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后,气球为什么会胀大,初中化学

九下人教化学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1@$1$知识梳理$#$%%
$3$1.$#$(1)酸或碱的溶液
显示不同颜色
$3$2.$#$(1)无色液体
无色、黏稠、油状液体
无明显现象
有刺激性气味
⑤碳酸氢钠
Mg+2HCl═↑
Zn+2HCl═↑
Fe+2HCl═↑
CuO+2HCl═
$3$3.$#$(1)火碱
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
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等
═↓@#@@1@$1$考点闯关$#$%%
$2$解析:$#$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是酸性溶液,无色酚酞溶液遇稀盐酸和稀硫酸都不变色,故不能选A;石灰水和稀氨水都是碱性溶液,无色酚酞溶液遇石灰水和稀氨水都变红色,故不能选B;食盐水是中性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在食盐水中也不变色,故不能选C;无色酚酞溶液在石灰水和稀盐酸中显示不同颜色,故可选D。
$3$2.$#$(1)溶剂
$2$解析:$#$盐酸是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A正确;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B错误;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C正确;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当打开瓶塞,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可形成盐酸的小液滴,会在瓶口形成白雾,D正确。
$2$解析:$#$若敞口放置,浓盐酸因挥发出溶质,溶质质量会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溶液质量变小;浓硫酸因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后,溶质质量保持不变,溶剂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2@$1$规律方法:$#$%%敞口放置浓盐酸和浓硫酸,二者都会变成稀酸,但原理不同。浓盐酸变稀的原因是挥发出了溶质,溶质质量减小;浓硫酸变稀的原因是它具有吸水性,溶剂增多。
@#@$3$5.$#$B
$2$解析:$#$A中应生成,故错误;C中应生成,且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故错误;D中应生成,故错误。
$2$解析:$#$铁钉表面已生锈,放入盐酸中后,酸先与表面的铁锈反应,此时无气泡产生;等有铁露出时才会与酸反应产生气泡;由于酸是一定量,产生的不会无限制增加,故选B。
$3$7.$#$(1)分液漏斗
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
(4)搅拌,使热量扩散
保持气体流通,使瓶内外压强一致
$2$解析:$#$生石灰的化学式为CaO;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2$解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需要密封保存,A正确;氢氧化钠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B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需要密封保存,C正确;生石灰易与水反应,不与氧气反应,D错误。
@2@$1$归纳:$#$%%需密封保存试剂及原因
氢氧化钠:与空气中反应,变质后成分为;氢氧化钙:与空气中反应,变质后成分为;浓盐酸:易挥发;浓硫酸:吸水性;氧化钙: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
@#@$3$10.$#$A
$2$解析:$#$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气体必须不能与之反应,可与NaOH反应,故B、D不正确;也可与NaOH反应,故C也不正确,选A。
@2@$1$点拨:$#$%%氢氧化钠可干燥中性气体,如、、等;也可干燥碱性气体,如;但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等。
@#@$3$11.$#$C
$2$解析:$#$当NaOH溶液被挤入盛的瓶中后,会与发生反应,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当打开夹子后左右两边装置内压强会趋于相同,左边装置中压强会低于标准大气压,对应水的沸点也会降低,所以刚沸腾过的水又重新沸腾起来。
$3$12.$#$(3)②有气泡产生
④有气泡产生
⑤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4)①+2HCl═↑
②中和(改良)酸性土壤
$2$解析:$#$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要想检验是否变质,只要检验是否有生成,可用稀盐酸验证:+2HCl═↑,反应现象是有气泡产生;要想检验是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只要检验是否有存在,可用酸碱指示剂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1@$1$名校金题$#$%%
$2$解析:$#$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待测液,再分别逐滴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的是稀盐酸;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故A能将两者鉴别出来。能与镁条反应放出气体的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与镁条不反应,故B能将两者鉴别出来。氯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不反应,无现象,故C不能将两者鉴别出来。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稀盐酸与氯化铜溶液不反应,故D能将两者鉴别出来。
$2$解析:$#$纯净的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潮解,A选项说法正确;NaOH有强腐蚀性,俗称苛性钠,B选项说法正确;NaOH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C选项说法正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但不能与CO发生化学反应,D选项说法错误。
$2$解析:$#$A中稀盐酸既能与反应,又能与反应(在本单元课题2中具体学习),除去杂质的同时也除掉了原物质;B中稀盐酸能与铁粉反应而不与铜粉反应,铜粉是固体,易从溶液中分离;C中稀盐酸和反应生成NaCl、水和,逸出,生成的NaCl不是杂质;D中稀盐酸既能和铁锈反应,又能和铁丝反应,但铁锈在铁丝表面,稀盐酸先与之反应,除去后即可将铁丝取出。
@2@$1$点拨:$#$%%除杂原则:①不能和主要物质反应;②不能生成新的杂质;③原物质易于分离。
@#@$3$4.$#$D
$2$解析:$#$酸可以使石蕊变红,A正确;浓硫酸有吸水性,置于空气中会吸水,导致质量分数减小,B正确;浓盐酸易挥发,敞口后会形成白雾,C正确;NaOH会与空气中的反应,敞口后变质,故选D。
$2$解析:$#$可溶性碱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因此不同的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本题中的选项A、B、D均与有关,都属于碱的共性,而选项C与的性质有关,不属于碱的共性。
$2$解析:$#$CaO能与水反应生成,能与反应生成。取样,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另取样,加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通二氧化碳,滤液变浑浊,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能是样品中原来含有的,也可能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
$3$7.$#$(1)黄色
