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专业毕业后做什么,为什么我最后选择做多媒体

大学毕业后,是选择相关的专业的工作还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呢? - 简书
大学毕业后,是选择相关的专业的工作还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呢?
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都为找工作发愁,一方面觉得自己既然学了XX专业就应该做相关专业的内容吧,另一方面有的同学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想做点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但又觉得自己感兴趣的能力又不行,所以有时候就会出现进退两难的情况,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div class="image-package"&&img src="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fc21.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imageView2/2/w/1080/q/100"&&div class="image-caption"&宝宝不造肿么办啊?&/div&&/div&&p&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先要思考一下对于刚毕业大学生来说,目前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p&&p&我们从学校步入到社会了,&b&角色就已经发生变化了,从原来的学习者转变成了工作者,从原来的知识输入转换为知识输出,从原来的高高的象牙塔进入到了充满竞争的社会&/b&,首先我们需要面对的应该就是生存了吧!我们要考虑如何才能在这个社会中养活自己,对不对?(家境条件好的可以忽略)如果连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我们拿什么去谈远大的梦想,去追寻诗和远方?靠自己YY 么?&/p&&p&既然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那我们就需要调整一下策略了。&/p&&p&首先要确定&b&哪些工作是我们能做的&/b&,再确定在这些能做的工作中,&b&哪些可以跟自己所学的专业关联性最大&/b&,做那些我们专业相关的工作我们的把握是不是相对大一些啊!前提是我们把本专业的知识都学好了啊,如果都没学好,那从事不从事自己专业相关的影响应该不大(ー_ー)!我建议您跳过本节直接到下一部分。&/p&&p&&b&如何找自己相关专业的工作?&/b&&/p&&p&&b&一、 看看自己专业方向对口的行业工作&/b&&/p&&p&栗子:&/p&&p&会计专业对应的工作就是会计师;&/p&&p&人力资源专业对应的是HR ;&/p&&p&法律专业对应的是律师等等这类很明显的我就不一一再列举了。&/p&&p&&b&二、看看专业对应的领域中有相关性的工作&/b&&/p&&p&栗子:&/p&&p&信息科学对应的领域可以是互联网,那互联网行业中相关的工作可以是软件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前端,PHP,后端数据等等都可以参考,当然各个工作有对应的技术要求,我们可以后续针对性的提高,到这都为我们提供了可能性。&/p&&p&&b&三、看看前几届的师兄师姐们都从事哪些工作&/b&&/p&&p&这个就不用举栗子了,基本上直接去找师兄师姐咨询一下就能得到结果啦。&/p&&p&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当我们真正进入社会之后真可以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的人还是一小部分,大部分人还是从事了跟自己专业不太相关的工作。比如快乐大本营的何老师本专业居然是阿拉伯语系,新精英的古典老师大学的居然专业是土木系,还有著名导演王家卫居然是学平面设计的,这样的栗子身边比比皆是。&/p&&p&那从事专业不相关的工作,都是我们感兴趣的么?&/p&&div class="image-package"&&img src="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611751-be638cbf99ceeb4f.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imageView2/2/w/1080/q/100"&&div class="image-caption"&探索,体验&/div&&/div&&p&首先说兴趣这个东西啊,更多的需要我们去感受,去体验之后,我们才可以初步判断我们是否真的有兴趣!如果只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说自己喜不喜欢或者感不感兴趣,那这个兴趣多半是比较片面的,大部分我们感兴趣的可能只是这份职业光鲜的一面,而不好的那一面更多的是在做过之后或者通过职业访谈全面了解之后才有可能了解。&/p&&p&所以那些看上去我们感兴趣但做了没多久之后就后悔工作,多半是上面的原因造成的。而&b&大学毕业前的实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试错的机会,体验的机会,只有真正体验过之后才会明白这个到底是不是我所感兴趣的,我能否接受这份工作的好与不好,能否为了这个兴趣付出努力和时间。