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培训大数据的网络培训学校排名名?

广州参加大数据平台搭建培训班 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培训课程
您当前的位置:
> 广州参加大数据平台搭建培训班 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培训课程
广州参加大数据平台搭建培训班 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培训课程
发货地址:北京北京
信息编号:
产品价格:面议
商家相关产品:
商家产品分类
“广州参加大数据平台搭建培训班 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培训课程”详细信息
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价格说明:
查看人数:
本页链接:
/s168-.html
关于举办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高性能计算优秀实战
培训班的通知
本课程全国常年开班,如部分地区课程已结束,请致电:400-626-7377或者QQ:咨询新培训信息!此课程也可以供企业做内训,欢迎咨询!
各有关单位:
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互联网+”行动计划战略布局,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响应工业和信息化部培养大数据技术高端人才的号召,中国信息化培训中心特推出了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高性能计算实战课程培训班。通过专业的大数据技术架构体系与业界真实案例来全面提升大数据项目高管、大数据平台架构师,以及大数据开发工程师与大数据应用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旨在培养专业的大数据技术架构专家,培养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创新型人才,促进大数据技术在各行业内部及跨行业进行实施应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大数据项目开发和落地,并利用大数据提升竞争力优势。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特色
1.&课程培训业界流行、应用广泛的Hadoop与Spark大数据技术体系。强化大数据平台的分布式集群架构和核心关键技术实现、大数据应用项目开发和大数据集群运维实践、以及Hadoop与Spark大数据项目应用开发与调优的全过程沙盘模拟实战。
2.&通过一个完整的大数据开发项目及一组实际项目训练案例,完全覆盖Hadoop与Spark生态系统平台的应用开发与运维实践。课堂实践项目以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沙盘实操练习,重点强化理解Hadoop与Spark大数据项目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同时掌握作为大数据项目管理者的基本技术与业务素养。
3.&本课程的授课师资都是有着多年在一线从事Hadoop与Spark大数据项目的资深讲师,采用原理技术剖析和实战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互动教学、强化以建立大数据项目解决方案为主体的应用开发、技术讨论与交流咨询,在学习的同时促进讲师学员之间的交流,让每个学员都能在课程培训过程中学到实实在在的大数据技术知识体系,以及大数据技术应用实战技能,具备实际大数据应用项目的动手开发实践与运维管理部署能力。授课过程中,根据学员需求,增设交流环节,可将具体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讲师会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微调授课内容,由讲师带着全部学员积极讨论,并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上台发言,现场剖析问题的症结,规划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培训目标
1.&深刻理解在“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和演化趋势
2.&了解业界市场需求和国内外新的大数据技术潮流,洞察大数据的潜在价值
3.&理解大数据项目解决方案及业界大数据应用案例,从而为企业在大数据项目中的技术选型及技术架构设计提供决策参考
4.&掌握业界流行的Hadoop与Spark大数据技术体系
5.&掌握大数据采集技术
6.&掌握大数据分布式存储技术
7.&掌握NoSQL与NewSQL分布式数据库技术
8.&掌握大数据仓库与统计机器学习技术
9.&掌握大数据分析挖掘与商业智能(BI)技术
10.掌握大数据离线处理技术
11.掌握Storm流式大数据处理技术
12.掌握基于内存计算的大数据实时处理技术
13.掌握大数据管理技术的原理知识和应用实战
14.深入理解大数据平台技术架构和使用场景
15.娴熟运用Hadoop与Spark大数据技术体系规划解决方案满足实际项目需求
16.熟练地掌握基于Hadoop与Spark大数据平台进行应用程序开发、集群运维管理和性能调优技巧
三、课程大纲
四、授课师资
钟老师&现任职于中科院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副高职称,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计算机系统结构方向)。中培教育的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系列课程建设与教学专家。近六年来带领团队主要从事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项目的研发与IT项目管理工作。钟老师有着多年的企业内训和公开课培训讲师经历,主要讲授大数据平台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IT信息软件项目管理、企业信息化规划与管理、IT战略规划与企业架构、数据中心主机规划与IDC系统运营等企业实战类培训课程。钟老师将原理技术剖析和应用实战相结合的授课风格受到广大公开课学员和企业内训学员的欢迎。
蒋老师&清华大学博士,云计算专家 熟悉主流的云计算平台,并有商业与开源云计算平台的实践经验,对云计算关键技术有深刻了解和实践经验,如分布式系统、虚拟化、分布式文件系统、云存储等,参与并领导多个大型云计算项目。对大数据关键技术有深刻了解和实践经验,如NoSQL数据库、大数据处理、Hadoop、Hive、HBase、Spark等。
五、培训费用
面授班培训费5800 元/人(含场地费、考试证书费、教材费、学习期间的午餐费) 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请学员带二寸彩照1张(背面注明姓名),身份证复印件一张。
本课程学习考核通过后由中国信息化培训中心颁发《大数据开发高级架构师》证书,证书查询:www.zpedu.org;&证书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考核的证明,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用、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
六、报名回执
欢迎来到北京中培伟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网站,我公司位于拥有6项高级遗产,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多的城市,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的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北京。 具体地址是丰台夏家胡同育芳园东里三号楼B座306,联系人是李老师。
联系电话是 ,联系手机是,主要经营IT认证培训相关产品。
单位注册资金单位注册资金人民币 100 万元以下。
“广州参加大数据平台搭建培训班 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培训课程”相关的客户留言
北京企业信息化审计与治理管控(IT4IT)优秀实践培训班去中培企业信息化审计与治理管控(IT4IT)优秀实践培训班的课程4天具体安排是怎样的?
