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当归 肉苁蓉苁蓉散治疗老,弱,孕畜便秘

中兽医基础|防治法则(下)
治法,指临证时对某一具体病证所确定的治疗方法,是治则理论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
一、内治法
(一)八法 即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药物治疗的基本方法。药物治疗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而八法又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正如《医学心悟》所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以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尽之。盖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1.汗法 又叫解表法,是运用具有解表发汗作用的药物,以开泄腠理,驱除病邪,解除表证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表证。外邪致病,大多先侵犯肌表,继则由表及里,当病邪在肌表,尚未传里时,应采取发汗解表法,使表邪从汗而解,从而控制疾病的传变,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由于表证有表寒、表热之分,汗法又分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两种。
辛温解表主要由味辛性温的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紫苏、生姜等组成方剂,适用于表寒证,代表方为麻黄汤、桂枝汤等。
辛凉解表主要由味辛性凉的解表药如薄荷、柴胡、桑叶、菊花等组成方剂,适用于表热证,代表方为银翘散、桑菊饮等。
根据兼证的不同,汗法又有加减之变通。如阳虚者,宜补阳发汗;阴虚者,宜滋阴发汗;兼有湿邪在表的,如风湿证,则应于发汗药中配以祛风除湿药。
使用汗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体质虚弱、下痢、失血、自汗、盗汗、热病后期等有津亏情况时,原则上禁用汗法。若确有表证存在,必须用汗法时,也应妥善配以益气、养阴等药物。
(2)发汗应以汗出邪去为度,不可发汗太过,以防耗散津液,损伤正气。
(3)夏季或平素表虚多汗者,应慎用辛温发汗之剂。
(4)发汗后,应忌受寒凉。
2.吐法 又叫涌吐法或催吐法,是运用具有涌吐性能的药物,使病邪或有毒物质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误食毒物、痰涎壅盛、食积胃腑等证。代表方为瓜蒂散、盐汤探吐方等。
吐法是一种急救方法,用之得当,收效迅速,用之不当,易伤元气,损伤胃脘。因此,如非急证,只是一般性的食积、痰壅,尽可能用导滞、化痰的方法,特别是马属动物,由于生理特点不易呕吐,更不适用吐法。
使用吐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心衰体弱的病畜不可用吐法。
(2)怀孕或产后、失血过多的动物,应慎用吐法。
3.下法 又叫攻下法或泻下法,是运用具有泻下通便作用的药物,以攻逐邪实,达到排除体内积滞和积水,以及解除实热壅结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里实证,凡胃肠燥结、停水、虫积、实热等证,均可以用本法治疗。根据病情的缓急和患病动物体质的强弱,下法通常分攻下、润下和逐水三类。
攻下法也叫峻下法,是使用泻下作用猛烈的药物以泻火、攻逐胃肠内积滞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膘肥体壮,病情紧急,粪便秘结,腹痛起卧,脉洪大有力的病畜。代表方为大承气汤。
润下法也叫缓下法,是使用泻下作用较缓和的药物,治疗年老、体弱、久病、产后气血双亏所致津枯肠燥便秘的一种治疗方法。代表方为当归苁蓉汤。
逐水法是使用具有攻逐水湿功能的药物,治疗水饮聚积的实证如胸水、腹水、粪尿不通等的一种治疗方法。代表方是大戟散。
使用下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表邪未解不可用下法,以防引邪内陷。
