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长颈漏斗检查气密性写在这里为啥不行啊

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_甜梦文库
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原创)课题 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目的要求: 1: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 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 造自然、保护自然。 2: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3 : 知 道 探 究 性 学 习 是 学 好 化 学 的 一 种 重 要 的 学 习 方 式 。 4.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重点:1:知道什么是化学? 2: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 难点: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 教学要点: [要点 1] 化学的作用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 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 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 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 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要点 2] 怎样学好化学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 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 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 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 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 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 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 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 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 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 联系。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要想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 除进行化学实验外, 更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 同时通过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 一步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 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学策略 1: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通过趣味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 机。 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 。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 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 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 NaOH 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 8 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播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录像。 3. 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最好的 1 个同学到全班 交流。 (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4.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 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 学合作与交流。 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化学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不可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感受到化学为人类的 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的基础,体验到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通过分析、归纳的 方法将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概括起来, 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帮助我们认识 学习化学的意义。 5: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1)从日常生活中:粮食的生产、食品的保存和添加剂的生产与使用;五彩缤纷衣料 的生产(化学纤维的生产和加工、染料的生产和纤维的染色等) ;建筑材料的生产、装饰材 料的加工;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生产、交通工具所用燃料的生产、公路和铁路等建筑材料的生 产等。 (2)农业生产中: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信息工业中原材料的加工等,农业生产中化肥、 农药的生产和使用等,航天工业中高能燃料的生产、材料的制造等。 (3)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总结:材料工业中各种新型材料的制造;环境保护中环境污染的 治理和环保产品的生产和研制;生命科学中新型药物的合成、基因工程的研究等。 6:据研究,塑料袋几百年都不腐烂,一节电池污染一平方米的土地达几十年之久,这 些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事。 有些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法令, 规定垃圾分类 盛放、集中回收,我国的北京市、上海市等大城市也开始这样“管理”垃圾。你认为这样做 有什么意义? 垃圾是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垃圾腐败、分解过程中放出的有毒气体会污染大气;垃圾 中的重金属离子、腐败产物会污染水体;垃圾能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污染;垃圾倾倒到 海洋中,还会威胁水生物的生长。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垃圾中的许多物质具有很大 的应用价值。如可燃性垃圾可用于产生沼气、发电等,废弃金属、橡胶、塑料等可再生利用 等。 垃圾的回收利用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垃圾的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 二是垃圾的 回收的回收能变废为宝。 绿色化学 ―― 环境友好化学 绿色化学技术是指将绿色化学的基本观念应用于化学研究、 化工制备以及化学品的利用 等方面。 绿色化学的概念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提出的, 与传统的治理环境污染方法的根本区别就 在于它是从源头上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的产生。 传统的有机反应,由于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给人类的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随着人 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友好介质的绿色化学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 注。化学所杰出青年基金(B)获得者李朝军教授在设计和发展在水中和空气中进行的过渡金 属介入和有机金属催化的有机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 富于创新性 的成果。水作为溶剂有以下优点:价廉易得,安全可靠(不会燃烧和爆炸) ,而且无毒。在 有机反应中可省略反应物的保护和脱保护的合成步骤。通过简单的相分离,即可得到产物。 某些水相有机反应还有出人意料的化学选择性, 大大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在空气中进行的有 机金属反应,可使小量的组合合成、大规模的制备及催化剂的回收再生变得非常简便。水相 催化的有机反应,在药物合成、精细化学品合成、石油化学品和农业化学品的合成及高聚物 和塑料的合成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创新性的研究为传统上只能在惰性气体和有机溶 剂中进行的有机合成反应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 3 亿吨~4 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化学工业能否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 化学品?甚至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有识之士提出了绿色化学的号召, 并立即得到了全 世界的积极响应。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给化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国际上对此很重视。1996 年,美国设立了“绿 色化学挑战奖” ,以表彰那些在绿色化学领域中做出杰出成就的企业和科学家。绿色化学将 使化学工业改变面貌,为子孙后代造福纳米科技 所谓纳米科学, 是人们研究纳米尺度, 100 纳米至 0.1 纳米这个微观范围内的物质所 即 具有的特异现象和功能的科学; 而纳米技术则是指在纳米科学的基础上制造新材料、 研究新 工艺的方法和手段。虽然纳米科技问世的时间不长,但是它带来的冲击却是明显的。越来越 多的科学家相信, 这项新兴科学技术将带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 人们将凭借它进入一个奇妙 的崭新世界。 一般来讲,纳米颗粒的尺寸通常不超过 10 个纳米。在这个量级内,物质颗粒的大小意 味着它已经很接近一个原子的大小了。 在这种状态下, 物质的性能和结构的变化已经是非连 续性的了。就是说,量子效应开始发生作用。因此,用纳米颗粒最后制成的材料与普通材料 相比,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由此会产生许多完全不同的功用。 很显然,纳米科学技术是一门以物理、化学两门基础学科的微观研究理论为基础,以先进的 解析技术和工艺手段为前提的内容广泛的多学科综合体。它既不是某一学科的延伸和发展, 也不能说是某一工艺技术革新的产物或转化。 它是基础理论学科和当代高新技术紧密结合的 产物。 纳米科技的诞生还表明了这样一种发展态势,即在当今的科学技术领域里,基础科学研 究与应用技术发展的结合, 已经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密不可分的趋势, 以至于在相当多的情况 下,人们已经很难完全区分出研究和应用之间的差别。按目前的研究状况,纳米科技一般分 为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和纳米制造学、纳米光学等,这其中的每一门学科 又都具有跨学科性质,是集研究与应用于一体的边缘学科与综合体系。 道尔顿所研究的原子论,在 1803 年大体上已经完成,1808 年,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在 他的重要著作《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中发表。他的原子论的要点如下: 1、一切物质都是由不可见的、不可再分割的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自生自灭。它们在一 切化学变化中保持其本性不变。 2、同种类的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形状和性质上都是相同的,不同种类的元素的原子 在质量、形状和性质上则各不相同。 3、他还第一次列出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这是道耳顿原子论的中心点,也是他的一个 主要成果。 4、每一种物质都是由它自己的原子组成的。单质是由简 单原子组成的。不同元素的原 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就形成化合物,化会物是由复杂原子组成的,而复杂原子又是 由为数不多的简单原子所组成, 复杂原子的质量等于组成它的简单原子的质量的总和同一化 合物的复杂原子,其质量、形状和性质也必然相同。 道尔顿的原子论,合理地解释了当时的各个化学基本定律,揭示了它们的内在涵义。根 据原子论的论点, 原子是物质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单位, 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原子的种类 和总数并没有变化, 各原子又有自己确定的质量, 因而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对 . 