<font color="#17-06-27
企业回复:已联系
我要给“广州参加大数据平台搭建培训班 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培训课程”留言
“广州参加大数据平台搭建培训班 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培训课程”联系方式
北京中培伟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丰台夏家胡同育芳园东里三号楼B座306
“广州参加大数据平台搭建培训班 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培训课程”相关产品,你也可查看该供应商更多
粤ICP备号 - Copyright (C) 2004 -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广州兄弟连JavaEE+大数据培训
广州兄弟连JavaEE+大数据培训
  ,连教育十年专注IT技术培训,校区覆盖全国17个省及直辖市,现已开设PHP、UI/UE、HTML5、JavaEE/大数据、Java/Android、Linux/云计算、VR/AR 、Python等众多学科。咨询电话:400-,QQ:(同微信)。
  2016年,兄弟连新三板挂牌,市值过亿。2016年11月,兄弟连获得百度教育年度盛典“年度科技创新学校”奖项。秉承“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的教育理念,每年有数十万爱好者及从业者受益于兄弟连IT职业培训、教学视频、网络公开课、院校讲座、出版书籍,堪称IT界黄埔军校。
  学习内容
  第 一阶段 JAVA设计和编程思想 (OOD、OOP)
  1、Java语言基础 2、Java面向对象 3、JavaSE核心类库 4、Java设计
  第二阶段 数据库技术和Web基础 (H5、Jquery)
  1、Oracle 数据库开发 2、JDBC 3、XML 4、HTML5(H5)Web前端技术 5、Jquery 6、AJAX 框架
  第三阶段 JAVA Web技术和主流框架 (SSH)
  1、JSP&Servlet 2、Spring 3、MyBatis 4、Redis 5、Nginx 6、Struts2&Hibernate
  第四阶段 大数据技术 (Hadoop和Spark)
  1、Hadoop 2、Scala语言 3、Spark
  广州兄弟连Java培训
  广州兄弟连Java培训(手机端)
为了节省您的时间,请将您要找的培训课程和具体要求填写在表格里,并留下适当的联系方法提交,我校会主动与您联系。
您还拨打热线【400-633-88-373】联系我们,或者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SOXSOK高中部现有教师 190人,平均年龄38岁左右。3人获特级教师称号,22人被认定为深圳市名师;28位教师经历海外培训。
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办学道路,不仅在英国、新西兰等国家建立了11所国外友好学校,而且与美国格罗斯波因特公立学区合建孔子课堂项目成功获批,不仅选派400余名师生出国出境考察培训,而且选聘50余名优秀外籍教师先后到校任教,不仅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而且培养选送一批优秀学子到国外知名高校就读,努力与国际教育接轨,拓宽了师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师生的国际意识,为创建国际化学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北京市“省部共建大学”。建校62年来,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98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点144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0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部级 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
学校下设文学院、历史学院、政法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育技术系、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燕都学院、良乡校区基础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文化学院、京疆学院、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文化研究院、中国国学教育学院、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化示范学院、心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30个院系以及大学英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共有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57个。各类学生总数 27,149人。其中,全日制贯通培养生100人,专科生761人,本科生10,858人,硕士研究生6670人,博士研究生700人,成人教育学生6894人,外国留学生1166人,已形成从专科生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教职工2,527人,在1,569名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人数317人,副高职称人数613人,博士947人,硕士496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2%。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在校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6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项目4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10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入选北京市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4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2人,入选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18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6人,入选长城学者培养计划9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学校另有62名教师荣获曾宪梓高师教师奖、霍英东青年教师教学奖和科研奖。
学校在200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截至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部、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北京高等教育经典教材1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57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6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21人;2008年我校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在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学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含合作项目),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96项。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电子竞赛、英语演讲等国家级及北京市级比赛中均获得了多项奖励。高层次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8项,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9项。
学校设有90余个研究所(中心),建有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十二五”以来,获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11项,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8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5项,“863”计划项目及子课题9项,“973”计划合作项目17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二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奖7项,省部级以上奖励62项。学年度科研项目总经费9,095余万元。编辑出版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语文导报》、《中学语文教学》、《教育艺术》等。
学校占地约8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77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条件优良,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总资产109220余万元。校图书馆收藏各类图书文献1047.6万册(件),馆藏基础雄厚,是全国文献资料骨干馆之一。学校建有数字校园建设中心,稳定、完善、高效的校园网络已全面开通。此外,还建有国家级标准塑胶运动场、体育馆、羽毛球馆、游泳池等体育运动场地。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目前已同40个国家和地区的212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并成立6所孔子学院,即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秘鲁皮乌拉大学孔子学院、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孔子学院和德国不来梅孔子学院。同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联合培养了577名教育硕士。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可以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院校之一,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个教育部授予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基地”,也是入选北京市首批“北京华文教育基地”的四所高校之一。
首都师大附中、首都师大附属育新学校等附属学校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基地,首都师大附中是北京市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校。
学校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先后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国和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并多次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未来,首都师范大学将锐意创新,开拓进取,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广州市财经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由广州财政学校、广州市经济贸易学校、广州市中华会计成人中专学校三所学校正式合并而成,直属于广州市教育局,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分设财政校区(原广州财政学校)、新校区,总占地面积370亩,在校生规模数达8000人,居省、市中职学校前列。学校软件、硬件、规模、质量上有着良好过硬的办学条件。
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广州市财经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由广州财政学校、广州市经济贸易学校、广州市中华会计成人中专学校三所学校正式合并而成,直属于广州市教育局,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分设财政校区(原广州财政学校)、新校区,总占地面积370亩,在校生规模数达8000人,居省、市中职学校前列。学校软件、硬件、规模、质量上有着良好过硬的办学条件。
学校管理严、校风正,连续6年被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评定为广州市文明单位,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8年被广州市综治委评为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2011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学校、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项目学校。
