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68/10五吗一把中的方法什么是富客户端技术?

中小学自主学习的教学干预与策略研究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编号:jg06016
&&&&&&&&&&&&
中小学自主学习的教学干预与策略研究
&&&&&&&&&&&&&&&&&&&&&&&
《中小学自主学习的教学于预与策略研究》课题组
&&&&&&&&&&&&&&&&&&&&&&&&&&&&&&&&&&&&&&
(执笔:陈卫星)
摘要:探究并提出小学及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于预的内容与策略,其中包括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具体教育方法,认知策略内容体系的建立及指导策略,自我监控策略的指导与训练方案。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整体干预与个别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能感;通过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个别指导和系统训练能显著提高学生认知策略水平和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 自主学习 教学于预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些新的课程和教学理念。其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被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这些学习方式中,不论是自主、合作还是探究,无不需要学生自主、自动、自由的参与。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显的尤为重要。我县小学和初中已从2004年秋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实验,虽然教师的教学理念已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教师也进行了一些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能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学,但这些措施的收效甚微,学生的学习距自主、自动、自由地参与还相差很远。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仍然在做课内损失课外补的事情,学生的学习依然是在被动应付。在深入研究后我们发现,一些学生虽然有学习的愿望,但不知道如何去学,花了很多时间还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还有一些学生自己“想学”并知道一点学习方法,但学习生活茫然无序,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不理想;也有一些学生是学习信心不足,尤其是初中阶段,不少学生初二后开始厌学,基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在与教师的座谈中,许多教师也能认识到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不良后果,但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又存在许多疑惑,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对自主学习这一研究课题教育界其实早已提出并开展了很多的研究,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就指出:“自学,尤其是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在我国,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无论是在教育实验层面还是在教育理论层面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实践层面上,许多中小学校开展了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理论层面上,有一些研究者在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的心理学基础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但客观地看,这些研究成果并没有在中小学发挥作用,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学校教师做的还很少。有学者调查发现,小学教师只用百分之三左右的时间向学生建议一些记忆和理解策略,初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地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的不足百分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很多中小学教师对自主学习的价值认识还存在明显不足,对己有的自主学习研究成果学习还不够,有的教师即使在学习优秀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经验时,也往往只是模仿别人的课堂教学模式或只是从单一的方面考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因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愿望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己有的研究成果对中小学教育的指导作用不是很强,我国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还是理论上阐述多,零散的经验多,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宏观指导模式以供广泛的参考。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和具体的指导策略,是我们必须加速解决的重要课题。
根据近年的研究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学习从根本上说是
学生自己的事情,但不能一下子就让学生自己学,学生从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通过适当的教学“干预”,让学生想学并相信自己能学好,让学生会学并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和能力,才能真正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那么,教师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教学策略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外部干预呢?如何才能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动态的监控呢?学校、教师和家长如何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提供可靠保障呢?为此我们提出了“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于预与策略研究”的科研课题。
二、课题的理论构思和界定
1.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以学习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报告有关学会学习的论述等为依据。