于定比定律来说, 由于不同原子化合时所需要的原子数目一定, 而各原子又均有一定的质量, 所以生成化会物的组成,也就有一定的质量比了。过去对这个定律能否成立,化学界曾经争 论达 8 年之久,现在由于道尔顿原子论的出现,使实践和理论结合,就得到了确认,从而结 束了这场争论,对于倍比定律也是一样。如果甲元素的一个原子能与乙元素的一个、两个或 几个原子化会形成多种化会物, 乙元素的原子量又都相同, 则与相同质量的甲元素的原子化 会的乙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之间必成简单整数比, 等等。 由于道尔顿原子论能简明而深刻他说 明上述化学定律和化学现象,所以得到了化学界的承认和重视。 元素互相化合的质量关系是原子学说的感性基础, 而原子论则是上述各定律推理的必然 结果。 原子论阐明了各质量定律的内在联系, 从微观的物质结构角度揭示了宏观化学现象的 本质,总结了这一阶段的化学知识。同时原子论引人了原子量的概念,开创了测定原子量的 工作。 原子量的测定为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打下了基础。 “道尔顿的发现”是“能给整个科学 创造一个中心并给研究工作打下巩固基础的发现”。因此,“近代化学之父不是拉瓦锡,而 是道尔顿”(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它标志着近代化学的开端。 但是,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道尔顿的原子论是很不完善的,还残留着一些形而上学 的观点。他把在化学反应中相对不可分割的原子,看成是绝对不可再分割的微粒。其次,复 杂原子的概念很含糊。 简单原子和复杂原子除在组成上不同之外, 它们的性质究竟又有什么 本质区别?在科学事实的面前,他还力图否认分子的存在,抹杀原子和分子间的质的差别, 不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规律, 结果在化学发展中造成了一段相当长时期的混乱, 影响了 化学的迅速发展。 练习: 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 A 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B 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C 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 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3.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 A.无机材料 透气 C.纳米碳板 熔点高 B。特殊钢板 耐高温 D.有机高分子材料 绝热 ( ) )4. 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工具的科学家是 A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C 美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 B 瑞典化学舍勒 D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课题主要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两 个探究活动,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要学会观察,如掌握观察实验的重点为 (1)物质的反应前后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2)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 。 现象(如发光、发热、生成气体、沉淀等) ,并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观察 实验可以先列出观察的重点,做到有目的观察(如蜡烛燃烧实验的观察) ,也可以提出假设, 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如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课程类型】活动课 【教学目的】 l、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 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l、激趣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课时安排】l 课时 【教学环节】提出课题→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实验探究→交流反馈→填写报告 【课前准备】蜡烛、火柴、烧杯(或玻璃杯) 、玻璃导管(90o) 、白纸(稍微硬些的) 、澄清 的石灰水 【学生活动设计】 l、对课题涉及的知识方面的疑点提出质疑; 2、每二人一组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 3、在教师的参与下进行生生交流; 4、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 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 吗?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学生阅读]P7&活动与探究& [学生讨论] 1、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 2、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 4、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向老师咨询? [学生质疑] (可能问到的问题) 1、石蜡是一种什么物质?2、蜡烛怎么会有各种颜色?3、蜡烛是怎么制成的?4、烛芯仅是 纯棉线吗?5、 为什么点燃烛芯就能引燃蜡烛?6、 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是因为它都变成蜡油 了吗?7、蜡烛燃烧有时冒黑烟是怎么回事?8、 、蜡烛燃烧时是固体蜡燃烧还是蜡油燃烧还 是有其他情况?9、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什么越来越高?10、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闻到很难 闻的气味??? [教师答疑] (边答疑边为后面的实验探究设下埋伏,凡是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到答案的暂不 作答) [学生活动]试述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 [教师指导]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 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 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 或稍硬的白纸测试) ; 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 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 3、吹灭蜡烛,观察; 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5、 (拓展实验)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 燃,你又会发现什么?[实验探究]学生每二人一组,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教师巡视,指导、答 疑。[交流反馈]学生代表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现象和结论) 。 [反思与补充]通过交流,学生取长补短。 [总结与评价]略 (学生填写探究报告) 1: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做的烛芯组成的,普通蜡烛的外观为圆柱形、固体、乳白色,特殊 用途的蜡烛因加入配料而显各种颜色, (如生日蜡烛) ,形状也因需要做成各种形式(如螺旋 状、数字形等) ,不管何种蜡烛都是手感滑腻,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蜡烛被点燃时,最初燃烧的火焰较小,逐渐变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 焰心主要为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石蜡燃烧不充分,温度比焰心高,因有部分碳粒,火 焰最明亮,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温度最高,因此,当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 火 焰 中 , 约 1 秒 钟 后 取 出 , 火 柴 梗 接 触 外 烙 部 分 首 先 变 黑 。3:.蜡烛燃烧时,用一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坏内壁有小水珠生成,片刻后取下 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4.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出由蜡烛蒸气形成的白烟,点燃这白烟,可以燃烧并再次点燃 蜡烛。 综上所述,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水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烟是固体小颗粒 课后附记: 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观察蜡烛的燃烧非常必要,否则课上时间太紧; 2、学生可以自愿结组,这样利于配合; 3、限于时间,学生提问前教师要限定范围,以避免跑题; 4、每组可以配备小试管夹或者带铁夹的铁架台,用来固定导管,以免学生操作时烫手。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要点: 二氧化碳、氧气特性及其应用,排水集气法 (1) :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浑浊的特性,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实 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 (2)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此可以检验氧气。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 .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 .所有不溶于水的气体都可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 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步骤 1:如第 10 页图 1-19 至 21,收集二瓶呼出的气体。 步骤 2:用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装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观察现象。空气 现象 结论 无明显现象(有一点点浑浊)二氧化碳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不明显。证明空气中 CO2 含量少。步骤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二个集气瓶,观察现象。空气 现象 结论 燃着的木条慢慢地熄灭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灭火。步骤 4:取二块干燥的玻璃片,在其中的一张上呼气,观察现象。呼气的玻璃片 现象 结论 有水蒸气 呼出时有水蒸气没有呼气的玻璃片 无现象在比较过程中,学生容易进入的误区是: “呼出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因为学生还不了解空 气的成分) 。此时,教师要在比较上下功夫。收集呼出气体用排水法,与后面第六单元有矛 盾时,教师应把矛盾放到后面去处理。 实例引路 例 1 : 实验室配制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生 成,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气体。 答案:澄清的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别二氧化碳气体。澄清石灰 水久置空气中生成白色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例 2 : 从冰箱中取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有水珠形成,为什么? 答案:从冰箱中取出林子,杯体温度较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水,凝结在 杯子外壁。 例 3 : 现有三瓶气体,分别为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 答案: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到瓶中,如果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 现象发生的是空气。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污 染 物 烟雾 飞尘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 氟化氢 硫化氢 氯气 氨 气溶胶 苯并比 臭氧 铅尘引起的症状 视程缩短,导致交通事故、慢性支气管炎 血液中毒、尘肺、肺感染 刺激眼角膜和呼吸道粘膜、咳嗽、声哑、胸痛、支气管炎、哮喘, 甚至死亡 刺激鼻腔和咽喉、胸部紧缩、呼吸紧迫、失眠、水肿、昏迷,甚至 死亡 头晕、头痛、恶心、四肢无力,还可引起心肌损伤,伤害中枢神经, 严重时导致死亡 刺激粘膜、幼儿发生斑状齿、成人骨骼硬化 刺激粘膜、导致眼炎或呼吸道炎、头晕、头痛、恶心、肺水肿 刺激呼吸器官、支气管炎,量大时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刺激眼、鼻、咽喉粘膜 引起呼吸器官疾病 致癌 刺激眼、咽喉,导致呼吸机能减退 铅中毒症,妨碍红血球发育,儿童记忆力低下课题 3教学目标: 1.