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三项递推3,8,18.相邻三项间的递推公式为什么

【图文】2.1.2数列的递推公式练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1.2数列的递推公式练习题
&&数学课件
大小:311.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高中数学典型例题解析(第四章数列)
我的图书馆
高中数学典型例题解析(第四章数列)
第四章& 数列
§4.1等差数列的通项与求和
一、知识导学
1.数列: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2.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项,….
3.通项公式:一般地,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4.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
5.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
6.数列的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的第一项(或前几项)及相邻两项(或几项)间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则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关健是先求出a1,a2,然后用递推关系逐一写出数列中的项.
7.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减去它的前一项所得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d表示.
8.等差中项:如果a,A,b这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那么A=.我们把A=叫做a和b的等差中项.
二、疑难知识导析
1.数列的概念应注意几点:(1)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的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则就是不同的数列;(2)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3)数列看做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
2.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通常不是唯一的.
3.数列{an}的前n项的和Sn与an之间的关系:若a1适合an(n&2),则不用分段形式表示,切不可不求a1而直接求an.
4.从函数的角度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a1+(n-1)d=d·n+ a1-d, an是关于n的一次式;从图像上看,表示等差数列的各点(n,)均匀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不难得出,任两项可以确定一个等差数列.
5、对等差数列的前n项之和公式的理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之和公式可变形为,若令A=,B=a1-,则=An2+Bn.
6、在解决等差数列问题时,如已知,a1,an,d,,n中任意三个,可求其余两个。
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1]已知数列1,4,7,10,…,3n+7,其中后一项比前一项大3.(1)指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2)指出1+4+…+(3n-5)是该数列的前几项之和.
错解:(1)an=3n+7;
(2) 1+4+…+(3n-5)是该数列的前n项之和.
错因:误把最后一项(含n的代数式)看成了数列的通项.(1)若令n=1,a1=101,显然3n+7不是它的通项.
正解:(1)an=3n-2;
(2) 1+4+…+(3n-5)是该数列的前n-1项的和.
&[例2] 已知数列的前n项之和为①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错因:在对数列概念的理解上,仅注意了an=Sn-Sn-1与的关系,没注意a1=S1.
正解:&&&& ①当时,
&&&&&&&&&&
&&&&&&&&&&
经检验 时 &也适合,
&&&&&&&&&&&&
[例3]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之和记为Sn,S10=10 ,S30=70,则S40等于&&&&&&&&&& 。
错解:S30= S10·2d. &d=30,
S30+d =100.
错因:将等差数列中Sm, S2m -Sm, S3m -S2m成等差数列误解为Sm, S2m, S3m成等差数列.
正解:由题意:得
代入得S40 =。
[例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Tn.若求;
错解:因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故由题意令an=7n+1;bn=4n+27.
错因:误认为
[例5]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25-5n,求数列的前n项和;
错解:由an0得n5
前5项为非负,从第6项起为负,
Sn=a1+a2+a3+a4+a5=50(n5)
当n6时,Sn=|a6|+|a7|+|a8|+…+|an|=
错因:一、把n5理解为n=5,二、把“前n项和”误认为“从n6起”的和.
[例6]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
由此可以确定求其前项和的公式吗?
解:理由如下:由题设: &&&
[例7]已知:&()& (1) 问前多少项之和为最&&&& 大?(2)前多少项之和的绝对值最小?
&解:(1)& &&&&&∴
当近于0时其和绝对值最小
&&令:& 即 1024+
&&&&∵ &&&&&∴
[例8]项数是的等差数列,中间两项为是方程的两根,求证此数列的和是方程 的根。 ()
&证明:依题意&&&&
∴ &&&&&&&∴&& (获证)。
四、典型习题导练
1.已知,求及。
2.设,求证:。
5.已知依次成等差数列,求证:依次成等差数列.
6.在等差数列中, ,则 (&&&&&&
A.72  B.60  C.48  D.36
7. 已知是等差数列,且满足,则等于________。
8.已知数列成等差数列,且,求的值。
§4.2等比数列的通项与求和
一、知识导学
1. 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 同 一 个 常
数,那 么 这 个 数 列 就 叫 做 等 比 数 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2. 等比中项:若a,G,b成等比数列,则称G 为a 和b 的等比中项.
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二、疑难知识导析
1.由于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可能作分母,故每一项均不为0,因此q也不为0.
2.对于公比q,要注意它是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防止把相邻两项的比的次序颠倒.
3.“从第2项起”是因为首项没有“前一项”,同时应注意如果一个数列不是从第2项起,而是从第3项或第4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是同一个常数,此数列不是等比数列,这时可以说此数列从. 第2项或第3项起是一个等比数列.