&/b&&/p&&p&有时候就像是我们跟一个没有吃过巧克力的人说巧克力多么多么好吃美味一样,他是没有感觉的,只有让他吃过一次他才能感受到巧克力的美味。&/p&&p&那这时候问题又来了,我体验过了已经确定我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了,但是好多公司嫌我&b&没有经验和能力不要我怎么办?&/b&&/p&&p&其实经过进一步的了解,体验工作之后,我们对这个目标的职位应该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经验和能力的问题给大家提供两个方向:&/p&&p&&b&一个方向是从职位要求来考虑!&/b&&/p&&p&我们要想达到这个职位的要求,怎么去实现比较快?&b&阶梯进阶式&/b&!&/p&&p&比如你想当一名高级程序猿,那看看做一个中级程序猿我们是否满足?如果不满足,再调整台阶,初级程序猿的要求我们能否达到?如果还不满足,那做一个程序猿的实习生总可以吧!我们分阶段来实现我们的目标!&/p&&p&&b&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内修提升自己的能力!&/b&&/p&&p&提升能力,怎么提升啊?我刚毕业,连生存都满足不了呢,拿什么提升?&/p&&p&我记得新精英做开始有一个口号:&b&只要能够搜索到答案就不要提问!&/b&&/p&&p&为什么这么玩?就是要锻炼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p&从学校出来以后,我们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了,而是要学会转换成知识运用者,甚至是提供者,把我们所学的知识转化成技能!&/p&&p&知识层面是最好掌握的,就像我们大学里面学习的课程,某个职位需要的知识也是可以从各种渠道了解到的,比如问问度娘,看看相关论坛网站,买本相关的书籍都可以搞定这个层面。&/p&&p&那怎么从知识层面晋升到技能层面呢?&/p&&div class="image-package"&&img src="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5fccf.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imageView2/2/w/1080/q/100"&&div class="image-caption"&学习金字塔&/div&&/div&&p&我们都知道学习的金字塔,什么方式学习留存率高啊?&b&主动学习:讨论,实践,教授他人!&/b&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出来才是我们自己的,而且越用越熟练,越用理解的越透彻!&/p&&p&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b&学知识,练技能!&/b&&/p&&p&好了,说了这么多干货,大家看的是不是有点口渴啊,提供大家一个小案例,大家帮忙分析一下如何运用上面方法和自己的理解给小陈提些建议吧。&/p&&p&案例:&/p&&p&小陈大学学习的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家里不算富裕,小陈可算是一个大玩家,上学期间基本上秉持60分万岁的原则,其他时间都投入在了社团活动,网络游戏上面,社团活动组织的有声有色,网络游戏玩的技术也很高超,就这么一路玩到了毕业,这眼看就要毕业了,不能再这么随便的玩了,而且看到同学们都去各自找相应的实习单位了,他有些着急了,自己也去找本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么?可他自己知道自己学的不咋样啊!还去社团和玩游戏,总这么着也不是个事啊?那小陈该怎么办呢?&/p&&p&各位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一定有办法帮助小陈搞定这个问题的,留言评论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p&
技术领域会玩生涯的
生涯领域会玩录音的
录音领域会玩技术的
一个80后非全职奶爸
哈喽,各位家人们,大家晚上好,我是养森商学院的院长,孙茂林。非常高兴,今天晚上在社群当中和我们全中国所有的养生家人以及我们海外的养生侨胞。一起去分享我们的线上课程。我本人特别高兴,因为很久没有做这样的全体养生家人的聚会和分享。大部分的时间在今年的课程线上课程的都是由我们的每...
1.容易影响心情。因为西藏行,有点精神恍惚,而且真的有点追求完美,不做完就不想放下,即使明天有很多事要做。
1.室友丢钱,急于摆脱自己的嫌疑,反而显得很有嫌疑。 2.情绪化。精神恍惚,影响打工,影响学习,影响工作。 3.要想成为朋...
下面选了最近十年里,十位名人所做的毕业演讲。那么多的故事与经历,其实只想告诉你一件事: 面对迷茫和不确定的未来,我们能做些什么? 1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找不到自我怎么办? 前不久,斯皮尔伯格为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一开头他就表明,自己在14年前才从大学毕业,因为大二的时...
西方哲学史笔记【完整版(中)】
夫莽 哲学与艺术 哲学与艺术 穿越生活迷雾, 每周五晚更新。 关注 注:因篇幅过大,故笔记分为上、中、下、续四个部分,分四期连载。笔记由北京大学哲学系赵敦华教授整理。 第七章 早期基督教哲学 一、基督教的历史(早期): ...
