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各数中excel查找最接近数值10.995的数是()

石桥中心学校09/10学年四数(下)&&&&&&&期中试卷
石桥中心学校09/10学年四数(下)&&&&&&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快乐思考(20%)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米45厘米=(&&&&
2.64千克=(&
)千克(&&& )克
1.02吨=(&&&&&
)千克&&&&
2、运动会上同学们参加100米跑,成绩是:小明14.05秒,小东14.5秒,小强14.65秒,小平15.01秒。第一名是(&&&&&&&
),第四名(&&&&&
3、把0.2608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后是26.08。
4、有5个2,3个0.1和7个0.01组成的数是(&&&&&&&&&
5、5.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6、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7、小明家在学校东偏南30°500米处,那么学校在小明家&
&&&500米处。&
8、104&25=(100+4)&25=100&25+4&25=2600,这是利用(&&&&&&&&&&&&&
)进行简便计算。
144+118=262,262&2=131,131&9=1179改成综合算式是&&&&&&&&&&&&&&&&&&&&&&&
10、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后是5.6。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二、快乐点击(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
1、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
92+22+78=92+100&&&&&
B& 102&56=100&56+2
97+3&12=100&12&&&&
D& 35&16=35&2+35&8
2、9米缩小100倍是(&&&
A、9厘米&&
B、9毫米&& C、9分米
3、下列算式中运用乘法交换律使运算达到简便的是(&&&&&
、55&101&&&&&
B、25&166&4&&&&
C、492&5&2
4、下面各数中最小的数是(&&&&&
A、0.550&&&&&&&
B、0.505&&&&&&&&
5、下面各数中与10最接近的数是(&&&&
A、9.998&&&&
B、10.1&&&
&&&&&&&C、10.09
三、火眼金睛判对错。(对的打√,错的打&)(5%)
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25=24&100&4=&&&&&&&&&&&&&&&
3、比2大,比3小的两位小数只有99个。&&&&&&&&&&
4、0除以任何数都得0。&&&&&&&&&&&&&&&&&&&&&&&&&&
5、小数部分位数多的数比小数部分位数少的数大。&&&
&四、计算。
1、口算。(3%)
225-25+75=&&&&&&&&&
150+50&50=&&&&&&&&&
53+47&2=&&&&
15+20-15+20=&&&&&&&&
99&9+99=&&&&&&&&&&
749&7=&&&&&&
2、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27%)
58&132-32&58&&&&&&&&
15&25&8&&&&&&&&&
(124-85)&12&26&&&&
783-299&&&&&&&&&&
837-26-274
3、列式计算。(9%)
⑴、 6012除以12的商,再加56与20的积,和是多少?
⑵、 与36的商,差是多少?
⑶、163减去13与7的积,所得的差除以6,商是多少?
五、慧眼识图。(6%)
(1)市政府在中心(&&&
)的方向上,距离是(&&&&
(2)邮局在中心(&&&
)的方向上,距离是(&&&&
(3)银行在中心(&&&
)的方向上,距离是(&&&&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25%)
1、5台机器平均每小时加工零件175个,照这样计算,1台机器8小时共加工零件多少个?
&2、王阿姨要缝320件棉衣送给灾区的群众过冬,已经完成了140件,剩下的要在4天内完成,平均每天要缝多少件衣服?
&3、小强今年18岁,是表妹年龄的3倍,而舅舅的年龄是表妹年龄的5倍还多2岁,舅舅今年多少岁?
4、胜利小学买40把椅子花了1520元,又买了7张桌子花了735元。照这样计算,买一套桌椅要用多少钱?
&5、一个工厂前6个月用煤120吨,后半年共用煤102吨。每吨煤按30元计算,后半年比前半年用煤节约多少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单价.当单价一定时,练习本总价和练习本本数成正比例.
科目:小学数学
下面各量成什么比例,请写在方框中.(1)小丽从家到学校,行驶的时间和速度反比例.(2)王师傅去购买“雪花牌”饺子粉,买的袋数和总价正比例.(3)六(1)班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及格人数和不及格人数不成比例.(4)设计一个面积是24平方米的三角形草地,设计的底和高反比例.(5)用24米长的篱笆围一个长方形鸡舍,围出的长和宽不成比例.(6)给病人打点滴(250毫升),每分钟滴的滴数与滴的时间反比例.
科目:小学数学
题型:解答题
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1)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2)三角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积和高(3)三角形的高一定,面积与底.(4)圆的面积与半径. (5)房屋地面的面积一定,铺地砖的块数与每块地砖的面积.(6)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铺地面积与所需地砖的块数.(7)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8)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一定,面积和高.(9)车轮的直径一定,所行驶的路程和转数.(10)练习本总价和练习本本数的比值是______.当______一定时,______和______成______比例.
科目:小学数学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下面各数中,与4互质的合数是
[&&&& ]A.6&&&&B.7&&&&C.15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面各数中,与6最接近的数是(  )A. 6.1B. 5.99C. 6.02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6.1-6=0.1,6-5.99=0.01,6.02-6=0.02.0.01<0.02<0.1,所以5.99最接近6.故选:B.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分别求出这几个数与6的差,再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差,差最小的就和6最接近.据此解答.
本题考点:
近似数及其求法.
考点点评:
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这几个数与6的差,再进行比较.
答案--b.5.99a中,6+0.1=6.1
0.1b中,5.99+0.01=6
0.01c中,6+0.02=6.02
0.02因为0.01最小,所以与6最接近,选b
5.99与6最接近
6.1 - 6 = 0.1
6 - 5.99 = 0.01
6.02 - 6 = 0.02所以可知,5.99与6的变化量最小,即6与5.99最接近。
扫描下载二维码考试指南:
备考真题:
热门杯赛:
推荐城市:
教师资源: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语文试题:
语文考点:
数学试题:
数学乐园:
英语知识点:
英语试题资源:
大数的认识(复习课二)
16:45:14&&&&&&&&标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难点:
  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关键:
  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数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师给予点评)
  一、填空。
  ⑴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⑵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
  ⑶是(10)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十亿位)。
  ⑷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一千万)。
  ⑸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76?0030)。
  ⑹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⑺1个百万是(10)个十万,1个千万是(10)个百万,(100)个百万是一亿。
  ⑻在4和6之间填上(5)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
  ⑼最高位上的3表示(3个千万),中间的3表示(3个十万),最后的3表示(3个十)。
  ⑽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515151)。
  ⑾591000是由(59)个(万)和(1000)个(一)组成。
  二、判断对错
  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
  ⑶9□000&9万,□里最小填0。
  ⑷四万零五百写作:
  ⑸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⑴元=(  )。
  A、135元   B、1350元   C、1350万   D、1350万元
  ⑵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  )个零。
  A、1   B、2   C、3   D、4
  ⑶一个数最高位是(  )位,这个数是八位数。
  A、百万   B、十万   C、千万   D、亿
  ⑷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  )。
  A、207375   B、2070375   C、2073750
  ⑸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000的数是(  )。
  A、19998   B、20003   C、21000
  第二关:细答基本(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一、在里填上&>&、&<&或&=&。
       万
  二、按要求写数。
  吨=900亿吨    810000千克=81万千克
  三、求近似数。
  74380&74万(四舍五入到万位)。
  &13亿(四舍五入到亿位)。
  第三关:勇闯万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讲评)
  一、根据数的组成填写下面各题。
  ()+(2000000)+(700000)=
  (3000000)+(800000)+(9)=3800009
  二、用2、7、0、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73210),最小的数是(10237),约等于7万的最小的数是(70123),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32710)。
  三、用5、4、7和2个0组成五位数,使这个数:
  ⑴只读一个零:5,4,7
  ⑵读两个零:5,7,4
  ⑶一个零也不读:5,7,4
  作业:认真复习,明天考试。
  课后追记。
