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我说年轻人人的体育培训和健身,为什么说街舞是一

年入2000万用培训孵化明星,这家“街舞圈德云社” 明年有机会红|创业熊年入2000万用培训孵化明星,这家“街舞圈德云社” 明年有机会红|创业熊懒熊体育百家号从事街舞培训12年的Caster,下一步目标是要孵化以街舞为特色的娱乐明星,说不准明年火的就是“中国有街舞”呢。如果你说刘磊是个文化商人,他可能会不太开心;但如果你说他在“以商养文”,他可能就愿意请你吃饭了。不过刘磊最喜欢的称呼,是别人把他说成是个“玩街头的人”。他作为创始人的Caster,如今也被外界称为“街舞圈的德云社”。早在2005年,沉迷街舞的刘磊就与两个好朋友汪珅炅和胡宏俊一起,创立了Caster舞蹈教室。12年过后,他们已经累计拥有了数十万的学员,成为了中国街舞圈的一大品牌。现在Caster的业务线主要有三条:一是传统的舞蹈教室。Caster目前在上海已经开设了10家门店,旗下拥有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100名。二是赛事品牌BIS(Battle in Shanghai)。该赛事创办于2006年,如今每年能吸引1000余名舞者参赛,同时也在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分赛区。三是街舞艺人的经纪业务。培养了数十万学员的同时,Caster也在为自己培养的优秀舞者承接经纪业务。Caster在它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别之处。与德云社类似,Caster将自己的学员和老师一并称为“Caster家族”。Caster的教师曾经都是学员,学成后在Caster开课。而且,即使是兼职教师,也只在Caster开课,这在街舞圈可不多见。家族概念提高了教师和学员的忠诚度,从而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Caster课程的品质。“从学员到教师,始终和Caster陪伴在一起,这段经历是很难被替代的。”刘磊说。让刘磊引以为傲的是他们所提倡的家族概念。少儿课程和成人课程的占比也是Caster与其他街舞机构不同的地方。“我们成人课和少儿课的比例大概是七三开。”刘磊说。从商业运营角度上来说,与成人培训相比,少儿培训显然是个更赚钱的生意,客单价往往是成人课程的两倍。但是刘磊却不愿意去多做少儿的生意,因为在他看来,教别人跳舞,与其说是技能的传授,不如说是文化的传递。“教小孩没什么成绩感,因为他不能理解街舞文化,只是在学动作而已。”刘磊说,“我希望我们坚持的东西可以去影响成年人,让我们学习工作之后变得更轻松,找到更多朋友,让你自己有点信仰。”不过出于商业运营的考虑,刘磊还是保留了一部分的少儿课程,只是不是重点。“毕竟少儿培训的市场和利润都比较大,续费率也更高。”刘磊说。Caster的课程分为六个难易度,他们会就课程的基本内容搭好框架,帮助学员循序渐进。但同时,这个课程体系却也给教师们充分的发挥空间。“比如这堂课是要给学员教6个基本功,这个我会规定好。但如何教,如何编排串联,就让老师们自己发挥。”刘磊说。刘磊很反感一个说法是“降低街舞的维度”:“有人觉得教孩子跳舞只要出出汗,蹦蹦跳跳就可以了,但我觉得这样不行,”刘磊说,“这可能的确能吸引很多学生,但这教的不是街舞,传递的不是文化。在艺术教育里,我认为不存在降低维度的可能性。”不过,尽管没有降低街舞的入门门槛,但Caster依旧保持着不高的客单价。目前Caster少儿课程为120-150元,而成人课程则为80-120元,这与其他街舞培训机构相比并不高,似乎与Caster对自己在街舞圈的定位有所不同。“我们曾经试着把价格提高,但后来发现很多对街舞完全不懂的小白就被一些粗制滥造的培训机构给忽悠过去了,这对街舞圈来说真不是好事”,刘磊说。而培训之外,Caster的另一大业务是BIS赛事。就街舞来说,赛事是产业链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于培训机构来说,他们可以通过赛事展现自己的教学水平;而对于舞者来说,赛事也是其表现自己、与同好交流的最好途径。而有了十一年历史的BIS,在这方面已经有一定沉淀。BIS是Caster重点孵化的街舞赛事IP如今,BIS的赛事已经包含了五种街舞风格,会在一年时间内在国内外各个地区开展海选,最终都回到上海参与总决赛。