别害怕, 你走过的路总会留下些什么。 哪怕海浪拍打狂风骤起, 就算没有印记, 至少还有回忆。 在这儿的鸟语花香, 那里的山明水秀, 又或者电闪雷鸣, 还是曲折颠簸。 别害怕, 你走过的路总会留下些什么, 也许就记得这些, 可不要就只有这些。
阿瓜先生是阿呆小姐的斜后桌,虽没有同桌那样自然而然的关系,也没有前后桌沈佳宜和柯景腾那样的设定,但他们依然在下课开两句不多的玩笑,偶尔也帮对方带个早饭。
有时候啊,人就是这么奇怪,不珍惜在一起的机会。高二迎来了分科,阿呆留在了文科班,阿瓜则去了别的理科班,结果阿呆小姐猛然...
期末考试临近了,昨天睡前,一打开朋友圈,看到许多家长都在刷一个段子——“本周最重要的三件事:1、陪孩子复习要沉得住气,切记孩子是亲身的,他不会是因为遗传你!2、周五考完试别问考的好不好,先给孩子一个大拥抱,再请孩子好好吃一顿,毕竟他也辛苦一学期了!3、周末出成绩切记要淡定,...
这两天莫名的心累,只想静静的躺着,屏蔽身边的一切。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慢慢复原。突然想知道一个人的心累到极致是什么感觉?而我现在的累,又是不是达到极致了呢? 前两天,接到朋友一个电话,大致内容是说:他刚刚升职,自从接触新工作之后,他感觉很累。毫不夸张的说,每天有二百多通...
爱情只关于自己
15:5211爱的幸福 爱情不是两个人的事情,爱情只关于自己而已。 那些在晚上因为想念流的泪、那些在送别时转身才敢的哭泣、那些思念那些眷恋那些孤单那些挂牵.只是我们一个人的事而已,于别人无关都是自己的。 因为深爱,所以有深深的伤悲。 爱...刺猬公社_自媒体文章-爱微帮
文章数:2503
在传播格局急遽变化的大时代,内容行业大潮涌动。一只刺猬站在山顶上,瞭望这急速不宁的世界,默默记下每一个细节。
近八个月的课程,除了动物世界,我们无所畏惧。
并没有开夫妻店,而是夫妻各开店。
看着BBS关闭,就像失恋,没有过不去的坎。
UC号、百家号、企鹅号等各个平台补贴内容创业者的力度越来越大,拓宽分发渠道同时也给自媒体人带来收益,内容创业呈现一片繁荣。但如今的内容创业在发展成内容商业的跑道上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这是为了京东能卖好图书?
奇葩的意思是指与众不同。
小程序终于要放大招了!
问题在于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在提供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
媒体人看过来!为了让榜单内的各微信公众号能畅快交流,分享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心得,刺猬公社特分别建立“纸媒、电视和网站新媒体交流群”,欢迎各位的加入!
想看绝艺和阿尔法狗比赛。
这个行业里钱“大把大把的”,归根结底,在于你有没有这个能力赚,你能否生产出这个时代需要的好故事。
很难有哪款产品,生长于大平台之上,一开始万人期待,第一把火没有烧起来,最后又火了的。
你相信吗?张小龙的微信指数,只有咪蒙的1/40。
腾讯正在加大对原创内容的投入,以将用户留在其网站。马化腾说,未来内容的价值、IP的价值会越来越重要。
按每月20元会员费算,1亿人就有20亿元!
此案的一大亮点是,将微信公众号作为重要的信息网络平台对待。
有奖竞猜:吴恩达接下来将去哪里?他和吴孟达是什么关系?
