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神帮我具体讲解一下这个分段讲解法音调控制器电路的原理和这样做的优缺点!拜托了!!!

请大神帮我解决下吧!!拜托了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请大神帮我解决下吧!!拜托了
SQL Server 2008创建SQL Server 集成服务时,出现“无法保存文件”,出现错误为0X8002801D“库没有注册”
我有更好的答案
册一下下面的文件 看看是不是可以(先看看该文件是不是存在 有可能路径不同)C:&#92:\Program Files (x86)\Microsoft Visual Studio 10.NET\Common7\Microsoft.exe &IDE\Framework\C;v4.0.30319\regtlibv12.0\Windows&#92
采纳率:59%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袭来!美少女邪神-全一卷-袭来!美少女邪神小说|袭来!美少女邪神小说下载|SF轻小说手机版
应版权方要求,该小说已经下架,请大家支持正版阅读~
载入中……求大神解答数字电路基础这四道题,有6-70分就可以了,紧急求救!!!请手写作答!拍图给我,拜托了 T T_百度知道
求大神解答数字电路基础这四道题,有6-70分就可以了,紧急求救!!!请手写作答!拍图给我,拜托了 T T
我有更好的答案
在竖直面内恰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说明在最高点速度为根号下gr
由机械能守恒,
mg*2R(势能的减少量)=
1/2*m*(V-最低点速度的平方)-1/2*m*[(根号下gR)的平方]
得V的平方=50
F-mg=m*(v平方/R) 解得F=6N
采纳率:98%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数字电路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昨天和妻子去电影院看了《博物馆奇妙夜2》,那些乱炖的历史和文明还是令人欢喜不已。和我们相比,短短200年历史的美国很显然把很多文明都串烧在了里面,建筑、雕塑、绘画、舞蹈、音乐、科学等很多门类被杂糅在了一起。看得时候对很些人物颇为浮光掠影。    搜集在这个帖子下面与大家分享,大部分资料来自网络自然有道听途说的味道,不过就当错有粗着,跟随这个看更的管理员手电筒照耀的地方,捕捉一些过去文明的鲁殿灵光。    影片该编自克罗地亚插画家米兰·特伦克所出的一本关于博物馆守夜人半夜被复活的博物馆陈列品捉弄的绘本图画书——《博物馆之夜》,该书曾风靡欧洲,成为每个家庭给小孩准备的枕头故事。改编成电影的《博物馆奇妙夜》讲述了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新来的夜间警卫尼克,夜间在博物馆的奇遇。    在结束对第二集的索引之后也许回过去对第一集也考证一番,吉光片羽,聊胜于无。    回忆是将来的残骸,HAVE FUN,做一番荒唐的冒险滋味该不会很差。    Night at the Museum  书籍链接:/subject/3739961/  IMDB:/title/tt1078912/海报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首先是电影这次复活的主要场景,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史密森尼博物院  Smithsonian Institution(史密森尼博物院)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体系,它所属的十六所博物馆中保管着一亿四千多万件艺术珍品和珍贵的标本,同时,它也是一个研究中心,从事公共教育、国民服务以及艺术、科学和历史各方面的研究。 史密森尼博物院的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其中九所博物馆和美术馆坐落在华盛顿纪念碑与国会山之间的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上。这些全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包括: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艺术工业大楼(Art and Industries Building)、赫希洪博物馆 (Hirshhorn Museum)(著名的当代艺术博物馆), 国立美国艺术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Art)、国立非洲艺术博物馆( 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rt)、国立航空航天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ir and Space)、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等。      http://www.si.edu/guides/chinese.htm    1 .史密森尼博物院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美国华盛顿特区       史 密森尼博物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集团,其所属的16所博物馆、美术馆,以及美国国家动物园和各种研究所中,共拥有的1.42亿件藏品,它们从各个方面详尽地展示了美国历史。所以,你最好准备长长的一周,因为这里有太多东西值得一看。如果你花一分钟看完一件展品,那么即使你不分昼夜地看上十年,你也仅仅只能走完这里的十分之一。因此,最好提前做好计划,挑选两到三个博物馆里的一两处展览重点观看。       热点推荐:卡耐基夫人桃乐丝的红宝石拖鞋,各届第一夫人的服装,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馆藏的第一面星条旗,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宝石厅(包括“希望”钻石),怀特兄弟1903年首次飞行的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还有美国航天航空博物馆的阿波罗11号指挥舱。         当您参观史密森尼的18 座博物馆、美术馆和国家动物园时,您就进入了全世界最大 的博物馆系统。史密森尼博物院总共收藏 1.365亿件艺术品和标本,供美国人民 观赏。该博物院还是一个研究中心,致力于公共教育、国家服务以及艺术、科学和历史领域的学术研究。史密森尼博物院于 1846 年成立,资金源于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史密森尼(James Smithson)对美 国的遗赠,其目的是积累和传播知识 。”史密森尼博物院中有十座博物馆和美术馆位于国家广场 (the National Mall) 两侧,在华盛顿纪念碑和国会大厦之间。另有六座博物馆和国家动物园设在华盛顿 的其他地方。库珀·休伊特 (Cooper-Hewitt )、国立设计博物馆(National Design Museum) 以及国立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乔治·古斯塔夫·海伊中心(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Indian's George Gustav Heye Center)设在纽约市。在史密森尼内待建 的最新博物馆是国立非裔美国人历史和文 化博物馆 (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它将建于华盛顿市的国家广场中。艺术和工业 大楼 (The Arts and Industries Building)已关闭,迄待修缮。  紫檀万春亭落户
  虽然本片出现了最伟大的美国总统林肯,不过lady first。我们还是从迷人的女飞行员开始。    首先在补充一下:为什么非史密森博物馆不可,因为史密森是全世界最大、藏品最多的博物馆,这两个最字并非是溢美之辞,而是非用到这里不可。严格来说,史密森博物馆并不是一家博物馆,而是个博物馆系统,分号多达19家,总藏品达到了可怕的1.37亿件。    说回美女。    相比第1集中爱好研究历史的女馆员,这集中本-斯蒂勒拥有了一个更加漂亮的女主角。34岁的艾米-亚当斯将扮演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飞越太平洋的女飞行员阿梅莉亚-埃尔哈特,她本是博物馆中的名人蜡像,复活后她对赖瑞产生了好感,从而跟随他一起展开这段惊险、荒诞的冒险之旅。艾米-亚当斯曾经扮演过《魔法奇缘》中的公主、《虐童疑云》中的修女。    她在电影中显得那么泼辣动人,会一边抽男主角耳光一边湿吻,兴之所至会和人比赛谁先飞到巴黎,喜欢冒险,电影最后曾经说在一个夜晚冒了一生的险。    还是先来说说历史上的这个飞行员:      她,是世界是最有名的aviator之一;       她,打破了N项世界飞行记录;       她,永远光荣的被载入了世界飞行史的史册;       除了这些光环之外,她,Amelia Earhart,还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女性可以像她一样,永远对蓝天充满宗教般的向往和崇拜。那种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未知的挑战欲使她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女飞行员之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飞行技术和条件远比上现在这么先进,作为一个20世纪的新女性,Amelia一直敢于挑战新的高度,挑战社会文化的极限,以实际行动证明妇女的地位,同时也挑战飞行技术的极限。       日圣诞节那天,父亲带她一起去参加位于长滩的一处新机场的开业庆典。正巧那里正在举办一个飞行大会,这次活动使她大开眼界、开始对飞行有了最初的向往。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了解到什么是飞行、什么叫飞机。