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学业规划模板水平测试模考上有人发出声音影响我考试,这可能吗,我该怎么办?

当前位置: >>
鲁人版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
必修模块五 模拟检测试题
山东省 2011 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模块五(二)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 4 页为选择题,30 分;第Ⅱ卷 4 页为非选择题,70 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 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 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裨益 婢女 稗官 俾众周知 . . . . B.游弋 . C.横祸 . 涟漪 . 横财 . 演绎 . 横死 . 虚与委蛇 . 横生枝节 .D.给予 脊梁 济济 掎角之势 . . . . 2.下列句子中不含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又是地震,又是灾难,近期全球地震频烦,无数人在倾刻之间失去生命,灾难带来的断 壁残垣以及残疾、孤儿现象让人心痛。 B.某地一名彪悍女乘客,在乘坐 111 路公交车的时候,因要求半路下车遭到拒绝,竟一把 将正在驾驶的公交车司机拽下了座位。 C.今年以来,一方面是大量待业人员寻工无着,另一方面是沿海地区许多企业招聘不到足 够的人员, “就业难”与“用工荒”折射出我国产业转型时期的“就业之觞” 。 D.在全国各大城市房价飙涨的背景下,房价越来越成为中低收入人群无法逾跃的屏障,拥 有自己的房子也越来越成为难以企及的梦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 而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 它的原理多见于各种医学书刊, 临床使用又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 B.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 .... 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会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 .... 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1教学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最后上场的,它的贡献只不过是压断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它获得的战利品却是整个骆驼。 B.4 月 14 日青海省玉树州发生 7.1 级地震,造成一定数量的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人员 伤亡,给群众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C.毋庸置疑,网络民意表达较之传统媒体上的民意表达更为直率、本真,一些社会热点事 件因为网络这面“镜子”的存在而增加了透明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D.消息称,机动车驾驶人血液中酒精浓度与驾驶安全密切相关,危害性大,减少一次酒后 驾驶行为,就能减少一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二、 分,每小题 3 分)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晒 客 杨暄 晒客,源自英文“Share(分享)” ,无疑是 2007 年网络上最流行的词汇之一。8 月份教育部 公布的 171 个汉语新词里,就包括了“晒客” 。现在,这个群体正异常活跃于晒客专业网站和各 种各样的 BBS 之中。 最初的晒客是那群将自己的工资条拿出来展示的网友,他们往往会在网上公开自己的工资 有多少、奖金是多少、年贴是多少、福利有多少等信息,引来众多应和者。 一份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上海的一位热能专业毕业生的工资单,一长串的数字详实地罗列出 了他 8 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况。其中最有名的“晒工资” ,当属北京大学副教授阿忆在博客上公布 自己月收入 4786 元的工资条,引发了一场关于大学老师收入的争论。 除了工资,晒客还热衷于“晒”衣服、 “晒”孩子、 “晒”感情、 “晒”美食,甚至“晒”基 金、 “晒”股票…… 2006 年才在互联网上崭露头角,晒客为什么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顺利地从一小群人 的词汇变成公认的新群体?一些网民认为,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自己的身份, “晒”隐私不仅 让自己压抑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和宣泄,有时候还能得到许多网友的真诚安慰,这种方式很好。 专家认为,这就是“晒”的魅力。现代社会中,网络作为传播社会信息的一个平台。其自由性 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表达渠道,晒客说出了现实中可能需要遮掩的内容,将个人的情感、 经历统统拿出来分享, “晒” 出来的真实故事更容易引起旁观者共鸣, 实现了网络和现实的融合。 最近,晒客中的“晒黑”族异军突起,成为目前晒客中发展最快的人群之一。 “晒黑”族的 一个口号就是: “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 ”记者在一些“晒黑”论坛上发现, “晒黑”的 内容各式各样。比如,一名叫“微笑女王”的网友“晒”出了饭店后厨的一组照片。照片中, 这家饭店的露天后厨西边是一个垃圾堆,东边是一个停车场,厨师们就在尘土飞场中洗菜、切 菜。此外,哪家超市服务态度不好,哪家商场不给发票、哪家银行办事效率低等, “晒黑”族都 会将它们拎出来“晒晒太阳” 。 针对“晒黑” ,有人热烈支持,认为不合理的事情,就应该拿出来晒晒,揭露丑恶,促进社 会进步,也有人持否定态度,担心网络言论缺乏监督, “晒黑”言辞会有偏颇,夸大事实以偏概 全,甚至无中生有,不利于社会和谐。对此,有关专家表示, “晒黑”应当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 坚守道德和法律两条底线。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分析,网络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有利于把 力量单薄的个体汇聚起来,形成更大的集群力量对抗侵权行为。不过,也有一些专家对“晒黑” 族的做法表示担忧,认为“晒黑”最后容易演变成一场愤怒情绪的集体宣泄,并不利于问题的 解决,反而会激化矛盾。 (选自《人民日报》2007 年 9 月 25 日第 11 版) 5.