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好孩子奖状图片都得奖状了吗

儿子成绩不好被人嘲笑养条狗还好,得了第一张奖状后她却这样做
儿子成绩不好被人嘲笑养条狗还好,得了第一张奖状后她却这样做
一个游戏客
海豪从小就很调皮,上完学后更是学校里出了名的调皮。在现实社会中这被家长称作”捣蛋鬼“他的父亲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他的母亲不识字每天都在田里干活。除了挣钱还得照顾家里家外,根本无暇照顾海豪。他犹如脱缰的野马四处乱跑,根本没有时间读书学习。在同村的七八个同学中他的成绩是最差的,每次期中和期末考试后,村子里的孩子都拿出自己的成绩单和奖状与大人们一起分享。考的特别好的家人们会在村里炫耀,只有他一人躲得远远的黯然神伤,每当有人问起他的成绩时,他总是红着脸或闪烁其词或不予理睬。开始母亲还向他要成绩通知单看,可每次都是不及格,他干脆在拿到成绩通知单后砸放学回家的路上撕掉。周围的邻居都含沙射影的说他母亲——养条狗还会摇尾巴,供个孩子读书连成绩通知单都看不到,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出了社会可怎么办?可母亲却说:“反正我也不识字,看和没看都是一样的,咱家孩子调皮没办法,等他懂事了就会好了。”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他有一次代表学校参加运动会,没想到在短跑中得到了第一名,出人意料的得到了平生的第一块奖状。他拿着那张巴掌大的奖状激动不已,一路狂奔回家。当他回到家后上气不接下气的将奖状拿到母亲的手上时,母亲诧异的看着那张奖状,眼里顿时放射出异样的光芒。接下来母亲高兴的像个小孩一样,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活,拿着奖状满村跑。逢人便眉飞色舞的说:“快看我家孩子得奖状了。”他跟在母亲背后又蹦又跳的,感到无比的骄傲和幸福。有人拿过母亲手里的奖状,仔细一看,脸上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有的甚至在母亲刚转过身就说:“哎,我以为什么奖状呢,原来是跑步得的有什么了不起的啊!不就是跑的快点嘛,要学习成绩好得奖状才算本事,你看他们娘两高兴的就像几辈子没见过奖状似的,笑死人了!”他听了之后非常的难受,感觉像一下子从天堂坠入了地狱。可母亲却好像没听见似的,依然拿着奖状四处的走。当晚母亲破天荒的杀了一只老母鸡,那时他们家是非常的困难的,母亲平时非常的节俭只有过年才会杀鸡,没想到母亲为了表示庆贺居然将生蛋的鸡都杀掉了。这在他的印象中是从未有过的,吃饭时为了表示对儿子特别的嘉奖,母亲还专门留了一只鸡腿给他明天吃。他一边吃着香喷喷的鸡肉,却一遍遍的想起母亲拿着奖状满村跑时一些人讥笑的面容。他在心里暗暗的发誓:“一定要争气好好学习,不要让别人瞧不起,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定要让母亲在村子里有面子。”从此他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学习开始认真起来,苍天不负有心人,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他因为成绩优秀,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而且是货真价实的成绩奖状。进入高中后他继续保持优秀的成绩,从此他们家里的墙壁上贴满了奖状,亲戚朋友见了无不夸赞。每次母亲说起他脸上都会充满自豪和兴奋,考上大学那年他忍不住的问母亲:“那年我体育比赛得了一张奖状您为啥那么高兴啊?”母亲沉吟了一会说道:“儿啊,你不知道那几年咱家一直倒霉,先是你外公外婆去世,紧接着你爷爷奶奶也去世了。