今年,BIS在国外举办了9站赛事,国内举办了11站。地区的海选,Caster一般会选择与当地的街舞团队合作,只需监控团队和输出BIS的品牌。此外,Caster每年还会举行年度公演,这也能使大批量的街舞爱好者聚集。以其10周年的年度公演为例,有2000多名演职人员参与的同时,现场吸引了近10000名观众,同时有超过40万的粉丝在线上观看。赛事收入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选手的入场费,人均在人民币100-200元左右;另一块就是赞助商,BIS也曾得到过耐克、红牛等知名品牌的青睐。刘磊告诉懒熊体育,目前赛事基本能实现盈亏平衡。还有条业务线就是艺人经纪,Caster也会帮学有所成的舞者代理承接宣传片广告、微博植入、直播平台等商业活动,所得收入与艺人分成。一个广告的片酬价码基本在3-5万元左右,较有影响力的舞者一条微博广告也在1-3万元左右。街舞工作室的前景一定程度上可以参照我们的邻国。近两年,在韩国有个特别火的舞蹈工作室叫做1 Million。除了一溜的帅哥美女,1 Million的宣传片制作水准也十分精良,这可以从它们在Youtube上的反响看出。同时,他们也将街舞中最能吸引大众最炫酷的动作加以提炼,展现的舞蹈也就更富有震撼力。在中国,1 Million美拍的官方平台上其视频收获点赞大多近万,火的甚至超过2万。在1 Million的宣传片中,他们植入了许多潮流品牌和运动品牌,也成为其商业模式之一。曾有人质疑说1 Million的包装痕迹太浓,不过刘磊却很欣赏他们:“他们包装得漂漂亮亮,跳舞很好,推广正能量,又能让他的舞者赚到钱,这挺不容易的。”与1 Million相类似,Caster如今的宣传片中也有不少品牌的植入。此外,他们也开展了与1 Million合作推出一些街舞宣传片,同时也会邀请1 Million的老师来Caster讲课。刘磊告诉懒熊体育,目前Caster年收入能超过2000万元,利润率则在15%左右。接下来,刘磊计划将目前的业务线升级。培训方面,刘磊计划与歌唱、表演教室等资源合作,将其打造成一个练习生的学校,从而培养以街舞为特色的综合艺人。这一方面能够提高客单价,另一方面输出的艺人也能有更广阔的商业空间。同时,刘磊也计划着将Caster的内容体系作输出:“我会找近百家国内舞蹈工作室合作,输出教材和师资培训,输出我们最核心的部分。”在赛事方面,刘磊想进一步扩大赛事规模,将BIS打造成一个IP,吸引更多的赞助和媒体资源,从而增强赛事营收。“现在赛事的招商做得不算好,这也是接下来要加强的。”刘磊说。经纪业务上,他们也已作为MCN公司与美拍、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签约。此外,明年Caster还将进军综艺领域。由爱奇艺制作的《热血街舞团》,Caster已确认参赛;而由腾讯出品的《舞者24》,Caster的另两位合伙人汪珅炅和胡宏俊也将成为成为两支战队的明星总监——在今年《中国有嘻哈》掀起热潮之后,目前视频平台和制作公司将明年的一个重心放在了街舞这类的街头主题上。Caster的两位合伙人都加盟了腾讯出品的综艺节目《舞者24》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目前的街舞行业由于培训门槛很低,而用户需求较大,所以市场上比较鱼龙混杂。而同时,作为一项崇尚自由创造的文化,街舞的课程产品很难被标准化,也很难形成产品的版权保护,所以街舞培训市场难以创造竞争壁垒。更何况,刘磊也不愿意去走降低街舞课程门槛而快速扩张复制这条路。因此,Caster选择了另一条路:依靠培训孵化明星,搭建赛事曝光平台,以艺人经纪作为商业变现出口,从而形成一个属于Caster的闭环,这看上去是一个更适合街舞行业的商业模式。尽管刘磊认为,街舞不会也不应该是个让所有人都参与的项目,但可以让所有人都来关注:“街舞的从业者是可以很小众,但参与者可以是大众,我们可以让更多人知道它,大家都可以在街舞这个文娱细分市场消费。”延展阅读:想做年轻人的体育培训和健身,为什么说街舞是一个机会?斯凯奇举办“嘻哈盖世英雄决”,潘玮柏与红花会等明星到场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懒熊体育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从商业角度解读体育产业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想做年轻人的体育培训和健身,为什么说街舞是一个机会?-ZAKER新闻