从原文看,下列对“晒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晒客”指的是那些热衷于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方式将私人物件以及生活经历放在网 上曝光、与人分享的网友。 B. “晒”可以成为网民之间传递情感的渠道,许多在生活中不便与同事朋友交流的话题可 以贴到网上和陌生人交流。 C.从工资到股票,参“晒”内容繁多,说明互联网应用的日益丰富,单一的网民群体开始 分化,出现了新“网客” 。 D.晒客中的“晒黑”族,就是将社会中的“黑色现象”详细披露在网络上,以警醒网民或 政府部门,推动问题的解决。 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晒客借助网络“晒”出来的隐私内容和真实故事,容易引起网友共鸣,实现网络和现实 的融合。 B.人们对“晒黑”族褒贬不一,这说明“晒客”作为新兴的网络群体,应具备最基本的自 律意识。 C. “晒客”内容丰富多彩,但要坚守道德和法律两条底线,同时,告诫网民就事论事,不 意气用事。 D. “晒黑”族把力量单薄的个体汇聚成集群力量对抗侵权行为,这反映了“晒黑”族团结 的力量。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晒客晒“公” ,只要自担责任,也可以依法包容;但“晒”过头了,会扰乱社会秩序, 引发法律纠纷。 B.晒客晒“私” ,只要自己愿意,不去伤害别人,并且不违背法律,要“晒”什么,当然 自己可以做主。 C.晒客晒“黑” ,须慎重对待,因为这既涉及法律责任,也涉及隐私、机构形象和社会和 谐等问题。 D.晒客不能什么都“晒” ,须对自己发布的信息负责,网民们应理智地对所“晒”信息进 行客观分析。 三、 分,每小题 3 分)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2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 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 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 “汝若居铨衡,当举如 此辈人。 ”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 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 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 语其亲人曰: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 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 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 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 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赐显 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 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郡清俭,妻自负薪 薪:柴草 . B.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 . C.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 寇:进攻 . D.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 革:改变 .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D组是( ) A.①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 B.①饮者怀无厌之欲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 . . C.①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D.①辍餐投箸,为之悲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隐之年少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事奉母亲孝顺谨慎,母亲去世时,哀伤过度,使 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要提拔他。 B.吴隐之为官之后,做广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传说人只要一喝,就会有无尽的贪欲。 吴隐之到达这里,故意舀泉水喝下去,试试能否改变自己。 C.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交涉后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 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 吴隐之这种始终不渝的清俭操守, 屡次受到褒奖赞誉以及优厚赏赐, 并大大鼓舞了廉士, 其后代也继承了他的良好遗风,把廉洁谨慎奉为家法。 山东省 2011 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模块五(二) 共 7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雨和瓦 苏童 20 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雨点落在更早以前出产的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 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掩饰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 情乖张喜怒无常,突然地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 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见郁积在屋檐上的雨声 听凭惯性滴落在窗前门外,小心翼翼地,怀着一种负疚的感觉。这时候,沉寂的街道开始苏醒, 穿雨衣或者打雨伞的人踩着雨的尾巴,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个什么声音在那里欢呼起来:雨停 了!回家了! 智利诗人聂鲁达是个爱雨的人,他说,雨是一种敏感、恐怖的力量。他对雨的观察和总结 让我感到惘然。是什么东西使雨敏感?又是什么东西使雨变得恐怖?我对这个无意义的问题充满 了兴趣。请想象一场大雨将所有行人赶到了屋檐下,请想象人们来到屋内,再大的雨点也不能 淋湿你的衣服和文件,那是什么东西替代我们去体会雨的敏感和恐怖呢? 有一年夏天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准备练习跳水的时候,我头一次注意到我家 屋顶上的那一片蓝黑色的小瓦,它们像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显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壮美。