然后你父亲又患上了肺结核家里一贫如洗,又因为你的调皮捣蛋成绩不好,妈妈每天都听到别人说你不好的话,家里已经好多年没有见过一件喜事了,妈妈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觉得生活无望了。甚至有些亲生的念头,可是那张奖状的降临简直就是给咱家冲喜啊!让我高兴的上了天似的,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像你这样调皮的孩子只要努力同样可以拿到奖状!咱家的好日子没准在后头呢,我一下子好像找到了盼头。”母亲的这番话让他非常的震撼,不禁问道:“妈,难道你没有听到那些人说我的奖状不是成绩好得来的,而是跑步得的?”母亲点点头说:“我当然听到,后来还有人上门跟我说呢。可那时我想到有奖状总比没有奖状好啊,随他们说去,咱们高兴咱们的。万事开头难,有了一件喜事就会有第二件一切都会慢慢的好起来的。这不后来不是一一应验了吗?”海豪轻轻的点头,泪水已经盈满了眼光。脑海里又浮现出母亲拿着奖状在村里跑的景象。在这社会上有一种爱被世人所赞颂,有一种爱可以让人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他带来的温暖,这种爱就是母爱,朋友们请记住,在这世间只有父母的爱才是最无私、最纯洁、最不含杂质的爱。所以作为孩子的我们应该送给我们的父母一张奖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一个游戏客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观察社会,分享人生智慧
作者最新文章朋友圈晒孩子奖状的烦恼……_社会_丹阳新闻_丹阳新闻网
朋友圈晒孩子奖状的烦恼……
来源:丹阳日报|作者:军辉 溢真|
核心提示:
这几年,人们总是担心自己精心装修的家在哪里贴小孩子的“三好学生”奖状。如今,这个问题好像一下子解决了——奖状贴到朋友圈里去。然而,朋友圈的影响力毕竟比自家的墙壁要大多了,随之而来的,有点赞也有麻烦……
这几年,人们总是担心自己精心装修的家在哪里贴小孩子的&三好学生&奖状。如今,这个问题好像一下子解决了&&奖状贴到朋友圈里去。然而,朋友圈的影响力毕竟比自家的墙壁要大多了,随之而来的,有点赞也有麻烦&&
晒&三好&殃及他人孩子
放寒假了,这几天,微信朋友圈里的各种孩子的奖状纷纷登场。家住江南人家小区的陈女士在家看微信时对老公说,她的朋友圈里昨天一天就冒出了七八张三好生奖状,明年女儿若得了三好生,她一定要发一张大的奖状贴上去。想不到这话立即惹怒了旁边的女儿,女儿就把以前得的十几张奖状翻出来,一股脑糊到刚刚装修的墙上以示愤慨。某事业单位孙女士的遭遇更让人哭笑不得:她上六年级的女儿在拨弄母亲的手机时,发现了朋友圈里奖状飘飘,立即就发了条评论&为庆祝亲们的孩子得了三好奖状,本人盛情邀请朋友圈内所有得到奖状的孩子及家长今天晚上六点在水中仙国际大酒店贵宾厅聚餐,不见不散&。这事让孙女士拿着手机忙着解释了大半夜。
微友小武哥说,在朋友圈晒奖状无可厚非,至少有相互促进进步的因素在里面,不见得都是炫耀。家长及孩子们没必要为得不得奖状大动肝火。&
网友、微友众说&晒奖状&
家长们晒孩子奖状的做法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网友、微友们的热议。孩子已上小学的网友&文艺青年&很无奈:一上微信朋友圈都是晒孩子奖状的,我却没啥可晒,看来要好好给儿子上上&政治课&了。
另一位微友&星空爱银河&明显运气好多了,他在微信中说:我家孩子今年考得不错,拿了先进奖状,虽然不是&三好&,但我已心满意足。&最&厉害&的网友这样说道:&今年孩子拿了三好奖状,但回去之后也不能太表扬她,要让她知道学海无涯的道理。&这位家长,你让前两位家长情何以堪?不过,微友&月黎&可谓是给在朋友圈晒奖状的家长泼了一盆冷水,她说,奖状这个东西真心没啥含金量了,成绩不错叫三好,成绩很烂叫进步,什么名头都有,基本上孩子中五六成都有奖&&
设置奖项可否更有创意?