本文发布于,作者:金承舟" 敢不敢来一场 freestyle 的 battle?" 这是时下最火热的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在年轻人里头掀起的一股潮流。然而相比这款节目主打的说唱,嘻哈文化中其他的一些内容,比如说街球、滑板以及街舞,某种程度上更符合这句口号——相比说唱,后几者更依赖身体能力和肢体表现,也更有视觉上的 battle 感。这档节目的好处之一是,让部分年轻人顺道重新关注到这些嘻哈文化浓厚的运动,比如说今天我们要说的街舞。两天后的 8 月 7 日,HHI(HIP HOP INTERNATIONAL)世界街舞锦标赛的决赛阶段将正式开始,有 3 名中国舞者和 2 个中国舞团将参加这个全球顶尖的比赛。他们是在 7 月初举行的中国总决赛中胜出的选手。2002 年发源于美国洛杉矶的 HHI 直到去年才进入中国,HHI 中国区赛事的运营方有些体育 CEO
徐越告诉懒熊体育,今年中国总决赛在新浪微博上直播点击量超过 2000 万,现场观赛人数超过 5000 人。街舞在 1980 年代传入中国,最初它还叫做霹雳舞,后来随着舞种的丰富,被统称为了街舞。到今天,根据中国街舞联盟的数据,中国目前街舞相关的从业人员有 30 余万,3000 多家的联盟成员单位,年培训人数达 500 万人。这项诞生于美国街头的运动正越来越受到国内欢迎。街舞人的生活状态早上 6 点,房志刚准时起床。简单洗漱后,他来到家附近的徐汇滨江,稍作热身后开始跑步。两个小时后,他已经出现了在徐汇区的一个街舞工作室内,开始练习街舞,他将在这里度过 8 个小时的时间。两年前,爱上街舞的房志刚从西安漂泊来到上海。如今,他租住在一间不到 80 平的三居室里,目标只有一个:为了追寻自己的街舞职业梦。做这个决定之前,他与父亲大吵了一架,险些 " 断绝父子关系 "。" 我爸还是那种比较传统的人,他希望我毕业后能去事业单位上班。" 房志刚说。房志刚父亲的反对并不无道理。街舞这项崇尚自由的运动,想借此谋生一向被认为是华山天险,成功者寥寥无几。" 现在大部分职业舞者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参与各种比赛 - 培训和演出,但他们要成家立业还需要第二份职业,光靠跳舞只有极少数舞者才能养自己。" 广州体育学院街舞硕士、广东全民健身舞街舞专项委员会主任吴延年说。但街舞依旧拥有着广大的拥趸,更多的人将其视为一项业余爱好。街舞工作室 Wiik Symphony 舞团团长叶正告诉懒熊体育,来他们工作室学习街舞的学员中,想今后成为职业舞者的仅占很少的一部分,更多只是为了耍酷。Wiik Symphony 街舞舞团有 300 多人,其中 50 多个核心成员 " 几乎天天都能看到 "。" 他们其中有白领,也有酒吧打工的,还有很多是学生。" 叶正说。在他的街舞工作室,每天都会有 4-5 节的街舞课程。Wiik Symphony 街舞舞团有 300 多人。江水瑶就是街舞爱好者的典型。身为上海一所高校的街舞社社长,她旗下有近一百名社员,每周会和朋友们上 3 次左右的街舞课。她喜欢上街舞的原因很简单,耍酷的同时还能保持好身材,还能认识很多很酷的朋友。" 我不打算以后靠街舞赚钱。" 江水瑶直言," 这只是我的一项爱好。"街舞圈内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老师与学生的边界并不是很明显。" 虽然我是他的老师,如果我觉得他好我会去上他的课。" 叶正说。而很多街舞工作室的老师,水平并不比学生高多少,上课只是聚在一起跳舞的一种形式。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说是一次的交流。所以,甚至很多成人街舞老师,也都不是某个工作室的全职。从各个维度上来看,在街舞圈内,业余爱好都比职业属性要重要得多。抛开少儿街舞培训,目前街舞业内的培训课单价并不贵,大多在 120 元一节课左右。而在街舞爱好者中,依旧是 80 后 90 后的年轻人居多,大多生活也是自给自足,将街舞视作了一种生活方式。叶正告诉懒熊体育,依照 2016 年初的数据,仅上海徐汇区一地,就有 86 家街舞工作室。其中较有名气的工作室都不需要销售——自有爱好者上门报名。由此可见,街舞有多火。