(2)病在胃脘而有呕吐现象者不可用下法,以防造成胃破裂。
(3)体质虚弱,津液枯竭的便秘不可峻下。
(4)怀孕或产后体弱母畜的便秘不可峻下。
(5)攻下、逐水法,易伤气血,应用时必须根据病情和体质,掌握适当剂量,一般以邪去为度,不可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4.和法 又叫和解法,是运用具有疏通、和解作用的药物,以祛除病邪,扶助正气和调整脏腑间协调关系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病邪既不在表,又未人里的半表半里证和脏腑气血不和的病证(如肝脾不和)。前者的代表方为小柴胡汤,后者为逍遥散、痛泄要方。
使用和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病邪在表,未入少阳经者,禁用和法。
(2)病邪已入里的实证,不宜用和法。
(3)病属阴寒,证见耳鼻俱凉,四肢厥逆者,禁用和法。
5.温法 又叫祛寒法或温寒法,是运用具有温热性质的药物,促进和提高机体的功能活动,以祛除体内寒邪,补益阳气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里寒证或里虚证。根据“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按照寒邪所在的部位及其程度的不同,温法又可分为回阳救逆,温中散寒,温经散寒三种。
回阳救逆 适用于肾阳虚衰,阴寒内盛,阳虚欲脱的病证。代表方为四逆汤。
温中散寒 适用于脾胃阳虚所致的中焦虚寒证。代表方为理中汤。
温经散寒 适用于寒气偏盛,气血凝滞,经络不通,关节活动不利的痹证。代表方为黄芪桂枝五物汤。
使用温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素体阴虚,体瘦毛焦,阴液将脱者不用温法。
(2)热伏于内,格阴于外的真热假寒证禁用温法。
6.清法 又叫清热法,是运用具有寒凉性质的药物,清除体内热邪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里热证。临床上常把清法分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热解暑几种。
清热泻火 适用于热在气分的里热证。由于热邪所在脏腑的不同,选择的方剂也不同,如白虎汤、麻杏甘石汤、龙胆泻肝汤、清胃散等。
清热解毒 适用于热毒亢盛所引起的病证。如疮黄肿毒等。代表方有消黄散、黄连解毒汤等。
清热凉血 适用于温热病邪入于营分、血分的病证。代表方有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
清热燥湿 适用于湿热证。根据湿热所在的脏腑不同,选用的方剂也不同,如茵陈蒿汤、白头翁汤、八正散等。
清热解暑 适用于暑热证。代表方为香薷散。
使用清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表邪未解,阳气被郁而发热者禁用清法。
(2)体质素虚,脏腑本寒,胃火不足,粪便稀薄者禁用清法。
(3)过劳及虚热证禁用清法。
(4)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禁用清法。
7.补法 又叫补虚法或补益法,是运用具有营养作用的药物,对畜体阴阳气血不足进行补益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一切虚证。因临床上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故补法也就分为了补气、养血、滋阴、助阳四种。
补气适用于气虚证,是运用补气的药物如党参、黄芪、白术等以增强脏腑之气的方法。代表方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因气能生血,故在以补血法治疗血虚时,也应注意补气以生血。
补血适用于血虚证,是运用补血的药物如当归、白芍、阿胶等以促进血液化生的方法。代表方为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滋阴适用于阴虚证,是运用补阴的药物如熟地、枸杞子、麦冬等以补阴精或增津液的方法。代表方为六味地黄丸。
助阳适用于阳虚证,是运用补阳的药物如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等以壮脾肾之阳的方法。代表方为肾气散。