以学习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是:以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和创新教育为中心来构建现代教育的理论体系,建立以“学会学习”为中心内容的现代教育理论;以“学习论”改造现行的“教学论”,建立“学习论”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念,教师的所谓“教学”,其真正含义由过去的“教学生知识与技能”变为“教会学生学习”;以学法研究为中心带动教学法观念的根本性变革,构建以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法理论体系。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首先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教学的核心是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这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原则,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衡量和评价当下及今后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
2.课题界定
本课题研究以小学中年级以上和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帮助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变“要我学”、“我不行”为“我要学”、“我能行”为突破口,以学习策略内容体系的建构和指导训练模式的建立为核心,探索促进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于预的系统策略,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1)自主学习——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2)教学于预——本研究中的教学于预是指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专题辅导、学科指导、个别咨询辅导和家庭间接辅导等途径和方式,精选科学高效的教学于预策略,围绕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认知策略、自我调控和资源管理策略等方面内容,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而有效的指导和训练。
(3)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它涉及的不是工作和行为技能本身,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或行为的自信程度。
(4)认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5)自我调控策略——指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标,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自觉的监控和调节的行为。
(6)资源管理策略——指学习者成功利用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工具和人力资源等,以帮助自己适应学习的需要的一种策略。
3.研究假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是要解决“我要学”且“相信自己能学好”的问题。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因素虽然有很多方面,如兴趣、抱负等,但我们认为,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其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最重要的动机性因素,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其自主学习倾向性强;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其自主学习倾向较弱。我们认为,通过改进对学生的教育和评价方式,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学生要做到自主学习,还必须要解决“我会学”的问题;也就是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技术即掌握认知策略,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些学习技术。我们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把学习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且,在这种学习技术的教学中,仅仅让学生知道认知是什么、有什么功用、包括哪些具体操作步骤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该认知策略适用的情境,对如何去运用这一策略进行练习,使学生逐渐达到能够熟练地执行认知策略的操作程序。我们认为通过建立认知策略的内容体系并进行集中辅导与学科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能提高学生认知策略水平。
要使认知策略发生作用,必须在资源管理策略和自我调控策略的共同配合和辅助下方能发挥最大作用,也就是说,不管你的记忆法多么高明,你的思维导图技巧如何有效快速的掌握一门功课的知识网络,并加速思考和记忆,如果情绪管理没有到位,整个过程无法进行,效率将极其低下,如果意志管理的不好,无法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学习效果自然不行,另外,时间管理和环境管理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认为,通过系统的外界干预式训练,能帮助学生提高资源管理策略和自我调控策略水平,使学生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过程。
总之,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必须系统考虑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各个因素及互动关系。学习活动开始之初,个人的最佳学习状态的调整和学习计划的制定是几乎同步进行的。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有利于学习者发挥最佳的智力水平来思考整个学习的目的,进行学习的战略规划。接下来思考如何实现这个学习目标(采取的战略及战术),怎样进行时间分配及任务分解等。然后,开始进入每天阶段性的微观的学习环节,在这个环节,采取的学习策略有直接作用于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的直接学习策略——认知策略,还有间接策略,通过作用于直接策略而发生作用的——资源管理策略和自我调控策略。我们认为,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能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成功的教学于预,就能够很好的解决学生的“我要学”且“相信自己能学”和“我会学”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研究内容
(1)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教育策略研究。
(2)学生认知策略的学习内容与指导方式研究。
(3)学生资源管理与自我调控策略的内容与训练方式研究。
2、课题目标
探究并提出中小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于预的内容与策略,其中包括探究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具体教育方法,建立初中、小学认知策略的内容体系,研究提出认知策略的指导策略和资源管理与自我监控策略的训练方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作为一个综合性教育实验研究,由一系列探究性研究和验证性实验研究构成。
1.探究性研究
在第一阶段以探究性研究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辅以教育调查、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
2.验证性实验研究
(1)实验的设计及被试、实验教师的选择