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走进化学实验室2.体会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3: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4: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5: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6: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重点: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 管里的液体药品。 难点:实验操作的正确性,滴管的使用。 教学过程: 本课题可以先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 在此基础上讨论实验室里的有关常识, 然后组织学 生练习一些基本操作。 1.认识常见的仪器。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轮流参观: 1 组观察实验室的布局,仔细阅读墙上的张贴物; 1 组进实验准备室,仔细记录在准备室里看见的主要仪器; 1 组进入药品贮放室,仔细观察药品是怎么贮存的?为什么要这样贮存? 1 组参观贮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设备并记录贮存方法。 (思考易燃、 易爆, 有毒物品为什么要单独贮放?为什么要加双锁, 双人到齐才能打开? 为什么要放那么多的黄沙?你看见了哪些易燃、易爆、有毒物质??) 2.在参观的基础上,讨论并介绍常用仪器的用途,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室药品取用规 则。 一:药品的取用: 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应使用什么仪器? 注意指导学生, 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让学生互教互学, 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 学会分析实验成与败的原因。 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 1:固体药品的取用; (1)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体应用 下次再用 (2) :把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 ,再把容器 (3) :往试管装入固体药末时,可先使试管 心送至 ,然后 。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 。 ,把 取。用过的药匙或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要立刻 。有些块状固 以备 、 、 或 。2: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一般放在 (提出问题) : (1)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 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 (2)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 (3)细口瓶的瓶塞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 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拿细口瓶倾倒时, 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倾倒液体 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 。 (实验探究) 取三支试管, 各加入 3 毫升的水, 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 3 厘米、 灯芯、 外焰上加热, 记录加热的水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 用量筒取 2 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用滴管滴入硫酸铜溶液,观察、记录现象, 再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观察现象。 (4)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 线要与量筒内 的 。 俯视 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 ,视 ,再读取液体(5) :量筒平放,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仰视读数比实际值小, 读数比实际值大 (6) :胶头滴管的使用。取用少量的液体可用 橡胶乳头在______,不要_____ ;不要把滴管放在 过的胶头滴管应立即用 3:实验 1-3,观察现象。 实验 把 Na2CO3 加入盐酸中 锌粒加入盐酸中 二:物质的加热。 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 ⑴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⑵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 ⑶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⑷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现象 有 块状固体 产生 ,有 产生 或 以备再用。 防止 ,以免,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 ,沾污 或 。用⑸不要碰倒酒精灯,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 不要惊慌, 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1:酒精灯的使用。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______,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______另一只酒 精灯。熄灭酒精灯用_____ 用______去扑盖。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 、 。其中 温度 ,不可用 ,洒在台面上的酒精着火应立即最高。因此,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2:给物质加热: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⑴给液体加热可以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给固体加热可以用干燥的试管、蒸发 皿等。有些仪器如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 ⑵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⑶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过远,距离过近或过远 都会影响加热效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可能破裂。也不要直 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⑷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预热。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对 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 ⑸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也要进行预热,同时注意液体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加热时,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 45 度角)。在加热过程中要不对地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 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让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 (1) :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应略______倾斜。给试管中的液体药品加热时, 应使用______,并注意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试管口不准对着______和 ______,试管要倾斜与桌面约成______角,并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以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 喷出伤人。用试管给药品加热,都应选擦干试管外壁的______。用酒精灯先使试管______ 受热,而后用酒精灯的______部分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跟______接触。 (2) :量取 2ml 的氢氧化钠应用 实验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加热上述物质 三:洗涤仪器 1:做实验必须用 2:洗涤仪器时,先 再 要用 ,振荡后再 。 ,也不 才算 ,否则会影响 ,再 ,如果内壁附有 。 振荡后 的物质, ml 的量筒,放入试管后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3:玻璃仪器清洗后,如果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干净。3.练习基本操作。 (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为主,力求熟练掌握) (1)固体药品的取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3)酒精灯的使用; (4)给物质加热; (5)洗涤仪器;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仪器 用途 注意事项 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①用作少量试剂的 试管 反应容器②装置小型气体发生器 ③收集少量气体 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 1. 搅拌溶液帮助固体物质的溶解 2. 过滤 玻璃捧 时引流液体 3.蒸发时搅拌液体防止局部 过热而飞溅 4.蘸取少量液体①可以加热,加热时要使用试管 夹,夹持试管的中上部②加热液 体,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③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防止烧损和腐蚀 1. 搅拌时不可用力过猛, 勿碰击 器壁,以防止破裂。2.注意随时 洗涤,以防污染。3.不可将浸液 的棒端放在桌面上。 见酒精灯的使用及给物质加热部 分的说明见酒精灯的使用及给物 质加热部分的说明使用时注意事酒精灯用于加热。项①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②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 酒精③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 另一只酒精灯④用毕,应用灯帽 盖灭⑤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用过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它 药品。吸取试液时先将滴管提出 液面,挤出胶头中的空气,再把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管伸入试液中吸取。滴入试管 时,不能把滴管伸入试管中,以 免滴管碰到试管壁而被污染。吸 有试剂的滴管不可倒置,以免试 剂流入滴头。滴瓶 铁架台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 滤、加热等实验操作。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烧杯 量筒 集气瓶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 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量度液体体积 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热均匀 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三: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在实验室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不能用手 ,不要把鼻孔 凑到 用量,液体一般取用。 有些块状药品要用________夹取。 如果没有说明 ,固体 。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 先拿下瓶塞, ________在桌上。 然后拿起瓶子, 使瓶上的标签向着________。 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通常使用量筒。量 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 2:剩余的药品既不 不要 四:托盘天平的使用 1: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前,有游码的托盘天平应先把游码放在刻度尺的 天平的摆动是否达到 摆动时达平衡。 2:称量时,被称物品放在 的砝码,最后移动 盘上,砝码放在 。 盘,先加 的砝码,后加 处,然后检查 ,使 ,也不 。 ,更。如果天平未达平衡,可以调节左右托盘下的。取用砝码应使用3:当被称物质的质量接近所需质量时,可左手拿药匙,右手转拍左手,用振动药匙的方法 使少量物质散落下来至天平平衡。称量完毕,应把砝码和镊子放回 回 处。 ,把游砝移4:为防止化学药品对托盘的腐蚀和污染,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易潮解的、有腐 蚀性的药品,可放入烧杯、蒸发皿和表面皿等容器中。也可使用纸片,称量前在两个托盘上 各放一张大小相同质量相近的洁净纸片,然后把 称量。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化学所要研究的内容。虽然我们每天都跟多种多样 的物质打交道,但还没有对物质作详细的研究。初中阶段将要研究一些重要的,与我们 的生命活动以及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的物质。 本章主要研究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重要 物质。 (空气、氧气、水和二氧化碳) 通过本章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将: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份。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简单知识以及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的方法。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掌握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重要用途。 3.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并了解其工业制法。 4.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5.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区别。 6.初步认识两种常见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了解氧化反应的概 念,对燃烧和缓慢氧化的现象有所认识。 7.对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有清醒的认识。在学习化学知识同时不断增强自己的环保 意识。 8.积极参与有关的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活动,识别并会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规范自 己的一些实验操作行为。课题 1教学目标: 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空气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4: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 重点:空气的成份、物理性质 难点: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 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 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 终于 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18 世纪 70 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 【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 2-1 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 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 (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 烟、雾的区别) (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4P + 5O2点燃2P2O5 (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 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1/5。提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溶 解性:气态不溶于水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 1/5 而不是全部呢?若剩余气体是氮 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 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追问:上述实验不仅知道 N2 不能维持生命,还可以知 道 N2 的什么性质(难溶于水)? (4)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以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吗? (空气组成中按体积计算氮气占 78%) ;博学多才的氧气博士(氧气占 21%) ;用途广大 的二氧化碳教授(二氧化碳占 0.03%) ;沉默寡言的惰性世家〔稀有气体占 0.94%〕 ;还有其 它气体和杂质(占 0.03%) 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介绍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介绍空气是一种宝贵的 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例:O2 、CO2、P2O5 混和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和而成。例:空气,食盐水.,矿泉水。 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中。请注意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 5 等份,并加以标记? (2)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 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3)这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4)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全部燃烧,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雷雨后,为什么空气格外新鲜?雷雨后,常会感到空气格外新鲜,这是什么原因呢?因 为一场倾盆大雨,给空气洗了个“淋浴” ,去掉了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另一方面, 在闪电时,发生了一场奇妙的变化――空气中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即:氧气臭氧。臭氧,顾 名思义,有臭味,它是氧气的亲姐妹。臭氧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漂白物质,能杀灭细菌。 浓度很稀的臭氧一点也闻不到臭味。反而有一种清新的感觉。 1:.氧气的用途:供给呼,.支持燃烧.,氧气易跟其他物质反应,放出热量,因此用于炼钢、 焊接、切割金属,也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等 由于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 氧气在生产 生活中用途广泛:利用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制做焊枪和割枪,进行金 属的气焊和气割;在炼铁炼钢的生产中通入空气(利用氧气) ,提高炉温,加速冶炼过程, 提高冶炼质量;制做液氧炸药和火箭中的液态氧助燃剂等。 利用氧气可供给呼吸的性质,医疗时急救病人、高空、潜水、登山等缺氧环境中供给所 需的氧气。现在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极大丰富,继歌厅、舞厅、酒吧之后,氧吧又成为后 起之秀,使生活在繁忙都市的人可以坐下来,吸氧休息,放松调整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在高中化学课本里还要专门讲解,因此,本节只极简略地讲了它的性 质和用途 (1)很多电灯泡里都灌有氮气,因为这样可以减慢钨丝的氧化速度,使灯泡经久耐用。 (2)充氮包装,把贵重而罕有的画页、书卷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圆筒里。有许多产品也采用充 氮包装。因为蛀虫在氮气中不能生存,也就无法捣蛋了。 (3)我国近年来,把粮食用巨大的塑料帐幕笼罩起来,抽走里面的空气,充进氮气。这样可 以使霉菌、蛀虫无法生存,而且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使粮食能够长期安全保存。氮气 虽在一般的情况下很“孤独” ,不爱跟其它的物质反应。但在高温下能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 反应,显示出活泼性。利用氮气的这种性质可以制取氮肥、炸药等。氮气还是重要的化工原 料。 (4)氮气可以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豆科作物的根瘤菌具有特殊的固氮能力,它能巧妙地 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氮肥。化学家正在努力研究生物固氮的奥秘。 3:关于稀有气体的性质,教材强调了这些气体的化学不活动性。指出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发 生化学反应。这种“惰性”跟物质结构有关,以后会讲到。教材指出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稀 有气体也能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因此,这种气体的“惰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讲解 稀有气体的用途时, 要联系它们的化学不活动性以及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等特性。 通过稀有 气体的应用,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学习化学、 钻研科学的积极性。 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由于它们很“懒” ,很难与 别的物质反应,生成化合物。过去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 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些“惰性”气体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化合物。如氙、氪的氟 化物以及二氧化氙、三氧化氙等。 稀有气体虽然“懒” ,但它也有许多广泛的用途。稀有气体也可以作保护气。氖气、氪 气、氙气可用于激光技术等方面。氦气在原子反应堆技术中可用作冷却剂。氙气可以作为麻 醉剂。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还会发出有色的光,因此它在电光源中有特殊的应用,在灯管里 充入不同的稀有气体,就能制得五光十色的各种霓虹灯。机场的灯标;氙灯发光强度高,被 誉为“人造小太阳” 。 不要把氮气化学性质的相对稳定性和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的稳定性相提并论。 稀有气体的 化学性质比氮气或其他物质都稳定。 三:保护空气 教材指出以氮气、氧气为主的空气,是长期以来自然界里各种变化所造成的。而且随着 工业的发展,空气还有可能被污染。因此,要使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自然界里的变化,并 了解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若不同时开展环境保护建设,排放到空中的“杀手”――有害气 体和烟尘,就会改变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危害了人类和自然界万物的生长。 因此,保护环境、防止空气受到污染,是一项千秋万代的大事。 空气是人类生命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空气大约 2 万多次。吸 入的空气量达 15-20m3,为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 10 倍。生命一时一刻离不开空气。 人在 5 周内不吃饭,5 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断绝空气 5min 就会死亡。空气也是人们 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每天做饭在燃料燃烧时都需要空气。 在环境科学中,对室内、车间、厂区空气的污染,称为空气污染,而对区域性空气污染, 则称为大气污染。 人类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各种污染物,例如,煤燃烧产生的烟,石油化工 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等等。污染物超过了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就会使大气 的质量发生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建筑物等直接或间接破坏或产生恶劣影响,这种现 象称为大气污染。当前一些城市的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在发 展工业的同时,一定要把大气污染的防治提到议事日程,采取措施,防止大气污染,保护环 境,为人类生活提供清洁的空气。 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讨论交流] 1.请根据你们的经验讨论并判断,下列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并简要说明 理由。 (结论填在横线上,可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a. 正在上课的教室里______________ 操扬上; b. 白天的森林里 ______________ 晚上的森林里;c. 城市繁忙的街道上______________ 农村清净的田野上; d. 冬天的室内 e. 地面上 ______________ 夏天的室内; ______________ 地窖里;f. 