三好学生&是学生和家长最关注的一项学校奖项。据某校一位班主任介绍,一般按12%的比例评选三好生,也就是说一个班大致能评6到7名三好学生。评选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通过老师、学生推荐,有的是根据平时的&星级制&评定候选人,有的直接通过投票选三好生。其要求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当然,成绩在班上前几名也是基本条件。所以,大家把三好生看得很重就不奇怪了。
开发区车站小学杨校长告诉记者,现在苏北有的学校设置了一些创意奖项,如人缘好、孝顺、勤劳肯干等都能领奖状。有的一个班一学期会发出去七十几份奖状,有的孩子能领到两三张奖状。
我市教育界相关人士认为,&传统评价是以考试成绩等对孩子进行甄别式的评价,很难更准确地反映孩子成长的真实状况。可以用更新的评价方式来引导老师、家长和学生自己,更重视孩子的成长过程评价,努力使更多孩子的亮点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这样也有利于孩子在别人家的奖状面前更加自信和从容。&&
责任编辑:吴淋淋
相关阅读:
下次自动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亲爱的小孩奖状不是唯一 孩子期末没得奖说不想读书了
1月30日,长沙市天心区天鸿小学,三年级2班的学生正展示个性奖状。当日,天鸿小学举行寒假休学典礼,学校的每个学生都收到了“私人订制”版的奖状。 图/潇湘晨报记者 朱辉峰
  红网长沙2月3日讯(滚动新闻记者 成婧)在宁乡上小学二年级的小晨晨成绩向来优秀,可这次期末考试后却没能如愿拿到奖状。小晨晨心里十分难过,甚至赌气告诉家人,“没有奖状不想读书了。”因为长辈邻居经常会问她有没有得奖,小晨晨感到心理压力很大。小晨晨的爸爸李先生甚是苦恼,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孩子。
  一张奖状引发家长担忧
  孩子期末没得奖,说不想读书了
  2日,潇湘晨报记者联系李先生。李先生告诉记者,孩子上周从学校回来一进家门就哭了,不停地问李先生,“为什么他们都有奖状,我没有”、“为什么学校不发奖状给我”。李先生则不停地安慰小晨晨,“没有关系,奖状不重要的。”
  小晨晨的妈妈程女士见孩子情绪低落,随后联系上班主任,得知孩子期末考试数学没考好,才没有获得奖状。“她每年都能拿到奖状的,这次没拿到感觉很失落。我们都能理解,没有责怪她。”
  看到孩子情绪如此低落,李先生非常苦恼,“我没有责怪她,我只是鼓励她。但问题是,孩子她把奖状看得太重要了,我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办了。”程女士也不觉得奖状有多重要,看到孩子因为一张奖状如此闷闷不乐,她也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她。程女士了解到,孩子所在班级有五十多名学生,有三四十人期末拿到了奖状,这让平时成绩优秀的小晨晨不能接受。
  更让李先生苦恼的是,家里老人特别看重奖状,觉得像小晨晨这么优秀的孩子,怎么会没有奖状呢?邻居串门过来时也会问,晨晨这次有没有拿奖状回来,小晨晨每次都会哭着说,什么奖状也没有。“以前的自信都不知道去哪里了。”程女士对此非常担忧。
  小孩因为没拿奖状情绪低落,很多家长都曾面对过这个问题,那么其他家长是如何看待的?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学生家长,咨询他们对此事的看法。
  市民苏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方法是自入学起,就看淡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管高或低都表现平淡,让孩子感觉这是她自己的事情,家长不会因此高兴或不高兴。此外平日里除了学习,也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给孩子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学习很重要,但不是全部。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拿到奖状固然好,没拿到也不会太在意。
  余女士的孩子也在念小学二年级,她说孩子期末拿了个“文体之星”的奖状,虽然知道学校给每个孩子都发了奖状,她仍然表扬并鼓励了她。她说小孩虚荣心比较强,喜欢跟人家比,没拿奖状不高兴也可以理解,但奖状只是一种形式,没必要把它看得太重要。
  也有部分家长强调,孩子从小不要太顺利,不妨把它当成一种挫折教育,让孩子懂得奖状要靠自己去争取。
  老师说设置奖状的初衷
  给孩子都发奖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
  孩子期末没拿到奖状,心里很难过,做家长的也很为难。那么对于孩子奖状的设置,学校一般是怎么对待的呢?怎样做才能既保证公平性,又能让所有孩子都满意?