采用自然实验法,周期为两年。教学于预以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学习
自我效能感为突破口,以开设“认知策略辅导课”和“资源管理与自我调控策略训练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和训练为核心,辅以学科渗透学法指导、个别咨询辅导和家庭间接辅导。被试为本县六所初中和小学的七年级和四年级学生,每校选择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实验教师由实验班班主任及学科教师担任。
(2)实验测试
参考MSLQ量表中与自主学习有关的认知量表,结合初中、小学生学
习和生活的状况,自主编制了70道题目的学习自主性水平测试题。2008年4月实验初进行了前测,09年6月实验结束进行了后测。&&&
(3) 无关变量的控制
为保证实验的有效性,研究者除了平衡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年龄、性别比例、学业成绩和学习策略起始水平外,尽力控制影响实验效果的无关变量,比如,不对实验班教师、学生和家长宣扬实验的目的,不人为制造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竞赛气氛,实验教师在实验中除突出教学于预策略外,不涉及学科知识技能并保持心态平和。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与结果
(一)自主学习教学于预内容与策略的建构
1、探究并提出了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策略
通过对各年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易受环境和不良情绪的干扰,努力感和目标达成感不足,缺少积极的自我预期和良好的学习结果信念等等。这些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二是影响学生的努力和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三是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为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我们在初中和小学各选择20名学生进行了个案研究和分类研究,初步探究形成了如下教育于预策略。
(1)让学生感受师爱,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相对而言,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得到的关注也偏少。倘若此时,他们能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及时得到帮助与关怀,心理上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认为自己不应辜负老师的期望,就可能鼓起勇气,重新做起。所以,对于自我效能感偏低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要过多地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而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并予以鼓励,使学生在我们的鼓励中逐步前进。具体的教育策略有:①用语言表达对学生的关爱;②以行动表明对学生的关爱;③在学生学习碰到困难时为其排忧解难;④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架起感情的桥梁。
(2)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很多教师、家长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分数作为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教师常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达到同一目标,家长盲目为孩子设计一些不切实际的成长轨道,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结果“欲速则不达”,孩子总是遭到大家的否定。时间一长,有的学生觉得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达到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只好绝望地放弃学习,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所以,在课前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具体的教育策略有:①
设定目标时遵循“小步子”原则;② 设定的目标略有一定的挑战性;③ 目标检测后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3)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在满足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后,就是自尊需要的满足。人都有被他人尊重、被他人承认、避免失败、获得成功体验的需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就满足了自尊的需要。所以,多给学生成功体验的机会,就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有努力学习的动机和需要。具体的教育策略有:①课中给予学生“首席发言人”的地位;②给予学生“再次评价”的机会,现有的评价机制基本都是一张考卷定乾坤,而部分学生因为自身的基础和努力程度等各方面的原因,考试成绩往往落后,一次次的落后导致了一次次的被否定,自我效能感便在被否定中渐渐降低;所以,给予学生再次评价的机会也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一个重要途径;③尝试“先教后做”,在模仿学习中体验成功;模仿学习在提倡新理念的今天,似乎是应该被摒弃和淘汰的。这里的模仿学习,并非是指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的方式,而是专门针对学习能力和基础较差、自我效能感偏低的学生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在课前对这些学生进行辅导,让他们对即将上课的新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样上课时难度便会降低,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笨鸟先飞“法;④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4)为学生树立水平相当的榜样
小学、初中学生毕竟年龄小,社会阅历浅,再加上当今社会给予他们的过多的关爱,使得他们独立面对困难、处理困难的实践机遇日益变少,一旦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出现困难时,他们便感到束手无策。这时,如果让他们看到一个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如果看到与自己的能力不相上下的示范者遭遇了失败,也许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也不会有取得成功的希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一些自信心较强的具有示范性的学生作为部分研究对象的榜样,这样来逐步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5)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归因
