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黑客的偶像是有几种手机系统,比喻像安卓,苹果,还其它的吗

基于安卓系统的人物新闻追踪APP的设计与开发
8.1、基于社会问答类网站的新闻阅读类App应用《知乎日报》
为电子媒介,以它们为代表的电子媒介在全球范围内消除了时空的差别,使人类的中枢 神经或者说是思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延伸。①在《知乎日报》中这点更能够得到体现, 人们针对某个问题通过社交网络各行己见的时候就是参与问题的所有人的思维的交流 与碰撞,内容在思想的交流中得到充实,信息在思想的交流中得到传播。麦克卢汉认为, "电子媒介使人类结为一体,使人类开始'重新部落化’的进程,最终成为‘地球村落’ 里亲密混居",同时又极具创造性和多样性的'新部落人’。?通过使用网络媒介,我们获 取知识所需要的时间被大大缩短,与此同时,也使我们与其他地域的人们心灵之间的距 离大大被拉近。但是,人的创造力与多样性并没有因为网络媒介具有的高度共享性而抹 杀0 (3)组织传播的新特征 前面已经提到,《知乎日报》的内容来自于"知乎"这一问答社区,而生产内容和 传播内容的人是来自"知乎"庞大的用户群体,他们基于共同的专业领域,共同的兴趣 爱好而聚集在一起,贴上各自的领域的标签,进行内容的制作与传播,归根到底,这群 拥有共同标签的人形成了一种虚拟组织。其实这是将一项从原先的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去 做的工作,在自由自愿的基础上以外包的形式交给大众网络的做法,这是一种"众包" 的理论的实践。更简单的说"所谓众包就是社会生产"。社交网络的出现,使大众成功 的参与进来,在现实社会中,人们总是有心理、情感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需求。而在网 络社会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在网络社会中,人们也有需求需要满足,这恰恰也符合"马 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③ "众包"秉承着一个平等主义原则:每个人都拥有对别人有价值的知识或才华④ 。"众包"作为一条通道、绳索,"你" "我" "他"被紧密的维系在一起。与生俱来且与 其他人不同的特质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单个人类个体与众不同的特质由大自然赋 予,当作为个体的人组成群体时,每个人的这种特质就存在于群体中,由此构成了人的 多样性。 另一方面,群体的定义是"一群因共同特点结合在"一起的人?。倘若这些共性的特 点普遍存在于群体中,单个人的个性得不到彰显,群体的智慧也就会被削弱;而群体智 29 新闻阅读类App发展新模式探究:以"知乎日报"为例 慧的迸发频率与群体中人的多样性,以及单个的个体是否具有表达个人意见的能力,前 者与后两者成正比例关系。个体的与众不同的特质能否得到彰显还必须满足一系列先决 条件。第一,需要有一个非常棘手、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个体能 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第三,参与问题解决的人的基数必须足够大,这样才有可能提 供种类与数量都足够多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这群参与者们拥有足够强烈的彰显他们 自身与众不同的特质的热情与渠道。"群策群力" "百家争鸣"产生的集体智慧因此要在 数量和质量上更丰富,因此群体的智慧胜过其中最聪明的人。 而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组织,不仅仅是生产、经营智慧的机构,更是将拥有共同的 兴趣而不乏个性的个体集合起来而形成的小型社会。 (4)社会传播的新特征 从社会意义上看,《知乎日报》基于对知乎中问答的精选,有助于扩大优质的内容 的传播。我们可以与同样基于SNS社交网络的微博进行比较,微博传递信息主要依靠用 户基数大的博主或者是"大V"用户,利用"意见领袖"的效应发布信息,然后通过"意 见领袖"们的用户"转发"来进行传递的,每个"大V"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节点,"大V" 的用户是另一个传递节点,通过第一个节点完成信息内容的生产并传播,然后通过第二 个节点进行信息的二次传播,可以说微博的信息传递方式是通过"转发"带动信息的传 递,但是,微博转发量大的信息会有大量的信息垃圾也随着大量的信息进行传播。而《知 乎日报》或者"知乎"则截然不同,信息在那里也是进行着传播和传递,但是与微博不 同的是"知乎"在用户圈子内转发分享的同事也逐步从简单到复杂,内容上得到丰富, 内容得到丰富之后又吸引了更多的用户,继而更大程度上促进了信息的传递与传播。再 者,"知乎"中的传递信息的内容基本都是针对社会现象和某些事件的中受众遇见的疑 问进行解读与解答,传递的是知识,是"正能量",好的内容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受众, 内容的高质量是一款手机App能够在用户中保持经久不衰的关键。 3.《知乎日报》中的受众特点与参与點度分析 (1)受众的双重身份 在《知乎日报》中,没有专业的编辑,所有的内容来自于受众自觉的发现与分享, 在这个层面上,受众拥有着两种角色的功能,不但可以独自制造信息内容,而且还兼顾 着信息的传播。在知识社区中,受众制造与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信息本身也不断的得到 丰富与发展,没个对这条信息有兴趣的用户都可以将自己的意见或者态度在信息的传递 30
8.2、"应用"传播模式的特点
中国学者彭兰认为,智能移动终端为传媒开辟了新的传播空间,"应用"是媒 体走上智能移动平台的主要形式,数字技术推动下的信息传播趋势有从专业传播 34 硕士学位论文 转向全民参与、由固定传播到移动传播、由内容为王到关系为王、由"大众门户" 到个人门户、从机械传输到智能处理、从信息互联到万物联网、从数字媒体到数 字社会等。①学者项立刚则认为,随着 3G 的发展,媒体会越来越趋向以手机为中 心进行传播,这意味着广泛的手中、永远在线、随时随地传播、巨大的爆发力, 同时也意味着传媒的商业模式、运作流程、思维模式、人才观念,以及媒体伦理 都会发生巨大变化。② 从上述学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新闻资讯手机 APP 不同于传统的大众传播模 式,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颠覆了以往广播式的传播,将新闻放在每个人的手机里、 口袋中。这种应用传播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将新闻获取的过程变成一种私人体验。无论是报纸、电视还是互联网,提 供的新闻资讯让受众的体验就像在看公告栏,用户无法自行选择。在 APP 传播中, 智能手机号码、定位功能及 APP 的"个性定制"对每个用户进行身份识别,使新 闻媒体知道用户是谁,在什么地方,他关注什么新闻内容,他的阅读习惯是什么, 为用户量身定做,使传播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极强。 2、永远在线的用户。随时随地的传播方式是新闻资讯"手机 APP"传播模 式与其他媒体传播最大的区别,也是之前任何载体都无法实现的技术。纸质媒体 一天一见;用户不可能随时随地携带收音机;电视总有关机的时候,所以必须拼 黄金时间;互联网也不可能永远在线。只有手机,用户是永远携带的,只要需要 就可以传送和接收信息。③只要用户不彻底关闭,新闻资讯 APP 就会在后台运作, 随时提醒用户所推送的新信息。 3、传播关系至上。新闻资讯 APP 为多向实时交互的人际关系提供可能,用 户只要有时间、有精力、有机缘都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媒体平台,创造、分享、传 播信息。媒体从一个强大的单向平台过渡到一个聚合式的双向平台,形成强大的 影响力、聚合力、动员能力。用户的参与交互本身也是内容的一部分,是目前新 闻资讯 APP 所注重和全力打造的特色项目。 35 中国新闻资讯"手机 APP"的传播学研究 第 4 章 中国新闻资讯"手机 APP"的传播功能与传播 价值 在前文对中国新闻资讯"手机 APP"传播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国 新闻资讯"手机 APP"的传播动力、传播模式、传播功能及传播价值,能够帮助 我们全面认识中国新闻资讯"手机 APP",反哺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发展。
8.3、"应用"传播模式的内涵
