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长8厘米华为mate10长宽厚尺寸个厘米的真像牙雕刻一下多少钱这个像牙能直多少钱

6厘米的老虎牙多少钱,野生老虎,给个具体价格,6厘米和8厘米的_百度知道
6厘米的老虎牙多少钱,野生老虎,给个具体价格,6厘米和8厘米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孟加拉虎 - 犬齿大约136mm - 头骨364mm 东北虎 - 犬齿大约155mm - 头骨383mm 印支虎 - 犬齿大约121.5mm - 头骨322.6mm 苏门答腊虎 - 犬齿大约114mm - 头骨331.5mm 华南虎 - 犬齿大约125mm - 头骨335mm 爪哇虎 - 犬齿大约122mm - 头骨332mm 里海虎 - 犬齿大约126mm - 头骨338.2mm 巴里虎 - 犬齿大约110mm - 头骨297.6mm
老虎牙齿价钱?东北虎,6-8厘米多少钱
参考资料:
采纳率:25%
你被骗了吧?8厘米?剑齿虎也没有那么大
8厘米=16000元-11000元
6厘米的、多少钱可卖?
东北虎,也就是远东虎,在俄罗斯弄过来的现在2012年价格人民币20000万,少了你别买。
左右,我这有2个,有意者留言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老虎牙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查看: 13977|回复: 61
中国竹木牙角器收藏鉴赏(竹木牙角100问)
卖家信用度
买家信用度
签到天数: 229 天[LV.7]常住居民III
本帖最后由 散人 于
17:11 编辑
中国竹木牙角器收藏鉴赏
第一章 竹刻艺术品
1明清竹刻艺术品收藏行情如何?
答:明清竹刻是现代艺术收藏品中的一个小类别,但在各大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整体成交率颇高,据《宝藏》资料库的调查数据显示,从1 994年到2004年9月,明清竹刻拍品约700件,总成交额超过3000万元,成交率达47%。
北京乾海以拍卖明清竹刻品业绩好而著名,自1995年4月到2004年8月底,九年来共成功拍卖明清竹刻器160余件,成交金额达850万元,其中单件最高价是日拍卖的“清中期竹雕布袋和尚诗文笔筒”,拍前估价8~12万元,最终以56万元成交。
近十余年来,中国嘉德也拍卖数百件明清竹刻器。以2003年“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最成功,参拍的I 4件明清竹刻器全部成交。其中第1210号参拍品“明朱三松竹根雕老僧”,以264万成交;第1211号参拍品“清竹根雕采药老僧”,以57.2万元成交;第1209号参拍品“明朱小松归去来辞图笔筒”,以1 1 0万元成交。
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在日春季拍卖会上,参拍的56件竹木牙角器,成交32件,成交额为340.66万元,成交率为57.I 4%。其中竹刻器物24件,成交1 5件,总成交价71.63万元,成交率达60%。日,在北京翰海拍卖公司迎春拍卖会上,第2539号参拍品“清中期竹刻诗文竹节臂搁”,以28.6万元成交;第2540号参拍品“清中期竹雕梅花笔筒”,以23.1万元成交,第2528号参拍品“清中期竹雕踏雪寻梅笔筒”,以16.5万元成交;第2520号参拍品“清竹刻镂雕踏雪寻梅图笔筒”,以11万元成交。
北京华辰拍卖公司在日举办的春季拍卖会上,第314号参拍品“清竹雕刻阮入天台图笔筒”,以31.9万元成交;第312号参拍品“清早期竹雕听松图笔筒”,以13.2万元成交;第310号参拍品“清康熙/雍正竹雕渔家乐图笔筒”,以12.1万元成交。
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古玩城,明清竹刻品的行情也见涨,2004年比2002年上升近50%,一只清代竹刻竹筒成交价在千元以上,有清末刻竹名家款的竹刻器开价通常都在三五千元以上。
卖家信用度
买家信用度
签到天数: 229 天[LV.7]常住居民III
中国嘉德2003年秋拍王世襄、袁荃猷藏竹雕器成交一览表
拍品号 拍品名 称估价(元) 成交价(元)
1200 当代范遥青刻虫王对垒图臂搁 10 000~20 000 66 000
1201 当代朱小华刻吕洞宾臂搁 8 000~15 000 33 000
1202 当代范遥青刻百合花臂搁 8 000~15 000 44 000
1204 当代徐素白刻江寒汀画月季草虫笔筒 30 000~50 000 98 800
1205 当代范遥青刻钱行健画荷塘清趣图臂搁 10 000~20 000 55 000
1206 当代范遥青竹林雉鸡图臂搁 12 000~25 000 154 000
1207 清竹根雕蛙 15 000~25 000 198 000
1208 清中期山水人物扇骨 10 000~20 000 33 000
1208 明朱小松归支来辞图笔筒 100 000~150 000 110 000
1210 明朱三松竹根雕老僧 100 000~150 000 264 000
1211 清竹根雕采药老人 500 000~700 000 572 000
1212 明乐舞图笔筒 60 000~100 000 132 000
1213 明双螭纹透雕香筒 100 000~150 000 330 000
北京翰海竹雕器成交四万元以上拍品前20名
拍品号 拍品名 称估价(元) 成交价(元)
1 清中期竹雕布袋和尚沿诗文笔筒 8
2 清中期竹雕八骏图笔筒 50 000~70 000 418 000
3 清中期竹雕兰亭集会笔筒 120 000~180 000 330 000
4 清中期竹雕刘海戏金蟾 8
5 清竹根雕寿星 16 000~26 000 330 000
6 清中期竹刻诗文竹节臂搁 12 000~16 000 286 000
7 清中期竹雕一统万年摆件 40 000~60 000 242 000
8 清中期竹雕梅花鹿笔筒 8
9 清中期竹雕刘海戏金蟾 150 000~300 000 220 000
10 清早期竹雕高士闲趣笔筒 250 000~350 000 220 000
11 清中期竹雕如意 30 000~50 000 176 000
12 清竹雕人物坐像 20 000~30 000 176 000
13 清中期竹雕踏雪寻梅笔筒 60 000~80 000 165 000
14 清文竹雕梅花自烟壶 20 000~30 000 154 000
15 清竹雕文具(十一件) 150 000~200 000 154 000
16 清竹雕五子戏弥勒 150 000~250 000 154 000
17 清中期竹雕刘海 150 000~250 000 154 000
18 清中期竹雕仙人乘槎 50 000~80 000 132 000
19 清竹雕携琴访友花插 20 000~30 000 132 0000
20 清中期文竹雕松竹梅兰方盒 80 000~120 000 132 000
月,成交价格前10名的竹雕器如下:
拍品号 拍品名 称估价(元) 成交价(元)
1 清竹雕刘阮入天台图笔筒 120 000~10 000 319 000
2 清中期竹刻诗文竹节臂搁 12 000~16 000 286 000
3 清中期竹雕梅花笔筒 8 000~12 000 231 000
4 清乾隆竹雕莲纹佛龛 100 000~180 000 220 000
5 清中期竹雕踏寻梅笔筒 60 000~80 000 165 000
6 清朱文友刻竹雕五老图笔筒 30 000~50 000 165 000
7 清竹雕五子戏弥勒 150 000~250 000 154 000
8 清中期竹雕刘海 150 000~250 000 154 000
9 清早期竹雕听松图笔筒 80 000~90 000 132 000
10 清雍正竹雕渔家乐图笔筒 30 000~40 000 121 000
卖家信用度
买家信用度
签到天数: 229 天[LV.7]常住居民III
2明清竹刻器的收藏有哪些特点?
答:对明清竹刻器了解甚少的人,往往看不懂,一个竹刻笔筒竟会值几十万元。原因在于把普通竹刻品与竹刻艺术品混为一谈。刻竹之技出现甚早,但最终成为竹刻艺术品,却始于明代中期,此后近三百年来又一直有文人艺术家不断地参与,研究刻竹之艺,才形成了以文人风格为特色的明清竹刻艺术。所以,竹刻艺术品的收藏,与书画作品的收藏特性是一样的,收藏的重点应是明清民国时期的文人竹刻名家的作品,而并非是这期间的工匠作品。如果对此认识不清,就会在价格上吃亏。明清竹刻器有如下一些特点:
(1)竹刻器的工艺水平和作者的名气:竹刻是小件工艺雕刻品,材料十分平凡易得,价值不高,所以竹刻器的工艺竹刻器要高许多倍,这没有什么好说的。但问题在于明清以来,并不是刻竹名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上镌刻铭款,许多做工优秀的竹刻器就没有铭款。所以,如见到一些刻工很好的竹刻器上,虽无刻竹名家款,也切不可错失机会。竹刻器本身所显示的刀工、艺术水平与风格流派,也是很过硬的指标。
(2)竹刻器的保存状况:竹刻器多为传世品,少有出土物,加之竹刻器也易于保存,故一般品相都较好。但确有因收藏不当造成品相较差的,会直接反映到市场价格上。竹刻器的品相是很重要的,要收藏就收藏品相好的精品,品相很差的、甚至已腐朽的竹刻器是没有收藏价值的,这一点与其他收藏品是不相同的。
(3)竹刻器的年代:竹刻器的年代也不是越老越好,这一点与其他收藏品不同。竹刻器最老的年代也不能早过明代中期。一般来说,竹刻艺术的盛期在明代晚期至清代乾隆年间,那些讲究刀法,精镂细刻又注重构图的文人竹刻器主要出现在这个时期。从嘉庆、道光年间起,竹刻艺术使开始衰退,文人艺术家只喜欢在平面上作浅刻拨镂;那些以表现刀法、精镂细刻、深浮雕的竹刻器,特别是圆雕竹刻,文人艺术家基本上不做了,也做不了。如有,也是当时工匠的仿制品,虽然其中有不少工匠之作显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也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但终归是因功力与艺术修养差了许多,作品缺乏神韵。
(4)在任何时候。竹刻艺术品的高端价格都是由文人竹刻名家的作品支撑的,而并非是这期间的工匠作品。艺术品和工匠制品是在艺术上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两种竹刻器,在价格上应当有较大的差距。
(5)市场成交价格随时注意明清竹刻器的市场成交价,也很重要。应当说。那些由杜会公认的文物鉴赏家,收藏家鉴赏收藏过的精品,真伪不存在问题,艺术价值、收藏保值性也毋庸置疑。这样的成交价就很有关注的意义,可以作为是明清竹刻器价格的风向标。
(6)有专门研究家认为,根据近几年国内市场的走向,竹雕器还有较大的市场运作空间。特别是那些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品,或是经公认的收藏大家鉴赏收藏过,或是经过著录的作品,将有更大的保值、升值可能。目前大量中端拍品的价位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远未达到理想价位。
卖家信用度
买家信用度
签到天数: 229 天[LV.7]常住居民III
3竹刻之技与竹刻之艺有何区别?
