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研帮向往北方考,不知哪个学姥г汉

我是学英语专业的,想跨专业考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的研究生,不知道_百度知道
我是学英语专业的,想跨专业考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的研究生,不知道
我是学英语专业的,想跨专业考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的研究生,不知道可不可以,哪些学校会招这一方向的学生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只要学校的招生简章中没有说明不招跨专业的学生,你就可以报考。国内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的高校比较多,不知你想到哪个地区读,北方还南方还是沿海城市
南方这边,这样跨专业考研会不会难度很大?谢谢
采纳率:84%
文字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另外有古典文献等鉴于你英语专业跨考这个情况建议你学文学类,特别是外国文学史,有优势,且难度较小。不过只要设有该考研专业方向的都可以考跨考和本专业的区别可能就是面试时会有加试题,都是基础题,考察你的基本功,不难的放心吧汉语言文学考研大致分文学类和文字类,文学有现代文学史和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
那如果将来想做老师的话,应该选哪个方向呢?谢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考研最好不要考北方学校吗?_考研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166,538贴子:
考研最好不要考北方学校吗?收藏
首先我先表明我不是喷子,而且我是北方人。。我听我英语老师说,考研不要去北方,因为官僚主义很重,大学里面圈子多,而且你即使分够可能别人各种关系压下来你,而南方的学校更民主更透明化,这是真的假的。。
考研?这里有定制化的辅导方案+全方位的备考指导+高分通过的保障考研?来驰宇,轻松决胜985和211名校!
北京的学校很公平而南京的学校排外
我也这样听说过,不过东北可以考虑,看你愿不愿意了
南方好大学不多
因为好多学校都已经内定名额了
骚年抓紧找到导师吧
不然真的会被挤掉
这个社会想官僚主义不严重,你想多了
离家近才是硬道理
有可能是真的
有实力,不怕这。
哪儿都有官僚主义,这事你控制不了。
你老师好幼稚
:滑稽你要走了么?
:终于到我登顶的时候了,嘿嘿
:仁家不要滑稽哥走T_T
:我哪也不去,就在你心里。
:要滚的人了,还在这秀
:有话好好说啊,滑稽要走也是个大事
:让他滚,走了我们机会会多些
: 滑稽哥你真要走么?说点啥啊
:有啥好说的,楼主是个大水比 ,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东北能吹的比较多,英语不太好,处事敞亮和处事阴险的两个极端都有,官僚主义跟咱们没大关系吧
这倒不是主风,主要是北方政治偏重,南方经济偏重,所以导致这么个现象,其实去哪都一样,都会存在的,有利有弊
你英语老师很有天赋 跟我学做玉米粉吧
是不是你老师辈摆了一道后就夸大了
北方的学校会被北方的风气感染,南方的学校也如此,北方人从政的多,南方人经商的多,我在北方读书,考公务员的人很多,到了广州一看,大学城里各种兼职数不胜数。。。这是一种现象吧
你们英语老师说南北方的时候,是不是又顺带说了国外怎么怎么样
海大的官僚主义被吐槽了无数次了。。
你要是有考清华的实力,你会不去?
海大还是很公平的。。。不看出身,山大就不太公平了 ——本来有种要把寒假作业一口气写完的冲动 还好我自制力强
确实,南方走后门的靠关系的,不像北方那么普遍。不过关系这种东西肯定哪里都有,但现在越来越透明了,暗箱操作很少了。
东北挺好的啊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总结的很好的,考研经验总结
下载积分:980
内容提示:[精]总结的很好的,考研经验总结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0:38:1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98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总结的很好的,考研经验总结
关注微信公众号我是北方的学生,高考失误补报到了南方上大学,毕业以后想考研,请问我是依旧考到南方上,还是考回来?_百度知道
我是北方的学生,高考失误补报到了南方上大学,毕业以后想考研,请问我是依旧考到南方上,还是考回来?
我个人还是偏向于回家这边,我想考东三省的大学,不想继续在外面漂泊了,可又听人说南方大学的研究生比北方容易考,不知道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很想考研,所以如果真的是南方容易,我也愿意留下,另外我是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请各位给点建议。。。。先道一句...
我有更好的答案
果你实在不喜欢南方?像我们的粤语及福建的闽南语,南方的语言对你的语言很有帮助啊,我是南方到北方,可以回去,我很理解,很多你们的习惯我实在不能习惯,所以我也想考回南方。但是,就你的专业而言,你也知道现在的普通话,也就是我们南方人说的北佬话,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汉语言吧
采纳率:26%
南方好,不解释
那要看你以后在哪里发展了,回家的话努力一把,以后对事业家庭都比较好,在南方的话可那你一直要漂泊了,还得适应一些风俗习惯。我是很有家乡观念的一个人,同是北方人,毕竟家乡有你十几年的积淀,亲情友情人脉,这些对你的一生都很重要。从大的视角看,回家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论文写作技巧
&本资料是 “学习笔记分享大赛”的参赛作品。活动介绍:为促进优秀原创资料的分享,上学吧网站特举办此次“学习笔记分享大赛”。此次活动以促进优秀的学习资料分享与价值传播为原则,旨在为所有用户提供一个知识分享与传播的平台。欢迎广大用户在上学吧网站上分享自己的学习笔记等学习资料,让更多的网友受益的同时也让自己获得丰厚的收益。所有参与本次活动者,即有机会得到由上学吧网站提供的三重奖励()。&&&&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学习笔记(精品中的极品)&&& &&&&&&&&&&&&&&&&&&&&&&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近代文学一、《诗经·关雎》*1、关于《关雎》的主题;2、关于抒情主人公。3、《关雎》艺术特点:清晰的情感历程;巧妙的比兴手法;动人的情感描写。思考题:《关雎》与中国爱情叙事学模式。二、《诗经·伯兮》*1、《伯兮》与《诗经》的思妇主题(与《卷耳》比较)。2、《伯兮》的艺术:层层推进的情感;反跌对比的结构;鲜活灵动的形象。思考题:简析“杲杲出日”一章与第一章的情感的逻辑关系。三、《诗经·采薇》1、《采薇》与《诗经》的戍边诗。2、《采薇》的内容分析:前三章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之因。中间两章追述紧张的战斗生活。最后一章由追忆过去转入眼前。3、《采薇》的艺术:兴与赋的结合;概括与具体描写结合;写景的翻进一层。4、《诗经》重章叠句的手法、赋比兴的关系。思考题:(1)《采薇》中的“兴”与“赋”有何关系?(2)从《姜斋诗话》对“昔我往矣”一章的评价,分析其艺术特点。四、《诗经·生民》1、内容与结构具体分析。后稷的孕育、诞生与生后所遭受的种种磨难;后稷对农业生产的巨大贡献,被封邰地,以及对祭祀礼仪规范;后稷精心祭祀的场面。2、两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的争论,以及所反映的历史影像;后稷被弃的争论,以及被神化的原因。3、一个基本史实问题:本诗所反映的周民族与农业文明的关系。思考题:(1)简析《生民》的史料价值。(2)重难点:如何从神话传说的描写中剥离初历史的面貌。五、《楚辞·离骚》1、《离骚》的解题与创作时代。2、《离骚》的思想。司马迁的评价;忠君爱国;美政理想。3、《离骚》所创造的诗人自我形象。形象的三个基本层面:高士形象、文人形象、政治家形象;形象的具体分析。4、《离骚》的艺术。从象征手法上看;从抒情体制上看;从笔法句式上看。思考题:(1)简析《离骚》“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2)谈谈你对《离骚》抒情结构的理解。(3)《离骚》的语言特点。六、《楚辞·山鬼》1、《山鬼》与屈原其他作品。《九歌》与楚地民歌;《九章》与屈原思想生平。2、《山鬼》形象与主题。关于《山鬼》形象主题的几种争论;人神恋歌。3、《山鬼》内容与艺术。结构与层次;人物与心理;抒情与写景;衬托与渲染。4、《楚辞》的流变。思考题:简析山鬼主人公形象与主题。七、《左传·晋楚城濮之战》1、战争发生的背景以及战后对时局的影响。战争发生的原因:深层原因——晋楚争霸;直接原因——宋国背楚向晋,晋灭曹卫。战后对时局的影响:晋国称霸。2、从《晋楚城濮之战》看《左传》的叙事艺术:叙事结构完整曲折;叙述线索明暗交错;事件剪裁详略结合。3、人物的语言与形象。文中主要人物子玉、先轸、子犯、栾枝均是通过各自的语言透出其个性与性格特点。思考题:从《晋楚城濮之战》看《左传》的叙事艺术。八、《左传·烛之武退秦师》1、事件发生的有关背景材料。“晋侯秦伯围郑”的原因;有关“无礼于晋,且贰于楚”的历史;“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的几个史料。2、文章的结构。短文结构的完整性;短文结构的起伏性。3、记言的艺术。烛之武追述人生时平静中所饱含的勃郁不平之气;烛之武外交辞令的艺术技巧——从论说角度、论说层次、论说语气三方面分析。思考题:从《烛之武退秦师》看《左传》的辞令艺术。九、《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1、结构与主题。本文以苏秦追求失意、落魄苦读、走向辉煌的人生三个阶段为结构层次,通过人生际遇的变化以及前后所受到世人的不同待遇,揭示了金钱和权力对人性的异化。2、语言与文势。本文通过排比、对举、对偶、夸饰、语气短促等艺术表现手法,行成了《战国策》雄辩恣肆,纵横捭阖的文风。3、对比与反衬。这种对比与反衬主要体现在苏秦前后人生境遇变化和亲人态度的变化上。通过对比与反衬表现人性的异化。思考题:(1)简析本文纵横恣肆的文章风格。(2)金钱与权力对人性的异化十、《论语·侍坐章》1、《论语》简介。《论语》的作者与编撰;《论语》的思想核心;《论语》的文学意味。2、《侍坐章》的文学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活泼的语言形式;诗化的人生境界。思考题:(1)《侍坐章》的人物与语言。(2)从《侍坐章》看《论语》的文学色彩。十一、《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1、《孟子》简介。《孟子》的作者与编撰;孟子的思想核心;《孟子》与《论语》风格的不同。2、《孟子》的论辩艺术。严谨的逻辑结构;精湛的论辩技巧;独到的语言艺术;奔泻的文章气势。3、《孟子》文章的影响。对韩愈、三苏、桐城派的影响。思考题:《孟子》的论辩技巧。十二、《庄子·逍遥游》1、庄子简介。2、《逍遥游》的哲理与艺术。荒唐之言:语言的挥洒与谨严;鲲鹏展翅:意象的幻化与真实;逍遥自由:寓意的哲理与诗性。思考题:《逍遥游》的哲理与诗性。十三、《汉乐府·战城南》*1、解题。鼓吹曲辞《饶歌》;《战城南》主题。2、艺术分析。完整缜密的结构;苍凉悲壮的气氛;想象衬托的手法;怨而不怒的风格。思考题:(1)分析“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2)以此诗为例谈乐府诗的气氛渲染。(3)阅读杜甫的《悲陈陶》,试说明此诗对杜诗的影响。十四、《汉乐府·陌上桑》1、关于罗敷形象的争论。2、罗敷形象的创造。正面烘托;侧面渲染;以对话展示人物性格;以自白显现罗敷智慧。思考题:(1)试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侧面渲染手法。(2)虚者实之、实者虚之的形象塑造方法十五、《汉乐府·焦仲卿妻》1、解题。诗歌的来源;乐府诗的几种不同内容。2、诗歌分析。