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噪声危害的预防措施带来的危害

生活噪音危害大,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它?
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从我们清晨醒来的那一刻,生活中的噪音就无处不在,喧闹的街市、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刺耳的汽车鸣笛声。。。噪音就是这样如影随形。而面对生活中这些令人烦恼的噪音危害,我们要如何保护听力呢? 1.降低声源噪音即运用各种方式减少各种噪声的产生。除了社会公共管理方面应严禁车辆乱鸣喇叭、加强噪音管制、将工厂迁至非住宅区等以外,个人方面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购买家用电器时,尽量选择低噪声、带静噪功能的产品;2、家用电器注意经常清洁维护,如除尘、防潮、上润滑油等,减少其产生噪声;3、听音乐、看电视等避免长时间戴耳机聆听,音量大小尽量控制在70BSPL以内,不可为寻求刺激而将音量过度放大;4、避免在嘈杂环境中听音乐:因为受噪音环境干扰,人会不知不觉加大音量,对残余听力造成进一步的伤害;5、避免长时间连续听音乐,每隔30分钟应暂休息几分钟再听,不可戴着耳机睡觉。 2.在传播途径上下功夫在传音途径上下功夫,远离或阻隔噪声的传导,也可以有效地保护听力:1.远离容易产生噪音的电器、人口密集嘈杂处、建筑工地、工厂、演唱会、KTV等;2.如果经常在较噪音环境中生活,应尽可能关紧窗户或采用隔音窗户减少外界噪音传入;3.在室内采用吸声材料减少回响、降低室内噪音(地毯、织物、吸音棉等);4.加强绿化,可消除部分噪音。3.加强自我防护在可能造成听力损害的噪音环境中,最好能佩带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加强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噪声危害及防护知识_网易新闻
噪声危害及防护知识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编者按】截至到2010年年底,我国已累计报告职业病患者749970例,新发职业病患者以每年万余例的速度增长,其中,工业噪声是引发职业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刻不容缓。
工业噪声不仅会造成听力损失,严重时还会导致职业性噪声聋,并损害神经、心血管、消化和内分泌系统。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噪声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影响越来越大。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组织编写了《噪声危害及防护知识职工普及读本》,介绍了工业噪声与职业性噪声防护的相关知识,帮助广大农民工朋友普及噪声防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工业噪声及其危害
什么是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振动在弹性介质中(气体、液体和固体),以波的形式传播,其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波动作用于人耳引起对声音的感知。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
正常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人们在日常说话时的语音信号频率范围在300Hz~3000Hz之间。
反映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如细声细语在20dB左右,安静的房间在40dB左右,普通谈话在60dB左右,吸尘器吸尘声在80dB左右,割草机声在100dB左右,链锯声在120dB左右,喷气式飞机附近可达140dB~150dB甚至更高。
噪声是生活中和工作中使人不舒适、厌烦以至难以忍受的声音,它通常是各种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如果在三步左右距离对话需提高声音来沟通,通常被认为我们已经暴露于有危害的噪音环境中了。
噪声对人体影响是多方面的
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可以对听觉系统造成危害,主要表现在:
(1)听觉敏感度下降、语言接收和信号辨别力差;
(2)耳鸣,凭空听到嗡嗡声或其他不正常的声音;
(3)交谈困难,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4)所有的声音都听不真切,像被闷住了一样;
(5)严重时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
研究发现,噪声的影响是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主要表现在:
(1)神经系统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脑电图异常,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2)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多数表现增高),心率加快,心电图有改变(窦性心律不齐,缺血型改变);
(3)消化系统出现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降;