$2$解析:$#$(1)月季花瓣在碱性溶液中为黄色,故在溶液中显示黄色。(2)胡萝卜汁液在酸碱溶液中都是同一种颜色,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3)牵牛花瓣汁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故放入食醋中显红色。(4)改良酸性土壤可以使用碱性物质,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使用石灰水可以。
$3$8.$#$(1)烧杯内液面下降,试管中形成一段高于烧杯液面的液柱
(2)矿泉水瓶
矿泉水瓶变瘪(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解析:$#$(1)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实验①随着二氧化碳的消耗,试管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液体进入试管;实验③中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气球胀大。(2)实验②用的玻璃广口瓶不能随着压强的变化而伸缩,可选用易变形的矿泉水瓶等代替。(3)可根据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来检验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3$9.$#$腐蚀性
(2)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2$解析:$#$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因此能除去铁锈使无色溶液变为黄色。(3)利用铁屑与硫酸反应即可制取硫酸亚铁;若硫酸亚铁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硫酸铜,可选用过量的铁粉将其除去: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1@$1$综合探究$#$%%
$3$1.$#$【作出猜想】久置的铁生锈会生成
【实验探究】CaO
【实验质疑】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会生成氯化亚铁
【继续探究】磁铁
$2$解析:$#$久置的双吸剂中铁与空气中、反应变成,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生成的会继续与空气中反应生成与水,猜想成分时可能会有剩余的Fe和CaO,或是反应生成的、以及。CaO与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故第一步得出结论:一定含CaO;向滤液中加酚酞变红,说明溶液含有,但有可能是变质后生成的,也有可能是第一步向固体中加水后生成的,故第二步结论不准确;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了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固体中一定含;得到浅绿色滤液说明含,但来源可能是Fe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也有可能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与剩余的Fe反应生成的,故第三步结论不严密,【继续探究】中应先除去铁粉再进行检验。
$3$2.$#$(1)做重复实验
(2)固体氢氧化镁中没有自由移动的,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隔绝空气证明红色消失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无关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相应结果与结论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和相同质量的热水振荡,各滴加数滴酚酞溶液。一支保持温度不变,另一支自然冷却
保持温度不变的红色不消失(或消失),自然冷却的红色消失
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有关(或无关)
@#@@1@$1$中考真题$#$%%
$2$解析:$#$食醋、柠檬汁呈酸性,食盐水呈中性,这些物质都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即仍为无色);肥皂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解析:$#$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 g·,水的密度在常温下约为1 g·,A正确;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迅速升高,B正确;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是常用的干燥剂,C正确;浓硫酸腐蚀衣物和皮肤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衣物、皮肤炭化,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错误。
$2$解析:$#$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黑色粉末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木炭粉与稀硫酸不反应,A能完全区分开;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与稀硫酸都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B不能完全区分开;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氯化钠与稀硫酸不反应,C能完全区分开;铝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生成的溶液呈无色,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生成的溶液呈浅绿色,银与稀硫酸不反应,D能完全区分开。
$2$解析:$#$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增加,也就是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导致质量增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氯化钠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质量不变;烧碱(氢氧化钠)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质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其质量减小。
$2$解析:$#$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每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而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决定了两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A中说法正确;盐酸与硫酸都属于酸,它们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后都生成了大量的氢离子,氢离子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因此,两种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具有酸的通性,B中说法正确;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都属于碱,它们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后都生成了大量的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因此,两种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具有碱的通性,C中说法正确;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构成它们的都是碳原子,这些碳原子的结构是相同的,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根本原因是两种物质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中说法错误。