台湾新闻学子到大陆新闻学院,另一个角度看大陆和大陆新闻教育。
导读VICE定位自己是“全球青年之声”,所以我有一种感觉,就是代际观念是一个VICE的核心,VICE从青年视
阿里爸爸说,是时候收割“大麦”了。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aiweibang.com (请手动输入)联系我们,
违规内容举报邮箱:jubao@ aiweibang.com (请手动输入)
(C)2014&aiweibang.com&版权所有&&&&&&&&哥大数据新闻专业毕业后,为什么我最后选择做多媒体?|海外传媒学子哥大数据新闻专业毕业后,为什么我最后选择做多媒体?|海外传媒学子宇康友书百家号李沁灵,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数据新闻方向,现于IBT Media纽约总部担任Multimedia Producer(多媒体制作人),制作过批评特朗普网络政策的多媒体作品《Net Neutrality》。此外,李沁灵曾经制作了《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封面报道视频《2016:The Year of Disruption》等多媒体作品。By贾宸琰|采写“为什么我学了数据,最后没去编程,却成为了多媒体制作人?”刺猬公社:当初申请研究生的时候,为什么选择数据这一特色方向(Data specialization)?李沁灵:最开始,我申请的是纪录片方向(Documentary Specialization),而不是Data。但到了年底,已经交了纪录片方向的申请材料后,我突然有点儿拿不定主意。我选择纪录片方向是因为我很享受去现场拍片的感觉,但我真的还要专门在研究生阶段学习已有一定基础的纪录片方向吗?所以,我提交申请后,又跟本科学校(华中科技大学)的闫隽老师聊了这个问题。她的看法是,纪录片的知识可以自学掌握,没有必要专门用一个研究生学位学习。反之,数据的知识则很难自学完成。另外,我以前在澳洲交换的时候曾经学过如何制作交互式设计的纪录片,比如用HTML和JavaScript做很有创意的纪录片,所以我一直很想做交互式设计的互动作品。我觉得我对技术很感兴趣,学Data也就意味着可以学编程,因此我最后还是改成了Data方向。刺猬公社:你本科的时候在澳大利亚交换过一年,在澳洲交换的经历对申请有帮助吗?李沁灵:我觉得肯定有。哥大数据方向录取学生,不一定要求有编程和统计学背景,我就是典型的完全没有编程和统计学背景的例子。哥大更看重的,是你在这方面的兴趣。我在申请材料中阐述了我对融合科技和新闻的强烈兴趣。当时,我看了一个关于Homeless Mental Illness(患精神疾病的流浪汉)的作品。这是加拿大政府投资的大型研究项目,他们做成了一个非常好看的交互式地图。每一个城市是一个点,边上有许多“小泡泡”。点击每个小泡泡,就能看到一个特别重要的采访视频。我很想做那样的作品。其实,最开始申请纪录片方向的时候,我也不仅仅想学拍摄。在澳洲学习时,有一门课程叫作Online Documentary,除了基本的拍摄技巧,也讲授了许多交互式的知识。但后来,我发现哥大新闻学院的纪录片很少涉及Online Documentary和Web Documentary,所以我就和学院沟通,想修改我的志愿,申请数据方向。刺猬公社:可否简单介绍一下Data specialization的课程安排?和其他两个特色方向(调查性报道、纪录片)相比,Data specialization最大的挑战和不同是什么?李沁灵:哥大新闻学院的Master of Science(理学硕士,简称MS)除了普通的大类,还有三个特色方向:纪录片、调查新闻和数据。这三个特色方向相比于普通的MS,多了一些小课,换句话说,有更专业的导师进行授课。所以,特色方向的好处是你学习得非常精专,坏处就是有些课程无法自行选择。哥大研究生课程的前三个月是Reporting(报道训练)。过了前三个月,可以再选一门写作课和一门多媒体课。但我们数据新闻特色方向的学生基本没有任何自由选课的余地。数据方向的写作课就是data writing(数据写作),由《纽约时报》的Sarah Cohen授课,不对外公开,只有我们这个方向的学生可以上。我们的多媒体课程由哥大统计学院的老师教授,我们必须掌握线性代数、相关性(correlation)等基本的数据概念。到了第二个学期,我们依旧只能自由选择一门课程,其他一门seminar(讨论课)也必须和数据相关。而且,我们的研究生毕业作品Master Program也要求同data有关。刺猬公社:对你帮助最大的一个老师或者是那门课是什么?李沁灵:对我帮助最大的老师是Duy Linh Tu,我今天才跟他通过电话。他和我们学院环境报道方向的Marguerite Holloway以前开了一个课——multimedia story telling environment science(多媒体报道和环境科学)。这是我觉得收获最大的,也是最辛苦的一门课。Duy Linh Tu主要教授纪录片和多媒体报道;而Marguerite专门做环境报道。所以这门课对写作和拍摄的要求都很高。Marguerite要求课程中写三篇文章,每篇文章都要提交4至5个修改版本,所以改到后来你都想吐了。但Marguerite是一个很热情的老师,在她看来,给我们改文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Duy Linh Tu则是一个要求很高、个人风格明显的老师。