答:竹刻是在竹器表面上进行雕刻装饰的技艺,其历史极为久远。我国长江流域有丰富的竹林资源,竹子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生长快,再生性强,是人类最早利用且用途广泛的天然材料之一。别的用途且不说,在纸张尚未发明以前,古人将竹子劈成竹片,编缀成片,蘸漆在其上书写文字,叫“竹简”。“惟殷先人,有册有黄”,至少在商代就开始使用竹筒,直到纸张开始普及的东晋,竹简才消失。又如竹笏版,是官员上朝面君所用礼器,也有记录文字备忘的功能。《礼记·藻》:“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可见,竹笏是在周朝仅次于玉、象牙笏的礼器。
宋代,竹刻之技有很大发展。据陶宗仪《辍耕录》记载,高宗时有巧匠詹成,所造鸟笼“四面皆花板,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悉俱备,其细若缕,且玲珑活动”,这是在竹器上有微刻的记載。然而,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竹刻器实物,是湖北江陵拍马山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三兽足竹卮和西汉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雕龙纹髹彩漆竹勺柄。它们都是2000多年前的竹雕实用工艺品。
从明代中期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繁华,文化发达,人们重視物质文化生活。随着房屋、私家园林的大量兴建,硬木家具的流行,书房的陈设时尚化,人们对于文房用具的艺术品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人艺术家的参与和提倡下,民间竹刘很快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明嘉靖年间,在嘉定、金陵出现了竹刻艺术的流派,使竹刻上升为一门艺术。从此文人笔记和地方志才开始记录竹刻名家的事迹和有关竹刻之辞赋诗文。到清代嘉庆年间,金元钰编纂竹刻专著《竹人录》,并首次提出竹刻流派:“雕琢有二派,一始于金陵濮仲谦,一始于吾邑朱松龄。”这就是明清竹刻艺术分“嘉定派”、
“金陵派”的来由。
嘉定竹刻名家是朱松龄、朱小松、朱三松祖孙三代,擅长竹根雕技艺和竹节雕,雕工精细、刀法洗练,题材文雅、构图讲究,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金陵竹刻名家是濮仲谦。濮仲谦刻竹重天然之趣,不屑于精雕细刻。明代竹刻的“嘉定派”和“金陵派”,自开创至清代,名见典籍记载的竹刻艺术家就有200人,足见影响之大。
4什么是留青竹刻,有何艺术特点?
答:留青是竹刻表现形式之一,即雕刻时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黄竹肌作地子,以青色竹皮作为雕刻纹样的表层,故名“留青”竹刻。从雕刻技法上来看,“留青”竹刻属于减地浮雕。制品有臂搁、镇纸、笔筒、台屏和案头小品等。
“留青”刻法出现很早,但如何用“留青”技法表现画面中景物的空间关系却是由明末艰巨张希黄完成的。立葆恂《旧学庵笔记》载其竹刻山水臂搁事,“凡云气、夕阳、炊烟,皆就竹皮之色为之。妙造自然,不类刻画。”认为张希黄是巧用竹材表面青色皮层与竹肌在质地,颜色上的对比,来表现空间变化和刀法韵味的。由于“留青”刻法讲究艺术性和技巧性,成为许多竹刻艺术家喜爱的艺术形式。
“留青”竹刻制品是以竹子的青皮为装饰色的,也不需要再进行加工处理,故对青竹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须在冬、秋季选伐4—5年生的毛竹,以表面平整,节长无斑者为佳。砍伐时,不能损伤其表皮,根据制器需要,锯断或劈开,入沸水煮约一小时,然后用竹刨花擦去竹面油腻,在日光下晒一个星期,再放置室内通风处架空阴干而成。成品表面光润,竹皮洁如玉,竹肌有丝纹,竹筠色浅,年久呈微亮;竹肌年愈久,色愈深,色如琥珀。
5竹刻技法有哪几种,每种有何艺术特点?
答:竹刻与竹雕有所不同,竹刻是在竹子表层作雕刻纹样的工艺,一般不涉及立体形象的刻画,故竹刻技法并不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1)阳纹砂地
竹刻技法之一。系阳纹刻法,地作砂粒状,有细砂地、粗砂地、核桃地、香橼地(一名橘皮地)等。是利用阳纹与地纹的对比。
(2)薄地阳文
竹刻技法之一。其又有三:一指清代吴之璠所刻浅浮雕,其刻法浅于明代的高浮雕,故名“薄地阳文”。二指较吴之璠浅浮雕更浅的阳文。三是近人所谓“薄地阳文”,将花纹以外全部竹地或邻近花纹四周之竹地刮去,使花纹微微高起,然后雕刻。
(3)陷地深刻
竹刻技法之一。一种深刻,但比一般深刻更深。竹子表面光素,称为地,所雕图像全部割陷地中,有五六层,始达其最深处,故名“陷地深刻”。此法始于清代中期。
(4)竹刻地纹
竹刻技法之一。其地纹有四;一为光地,即平地。二为空地,即透雕之镂空地。三为几何纹地,如雷纹、波纹、鳞纹、锦纹等。四为糙地,即砂地,以形似得名。纹覆地,地承纹,地为纹辅,纹因地成。
6明代竹刻“嘉定派”有哪几位重要代表人物?
答:自明正德、嘉靖至清嘉庆之二百八十余年间,嘉定刻竹名手仅《竹人录》所载即有六十七人。由朱松龄创立门派,以后代代有传人,堪称中国竹刻艺术之都.明代嘉定竹刻除三朱一一朱松龄、朱小松、朱三松外,继之者有秦一爵、沈汉川、沈兼。
朱松龄,是明正德、嘉靖()年间人,名鹤,字子鸣,一作字松龄,松邻其号。祖先是新安人,自宋建炎移居华亭,又六世而东徙,遂为嘉定人。为陆深()客。工韵语、书法、篆刻,兼雕镂图绘之技。所制有笔筒、香筒、杯、罍诸器,尤以簪钗等服饰极为有名,王鸣盛《练川杂咏》记有“玉人云鬓堆鸦处,斜插朱松龄一枝”之句。松邻所作的传世品现在十分罕见,有“松鹤图竹雕笔筒”传世。
朱小松,名缨,字清甫,朱松龄之子。《竹人录》对他的评价是:“貌古神清,工小篆及行草,画尤长于气韵,长卷小幅各有异趣。间仿王摩诘(维)诸名家,云树纤曲盘折,尽属化工。刻竹木为古仙佛像,鉴者比于吴道子所绘。“清初人有朱小松所制竹根文具的诗文:“藤树舞鳞鬣,仙鬼凸目睛,故作貌丑劣,嘏蟆腹彭亨。以此试奇诡,精神若怒生。琐细一切物,其势皆飞鸣。”由此可知,朱小松的竹刻,以形象生动活泼为特色。毛祥麟則贊扬小松“能世父业,深得巧思,务求精诣,故其技益臻妙绝,”盖有出蓝之誉。朱小松的传世作品有“透雕刘阮入天台香筒”、“浮雕陶渊明归去来辞图笔筒”(制于万历三年,即1575年),在艺术构思和刀法处理上确实超过其父。
朱三松,名稚徵,是朱小松次子。陆扶照《南村随笔》评价其竹刻艺术说:“善画远山淡石,丛竹枯木,尤喜画驴。雕刻刀不苟下,兴至始为之,一器常历岁月乃成。”朱三松所制竹刻器有暑崇祯年款者,卒年或已入清。《南村随笔》又记有“?城竹刻,自明正、嘉间高人朱松龄鹤创为之,继者其子小松缨,至其孙三松稚徵而技臻绝妙。”《对山书屋墨余录》别称:“人谓小松出而名掩松邻,三松出而名掩小松。”可見朱氏刻竹技艺,承传发展,一代胜于一代。朱三松的“窥简图笔筒”和竹根雕“残荷笔洗”,都是传世名作。“窥简图笔筒”虽画稿取陈老莲《西厢记》插画,但将绘本改为浮雕竹刻,在技法表现上也有许多创造。嘉定竹刻至三松而器物愈备,技法愈精,声名愈盛,而学之者愈众,秦一爵、沈汉川、沈禹川、沈兼,都是师法三松而成为竹刻名家的。
秦一爵,嘉定竹刻名人,《南村随笔》误作“秦一姐”,从朱三松学刻竹,艺术成就很高,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沈汉川,嘉定竹刻名人,朱三松的弟子,之后又传艺于弟弟沈大生和儿子沈兼。
沈大生,嘉定竹刻名人,宇仲旭,又字禹川,以医生为职业,其师是沈汉川。
沈兼(),又名参,字两之,号无诤道人,嘉定竹刻名人。从其父沈汉川学得朱三松竹刻技法,但技艺在其父之上。沈兼的弟弟,也是嘉定竹刻名人。
7明代竹刻“金陵派”有哪几位重要代表人物?
