强度提高,接触强度提高 C.弯曲强度与接触强度均不变 B.弯曲强度不变,接触强度提高 D.弯曲强度提高,接触强度不变7-15.在下面的各种方法中,________不能提高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A.直径 d 不变而增大模数 C.增大齿宽 b A.直径不变增大模数 C.由调质改为淬火 A.模数 C.中心距 B.改善材料 D.增大齿数以增大 d B.齿轮负变位 D.适当增加齿宽 B.齿数 D.压力角7-16.在下面的各种方法中,_________不能增加齿轮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7-17.在圆柱齿轮传动中,轮齿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主要取决于_________。7-18. 为提高齿轮传动的接触疲劳强度,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 A.采用闭式传动 C.模数不变,减少齿数 B.增大传动的中心距 D.中心距不变,增大模数7-19.保持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中心距不变,增大模数 m,则________。 A.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提高 C.弯曲与接触强度均可提高 B.齿面的接触强度提高 D.弯曲与接触强度均不变7-20.圆柱齿轮传动的中心距不变,减小模数、增加齿数,可以________ A.提高齿轮的弯曲强度 C.改善齿轮传动的平稳性 B.提高齿面的接触强度 D.减少齿轮的塑性变形7-21.在计算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弯曲强度时,齿形系数 YFa 取决于________。 A.模数 m C.分度圆直径 d B.齿数 z D.重合度7-22.轮齿弯曲强度计算中的齿形系数 YFa 与________无关。 A.齿数 z C.模数 m B.变位系数 x D.斜齿轮的螺旋角β7-23.现有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齿轮 1:m1=3 mm、z1 =25,齿轮 2:m2 = 4 mm、z2=48,则 它们的齿形系数________。 A.YFa1 > YFa2 C.YFa1 = YFa2 B.YFa1 < YFa2 D.YFa1 ≤ YFa27-24.设计一对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在中心距 a 和传动比 i 不变的条件下,提高齿面接触疲 劳强度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 A.增大模数,相应减少齿数 C.提高加工精度 B.提高主、从动轮的齿面硬度 D.增大齿根圆角半径 。7-25.一对齿轮传动的接触强度已够,而弯曲强度不足,首先应考虑的改进措施是6 A.增大中心距 C.使中心距不变,增加齿数B.使中心距不变,增大模数 D.模数不变,增加齿数7-26.齿轮设计时,当随着选择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fg1169 1x4mm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