在飞行盛会的第三天,她接过人们递过来的飞行皮帽,跨进一架小飞机的座舱,升上天空实现了自己的第一次飞行体验。日,在她25岁的那一年,她驾驶着小飞机创造了个人首次女子世界飞行纪录,确切地说是一项飞机的升限记录,飞行高度达到了4210米。1925年秋,Amelia加入了美国航空学会。日,纽约出版商George Putnam打电话问她:“您是否愿意成为第一位乘坐飞机飞越大西洋的女性?”后来他也成了Amelia的丈夫和最坚定的梦想支持者。于是,日,在纪念伟大的飞行家林白首次飞越大西洋一周年的飞行活动中,Amelia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飞越大西洋的女性“搭乘者”。这次飞行大大激发了Amelia为飞行献身的激情和信心。1929年秋,Amelia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女飞行家组织,她向社会呼吁妇女要更多地参与各项航空活动。1930年,Amelia创立了好几项女子飞行世界纪录,如零载重和载重500公斤状态下的飞行速度记录。6日5日,她还刷新了这一等级飞行器在100公里航段上的女子飞行速度记录;7月5日,她又将此纪录提高到181.18mph(合336公里/小时)的新水平。同时,她还为航空公司试飞并开辟了从纽约到费城,然后抵达华盛顿的新航线。日,Amelia顺利地从从纽芬兰岛的格雷斯港起飞了,十几小时的孤独飞行,她只相信自己的意志力。旅途并不顺利,一直夹杂着暴雨和冰霜,还有油箱的泄露。但年仅34岁的Amelia却终于成功地飞完了全程,在14小时54分钟以后顺利降落在爱尔兰北部。当地人问Amelia从哪里飞来?Amelia的回答只有一个词:“美洲”。这次飞行Amelia至少同时打破了3项世界记录:首先,她当之无愧地成为第一个单独飞跨大西洋的女性;第二,她又是世界上第二个单独飞越该大洋的飞行员;第三,她刷新了该两地之间的飞行时间世界纪录。她的前辈当时飞完成同样意义的飞行足足花了33小时29分30秒。       在她挑战自我和追逐梦想的时候,她的丈夫George Putnam永远坚定的站在妻子这一面。他永远在Amelia最需要的时候给与她最宝贵的支持。       后来Amelia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归纳为这十个字:智慧、协作、敏捷、沉着和毅力。我想,这是所有成功女性所毕生追求和必备的品质吧。       Amelia Earhart       她的下一个奋斗目标是“女子单人环球飞行”。并且她选择了一条从西向东的近赤道航线,这是当时难度最大、航程最远的环球冒险路线。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Amelia却有着永无止境的探索欲。但是就是这次壮举,使Amelia永远的躺在了天空的怀抱中。       这次航行的总路程为43500公里,有她和副驾驶两个人。她们飞出美国后,进入南美。先后到达了波多黎各、委内瑞拉和巴西。然后飞渡南大西洋来到非洲,又抵达了塞内加尔、马里、扎伊尔、苏丹、马萨瓦和埃塞俄比亚等国。6月17日停靠在印度的加尔各答,然后到达曼谷和新加坡等城市。她们于6月27日飞到了澳大利亚的达尔文市,29日飞抵新几内亚。至此,已累计飞行40天,行程35400公里,余下的路程估计还剩11258公里,约占全程的四分之一。如果一切正常,那么在飞行18个半小时以后,应该到达下一个加油地点Howland Island。7月2日19时30分,地面通讯站收到了Amelia发回的第一条信息:“我看不到你们,气压正在变低”。当时,无论是空中和地面,都无法确认飞机的正确座标。20时左右,地面收到一条信号比较清晰的通信内容:“正在盘旋,但仍无法听到你的声音,估计只剩下半小时的路程”。不久,Amelia又发来了一条短信:“我已听见你的声音,但信号太弱”。而且,同样的短信此后曾多次被“意达斯卡号”通讯船监听到,估计飞机应该离船不远。船长为此施放了烟幕弹,试图为飞机指示方位。16分钟以后,通讯船终于收到了Amelia的呼叫:“呼叫意达斯卡,我们正在157'-337'的位置,将继续以6210千赫频率重复这一呼叫,我们现正准备向南飞。”之后,就是永久的沉默,Amelia永远的消失在了太平洋的云彩里。为了全力营救失踪的飞机和机组人员,美国总统破例下令包括“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和潜水艇在内的10艘舰船、60余架次飞机和数千人的队伍在附近洋面及岛屿展开大规模搜救行动。但最终仍一无所获。       电影《Amelia Earhart:The Final Flight》中,有很多地方让人感动。最后Amelia和丈夫George Putnam通电话,说的话很简单,但是很感人。是真正Soul-Mates才有的默契和相互鼓励支持。丈夫给她晚上打电话,两边的信号不好,下面是两人断断续续的对话:       George Putnam:Did I wake you? How are you?       Amelia Earhart: This connection is...What did you say?       George Putnam:I said how is the plane holding up? How are you holding up?...Amelia? Honey?...I miss the last few words...       Amelia Earhart: Oh, he's fine, we are both fine...I'm not afraid...       George Putnam: Of course you're not...That's my gal...You do yourself proud, honey...       Amelia Earhart: I can't hear you...       George Putnam: I'm so proud...Amelia, I miss you!...Amelia? I'm losing you...       Amelia Earhart: George, I love you!       她和副驾驶Fred Noonan的友谊,也同样让人赞叹,在飞行过程中,两人相互鼓励帮助,很多困难都化险为夷。       她曾和Fred Noonan说起自己为什么这么热爱飞行:       Fred Noonan:Why are you doing this? (指单独环球飞行)       Amelia Earhart:Oh,God,I don't know. What kind of a question is that going to ask? Because I love to fly. I love it. The clouds...you know...the peace...you have to go up again and again...       最后在临失事前,Amelia和Noonan在飞机上的对话:       Amelia Earhart:I'm sorry for taking you on the flight.       Fred Noonan: I like flying...I like flying with you. We are making history.       Amelia Earhart: OK...I...I am gonna trying to land on the water, OK?       Fred Noonan: I know.       Amelia Earhart: But, Noonan, I want to take it up. Just one more time, up to the clouds...OK?       Fred Noonan: Go! You are the greatest flyer...       Fred Noonan吻着Amelia的手,把它放在启动闸上...       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勇敢的先驱者。她的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不畏困难的探索精神真的给我很强的震撼。       P.S. Diane Keaton扮演的Amelia Earhart真的很神似,很逼真。       /subject/1295015/      -----    影片最后Amy Adams变成了一位游览者,她又飞回来了:)Amelia EarhartAmelia EarhartAmy AdamsAmy Adams
  本片另外一个关键人物就是林肯,他教导主人公利用内讧分化敌人一举奏效。    林肯的介绍估计可以省略了吧?
  四大恶人,与其说他们给主人公带来了致命的麻烦,不如说他们负责了主要的笑点:    克里斯托弗•盖斯特(Christopher Guest)扮演的“伊凡雷帝”(Ivan the Terrible),乔•博恩瑟(Jon Bernthal)扮演的“歹徒阿尔•卡彭”(Al Capone),以及法国演员阿兰•夏巴(Alain Chabat)扮演的“拿破仑”(Napoleon)。      ●伊凡雷帝      历史:瓦西里三世与叶琳娜·格林斯卡娅之子,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      恶搞:他最为在意的是大家对他的称呼,中文字幕更是用上了网络用语以突出他的个性———他坚称自己并不“雷人”,所以不要叫他伊凡雷帝,而应该是“伊凡牛帝”。      ●阿尔·卡彭       历史:卡彭出生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是黑手党“暴徒时代”当仁不让的标志。当卡彭在10个月内连续干掉322个对手之后,他就升级为第一个非西西里裔的黑手党教父。      恶搞:阿尔·卡彭在片子里一直都以黑白形象出现,他依然穿着经典的黑手党风衣,风衣下藏着冲锋枪,作风依然残忍。      ●拿破仑·波拿巴      历史: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日,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      恶搞:片子里复活后的拿破仑被法老王引诱成为反派领袖之一,他很在乎自己的身高,一旦对方提到“矮”、“短”等字眼,他就会发飙。他言语辛辣,在讽刺男女主角的关系时,他说:“你们是大学同窗同学,不敢发展成为同床好友,因为害怕连好友都做不了。”        ●卡门拉法老王      历史:根据雅虎上国外网友的回答,这个人物是虚构的。      恶搞:卡门拉法老王一出来就被拿破仑、伊凡雷帝等人取笑他穿着裙子,但他坚称自己穿的是“铠甲束腰”,还得意洋洋地说:“这在三千年前绝对引领时尚。”本报记者 黄辰星  NapoleonAl CaponeIvan the Terrible