学习困难学生低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不是由客观的能力水平决定的,也不是直接由不良的学习成绩决定的,而可能是他们将不良的学习成绩归因于能力差的结果,他们在失败之后常常会对自己说:“我太倒霉了”、“我的能力太差了”、“这个问题实在太难了”……等这些自己很难控制的原因上,从而降低了自我效能感。可见,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积极的归因能保证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判断,逐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激起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而消极的归因将会发挥完全相反的作用。因此,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的教育策略有:①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②训练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把自己的成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学习方法欠佳等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③训练学生避免消极的归因,不把自身的成败归因于能力差、运气不好、题目难、老师讲得不好等自己很难控制的因素。
(6)加强学校、家庭双方的沟通与配合
在对学生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的压力很多来源于家庭的压力,这就更说明,学校和家庭只有统一整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才能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具体的教育策略有:①召开家长座谈会,介绍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②通过电话或面谈与家长及时联系,提供家教咨询。
2、初步建构了认知策略的内容体系和教学指导策略模式
(1)初步建立了小学和初中认知策略的内容体系
“认知策略”可分一般性认知策略和具体认知策略。一般性认知策略适用于任何科目的学习,如做笔记、复述、背诵、划重点、列提纲、做小结、画示意图等,具体认知策略则是适用于特定的学习内容,如各学科的学习方法。我们研究建立的认知策略内容体系是指的是前者。加西亚和宾特里奇把认知策略分为四类,一是记忆策略,它用于记忆事实性的知识,包括复述、聚类、利用表象、记忆术等策略;二是精加工策略,用于深入理解学习材料,包括释义、做小结、创设类比、作概括性的笔记、提问等策略;三是组织策略,它也用于深入理解学习材料,包括选择要点、列提纲、组织观点等;四是问题解决策略,包括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归分析策略等。
自主学习不仅受个体拥有的认知策略数量的影响,还受到认知策略的习得水平的影响。认知策略的学习,关键在于能够运用和迁移。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认知策略的教学上应该确立三类子目标:第一,让学生掌握大量的认知策略知识;第二,让学生掌握关于何时、何地以及为什么使用认知策略的条件性知识;第三,激发学生运用策略的动机,训练学生对认知策略的实际运用。
我们根据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实际特点,为小学生精选的一般认知策略的内容是《掌握学习策略,做学习的主人》、《记忆的规律》、《记忆体操》、《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比较、分析》、《学会预习》、《列刚目复习单元知识》等;为初中生精选的一般认知策略的内容是《记忆的规律》、《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比较、类比》、《如何记好课堂笔记》、《想象、举例子》、《听课的技术》、《列刚目、图表》、《单元小结的技能》、《问题解决策略》等。
通过边学习边实践,我们按照教学目的、内容分析、教学过程和建议与说明的体系编写了《认知策略指导》小学分册和初中分册。如小学“记忆的规律”教学设计方案如下:
记 忆 的 规 律
⒈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记忆的含义和记忆的有关规律;体会只有遵循一定的规律,记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⒉在初步感知记忆规律的基础上,尝试运用规律来记忆知识材料,使学生在提高记忆效果的同时,增强学习自我效能感。
⒈什么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而不是单一的“背”。这三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识记和保持是回忆的前提、基础,回忆又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够加强识记和保持。
⒉记忆的规律:根据学者的研究,记忆的规律包括很多方面,如时间律、数量律、联系律、转化律、干涉律、强化律等,本节课主要了解前三个规律。
⑴时间律: 研究表明,每次信息的重复输入,其维持记忆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
⑵数量律:
当需要记忆的材料数量偏大时,会给记忆带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把记忆的组织适当分散成若干小单元后,再依次存储,记忆的效果就可能好些。
⑶联系律:
认知的循序渐进规律,揭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是由原有知识发展、衍生或转化而来的。所以,对新信息的记忆,通过和原有知识的各种形式的联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形成新、旧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系统,是有利于知识储存的。
一、情境创设,初步感知记忆是有规律的。
⒈活动一:
⑴课前请一名学生留在办公室暂时不进教室。
⑵请其余学生尝试描述该生今天的衣着情况。
⑶活动小结:没有注意观察,所以记忆形象模糊。
⒉活动二:
⑴出示一本书,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⑵学生闭上眼睛,尝试在大脑中再现书的形象。
⑶活动小结:注意观察后专心记忆,记忆形象清晰。
⒊讲述:其实,每个人的眼睛都是一台摄像机,每个人都有过目不忘的潜能,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记忆”(板书:记忆)。只是,有时保持的时间很短,一会儿就变淡了。但是有一些场景,你会一直记住,印象深刻,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发言后,师小结并完善课题:记忆的规律)
二、活动体会,认识记忆的有关规律。
⒈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⑴抽两名学生背诵已学的1——7的乘法口诀(熟练者与不熟练者各一人)。
⑵表扬背诵熟练者,鼓励不熟练者。
⑶请熟练者介绍自己的背诵方法经验(理解口诀的含义、经常练习、一天熟背一部分等等)。
⑷谈话:刚才ⅹⅹⅹ同学说的方法真好,其实在他的方法中就运用了记忆的有关规律。事实证明,合理运用规律,可以使我们的记忆力增强,成为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有兴趣来研究记忆的规律吗?
⒉认识记忆的有关规律。
⑴时间律。
①活动:尝试说出开课时那本书的形象。(有的学生已经忘了或模糊了)
②思考:为什么刚刚还很清晰,现在却模糊了?(因为遗忘)
③规律介绍: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记忆重复的次数越多,记忆的时间就越长。
④师生举例:乘法口诀中1——6的口诀重复次数多,因而记忆熟练;而7的口诀是刚学的,重复记忆次数相对偏少,记忆效果就略差一些。
⑤小结:及时复习,重复记忆,会提高记忆的效果。
⑵数量律。
①活动: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限时一分钟分别记忆两组材料。第一组记忆一句话,第二组记忆一段话,看哪组胜利。
②讨论:觉得今天的比赛公平吗?为什么?
③规律介绍:当记忆内容很多时,记忆会有困难,可以把内容分散,依次记忆,记忆就会容易些。
④师生举例:记忆乘法口诀就可以一节一节地分散进行,最后再汇总。
⑤小结:内容分散记忆,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⑶联系律。
①活动:出示两组数字,学生尝试记忆一分钟。
第一组:1、2、3、4、5、6、7、8、9、10。
第二组:7、15、4、1、86、53、49、8、11、47。
②讨论:你觉得哪组数字好记,为什么?
