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没有写文史类的如何写学术论文文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0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文科学术论文的写作及其发表
下载积分:2990
内容提示:文科学术论文的写作及其发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8|
上传日期: 21:29:3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99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文科学术论文的写作及其发表
关注微信公众号查看: 3847|回复: 11
以编辑的眼光看学术论文的撰写
财富 论坛币
在某学术杂志编辑部实习已逾八月,与此同时又要兼顾研究室的事情,这使我既了解学术论文撰写过程,又熟悉学术刊物的编辑流程。就想以一个编辑的角度对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的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
&&时下许多人写论文总是抱着为写论文而写论文的目的匆匆就笔,对某一问题既无深究又无共鸣。没有深究,对所要谈的问题就缺乏立意,也掌握不好切入点;没有共鸣,就说明这个问题感动不了写作者本身。试想,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能指望读者能够仔细阅读你所写的论文的,哪么炮制出来有何益处呢?
&&写作态度问题是目前论文撰写的最大问题,其次是文字的细节问题。下面试举几类逐一分析,因篇幅和其他问题,这里只主要对现象进行分析。
&&首先是有些论文的文词不够精当,缺乏熔炼字句的功夫。或口语俚辞,降低学术价值;或文白间杂,诘曲骜牙。古代的学者文人总讲究炼字、炼词、炼句的工夫。“春风又绿江南岸”,“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典故我们都很熟悉,可我们如今却是大大的不如古人。有些搞研究的人总认为坐到书桌前,看书写东西才算是做研究;其实在日常的零散时间也是可以的,平常的走路坐车正是我们想问题,在脑子里遣词造句的好时机。学问是溶入学者的生命之中的,是不分八小时工作制,没有上下班的。优秀学者是对学术总是有着热烈情感,难离难弃;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或是摆脱了书籍、课题等物外束缚。不要以为追求字辞只是文学上的事,在我们历史研究的论文中出现一些经过熔炼的字句会使整篇文章增色不少,感染力大大加强。当然,在西方语言世界中常要求用被动语式撰写论文的惯例又另当别论。
&&在采撷、摘引材料的时候,特别是那些带有原始资料的整理性质的文章,如整理考古发掘报告,出土简牍编连释读的综述性的文章时,有些论文常会出现前半句是写作者自己对报告的转述句,而后半句却兀然出现不加引号的直接引用原报告的原句。虽然两者在意思上或有关联,但从语法看,却互有抵牾,甚有辞不达意之感。这种现象概括说来就是缘于对原始材料缺乏融会贯通,特别上在字词上。目前越来越广泛使用的电脑在给学术研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对文字的斟酌考量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妨碍和制约。那些看似异常便利的剪贴(Ctrl+X)、复制(Ctrl+C)、粘贴(Ctrl+V)命令只是对文字的机械搬运,缺失了笔在纸上书写的交互式“溶化”活动。这是文人学者最为愉悦的心性活动,那自由地书写是内在自我与外界材料地物我关照,才不枉费物之为物、人之为人。国外学术杂志一般要求为转引,不采用直接引用,就是防止在没有阅读思考而直接采用材料的情况产生。