4.在已知等比数列的a1和q的前提下,利用通项公式an=a1qn-1,可求出等比数列中的任一项.
5.在已知等比数列中任意两项的前提下,使用an=amqn-m可求等比数列中任意一项.
6.等比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a1qn-1可改写为.当q&0,且q1时,y=qx是一个指数函数,而是一个不为0 的常数与指数函数的积,因此等比数列{an}的图象是函数的图象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7.在解决等比数列问题时,如已知,a1,an,d,,n中任意三个,可求其余两个。
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1] 已知数列的前n项之和Sn=aqn(为非零常数),则为( )。
A.等差数列   
B.等比数列  
C.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D.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为等比数列,即B。
错因:忽略了中隐含条件n>1.
正解:当n=1时,a1=S1=
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选C。
[例2] 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记为Sn,S10=10 ,S30=70,则S40等于.
错解:S30= S10·q 2. &q 2=7,q=,&S40=
错因:是将等比数列中Sm, S2m -Sm, S3m -S2m成等比数列误解为Sm, S2m, S3m成等比数列.
正解:由题意:得,
[例3] 求和:a+a2+a3+…+an.
错解:&a+a2+a3+…+an=.
错因:是(1)数列{an}不一定是等比数列,不能直接套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2)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应讨论q是否等于1.
正解:当a=0时,a+a2+a3+…+an=0;
&&当a=1时,a+a2+a3+…+an=n;
当a1时,&a+a2+a3+…+an=.
[例4]设均为非零实数,,
求证: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
证法一:关于的二次方程有实根,
& 则必有:,即,∴非零实数成等比数列
& 设公比为,则,代入
& ∵,即,即。
证法二:∵
∴,∴,且
∵非零,∴。
[例5]在等比数列中,,求该数列前7项之积。
&∵,∴前七项之积&
[例6]求数列前n项和
& 解:&&&&&&&&&&&&&&
两式相减:
[例7]从盛有质量分数为20%的盐水2kg的容器中倒出1kg盐水,然后加入1kg水,以后每次都倒出1kg盐水,然后再加入1kg水,
问:(1)第5次倒出的的1kg盐水中含盐多kg?
&&& (2)经6次倒出后,一共倒出多少kg盐?此时加1kg水后容器内盐水的盐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1)每次倒出的盐的质量所成的数列为{an},则:
& a1= 0.2 (kg),&& a2=×0.2(kg),&&& a3=
()2×0.2(kg)
&由此可见:an=
()n-1×0.2(kg),&& a5= ()5-1×0.2= ()4×0.2=0.0125(kg)。
&&& (2)由(1)得{an}是等比数列&&&
a1=0.2 ,&&& q=&
答:第5次倒出的的1kg盐水中含盐0.0125kg;6次倒出后,一共倒出0.39375kg盐,此时加1kg水后容器内盐水的盐的质量分数为0.003125。
四、典型习题导练
1.求下列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a1=5, 且2an+1=-3an
3)a1=5, 且
2.在等比数列,已知,,求.
3.已知无穷数列,
求证:(1)这个数列成等比数列
(2)这个数列中的任一项是它后面第五项的,
(3)这个数列的任意两项的积仍在这个数列中。
4.设数列为求此数列前项的和。
5.已知数列{an}中,a1=-2且an+1=Sn,求an ,Sn
6.是否存在数列{an},其前项和Sn组成的数列{Sn}也是等比数列,且公比相同?
7.在等比数列中,,求的范围。
§4.3数列的综合应用
一、知识导学
1. 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解答数学应用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有关平均增长率、利率(复利)以及等值增减等实际问题,需利用数列知识建立数学模型.
2. 应用题成为热点题型,且有着继续加热的趋势,因为数列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所以数列应用题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解答数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1)阅读理解材料,且对材料作适当处理;(2)建立变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列模型;(3)讨论变量性质,挖掘题目的条件,分清该数列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是求Sn还是求an.一般情况下,增或减的量是具体体量时,应用等差数列公式;增或减的量是百分数时,应用等比数列公式.若是等差数列,则增或减的量就是公差;若是等比数列,则增或减的百分数,加1就是公比q.
