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办法练习迎前这个习惯的吗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4|回复: 8
阅读权限100
博乒网盘锦站档案组活动俱乐部部长
TA的礼物 :
[转帖]如何改掉后仰的习惯
[转帖]如何改掉后仰的习惯 如何改掉打乒乓球身体后仰的坏习惯呢?首先谈谈击球点太后的问题:乒乓球的击球点是根据你所采用的技术不同而会有所不同,不是所有的来球在还击的时候都是同一个击球点,这是我们必须事先要明确的。怎么样理解击球点?所谓击球点,就是击球时身体与球的相对位置,或者说是空间位置,可以用离身体远近和前后来描述。比如,拉弧圈的击球点就比快攻的击球点离身体稍远,削球的击球点也比搓球的击球点离身体要远。  这只是远近的概念,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因素,就是与身体的前后关系。在分析击球点的时候,不能只强调击球点与身体的远近而忽略击球点与身体的前后关系。如前举例,快攻球的击球点不光离身体近,而且是在身体的侧前方,弧圈的击球点离身体稍远,同时击球点要比快攻的击球点晚一点,在身体右侧腰部投影点的前方,搓球与削球的击球点同理。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不同技术的击球点是与技术本身的特点相联系的,这是我们需要遵循的一条基本的原理,如果违反这样的原理,就有可能影响技术的发挥,甚至出现失误。  击球点太后的问题,不是指击球点离身体的远近,而是指击球点与身体前后位置上的处理过于向后,一般指击球点位于体侧或体侧的后方,这样的击球点无疑会使身体后仰。从外部动作上看,整个身体没有迎前的趋势,多有等球的现象,击球的时间也比较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两脚站位过于平行,没有转腰动作或转腰动作不好,击球不知道迎前以及击球出手的时机把握得太迟。纠正的方法:一是养成正确的站位姿势;二是通过转腰来调节好击球点,保持击球点始终在体侧的稍前方;三是击球前将身体的重心适度前移,养成迎前的习惯。  其次是谈谈操纵身体重心的问题。实际上,后仰击球属于身体重心控制不合理而出现的技术上的错误。原因有:  1、身体体重的支撑不是落在前脚掌,而是落在后脚掌上;2、击球时前脚掌与后脚掌交替支撑身体重量的过程单一化;3、由于身体重量落在后脚掌上,致使身体重心后坐;4、击球没有或不会身体适度迎前。一般来说,击球时身体的重量要落在前脚掌上,也就是说,身体重心要适当前移,不能落在身体的后方,如果身体重量是由两只脚的后脚掌支撑,那么,引拍的时候身体的重心也就势必就在身后了,于是就形成了身体的后仰而无法再使身体迎前。  如果加上两脚基本上是平行开立的话,身体后仰的状况就会十分明显。引拍时,如果持拍手一侧的脚是全脚掌撑地,那么一定要使持拍另一侧的脚用前脚掌撑地,在击球的一瞬间,持拍一侧的脚的蹬伸要由后脚掌迅速过渡到前脚掌,并带动腰部向击球方向转动,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的前送。  从现实的情况分析,不少球手在拉球的时候都是采用持拍手一侧的全脚掌落地,甚至还有用后脚掌撑地的现象,如果不能较好的掌握重心的前移,即前面所说的脚的蹬伸要由后脚掌迅速过渡到前脚掌,那么,就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身体不能迎前和后仰的毛病。这里,请注意两个字:“蹬伸”。  有的选手重视蹬而不太重视伸,只有蹬而没有伸,身体的重心就不会得到前移,再加上转腰的方式和方向不对,仍然摆脱不了后仰的结局。如果有这种毛病的球手,建议平时多进行一些徒手的练习,同时在台上练习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盲目发力,先把动作掌握好,再随球的不断熟练逐步加力。
阅读权限90
乒坛白银甲将军, 积分 68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09 积分
乒坛白银甲将军, 积分 68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09 积分
&&&&&TA的礼物 :
请注意两个字:“蹬伸”。[em1002]
老九(老乒新传) 该用户已被删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阅读权限90
乒坛黄金甲大将军, 积分 120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28 积分
乒坛黄金甲大将军, 积分 120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28 积分
&&&TA的礼物 :
能发现自身的缺点是难能可贵地~
阅读权限100
博乒网盘锦站档案组活动俱乐部部长
&&&&&&&&TA的礼物 :
从现实的情况分析,不少球手在拉球的时候都是采用持拍手一侧的全脚掌落地,甚至还有用后脚掌撑地的现象,如果不能较好的掌握重心的前移,即前面所说的脚的蹬伸要由后脚掌迅速过渡到前脚掌,那么,就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身体不能迎前和后仰的毛病。这里,请注意两个字:“蹬伸”。
阅读权限90
乒坛白袍将, 积分 18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 积分
乒坛白袍将, 积分 18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 积分
TA的礼物 :
好文章,认真学习
阅读权限90
乒坛紫金甲大将军, 积分 273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90 积分
乒坛紫金甲大将军, 积分 273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90 积分
TA的礼物 :
阅读权限100
博乒网盘锦站档案组活动俱乐部部长
&&&&&&&&TA的礼物 :
阅读权限90
乒坛紫金甲大将军, 积分 273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90 积分
乒坛紫金甲大将军, 积分 273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90 积分
TA的礼物 :
以下是引用兰金在 10:02:00的发言: 这样打球,会有好多人找不到球的![em1004]
咨询电话:
固定电话:020-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天河体育中心(中信广场对面)作为网球爱好者 击球时有这四个坏习惯吗?
