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国社会科学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中央党校学员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访谈之二
日 08:05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记者 熊若愚 林珊珊 何忠国
内容摘要:学习时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在“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的基础上形成的?柳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八个明确”清晰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探索和回答的基本问题、重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主题作出了系统回答。马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方略;基本路线;人民;改革开放
作者简介:
  学习时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在“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的基础上形成的?
  李明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影响力;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世界影响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提升了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世界影响力;开辟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境界,提升了中国话语权的世界影响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创立的,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特质。
  柳鹏: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不懈进行理论探索、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在长期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孕育形成的,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被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党治国治军的丰富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
  李正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基础上形成的。一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在经济发展规律、社会治理方式与方法、人与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二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深刻的变化,中国以什么理念、何种姿态、何种方式推动人类共同发展是亟须我党回答的问题。三是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征程中,如何更好地加强自身建设、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是更需要迫切回答的重大问题。这些都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赵世勇:任何一种科学理论的产生,都脱离不了其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新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新时代赋予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了强烈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必将在实践运用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马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总是同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一思想,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提出许多新要求。这一思想,产生于新的时代条件又引领新时代的伟大行动,来源于具体实践又指导新的伟大实践,形成于时代和实践又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凝聚了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雄才大略和独特的理论创造,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钟义见)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完整逻辑严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_新浪财经_新浪网
  1.历史新变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具有实践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之所以不平凡,在于“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所解决的“难题”和办成的“大事”,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的十个方面的工作。这意味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在价值取向上,由过去一些地方在实践中相对注重以物为本走向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在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上,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生产力上,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走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在生产关系上,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向更加注重“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国家权力运作方式上,更加注重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意识形态上,由相对注重打破“思想僵化”走向也注重解决“思想分化”和凝聚共识;在社会发展上,由注重重点突破的非均衡发展走向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发展;在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上,由“回应挑战”走向更加注重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对未来必将产生历史性影响,必将载入史册。  2.历史新方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时代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其历史性影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和实践依据。这种历史性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社会主要矛盾是判断时代发展状况、社会发展状况的根本依据。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根据,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从需要方和供给方及其之间的矛盾关系来讲的。需要方,过去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今天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生活拓展了人民需要的外延,它包括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安全、环境等,同时也提升了人民需要的内涵和质量。供给方,过去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今天则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平衡,是从发展的范围、领域来讲的;不充分,是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层级来讲的。今天,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强劲,“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们应当从人民需要的总体状况、社会供给总体状况、人民需要和供给之间的矛盾关系状况,来判定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状况。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我们理解新时代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逻辑起点、立论基础、哲学方法,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应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都立足于这一新时代或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的“三个意味着”,实质上讲的是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或历史新起点,回答“从何出发”;十九大报告所讲的“五个时代”,实质上讲的是“新时代”的目标,回答“走向何方”: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五个时代”,其本质与核心就是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即从大国迈向强国的伟大飞跃。新的历史方位要求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进行思考。既要在实践各个领域和层面思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进而实现强起来的方向和方略;也要在理论层面思考如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好理论准备,即提出新理论、作出新概括。  3.历史新使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社会主要矛盾蕴含着根本问题,根本问题蕴含着中心任务,中心任务蕴含着历史使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意味着要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进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和中心任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质是实现人民幸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实质,是要牢固树立并落实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解决由大国成为强国问题提出来的,其实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因此,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进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根本问题,就意味着要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时刻牢记这种历史使命。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推进“四个伟大”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论断,它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根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需要从四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四个伟大”:第一,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且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起点上,来理解和把握“四个伟大”。第二,推进“四个伟大”的实质,是为实现伟大梦想、完成历史使命确定根本路径,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确定总体框架。第三,既要理解和把握“四个伟大”各自的内涵及其意义,更要理解和把握“四个伟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内涵及其意义。“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意义重大。第四,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  4.时代新课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它所解答的时代课题。  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的主要矛盾,完成新的历史使命,必然提出新的重大时代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都聚焦于回答当时提出的时代课题,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再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时代课题,无不关乎中国的前途命运,关乎中国去往哪里、走向何方。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根据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根据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要解答的时代课题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说,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中,站在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根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根据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与时俱进地审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实质、意义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面对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怎样理解中华民族要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怎样理解要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这些影响时代发展之根本问题的思考,实质上可以归结为对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思考,这就是时代课题。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的“八个明确”;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的“十四个坚持”。  5.时代新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完整、逻辑严密。  党的十九大报告基于历史新变革、历史新方位、矛盾新转化、历史新使命、时代新课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理论创新,尤其是基于对时代课题的解答,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方位中,为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同时解答新的重大时代课题的进程中形成、提出的。这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和实践基础。正如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物质成果一样,人们也创造自己的思想成果,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他们只能在所处的时代中创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具有典型的内生性特质和鲜明的时代色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八个明确”的基本内涵、“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等丰富内容。“八个明确”的基本内涵主要从理论上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及其内在逻辑主要是:一是根本主题和奋斗目标。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二是主要矛盾和以人民中心。明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导向,为实现大国成为强国提供价值引领。三是推进“两大布局”和坚定“四个自信”。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方略。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实现大国成为强国的根本路径。五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为大国成为强国提供法治保障。六是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强国必须强军,这是实现大国成为强国的军事和国防保障。七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为实现大国成为强国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八是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这是为实现大国成为强国提供政治保证。这八个方面的核心内容,分别是从主题目标、价值导向、总体方略、根本路径、法治保障、国防保障、国际环境、政治保证来讲的。“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主要从实践上回答“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基本方略着力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致力于强起来,聚焦于“两大布局”。  6.理论新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这一飞跃,源于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解答;是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所进行的思考;聚焦于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分析和解决;形成于对推进“四个伟大”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认识和把握。要言之,历史新变革、历史新方位、矛盾新转化、历史新使命、时代新课题和成果新拓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坚实基础和立论根据。我们应有高度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作者: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韩庆祥)|||||||||||
习近平这样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日14:02&&&&来源:
原标题:习近平这样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来源:新华社
(责编:李叶、谢磊)
48小时新闻排行
12345678910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8:47:24&)
9528字(566/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欢迎补充完善词条,请联系: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