结构:矛盾的产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主题:反封建礼教说、反封建家长说、歌颂爱情说、婆媳矛盾说;人物: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分析;语言:民歌的修辞手法——赋比兴的扩展。思考题:(1)长篇叙事诗的叙事艺术与魏晋小说的关系。(2)长篇叙事诗的结构艺术。十六、《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1、主题:知音难遇的主题与汉末中下层文人的心态。2、艺术:悬想寓情的手法;直率自然的美质;句平意远的韵味。思考题:《西北有高楼》浅近自然与耐人寻味的语言艺术。十七、《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1、解题。《迢迢牵牛星》与牛郎织女的传说。2、艺术。拟人:化景物为情思;写人:化清冷为妩媚;结构:化双起为单承;叠字:化叙述为描摹。思考题:情景交融的艺术。十八、李斯《谏逐客书》1、背景与中心思想。2、艺术分析。严谨的结构;构思的巧妙;对照的手法;奔迸的气势。思考题:《谏逐客书》对《战国策》文风的继承。十九、司马迁《项羽本纪》1、史学价值。2、文学价值。历史与文学的交汇——结构分析;单一与丰富的统一——人物分析;叙述与描写的结合——艺术分析。思考题:(1)联系《高祖本纪》谈谈《史记》的互见法。(2)史传文学的人物塑造。二十、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1、组诗的主题。2、艺术分析。分与合——抒情主体;显与隐——抒情方式;因与革——抒情手法。思考题:“复调”的抒情主体二十一、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1、组诗的内容。2、艺术分析。单视点的结构——乐府诗的结构方式;质朴的描述——对汉乐府诗风的继承;飞动与壮阔——诗人自我的精神境界。思考题:(1)诗人自我境界的显现。(2)以《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为例简析曹操“气韵沉雄”的特点。二十二、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1课时)1、诗产生的背景。2、诗歌内容与层次。3、诗歌的艺术。以叙事为线索,以抒情为主旨,情与景交融布局自然。思考题:“诗史”的价值。二十三、曹丕《燕歌行》*1、解题。《燕歌行》与“秋风”、“别日”二曲的关系。2、内容与层次。3、艺术分析。秋风萧瑟——写景;泪下沾衣——抒情;短歌微吟——节奏。思考题:(1)曹丕诗歌的“文士气”。(2)比较曹丕与曹操诗歌风格。二十三、曹植《白马篇》*1、解题。2、层次与内容。3、艺术分析。奇警的形象;飞动的气势;铺陈的手法。思考题:《白马篇》与曹植早期诗歌的风格。二十四、曹植《赠白马王彪》1、解题。2、层次与内容分析。3、艺术分析。奔迸中的迂回;深远的意境;语言的华美。思考题:(1)《赠白马王彪》与曹植晚期诗风的变化。(2)比较《白马篇》与《赠白马王彪》风格的不同点。二十五、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1、《咏怀诗》生成的原因。2、《咏怀诗》的基本内容。3、“夜中不能寐”的思想与艺术串讲分析。思考题:“夜中不能寐”抒情的基本特点。二十六、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1、解题。2、层次与内容。3、对比的艺术。比兴中的对比;抒情中的对比;引史中的对比。二十七、陶渊明《归园田居》(选二)*、《饮酒》(结庐在人境)*、《杂诗》(忆我少壮时)*1、“少无适俗韵”讲析。2、“种豆南山下”讲析。3、“结庐在人境”讲析。4、“忆我少壮时”讲析。5、陶诗艺术风格。第一,自然——取景、写心、写意;第二,平淡——情淡、语淡、结构淡;第三,玄远——质而绮、癯而腴;第四,浑融——画面浑融、情景交融、理境统一。思考题:陶诗情、景、理的统一。二十八、谢灵运《登池上楼》*1、解题。2、层次与内容。3、艺术分析。挣扎沉沦——诗的情感;谢家春草——诗的警句;精雕细刻——诗的技巧。思考题:(1)谢灵运山水诗对诗歌意境的开拓。(2)比较陶诗与谢诗风格的异同。二十九、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1、解题。2、“对案不能食”的讲析。3、鲍照与七言歌行体。思考题:(1)鲍照对乐府的吸收与改造。(2)比较左思与鲍照诗风的异同。三十、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解题。2、层次与内容。3、艺术分析。发端结响;写景层次丰富而又和谐完美;凄婉的情感。4、谢朓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体诗的探索。思考题:比较大谢与小谢山水诗抒情艺术的不同。三十一、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1、解题。2、内容分析。3、艺术分析。凄怆的基调;气氛的渲染;隽美的语辞。思考题:(1)新体诗的对仗与韵律。(2)何逊与谢朓诗风比较。三十二、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1、解题。2、内容讲析。3、独特的送别艺术。以“不及”写别情;以神态写别情;以环境写别情。4、对唐人送别诗的影响。思考题:举例说明此诗对唐人送别诗的影响。三十三、庾信《寄王琳》*1、解题。2、小诗韵味分析。前两句两种对举的运用;后两句神态时间的错位。思考题:联系小谢的《玉阶怨》说明南北朝小诗的韵味。三十四、《西洲曲》*与《敕勒歌》*1、解题。2、《西洲曲》讲析。3、《敕勒歌》讲析。4、从《西洲曲》与《敕勒歌》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点。选取生活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整体情韵不同。思考题:从《西洲曲》与《敕勒歌》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点。三十五、曹植《洛神赋》1、赋的创作时间。2、凄艳的爱情传说。3、赋的内容与主题。4、赋的表现艺术。鲜明生动的形象;刻画细腻的情感;华美绮丽的语言;铺张渲染的描写。5、与《高唐赋》、《神女赋》艺术的简要比较。思考题:《洛神赋》对《高唐赋》、《神女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三十六、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关于“序言”。2、结构与层次。3、情感的挣扎与超越。4、议论、叙事与抒情、哲理的交融。思考题:(1)情感的挣扎与超越。(2)简析赋所表达情感的深微特点。三十七、江淹《别赋》*1、《别赋》与《恨赋》。2、《别赋》内容与层次解析。3、《别赋》的艺术。选材的典型;情感的凄苦;语言的浓艳。思考题:《别赋》与南朝赋风的变化。三十八、《搜神记》(三王墓)1、“三王墓”的与主题。2、楚王形象的深层意义;赤形象的深层意义;“干将”故事的原型意义。三十九、《世说新语》(过江诸人)2、故事产生背景。3、“复巢完卵”的士人心态;魏晋风度的潜在变化。思考题:以上述故事为例比较《搜神记》与《世说新语》形象塑造的不同。阅读篇目:《夸父逐日》、《鯀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蒹葭》、《丰年》、《湘君》、《湘夫人》、《秦誓》、《晋公子重耳出亡》、《冯谖客孟尝君》、《涉江采芙蓉》、《明月何皎皎》、《上邪》、《饮马长城窟行》、《白头吟》、《鱼我所欲也章》、《劝学章》、《公输章》、《过秦论》(上)、《陈涉世家》、《报任少卿书》、《苏武传》、《蒿里》、《悲愤诗》、《名都篇》、《泰山梁甫行》、《吁嗟篇》、《情诗》、《悼亡诗》、《咏史》(弱冠弄柔翰)、《咏荆轲》、《读山海经》、《玉阶怨》、《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拟咏怀》、《登楼赋》、《小园赋》、《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出师表》、《求自试表》、《北山移文》、《与陈伯之书》唐宋文学作品选(*为重点篇目)一、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诗中乐观豪迈的送别情调2、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思考题:如何处理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二、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1、本文的性质。2、作者自抒怀抱的两方面内容:命途多舛,穷且益坚。3、应酬性与文学性的结合。4、骈文规范的遵守和创新。5、结构特点。6、分析“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及其他景物描写方面的技艺。7、典故的运用。思考题:理解作者的复杂感情。三、骆宾王《在狱咏蝉》1、咏蝉与抒怀的结合。2、物我关系的处理。思考题:试分析此诗与张九龄《蝉》、李商隐《蝉》的异同。四、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学时)1、写作背景2、感情特点3、抓住感情的爆发点,直抒胸臆,无景物描写,却有四顾苍茫之感。思考题:(1)诗中的感情与作者个人经历和时代的关系。(2)为什么不写景却有四顾苍茫之感?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层次内容。2、感情特点。3、月亮在全诗的中心作用。4、诗情、画意、哲理的融合。5、语言、章法、修辞方面的技巧。思考题:(1)如何理解诗中的感伤情绪?(2)分析该诗的艺术成就。六、王维《终南山》*(0.5学时)1、雄阔的境界。2、以少总多的写法3、以画法入诗。思考题:(1)与王维其他山水诗相比,该诗风格上有什么不同?(2)如何理解该诗的“诗中有画”的特点?七、王维《山居秋暝》*1、内容。2、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写景特色。3、赏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思考题:体会该诗诗画乐结合的艺术境界。八、王维《鸟鸣涧》*1、境界及禅意。2、以动写静的手法。思考题:以动写静的手法及效果。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感情特点。2、分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巨大的影响。思考题:与其他送别诗相比,该诗感情上有什么特点?十、孟浩然《过故人庄》*1、内容及感情。2、淡而有味的特点。思考题:体会孟诗淡而有味的特点。十一、高适《燕歌行》*1、写作背景。2、思想意义。3、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4、环境描写的作用。思考题:(1)该诗诗序中提及张守珪守边之事,诗中内容与此事关系如何?(2)分析该诗的思想性。(3)诗中写景的作用。十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诗中的奇情壮彩。2、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3、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树开”、“风掣红旗冻不翻”。4、语言及音韵特点。思考题:(1)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2)以此诗为例,分析岑参边塞诗的创造性。十三、王昌龄《出塞》*1、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互文手法。2、理解此诗言少意多,内蕴丰富的特点。3、议论的作用。思考题:理解后两句议论的意义。十四、王昌龄《闺怨》*1、表现思妇感情的变化过程。2、第三句的关键作用。思考题:理解王昌龄绝句含蓄不尽的韵味。十五、王之涣《凉州词》*1、旗亭画壁的传说。2、首句异文辩析。3、雄阔苍凉的境界。思考题:如何判断首句异文问题?十六、李白《蜀道难》*1、关于主题的各种说法。2、层次内容。3、喷发式的抒情方式4、反复咏叹的形式及作用。5、想象、夸张、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手法。6、语言特点。