  比尔•哈德(Bill Hader)扮演的“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将军”(Gen. George Armstrong Custer)是继上一集罗斯福总统之后出现的又一大臂助。      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晨星之子,是美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这位在南北战争中受到林肯青睐的骁勇善战的年轻将军,被派到西部去镇压印第安人,却在小比格奥战役中全军覆没,惨死在印第安人手中。       卡斯特将军为什么被印第安人打败之谜 在十九世纪中期,美国政府军曾与印第安人发生过许多次战斗,其中一次是由美国政府军队的将军乔治·卡斯特( 年)指挥的,而且显然遭到了惨败,但其失败的原因至今依然未有令人信服的说明。卡斯特将军长期从事军旅生涯,以骁勇善战著称,并不断晋升,在1876 年6 月25 日的一次对印第安人的战斗中牺牲。这次战斗发生在现在美国的南达科他州的小比格霍恩,是一次著名的但又争论不休的战斗,被人称为“卡斯特的最后一击”。这次战斗对美国政府军尤其对卡斯特指挥的军队而言, 是一幕悲剧,其整个军队都损失殆尽。卡斯特于1861 年毕业于美国著名的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他由于在各种战斗中英勇无畏敢打敢拼,终于在1865 年4 月光荣地被晋升为少将。在内战之后,由于陆军的缩减,卡斯特不得不接受降低军衔的事实,屈任陆军中校,被分配到第七骑兵团,与大平原上的印第安人作战。他曾在1867 年受到军事法庭的审讯,并被停职一年。在复职以后,他变成一个凶悍、粗野、无所畏惧的作战指挥员。他在对印第安人夏廷和苏森特,尤其在对达科他领地的一些印第安人的作战中,取得了明显的“成功”,而且因此他的声誉不但获得恢复,而且日益提高,然而,好景不长。      1876 年,在南达科他领地的黑山地区发现了金矿。印第安人认为该地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各地许多印第安人也像潮流一样汇聚而来。为了从印第安人手中夺取金矿的开发权,美国政府在1876 年1 月末,指令印第安人的各个部落迁进政府规定的保留地去。当时,夏延和苏森特部落的一些印第安人对政府的指令不予理睬,其中许多人或许对政府的指令根本就不愿也不想接受。但是出乎印第安人意料的事件发生了。在这年寒冷的冬季,他们遭到政府军强制性的驱赶。随后在1876 年5 月,美国政府派来了一支陆军远征队, 并在阿尔弗雷德·特里将军的指挥下,在印第安人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土地上安营扎寨,企图驱逐谋反的印第安人。实际上,此时以西丁·巴尔为首的印第安人已集合起来,并沿小比格霍恩河沿岸蒙大拿一段的地方,搭起帐篷, 磨拳擦掌,挥动武器,准备应战。      这样,以政府军队为一方,以西丁·巴尔为首的印第安人为另一方,摆开了战斗阵势,一场殊死的战斗是不可避免了。已升为上校的乔治·卡斯特参与了阿尔弗特雷德·特里将军包围印第安人的计划。卡斯特接受特里的命令率领第七骑兵团越过罗斯巴德河,并用由700 名士兵组成的部队从后面包围西丁·巴尔的营寨,而与此同时,特立和约翰·吉蓬两位下级军官也根据政府军的作战计划带着拥有格林式机关枪的步兵从北面攻来,但其使政府军的整个行动慢了下来。被印第安人称为“长毛”的卡斯特指挥的骑兵直接和迅速地向前推进,甚至在夜里实施急行军,并导致其人马疲惫不堪,但终于在6 月24 日的晚上到达离印第安人小比格霍恩营寨不远的地方;卡斯特以及特立和约翰根据原订计划准备在6 月26 日在那里汇合。但是,卡斯特没有等到特立和约翰指挥的军队到达和汇合,就开始了行动。他于翌日早晨把其部队分成三个分离的作战单位,而且不顾其侦察员提出的关于夏廷和苏森特部落的人数大大超过其部队人数的警告,发起了惊人的攻击。他命令其部下弗雷德里克·宾廷带领一个作战单位从背后阻截其发现的任何印第安人,随后派马尔古斯·雷诺带领其士兵进入印第安人的营寨。促使印第安人向后退,而卡斯特本人和由260 名士兵组成的主要作战部队计划在既定地点发动攻击并完全消灭印第安人。战斗的结果可能是完全出乎卡斯特所予料的。西丁·巴尔等人所领导印第安勇士迫使马尔吉斯·雷诺的    /subject/3087666/
  然后自然要提一下主角:这次主演本-斯蒂勒扮演的ceo看门人:莱瑞——一个杰出的手电筒使用者。    
      ●杰德·戴亚·史密斯       历史:皮毛商人及著名的探险家。他被认为是第一个从美国东部来到加州的白人,后来成为了第一个穿越内华达山脉的人,也是第一个穿越大盐湖沙漠的白人。      恶搞:“小人版”杰德·戴亚在上一集也有出现,这一集里他成为故事的主要线索———是他把赖瑞(本·斯蒂勒饰)叫回博物馆。由于被法老王抓住当人质,赖瑞不得不为法老王破译密码。       1826年,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史密森写下遗嘱,将其价值约50万美元的财产和收藏品捐给美国政府,这笔财产在当时来说,数额是非常惊人的。十年后,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逊代表美国政府接受了这笔捐赠,并把其转交给国会处置。1846年,史密森学会成立,其主要功能为管理史密森的遗赠,开设博物馆。    1881年,第一家史密森博物馆——艺术与工业落成开馆,在接下来的100多年时间里,在政府的资助下,不同门类的史密斯博物馆、美术馆和动物园陆续建成,其中有14座都坐落于华盛顿的国家广场,也就是分布于华盛顿纪念碑和国会大厦中间。    在这14座史密斯博物馆中,个头最大、藏品最多的当属建成于1911年的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光是这一家的藏品就有1.25亿件,面积相当于18个标准足球场,其雇员超过1000人,其中,专职科学家就有185人。所以毫无疑问,《博物馆奇妙夜2》的主战场就是这座庞然大物。    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并没有跟好莱坞合作的传统,在制作公司软磨硬泡之后,史密森学会才允许《博物馆奇妙夜2》进馆拍摄,该片也由此成为第一部进入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实地拍摄的电影。不过,剧组没有得到多少特权,他们必须要按史密森学会的规矩来拍,也就是说,只能在白天博物馆开放的时间拍摄,而且不能清场。导演肖恩?李维说:“这就好像是在剧院里为观众现场表演,因为本(斯蒂勒)在摄影机前活蹦乱跳的时候,几步之外就是上百个来博物馆参观的人。”斯蒂勒也认为,这给他带来很多乐趣,因为这样的情景让他回想起自己早年在俱乐部里现场表演时的感觉。     能在史密森尼实地进行拍摄当然再好不过,可是有些场打斗戏,会有很多破坏、追逐,还有例如飞机冲过博物馆大厅,这些部分,剧组就需要另搭一个更有弹性、也不会那么脆弱的摄影棚来做为拍摄场地。最主要的是,必须搭一个更具功能性,从地板到天花板,看上去几无二致的太空博物馆与总部城堡复制品,这些地方是花了一个世纪才有现在的模样,可制作团队仅耗时几个月搭起了一模一样的。       当场景从自然历史博物馆转移往史密森尼博物馆,似乎被施了魔法似的,这里的展览也全数活了过来。视觉工作室人员用完美特效让史密森尼博物馆里的雕像精神焕发、让古董夹板飞机重现天际、全国性的地标开口说话,还有埃及的地下世界将会在史密森尼总部城堡里搞得天翻地覆。      另一个不同的乐趣来自于太空博物馆内部,“我们使用了液态氮来发射火箭和喷火气,以制造火焰。”丹迪•李说,“接着,莱瑞和阿米莉娅跳上了莱特兄弟飞机,我们很爱作一些超有冒险性的事,看起来很狂野,就这样冲过整个大厅。当然,我们不可能在真的史密森尼发射飞行器,所以我们重建一个太空博物馆的模型。最后一段有把全尺寸的飞机放在动作平台上,模拟坐标交叉移动来控制,我们用那个模型创造出本•斯蒂勒和艾咪亚当一连串经历的数字版本。这可说是把老式与新式做法的最佳融合。”       最壮丽的画面是阿米莉娅驾驶着她的Lockheed Vega飞机混乱地降落在纽约中央公园,还撞到了自然历史博物馆入口的出租车。“我希望观众能了解那个部分不是计算机做出来的。”肖恩•列维说,“我们把我们做出来的全尺寸的模型飞机运到纽约,并在夜间时关闭中央公园西侧来进行拍摄,制作团队把一切都点亮,我们创造了绝美的影像,保证是你这辈子没看过的。我们在那里度过了很神奇的一晚,是我拍电影以来没遇到过的。”    /news/CG-animation/93_11.html    ▲ 印第安妇女    [关于角色] 赖瑞在博物馆里打交道的历史人物包括萨卡加维亚——肖尼河的印地安妇女。这是美国重要的“路易与克拉克路线”(1804年两人共组27人探险队深入蒙大拿州,穿越落基山脉抵达太平洋,这是白人第一次进入原来只有印地安人和熊的土地)的重大发现。《博物馆奇妙夜》中萨卡加维亚用她知名的技术帮助赖瑞让失控的博物馆重新物归原处。    [关于演员] 这位勇敢的女人由刚崛起的年轻女演员米索•贝克饰演,这是她第一次演出好莱坞电影。她说:“这位女士聪明又有才华,对于找东西很有一套,她帮了赖瑞大忙。这部影片集合了一切我所梦寐以求的东西:好莱坞的魔术、超大的摄影棚、奔跑的野生动物、珍奇古怪的东西。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兴奋的呢?”宇航馆罗马皇帝屋大维与美国牛仔杰达迪亚·史密斯
  罗丹的思想者雕塑、《生活》杂志1945年二战纪念照片《亲吻》    一堆晃头晃脑的爱因斯坦玩偶    乔纳斯兄弟当小天使    片中赖瑞与爱米莉亚刚刚相遇,在喷泉边躲避追击,三个雕塑小天使突然飞来唱起情歌,三个小天使长得非常像目前正当红的乔纳斯兄弟,通过特技做成的表情十分传神,他们的献唱曲风从传统情歌到R&B,最后还唱起《泰坦尼克号》主题歌《我心永恒》。    思想者恋上维纳斯      片中赖瑞与爱米莉亚的历险,也让观众游历了一次史密森尼博物馆,比如爱德华·霍普的《夜鹰》、罗依·李奇登斯坦的波普艺术、窦加的《芭蕾女伶》等,而那条亲吻赖瑞的大章鱼也大有来头,这条长达26英尺的“大章鱼”是史密森尼博物馆内最受游客喜爱的藏品之一。为破解密码,赖瑞与爱米莉亚向罗丹的雕塑“思想者”求教,但这位大块头只会说“我在思考呢”,而后就看中旁边的维纳斯雕像,疯狂展示他的二头肌。    以上是零星的,先mark一下。      阿里·卡博纳--芝加哥黑帮的一代枭雄 9:51:34 Read:461 关键字:黑帮
丁丁历险记