“德技并重”,学校实行“2+1”学制,坚持“德技并重”的人才价值观,树立“诚信做人”的职业信念,强化服务意识,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交融,专业学习与德育教育相结合,造就“厚德强技”的财经职业人,会计专业学生在全省技能大赛中连续两年获第一名;
“双核驱动”,以会计和商务英语专业为“双核”引擎,推动学校其他专业的改革创新。学校会计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课改成果引领全省。商务英语专业跟单员、单证员考证通过率居全省前列;
“校企共赢”,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培训在岗人员和输送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广州友谊集团、广州粮食集团8字连锁公司在我校分别开设了“友谊班”和“店长班”,实行订单式培养,读书-就业一条龙,校企资源共享,达到共赢。
学校优质的办学水平得到社会认可,2011年我校共招收2780名新生,其中录取的600分以上考生达106名,是全市和全省完成招生任务最好学校之一。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8%以上,对口就业率保持70%以上。大量接收我校毕业生的单位有银行、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广州粮食集团、恒大集团、广州友谊集团、中国移动集团、王府井百货公司、班尼路公司等。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各大银行的前台柜员,金融产品销售员,各企业的会计、会计助理、出纳、财务文员、跟单员、单证员、网络维护员、营销员、收银员等。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主管人才,不少毕业生还自主创业、自我发展。
合肥一六八中学是合肥市教育局于2002年创办的一所现代化寄宿制中学,包含合肥一六八中学南校区(始信路校区)、合肥一六八中学东校区(淮海大道校区)和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学校办学理念先进,管理科学,质量优秀,已成为省内前茅、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多元化、集团化优质学校。自2005年首届高考取得杰出成绩后,学校连续七年荣获合肥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中考平均成绩2010年位居合肥13名、2011年位居合肥市前6;复读年级以绝对优势稳居安徽第一。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立足于升学预备教育,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力转变教育思想,努力提升办学品位,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激活了自主创新欲望,激发了文化创造活力,推进了学校科学和谐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 “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安徽省体育专项特色学校”、“安徽省花园式单位”、“合肥市平安校园”、“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花园单位”、“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合肥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合肥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殊荣。
学校以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律的意识与能力。学校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各类特长;通过开设各类校本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主题丰富的研究性学习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德育主题教育,丰富学生德育体验,完善学生人格。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满足了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了文理兼长、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中学生。
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前瞻性的教育创新,使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一六八中学素质教育的舞台上群星灿烂,光彩夺目。近年来,300多名学生以其杰出的创造力和优异的成绩在数、理、化、生奥赛、国际模拟联合国比赛、省航模比赛、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获奖级别之高、数量之多、科类之全,均位居安徽省前列。2010年,夺取全国机器人大赛获国家金奖,填补了安徽省此项奖励空白。自2005年首届高考取得杰出成绩后,学校连续七年荣获合肥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 2009年摘取安徽省理科状元;2011年高考升学率居全市榜首,全省高考文理科前50名中,一六八中学各占据五席。合肥市高考文理科前十名中,一六八中学学生共占八席。今年,学校荣获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制推荐”资质。
学校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行动研究、外出培训、在岗进修、自觉内省、蓝青工程、 “四子工程”、“六个一工程”、名师工程等多种途径与方式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逐步建立起一支献身教育事业、具有高尚品德、教育观念先进、治学精神严谨、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精深、教学水平一流、育人艺术精湛、不断创新的教师队伍。
一六八中学正以饱满的精神面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向着全国一流名校的既定目标奋力前进!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0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公办护士学校。百余年来,学校紧紧依托行业,走联合办学之路,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2011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验收,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跻身全国百强之列;2012年学校凭借雄厚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被中华职教社评为“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
学校地处城市副中心,毗邻海河职业教育园,位于医疗卫生机构密集区,现有5所附属医院和17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具备一支优秀的专兼职教师团队。学校设有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与医学检验技术、医疗技术、公共卫生与卫生事业管理6个系,基础医学和公共课2个教学部。现开设19个专业,面向28个省市招生,在校生达7500余人。
学校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现有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2011年牵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市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政府特贴专家3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市级教学名师3人。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签约率在83%以上,专业对口率在95%以上。
学校是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高职医学教育组主任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分委会主任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高职高专教育委员会组长单位。作为国家级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首个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全国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核基地、天津市卫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学校始终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特别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卫生事业发展中,提供着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学校将传承百年历史文化,创造新的世纪辉煌,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办人民满意的卫生职业教育,努力成为国内领先、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品牌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特色校、百年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文化强校。
毛坦厂中学十年改革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观,面向未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依据,力争把我校建成现代化,有特色的国家级农村示范中学。
二、办学目标
建成设一个务实创新的领导班子,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构建一个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建立一套先进完善的教学设施,创造一个优美文明 的校园环境,达到全省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跻身全省100强,向千所中华名校进军并获成功。
三、建设一个务实创新的领导班子
1、认真贯彻执行学校领导班子廉洁自律规定;
2、坚持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坚持领班子公开述职制度;
3、严格执行毛坦厂中学学纲制度和仁义制度;
4、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层以上干部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定期考评制度。
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五、构建一个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
六、建成立一套先进完备的教学设施
全面实施《六安市毛坦中学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七、办成有农村特色的国家级示范高中
重庆巴蜀学校创办于1933年,创建人乃原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爱国将领王缵绪,它坐落于枇杷山麓、嘉陵江畔的张家花园,原是一所集幼稚园、小学、初中和高中于一体的闻名遐迩的私立学校。创建初期江苏教育家周勖成由黄炎培亲荐出任首任校长,卢作孚、康心如、何鲁等任校董,定下了“公正诚朴”校训,坚持“儿童本位”教育原则,“手脑并用”教育目标,“教养兼施”教育模式,1937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题“成绩斐然”匾额,教育部指定为“优良中学”。 日,周恩来站在学校大操场,作著名的《抗战九问》演讲,听众席地而坐,达三千多人;11月10日,黄炎培约请马寅初作《战争经济问题》报告;老舍、郭沫若、邹韬奋、田汉、胡风、邵力子、沈钧儒等在校园举办了数十场公开抗日演讲;华北游击队司令赵侗,曾在学校讲演报告华北游击队与日寇作战的情况;茅盾、老舍、戈宝权、周而复、郭沫若、阳翰生、夏衍、何其芳、刘白羽、臧克家、姚雪垠、沙汀、艾芜、艾青等多次到校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会议、活动。巴蜀校园,其时成为了抗日宣传活动的中心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任国文教员,作词的校歌传唱至今。1950年新中国解放后,由西南军政委员会接办,成为西南局干部子弟学校,邓小平同志亲口指示“一切不动。只许办好,不许办坏”。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学校交重庆市教育局直管;1955年8月,巴蜀学校一分为三,中学部改为重庆市第41中学校。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1991年恢复更名为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八十年来,巴蜀中学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六万多名学生,其中不乏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国务院原副总理邹家华,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阎明复,人事部原副部长戴光前,国家气象局原局长邹竞蒙,国家关工委原副主任朱琳,中国民主建国会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黄大能,重庆市人大原副主任卢晓钟,重庆市政协原副主席夏培度,四川省人大原副主任陶晦,四川省人大原副主任刘西林,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王晓棠(女)少将,昆明原市委书记贺兴洲,两院院士李朝义、吴天一、汪应洛、张焕乔、张存浩(201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著名物理学家刘寄星、冯登泰,著名医学专家刘光耀,著名歌唱家龚七妹、吴国松、匡亚新,著名舞蹈家陈泽美、洪文莉,民生集团董事长卢国纪,庆铃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吴云,电脑报社长陈宗周,国学名人李里,江姐烈士的儿子彭云博士,世界跳伞冠军刘德欣,国际象棋冠军黄茜、徐媛媛,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杨乐乐,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曾2003年春,原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夫人刘永清校友回访了母校;是年秋,原全国人大委员长、国务院总理李鹏及夫人朱琳校友亲切接见了以傅唯泉为首的校长班子;2012年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校友回访母校,他们对巴蜀中学给予了高度评价,极大鼓舞了巴蜀师生奋勇向前。