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查询小学试题库、奥数题库、小升初动态、竞赛辅导、重点中学信息等,2018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
点击查看更多
奥数网微信
中考网微信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奥数网微信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中考网微信ID:zhongkao_com
奥数关键词当前位置: >>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四年级(上)
第一讲 速算与巧算(三) 例 1 计算 9+99+999+ 解: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 9 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例如将 999 化成 1000―1 去 计算.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9+99+999+ =(10-1)+(100-1)+(1000-1)+(10000-1) +() =10+100++ = =111105. 例 2 计算 999++19 解:此题各数字中,除最高位是 1 外,其余都是 9,仍使用凑整法.不过这里是加 1 凑整.(如 199+1=200) 999++19 =(19999+1)+(19999+1)+(1999+1)+(199+1) +(19+1)-5 =000++20-5 = =22225. 例 3 计算(1+3+5+…+1989)-(2+4+6+…+1988)解法 2: 先把两个括号内的数分别相加, 再相减.第一个括号内的数相加的结果是: 从 1 到 1989 共有 995 个奇数,凑成 497 个 1990,还剩下 995,第二个括号内的数 相加的结果是:从 2 到 1988 共有 994 个偶数,凑成 497 个 ×497+995―=995. 例 4 计算 389+387+383+385+384+386+388 解法 1:认真观察每个加数,发现它们都和整数 390 接近,所以选 390 为基准数. 389+387+383+385+384+386+388 =390×7―1―3―7―5―6―4― =2730―28 =2702. 解法 2:也可以选 380 为基准数,则有 389+387+383+385+384+386+388 =380×7+9+7+3+5+4+6+8 =2660+42 =2702. 例 5 计算(++)÷6 解:认真观察可知此题关键是求括号中 6 个相接近的数之和,故可选 4940 为基准 数. (++)÷6 =(+3―2―1+1+3)÷6 =()÷6(这里没有把 4940×6 先算出来,而是运 =+6÷6 运用了除法中的巧算方法) =4940+1 =4941. 例 6 计算 54+99×99+45 解:此题表面上看没有巧妙的算法,但如果把 45 和 54 先结合可得 99,就可以运 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了. 54+99×99+45 =(54+45)+99×99 =99+99×99 =99×(1+99) =99×100 =9900. 例 7 计算 + 解:此题如果直接乘,数字较大,容易出错.如果将 9999 变为 3333×3,规律就 出现了. + =22+ =+ =3333×() = =. 例 8 ×999 解法 1:×999 =+999×999 =×(1+999) =×1000 =1000×(999+1) = =1000000. 解法 2:×999 =×(1000-1) =-999 =()+999000 = =1000000.有多少个零.总之,要想在计算中达到准确、简便、迅速,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多练习, 多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熟能生巧.习题一 1.计算 998++88 2.计算 999++79 3.计算 (+1984+…+6+4+2) (1+3+5+…++1987) - 4.计算 1―2+3―4+5―6+…++1993 5.时钟 1 点钟敲 1 下,2 点钟敲 2 下,3 点钟敲 3 下,依次类推.从 1 点到 12 点这 12 个小时内时钟共敲了多少下? 6.求出从 1~25 的全体自然数之和. 7.计算 ―998―997+996+995―994―993+…+108+107―106―105 +104+103―102―101 8.计算 92+94+89+93+95+88+94+96+87 9.计算(125×99+125)×16 10.计算 3×999+3+99×8+8+2×9+2+9 11.计算 053 12.两个 10 位数
的乘积中,有几个数字是奇数?第二讲 速算与巧算(四) 例 1 比较下面两个积的大小: A=×, B=×. 分析 经审题可知 A 的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比 B 的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小 1, 但 A 的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字比 B 的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字大 1.所以不经计算,凭直 接观察不容易知道 A 和 B 哪个大.但是无论是对 A 或是对 B,直接把两个因数相乘求积 又太繁,所以我们开动脑筋,将 A 和 B 先进行恒等变形,再作判断. 解: A=× =×(+1) =×+. B=× =(+1)× =×+. 因为 >,所以 A>B. 例 2 不用笔算,请你指出下面哪道题得数最大,并说明理由. 241×249 242×248 243×247 244×246 245×245. 解:利用乘法分配律,将各式恒等变形之后,再判断. 241×249=(240+1)×(250―1)=240×250+1×9; 242×248=(240+2)×(250―2)=240×250+2×8; 243×247=(240+ 3)×(250― 3)= 240×250+3×7; 244×246=(240+4)×(250―4)=240×250+4×6; 245×245=(240+5)×(250― 5)=240×250+5×5. 恒等变形以后的各式有相同的部分 240 × 250,又有不同的部分 1×9, 2×8, 3×7, 4 ×6, 5×5,由此很容易看出 245×245 的积最大. 一般说来,将一个整数拆成两部分(或两个整数),两部分的差值越小时,这两 部分的乘积越大. 如:10=1+9=2+8=3+7=4+6=5+5 则 5×5=25 积最大. 例 3 求 1966、 1976、 1986、 1996、 2006 五个数的总和. 解:五个数中,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 10,可看出 1986 是这五个数的平均值, 故其总和为: 30. 例 4 2、4、6、8、10、12…是连续偶数,如果五个连续偶数的和是 320,求它们中最 小的一个. 解:五个连续偶数的中间一个数应为 320÷5=64,因相邻偶数相差 2,故这五个 偶数依次是 60、62、64、66、68,其中最小的是 60. 总结以上两题,可以概括为巧用中数的计算方法.三个连续自然数,中间一个数为 首末两数的平均值;五个连续自然数,中间的数也有类似的性质――它是五个自然数 的平均值.如果用字母表示更为明显,这五个数可以记作:x-2、x―1、x、x+1、x +2.如此类推,对于奇数个连续自然数,最中间的数是所有这些自然数的平均值. 如:对于 2n+1 个连续自然数可以表示为:x―n,x―n+1,x-n+2,…, x―1, x, x+1,…x+n―1,x+n,其中 x 是这 2n+1 个自然数的平均值. 巧用中数的计算方法,还可进一步推广,请看下面例题. 例 5 将 1~1001 各数按下面格式排列: 一个正方形框出九个数,要使这九个数之和等于: ①1986,②2529,③1989,能否办到?如果办不到,请说明理由. 解:仔细观察,方框中的九个数里,最中间的一个是这九个数的平均值,即中数. 又因横行相邻两数相差 1,是 3 个连续自然数,竖列 3 个数中,上下两数相差 7.框中 的九个数之和应是 9 的倍数. ①1986 不是 9 的倍数,故不行; ②1,是 9 的倍数,但是 281÷7=40×7+1,这说明 281 在题中数表 的最左一列,显然它不能做中数,也不行; ③1,是 9 的倍数,且 221÷7=31×7+4,这就是说 221 在数表中第 四列,它可做中数.这样可求出所框九数之和为 1989 是办得到的,且最大的数是 229, 最小的数是 213. 这个例题是所谓的“月历卡”上的数字问题的推广.同学们,小小的月历卡上还有 那么多有趣的问题呢!所以平时要注意观察,认真思考,积累巧算经验.习题二 1.右图的 30 个方格中,最上面的一横行和最左面的一竖列的数已经填好,其余每 个格子中的数等于同一横行最左边的数与同一竖列最上面的数之和(如方格中 a=14 +17=31).右图填满后,这 30 个数的总和是多少?2.有两个算式:①9, ②98766 × 98768, 请先不要计算出结果,用最简单的方法很快比较出哪个得数大,大多少? 3.比较 568×764 和 567×765 哪个积大? 4.在下面四个算式中,最大的得数是多少? ① +1999 ② +1998 ③ +1997 ④ +1996 5.五个连续奇数的和是 85,求其中最大和最小的数. 6.45 是从小到大五个整数之和,这些整数相邻两数之差是 3,请你写出这五个数. 7.把从 1 到 100 的自然数如下表那样排列.在这个数表里,把长的方面 3 个数,宽 的方面 2 个数,一共 6 个数用长方形框围起来,这 6 个数的和为 81,在数表的别的地 方, 如上面一样地框起来的 6 个数的和为 429, 问此时长方形框子里最大的数是多少?第三讲 定义新运算 我们学过的常用运算有:+、-、×、÷等. 如:2+3=5 2×3=6 都是 2 和 3,为什么运算结果不同呢?主要是运算方式不同,实际是对应法则不 同.可见一种运算实际就是两个数与一个数的一种对应方法, 对应法则不同就是不同的 运算.当然,这个对应法则应该是对任意两个数,通过这个法则都有一个唯一确定的数 与它们对应.只要符合这个要求,不同的法则就是不同的运算.在这一讲中,我们定义 了一些新的运算形式,它们与我们常用的“+”,“-”,“×”,“÷”运算不相 同. 我们先通过具体的运算来了解和熟悉“定义新运算”. 例 1 设 a、b 都表示数,规定 a△b=3×a―2×b, ①求 3△2, 2△3; ②这个运算“△”有交换律吗? ③求(17△6)△2,17△(6△2); ④这个运算“△”有结合律吗? ⑤如果已知 4△b=2,求 b. 分析解定义新运算这类题的关键是抓住定义的本质,本题规定的运算的本质是: 用运算符号前面的数的 3 倍减去符号后面的数的 2 倍.解: 3△2= 3×3-2×2=9-4 ① = 5 2△3=3×2-2×3=6-6=0. ②由①的例子可知“△”没有交换律. ③要计算(17△6)△2,先计算括号内的数,有:17△6=3×17-2×6=39;再计 算第二步 39△2=3 × 39-2×2=113, 所以(17△6)△2=113. 对于 17△(6△2),同样先计算括号内的数,6△2=3×6-2×2=14,其次 17△14=3×17-2×14=23, 所以 17△(6△2)=23. ④由③的例子可知“△”也没有结合律.⑤因为 4△b=3×4-2×b=12-2b,那么 12-2b=2,解出 b=5. 例 2 定义运算※为 a※b=a×b-(a+b),①求 5※7,7※5; ②求 12※(3※4),(12※3)※4; ③这个运算“※”有交换律、结合律吗?④如果 3※(5※x)=3,求 x. 解:① 5※7=5×7-(5+7)=35-12=23,7※ 5= 7×5-(7+5)=35-12 =23. ②要计算 12※(3※4),先计算括号内的数,有:3※4=3×4-(3+4)=5, 再计算第二步 12※5=12×5-(12+5)=43, 所以 12※(3※4)=43. 对于(12※3)※4,同样先计算括号内的数,12※3=12×3-(12+3)=21,其 次 21※4=21×4-(21+4)=59,所以(12※ 3)※4=59.③由于 a※b=a×b- (a+b); b※a=b×a-(b+a) =a×b-(a+b)(普通加法、乘法交换律) 所以有 a※b=b※a,因此“※”有交换律. 由②的例子可知,运算“※”没有结合律. ④5※x=5x-(5+x)=4x-5; 3※(5※x)=3※(4x-5) =3(4x-5)-(3+4x-5) =12x-15-(4x-2) = 8x- 13 那么 8x-13=3 解出 x=2.③这个运算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吗?的观察,找到规律:例 5 x、y 表示两个数,规定新运算“*”及“△”如下:x*y=mx+ny,x△y=kxy,其中 m、n、k 均为自然数,已知 1*2=5,(2*3)△4=64,求(1△2)*3 的值. 分析 我们采用分析法,从要求的问题入手,题目要求 1△2)*3 的值,首先我们 要计算 1△2,根据“△”的定义:1△2=k×1×2=2k,由于 k 的值不知道,所以首先 要计算出 k 的值.k 值求出后,l△2 的值也就计算出来了,我们设 1△2=a. (1△2)*3=a*3,按“*”的定义: a*3=ma+3n,在只有求出 m、n 时,我们才能计 算 a*3 的值.