听说他第一个学期开设的视频课程,给了半数学生低分。刺猬公社:刚刚提到的这门课程与你现在的职业选择关系密切吗?李沁灵:我觉得我的职业主要是因为这个课。我之前再澳大利亚做过Video Journalist(视频记者),但拍的都是短视频,Duy Linh Tu的课要求我们拍摄一个纪录片,也就是一个10至12分钟的长视频。相对于短视频而言,长视频需要有循序渐进的叙事结构,如何分板块?如何环环相扣?如何用直接引语?如何make sense(把故事讲通顺)?这些都是强度非常大,非常有挑战的事情。我经常在哥大新闻学院501教室熬夜,所以在那个教室看过好多次日出。李沁灵在拍摄纪录片作业(图片由李沁灵提供)刺猬公社:为什么最后没有做数据新闻,而是成为了多媒体制作人?李沁灵:首先是大环境,数据是需要成本和经费的。即便在美国,也并不是每个媒体都设数据岗位,只有很大的媒体才有经费做数据新闻。大媒体倾向于将内容和技术分开,安排调查新闻记者做数据新闻的内容,让专业的计算机人才攻克技术问题;或者选择和新闻院校的数据方向PhD进行专业的合作。所以,在我看来,像我这样刚毕业的学生,数据方向就业机会是不多的,我可能只能找到偏技术的岗位。第二,在美国,数据新闻主要服务于深度报道,需要长时间对一个领域进行深入的报道。比如,ProPublica的各个部门合作长达半年时间,才能出一个数据新闻报道。因此,在哥大的十个月学习期间,一个学生凭借一己之力出一个非常好的数据新闻作品,在我看来非常困难。第三、我觉得Duy Linh Tu老师的课让我发现自己更擅长做多媒体。我在哥大做出了一些多媒体作品,在澳洲交换时拿到了多媒体领域的推荐信,所以在多媒体方向发展,我更有底气。所以对我而言,数据更像是一道附加题,为我的多媒体报道加分。我不想只做技术,只做技术不适合我,我可能会觉得无聊;只做文字内容也不适合我,相比于美国的本土文字记者,我可能会有劣势。这就是我想成为多媒体编辑的原因,我想自己找story idea、在采编写基础上拍摄剪辑视频作品,在必要的时候加入动画元素。刺猬公社:哥大新闻学院以授课强度极大著称,纪录片《米字路口》中,许多哥大新闻学院的学生都不停提到“迷茫”,也有人最终选择回国,你想过回国吗?李沁灵:刚开学我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三个月的报道课,每个人分一个区或者跑一条线。很多人会觉得,哇好多截稿日期,跑来跑去特别累。再加上有的老师很严厉,批评你的采访不专业也不注意方式方法。所以很多人确实会抱怨,觉得不适应。但对我来说,我觉得没有很大波澜。不止是我,我身边也没有很多朋友觉得这里痛苦到不行。就像我朋友说的那样,我们都是中国来的,我们都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下长大,大家都经历过高考,以前也会被老师训,但是严师出高徒。所以,我觉得,其实中国的学生在这里不会觉得老师特别严厉。所以,有些人迷茫,我觉得可能是他们来哥大之前没有想清楚,没有确定自己未来一定想做新闻。这就是我想说的,你需要对自己做评估,不仅对学校的质量做评估,更要对自己的能力做评估。我不是很认同这个纪录片,但也不完全否认这个纪录片。我自身的情况是,我不认为我迷茫,我的压力主要是找工作,这一压力绝大部分的人都有。但我们慢慢都找到了出口,找到了方向。“IBT 给了我Sponsorship,加了薪水”刺猬公社:在哥大的十个月,申请实习的时候被拒绝过吗?李沁灵: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已经在新闻行业工作过好多年了,很有资历。他们学期一开始就在申请实习了。因为美国大的媒体的fellowship,很多提前半年就截止。所以像我这样本科一毕业就来读书的,如何申请到实习对我来说是有压力的一件事。再加上我们留学生读书期间都不允许实习,只能在OPT(注: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美国针对国际学生的选择性实习训练)期间实习。所以5月底毕业后,大概到了7月初我才开始实习,中间空了一个月。申请实习期间我被拒绝了很多次,也有许多乌龙的情况。到后面甚至快不抱希望了,什么都投。我碰到的最倒霉的情况是,申请了一下公司数据的fellowship,数据编辑想录取我,结果他自己一个星期后被裁员了。我的第一份实习在一家女性媒体Bustle。对我来说,这个实习申请不是很容易,但也不是很难。后来才知道,我的老师Duy Linh Tu早在我申请之前就已经打电话给Bustle极力推荐我了。这个女性频道整个video team(视频团队)都是他以前的学生。我参加了这家女性媒体的面试,即便老师推荐了我,我依旧要完成一个editing test(剪辑测试),在规定时间内剪辑一个片子。知道这件事情后我很感动。哥大新闻学院的老师有个共同的特点,你可能感觉他们不怎么搭理你,但如果你做得好,你很努力,他们都看在眼里。其实,总的来说,亚洲人是比较容易适应哥大新闻学院的教学模式的。美国人或者欧洲的白人反倒会不太适应,因为他们觉得学校老师应该是服务于学生,多跟学生沟通的,你怎么能“不好好教我”就让我一个劲儿努力。亚洲的学生就不会想这么多就埋头苦干。老师们可能不会说什么,但看到你的努力就会尽力帮助你。我的很多朋友都跟我一样,获得过老师的帮助。