思考题:(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重复三次,有何作用?(2)试分析该诗的章法结构。十七、李白《行路难》*1、理想与现实的冲突。2、感情的大起大落。3、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思考题:比较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与此诗的异同。十八、李白《将进酒》*1、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2、纵横跌宕的结构。3、雄奇狂放的风格。4、夸张手法。思考题:(1)如何评价纵酒行乐的消极思想?(2)结合《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诗,论述李白乐府诗的创造性。十九、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借饯别以抒发其深广的忧愤。2、感情的复杂多变。3、直起直落的抒情方式思考题:如何理解诗中复杂多变的感情?二十、李白《早发白帝城》*1、绝处逢生的欢快之情。2、俊逸爽朗的风格二十一、李白《望庐山瀑布水》*1、瀑布的神采2、诗人的主观色彩。思考题:(1)阅读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分析李白此诗的主观性。(2)结合具体作品,比较王昌龄、李白七言绝句的异同。二十二、杜甫《兵车行》*1、写作背景。2、诗歌内容。3、记事与记言结合。4、语言特点。思考题:记事与记言相结合,有什么作用?二十三、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写作背景。2、层次内容。3、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4、忧国忧民的情怀:一篇之中,三致意焉。5、沉郁顿挫的诗风。6、分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思考题:(1)该诗的思想意义。(2)沉郁顿挫的风格。二十四、杜甫《新安吏》(1学时)1、“三吏”、“三别”组诗的写作背景和内容。2、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3、写实手法。思考题:诗中对话的意义。二十五、杜甫《石壕吏》*1、内容。2、叙事中饱含深情。3、笔法洗炼。思考题:体会杜甫爱国与忧民之间的矛盾心情。二十六、杜甫《春望》*1、情景与时事交融的手法。2、诗人自身形象对深化主题的作用。思考题:分析此诗沉郁顿挫的风格。二十七、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杜甫“生平第一快诗”。2、分析“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思考题:该诗怎样表现其欣喜若狂的心情?二十八、杜甫《登高》*1、悲壮苍凉的感情。2、格律精严的特点。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丰富内涵。思考题:分析该诗的格律特点。二十九、韩愈《山石》*1、内容。2、散文化特征。思考题:谈谈此诗散文化的表现。三十、《左迁蓝关示侄孙湘》1、写作背景2、感情内容。3、艺术特色。三十一、李贺《雁门太守行》*1、内容。2、浓墨重彩的语言。思考题:诗人如何表现我方失败的正义战争?三十二、《金铜仙人辞汉歌》1、写作背景2、层次内容。3、艺术特色思考题:以此诗为例,分析李贺诗歌的想象艺术。三十三、《李凭箜篌引》*1、描写音乐的名篇之一。2、艺术特色。思考题:阅读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分析该诗与他们在音乐描写方面的不同之处。三十四、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与白居易原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的关联。2、感慨中蕴有达观情怀。3、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思考题:分析该诗与白居易原作的联系及超越。三十五、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1、写作背景。2、感情内容。3、次联“赋中之比”的手法。思考题:体会柳宗元诗歌的感情特点。三十六、白居易《轻肥》1、讽刺宦官的主题。2、对比的手法。思考题:以此诗为例,说明白居易讽谕诗的特点。三十七、白居易《长恨歌》*)1、创作背景。2、层次内容。3、主题辨析。4、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加工5、完整曲折的情节。6、传神的人物描写7、浓郁的抒情气氛8、章法和语言特点思考题:(1)阅读陈鸿《长恨歌传》,比较该诗与它的不同之处。(2)李杨爱情是具有政治性的历史事件,诗人如何把握这一历史题材?(3)分析该诗叙事与抒情的关系。三十八、韩愈《张中丞传后序》1、创作背景。2、思想主题。3、议论与叙事的结合。4、英雄形象的刻画。5、气势充沛、饱含感情。思考题:(1)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2)理解韩文多变的特点。三十九、柳宗元《小石潭记》1、善于体物的特色。2、感情特点。思考题:分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景抒情艺术。四十、白行简《李娃传》1、层次内容。2、情节曲折、引人入胜。3、人物形象鲜明生动。4、描写细致传神。5、对比手法。思考题:以《李娃传》为例,分析唐传奇为什么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四十一、杜牧《赤壁》*1、借咏史抒发自己的感慨。2、历史题材的艺术化思考题:诗人如何将历史艺术化?四十二、《山行》*1、色彩鲜明的画面。2、“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哲理内涵。3、凝炼的语言。思考题:理解诗中丰富的内涵。四十三、李商隐《锦瑟》*1、主题的多重理解及自伤身世说。2、抒情委婉含蓄。3、朦胧凄艳的意境。4、典故、象征等手法综合运用。思考题:为什么“一篇锦琵解人难”?四十四、《无题》*1、精纯深挚的爱情悲歌。2、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五六两句“从对面写起”的笔法。思考题:以此为例,分析李商隐爱情诗的特点。四十五、温庭筠《菩萨蛮》*1、感情内容。2、艺术特征。思考题:以该词为例,分析花间词风。四十六、李煜《虞美人》*1、强烈悲怆的亡国之痛2、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思考题:帝王的亡国之痛,为什么会引起普通人的共鸣?四十七、柳永《雨霖铃》*1、内容的新变。2、情景交融、点染结合的手法。3、铺叙手法。4、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5、语言形式。思考题:谈谈对该词雅俗的理解。四十八、柳永《望海潮》*1、内容及其意义。2、铺叙技巧。3、分析“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思考题:理解以赋为词的手法。四十九、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淡淡的哀愁2、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思考题:理解该词的感情特点。五十、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1、清秋怀人之情。2、境界开阔高远。3、风格。思考题:该词境界有何特点?五十一、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1、上下片的内容。2、以乐景写哀情。3、暗用典故。五十二、《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1、婉曲幽深的思情。2、分析“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思考题:理解欧词的风格特点。五十三、《戏答元珍》*1、谪居山乡的复杂心情。2、写景与抒情相结合。3、跌宕变化的章法。五十四、《秋声赋》*1、借秋声抒发人生感慨。2、表现秋声形象感人。3、文赋的形式。思考题:该文如何表现秋之声?五十五、王安石《明妃曲》*1、命意新警。2、层次内容。3、昭君形象的刻画。4、以议论来深化主题。思考题:与前人同类诗歌相比,该诗命意新警体现在哪些方面?五十六、苏轼《游金山寺》*1、借游金山寺抒发思乡归隐之情。2、层次内容。3、写景艺术。4、丰富的联想。思考题:分析该诗的写景艺术。五十七、苏轼《惠崇春江晚景》*1、在绘画基础上的诗意联想2、分析“春江水暖鸭先知”。思考题:谈谈题画诗与所题之画的关系。五十八、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1、遗貌取神的手法2、分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思考题:分析该诗遗貌取神手法的意义。五十九、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1、感情内容。2、时而合说、时而分写的手法。3、白描手法。思考题:该词上片一般理解为梦前所思,你赞同吗?为什么?六十、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望月怀人之情。2、高远的境界。3、旷逸的风格。思考题:理解苏轼乐观旷达的精神。六十一、《卜算子》(缺月挂疏桐)*1、主旨问题。2、咏物中的寄托3、语意高妙思考题:咏物与寄托的巧妙结合。六十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主题。2、以生活小事包含人生哲理思考题:体会词人的乐观达的精神。六十三、《念奴娇》(大江东去)*1、借怀古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2、“借宾(周瑜)定主(苏轼)”写法。3、豪放词的代表作。思考题:分析该词的豪放风格。六十四、苏轼《前赤壁赋》1、创作背景2、层次内容。3、复杂的心情。4、主客问答的意义。5、写景、抒情、议论的统一。6、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思考题:(1)如何理解文中的主客问答?(2)结合欧阳修的《秋声赋》,谈谈文赋的特点。六十五、黄庭坚《登快阁》*1、感情内涵2、分析“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3、用典、练字。六十六、黄庭坚《题竹石牧牛》1、对画面的再现。2、诗中的谐趣。思考题:结合有关诗歌,论述黄庭坚诗歌的特征。六十七、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1、忆旧怀人的怅惘。2、对前人诗句的借用点化。3、分析“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4、结构特点。思考题:分析该词的结构特点。六十八、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1、传统题材的突破2、以议论入词3、对神话题材的巧妙把握思考题:比较同类诗词,看秦观该词的新意。六十九、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1、贬谪中的孤苦之情。2、由凄婉至凄厉的词境。七十、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微塘路)*1、美人过后的怅惘。2、分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思考题:分析结尾几句比喻的新警独到之处。七十一、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1、借咏物来抒怀。2、体物工巧。3、铺叙手法。思考题:结合该词,谈谈周邦彦词的艺术特征。七十二、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1、思乡情怀。2、体物工巧。3、清新淡远的风格。思考题:以上述二词为例,分析清真词体物工巧的特点。七十三、李清照《声声慢》*1、创作背景2、感情内涵。3、借秋景以渲染愁情。