因此要计算(1△2)* 3 的值,我们就要先求出 k、m、n 的值.通过 1*2 =5 可以求出 m、n 的值,通过(2*3)△4=64 求出 k 的值. 解:因为 1*2=m×1+n×2=m+2n,所以有 m+2n =5.又因为 m、n 均为自然数,所以解出:①当 m=1,n=2 时: (2*3)△4=(1×2+2×3)△4 =8△4=k×8×4=32k 有 32k=64,解出 k=2. ②当 m=3,n=1 时: (2*3)△4=(3×2+1×3)△4 =9△4=k×9×4=36k所以 m=l,n=2,k=2. (1△2)*3=(2×1×2)*3 =4*3 =1×4+2×3 =10. 在上面这一类定义新运算的问题中,关键的一条是:抓住定义这一点不放,在计 算时,严格遵照规定的法则代入数值.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定义一个新运算, 这个新运算常常不满足加法、乘法所满足的运算定律,因此在没有确定新运算是否具 有这些性质之前,不能运用这些运算律来解题. 习题三计算:① 10*6 ② 7*(2*1).3.有一个数学运算符号°,使下列算式成立:5.对于任意的整数 x、y,定义新运算“△”,如果 1△2=2,则 2△9=?7.“*”表示一种运算符号,它的含义是: 9.规定 a△b=a+(a+1)+(a+2)+…+(a+b-1),(a、b 均为自然数,b>a)如 果 x△10=65,那么 x=? 10.我们规定:符号。表示选择两数中较大数的运算,例如:5 °3=3 °5=5,符 号△表示选择两数中较小数的运算,例如:5△3=3△5=3,计算:第四讲 等差数列及其应用 许多同学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大数学家高斯在很小的时候,就利用巧妙的算法 迅速计算出从 1 到 100 这 100 个自然数的总和.大家在佩服赞叹之余, 有没有仔细想一 想,高斯为什么算得快呢?当然,小高斯的聪明和善于观察是不必说了,往深处想, 最基本的原因却是这 100 个数及其排列的方法本身具有极强的规律性――每项都比它 前面的一项大 1,即它们构成了差相等的数列,而这种数列有极简便的求和方法.通过 这一讲的学习,我们将不仅掌握有关这种数列求和的方法,而且学会利用这种数列来 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 一、等差数列 什么叫等差数列呢?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①l,2,3,4,5,6,7,8,9,… ②1,3,5,7,9,11,13. ③ 2,4,6,8,10,12,14… ④ 3,6,9,12,15,18,21. ⑤100,95,90,85,80,75,70. ⑥20,18,16,14,12,10,8. 这六个数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相邻两项的差是一个固定的数,像这样的数列 就称为等差数列.其中这个固定的数就称为公差,一般用字母 d 表示,如: 数列①中,d=2-1=3-2=4-3=…=1; 数列②中,d=3-1=5-3=…=13-11=2; 数列⑤中,d=100-95=95-90=…=75-70=5; 数列⑥中,d=20-18=18-16=…=10-8=2. 例 1 下面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若是,请指明公差,若不是,则说明理由. ①6,10,14,18,22,…,98; ②1,2,1,2,3,4,5,6; ③ 1,2,4,8,16,32,64; ④ 9,8,7,6,5,4,3,2; ⑤3,3,3,3,3,3,3,3; ⑥1,0,1,0,l,0,1,0; 解:①是,公差 d=4. ②不是,因为数列的第 3 项减去第 2 项不等于数列的第 2 项减去第 1 项. ③不是,因为 4-2≠2-1. ④是,公差 d=l. ⑤是,公差 d=0. ⑥不是,因为第 1 项减去第 2 项不等于第 2 项减去第 3 项. 一般地说,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那么这个数列的每一项或者都不小于前面 的项,或者每一项都大于前面的项,上述例 1 的数列⑥中,第 1 项大于第 2 项,第 2 项却又小于第 3 项,所以,显然不符合等差数列的定义. 为了叙述和书写的方便,通常,我们把数列的第 1 项记为a ,第 2 项记为a ,…, 第n项记为an,an。又称为数列的通项,a 1 ;又称为数列的首项,最后一项又称为数列 的末项.1 2二、通项公式对于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 ,a 2 ,…a n …来说,如果a 1 ;小于a ,则1 2由此可知:1 2(1)若a ;大于a ,则同理可推得: (2) 公式(1)(2)叫做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利用通项公式,在已知首项和公差的 情况下可以求出等差数列中的任何一项. 例 2 求等差数列 1,6,11,16…的第 20 项. 解:首项a =1,又因为a ;大于a ;,1 2 1公差 d=6-1=5,所以运用公式(1)可知: 第 20 项a 0=a =(20-1)×5=1+19×5=96.2 1一般地,如果知道了通项公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一个量,如:由通项公 式,我们可以得到项数公式:例 3 已知等差数列 2,5,8,11,14…,问 47 是其中第几项? 解:首项a =2,公差d=5-2=31令 an=47 则利用项数公式可得: n=(47-2)÷3+1=16. 即 47 是第 16 项. 例 4 如果一等差数列的第 4 项为 21,第 6 项为 33,求它的第 8 项. 分析与解答 方法 1:要求第 8 项,必须知道首项和公差. 因为a =a +3×d,又a =21,所以a =21-3×d又a =a +5×d,又a =33,所以a =33-5 ×d所以:21-3×d=33-5×d,4 1 4 1 6 1 6 1所以d=6 a =21-3×d=3,1所以 a8=3+7×6=45. 方法 2:考虑到a8=a7+d=a +d+d=a +2×d,其中a 已知,只要求 2×d即可.6 6 6 又 a =a +d=a +d+d=a +2×d,6 5 4 4所以 2×d=a -a64所以 a8=3+7×6=45 方法 2 说明:如果能够灵活运用等差数列各项间的关系,解题将更为简便. 三、等差数列求和 若a 小于a ,则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 ,a ,a …an可以写为1 2 1 2 3a ,a +d,a +d×2,…,a +d×(n-1).所以,容易知道:a +a =a +a =a +a1 1 1 1 1 n 2 n-1 3n-2=a +a -3=…=a +a =a +a .4 n n-1 2 n 1设 Sn=a +a +a +…+a1 2 3 n n-1 n-2n则 Sn=a +a +a +…+a 两式相加可得:12×Sn=(a +a )+(a +a )+…+(an+a )1 n 2 n-1 1即:2×Sn=n×(a +a ),所以,1 n例 5 计算 1+5+9+13+17+…+1993. 当a ;大于a 。时,同样也可以得到上面的公式.这个公式就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的公式.1 2解:因为 1,5,9,13,17,…,1993 是一个等差数列,且 al=1,d=4,an=1993. 所以,n=(a -a )÷d+1=499.n 1所以,1+5+9+13+17+…+1993 =(1+1993)×499÷2 =997×499 =497503. 题目做完以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本题中的等差数列有 499 项,中间一项即第 250 项的值是 997,而和恰等于 997×499.其实,这并不是偶然的现象,关于中项有如 下定理:这个定理称为中项定理. 例 6 建筑工地有一批砖,码成如右图形状,最上层两块砖,第 2 层 6 块砖,第 3 层 10 块砖…,依次每层都比其上面一层多 4 块砖,已知最下层 2106 块砖,问中间一层多少 块砖?这堆砖共有多少块?解:如果我们把每层砖的块数依次记下来,2,6,10,14,… 容易知道,这是一 个等差数列. 方法 1: a =2, d=4, an=2106,1贝n=(a -a )÷d+1=527n 1这堆砖共有则中间一项为 a 64=a +(264-1)×4=1054.2 1方法 2:(a +a )×n÷2=(2+2106)×527÷2=555458(块).1 n则中间一项为(a +a )÷2=10541 na =2, d=4, an=2106,1这堆砖共有 5458(块). n=(a -a )÷d+1=527n 1例 7 求从 1 到 2000 的自然数中,所有偶数之和与所有奇数之和的差. 解:根据题意可列出算式: (2+4+6+8+…+2000)-(1+3+5+…+1999) 解法 1:可以看出,2,4,6,…,2000 是一个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1,3,5,…, 1999 也是一个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且项数均为 1000,所以: 原式=(2+2000)×1000÷2-(1+1999)×1000÷2 =1000. 解法 2:注意到这两个等差数列的项数相等,公差相等,且对应项差 1,所以 1000 项就差了 1000 个 1,即 原式=0. 例 8 连续九个自然数的和为 54, 则以这九个自然数的末项作为首项的九个连续自然数 之和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 方法 1:要想求这九个连续自然数之和,可以先求出这九个连续自然数中最小的 一个.即条件中的九个连续自然数的末项. 因为, 条件中九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为 54, 所以, 这九个自然数的中间数为 54÷9=6, 则末项为 6+4=10.因此,所求的九个连续自然数之和为(10+18)×9÷2=126. 方法 2:考察两组自然数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后一组自然数的每一项比前一组 自然数的对应项大 8,因此,后一组自然数的和应为 54+8×9=126. 在方法 1 中,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来求末项,根据求和公式Sn=(a +a )×n÷2,则 a +a9=54×2÷9.又因为a =a ,所以代入后也可求出a9=10.1 n 1 1 9-8例 9 100 个连续自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和是 8450,取出其中第 1 个,第 3 个…第 99 个,再把剩下的 50 个数相加,得多少? 分析与解答 方法 1:要求和,我们可以先把这 50 个数算出来. 100 个连续自然数构成等差数列,且和为 8450,则: 首项+末项=0=169,又因为末项比首项大 99,所以,首项=(169-99) ÷2=35.因此,剩下的 50 个数为:36,38,40,42,44,46…134.这些数构成等差数 列,和为(36+134)×50÷2=4250. 方法 2:我们考虑这 100 个自然数分成的两个数列,这两个数列有相同的公差, 相同的项数,且剩下的数组成的数列比取走的数组成的数列的相应项总大 1,因此, 剩下的数的总和比取走的数的总和大 50,又因为它们相加的和为 8450.所以,剩下的 数的总和为(8450+50)÷2=4250. 四、等差数列的应用 例 10 把 210 拆成 7 个自然数的和,使这 7 个数从小到大排成一行后,相邻两个数的 差都是 5,那么,第 1 个数与第 6 个数分别是多少? 解: 由题可知: 210 拆成的 7 个数必构成等差数列, 由 则中间一个数为 210÷7=30, 所以,这 7 个数分别是 15、20、25、30、35、40、45.即第 1 个数是 15,第 6 个数是 40. 例 11 把 27 枚棋子放到 7 个不同的空盒中,如果要求每个盒子都不空,且任意两个盒 子里的棋子数目都不一样多,问能否办到,若能,写出具体方案,若不能,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答 因为每个盒子都不空,所以盒子中至少有一枚棋子;同时,任两盒中棋子数不一 样, 所以 7 个盒中共有的棋子数至少为 1+2+3+4+5+6+7=28.但题目中只给了 27 枚棋子, 所以,题中要求不能办到. 例 12 从 1 到 50 这 50 个连续自然数中,取两数相加,使其和大于 50,有多少种不同 的取法? 解:设满足条件的两数为 a、b,且 a<b,则 若 a=1,则 b=50,共 1 种. 若 a=2,则 b=49,50,共 2 种. 若 a=3,则 b=48,49,50,共 3 种. … 若 a=25,则 b=26,27,…50,共 25 种. 