③规律介绍:有联系、有意义的内容更容易记忆。
④师生举例:以学生经常出错的口诀“二六十二”和“三六十八”为例进行记忆。
⑤小结: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效果更好。
⒊利用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⑴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对记忆规律的认识和受到的启发。
⑵小结整理:专心记忆、勤于复习、分散记忆、理解记忆。
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记忆的规律来记忆有关学习内容。
三、课后延伸,增强应用规律的意识。
自觉运用好的方法背诵乘法口诀,比一比,看一周后谁背得又对又快。
教学建议和说明
⒈课前准备。
⑴课前悄悄和一名学生说好留在办公室,3分钟后再进教室,不可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以保证学生感受的真实性。
⑵对学生的乘法口诀背诵情况进行摸底。
⑶课中所需要的记忆文字材料可用小黑板写好。
⒉设计意图。
⑴本节课面向的是二年级学生,教学中应注意具体形象,课中不宜出现大量的名词与定义,主要以初步渗透为主,概念性的内容要做到“少而精”。
⑵紧紧围绕学生已学或刚学的内容举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记忆的规律,并体验到运用规律进行记忆的优越性,从而增强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⒊课后实践安排:除了乘法口诀的背诵,还可以和其他任科教师联系,开展一些活动如“古诗背诵会”等等,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法指导落到实处。
(2)研究建构了认知策略指导的基本模式
学生学会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决定了认知策略指导模式的丰富性。根据小学、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校师资水平、教学条件,我们主要建立了集中辅导、学科渗透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模式。
①集中辅导
每周开设一节“认知策略辅导课”,按编写的《认知策略指导》的内容,从每个细节全面地培养学生对某个策略的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比较具体地领会到策略的功能和特点,并且在自主学习中逐渐加以实施应用。
集中辅导的教学基本模式为:激发兴趣——直接讲解(或示范讲解)——策略运用——学科迁移。
直接讲解:A.策略的涵义、关键点和特征;B.策略的目的和作用;
C.如何使用策略;D.策略的适用条件;
示范讲解:A.老师示范一个具体的学习策略,同时讲解此策略的使用方法和重要性;B.根据案例指导学生进行策略训练;
策略运用:A.辅导学生正确运用策略;B.对策略运用的效果进行评价以及采取补救措施;
学科迁移:巩固训练成果,包括帮助学生辨认出学习策略及何时使用何种策略,并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对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运用策略进行积极的监控,以提高其策略使用水平。
在实践中,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还形成了多种变式。如,策略的描述、示范举例说明——基于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从而引出更多的(使用策略)例子——学生对策略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练习、使用各种策略。
认知策略辅导课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认知的策略,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它的教学有别于知识的传授,应侧重于课堂上学生的亲身体验,只有当他们感觉到这些策略的作用时,才能促动他们在学习中主动使用。因此教学的基本方法有讨论式、启发式讲授、自主训练、活动体验等。如我们探究并形成了如下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一是小组讨论,
一种新的策略介绍完之后,开展一次小组讨论,探讨交流学习中遇到的类似问题。二是小组竞赛,如在学各种记忆方法时,设计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比一比哪一组记得更快、更好。三是辩论会,如以“记笔记有没有用处”为主题,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努力摆出自己的观点,取证说明。四是讲故事,在一些策略的讲解中,串穿一些有意义又有趣的故事,从故事中启发学生有方法地进行学习。
②学科指导
即把具体的策略训练融入到平时的学科教学中。通过融入性训练,学生能够在个体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策略的重要性和切实作用。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平时潜移默化中自然地掌握学习策略。
③个别指导
学生在学习掌握策略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个人差异。集中和分科指导有时不能解决学生,特别是少数低水平学生的策略学习问题。因此,老师的个别指导是必要的。虽然耗时耗力,但个别指导往往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此外我们在实践中还探究提出了认知策略指导的经验交流模式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形式有学法经验交流会、学法座谈讨论会、学法园地、学习常规答辩、学法主题班会、学法表扬奖励会等形式。
3、研究提出了资源管理与自我调控策略的主要内容与训练方案
(1)研究确定了学生资源管理与自我调控策略的主要内容
学习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理解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过程。近年来的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其学习的自我调控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面,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是保证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的关键。自我调控策略内容主要是: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计划)、监视策略(如自我测查、集中注意、监视领会等)和调节策略(如调整认知策略、学习目标与计划、学习态度等)。
资源管理策略对学生的学习也同样具有较大的影响。资源管理策略内容主要有: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学习工具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针对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我们没有按以上分类方法设置自我调控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的训练内容,而是主要按学生的学习过程(即目标任务、计划、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评价)及学习时间的管理策略来设置训练的内容。我们认为,自我监控由以下八个环节组成:意识、目标、计划、方法、执行、反思、补救、总结。我们的设计思路是--从动态过程的角度出发,由计划、执行等一系列连续环节组成,借助一个具体的主题,通过相应的训练形式来实现。经过研究我们初步设置了以下训练主题: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管好自己的预习、学会听课、科学作业、用好自习的学习资源、善于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视、反思和调整等。