气血阴阳是相互联系的,气虚常兼血虚,血虚常导致阴虚,气虚亦常导致阳虚,所以在使用补法时,必须针对病情,全面考虑,灵活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补气血应以补中焦脾胃为主;肾与命门为水火之脏,是真阴真阳化生之源,所以补阴阳应以补下焦肾与命门为主。
通常情况下,补不宜急,“虚则缓补”。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大出血引起的虚脱症,必须用急补法。
使用补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一般情况下,使用补法切忌纯补,应于补药之中配合少量疏肝和脾之药,达到补而不腻的目的。否则,易造成脾胃气滞,影响消化,不仅妨碍食欲,而且对药物的吸收也有限制,影响补益效果。
(2)应注意“大实有虚象”,诊断时必须认清虚实的真假,避免“误补益疾”的错治。
(3)在邪盛正虚或外邪尚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忌用纯补法,以防“闭门留寇”而致留邪之弊。
8.消法 又叫消导法或消散法,是运用具有消散破积作用的药物,以达到消散体内气滞、血瘀、食积等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上常用的有行气解郁、活血化瘀、消食导滞三种。行气解郁适用于气滞证。常用方剂如越鞠丸等。
活血化瘀适用于瘀血停滞的瘀血证。常用方剂如桃红四物汤等。
消食导滞适用于胃肠食积,常用方剂如曲蘖散等。
消法用于食积时,其作用与下法相似,都能驱除有形之实邪,但在临床运用上又有所不同。
下法着重解除粪便燥结,目的在于猛攻逐下,作用较强,适应急性病证;而消法则具有消积运化的功能,目的在于渐消缓散,作用缓和,适应慢性病证。
消法虽较下法作用缓和,但过度使用也可使患畜气血损耗,因此,当孕畜和虚弱动物患有积食、气滞、瘀血等证时,应配合补气养血药使用,并掌握好剂量。
(二)八法并用 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治疗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但疾病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有时单用一种方法难以达到治疗目的,必须将八法配合使用,才能提高疗效。
1.攻补并用 实证宜攻,虚证宜补,这是治疗的常规,但在临证时亦应灵活运用。如正虚而邪实的病证,若单纯用补法,会使邪气更加固结;若单纯用攻法,又恐正气不支,造成虚脱。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先攻后补,也不能先补后攻,必须采取攻补并用的治疗方法,祛邪而又扶正,才是两全之计。临床上年老体弱或久病、产后动物所患的结症,就属于这种正虚邪实的证候,常用当归苁蓉汤等方剂,以当归、黄芪等药补气血,大黄、芒硝等药攻结粪,以期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
2.温清并用 温法和清法本是两种互相对抗的疗法,原则上不能并用。但对寒热错杂的病证,如单纯使用温法或清法,皆会偏盛一方,引起不良的变证,使病情加重。对此,必须采取温清并用的方法,才能使寒热错杂的病情,趋于协调。例如,肺脏有火,表现气促喘粗,双鼻流涕,鼻液黏稠,口色鲜红;肾脏有寒,表现尿液清长,肠鸣便稀,舌根流滑涎,即为上热下寒的特有症状,对此病证只能温清并用。常用方剂为温清汤(知母、贝母、苏叶、桔梗、桑枝、郁李仁、白芷、官桂、二丑、小茴香、猪苓、泽泻)。此外,为了协助治疗兼证,也有温清并用的情况,如白术散治胎病,方中以温补为主,补脾养血,但因热能动血,故用黄芩以清热。
3.消补并用 是把消导药和补养药结合起来使用的治疗方法。对正气虚弱,复有积滞,或积聚日久,正气虚弱,必须缓治而不能急攻的,皆可采取消补并用的方法进行治疗。如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又贪食精料,致使草料停积胃中所形成的宿草不消,单用消导药效果不够显著,最好配合补养药,如用党参、白术以补脾胃,枳实、厚朴以宣气滞,神曲、麦芽、山楂以导积滞,即为消补并用的方法。临床上常将四君子汤和曲蘖散合用,就是这个道理。