若 a=26,则 b=27,28,…50,共 24 种.(a=26,b=25 的情形与 a=25,b=26 相同, 舍去). 若 a=27,则 b=28,29,…50,共 23 种. … 若 a=49,则 b=50,共 1 种. 所以,所有不同的取法种数为 1+2+3+…+25+24+23+22+…+l =2×(1+2+3+…+24)+25 =625. 例 13 x+y+z=1993 有多少组正整数解. 显然,x 不能等于 . 所以,原方程的不同的整数解的组数是: l+2+3+…+. 本题中运用了分类的思想,先按照 x 的值分类,在每一类中,又从 y 的角度来分 类,如:x=1987 时,因为 y+z=6,且 y、z 均为正整数,所以 y 最小取 1,最大取 5, 即按 y=1,2,3,4,5 分类,每一类对应一组解,因此,x=1987 时,共 5 组解. 例 13 把所有奇数排列成下面的数表,根据规律,请指出:①197 排在第几行的第几个 数? ②第 10 行的第 9 个数是多少?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3 45 47 49 … … 分析与解答 ①197 是奇数中的第 99 个数. 数表中,第 1 行有 1 个数. 第 2 行有 3 个数. 第 3 行有 5 个数… 第 n 行有 2×n-l 个数 因此,前 n 行中共有奇数的个数为: 1+3+5+7+…+(2×n-1) =[1+(2×n-1)〕×n÷2 =n×n 因为 9×9<99<10×10.所以,第 99 个数位于数表的第 10 行的倒数第 2 个数, 即第 18 个数,即 197 位于第 10 行第 18 个数. ②第 10 行的第 9 个数是奇数中的第 90 个数.因为 9×9+9=90),它是 179. 例 14 将自然数如下排列, 1 2 6 7 15 16 … 3 5 8 14 17 … 4 9 13 18 … 10 12 … 11 … … 在这样的排列下,数字 3 排在第 2 行第 1 列,13 排在第 3 行第 3 列,问:1993 排 在第几行第几列? 分析与解答 不难看出,数表的排列规律如箭头所指,为研究的方便,我们不妨把原图顺时针 转动 45°,就成为三角阵(如右图),三角阵中,第 1 行 1 个数,第 2 行 2 个数…第 n 行就有 n 个数,设 1993 在三角阵中的第 n 行,则: 1+2+3+…+n-1<+3+…+n 即:n×(n-1)÷2<1993≤n×(n+1)÷2 用试值的方法,可以求出 n=63. 又因为 1+2+…+62=1953,即第 62 行中最大的数为1953.三角阵中,奇数列的数字从左到右,依次增大,又 ,所以, 1993 是三角阵中第 63 行从左开始数起的第 40 个数 (若从右开始数, 则为第 24 个数) . 把三角阵与左图作比较,可以发现: ①三角阵中每一行从左开始数起的第几个数,就位于左图的第几列. ②三角阵中每一行从右开始数起的第几个数,就位于左图的第几行. 由此,我们可知,1993 位于原图的 24 行 40 列.习题四 1.求值: ① 6+11+16+…+501. ② 101+102+103+104+…+999. 2.下面的算式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第 100 个算式的得数是多少? 4+2,5+8,6+14,7+20,… 3.11 至 18 这 8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再加上 1992 后所得的值恰好等于另外 8 个连续 数的和,这另外 8 个连续自然数中的最小数是多少? 4.把 100 根小棒分成 10 堆,每堆小棒根数都是单数且一堆比一堆少两根,应如何 分? 5.300 到 400 之间能被 7 整除的各数之和是多少? 6.100 到 200 之间不能被 3 整除的数之和是多少? 7.把一堆苹果分给 8 个小朋友,要使每个人都能拿到苹果,而且每个人拿到苹果 个数都不同的话,这堆苹果至少应该有几个? 8.下表是一个数字方阵,求表中所有数之和. 1,2,3,4,5,6…98,99,100 2,3,4,5,6,7…99,100,101 3,4,5,6,7,8…100,101,102 100,101,102,103,104,105…197,198,199第五讲 倒推法的妙用 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 倒推法是一种常用的思考方法.这种方法是从所叙述应用 题或文字题的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倒着分析、推理,直到解决问题. 例 1 一次数学考试后,李军问于昆数学考试得多少分.于昆说: “用我得的分数减去 8 加上 10,再除以 7,最后乘以 4,得 56.”小朋友,你知道于昆得多少分吗? 分析 这道题如果顺推思考,比较麻烦,很难理出头绪来.如果用倒推法进行分析, 就像剥卷心菜一样层层深入,直到解决问题. 如果把于昆的叙述过程编成一道文字题:一个数减去 8,加上 10,再除以 7,乘 以 4,结果是 56.求这个数是多少? 把一个数用□来表示,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得到这样的等式: {[(□-8)+10]÷7}×4=56. 如何求出□中的数呢?我们可以从结果 56 出发倒推回去.因为 56 是乘以 4 后得到 的,而乘以 4 之前是 56÷4=14.14 是除以 7 后得到的,除以 7 之前是 14×7=98.98 是加 10 后得到的,加 10 以前是 98-10=88.88 是减 8 以后得到的,减 8 以前是 88+8 =96.这样倒推使问题得解. 解:{[(□-8)+10]÷7}×4=56 [(□-8)+10〕÷7=56÷4 答:于昆这次数学考试成绩是 96 分. 通过以上例题说明,用倒推法解题时要注意: ①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 ②在向前推理的过程中,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 ③列式时注意运算顺序,正确使用括号. 例 2 马小虎做一道整数减法题时,把减数个位上的 1 看成 7,把减数十位上的 7 看成 1,结果得出差是 111.问正确答案应是几? 分析 马小虎错把减数个位上 1 看成 7,使差减少 7―1=6,而把十位上的 7 看成 1,使差增加 70―10=60.因此这道题归结为某数减 6,加 60 得 111,求某数是几的问 题. 解:111-(70―10)+(7―1)=57 答:正确的答案是 57. 例 3 树林中的三棵树上共落着 48 只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走 8 只落到第二棵树上; 从第二棵树上飞走 6 只落到第三棵树上,这时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问:原来每棵树 上各落多少只鸟? 分析 倒推时以“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入手分析,可得出现在每棵树上鸟的只 数 48÷3=16(只).第三棵树上现有的鸟 16 只是从第二棵树上飞来的 6 只后得到的, 所以第三棵树上原落鸟 16―6=10 (只) .同理, 第二棵树上原有鸟 16+6―8=14 (只) . 第一棵树上原落鸟 16+8=24(只),使问题得解. 解:①现在三棵树上各有鸟多少只?48÷3=16(只) ②第一棵树上原有鸟只数. 16+8=24(只) ③第二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6―8=14(只) ④第三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6=10(只) 答:第一、二、三棵树上原来各落鸟 24 只、14 只和 10 只. 例 4 篮子里有一些梨.小刚取走总数的一半多一个.小明取走余下的一半多 1 个.小军 取走了小明取走后剩下一半多一个.这时篮子里还剩梨 1 个.问:篮子里原有梨多少 个? 分析 依题意,画图进行分析.解:列综合算式: {[(1+1)×2+1]×2+1}×2 =22(个) 答:篮子里原有梨 22 个. 例 5 甲乙两个油桶各装了 15 千克油.售货员卖了 14 千克.后来,售货员从剩下较多油 的甲桶倒一部分给乙桶使乙桶油增加一倍;然后从乙桶倒一部分给甲桶,使甲桶油也 增加一倍,这时甲桶油恰好是乙桶油的 3 倍.问:售货员从两个桶里各卖了多少千克 油? 分析 解题关键是求出甲、乙两个油桶最后各有油多少千克.已知“甲、乙两个油 桶各装油 15 千克.售货员卖了 14 千克”.可以求出甲、乙两个油桶共剩油 15×2-14 =16(千克).又已知“甲、乙两个油桶所剩油”及“这时甲桶油恰是乙桶油的 3 倍”. 就可以求出甲、乙两个油桶最后有油多少千克. 求出甲、乙两个油桶最后各有油的千克数后,再用倒推法并画图求甲桶往乙桶倒 油前甲、乙两桶各有油多少千克,从而求出从两个油桶各卖出多少千克. 解:①甲乙两桶油共剩多少千克? 15×2-14=16(千克) ②乙桶油剩多少千克?16÷(3+1)=4(千克) ③甲桶油剩多少千克?4×3=12(千克) 用倒推法画图如下:④从甲桶卖出油多少千克? 15-11=4(千克) ⑤从乙桶卖出油多少千克? 15―5=10(千克) 答:从甲桶卖出油 4 千克,从乙桶卖出油 10 千克. 例 6 菜站原有冬贮大白菜若干千克.第一天卖出原有大白菜的一半.第二天运进 200 千 克.第三天卖出现有白菜的一半又 30 千克,结果剩余白菜的 3 倍是 1800 千克.求原有 冬贮大白菜多少千克? 分析 解题时用倒推法进行分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画线段图(见下图),使数 量关系清晰的展现出来.解:①剩余的白菜是多少千克?0(千克) ②第二天运进 200 千克后的一半是多少千克? 600+30=630(千克) ③第二天运进 200 千克后有白菜多少千克? 630×2=1260(千克) ④原来的一半是多少千克?=1060(千克) ⑤原有贮存多少千克?20(千克) 答:菜站原来贮存大白菜 2120 千克. 综合算式: [()×2―200]×2 =2120(千克) 答:菜站原有冬贮大白菜 2120 千克.习题五 1.某数除以 4,乘以 5,再除以 6,结果是 615,求某数. 2.生产一批零件共 560 个, 师徒二人合作用 4 天做完.已知师傅每天生产零件的个 数是徒弟的 3 倍.师徒二人每天各生产零件多少个? 3.有砖 26 块,兄弟二人争着挑.弟弟抢在前,刚刚摆好砖,哥哥赶到了.哥哥看弟 弟挑的太多,就抢过一半.弟弟不肯,又从哥哥那儿抢走一半.哥哥不服,弟弟只好给 哥哥 5 块.这时哥哥比弟弟多 2 块.问:最初弟弟准备挑几块砖? 4.阿凡提去赶集,他用钱的一半买肉,再用余下钱的一半买鱼,又用剩下钱买菜. 别人问他带多少钱,他说:“买菜的钱是 1、2、3;3、2、1;1、2、3、4、5、6、7 的和;加 7 加 8,加 8 加 7、加 9 加 10 加 11。”你知道阿凡提一共带了多少钱?买鱼 用了多少钱?第六讲 行程问题(一) 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总称为行程问题. 在对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行程应用题,并且已经了解 到:上述三个量之间存在这样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因此,在这一讲中,我 们将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主要来研究行程问题中较为复杂的一类问题――反向运动 问题, 也即在同一道路上的两个运动物体作方向相反的运动的问题.它又包括相遇问题 和相背问题.所谓相遇问题, 指的就是上述两个物体以不同的点作为起点作相向运动的 问题;所谓相背问题,指的就是这两个运动物体以同一点作为起点作背向运动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几个例子. 例 1 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 30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 6 千米, 乙每小时走 4 千米,问:二人几小时后相遇? 分析 出发时甲、 乙二人相距 30 千米, 以后两人的距离每小时都缩短 6+4=10 (千 米),即两人的速度的和(简称速度和),所以 30 千米里有几个 10 千米就是几小时 相遇. 解:30÷(6+4) =30÷10 =3(小时) 答:3 小时后两人相遇. 例 1 是一个典型的相遇问题.在相遇问题中有这样一个基本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和×时间. 例 2 一列货车早晨 6 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 45 千米,一列客车从乙地开 往甲地,平均每小时比货车快 15 千米,已知客车比货车迟发 2 小时,中午 12 时两车 同时经过途中某站,然后仍继续前进,问:当客车到达甲地时,货车离乙地还有多少 千米? 