作为一名业余网球爱好者网球水平往往从一开始学网球就注定了。因为大家是业余爱好不可能像职业选手一样训练和规范动作,你在初学网球时养成的坏习惯很难在今后改掉,甚至一直伴随着你。一般初学网球的坏习惯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坏习惯1、站到底线一米后练习落地球
原因:网球是人推人的游戏。他近你一尺,你就得退他一米。特别是练习中,不要怕对手的回球快,回球深,坚决站在底线边——死抗!死抗有几个好处:第一,逼得你加快准备速度,使得整个引拍和挥拍动作更加流畅;第二,刺激你适应快节奏,主动制造告诉对抗,否则你天天都在后面拉回合天长地久也长不了球。第三,养成迎前压迫的意识。其实,你要上升期都能控稳了,真正到了比赛,你再打下降期将会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正确的是,不管对手高手与否,不能让出底线,站稳了,在线边上死抗!
坏习惯2、经常等球两跳后击球。
原因:特别是对于已经有一定水平的球友。如果你们遇到稍浅一点的球就总是偷懒两跳击球,那么这样的习惯一经养成,你会失去网球场需要的三样东西:A、注意力B、 本能反应C、向前移动技巧。不要以为训练我这样,比赛我就能做好。这是一种习惯,一种本能,偶尔为止可以,切忌养成习惯。正确的是,争取培养自己落地一次击球的习惯。
坏习惯3、轻视回球下网的失误
原因:谁都懂,打网球的第一障碍是球网。所以,你时刻要绷紧一根弦:即使太长出界,也决不能下网!练球时,假想球网根本就是一堵石墙,千万不要打上去了,否则会重重的弹回来的。
坏习惯4、打球期间不作深呼吸调整
原因:不只是比赛时的分与分之间,其实每次练球时也要有规律的休息:每次击球都需要呼吸一次,而每隔15到20秒应该做深呼吸2-3次。这样对于保持体力和放松大有好处,能让你在比赛中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更稳定的发挥。
其实初学对于网球技术的提高非常关键懒散的意识和错误动作一旦养成了,很难改正,特别是意识问题更难解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推荐大家在初学网球时一定要找个教练的原因。
(本文来自网络,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作者联系本公众号)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击右上角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一起进步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乒乓找教练:常说的“放松、迎前、收小臂”,到底是个啥?
乒乓找教练:常说的“放松、迎前、收小臂”,到底是个啥?