新世纪的巴蜀中学,学校有一个目光远大、思想先进、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1998年由时任校长傅唯泉创造性提出了核心办学理念: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挖掘潜能,张扬个性是巴蜀中学的办学特色。培养具有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的龙的传人,培养具有健康身心、健全人格的文明的人,培养勇于创新、善于学习的智慧的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开放的人,培养脚踏实地、勤奋实干的务实的人,这是我校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2010年,学校新任领导班子深化提出了“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的德育理念。善为根。善养于心,孝慈诚让;上善若水,厚德济生。善,乃立人之根本。雅为骨。雅修于情,高洁慧美;雅润如玉,君子淑女。雅,乃处世之风骨。志为魂。志立于行,坚韧精进;志比鸿鹄,胸怀天下。志,乃成才之魂魄。《中国德育》2012年第3期以6000余字向全国介绍了学校“善雅志”特色德育的探索与实践。《人民教育》2013年第8期向全国介绍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责任立己,制度立校,是学校的管理理念。学校出版了《尺正明道――巴蜀中学规章制度汇编》一书,为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始建于1934年,1972年起开始面向社会招生,招收适龄儿童入学。1998年原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和原广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并于当年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按照国有民办模式运作。2003年学校先后贷款四千多万元在现在的校址兴建了新校区。2009年,广西大学附属中学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规范为民办学校。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占地总面积40.26亩(发展规划中的邕武校区占地300亩),建筑面积31892平方米。广西大学附属中学除有自己的运动场外还可以与广西大学共用大学运动场,运动场地面积生均约23 m2,学生学习、活动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建设现代化的示范性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具有较为广阔的施展天地。“十五”期间,学校响应南宁市人民政府创建“花园式”单位和市教委创建“三园式”学校的号召,制订了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建设的总体规划,多方筹措资金,投入近五千多万元进行基础建设和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布局完善,“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各功能区井然有序,错落有致,校园建设初具规模。实现办学条件的标准化,是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十五”办学的奋斗目标之一。现在,这个奋斗目标已基本实现,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办公楼、教学楼、运动场、餐厅、学生公寓等一应俱全;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学室、演艺排练厅、图书馆和阅览室等设施配备标准,每间教室配有宽带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设备及空调。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有教师用计算机208台,教师人机比达1U1,学生用计算机210台,学生人机比为6.67U1,全部接入宽带网;建有信息中心、电子阅览室、藏书室、教师、学生阅览室、期刊阅览室、电子备课室等设施;学校图书资料丰富,图书馆藏书7万册,生均50册,每年订报刊杂志和教师参考书772多种;学生阅览室配有242个座位,占学生总数的17.3%。此外,学校还可利用广西大学图书馆的图书、设备、数据库等资源。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生活设施齐全,实行全封闭管理,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进出校门和就餐采用IC卡智能管理系统;学生公寓可以容纳3000人住宿,全部配备独立卫生间、风扇、空调、热水系统;饭堂餐厅可容纳3000余人同时进餐,满足学生的就餐要求;配备卫生保健室2个。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已建成千兆骨干校园网,完成校内办公系统、成绩管理系统等无纸化办公平台的建设,建有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和现代办公管理系统以及具有先进的电脑控制的校园广播系统,实现监控、广播、办公、教学、考勤、消费、校园电视台等网络一体化应用。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还新建了学科专用教室、科技活动室、学术报告厅、天象馆等设施。
几年来,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全教会”的精神,逐步确立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树立了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在教师当中,有计划地开展现代教育思想的专题学习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区内外各种关于现代化教育思想的学术报告会、研讨班,创造条件让教师到区内外先进中学学习、考察和培训,让他们感受现代化教育的气息,学习最先进的教育经验。通过这些活动,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为迎接21世纪教育的挑战、适应现代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务实求真的办学风格,高度重视学风、教风、校风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种有形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努力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工作环境和催人奋进的精神氛围。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目标、办学警言、育人口号和办学策略。办学目标是:教风正,学风浓,秩序好,质量高,校园美;办学警言是:教育质量是广西大学附属中学的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是自身发展的硬道理;育人口号是:先成人,后成才;办学策略是:围绕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抓好两个重点(转变教育观念,完善管理评价体系),树立三种意识(育人意识,科研意识,创新意识),把握四项策略(求高,求新,求实,求精),追求五个目标(一流学风,一流师资,一流校园,一流管理,一流质量)。
2008年,广西大学附属中学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新的领导班子是一支政治素质优良,政策水平、管理水平高,决策能力强,办事效率显著,在群众中有强大影响力、感召力和亲和力的领导集体。校长教育思想先进,管理经验丰富,治校有方,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注重人文关怀,勤于钻研,作风民主,开拓进取。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勤政廉洁,埋头苦干;在学校办学最困难的特殊时期,带领全校教职工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完善管理制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综合水平和办学实力。近年来,广西大学附属中学积极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年工作规划》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党内监督条例》,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抓好党风党纪教育,努力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防腐拒变能力,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接受党纪国法的约束和群众的监督,廉洁自律,注意不断完善人格,以人格力量去管好学校、管理教师,努力创造既严肃认真又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努力为群众多做实事好事,不断提高领导艺术,努力缩短干群之间的心理距离。因此,学校领导的工作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干群关系融洽,学校领导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2009年对领导干部进行民意测验,主要领导评价为优秀的达到50%以上,评价为合格以上的达到95%以上。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在南宁市素享盛名,它拥有一批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资深教师,每一个学科的备课组长均是南宁市学科中心组成员或南宁市教科所聘任的业余教研员,在南宁市的教学研究活动及高考备考指导中具有重要影响。多年来,学校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以“三师”(铸师魂、养师德、练师能)活动为载体,引导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形成教师的职业风范,塑造理想的教师人格,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全校老师形成了刻苦学习、严谨治教的优良教风。高中部现有教职工83人,专任教师65人。“十五”期间,有3位教师被评为南宁市学科带头人,23位教师被评为南宁市教学骨干;目前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有特级教师5人,拥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25人,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72%,任课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近年来,广西大学附属中学的规章制度不断补充完善,校长负责制正常运转。教代会的成立、学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校长负责制的运行,使教职工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增强了全体教职工的危机感、归属感、责任感,标志着学校的民主管理、科学决策进入了正常轨道。