答:明代“金陵派”竹刻兴起于明代中期,但金陵刻竹虽亦称“派”,其情况与“嘉定派”人才济济、流传有绪大不相同,明代金陵竹刻名家只有两人。清人金元钰之所以推濮仲谦为金陵派者,其用意正是王世襄先生所言:“不过是有意制造一个对立面来抬高他本乡的嘉定派而已。”故而金氏会说出“濮派浅率不耐寻味,远不如朱”之言亦不足为怪矣。
李耀,字文甫,金陵人,《竹个丛钞》称其“善雕扇骨,镌花草玲珑有致,亦能刻牙章,尝为文三桥(彭)捉刀。”文彭为文征明之子,卒于万历元年(1573),年七十六。故文甫当是嘉靖隆庆时人。
濮澄(1582一?),复姓濮阳,单称姓濮,字仲谦。生于万历十年(1582),清初尚健在。是当时著名的镂刻名家。张岱《陶庵梦忆》说:“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仲谦名噪甚,得其款,物辄腾贵。三山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啖之,终不可得。”
据戴,濮仲谦治竹,不耐精雕细琢,只就其天然形态,稍加凿磨即已成器,与“三朱”风格迥然不同。他的传世作品却很难看到,虽然许多竹刻上都有他的名款,但大都是雕工繁瑣或题材庸俗者,也有人在无款的古旧竹器上伪刻他的名字。
由于李耀的刻竹风格与濮仲谦根本不同,也没有师承关系和艺术流派的共性,故金陵称“派”确实很勉强。有的评论家还认为“以浅刻或略施刀凿即使成器之刻法为金陵派风格”,只承认濮仲谦为“金陵派”创始人。一百多年后的清代,潘西凤的竹刻刀法与濮仲谦相近,郑板桥对其十分欣赏,称潘西凤为濮仲谦后一人,所以,也有评论家者把潘西凤划入金陵派之中。
8明代竹刻艺术家张希黄为何不入《竹人传》?
答:因为张希黄不是嘉定人,所以以记载嘉定竹人的《竹人录》不收,清人笔记又多不记希黄行实,所以,张希黄的字号里貫遂不详。传世作品中,希黄款下有“张宗略印”,或谓其名宗略,希黄乃其字也。或云为江阴(今属江苏无锡市)人,亦有待考证。
张希黄对去地阳雕的留青技法有独到之处,善用竹青皮层的多少来表现空间关系,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則是公认的。留青之法讲究刀法和艺术构思,后继者甚众。
据清人徐康《前尘梦影录》记载,张希黄曾刻一件盛放挖耳垢的工具“耳消息”的留青竹筒,镌刻一渔翁手执一根钓竿,钓丝末端有一条刚钓上的小鱼,神态极为生动。渔翁腰间系一只鱼筒,旁刻“风约约,雨霏霏,无数蜻蜒立钩丝”,下暑“希黄予”三字,并刻钤二枚小印。张希黄的刻竹工细精致,并能曲尽画理,作品流传下来不多。
张希黄传世竹刻,以“楼阁山水笔筒”为最精。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张希黄山水楼阁图竹雕竹筒”,高10.3厘米,径5.9厘米,刻画楼阁山水图。所雕建筑,甍瓦楞豁,榱桷俨然,栏杆、窗格为何式,都一丝不苟;有的裙板上仿佛还雕有图案,精致细巧;远处刻作崇冈叠岭,逶迤连绵,更有平台峭壁,形势峻峨;山不见麓,似是云气弥漫,画面备觉深远。
卖家信用度
买家信用度
签到天数: 229 天[LV.7]常住居民III
9清代“嘉定派”竹刻有哪几位重要代表人物?
答:清代前期()为嘉定派竹刻鼎盛时期,名手辈出,堪称大家者有吴之璠、封锡禄、周颢三人。
吴之璠,字鲁珍,别号东海道人,嘉定人。初居南翔,后迁往天津。是继朱三松之后嘉定第一名手,刻竹年款多在康熙前叶。所制薄地阳文最为工绝。传世品有人物、花鸟笔筒,行、草臂搁。天津马令延为上客,后马令去官,从之偕往,遂不知所终。传世实物尚有不少,足见吴之璠是一位以竹刻为业的艺术家。
封锡禄,字义侯,晚年自号廉痴,与吴之璠是同乡同时代的人,只是年龄稍小些。封氏为练水竹刻世家,世代相传多至五六代以上者,仅《竹人录》所载,封姓竹刻名手有十二人。但以封锡爵(字晋侯)、封锡禄、封锡璋(字汉侯)兄弟三人技艺最好,三兄弟申中以老二封锡禄技艺最好。康熙四十二年(1703),封锡禄、封锡璋同时被召入京师如意馆,专门为皇帝制作竹刻器,由此天下闻名。封氏三兄弟都擅长圆雕,善刻竹根人物,而以封锡禄技艺为最精。故金元钰有“吾疁竹根人物盛于封氏,而精于义侯”之评。说他的制作的梵僧佛像,奇踪异状,诡怪离奇,见者毛发竦立。他制作的采药仙翁、散花天女,則又轩轩霞举,超然有出尘之想。封锡禄性格落拓不羁,天资敏妙,奇巧绝伦。可惜作品传世很少。封锡禄的子侄辈中也有学习竹刻艺术的,如封始幽、封始镐、封始岐,成就虽不低,但终不及封锡禄的弟子施天章。
施天章(),字焕文,嘉定人。早年专攻马远、夏圭的山水画。后来拜封锡禄为师,学习竹刻技艺,很有成就。雍正年间,他的竹刻作品被织造使者呈送进宫,得到雍正皇帝的喜欢,命他到如意馆供奉,所造益精,一时无两。乾隆初,官鸿胪寺序班,被酒获谴,养马翁山,后回籍。金元钰评其艺事曰:“封氏家法,专以奇峭生新为主。焕文一出,而古色古香,浑厚苍深,骎骎乎三代鼎彝矣。”可見焕文虽得封氏之传,但又自具面目也。
周颢(约),字晋瞻,号芷岩,又号雪樵,一号髯痴,人呼周髯。与封锡禄也是同里同时之人,只是年纪稍小些。周颢精于绘画,是一位有名的画师兼竹刻艺术家。由于他的绘画成就很高,所以他刻竹时不分题材,想刻什么就刻什么。他的竹刻山水,评价最高。因周颢是将南宗画法入竹刻之第一人。
清代后期,竹刻山水多法南宗,只求笔情墨趣之近似,不讲刀痕凿迹,于是竹刻精品越来越少,荒率简略之作日多,工力又远不及周颢。从竹刻艺术史来看,竹刻风格趋于平浅单一,以再现书画笔墨为最高追求,其始作俑者即周颢。周颢之侄周笠,字牧山,亦有画名,刻竹与周颢齐名,时称“槎南二周”。
10清代竹刻名人除“嘉定派”外还有哪几位?
答:清代乾隆年间竹刻名人是潘西凤,字桐冈,号老桐,浙江新昌人,客居扬州,王虚舟弟子。善刻竹,传说他在黄冈岭得到一些竹子,制成一把音色很美的琴,并用剩下的竹根刻成印章送给亲友,于是竹根印章竟成时尚。又说他喜欢用畸形卷竹制作臂搁,连虫蚀斑痕都看得很清楚,好像没有加工一样,然而臂搁却具天然之趣。铭文款识,著字无多,却也隽永有味。从这些记载来看,他的刻竹风格与濮仲谦相同,都是以不事刀斧为奇,强调巧夺天工的风格。
道光年间,又有方絮等擅长浅刻的竹刻名家,字矩平,号治庵,原籍安徽歙县,寓居浙江黄岩,工诗文,善书画,擅长竹刻,人称“方竹”。方絜的刻竹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李兰九《西云诗钞》赠方絜诗称:“方子诗画兼能事,精于镌竹本余枝。岂知翻样出汗青,复擅神到翠竹。”但他最擅长在竹臂搁和竹笔筒上替别人作画像,须眉逼真。在竹刻工艺上看,方絜在刻人物画脸部时采用陷地浅刻,其余部分用阴刻,两种方法配合得天衣无缝,故时人称为“绝艺”。
11明清竹刻名家都擅长哪种竹刻技艺?