Q:找教练+正手攻球肩膀用力过多,小臂收得不够怎么办?马凯旋教练解答我见过类似的问题,恐怕有几百次之多了,今天我愿意跟你再切磋一下,说出我的看法,共同提高。坊间几乎所有俱乐部的教练在教学时,最爱讲的几句话是:放松、迎前、收前臂,这指的是练习正手攻球么?这几句话就理论上说,没什么错,可问题是,怎样才能放松下来,什么叫迎前,而所谓的收前臂到底是干啥用的。我个人观点,正手攻球,引拍的起手位置,就该在身前,手臂置于球台台面之上,弯曲前伸的那种状态,你见到来球,引拍的时候必须是以腰带手,前臂在以腰带手的过程中,慢慢置于身侧,待来球进入到击球点比较合适的时机,转腰胯挥拍击球,然后用腰胯还原准备下一板击球的动作。这里边,所有的动作都是动感的,几乎不能停顿的,所以,引拍时腰胯转动的速度至关重要,必须与来球的速度同步。只有掌握了击球交换重心,击球之后的还原,你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学会了放松。说的绝对一点,击球前,身体几乎所有的重量,都要在腰以下,你只有在交换重心越来越自如的情况下,你的身体才能够放松下来。而所谓你那个用肩击球的问题,也会基本解决。当然最好的办法,是你徒手挥拍作为辅助练习,这个过程对你来说可能有些痛苦,因为我看你现在已经有点用肩打球的趋势了,你要如果再不调一下的话,你以后那个正手基本上就是很难改了。第二,说说迎前,同样必须是运动中的动作,恰到好处的在正确的时间点打到那个球,才可以称之为迎前,当然击球点要在身体的斜前方。迎前的迎,我在这里是做动词用的,其实这个跟交换重心是一脉相承下来的。至于说到收前臂,我现在教学一般不这样讲,因为我发现:如果过多的、不带附加要求的强调所谓收前臂,只能练出击球线路短、日后发力受限制的正手击球技术。我首先要求练习者要把球打长,尽量接近底线,这样不单单是锻炼了胆量,最主要的是日后的击球有威胁,也能证明你的手感越好。打乒乓球,终极的目的是好的手感的建立,其他都是后话。马凯旋,前北京队乒乓球运动员。1990年赴美工作,1991年成为美国乒协会员、注册教练员。学生中有多人入选过美国国家少年队、青年队;美国国家队。自2002年起,受《乒乓世界》编辑部之邀,陆续发表多篇有关业余乒乓球技术与训练的文章。他乒乓球履历多彩独特,教学经验丰富。现担任乒乓世界杂志与国球汇的技术顾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探寻体育真谛,洞悉体坛变幻
作者最新文章?攻→粘→挂→撞→压,这才是学拉球的正确
我的图书馆
?攻→粘→挂→撞→压,这才是学拉球的正确
业余球友的反手大多强于正手,原因有二:其一,反手更贴近身体,掌握起来相对容易;其二,业余学球,正手弧圈球的练习顺序不对,导致包容性不强。由正手攻转入弧圈直至全部掌握并应用于实战中,会经历攻→粘→挂→撞→压等内容既相关联又层次递增地五个环节,小伙伴们赶紧看看吧!攻由平挡、加减力挡打下基础以后会进入正手攻的技术训练,正手攻中包含快带、攻、快点等三部分基本内容,击球时间分別是上升前期、上升中期至高点前期,其中的攻又分为快攻与抽杀二个阶般,这些內容全部掌握以后正手攻技术己经入门。正手攻的中心內容是撞击,这个“撞击”是由腰髋同转来带动小臂快收的动作过程完成的,击球的最佳感觉是'透板'。打出了透板的感觉,说明你的正手攻己经基本掌握了,但完成透板动作过程中的腰髋同转、上升期至高点前期的击球时间与弧圈击球时间的发力机制的要求有很大反差,只有'小臂快收'的內容是弧圈技术中有所要求的,所以如何'收'小臂而不是'挥'小臂、改上升期至高点前期击球习惯为下降前期击球、克服腰髋同转的习惯而养成二次加速的发力习惯等內容就成为了由快攻转入弧圈时必须要充分注意的问题,因此,只有真正全面地掌握了正手攻技术,才能进入弧圈技术的训练。粘是用拍子贴住球甩出去的感觉。是在体验迎前、借力、自发力的基础上加强体会与正手攻相反的'慢迎前'与正压力持(吃)住球感觉的必修课,用“用手迎住球再甩出去”的感觉去体会比较贴切,它是由正手攻向弧圈过渡的第一阶段。小孩子初上台不会迎前,你由慢渐快地甩球给他、先让他身体抵稳球台后用手接住,再让他远离球台后在向前走的过程中仍能伸手抓住来球,他就会自然迎前了。我们也不妨借用一下这个方法来体会迎前的感觉,但要以转体完成引拍后再回转身体带臂向前的方式去体验,大人的动作过程总不能象小朋友那样简单吧!