枯物园里(室外)______________ 温室里。 2.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在市场上有许空气清新剂出售。请问 真的能清洁空气吗?为什么? 3.你对防治空气污染有哪些建议? [资料查询] 为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市场上有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出售,另外一些空调器也具有产 生“负离子”的功能(俗称健康空调) ,你对“负离子”了解吗?试通过你的查找回答。 空气质量周报 从 1997 年开始, 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多了一件新鲜事, 许多城市就像发布天气预报那样, 在当地电视台、电台、报纸上公布一周来本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从此,城市空气质量的好 坏对于许多老百姓来说,不再是一个未知数了。 通过新闻媒介向全社会发布空气质量周报是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1997 年 1 月做出的 决定,当时要求在全国 46 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发布空气质量周报。当年 5 月 23 日,南京市 率先在当地新闻媒介上发布空气质量周报,紧接着,上海、武汉、沈阳??到 1998 年 6 月, 46 个城市全部推出了空气质量周报。这 46 个城市包括所有的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 城市以及一部分重点旅游城市。 空气质量周报的主要内容为: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 数就是将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值简化成为单一的数值形式, 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 度和空气质量状况。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是:1、污染指数在 50 以下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 一级,即优;2、污染指数在 50 以上、100 以下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 2 级,即良;3、污 染指数在 100 以上、200 以下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 3 级,即轻度污染;4、污染指数在 200 以上、300 以下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 4 级,即中度污染;5、污染指数在 300 以上对应的 空气质量级别为 5 级,即重度污染。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和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煤废气,它是生成酸雨的元凶;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 汽车尾气; 总悬浮颗粒物主要来自燃煤排放的烟尘和地面扬起的灰尘。 取这 3 种污染指数最 大的作为首要污染物, 并将首要污染物的污染指数确定为该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 例如广州 市在某一周的空气质量监测中,氮氧化物的污染指数是最高的,达到了 134,那么氮氧化物 就被确定为本周的主要污染物,同时,氮氧化物的污染指数 134 及其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 3 级就作为广州市本周的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像美国、日本、德国、荷兰、墨西哥、新加坡、马来西亚都开 展了空气质量公报、污染警报和预报工作。美国是最早开始这一工作的国家,于 70 年代中 期就开始了。国外一般都是日报,还有不少国家进行预报,当污染指数超过警戒值时,就要 发出污染警报,一方面警告敏感人群如老人、小孩、病人减少室外活动,另一方面要限制工 厂和交通排放废气。我们国家现在刚刚开始搞周报,大部分城市还不具备条件搞日报,因为 46 个城市中只有 20 个城市具备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另一多半的城市仍采用手工或半自动 化监测。目前我国已有 5 个城市,即北京、厦门、南京、青岛、大连实现了日报。 课题 2教学目的:氧气1:了解 02 的性质、用途,以及 S、P、Al 与 02 反应的现象、反应表示式。 2: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性质、氧化剂的概念。 4:了解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本课题 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 学思维方法。 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 2:S、P、Al 与 02 反应的现象 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化反应和氧化剂的概念。 教学过程: 【提问】1.空气中有哪些气体?这些气体的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2.空气中最重要的气体是什么? 【引入】 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 我们对氧气有多少了解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氧气 的性质。 一:氧气的性质 【演示】展示一瓶氧气。 【讲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 (101 千帕 室温)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1:0.03) 的气体,密度:D=1.429g/L 比空气略重(高山为什么缺氧)可液化: 101 千帕时:-183℃液化为 淡蓝色液体.,可固化: 101 千帕时:-218℃固化为雪花状淡蓝色固体. 在标准状况下: (101 千帕 0 ℃ ):氧气:DO2=1.429g/L 空气:D=1.293g/L 氮气: DN2=1.25g/L 【讲述】通常状况和标准状况的区别。 【设问】我们知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又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呢?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燃烧的实验,燃烧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一边实 验一边引导学生观察木条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 。 【提问】为什么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 碳 + 氧气 颜色的不同) 。 二氧化碳 C + O2点燃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演示】 硫在氧气燃烧的实验 (一边实验一边引导学生观察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时火焰 【讲述】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时火焰颜色不同的原因以及二氧化硫的气味。 实验现象:① 硫在空气中能燃烧,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③ 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板书】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S + O2点燃SO2(蓝紫色火焰,放出刺激性气体)【演示】铝在氧气燃烧的实验(一边实验一边提醒学生注意做本实验时,集气瓶底,要铺一层 细砂或放少量水.(防止灼裂瓶底) 并引导他们观察细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和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 。实验现象:铝在 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 铝+ 氧气 与氧气反 应的物质 实验 2--2 木条 实验 2--3 硫磺 实验 2-1 红磷 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 + 氧气 有刺激性气味.。 发出明亮的黄色火 焰(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 黄色火焰)有大量白烟 实验 2--4 铝箔 剧烈燃烧,, 放出大量 的热和耀眼的白光,生成 白色粉末。 学习和研究观察实验的方法。 变化前 变化中 1. 反应条件(加热、点燃、催化 1. 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 剂等) ; 变化后 1. 有几种物质生成; 2. 生成物的色、态、 味等。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4P + 5O2点燃三氧化二铝 与氧气反应的现象2Al+3O2点燃Al2O3表达式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碳 + 氧气二氧化碳 C + O2点燃CO2二氧化硫 S + O2点燃SO22P2O5铝+ 氧气 三氧化二铝 2Al+3O2点燃Al2O32. 物质的色、态、味等。 2. 现象(发光、放热、生成沉淀 或气体等) 。 常用气体钢瓶简介:除装毒气的钢瓶外,钢瓶的一般工作压力都在 150kg/c O左右。按国家标准规定涂成各 种颜色以示区别。例如:氧气钢瓶为天蓝色,黑字;氮气钢瓶为黑色,黄字;压缩空气钢瓶 为黑色,白字;氯气为草绿色,白字;氢气钢瓶为深绿色,红字;氨气钢瓶为黄色,黑字; 石油液化气钢瓶为灰色, 红字; 乙炔钢瓶为白色, 红字等等。 钢瓶运输和储存期间不得曝晒。二:化学变化 复习物理变化,变化时,无新物质产生的变化。{车来车往;蓝蓝的天生白云飘,白云 下面马儿跑} 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铝燃烧,食物变质}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提问】从反应前后各有多少种物质来分析,碳、硫、 、磷、铝等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有什 么共同的特点?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以上反应都是有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结论。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氧气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讲解】讲解氧化反应的概念,适当说明氧化性的概念。 【讲解】讲解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说明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提示以后 还会学到一些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提问】在什么情况下氧化反应也一定是化合反应呢?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 【小结】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在这种情况下的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 应,在这种情况下的化合反应也一定是氧化反应。 “氧气助燃”这种说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我们可做如下的实验,把氧气或氯气用玻璃管 导入氢气中点燃,同样可以看到氧气或氯气在氢气中燃烧。而且氢气供应充足燃烧就旺,氢 气供应不足,燃烧就不旺。如果单从表面现象看问题,即可得出“氢气助燃”的结论。关于“氧 气助燃”或是“氢气助燃”问题,都不能从表面的现象来看。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提问】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你能根据这些现象列举一些使物质燃烧的方法吗? 【回答】用火柴、打火机、烟火、炉火等火源将纸、煤、酒精灯等引燃,用电子打火点 烟、钻木取火等。 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虽也有放热过程,但很不容易察觉,这种氧化反 应叫“缓慢氧化”。 【讲述】在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 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包含有缓慢氧化的过程。 由于缓慢氧化的速度很慢,故不易观察其现象,但借助以下实验可以证明其发生的事 实: 【演示】白磷自燃。 【提问】从燃烧的条件分析,白磷为什么可以燃烧? 【讲解】白磷的着火点较低,只有 40℃。白磷在缓慢氧化中产生热量,而这些热量又 不能及时散失,就会积聚造成温度升高,达到白磷着火点时,会自发燃烧 在铝箔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铝箔变小 B.放出大量的热 ) C.发出耀眼的强光 D.生成白色固体 分析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变化过程中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放出 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可以帮助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但不能说明化学变化一定发生。 铝箔燃烧后生成了白色新物质――氧化铝,是判断铝箔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课题 3教学目标:制取氧气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 项。 