  阿里·卡博纳/艾尔·卡彭/Al Capone  阿里·卡博纳(又译艾尔·卡彭)日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贫民窟,14岁因风纪问题遭校长痛打,就此结束了学校教育,展开混迹街头的帮派生涯。他在1918年结婚后,曾一度回归正常生活,但很快就因涉及谋杀不得不前往芝加哥,投奔当时的黑道领袖托里奥。  阿里·卡博纳在做酒保时因侮辱一名顾客,脸上留下了一道臭名昭著的疤痕,并因此得到绰号Scarface(疤面煞星)。  卡博纳在芝加哥学到了如何从赌博、私酒和娼妓业中获取绝大利润,并在一九二五年托里奥离开后,正式接班。他带领帮派火拚、抢占地盘;并操纵地方选举,与贪腐的政客、警界、司法界形成罪恶的共生结构;他的残忍更令一般市民望而生惧--用球棒活生生屠杀背叛者,或持机关枪将手无寸铁的对手射倒在血泊之中。  阿里·卡博纳在某种意义上带给美国青少年的影响超过了明星和总统,但在世界范围内,更多人认识这位黑帮枭雄居然是通过漫画故事《丁丁历险记》,在故事里,凶狠的卡博纳被记者丁丁轻易制服了。  凶狠残忍的代名词:  阿里·卡博纳究竟是邪恶的化身,还是最了不起的黑社会超级巨星?九一一事件后,塔利班组织发言人声称:和阿里·卡博纳的所做所为相比,恐怖份子的行动并没有那么可怕。  阿里·卡博纳时代的黑手党徒风衣下藏着冲锋枪,火并时用手榴弹开路,强硬残忍的作风令其他黑手党胆寒。阿里·卡博纳亲手干掉的不下百人,侥幸躲过的伏击至少百次。  阿里·卡博纳留给黑手党的3大遗产是:一、重机枪比冲锋枪好使;二、要按时向联邦政府纳税;三、做爱时一定要戴安全套。  当一部分黑手党徒来到芝加哥发展时,这座美国第二大城市迅速取代新奥尔良成为全美犯罪率最高的城市。阿里·卡博纳,是黑手党“暴徒时代”当仁不让的标志。  阿里·卡博纳不是西西里岛人,他出生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但是,当阿里·卡博纳在10个月内连续干掉322个对手之后,他就升级为第一个非西西里岛裔的黑手党教父。(看过电影《教父》的人应该明白,西西里岛裔对黑手党来说就是高贵的王者血统。)  那场载入史册的屠杀始于日,一个充满着玫瑰花香和情人热吻的日子。下午4点,阿里·卡博纳和他的手下身着警服,冲进一座汽车房。里面的人没有反抗,老老实实地靠墙站成一排等待搜查。但是他们等到的却是一阵疯狂扫射,空气里弥漫着火药和鲜血的味道。14人当场毙命,包括控制城北的教父“甲壳虫”莫兰。  接下来的日子里,一个又一个的对手死在阿里·卡博纳枪下。除了手枪、冲锋枪等常规武器外,阿里·卡博纳甚至动用了手榴弹和重型机关枪。  连续10个月清洗行动的成功,全仰仗阿里·卡博纳的新发明--“G2”小组。这是一个负责搜集情报、进行间谍和反间谍的行动部门。全芝加哥的理发师、酒吧侍者、旅馆服务生、饭店守门人、出租车司机、擦皮鞋的,甚至要饭的,都知道一个特殊的电话号码。阿里·卡博纳能够又快又狠又准、例无虚发地清除对手,“G2”小组居功至伟。  除掉对手后的阿里·卡博纳把目光转向政界。很快,芝加哥法官约翰逊给他写了这样一封信:“尊敬的先生,感谢您在选举日给予我的帮助。您竭诚关心此次选举的进行,没有您的帮助,我恐怕无法体面地摆脱困境。谢谢您,老人家!这一点我将铭记终身。盼望同您尽快会面!”而在1928年总统大选时,芝加哥刑警队队长罗特士找到阿里·卡博纳,请求他不要介入总统竞选。阿里·卡博纳同意了,作为回报,警方承诺尽量不为诸如谋杀一类的小事骚扰阿里·卡博纳和他的手下。    以逃税罪被捕入狱  然而,阿里·卡博纳犯了一个错误:他可以杀人放火,但应当及时按时纳税。向联邦政府缴纳保护费是公民换取监狱外自由生活的唯一途径,联邦税务部门在这方面比黑手党更有经验。一个联邦税务侦探偶然发现阿里·卡博纳控制的一家赌场隐瞒收入。于是顺藤摸瓜,把阿里·卡博纳查了个底儿掉,并于1931年把阿里·卡博纳和其他69名黑手党徒送上法庭。在理论上,他们面临2.5万年徒刑的惩罚。  阿里·卡博纳提出用500万美元补偿税款,芝加哥当局同意了,但是被联邦法官否决。阿里·卡博纳的手下带着枪和成沓的钞票拜访了12名陪审员,但是,正直的法官在开庭前一天任命了新的陪审员。最后,阿里·卡博纳因隐瞒个人收入罪被判入狱11年。  监狱中阿里·卡博纳依然保持了国王的尊严,女人成了他派遣郁闷的唯一嗜好。不幸的是,由于安全防护方面的问题,他染上了不愈型梅毒,彻底变成了太监,同时,因为管制严格的牢狱隔离,卡彭渐失去黑道影响力。1939年,因病获释的阿里·卡博纳带着500万美元来到佛罗里达,在病床上度过人生最后的8年。  美国黑道头号人物  阿里·卡博纳虽是黑道罪犯,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扮演“扶弱济贫”的角色,连同他智慧的犯罪部分,至今仍成为另类美国梦的象征,部分传记家甚至认为他是“1920年代芝加哥地下市长”、“美国黑道头号人物”及“史上最令人感兴趣的罪犯”。  阿里·卡博纳是冷酷无情的黑道之王,在芝加哥建立起一手遮天的黑暗帝国;但他也是经济大萧条时期贫困者希望的象征,实现了出身寒微也能成为百万富豪的美国梦。他帮助被压迫阶级,慷慨济助穷人,热爱家庭,相信传统价值。游移在邪恶与善良天性之间的谜样面貌,正是阿里·卡博纳魅力持续不坠的原因。  本文来源于《丁丁历险记》主题站- /tintin/ , 原文地址:/tintin/post/alcapone.html     大佬之车--V16 LWB Imperial:)  /ShowPost.asp?ThreadID=9578伊凡雷帝阿里·卡博纳他的汽车二头肌
  德加和芭蕾女孩       ? 吴 生        1874年,巴黎作家埃德蒙.康考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一整天都在那个名叫德加的画家的画室里度过。他是一个古怪的家伙。现代生活中有这么多花样,他偏偏挑选的是洗衣妇和芭蕾舞者……这是一个白色和粉红色的世界……的确是表现那种苍白、柔软色调的最佳选择。”       这一年德加四十岁,芭蕾舞者将是他未来生命中描绘的主要对象。       康考有关“洗衣妇和芭蕾舞者是表现那种苍白、柔软色调的最佳选择”的看法是准确的。       德加自己稍后对他的经纪人阿布罗.福拉说:“人们叫我‘跳舞女郎画家’。其实,我的主要兴趣从来都不在她们身上。我关注的只是捕捉她们的动态,画出漂亮的衣裳来。”       德加陶醉于绘画中的优雅和色彩中的魅力。他从学生时代起就梦想成为像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那样的画家。他也果真重现了十八世纪法国大师夏定(Chardin)那种顶峰水准的粉笔画传统。当然,德加所深入的时代和夏定不同,这是一个有马奈、塞尚,有印象画派,有了摄影术和电器的时代,也是一个有贫民窟、妓院、赛马场的时代。这些都影响着他的绘画。       画沐浴的裸女是当时的时尚,不过,德加的观察要超前一些。他曾经拿自己的作品和伦勃朗的作品比较,并开玩笑:“伦勃朗太幸运了。他画的是浴缸里的苏珊娜,我只能画水盆旁边的洗衣妇。”       在芭蕾舞中,德加找到了令他兴奋的传统美感。巴黎的大剧院中,这个大城市中最贫穷的女孩子们在为自己成为仙女、小精灵、舞台上的皇后苦苦奋斗。身为这个粉红和白色世界一部分的德加则恪守传统,还发明了新的技法来表现这个世界。芭蕾对于德加来说,就好像风景对于塞尚,这是他的全部世界。年轻作家丹尼尔.哈勒维是德加的朋友,他用另外一种说法表达了同样的意义:德加在芭蕾舞中,就好像德拉克罗瓦在历史之中,找到了无穷的灵感和题材。       德加的绘画和雕塑把那些十九世纪普通女孩的形象留给了今天。人们不一定会想到,这在当时是一种创造性之举,大胆之举。他的画面打破了传统的结构方式,选取了不对称形式和特殊的角度,宛如摄影师精心构思角度的照片。但是,他的变革中仍然可以看到传统绘画所追求的优雅简洁的精神。       德加1834年出生在巴黎一个银行家家庭,他比马奈小两岁。在那前后十年中出生的艺术家有塞尚、莫奈、雷诺阿、伯斯.莫里索、莫拉密(诗人)、弗拉恩(诗人)等。       德加的父亲不但是一个银行家,也是一个艺术收藏家。德加的母亲出生在美国新奥尔良。他家的银行在美国和意大利开设有分行。所以,年轻的德加1855年开始在巴黎学习艺术以后不久,就动身到意大利去,在拿不勒斯、佛罗伦萨、罗马游学数年。他在梵蒂冈临摹了很多名画古画,到1859年才回到巴黎。       回到巴黎的德加,开始时就像长他一辈的画家安格尔和德拉克罗瓦一样,张开巨大的画布,为皇家学院的官方沙龙画起历史题材的作品和人物肖像来。       1862年是值得纪念的时光。有一天德加在卢浮宫临摹一张维拉斯贵兹的画时,遇到了伊多德.马奈。马奈把德加拉进了巴黎的印象派画家圈子。部分由于马奈的影响,德加开始把视线转向现代生活,转向咖啡店、剧院、舞蹈。       在那些杰出的画家之中,德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力。年轻作家丹尼尔.哈勒维把这个时期的德加称为“第二帝国的一个小朋友”。法国出现了一大批富裕的资产阶级。这些画家都很有钱。哈勒维说:“许多像马奈、德加、塞尚、夏凡尼那样的艺术家,他们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不向任何人请教任何问题。”经济独立成为这个时期现代艺术突飞猛进的根源。“艺术家们在这个时期的自由,在艺术史上是罕见的,或者说是绝无仅有的。再也找不到比他们更自由的艺术家了”。       德加在蒙马特的波希米亚区找到一个公寓住下来。生活、工作,他的后半生就基本上在这里度过。这个区里面有许多艺术家的画室,有音乐歌舞表演的小餐馆,有富人和穷人,有洗衣妇,有妓女。研究德加的学者们发现,先后和德加比邻而居的艺术家有雷诺阿、古斯塔夫.莫拉(马蒂斯的老师)、托洛.劳特利克、玛丽.卡珊、梵高,还有许多在巴黎芭蕾舞剧院工作的音乐家、舞蹈演员和其他艺术家。前述年轻作家丹尼尔.哈勒维的父亲,作家鲁多维克.哈勒维也是德加的密友之一。他当时正和几个大音乐家如戴利布、奥芬巴哈、比才等合作。一切都很方便。德加可以从自己的公寓步行到巴黎的老芭蕾舞剧院去。该剧院在1873年一场火灾中被焚毁。他的经纪人保罗.杜兰德.卢尔的画廊就在附近。德加画的第一张芭蕾舞女郎就是在这里于1871年展出的。       歌剧和芭蕾是巴黎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加在画跳舞女郎以前早已沉湎其中。他早期的作品中已经出现了台下的观众、乐池音乐家,也有台上的舞者。他开始不满足在台下坐着看戏,想到这个彩色世界的背面,到后台去看个清楚。       这不容易。闯荡后台的人要有一点特权,通常都是那些有钱的捐赠人、公子哥儿,巴黎人叫他们阿庞尼。只有阿庞尼们可以随便走进后台休息室,在那里和跳舞女郎调情说笑,甚至一直追进化妆室。       德加本人后来如愿成了阿庞尼之一员。但开始的时候,德加面对这个舞蹈女郎们的隐秘世界曾经深感无门可入的苦恼。他在1882年给他的一个朋友、富有的收藏家阿伯特.