新闻资讯手机 APP 改变了传受双方的地位与角色,打破了以媒体为中心、一 对众的传播结构,将传播的主动权交给用户,媒体与用户都具有信息发布和获取 的双重功能,都可以成为传播中心,体现出了多元多向、充分交互的传播特性, 使传播关系变得复杂化、多维化。以下是笔者在大众传播场模式的基础上,对中 国新闻资讯手机 APP 的传播模式做出的示意图(见图 3.10),具体说明如下。 注释: 媒体机构 新闻资讯手机APP用户 单向传播 双向传播 图 3.10 中国新闻资讯手机 APP 传播模式图 1、媒体机构、新闻资讯手机 APP 和用户是构成传播的基础单元,在传播系 33 中国新闻资讯"手机 APP"的传播学研究 统内,存在着大量的基础单元。每一个基础单元都可以作为传播中心,并与其他 基础单元构成传播关系,使信息在基础单元之间双向传播甚至多向传播。媒体、 新闻资讯手机 APP 及用户的交互是传播过程的轴心,所有传播参与者在传播过程 中实施着非同步的信息双向沟通与交流,他们共享信息、互传信息并一起创造信 息;不仅仅传者与受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受众与受众之间同样存在着这样的 双向的交互和影响。 2、信息从媒体机构流向新闻资讯手机 APP,媒体为一个或多个新闻资讯手 机 APP 提供信息,近来也出现了一些新闻资讯手机 APP 的信息反流向媒体机构 的情况。一些大型媒体机构可以同时拥有几个新闻资讯手机 APP,并吸纳其他新 闻机构所提供的信息内容,而一些小型的媒体机构仅拥有一个新闻资讯手机 APP 或为其他较大的新闻资讯手机 APP 提供内容服务。媒体机构和新闻资讯手机 APP 之间存在交叉用户,这些用户大多因为对传统媒体的使用习惯而迁移到新闻资讯 手机 APP 中去,传播关系较为复杂;而少量用户只和传统媒体或新闻资讯手机 APP 发生传播关系,传播较为单一。出现这种情况与用户的主动选择有很大关系。 3、媒体机构与用户之间的传播模式属于大众传播模式,传播的过程是媒体机 构与受众之间符号会聚和信息共享的过程。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编码、释码、译 码,将这些信息传播给用户,用户通过一些行为间接地对媒体进行信息反馈,这 种间接行为可以是反馈在新闻资讯手机 APP 平台上,也可以是反馈给其他意见领 袖。媒体机构也逐渐注重用户行为,将用户的观点信息作为新闻源进行信息传播。 4、新闻资讯手机 APP 与用户之间的传播关系紧密,互动频繁,用户通过新 闻资讯手机 APP 接收信息,并及时对信息进行评价、转发或收藏;新闻资讯手机 APP 也可以通过用户行为获取信息来源。在这一传播过程中,新闻资讯手机 APP 的使用性越强,它所拥有的用户也越多;同时,用户的主动选择性更强,每一个 用户都拥有无数的媒介渠道,但是否使用这些媒介渠道则在于用户本身。 5、用户和用户之间传播以人际传播方式为主,在媒体或新闻资讯手机 APP 平台上构建交互关系,形成人际传播网络;用户之间的信息传播多数是双向流动, 使人际传播关系更为紧密,用户通过相同爱好的信息形成新的传播关系网;个体 的主动性能够增强个体信息的传播能力,每个用户个体都可能因为发布信息而成 为临时或长久的传播中心。 6、所有参与者在传播过程中进行融合和交互,媒体机构对用户的大众传播、 新闻资讯手机 APP 与用户之间的传播、用户之间的人际传播相互交织在一起,并 向传播系统外延伸,共同构成传播网络。
8.4、手机 APP 应用的开发流程
一个成熟的手机 APP 应用从开发到完成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生产者在开发 前期就应该有明确的产品定位、内容和设计风格,首先要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然后在 整个团队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完成设计与开发,并投放到应用市场上供用户选择使 用。同时,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给生产者提供反馈信息和意见,以便后期产品的完 善与升级。在一个成熟且高效的手机 APP 开发团队中,界面设计师通常在前期就会加 入到项目中,与其他开发人员一起对产品的技术支撑、产品定位、受众等方面进行探讨, 有助于设计师对设计理念和风格的把握。
8.5、App应用程序
tion的简称,指依托于移动设备及网络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现如今Apple的iTunes、Android的Android Market都是很著名的App商店, 如安装在手机中的愤怒的小鸟、切水果等,如图2-1、2-2所不,这些游戏都是 很典型的App应用,尤其是依托于安卓系统的应用程序更是初露锋芒。App比传 统程序有很大优势,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移动互联网浏览器一统天下的局面, 并为用户量身打造了个性窗口、专属信息及快捷访问形式。App分类很多,现有 App大致可以分为系统工具、影音娱乐、网页浏览、办公阅读、社交通信、生活 百科、购物缴款等七大类,几乎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上互联网的高速发 展使得以Java为开发语言的安卓系统的App更多的参与到互联网商业合作等领 域中,并且靠营销手段获得利益,因而驱使更多的人,甚至包括一些网络大亨 也着重开发研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pp将取代WAP网站成为主流的移动应用。 图2-1愤怒的小鸟界面3 图2-2切水果界面4 2 http://www. rnoshiku. com/ 3 http://image, baidu. com/i?ct=&z=&tn=baiduimagedetail&worcl 4 http://image. baidu. coni/i?ct=5031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 10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4界面设计 2. 4.1概念与意义 界面设计是智能时代的一朵奇蔽,作为人机相互间互动和传递信息的媒介 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更好的满足了用户需求。界面设计,也称作UI (User Interface)设计,是指伴随着高科界的介入,在人与产品组成的系统中,用来 完成人与产品之间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用户体验式的工作面5。界面设计有 好多分类,包括声音交互界面设计、视觉感官交互界面设计等。对于界面的设 计工作是指对这种工作面的操作逻辑、视觉元素、人机交互体验进行的设计。 UI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态度,好的UI设计足够提升应用程 序的品味和个性,使其变得简洁舒适,给用户心理空间,吸引着用户的使用。 产品及程序软件设计离不开界面,它在人机系统中担任着重要身份,第一, 给用户带来合理美观的界面享受。通过界面上显示的传达按钮,与用户的感知 系统相联系,来传达产品所承载的包括外部及内部的美,使产品所蕴含的文化 与美学特征紧密连结,从而达到剌激度所要表达的效果。第二,充当媒介作用, 赋予产品简便的操作界面,易于用户操作和识别,这样合理的序列性使产品内 部结构隐藏的技术感通过界面操作可以得到完美实施,使用户近距离的体验产 品带来的优越性和高品质性。 2. 4. 2设计原则 界面设计在产品设计(虚拟产品和实体产品)中总的来说有两个最重要的 原则:界面信息足够的剌激度和合理的序列性,并且做到简易灵活、安全人性 以及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对于App界面设计更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从用户角度出发,建立用户导向机制。设计前与用户沟通,了解他们的 需求与期望,以用户的角色深入到整个设计过程,减少用户记忆和心理负担; (2)简洁易操作。堆彻复杂和过多的视觉元素只能让用户心生厌倦。为此应 做到操作步骤简单,界面内容和服务信息明确且一目了然,便于用户使用和了 解,减少误操作; (3)视觉元素和谐整齐,遵循视觉传达规律。各种元素(文字、图片、颜色 及留白等)达到视觉平衡,采用视觉理论进行设计,如界面中大批文字进行左 11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齐设计,右面位置就要视情况采用亮色的颜色或图片给予补充或留白,使其 达到均衡与统一,但又不失简洁与简易。 (4)个性与创新。应用程序的功能能吸引一批用户关注,但整体风格和气氛 同样能使用户驻足。设计师可以在风格和视觉元素上突破创新,塑造属于自己 的文化属性。在千篇一律的App中如何脱颖而出,创新和个性最能为本身代言, 也最具有说服力。 2. 4. 3需求分析 界面需求分析对产品幵发和升级至关重要。因此,成功设计一个App更应 该注重整个需求分析过程和输出结果。界面需求分析的步骤一般是建立用户模 型机制、绘制界面原型图、分析界面元素、需求分析输入结果、再绘制界面原 型图(基于需求分析结果修改过的原型图)。 (1)用户模型机制。用户模型机制指考虑用户角色作用,建立以用户为中心 的设计机制。界面需求不具有客观性,用户的主动性占有很重要地位,而现如 今通用的设计调查原则已满足不了设计师的要求,因此设计师需要建立符合调 查分析的用户模型机制制度。展开此工作可以从调查用户自身特征入手,将不? 同需求进行综合乂理并批挡归纳,针对性分析各种需求,理出脉络和优先级别, 提出需求点从而抽象成最初的界面模型。这样做可以减少用户思考时间,一切 以其为中心,让用户参与其中,重视用户习惯并为之迎合设计。 (2)界面元素。App设计的界面元素通常包括文字、颜色、版式、风格、交 互方式等。许多学者研究表示界面的颜色、文字及排版影响用户对界面及整个 系统的友好性评价,交互方式及程序功能则影响了用户的使用效率。