$2$解析:$#$柠檬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氢离子,因此具有酸的通性。酸可以和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本单元课题2具体学习)、盐等反应,但不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因此柠檬酸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3$7.$#$(1)吸水
$2$解析:$#$(1)浓硫酸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利用这一性质可作干燥剂。(2)铁位于氢前可置换出酸中的氢,金属氧化物也可与酸反应,①②均涉及的性质,属于酸的共同性质。(3)盐酸、硫酸都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都可用于用途①;用硫酸与碳酸钙反应时,产物微溶于水导致反应终止,不能换成;③制取盐酸麻黄素需氯元素,硫酸不能提供氯元素,故不可替换。
$3$8.$#$↑
═[或═↓](任写2个即可)
$3$9.$#$+2NaOH═
(2)稀盐酸(或溶液等)
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产生)
(3)挤压胶头滴管滴入NaOH溶液,振荡,打开活塞
(4)方案二的实验现象也可能是溶于水造成的
$2$解析:$#$(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只要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即可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利用碳酸钠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利用碳酸钠与可溶性钙盐(或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后面学习)]。(3)将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集气瓶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减少,集气瓶中的压强减小,打开活塞时,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4)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导致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
走向中考考场为什么魔法气球会变胀的化学探究_百度知道
为什么魔法气球会变胀的化学探究
我有更好的答案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使瓶内的气体被消耗,压强变小为什么魔法气球会变胀的化学探究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压强变小,气球变大:CO2被浓NaOH溶液吸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锥形瓶内的气压减小,气球变大进行解答.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使瓶内的气体被消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初二化学为什么瓶内压强减小,气球就膨胀了?_百度知道
初二化学为什么瓶内压强减小,气球就膨胀了?
初二化学为什么瓶内压强减小,气球就膨胀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初二化学为什么瓶内压强减小,气球就膨胀了?瓶内气压变小这点你知道啦 在标准大气压的情况下 大气压强是1.01*10五次方Pa 因为瓶内气压减小 所以此时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两端气压不平衡 就会产生力的作用 压强大的会向压强小的地方流动 所以对气球产生了力的作用 气球膨胀变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2011 年第二十一届“天原杯”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 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复赛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有 1 个或 2 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的错 1 个不得分,漏选 1 个扣 1 分.请将答案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 1. 分)联合国决定 2011 年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为宗旨.下列提法 (2 不符合其宗旨的是( ) A.化学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领域 B. 普及化学知识,宣传化学贡献,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C. 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化学为满足社会需求所作出的贡献,鼓励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创造 未来化学的热情 D.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食品 2. 分)关于天然气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2 ) A.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B. 液化石油气灶具改为天然气作燃料,燃烧时应减小进空气量或增大进天然气量 C. 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不会发生爆炸 D.与煤炭相比,天然气燃烧产生的废气中,SO2 等污染物较少 3. 分)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或氧化剂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 (2 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另外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 B. 扑灭三甲基一氯硅引发的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并用弱碱性水处理 C. 三甲基一氯硅水溶液 pH 小于 7 D.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四个原子构成 4. 分)根据“绿色化学”的思想,某化学家设计了下列化学反应步骤: (2 ①CaBr2+H2O ③HgBr2+CaO CaO+2HBr; HgO+CaBr2; ②2HBr+Hg ④2HgO HgBr2+H2↑; 2Hg+O2↑.该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制备( ) A.HBr B.CaOC.H2D.Hg5. 分)新型纳米材料 MFe2Ox (3<x<4)中 M 表示+2 价的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常温下, (2 MFe2Ox 能使工业废气中的 SO2 转化为 S,流程如下: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MFe2Ox 是还原剂 C. x<yB. SO2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SO2 发生了分解反应26. 分)核电荷数小于 18 的某元素 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 n,最外层电子数为 2n+1,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2n