海奇写信求助:“你有没有办法给我搞一张这个星期四芭蕾舞比赛的票子?说来惭愧,我已经错过好几次这样的比赛了。”       有一段时期,德加甚至对阿庞尼本身的形象发生了兴趣。当阿庞尼们追逐在舞蹈女郎的石榴裙后面的时候,德加就紧追在阿庞尼们的后面观察。1870年代,老哈勒维写了一个连载小说《主教之家》,描写那些卷入污秽男女私情中的年轻舞蹈女郎、女郎们的母亲和阿庞尼的故事。德加为他的故事作了一系列单张版画(Monotype print),其中的阿庞尼都是深色、戴黑色高帽子的形象。这些是德加作品中最为鬼蜮化的舞蹈人物,使人联想到德加同时代年长画家奥诺里.杜米埃()的漫画。杜米埃在1832年曾经因为他的作品《高康大》讽刺了国王而入狱。晚年的杜米埃还参加了巴黎公社的运动。       德加的作品和其他印象派画家作品在一起展出时,他的现实主义使他显得与众不同。       诗人保罗.弗莱瑞曾经批评印象派“将艺术在智慧方面减缩到仅仅几个有关肌理和阴影色彩的问题。人们不必使用大脑,用视网膜就够了”。       作家丹尼尔.哈勒维说,德加的作品描述一种“反诗意”的生活,将最简单、最隐私、没有任何美化的姿势:芭蕾女郎们抓着扶手拉伸身体、练习各种姿势、在后台等待、听取老师指示、搔痒、系鞋带、揉酸痛的肌肉、整理短裙、掠头发、聊天、给自己扇风、冥想……总之,所有那些舞蹈以外的事情,都画得美妙如梦幻。       德加有意将芭蕾舞那些美妙诗意的外衣褪净,描绘其看似单调枯燥的另一面,在表象之后发掘更普遍之美。1889年,德加在一首诗中写道:“人们知道在你的世界内/距离和油彩塑成了皇后。”       德加描绘的有关芭蕾女郎们的一切,完美地呈现了所有那些使得芭蕾之所以成为芭蕾的、真正迷人的因素:那些平衡、优雅、焕发的神采。正如一位批评家所说:“将模拟的诗意、梦幻变得可见。”       但是有人认为,德加的笔触太沉重,因而失去美感。曾经是德加偶像的安格尔就建议德加要持之以恒地根据记忆和实际描绘舞台上的小精灵。安格尔自己一直把小精灵画进那些浪漫的场面中,希望那早期的芭蕾舞形象更加宫廷化。安格尔在给德加的信中批评道:“我们看到,那些可怜的人因为挣扎变得更加丑陋,因为疲累而显得红肿,她们的衣服乱七八糟的,干脆裸体还好一些。”       1875年,一座新的歌剧院在巴黎落成开幕。这座歌剧院以建筑师查理.加尼尔的名字命名为加尼尔宫。除了大理石和贴金的古典装饰外,加尼尔特别为演员们的后台设计了一座美轮美奂的镜厅。德加很快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那些学习舞蹈的小小女郎们被称为“小老鼠”。她们很快就熟悉了这个经常夹着一个速写夹子的画家。德加通常一早就到剧院,站在不同的地方画那些演员们的训练、排演。任何事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有时他还在速写旁边加上简单的说明,或是老师对那个动作的评语。比如说,有一次,他记下来老师对一个演员的评语:“她看来像一条在撒尿的狗。”       除了在剧院的速写外,德加更多的作品是在自己画室里完成的。他出钱雇用那些“小老鼠”或是其他演员,到他的画室做模特儿。由于出入的年轻女孩子实在太多,巴黎警察局的风化组探员曾经专程到德加的画室拜访过他。       这件事震动了这个有无数妓女和洗衣妇的地区。       德加很喜欢一面画画,一面和给他做模特儿的跳舞女郎聊天。他是有心人,常常设法给这些女孩子一些帮助。他曾经为一个芭蕾女郎职业上的擢升给他的好友写信:“你一定知道,那个女郎是多么需要你帮她说一句话,她会一天来催我两次,看我是不是真的帮她来看过你,或是写了信。……她恨不得马上就把事情办成功。如果可能的话,她会把你抱入双臂,裹上毯子,一直把你带入剧院。”       德加的弟弟阿其尔曾经和一个芭蕾女郎有过一段露水情缘。德加则不然。他不但一直没有和这些女孩子传出过绯闻,事实上他是一个厌恶女性者。       有一次,一位女士宣称是因为“受不了”的原因而没有出席德加的一个宴会。德加的一个朋友提出疑问后,德加不屑地回答:“我怎么知道是什么原因?‘受不了’这个词儿是女人们发明的。”       事实上,德加是有一些女性密友的,包括画家玛丽.卡珊和贝丝.莫里索,以及歌剧院和芭蕾剧院的一些大牌演员。       德加后来甚至有了遁世者或者厌世者的名声。据分析,部分原因是1870年代以后他视力减退,造成情绪压抑低落。不过,他的敏锐机智帮助他躲开了外界的关注。1897年他告诉丹尼尔.哈勒维 :“我其实并不是一个厌世者。我离厌世还远得很。我只是觉得身边有这么多的无赖很不舒服。”       他希望人们远离他,但是有时又怀疑自己的态度是否对头。他在六十岁那年写信告诉一位朋友 :“我希望人们认为我是邪恶的。我独自冥想自己的独身状况,我可以告诉自己的事情之中,四分之三以上都是悲哀的。”       德加在自己的画室和歌剧院后台画的那些速写,是他的实验的开始,其中极少有完成的作品。他往往将其中的一些形象反复描摹修改。他的朋友弗拉德说:“德加总是在原来速写的轮廓上重新画上新的轮廓,一遍又一遍。一个巴掌大的人体原型,画到后来,会变成真人那么大,然后就搁在一旁。”       德加会把这样修改出来的形象放到他画的群像之中去。       有一次,一个朋友把单张版画的制作方法告诉德加后,德加马上就拿这个方法作了个变化。他在印制一张版画以后,立即将残存的颜色再印在第二张纸上。然后就在这朦胧的印色上用粉笔和粉彩作出一张新的作品来。这个做法的效果相当不错。“芭蕾大师”这张作品就是用这个办法做出来的,在玛丽.卡珊的介绍下很快被一个收藏家买走了。       德加后来常常用这个办法来画舞台上的人造灯光。在粗砺的黑白对比底色上,粉笔的轻柔色彩产生了光泽效果。1877年巴黎第三次印象派画展上,德加展出了至少五张这样的作品。就在这次展览上,出现了莫奈和雷诺阿最伟大的一些作品。艺术史家查理.斯塔基说:“……我们看见了莫奈大胆朦胧的Gare St.Lazare系列景致,和雷诺阿的在Moulin de la Galette沐浴着阳光小斑点的人群。”       德加生命中的最后二十年都是在蒙马特度过的。他住在下蒙马特区一幢五层楼房中。上面是画室,中间是住处,下面是他的私人博物馆。诗人保罗.弗莱瑞有时去造访他:“他带我到一个很长的阁楼房间去,旁边是整排的大窗子,不大干净,光线和灰尘混合。房间里杂乱无章。一个脸盆,一个暗淡无光的锌制浴缸,陈旧的浴袍,一个放在玻璃盒子里面穿着舞蹈衣的舞者雕塑蜡模,画架上是一幅炭条速写。”弗莱瑞和其他的来访者还注意到,德加的画室里墙边有许多堆在一起的画,一架钢琴,几个低音提琴,几个小提琴,一些散乱的芭蕾舞鞋和一些尘封的芭蕾舞衣。       1896年访问过德加画室的瑞典王子欧仁表示不解:“德加怎么可能在一片杂乱之中找出那些特别的色彩?”       弗莱瑞所述那个“放在玻璃盒子里面穿着舞蹈衣的舞者雕塑蜡模”毫无疑问就是那个著名的“十四岁芭蕾小姑娘”(Little Dancer,Aged Fourteen)。这个雕塑1881年首次在第六届巴黎印象派展览上出现时,穿着真的芭蕾舞衣,装饰着真的头发。对于许多参观者来说,这个相当于真人三分之二大小的雕塑太真实了。有人说“可以感觉到她的脉搏”,也有人称之谓“贫民窟之花”。       雷诺阿很早就对他的经纪人说过,德加是“最伟大的在世雕塑家”。       在这个小小姑娘的身上,德加真实地再现了传统芭蕾的精髓,成为1875年所出版的那本关于芭蕾舞的技艺手册所提出要求的最佳写实:“肩膀必须下沉,抬头……”       德加再也没有将这个雕塑拿出来展览过。“十四岁芭蕾小姑娘”一直和其他许多雕塑蜡模放在一起,只是偶尔拿出来作为绘画的参考。1917年,德加在八十三岁高龄逝世以后,“十四岁芭蕾小姑娘”才被拿出来翻制成青铜像。据考证,当时所翻制的铜像现在尚存二十八个。       真实世界中的“十四岁芭蕾小姑娘”名叫玛丽亚.凡.戈西亚,就住在德加画室附近,在歌剧院的芭蕾舞班学习。戈西亚家共有三个女儿,都学过芭蕾,都做过德加的模特儿。       玛丽亚很早就通过了所有的考试,在给德加那个著名雕塑做模特儿的第二年,也就是她十五岁的时候,她越过了“小老鼠”那一级,成为芭蕾舞团的正式演员。不过,她在芭蕾舞团只呆了两年就被解雇了,原因是她经常迟到或者缺席。       玛丽亚的母亲,孀居的凡.戈西亚太太,是一个洗衣妇,她让女儿们都做了妓女。1882年,在一篇题目为“巴黎夜生活”的剪报上,作者描述玛丽亚经常在两个通宵营业的酒吧拉客。那里出没的是艺术家、模特儿、记者、波希米亚人和妓女。作者说:“她的母亲,……哦,我不说了。再说下去的话,会使人脸红,或者使人流泪的。”       除了这篇报道以外,玛丽亚再也没有其他消息留下来。       玛丽亚的姐姐安东妮塔因为在一个酒吧偷自己男朋友的钱包被警察逮捕,后来判入狱三个月。玛丽亚的妹妹夏绿特后来成为一个独唱演员,这一家总算有人过上了安定生活。       玛丽亚的故事由作家艾米里.左拉写成了小说。现在,巴黎芭蕾舞团的派特里斯.巴特将该小说编成了芭蕾舞剧,半是幻想,半根据现实故事的“德加的跳芭蕾舞小女孩”(La Petite Danseuse de Degas)。       今年五十八岁的巴特十岁进芭蕾舞学校。十四岁的时候,他就成了正式演员,二十岁的时候已经是法国的明星演员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得到了当时世界级的芭蕾演员、从苏联叛逃西方的鲁道夫.纽雷耶夫的指导。巴特在四十岁的时候成为巴黎芭蕾舞团的总监和指挥。       巴特编舞的时候面临的问题和当年的德加一样:如何综合传统和创新。“我是一个传统的舞者,但是我想向现代靠拢一点。”他回忆当年纽雷耶夫的教诲:“他要我留意新的思想方式和新的舞蹈形式。否则,传统的芭蕾舞就走到尽头了。这也是德加当年所做的事情:在传统的世界里画出非常现代的作品。”       舞剧“德加的跳芭蕾舞小女孩”开始时,小女孩陈列在一个大玻璃盒子里。玻璃盒子打开,小女孩有了生命,开始步入她生命故事的蒙太奇里面。巴特的故事里没有男演员不行,所以他加入了一个阿庞尼,也就是德加的化身。       剧中,小姑娘受到伤害,邪恶的母亲进了监狱。小姑娘一度变成洗衣妇,舞台上出现了许多白色的床单,她在其中淡出。那个阿庞尼,形象正如德加所描画的那样,神秘、暗黑、戴高帽子,在一幕幕场景外徘徊。最后,玻璃盒子重新合上,小姑娘变回盒子里面的陈列品。       德加在世的话,无疑会喜欢这个舞剧的演员们。德加在1886年春天写道:“除了心以外,我的一切都在老化之中。”这一年他五十二岁。“就是这颗心,也已经有一点不自然。舞者们把我的心缝纫到一个粉红色的缎子袋子里面,粉红缎袋颜色淡化,就像她们的舞鞋。”      德加 芭蕾印象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搜索
点击数:408
更新时间: ]     
喜欢芭蕾的时候,寻找德加的画。面对德加的画,聆听那些普通女子的心声,感悟人生的种种,领悟那苍天对人间的悲悯。  
原来任何一种艺术都源于热爱与执着。  