4、十四个叠字的运用。5、音韵悲切。思考题:该词是李清照后期词作的代表作,就愁情和风格而言,与前期词作有什么不同?七十四、李清照《醉花阴》*1、深切的相思之情。2、分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七十五、陆游《关山月》1、爱国感情。2、层次章法。3、艺术手法。思考题:分析该诗的层次章法。七十六、《书愤》*1、思想感情。2、对比手法。3、分析“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七十七、陆游《游山西村》*1、思想感情。2、分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思考题:该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有何异同?七十八、陆游《示儿》*1、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2、永远的遗恨。思考题:结合具体作品,论述陆游的爱国情怀。七十九、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1、闲适之情。2、体现诚斋体的特色。思考题:举例说明诚斋体的特点。八十、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1、“采菱辛苦废犁锄”所表现的农家苦。2、“新筑场泥似镜平”所表现的农家乐。3、语言轻快自然,充满生活气息。思考题:结合作品,论述范成大对田园诗的贡献。八十一、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1、感情内容。2、结构大开大合,层层转折。3、豪放而不失蕴藉之致。4、大量用典。思考题:清人谭献说该词有“裂竹之声,何尝不潜气内转”,请谈谈对此的理解。八十二、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1、伤春宫怨中的政治内涵。2、比兴手法。3、柔中有刚的风格。思考题:分析该词的比兴象征手法。八十三、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创作背景。2、怀古与伤今的结合。3、大量用典的意义。4、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思考题: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请结合苏、辛的代表作,谈谈对此的理解。八十四、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1、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2、对比手法。3、王国维所言“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八十五、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1、感情内涵。2、豪壮的风格。3、结构特点。八十六、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1、黍离之悲,今昔之感。2、借景抒情。3、对比手法。4、大量化用前人词句。思考题:分析该词的主要艺术手法。阅读篇目:卢照邻《长安古意》、杨炯《从军行》、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王维《渭川田家》、《观猎》、《使至塞上》、《鹿柴》、《竹里馆》、王昌龄《从军行》、《长信秋词》、高适《封丘县》、《营州歌》、岑参《逢入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远别离》、《长干行》、《塞下曲》、《丁都护歌》、《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峨嵋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梦游天姥吟留别》、《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剗却君山好)、杜甫《望岳》、《丽人行》、《月夜》、《哀江头》、《羌村三首》、《北征》、《新婚别》、《秋兴八首》、《登岳阳楼》、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遂宿岳寺题门楼》、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山上层层桃李花,杨柳青青江水平)、《西塞山怀古》、白居易《观刈麦》、《上阳白发人》、《琵琶行》、《钱塘湖春行》、李贺《梦天》、《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致酒行》、杜牧《过华清宫》、《泊秦淮》、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安定城楼》、《贾生》、《夜雨寄北》、《隋宫》、《嫦娥》、韩愈《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祭十二郎文》、柳宗元《段太慰逸事状》、《三戒》、李朝威《柳毅传》、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梦江南》(梳洗罢)、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无名氏《菩萨蛮》(枕前发尽)、《望江南》(莫攀我)。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执勤)、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李清照《如梦梦》(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永遇乐》(落日熔金)、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祝英台近》(宝钗分)、《清平乐》(茅檐低小)、《鹧鸪天》(陌上柔桑)、姜夔《燕雁无心》、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欧阳修《画眉鸟》、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北陂杏花》、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新城道中》、《题西林壁》、黄庭坚《寄黄几复》、《雨中望岳阳楼君山》、范成大《催租行》、《州桥》、杨万里《初入淮河》、陆游《五月十一日梦从大驾亲征》、《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梦断香消四十年)、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苏轼《喜雨亭记》、《方山子传》、《后赤壁赋》、《答谢民师书》、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元明清文学作品选一、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1、三桩誓愿的作用。2、窦娥的主要性格特征:(1)具有不甘屈辱、不畏强暴的刚毅性格。2)善良质朴,对亲人充满细致入微的关怀体贴之情。思考题:(1)《窦娥冤》中三桩誓愿的实现有何作用?(2)《窦娥冤》中窦娥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结合作品细节给予说明。二、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1、景物描写的作用:作者选取富有特征的景色,创造了萧瑟悲凉的戏剧氛围。2、心理描写的作用。思考题:《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景物与心理描写有何作用?三、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1、结句含义:点醒题旨:无论兴亡,受苦难者是百姓,立意高远,胜于一般怀古之作。2、语言特点。思考题:《山坡羊·潼关怀古》结句有何含义?四、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1、解题。2、代言体的作用。思考题:《哨遍·高祖还乡》中代言体形式的作用何在?五、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1、赵五娘形象。2、语言风格:本色自然,虽是曲词,却运用口语入内,不事藻饰,生动自然。思考题:《琵琶记·糟糠自厌》中吃糠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六、赵孟頫《岳鄂王墓》1、主题。2、对比手法。思考题:《岳鄂王墓》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七、刘基《卖柑者言》1、写法:以一“欺”字生发议论,从远及近,由表入里,导入正题。2、句式特点:第二段迭用排比,再加诘问,使文章气势跌宕,淋漓尽致。思考题:说明《卖柑者言》的主要写作方法。八、归有光《项脊轩志》1、结构特点。文章所记琐事繁多作者围绕思念亲人这个核心,将所取材料交互编织。2、语言特色:简朴精练。思考题:分析《项脊轩志》的结构特点、语言特点。九、宗臣《报刘一丈书》1、以漫画笔法刻画人物。2、详略得当。思考题:论析《报刘一丈书》的写作特点。十、夏完淳《别云间》1、主题。2、对仗特点。思考题:《别云间》的对仗有何特点?十一、王磐《朝天子·咏喇叭》*1、解题。2、手法:借官船喇叭为题,用嘲讽和夸张的手法尽情发挥,把所咏之物与所讽之人关合得相当巧妙,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十二、汤显祖《牡丹亭·惊梦》1、《惊梦》中的杜丽娘形象。思考题:《惊梦》中的曲词有何艺术作用?十三、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林冲形象分析。2、景物描写的作用。3、其他篇目:《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菊花会》。思考题:(1)林冲有哪些主要性格特征?“风雪山神庙”一节是如何表现的?试举例说明。(2)《风雪山神庙》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十四、罗贯中《群英会蒋干中计》1、周瑜、蒋干、曹操三人性格比较。2、反间计。3、其他篇目:《博望烧屯》、《群英会》、《赤壁之战》、《千里走单骑》。思考题:《群英会》反间计的实施经过了哪几个步骤?试作说明。十五、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1、解题。2、杜十娘和李甲的性格特征。3、其他篇目:《卖油郎独占花魁》。思考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十六、纳兰性德《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1、艺术特色:首二句写塞上夜景,壮阔中略见萧瑟;三四句在写景中融入归思,有情景兼融之妙;结三句应首句“人醉”,直抒无聊情怀。这首小令不缘藻饰,纯用白描,格高韵远。思考题:纳兰性德《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十七、姚鼐《登泰山记》1、结构特征。2、自京师至泰安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思考题:《登泰山记》的结构特征是什么?十八、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1、青词。2、手法:借题发挥,语意双关。思考题:该诗是一首青词。请说明青词的意思及其作用。十九、龚自珍《病梅馆记》1、借梅寓人。2、善作排比。有句子排比,有词组的排比,有词的排比,句短词精,行文简洁峻刻。写作特点: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在写作上有何特点?二十、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1、思想性。2、名句分析: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思考题:分析该诗中的颔联。