(2)研究提出了学生资源管理和自我调控策略的训练方案
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管理与监控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虽然在学习中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也会运用到一些学习的管理策略,个别学生甚至已经形成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大多数学生基本上不知道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过程,这就需要后天的培养与训练,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把学习策略转化为一套具体可操作的技术来控制学习者的认知行为,那么就有可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认知或学习习惯,改变其不良的认知行为和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策略水平。
因此,我们初步探究了以“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为训练重点,以主题式的分项训练为载体,以选择性的训练形式为操作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管理和监控进行系统训练的模式。
①学习过程管理和监控的主题式分项训练
分项训练中每个主题按照熟练程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全面指导期、重点帮助期和自主执行期。
A、全面指导期。此阶段教师通过学习策略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其基本指导环节是:告知策略内容——指导学生运用策略—学生交流策略运用。如初中“学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主题的训练方案如下:
学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1、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生活安排的科学性、规律性。
2、学会对自己的计划进行监督和调控,优化学习过程。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计划的学习是盲目被动的低级活动。随着中学课程的增多,如果没有学习计划,就会杂乱无章,影响学习效果。计划是目标的蓝图,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计划的重要性,明确如何制定计划,监控计划的落实。
1、“分析自己”是实施计划的前提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可能有的同学没有想过我是怎样学习的这个问题,因此制订计划前首先进行自我分析。
(1)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
(2)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
2、计划制定的策略
(1)目标策略:计划目标越具体,指导性越强。要做到 “不大、
不小、不含糊”。学习目标要具有适当、明确、具体的特点。适当就是指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明确就是指学习目标要便于对照和检查。具体就是目标要便于实现。
(2)实际策略:要避免对自己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目标定的太高,时间安排的太紧,往往使计划成为一纸空文,不但不能指导行动,反而挫伤自己学习的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
(3)弹性策略:由于学习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可空因素,会影响到计划的执行,故好的计划总是留有余地的,富有余地的。在时间安排上不可过于死板,这样才能保证计划的顺利执行.当然余地不能太多,否则执行起来会越来越松松垮垮,缺乏紧迫感。
(4)调整策略:如果实践表明计划不现实,或近期有特别的任务,计划就得修改。计划是自己制定的,应让它适合自己。
(5)科学性策略: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就要通过科学地安排。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全面就是在安排时间时,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还要考虑不同学科的时间搭配。
合理就是要找出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高效就是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
1、创设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制定学习计划的重要性。
2、讲解: 如何制定学习计划,重点是帮助学生在计划制定中如何落实上述五策略。
3、整理:在学习过程中,要有哪些方面的计划。
4、教师展示一份学习计划样本,并介绍基本格式和要点。
5、学生分别制定每日学习时间安排表、每周学习计划(要有结果预测)。
6、学生交流:与学习伙伴相互交流,相互比较计划的可行性、合理性、执行与修订、使用后的成效。试着用最简洁的方式描述自己的计划。
7、制定下一轮学习计划或重新制定学科单元学习计划。
在全面指导阶段,教师不仅是课堂上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管理和监控策略进行全面指导,而且要结合课内课外的各种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针对学生在运用学习过程管理和监控策略中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指导和纠正。
B、重点干预期。学习过程管理和监控策略的使用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如有的学生此项策略己基本学会并能自主运用了,那么,他就不需要老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了;有的学生策略掌握则有困难。因此,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全面指导的策略内容,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或查看监控表等方式,帮助策略运用有困难或不到位的学生运用所学策略管理学习过程。重点干预期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组织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学习过程管理和监控策略的运用虽具个性特点,但也有很多共性之处,是需要在交流中修正、成熟、提高的。因此,在有关主题训练集中辅导训练的基础上,我们实时组织开展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共同提高。这种交流活动有时安排在策略学习之前,如预习、作业,让学生先说说自己以前是怎样预习与作业的,然后进行预习策略与作业策略监控的讲解。这样,能使监控策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也能听得更有效。有的则安排在策略学习之后一段时间,用于反馈监控策略的运用掌握情况。