(2 1.下列有关 X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X 能形成化学式为 X(OH)3 的物质 B. X 可能形成化学式为 KXO3 的物质 C.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比核电荷数少 10 D.X 可能形成化学式为 KX 的物质 7. 分)科学家对石墨进行处理使得石墨片的厚度逐渐变薄,最终获得目前已知的最薄的材料石墨烯(如右 (2 图) .石墨烯作为电导体,它和铜有着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下 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纳米化合物 B. 石墨烯与 C60 互为同素异形体 C. 石墨烯与有机物烯烃一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D.石墨制取石墨烯的过程是化合反应 8. 分)已知下列物质的名称分别是 (2 名称 硫代硫酸钠多硫化钙过氧化钡超氧化钾 化学式Na2S2O3 CaSx BaO2 KO2 根据上述命名规律回答:K2CS3 应命名为( A.三硫代碳酸钾 B.多硫碳酸钾3+) C.过硫碳酸钾+D.超硫碳酸钾3+9. 分)工业盐酸中因含有 Fe 而带黄色,若某工业品盐酸中 H 和 Cl 的个数比为 91:94,则该盐酸中 Fe 和 (2
Cl 的个数比为( ) A.1:1 B.1:3 C.91:94 D.1:94 10. 分)如右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 (2 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 .则滴管和烧 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甲 乙 A稀硫酸和铜片 水和 CO2 B 双氧水和 MnO2 NaOH 溶液和 CO2 C Na2CO3 溶液和稀硫酸NaOH 溶液和 SO2 DH2O 和 NH3 硝酸银溶液和 HClA.AB.BC.CD.D11. 分)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 (2 适量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导管 B 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 导管 B 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D.该装置可用来调节输出氧气的速度12. 分)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烃,碳原子在 4 及以下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通常是气体,常温常压下烃 (2 C2H4 和另一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7%,则混入的烃可能是( ) A.CH4 B.C2H2 C.C2H8 D.C8H8 13. 分)喜树中含有一种被称为喜树碱的生物碱,这种碱的相对分子质量在 300~400 之间,实验分析得知其元 (2 素组成为: 占 69.0%、 占 18.4%, O 含量为 H 的 4 倍, C O 且 其余为 N, 则一个喜树碱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 ) A.42 B.43 C.44 D.45 14. 分)已知 t℃时,盐 M(不含结晶水,相对分子质量为 126)的溶解度为 S 克.在一定量的 M 的水溶液中加 (2 入 a g M 后,恰好为 t℃时的饱和溶液.若用 M?7H2O 代替 M,欲使原溶液在 t℃时恰好饱和,则需加入 M?7H2O 的质量(克)为( ) A.2a B. C. D. (2+ ) (1+ )15. 分)下列从原料及有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2 ( ) A. C CO CO2 Na2CO3 溶液 B. Cu C. CaO D. Fe Cu(NO3)2 溶液 Ca(OH)2 溶液 Fe2O3 Cu(OH)2 NaOH 溶液Fe2(SO)4 溶液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10 个小题,共 40 分) 16. 分)水是生命之源,与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6 (1)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_________ (填编号)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 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悬浮的杂质,同时还必须进行消毒.ClO2 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用 Cl2 与 NaClO2 制取 ClO2.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Cl2+ _________ NaClO2T2NaCl+ _________ ClO2 + (2)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水也是一种常用的试剂.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 H ,形成水合氢离子 + (H3O ) .下列对上述过程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 . A.氧元素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组成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与水分子比水合离子的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研究人员最近发现,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 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 在常温、 常压下, 水可以结成冰, 称为“热冰”. “热 冰”有许多实用价值,如开发新药、用于纳米打印机等,还可能用来 _________ (填写序号) A.代替干冰 B.防止冰川熔化 C.在室温下制作冰雕 D.建室温溜冰场 (3)医药上可用石膏来固定骨折部位.石膏有熟石膏(CaSO4? H2O,一种白色粉末)和生石膏(CaSO4?2H2O, 一种坚硬的固体)两种,固定骨折的石膏是 _________ (填化学式) .固定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17. 分)CO 与 PdCl2 反应产生黑色金属钯粉末(反应中有水参加) (3 ,用此来检测 CO 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此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反应中 CO 具有 _________ 性. 18. 分)某金属 A 的氯化物溶液 2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 5.55%.向其中加入 AgNO3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4 过滤干燥得沉淀的质量为 28.7 g.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___ .可确定 A 为 _________ 元素,其 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 .19. 分) (5 氧化铜 (黑色) 氧化亚铜 、 (红色) 都可用作玻璃或瓷器着色剂, 在高温下 4CuO 木炭还原 CuO 除了发生:2CuO+C2Cu2O+O2↑. 用2Cu+CO2↑的反应外,还可发生其他反应,请写出木炭与氧化铜发生的其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2+ Cu2O 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Cu 和 Cu.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 CuO 经木炭还原所得到的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 Cu2O: _________ . 20. 分)根据下表中溶解度(20℃) (5 : 溶质 CaSO4?2H2O 0.201 溶解度 g/100gH2OCaCO3 0.0065BaSO4 0.00017为确认 CaCO3 溶解度小于 CaSO4?2H2O,做以下实验: CaSO4?2H2O (固) Na2CO3 溶液混合、 和 搅拌、 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沉淀. 