刺猬公社:OPT期间,你一共在几家媒体实习过?李沁灵:我在两家媒体实习过,第三家就是工作了。刺猬公社:之前在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实习的时候有没有一些比较印象深刻的故事?考虑过在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留下来吗?李沁灵:其实在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是我大显身手的好机会。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是一家有名望的纸媒,曾经拿过七次普利策奖。但跟国内国外很多纸媒一样,目前处于转型期间,很想发展多媒体。在多媒体这一块,他们是很缺少拍摄视频、制作动画的人手。因为我在哥大受过系统的视频新闻训练,又自学了动画,所以对我来说是一个契机。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其实现在已经改成半月刊,每两周发行一次。所以每半个月,会有一个封面报道。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封面报道配一个视频。我最满意的一个作品,是2016:The Year of Disruption(2016:破坏的一年)。我使用了许多数据和动画元素,把英国脱欧,欧美崛起的右派势力,左派跟右派的冲突,Anti-Trump和Pro-Trump等等极度的矛盾糅在一起。我把所有的政治人物动画化,配上新闻报道中的音频资料,做成了一个非常精彩的10秒开头。The Year of Disruption是目前为止,我自认为在技术上做得最好的作品。但从内容上讲,我更喜欢我之前做的一个关于(两党制重要性)importance of bipartisanship的作品。这也是我在Monitor做的第一个惊艳众人的作品。其实,我每次做一个封面文章的作品,就代表我要把封面文章看完,再思考角度,如何把抽象的概念用视频方式呈现,这些都是非常高强度的工作。此外,我采访、拍摄剪辑了一个流浪家庭的女孩学习编程和科技的短视频。为什么不留在那里?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跳板,但没有成熟的多媒体团队,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专门的视频训练。我确实有可能会在那里产出很多作品,但对我来说,第一,两周一个视频对我来说太少了;第二,我的职业规划就是做多媒体,我一定不会长时间留在一个需要长时间转型的纸媒,我需要更多的机会,接触更难的、新闻价值更高的选题;第三,没有成熟的多媒体团队对我的发展非常受限。我自己本身还需要学习,我更想到一个有丰富视频拍摄经验的团队中去。再加上他们给的待遇我不满意,当时我也拿到了IBT的offer,我就离开了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刺猬公社:IBT现在的工作环境是你满意的吗?李沁灵:目前来说很满意,当然它肯定有不足的地方。我跟我同学交流的情况来说,一个人很难找到一个完全满意的工作单位。现在而言,我还特别想留在IBT,我的executive producer和senior producer都是非常有经验的人,我现在做的题目都是比较难的,他们也想放手让我做更多难的题目。再者,IBT旗下有5家媒体,比如Newsweek,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此外,IBT在全球拥有五种语言发行的报纸。所以对于刚毕业不久的我而言,IBT在资源和机会各个方面都是非常不错的。再加上他们现在已经给了我Sponsorship,也给我加了薪水,所以我觉得挺满意的。总体而言,我觉得美国的新闻行业是一个“求贤若渴”的行业。只要你有能力,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机会。所以提升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新闻行业想拿Sponsorship不容易,要看实力,还要看运气。刺猬公社:恭喜!目前就职的工作单位IBT Media sponsor你的工作签证了。接下去还有诸如抽签等不确定因素,如果无法顺利拿到H1B,考虑过退路吗?李沁灵:我的人生信条是“不给自己留退路”,当初申请的时候,我也只申请了没几所学校。所以,不要去想不确定的因素,当它发生了再去解决就是了。因为IBT跟我讨论过其他的选择,如果抽签出了问题,先去伦敦分部,或者回国待一段时间,或者尝试拿人才签证,都是可行的方案。对我来说,努力留下来并不是目的,哪里都可以做新闻,并不一定要在纽约。就像我在哥大读书时的搭档说的那样:“如果你有好的作品、好的报道,想回纽约是分分钟的事情。”“我不认为我做美国政治新闻有劣势。”刺猬公社:你操刀过特朗普网络政策等政治类新闻题材,为什么选择在美国做政治新闻?作为一个亚洲人,遇到过“瓶颈”或者“白眼”吗?李沁灵:记者时时刻刻都在面临新的挑战,接触不熟悉的领域,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即便不在美国,我们做国内新闻,也有可能突然要跑一个你不熟悉的科学论坛。