4.汗下清并用 邪在表宜用汗法,邪在里宜用下法,有热邪在宜用清法,如果既有表证,又有里证,且又寒热错杂之时,则当汗、下、清三法并用。例如,动物在夏季,内有实火,证见口腔干燥、粪干尿赤、苔黄厚、脉洪数,又外受雨淋,复患风寒感冒,又见发热、恶寒、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表证,对于这种风寒袭于表,蕴热结于里的复杂证候,应当采取汗、下、清三法并用,用麻黄、桂枝等疏散在表之邪,使其从汗而解,又用大黄、芒硝之类通利大肠,使实结从大便而解,更用栀子、黄芩等清除在里之热,共奏解表、泻下、清热之效。防风通圣散就是汗、下、清三法并用的方剂。
二、外治法
外治法是不通过内服药物的途径,直接使药物作用于病变部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同内治法一样,在应用外治法时,要根据辨证的结果,针对不同的病证,选择不同的治法。外治法内容丰富,临床常见有贴敷、掺药、点眼、吹鼻、熏、洗、口噙、针灸等方法。
(一)贴敷法 把药物碾成细面,或把新鲜药物捣烂,加酒、或醋、或鸡清、或植物油、或水调和,贴敷在患部,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凡疮疡初起、肿毒、四肢关节和筋骨肿痛以及体外寄生虫,常用不同处方的药物贴敷。如《元亨疗马集》雄黄散用醋水调敷治疗疮疡初起,有清热消肿解毒的功用。
(二)掺药法 疮疡破溃后,疮口经过清理,在患部撒上药面叫掺药法。根据所用方药的不同,可具有消肿散瘀、拔毒去腐、止血敛口、生肌收口等不同作用。消肿散瘀的方药如治马心火舌疮的冰硼散、拔毒去腐的如九一丹等,多用于疮疡初期脓多之证;止血敛口常用的桃花散,不仅有止血、结痂、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还有防止毒物吸收等作用;生肌收口常用的生肌散,适用于疮疡溃后久不收口。
(三)点眼法 是将极细药面或药液滴入眼中,以达明目退翳的作用的方法。常用的有拨云散。
(四)吹鼻法 将药面吹入鼻内,使患畜打喷嚏,以达到理气辟秽、通关利窍作用的方法。如通关散吹鼻内治疗冷痛及高热神昏、痰迷心窍等。
(五)熏法 是将药物点燃后用烟熏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如用硫黄熏治羊疥癣,用艾叶熏治袖口黄。
(六)洗法 是将药物煎熬成汤,趁热擦洗患部,以达活血止痛、消肿解毒作用的方法。常用于跌打损伤、疥癞、脱肛等。如防风汤,水煎去渣,候温洗直肠脱出部。
(七)口噙法 是将药面装入长形纱布袋内,两端系绳噙于口内,以达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的方法。如将青黛散装入纱布袋内,噙于口内,治疗心火舌疮。
(八)针灸疗法 是运用各种不同针具,或用艾灸、熨、烙等方法,对动物体表的某些穴位或特定部位施以适当的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方法。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河南 郑州市
河南 郑州市
河南 郑州市
山东 德州市
&52.00&公斤
河南 郑州市
河南 郑州市
河南 郑州市
安徽 合肥市
河南 新乡市
广西 南宁市
河南 郑州市
河南 郑州市
&160.00&件
河南 郑州市
河南 郑州市
山东 济南市
浙江 衢州市
河南 郑州市
&300.00&套
山东 济南市
河南 郑州市
山东 济南市
江苏 泰州市
&220.00&瓶
河南 郑州市
江西 南昌市
&850.00&桶
客服咨询热线:400- (免长途费)
投诉热线:010- (工作时间:8:00-19:00)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 海淀公安局网络备案编号:
版权所有 慧聪网
通用网址:hc360
Copyright& hc3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结症又称肠阻塞,是马骡的一种常见病,祖国兽医学认为,结症是粪便阻塞肠道,障碍气机,引起腹痛起卧的一种病症。正如是由《元亨疗马集》中所说:“结症者,实证也,停而不动,止而不行也,……料塞不通,遂成脏结之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发病急、病程短,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往往造成死亡,据资料统计,结症病例占34.29%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地影响农牧业生产。