分析 货车每小时行 45 千米,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快 15 千米,所以,客车速度为每 小时(45+15)千米;中午 12 点两车相遇时,货车已行了(12―6)小时,而客车已 行(12―6-2)小时,这样就可求出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最后,再来求当客车行完 全程到达甲地时,货车离乙地的距离. 解:①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 45×(12―6)+(45+15)×(12―6―2) =45×6+60×4 =510(千米). ②客车行完全程所需的时间是: 510÷(45+15) =510÷60 =8.5(小时). ③客车到甲地时,货车离乙地的距离: 510―45×(8.5+2) =510-472.5 =37.5(千米). 答:客车到甲地时,货车离乙地还有 37.5 千米. 例 3 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 36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54 千米.两车错车时, 甲车上一乘客发现:从乙车车头经过他的车窗时开始到乙车车尾经过他的车窗共用了 14 秒,求乙车的车长. 分析 首先应统一单位:甲车的速度是每秒钟 3=10(米),乙车的速 度是每秒钟 5=15(米).本题中,甲车的运动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甲车乘客 以每秒钟 10 米的速度在运动,乙车的运动则可以看作是乙车车头的运动,因此,我们 只需研究下面这样一个运动过程即可:从乙车车头经过甲车乘客的车窗这一时刻起, 乙车车头和甲车乘客开始作反向运动 14 秒,每一秒钟,乙车车头与甲车乘客之间的距 离都增大(10+15)米,因此,14 秒结束时,车头与乘客之间的距离为(10+15)× 14=350(米).又因为甲车乘客最后看到的是乙车车尾,所以,乙车车头与甲车乘客 在这段时间内所走的路程之和应恰等于乙车车身的长度,即:乙车车长就等于甲、乙 两车在 14 秒内所走的路程之和. 解:(10+15)×14 =350(米) 答:乙车的车长为 350 米. 我们也可以把例 3 称为一个相背运动问题,对于相背问题而言,相遇问题中的基 本关系仍然成立. 例 4 甲、 乙两车同时从 A、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B 两车在离 B 地 64 千米处第一次相遇. 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继续行驶,并且在到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沿原路返回,途中两 车在距 A 地 48 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两次相遇点相距多少千米?分析 甲、乙两车共同走完一个 AB 全程时,乙车走了 64 千米,从上图可以看出: 它们到第二次相遇时共走了 3 个 AB 全程,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乙车共走了 3 个 64 千米,再由上图可知:减去一个 48 千米后,正好等于一个 AB 全程. 解:①AB 间的距离是 64×3-48 =192-48 =144(千米). ②两次相遇点的距离为 144―48-64 =32(千米). 答:两次相遇点的距离为 32 千米. 例 5 甲、乙二人从相距 100 千米的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骑车,乙步行, 在行走过程中, 甲的车发生故障, 修车用了 1 小时.在出发 4 小时后, 甲、 乙二人相遇, 又已知甲的速度为乙的 2 倍,且相遇时甲的车已修好,那么,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 多少? 分析 甲的速度为乙的 2 倍,因此,乙走 4 小时的路,甲只要 2 小时就可以了,因 此,甲走 100 千米所需的时间为(4―1+4÷2)=5 小时.这样就可求出甲的速度. 解:甲的速度为: 100÷(4-1+4÷2) =10O÷5=20(千米/小时). 乙的速度为:20÷2=10(千米/小时). 答:甲的速度为 20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10 千米/小时. 例 6 某列车通过 250 米长的隧道用 25 秒,通过 210 米长的隧道用 23 秒,若该列车与 另一列长 150 米.时速为 72 千米的列车相遇,错车而过需要几秒钟? 分析 解这类应用题,首先应明确几个概念:列车通过隧道指的是从车头进入隧道 算起到车尾离开隧道为止.因此,这个过程中列车所走的路程等于车长加隧道长;两车 相遇,错车而过指的是从两个列车的车头相遇算起到他们的车尾分开为止,这个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以车头的相遇点为起点的相背运动问题,这两个列车在这段时间里所走 的路程之和就等于他们的车长之和.因此,错车时间就等于车长之和除以速度之和. 列车通过 250 米的隧道用 25 秒,通过 210 米长的隧道用 23 秒,所以列车行驶的 路程为(250―210)米时,所用的时间为(25―23)秒.由此可求得列车的车速为(250 ―210)÷(25―23)=20(米/秒).再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列车在 25 秒内所走的 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车长,因此,这个列车的车长为 20×25―250=250(米),从而 可求出错车时间. 解:根据另一个列车每小时走 72 千米,所以,它的速度为: 7=20(米/秒), 某列车的速度为: (25O-210)÷(25-23)=40÷2=20(米/秒) 某列车的车长为: 20×25-250=500-250=250(米), 两列车的错车时间为: (250+150)÷(20+20)=400÷40=10(秒). 答:错车时间为 10 秒. 例 7 甲、乙、丙三辆车同时从 A 地出发到 B 地去,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每小时 60 千米和 48 千米,有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分别在它们出发后的 5 小时.6 小时,8 小时先 后与甲、乙、丙三辆车相遇,求丙车的速度. 分析 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快 60-48=12(千米).则 5 小时后,甲比乙多走的路程 为 12×5=60(千米).也即在卡车与甲相遇时,卡车与乙的距离为 60 千米,又因为 卡车与乙在卡车与甲相遇的 6-5=1 小时后相遇, 所以, 可求出卡车的速度为 60÷1-48 =12(千米/小时) 卡车在与甲相遇后,再走 8-5=3(小时)才能与丙相遇,而此时丙已走了 8 个小 时,因此,卡车 3 小时所走的路程与丙 8 小时所走的路程之和就等于甲 5 小时所走的 路程.由此,丙的速度也可求得,应为: (60×5-12×3)÷8=33(千米/小时). 解:卡车的速度: (60-48)×5÷(6-5)-48=12(千米/小时), 丙车的速度: (60×5-12×3)÷8=33(千米/小时), 答: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 33 千米. 注:在本讲中出现的“米/秒”、“千米/小时”等都是速度单位,如 5 米/秒表示 为每秒钟走 5 米.习题六 1.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 240 千米的 A、B 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到 达 B 城需 4 小时,乙车到达 A 城需 6 小时,问:两车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2.东、西镇相距 45 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比乙每小 时多行 1 千米,5 小时后两人相遇,问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3.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 遇地点离 A 地 4 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 B 地 3 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 4.甲、乙二人从相距 100 千米的 A、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先出发 1 小时.他们 二人在乙出后的 4 小时相遇,又已知甲比乙每小时快 2 千米,求甲、乙二人的速度. 5.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相向而行,快车的车长是 280 米,慢车的车长为 385 米, 坐在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是 11 秒, 那么坐在慢车上的人看见快车驶过的时 间是多少? 6.前进钢铁厂用两辆汽车从距工厂 90 千米的矿山运矿石,现有甲、乙两辆汽车, 甲车自矿山,乙车自钢铁厂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每小时 40 千米和 50 千米, 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如此反复运行多次,如果不计装卸时间,且两车不作任何停 留,则两车在第三次相遇时,距矿山多少千米?第七讲 几何中的计数问题(一) 几何中的计数问题包括:数线段、数角、数长方形、数正方形、数三角形、数综 合图形等.通过这一讲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养成按照一定顺序去观察、思考问题的良 好习惯,逐步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探寻事物规律的能力. 一、数线段 我们把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称为线段, 这两个点称为线段的端点.线段是组成三角 形、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等最基本的元素.因此,观察图形中的线段,探寻线段与 线段之间、线段与其他图形之间的联系,对于了解图形、分析图形是很重要的. 例 1 数一数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条线段.分析 要想使数出的每一个图形中线段的总条数,不重复、不遗漏,就需要按照一 定的顺序、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观察、去数.这样才不至于杂乱无章、毫无头绪.我们可 以按照两种顺序或两种规律去数. 第一种:按照线段的端点顺序去数,如上图(1)中,线段最左边的端点是 A,即 以 A 为左端点的线段有 AB、AC 两条以 B 为左端点的线段有 BC 一条,所以上图(1)中 共有线段 2+1=3 条.同样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观察图(2)中,以 A 为左端点的线段 有 AB、AC、AD 三条,以 B 为左端点的线段有 BC、BD 两条,以 C 为左端点的线段有 CD 一条.所以上页图(2)中共有线段为 3+2+1=6 条. 第二种: 按照基本线段多少的顺序去数.所谓基本线段是指一条大线段中若有 n 个 分点, 则这条大线段就被这 n 个分点分成 n+1 条小线段, 这每条小线段称为基本线段. 如上页图(2)中,线段 AD 上有两个分点 B、C,这时分点 B、C 把 AD 分成 AB、BC、CD 三条基本线段,那么线段 AD 总共有多少条线段?首先有三条基本线段,其次是包含有 二条基本线段的是:AC、BD 二条,然后是包含有三条基本线段的是 AD 这样一条.所以 线段 AD 上总共有线段 3+2+1=6 条,又如上页图(3)中线段 AE 上有三个分点 B、C、 D,这样分点 B、C、D 把线段 AE 分为 AB、BC、CD、DE 四条基本线段,那么线段 AE 上 总共有多少条线段?按照基本线段多少的顺序是:首先有 4 条基本线段,其次是包含 有二条基本线段的有 3 条,然后是包含有三条基本线段的有 2 条,最后是包含有 4 条 基本线段的有一条,所以线段 AE 上总共有线段是 4+3+2+1=10 条. 解:①2+1=3(条). ② 3+2+1=6(条). ③ 4+3+2+1=10(条). 