对于界面 设计整体而言,界面元素的最终目的是以最好的姿势满足用户需求,减少误操 作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户在操作中感受美感。因此在进行需求分析时,把握好 各种界面元素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分门别类的进行调查分析,并在色彩原理、 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中寻找支撑依据。 (3)界面原型。界面原型可以分为用户调查前和用户调查后两种情况,在调 查前进行的界面原型是为了便于调查和缩短周期而设计的,这样设计师可以尽 快完善理想的界面形式,这也叫做低保真原型设计。调查之后的界面原型是基 于需求分析结果而快速确立的界面设计的初稿,是一种高保真的原型设计。在 此重点介绍一下输出需求分析结果之后的界面原型设计应注意的几点。首先, 12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应用程序框架设计。框架应该简洁明确,充分考虑屏幕尺寸和分辨率大小、按 钮及菜单和标签位置、色彩搭配统一和谐等。其次,启动及下载页面。启动页 面应包括公司相关信息(标志、版本号、版权声明等),这些提示可以方便用户 购买或使用。下载页面要给予一些温馨提示,延长并保留用户等待时间,这就 要求下载率和分辨率必须达到最佳程度。最后,设计面板要具备缩放功能,各 元素彼此间的区域划分清楚,整体风格匹配一致,方便用户来回切换。 (4)需求分析结果。需求分析结果一般分为两种,即面向用户和面向设计师 的分析结果。在建立用户模型机制中用户角色的优先等级的需求是进行设计的 参考依据,他们的需求一般体现在界面元素上,因此,不同的需求反映出来的 界面原型也不同,此时就需要在用户的优先等级中蹄选这些需求,从而进行界 面原型图的设计及后期的修改制作。因此,面向用户的需求分析结果应该明确 用户需求点,并在界面原型图中得以实现,用户最终可以通过最后的界面效果 图来观看。对于面向设计师的分析结果同样是建立在用户的分析结果之上,但 是呈现形式和条理性会有所不同。设计师拿到的需求分析结果一般是以表格的 形式呈现,表格的设计原则则以界面元素为内容,将不同用户需求所要表达的 元素进行分类并加以描述,然后设计师运用快速成型的方法设计界面原型图。 2.5视觉艺术元素 "一种形态,一旦与一定的平面空间形成色感差异,并在我们的视觉上造 成印象,这种差异化的形态,通常被我们称之为视觉元素" 6。在平面设计中, 主要是依赖于视觉艺术元素以及其组合方式进行传达理念和信息,而这种视觉 艺术元素一般包括:点、线、面、文字、字体、色彩、图形、图像、版式及一 些动态组合形式。对App界面而言,视觉艺术元素也不外乎其外。界面设计应 充分把握住每一种视觉艺术元素特征,在色彩搭配、图形图像设计、导航设计 及文字选择等方面应充分利用各自本身优势,侧重于整体的统一和谐。 视觉元素中的文本作为一种己经被概念化的视觉语言,包括文字及字体字 号等内容。在界面设计中文字是一种最为直接的视觉元素,如何选用字体、字 号、字体颜色都足以影响整个界面视觉效果,比其它视觉元素更具有辨识性。 色彩元素是抓住用户眼球最为重要的一种元素,在用户注意的一瞬间,其它视 觉元素都与色彩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视觉符号语言,这种强烈的识别性和艺 13 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汉理工 术性在界面设计中应足以发挥重要作用。图形和图像也是一种直观的视觉元素, 它最大的特点是视觉信息符号可视化,辅助文本等其它内容,使设计理念更容 易让用户理解。版式是界面设计整体与统一性的灵魂,各种视觉元素充溢其中, 必须要有一个整体和谐的版式来进行组织,因此版式设计具有整体和不可替代 性。其它视觉元素如动态效果和听觉元素也亦不可少,尤其是在现代App设计 中,比如听觉元素不像视觉元素那么直观,也没有准确的语义和逻辑性,这种 模糊式的语言经常作为一种辅助元素参与其中,但是它在渲染整体环境、表达 设计的真情实感中起到重要作用。 2.6本章小结 本章重点介绍了 MWC、安卓系统、App应用種序、视觉艺术元素等在内的基 本概念,尤其对界面设计进行了更为仔细的探讨,主要从基本概念与意义、设 计原则、需求分析三大方面进行展开,为下一步的App界面设计提供指导。 14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章国内外安卓系统及App界面视觉艺术元素的 发展现状 3. 1国外发展现状 就在两年前的全球移动通讯大会上,谷歌首次发布了操作系统Android系 统,并公开部分复杂的开源安卓应用程序代码,可以说这对苹果的IOS系统开 发是一个较大打击,致使很多企业转战谷歌,短短两年时间,安卓系统发展的 如火如荼。据2012年9月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可靠性报告,在有效问卷9560 份中有54. 7%的人在使用安卓系统\现如今移动终端市场其操作系统由谷歌安 卓长期占据,可见其发展之态一路良好。 国际厂商主要是做系统,但对手机界面的设计表达也淋滴尽致。他们非常 明确在对一个完善的操作系统进行界面设计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 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因为在前期几乎很少人能理解初衷;其次要拥有响亮的 号召力,这个阶段必须让开发者和厂商一块合作;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懂得营销, 良好的宣传和口碑足以让消费者看到其中的优势所在。因此他们从一开始就把 谷歌Android放眼全球,从底层做起,做足用户研究工作,尽量照顾多数消费 者的使用习惯。而对于界面设计来说,在对安卓系统界面设计中不会出现太多 针对性的设计,个性化作为创新点但又显得低调和华丽,其它元素则基本上表 达的求同存异,几乎都是以标准的UI界面风格和功能体现。 但是这种"标准"也有国外和国内区分。欧美的App界面设计中的视觉艺 术元素体现更多的是人性化,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贯穿到整个视觉设计 流程中,并与移动终端设备的界面风格及主题性形成统一。比如现如今下载率 和使用率都比较高的游戏App "愤怒的小鸟",如图3-1所示,该App从设计初 始就围绕用户展开,明确提出设计理念是为用户减压,虽有点小暴力但又无伤 大雅,使得用户心中的苦闷得以宣泄。该游戏手机客户端的App界面设计中多 次运用文本信息、色彩、动态元素、音效及其它界面元素,视觉造型语言体现 的恰到好处,点线面的成功运用完美的配合了主题。色彩方面使用饱和度比较 7 http://bbs. pinggu. org/a-1190386. html 15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的彩色,形成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视觉设计中多次引用隐喻手法,当拖 动弹弓中的小鸟时,鼠标左键呈现拿裡状,放开则恢复原来箭头似的形态,这 种交互式的娱乐方式引发人们共鸣。该游戏的界面设计成功展现了主题与理念 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和风格,也是国外App界面设计中视觉元素应用的典型案例。 . upm 图3-1愤怒的小鸟主要界面a 日本的手机界面设计则不同于欧美形式,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信息的传达效 应,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界面排版和视觉流程等设计方面。日本设计师在界面 排版布局上注重界面元素及图标的组合和整体美观性,以及视觉流程的顺畅和 信息传达的无误性。在这种高要求下界面设计简洁大方,操作简单直观,整体 布局和谐均衡。 3. 2国内发展现状 国际厂商的主要任务是操作系统设计,而中国主要是从事移动终端设备(手 机、Pad等)的定制。现如今国内市场上出现的安卓操作系统都是定制版的,这 正是基于谷歌安卓系统具备的这种高性能与可定制及免费性,因而对于安卓系 统来说,真正的用户可能更多意义的是一些手机定制厂商,但也正因为由于谷 歌安卓系统是基础不同厂商版本定制,致使软件不能通用,这也是其中安卓系 统发展不足的一个地方。中国厂商也为此表示无奈,这主要是因为受制于国外 操作系统的缘故,而国内自主设计的操作系统往往处于低质或夭折阶段,经验 和使用性能上与国外有很大差距,致使这种状况就目前来说很难得到解决。但 我国的手机生产行业已初具规模,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也达到71. 68%左右9,拥 "http://image, baidu. com/=&tn=baiduimagedetail&word=%E6%84%A4% 9 http://www. sootoo. com/content/270062.shtml 16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一大批固定的手机用户群,这也使得后续的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前瞻性。 在对应用程序Apf)界面设计方面,一般的国产手机界面设计略显粗糖,视 觉设计程序也草草完成,致使人性化缺失,用户体验能力下降,视觉元素使用 模糊,但这并不代表所有。