西北师大附中,源起于1901年创建的北平“五城学堂”,前身为北平师大附中,1937年秋,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已有36年办学历史的北平师大附中被迫随北平师大、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等西迁西安、城固等地办学;1943年,附中随西北师院迁至兰州;1988年9月,西北师院改称西北师范大学,附中又随其改称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兰州办学以来,先后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重点中学和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勤、慎、诚、勇”的校风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学校素以启迪有方、英才辈出而闻名遐迩。在西北办学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许多学生成为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科学院院士、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学家孙鸿烈, 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轻武器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朵英贤等11名院士,以及北京大学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吕植和正在美国留学读博的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银奖获得者杨巍等,是新老学生的杰出代表。仅改革开放以来,就为高等院校输送学生近万名,其中多数到重点大学学习,并有近四千多人次的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和各种评优活动中获奖。
新世纪、新阶段,西北师大附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断创新育人模式,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对甘肃省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以 “鸿宇”理科实验班、“北辰”人文实验班、“昌绪”工程实验班与“国际英才班”等为代表的多元育人模式,特色鲜明,文理相融,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为优秀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于2002年秋季开学起实施寄宿制管理;为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素养的高层次人才,2008年开始开办“国际高中实验班”,旨在为学生提供选择享受国外高等教育的广阔平台,经常举办中外中学生文化交流活动,2006年被国家汉办确立为 “汉语国际推广中学实习基地”,面向世界各国招收中学留学生。
学校是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会员学校、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学分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高中六校联盟成员校,也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托福网络考试考点、英国剑桥大学中国遴选中心考试中心。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海南省直属重点中学,学校现任校长陆荣基是教育部国家级骨干教师、海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特级教师。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分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平米,建筑面积82764.44平米。西校区为初中部,位于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东侧海南师范大学内,校园布局紧凑精巧,教学设施齐全,交通方便快捷。东校区为高中部,坐落于海口市美兰区琼山大道西侧,西临风光秀丽的南渡江,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71%,布局协调,功能区划合理,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三大块。校园建筑大气美观,设计新颖,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以天桥和回廊相连,浑然一体,整个校园绿树与白墙交相辉映,干净整洁。学校现有8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700多人,在职教职工318人,专任教师238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96人,研究生学历的1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15人。教学设施先进,高中部综合楼群包括3栋教学楼、1栋办公楼、1栋实验楼和1栋综合楼,有85间教室,40间办公室,40间实验室、电教室,每间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平台。按规定配齐了计算机室、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其它相关教学器材。运动设施充足,拥有标准的8跑道400米田径运动场、体育馆、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等体育设施。生活设施齐全,有能容纳3000多人住宿的学生公寓,供3000多人就餐的食堂,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办学条件日臻完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在省内外取得良好的口碑,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海南省一级甲等学校”“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海南省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海南省新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海南省安全文明生态学校”“海南省科普工作先进单位”“海南省自然保护研究会理事单位”“海南省先进团组织”“海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合格学校”“海南省实验教学优秀学校”“海南省教育人才智力扶持工作先进单位”“海南省园林式单位”。
渭南高级中学(Weinan senior school)创办于2009年。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十大民生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是渭南市教育局直属高中。截止2016年6月,渭南高级中学共拥有校园占地面积200余亩,教学班78个,全校师生5000余人。
日 ,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今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的渭南高级中学全面开工。该校建成后可有效缓解城区市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渭南高级中学位于高新区科技教育产业园区内,北邻乐天大街,南接新区北街,东到广场西路,西靠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渭南新区中心位置,周围有已经建成的高新区行政办公中心、创业大厦及正在建设中的高新区中心广场、国际会展中心等。
据了解,渭南高级中学校园占地面积200亩,计划设置8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预计4000名。建设内容包括行政办公楼1栋3000平方米、教学楼1栋6300平方米、实验大楼1栋5400平方米、学生公寓2栋13600平方米、生活服务中心3000平方米;另有体育馆一座、游泳池一座、标准体育场一个,附属设施共计14700平方米。工程总建筑面积48000平方米,总投资1亿多元。
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2000万元,市上并划拨200亩国有土地作为项目用地;同时,整合全市教育资源,为学校在师资管理及运行等方面搭建优质服务平台。
渭南高级中学是渭南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十大民生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是渭南市教育局直属高中。学校以省级示范高中为标准起步建设,硬件设施先进,办公条件优越,校园环境幽雅,以创办集实验性、示范性、现代化于一体的一流名校为目标,用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环境,培养一流人才。
哈工大附中创建于2001年6月,由哈工大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举办,经哈尔滨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民办完全中学。
――初中部坐落于南岗区西大直街55号,高中部坐落于南岗区西前卫大街10号,教育教学设施完善。学校现有5773名学生,118个教学班。
――依托工大。全校师生始终成长在哈工大怀抱,在办学条件、硬件设施等方面得到了哈工大的大力支持,师生享受到哈工大独一无二的教育教学资源。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哈工大的先进办学理念打造了工附闪亮的品牌。
――理念先进。学校始终坚持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立德树人、明德至善”为核心,以“学有优长、多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双育质量、减轻课业负担”为突破口,以“提升教师技能、打造特色教师”为着力点,追求每一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办学生喜欢、教师钟爱、社会满意的知名学校。
――名师引领。现有教职工401人,专任教师363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30名,国家、省市区级优模教师137人。独到的“APA”管理体系形成一支具有“业精、大爱、面向全体”品质,具有“四个特别”精神的高质量教师团队,已成为哈工大附中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力。
――生态德育。建立“生态体验教育”场,不断提升“双育”质量,不断增强特色德育的操作性,将“十九个德目”与“七项”常规德育活动相融合。鲜明的德育特色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培养了一支“乐学、向上、张扬个性”的优秀学生团队。
――国际教育。国际部至今已积累了八年的国际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培养储备了一支成熟的、富有经验的国际教育师资队伍。东北三省首家由英国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认证并授牌的教育考试中心(全球授权号CN851)。目前已向国外大学输送300余名学生。
――特色发展。基础教育+特色教育,双轮驱动。实行“一体四部”管理模式,即“基础教学部”与“特长部、国际部、创新部和双语部”四部并行,培养学生学有优长、素质多元、个性张扬、全面发展。特长生100%考入重点院校,机器人队伍多次获全国冠军,多人被保送国家重点大学。
――质量领先。初中教学质量全市遥遥领先,中考状元团队、数学满分团队等教育奇迹的创造彰显了初中部办学实力。高中“一体多元”的办学模式成为省民办高中生存发展的成功典范,本科录取率高达90%。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哈工大的领导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民办学校”“全国办学特色示范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生源基地”“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优秀生源基地”“黑龙江省一类初中”等90项国家级荣誉,182项省、市、区级荣誉。
――哈工大附中人将牢记哈工大“规格严格&#8226;功夫到家”的校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创办“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全国知名中学!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是四川省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直属四川省教育厅,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学校地处四川省成都市犀浦镇,校园面积616亩,分南、北苑两个校区,北苑校区由原成都市世界乐园改建而成。学校环境优美,设施优良。学校交通便利,成灌高铁、成都地铁2号线可直达。