二十一、孔尚任《桃花扇·余韵》1、《余韵》在全剧中的作用。2、三人物唱词的感情内容。思考题:分析《桃花扇·余韵》中三个人物的唱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十二、蒲松龄《婴宁》1、婴宁形象。2、婴宁笑与不笑的描写及其作用。3、其他篇目:《黄英》、《画皮》、《崂山道士》、《司文郎》、《于去恶》。思考题:《婴宁》中婴宁主要有哪些性格特征?二十三、曹雪芹《宝玉挨打》1、宝主挨打的性质。2、层层铺垫的写作手法。3、冲突的实质。4、钗黛性格的差异。5、其他篇目:《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抄检大观园》。思考题:分析《宝玉挨打》中层层铺垫写法及其作用。阅读篇目:邓牧《吏道》、元好问《歧阳》、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白马解围)、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夜行船》(秋思)、张可久《山坡羊》(闺思)、贯云石《红绣鞋》、无名氏《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刘因《观梅有感》、萨都剌《上京即事》、杨维桢《题苏武牧羊图》于谦《咏煤炭》、宋濂《秦士录》、王世贞《登太白楼》、钟惺《浣花溪记》、袁宏道《徐文长传》、张岱《柳敬亭说书》、《西湖七月半》、陈子龙《小车行》、冯惟敏《玉芙蓉·喜雨》、梁辰鱼《浣纱记》、徐渭《渔阳三弄》、吴承恩《三打白骨精》、马中锡《中山狼传》、凌濛初《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吴伟业《圆圆曲》、方苞《狱中杂记》、纳兰性德《金缕曲·此恨何时已》、顾贞观《金缕曲·季子平安否》、郑燮《板桥题画》(三则)、袁枚《祭妹文》、汪中《哀盐船文》、张维屏《三元里》、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咏史·金粉东南五十州》、严复《译天演论自序》、黄遵宪《下水船歌》、《哀旅顺》、康有为《强学会序》、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洪升《长生殿·惊变》、吴敬梓《马二先生游西湖》、刘鹗《明湖边美人绝调》、李宝嘉《制台见洋人》。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教)&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北大古代文学教研室编 《中国古代文学参考资料简编》(北大)& 先秦文学凸现了中国文学史上数座巍然屹立的高峰,富有现实主义品格的《诗经》,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屈原的诗,以及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渊薮的诸子说理文,与作为古代史家记事文远源的《左传》等,对古代文学乃至文化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尚书》《尚书》是中国今存最早的收集史家记事文的集子。古往今来,人们对这本书的编定、流传、文本形态等争论甚多,有些问题迄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汉初传授、用当时通行文字即隶书书写的《尚书》,即通常所说的《今文尚书》,凡二十九篇;东晋时由豫章 &内使梅赜(一作梅颐或枚赜、枚颐)所献的《尚书》,凡五十八篇,其中三十三篇乃由伏生本析分而成,实多二十五篇,据称是汉代以古文字写定的另一个本子,实际上只是伪托,通常称之为“伪《古文尚书》”。清人《十三经注疏》里的《尚书》则是这两种本子的合编本。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是代表清代乾嘉时期《尚书》学研究水平的总结性著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尚书》分《虞夏书》、《商书》、《周书》三部分,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尚书》的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它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第一,有些篇章& 注重人物的声气口吻;第二,有些篇章& 注重语言的形象化以及语言表达的意趣;第三,有些篇章& 注重对场面的具体描写。《易经》汉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六十四卦之卦画、卦名、卦辞和爻辞被称为《易经》。《易经》作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学术界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它有非常古老的渊源。《易经》本是卜筮之书。它包含一些固定的格式化的条文,常常通过占筮人员的权威解释,来指示、规定求卜者的行为选择。其中,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爻是组成卦的基本符号,分阳爻和阴爻,二者配合就成了卦。由三个爻组成的“八卦”《周礼》谓之经卦。朱熹《周易本义》有八卦取象歌,可帮助我们记忆八卦的样子,即:“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盌。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由经卦两两相合为六十四卦(各有六爻构成),《周礼》谓之别卦。《易经》中的六十四卦由六个阴爻或阳爻组成,卦辞解释整卦的意义,一般比较简单,爻辞解释每一爻的意义。《易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一般不重视,这种偏向应当得到纠正。一、《尚书》天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和特色是什么?二、《易经》在以象达意方面有什么特征?《诗三百》《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简称为《诗》,习称为《诗经》。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首诗歌,按音乐之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曲,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曲,包括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三百零五首诗歌产生的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主,波及长江、汉水、汝水一带。其作者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从诗篇自身或者先秦文献中找到相关的说明。其实三百零五篇以外还有六篇,只有题目而没有正文。这就是《小雅》里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和《由仪》,通常称之为“笙诗”。有的学者认为,笙诗的正文是由于战国、秦世的混乱而亡佚的;也有的学者认为它们本来就没有正文。从孔子开始,《诗三百》被一代代学者张扬为儒家经典,汉初它更被朝廷立为官学。作为一部经学典籍,它对古代中国发挥了巨大、持久的影响作用。而从文学发展方面看,它的成就和意义也是极为卓著的:(一)《诗三百》中的诗歌或者表现多姿多彩的爱情生活,或者表现色彩秾丽的婚姻生活(幸福抑或不幸),或者表现战争、徭役给广大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或者表现劳动生产以及劳动者的生活,或者歌咏民族历史及其重要历史人物,基本上都是“极质正的现实文学”。因此,《诗三百》奠定了中国诗歌史的现实主义传统。(二)《诗三百》确立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品格。(三)《诗三百》奠定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方法,即赋、比、兴。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四)《诗三百》擅长写人状物、刻画场面。(五)《诗三百》开创了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很多重要母题,比如四时田园、日暮思归等。这些都足以说明《诗三百》的巨大成就以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屈原和他的诗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和作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曾担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他在政治方面主张施行美政,修明法度,举贤授能,使国家富强;在军事外交方面主张联齐抗秦。然而被上层集团疏远、流放,最终自杀。古人或曾感慨曰:“楚之治乱存亡,系于屈子一人。”屈原的诗歌基本上是他品味着自己的人生悲剧以及楚国的政治悲剧创作的,主要包括《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招魂》等。它们标志着我国历史上又一座难以企及的巅峰,对后世的影响异常深远。屈原在中国诗歌史的主要贡献,在于把原始神话中包含的不自觉的超现实想象,提升成了自觉的艺术创作方法;“我国最古之文学作品,《三百篇》之外,即数《楚辞》。《三百篇》为中原遗声;《楚辞》则南方新兴民族所创制之新体。《三百篇》虽亦有激越语,而大端皆主于温柔敦厚;《楚辞》虽亦有含蓄语,而大端在将情感尽情发泄。《三百篇》为极质正的现实文学;《楚辞》则富有想象力之纯文学。此其大较也。其技术之应用亦不同道。而《楚辞》表情极回荡之致,体物尽描写之妙,则亦一进步也。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一、《诗三百》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主要意义何在?二、屈原浪漫主义精神的基本实质是什么?《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一书,通常被称为《左传》。近代以来,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史书,惟包含不少文学质素。但从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大统上看,这种认识不够确切,也不够具体。《左氏春秋》实际上以先秦“文学”的一种具体形态,兼具现代所谓史学、文学、哲学(具体表现为经学)方面的特质。一、《左氏春秋》的史学特质从现代学术立场上看,“历史学的目的,是揭示人类生活或人类文化的已往状态”;《左氏春秋》有这种追求,自不待言。史学更深一层的特质是坚持事实,——尽管它提供的事实“包含着创作主体复杂的判断过程”,但“事实不仅是史学的开始,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史学的归宿”。《左氏春秋》毫无疑问是坚持事实的,它所记载的虚诞怪异之事譬如形形色色的梦等,都是著者判断上的“事实”,一如梁启超所说:“……《左传》里有许多灾怪离奇的话,当然不能相信,但春秋时代的社会心理大概如此”。“书法不隐”可以说是《左氏春秋》以事实为归宿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表征。史学更深一层的特质,是“在历史人物的数不清的而且常常是自相矛盾的言论的背后发现统一性”。这正是《左氏春秋》最深层的史学质素:从素朴的、零乱无序的事实材料或经验事实中,把握把它们联结为一体的本质性的东西。二、《左氏春秋》的文学特质即便是从现代学术立场上,我们都应当承认,作为先秦史家记事文的《左氏春秋》是先秦文学的一种体式,并且是这种体式的最高典范和成就。首先,它以春秋时期两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为背景,塑造、再现了一批极富个性的人物,并且很多情况下能跃然毕见其精神。