二、疑难知识导析
&1.首项为正(或负)的递减(或递增)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大(或最小)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解决;
2.熟记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在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勿忘分类讨论思想;
3.等差数列中, am=an+ (n-m)d, ; 等比数列中,an=amqn-m;
4.当m+n=p+q(m、n、p、q∈)时,对等差数列{an}有:am+an=ap+aq;对等比数列{an}有:aman=apaq;
5.若{an}、{bn}是等差数列,则{kan+bbn}(k、b是非零常数)是等差数列;若{an}、{bn}是等比数列,则{kan}、{anbn}等也是等比数列;
6.等差(或等比)数列的“间隔相等的连续等长片断和序列”(如a1+a2+a3,a4+a5+a6,a7+a8+a9…)仍是等差(或等比)数列;
7.对等差数列{an},当项数为2n时,S偶-S奇=nd;项数为2n-1时,S奇-S偶=a中(n∈);
8.若一阶线性递推数列an=kan-1+b(k≠0,k≠1),则总可以将其改写变形成如下形式:(n≥2),于是可依据等比数列的定义求出其通项公式;
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1]设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n是其前n项和.证明:。
错解:欲证
由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只需证<
& 原不等式成立.
错因:在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忽视了q=1的情况.
正解:欲证
由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只需证<
由已知数列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
则-=&=-<0;
& 原不等式成立.
[例2] 一个球从100米高处自由落下,每次着地后又跳回至原高度的一半落下,当它第10次着地时,共经过了多少米?(精确到1米)
错解:因球 每次着地后又跳回至原高度的一半,从而每次着地之间经过的路程形成了一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又第一次着地时经过了100米,故当它第10次着地时,共经过的路程应为前10项之和.
即=199(米)
错因:忽视了球落地一次的路程有往有返的情况.
正解:球第一次着地时经过了100米,从这时到球第二次着地时,一上一下共经过了=100(米)…因此到球第10次着地时共经过的路程为
=300(米)
答:共经过300米。
[例3] 一对夫妇为了给他们的独生孩子支付将来上大学的费用,从孩子一出生就在每年生日,到银行储蓄a元一年定期,若年利率为r保持不变,且每年到期时存款(含利息)自动转为新的一年定期,当孩子18岁上大学时,将所有存款(含利息)全部取回,则取回的钱的总数为多少?
错解:年利率不变,每年到期时的钱数形成一等比数列,那18年时取出的钱数应为以a为首项,公比为1+r的等比数列的第19项,即a19=a(1+r)18.
错因:只考虑了孩子出生时存入的a元到18年时的本息,而题目要求是每年都要存入a元.
正解:不妨从每年存入的a元到18年时产生的本息 入手考虑,出生时的a元到18年时变为a(1+r)18,
1岁生日时的a元到18岁时成为a(1+r)17,
2岁生日时的a元到18岁时成为a(1+r)16,
17岁生日时的a元到18岁时成为a(1+r)1,
a(1+r)18+ a(1+r)17+&
…+ a(1+r)1
答:取出的钱的总数为。
&[例4]求数列的前n项和。
& 解:设数列的通项为an,前n项和为Sn,则
&&&&& &&当时,
[例5]求数列前n项和
解:设数列的通项为bn,则
[例6]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
求数列{an}的前n项和
& 解:取n =1,则
又由 &可得:
[例7]大楼共n层,现每层指定一人,共n人集中到设在第k层的临时会议室开会,问k如何确定能使n位参加人员上、下楼梯所走的路程总和最短。(假定相邻两层楼梯长相等)
解:设相邻两层楼梯长为a,则
当n为奇数时,取&& S达到最小值
当n为偶数时,取&& S达到最大值&
四、典型习题导练
1.在[1000,2000]内能被3整除且被4除余1的整数有多少个?
2.某城市1991年底人口为500万,人均住房面积为6 m2,如果该城市每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1%,每年平均新增住房面积为30万m2,求2000年底该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为多少m2?(精确到0.01)
3.已知数列中,是它的前项和,并且,
& (1) 设,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 (2) 设,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4.在△ABC中,三边成等差数列,也成等差数列,求证△ABC为正三角形。 5. 三数成等比数列,若将第三个数减去32,则成等差数列,若再将这等差数列的第二个数减去4,则又成等比数列,求原来三个数。
6. 已知 是一次函数,其图象过点 ,又 成等差数列,求的值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服务热线:
如何用好试题精练服务
1根据学习阶段,找到测试内容
2参考试题解析,掌握规律方法
3每天坚持练习,稳步提升成绩
试题精练权益说明
德智全站经典试题免费练习;成为会员,全站经典试题及万道名校真题随时练习,更可享受全站高效名师课程+精准提分服务,提分技巧一网打尽!
高中数学知识点
题目:1/1  本题编号:6; 题型:选择题
已有118名同学做过此题,正确率为 61.02%
难度:易 
学生平均完成时间:
选择答案:
  
该知识点下其他经典试题
关于序号为64843&&试题我要纠错:
您还能输入200个字
纠错提交完成,感谢您的参与!