答:明清竹刻名家在竹刻技艺上是各有所长的,这不仅体现在雕刻技法上,也体现在题材、品种特点上。因此,光从“嘉定派”,“金陵派”的分类,尚不足以了解明清竹刻名家的技艺特长。清代后期有不少杰出的“竹人”,也不是“嘉定派”、“金陵派”。故现从竹刻技艺角度,对部分明清竹刻名家进行介绍如下:
(1)深刻浮睡和圆雕
此法为朱松龄祖孙所创。继之者有侯崤曾、秦一爵、沈兼、封锡禄、施天章等人。封氏尤擅竹根雕人物。至嘉庆时,蔡时敏尚作立体圆雕,以后则濒绝迹矣。
(2)以浅刻或略施刀凿即使成器之刻法
为濮仲谦所创。潘西凤刻竹亦用此法。文人刻竹多崇尚濮仲谦的自然天趣,故继之者颇多。
(3)留青(皮雕)
相传为明末张希黄所创。由于留青之法有很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所以,后继者甚众。
清嘉道间()尚勋也是擅长留青的高手,也善刻浮雕。但他不是嘉定人,《竹人传》没有记载,所刻款识又过于简略,故迄今不知其字号、里贯及生卒年代。
(4)薄地阳文
吴之璠所创,是一种浅浮雕,有两种表现手法:第一种是利用构图技巧,即利用景物之间的遮掩压叠来分出空间远近层次,故能在有限高度上,甚至在同层上表现出透視深度。第二种是竹刻纹样只占全器的一局部,以大面积的光素竹丝地与精镂细刻的纹样形成对比,相映生色。故论者对吴之璠治竹有“精细得神,最为工绝”评价。继承这种手法的有其婿朱文友(或作文右),号筠斋。又有王之羽,字谓韶,自暑逸民,因其舅徐氏与吴之璠是邻居,故王之羽能学到“薄地阳文”之法,刻竹也名冠一时。
(5)以南宗画法人竹刻
清初时,吴之璠所刻山水人物,仍是北宗。所以金坚斋论朱氏祖孙之作,有“大抵花鸟規抚徐熙,写意人物、山水在马(远)、夏(圭)之间,画道以南宗为正法,刻竹则多崇尚北宗”之论。然而,清初画坛以四王一派为主。故画家均以南宗山水为正统。画家出身的刻竹名家周颢,在刻山水时不用别人的画稿,用刀如用笔,以阴刻为主,讲究皴法浓,淡坳突,刀痕爽利,虽是南宗皴法,却有斧劈皴的意趣,因有合南北宗为一体之誉。对后世刻竹影响甚大。
周笠,字牧山,为周颢之侄,也是画家出身,刻竹作品浑厚中自露秀色,名气与周颢相仿,人称“槎南二周”。周颢的学生严煜,字敬安,一字云高,也继承了周颢的刻法。
(6)刻竹根蟾蜍
嘉定封氏擅竹根雕,有专门刻竹根蟾蜍而著称的封小姐,其所刻一蟾蜍易银一两。又有苏州人朱雪松,善取老竹蟠曲根鞭雕琢为蟾蜍,摩弄如玉,与真者无二,也是刻竹根蟾蜍的名家。
用竹根刻图章,以嘉定人杨褒父子最有名。扬褒字圣荣,号古林,创刻竹章,其钮制悉遵秦汉,又因为竹章便于携带,刻工形制均妙,当时的人都珍爱。杨褒著有《竹章印谱》二卷。杨褒之子杨谦,字筠谷,号吉人,继承了其父刻竹章的技艺,此外还擅琢砚。
潘西凤刻竹章也很有名。其予潘封,字小桐,也善制竹印。又有如皋人乔林,字翰园,号西墅,晚号墨庄,善刻竹根印章,精雅绝俗。乔林之予乔昱,字丹辉,号镜潭,继承了其父刻竹章的技艺。光绪年间刻竹章高手有汪敏孚。
竹面刻字,起源很久。《竹人录》认为专在竹面刻字的名家以王永芳最早。金西厓根据王永芳所刻“苏东坡岭南气候说”笔筒,考证王永芳系王若芳之误。王若芳,字玉斧,自暑舜江,嘉定人,以在竹面刻苏东坡的字而著名。
刘起,字韩杼,号昌复,晚年自署可笑老人,嘉定人。雍正十年(1732)贡入成均,书摹王献之、虞世南,题榜大字师朱熹。善刻竹,所刻行草婉丽道逸。
邓渭,字德璜,号云樵,邓士杰之子,邓孚嘉之侄,善刻行楷,是乾隆年间刻得最好的。
周锷,字剑堂,嘉定人,以精刻小字称著,所刻扇边字,细如蝇蚊,而分行布白层次井然。
韩潮,字蛟门,归安人,微刻名家,刻扇骨小行楷可作数百字。
王梅邻,字茂林,王从子,嘉定人,以精刻小楷字著称。
于硕,字啸轩,光绪初扬州人,微刻名家,所刻扇骨字如芥子,每边能刻小行楷,三四十行。
(9)刻折枝花
以邓孚嘉最有名。邓孚嘉,字用吉,福建人。寓居嘉定,善刻竹,所镌折枝花最为工妙。其法直起直落,枝本比附而成。重花叠叶,薄似轻云,而映带回环,秀媚精雅。
王兄,字席珍,号春江,谓韶之孙。工刻花卉,尤善折枝兰。
马国珍,字鸣玉,号珂亭,嘉定人。善刻竹,又稍变邓孚嘉法,作折枝花果,青李、卢橘、杨梅之属,盛以椀叠,罗列柒几,清阔英光,倍饶清趣。
(10)刻小像(肖像)
以竹刻为人刻小照是竹刻题材的扩大,清初时偶尔有人为之,清代中叶以后流行。
张宏裕,字百福,嘉定人。初与马珂亭同刻花果,后改为用竹根为人雕刻肖像。
雕刻肖像最有名者是方絜,字矩平,号治庵,原籍安徽歙县,寓居浙江黄岩,人称“方竹”,精于铁笔,刻竹尤为绝技。《前尘梦影录》说“方为释六舟达受作庐山行脚图象于臂搁,须眉毕现,而为阮元作八十小像更佳”。当时不少名人都请方絜刻过小像。方絮独创一法,面部用陷地浅浮雕,其余用阴刻。虽凸起分许,却阴阳凹凸,须眉毕现,神气栩栩,且两法能统一得天衣无缝。故有论者称其特独刻法为“陷地浅刻”。
(11)刻画本
即根据名家画本,缩摹于竹刻中,可由名家直接落墨于竹面,前代名家画本则只能缩描之。朱三松所作屏风仕女笔筒,其稿本采自陈老莲为《正北西厢》所作插图《窥简》。
以后有专刻画本的名家。如嘉定庄绶纶,字印若,刻竹专刻仕女,自称是按周昉、仇英所绘的粉本,竹刻作品有“四美人图”、“扬妃春睡图”、“红叶题诗图”等,阿堵传神。
萧山蔡照,原名照初,字容庄,善刻竹木,也善刻任渭长所绘《列仙酒牌》、《于越先贤传》、《剑侠传》名画,笔法精细,令人有观止之叹。
浙海宁袁馨,字椒孙,曾以任渭长所画洛神为范本刻一臂搁,雕法工细,保持原画之妙。故《广印人传》谓:“浙中以刻竹称者,惟椒孙与容庄两人而已。”
(12)刻金石文
乾隆嘉庆年间金石考据盛行,晚清竹人刻金石文者颇多,著名的竹刻高手有朱宝骝,字又原,德清人,工书画,精刻竹,镌扇边多摹写金石文。
杨懈,原名海,字竹唐,号龙石,吴江人,刻竹善摹金文,刀痕深而且圆,别具一格。
周礼,字子和,号致和,苏州人,是王石香(云)入室弟子,摹刻金石文字及器形,残破罄缺处均能逼肖;由于摹刻金石文时,常要表现泉币古镜之锈花斑驳,后逐步衍生出糙地的刻法。故各种砂地、核桃地等刻法较晚,盛行于嘉庆、道光年间之后。
除以上擅长刻某种题材外,尚有嘉定时其吉(字大生)、时其祥(字天行)兄弟,以擅长刻名人所画名胜山水图而著名;顾珏(字宗玉)则擅长刻山水人物,周乃始(字墨山)擅长刻芭蕉丛竹而著名。
12民国时期竹刻艺术有何特点?
答:20世纪初期,中国竹刻集中在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四川等地。竹刻“贴黄”工艺较为盛行,湖南邵阳、浙江黄岩、四川江安,都是竹刻“贴黄”工艺品的主要产地,以制作实用工艺品为主。广东南雄則以竹根雕著称。
竹刻“留青”技艺仍在盛行,在民间有广泛的基础。有一些艺术家转向竹刻艺术,像民国初年,北京的金石篆刻世人张志渔潜心研究竹刻之艺,成为“北方竹刻之祖”。此时,江南有一些竹刻名家定居上海,在艺术上强调竹刻与书画艺术相结合,力求改变清代后期竹刻趋向平浅单一的作风。形成了以“留青”刻法为主的江南竹刻流派。民国时期的竹刻名家有吴兴的金西厓(绍坊),上海的支慈庵、徐素白,江苏常州的白士风、徐乘方、范遥青。
金绍坊,字季言,别署西厓,浙江吴兴人,久居上海。善书画,精鉴赏,喜刻竹。随其二哥金绍堂(字仲廉,别署东溪)学竹刻之艺。日夕操刀,三年中刻扇骨三百余枋。又能在小竹臂搁上刻留青山水,风格很像张希黄。他后来刻竹,多用其大哥金城(原名金绍城,字巩北,一字拱北,号北楼,又号籍湖)所画之稿,画面简洁,刀法流畅。著有《可读庐刻竹拓本》,《西屋刻竹》、《竹刻艺术》,对竹刻技艺从理论上进行了总结。无论是刻文字还是画面,都有笔墨韵味。“蒲塘风趣及蚕叶图两面浅刻臂搁”,正面用留青法镌刻荷塘景色,荷花花瓣纤细轻薄,幼蜒点足于花蕊之上,荷叶翻卷舒展,阴阳正背,筋脉纹理,高低起伏,上海的竹刻以支慈庵最有名,其特点是以“留青”技法为主,与竹肌浅刻和阴阳刻相结合,图案清新淡雅,刀法缜密,色调柔状写入微。臂搁背面的竹黄部分割浮雕“蚕叶图”,桑叶之上有银蚕数条,蠕蠕曲伸;叶面啮孔累累,形象逼真。他的作品对现代江南竹刻风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
女竹刻艺术家张絜之擅长浮雕技法,在处理画面的空间关系上有独到之处。如“透雕折扇骨梅竹”,是将一对长不盈尺、宽仅五分的竹片分别雕刻成竹根和梅桩,注重对竹子的根须、竹叶、笋斑和竹节的细节刻画,也强调了梅树桩的苍劲盘曲、梅花纤巧轻薄、花蕊精细挺括,创遗古朴清新的意境.
卖家信用度
买家信用度
签到天数: 229 天[LV.7]常住居民III
13什么是翻黄竹刻?