其次,它非常注重细节& 描写。其三,它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 。其四,作者善于根据人物的个性,利用悬想,来设制故事。其五,它章& 法谨饬有度,字句精严。三、《左氏春秋》的经学特质《左氏春秋》还有一些既不能归属于现代“史学”又不能归属于现代“文学”的质素,用传统学术范畴来衡量可以归属于经学。这是它最深的特质。《左氏春秋》高度关注可以规范个人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社群秩序的主题,诸如“德”、“礼”、“仁”、“义”等,它最为推重的则是“礼”。《左氏春秋》的行文常有叙、议两层,议论或出自人物之口,或托为“君子曰”云云;其内容是对相关人物行为、人际关系或社群秩序的肯定或否定,而评断的标准主要就是礼。《左氏春秋》继承了《尚书》、《诗经》的天人观念,既肯定天命,又重德、重民,为它所关注的政教伦理规范提供了具有终极意义的保证力量。这种天人观念,到汉代进一步发展成为儒家经学的核心理念。以上三方面足以说明,《左氏春秋》的职志在于把个体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纳入以礼为核心的政教伦理规范之中。《战国策》关于《战国策》的性质,历史上向来存在争议。或归之于《春秋》家,或归之为杂史,或归之为子部纵横家,或认为它有史著的形式但含有较多子书的因素,或认为它所写的不少内容乃“由后之好事者附会为之也”,故近于后代的小说。但称《战国策》所收文章& 为叙事文,当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战国策》也是一部奇书,它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应当得到高度的重视。《战国策》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上继春秋、下至秦汉之起共二百四五十年间的历史风云。它的主要内容是策士逞弄计谋,由此关涉到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驰骛角逐,而合纵、连横则是其中的根本关节& 。它所写的主要人物是策士,旁及十二国国君、卿、大夫、游侠、刺客等各色人等,苏秦、张仪、陈轸、范睢、鲁仲连、江乙、张孟谈、豫让、唐且、聂政、聂嫈、苏代、田光、荆轲等都是栩栩如生的形象。《战国策》的某些细节& 或事件不一定合乎历史事实,但就精神本质来说,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历史上那个极为灿烂、极为活跃、激烈变动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时代,活跃着一大批“高才秀士”。他们用自己不同寻常的智慧和才辩,顷刻间就能改变自己、他人乃至一国或者数国的命运。在这个时代当中,人的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大都丧失了周代文化所标榜的那些重要规范,诸如礼义道德等等;追逐物质利益和感官满足是当时大多数人的主要目的。不管是《战国策》所记载的主要社会群体即纵横策士,还是由这一阶层所涉及的其他社会各层人士譬如国君妃后等,往往都讳言自己对物质利益和感官满足的追求。人与人的关系从很大程度上蜕变成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君臣、父子、母子、夫妻、兄弟等都为利害所支配。尤其可怕的是,在这个时代,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每每把他人当作达到目的的工具。这种人际关系是异常阴郁的,并且往往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战国策》由于以不加批评的欣赏的姿态展示着上述人际乃至“国际”关系,深为后人诟病,但这正是它卓越不凡的资质。它因为具有这种独到、特出的资质,所以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在先秦散文中,《战国策》最鲜明的特色,是善于用比喻和寓言来达意。它又非常善于叙事,常常是叙小事而精妙绝伦。至于它的风格,古人曾概括说:“文之快者每不沈,沈者每不快,《国策》乃沈而快;文之隽者每不雄,雄者每不隽,《国策》乃雄而隽。”又说《国策》之文有两种,“一坚明约束,贾生得之;一沉郁顿挫,司马子长得之”。可见它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一、比较《左氏春秋》跟《战国策》的不同特质,并由此检讨学术史上有关《左氏春秋》的认识有什么偏颇。二、为什么我们必须从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大统中把握《左氏春秋》的性质?《论语》和《孟子》一、孔子和《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及其主要范畴可以表示为如下系统:这一系统还可以把很多元素吸纳进来,此处仅图示其大要。《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记载孔门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西汉之时,《论语》本有今文本《鲁论》、《齐论》和古文本《古论》之别,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根据《鲁论》、参考《齐论》而编成定本,号《张侯论》。今传《论语》则是东汉著名学者郑玄混合《张侯论》与《鲁论》而成。有的学者以为,“论说”之“论”其名“始于《论语》”;然而在《论语》当中,有观点、论据、论证过程的文字并不多见,大部分内容只不过有观点而已(出自孔子及其弟子之口)。因此,《论语》就自身而言主要还是记事文。但若从先秦诸子发展的整体背景上看,它无疑又是诸子论议之文的第一个阶段,为语录体。《论语》的最大价值,在于真实再现了孔子平凡、伟大的人格形象;“盖孔子人格之伟大,宜为含识之俦所公认;而《论语》则表现孔子人格唯一之良书也”。它所记载的孔子的言论,意趣深远,有不少篇章& 形象而精警。二、《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曾跟孔子一样游说列国,而“所如者不合”,晚年“退而与万章& 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是先秦第二位儒学大师。古人习惯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孟子思想有三个特点:一是张扬性善说(对这一点最容易产生误解),二是具有激烈的民本思想,三是提倡仁政。如果说《论语》、《老子》代表了诸子说理文的第一个阶段的话,那么《孟子》则跟《墨子》、《庄子》(尤其是《庄子》内篇)一起,代表了诸子说理文的第二个阶段;就是说,它们呈现了从语录体向论说体过渡的状态。相对于荀子、扬雄等人来说,孟子可以说是“醇乎醇”;但相对于孔子、颜回等人来说,孟子可以说是“尽雄辩”。《孟子》一书中的文章& 有不少内容都是对立双方的论辩,作者常常巧设机关、暗藏杀机,并且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来说理。《老子》和《庄子》一、《老子》老子生卒年不详。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提出了三个被称为老子的人物,一个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曾任周守藏室之史;一个是老莱子;一个是周太史儋。现在一般认为老子即李耳,春秋末年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成于战国中前期,基本上是老子遗说;但其中反仁义、反法令之类的思想,或许是由后学或书的写定者所羼入的东西。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老子》书精深玄妙,富有思辨色彩,很多段落仿佛哲理诗或者格言,太半为短章& ,但言少意多,并且常常贯穿一个精炼的论证过程。当中亦有少数描写、抒情俱精的片断。二、《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生卒年月不详,生活时代则跟儒家亚圣即孟子同时而稍后,即是梁惠王、齐宣王时期。学界一般认为他是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史记》说他曾经做过蒙之漆园吏。学界比较统一的意见的是,传世《庄子》一书中的《内篇》,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以及《应帝王》是庄子本人的作品,《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则出自庄子后学之手。庄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最奇诡、最诱人、最深邃的组成部分之一:(一)庄子提倡“无用之用”,认为人只有无所可用,才能保全和涵养完满的人生。(二)庄子认为人应当剥脱一切有碍于生命的情欲、心智、观念(包括仁义礼乐),剥脱一切有碍于生命的偏执,使感性生命活泼、丰满地表现和发展。(三)由于“道”这一核心范畴从根本上说并没有摆脱神性,庄子的人生哲学充满了对“彼岸世界”的向往。庄子人奇思奇,文亦奇。他的文章& 大抵都是寓言。而《庄子》全书则都贯穿着具有鲜明世俗化色彩的浪漫主义精神。或谓先秦诸子,“……文辞之美富者,实惟道家,……庄子……著书十馀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或谓《庄子》为“文字中鬼神”,“不可不全读”。这些评论都十分切当地说明了《庄子》在文学史上的特色和地位。《墨子》墨子名翟,生卒年不详,当在孔子之后、孟子之前,鲁人,墨家学派的创立者。《墨子》一书《汉志》著录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其中《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 用》、《节& 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十篇,最能代表该书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各篇题旨正如题目所示,通常被称之为“墨学十纲领”。《墨子》以空前的系统的理论形态,呈现了中国小生产者劳动阶级的某些思想特征。他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兼爱的根本特征,是把对伦理道德要求的实践,建筑在现实功利基础上。在文学艺术方面,墨子也表现出小生产者汲汲于功利的特点。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知美却反对求美的人。在先秦诸子中,他的论议最讲究逻辑,但几乎也是最缺乏文采,而且颇显得冗赘。不过墨子注重对立言方法进行探求、总结和实践,提出了著名的“三表法”;同时,他也开创了用寓言说理的先河。《韩非子》韩非(约前280—前233)出身于韩国贵族,曾师事荀卿。他综合了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前期法家学者的“法”治、“术”治、“势”治思想,集法家学说之大成。今存《韩非子》凡五十五篇,基本上出自他本人之手。韩非对用道德来规范、约束人不抱信心,甚至对血缘伦理感情持消极悲观的态度。他把社会上一切关系都还原为冷冰冰的个人利害,其法家思想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就根于他对人性的悲观认识。韩非跟荀子的论议文大致处在同一个发展阶段上,代表了先秦诸子说理文的成熟阶段。他论列事情往往极峭刻、清晰、缜密,抉剔入微,推动了用寓言说理这一传统的发展。他也写过一些侧重于记载历史故事或传说的文章& ,其中有很多饶有趣味,充满了洞察社会人生的智慧。一、把《论语》论说“仁”的片断全部找出来编在一起,由此研讨“仁”的内涵以及孔子思想在这一方面的得失。二、由《论语》和《孟子》来看孔子和孟子两个形象的特点及其差异。三、《庄子》的浪漫主义精神跟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有何本质上的异同?三、怎样区分《韩非子》的寓言和故事?《韩非子》寓言的特色是什么?秦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短暂的秦朝文学成就相当有限,“秦时不文”,秦政权对知识的当代性、实用性和官方一统性的倡导,没有为文学提供适于成长的土壤。