学校前身为创立于1939年的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具有培养“工程师才能、技工身手”的育人传统。建国后,学校秉承“服务纺织、服务社会、服务学生、服务人民”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敬业奉献、民主和谐、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德修于正、学究于行”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范、勤、严、爱”的教风,“好学、善问、勤思、笃行”的学风。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紧紧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锐意进取、科学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显著提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学校现有教职工859人,其中教授、研究员等正高职称47名(含美籍华人教授1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副高职称137名,讲师、工程师、实验师等中级职称215名;国务院津贴获得者2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四川省劳动模范1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省教学名师4名、省师德标兵2名、省级教学团队4个。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中科院院士刘盛纲教授担任了学校客座教授、科学委员会名誉主任、太赫兹纺织研究中心科学顾问,美国百人会理事、晓龙基金会董事长曾宪章博士担任学校高级顾问,学校还特聘8名教授、26名国内专家为客座教授。近五年来,教师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2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获教育部高专英语教学优秀集体三等奖1项,2门教材获纺织服装教育“十一五”部委级优秀教材,1门教材获四川省精品教材,1门教材获科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21项研究发明获国家专利。
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不断加强专业课程建设。现有纺织工程学院、材料与环保学院、服装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等9个学院和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工作部等3个教学部。形成了以纺织、服装、染化为龙头,以机械、电气、电子信息、建筑为骨干,艺术、经贸、管理和外语并举的专业格局,现已成为一所应用型多科性高等学校。学校现有国家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普遍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实践动手能力,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服装专业学生曾白子在“益鑫泰杯”第五届中国时装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何欣在中国首届电子商务大赛中夺取国家级银奖;服装专业学生曹于亚被评为“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并当选为团中央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夏永鹏荣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并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周年庆典暨“2011高教社杯”颁奖仪式;服装专业学生侯越越在“凤凰庄杯”第七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服装制版与工艺技能大赛上,以总分第一名的佳绩获个人一等奖,获评“全国纺织服装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标兵”称号;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夺得唯一高职高专一等奖;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模拟创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上,我校学生获工业企业经营技能赛项一等奖;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职业能力大赛上获团体和个人一等奖;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第二届“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获团体二等奖与个人二等奖2项;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共46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44项。
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自四川省教育厅开展就业工作评估以来,学校连续被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据第三方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我校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及2011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月收入提升幅度明显;发展空间大(职位晋升比例高、次数多);认可情况好(就业现状满意度高、校友推荐度高)。
学校发挥智力、科研优势,积极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不断加深,服务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学校2012年牵头成立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全国108家企事业单位、相关机构加盟;学校与彭州家纺服装园区、乐山土主纺织园区、富顺服装产业园区、广安牛仔产业园区、广东新塘、西樵纺织园区和云南保山市、四川彭州市等地方政府开展产学研合作;学校与国际电梯行业巨头芬兰通力电梯公司联合在校内建成通力电梯西部培训中心和电梯实训基地,与乾弘集团遂宁纺织有限公司合作开办双元制“就业+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乾弘班”,与奥的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奥的斯冠名培养班”,与雷迪波尔时尚服饰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服装学院,与广东开平信迪印染厂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无水印染技术创新中心”等。学校与政府、行业、园区、企业等合作成立的技术研发中心、人力培训中心、社会实践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等200余个,实现了教学、科研与生产的无缝衔接。
学校建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纺织品生态染整实验室,建有全国无水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太赫兹纺织研究中心、染整技术研究所、蜀锦蜀绣研究中心、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研发中心、软件测试中心、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所和高新纺织品创新中心等科技和社会服务机构。2014年学校成功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近年来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目前,已招收两届共30名老挝留学生在校就读。学校与印度尼西亚Universitas Gadjah Mada 成功实施了学生交换、教师交换、互访项目;与印度一流艺术设计学院AID实现交流互访、师生互换;与美国JUNIATA COLLEGE签订学生交流、教师互换项目协议;与德国F+U 萨克森公益教育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中德职教教师培训中心”;与英国ROBERT GORDON UNIVERSITY合作开展针对专科毕业生的专升硕项目。同时,学校与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日本、印尼、印度、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广泛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实施教师赴德专业教学法培训、学生赴德学习、学生赴台交流、学生寒暑期赴英游学、学生暑期赴美游学及勤工俭学项目。打通学生赴香港、赴泰国、赴美国专升本的渠道。学校设立出国培训部,常年开展师生跨国交流学习活动。近五年来,已有500余名师生前往国境外学习交流,300余名国境外专家、学者、学生来校讲学或访问。
2006年学校党委被中共四川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7年学校被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授予“四川高校领导班子开展‘四好’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学校获“四川省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同年被中共四川省委、省委教育工委列为四川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2009年学校作为全省地方高校代表参加了全国高校第18次党建会,党委书记受到了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亲切接见。2010年学校先后被四川省和国家遴选为四川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和国家首批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2年学校被中国青年报社授予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称号。2013年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先后顺利通过省级和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验收,并被教育部、财政部评定为“优秀”,成为四川省第一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沧桑砥砺近八十,科学发展谱华章。目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已基本实现“打造西部特色高专,争创职教一流水平”的发展目标,进入进一步提升办学内涵、彰显办学特色的重要发展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正紧紧围绕党和人民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牢牢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我国由纺织服装产业大国向纺织服装产业强国跨越的重大历史机遇,弘扬优良传统,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
2007年7月,经湛江市教育局批准,湛江一中与寸金教育集团合作办学,以民办公助模式创办“湛江一中培才学校”,迁址至湛江赤坎寸宝路。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秉承湛江一中“以德立校、育人为本、和谐发展、笃学求尖”的办学理念和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开拓创新。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占地面积280亩,校园人文气息浓厚,环境优美,设施设备完善,布局合理。有主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国际部楼、人工草塑胶跑道运动场、民乐室、舞蹈室、合唱室、管弦乐室、音乐室、美术室、电脑室、电子阅览室、大型图书馆、公共广播系统,每间教室均有完善的多媒体平台等。
学生公寓全部装有空调,每间宿舍住8―10人,配有独立卫生间,定时输送热水,每栋宿舍安排数名生活老师。学校拥有可同时容纳五千多人就餐的两个全新装修并装有空调的饭堂。同时,校园有完备的电子监控系统,学生凭出入卡及校讯通卡进出校门。学校拥有完善的校园网络,及时报道学校新闻,公布学校事务等,还有学生考试成绩管理、学籍管理、学生住宿管理、学生课堂考勤管理、课程查询等系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有序高效。
“校讯通、校园网、家校双向反馈表”形成三位一体的信息通道,保持了家校交流渠道通畅。
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且充满朝气的教师队伍。有来自全国各地优秀教师、优秀大学毕业生及湛江一中部分骨干教师兼课,中、青年教师结构合理,其中高级教师45人,一级教师172人,外籍教师9人。
短短几年,学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信任与赞誉,办学规模每年上一新台阶,取得跨越性的发展。学校办学初仅23个教学班,学生1200多人,教职工76人。目前,我校共有16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已达9000多人,教职员工520多人。近七年,我校高考成绩稳步攀升,2016年我校应届班和补习班重点率、本科率均大幅度提升,其中一本上线74人(含传媒生3人),一本达标率达到150%,较2015年上线人数增幅达到150%;二本上线447人(含传媒生48人),二本上线人数较2015年增幅达到108%,增幅在全市各中学名列前茅。中考成绩更是年年刷新,取得跨越性突破,七届毕业生连续七年摘取我市中考总分状元桂冠,谱写了湛江市乃至广东省的中考神话!包揽了全市中考总分前3名,全市前10名我校占7名,八个学科囊括湛江市单科第一,单科满分高达141人次。我校湛江一中上线人数为414人,占湛江一中市区统招生人数的79%!