  砂子塘泰禹小学办公室主任欧阳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的做法是,除了正常地评选三好学生外,学校还会给出一些其他奖项,比如“纪律明星”、“进步奖”、“文体之星”、“爱心奖”等,几乎保证了每个孩子都能拿到奖。
  欧阳老师认为,对于那些没有拿到奖状的孩子,他们也会授予某种称号,会在老师的期末评语里体现,也会在班级群里公布,让大家都能看到。有的班主任还会发些文具类的小礼品,作为奖励发放给孩子们。
  天心区天鸿小学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在该校之前的休学典礼上,学校给每个孩子都发放了奖状。奖状是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私人订制”的,比如某个小孩喜欢读书,就给他颁发“阅读之星”的奖状,而且奖状上的评语都是老师仔细琢磨后写的。对于这样的奖状,孩子们很乐意接受,家长们也觉得高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天鸿小学校长孟新表示,之所以给每个孩子都发奖状,是要赞许孩子们的某种行为,而不是给个人贴上标签,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专家教你如何引导
  正视没拿奖的事实避免用其他理由误导
  关于怎样安慰孩子,让孩子走出没有拿到奖状就心里失落的情绪,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研究员梁珊提出了几点建议。
  梁珊表示,孩子有这种表现是很正常的,作为家长首先应该理解孩子的失落心理,不要一味地用“没关系”来安慰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不够理解他。这种情况下应该坦诚地告诉孩子,“我们也很遗憾,你这次没有拿到奖状”。然后引导孩子去正视这种挫败,让孩子主动分析原因,朝更好的方向去努力,避免用其他理由去误导。
  梁珊同时强调,当孩子因没拿奖生气时,家长需要多些耐心,安静地跟孩子说说话,要让孩子意识到,遇到任何事情都是可以通过好好说话来解决的。家长还可以用一些小礼品来安慰和鼓励孩子,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弑师少年家中贴11张奖状 儿子咋变坏了_育儿新闻_新浪育儿_新浪网
弑师少年家中贴11张奖状 儿子咋变坏了
  如果那天中午有妈妈做的丰盛午餐在等他们,如果那天中午有一场篮球赛让他们消耗精力,湖南邵东3名少年的花样年华或许不会改变,邵东县廉桥镇新廉小学李老师的生命也不会戛然而止。
  10月18日中午,湖南省邵东县廉桥镇新廉小学一名值班女教师被发现倒在血泊中,死因疑为被来校偷抢的3名少年殴打所致。已经被警方控制的这3名少年,最小的11岁,最大的13岁。事发后,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访了3位少年的家人和同学,试图更多地了解这3名少年的内心世界,究竟是怎样的环境让他们变得冷漠?惨案背后,谁该为3名少年的冷漠埋单?
  有谁了解他们
  3名少年中的两名是留守孩子,另一名虽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家庭纷争不断。
  “不知道儿子怎么突然就变坏了。”涉案学生刘某的母亲,不断地叨念这句话。坐在刘某房间的角落里,擦着眼泪的母亲不时瞟着墙上的几张奖状,似乎奖状里的那个孩子才是自己所认识的儿子,而那个被警察带走的是陌生人。
  墙上的奖状有些泛黄,但似乎是灰暗房间内唯一的亮色。日期最近的一张是2012年7月,当时读5年级的刘某获评“优秀少先队员”。另外还有“三好学生”奖状等,总共11张,贴得整整齐齐。
  13岁的刘某平时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住。刘某的爸爸打临工、开摩的,妈妈也在附近打临工。刘某的妈妈说,自己与孩子爸爸常因琐事发生口角,婆媳关系也不好。这个家里,夫妻间、婆媳间,吵架动手不是一两次。为了躲避家里的争吵,刘某的妈妈每天大清早出门,晚上才回家,刘某放学回来“一溜烟就跑出去玩了”,跟家人话不多。
  刘某有个自己的小房间,挤在父母房间与杂物间之间,光线很暗,白天阳光也很难照射进来。随意堆在床上的被褥,看不出颜色。邻居们介绍,刘某平时话不多,看到邻居不打招呼,他与此次涉案的赵某、孙某经常结伴玩耍。
  与刘某相比,赵某要孤独得多。赵某的父母正在服刑,12岁的赵某与9岁的妹妹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刚患了脚疾,走路不便。奶奶是爷爷后找的老伴,平时和赵某兄妹的话不多。
  孙某家离赵某家不远。去年,他家的老砖房垮了,房间已不能居住。孙某的父母在外打工,11岁的他跟随爷爷奶奶借住在亲戚家。
  刘某、赵某、孙某“犯事”之前有无异常?走访中,他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说不清,或不愿多说。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3名学生中,两人曾就读于该镇同一所小学。22日,在该校,一名任教近20年的刘姓老师说,该校学生中,父母双方或有一方在外务工的,约占七成。