答:竹刻技艺之一,也叫“贴黄”、“竹黄”、“反黄”和“文竹”。清乾隆年间,造办处妙创“贴黄”竹刻工艺。所谓“贴黄”是以黄扬木为胎,用竹之内皮贴于器外,雕成各种纹饰。清宫造办处还创制仿青铜器竹雕器,造型、纹饰与青铜器毕肖,是富有工艺情趣的竹雕艺术品。不久,此技传入民间,当时的福建上杭,制作的翻黄器相当精美。此后湖南邵阳成为重要产地。道光咸丰以后,上海嘉定也成为生产中心之一,浙江黄岩、四川江安,亦是著名产区。
翻黄竹刻,是在很薄的竹黄表面上进行的,故以阴纹浅刻为主,亦有施以薄雕的,色泽光润,类似象牙。产品有实用器和陈设品两种。
一般先用木料做成器物,再在器物的表面贴上竹黄。竹黄是将毛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一层竹黄,经煮、晒、压平、胶合成镶嵌在木胎、竹片上;有的因为装饰纹样的需要,要贴上两至三层竹黄;经过磨平后再刻纹样。所刻纹饰有彩花如意、方夔、连瓣勾莲、回纹、雷纹、蝉羽纹、山水人物和花鸟等,衔接紧密,接榫斗角,毫无榫迹,被誉为“天衣无缝”,其纹饰精巧美观,宛若天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不少清代乾隆时期的翻黄制品。
14浙江黄岩翻黄竹刻有何艺术特色?
答:黄岩翻黄竹刻,是浙江著名的三大雕刻之一。黄岩翻黄竹刻于清代同治九年(1871年),由民间艺人陈尧臣制作而成。至民国时期,黄岩习此艺的人不少。1929年,在杭州举办的“西湖博览会”上曾获银质奖。当时,黄岩翻黄竹刻的产品有邮票盒,牙签罐,笔筒,花瓶,台灯、茶叶盒,水果盘等日用品及台屏、挂屏,壁挂等欣赏品。多用浅刻,也有平底薄肉雕。
1949年后。艺人们为了改变竹黄质地硬脆,不能弯曲的缺陷,用十几块乃至几十块竹黄,精心拼合成各种形状,使竹刻产品改变了简单的直线造型形式,色泽浑然一体。作品除雕刻花纹线条着色外,其余部分都保持竹黄本色。其中有在枣木上镶嵌翻黄,也有的“嵌黄”纯用翻黄板锯成各种图案的“穿枝”,或在翻黄上复贴各种枣木浮雕的“复花”。如翻黄挂钟壳,就是综合了翻黄、穿枝、复花三种方法制成的。整个钟壳是翻黄做底,钟面下部镶着图案“穿枝”,钟壳上下两端是在鹅黄色的翻黄上贴有精致的红色枣木复花,清雅别致,美观大方。
黄岩翻黄竹刻的花色品种有230多种,20世纪著名艺人陈方俊是清代黄岩翻黄创始人陈尧臣的后裔,他所创作的“嫦娥奔月八角糖果盒”等,艺术性强,在国外有很高的声誉。
15湖南邵阳翻黄竹刻有何艺术特色?
答:湖南邵阳翻黄竹刻,约始于清代乾隆年间,有匣、盒、盘、文具等。特点是竹黄与红木相配,器物表面呈鹅黄色,清淡幽雅,大多为光素,很少有纹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将一柄邵阳翻黄竹刻折扇进贡给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生日时,张之洞又定制翎毛筒、烟丝盒、朝珠盒等献寿。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邵阳竹刻“荷叶花瓶”获银质奖章。
1949年后,邵阳艺人在采用异形产品成形、高温压制、改进胶合等新工艺,基本上解决了起皮、开裂、防虫、防霉等问题。在雕刻技法上,除了传统的阴刻外,还创造了镂雕、浮雕、拼嵌、烙画、着色、压烫、腐蚀等方法,形成了邵阳翻黄竹刻造型优美、色泽淡雅、刀法苍劲有力等特点。
现代邵阳翻黄竹刻的品种以盒、瓶、屏风、盘、碟、筒、架、大型挂屏及其他装饰品为主,计有100多种。优秀艺人王民生成功地将国画和金石艺术的传统技法移植到竹刻上来,作品风格高雅。喻文是王民生的高足,既能设计,又长于雕刻。他创造了电烙、压烫等技法,又和曾剑潭等共同研制了硝酸腐蚀浮雕、倭雕、贴花烫压等技术,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创作了两幅大型竹黄挂屏。
16四川江安竹黄雕刻有何艺术特色?
答:四川省江安县地处长江上游,盛产各类竹子,尤以楠竹資源丰富。当地所产楠竹具有纹路精密,竹青如绸缎、竹黄如牙骨的特点,是竹黄工艺生产的上等材料。
江安竹制品加工历史悠久,早在北宋时期,便利用竹子编织箩筐、背兜、椅子,蒸笼等日用品。元、明时,已经开始制作各种精致实用的竹制品,如在筷头上雕刻狮子、龙凤等,在清代后期开始制作竹黄工艺品。1915年,江安竹黄制品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
江安竹黄工艺品是用优质楠竹制成,还有用铁丝纹刻花、贴花、突花和火绘等装饰技艺。纹样有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等。
20世纪50—60年代,老艺人邹海山掌握一套将幼笋培植成凹卷或扁圆竹材的技术,可用它来雕刻奇形异制的竹笔筒。这种人工和天然结合的竹雕产品,别其一格。
江安竹黄雕刻艺人还以带麻雀斑纹的红豆木及乌木、楠木等优质材料作配料,利用木材本身的自然色调,组合成花卉草木和象征吉祥如意的龙、凤、麒麟等图案,品种有5大类,300多个花色。其中有浮雕茶叶筒、烟盒、糖盒、花瓶等实用品,也有插屏、座屏,宫灯,窗灯等欣赏品,还有竹器雕刻,竹黄镶嵌,竹黄雕刻、竹丝镶嵌和竹筋皮制品等。
卖家信用度
买家信用度
签到天数: 229 天[LV.7]常住居民III
17竹根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浙江象山盛产毛竹,每年秋季都要砍伐一批毛竹,而在地面留下竹根。在20世纪80年代,象山竹根雕艺人张德和首创用竹根雕刻人像。这种竹根雕的特点是保留竹的根须,使用时将竹根倒转过来,利用须根的走势和竹根节疤紧实的特点进行形象刻画,制成带竹须的“张飞”、“济公”等,造型新颖,极富地方特色,很快成为象山竹根雕所特有的表现形式。
“寿星头像”、“圣诞老人”,“连鬓钟馗”,“八仙”、“和合二仙”、“福禄寿”以及瑞兽摆件“狮子”、“麒麟”、花鸟、山水摆件。像镂空竹根雕“松鹤图”,系在一个竹根雕刻24只仙鹤及山石、松树,风格古朴。
18怎样鉴别竹刻器的真伪?
答:由于竹刻器的材料不值钱,其收藏价值主要由艺术价值所决定。所以,竹刻器的制作年代的真伪和制作者的真伪极为重要。目前,已发现伪作的竹刻器上市。竹刻器的真伪表现为制作年代的真伪和制作者的真伪,而不是指材质。
竹刻器的作伪方式通常有四种,一是按真品复制,然后作旧;二是按明清竹刻器的风格进行仿制,由于没有真品为依据,只是凭个人的想象造假;三添加铭款,这种情况下竹刻器是明清真品,但为了使竹刻器更值钱,使有人在竹刻器的上添加刻竹名家的铭款;四是改刻旧款,即竹刻器是明清真品但不是名家朱三松所作,有人使在竹雕器上刻朱三松的铭款。
在选购竹刻器时,辨识真伪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看雕刻的刀工是否符合时代风格及明清艺术风格,然后是皮壳与雕工,最后才看款识,不过市场上的竹刻笔筒如有名款。多半为后刻。
二是看竹刻器的质地和包浆,好的竹雕材料多数只是生长三四年的竹子,纹路自然,存世时问越长竹皮越红;表面不再平整而会起皱纹。
19如何保养竹刻工艺品?
答:竹刻品绝大部分是属于文房用具或文房清玩,无论做工或繁或简,总是以艺术品位为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竹刻工艺品是在日常把玩中传世的。
竹子最大的弱点就是容易发霉、易裂,易招虫蛀,在自然的环境下,不能长时间地保存,传世的竹制家具很少明代以前的。现代有竹制品厂家对竹器防虫、防霉进行过专项研究。其中有些方法简单易行,又安全无毒。现介绍几例。
防虫液:硫酸锌防虫液,取浓度为0.5%的盐酸9.5千克,硫酸锌0.5千克,间苯二酚10克,配成溶液,将竹器放入浸泡2分钟即可取出晾干。
防霉:明矾防霉液,取少量明矾放入清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将竹器放入浸泡2分钟即可取出晾干。
去霉:去霉液,用过氧化钠5克,加水95毫克,配成甲液;配浓度2%的盐酸为乙液。将已发霉的竹器浸入甲液,约1一10分钟,視情况轻重而定,或用刷子蘸甲液刷去霉斑。用清水冲干净,再浸入乙液,若15分钟不见霉斑出现,用清水冲干净,晾干即可。
《竹人录·藏法》记载:“前人制作至今日少,得者须椟以文木,间二三年将生桐油细刷一次,即用棉布揩干,取其润泽不枯。如遇风日燥烈,不可出玩,防损裂也。其红色如琥珀者为上,鹅油色亦足宝贵,黑为下。”可见保养竹刻也有学问。
竹刻工艺品最怕见太阳暴晒,宜于存放在阴凉干净有一定湿度的环境中。如果没有时间把玩,必须用布套或匣子收好,要避免灰尘,以防发霉。竹刻品的颜色是在受空气氧化和人手摩挲而自然形成的。这也是竹刻工艺品天然神趣的一部分。用颜色涂抹或用化学药品加强氧化的作法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常用手把玩,*人手摩挲可使竹器色貌更佳。有人想利用涂油或上漆之类的办法为竹器上光,这也不好。因为油漆会浸入刻痕。产生油渍,会损害作品。还有人想让竹器上的纹饰显得更清楚些,使用颜色填入刻痕,但这种“俗气”做法会降低竹刻的艺术品位,实为画蛇添足。
卖家信用度
买家信用度
签到天数: 229 天[LV.7]常住居民III
第二章 木雕工艺品
答:木雕工艺品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没有统一。明清时期是大多属“小器作”。按用途分类,可分为建筑装饰构件、陈设木雕工艺品。另外,古代木雕中还有形制巨大的木雕神佛造像、彩绘木雕俑,以及家具(硬木家具、柴木家具、髹漆家具)等重大的类别,但因为这些木雕制品,在表现形式、制作工艺、装饰特色,都与我们所说的木雕不相同,特别是造物的思想不相同,所以本书未把木雕神佛造像、彩绘木雕俑以及家具(硬木家具、柴木家具,髹漆家具)纳进来。
由于我国木雕使用的材料很多,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器物,其用途,器形、纹饰也不同。故也可以材料作为木雕工艺品分类的依据。常用的木雕材料有紫檀、红木,花梨木、龙眼木、樟木、柏木、楷木、软木、楠木、黄杨木等许多种,故也称“檀木雕”、“红木雕”、“花梨木雕”,“龙眼木雕”等。
另据木雕的外表装饰。又可以分为金漆木雕、木金木雕、彩绘木雕、本色木雕、嵌丝木雕、嵌骨木雕等。按技法分类,則有圆雕、浮雕、镂空雕,立体雕、车镟、百宝嵌等。
21建筑装饰木雕中有哪些值得收藏?