线下的街舞赛事和线上的宣传片对其他培训机构而言,街舞的推广有一些可以参考的地方。两个元素在其中不可忽视:线下的赛事和线上的工作室宣传片。线下的赛事是街舞推广的主要形式。在街舞爱好者网站嘻哈之城上的赛事页面,懒熊体育发现,仅 2017 年 6 月的街舞赛事,大大小小就有近 60 场。对于大部分街舞爱好者来说,他们最期盼的,就是能够参加比赛。一方面对于想成为职业舞者的人来说,参加比赛、获得名次是他们 " 出师 " 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赛事更是街舞爱好者聚集社交的一个好机会。每当有街舞赛事的时候,江水瑶都会带领她的社团朋友一起来报名参加,在她看来,获得名次是次要的,关键是享受这个过程。" 参加比赛能让我们认识很酷的新朋友,而且还能看到很酷的动作。" 江水瑶说。目前,国内最负盛名的街舞赛事,当属 KOD,由北京舞佳舞公司创建于 2004 年 8 月,创始人高博是国内的知名舞者,舞佳舞也是中国第一个专业街舞培训公司。D-CLAN 舞蹈工作室创始人王立俊对 KOD 的赛事赞不绝口。" 他们几乎证明了街舞的一个年代。" 王立俊说。" 以前我们去北京参加 KOD 的海选,从早上比到下午还没好,人多的像诺曼底登陆一样。不过虽然累,但是很享受这个过程。"除了 KOD 外,国内还有 WOD、决战中国等多个具有一定历史和影响力的大型街舞赛事。在今年的 HHI 中国总决赛前,徐越还举办了一项类似嘉年华性质的活动,街舞演出、大师公开课以及一些街舞周边商品的售卖都出现在了现场。同时他还邀请了盛力世家旗下的瑛才学院,带着诸如篮球训练课等内容进驻了嘉年华。1 Million 出品的街舞商业包装很出色。泛健身人群的下一个目标?街舞让人看到一种可能性:这种推崇自由且酷炫的运动,通过有效的推广,成为年轻人更愿意选择的健身方式。从目的上来说,街舞和狭义的健身两者之间有着不少的共通之处:都是高强度高密度的全身运动,都能起到燃烧脂肪、身体健康的作用。其实,将街舞和健身融在一起,健身团操课巨头莱美早在 18 年前就有所尝试。其新西兰奥克兰的课程总监甘道夫 · 阿切尔将街舞元素融入到了团操课程中,推出名为 BODYJAM 的课程。与其他的团操课程更注重动作的标准不同,BODYJAM 重点是动作与音乐的结合。House、Hip-Hop、Drum ‘ n ’ Bass、Trap,各种风格的电子舞曲,都被加入到了 BODYJAM 的课程配乐中。莱美早在 18 年前就将街舞融入了团操课程中。莱美中国 CEO 姜楠告诉懒熊体育,BODYJAM 课程进入中国之后就非常受欢迎。" 在中国,开设 BODYJAM 的健身房在两年内已成长了三倍。" 姜楠说," 舞蹈类健身课程通常吸引一些运动能力一般的年长女性,但莱美 BODYJAM
对于年轻一代无论男女的吸引力都非常大,同时具有一定运动强度,可以达到有效健身效果。"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健身是个枯燥的过程,但街舞不是。如果都是为了达到燃烧脂肪、身体健康的目的,后者有机会更受欢迎。如果放到体育行业里来看,街舞未来的两个可能的具体方向是健身和培训。不过健身近年的迅速兴起部分也得益于 Keep、火辣健身等一系列健身互联网工具,它们降低了健身的参与成本,使得诸多健身小白能快速完成一个从 0 到 1 的过程。但如果相同的模式用在街舞身上,成为一个街舞圈的 Keep,恐怕没这么容易。一方面是成本原因。对于健身类工具来说,一个俯卧撑可以循环播放,组成一套动作;但街舞往往由多个不同的多样化动作组成,如果进行拆分,那么录制所需要的成本也就大大增加。更大的障碍在于表现形式。作为一个连贯的舞蹈,如果将动作进行拆分,那就丧失了街舞在表现形式上的魅力。" 会非常干瘪。" 叶正说," 通过这个练街舞没有乐趣。"所以现阶段,街舞与健身的结合还大多仅停留在团操课上。不过,也有人已开始将街舞视作健身的一种手段。叶正告诉懒熊体育,最近两年,他发现前来学 HOUSE 舞种的人越来越多。这一舞种的特点是全是脚步的动作,对于保持心率的要求很高,也能很有效地起到燃烧脂肪的目的。而且,这一舞种的音乐相对来说更符合现代潮流,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而培训实际上一直是街舞工作室的主要业务。只是相比近两年兴起的体育培训机构,后者多是以青少年为目标用户,而家长愿意送孩子去培训机构的原因大部分集中在锻炼身体,为升学甚至未来留学考虑,甚至有时候是为了让培训机构能够代看一下。