近年来,培才学生在各学科竞赛中均有出色表现,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获全国一等奖856人,全国二等奖1425人,全国三等奖1838人。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探索不懈,沉稳前行,正以稳健的步伐行走在南粤教书育人的前沿战线,正以勤勉敬业、锐意进取的精神,续写往日的荣耀,创造未来的辉煌。
陕西理工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市,汉中北倚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其间。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湿润,宜学宜居,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和“西北小江南”的美誉。
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具有近60年办学历史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也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是汉中周边陕甘川鄂渝毗邻地区唯一一所具有硕士授予权的高校。先后经历了汉中大学、汉中师范学院与北京大学汉中分校、陕西工学院等发展阶段。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原汉中师范学院与原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陕西理工学院更名为陕西理工大学。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36.1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68.49万平方米。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实训中心。设有65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机械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特色学科),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省级2011协同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14个省级研究中心和服务平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5亿元。学校馆藏图书214万余册。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7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90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65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39人,其中教授129人。现有双聘院士3人,国家高端外国专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双聘),陕西省“百人计划”人才9人、“三五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陕西省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青年科技新星等40余人。全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1万人。
建校以来,陕西理工大学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和从严治教,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凝练办学指导思想,大力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形成了“扎根秦巴,艰苦创业,服务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现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4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名牌专业,15门省级精品课程,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省级教学团队,10名省级教学名师,1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校近60年来,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行业、部门或地区的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管理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坚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蓬勃发展,建成了学科门类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在学科建设中,学校不断凝炼学科方向、整合学科队伍、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交叉融合,逐渐形成了以秦巴山区自然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为特色的理学学科群、以工业应用技术开发研究为特色的工学学科群、以汉水流域文化史及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为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群及其研究方向,建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及研究与服务平台,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近五年,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4项,发表学术论文6969篇,其中被SCI等四大索引收录522篇,出版著作和教材421部,获得授权国家专利1331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1项;年均科研经费4650万元;获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陕西理工学院学报》为全国优秀期刊。
近年来,学校以“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为抓手,大力引进“百人计划”、“三秦学者”和国家高端外国专家等高水平人才,积极聘请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等知名专家、教授为学校双聘教授,同时启动“千万工程”,大力引进和培养博士,不断提升人才队伍水平。
学校重视国际学术与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并保持合作与交流关系,常年聘请外籍专家及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任教、讲学,促进了学校的学术交流与对外融合。
当前,学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实施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大学文化建设工程、党的建设工程,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全面开展创建以工程教育和教师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努力实现学校事业发展的新突破。
西安翻译学院由我国当代杰出教育家、民办教育拓荒者丁祖诒先生创办。学校座落在西安市南郊风景秀丽的终南山下,其前身为创建于1987年的西安翻译培训学院。2000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西安翻译职业学院,实施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更名为西安翻译学院。2009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接受陕西省“一校一策”巡视诊断,并于同年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院校。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促校、特色兴校”办学思路;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取之于学,用之于学”公益性办学原则;坚持以“高尚教育”为引领,以“读书、做人、变革、奋进”为校训,实施“外语+专业+创新创业技能”和“专业+外语+创新创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下设亚欧语言学院、英文学院、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技术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健康学院、翻译研修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11个二级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和体育教学部2个教学部和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专设国防教育教研室。学院开设本科专业36个,专科专业24个,涵盖文、经、管、工、艺、法、教育、医学等八大学科门类。
学校成立了陕西终南学社、翻译研究所、书画艺术研究所、电子商务运营研究中心和陕西旅游文化研究中心等十多个研究机构。现有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优秀教材5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改项目13项;现有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个,校级特色专业8个,校级精品课程39门,校级教学团队21个,校级教学名师22名,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西译精神为支撑,以文化育人为根本,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依托终南学社,举办终南大讲堂,创办《西安翻译学院学报》和《陕西终南文化研究》等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西译文丛》和《终南文库》等系列丛书。学校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定期举办春、秋诗会,“人文天地”文艺会演和中秋晚会、元旦晚会等。50个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美化校园环境,营造人文氛围,推进各类学科竞赛,强化个性培养和准军事化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省、市大学生科技、文体活动竞赛等各类奖励千余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与西北大学、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延安大学等省内大学建立帮扶关系,与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学、美国圣荷西大学、日本福州外国语学院等十几所国(境)外院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近年来,有1000余人赴国(境)外攻读硕士学位;有18名师生先后赴东欧及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和国家公派留学。学院多次组织师生参加国际青年发展峰会论坛,还聘请欧盟议会首席议员Robert George Karthus博士等多位国内外专家教授来院作报告,不断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同美国地方政府建立了学生带薪赴美实习的合作关系,先后有1200余名学生赴美国实习。
学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要学习到西译”的良好社会声誉。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左右,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外语水平高、综合能力强,富有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下得去,留得住,守纪律,善合作”。李岚清、李建国、陈至立、蒋正华、阿不来提&#8226;阿不都热西提、赵正永、庄长兴等多位中央与省市领导先后到学校考察,高度赞扬我校的培养模式、管理模式、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荣获陕西省“文明校园”、“平安校园”、“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西安市“安全单位”、“先进单位”和“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连续8年,被中央六部委授予“全国食品安全百佳先进单位”、“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还获得“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和“最具就业质量奖”等荣誉称号。在近几届“APEC未来之声”中国区选拔赛中,我校学生郑悦、杨鑫、丁倩雯、弓晨四位同学先后获得随同国家最高领导胡锦涛、习近平参加APEC峰会的资格。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和搜狐网等多家媒体,相继对学院的教学建设与改革等进行了追踪报道。
甘肃医学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优良办学传统的全日制医学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甘肃省平凉地区卫生学校,2003年升格为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医学本科院校。
学院位于钟灵毓秀的天下道教第一名山――崆峒山东麓,泾水河畔,占地面积805亩,建筑面积22.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6亿元,现有28个党政及教学科研机构,教职工1229人(含附属医院),各级各类学生5850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47人,高级职称161人(其中正高职称31人),博士10人,硕士152人。同时,学院还从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医学院校聘任了10名院士和49名博士为我校兼职教授,定期来校开展讲学,进行学术交流。教师中有184人分别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省级“教学名师”、“园丁奖”、“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近5年来,有120人次担任教育部规划教材的正副主编和编委,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438篇,获省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36项。
学院现开设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四个本科专业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中药学、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医学影像技术十一个专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和护理学被财政部列为高职高专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护理教学团队和医学检验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基础护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200万元,建有网络检体诊断室、护理实训室、数码互动显微镜室、口腔实训室等89个现代化医学实验室及信息技术实验室;成立了平凉市皇甫谧研究院、平凉市崆峒学研究院、平凉市崆峒养生文化研究会、平凉市皇甫谧陇药研究院、甘肃医学院中医药研究中心5个市级研究机构;校图书馆馆藏图书85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816种。依托现代数字技术,学院还构建了完善的文献资源、网络视频教学、电子阅览等网络公共服务平台。
学院现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其中第一附属医院(原平凉市人民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原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三级乙等医院,学院还拥有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省内外教学实习基地80所,其中包括兰州陆军总院、兰大一院、兰大二院。设有甘肃省全科医学培训分中心、平凉市第十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近年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养德崇医、见贤思齐”的校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了以全日制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及相关医学类本、专科教育为主体,继续医学教育、成人本科教育、自学考试、乡村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先后与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等院校建立了帮扶合作关系,为甘肃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医德优良,基础扎实,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升本前,学校文理科招生录取分数线平均高出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录取提档线150分左右,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新生报到率年均保持在95%以上,当年毕业生就业率年均保持在89.3%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之首,形成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性机制。学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单位”、“甘肃省护理专业毕业统考第一名”、“甘肃省红十字会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甘肃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省级和国家级荣誉称号。涌现出了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张晓,“最美白衣天使”陈凤娟、牛雪莲等先进典型,使学院在省内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甘肃医学院将继续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学院精神,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注重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开创学院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西部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建设、为甘肃医学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民健康保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普通高等学校,是三峡库区唯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医药卫生类高等院校。