多年来,笔者采用中兽医辨证论治的方法,配合西药治疗结症患畜52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除3例发病时间较长,病情较重而死亡外,其他均已痊愈,现报告如下。
1 病因病机
《痊骥通玄论》指出“夫论马起卧者,因饥饱劳役,失其饮喂,乘饥渴吃水草太过,伤于脾胃,草谷不化,阳明经受病,传在大肠九溃之间,不能运转左右,聚粪成结。”又在《元亨疗马集》中记有此病是由于:“外感暑湿风寒,内伤饥饱劳役,冷热相干,阳阴不顺,气血不调。”上述说明了结症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善,使役不当及气温变化无常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1.1 饲养管理不当:多因长期饲喂单一饲料或发霉、变质及混有泥沙的饲料。或草质低劣,纤维质多养分少,或饲草受潮柔韧切铡不碎。或饲喂不按时,家畜过度饥饿而抢食,或突然变更草料、改变饲养方式,都能使脾胃受损,以致草料难以运化,使燥结聚于肠中而发病。
1.2 饮水不足:多因水源不洁,马骡不愿饮水,或暑热炎天,劳役后出汗失液得不到补充,或长期腹泻等均可使津液耗损,胃肠不润,粪便干硬,停而不动,形成结症。
1.3 使役不当:因使役无节,劳役过度,致劳伤心血和津液;役伤肝阴,致使不能生津养胃以腐熟水谷而成结症。或因长期休闲,失于牵蹓,整日站立,加上饮水不足,日久,则草料停滞不化而成结症。
1.4 寒邪内侵:因天气骤然变冷季节多发此症。特别是骤然变冷时,厩舍寒凉,致使寒邪内侵,损伤阳气,以致脾胃的运化无力,传导失职,津液不行,致成结症。
1.5 肠胃积热:多因暑热炎天劳役,或饲喂过热,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或肺燥肺热下移大肠,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以致肠道干涩燥结,形成结症。
1.6 气血亏虚:病后、产后及年老体弱的家畜,气血亏虚;或有病治疗时过用燥热之剂,损伤津液,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阴血亏虚则肠道干涩,均可造成糟粕内停而成结症。或老龄体弱家畜,真阳不足,脾胃阳气虚弱,温煦无权,以致阴寒内结,糟粕不行,凝积肠道而成结症。结症虽属大肠传导失职,但与其他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从脏腑病机的角度来说,结症的发生主要是肺、脾、肾的功能失调。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肺燥移于大肠,导致大肠传导失职而成结症;脾虚运化失常,糟粕内停,可形成结症;肾主水液,司二便,肾精亏耗则肠道干涩,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阴寒凝滞,传导失常而形成结症。
2.1 结症的共同证候
2.1.1 腹痛:轻者回头顾腹,踏地弓腰,骚动不安;重者刨地踢腹,卧地不起或急起急卧,左右滚转。前结发病较急,腹痛较重。中结中的大结肠结,发病缓,腹痛大多不剧烈;中结中的小结肠结腹痛剧烈。
2.1.2 排粪排尿变化:初期排粪减少,粪球干小或松散,多被覆有黏液。以后则排粪停止,排尿减少或停止。
2.1.3 肠音变化:初期肠音不整,以后逐渐减弱或停止。
2.1.4 口腔变化:初期口色、湿润度基本正常,以后口色红或黄红及紫红,口津减少,甚至干燥,舌苔厚腻,出气秽臭。
2.1.5 全身状态:食欲减少或废绝。当有继发证时体温升高、呼吸促迫。2.1.6 入手直肠检查:一般能摸到一定形状、大小和硬度不等的结粪。
2.2 不同原因的结症类型: 由于引起家畜结症的原因不同,患畜的体质不同,将结症分为热结、寒结、虚结。
2.2.1 热结:主证:多发生于炎热季节,尤其是壮龄及体质较好的马骡。患畜出现腹痛,轻者回头顾腹,踏地弓腰,骚动不安,重者刨地踢腹,卧地不起或急起急卧,左右滚转。还伴有身热,口腔干燥,尿短赤,舌红苔黄,脉象洪大均为热盛之象。
2.2.2 寒结:主证:多发生于寒冷季节,腹痛明显,轻者回头顾腹,踏地弓腰,骚动不安,重者刨地踢腹,卧地不起或急起急卧,左右滚转。还伴有恶寒颤栗,耳鼻寒凉,四肢欠温,尿液清长,舌淡苔白,脉象沉迟。证候分析:感受寒邪或内伤阴冷,致使阴寒内留肠胃,阳气不运,津液不通,肠道传送无力,故现结症;寒为阴邪,故喜热恶冷,恶寒颤栗;肾阳不足,水