取少量滤液用 HCl 溶液酸化后再加 BaCl2 2 得 BaSO4 沉淀,溶液中 SO4 可能源于: 1 _________ ; 2 _________ . 取少量经水洗涤的沉淀,和盐酸反应逸出的气体能使澄清 Ca(OH)2 变混浊,发生了上述两个可能中的哪个反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21. 分)已知 KNO3、Cu(NO3)2、AgNO3 三种硝酸盐热分解化学方程式如下:①2KNO3 (3 ②2Cu(NO3)2 2CuO+4NO2↑+O2↑;③2AgNO32KNO2+O2↑;2Ag+2NO2↑+O2↑;又知 NO2 与 O2 在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④4NO2+O2+2H2OT4HNO3 某固体可能由上述三种硝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适量该固体充分加热,得到一定量的气体,将这些气体通入 水中,结果全部被吸收,没有剩余,回答: (1)若该固体是纯净物,指出是哪种盐,为什么? _________ . (2)该固体不可能是混合物,为什么? _________ . 22. 分)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广泛用于钢铁工业、电真空照明材料等方面.钨在自然界主 (6 要以钨(+6 价)酸盐的形式存在.有开采价值的钨矿石是白钨矿和黑钨矿.黑钨矿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锰的钨酸盐, 化学式常写成 FeWO4、MnWO4.黑钨矿传统冶炼工艺的第一阶段是碱熔法(如下图,已知钨酸是一种难溶性强酸、 对热不稳定) .其中 A、B、C 都是钨的化合物. (1)写出 A 的化学式:A _________ ;写出生成 B 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由产品 C 得到高纯度的钨, 应该用 H2 作还原剂,写出用 H2 还原三氧化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2)目前,冶炼拉制钨丝的金属钨,都用组成为非整比的钨氧化物为原料,这种氧化钨中存在五价和六价两种价 态的钨.试确定组成为 WO2.9 的氧化钨中这两种价态的钨原子数之比等于 _________ . 23. 分)潜水员下潜 10 m,所受压强约为 2×10 Pa(p 大气压+p 水柱压) (4 ,下潜 20 m,约为 3×10 Pa.已知某温度 时,He、N2、O2 在 1mL 水中溶解体积依次为:0.008mL、0.013mL、0.025mL.又知,压强不很大时,气体溶解于 5 5 5 水的体积几为定值.如 N2 的压强分别为 1×10 Pa、2×10 Pa、3×10 Pa 时,在 1mL 水中溶解体积均为 0.013mL. (1)为什么供潜水员呼吸的是 He 和 O2 的混合气体?(设气体在血液中溶解体积和水中的相近) _________ . (2)为什么潜水员上浮速度不能快? _________ . 24. 分)分别用(20℃)饱和 NaOH 溶液、饱和 KOH 溶液和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 FeCl3 溶液反应得 Fe(OH) (4
3+ 3 沉淀:Fe +3OH TFe(OH)3↓ 实验中发现,Fe(OH)3 完全沉淀时,所需饱和 NaOH 溶液的质量少于饱和 KOH 溶液,为什么?(20℃时,NaOH、 KOH 溶解度分别为 109 克,112 克) _________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20 分) 25. 分)某同学将一小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 (5 色滤液,并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1)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 . (2)同学们对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多种猜想,其中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 ①溶质为 _________ ;②溶质为 _________ . (3)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来验证以上猜想.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 论 _________ 方案一 如果 _________ 猜想 _________ 成立 _________ 方案二 如果 _________ 猜想 _________ 成立 26. 分)亚硝酸钠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实验室一般用亚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来制取 N2.N2 的化学性 (6 质十分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 H2 部分化合生成 NH3.下图为制取少量 NH3 的装置(制取 H2 的装置已略去) :55(1)C 装置的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2)反应时 N2 和 H2 的最佳质量比是 _________ .如果按此比例进行反应,反应时,D 中导管口是否会逸出气 泡?(已知 NH3 极易溶于水) ,说明逸出气泡的原因: _________ . (3)B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 . (4)用实验方法证明确实有 NH3 生成: _________ . 27. 分)某学习小组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测定锌铜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9 (1)实验前,先将锌铜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_________ ; (2)实验操作步骤有: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再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 C 的 液面位置;②将 B 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 B 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 C 的液 面位置;④由 A 向 B 滴加足量试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再进行的操作的顺序是 _________ (填序号) ;记录 C 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 _________ ; (3)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4)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 a g,与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氢气体积为 V L,为求出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_________ ; A.反应前加入稀酸的体积 B.反应前加入稀酸的质量分数 C.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 D.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 (5)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 a g,与酸充分反应后,B 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b g,则锌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 ;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锌的质量分数将 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 响”)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 2 个小题,共 10 分) 28. 