关于正压力的初步体验,可用半横状并较立的拍型去迎前并贴住来球,请注意这时的手臂、尤其是小臂不能发力,只能在重心转移过程中去匀速迎球,否则球会被弹出去。拍面迎住球后,肘后部应该有一股力量突然顶着小臂向前甩球,这股力量是来自顶髋助腰再向前的腰部二次加速过程中,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蹬转',但请注意这个'蹬转'并不是刚起动就应该有的。这个用顶髋来顶肘的感觉一定要清晰,否则你甩出去的球会没有速度、也没有旋转!这也是由腰髋同转向二次加速过渡时重要而艰难地过程。挂挂也称'提拉',是由正手攻转入弧圈时提高摩擦效果的入门技术,也是由正手攻向弧圈过渡的第二阶段。挂,主要用于半出台的下旋来球,技术重点是体验以重心带大臂迎前、小臂快收并薄摩擦的感觉,其中还包括侧身步伐的运用。这一环节中的难点首先是击球时间习惯的转换,很多球友在练习时还能注意到在下降初期击球,可是一旦打起比赛来就常常会忘了要等球出台以后的下降时,于是拉就又成了打,因此,这个涉及到节奏的问题是需要下大功夫的。其次是重心的控制,熟悉侧身步法以后,收腹含胸、稍转体拧腰沉右肩配合双膝再屈使重心下降至右脚并顺延来球的弧线拉手引拍,但手臂不能打直;转腰展腹带不发力的手臂迎球;蹬地挺膝加速展腹带小臂加速、较立拍型触球后中部或略上、用薄摩擦将球带起来。'挂'的最佳状态是“拍先球后”,这是薄摩擦的最佳体现。最后的问题就是薄摩擦的感觉不好掌握,由撞击改为摩擦地过程很艰难,但办法也有很多,例如先练粘后练挂、“爬窗帘”、“爬隔板”等等,需要依据自己的条件去选择。撞挂是薄摩擦,但撞绝不是厚摩擦,如果将这个环节的撞理解为厚摩擦就错了!撞,主要是巩固和加强迎前、触球前瞬间的发力(即二次加速)的感觉,也是加强以腰带手、小臂摆速的训练內容,是由正手攻向弧圈过渡的第三阶段。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弧圈技术好的运动员,他的近台快带、中台拉攻的能力都很强,这是小臂摆速的体现,当然,腰部、髋部、双膝、双肩等有关部位的摆速和协调性也不能忽视,但重点是一定要突出的。我们也可以将撞理解为“撞摩擦”,从技术规范的角度去要求,就是用小臂、腰髋等部位的摆速制造的旋转强度要远高于来球的旋转强度。这其中除了引拍时要用双膝再度內屈固定髋部、只拧转腰部的重点以外,还要重点体验二次加速的内容并加强二次加速的能力。掌握了“撞摩擦”的原理,你的弧圈技术己经具备了相当能力,但还不是最高层次。压正压力是这一环节的全部內容,是“厚摩擦”的根本所在,也是弧圈技术进入高级层次的关键。体验这个正压力最简单、最有效地方法就是在正常持拍的前提下、用拍面压住放在台面上的球、在保持这个压力的同时发力推球使其在球拍与台面之间向前滚动。这个压住球并使球滾动的发力就是合理施加正压力的有效方法。体验过程中要注意与弧圈的发力过程相吻合,例如压住球后发力推球走时,拍面前倾会比拍面水平的效果好,这就提示我们要注意引拍的高度、拍型及迎前触球的切入方向。经验证明,用肩部的高低来对比来球高低的方法会比正手攻时习惯地用持拍手去衡量来球高低的方法会使弧圈的引拍更到位;用基本平行于地面的外展拍型逆着来球下降弧线方向迎球的正压力施加效果要比基本垂直于地面的拍型去横向切入来球弧线的方法的正压力施加效果要好多得多。不必担心水平的拍面在触球时会有漏球、打拍边等现象出现,因为这个水平状态会随着展腹、转腰地重心逐渐提升转移过程地进行中而逐渐立起,如果你不信,可以在向前弯腰以后将拍面水平、在手臂完全不动的情况下直起腰以后你就会看到拍面已经变成前倾了,这是自然地现象也是必然地结果。我们在引拍完成后至迎前、发力的自然过程中再加入有意识的控制地过程,就是我们要进行的技术训练的內容。弧圈技术的中心内容是摩擦,摩擦的效果取决于正压力及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来自于器材,而正压力则取决于器材操作者的能力。这个能力的高与低,绝大部分內容是我们自身能力的体现,一小部分则来自于器材,所以器材与能力相结合,才会充分完整地发挥。以上的五个环节是弧圈技术晋阶的基本历程,实践证明,缺少了哪一个环节的训练,弧圈技术都不能算是真正地完全掌握。球友们可参考以上內容对照自己的弧圈晋阶之路,找出薄弱环节后给予加强和提高,从而全面提升自已的弧圈水平。10万+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