小结:上述三例说明:要想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所有线段,必须按照一定顺序 有规律的去数,这个规律就是:线段的总条数等于从 1 开始的连续几个自然数的和, 这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的最大的加数是线段分点数加 1 或者是线段所有点数(包括线段 的两个端点)减 1.也就是基本线段的条数.例如右图中线段 AF 上所有点数(包括两个 端点 A、F)共有 6 个,所以从 1 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和中最大的加数是 6―1=5,或 者线段 AF 上的分点有 4 个(B、C、D、E).所以从 1 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和中最大的 加数是 4+1=5.也就是线段 AF 上基本线段(AB、BC、CD、DE、EF)的条数是 5.所以 线段 AF 上总共有线段的条数是 5+4+3+2+1=15(条). 二、数角 例 2 数出右图中总共有多少个角.分析 在∠AOB 内有三条角分线 OC1、OC2、OC3,∠AOB 被这三条角分线分成 4 个 基本角,那么∠AOB 内总共有多少个角呢?首先有这 4 个基本角,其次是包含有 2 个 基本角组成的角有 3 个(即∠AOC2、∠C1OC3、∠C2OB),然后是包含有 3 个基本角组 成的角有 2 个(即∠AOC3、∠C1OB),最后是包含有 4 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 1 个(即 ∠AOB),所以∠AOB 内总共有角: 4+3+2+1=10(个). 解:4+3+2+1=10(个). 小结:数角的方法可以采用例 1 数线段的方法来数,就是角的总数等于从 1 开始 的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这个和里面的最大的加数是角分线的条数加 1,也就是基本 角的个数. 例 3 数一数右图中总共有多少个角? 解:因为∠AOB 内角分线 OC1、OC2…OC9 共有 9 条,即 9+1=10 个基本角. 所以总共有角:10+9+8+…+4+3+2+1=55(个). 三、数三角形 例 4 如右图中,各个图形内各有多少个三角形?分析 可以采用类似 例 1 数线段的两种方法来数,如图(2): 第一种方法:先数以 AB 为一条边的三角形共有: △ABD、△ABE、△ABF、△ABC 四个三角形. 再数以 AD 为一条边的三角形共有: △ADE、△ADF、△ADC 三个三角形. 以 AE 为一条边的三角形共有: △AEF、△AEC 二个三角形. 最后以 AF 为一条边的三角形共有△AFC 一个三角形. 所以三角形的个数总共有 4+3+2+1=10. 第二种方法:先数图中小三角形共有: △ABD、△ADE、△AEF、△AFC 四个三角形. 再数由两个小三角形组合在一起的三角形共有: △ABE、△ADF、△AEC 三个三角形, 以三个小三角形组合在一起的三角形共有: △ABF、△ADC 二个三角形, 最后数以四个小三角形组合在一起的只有△ABC 一个. 所以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总共有:4+3+2+1=10(个). 解:①3+2+1=6(个) ② 4+3+2+1=10(个). 答:图(1)及图(2)中各有三角形分别是 6 个和 10 个. 小结:计算三角形的总数也等于从 1 开始的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其中最大的加 数就是三角形一边上的分点数加 1,也就是三角形这边上分成的基本线段的条数. 例 5 如右图中,数一数共有多少条线段?共有多少个三角形?分析在数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上几例总结的规律,明确数什么? 怎么数?这样两个问题.数: 就是要数出图中基本线段 (基本三角形) 的条数, 算: 就是以基本线段(基本三角形)条数为最大加数的从 1 开始的连续几个自然数的和. ①要数多少条线段:先看线段 AB、AD、AE、AF、AC、上各有 2 个分点,各分成 3 条基本线段,再看 BC、MN、GH 这 3 条线段上各有 3 个分点,各分成 4 条基本线段.所 以图中总共有线段是: (3+2+1)×5+(4+3+2+1)×3=30+30=60(条). ②要数有多少个三角形,先看在△AGH 中,在 GH 上有 3 个分点,分成基本小三角 形有 4 个.所以在△AGH 中共有三角形 4+3+2+1=10(个).在△AMN 与△ABC 中,三角形 有同样的个数,所以在△ABC 中三角形个数总共: (4+3+2+1)×3=10×3=30(个). 解:①在△ABC 中共有线段是: (3+2+1)×5+(4+3+2+1)×3=30+30=60(条) ②在△ABC 中共有三角形是: (4+3+2+1)×3=10×3=30(个). 例 6 如右图中,共有多少个角?分析本题虽然与上几例有区别,但仍可以采用上几例所总结的规律去解决. ∠1、∠2、∠3、∠4 我们可视为 4 个基本角,由 2 个基本角组成的有:∠1 与∠2、 ∠2 与∠3、∠3 与∠4、∠4 与∠1,共 4 个角.由 3 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1、∠2 与 ∠3;∠2、∠3 与∠4;∠3、∠4 与∠1;∠4、∠1 与∠2,共 4 个角,由 4 个基本角 组成的角只有一个. 所以图中总共有角是:4×3+1=13(个). 解:所以图中共有角是:4×3+1=13(个). 小结:由本题可以推出一般情况:若周角中含有 n 个基本角,那么它上面角的总 数是 n(n-1)+1.习题七 1.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2.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角?3.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4.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各有多少个三角形?习题七 1.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2.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角? 3.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4.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各有多少个三角形?习题七 1.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2.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角?3.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4.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各有多少个三角形?第九讲 图形的剪拼(一) 把一个几何图形剪成几块形状相同的图形,或是把一个几何图形剪开后拼成另一 种满足某种条件的图形,完成这样的图形剪拼,需要考虑图形剪开后各部分的形状、 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 1 如右图所示是由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把它分成大小、形状都相同的四个图 形? 分析 如果我们不考虑分成的四个图形的形状,只考虑它的面积,就要求把原来三 个正方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部分.每部分面积应是正方形面积的 图形,于是我们就有了如图(2)的分法.仿照例 1 的分法我们把如右图这样由五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分成四块 正方形,则可把每个正方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每块图形应有五个这 样的小正方形,如右图所示. 例 2 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分别分成 8 块和 9 块形状、大小都一样的三角形.分析 分成 8 块的方法是:先取各边的中点并把它们连接起来,得到 4 个大小、形 状相同的三角形,然后再把每一个三角形分成一半,得到如下左图所示的图形. 分成 9 块的方法是:先把每边三等分,然后再把分点彼此连接起来,得到加上右 图所示的符合条件的图形. 例 3 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 9 厘米和 4 厘米,要把它剪成大小、形状都相同的两块,并 使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 分析 已知长方形面积 9×4=36(平方厘米),所以正方形的边长应为 6 厘米,因 此可以把长方形上半部剪下 6 厘米,下半部剪下 3 厘米,分成相等的两块,合起来正 好拼成一个边长为 6 厘米的正方形,如下右图.例 4 把一个正方形分成 8 块,再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使这个正方形 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分析 连接正方形的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了 4 个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连接 各腰中点,又把它们分成 4 个小等腰直角三角形和 4 个等腰梯形.(如下页图(1)所 示) 出于分成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相等的要求考虑:分别取出两个小等腰直角三角形 和两个梯形,就能一一拼出所要求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了(如图(2)、(3)所示).除这种方法外,还有多种拼接方法. 例 5 在下左图中画 5 条线,把小圆圈分开,并使每块大小、形状都相等. 分析 因为图中有 8 个小圆圈,画 5 条线把图形应分成 8 块,根据小圆圈的分布特 点,分法如下图(右)所示.例 6 把下图中两个图形中的某一个分成三块,最后都拼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正方 形.分析 不管分其中的哪一块,最后拼得正方形的面积与图中两块面积和相等,甲面 积=10×5=50 平方厘米; 乙面积=10×7-(7-2)×4=70-20=50 平方厘米. 所以甲面积+乙面积=50+50=100 平方厘米,也就是最后拼得正方形的边长为 10 厘 米.甲、 乙两图形各有一边是 10 厘米, 可视为正方形的一条边, 然后把乙剪成三块 (如 下图所示)拼成的正方形,即可.当然,除这种拼凑的方法之外,还有其他多种方法,同学们可自行构思、设计. 例 7 如下左图将其切成 3 块,使之拼成一个正方形.分析 原图形面积是 32,所以拼成正方形的面积也应是 32,即正方形边 长,如下右图所示,切成甲、乙、丙 3 块,甲拼到甲′位置,乙拼到乙′位置,这样 甲′、乙′、丙便构成一个正方形.例 8 如下左图所示,这是一张十字形纸片,它是由五个全等正方形组成,试沿一直线 将它剪成两片,然后再沿另一直线将其中一片剪成两片,使得最后得到的三片拼成两 个并列的正方形. 分析 实际拼成两个并列的正方形就是一个长方形,其长是宽的 2 倍,设 所求长方形的长可视为一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是 3 和 1 的斜边.它恰是两个对角顶点 的连线.剪拼方法如下图右所示,甲拼在甲′位置,乙拼在乙′位置,就可得符合题意 的图形. 本题小结:假若沿第二条线把另一片也剪成两片,那么共剪成的 4 片是 4 个全等 多边形,这时两条直线都经过十字形的中心,并且互相垂直.剪开的这 4 个图形其中一 个绕中心旋转 90°也和另一个重合.由此我们便得到一个示.例 9 把如下图(1)所示的图形切成两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 分析 原图形面积为 16(平方单位),所以拼成的正方形面积也应为 16(平方单 位),边长为 4(长度单位).切开后,须将右片向左平移 2 个单位,然后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如下图(2)所示)恰拼成一个正方形.例 10 如右图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 a 和 b(a>b),将边长为 a 的正方形切成四块大小、形状都相同 的图形,与另一个正方形拼在一起组成一个正方形. 