分)金属单质 A 和非金属单质 B 可生成化合物 A2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 (4 A2B.某校一课外小组的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 A 和 B 的质量 a 和 b 各不相同,但总质量 相等,都是 8.0g.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试求丙学生实验中 a:b 的值可能是多少? A 的用量 B 的用量 A2B 的质量 7.0 g 1.0 g 5.0 g 甲 4.0 g 4.0 g 5.0 g 乙 a g b g 3.0 g 丙 29. 分)自然界存在着一种白云石的矿石,其化学式是 xCaCO3?yMgCO3. (6 (其中 x、y 为最小正整数比) .以它 为原料,可制取耐火材料等. (1)称取 2.76 g 白云石,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冷却到室温,再称量固体质量为 1.44g.试通过计算写出白云石 的化学式. (2)若再称取 2.76g 白云石,研碎后与过量炭粉混合,放在特定仪器中隔绝空气强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白云石分解 率为 a 设白云石 CaCO3、 ( MgCO3 同比分解) 生成 V L 一氧化碳 , (密度为: 1.25g/L) . (已知 CaO+3C 2MgO+5C Mg2C3+2CO) CaC2+CO;①试计算 V 为多少 L?(用 a 代数式表示) . ②请在右图中画出 V 和 a 的关系图. 30.附加题: 社会实践活动中,课外兴趣小组对某钢铁厂的铁矿石样品和钢样进行实验、分析、计算,了解了该钢铁厂生产原料、 产品的相关信息.下面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帮助计算回答: 取该厂的某钢样粉末 28.36g(假设只含 Fe 和 C) ,在氧气流中充分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得到 3g 白色沉淀. (1)计算此钢样粉末中铁和碳的质量之比. (2)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钢样粉末分别加到 50g 质量分数相同的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 示: (标准状况下,2g H2 的体积为 22.4 L) Ⅰ 实验序号 2.836 加入钢样粉末的质量/g 1.12 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L Ⅱ 5.672 2.24 Ⅲ 8.508 2.80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硫酸中 H2SO4 的质量分数. (3)若在实验Ⅱ中继续加入 m g 钢样粉末,计算反应结束后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多少?(用含 m 的代数式表示) 2011 年第二十一届“天原杯”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 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复赛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有 1 个或 2 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的错 1 个不得分,漏选 1 个扣 1 分.请将答案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 1. 分)联合国决定 2011 年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为宗旨.下列提法 (2 不符合其宗旨的是( ) A.化学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领域 B. 普及化学知识,宣传化学贡献,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C. 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化学为满足社会需求所作出的贡献,鼓励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创造 未来化学的热情 D.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食品 考点: 化学的用途;化学的研究领域.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化学的定义判断. B、根据化学的用途和学科分类判断. C、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用途判断. D、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判断. 解答: 解: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不仅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还研究 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所以正确. B、化学分支有生物化学学科,化学在生命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正确. C、利用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生存的条件,所以正确. D、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同时化工生产也带来了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利 用化学知识可控的,绿色食也含有化学物质:所以错误. 故选 D. 点评: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研究物质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了解化学的 用途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13945252. 分)关于天然气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2 ) A.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B. 液化石油气灶具改为天然气作燃料,燃烧时应减小进空气量或增大进天然气量 C. 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不会发生爆炸 D.与煤炭相比,天然气燃烧产生的废气中,SO2 等污染物较少 考点: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或加热易发生爆炸事故,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确 定物质燃烧时所需要氧气的量. 解答: 解:A、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 A 正确; B、液化气的主要成分是丁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13945252C4H10+13O2 2 138CO2+10H2O CH4+2O2CO2+2H2O1 2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发现,丁烷燃烧时需要的氧气量大,故将液化石油气灶具改为天然气作燃料, 燃烧时应减小进空气量或增大进天然气量,故 B 正确; C、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会发生爆炸事故,故 C 错误; D、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易生成二氧化硫,天然气燃烧时的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少,故 D 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在解决燃气灶改换燃料气时进风口 和进气口的问题时,可以依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进行解决. 3. 