而在街舞身上,多少面临着一个文化考虑,街舞所拥有的嘻哈、纹身、崇尚自由、张扬等文化因子,多少会影响中国家长的选择。但对有自主选择权的成年人来说不一样,尤其是当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更加寻求符合自身个性和兴趣的运动时,能满足健身需求的街舞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受众。(应受访者要求,房志刚、江水瑶为化名。)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36氪20分钟前
36氪8小时前
亿欧网1小时前
DoNews2小时前
亿欧网4小时前
砍柴网6小时前
万能的大熊5小时前
CSDN5小时前
砍柴网6小时前
亿欧网6小时前
砍柴网6小时前
砍柴网6小时前
砍柴网6小时前
砍柴网6小时前
砍柴网6小时前现阶段还想做体育培训或者健身的人或许该看看街舞了,它是如何吸引用户的?它是如何推广的?而且长远看,街舞很可能成为未来年轻人一种更愿意选择的健身方式。
“敢不敢来一场freestyle的battle?”这是时下最火热的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在年轻人里头掀起的一股潮流。
然而相比这款节目主打的说唱,嘻哈文化中其他的一些内容,比如说街球、滑板以及街舞,某种程度上更符合这句口号——相比说唱,后几者更依赖身体能力和肢体表现,也更有视觉上的battle感。
这档节目的好处之一是,让部分年轻人顺道重新关注到这些嘻哈文化浓厚的运动,比如说今天我们要说的街舞。
两天后的8月7日,HHI(HIP HOP INTERNATIONAL)世界街舞锦标赛的决赛阶段将正式开始,有3名中国舞者和2个中国舞团将参加这个全球顶尖的比赛。
展开剩余91%
他们是在7月初举行的中国总决赛中胜出的选手。2002年发源于美国洛杉矶的HHI 直到去年才进入中国,HHI 中国区赛事的运营方有些体育CEO 徐越告诉懒熊体育,今年中国总决赛在新浪微博上直播点击量超过2000万,现场观赛人数超过5000人。
街舞在1980年代传入中国,最初它还叫做霹雳舞,后来随着舞种的丰富,被统称为了街舞。到今天,根据中国街舞联盟的数据,中国目前街舞相关的从业人员有30余万,3000多家的联盟成员单位,年培训人数达500万人。
这项诞生于美国街头的运动正越来越受到国内欢迎。
街舞人的生活状态
早上6点,房志刚准时起床。简单洗漱后,他来到家附近的徐汇滨江,稍作热身后开始跑步。两个小时后,他已经出现了在徐汇区的一个街舞工作室内,开始练习街舞,他将在这里度过8个小时的时间。
两年前,爱上街舞的房志刚从西安漂泊来到上海。如今,他租住在一间不到80平的三居室里,目标只有一个:为了追寻自己的街舞职业梦。
做这个决定之前,他与父亲大吵了一架,险些“断绝父子关系”。“我爸还是那种比较传统的人,他希望我毕业后能去事业单位上班。”房志刚说。
房志刚父亲的反对并不无道理。街舞这项崇尚自由的运动,想借此谋生一向被认为是华山天险,成功者寥寥无几。
“现在大部分职业舞者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参与各种比赛-培训和演出,但他们要成家立业还需要第二份职业,光靠跳舞只有极少数舞者才能养自己。”广州体育学院街舞硕士、广东全民健身舞街舞专项委员会主任吴延年说。
但街舞依旧拥有着广大的拥趸,更多的人将其视为一项业余爱好。街舞工作室Wiik Symphony舞团团长叶正告诉懒熊体育,来他们工作室学习街舞的学员中,想今后成为职业舞者的仅占很少的一部分,更多只是为了耍酷。
Wiik Symphony街舞舞团有300多人,其中50多个核心成员“几乎天天都能看到”。“他们其中有白领,也有酒吧打工的,还有很多是学生。”叶正说。在他的街舞工作室,每天都会有4-5节的街舞课程。
Wiik Symphony街舞舞团有300多人
江水瑶就是街舞爱好者的典型。身为上海一所高校的街舞社社长,她旗下有近一百名社员,每周会和朋友们上3次左右的街舞课。她喜欢上街舞的原因很简单,耍酷的同时还能保持好身材,还能认识很多很酷的朋友。
“我不打算以后靠街舞赚钱。”江水瑶直言,“这只是我的一项爱好。”