就现如今两大典型手机厂商HTC (中国台湾)和摩托 罗拉(界面一一中国本土化再设计)的界面设计来看,HTC使用的是专属自己的 Sense用户界面,如图3-2所示,并由以下三个方面去组织开展:由我做主、快 捷沟通、发现意外。而摩托罗拉的Blur概念使用的更为华丽:它会让使用者坐. 享其成,享受己组织好的一切,比如登陆各种界面时,Blur手机会通过各种渠 道得到使用者信息并进行整合处理,以方便用户使用需求,如图3-3所示。而 其他手机定制厂商的界面设计就没有那么光鲜艳丽,实用性差。 I'北京 月敌 M 升 !' .图3-2 HTC S、 ense用户界面I。 1° http://aiqq. cn/android%20yonghujie/rearendianshiju450925_. html 17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3-3摩托罗拉Blur界面" 我国比其它国家起步晚,经验相对S乏,很难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设计, 因此国内App的界面设计要突破国外束缚,注重本土粘性。扎根本土设计更容 易贴近用户需求,把粘性放在第一位。比如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有很多长期 固定用户群,他们可以在各自平台上放置一些自己研发的客户端产品作为App 应用程序,把吃喝玩乐等需求植入其中,并且设计继续延用原来Web端的视觉 设计方式,使用元素相继统一,充分调动用户粘性,延长用户停留时间。 3. 3苹果IOS系统与谷歌Android系统App界面设计比较 3.3.1物理特性 基于苹果IOS系统的App界面设计与Android系统为平台的App设计存在 很大不同,这与适合App的自身机型特点相关。iPhone只有一个物理按键Home 键,在某种程序运行时一般起到退出返回主页面的功能;由于人类视网膜的关 系,用户看到的iPhone界面为640px*960px,但实际尺寸只有320px*480px, 苹果公司故意放大两倍,在设计界面图标时也要相应放大两倍,提升分辨率; ? 苹果界面有虚拟键盘、功能操作和目录导航三个模块组成,不存在物理键盘, 相关输入操作只能通过虚拟键盘来得以实现,功能操作和目录导航则通过虚拟 "http://oksjc. blemall. com/textddl-661785—sh.html 18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按钮和工具栏来完成整个过程12。 而对安卓系统来说,在Android 4.0系统未发布之前,许多安卓手机存在 四个物理按键:返回、主页、搜索、菜单,搭载Android 4.0系统的手机则把 搜索键取消,按键功能相比iPhone使用率和使用面较高;安卓系统是一个开源 性系统,厂商都是定制性的制作手机,每个厂商设计的界面会有很大不同,设 计随意性和自由度比较大;安卓手机没有固定尺寸,根据搭载设备的大小,界 面设计中的元素会有几种尺寸,分辨率也不同;相对iPhone来说安卓系统中的 App图标呈现在界面时没有统一性,形状各异,规则次序性比较差,而iPhone 界面中的应用程序图标均是圆角矩形做背景,视觉和风格性较一致。 3. 3. 2界面交互方式和视觉元素设计 iPhone和安卓系统手机中的App在界面交互方式和视觉元素设计上有许多 共同之处,这也是两大系统在App界面设计中的优势所在。这些均为下一步App 界面设计提供了极具意义的参考价值。 (1)搭载IOS系统的App与安卓系统App界面类似,App中所有按钮需要用 户手机滑动或点击,据人机工程学研究得到最小的按钮面积不能少于 44px*44px,因此在设计时均以此为衡量。 (2)减少用户输入,增加选择操作。两大系统中App界面所设置的虚拟键盘 面积都比较小,用户输入时容易造成误操作,在界面设计时设计师增加选择项, 减少用户的操作。 (3)隐喻性。以两大系统为平台的App界面设计中图标、风格及交互细节均 会使用隐喻。隐喻的主要作用是建立用户视觉和程序功能的逻辑关系,使视觉 元素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方便用户理解操作。如备忘录的设计,产品 的外观和细节均模仿实体样式,程序功能一目了然。 (4) IOS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大体可以分为"效率型、实用工具及沉浸型三类" 与安卓系统应用程序分类相似。效率型App —般包括邮件、及时聊天通信、 管理图片等,这些应用程序一般都有附带层级,集中用户思路,通过一系列的 跳转、执行等动作完成操作。这就要求该类型的App界面设计简单直接,而表 格视图的形式可以满足此要求;实用工具类型的App界面设计更为简单,比如 19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计算器和天气预报的界面,一般是数字和符号及少量的图片对其界面进行填充 就可以实现整个设计过程,此种设计需注意排版,突出重点;沉浸型应用程序 指游戏和娱乐类App,这种Aor对颜色和动态表现要求比较高,自由发挥度比较 大,不排斥仿真和卡通主题,以让用户娱乐为设计理念,使其沉浸其中。 3.4安卓系统应用程序使用研究报告分析 2012年9月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手机应用软 件App的使用及倾向情况做了充分调查,在有效调查问卷的9560份中,有54. 7% 的用户表示已经选择使用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尤其是安卓系统这几年的迅速 发展,致使相当数量的安卓用户开始下载手机应用程序,这其中有94. 3%的手机 用户表示安装了手机应用程序软件。但就整体而言,在这种庞大的用户群中却 出现了使用应用程序的数量远远低于安装应用程序的数量的现象,致使使用率 比较低。一些用户表示在线连网时使用手机应用程序的几率很高,一度达到了 50.5%,而离线状态使用的频率也几乎占据了三成,尤其是游戏类和音乐类这两 大应用程序,下载率分别达到了 72. 8%和66.7%。但是下载率高并不代表使用率 就高一些,据ZDC的调査报告来看,用户使用率最高的还是新闻类应用软件, 这方面在男性用户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除此之外,ZDC也对不同性别的用户 进行了调查研宄,男性最经常使用的手机应用软件是图书类,女性则是社交和 搜索类应用程序。在付费方面,女性所占比例远高于男性,男性则更倾向于使 用免费软件,所占比例达到47.0%,女性比例则低5个百分点左右。 一、用户安装的手机应用软件及经常使用的软件数量对比。调查数据显示, 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软件数量远远低于下载App软件的数量,使用率比较低。 其中安装10个以上额度应用程序软件数量比例最高,总共高达56.8%,其次是 下载5—10的软件比例,几乎达到50.0%,具体情况如表3-1所示: 20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1用户安装的手机应用软件及经常使用的软件数量对比(自绘) 60.00% I ] I■ ■安装的应用 ■—* 数里 ? 使用的 _■ ■经常3_% — B- 嗇用辦数 20.00? ■ -■■ 通 1 画 画 IM . mm . 1 mm . mI 5个以"F 5~10 个 11 一20 个 21—30 个 31-^0 个 41 一50 个 二、手机软件用户下载的应用程序比例。在应用程序App的下载方面,游 戏类应用软件下载率最高,如表3-2所示。据ZDC的数据调查统计显示,高达 72.8%,音乐类应用软件下载率紧追其后,占据了总数的66. 7%? ZDC的统计结 果显示下载率位居前十位的应用软件分别为游戏、音乐、工具、天气、新闻、 社交、视频、导航、图书、搜索等。 表3-2手机软件用户下载的应用程序比例(自绘) 80.00% 70.00% - 60.W% ?-靥 圓 画 ■ -M'—W-"M—I—圓m - - 40.00% -醒 ■ _"-|"圓"-置??置-■" 3。腦.20僵" .?}? ? -I_ — - - - _;- - - - =[邏 _:l ,:,:f :1.1., :1:-,:-11-:11-1 繁 由 《 IT g 彳^& 紧堪 邮戒按 {J 按咖 H H& 鹿 尾仰 E 載 :W 進* i 匿 三、用户经常使用的App应用程序调查。在对经常使用的手机软件应用程 序调查中发现,新闻类手机应用软件使用率最高,达到21.7%,社交类软件应用 程序比重为16. 1%,下载率排名第一的游戏类软件的使用情况下跌到第三,比重 为14.3%,而其它类应用程序Af^p使用比例几乎都跌于10个百分点以下,如表 3-3所示。对于Android用户来讲,使用App的情况数据调查结果与此接近。这 21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些数据反映了现如今用户对App的使用喜好,为下一步App的设计使用提供了 数据基础。 表3-3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程序App比例(自绘) 25.00% I 1 20.CX)% -H 15.00% 10.00% 5.00% - H I ■ ? 权 资 * 欲邮 IT 惡垣池 {i] -taw S 糾 以上数据来源均为2012年9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调研中心ZDC所做报告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调查研宄报告(手机软件篇)》中的真实数据。 