(4)内分泌系统表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性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
噪声对人体危害程度及致害因素
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
频率的高低:频率越高,危害越大。
噪声强度(声压)的大小:强度越大,危害越大。
接触时间的长短:接触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噪声的特性: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要大。
接触的方式:连续接触比间断接触危害要大。
个体敏感性:由于个体敏感性不同,噪声的致害程度也不尽相同。如:在同样噪声环境下,有些人听力损失严重,有些人较轻。
噪声对听力损失影响的过程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3000 Hz ~6000Hz,尤其在4000Hz出现“V”型下陷),听力下降,语音频段无影响,尚不妨碍日常会话和交谈;如连续接触高噪声,病情将进一步发展,语言频段的听力开始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即影响听清谈话;当出现耳聋的现象时,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
听力损失可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
工业噪声分类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其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噪声声级80dB(A)]的工作为噪声作业。
工业噪声由于产生的动力和方式不同,可分为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根据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工业噪声又可分为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
稳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档”动态特性测量时, 声压级波动
非稳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档”动态特性测量时,声压级波动3dB(A)的噪声。如机械加工行业的铣床、钻床、车床 、打磨等作业。当进行部件加工时噪声很大(可能超过90dB),没有部件加工时噪声较小(80dB左右),劳动者所接触的此种噪声就是非稳态噪声。
脉冲噪声: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0.5 秒,间隔时间>
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劳动者接触的工种主要有机械加工行业的冲床、煅床、剪床 、钣金等作业。
工业噪声的来源
机械的撞击、摩擦和转动而产生的噪声,如织布机、球磨机、电锯、锻锤、冲压、破碎、爆破等产生的噪声;
气体压力发生突变引起气流的扰动而产生的噪声,如鼓风机、汽笛、喷射器、离心风机、空气压缩机、锅炉排气放空等所发出的噪声;由于磁场脉动、电源频率脉动引起电器部件震动而产生的噪声,如发电机、变压器、整流器等所发出的噪声。
工业噪声及其危害
十大主要工业噪声源:目前影响工人健康、严重污染环境的十大工业噪声源是风机、空压机、电机、柴油机、织机、冲床、圆锯机、球磨机、高压放空排气以及凿岩机。
产生噪声的行业和工种
存在噪声危害的行业和工种分布非常广泛,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列举了61个可能导致噪声聋的行业工种。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噪声的主要工种是:
(1)机械加工、制造:下料、剪切、锻造、冲压、辊压、铆接、落砂、造型;
(2)金属表面处理:抛光、喷砂、清理;
(3)煤矿及其他矿山开采:凿岩、爆破、掘进等;
(4)纺织服装:轧花、纺纱、织造、制条、染整等;
(5)热电:碎煤、球磨、汽机发电、司炉;
(6)水泥制造:破碎、研磨;
(7)公路、铁路、水利建设:开凿隧道、爆破;
(8)建筑建材:石料破碎、碾磨、凿岩、钻孔、打桩等。
“职业性噪声聋”
长期在强烈噪声的环境中工作又得不到适当恢复时,可以损伤听神经细胞而逐渐失去听觉,由此造成的耳聋,称作“职业性噪声聋”。这种病变通常是双耳都受损害。用听力计检查,多表现为在4000Hz为中心的高频部分先丧失听觉,以后逐渐扩大,直至语言也听不到。
职业性噪声聋的主要表现是:耳鸣、耳聋、头痛、头晕,有的伴有失眠、头胀感等。早期表现为工作后几小时内有耳鸣,以后为顽固性的,症状不再消失。有的患者还伴有眩晕、恶心或呕吐等。
爆震性耳聋及主要症状
有些作业如爆破、武器试验等,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可因爆炸所产生的强烈噪声和冲击波造成听觉系统的严重损伤而丧失听力,此称为爆震性耳聋。
其症状表现为:出现鼓膜破裂,中耳听骨错位,韧带撕裂,内耳螺旋器破损,甚至出现脑震荡。患者主诉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检查可发现听力严重障碍甚至全聋。如内耳未受严重损伤,听力可全部或部分恢复。
本文来源:中工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鍚庝娇鐢ㄥ揩鎹峰?鑸?病鏈夊笎鍙凤紵
鑱屼笟鍗卞? 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噪声预防措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