2: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3:了解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重点: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过程: 【提问】1.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2.写出氧气与碳、硫、磷、铝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讨论】如何鉴别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 【演示】鉴别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 【讲解】鉴别物质的一般方法、步骤和要求。 【讲述】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和特点:原料便宜、操作简单、反应速度适中 【演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有过 氧化氢的试管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加热 过氧化氢的试管 往装入过氧化氢的试管中 加绿豆大的 MnO2 , 再用带 火星的木条伸入 表达式 2H2O2催化剂现象 用带火星的木条很快熄灭原因 没有氧气放出用带火星的木条很快复燃有氧气放出用带火星的木条很快复燃有氧气放出2H2O +O2↑过氧化氢催化剂水+氧气在加热过氧化氢(双氧水)的实验中,由于 5%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时,有大量的水蒸气和少 量的氧气共同逸出,带火星的木条比较难复燃。所以该实验可以改用以下两种方案进行: (1)在试管口加 1 个带有干燥管的装置。 (2)在 5%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 1 滴氢氧化钠溶液。 在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中,只须加绿豆体积大的 MnO2 粉未,不要 像书中图示那样多,否则反应会很剧烈,难以控制。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 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讲述】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实验室还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演示】展示高锰酸钾,将少量高锰酸钾溶于水,让学生观察现象。加热高锰酸钾并检验 是否产生了氧气。 【讲解】加热高锰酸钾后生成的有关物质。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提问】1.什么叫化合反应?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这两个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讲述】分解反应的概念。 【板书】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讲解】 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强调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都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 型。 【设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在什么装置中发生呢? 【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将这些仪器连接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讨论】为什么试管口要稍向下一点? 【讲解】试管口要稍向下一点的原因。 【讨论】产生的氧气应怎样收集呢?排水集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讲解】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和原因。 【讲述】凡是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跟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 集。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都可以用向下排 空气法收集。 步骤:1. 连接装置。2. 检验气密性。3. 装药品 (将高锰酸钾装入大试管。 装置中特别注意的地方: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原因是防止潮湿药品蒸发后形成冷凝水滴流入灼热的 试管底部,使之炸裂。在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4. 加热。5. 收集氧气。 收集氧气。 (导气管刚冒出泡时不要立即收集, 因为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待气泡从集气瓶口逸出 时,表明集气已满。用玻片在水下盖好,取出正立在台面上。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6. 将导管移出水面。7. 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特别注意(6)、(7)两步不能交换,否则 移去酒精灯后引起试管内气压减小, 使水槽中的水在大气压强作用下进入试管, 使试管炸裂。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说明其原因。 氧气的性质 实验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表达式 C+O2点燃CO2Ca(OH)2+CO2 =CaCO3 ↓+ H2O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光四射,生成黑色 固体3Fe + 2O2点燃Fe3O4【演示】木炭在氧气燃烧的实验,燃烧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一边实验一边引 导学生观察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 。 【提问】为什么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 【讲述】木炭在氧气燃烧的实验现象和结果。 【演示】细铁丝在氧气燃烧的实验(一边实验一边提醒学生注意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并引 导他们观察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和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 。实验现象: ①细铁丝在空气中加热至变红,不能燃烧!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讲解】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和集气瓶中留水的原因。 说明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 【板书】铁 + 氧气 生成黑色固体)注意: 1. 2. 四氧化三铁 3Fe + 2O2点燃Fe3O4(剧烈燃烧,火光四射,铜铝等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能燃烧.(氮气的作用) 做本实验时,集气瓶底,要铺一层细砂或放少量水.(防止灼裂瓶底)练习: 1.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A.向瓶中加澄清的石灰水 C.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 2:催化剂在经过化学反应后 ( )B.闻气体的气味 D.看气体的颜色 ( )A.质量减少 B. 质量减少且化学性质改变 C.化学性质改变 D. 质量不变且化学性质不变第三单元目的要求: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重点:1:水的组成 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难点:1:水的组成自然界的水(教案) 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过程: 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讲 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 3/4 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 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有关水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 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 3-1) 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 1:2 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 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 (实验 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要 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 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 分别两两纵使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根据实验中氢气、 氧气的体积比为 2:1,说明水是有固定组成的。精确实验表明: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 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这验证了上一章学过的一个什么重要结论? 电解水的表达式:水 实验 电解水验 现象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 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 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和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混合会引起爆炸。 。 思考: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那么在你使用氢气,尤其是点燃氢气时 应注意什么问题?具体应怎样做? 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纯度。 具体做法是: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 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 讨论:理论上与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应是 1∶2,但在实验操作中两 试管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 l∶2。这是为什么? (1)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稍大。 (2)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在电极上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通电氧气+氢气 2H2O通电2H2↑+ O2 ↑ 表达式 水通电通电属于分解反应,氧气+氢气 2H2↑+ O2 ↑2H2O【提问】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关于水的组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1、 【小结】1: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的。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讲解〕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包括三个要素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②同一类原子,③ 总称。这就说明元素是一个建立在微观概念基础上的宏观的集合概念。 元素的分布 ①宇宙间存在的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元素。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③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碳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氧气,氮气,铁,镁,碳,硫,磷,等等都 是单质。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 磷,四氧化三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等,都是化合物概念 单质 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举例 氢气(H2)氧气(O2) 区别 同种元素组成 相同点 纯净物 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水(H2O) 、二氧化碳(CO2) 不同种元素组成注意:1.物质和纯净物的分类依据不同,物质是按物质组成进行分类,而纯净物是按该 纯净物元素组成进行分类的,所以不能把纯净物和单质、混合物和化合物混为一谈。 2.区分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时不能只看名称,而要认真分析其组成后才能得 出结论。即不能注重外表而不看实质课题 2学习目标:分子和原子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重点: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 2.分子、原子的概念及主要区别。 3.