3.5安卓系统及App界面视觉艺术元素在中国发展存在的 问题 近几年安卓系统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日益加大,已经有与苹果并驾齐驱甚 至是超过的趋势,但归根结底安卓系统仍是国外在开发,国内市场只是实行"拿 来主义",所以国内厂商做定制,谷歌做系统是现在安卓市场移动终端设备行 业中发展最为明显的一个现象。但就国内App界面设计情形发展来看,谷歌 Android系统的广泛幵源性使得众多厂商开始纷纷设计属于自己的界面属性,导 致市面上界面设计风格的多样性和杂乱性。虽然都是基于安卓系统而进行设计, 但在对界面中的控件、表单、标签等设计过程中,交互体验及视觉呈现却有很 大不同,多样性和低档次的界面设计并没有给用户扩大了选择性空间,而是在 形形色色中增添了用户的犹豫性并对其造成了极大困扰。 结合国内有关对App应用程序的调查报告,发现目前国内App界面设计自 身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界面设计教条化,"拿来主义"现象严重。社会快节奏驱使经济利益 的获取速度加快,这就要求短时期内界面被设计出来,在时间相对少的前提下 22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很多设计师就采用模仿和间接性抄袭的方法来进行设计,使产品尽快在市面上 出现。这种情形下的设计空洞、千篇一律,模仿性很强,因此造成产品界面设 计雷同和无创新性。如图3-4所示,腾讯新闻客户端App与网易新闻客户端App, 二者在界面交互设计上版式和风格均为雷同。 无 SIM 卡"gy 10:19 .. as 疆勝,錢今日排行.本雕行 微博热议 听到这位官员的话,剩余的江藤都是气 图片故事:与父亲费后的日子 上一辈经历了苦难的一生,如今这种苦 tmi 难移植到了当代的年轻一辈。怎样从现 ias,i44^?i2efii:?Ec mmm 有的苦难中寻找出路,是我们社会要思 社会抚养费?笑话了’社会尽了抚养义务 52S?;s5I^JSot7S样2也i失22 了吗?还是改个名称收费吧,这祥容易说 堆中的人同服刹人_志 , 应有的4mm 获残计生籍:險飽在.轉番港生::餘违规 欧冠?切尔西1-0巴萨灌接破门保德罗杯时中柱 年年栽,年年砍,悄无声息,只是发票.^ 而P半财有道人才鷉丨 通知:原疋上映的《斯坦福桥惨案2:千 爹再临》因故取消,_改力上映《魂 掩遂_农0^ ?imtmmmmm断蓝桥4:魔兽归来》’敬谓广大影迷谅 驾錢1年1^资401^种辑遭鐵疑 解, 图3-4网易新闻客户端App界面与腾讯新闻客户端A'4 pp界面比较二、广告程序的添加致使界面设计元素内容增加,页面数量增多,排版混 乱。利益的驱使同样使得产品开发商在设计中植入广告,虽然广告是属于营销 范围之内,但是越来越多的App在后台添加或捆绑广告程序,让用户在指尖无 意点击或滑动中进入。广告的插入无形中提高了对界面设计的要求,而程序的 添加必须在界面操作中得到体现,界面中的所有元素必须要充分利用,不能多 余。这就使得内容增多,在屏幕尺寸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增加页面数量,而合 理的App页面数量一般在5张左右,过多的页面数量只会增加用户反感,甚至 是离开页面。如果数量不变,这就必须增加每个页面的元素数量,而过多的视 觉元素会对排版造成一定隐患,容易出现混乱之态。 三、App产品理念人性化不足,下载率比较低,本土化表现差,视觉元素搭 14 http://c. lt.cn/thread-4565-l-l.html 23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配模式混乱。欧美和日本等国家优秀的界面设计始终围绕App产品理念展开, 所有的视觉元素使用都清晰明了,每一种元素都严格按照视觉理论原则进行, 在相互搭配中磨合出最佳的视觉元素搭配模式,因此整体界面简洁直观,用户 体验互动性效率提髙。国内App界面设计想要达到这种程度就必须在具备足够 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创新点,而创新点最好的寻找方法则是添入本土元素, 满足本土用户需求,可以在界面风格上进行突破,融入本土和民族元素,使其 融入用户生活,而不是让用户感到陌生。 3.6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国内外安卓系统及App界面设计视觉艺术元素的发展 情况,并以欧美和日本、HTC及摩托罗拉的界面设计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国 外做系统,国定做定制;国外注重人性和理念设计,国内则模仿,界面设计粗 糖"等结论。章节中还结合IOS和Android系统界面设计的比较结果及Android 系统App使用状况的研究报告,重点指出国内App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在 运用时遇到的瓶颈问题,比如视觉元素使用情景错误、使用率比较低等,这些 问题的提出为之后App界面中视觉元素的设计使用提供借鉴依据。 24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4章安卓系统中App界面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8.6、手机 APP 设计的应用价值
4.1 将界面可视化4.1 将界面可视化 用户在使用一款新的 APP 应用时,一般不会花费过多的精力去研究它,如果不能 使用户很快的理解和上手使用,那么这个应用很有可能会遭到拒绝。而视觉化的图形作 为人类的共通语言,在传达信息时往往比文字要快。因此,界面的可视化表达是降低用 户在使用 APP 应用时认知负荷的重要方法之一。怎样可以更好的将界面可视化?设计 师们往往通过提取一些熟悉的元素,为用户创造与 APP 应用相契合的界面氛围,这种 情绪很快地通过界面传达给受众,使用户感觉更加亲切。 在笔者的创作实践作品"花语"品牌概念店中,笔者试图用可视化的语言营造一种 清新舒适的氛围,倡导一种品牌理念,达到吸引用户消费的目的。这既是整个创作过程 中的亮点,也是难点。
8.7、背景模型应用于各个方面的意义
背景模型的作用已经在第二章做了详细的讨论。这里用实验来说明背景建模 对目标检测,追踪和匹配的影响及意义。见图 6-1 像中浅色框是采用 adboost 方 法检测出的目标结果,深色框是结合背景模型得到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背景模 型一方面精确了检测的结果,另一方面消除了误检的目标。背景模型不仅对 adboost 检测方法有辅助作用,它对其它机器学习得到的检测方法同样有效。 (a) Adboost 方法的检测结果 (b)引入背景模型约束后的检测结果 图 6-1 背景模型在检测中的作用 在追踪过程中,当目标运动到与自己直方图很接近的背景中时,目标容易被 跟踪丢失见图 6-2(a)。当把粒子滤波结合背景建模用于追踪时,背景模型尽量的 消除了背景因素的干扰,这使得追踪变的更加鲁棒,丢失现象也大大降低。系统 追踪目标直到目标消失,见图 6-2(b). - 39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a)无背景模型的追踪效果图 (b)背景模型应用于追踪 图 6-2 背景模型在追踪中的作用
8.8、粒子滤波应用于追踪
把粒子滤波应用于追踪,是我们把粒子滤波的理论模型应用于我们的实际问 题的过程。在追踪系统中X k 表示的是k 时刻时目标的位置,Z k 是 时刻时目标 的特征量的观测值(色彩或者纹理直方图),后验 k p( Xk | Z1 :k ) 表示在观测值为Z k 时 目标的位置的概率。 (1)系统的状态转移函数 粒子的状态量被定义为x= ( x, y, sx , s y ) ,其中 x, y 是目标的中心坐标,s x , 是 sy x 和 方向上的变化尺度。系统的状态转移是目标粒子的运动过程。在一般 情况下粒子的转移服从一阶 ARP(Auto-Regressive Process)自回归方程,一阶动态 方程 ARP 被定义为式(3-12)。 是常数, y A Vt ?1 是噪声,如果目标具有加速度很大, 则可采用高阶 ARP 方程。 xt= Ax t?1 + vt ?1 (3-12) (2)观测模型 特征量直接影响着跟踪结果,系统的观测特征量可以是图像的像素灰度强 度,也可以轮廓,纹理,形状等。 观测特征模型是用于衡量样本的观测似然的特征量,它是追踪和匹配问题中 的一个重要参量。是影响算法鲁棒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是图像的像素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灰度强度,也可以轮廓,纹理,形状,小波特征,SIFT 等等。 颜色特征:颜色特征对于目标平面旋转、非刚性变形、部分遮挡等情形较为 鲁棒,特别适合于变形目标跟踪,在跟踪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基于颜色柱状图 (Color histogram)的跟踪算法[35]在 2003 年被提出,算法利用均值偏移(MS) 跟踪非刚性目标,在一些跟踪场景中取得了较好的跟踪效果。但是如果目标被遮 挡或者相邻两帧目标运动位移较大,跟踪有可能失败。为了克服这个问题, Perez[40]等人将颜色特征嵌入到粒子滤波框架中实现跟踪,在复杂甚至遮挡的场 合 取 得 了 较 为 满 意 的 跟 踪 效 果 。 本 文 采 用 由 RGB 空 间 转 化 而 来 的 HSV(Hue-Saturation-Value)特征作为其中的一个观测特征模型,它对光的变化有 一定的适应性。 