一百多年前,一位画家经常出入于巴黎歌剧院,他观看芭蕾舞女们的演出、走进舞女们的练功房观察,甚至在她们休息的时候,他也在一边作速写,然后回家默写,把它们画成一幅一幅的作品。  
他的一生画过无数的芭蕾舞女,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画家像他那样细致地刻划过芭蕾和芭蕾舞女:他画舞台上舞女们轻若飞燕的舞姿,他画她们台下过度疲劳的身影,他画她们练功房中艰苦的训练,他甚至画她们职业性的习惯动作,整理舞群舞鞋,按摩腿部肌肉,为下一次上场作准备,他告诉人们关于芭蕾的美丽和真实,正是那些顽强毅力和勤学苦练,才创造出丰富人们心灵的芭蕾艺术。  
这位大师就是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  
许多年过去了,当我们沉醉于舞台上迷人的芭蕾舞姿,当我们流连于大师的画作时,我们在两者之间找到了某种契合,这种契合,就是对芭蕾,对艺术追求的热爱与执着。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艺术,更是生活,无论大师,无论舞者,无论你、我和他。  
就让我们和德加一起走进芭蕾,一起用生命去体验她   德加小传  
&我是一位运作线条的画家。''是法国印派画家德加(Edgar Degas. )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绘画艺术所说过的一句话。  
日,德加出生在巴黎的一个银行家的家里,中学毕业后,他曾学习法学,但对艺术的迷恋,使他改变了主意,决心成为一名画家。1855年,他进入安格尔的门徒路易·拉莫特的画室学习。这个时期,安格尔是德加艺术上的引路人。他曾告诉德加:&年轻人,要画素描,画很多素描,画默写和写生,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大画家。&所以德加特别重视素描事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素描新的表现力,尤其是表现转瞬即逝的人体动作。  1865年,德加去意大利走亲戚,他先后访问了佛罗伦萨、罗马等的,临摹了15、16世纪大师的作品,意大利热烈而绚丽的色彩,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德加的是早期作品中,人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安格尔对他的影响。在《贝勒利一家》中。构图十分严谨,人物造型典雅端庄。直到60年代中后期,画家才基本上摆脱了安格尔学派风格的羁绊,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在《少妇像》中,他非常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的肖像。在深棕色衣饰和褐色头发的衬托下,少妇的脸庞显得格外明艳动人。整个画面色彩响亮,给人一种轻快明朗的美感。这幅作品,标志着德国加真正走上了独立创作的艺术道路。  
1862年,德加遇到了马奈(莫奈),并很快成为盖尔波瓦咖啡馆的常客。然而,德加与印象派画家的关系十分特殊。尽管他对探索用新的形式表现光和色十分感兴趣,但印象派的画家似乎对德加在素描方表面的兴趣不屑一顾。这使性格孤傲的德加十分反感。他曾十分苦恼地对朋友说:&我总是尽量说服我的同事,要他们按照素描的规律来探索新的效果,我认为素描比色彩更有表现力。可他们根本不管这一套,而是走了另一条道路。& 尽管如此,德加仍参加了印象派举办的历次画展,积极地对参印象派的各活动。并在与印象派画友的交往中,使自己的作品光与色的表现方面获得了全新的效果。  
德加是一个性格孤傲的人,虽然曾与美籍女画家卡萨特有过一段浪漫史,但却终生未娶。离群索居的生活使他经常变得十分悲观,艺术是他一生唯一的钟爱,他为此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情。  
1893年,当他的视力变得越来越差的时候,他仍不顾一切地疯狂地作画。在生命的晚期,德加已无法画画,但他仍继续工作,做了许多小型的雕塑。日,德加病逝,享年83岁。他死的时候,那些用蜡或者粘土塑造的骑土、演员、裸女尚未来得及翻制成铜像。  
人们把晚年的德加比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李尔王。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七日德加病逝,埋葬在巴黎蒙马特公墓的家属墓穴内,终年八十三岁。德加临终前对他的弟子让·路易·福兰说:;如果一定要致悼词的话,你,福兰,就站出来说:'他热爱绘画。我也一样'然后便回家。&  
德加生前说过:&当我死后,人们将会发现,我曾何等勤奋地工作过。&德加一生的经历说明,他之所以以在艺术上取得成就,除了他对客观事物有着敏锐地感受外,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有献身艺术的热情、坚持艺术劳动的毅力以及始终不渝地从事艺术探索的精神。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加在艺术上进入成熟时期。此后,德加作品取材主要包括四种内容:剧场生活、赛马、梳妆妇女和下层社会生活。德加经常到巴黎歌剧院芭蕾剧团去寻找艺术灵感。他是歌剧院的季票常客,并被允许进入乐队席、后台和排练厅。他观看演员们的演出、练功和休息的神情。他当场速写,回家默写,然后根据习作,加工整理,画成正式作品。  
他所绘的大量芭蕾题材作品,包括《在木杠上练功的舞女》()、《舞台上的芭蕾排练》()、《持花束的舞女》(约)、《幕落》(1880)、《舞台上的舞女》(约1880)、《系鞋带的芭蕾舞女》(1887)、《芭蕾演员和持扇妇女》(1883)、《蓝衣舞女》(约1890)、《四舞女》(约1889)等,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芭蕾演员们的台前台后生活。  
德加所画的芭蕾演员们绝大部分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演员。十九世纪法国社会上,只有穷苦人家才舍得把女儿从小送进芭蕾剧团。这些女孩子经过长时期严格的舞蹈基本功训练的,才有机会上台充当配角,领取极低的报酬,有的则遭淘汰,被踢出剧团。她们中间有不少人为生活所迫,或是为了想当主角,甚至被迫卖淫,一旦年老色衰,就沦落社会,其遭遇往往是悲惨的。  
作家龚古尔用&小老鼠&这个名词不达意来称呼当时法国的普通芭蕾演员们,以形容他们那种灵巧活泼的舞姿和寒酸可怜的处境。德加在自己的作品中怀着真诚的同怀心,为这“小老鼠”写照。他不仅表现她们在舞台上轻若飞燕、翩然起舞的迷人情景,也刻划她们由于过度劳动而造成的疲劳。在前台,她们演出轻松优美的富有节奏感的舞蹈,在台后或布景的两侧,他们却打着哈欠,偷闲片刻,或是振作精神整理舞裙舞鞋,按摩腿部肌肉,为下一次上场做准备。总之,对芭蕾舞演员们的各种带动职业性的习惯动作,德加几乎全都画遍,而且画&活&了。  
把德加所画的许许多多芭蕾演员的形象放在一起,可以看到,这里面贯彻着一个重要思想,那就是对芭蕾艺术的热情歌颂,那就是向芭蕾演员们的勤奋练功表示敬意:芭蕾演员们所以能在舞台上跳出那么优美动人的舞蹈,确实来之不易,因为她们曾为此而付出了何等艰巨的代价!正是这些普通演员,通过她们的顽强毅力和勤学苦练,才创造出了丰富人们心灵的芭蕾艺术。  德加晚年视力衰弱,难以作画,改以蜡和粘土上作了多达百五十件雕塑,题材则多以舞女和马为主,而且多为小型手捏雕塑,姿态变化万千,他曾痛苦地把这些作品德称为“盲人的工艺”。
德加曾说:“人们称我是描绘舞女的画家,他们不知道,舞女之于我,只是描绘美丽的丝织品和表现动作的媒介罢了。”他对一个独特的动作的选取确实使我们为之所动,而他画中的光线、色彩。笔触都使观者为之眩目。他的画面注入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重视线的运用,造型清晰明确,富有韵律感。虽然德加没有直接的学生,但是他对同时代的人影响甚大。  
一生孤独,不善与人交往的德加,是矛盾、冷漠与遁隐的组合。在他的艺术世界中,没有雷诺阿所强调的享乐随和,也没有梵高的可怜或自我毁灭。他以冷淡而敏锐的观察,描绘出人物动作的瞬间印象,显现出鲜活的魅力。从东方艺术及摄影技巧中,德加学会如何突然地在画面上切掉人物,如何表现不对称的效果,营造瞬间的动感。德加运用他喜爱的粉彩,以多层、厚涂的技法,描绘舞台布景的丰富层次及舞者透明优雅的舞衣。人物、灯光、背景皆能各得其所,发挥极致的色彩效果。本书将德加艺术生涯的阶段及特色,以生动的文字配合精彩画作,完整地呈现出来。无论是《赛马场》、《芭蕾舞》、《洗衣妇》、《浴女》系列作品还是雕塑,都传达出一种旁观者的觉醒,一种冷眼看人生的态度,让我们进入德加的绘画世界中,体会他苦乐参半的人生真谛。
   “人们称我是描绘舞女的画家,他们不知道,舞女之于我,只是描绘美丽的丝织品和表现动作的媒介罢了。”德加如是说。  
1865年以后转向现代题材,尤以极大的兴趣描绘歌剧院和芭蕾舞排练场。他善于表现瞬间的动作,在造型上重视素描,  
认为素描具有丰富的表现性。他还擅长用粉画和油画棒作画,取得了油画所达不到的效果。此外,他还喜  
欢默写,凭记忆作画,作品真实地记录了生活中的片断,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代表作《少女头像》、  
《巴黎歌剧院的乐队》、《蓝色的舞女》等,均着力用学院派的技法来表现现代感情。  
德加(年)是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之一,从1874年参加第一届印象派展览后,除了第七届(共八届),每一届的印象派展览都有作品参展。在他去世七十九年后,英国伦敦国家画廊和芝加哥艺术协会于1996年推出“德加--超越印象主义”的巡回大展,以德加五十岁以后的百幅作品,论证他后期作品的精练成熟,使德加成为超越印象主义,向20世纪初叶现代主义探索的前驱画家。