街舞圈内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老师与学生的边界并不是很明显。“虽然我是他的老师,如果我觉得他好我会去上他的课。”叶正说。而很多街舞工作室的老师,水平并不比学生高多少,上课只是聚在一起跳舞的一种形式。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说是一次的交流。
所以,甚至很多成人街舞老师,也都不是某个工作室的全职。从各个维度上来看,在街舞圈内,业余爱好都比职业属性要重要得多。
抛开少儿街舞培训,目前街舞业内的培训课单价并不贵,大多在120元一节课左右。而在街舞爱好者中,依旧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居多,大多生活也是自给自足,将街舞视作了一种生活方式。
叶正告诉懒熊体育,依照2016年初的数据,仅上海徐汇区一地,就有86家街舞工作室。其中较有名气的工作室都不需要销售——自有爱好者上门报名。由此可见,街舞有多火。
线下的街舞赛事和线上的宣传片
对其他培训机构而言,街舞的推广有一些可以参考的地方。
两个元素在其中不可忽视:线下的赛事和线上的工作室宣传片。
线下的赛事是街舞推广的主要形式。在街舞爱好者网站嘻哈之城上的赛事页面,懒熊体育发现,仅2017年6月的街舞赛事,大大小小就有近60场。
对于大部分街舞爱好者来说,他们最期盼的,就是能够参加比赛。一方面对于想成为职业舞者的人来说,参加比赛、获得名次是他们“出师”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赛事更是街舞爱好者聚集社交的一个好机会。
每当有街舞赛事的时候,江水瑶都会带领她的社团朋友一起来报名参加,在她看来,获得名次是次要的,关键是享受这个过程。“参加比赛能让我们认识很酷的新朋友,而且还能看到很酷的动作。”江水瑶说。
目前,国内最负盛名的街舞赛事,当属KOD,由北京舞佳舞公司创建于2004年8月,创始人高博是国内的知名舞者,舞佳舞也是中国第一个专业街舞培训公司。
D-CLAN舞蹈工作室创始人王立俊对KOD的赛事赞不绝口。“他们几乎证明了街舞的一个年代。”王立俊说。“以前我们去北京参加KOD的海选,从早上比到下午还没好,人多的像诺曼底登陆一样。不过虽然累,但是很享受这个过程。”
除了KOD外,国内还有WOD、决战中国等多个具有一定历史和影响力的大型街舞赛事。
在今年的HHI中国总决赛前,徐越还举办了一项类似嘉年华性质的活动,街舞演出、大师公开课以及一些街舞周边商品的售卖都出现在了现场。同时他还邀请了盛力世家旗下的瑛才学院,带着诸如篮球训练课等内容进驻了嘉年华。
HHI中国总决赛赛前还进行了一场街舞嘉年华。
当然,赛事也不是街舞爱好者狂欢的唯一方式。“街舞是个很放松很自由的东西,大家穿上最炫最酷的衣服,一起来happy就好。”王立俊说。
除了赛事之外,Party也是街舞爱好者的一种线下社交形式。“一个DJ在某某酒吧放歌了,这个DJ大家都喜欢,互相联络,一个圈子的人就都去了。”叶正说。
王立俊很怀念这样的时光:“很多舞者和陌生的白领一起互动,教更多的人跳舞,那样的环境很舒服,大家都相互尊重。”不过,如今这种Party的形式,正越来越少。
而线上的工作室宣传片,被认为是街舞吸引泛大众人群的另一种主要途径。一些较成规模的工作室,会定期制作发布一些街舞视频,这也是大型街舞工作室宣传推广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
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当属韩国的1 Million舞蹈工作室。除了帅哥美女,1 Million的宣传片制作水准十分精良,这可以从Youtube上的反响看出。同时,他们也将街舞中最能吸引大众最炫酷的动作加以提炼,展现的舞蹈也就更富有震撼力。在中国,1 Million美拍的官方平台上其视频收获点赞大多近万,火的甚至超过2万。
除了1 Million之外,诸如美国的红房子、movement lifestyle的宣传片也在互联网上拥有不错的点击量。这类街舞工作室的宣传片没有商业包装的痕迹,更多还是靠舞蹈的难度技巧取胜。
1 Million出品的街舞商业包装很出色。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1 Million在内街舞工作室的宣传片,已经成功吸引大品牌的商业植入,包括阿迪、耐克甚至可口可乐等对泛运动项目感兴趣的品牌,都曾赞助过街舞工作室的宣传片。
泛健身人群的下一个目标?