不化气,故尿液清长;阴盛阳衰故鼻寒耳冷,四肢欠温;口色青白,苔白,脉象沉迟,皆属阳虚内寒之象。
2.2.3 虚结:主证:多见于发病后、产后及年老体弱的马骡。多有腹痛,但腹痛较轻,表现前肢刨地。还表现努责无力,挣则汗出,不耐使役,气短;口色淡白,舌质绵软无力,脉象沉细。证候分析:年老体弱或病后、产后气血两亏。肺主气,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排便困难;肺卫不固,腠理疏松,故排便努责后汗出气短;血虚津少,不能滑润肠道,故粪滞不行。
2.3 不同部位结症的证候特点:
2.3.1 前结(小肠结):多于采食中或采食后数小时突然发病。一般呈剧烈的腹痛,前肢刨地,连连起卧,卧地滚转,前冲后撞。继发大肚结时,则鼻流粪水,出汗颤抖,肚腹臌胀不明显。初期仍可排少量粪便,肠音微弱,口色赤紫、少津,脉沉细数。入手直肠用心细寻,可在左右肾前方或右下方的前肠系膜要处摸根处摸到一段形似香肠的秘结块,触压敏感。
2.3.2 中结: 根据结粪的部位又可分为小结肠结,骨盆曲结,盲肠结,胃状膨大部结。
小结肠结:发病比前结缓慢,病期较长。病初伸腰翘尾,站立不安,曲腿欲卧、回头顾腹,时排干小粪球,口红津干。继则连连起卧,趴卧抱胸,疼痛剧烈,常有急剧气胀和呼吸促迫的变化。脉象沉涩,口色赤紫。直肠检查常在耻骨前缘或骨盆腔、也可能在腹腔底部或前下方摸到拳头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结粪块,活动性较大。
骨盆曲结:在证候上与小结肠结相似,但发病较缓,气胀程度稍轻。病到后期,舌苔黄厚,口臭。直肠检查,在耻骨前缘,体中线的左侧和右侧可摸到弧形或椭圆形如小臂粗的结粪,不太坚硬,表面光滑,牵拉时有一定的移动性。
盲肠结:发病缓慢,程较长,痛多轻微。排粪较少,粪球干硬,有的不断排恶臭稀便,或干稀交替,也有排粪停止的。肠音不整,盲肠音或左侧大结肠音显著减弱。口腔变化轻微,食欲减退,全身症状轻微。直肠检查,可于左肷窝部及肋骨弓部摸到如排球大的结粪部,硬度如捏粉样或稍坚硬,表面凸凹不平。胃状膨大部结:多为不完全阻塞,病程较长,腹痛轻微。病势缓慢,稍有食欲,有时排泄少量软粪或水样粪便。少数病例,由于逐渐发展为完全阻塞,而腹痛增重。直肠检查,于体中线右侧,盲肠底的前下方摸到如排球大的结粪部,表面光滑,一般不太坚硬,随呼吸而前后移动。中结除以上四种结外,还包括左上大结肠结和左下大结肠结。从发病的情况来看,常分别继发于骨盆曲结和胃状膨大部结,单独发生者较少。
2.3.3 后结(直肠结):腹痛轻微,患畜不断举尾,做排便姿势,但不见粪便排出。肠音不整,全身症状发展缓慢,后期可能继发肠胀。直肠检查,多在肛门前方,或直肠壶腹部摸到结粪。
根据病情的需要,可分别采用药物、针灸和入手直肠整复等治疗手段,对病情较重的也可三种方法同时应用。
3.1 药物治疗
3.1.1 热结:
3.1.1.1 治法:通肠攻下,清热理气。尽早应用直肠按压结粪。
3.1.1.2 方药:
3.1.1.2.1 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60-90g(后下),芒硝150-400g(冲)厚朴40g,枳实40g。用法:水煎温服,或为末冲服,芒硝于服前溶于药内,加水量宜大。方解: 本方治证是由于实热与燥粪壅结于大肠所致。方中大黄苦寒泄热,荡涤肠胃燥粪积滞,为君药;芒硝咸苦寒,既协助君药以攻下热结,又能软坚润燥,使燥粪易于排出,为臣药;由于积滞内阻,必致气机不畅,而见痞满胀痛等症,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加速排泄肠中积滞,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通肠攻下,清热理气之效。
加减:本方为治疗热结的基础方,在临床上可根据病情的需要加减化裁。本方加酒曲、麻仁、青木香、香附、木通为酒曲承气汤:本方加二丑、番泻叶、青皮、木香、砂仁、白豆蔻为枳实破结散;本方减厚朴,加榔片、二丑、千金子、皂角、枳壳、木通、麻油为通肠散:本方减厚朴、枳实,加玄参、麦冬、生地为增液承气汤;本方减芒硝,为小承气汤;本方减厚朴、枳实,加甘草为调胃承气汤。气候燥热,使役过重,外感寒邪,入里化热,传经阳明,燥粪停滞肠中之症。口色红燥有苔,脉实有力,小便短赤,腹满胀痛,急起急卧,回头观腹等,治宜苦寒攻下,方用加味大承气汤。
3.1.1.2.2马价丸《元亨疗马集》
木香20g,槟榔20g,青皮25 g、大黄60 g、芒硝120g,牵牛子6 0g,三棱30 g,木通15 g,郁李仁30g。