        1874年,巴黎作家埃德蒙·康考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一整天都在那个名叫德加的画家的画室里度过。他是一个古怪的家伙。现代生活中有这么多花样,他偏偏挑选的是洗衣妇和芭蕾舞者……这是一个白色和粉红色的世界……的确是表现那种苍白、柔软色调的最佳选择。”      这一年德加四十岁,芭蕾舞者将是他未来生命中描绘的主要对象。      康考有关“洗衣妇和芭蕾舞者是表现那种苍白、柔软色调的最佳选择”的看法是准确的。      德加自己稍后对他的经纪人阿布罗·福拉说:“人们叫我‘跳舞女郎画家’。其实,我的主要兴趣从来都不在她们身上。我关注的只是捕捉她们的动态,画出漂亮的衣裳来。”      德加陶醉于绘画中的优雅和色彩中的魅力。他从学生时代起就梦想成为像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那样的画家。他也果真重现了十八世纪法国大师夏定(Chardin)那种顶峰水准的粉笔画传统。当然,德加所深入的时代和夏定不同,这是一个有马奈、塞尚,有印象画派,有了摄影术和电器的时代,也是一个有贫民窟、妓院、赛马场的时代。这些都影响着他的绘画。      画沐浴的裸女是当时的时尚,不过,德加的观察要超前一些。他曾经拿自己的作品和伦勃朗的作品比较,并开玩笑:“伦勃朗太幸运了。他画的是浴缸里的苏珊娜,我只能画水盆旁边的洗衣妇。”      在芭蕾舞中,德加找到了令他兴奋的传统美感。巴黎的大剧院中,这个大城市中最贫穷的女孩子们在为自己成为仙女、小精灵、舞台上的皇后苦苦奋斗。身为这个粉红和白色世界一部分的德加则恪守传统,还发明了新的技法来表现这个世界。芭蕾对于德加来说,就好像风景对于塞尚,这是他的全部世界。年轻作家丹尼尔·哈勒维是德加的朋友,他用另外一种说法表达了同样的意义:德加在芭蕾舞中,就好像德拉克罗瓦在历史之中,找到了无穷的灵感和题材。      德加的绘画和雕塑把那些十九世纪普通女孩的形象留给了今天。人们不一定会想到,这在当时是一种创造性之举,大胆之举。他的画面打破了传统的结构方式,选取了不对称形式和特殊的角度,宛如摄影师精心构思角度的照片。但是,他的变革中仍然可以看到传统绘画所追求的优雅简洁的精神。      德加1834年出生在巴黎一个银行家家庭,他比马奈小两岁。在那前后十年中出生的艺术家有塞尚、莫奈、雷诺阿、伯斯·莫里索、莫拉密(诗人)、弗拉恩(诗人)等。      德加的父亲不但是一个银行家,也是一个艺术收藏家。德加的母亲出生在美国新奥尔良。他家的银行在美国和意大利开设有分行。所以,年轻的德加1855年开始在巴黎学习艺术以后不久,就动身到意大利去,在拿不勒斯、佛罗伦萨、罗马游学数年。他在梵蒂冈临摹了很多名画古画,到1859年才回到巴黎。      回到巴黎的德加,开始时就像长他一辈的画家安格尔和德拉克罗瓦一样,张开巨大的画布,为皇家学院的官方沙龙画起历史题材的作品和人物肖像来。      1862年是值得纪念的时光。有一天德加在卢浮宫临摹一张维拉斯贵兹的画时,遇到了伊多德·马奈。马奈把德加拉进了巴黎的印象派画家圈子。部分由于马奈的影响,德加开始把视线转向现代生活,转向咖啡店、剧院、舞蹈。      在那些杰出的画家之中,德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力。年轻作家丹尼尔·哈勒维把这个时期的德加称为“第二帝国的一个小朋友”。法国出现了一大批富裕的资产阶级。这些画家都很有钱。哈勒维说:“许多像马奈、德加、塞尚、夏凡尼那样的艺术家,他们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不向任何人请教任何问题。”经济独立成为这个时期现代艺术突飞猛进的根源。“艺术家们在这个时期的自由,在艺术史上是罕见的,或者说是绝无仅有的。再也找不到比他们更自由的艺术家了”。      德加在蒙马特的波希米亚区找到一个公寓住下来。生活、工作,他的后半生就基本上在这里度过。这个区里面有许多艺术家的画室,有音乐歌舞表演的小餐馆,有富人和穷人,有洗衣妇,有妓女。研究德加的学者们发现,先后和德加比邻而居的艺术家有雷诺阿、古斯塔夫·莫拉(马蒂斯的老师)、托洛·劳特利克、玛丽·卡珊、梵高,还有许多在巴黎芭蕾舞剧院工作的音乐家、舞蹈演员和其他艺术家。前述年轻作家丹尼尔·哈勒维的父亲,作家鲁多维克·哈勒维也是德加的密友之一。他当时正和几个大音乐家如戴利布、奥芬巴哈、比才等合作。一切都很方便。德加可以从自己的公寓步行到巴黎的老芭蕾舞剧院去。该剧院在1873年一场火灾中被焚毁。他的经纪人保罗·杜兰德·卢尔的画廊就在附近。德加画的第一张芭蕾舞女郎就是在这里于1871年展出的。      歌剧和芭蕾是巴黎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加在画跳舞女郎以前早已沉湎其中。他早期的作品中已经出现了台下的观众、乐池音乐家,也有台上的舞者。他开始不满足在台下坐着看戏,想到这个彩色世界的背面,到后台去看个清楚。      这不容易。闯荡后台的人要有一点特权,通常都是那些有钱的捐赠人、公子哥儿,巴黎人叫他们阿庞尼。只有阿庞尼们可以随便走进后台休息室,在那里和跳舞女郎调情说笑,甚至一直追进化妆室。      德加本人后来如愿成了阿庞尼之一员。但开始的时候,德加面对这个舞蹈女郎们的隐秘世界曾经深感无门可入的苦恼。他在1882年给他的一个朋友、富有的收藏家阿伯特·海奇写信求助:“你有没有办法给我搞一张这个星期四芭蕾舞比赛的票子?说来惭愧,我已经错过好几次这样的比赛了。”      有一段时期,德加甚至对阿庞尼本身的形象发生了兴趣。当阿庞尼们追逐在舞蹈女郎的石榴裙后面的时候,德加就紧追在阿庞尼们的后面观察。1870年代,老哈勒维写了一个连载小说《主教之家》,描写那些卷入污秽男女私情中的年轻舞蹈女郎、女郎们的母亲和阿庞尼的故事。德加为他的故事作了一系列单张版画(Monotype print),其中的阿庞尼都是深色、戴黑色高帽子的形象。这些是德加作品中最为鬼蜮化的舞蹈人物,使人联想到德加同时代年长画家奥诺里·杜米埃()的漫画。杜米埃在1832年曾经因为他的作品《高康大》讽刺了国王而入狱。晚年的杜米埃还参加了巴黎公社的运动。      德加的作品和其他印象派画家作品在一起展出时,他的现实主义使他显得与众不同。      诗人保罗·弗莱瑞曾经批评印象派“将艺术在智慧方面减缩到仅仅几个有关肌理和阴影色彩的问题。人们不必使用大脑,用视网膜就够了”。      作家丹尼尔·哈勒维说,德加的作品描述一种“反诗意”的生活,将最简单、最隐私、没有任何美化的姿势:芭蕾女郎们抓着扶手拉伸身体、练习各种姿势、在后台等待、听取老师指示、搔痒、系鞋带、揉酸痛的肌肉、整理短裙、掠头发、聊天、给自己扇风、冥想……总之,所有那些舞蹈以外的事情,都画得美妙如梦幻。      德加有意将芭蕾舞那些美妙诗意的外衣褪净,描绘其看似单调枯燥的另一面,在表象之后发掘更普遍之美。1889年,德加在一首诗中写道:“人们知道在你的世界内/距离和油彩塑成了皇后。”      德加描绘的有关芭蕾女郎们的一切,完美地呈现了所有那些使得芭蕾之所以成为芭蕾的、真正迷人的因素:那些平衡、优雅、焕发的神采。正如一位批评家所说:“将模拟的诗意、梦幻变得可见。”      但是有人认为,德加的笔触太沉重,因而失去美感。曾经是德加偶像的安格尔就建议德加要持之以恒地根据记忆和实际描绘舞台上的小精灵。安格尔自己一直把小精灵画进那些浪漫的场面中,希望那早期的芭蕾舞形象更加宫廷化。安格尔在给德加的信中批评道:“我们看到,那些可怜的人因为挣扎变得更加丑陋,因为疲累而显得红肿,她们的衣服乱七八糟的,干脆裸体还好一些。”      1875年,一座新的歌剧院在巴黎落成开幕。这座歌剧院以建筑师查理·加尼尔的名字命名为加尼尔宫。除了大理石和贴金的古典装饰外,加尼尔特别为演员们的后台设计了一座美轮美奂的镜厅。德加很快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那些学习舞蹈的小小女郎们被称为“小老鼠”。她们很快就熟悉了这个经常夹着一个速写夹子的画家。德加通常一早就到剧院,站在不同的地方画那些演员们的训练、排演。任何事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有时他还在速写旁边加上简单的说明,或是老师对那个动作的评语。比如说,有一次,他记下来老师对一个演员的评语:“她看来像一条在撒尿的狗。”      除了在剧院的速写外,德加更多的作品是在自己画室里完成的。他出钱雇用那些“小老鼠”或是其他演员,到他的画室做模特儿。由于出入的年轻女孩子实在太多,巴黎警察局的风化组探员曾经专程到德加的画室拜访过他。      这件事震动了这个有无数妓女和洗衣妇的地区。      德加很喜欢一面画画,一面和给他做模特儿的跳舞女郎聊天。他是有心人,常常设法给这些女孩子一些帮助。他曾经为一个芭蕾女郎职业上的擢升给他的好友写信:“你一定知道,那个女郎是多么需要你帮她说一句话,她会一天来催我两次,看我是不是真的帮她来看过你,或是写了信。……她恨不得马上就把事情办成功。如果可能的话,她会把你抱入双臂,裹上毯子,一直把你带入剧院。”      德加的弟弟阿其尔曾经和一个芭蕾女郎有过一段露水情缘。德加则不然。他不但一直没有和这些女孩子传出过绯闻,事实上他是一个厌恶女性者。      有一次,一位女士宣称是因为“受不了”的原因而没有出席德加的一个宴会。德加的一个朋友提出疑问后,德加不屑地回答:“我怎么知道是什么原因?‘受不了’这个词儿是女人们发明的。”      事实上,德加是有一些女性密友的,包括画家玛丽·卡珊和贝丝·莫里索,以及歌剧院和芭蕾剧院的一些大牌演员。      德加后来甚至有了遁世者或者厌世者的名声。据分析,部分原因是1870年代以后他视力减退,造成情绪压抑低落。不过,他的敏锐机智帮助他躲开了外界的关注。1897年他告诉丹尼尔·哈勒维:“我其实并不是一个厌世者。我离厌世还远得很。我只是觉得身边有这么多的无赖很不舒服。”      他希望人们远离他,但是有时又怀疑自己的态度是否对头。他在六十岁那年写信告诉一位朋友:“我希望人们认为我是邪恶的。我独自冥想自己的独身状况,我可以告诉自己的事情之中,四分之三以上都是悲哀的。”      德加在自己的画室和歌剧院后台画的那些速写,是他的实验的开始,其中极少有完成的作品。他往往将其中的一些形象反复描摹修改。他的朋友弗拉德说:“德加总是在原来速写的轮廓上重新画上新的轮廓,一遍又一遍。一个巴掌大的人体原型,画到后来,会变成真人那么大,然后就搁在一旁。”      德加会把这样修改出来的形象放到他画的群像之中去。      有一次,一个朋友把单张版画的制作方法告诉德加后,德加马上就拿这个方法作了个变化。他在印制一张版画以后,立即将残存的颜色再印在第二张纸上。然后就在这朦胧的印色上用粉笔和粉彩作出一张新的作品来。这个做法的效果相当不错。“芭蕾大师”这张作品就是用这个办法做出来的,在玛丽·卡珊的介绍下很快被一个收藏家买走了。      德加后来常常用这个办法来画舞台上的人造灯光。在粗砺的黑白对比底色上,粉笔的轻柔色彩产生了光泽效果。1877年巴黎第三次印象派画展上,德加展出了至少五张这样的作品。就在这次展览上,出现了莫奈和雷诺阿最伟大的一些作品。艺术史家查理·斯塔基说:“……我们看见了莫奈大胆朦胧的Gare St.Lazare系列景致,和雷诺阿的在Moulin de la Galette沐浴着阳光小斑点的人群。”      德加生命中的最后二十年都是在蒙马特度过的。他住在下蒙马特区一幢五层楼房中。上面是画室,中间是住处,下面是他的私人博物馆。诗人保罗·弗莱瑞有时去造访他:“他带我到一个很长的阁楼房间去,旁边是整排的大窗子,不大干净,光线和灰尘混合。房间里杂乱无章。一个脸盆,一个暗淡无光的锌制浴缸,陈旧的浴袍,一个放在玻璃盒子里面穿着舞蹈衣的舞者雕塑蜡模,画架上是一幅炭条速写。”