学校占地面积839亩,校舍面积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8亿元。现有在校普通高职高专学生11002人、成人本专科学生2288人。学校教职工1082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121人,硕博士244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85%。
学校设有临床医学、医学技术、中医、护理、药学、基础医学、公共基础、思政教学8个教学系部。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校内建有基础医学、护理、临床、中医、药学五个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和中药科技馆、生命科学馆、三峡中医药文化陈列馆,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
学校紧贴城乡基层和社会需求,打造优势专业品牌,开设有医学、中医、护理、药学、卫生管理、医技六大类26个专业,形成了护理、中医骨伤、针灸推拿、中药等优势品牌专业,在全市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是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护理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培训基地”、“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基地”,是重庆市教委批准的“三峡中医药国际培训中心”,是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确定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校组建了以服务库区卫生事业和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的重庆市三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积极探索在政府主导下,行业学会引导、医院企业参与的多方合作办学机制。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知名院校和重庆医科大学、山东医专、天津医专、上海医专、泉州医专、浙江医药高专、遵义医专、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中医药高专、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等医药院校及重庆医药卫生学校、长寿卫生学校等中职学校开展深度校校合作,与武隆等区县人民政府合作探索基层卫生人才订单定向培养新模式,与三峡中心医院等共同探索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与云南健之佳健康连锁药店股份有限公司、太极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成都康弘药业集团、国药控股重庆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校企订单培养,与全国120余家二甲以上医院、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学生创业就业基地,形成了合作育人、互利互惠、共谋发展的良好格局。
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立足三峡、辐射两翼、统筹城乡、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以医学教育和卫生职业教育为主体,先后为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各级各类医药卫生人才10万余名,为三峡库区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和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近5年来,荣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省级科技进步奖各1项,建有省级精品课程或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是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文明单位”、“职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科技工作先进集体”、“招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园林单位”、“重庆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等称号。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日,前身为合肥幼儿师范学校,1992年获省教育厅批准成为“安徽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日获教育部批准升格,成为安徽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幼儿师专,承担了全省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师资培训以及教育科研等任务。
学校位于合肥市磨店高教基地,占地400多亩,已建成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4400万元,纸质图书近40万册。现有教职工250多人,其中:具备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50%以上,副高以上职称占30%,安徽省模范教师、省市优秀教师、高校“教学名师”、“教坛新秀”、合肥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0余人,省级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3个。现有在校生5170余人,分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
学校目前开设了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特殊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书法教育、英语教育、小学教育、对外汉语、图书档案管理等11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早期教育为省级特色专业。安徽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安徽省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联盟、安徽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安徽省儿童文艺家协会幼儿文学委员会等研究机构秘书处均设在学校。学校主动承担安徽省教育援疆项目,自2011年起每年为新疆皮山县培养50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同时,积极贯彻职业教育改革精神,发挥优势资源,支持革命老区金寨职业学校和省内中师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坚持产学研结合理念,积极探索与地方政府“公建公办”连锁幼儿园的深度合作模式,引领幼教行业发展。
学校坚持特色办学,以“一切为儿童”为校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从教基本功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新生录取分数线、报到率和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居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迄今已培养了13000多名合格的幼教、小教师资,同时坚持幼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为全省培训了18000多名在职幼儿教师,成为安徽省学前教师教育领域的主力军。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目前与台湾地区元培医事科技大学、敏惠医护管理专科学校、中原大学,与韩国又松大学、韩国又松信息大学、韩国顺天乡大学、美国布隆菲尔德学院等国外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学生交流、合作办学、教师访学、培训等合作活动。
学校经过35年的发展,已形成明显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全国享有良好的声誉,受到教育部、人事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等国家部委多次表彰,先后获得“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15年,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顺利通过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并以优秀成绩通过安徽省首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个性评估,成功申报了“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2016年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获批14个项目,学校被评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学校被教育部誉为“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的师范学校,享有“江淮幼教一枝花”、“安徽幼教的黄埔军校”等美誉。
合肥幼专将紧抓国家实施高校综合改革的有利时机,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立足合肥,服务安徽,面向全国,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幼儿师范高等院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由区市共管、以市管为主。其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的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被誉为“桂北革命的摇篮”,并以其独特的办学方式和办学成就,成为全国办学成绩突出,对革命贡献较大的四所著名师范之一。
学校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先进单位”。
学校现有信义、甲山2个校区,校园面积430.38亩,建筑面积17.95万平方米。占地890亩的临桂新校区已于2015年底开工建设第一期工程。目前,学校设有9个教学系和2个公共教学部,共11个专业大类45个专业(方向)。有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
办学特色凝练成型。学校近80年的发展历史积淀凝练了“秉承艺术兴学传统,以艺术教育为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办学特色。在广西专科院校中率先开设艺术类专业,是广西培养基础教育艺术师资和艺术人才的重点院校。强力打造音乐、美术等教师教育特色专业,实施艺术教育全覆盖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人文修养。
教师教育资源丰富。学校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实施学校、广西重点培育教师教育基地、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法研究基地和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基地。有广西高校师范专业办学能力提升计划项目1个。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培训9万多名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和各类应用型人才,桂林市中小学近80%的教师和70%的校长均系我校毕业生,100余位校友被评为特级教师或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为广西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目前,学校在职教职工有575人,其中专任教师有385人,正高职称36人,副高职称118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员占40%。博士12人,在读博士11人,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39人,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62.08%。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
教研水平稳步提升。近年来,学校在专业、课程、教材、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和科研项目立项上均取得国家级突破。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4种。学校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自治区级课题立项60项;获得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有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6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学校是“广西高校教学改革与管理先进单位”“广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学校学报被评为第四、第五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成功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第一批学术期刊;《广西方言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职业技能大赛、语言文字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在社会各类事业、各条战线上贡献突出,当地政府和社会的评价较高,学校连续3年被评为“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
面向未来,学校将抓住机遇,坚持“以德立校,以艺兴学”的办学理念,弘扬“勤学慎思、明德笃行”的校训精神,团结一致、砥砺前行,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内涵特色,努力开创学校升格转型、发展创新的新局面,为建成“特色鲜明、区内有优势、国内有影响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位于重庆市文化名区――沙坪坝区大学城。学校始创于1948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一后方医院卫生学校,经过近70年的办学锤炼,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培养了十余万名优秀的医药卫生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市长黄奇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陪同下亲临我校视察,充分肯定了我校办学水平。
学校是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卫生和计生委卫生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出国卫生人员培训基地和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重庆学习中心。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中药专业、护理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承办单位,国家卫生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考试站。学校是教育部护理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库建设骨干单位、教育部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药化学实用技术项目负责人单位,是教育部“专科临床医学(3+2)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学校。
学校承担了卫生部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骨干药师临床药学培训基地、重庆市药品安全科普中心、重庆市中国-加拿大紧急救护培训基地,重庆护理心理素质培训中心、重庆市大学生国防教育创伤急救培训基地、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康复人才培养基地、中国青爱办授予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性健康、防艾及慈善教育示范学校及全市高校示范基地”。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团队、“中国青爱工程十所标杆小屋”等称号,荣获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重庆市模范职工之家、重庆市三八红旗集体、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先进单位、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德育特色学校、“重庆市工人先锋号”单位等称号。学校获得全国高职高专药品(药学)类专业建设成果优秀奖、国家“黄炎培优秀理论奖”和重庆市“黄炎培优秀学校奖”。
学校本部占地面积近4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近7亿。图书馆藏书50多万册,建有主干为千兆的校园网络基础平台和设备先进的电子阅览室。校本部教授、副教授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40余人,“双师”素质教师近20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近200人。拥有以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专家、全国食品药品教学指导委员会药物制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软件培训学校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