用法:共为末,开水冲,候温加葱白数根、白酒120ml,同调灌服。
方解:方中大黄、芒硝泄热攻逐结粪为君药:辅以牵牛子、槟榔助君药攻逐泻下;木香、青皮、三棱、葱白、白酒疏利滞气、行血,可助结粪推下,且能止痛;郁李仁润下滑肠,皆为佐药;木通利尿,引药下行,为使药。
加减:继发肚胀,可加莱菔子、厚朴、砂仁等以理气消胀;病久体虚者,加党参、当归、甘草、大枣以扶助正气;伤津甚者,加玄参、麦冬、生地等以滋阴润燥。上述两方不宜用于前结。
3.1.1.2.3 对于前结的治疗,可灌服液体石蜡或植物油500-1000毫升,温水500-1000毫升。灌服前应先行导胃。
3.1.2 寒结
3.1.2.1 治法: 温通行滞。尽早施行入手直肠按压结粪。
3.1.2.2 方药: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大黄45 g,附子45 g,细辛15 g
用法:水煎去渣, 温灌服。
方解:方中大黄苦寒,攻下积滞,为君药;附子回阳救逆,善温里寒,为臣药;细辛温散香串,可助君药攻下,协助臣药散寒,为佐使药。
3.1.3.1 治法:润燥通肠,益气养血。入手直肠按压结粪。
3.1.3.2 方药:当归苁蓉汤《马牛病例汇集》当归200g,肉苁蓉100g,番泻叶60 g,广木香15g,厚朴30 g,炒枳壳30 g,醋香附30 g,瞿麦15 g,通草10 g。
用法:水煎取汁,候温加麻油250-500 g,同调灌服。
方解:方中当归辛甘而润,养血润肠;肉苁蓉既补肾阳,又能润肠通便,二药剂量较大,相互配伍其滋润滑肠之功尤显;辅以番泻叶,泻下导滞麻油润肠通便,主辅合用,扶正而缓下有形之积滞。佐以广木香、厚朴、枳壳、香附行气导滞,除满止痛;瞿麦、通草散瘀下气。诸药合用,孕畜用之,原方减去瞿麦、通草,加白芍、蜂蜜以养阴润燥。休虚气虚者加黄芪,口鼻发凉者加升麻。
3.2 针灸治疗
3.2.1 电针综合治疗
穴位:两侧关元俞穴(位于十八肋骨后缘,距背中线约4.5寸处的背最长肌与髂肋肌的肌沟中,左右各一穴)。
方法:首先将患畜保定,灌服液体石蜡油或植物油500-1000ml,鱼石脂15g。穴位剪毛消毒后,将三寸长的新针与皮肤垂直,向内下方刺入2-2.5寸(刺入的深度视马体大小而定,以刺入肾脂肪囊为宜,不得刺入肾实质)。新针刺入穴位后,再把电针器两个输出电极连接在两侧穴位的针柄上,而后接通电源,频率必须由慢到快,持续5分钟,再由快到慢,反复进行4~6次。开始时每分钟60次,逐渐增加到每分钟140次,最高可达200次,然后降低。时间为20-30分钟。对顽固性结症和老龄马匹,可适当延长电疗时间,或增加电疗次数。停针以后,患畜牵遛1小时左右。
3.2.2 白针疗法: 取三江、 关、 俞、 俞、 肠俞。
3.2.3 耳针疗法:
穴位:耳钉穴,大孔穴针具:用2.5寸长粗钢针。无特制的粗钢针,可用2.5寸长铁钉代替。针刺方法:将针具及术部消毒。扎耳钉穴时,以拇指抵于耳前下窝,食指抵于耳内侧前耳褶和耳前缘的会合处(这时感觉马耳此处最薄)。然后以另一手持针,沿拇指前缘刺入,穿透马耳外、内侧皮肤(要点是针尖务必从前耳褶和耳前缘的会合处穿出)。扎大孔穴时,以拇指抵于耳钉穴直上方约一指半处,食指抵于耳内侧前耳褶和耳前缘会合处上方约1cm的凹陷点(约有高粱米粒大),然后以另一手持针从拇指前缘刺入,穿透马耳外、内侧皮肤(要点是针尖务必从食指摸到的凹陷点穿出)。两耳共四穴,任扎一穴即可。扎针时一般无需将马保定,针后也不强求牵遛楼。配合疗法只限于结症继发肠胃膨胀时的穿肠放气和防止脱水时的经鼻灌水两种。
针感:当针尖从马耳内侧皮肤穿出时,马摇头晃耳越厉害同时伴有咀嚼动作,说明针刺越准确,针刺后5-20分钟内原来肠音消失的,可以出现肠音,原来肠音减弱的,有明显的增强。但结症继发肠变位、肠穿孔(或破裂)、坏死性肠炎和肠完全麻痹时,肠音不能出现或增强。原来肠音亢盛的(肠痉挛)肠音可逐渐恢复正常。本法对小结肠结症疗效最高,奏效最快,对左侧结肠结症效果也较好,奏效也较快,对骨盆曲结症疗效虽高,但奏效较慢。对胃状膨大部结症、盲肠结症和多段结症效果较差,奏效也慢。
4 典型病例