边缘(Edge orientation histogram,EOH)特征:尽管颜色特征对于目标变形和 姿态变化鲁棒性强,但是不能描述目标的空间结构,容易受光照等外界条件的影 响。边缘信息能弥补颜色信息的缺陷,不易受光照变化的影响,而且不需要明确 的目标模型。上面提到的利用边缘信息的跟踪方法或者计算很费时,或者被限制 到单一的形状模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者们提出利用边缘方位柱状图进行跟 踪,这种边缘特征计算有效而且不易受光照变化的影响,能提供比单一轮廓更丰 富的特征。我们将采用二元模式特征作为我们的又一个跟踪依据,它具有纹理和 布局的信息。 二元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 LBP)特征:图像局部特征提取方法能更有效 180 176 176 175 170 180 160 180 160 1 1 1 0 1 0 1 0 (= 213 Example Threshold Pattern 图 3- 1 LBP 示意图 地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并将其应用于视频追踪中.该方法首先利用局部二元 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 LBP)来提取目标的纹理特征信息,它能够包含局部信息 重要性的差异。这些描述子从局部区域的图像特征点产生,它们表达了图像局部 区域对于比例、旋转和光照的不变性,见图 3-2。 1 * 2 2 * * 1 ( , ( ))( ( ) ( ; )) ( ) ( ; ) P t t i t D q q xq i q i x =q i q i x = ???∑?+ ??? (3-13) - 23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中 q* 是参考直方图。qt ( x) 是 x在t 时刻 LBP 直方图。 本课题将把这三个特征全部用于追踪中,比较和探讨不同特征在不同应用环 境下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提高跟踪的效果。 观测似然p ( Zk | X ki) ( | ) 2( * , ( )) iD q qk x p Zk X k∝ e? λ (3-14) 其中λ 归一化常数∫p ( zk | xk )d k= 1.其中 q* 是参考直方图。qt ( x ) 是 x 在 时刻直方图。 t (3)重采样 对粒子中绝大多数粒子计算由于其权重很小而意义甚微,所以要剔除小权重 粒子,复制大权重粒子,从而是资源用到有相对意义的粒子上面,提高追踪的 精度,重采样技术能够去掉小权重粒子,衍生大权重粒子。 (4)观测似然 如果我们只采用直方图的关系作为粒子的选择权重,则观测似然被定义为式 (3-15): ( | )2( * , ( )) D q qt x p zt x t∝ we? λ (3-15) 在实验中发现,如果仅采用直方图的关系作为粒子的选择权重, 一些目标会在 追踪过程中丢失,粒子的边界变大或变小,从而追踪的结果变得不太准确。我们 引入了另一个选择权重m 与直方图一起来表示观测似然如式(3-16): ( | ) (2( * , ( )) ) D q qt x p zt xt∝ w e?λ + m (3-16) 0 1 0 mw =w + w (3-17) w0 是前景像素的数量, w1 是背景像素的数量. 见图 3-3: w1 w0 图 3- 2 m 的计算方法示意图 我们随机选择了一段视频,采用 HSV 作为追踪特征,图 3-4 只采用直方图 作为观测似然,图 3-5 采用双权值作为观测似然。我们可以看出只采用一个权值 - 24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追踪边界变大失真,而采用双权值作为观测似然的情况下,目标和边框一直 靠的很紧,得到了很好的追踪效果见图 3-5。图中的子图为不同帧图像。 a)#453 b)#467 c) #476 d)#482 e)#487 f)#492 图 3- 3 单权值追踪效果图 a)#453 b)#467 c)#476 d)#482 e)#487 f)#492 图 3- 4 双权值追踪效果图
8.9、应用特点及相关协议
水下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可以借鉴发展完善的陆地传感器网络,而两者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2],主要有: (1):信道通信时延大、海水环境动态变化引起的传播时延动态变化、信号衰减大、通 信信道带宽低、多径效应严重、传输误码率高等特点,难度更大; (2):水下节点和网络的可移动性特点,是自组织网络,遵循规定的网络路由协议; (3):能量的有限性,传感器网络水下节点使用蓄电池供电,受水下环境的影响,不易 对其进行充电,而更换也比较困难;节点发送信息时的耗能比接收信息时往往大很多倍[21,22], 所以我们必须节约能量高效使用能量; (4):网络中使用的节点,价格较贵,考虑整个网络的成本,不适合大面积布放。 (5):物理层技术挑战,部署环境未知性大,且采用水下无线通信方式,因而需要对海 洋环境的适应性很强; (6):数据传递性,水下采集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传到岸边的基站,为了有效和可靠的 传输,我们需要遵守一定的网络协议。 这些特点可以看出水下传感器网络不能直接使用陆地的网络协议,首先提出类似的划分 法,借鉴 OSI 模型和 TCP/IP 协议成熟完善的结构,将水声通信网络协议划分如下[23]: 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OSI 应用层 TCP/IP表示层 应用层会话层 UAN传输层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层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层 物理层 图 2.4 水声通信网络协议 而在实际应用中,结合水下特殊的环境,为了整个网络更长的生存周期,能量管理非常 重要,因此,我们再此基础上增加一些功能[2,24]。改进如下图所示: 应用能 时间同步 定位量 /网 传输控制Qos安络 路由全管 拓/ 数据链路扑移理 动 物理 图 2.5 网络协议栈 物理层主要是解决调制以及解调的问题,处理信号的收发。 数据链路层负责硬件技术相关的驱动程序的开发。 网络层主要负责路由算法选择,即在信标点和目的节点间建立传输路径。 传输层负责数据传输的相关控制。 应用层主要是设计监测所需的软件部分。 能量管理平台作用是控制整个网络的能量有效利用,并协调每个节点对能量的需求。 移动管理平台监测网络中节点的运动,协调路由,保证节点能够动态自主的跟踪目标。 任务管理平台对整个区域进行任务掌控,协调。
8.10、新闻语言中的"上、下"方位隐喻的应用
笔者根据《人民日报》中的新闻语料,超找出带有"上"或"下"的新闻语 言,一些词汇,如"碰上"、"爬上"、"上网"、"上线"、"上游"等方位隐喻性不 够的词汇,笔者暂不做研究,本文所选用的语料都是方位隐喻较强的新闻语言, 笔者从多角度对其所映射的类型做以全面的分析。 在新闻语言中,"上"使用频率较高的隐喻词条有:上涨、上升、上岗、上 交、上市等。 (1)供不应求,成本上涨。(2013 年 02 月 18 日) 24 (2)商家春节期间经营的成本上涨,也是又涨的理由的。(2013 年 02 月 18 日) (3)春节期间,员工工资是平时的三倍,原材料价格也上涨,成本上涨,价格 也要"水涨船高"。(2013 年 02 月 18 日) (4)协议签五年,租金每 3 年上涨一成。(2013 年 08 月 24 日) (5)国际上大豆。是有的涨价会带动我国 CPI 上涨。(2013 年 02 月 18) (6)银行股上涨,你怎么看?(同上) (7)新建商品房价格环比上涨有 35 个城市,环比持平的有 7 个,还有 10 个城 市房价环比下降。(2013 年 03 月 02 日) (8)深圳最低工资标准上涨至 1600 元。(2013 年 02 月 22 日)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注意到,"上"已经从"水位高为上"发展出(3)、(4) 的隐喻意义"价格高为上",并发展出标题(7)的"数量大为上"。 (1)目前,住房公积金存贷款的利率猛然上调(2012 年 03 月 19) (2)我国经济去年增速上调为 9.1%(2009 年 02 月 18 日) (3)IMF 可能上调,这对美国经济增长带来了预测。(2013 年 03 月 02 日) (4)日本央行将进一步将通胀目标上调到 2%。(2013 年 02 月 21 日) (5)3 月 1 日起,深圳将再上调最低标准从 1500 元/月(2013 年 02 月 22) 标题(1)中,"上调"主要是指"利率"的"增加"和"增速",他隐喻概 念可以概括为"数量的大或多为上。"例(2)中,"上调"具体表现为"经济增 长的速度",隐喻隐射可以概括为"经济增长速度快为上"。而"下调"的目标域 也可以概括为"全球经济增长慢"。 (1)物价上升通道已打开。(同上) (2)榆林民营经济稳步上升。(2013 年 03 月 02 日) (3)海西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 年 09 月 30 日) (4)中国的经济发生了转型,最可怕也最直接的问题是使得社会的失业率直线 上升。(同上) (5)在经济繁荣期,纳税人的边际税率会随着人们的收入上升而自动跳高。