答:建筑装饰木雕是现代新兴的收藏项目。古代收藏中无此项。建筑装饰木雕分外檐和内檐装修两类,在古代分属两个行当。内檐装修是室內木雕装饰,用料高档,雕工精细,是室内极重要的陈设,也是现代收藏的重点对象。
我国的古代建筑(包括园林、寺庙、宫殿、民居)的木雕装饰,工艺性和艺术性很高。但过去对此重視不够。许多精美的古建筑木雕毁在城市拆迁之中。好在近十多年来,人们的文化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人不辞辛苦,把拆迁房屋中的建筑装饰木雕收集起来,在旧貨市场上出售,形成了一个新的收藏行当。长江三峡水库移民时,北京就有人赴四川,收集几百块古代民居的窗格,门扇,木隔扇。古代建筑装饰木雕确有动人之处,品种繁多,工艺之巧,令人贊叹不绝。主要品种有:
雀替:用于中枋与立柱之间的托座,从柱头挑出,承托中枋,使可减少中枋的净跨度,对中枋与立拄的构架也有加固作用。雀替有精美的外形和浮雕装饰,有很好的装饰作用。属外檐装修所用。
花牙子:属内檐装修所用。通常在梁枋之下,对称于两拄之间。以两边作为固定,是镂空雕花(又叫漏花)的装饰构件。
挂落:建筑装饰构件,北方称为“倒挂楣子”,是指悬挂在廊柱问檐枋下的木制花格,与坐槛栏杆对应,成为上下透漏的统一装饰。挂落式样很多,主要有套方、万川等纹样,底部多采用凹凸起伏的变化。挂落的上端和左右两边框均用榫固定在木柱上,边框两侧加长,下垂部分雕成如意纹的式样。挂落是可以摘下的,在一端做有竹销钉,拔出就可将挂落整体摘下。
隔扇:用于房屋立柱之间,用木制门状,有上雕花和窗棂格。
槛窗:与隔扇相仿,只是因下部要与墙体相接,故短一截。
窗格:是镶嵌在隔扇、槛窗中的棂格子,用攒斗法拼成,式样很多,有“龟背锦”格、“灯笼框”格、“冰裂纹”格、“正搭正交?字”格,“正搭斜交?字”格,“玻璃屉”格、“套方”格、“码三箭”格、“套方灯笼锦”格、“拐子锦”格、“盘长”格、“正搭斜格方眼”格、“正搭正交豆腐块”格、“如意云灯笼锦”格,“工字卧蚕步步锦”格、“双交四椀菱花”格,“双交六椀菱花”格。
壁纱橱:中国古建内檐木装修的一种,安装在室内进深的柱间,视房间的大小,由六扇至十二扇隔扇组成,其中只有两扇是活动扇,作为进出口。用工用料十分讲究,有很精细的雕刻,上层的仔屉内有各种形式的棂条花纹。仔屉采用夹堂做法,屉分为二层,中间夹入纱或玻璃,上面绘有草虫花卉、人物故事,或题有诗词格言,与书画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极为精美,具有很高的現赏价值。由于壁纱橱属内檐装修,只起分割室内空间,装饰室内空间的作用,不用考虑防卫的问题,故用料高档,做工十分精细。壁纱橱又有人写作“碧纱橱”,因意思不明,似有误。
罩:也是檐内装修的一个类别,和壁纱橱一样也是集木装修、木雕装饰、书法、绘画艺术手段为一身的,有很强的装饰功能,是室内重要装饰的艺术品。常見的有几腿罩、落地罩、栏杆罩、炕罩、圆光罩、八角罩等形式。
几腿罩:由槛框、横披、花罩或花牙子几部分组成。特点是整组罩仅有两根腿子,腿子与上槛、挂空槛组成几案式框架。两根抱框恰似几腿,横批横贯在两抱框之间。横批下面或安花罩,或安花牙子都可以。适用于进深不大的房间。
栏杆罩:由槛框、横披、花罩、栏杆几部分组成。整组罩有四根框落地,两根抱框,两根立框,划分出中间为主,两边为次的、对称的三开间形式。中部形式同几腿罩,两边的空间下安栏杆,所以叫栏杆罩。这种罩多用于进深较大的房间。整个罩子分为三堂制作,可以避免因跨度较大而产生的问题。
落地罩:和栏杆罩相似,但没有中间的立框和栏杆,而是沿两侧各安一扇隔扇,隔扇下立在须弥墩上。
落地花罩:形式像几腿罩,不同的地方是横批下面的花罩沿两侧抱框向下延伸,直达到地,接须弥墩,面积很大,装饰性很强。
炕罩:又叫床罩,是专门安放在床榻前面的罩,形式和一般落地罩相同。作用是用来遮挡床榻,内侧可以悬挂幔帐软帘。室内顶棚过高者炕罩上还可以加上顶盖在四周做毗卢帽,如意头等装饰。
圆光罩、八角罩:和前几种罩在形式、结构上略有不同。它是安装在室内进深柱间做满装饰,中间留出圆形、八角形或其他形状的门洞,门洞内可以悬挂软帘,划分室内空间。
以上所述各种罩、壁纱橱,有用硬木或楠木制作的,雕工、纹样都极好。另外,建筑装饰木雕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地方的雕刻风格不同,装饰题材也不相同,在收藏时也应注意。
22我国木雕起源于何时,明清工艺木雕有何特点?