但是它在大一统国家的前提下,所采取的统一思想意识、统一文字等的社会政治措施,对后来的文人和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汉代是中国文化定型的关键时期,继承秦朝而来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以“经明行修”为标准选举士人为官的制度,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了文学发展的重要背景。一般认为,汉代的文学成就主要是赋、散文、乐府和五言诗歌。其中,赋是最具代表性的汉代文体,吸引了当时大量的才华之士进行创作;以贾谊等汉初文人为主的诸子散文,以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为体现的历史散文,被看作是中国古典散文的典范,所以有“文必秦汉”的说法;乐府诗歌,尤其是其中的民歌,乃是《诗经》“国风”之后的又一重要收获;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新兴的五言诗,不仅在《诗经》的四言时代之后,开创了新的诗体,而且将日益成熟的文人的趣味和情绪自由地表达出来。汉代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有更深刻之所在。对于文字本身的审美效果的清晰认识,文体的成熟,文章& 观念的发展,文学价值的较为普遍的社会意识,文人的增多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等等,这些文学要素的汇聚,使得文学在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有了长足的进展,并呈现出较为自觉的态势。要之,汉代虽不是中国历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阶段,却对于文学传统的塑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此后中国文学的形态和方向。汉赋的概况一汉赋的起源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是两汉四百年间文人创作的重要文学样式。它的产生具有多源性,与先秦时期的一些作品和文体,如荀赋、战国纵横家散文、楚辞等的关系。二赋的定义及其体制特点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长信宫灯(西汉)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三汉赋的几种不同的形式及其阶段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言志赋等,其文体特点以及流行的时期。汉大赋的产生与写作一散体大赋的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社会心理散体大赋之为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体。西汉武帝时代所集中体现的皇权、帝国的声威和气势。大赋的巨丽之美,作为体现国家、民族生命力的美学方式。二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演变。马踏匈奴(西汉)三对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的分析汉赋的文学史地位一散体大赋的政教功能与美学价值之间的矛盾对它的社会评价。关于“劝百讽一”。二汉赋的美学意义汉赋高度的修辞意识与修辞技巧。对汉文字的审美效果的充分发挥。1.为什么赋这一种文体会在汉代盛行?2.以《子虚赋》、《上林赋》为例,分析汉大赋的美学价值。诸子散文一秦至西汉前期的集体编写活动《吕氏春秋》、《淮南子》,以势要人物为中心组织众人集体编写的成书特点。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著述的结构,表达的方式。杂取各家思想,诸子思想由分到合的趋势。二汉初散文纵横家风格的复兴汉初的社会结构,诸侯——游士的社会格局,对战国的呼应。贾谊、晁错等人及其作品。三子书在汉代的蜕变以董仲舒《春秋繁露》、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等书为体现,思想理论著作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新走向,以其理论价值而存在,基本不再负载文学的功能。由子书而表现出的文与哲的分离。司马迁与《史记》一《史记》的体例司马迁以其《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代大约三千年间的历史。这是一部空前的大著作,全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这样几部分。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本纪”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世家”是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列传”为历代有影响人物的传记,有少数篇章& 记载少数民族等的历史。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司马迁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这一种新体例,使《史记》改变了此前史书体例、结构上的单一性。这五个组成部分的形式尽管不同,但却彼此贯通,通过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就形成了纵横交织的叙事网络,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总体面貌,从而建构起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世界。作为一部忠实于历史事实的著作,《史记》一向被称为“实录”。司马迁对社会,尤其是对当代社会所持的大胆的批判精神,正是中国古代良史“秉笔直书”的传统,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充分体现。二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成书过程司马迁的家世、教育。年轻时的四处漫游,考察社会风土人情、经济状况和物产情况,访问各地名胜古迹、耆旧故老,开阔了眼界,对社会现实和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人们的生活有较多的了解。与父亲司马谈的关系,父亲的遗嘱。身居史官之职,得以博览群籍,接触大量史料。“李陵之祸”与“发愤著书”。司马迁遭受了身体和精神的极大创伤,出狱后,他忍受着屈辱,继续写作《史记》。但是写作的意义对他来说已经不同,他不再把修史仅仅看作是对圣君贤臣的丰功伟绩的记述,更不只是为了弘扬汉朝的辉煌,而是要通过著书来洗刷自己的耻辱,抒发心中的抑郁不平,寄托其生命价值。他希望借助于《史记》一书而扬名后世,实现立言不朽的人生追求。《报任安书》所呈现的司马迁的内心世界。三《史记》的内容和写作艺术司马迁具有空前自觉、强烈的历史写作意识,他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一明确的写作目的,就使其区别于单纯的历史记录和整理。在《史记》中,他试图使过去曾经发生的一切成为真正有组织的历史。不仅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天文、地理、风俗等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更重要的是,通过展示人物的活动而再现历史,他首创的纪传体意味着:历史乃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史记》在写人物上与先前的历史著作的比较。以前的历史著作虽然也写到许多人物,但一般都流于片断,不够集中,而且人物往往作为某一历史事件的附庸而出现。《史记》以写人物为中心,也就是用记录人物一生事迹的办法来反映历史情况,围绕着人物来组织材料和篇章& 结构,从而更充分、更集中的刻划人物性格,并较完整地写出人物的一生和命运。《史记》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纪传体中。以《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为例。《史记》记述人物,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点,选用人生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事件,来突显人物的主要业绩和性格特征。《史记》写人物的生平事迹,尽力避免概括地叙述,而是通过对人物生活经历、言行活动的具体描绘,生动鲜明地再现出历史人物的面貌。在把人物事迹、历史事件故事化的过程中,《史记》时常穿插着一些看似琐碎,但在展示人物性格上有作用的小事。但作者更善于描述那些头绪繁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他把人物置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形成强烈的戏剧性,从而把重大历史事件、复杂场面中的不同人物表现得各具特征。关于“互见法”。司马迁试图在同一篇章& 里保持他所要表现的某种突出的人物性格,以在尽量不损害历史真实的前提下,竭力维护、保持人物性格的内在一致和形象的完整。《史记》在语言运用上的极大的创造性。《汉书》一班固的生平及《汉书》的写作二《汉书》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继司马迁之后,《汉书》整齐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后来相沿不替的断代史体例。班固使司马迁首先创设的纪传体更加稳定、完善,从而成为后世正史修撰的唯一模式,长期以来中国史书最为经典的形式。随着“独尊儒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开展,“经明行修”的价值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东、西汉的文化观念、文人作风都发生了变化,文章& 风气也显示出相应的不同。班固《汉书》中所体现的时代气息。《汉书》写人物的特点,以《霍光传》为例。《汉书》在人物传记中载录了一些重要的奏疏、辞赋和散文,这些文章& 往往为后世的读者所喜爱,有的还十分有助于传达人物的个性。以《杨恽传》为例。三班固之后的汉代历史写作汉代文人对历史写作的热衷。历史写作与文学写作的相互分离。四“班马异同”论历史上有关司马迁、班固之高下评价的争论。如何看待这些争论,以及文学与历史的不同学科标准。文章的演变一文章意识在汉代的逐步清晰二文章形态从先秦的文史哲杂糅,到其在汉代的逐步分离三文章观念所体现出的中国特色1.为什么汉初会是一个散文家活跃的时期?2.《史记》所采用的“互见法”对人物塑造有什么意义?关于汉乐府一乐府的定义二乐府的出现与兴废三汉代社会的娱乐风气与乐府的相互影响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风格,浓厚的生活气息二叙事成分三以杂言为主,具有向五言发展的趋势汉乐府诗歌的影响1、试比较汉乐府民歌与《诗经》中民歌的异同。五言诗的起源一五言诗在体制上的特点。与四言体的比较二四言体诗歌在汉代的衰落。五言是汉代民歌中最流行的句式三文人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对五言诗的学习与尝试《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一《古诗十九首》的时代与编集《古诗十九首》是产生于东汉后期的一组汉代无名文人创作的五言抒情诗。代表着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二诗歌在汉代长期以来的不发达,以及东汉中后期社会文化土壤的转变三《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类: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宦途失意者的伤时失志之悲四《古诗十九首》高度的艺术成就:长于抒情,其情感真挚而富于概括性。