&&其次,写作者常带有迫切的心情企图用一个复杂的复合长句把一个复杂问题说透,但在字词组织的仓促之间就无法兼顾语法,即在脑中组织句干的短瞬时间内。或分句与主句重复主语,或分句动宾搭配不当,或主句双重动词的使用造成了整个复合句出现杂糅的语病出现。避免这种现象应尽量多用短句,少用带有多重定词的长句,或复杂的谓语动词分句。频繁的使用复杂的复合句,以致出现大量的分句,也就产生了标点和连接词使用不当的副作用。因为太想把一个问题说透,就不自然地产生“一逗到底”,拼接两种甚至两种以上连词的错误。我们在行文中应该注重“:”、“;”、“——”、“——……——”等标点的在教科书中标点符号的非主要作用的应用。如分号“;”虽然在分句中是表示并列、递进等意思,但在最后分句之后也可以采用,即表示总结、解释分句的意思;这就是标点符号的非主要作用的应用。虽然句号是表示段落中停顿时间最长的标点符号,但在说明一个复杂问题时,宜用句群关系替代复合句中的逻辑关系,即多用句号,少用逗号。这样才使得复杂问题的解说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使读者一目了然。
&&再次,阅读面的狭窄限制了研究的深入。历史典籍、出土材料固然众多,但并非是所要的材料都要通读,也并非是在阅读经验中只是有史学书籍材料的阅读过程。我们在进行历史学科研究的同时,对涉及到哲学、艺术、文学诗歌的材料只是该用处即用,不用处即舍;断章取义早成小事,移花接木窜改文义渐成气候。如果对其他学科的书籍缺乏必要的“阅读”过程和体验,做不到经眼又经心,那么,对材料本身甚至延伸至历史都会缺失必要的思辨性的拷问,无论承认与否,历史,特别是有文字的历史都在一定程度上是带有偏见和力量的叙述。我们或能通过非再现性的资料,如艺术作品等,来对再现性的资料进行补充,以达到较之全面的复原、推演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当然并非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非再现性的,也有再现性的作品,如语言艺术在符号学上就是偏于再现性的,而音乐则是偏于非再现性的。但无论如何,艺术语言较之历史典籍的文字记载均是偏于非再现性的,即不是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的。
最后,学者的优秀与否与其眼光的卓越与否有着必然的联系。人常说,编辑是眼高手低。但眼光不高的话,手又怎么能提高呢?这就好比我们在矿山中掘矿,如无眼光看清矿脉的走向,分辨主脉与余脉之别,又怎能收获颇丰呢?甚至有入宝山而空回之虞。书画的练习,在练手(技术层面的熟练)、练心(学识修养的提高)之外,还不能缺乏对“眼睛”的训练。须看到哪一笔是佳笔、俗笔、坏笔,即该留则留,该修则修,该救则救。做学问也是如此,大处说既要看到一个学科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但也要看这一学科的局限,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小处说则是看到自己教育背景以及读书的短长之处。也许这些只是学余杂事,但倘无“超越”的眼光有岂能在学识超迈其上,最终只能困坐井中。
财富 论坛币
看样子是文史方面的期刊。
财富 论坛币
“国外学术杂志一般要求为转引,不采用直接引用,就是防止在没有阅读思考而直接采用材料的情况产生。“
请教这话的出处。
财富 论坛币
直接引用为第一手资料,间接引用为他人研究过的资料,不知说的对否?
财富 论坛币
楼主说:“国外学术杂志一般要求为转引,不采用直接引用,就是防止在没有阅读思考而直接采用材料的情况产生。”
这种陋习不应该跟国外接轨啊。
个人认为,中国的文史哲论文,特别是涉及古代部分的,引文还是直接引用为好。转引,固然加入了阅读思考,但没有了上下文语境,难以判断是否有误读。
财富 论坛币
请注意2 楼的质疑!!!
难道大家都没有发现吗?
财富 论坛币
财富 论坛币
东溟兄感觉到了不得劲,可还是彬彬有礼地加以说理——但是,关键不在此,而在这种前提根据何在???
财富 论坛币
这里讨论的问题可能存在概念的分歧:转引、直引、意引。 直引,是引用文献的原文,也就是被引用文献作者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引用该作者的字句;意引是在消化原文的基础上,不直接引用文献字句,而以自己的字句表达;转引,是二次文献,即将阅读文献中的参考文献,直接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而不(或不能)查阅此文献中参考的原始文献。
楼主先生要表明的是意引与直引的区别,而4楼先生的是转引吧。
财富 论坛币
引用第4楼东溟于 11:03发表的 :
楼主说:“国外学术杂志一般要求为转引,不采用直接引用,就是防止在没有阅读思考而直接采用材料的情况产生。”
这种陋习不应该跟国外接轨啊。
个人认为,中国的文史哲论文,特别是涉及古代部分的,引文还是直接引用为好。转引,固然加入了阅读思考,但没有了上下文语境,难以判断是否有误读。
我也认为作者这里说的有些笼统,缺乏清晰的界定与鉴别.
学术杂志的种类太多了.各种杂志 是否一定要遵从统一的规范?