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 难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教师演示:品红扩散,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水会逐渐减少?为什么温度升高,水会减少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 动速度加快) ?品红为什么能扩散?联系实际再举例说明分子不断运动且温度升高, 分子运 动加快的事实。 分子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分子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 但可以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出某些分子的照片, 证明它真 实存在着,同时,大量的生活事实,如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湿衣服会晾干,糖放入水中会 溶解等,所有这些事实,都会使我们感受到分子的存在和不停的运动,分子与分子之间不是 紧密相连而是有空隙的。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而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黑色固体,这说明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是 80 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新型显微仪器,能达到原子级的超高分辨率。 扫描隧道显微镜不仅作为观察物质表面结构的重要手段, 而且可以作为在极其细微的尺度-即纳米尺度(1nm=10-9m)上实现对物质表面精细加工的新奇工具。目前科学家已经可以随 心所欲地操纵某些原子。一门新兴的学科--纳米科学技术已经应运而生。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隧道显徽学研究室的科学家正奋力投入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 运 用扫描隧道显微学方法,已于 1992 年成功地在石墨表面刻写出纳米级的汉字和图案。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在高定向裂解石墨表面上刻写的汉?“中国”,其中笔画的线条宽度 为 10nm。如果用这样大小的汉字来书写《红楼梦》一书,只需大头针针头那样小的面积, 就可写进全书的内容。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画出来的中国地图其比例尺为 l∶1013。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中国 地图。 2、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 40ml 的蒸馏水中滴入几滴酚酞, 在 取少量置于试管中, 滴入浓氨水,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 讨论: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物理变化时, 分子不变, 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 变成更小的粒如 48 页图 3-8(或右下图)所示, 烧杯 A 现象 原因 溶液慢慢变红 氨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使酚酞变红 烧杯 B 无现象3、分子之间有间隔 物质呈三态变化的原因: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的缘故。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变化,生成别的物质的分子。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观过程。 【讨论】:这两个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有没有变化;如何从分子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化? 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这些现象::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并提出问题: :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而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如:硫分子,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变成了二氧化硫 分子,那么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是否具有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呢?(如: 是否助燃)为什么? 【思考、回答】:因硫的化学性质由硫分子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而二氧化 硫分子只能保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而分子本身并没有改 变.(如:三态循环)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旧的物质的分子被破坏,新的物质的分子生成.构成新的物质.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的分子和氧气的分子被破坏,生成了二氧化硫的分子,无 数多个二氧化硫的分子,就构成了二氧化硫., 硫的分子和氧气的分子被破坏了,没有了,当然不 能再保持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了. 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不相同; 【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打开一瓶酒精和一瓶水的瓶塞,酒精挥发比水快;熔化蜡烛比熔化蔗糖容易。这是由于 它们分子间的引力大小不同所致。当酒精和水的分子要从其表面“逃走”时,其余的酒精和 水的分子就“拉住”它,不让它走,这就是分子间的引力。只是外界提供的热量克服了分子 间的引力让它“逃走”罢了。 这是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在 1873 年提出来的,他并且在计算气体体积受压强和温度影 响的变化中加上气体分子间引力的影响, 受到科学家们的赞赏, 获得 1910 年诺贝尔物理奖。 由此,分子间引力又称范德华力,或简称分子间力。 分子间的分子间力比原子间的键力小得多, 大约是键力的 1/100, 它决定着物质的沸点、 熔点、气化垫、熔化垫、溶解度等物理性质,而键力决定着物质进行化学变化的难易等化学 性质。 以水、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利用图 3-12、3-13 进行分析,引出化学变化的实质:由 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化学变化 重新组合聚集成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加热 导出:氧化汞───→汞+氧气 思考:⑴从课本图 3-12、 3--13 中,你能从中发现分子、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有哪些变化规律? ⑵从分子、原子观点出发, 你认为化学变化的实质应该是什么? ⑶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你知道什么叫原子吗? ⑷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你认为分子和原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上述思考题,得出原子的概念。 小结:⑴化学反应的实质 ⑵原子的概念分子、原子的相似,相异及相互关系:原子 概 念 相 似 性 相 异 性 相 互 关 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 物质。如:金属 构成物质的 小,轻,有间隔。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 子。 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 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 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备注 原子一定比 分子小吗?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 粒 子 有 几 种?课题 3 水的净化目的要求:了解纯水与自然水、软水与硬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重点: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难点: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过程: 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净物。因其含有一定的杂质而影 响人类的生活质量,给工农业生产带来诸多危害。我们学习本课题内容,目的在于了解水净 化的重要意义, 并学会根据人类的不同需要对水净化的一些重要方法。 学习中可根据身边条 件自制简易净水装置并对普通水进行净化, 从而深刻理解水的净化原理和实际意义。 也可参 观自来水厂,了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生活用水的净化某些农村,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 达到净水的目的。城市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来净化处理的,其净化过程见课本图 3-15。 注意:1.制作过滤器时滤纸和漏斗壁之间不要留有气泡,否则会影响过滤速度, (简称 “一无” )而且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2.过滤时,盛浑浊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过滤器。玻棒下 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以免弄破滤纸。过滤器中液体要低于滤纸边缘,否则,液体 就会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下,达不到过滤的目的。漏斗下口要紧靠下面烧杯的烧杯壁,使 滤波沿烧杯壁流下,不会向四周飞溅,而且提高过滤的速度。以上即为过滤操作中的“一无 二低、三靠” 。 思考:如果通过过滤得到的滤波仍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处理?①滤纸破损 ②液体高于滤纸边缘③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都是可能原因; 对仍然浑浊的液体应再次过 滤,直至澄清为止。讨论: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采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过滤器来过滤液 体,得到较纯净的水。 可以自制简易净水器,见课本图 3-23,用到的物品有砂石过滤层、活性炭层、蓬松棉、 纱布等。说明:如果用活性炭层进行过滤,不仅可以滤去不溶性物质,还可吸附掉一些溶解 的杂质,除去异味。市场的纯净水,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而得到的。 思考: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水是否是纯净物?不是,因为浑浊 的水虽然变澄清了,但这些过程除去的主要是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溶解的杂质。 硬水及其软化 1.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 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讨论:你可采用哪些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①加热 ②用肥 皂水)2.使用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3.硬水的软化。方法有许多,如煮沸、暴晒 等 制取蒸馏水过程与装置见课本图 3-21、图 3-22。注意:为了提高冷凝效果,冷凝管内 的水流方向是由下向上,注意进水管和出水管位置。讨论:1.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是测水的 温度,还是水蒸气温度?是测水蒸气温度。2.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中导气管很长,它起 到什么作用?冷凝的作用。 水体的净化方法 对于污染严重,经自净不能达到要求的水体,必须进行废水处理。针对不同的污染物, 有不同的废水处理方法,按原理分为物理法、生物法、物理化学法和化学法。 方法介绍 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如沉淀法、筛滤法、气浮 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作用, 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 如好氧生物 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 物理化学法是通过吸附、混凝等过程将废水中污染物得以净化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来分离和回收污染物或改变污染物的性质, 使其从有害变 为无害,如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等。 3、 水体的化学净化方法 中和法 中和法的目的是调节废水的 pH 值。酸性废水可直接放入碱性废水进行中和,也可采用 石灰、石灰石、电石渣等处理;碱性废水可加入废酸、吹入 CO2 气体或用烟道废气中的 SO2 来中和。 氧化还原法 将溶解于水中的有毒物质, 利用其氧化或还原的性质, 将它转化成无毒或毒性甚小的新 物质,以达到处理的目的。 (1)氧化法 常用的氧化剂有空气、漂白粉、氯气、高锰酸钾和臭氧等。