答:由于木材易得,故木雕起源很早,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史前。从商周开始,木雕使以依附于器的方式出现在建筑、家具、车辆、舟船等实用器上。木雕装饰依附于器,服从器的功能,这是实用美术的共同特点,也由此形成了圆雕、浮雕、镂空雕、立体雕、车镟等不同工艺技法。这种特点一直延续到清代、民国时期。另外,还有一些木雕,如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出现的木雕彩绘俑和独角镇墓兽,从汉代兴起的宗教木雕造像,明代嘉靖以后出现的徽州版画,也都是木雕艺术很重要的表现形式。然而,从宋代就开始、在明清时获得巨大发展的工艺木雕,是以各种形制不同、工艺不同的木雕小玩意,小摆设和实用器的形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主题是美化生活,装饰题材也面向生活,神话故事、戏曲故事、吉祥图案使成了主角,格调是轻松的,寓意是美好吉祥的,器形是宜人的。传世木雕作品“沉香木雕鸳鸯暖手”,就是特意为陈设、把玩而制作的,高5厘米,长8厘米,宽6.5厘米,色呈青紫,大小刚一握,形状雕成交颈鸳鸯,甚是亲昵,背上莲叶承花。并蒂而开。这类圆雕小品最宜于把玩,故有“暖手”之称。明清是我国小件雕刻艺术品的兴盛时期,珍品屡出。这件“鸳鸯暖手”只是其中之一,从中可体会到构思奇妙,刀法老练,刻画传神,宜于把玩,正是这类工艺木雕的特色。
卖家信用度
买家信用度
签到天数: 229 天[LV.7]常住居民III
23潮州金漆木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潮州金木雕以故事性强、雕刻玲珑剔透、金碧辉煌而著称,因产地在潮州而得名。潮州金木雕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如潮州开元寺在明代重修的建筑装饰金木雕和神龛的金木雕的艺术已十分精美。据史料记载,明代潮州金木雕生产已相当繁盛,尤以湖安、潮阳、普宁、揭阳、饶平、澄海等县最发达。潮州金木雕用当地出产的普通木材。制作建筑雕花板多为大件,一般采用杉木;制作家具器物雕饰多用樟木。樟木质地并不坚密,艺人们取其有韧性和易于奏刀的优点。刻得层层叠叠,玲珑剔透;刻后髹漆贴金,辉煌灿烂,且能抗潮防蛀。
潮州金木雕的技法有圆雕、浮雕、沉雕、通雕四类。用于建筑装饰,有五至七层的空间,可以把复杂的故事综合地表现在一个画面上,形成了“多层镂通,剔透玲珑”南方雕刻风格。
潮州金木雕的装饰分三类:一是最常见的“黑漆装金”,即先在雕刻物上以黑色的漆料作底子,然后铺上金箔;二是“五彩装金”,多用于建筑装饰,以青、大绿或紫红、粉黄装彩,再用金色烘托,形成金碧辉煌的效果:三是本色素雕,即保持木材本色,不加油漆,使作品的刀法木纹清晰可见,朴素静雅。多用于大阑屏、香炉罩等精工细雕作品。
潮州金木雕纹样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和历史故事,如“苦肉计”、“蓝关雪”、“陈三五娘”、“渔樵耕读”、“修房盖屋”等。还有祥瑞动物(龙凤、仙鹤、狮、虎)、花卉(梅、竹、牡丹)、博古器物、地方果品、鱼虾等。
20世纪50年代,由著名艺人张监轩,陈舜姜制作的“蟹笼”,是在一块木料上用刻刀剔成的四面镂空的蟹笼,如同竹子编成,笼中所雕木蟹,有的钳着绳子,有的攀上笼身,有的在爬行,有的倒挂着。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银质奖章。
潮州金漆木通雕挂屏“大观园庆元宵”长12米,高4.5米,厚12厘米,总面积为54平方米,耗用金箔50万张,场面宏伟,人物众多,艺术地表现了大观园的景色。
24浙江东阳木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浙江东阳是木雕的传统产地,有“雕花之乡”之誉。东阳县南寺塔(建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遗留的佛像等实物考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东阳现存明代建筑肃雍堂,建筑上的木雕极为壮丽。清代乾隆年间,约有400多名匠师进京修缮宫殿、雕制宫灯。北京故宫、杭州灵隐寺等处,尚保存有当年的东阳木雕作品。可以看到。东阳木雕以浮雕技法为主,构图采用传统的散点透視、鸟瞰式透視,布局丰满,讲究层次,擅长表现有故事情节的场面。
1910年后,有不少东阳木雕艺人在上海和杭州,雕刻中西结合的家具和用具。
建国后东阳木雕技艺有很大发展和提高,出现了壁挂、条屏等艺术性较高的工艺雕刻陈设品。装饰题材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纹样构成采用“满花”手法,纹饰满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东阳木雕有品种花色达2700多种,其中有箱、橱、凳、椅、台、几等实用产品。
1957年,为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雕制的“释迦牟尼大佛”,高1 9米;制作的玻璃灯,重2吨多,获好评。1981年,为新加坡董宫大厦雕刻14条大型条屏等,辉煌华贵。1982年全国艺术美术品百花奖评审,东阳木雕荣获银杯奖。东阳木雕有许多著名的艺人,如楼水明、黄紫金、杜云松等,都是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家。
近20多年来,东阳木雕在室内装饰方面有了极大的发展,许多工艺木雕都与现代化建筑(室內)结合得很好,成为东阳木雕最有发展前途的项目。
25浙江宁波朱金木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朱金木雕是经过彩绘再贴金的木雕工艺,浙江宁波朱金木雕是我国江南传统木雕的重要流派之一。以造型古拙生动,刀法浑厚,金彩相间为特色。汉唐以来,随着木结构建筑的发展,产生了彩漆和贴金并用的装饰建筑木雕。公元759年唐代鉴真和尚和他的弟子在日本建造招提寺,就采用了朱金木雕装饰。古代的朱金木雕现在已经不容易看到,现在杭州灵隐寺中还保留了一些古代的朱金木雕作品。
朱金木雕的特点是三分雕刻七分漆匠,也就是说是重漆艺而不在于雕,是依*贴金箔和漆朱红来取得装饰效果的,因此刻工并不十分精细,但漆工的修磨、刮填、上彩、贴金、描花却十分讲究。
朱金木雕主要制作民间生活的各种器物。如日用的陈设器、佛像雕刻,家具装饰,主要品种有桌椅,床、花轿、几座。朱金木雕中最有名的是宁波“千工床”和“万工轿”,还有用于迎神、赛会、灯会上所用的雕花朱金木雕木船、鼓亭、台阁等,都称得上是绝妙的精品。“千工床”是宁波所制的一种大型床,外有走廊,犹如一座木阁楼,还附带梳妆台,马桶箱、点心盒,衣物箱等生活用具,大量采用木雕装饰。故有“千工床”之称。
“万工轿” 又叫花轿、明星轿,又因为轿上雕有一百个小人而又名“百子轿”。轿高3米,宽2米,有七层楼阁,主事五座,称“五岳朝天”。中亭顶上站着一个面目狰狞、手擎毛笔的神,叫“奎星点状元”朱金雕刻密密层层点缀在轿体上,再衬以绣片、珠翠、流苏、镜片,十分华丽。轿子采用榫卯结构,拆卸方便,可以装箱搬运,适宜农村,山区人租用。宁波车轿街就是因为古代有不少专门经营轿子出租的店铺而得名的。
自清末至民国时期,朱金木雕的题材都取自京剧人物,称之“京班体”。在构图和布局上将近景、中景和远景处理在同一个平面上,但前景不挡后景,充实丰满,井然有序;人物都采用了夸张变形,人物身高采用五六倍首,还广泛地采用“将无项,女无肩,老爷鼓肚,武士挺胸”等民间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使宁波的朱金木雕具有民俗性,妙趣无穷,引人入胜。
26黄杨木雕有何艺术特色,有哪些著名产地?
答:中国民间木雕工艺品之一,因用黄扬木作雕刻用材而得名。黄杨木是珍稀木材,生长缓慢,有“千年矮”之称,有四五十年树龄的黄杨木树干直径仅10一16厘米,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温润,具有象牙效果,年久色愈深,古朴美观,适宜刻雕小型陈设品。木雕所用的黄杨木,以直而圆且无疤节者为佳。
浙江乐清、温州,是黄杨木雕传统重点产区,福州也有少量黄杨木雕。其中浙江乐清黄扬木雕的历史较早。距今约150年。乐清本来就是雕刻之乡,当地盛行“龙灯档”(木雕的灯板龙),有不少善雕刻的民间艺人从事雕小佛像,用于龙灯骨架上装饰。艺人叶承荣,在清道光二十年前后所作“黄杨木雕太上老君像”,是近代温州黄杨木雕的第一件传世作品。以后,叶家几代均习此艺。晚清时,朱子常改进黄杨木雕技艺,把黄杨木作发展为艺术摆件。他所做的黄杨木雕有佛像、历史人物、仕女、小孩及肖像等,“五子戏弥勒”、“布袋和尚”、“济公和尚”、“捉迷藏”等经典作品,在1910年南京南洋劝业会和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获二等奖。在20世纪20年代初,浙江温州和乐清的黄洋木雕在国际上小有名气,开始出口。
在20世纪50—90年代,涌现不少优秀艺人,有叶润周、王凤祚、王笃纯、高公博、王笃芳、虞金顷等。著名艺人王凤祚创作的“苏武放羊”,曾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覽”。1959年,他为北京历史博物馆创作的大型木雕“毕昇”,作为长期陈列展品。名艺人叶润周擅长镂雕技艺,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有的作为国家礼品,有的出国展覽,曾荣获浙江省创作设计一等奖。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蓑翁”、“酒不醉人人自醉”、“济公”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他的“济公一一我行我路”等作品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和希望奖。
黄杨木雕“群仙祝寿”,长160厘米,高60厘米,宽30厘米,采用圆雕和各种雕刻相接合,刻32位神仙共赴瑶池为西王母庆寿的故事,场面宏大,是黄杨木雕的新发展。现代浙江黄杨木雕产品,已形成一个很大的行业。除浙江的乐清、温州外,福建的福州、广东的潮州、上海等地也有黄杨木雕。
27民间黄杨木雕收藏行情如何?