如果中国古代史类的研究论文要求转引,而不是直接引用,那将是什么样子?
可以肯定一篇中国古代史类的研究论文,没有直接引用古籍,在论文中全都是转引,别说发表了,就是一般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也不会获得通过的.
但是楼主的选题很好.在这里也吸引了不少眼球.
建议楼主再写续篇,谈谈作者如何得到编者的青睐,成功中的.具体说说编者的择稿思路与标准.这样对大家的帮助可能更大.
财富 论坛币
感谢各位的讨论,这篇只是我的一篇关于在某编辑部的实习报告,至于太笼统批语,我也只能这么着了,笑纳而已。怎奈文网太密,我刚刚在我博客上的一篇博文,就被封了。
至于楼上尊兄,号召写续篇云云,我也只能说抱歉了,我现在已不在编辑部了,不能出业内语了。
财富 论坛币
引用第10楼魏晋酒徒于 16:56发表的 :
感谢各位的讨论,这篇只是我的一篇关于在某编辑部的实习报告,至于太笼统批语,我也只能这么着了,笑纳而已。怎奈文网太密,我刚刚在我博客上的一篇博文,就被封了。
至于楼上尊兄,号召写续篇云云,我也只能说抱歉了,我现在已不在编辑部了,不能出业内语了。
魏晋兄最近时间好像略多了些,欢迎经常来啊。这里的好帖很多的呢。
Powered by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怎样撰写文科学术论文.ppt 10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怎样撰写文科学术论文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1.发表意识 “看前人的书是欠了前人的债。有债必须偿还,还债的办法是自己写论文。” ——陈省身 Publish or perish 杂志用稿标准
选题切合:符合选题要求(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创新性(纵向加深与横向拓宽);前瞻性(人未动我先动) 形式规范:项目齐全(要有综述、8000字以上,5篇以上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引用规范、复制比达标 结构合理:论点、论据、论证;有问题,有对策 文字流畅:符合论文要求的文字表达
退稿的常见原因 无新意,重复他人工作(国际刊物最欢迎的是具有原始创新性的工作); 有新的发现,但未能很好地提炼、升华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单纯的定性描述,缺乏定量的、理论的分析; 仅仅是区域性(Local)的工作,而不是具有普遍意义、可以推广到其他地方的的工作(General),即仅仅是国外方法在中国某一地区的应用,而不是提出新的方法; 文章组织得不好,文字功夫欠佳,审稿人难以看懂。
论文成篇后的修改、润色
文章成篇了,文章却并未完成。还须反复读, 反复改,反复晾。这是因为: (1)文章成篇,只解决大章节目的问题,还有许多细节,要不断增删改动。读一遍,发现问题改一遍,晾起来;又读一遍,又发现问题,再改一遍,又晾起来,直到自觉大体可以放心为止。
(2)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文章不接气的地方接上气,松散的地方扣紧,一切疙瘩抹平,使它读起来全无挂碍,通顺流畅,增加文章的气势,“韩潮”、“苏海”,讲的是韩愈、苏轼文章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其说靠天籁,无宁说是靠人功,靠作者一次次反复的诵读而读出来的。 (3)理论文章,不求雕饰,自然也不讲求音节。但应尽可能注意其抑扬顿挫,声韵铿锵。或平或仄,也只有读,才能增加文章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2.奉献意识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巴甫洛夫
随时随地思考学习。 海绵吸水。 淡化周末节假日。
一是乐于每日学习,志在终生探索;二是平常心而异常思,美其道而慎其行;三是忙别人之所闲,闲别人之所忙。
3.专业意识 专业要求,专业状态,专业思维,专业人士,专业术语,专业水准。
和尚在撞钟之前,必须默颂佛经,颂毕才能执椎撞钟,在撞钟时要撞出轻重分明、缓急有至的节奏;钟声还要抑扬顿挫,传之既远还要回荡不息。拿晨昏两次钟来说,紧七下,缓八下,平平二十下,是为一通。如是者三,名为三通,共击一百零五下,然后再撞三下,前后总共撞钟一百零八下。