分析 拼成大正方形的面积应是 a2+a2 设边长 c,则有等式 c2=a2+b2,又因为将边 长为 a 的正方形切成四个全等形,那么分割线一定经过正方形中心,假设切割线 MN 为 大正方形边长,如下图(1),一定有 MN2=a2+b2,而 MH=a,将 MN 绕中心 O 旋转 90°到 EF 位置,即可把正方形切成符合要求的 4 块.如下图(2) 及下图(3).这种分法同时确保图(3)的中间部分就是边长为 b 的小正方形.这是因 为: ①中心四边形的角即边长为 a 的正方形的四个角,∠A,∠B,∠C,∠D,又因为 各边长度相等.因此中心四边形是正方形.=a-(a-b)=b. 因此,中间部分是边长为 b 的正方形.习题九 1.如右图,将一个底角为 60°,上底和腰相等的等腰梯形切割成 4 块大小、形状 都相同的图形.2.如右图, 方框外面边长为 5, 里面边长为 3, 把方框锯成 4 块, 拼成一个正方形, 问怎样拼法?3.如右图,分别将两图形,分成 8 个大小、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图形.4.如右图,把它锯成 3 块再拼成一个正方形.5.把一个正方形分成 20 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6.长方形长 24 厘米,宽 15 厘米.把它剪成两块,使它们拼成一个长 20 厘米,宽 18 厘米的长方形. 7.将下列各图均切成三块,每三块拼成一个正方形. 第十讲 图形的剪拼(二) 类似棋盘图形的剪拼问题更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周密的分析,虽然有的问题难 度较大,但通过我们的探索,还是能寻找到规律性的. 例 1 如右图所示,请将这个正方形分切成两块,使得两块的形状、大小都相同, 并且每一块都含有 A、B、C、D、E 五个字母.分析 图中有相同字母挨在一起的情况,肯定要从它们之间切开,因此,首先要在 它们之间划出切分线.因为要将这个正方形切开成两块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图形, 所以 其中一块绕中心点旋转 180°必定与另一块重合.要是把切分线也绕中心点旋转 180° 就可得到一些新的切分线.这就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线索, 本题的两种解法如下图所 示.例 2 如右图所示.请将这个正方形切成四块,使得它们彼此之间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而且每块当中都含有 A、B、C、D 四个字母.分析 先将图中两个相同字母挨在一起的之间划出切分线.因为要把正方形切成形 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四块,其中一块绕中心点旋转 90°、180°、270°之后必定分别和 另外三块重合.那么画出的切分线在绕中心旋转 90°、180°、270°之后得到一些新 的切分线,从而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线索.块里都应包含有四个小正方形.本题解答如右图所示.例 3 如右图所示的正方形是由 36 个小正方格组成的.如图那样放着 4 颗黑子,4 颗白 子,现在要把它切割成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四块,并使每一块中都有一颗黑子和一颗 白子.试问如何切割? 分析 首先在相同颜色的棋子之间划出切分线,以中心旋转 90°、180°、270° 之后,得一些新的切分线,同时考虑到每块包含有一颗黑子和一 找到了符合要求的其中一块之后,让它绕中心旋转 90°、180°、270°便得到其 他三块,如右图.例 4 如下页图,甲、乙是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要求把每一个正方形分成四块,两 个正方形共分为八块,使每块的大小和形状都相同,而且都带一个○.分析 一个正方形分成大小和形状都相同的四块,一定是从中心点分开的,只要能 找出其中符合题目要求的一块, 然后再将这块绕着正方形的中心点分别旋转 90°、 180 °、270°就可以得到另外三块.又因为这个正方形面积为 36 平方单位,所以分成的每 一块的面积都是 9 平方单位.即每一块都由 9 个小正方格组成.另外,由于两个正方形 要切分成一样大小的四块,因此可将两个正方形重叠在一起考虑. 解:①将两个正方形重叠在一起,如右图所示,为便于区别,将其中一组的“○” 改写成“×”.按要求将这重叠的正方形切分成大小、形状都相同的四块,并且每块都 有一个“○”和“×”.②图中有相同符号的“○”挨在一起的从中间把它们切开,在它们中间划上截线. 并将这些截线绕中心点旋转 90°、180°、270°得到另外三段截线.如右图.利用它们 设想出划分线.③设想分块从中心位置开始,逐步向外扩散,在里层方格中,先指定某一方格已 分入到某小块中,并作上记号(斜线阴影),然后将它绕中心旋转 180°后得到另一 方格分入到另一小块中,也作上记号(横线阴影),如右图. 对于中间一层方格和最外一层方格,设想分块时一定要紧扣条件:每一块中都要 有一个“○”和一个“×”.每一块都有 9 个方格组成,不能断开.下图是分解了的分 块过程示意图.④注意到斜线阴影部分已经有了一个“○”和一个“×”.那么左下角包含“○” 的方格就不能再分到斜线阴影部分去了,而只能将右下角的方格分到斜线阴影部分. 于是左上角的方格就应该分给横线阴影部分.空白部分是另外两块.右图就是最后分得 的结果.例 5 如右图所示,请将这个正方形分成大小和形状都一样的四块,并且使每一块都有 A、B、C、D 四个字母.分析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8×8=64(平方单位),切开后每一小块应是 16 平方 单位(即由 16 个小方格组成),由于要求分成的四块形状、大小都相同,必定是由中 心点分开的.而且其中一块若绕中心点旋转 90°、180°、270°后必定和其他三块重 合. 解:①将两个相同字母并列在一起的中间划出切分线,并将它们分别绕中心点旋 转 90°、180°、270°,得到相应的另三段切分线.如下左图所示. ②从最里层开始,沿着画出的切分线作设想分块,注意到题目的要求,找到满足 要求题目的一块,如下右图中阴影部分③将上面的阴影部分绕中心点旋转 180°,可以得到符合条件的另一块,这样两 块空白部分也符合条件,最后划分的结果如右图所示.例 6 如下图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 120 厘米、90 厘米,正中央开有小长方形孔,长为 80 厘米,宽为 10 厘米,要拼成面积为 100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问如何切分,能使划分 的块数最少. 分析 切分前面积为 12×90-80×10=10000(平方厘米)应与拼成后的正方形面积 相等.拼成后正方形的边长 x=100 厘米.因为:100=120-20=90+1O.假设上页图切成两 块如下左图,然后将右块向上平移 10 厘米,再向左平移 20 厘米,就拼成了一个正方 形,切分线不可能是直线,一定是折线段.切分后的两块类似阶梯形,然后由两个阶梯 互相啮合,组成一个正方形,如下右图.习题十 1.把右图划分成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 4 块,而且每块中有一个字母.2.将下图中的各图分别切成大小、形状相同的三块,使每块都带有一个小圆圈 “○”.3.将右图分成 4 块,使它们的形状、大小都相同并且每块内都有一个小圆圈“○”4.如下图有两个正方形,请把每一个正方形分成两块,两个正方形共四块,使这 四块的形状、大小都相同,并且每一块中都有 A、B、C、D 四个字母.第十一讲格点与面积 请看下图,这是两个画在方格纸中的多边形,图(a)的多边形的所有顶点都在方 格纸上的横、纵两组平行线垂直相交的交点上.图(b)中的多边形的顶点至少有一个 顶点不在方格纸上那些横、纵两组平行线垂直相交的交点上.(比如 A 点)像图(a) 这样的多边形,我们称它为格点多边形.什么是格点?平常我们用的方格纸的方格(每 个小方格都是一个小正方形)都是由横、纵两组平行线垂直相交构成的,其中相邻两 条平行线的距离都是相等的(通常规定是 1 个单位),在这样的方格纸上,横、纵两 组平行线垂直相交的交点称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画出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像图 (b)这样的多边形虽然除 A 点之外所有顶点都是格点,但我们还不能把它称为格点多 边形. 显然易见,格点多边形面积的大小,与格点数目(包括边界上的)的多少有着密 切的关系.一般看来,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越大(小),它所包含格点数目(包括边界上 的)就越多(少).是否存在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精确的计算公式?通过它只计数格点数 目(包括边界上的)的多少就能准确地计算出格点多边形面积的大小?下面让我们共 同探索这个规律. 例 1 如下图,计算下列各个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分析 本题所给的图形都是规则图形,它们的面积运用公式直接可求,只要判断出 相应的有关数据就行了. 解:第(1)图是正方形,边长是 4,所以面积是 4×4=16(面积单位). 第(2)图是矩形,长是 5,宽是 3,所以面积是 5×3=15(面积单位). 第(3)图是三角形,底是 5,高是 4,所以面积是 5×4÷2=10(面积单位). 第(4)图是平行四边形,底是 5,高是 3,所以面积是 5×3=15(面积单位). 第(5)图是直角梯形,上底是 3,下底是 5,高是 3,所以面积是(3+5)×3÷ 2=12(面积单位). 第(6)图是梯形,上底是 3,下底是 6,高是 4,所以面积是(3+6)×4÷2=18 (面积单位). 例 2 如下图(a),计算这个格点多边形的面积. 分析 这是个三角形, 虽然有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用, 但判断它的底和高却十分困难, 只能另想别的办法:这个三角形是处在长是 6、宽是 4 的矩形内,除此之外还有其他 三个直角三角形,如下图(b),这三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很容易求出,再用矩形面积减 去这三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就是所要求的三角形面积.解:矩形面积是 6×4=24. 直角三角形I的面积是: 6×2÷2=6. 直角三角形Ⅱ的面积是:4×2÷2=4, 直角三角形Ⅲ的面积是:4×2÷2=4. 所求三角形的面积是: 24-(6+4+4)=10(面积单位). 例 3 如右图,计算这个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分析 这是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可以仿照例 2 的方法,用矩形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 角形的面积,如下页图(a)所示.另一种方法可以把所求的四边形分割成几块,只要 所分成的每个图形的面积好求,那么整个四边形的面积就能求了,如图(b)所示.解法 1:矩形面积是 4×3=12. 直角三角形Ⅰ的面积是:2×1÷2=1. 直角三角形Ⅱ的面积是:3÷1÷2=1.5. 直角三角形Ⅲ的面积是:2×1÷2=1. 直角三角形Ⅳ的面积是:2×2÷2=2. 所以,所求四边形的面积是 12-(1+1.5+1+2)=12-5.5=6.5(面积单位). 解法 2:根据图(b)所示切割的情况,四边形被切成上、下、左、右四个三角形 和中间一个矩形,它们的面积分别是:3×1÷2=1.5;3×1÷2=1.5;2×1÷2=1; 1×1÷2=0.5;2×1=2. 所以整个四边形的面积是: 1.5+1.5+1+0.5+2=6.5(面积单位). 从解法 2 可以看到,把一个图形切割的方法虽然各有不同,但要遵循的原则是: 切割的块数越少越好,而且每块面积都易于求出. 为探寻图形面积与格点数目的关系,特研究下面例 4. 例 4 如下页图,计算图(A)与图(B)的面积.解:用切割方法(如下图所示). 图(A)面积为:4×1+4×2÷2=8(面积单位). 图(B)面积为: 3×1÷2+2×2+(1+2)×2÷2+2×1÷2=8(面积单位).说明:从计算上我们看到图 A 与图 B 面积相等.除此之外,它们还有另两个共同特 点:一是图 A 与图 B 周界上的格点数相等,都是 8 个.二是它们所包含在图形内的格点 数也相等,都是 5 个.这个结论给了我们一个启发:难道两个图形如果周界上的格点数 相同.图形内所包含的格点数也相同, 就一定能断定这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吗?为此让我 们做进一步的探索. 例 5 如下图,计算下列各格点多边形的面积,统计每个图形周界上的格点数与图形内 包含的格点数.