分)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或氧化剂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 (2 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另外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 B. 扑灭三甲基一氯硅引发的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并用弱碱性水处理 C. 三甲基一氯硅水溶液 pH 小于 7 D.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四个原子构成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 关系. 专题: 新信息筛选题. 分析: 由题意: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或氧化剂会引起爆炸,在空 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另外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故:应密封防水;其 引发的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并用弱碱性水处理;水溶液 pH 小于 7. 解答: 解: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说法正确,因为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故 A 正确; B、扑灭三甲基一氯硅引发的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并用弱碱性水处理,说法正确,故 B 正确; C、三甲基一氯硅水溶液 pH 小于 7,说法正确,因为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故 C 正确; D、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四个原子构成,说法错误,应“三甲基一氯硅分子由碳、氢、硅、氯四 种原子构成”,故 D 错误. 故选 D. 点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 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13945254. 分)根据“绿色化学”的思想,某化学家设计了下列化学反应步骤: (2 ①CaBr2+H2O ③HgBr2+CaO CaO+2HBr; HgO+CaBr2; ②2HBr+Hg ④2HgO HgBr2+H2↑; 2Hg+O2↑.该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制备( ) A.HBr B.CaOC.H2D.Hg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绿色化学.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 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所以每一个反应的生成物只要能是其它 反应的反应物则就可循环使用,利用此原理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依据绿色化学中关于绿色化学的要求是,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 原子,所以每一个反应的生成物只要能是其它反应的反应物则就可循环使用,分析知反应①的两种产物分1394525 别可为②③提供产物,反应②的生成物溴化汞可为③提供反应物,氢气未被重新利用,反应③的生成物可 用于④①的反应物,反应④中的生成物汞可用于反应②,氧气没有被重新使用,故在整个的反应中最后剩 余的物质是氢气与氧气,分析选项可得答案 故选 C 点评: 此题是对绿色化学的问题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循环反应原理分析出最后的剩余物质. 5. 分)新型纳米材料 MFe2Ox (3<x<4)中 M 表示+2 价的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常温下, (2 MFe2Ox 能使工业废气中的 SO2 转化为 S,流程如下: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MFe2Ox 是还原剂 C. x<yB. SO2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SO2 发生了分解反应考点: 还原反应;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转化流程图和已知条件可知,反应中 SO2 转化为 S,反应前和反应后氧原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据此 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正确选择. 解答: 解:A、由流程图可知在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硫失掉氧,MFe2Ox 得到氧被氧化是还原剂,故 A 说法正确.1394525B、由转化流程图可知,反应前后氧原子的数目改变,SO2 转化为 S,故可判断 SO2 参与了反应,所以它当 然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是前后不会变的物质.故 B 说法正错误; C、因为 M+2 价,Fe+3 价,且有两个 Fe.所以正的化合价有 2+3×2=8,又因为 O 为2 价,所以 y 的数值 为 4,而 3<x<4,故 C 是说法正确. D、因为分解反应一种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如加热、通直流电、催化剂等)分解成二种或二种以上较简单 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而此反应不符合该特征.故 D 说法错误. 故选 A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物质反应的情况,通过观察流程图得到信息,据此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6. 分)核电荷数小于 18 的某元素 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 n,最外层电子数为 2n+1,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2n
(2 1.下列有关 X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X 能形成化学式为 X(OH)3 的物质 B. X 可能形成化学式为 KXO3 的物质 C.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比核电荷数少 10 D.X 可能形成化学式为 KX 的物质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采用代入数值法进行分析解答题,即假设 n=1、n=2、n=3、n=4 等,利用题目给 定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n=1 时核电荷数是 1,最外层电子数是 3,核电荷数是 1 的是氢元素,而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是 3, 故该可能排除. 当 n=2 时核电荷数是 7,最外层电子数是 5,符合题目要求,该元素是氮元素. 当 n=3 时核电荷数是 17,最外层电子数是 7,符合题目要求. 当 n=4 时核电荷数会比 18 大,故该可能排除. 因此 X 元素可能是氮元素或氯元素. A、不论 X 元素是氮元素还是氯元素,均不能形成化学式为 X(OH)3 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X 元素可能是氮元素或氯元素,可能形成化学式为 KXO3 的物质(KNO3) ,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最外层电子数是 5,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核电荷数少 2;若最外层电子数是 7,X 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比核电荷数少 10;故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比核电荷数少 10;故选项说法错误.13945252 D、当 X 是氯元素时可以和钾元素形成 KCl,故 X 可能形成化学式为 KX 的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C.