(同 上) (6)随着通货膨胀压力的扩大化,今年物价上升的幅度越来越大,已经处于了 失控的状态。(2012 年 10 月 09 日) 25 (7)2012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50 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 续上升。(2013 年 02 月 23 日) (8)坚守在岗位的人要额外加工资,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同上) (9)新兴经济体明年经济增速将会上升。(2013 年 08 月 12 日) 以上标题的隐喻映射可以概括为"数字大或数量多是上"。标题(2)中的 "上升"具体表现为经济周期的"上升",隐喻映射可以概括为"发展为上" (1)上行通道会不会打开。(2013 年 02 月 18) (2)蛇年问经济,回升势头能不能持续?(同上) (3)当前中国经济虽然企稳回升,但经济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同上) (4)全球市场风险偏好已经显著回升。(2013 年 02 月 21 日) (5)建立一个通关速度加快、全封闭、独立操作的出口加工区的念头上浮水面。 (2012 年 10 月 9 日) 上例的"上行"表现发展的势头比较良好,隐喻映射为"发展是上"。"回升" 表现为事情渐渐往好的方面发展,在此处隐喻映射为"经济运行是上"、"上浮" 在上例中表现为某种思想观点的提出,隐喻映射为"思想是上"。 (1)2012 年以来,我国经济的下行的压力是比较大的。(2013 年 02 月 18) (2)从需求面看,固定资产的投资增减速度直接影响着经济的下行速度。(同上) (3)随着经济的增长率大幅度的下降,全国财政的收入增长的幅度也出现了较 大幅度下降。(2012 年 10 月 09 日) (4)近三年来,违法用地的面积,以及随便占用更低的面积分别都下降了很多 (同上) (5)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2013 年 02 月 23 日) (6)去年第四季度,欧元区经济欧元区和欧盟经济环比下降 0.6%,同期欧盟经 济环比降 0.5%。(同上) (7)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12 年第二产业 GDP 比重为 45.3%,比去年下降了 1.3 个百分点。(同上) (8)我国部分地区受烟花爆竹的影响,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有所下降了。(2013 年 02 月 18 日) (9)我国对部分服务行业征收营业税,这不仅会造成税收重复,而且还使得相 26 关企业竞争力相对"下降"。(2012 年 09 月 30 日) 上例中的"下行"并不代表着不发展,而是表示经济的增长率、增长速度。 隐喻映射为"增长为下"。"下降"在以上例子的隐喻可以概括为"数字小为下"。 (1)上市公司缘何扎堆楼市?(2010 年 09 月 17 日) (2)光大银行将 A 股上市(2010 年 08 月 18 日) (3)"机器人科学家"今年开始代替人工上岗。(2010 年 05 月 07 日) (4)欧洲大部分的导游属于自由职业者,不需要导游证、上岗证。(2010 年 03 月 02 日) (5)英语统考"下岗"之辩(2005 年 01 月 24 日) (6)转业、失业、上岗、转岗-"哪里需要哪里搬!"(2013 年 08 月 23 日) (7)首批官方轿车软件上市。(2013 年 08 月 21 日) "市"为做买卖或做买卖的地方,该隐喻映射为"处于某种状态是上"。"上 岗"原指到执行守卫、警戒等任务的岗位,在上例中隐喻映射概括为"在某种环 境中是上"。 "下岗"在英语统考被撤销的隐喻映射可以概括为"离开某种环境 是下"。 (1)中国光伏企业在欧洲迎难而上。(2013 年 02 月 23 日) (2)美国股标普 500 指数,当天收盘仅小幅下滑 0.1%。(2013 年 03 月 02 日) 例(1)(2)中,"迎难而上"指的是一种不退缩的精神,这里的隐喻映射 可以概括为"发展为上"。"下滑"隐喻映射为"数字减小为下"。减小到一定程 度就为"下限",再次隐喻为"发展滞后为下"。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新闻语言中的"上、下"方位隐喻概括如下: 隐喻概念 目标域 发展为上上升 上行 迎难而上 衰退为下 下滑 价格高为上上涨 上调 上浮 价格低为下 下调 下行 处于某种状态或环境为上 上市 离开某种状态或环境为下 下线 下岗 数字大为上 上涨 上升 上扬 上调 上扬 27 数字小为下 下降 下挫 评价好或名次高为上 上调 3.3.2"上、下"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 "上、下"的方位隐喻是对人体构造的认知,人本身就存在有"上、下"的 关系。眼睛位于人体的上方,人们把眼睛以下的地方视为"下",以上的称为"上", 于是就有了一系列与身体相关的词汇就应运而生。正是人们对自己的器官的这种 认知,所以在为人体部位命名时,是结合了一定的空间位置的。不仅是人体器官 的命名,其他事物亦是如此,这种对空间的认识和理解慢慢地被人们用于理解其 他的概念。"上、下"多被人们用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正如莱考夫所说,如果不 停地往一个杯子里加水,水位就会上升;搭建房子由于砖头的增加,房子也会越 来越高。所以说,"上"多表示数量多,而"下"则表示数量少。我们还可以将 其抽象化,理解为价格。人们耕作一般都是站立的或上身挺直的工作,而睡觉或 是休息时大多都要躺下。可见,人们处于工作中的状态是"上",不再工作中的 状态是"下"。大多数生物也是像人类发育一样,要经历从幼芽到成熟再到到衰 退,成熟期,其不断长高,成为"上",衰退期,变得萎缩,称其"下",所以"上" 和"下"就对应着实物的"发展"与"衰退"。还有古代人们某官的途径之一是 参加科举考试,状元、榜眼、探花的排名是从上往下的,因此,"上"和"下" 分别对应着名次的好坏,引申为评价的好与坏。 3.4 新闻语言中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隐喻 我们从上面分析的内容不难看出,概念隐喻离不开人们的生活实践,但是由 于不同民族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的不同,人们对隐喻的使用也会大相径庭。胡壮麟 在谈到隐喻为何构成文体风格特征这一要素时,他认为"隐于是能在看来互补相 关的不同事物之间建立新的联系,使读者感到惊奇和兴趣"。①根据笔者所收集的 新闻预料,汉语的新闻内容使用了大量的熟语、成语及典故,涵盖了中国文化的 方方面面,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28
8.11、新闻语言中的水流隐喻应用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闻语言中自然不乏一些用使 用水流的概念隐喻。比较常见的是使用水流的特点来映射某事物的变化或发展趋 势,如: 1.创新逝水流: (1)创新形式,让文化"流动"起来。(2013 年 08 月 22 日 ) (2)自助游渐成潮流。(2013 年 02 月 22) 2.改革是水流 (1)为改革巨轮的驶入创造更为开阔的潮流平台。(2013 年 08 月 08 日) (2)求得持久的共赢,是当代世界的共识和潮流。(2013 年 02 月 18) 3.发展是水流 (3)掀起中国梦的发展滚滚洪流。(2013 年 08 月 08 日) 4.科技是水流 (4)小米,冲浪智能手机普及潮流。(2013 年 08 月 20 日) (5)让科技带动创新洪流。(2013 年 08 月 10 日) "潮流"也好,"洪流"也罢,都映射了事物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但如果发 展不当,就成了人们不愿看到的情况,如: (1)坚决抵制"加分"的泛滥之势。(2013 年 08 月 10 日) (2)商业广告莫泛滥。(2013 年 08 月 15 日)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源域的"泛滥",在目标域中的映射对象是指 人们非常不期望,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或情况。重大的考试中的加分制度针对一些 特殊群体而制的,是本着公平的原则,而如果加分泛滥,就会本末倒置,就会出 22 现不公平的情况。因此,加分过多,商业广告过多,就如同水流一般,给社会造 成一定的危害性。 水是动态的,是有流动性的,不论其流入,流出还是回流,都有一定的源泉, 都具有方向性,隐喻为事物的源头和发展方向。如: (1)创新是科技的源泉。(2013 年 08 月 20 日) (2) 劳动是生活的保障,是幸福的源泉。(同上) (3)源头创新:为求之本,坚持 20 年。(同上) (4)国际资本不断流入中国地服务行业。(2013 年 08 月 10 日) (5)第五届世博会逆流飘红。(2013 年 08 月 20 日) (6)铁路货改,货物流入市场。(2013 年 8 月 24 日) (7)当水处于静止状态时,可能会在外界的条件下冻结、蒸发,我们也可以把 它们作为目标域,映射到其他的事物上,如:XX 被双规,期人事工作全部被冻 结。(同上) (8)从"蒸发"的文明看教育的缺失。(同上) (9)致癌动物饲料流入德国农场。