对 于我来说那是一次奇特的记忆。奇特的还有那天的天气,一场暴雨突然来临,几个练习跳水的 男孩子干脆冒雨留在高高的仓库顶上,看着雨点急促地从天空中泻落,冲刷着我们的身体。 那是我唯一一次在雨中看见我家的屋顶,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是一种灰白 色的雾气。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雾气也就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我注 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害的一方。肉眼看见的现实是 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 因为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 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而屋檐上的瓦楞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我第一 次仔细观察雨水在屋顶上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新的发现: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 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 说起来是多么奇怪,我从此认为雨的声音就是瓦的声音,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唯心的认识, 这种认识与自然知识已经失去了关联,只是与某个记忆有关。记忆赋予人的只是记忆,我 记得我 20 年前的家,除了上面说到的雨中的屋顶,还有我们家洞开的窗户,远远地,隔着茫茫 的雨帘,我看见了母亲,她在家里,正伏在缝纫机上赶制我和哥哥的衬衣。 现在我已不记得那件衬衣的去向了,我母亲也早巳去世多年。但是 20 年前的一场暴雨使我 对雨水情有独钟。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恐怖的事物;假如你母亲曾经在雨声 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 这就是我对于雨的认识。 这就是我对于瓦的认识。 14.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一自然段是如何对“雨”进行描写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答:3第Ⅱ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 第Ⅱ卷共 4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得分 四 五 六 总分得分评卷人 四、 (16 分)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分) (3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 贤路。”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 (5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4 小题,8 分) (1) ,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陶渊明《归去来兮》 ) (2)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 。 (王勃《滕王阁序》 ) (3) 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 。 ( 《庄子? 逍遥游 (节选)) 》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 (5)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 ,引喻失 义, 。 (诸葛亮《出师表》 ) 得分 评卷人 五、 (14 分) 15.文中为什么说在雨与瓦的较量中“无法分辨谁是受害的一方”?(3 分) 答: 16.为什么“20 年前的一场暴雨”会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 答: 17.根据文意,写出“我”对“雨”和“瓦”关系的三点认识。 答: (3 分)(4 分)得分评卷人 六、 (40 分)18.请以“听听那 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 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 600 字。⑤不得抄袭。4 必修五模拟检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D(A 项裨 bì,婢 bì,稗 bài,俾 bǐ;B 项弋 yì,漪 yī,绎 yì,蛇 yí;C 项横 hè ng 祸,横 hèng 财,横 hèng 死,横 héng 生枝节;D 项都读 jǐ) 2.B(A 项“频烦”应为“频 繁”“倾刻”应为“顷刻” 项“就业之觞”应为“就业之殇” 项“逾跃”应为“逾越” , ;C ;D ) 3.B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此处应用“一蹴而就”) 4. A(B 项搭配 。 不当, “通讯”不能与“一定数量”搭配;C 项暗换主语, “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的主语应为“网 络这面‘镜子’的存在” ,而非“社会热点事件” 。D 项“危害性大”主浯残缺,可改为“酒后 驾驶危害性大” ) 二、5.C( “说明??出现了新‘网客’ ”文中无根据) 6.B (A 项“隐私内容”和原 文中的“可能需要遮掩的内容”不相符,以偏概全;C 项“同时,告诫网民就事论事,不意气 用事”属无中生有;D 项应该是“反映了群众维权意识的提高” )7.A( “会扰乱社会秩序,引 发法律纠纷”讲的是“晒黑”的后果) 三、8.B (这里的“资”应是“资助” “供给”之意。 9.D(两个“为”均为介词, ) ①是“替” ,②是“被” 项,两个“所”均是所字结构表“??的地方” B 项,两个“之” 。A 。 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C 项的两个“乃”应解为“竟”“竟然”) 10.B(B 项中的喝贪 。 , 。 泉, “试试能否改变自己”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作诗表示不改变节操的决心。 ) 四、11.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翻译:一 天,郭宗韬以诸将校会餐人数过多,主管人供应不起,请求稍微减少一下人数。 12. (1)实 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觉悟到现在(归隐)是正确的(选择) ,当初(做官)是错误 的(选择) 。 “是”1 分,语句通顺 1 分。共 2 分。 (2)祖孙两人,相依为命,因此 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情,停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区区” “废远”翻译准确,各 1 分; 语句通顺 1 分。