弗莱瑞和其他的来访者还注意到,德加的画室里墙边有许多堆在一起的画,一架钢琴,几个低音提琴,几个小提琴,一些散乱的芭蕾舞鞋和一些尘封的芭蕾舞衣。      1896年访问过德加画室的瑞典王子欧仁表示不解:“德加怎么可能在一片杂乱之中找出那些特别的色彩?”      弗莱瑞所述那个“放在玻璃盒子里面穿着舞蹈衣的舞者雕塑蜡模”毫无疑问就是那个著名的“十四岁芭蕾小姑娘”(Little Dancer,Aged Fourteen)。这个雕塑1881年首次在第六届巴黎印象派展览上出现时,穿着真的芭蕾舞衣,装饰着真的头发。对于许多参观者来说,这个相当于真人三分之二大小的雕塑太真实了。有人说“可以感觉到她的脉搏”,也有人称之谓“贫民窟之花”。      雷诺阿很早就对他的经纪人说过,德加是“最伟大的在世雕塑家”。      在这个小小姑娘的身上,德加真实地再现了传统芭蕾的精髓,成为1875年所出版的那本关于芭蕾舞的技艺手册所提出要求的最佳写实:“肩膀必须下沉,抬头……”      德加再也没有将这个雕塑拿出来展览过。“十四岁芭蕾小姑娘”一直和其他许多雕塑蜡模放在一起,只是偶尔拿出来作为绘画的参考。1917年,德加在八十三岁高龄逝世以后,“十四岁芭蕾小姑娘”才被拿出来翻制成青铜像。据考证,当时所翻制的铜像现在尚存二十八个。      真实世界中的“十四岁芭蕾小姑娘”名叫玛丽亚·凡·戈西亚,就住在德加画室附近,在歌剧院的芭蕾舞班学习。戈西亚家共有三个女儿,都学过芭蕾,都做过德加的模特儿。      玛丽亚很早就通过了所有的考试,在给德加那个著名雕塑做模特儿的第二年,也就是她十五岁的时候,她越过了“小老鼠”那一级,成为芭蕾舞团的正式演员。不过,她在芭蕾舞团只呆了两年就被解雇了,原因是她经常迟到或者缺席。      玛丽亚的母亲,孀居的凡·戈西亚太太,是一个洗衣妇,她让女儿们都做了妓女。1882年,在一篇题目为“巴黎夜生活”的剪报上,作者描述玛丽亚经常在两个通宵营业的酒吧拉客。那里出没的是艺术家、模特儿、记者、波希米亚人和妓女。作者说:“她的母亲,……哦,我不说了。再说下去的话,会使人脸红,或者使人流泪的。”      除了这篇报道以外,玛丽亚再也没有其他消息留下来。      玛丽亚的姐姐安东妮塔因为在一个酒吧偷自己男朋友的钱包被警察逮捕,后来判入狱三个月。玛丽亚的妹妹夏绿特后来成为一个独唱演员,这一家总算有人过上了安定生活。      玛丽亚的故事由作家艾米里·左拉写成了小说。现在,巴黎芭蕾舞团的派特里斯·巴特将该小说编成了芭蕾舞剧,半是幻想,半根据现实故事的“德加的跳芭蕾舞小女孩”(La Petite Danseuse de Degas)。      今年五十八岁的巴特十岁进芭蕾舞学校。十四岁的时候,他就成了正式演员,二十岁的时候已经是法国的明星演员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得到了当时世界级的芭蕾演员、从苏联叛逃西方的鲁道夫·纽雷耶夫的指导。巴特在四十岁的时候成为巴黎芭蕾舞团的总监和指挥。      巴特编舞的时候面临的问题和当年的德加一样:如何综合传统和创新。“我是一个传统的舞者,但是我想向现代靠拢一点。”他回忆当年纽雷耶夫的教诲:“他要我留意新的思想方式和新的舞蹈形式。否则,传统的芭蕾舞就走到尽头了。这也是德加当年所做的事情:在传统的世界里画出非常现代的作品。”      舞剧“德加的跳芭蕾舞小女孩”开始时,小女孩陈列在一个大玻璃盒子里。玻璃盒子打开,小女孩有了生命,开始步入她生命故事的蒙太奇里面。巴特的故事里没有男演员不行,所以他加入了一个阿庞尼,也就是德加的化身。      剧中,小姑娘受到伤害,邪恶的母亲进了监狱。小姑娘一度变成洗衣妇,舞台上出现了许多白色的床单,她在其中淡出。那个阿庞尼,形象正如德加所描画的那样,神秘、暗黑、戴高帽子,在一幕幕场景外徘徊。最后,玻璃盒子重新合上,小姑娘变回盒子里面的陈列品。      德加在世的话,无疑会喜欢这个舞剧的演员们。德加在1886年春天写道:“除了心以外,我的一切都在老化之中。”这一年他五十二岁。“就是这颗心,也已经有一点不自然。舞者们把我的心缝纫到一个粉红色的缎子袋子里面,粉红缎袋颜色淡化,就像她们的舞鞋。”    /subject/3535164/
  /subject/1536721/  /subject/1084873/  /thread-.html
  继续,电影中在逃亡中女飞行员和跳舞的小姑娘翩翩起舞,说之后也许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美了。
  继续。
  波普艺术      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R.汉密尔顿。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惠特彻派尔画廊)上陈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琼斯。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尔。    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一般也认为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    在波普艺术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他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1962年他因展出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对于他的作品,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戏谑地说:“麻木重复着的坎贝尔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他偏爱重复和复制。“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他解释说:“我想这也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吧。”对于他来说,没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他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他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恰与杰克逊·波洛克所宣称的他“想成为自然”形成鲜明对比。他的画,几乎不可解释,“因而它能引起无限的好奇心——是一种略微有点可怕的真空,需要用闲聊和空谈来填满它。”实际上,安迪·沃霍尔画中特有的那种单调、无聊和重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     玛丽莲·梦露的头像,是沃霍尔作品中一个最令人关注母题。在1967年所作的《玛丽莲·梦露》一画中,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波普艺术,亦称为“流行艺术”,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以英国伦敦和美国的纽约为中心出现的一个艺术运动。    英国画家理查德·汉戴尔顿曾把波普艺术的特点归纳为: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浮滑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力和大企业式的。    波普艺术又称普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波普艺术这个字目前已知的是1956年英国的艺术评论家罗伦斯·艾伟Laurence Alloway所提出的。     波普艺术同时也是一些讽刺,市侩贪婪本性的沿伸。简单来说,波普艺术是当今较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波普艺术家大量复制印刷的艺术品造成了相当多评论。早期某些波普艺术家力争博物馆典藏或赞助的机会。并使用很多廉价颜料创作,作品不久之后就无法保存。这也引起一些争议。1960年代,波普艺术的影响力量开始在英国和美国流传,造就了许多当代的艺术家。后期的波普艺术几乎都在探讨美国的大众文化。     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或剽窃灵感。     知名的波普艺术家包括:     理察·汉密尔顿 en:Richard Hamilton     凯斯·哈林 en:Keith Haring    大卫·霍克尼 en:David Hockney     贾斯培·琼斯 en:Jasper Johns     草间弥生 en:Yayoi Kusama     罗依·李奇登斯坦 en:Roy Lichtenstein     彼得·马克斯 en:Peter Max     克拉斯·欧登伯格 en:Claes Oldenburg     罗伯特·罗申伯格 en:Robert Rauschenberg     詹姆斯·罗森奎斯特 en:James Rosenquist     伟恩·第伯 Wayne Thiebaud     安迪·沃荷Andy Warhol    波普艺术其创作特征是直接借用产生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进而从中升华出艺术的主题。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    国内从事波普绘画的代表性油画家有以下几位:     方力钧、魏光庆、刘晓东等    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劳申伯于1985年1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后,曾深深影响了一些艺术家的创作,这也导致他们开始采用波普的方式进行创作。例如谷文达、吴山专等。不过席卷画坛的波普画风却形成于九十年代以后,并以王广义为标志。但与美国波普不同,中国的波普艺术家更强调对各种具有历史与政治含义符号的借用,从而揶揄历史与政治的神话。九十年代的波普艺术家主要分布在湖北与上海,。比较有影响的艺术家有魏光庆、杨国辛、袁小舫、李山、余友涵、刘大鸿等。波普艺术的大气候在中国如今已成为过去,但波普式的文化态度与思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段讲解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