(2013 年 03 月 02 日) 例 4 中隐含的概念隐喻是"经济是流水",上例 7 中,隐含的概念隐喻是"工 作为流水",要一直进行下去,用"冻结"来隐喻其工作的停止,表现出了工作 的无法进行的状态。水是会悄无声息的蒸发掉,映射到源域中是社会的停滞不前 的原因一部分源于古代文明的缺失。 在一些情况下,水的正确方向流动还需要人们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形成水 流的环境,这种环境可以与结局问题的方法形成映射,如: 科贷通:搭建银企对接通道。(人民日报 2013 年 08 月 10 日) 这两例中所隐藏的概念隐喻为"市场经济为水流"。"通道"的意思是可以通 行的、畅通之路。 因此,我们可以将"水流"的隐喻结构概括如下: 源域 目标域 隐喻实现形式 水流 发展变动趋势 洪流 潮流 泛滥 水的流动 事物的发展方向 流入 流出 水的静态 事物停止发展 冻结 蒸发 23 水流的通道 过冬的途径 通道 3.2.2.2 水流隐喻的认知分析 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人体 70%是水,植物体内水也占到了 80%,可见, 如果没有水,人体的生理功能就会紊乱,会死亡,植物亦是如此。管仲曾说:"水 者何也?万物之本源,褚生宗室也。"(《管子 水地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他承载着人类的生命,同样,他也是工业的血脉, 在工业产品的加工,洗涤等环节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农业也同样离不开 水。因为人们雨水的关系较为密切,生活中无法缺水的缘故,所以人类的想法, 对事物的理解看法都受到了水的影响,他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 就有了 "清汤寡水"着个成语,形容日子过得清贫;此外,语言学家还用水来 比喻人们的思想。同样水概念还可以映射到时间上,如"似水年华"、"水到渠成" 等,都强调水的力量之强大。 3.3 语言中的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可以理解为空间隐喻,空间方位的概念是较早被人们理解和运用 的,人们可以用一些较为熟悉的空间概念来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方位隐喻 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上/下"、"高/低"这是两种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赖 以生存的隐喻》中,莱考夫和约翰逊也总结出了有关 up 和 down 的方位隐喻,汉 语中的"上下、前后、高低"等具有空间意义的词都可以隐喻一些抽象的概念。
8.12、应用新闻学之于新闻评论的研究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在实际媒体业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在应用新闻学的研究中,对于新闻评论写作方法的研究十分普遍。关于新闻 评论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优秀新闻评论个案赏析,新闻评论作品的错误纠正等方面 的学术研究较为繁多。 首先,各类新闻评论写作教程十分丰富。由于新闻评论在各类媒体中均占有重 要地位,扮演重要角色,加之进入新时期之后新闻评论迎来迅速发展期,各类新闻 评论写作教程也纷纷问世。目前,以"新闻评论教程"命名的教程专著在 11 种左右, "新闻评论写作"专著有 65 种,包含"新闻评论"章节的应用新闻学专著有 415 种。其 中比较新、应用较广、较为权威且具有代表性的是《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版)》(丁 法章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3 月)和《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3 月)。 3 这些专论和教程通过引用实际案例,分两个层次对新闻评论的写作进行了论 述。第一个层次是一般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和常用方法,对新闻评论写作的写作原 则、论点提炼、论证技法、论据列举、谋篇布局、节奏把握、标题制作等步骤进行 讲解论述;第二个层次是按照评论的分类,对社论、短评、编者按、述评、广播电 视评论、网络评论、文艺性评论进行逐一讲解。大量实例的引用和较为及时的再版 更新,使现阶段新闻评论教程和专著总体上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可操作性和时代 性。 其次,诸多学界人士和业界人士以专论形式,总结了很多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 在上述专著和教程之外,关于评论写作研究的专论也颇为丰富。相较于专著,学者 和专家的诸多专论更为契合地扣住时代的脉搏,更为广泛地对媒体新闻评论业务中 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更为及时地总结了新闻实践中的各种新经验、新教 训。 目前关于评论写作方法的专论涉及评论写作的各个步骤、各种技法。有文章强 调评论的标题制作(陶克强《新闻评论标题制作的语法特点——以
新闻 评论标题为例》,《新闻界》,2006 年 06 期),有文章论述评论立论、论证的方法(范 荣康:《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新闻评论的论证》,《新闻战线》,1985 年 10 期), 有文章从新闻评论构成的要素入手解构评论写作的过程(李禹兴:《评论与评论写 作讲座之三:第三章 评论的要素(下)》,《新闻三昧》,1996 年 11 期),也有相当 一部分文章从评论的整体立意、通篇思想、布局谋篇进行探讨(于文军:《善于议"理" 即评论》,《新闻战线》, 2002 年 02 期)。各种专论,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新闻 评论的写作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很多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法。 第三,以优秀新闻评论为案例的研究比较普遍。新闻评论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 用性,对新闻评论写作的研究,需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这样的原 则必然要求对新闻评论写作方法的探究不能也不可脱离对实际案例的评鉴。 我国目前对新闻评论写作的研究专论体现了很强的"从实践中来"的指导方针, 依托当下时新案例进行研究蔚然成风。有的专论以实际案例研究新闻评论写作中的 驳论技巧(徐寿松《论辩逻辑与论辩艺术—— 中国主流媒体反台独评论 评析》 《新闻战线》,2000 年 12 期),有的以典型作品为例研究新闻评论的思想性 动向(袁呈彦《危机新闻评论的人文关怀——以人民日报为例 》《新闻前哨 》 2008 年第 10 期),有的以优秀个案为依托探究评论写作的深度问题(《挖掘新闻事件的 深远意义——从获奖评论
谈评论的写作》许石林 《新闻知识》 2001 年 08 期)等等,不一而足。 第四,以实际新闻业务中新闻评论出现的错误为案例的纠错专论、专著也有问 世。与依托优秀评论进行研究一样,以新闻实践中的实际错误为案例论述新闻评论 4 写作中的种种问题也是一种"从实践中来"的研究策略,04 年以后这样的研究专论和 专著也开始出现。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专著有《报刊逻辑与语言病例评析 1100 例》(全 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2008 年 6 月),专论有《逻辑 矛盾 100 例(上、下)》(金火生 《新闻三昧》 2004 年 11、12 期)、《新闻报道的 常见逻辑性问题》(胡德桂 《中华新闻报》 2004 年 11 月 03 日)等,这些研究以 媒体新闻评论作品中的错误和问题为切入点,对新闻评论写作进行了探讨。 第五,自觉采用跨学科视角研究评论写作。新闻评论属于论说文体,90 年代年 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新闻评论的研究开始呈现出引入跨学科视角 的发展趋势,很多学者和专家从思维学、认识论、写作学、逻辑学视角出发对新闻 评论的写作进行了更为多元化、立体化的研究。例如:《写作评论与逻辑链条—— 谈连锁推理在评论写作中的应用》(苏越 《新闻与写作 1990 年 07 期》、《逻辑矛 盾律与新闻写作的一贯性》(苏越 《新闻与写作》 1999 年 10 期)、《新闻评论中 判断的运用》(王文 《新闻知识》 2003 年 10 期)、《认识论解析下的新闻评论写 作》(曾建辉 徐先国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年 04 期)等。
鄂ICP备号-1 PaperY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像什么比喻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