街舞让人看到一种可能性:这种推崇自由且酷炫的运动,通过有效的推广,成为年轻人更愿意选择的健身方式。
从目的上来说,街舞和狭义的健身两者之间有着不少的共通之处:都是高强度高密度的全身运动,都能起到燃烧脂肪、身体健康的作用。
其实,将街舞和健身融在一起,健身团操课巨头莱美早在18年前就有所尝试。其新西兰奥克兰的课程总监甘道夫·阿切尔将街舞元素融入到了团操课程中,推出名为BODYJAM的课程。
与其他的团操课程更注重动作的标准不同,BODYJAM重点是动作与音乐的结合。House、Hip-Hop、Drum ‘n’ Bass、Trap,各种风格的电子舞曲,都被加入到了BODYJAM的课程配乐中。
莱美早在18年前就将街舞融入了团操课程中。
莱美中国CEO姜楠告诉懒熊体育,BODYJAM课程进入中国之后就非常受欢迎。“在中国,开设BODYJAM的健身房在两年内已成长了三倍。”姜楠说,“舞蹈类健身课程通常吸引一些运动能力一般的年长女性,但莱美BODYJAM 对于年轻一代无论男女的吸引力都非常大,同时具有一定运动强度,可以达到有效健身效果。”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健身是个枯燥的过程,但街舞不是。如果都是为了达到燃烧脂肪、身体健康的目的,后者有机会更受欢迎。
如果放到体育行业里来看,街舞未来的两个可能的具体方向是健身和培训。
不过健身近年的迅速兴起部分也得益于Keep、火辣健身等一系列健身互联网工具,它们降低了健身的参与成本,使得诸多健身小白能快速完成一个从0到1的过程。
但如果相同的模式用在街舞身上,成为一个街舞圈的Keep,恐怕没这么容易。
一方面是成本原因。对于健身类工具来说,一个俯卧撑可以循环播放,组成一套动作;但街舞往往由多个不同的多样化动作组成,如果进行拆分,那么录制所需要的成本也就大大增加。
更大的障碍在于表现形式。作为一个连贯的舞蹈,如果将动作进行拆分,那就丧失了街舞在表现形式上的魅力。“会非常干瘪。”叶正说,“通过这个练街舞没有乐趣。”
所以现阶段,街舞与健身的结合还大多仅停留在团操课上。
不过,也有人已开始将街舞视作健身的一种手段。叶正告诉懒熊体育,最近两年,他发现前来学HOUSE舞种的人越来越多。这一舞种的特点是全是脚步的动作,对于保持心率的要求很高,也能很有效地起到燃烧脂肪的目的。而且,这一舞种的音乐相对来说更符合现代潮流,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而培训实际上一直是街舞工作室的主要业务。只是相比近两年兴起的体育培训机构,后者多是以青少年为目标用户,而家长愿意送孩子去培训机构的原因大部分集中在锻炼身体,为升学甚至未来留学考虑,甚至有时候是为了让培训机构能够代看一下。
而在街舞身上,多少面临着一个文化考虑,街舞所拥有的嘻哈、纹身、崇尚自由、张扬等文化因子,多少会影响中国家长的选择。
但对有自主选择权的成年人来说不一样,尤其是当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更加寻求符合自身个性和兴趣的运动时,能满足健身需求的街舞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受众。
(应受访者要求,房志刚、江水瑶为化名。)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懒熊体育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说年轻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