  也就是说,在当地,情感得不到足够关照的孩子们,并不止这3个少年。
  来自邵东县教育局的数据显示:该县中小学生中,父母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占比近20%,约两万多名。该局相关负责人说,原本对孩子最关键的家庭教育缺失,仅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
  靠玩游戏打发时间
  警方的信息说,这3名少年在闯入学校抢劫之前,在网吧打了一上午游戏。中国青年报记者在调查时也发现,在这个不太富裕的小村庄,一些少年的课余生活似乎只有网吧打游戏。
  连日来,记者在村庄走访发现,这里的孩子,放学后不少都独自或三三两两围在一起打游戏。
  13岁的小磊(化名),拿着个大屏手机,坐在离家一公里开外的两栋楼房之间,玩一款网络游戏。小磊说,自己与涉案的刘某、赵某、孙某“都很熟”。他介绍,这3个小伙伴在一起,基本就是玩游戏,或直接去网吧。
  小磊提供的赵某QQ号显示,昵称是“忘不了曾经那装x的回忆”,记者尝试加其为好友,需回答问题验证,第一个问题是“我最爱玩的游戏是什么”。另一名涉案学生,QQ资料显示,“我的兴趣”也是一款网络游戏。
  记者问小磊,平时放学了做什么?“玩游戏。”他说,“别的小朋友,放假也基本都是玩游戏。”
  21日下午,记者来到廉桥镇上。镇上两家网吧都已暂停营业。其中一家网吧共300多台机器,据称“平时生意还不错”。
  22日中午,记者随机问了几名小学生:“你们放学、放假后都做些什么?”一名四年级男生说,在学校还可以打篮球,放学后“在亲戚家,玩电脑”。
  因为村子里没有适合孩子的娱乐场所,又担心孙子们出去玩“被带坏”,村民张建国(化名)对3个孙子、孙女定下规矩:放学、放假后,只能在家玩,一般不许出自家院子。
  未来在哪里
  22日,在当地,记者随机问了十多个小学生,以后想做什么?除了一个小男孩先是表示以后想当兵,后又改口称要做宇航员,一个小女孩说以后要做美食家,其余的学生基本答不上来。一名六年级男生直接回答:“没想过这个问题。”
  小磊爸爸介绍,自己与妻子这些年断断续续在外打工,对于小磊兄妹俩的兴趣爱好、人生规划并不清楚,“他学习不好,我也不指望他靠读书出去,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记者问小磊,以后想做什么?小磊回答:“不想做什么。”记者问他,和别的小伙伴有没有聊过这个话题,小磊说“从来没有”。
  小学老师刘老师也介绍,在他的学校,高年级的学生如果成绩好,理想一般是考大学;平时调皮一些的,一般就是“走一步看一步,混日子,没有什么追求”。
  走访中,记者发现,在当地,类似缺乏情感关照、课余生活单调枯燥、不知未来在何方的孩子不在少数。其中,尤以留守儿童居多。
  22日,在邵东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的说法也印证了上述问题的存在。据介绍,该县留守儿童众多,该局多次调研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生活缺少关爱,心理健康不被重视的现象。
  “尽管教育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但学校教育毕竟有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跟不上,我们也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该局一名副局长说。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雷万鹏分析,邵东3名少年涉嫌抢劫杀害老师案件以及上述现象,反映出城镇化过程中,大量人口的转移,导致部分乡村空壳化、沙漠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均跟不上需求。而乡村教师年龄普遍偏大,精力有限,不可能兼顾这么多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雷万鹏分析,很多孩子缺乏父母关爱,选择玩网络游戏打发时间,而网络游戏中暴力、血腥的场面过多,容易让小孩失去敏感性,将网游中的打打杀杀与现实混为一谈。
  在雷万鹏看来,应把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作为重要战略议题,拿出有效举措。比如,建立关爱服务队伍,进行专业培训等。同时,应该让一些产业、公共服务能在乡村地区发展起来,能让更多的农村父母既可就近就业,又能顾家。“如不引起警醒,或将带来更多的类似暴力违法犯罪事件,整个社会将付出更惨重代价。”雷万鹏说。(朱娟娟)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奖状上的内容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