4.1 深圳世界之窗,302号伊犁马日突然发病,前来就诊,证见患马闹动不安,连连起卧,趴卧抱胸,疼痛剧烈,肚腹膨大,呼吸促迫。结膜发绀,口津干燥,舌苔厚腻,出气秽臭。脉象沉涩,口色赤紫。腹部听诊,肠管蠕动音很弱,体温38.7℃。直肠检查在腹腔前下方摸到拳头大的椭圆形的结粪块,活动性较大。根据临床所见,结合听诊及直肠检查,诊断为结症,按性质判定为热结,结粪的部位位于小结肠。先用温肥皂水高压灌肠,然后入手直肠按压,由于马个体高大,直肠部分较深,不能压碎结粪,效果不好。用2.5寸针灸针针耳钉穴,操作方法:将针具及术部消毒以拇指抵于耳前下窝,食指抵于耳内侧前耳褶和耳前缘的会合处(这时感觉马耳此处最薄)。然后以另一手持针,沿拇指前缘刺入,穿透马耳外、内侧皮肤。西药治疗:青霉素96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注射用水适量,一次肌注,每天两次,连用三天。10%浓盐水1000ml、糖盐水2000ml、5%碳酸氢钠1000ml,分别静脉注射;安钠咖20ml、地塞米松5ml,维生素C50ml,复合维生素B50ml,肌肉注射。中药疗法:用大承气汤,大黄90g(后下),芒硝400g(冲),厚朴40g,枳实40 g共为末开水冲,芒硝于服前溶于药内,加水两脸盘。灌药后,牵蹓患马。3月13日,上午9时,患马开始拉粪,排尿正常、病情明显好转。再按前日所用西药。3月14日,重复以上做法,3月15日,患马痊愈。
4.2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一拉车马于日发病,前来就诊,证见腹痛明显,骚动不安,刨地踢腹,急起急卧。还伴有恶寒颤栗,耳鼻寒凉,四肢欠温,口津滑利,尿液清长,舌淡苔白,脉象沉迟。腹部听诊,肠管蠕动音很弱,体温37.6℃。入手直肠检查常在耻骨前缘摸到拳头大的圆形的结粪块,活动性较大。根据临床所见,结合听诊及直肠检查,诊断为结症,按性质判定为寒结,结粪的部位位于小结肠。用温肥皂水高压灌肠,然后入手直肠按压,西药治疗:青霉素60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注射用水适量,一次肌注,每天两次,连用三天。10%浓盐水1000ml,糖盐水2000ml、5%碳酸氢钠1000ml,分别静脉注射;安钠咖20ml,地塞米松5ml、维生素C50ml,复合维生素B50ml,肌肉注射:安乃近注射液20ml肌肉注射。中药疗法用:大黄附子汤:大黄45g,附子45g,细辛15g,水煎去渣,候温胃管投服。灌药后,牵遛患马。11月24日,早6点,患马开始拉粪,排尿正常,病情明显好转。再接前日所用西药。11月25日,重复以上做法,11月26日,患马痊愈。
5 结果与讨论
5.1 对结症患畜要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合理用药,泻剂要给足够量,防止连续反复使用,不通就重复给泻药,会引起肠炎、腹泻、脱水等后遗症,拖延病期,甚至造成死亡。
5.2 治结必须先镇痛,减压,然后才靠直肠检查用药通下,否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5.3 老弱气虚病畜,必须先补液后通下,中药要用攻补兼施,标本兼治,才有效。
5.4 用中药时燥湿伤津药不宜应用,因结症是属实热症,应用滋阴生津、清热通下药,才能达到疗效。
5.5 直肠检查或按压结粪,必须谨慎,注意勿损肠管和黏膜。
5.6 保定时无论侧卧或站立,均要牢固,方法得当,便于检查和治疗。
5.7 在治疗马骡结症时,不仅要考虑消化器官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考虑整个机体的状况,特别是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状况,不了解循环障碍和神经调节失调的特性,以及引起失调的原因,单凭泻剂盲目治结,忽视综合治疗法将会事倍功半。“静、减、通、补、掏、剖、护”几个方面,要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不可偏废,在一些比较复杂的重危病例中,尤其同等重要,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则其侧重不同。在临床实践中,兽医工作者深有体会,结症早、中期治疗较顺利,而后期、重危病例则困难较大,如何抢救此类病畜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本文作者: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温伟
发表前已获作者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后编辑于:作者: 罗园渠
喜欢马,目前从事马行业技术工作。个人微信:ponydocto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归肉苁蓉羊肉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