一万小时定律: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大师级水平,工作时间必须超过1万小时——任何行业都不例外:莫扎特6岁作曲,到20岁才创作世界级作品;甲壳虫乐队1964年风靡全球前已演出1200场;比尔盖茨1968年接触计算机,创业前已编程7年。只要坚持做一件事10年甚至以上,你也可以成为大师。 大干20年。 4.合作意识 任何导师的知识都有局限性。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师傅多,肯吃苦,爱学习,“用最快的速度超越自己的导师”。聪明人下笨功夫。 海森伯:“科学扎根于交流,起源于讨论。” “四同”效应,即“申请课题时,同心协力;做课题时,同床异梦;课题完成后荣誉和奖金分配时,同室操戈;最后是同归于尽”。 烧水: 通过自身不懈努力,水往往烧到99度,其他人(领导、老师、同学)的帮助,加上1度,水就可以烧开。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基于他的专业知识,85%要靠人际关系即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品德能力。”
5.规范意识 良好的学术风尚的形成:需要自律和他律。 自律是升华:内省性道德规范,自觉性、内控性、自主性、自教性。自我评价,自我改正,自我控制,自我监督 他律是基础:外部性制度规范,权威性、强制性、被动性、他教性。
     “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是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 这篇被指“抄袭”的论文题为《山东省FEEEP协调度研究》:“作者:袁×;指导教师:杨××教授;答辩日期:2007年11月”。 被抄袭的对象是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FEEEP协调度研究》,作者:曾××;指导教师:胡××教授;答辩日期:日。”
武汉科技大学校风 湖北工艺学堂“面向实业需求,培养实用人才,倡导崇实学风,强化实训动手”的“四实”办学观念。 武汉科技大学校训
武汉科技大学学风
钢铁品质: 坚韧不拔、勇承重载, 崇实求精、表里如一。
注意事项: (1)上课记考勤签到; (2)为方便大家工作学习兼顾,今后每个月中旬的周日授课一天,完成一门课的授课,课后需要阅读布置的相关书籍与作业,完成考试环节,课内外相结合; (3)将来共需要完成13门课左右; (4)所有漯河中小学教师都可以报名跟班学习,如果跟班学习而没有通过国家考试,将会获得结业证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我为什么没有写文史类的学术论文
我为什么没有写文史类的学术论文?主要原因是我老了,72岁了。这把年纪写学术论文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如今正逐步减少写作,保重身体。
其实我退休前“少年气盛” ,在从事技术实践中,常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学术论文,我有五篇这样的论文刊载在全国级的正规学术期刊上。因此中国科协自然科学专门学会、湖南省科协自然科学专门学会都接纳我为他们的会员。按当时的习俗,可称为“科学&”了。
退休后,我仗着土生土长在常德,又有广泛的人脉关系。我开始写作本土的文史,但我只研究文史,从来不写文史类的学术论文。原因是:
学术论文质量要求很高,写篇论文要“事实清楚,理由充分,证据确凿”。一般要花3个月到半年才能完稿,完稿后要送到国家级、省级的学术期刊或者《大学学报》去,经过专家组评审通过后才能发表。文化水平一般的人,很难读懂它。
如今若申请评审发表论文,还要交纳近万元的评审费,一但发表了,可以申请高工、研究员、硕士、博士、教授等职称和职务,然而这些荣誉对我已经毫无作用了。
谁也不会将撰写的学术论文首先投稿在新闻报刊和网络媒体上,它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况且各家新闻报刊也不会发表学术论文,因为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实践指导性,错误的论文会误导群众,它对社会的影响极大。
我退休后写的文史类文章,是以记叙文文体为主体,但柔和了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文的元素,所以被徐泽鹏老师和我的“老感情”戏称为“四不像”。
但这些文章的内容是经过严格考证了的,没有碰触文史写作要求的“硬伤”。
我查阅了有关学术期刊和大学的学报,拜读了湖南文理学院几位教授撰写的很有份量的文史类学术论文。而我市公司企业中的许多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发表了更多高水平的自然科学专业论文。他们的论文能指导生产实践,能产生实际效果。他们奋发图强的精神值得我们虚心学习,后生可畏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文科学术论文的写作及其发表_胡铁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科学术论文的写作及其发表_胡铁生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术论文写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