目前比较成熟的是用漂白粉 处理含氰废水,让有毒的 CN-离子转变成无毒的 CO2 和 N2,其反应式如下: Ca(ClO)2+H2O+CN ---Cl +Ca(OH)2+N2+CO2 此外,Cl2 和 O3 是强氧化剂,比较常用;O3 能氧化大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用 O3 处 理后的废水由于不产生二次污染,能够进行生物处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2)还原法 主要选用的还原剂有铁屑,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单质沉淀而分离。如 Hg22+和 Hg2+可与 铁发生置换反应达到分离。 水体污染物及危害 水体污染有两类: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人为污染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对水体的污染, 包括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 农田排水和矿山排水,还有废渣和垃圾倾倒在水中或岸边经降雨淋洗流入水体造成的污染 从污染的化学组成划分, 主要是酸碱盐等无机污染物、 重金属污染物、 耗氧有机污染物、 有毒有机污染物和生物体污染物等。 农药污染物 农药是保护农作物的药剂,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农药进入土壤,必须要求在土 壤中停留一定时期,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杀虫、灭菌或除莠作用。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与农药的 施用方法、性质、用量以及土壤的成分都有关系。进入土壤中的农药首先是被土壤吸附,其 后被植物吸收,或在土壤中迁移和降解 农药污染 农作物吸收了土壤中的农药,并积累在农产品(粮、菜、水果等)中,通过食物链,危害鸟、 兽和人类健康。还因农药同时杀害了有益生物(或害虫天敌) ,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使农 作物遭到间接的损害。 农药的危害 (1) 短期大量摄入农药能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农药,可引起慢性中毒。 (2) 有机氯农药的慢性中毒主要是损害肝、肾;经常接触有机磷农药的人,当体内积累 到一定程度,还会出现大脑功能损害症状。 (3) 农药还会在人体内蓄积,影响生物酶的活性。如长期接触六六六的人,皮肤会对光 过敏或者易生痤疮;DDT 可引起高脂血症等。 (4) 农药是非常重要的环境激素,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可使 鸟类产卵数减少、蛋壳变薄,胚胎不易发育等。 防止农药的危害 (1) 有机氯农药已在许多国家先后被禁止使用。我国从 1984 年停止生产六六六、DDT 农药;从 1992 年起,禁止使用六六六、DDT、二溴氯丙烷、敌枯双等农药。 (2) 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除虫菊酯、烟碱等植物体天然成分的农药,大 力开展微生物农药的研究等。 课题 4爱护水资源目的要求: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养成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时代责任感。 重点: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难点:水体的污染 教学过程: 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同样也离不开水。因为水和空气一样,也是人类及自然界各种 动物、植物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阅读思考】请结合下列问题阅读教材 p.57~p.60 1:自然界中的水分布状况如何?淡水资源有多少? 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用途? 3:水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污染水源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术防治和保护?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提问】根据同学们看书和你对水的了解回答问题 【小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首先是江河、湖泊、海洋,还有地下水,另外在大气中以及动、 植物体内也都存在有大量的水。仅江河海就占了地球的 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能够饮 用和使用的淡水仅为总水量的 1%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地理知识,我国的水资源是怎样的?我国是缺水的国吗? 【讲述】我国不资源是较为丰富的,但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分布不均,我国东南部地区 湖河流较多,而西北部地区就较少。虽然我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 2.8 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 六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而且我国还是耗水 量很大的农业大国,因此我国属于缺水国。 二:爱护水资源 【提问】结合教材中的介绍和你对水在工业、农业、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了解,说说水有 哪些用途? 【小结】工业用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进行纺织、造纸、炼钢、发电、生产化肥及各 种化工产品。农业用水灌溉,粮食、水果、蔬菜的丰收就有了保障。日常生活离不开水;洗 衣、 洗澡、 各种饮料食品, 生病了吃药、 打针等。 设想, 如果缺了水, 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 【讲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本来就是有限的,随着现代工业、农业发展,淡水在许多城 市已面临短缺的危机。同时大量的各种废水、污水,使自然水系受到严重污染。水的污染与 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构成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自己归纳总结工 业、农业、人类生活三方面对不源造成的污染,并讨论分析带来的危害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 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讨论:根据 你的生活经验, 提出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 共和大家讨论它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见课本 P60) 。 2.防治水体污染水体污的主要来源:工业生产中废水未达标排放、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不合 理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说明: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中,超过水体的自净 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等方面造成损失和威 胁的情况。讨论:把你身边水污染情况向大家描述,讨论并猜测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思考:根据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 (l)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3)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4)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3:水是一切生物体的最基本组成成分,人每天都要补充一定量的水以维持体内水分的 平衡。一个成年人在下述情况下需要补充多少水? (1)每天吃含水约 750 mL 的食物,并通过氧化食物产生约 350 mL 水。 (2) 每天以尿、 呼气和大便等形式排出体外的水分别是 1 700 mL, mL, 汗、 500 400mL, 150 mL。 分析: 一个成人每天从食物中可获得 750 mL 水且在氧化过程中产生水 350 mL, 而需排出体外的水总共是 1 700 mL+ 500 mL+400 mL+150 mL=2 750 mL,为了维持 体内水分的平衡,需补充的水应是排出体外的水与得到的水的体积差。解:成人每天需 补充的水的体积为:2 750 mL-750 mL-350 mL=1650 mL 才能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4:下列情况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A:工业废水、废物的任意排放 B.农业上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 C. 用第四代广谱杀菌消毒剂的 ClO2 对水进行消毒杀菌 D. 生活中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 并把污水随意排放分析:本题 A、B 两个答案明显会造成水体污染,因而不选,而磷是 耗氧物质,会造成水体污染。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ClO2 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 为 IA 级安全、高效、快速杀菌剂。答案:C 氢气的性质: 1:氢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相同条件下,氢气是最轻的气体。液态氢是 色的、固态氢是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氢气比同体积的空气轻? 方法①:用氢气吹肥皂泡,肥皂泡迅速上升。 方法②: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2:化学性质: 常温下,氢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但在加热或点燃等条件下,能够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学习氢气的化学性质,注意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出氢气的化学性质,并 进一步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实验: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现象:氢气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 到发烫。 结论: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水。 实验:点燃氢气跟空气的混合气。 取一个一端开口,另一端有 1 个小孔的小铁筒,用火柴杆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满 氢气,拿掉火柴杆,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 现象:刚点燃时,氢气安静地燃烧,过一小会儿,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响,爆炸的气浪把 铁筒高高掀起。 分析发生爆炸现象的原因: 点燃前,小铁筒内是纯净的氢气,拿掉小孔上的火柴杆后,氢气从小孔逸出,遇火燃烧。随 着氢气的消耗,空气不断从铁筒底部进入筒内,筒内的气体变成了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大 量的氢气分子跟氧气分子充分接触,点燃后二者迅速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 气体体积在一个受限制的空间内急剧膨胀,就发生爆炸。 分析:为什么纯净的氢气能安静地燃烧? 因为当纯净的氢气燃烧时, 它的分子只在导管口跟氧气分子接触并发生反应, 那里氢气分子 少, 接触的氧气分子也少, 所以产生的热量也少, 而且很快就散失在空气中, 不会发生爆炸, 只是安静地燃烧。 思考: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与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的爆炸, 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一样吗? 虽然上述两种现象明显不一样, 但它们的化学反应却是一样的, 都是氢气跟空气中的氧气发 生了化合反应,生成了水。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 用拇指堵住, 移近火焰, 移开拇指点火。 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则说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响声很小,才表明氢气已纯净。 如果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而需再检验时,应该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 然后再收集氢气检验纯度,否则会发生危险,为什么? 因为刚检验过纯度的试管内, 氢气火焰可能还没有熄灭, 如果立刻就用这个试管去收集氢气,点燃2H2O(淡蓝色火焰)注意: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氢气火焰可能会点燃氢气发生器里尚混有空气的氢气, 使氢气发生器发生爆炸。 用拇指堵住 试管口一会儿,就使试管内未熄灭的氢气火焰因缺氧气而熄灭。 思考:试分析下面两个学生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对吗? 学生甲: 在检验氢气纯度的时候, 将收集了氢气的试管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颈漏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