解:列表如下:我们对表内数据分析发现:任何一个格点多边形的面积都等于周界上的格点数除 以 2 减 1 再加上图形内包含的格点数.如果用 S 表示面积,用 N 表示图形内的格点数, 用 L 表示周界上的格点数,再列成下表,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更清楚了.这就是说:图形内的格点数与它周界上的格点数的一半的和(N+L/2)与它的面积 S 的差永远恰好是 1. 例 6 如下图,将图中有关数据填入下表: 以后,在我们求格点多边形面积时,可以直接应用公式: S=N+L/2-1 这个公式表示:格点多边形的面积等于图形内的格点数加上周界上的格点数的一 半减 1. 上述这个计算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是通过几个实例分析,归纳出来的,作为 数学公式还须进行严格的证明.但限于同学们的知识水平,这个证明不在此进行了. 例 7 本讲开始提到的多边形如右图面积是多少?用上述公式很快就可以求出了.解:图形内部格点数 N=21. 图形周界上的格点数 L=9. 图形面积 S=N+L/2-1=21+4.5-1 =24.5(面积单位). 以上我们所研究的格点多边形都是属于正方形格点问题.也就是它的格点都是由 两组互相垂直相交的平行线的交点构成的.每一个小方格都是一个小正方形.下面我们 进行另外一种格点多边形的研究,即三角形格点问题. 所谓三角形格点多边形是指:每相邻三点成“∵”或“∴”,所形成的三角形都 是等边三角形.规定它的面积为 1,以这样的点为顶点画出的多边形为三角形格点多边 形. 例 8 如下页图(a),有 21 个点,每相邻三个点成“∵”或“∴”,所形成的三角形 都是等边三角形.计算三角.形 ABC 的面积. 解法 1:如图(b)所示,在△ABC 内连接相邻的三个点成△DEF,再连接 DC、EA、 FB 后是△ABC 可看成是由△DEF 分别延长 FD、DE、EF 边一倍、一倍、二倍而成的,不 难得到 S△ACD=2, S△AEB=3, S△FBC=4,所以 S△=1+2+3+4=10(面积单位). 解法 2:如下图(c)所示,作辅助线把图Ⅰ′、Ⅱ′、Ⅲ′分别移拼到Ⅰ、Ⅱ、 Ⅲ的位置,这样可以通过数小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ABC 的面积为 10.解法 3:如上图(d)所示:作辅助线可知:平行四边形 ARBE 中有 6 个小正三角 形,而△ABE 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 ARBE 面积的一半,即 S△ABE=3,平行四边形 ADCH 中有 4 个小正三角形,而△ADC 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 ADCH 面积的一半,即 S△ADC=2. 平行四边形 FBGC 中有 8 个小正三角形,而△FBC 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 FBGC 的一半, 即: S△FBC=4. 所以三角形 ABC 的面积是 1+2+3+4=10(面积单位). 关于三角形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同样有它的计算公式:如果用 S 表示面积,N 表示 图形内包含的格点数,L 表示图形周界上的格点数,那么:S=2×N+L-2,就是格点多 边形面积等于图形内部所包含格点数的 2 倍与周界上格点数的和减去 2.例如例 8 中, N=4,L=4;所以 S=2×N+L-2=2×4+4-2=10(面积单位). 例 9 如右图,每相邻三个点所形成的三角形都是面积为 1 的等边三角形,计算△ABC 的面积.解:因为 N=5;L=3: 所以 S=2×N+L-2 =2×5+3-2 =11(面积单位). 例 10 如右图,每相邻三个点所形成的三角形都是面积为 1 的正三角形,计算四 边形 ABCD 的面积. 解:因为 N=9;L=4; 所以 S=2×N+L-2 =2×9+4-2 =20(面积单位).习题十一 1.求下列各个格点多边形的面积.2.求下列格点多边形的面积(每相邻三个点“∵”或“∴”成面积为 1 的等边三 角形).第十二讲 数阵图 把一些数字按照一定的要求,排成各种各样的图形,这类问题叫数阵图.数阵是一 种由幻方演变而来的数字图.数阵图的种类繁多,这里只向大家介绍三种数阵图,即封 闭型数阵图、辐射型数阵图和复合型数阵图. 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解数阵图的分析思考方法,我们举例说明. 例 1 将 1~8 这八个自然数分别填入下图中的八个○内,使四边形每条边上的三个数 之和都等于 14,且数字 1 出现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上.应如何填?分析 为了叙述方便,先在各圆圈内填上字母,如上图(2). 由条件得出以下四个算式: a+b+c=14(1) c+d+e=14 (2) e+f+g=14 (3) a+h+g=14 (4)由(1)+(3),得: a+b+c+e+f+g=28, (a+b+c+d+e+f+g+h)-(d+h)=28, d+h=(1+2+3+4+5+6+7+8)-28=8, 由(2)+(4),同样可得 b+f=8, 又 1,2,3,4,5,6,7,8 中有 1+7=2+6=3+5=8. 又 1 要出现在顶点上,d+h 与 b+f 只能有 2+6 和 3+5 两种填法. 又由对称性,不妨设 b=2,f=6,d=3,h=5. a,c,e,g 可取到 1,4,7,8 若 a=1,则 c=14-(1+2)=11,不在 1,4,7,8 中,不行. 若 c=1,则 a=14-(1+2)=11,不行. 若 e=1,则 c=14-(1+3)=10,不行. 若 g=1,则 a=8,c=4,e=7. 解:例 1 为封闭型数阵,由它的分析思考过程可以看出,确定各边顶点所应填的 数为封闭型数阵的解题突破口. 例 2 请你把 1~7 这七个自然数,分别填在下图(1)的圆圈内,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 数的和都相等.应怎样填?分析 为叙述方便,先在圆圈中标上字母,如上图(2). 设 a+b+e=a+c+f=a+d+g=k, 则(a+b+e)+(a+c+f)+(a+d+g)=3k 3a+b+c+d+e+f+g=3k 2a+(a+b+c+d+e+f+g)=3k 2a+(1+2+3+4+5+6+7)=3k 2a+28=3k a 为 1、4 或 7. 若 a=1, k=10, 则 直线上另外两个数的和为 9.在 2、 4、 6、 中, 3、 5、 7 2+7=3+6=4+5=9, 因此得到一个解为:a=1,b=2,c=3,d=4,e=7,f=6,g=5. 若 a=4, k=12, 则 直线上另外两个数的和为 8.在 1、 3、 6、 中, 2、 5、 7 1+7=2+6=3+5=8, 因此得到第二个解为:a=4,b=1,c=2,d=3,e=7,f=6,g=5. 若 a=7, k=14, 则 直线上另外两个数的和为 7.在 1、 3、 5、 中, 2、 4、 6 1+6=2+5=3+4=7, 因此得到第三个解为:a=7,b=1, c=2,d=3,e=6,f=5,g=4. 解:共得到三个解:如下图.例 2 为辐射型数阵图,填辐射型数阵图的关键在于确定中心数 a 和每条直线上几 个圆圈内数的和 k. 例 3 如下图(1)所示,在每个小圆圈内填上一个数,使得每一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的 和都等于大圆圈上三个数的和.分析 为叙述方便,先在每个圆圈内标上字母,如图(2). 则有 a+4+9=a+b+c(1) b+8+9=a+b+c(2) c+17+9=a+b+c(3) (1)+(2)+(3) (a+b+c)+56=3(a+b+c) a+b+c=28 则 a=28-(4+9)=15 b=28-(8+9)=11 c=28-(17+9)=2 解:见图.例 4 请你将数字 1、2、3、4、5、6、7 填在下面图(1)所示的圆圈内,使得每个圆 圈上的三个数之和与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应怎样填? 分析 为了叙述方便,将各圆圈内先填上字母,如图(2)所示. 设 A+B+C=A+F+G=A+D+E =B+D+F =C+E+G=k (A+B+C)+(A+F+G)+(A+D+E)+(B+D+F) +(C+E+G)=5k, 3A+2B+2C+2D+2E+2F+2G=5k, 2(A+B+C+D+E+F+G)+A=5k, 2(1+2+3+4+5+6+7)+A=5k, 56+A=5k. 因为 56+A 为 5 的倍数,得 A=4,进而推出 k=12. 因为在 1、2、3、5、6、7 中,1+5+6=7+3+2=12,不妨设 B=1,F=5,D=6,则 C=12(4+1)=7, G=12-(4+5)=3,E=12-(4+6)=2. 解:得到一个基本解为:(见图)例 5 将 1~16 分别填入下图(1)中圆圈内,要求每个扇形上四个数之和及中间正方 形的四个数之和都为 34,图中已填好八个数,请将其余的数填完. 分析 为了叙述方便,将圆圈内先填上字母,如图(2)所示. 9+15+a+c=34,5+10+e+g=34, 7+14+b+d=34,11+8+f+h=34, c+d+e+f=34, 化简得:a+c=10 4+6=10. e+g=19 3+16=19,6+13=19 b+d=13 1+12=13, f+h=15 2+13=15,3+12=15. a,b,c,d,e,f,g,h 应分别从 1,2,3,4,6,12,13,16 中选取.因为 a+c=10, 所以只能选 a+c=4+6; b+d=13,只能选 b+d=13;e+g=19,只能选 e+g=3+16;f+h=15, 只能选 f+h=2+13 若 d=1,c=4,则 e+f=34-1-4=29,有 e=16,f=13. 若 d=1,c=6,则 e+f=34-1-6=27,那么 e、f 无值可取,使其和为 27. 若 d=12,c=4,则 e+f=34-12-4=18,有 e=16,f=2. 若 d=12,c=6,则 e+f=34-12-6=16,有 e=3,f=13. 解:共有三个解(见图).习题十二 1.如果把例 1 的条件改为“使四边形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 12”,其他条 件不变,又应如何填? 2.请在下图(1)中圆圈内填入 1~9 这九个数,其中 6,8 已填好,要求 A、B、C、 D 四个小三角形边上各数字之和全都相等. 3.将 1~10 这十个数填入如上图(2)的圆圈内,使每个正方形的四个数字之和都 等于 23,应怎样填? 4.右图是一部古怪的电话,中间的十二个键分别为四个圆形、四个椭圆形和四个 正方形.若想打电话, 必须首先将 1~12 这十二个数填入其中, 使四个椭圆、 四个圆形、 四个正方形以及四条直线上的四个数之和都为 26,假如你要打电话,那么你将怎样填 数?5.请在下图的空格内填入 1~46 这四十六个自然数,使每一笔直线上各数之和都 等于 93.应怎样填?6.把 1~8 这八个数字分别填入下图(1)中的圆圈内,使每个圆周上与每条直线 上四个数之和都相等,给出一种具体的填法. 7.下图(2)中,内部四个交点上已填好数,请你在四周方格里填上适当的数,使 交点上的数恰好等于四周四个方格内的数的和.应怎样填?第十三讲 填横式(一) 整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我们把 1,3,5,7,9 和个位数字是 1,3,5,7, 9 的数叫奇数.把 0,2,4,6,8 和个位数是 0,2,4,6,8 的数叫偶数. ①整数的加法有以下性质: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②整数的减法有以下性质: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③整数的乘法有以下性质: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④奇数≠偶数. 利用上面的性质往往可以巧妙地解出一些数字问题,请看下面的例题. 例 1 把 1~8 这八个数字写成两个四位数字,使它们的差等于 1111.即:分析 注意到两个四位数字的差是 1111,也就是要求被减数上的每一位数,都要 比减数上相对应的位上的数大 1.而所给的八个数字最小的是 1,是奇数,所以被减数 各位上的数字都应是偶数,而减数的每一位,都是比被减数上相对应的位上的数小 1 的奇数.这样就可以得到答案. 解:本题的答案不惟一,下面是其中的三个.补充说明:这道题的答案共有 24 个.同学们可以试着写出其他的解. 例 2 将 1~9 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算式的九个□中,使每个算式都成立.分析 ①审题.在题目的三个算式中,乘法运算要求比较高,它要求在从 1~9 这 九个数字中选出两个,使它们的积是一位数,且三个数字不能重复. ②选择解题的突破口.由①的分析可知,填出第三个乘法算式是解题的关键. ③确定各空格中的数字.由前面的分析,满足乘法算式的只有 2×3=6 和 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xcel 最接近的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