情景、物我交融,构成浑然优美的艺术境界。语言浅近自然而又工整细致。《古诗十九首》的影响1.试以《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作品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2.分析《古诗十九首》的内容、艺术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之间的关系。魏晋南北朝社会及文化的转型特点汉代大一统王朝及其社会文化的特点。汉末社会及文化的新因素,士人群体的分化与儒教对士人作用的松动、文学上抒情与玄思风气的初现。魏晋南北朝文化与汉代文化的关系,延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皇权、强权及门阀三种政治形态的复杂交替。玄学思潮的发生与持续,儒家、道家及道教、佛教等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抵抗与交融。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从民间文学与政教文学向文人文学的转变,文人文学传统的正式形成。文学中人主题的突出,从政教文学向性情文学的发展。关于“文的自觉”、“人的自觉”的问题的讨论历史,鲁迅的观点、李泽厚等人的观点。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艺术自觉,文学形式的发展,王瑶的观点。文体意识的突出及文体的大发展,由形式技巧而形成文体。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演变趋势刘师培、鲁迅等人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的观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多变、不安定性与文学发展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平衡性。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多阶段性。魏晋型文学:以人主体精神与富有现实及历史内涵的感情世界为主要的表现对象,采用比兴言志的基本方法,文学风格相对的高古自然。南朝型文学:以人审美生活与审美客体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伦理价值的隐晦与主体精神的失落,气骨顿衰的风格现象,文学艺术美的充分强调及其得与失。建安文学繁荣及其社会文化背景1.建安风骨与时代建安人的精神状态与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从乱世到初步治平之世。乱世中蒿目时艰、慷慨悲哀的文学。初步治平之世,文学向华丽壮大的风格出现的。2、从文体角度看建安文学的实绩建安时代音乐重建与诗歌兴盛的关系,乐府新声与五言诗的兴起。赋体与赋风的变化,抒情小赋、体物的赋的兴盛。曹操与曹丕的诗文1、曹操其人的再评价,曹操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同时又富于理想精、人文怀抱的人。从综合的作用来看,他是建安文学的最大贡献者。曹操的诗风与文风是他多方面气质的表现,通脱而机智的文风,苍凉而又沉雄、高爽的诗风。2、曹丕的个性与文学表现上的趣味。曹丕诗歌的音乐性。曹丕诗歌在表现女性感情世界及女性美感形象上的成就。曹丕《典论·论文》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巨大贡献,文气说、文章& “本同末异”说。曹植的文学创造成就造就曹植理想主义气质的早年时代及生活环境。邺下文风对曹植的溉养。曹植晚期的生命悲剧与文学精神之飞跃。超越时代,显示天才的表现力的曹植诗歌,对五言诗文人化的巨大的贡献。《洛神赋》,思美人赋系列,曹植的杰出的艺术创造。七子等人的文学围绕曹氏父子的邺下文人集团之形成。建安文士与曹魏集团的关系。王粲的学术与文学。《登楼赋》与《七哀诗》。刘桢的个性。刘桢在五言诗方面的成就。徐干《中论》与建学术,《室思》的优美风格及诗歌史影响。陈琳、阮瑀的章& 表书记、陈、阮的五言诗。蔡琰的作为时代遭遇之缩影的人生悲剧:《悲愤诗》。魏晋之际的政治与思潮1、政治与文学曹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的较量、高平陵政变。名士风流与司马氏强权的关系,学术、士风与政治的复杂交织。强权政治与魏晋南北朝文人及文学之关系。2、玄风与文学“正始明道,诗杂仙心”再释。正始玄学风气的形成及对文学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正始玄风孕生出一种新的人生价值观,给文学带来了新的精神。正始文学初开魏晋南北朝玄学影响文学的时代风气。魏晋玄学与文学关系的考察。本课题的目前研究状况。3、从文人集团到名士集团邺下文人集团为文学家群体,“正始名士”“竹林名士”则为名士群体。这两个名士集团的非文人集团性质之分析。阮籍与《咏怀八十二首》1、阮籍生平与思想阮氏家族。少年对儒家经典的学习。成长期中人生观的改变的名士风流的代表。内淳至外坦荡。2、阮籍的创作从邺下诗人到阮籍的诗歌演变,阮籍对建安诗风的继承与发展。《咏怀诗》的创作性质,个人化的写作,具有成一家之言的立意。《咏怀诗》思想主题,生命主题与历史现实的主题。《咏怀诗》艺术结构与语言风格。嵇康1、嵇康的美学思想。《声无哀乐论》在美学上的深度。《声无哀乐论》质疑传统政教文艺观的实质。2、嵇康的诗风与个性、玄趣的入诗、自然美的表现。嵇康四言诗的独特的美学风格及对陶渊明等后人的影响。西晋的政治与士风、文风西晋政治的演变过程,为由强权政治向皇权政治转化,最后皇权失落,外戚与皇族争权,陷于乱政。其士风与文风也与这一政局演变紧相联系。魏晋更迭之际,玄学名士纷遭杀害与黜斥,造成士风转向。玄学与正统儒学渐相结合,造成儒玄兼综的学风。典雅、拟古的文学风气盛行,同时文学的语言向精致化发展。后期则皇权失落,乱政迭移,上层士风向虚无放诞发展,下层则出现孤介、愤激之气。文学上出现批判现实及超越现实两种倾向。傅玄与张华傅、张的政治道路、治学道路与文学创作的道路。傅玄乐府诗在文人拟乐府上的承前启后性,其创作方法与取材方向,多改编旧作,以表现妇女问题的作品最为出色。张华对西晋文风的影响:在拟古中寓创造,精致的技巧、温丽的风格,情感表现的细腻化,场景的重视等。陆机与潘岳等太康诗人太康文学风气的新变因素。陆机的生平,其人格个性的复杂性:修谨中有大度,作为亡国之后出仕中朝,有较强功名心。陆机的文学渊源与创新性,基本上还是处于拟古的创作风气中,但语言艺术上有较多的新尝试。《文赋》的理论,其体制的成因,其在魏晋南朝文论发展史上的意义。潘岳。关于他的人品与文学的传统的话题。潘陆比较的传统话题。长于哀诔的文风。《悼亡诗》的及其后世悼亡类作品的影响。西晋后期的几组杰构弊政与乱世中,一部分士人取得了独立思考的精神,西晋后期文学的新精神。与建安、正始诗风的关系。左思与《咏史八首》。左思的家世、勤学生涯、早年理想、寒素意识。《咏史》八首艺术上成功的原因分析。左思其他的作品。张协的乱世之隐。《杂诗十首》推陈出新的艺术价值,长于体物,较有风骨。郭璞之学问倾向,人物之奇特性,作为传说人物的郭璞。《游仙诗》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游仙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刘琨。从“二十四友”之一员到抗敌英雄,刘琨的思想觉醒。刘琨诗歌在西晋末诗群中特殊价值。东晋前中期文学西晋末之乱造成两晋之际文学的断层。门阀士族政治的建立与门阀士族文人群体的形成。玄言文学的产生,东晋玄言诗发生的原因。玄言诗的评价。玄风的转变与山水审美意识的发生。东晋前中期山水文学的滥觞。庾阐、湛方生的山水诗。王羲之《兰亭序》、孙绰《天台山赋》。东晋后期文学的复兴之象,谢混、殷仲文的诗。陶渊明1、陶渊明的家世与生平影响陶渊明的两位祖先:陶侃、孟嘉。陶渊明的早年理想与性情。陶渊明的仕宦心态与归隐之思。归隐后的心态与生活。如何评价陶渊明归隐。2、陶渊明的思想。与儒、道、释三派之关系。围绕“形、影、神”三大范畴而展开的陶渊明的生命哲学,及其在中国古代生命哲学与人生观发展史上的地位。“真”、“善”、“淳”的人生及社会理想。3、陶渊明的诗歌艺术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渊源:正始诗人及两晋诗歌对陶渊明的影响。陶诗的几大类型:行旅诗、田园诗、怀古诗、咏怀诗等。(分类是为了更全面地把握陶渊明的诗歌艺术,但分类是具有相对性的。)平淡风格成因之分析:从矛盾到和谐。陶诗的语言艺术,古人对陶诗艺术的评论。4、《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散文艺术。中国古代的乌托邦社会幻想。《桃花源》之谜。《桃花源》记的语言艺术。5、陶渊明的文学史地位。陶渊明的接受史。晋宋之际的政治变化与文学的发展强权人物的出现与门阀政治的解体。晋宋之际士族、庶族各阶层的政治地位的变迁。士族与庶族两个阶层在文学上各自的表现。皇权重建与雅颂文学。山水审美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山水文学的兴盛。抒情文学传统的回复。诗歌与音乐关系加强。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谢灵运与谢氏的家族的文化、文学传统。谢灵运的人生悲剧,以门阀名士的身份遭遇皇权政治的格局。谢灵运的文学创作道路。谢灵运山水诗创作与其哲学思想的关系。谢灵运山水诗创作与其政治遭遇的关系。谢灵运山水诗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鲍照的文学创造鲍照的寒素情结及政治上的表现,热切的政治追求与临路迟回的彷徨。鲍照作为一个天才文学家的特点。鲍照在文学上的全面性的创作成就。乐府诗创作的成就,回复汉魏乐府艺术传统,开启南朝文人创作乐府新声的风气。《拟行路难》在歌行体发展上的巨大影响。《芜城赋》与南朝辞赋的艺术风格。谢朓与永明诗歌革新“竟陵八友”与永明文人集团。永明文学的新变。永明体及其声律问题。沈约对永明文学发展的影响。沈约的诗歌成就。谢朓所处的时代及其家族当时的处境,人生悲剧。谢朓的精神气质与其诗歌风貌。山水诗从“大谢体”到“小谢体”的发展。谢朓对永明文学的超越。谢朓的诗歌史地位。南朝后期文学繁荣与失范以禅让之名,行篡夺之实。皇权的纷争。南朝历史的恶性循环。文人群体理想精神的进一步失落。佛教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对文士精神世界的影响。形似写物的文学风气。绮艳文风兴起。绮艳文风发生的内外部原因。宫体诗艺术得失的客观评价。萧氏父子在文学上的功过。北朝文学的发展元魏王朝的建立。十六国、北朝文学的进程。南朝文学对北朝文学的影响。北地三才:温子升、邢邵、魏收。梁陈之际南方文学家的大量入北朝与北朝文学的成熟。南北文学的融合。庾信与王褒庾信的家世,他在梁朝时的文学创作。庾信入北朝后的创作变化,文学精神的升华,乡关之思,荣枯主题等。庾信文学的特色,强烈的抒情性、与高度的语言技巧,超越浮靡时风,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王褒在南朝与北朝时的创作。《水经注》、《洛阳伽蓝记》《水经注》一书的性质,集地志、博物记、游览记等著述于一书。《水经注》山水文学的成就。对后世山水小品的影响。《洛阳伽蓝记》,北魏迁洛后佛教的兴盛,杨衒之的叙事艺术与文风。魏晋南朝民歌吴歌在东吴的兴起。东晋时期吴声的流行。长江中下游都市经济的发展与吴声、西曲的盛行。吴声、西曲的体制、表现内容与艺术特点。南朝民歌的绝唱:《西洲曲》,形象之美、境界之美、声韵之美。北朝民歌北方民族的尚武、质朴与北朝民歌的风格。《木兰诗》的艺术成就,“刚健含婀娜”的风格。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巨大影响。志怪小说志怪之源。南北朝社会与志怪风气。佛教、道教与志怪。娱乐与志怪。干宝与《搜神记》,故事类型,小说艺术。志人小说魏晋南北朝的人物品评风气。追慕名士遗风的社会风俗。魏晋以来人物记、人物别传之流行。《世说新语》:传神的人物描写,冷隽的语言风格。1、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文学史的地位。2、魏晋文学与南朝文学在发展上的连续性与变迁之处。3、三曹父子个性、思想与文风之比较。4、阮籍《咏怀诗》卓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