所以,我不认为一个中国人做美国政治新闻会有什么劣势。面对一个新的政策,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需要花时间做研究,才能确保完成一篇好的报道。我在IBT Media做了批评特朗普互联网政策的多媒体作品《Net Neutrality》。这个作品包含了很多元素,采访、动画等等,主要讲述了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现任主席Ajit Pai的互联网政策,以及他为何反对奥巴马任期内推行的Net Neutrality(网络中立)政策。最难的部分就是,如何解释Net Neutrality这个概念?我查阅了很多文件,从网络政策的发展历史,到奥巴马推出该政策时面临的争议,再到专家的看法。之后,我需要在众多视频资料进行挑选和剪辑,比如奥巴马公开发言的视频,Ajit Pai的视频等等;为了把所有的材料串连起来,我还撰写了一个脚本并录制旁白;制作的后期,我找到了一位经济学家接受采访,并通过动画的形式让Net Neutrality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3分58秒的视频,大概花费了我一周半的时间。我想如果换成一个美国记者,他(她)也同样需要花费这些时间和精力。我觉得大家有个误区,认为一定要在政治方面有很强的底蕴才能把政治新闻做好。但实际上,新闻行业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是要通过学习了解一个话题的。虽然,我在美国只生活了不到两年,但我可以通过阅读别人的报道、自己做research(调研)的方式去学习了解。所以,其实不必觉得亚洲人做美国政治新闻有劣势,除非你英语很差,这个谁也帮不了你。我觉得自己还年轻,因此,不会把自己局限在只能做中国新闻的范畴内。Howard French是哥大新闻学院最有名的研究中国问题的老师。之前有一个学生问他:“我对时尚感兴趣,未来只想做时尚新闻,那我来哥大有意义吗?” Howard就告诉这个学生,如果你是一个新闻业务水平过硬的人,你就会融会贯通所有的技能,比如如何找source(信源),如何核对信息,如何讲故事,这些能力是不分题材的。换句话说,只要你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即便你是亚洲人,你也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另一个国家。李沁灵作品刺猬公社:你想过做中国新闻吗?李沁灵:我想过,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我有自己的考虑。我是想做中国新闻的,但我希望我能先在美国学到更丰富的经验,拥有更好的业务能力。这之后,我想过回中国做独立纪录片,或者跟国内一些媒体合作做一些好的多媒体新闻作品。但我不会给国外媒体做中国新闻,因为我觉得新闻是有立场的。这不是说国外媒体都抹黑中国,而是我自己会存在价值观和立场上的矛盾。我一直觉得,在国内做好新闻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比如“剥洋葱”就做得非常好。如果我在国内做中国新闻,我关注民生是为了引起我的同胞对某一问题的关注。但如果我给国外媒体做新闻,我就会感到模糊,不知道做这条新闻为了什么。如果我本国的大部分国民看不到这条新闻,这条新闻所能起到的社会影响力就极其小,最多就只能满足外国读者对中国的好奇心。我在美国学新闻,是希望自己能先跳出来,看看美国媒体是怎么报道美国本土新闻的。如果我今后回国,我就会有更好的视角报道中国。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么做好自己国家的新闻让更多的中国人看到,对我来说是更有意义的。▼刺猬公社建立了「海外传媒学子交流」社群,集聚了正在世界排名靠前的新闻学院就读(或毕业不久)的200多名中国留学生,其中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伯克利大学、密苏里大学、纽约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谢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高校的传媒学子。该社群旨在方便海外传媒学子们互相交流、资源共享。欢迎在海外学习传媒,并致力于传媒研究和实践的学子们加入,微信号:yunlugong。往期海外传媒学子栏目文章:完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媒体微博@刺猬公社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投稿邮箱网站www.ciweigongshe.net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宇康友书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有关友书点点滴滴,一起来吧!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