如果您的纠错被采纳,会有惊喜哦!
您做的是单题测试,点击结束测试后,将关闭当前的页面!
您还没有登录,只能免费体验测试10题!
轻松成为德智会员:
选择会员类型
成为德智会员
目录式课程
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
没时间自己巩固提高?
不知道自己弱项在哪,
是不是还有漏网之鱼?
课内知识听不懂、跟
不上,快要想放弃?
难题越积攒越多,不
好意思张口问?
每道题都似曾相识,但
还是做不出正确答案?
德智帮你解决学习中的所有问题!编写一个shell脚本,求斐波那契数列(1 1 2 3 5 8 13 21 .)的前10项及其
编写一个shell脚本,求斐波那契数列(1 1 2 3 5 8 13 21 .)的前10项及其
#!/bin/bashi=1j=0for (( k=0; k
与《编写一个shell脚本,求斐波那契数列(1 1 2 3 5 8 13 21 .)的前10项及其》相关的作业问题
Option ExplicitFunction f(n As Integer) As Long If n = 1 Then f = 1 ElseIf n = 2 Then f = 1 Else f = f(n - 2) + f(n - 1) End IfEnd FunctionSub command1_click()
∵斐波那契数列有一个性质:一个固定的正整数除所有的斐波那契数,所得余数组成的数列是有周期的.∴先确定正整数8除斐波那契数的周期:项数 斐波那契数 除以8的余数1 1 1 2 1 1 3 2 2 4 3 3 5 5 5 6 8 0 7 13 5 8 21 5 9 34 2 10 55 7 11 89 1 12 144 0
u=(1+sqrt(5))/2v=(1-sqrt(5))/2那么Fibonacci数列A(n)的通向公式是A(n)=[u^n-v^n]/sqrt(5).求和的话只不过用到了等比数列求和,你自己算.推导很简单,u,v是方程x^2=x+1的两根,Fibonacci数列的递推公式是A(n+2)=A(n+1)+A(n)于是经简
此数列每一项除以8之后的余数有个周期1,1,2,3,5,0,5,5,2,7,1,0,1,1.此周期是122008除以12得到余数是4因此答案是3!
每一项除以8的余数,构成循环数列1,1,2,3,5,0,5,5,2,7,1,0所以第2008项除以8的余数为3
#includelong int fn(int);void main(){printf("%d",fn(10));}long int fn(int m){if ((1 == m) | (2 == m))temp = 1;elsetemp = fn(m - 1) + fn(m -2);retu
帮你写好了.unsigned&int&fib(unsigned&int&n)&{\x09if&(n&==&1&||&n&==&2)&{\x09\x09return&1;\x09}\
用先设为等比数列再求解的方法,详细请见图片.
答案:668因为从3开始,每3个数有一个偶数(只有奇数+奇数才得偶数),所以从3开始有7个偶数,再加上“2”,所以一共是668个偶数.
1+2=32+3=53+5=8依次类推明白.前两个数的 和等于第三个数
找规律(从第一项起除以3的余数):1,1,2,0,2,2,1,0,1,1,2,0,2,2,1,0,……周期为+3所以余数为2
要说倒推也只能这么搞了:用an表示数列第n项a20=a19+a18=2a18+a17=3a17+2a16=5a16+3a15=8a15+5a14...发现系数暗合1,1,2,3,5,8...看出a20=an*a(21-n)+a(n-1)*a(19-n)算得a10=a9+a8=55,a11=a10+a9=89因此a20=
*求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34,…的前30项的和.该数列从第3项开始每项等于前两项之和.3524577 SET TALk OFF CLEA S=2 F1=1 F2=1 I=2 DO WHILE I
因为用了很没有效率的递归,所以出结果有点慢#includef(int);main(){ int i,s=0;for(i=1;i
Private Function F(n As Long) As Long If n > 2 Then F = F(n - 1) + F(n - 2) Else F = 1 End If End Function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String Dim i as
#include long int f(int n){if(n==0)return 0;else if(n==1)return 1;elsereturn f(n-1) + f(n-2);}int main(){while(scanf("%d",&n)==1){printf("f(
main(){int i,n,s=1,f[]={0,1,1};printf("Please input the number of terms:");scanf("%d",&n);if(n==0){s=0;f[2]=0;}for (i=2;i
为用了很没有效率的递归,所以出结果有点慢#includeiostream.h【图文】2.1.2数列的递推公式练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1.2数列的递推公式练习题
&&高中数学B版必修5课件
大小:213.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列三项递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