二是用激励机制提高有困难的学生运用策略的兴趣。
C、自主运用期。这个期间大多数学生已学会使用某项学习过程管理和监控策略,可以让学生对照着策略使用要求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为。但其中一定会有反复,教师还需适当提醒。学生自主运用期的训练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是指导学生记监控日记。为了加强学习策略的巩固与强化,也为了促进学生在监控策略掌握过程中的反思与调整,让学生记监控日记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学生可以写写自己如何在平时的学习中运用策略,谈谈自己运用监控策略后的收获,记记自己在掌握过程中的困难,也可总结一下自己成功学习与运用监控策略的经验。
二是帮助学生建立监督组织。如建立学习小组,选举各策略项目的“监督委员”方式,让学生自己相互帮助所学管理策略的运用情况;或是学生自己寻找学习伙伴,这种伙伴可以是同学、家长、老师等,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运用进行督促、约束、提醒。
②学习过程管理和监控策略的综合训练
学生将分项训练时所学到的所有管理策略运用到学习中,建立适合自
己的学习过程管理和监控方式。经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制定了《学生学习活动管理手册》,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监控提供了一个载体。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是以一单元为一个学习周期,学习前让学生制定单元学习目标、计划,学习中对照学习任务进行日常监控,单元学习结束对本单元学习进行系统反思、评估。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强调监控的真实性,告诉学生一定要实事求是,不会因为发现问题而导致老师、同学对他有看法。监控的结果不仅仅是回答“是”与“否”,而是要写出具体的问题所在。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针对监控的结果不断调整学习策略,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是最终的目的。所以,当学生根据监控结果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时,我们帮助学生制定调整的策略,在下一单元的学习中继续监控是否有效果,如此循环往复,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在学生综合运用自我调控和资源管理策略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我监控与反思的环境和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如与家庭密切配合,请家长在督促孩子反思时,必须有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在指导学生进行监控与反思时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自我完善的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教学于预策略的验证研究
1、实验研究的安排及措施
& &&(1)实验步骤
2008年3月,对实验班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掌握实验的策略方法和措施,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并印发实验材料《认知策略指导》和《资源管理与自我监控策略训练方案》及课题组其它研究成果材料。
2008年4月,各实验学校制定实验实施方案,包括实施的计划与步骤、内容与方法等;进行“学习自主性水平”测;并建立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水平档案,进行学生基本状况调查。
2008年4月——2009年6月实验学校开展实验研究。
2009年6月进行“学习自主性水平”进行后测,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 (2)实验措施
①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根据课题组探究性研究阶段所形成的研究成果,根据实验班具体情况,实验教师将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教育教学策略落实到平时工作的细微之处,其本途径是:以学生的长处或兴趣点作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阶段性学习反思中为自己找到“进步”,自己激励自己;教师和家长给学生提出适当的学习要求,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基本策略是:整体干预与个别干预相结合。
②开设认知策略辅导课。以课题组编写的《认知策略指导》为实验班的校本教材,实验班级以校本课程的形式每周对学生集中辅导一节课。实验中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讲授学习策略理论后,然后设计一些具体的实践方法,指导学生训练。二是专题辅导课与课外咨询辅导相结合。专题辅导课学习策略理论和方法,课外咨询辅导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策略知识运用于学习中。三是全体与个体相结合。面向全体讲与练,对个体进行个别咨询和辅导。
③学科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实验班学科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方法指导。
④指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管理。根据课题组编写的《资源管理与监控策略训练方案》及有关监控表,通过主题式分项训练和学习过程管理和监控策略的综合训练等途径帮助学生有效管理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策划管理能力。
④实施家庭间接辅导。通过对实验班学生家长提供如何开展家庭学习适应性辅导的指导,实现对学生的间接干预。其操作方式主要有二:一是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班级对学生在学习管理上的具体要求;其二是向家长发放有关监控表,让家长帮助学生自我管理好学习活动。
2、实验研究的结果
(1)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前后测得分横向比较
对四所学校的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前后测得分分析
表一: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前后测结果统计表
各子项目测试平均数
自我效能感
蔡家桥初中
说明:旌阳二小实验班和对照班以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结果表明:在实验前,四校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除启航初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Z值大于1.96外,其它11项Z值均很小);在后测中,四校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多数项目有显著性差异,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班。