共 3 分。 13. (1)舟遥遥以轻r 风飘飘而吹衣 (2)飞阁流丹 下临无地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5)不宜 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 五、14.首先运用比喻,描写了“雨”如音乐般的声音; 分)然后再运用比拟,描写出 (1 “雨”的节奏变化。 分)作品通过这样的描写,生动地描绘出“雨”的形象,从而表达了作 (1 者对“雨”的钟爱之情。 分) 15.因为瓦在雨的洗涤下焕发出崭新的神采(1 分) (2 ,而雨因 有瓦的反弹而创造了美妙的音乐(2 分) ,因此雨和瓦都不是受害的一方。 16.答出“体会到 亲情(家)的温馨”意思的得 3 分;只答“因为雨不是恐怖的事物,而是美妙的音乐”的得 2 分; 只答“因为雨不是恐怖的事物”的得 1 分。 17.①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雨水的 反弹创造了音乐。②雨的声音,就是瓦的声音。③如果有铺满青瓦的屋顶,雨就不是恐怖的事 物。④瓦因有雨的洗涤而焕发光彩,而雨也因有瓦而创造出美妙的音乐。 ⑤如果有亲情(家、母 亲)在,人就不会感到恐怖与孤独。评分标准:每点 2 分,答对两点即得满分。 六、18.写作点拨:这个命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写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也可以写家 庭中、社会上的各种声音,还可以写心灵的声音等等。而我们要选择的,是最最触动我们心灵 的声音。文言阅读文段参考译文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 名。他年少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虽然家中一无积蓄,但绝不拿取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 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的规定。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 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人。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 饭,为之悲痛流泪。后来,她对韩康怕说: “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象这样的 人。 ”到韩康伯担任吏部尚书时,吴隐之遂被任用为清官,累官做到晋陵太守。吴隐之在郡清廉 俭朴,妻子自己出去背柴。后调任左卫将军。他清廉,虽有高官显职,但俸禄赏赐都分给自己 的亲戚及族人,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竟然披上棉絮,他生活勤苦得与 贫寒的庶民一样。 广州地区倚山靠海,是出产奇珍异宝的地方,一个小箱所装的珍宝,可供人生活数世。因 此前后刺史皆贪赃枉法。朝廷想要革除五岭以南的弊病,叫吴隐之为广州刺史。离广州治所二 十里处的地名叫石门,有一道泉水,被称为贪泉,传说人只要一喝,就会有无尽的贪欲。吴隐 之到达这里,对他周围的亲信说: “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越过五岭 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 ”于是他来到泉旁,舀上泉水喝下去,并作诗说: “古人云 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在广州,清廉的节操更加突出,经常吃的不 过是蔬菜和干鱼,帷帐、用具与衣服等都交付外库,当时有许多人认为他是故意作假,然而他 却始终如一。 到卢循进攻南海,吴隐之被卢循所俘获。刘裕给卢循写信,命令他让吴隐之返回京城,过 了许久卢循才同意吴隐之还京。吴隐之乘船返回时,没有装载多余的东西。他回到京城后,只 住数亩地的小宅院,篱笆与院墙又矮又窄,内外共有六间茅屋,连妻子儿女都住得很挤。刘裕 赐给吴隐之车牛,又为他修造住宅,他坚决推辞。后来他被调任中领军,但清廉俭朴之风不改, 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都分别赈济亲戚、族人,家中人靠自己纺织以供家 用。经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 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禄。 晋安帝义熙八年,吴隐之以年老请求退休,九年,吴隐之去世。吴隐之操守清廉,始终不 渝,屡次受到朝廷褒奖,在他退休及去世时,常受到优厚的尝赐,并赠予显要的官职,廉洁的 士大夫们皆以此为荣。他的儿子吴延之又坚持清廉的操守,延之的弟弟以及担任郡、县长官的 儿子,常以廉洁谨慎作为家门传统,虽然他们的才学比不上吴隐之,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 廉洁奉公的作风还是没有改变。511-2911-2911-2911-2911-2911-2911-2911-2911-2911-29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解析]19-21
男:恭喜你啊!通过了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我很好奇,那些一起去参加考试的同学中有很多人平时成绩比你好,为什么他们都没有通过而你却考得这么好?
女:我觉得可能是他们不适合吧。其实,大学的自主招生试题都体现了该大学的特点,所考查的除了知识,更多的是由这些知识体现出来的我们的个人素质,所以有些时候即使学得很多很牢固,但个人素质与大学的期望不符,那也会考不好的。
男:我看你高一、高二忙着学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还每天读书、做笔记,写永远做不完的作业,每天忙这忙那的,可你的学习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真是让人费解。你看看我,天天只操心自己的学业,却连这一件事情都没有做好,真失败。
女:你千万不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失败者。我们每天所学的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如果你能找到学习和生活的统一,就一定会觉得学习有着无限的乐趣。尝试着去做一做吧。
19.问:对话中的男女是几年级的学生?() A.高一& B.高二& C.高三& D.大学生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A.讲述教子心得& B.增加知名度& C.推广&萧氏打法&& D.展示管教孩子的工具2 A.学习& B.工作& C.婚姻& D.爱好3 A.好奇心强& B.求知欲大& C.天真可爱& D.蛮横无理4 A.等在产房外& B.在睡觉& C.在吃喝& D.在工作5 A.款式& B.面料& C.颜色& D.价格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学业规划书模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