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黄杨木雕收藏市场逐步升温。当时台湾地区收藏者经常到温州、乐清收购黄杨木雕,有的一年来三四次,每次购买的黄杨木雕价值均达十几万元。
由于明清时期的黄杨木雕作品现今存世极少,因而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中,黄扬木雕风头劲猛,市场价格令人吃惊。一款清乾隆年间的黄杨木雕牧牛摆件,长24厘米,下承红木雕松竹梅纹座,座上立一象牙雕牧童,并饰以珊瑚、松石翡翠、蓝宝石、碧玺组成的八宝花卉,在2002年12月中贸圣佳的一次拍卖会上,以4.4万元售出,一款高11.7厘米的清代黄杨木雕人物笔筒,割有“乾隆壬子三月,陈激水藏”字样,估价仅12万到18万元,在2002年7月北京翰海的一次拍卖会上成交价竟然达到68.2万元。目前市场上的黄杨木雕绝大多数是现代作品,价位不算太高,但其中有一部分是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因而市场前景看好。近年来随着收藏者的日趋成熟,国内很多藏家开始盯上黄杨木雕了,价位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投资收藏黄扬木雕最主要的要看雕工的水平。
卖家信用度
买家信用度
签到天数: 229 天[LV.7]常住居民III
28清末民国时期的福州木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福州木雕发展较早,在唐宋时代已经有庙宇的佛像,如保留于大禅寺的唐至五代佛像,后来发展到建筑栋梁上的雕刻装饰,又逐步发展到神龛和家具,又称为雕花。到明代,开始有了圆雕仿古人物作品。
清代,福州木雕的艺术流派有象园、大坂、雁塔等三大流派,名称以艺人聚集的乡村为名。
早在柯传灿、柯传钟时,该乡使以雕花为业,并在孔某的影响下,树根雕刻的欣赏品曾风盛一时。后来,出现了柯庆元、柯世仁、柯昌贺、柯玉开等四位著名艺人。他们的刀法是细雕慢刻,衣褶用力犹如微风拂水,轻纱曼绉,特别清秀。
柯庆元技艺精湛,还利用黄杨木坚韧不易折断的特点,以精工细雕的镂雕见长。他的作品,山峰峦岫的高低层次,远近有致,衬以花草树木、亭舍楼阁、人物等,意境十分幽雅。特别是他还能以机械原理创作活动的作品,如“刻龙舟”,“踏水车”等。
柯世仁擅长佛像,遗留作品较多。他善于根据黄杨木、红木、竹等不同材料的性能,运用刀法,劈、,削、雕、剔,随心所欲,风格各异,可说是集前辈艺人传统技法之大成。他雕刻的花鸟草虫,玲珑精致,极为生动。柯昌贺专雕灯台。柯玉开除擅长人物外,也雕灯台。柯玉开的徒弟柯河河技艺颇高。柯河河的徒弟柯敬煊则在继承师父的技艺基础上有所发展,专攻寿仙、达摩等。风格古朴,人物传神。20世纪50年代以后著名福州雕刻艺人阮宝光、柯翊冰等是柯敬煊的徒弟,他们保持和发展了象园派福州木雕细刀轻凿,纤细清秀的特色。
清代,象园派除以上柯门四家外,还有著名艺人俞连科。俞运斌是俞连科这一支派的起之秀。
因清末著名艺人陈天赐而形成的艺术流派,亦称“陈派”。由于陈天赐的木雕之艺是学自柯传钟,也是出自柯门,与象园派实为同源。陈天赐以龙眼木雕为主,擅长刻仙佛,特点是善于刻画人物内在神态,仙佛的面相庄严慈祥,身姿优美大方;刀法劈削有力,衣褶如急水奔驰,风格粗犷古朴,木雕作品采用龙眼木棕黑色的本色。
陈天赐的高徒陈道灿,擅长仕女雕刻,在形象刻画方面很有建树。陈天赐另一高徒陈宗祥专雕水牛,技艺超人。相传他没有学满师就外出谋生,其作品置案上,观众見了忙用双手拦牛,生怕水牛走动而跌摔。陈道灿的徒弟有二十多人,其中突出的有陈国铿、陈祖铿、陈依镁等,进一步发展了大坂的艺术流派。这些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都成为著名的雕刻艺术家。
凤坂乡的徐志勤学陈天赐的花草鸟虫,以黄杨木为材料,雕刻框挂,屏风等,纹样有秋菊、兰花、翠竹、梅花以及鸟禽等,构图章法优美,雕刻精细,技法多样,除浮雕外,还有多用镂空雕,玲珑剔透,生动活泼。其后,徐炳钗用浮雕与镂雕相结合的技法,创造了具有透視效果的透空雕刻,如“透花屏镜”,两面都可欣赏。还利用牛角雕刻制成“芦蟹”、“柳蝉”、“葡萄松鼠”、“深潭游鱼”等透屏,有很高的观赏性。
首创者为陈良礼,后来有陈兴賀、陈瑞年,王清清、陈兴梅等人。他们所做的木雕用于漆器,故又有“漆器派”之称。雁塔派的作品有浮雕博古图案花板、印锦花模等。
29龙眼木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龙眼木雕是福建著名的工艺雕刻品。龙眼木雕的产地有福州、泉州和惠安等。龙眼是南方的一种果树,果实晾干后叫“桂圆”。龙眼果树年久后要重植更新,故龙眼木料丰富易得,成为福州木雕的传统用材。龙眼树姿态万状。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端,是木雕的优良用材,稍加打磨就很光滑,经过染色打蜡、上漆后,色泽又黑又亮,具有浑厚稳重的风格。
清代福建长乐木雕著名艺人孔某(名不详),利用树根节疤和凸凹、弯曲的自然形态,相形度势,因材施艺,按照天然肖似形态,稍加斧凿,刻成古代人物和飞禽走兽,风格古拙可爱,富有装饰趣味。当时,孔某的树根木雕在福建颇有影响。长乐、福州等地的雕花艺人,如象园乡的柯传灿、柯传钟兄弟以及俞连科等人,争相竞效,盛行数十年。大坂乡雕刻佛像的艺人陈天赐,改用龙眼木为原料,作品畅销日本及欧洲各国等地。后来,象园乡的艺人也改做龙眼木雕。
龙眼木雕属根雕风格,例如做一个渔翁,不用写实手法,而是相形度势,借龙眼木之形构思,借势出形,以天然逼真取胜后,树身上的天然疤节仍保留,故又名“天然疤”。著名的龙眼木雕艺人有柯世仁、柯庆元、陈天赐、阮宝光、陈依镁等人。
福建龙眼木雕制作工艺分打坯、修光、磨光、染色、上漆、擦蜡、装牙眼等10多道工序。首先用斧头砍劈出形象的外形轮廓,几斧之后,即可定出形象的外形。“打坯”是用刻刀进行细部加工。“修光”是细心修整,修去粗坯中的刀痕和不足之处,使形象准确,衣纹流畅,表情生动。“磨光”是在雕好的木雕上进行打磨,至浑圆光亮。“染色”是用绿矾水将木雕染成褐色。干后打上头道蜡,薄薄地涂刷一层生漆。“装牙眼”,就为人物木雕、动物木雕装上骨制牙齿和玻璃眼珠。再经多次擦蜡后,才能制成光亮精美的龙眼木雕。
30根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根雕是用树木、竹子、藤、芦苇的根桩,制成人物、动物及各种实用的几案、桌椅、手杖等。现代根雕又称为根艺或树根造型。
根雕起源很早,原始先民用怪形的树根、贝壳、兽牙制成挂饰,挂在身上,用以区别部落和表达感情。南朝齐高帝(479—482年)曾将竹根雕成的如意,赐给隐士明僧绍。北周庾信在奉报赵王惠酒诗中有“野炉燃树叶,山杯捧竹根”的诗句。由此可知南北朝时期的根雕,以制作杖头、如意、拂柄、笔斗、抓背之类实用品为主。唐代时出现了用树根雕刻的人物,动物。中唐韩念曾作诗《题木居士》,描写过一件用树根雕刻的艺术品:“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叶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件树根雕成的狮子。“毛爪眼耳足尾无不悉具”。元代时,名画家王振明所画的《伯牙鼓琴图》中有一只香炉的长案,是用树根的自然形状制成的。
明清时,根雕作为一门行业技艺,有了很大的发展。民国学者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记载了明清时期著名的根雕艺术家50余人。
明代以来,树根工艺品的品类很多,如烟斗、笔插、手杖、古玩盆景的台座,以及套桌椅。上海豫园玉华堂内的瘿木桌椅,是明代艺人用榕树根制作而成的。另外,嘉定的朱缨、朱稚徵等人的根雕作品“渔翁”、“张果老像”等,至今还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内。
清代竹根雕刻“钟馗”,高35厘米(不含伞和座子),直径20厘米,在厚约3厘米的大竹根上,雕钟馗骑毛驴在奔驰,两侧有5个小鬼各执剑、伞、花瓶相随,形象生动。
明代树根雕“流云槎”,通高86.5厘米,长320厘米,宽257厘米,原是一呈床塌形的天然树根,经扬州根雕艺人略事雕刻,饰以流云纹样,使之造型古朴如槎,妙在天成。许多高官、学者看后贊叹不已。在槎的正面枕处,刻有明代赵宦光所题篆书“流云”二字,槎面及边沿镌有明代董其昌、陈继儒,清代阮元、半园主人、衡永共5位名人的题记,尤为珍贵。现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现代根雕有了很大的发展。1986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成立了根艺研究会,组织并指导根雕创作。根雕的创作过程与木雕不同。根雕的构思要服从根的形态,因材施艺,借料施艺,在保持树根天然美感和天然清趣的前提下,形象要有“似与不似之间”的“神似”,方是妙品。
31北京工艺木雕有何艺术特色?
答:工艺木雕,古时叫“小器作”,专门从事室内内檐装修和木器陈设的制作,按用材不同又有广木作、梨木作,楠木作之分,在制作上分画、刮、拉、挖、斗、旋、锼、凿、铲、锉、磨、色、蜡等工序,艺人以锼刻花活,木活大小件均能制作为荣。北京工艺木雕在元代时形成了行业(与修元大都有关),在明清时,北京工艺木雕不仅有清宫造办处下设的“小器作”,还有“鲁班房”一一位于崇文门外,是清代北京民间“小器作”的行会机构。由于北京是京师,对高档工艺木雕有很大的需求,由此促进了北京工艺木雕的发展,并形成了北京木雕的工艺特色。民国期间,北京的鼓楼大街、东四牌楼、晓市大街一带,木雕作坊较多,作坊门口大都挂有“炉瓶架座,神主佛龛,一应俱全”的招幌。在20世纪40年代,因为日本侵华战争,北京工艺木雕日趋衰落。
1953年北京饭店、中央民族学院、西颐宾馆等相继动工建设,需要木雕艺人进行室内装修,便把北京仅有的几位艺人张玉宽、陈希林、谢洪安、苗广春、刘汉臣等聚齐,又招回多名为生活所迫已经返籍的艺人,开始恢复工艺木雕业。
20世纪50年代以后,北京工艺木刻主要为玉器、象牙雕刻、景泰蓝、雕漆、烧瓷等配制各种几、座、架、台,也制作首饰盒、书画盒、多宝镉等。北京木刻木座有红木、紫檀、花梨制成的高档品,也有用杜木、色木或梨木制作的一般木座。款式有锼空雕花、锼空结合、起地雕花、锼空嵌金银丝、锼空与锼象牙花、锼空与锼骨花等几大类。常用纹饰有西番莲、夔龙、夔风、勾子莲、拐子莲、八道马(莲瓣纹)等。北京木雕艺人张玉宽、陈希林、邱立印和高崇礼都有出色的技艺。张玉宽、陈希林能自画自作,精通雕、锼、凿、铲等技 v艺,擅长制作大型立屏、屏风、扇屏等。邱立印擅长浮雕花鸟纹样。高崇礼擅长制作民间神龛及家具上的深浅浮雕和镂空雕饰,晚年改作圆雕,代表作品有“骑兽三大士”、“解珍解宝猎虎记”、“行者武松”等
&&&(津ICP备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已知长宽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