结果还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认知策略和监控策略两项中,教学于预对提高水平效果不明显。
(2)实验班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前后测得分纵向比较
对两所学校的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前后测得分分析见表二。
表二: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前后测结果统计表
各子项目测试平均数
自我效能感
蔡家桥初中
结果表明,教学于预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认知策略和监控策略有显著的改善。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本研究进行的教学于预对提高水平效果不明显。
六、分析与讨论
小学初中学生的被动学习问题的成因和表现极其复杂,要对其进行教学于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非易事。但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教学于预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效的。
本实验研究根据学生学习过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引导,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学习自主学习水平可看作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层面上的问题,其影响因素是复杂的。本研究中的教学于预策略是在借鉴国内外关于学习困难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学于预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小学和初中学生当前学习的特征和现状所提出的,具有多方面的干预效应:(1)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为宗旨,整合了家长、教师和学生自身三方面的教育力量;(2)综合运用课程辅导、学科指导、直接的个别咨询和家庭间接辅导多种方式,干预措施覆盖了学生在校和在家学习的两大主导空间,形成了团体化和个别化,直接性和间接性相结合的整合性辅导体系;(3)具有很强的干预针对性,所有实验干预载体均紧密围绕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维度建构,实现了从学校课程式集中辅导到学科指导、个别指导及家庭间接辅导目标和内容的有机衔接和协同;(4)实验教师在认知策略指导中实施的三结合指导训练策略和在学习过程管理和监控策略中实施的两种训练方式切实可行,能贯彻整合性教学于预的意图,深受学生欢迎,易于在中小学实施。
本实验中的教学于预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认知策略和监控策略均有干预效应,但水平不同。如,认知策略和资源策略与自我监控策略的指导与训练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效果不明显。又如在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中发现,教学于预对学习成绩处于中等的学生的促进最大,这主要与实验在遵循“全体全面”原则的基础上,落实对存在自主学习有一定障碍的学生的“重点关注”原则和注重对其教学于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关;但对学习存在很大困难的学生教学于预的效果不明显或无效果,这表明要使这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采取其它教育手段与之配合,如进一步解决学习动机问题和学习基础问题,需要教师家长的更长时间的帮助与指导。
3.实验除了定量分析外,我们还发现,实验班级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变化:(1)学生明显厌学情况较少。(2)学生学业成绩分化趋变缓,趋小、趋近。(3)班级管理上的自主性明显增强,从每日常规到班级事务,从学习到生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班级上基本处于班干牵头,学生自我管理的状况,呈现出教学于预的成效渗透到班级管理中去的倾向,教学于预对学生能力发展呈现可持续性、综合性的态势。
4.教学干预是学生由“他控”→“自控”的手段,有一定的过程,也是需要不断强化的。实验中,对学习策略是分项训练后进行整合的,在教学于预中如何解决整合问题,必须认真思考。此外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原有的知识背景,性格、心理的差异,学生在学习策略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是共性问题,有些则是个性问题,如何在教学于预中处理好全体指导与训练与个别指导与训练的关系,使我们的教学于预更具普遍性适应性和针对性,力求个别与总体的统一,也是必须认真要研究思考的。
5.在进行策略指导时,不只是强调如何做,做什么,而在于训练。
只有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这是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教师做到细心指导,不断督促,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这就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
如何更好地提高每位教师的认识,特别是如何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及如何提高教师教学于预策略的能力水平,是本实验研究进一步推广运用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依据本实验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整体干预与个别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
自我效能感。尤其是对学习有一定困难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其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增强。
2.通过建立认知策略的内容体系,采用三结合方式(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辅导与学科指导相结合,全体指导与个体指导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系统指导和训练能显著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认知策略水平,对小学低年级效果不明显。
3.通过主题式分项训练和学习过程管理和监控策略的综合训练,能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资源管理策略和自我调控策略水平。
&&&&&&&&&&&&&&&&&&&&&&&&&&&&&&
&2010年12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大公主pk五大王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