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采用代入数值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出元素的种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7. 分)科学家对石墨进行处理使得石墨片的厚度逐渐变薄,最终获得目前已知的最薄的材料石墨烯(如右 (2 图) .石墨烯作为电导体,它和铜有着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下 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纳米化合物 B. 石墨烯与 C60 互为同素异形体 C. 石墨烯与有机物烯烃一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D.石墨制取石墨烯的过程是化合反应 考点: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对石墨进行处理使得石墨片的厚度逐渐变薄即可获得石墨烯,说明石墨烯 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解答: 解:A、石墨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 A 错误; B、石墨烯为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C60 为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因此石墨烯和 C60 互为同素异形体,故 B 正确; C、石墨烯属于无机非金属单质,不是有机物,故 C 错误; D、石墨制取石墨烯只是碳原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不是化合反应,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的只是,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13945258. 分)已知下列物质的名称分别是 (2 名称 硫代硫酸钠多硫化钙过氧化钡超氧化钾 化学式Na2S2O3 CaSx BaO2 KO2 根据上述命名规律回答:K2CS3 应命名为( A.三硫代碳酸钾 B.多硫碳酸钾 ) C.过硫碳酸钾 D.超硫碳酸钾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摄取典型信息、以新衬新解题. 分析: 首先分析已知三种物质名称的由来,进而抽出共性信息来对比 K2CS3 的组成,直接命名.根据物质的名称 可以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读出物质的名称. 解答: 解:Na2S2O3 可看作硫酸钠(Na2SO4)中一个氧原子被一个硫原子代替,故称硫代硫酸钠. CaSx 可看作硫化钙(CaS)中硫原子数目增加,故称多硫化钙. BaO2 可看作氧化钡(BaO)中增加一个氧原子,故称过氧化钡. 而 K2CS3 的可看作是 K2CO3 中三个氧原子被三个硫原子代替,和 Na2S2O3 命名原理一样. 故 K2CS3 与 Na2S2O3 的读法相似,应该读作三硫代碳酸钾. 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 对化学符号的读法,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大.1394525 9. 分)工业盐酸中因含有 Fe 而带黄色,若某工业品盐酸中 H 和 Cl 的个数比为 91:94,则该盐酸中 Fe 和 (2
Cl 的个数比为( ) A.1:1 B.1:3 C.91:94 D.1:94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 电荷守恒. 分析: 根据溶液呈中性,所有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进行分析:设溶液中的13945253++3+H 个数是 91x,则 Cl 的个数是 94x,再设的 Fe 个数是 y,由所有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
3+ 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得 94x=91x+3y,所以,y=x,得出盐酸中 Fe 和 Cl 的个数比.
解答: 解:设溶液中的 H+个数是 91x,则 Cl 的个数是 94x,再设的 Fe3+个数是 y,由所有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
3+ 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得:94x=91x+3y,所以,y=x,得出盐酸中 Fe 和 Cl 的个数比:1: 94,所以,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了在溶液中所有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的关 系进行求离子的个数比. 10. 分)如右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 (2 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 .则滴管和烧 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甲 乙 A稀硫酸和铜片 水和 CO2 B 双氧水和 MnO2 NaOH 溶液和 CO2 C Na2CO3 溶液和稀硫酸NaOH 溶液和 SO2 DH2O 和 NH3 硝酸银溶液和 HCl+3+A.AB.BC.CD.D考点: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专题: 化学实验与探究. 分析: 根据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则甲装置中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更多的气体,装置内气压变 大,则气球变大,而乙装置中发生反应使气体减少,装置内的气压变小,则气球变大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甲中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气压不变化,乙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气压变小,气球能变大,故 A 错 误; B、甲中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装置内气压变大,则气球变大,乙中 NaOH 溶液和 CO2 反应使气体减少,装置内的气压变小,则气球变大,故 B 正确; C、甲中 Na2CO3 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装置内气压变大,则气球变大,乙中 NaOH 溶液和 SO2 反应使气体减少,装置内的气压变小,则气球变大,故 C 正确; D、甲中氨气溶于水,气体减少,气压变小,则气球变小,乙中硝酸银溶液和 HCl 反应使气体减少,装置 内的气压变小,则气球变大,故 D 错误; 故选 BC. 点评: 本题考查装置中气球的变化,学生应明确气球的位置,根据熟悉的化学反应及气体体积的变化来借助气压 分析气球的变化即可解答.1394525 11. 分)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 (2 适量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导管 B 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C.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B. 导管 B 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D.该装置可用来调节输出氧气的速度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 实验操作型;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氧气不易溶于水,如果钢瓶中的氧气从 A 进入该装置时,A 导管口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通过冒出气泡的 多少,可以判断输出氧气的速度,为医生提供间接的数据. 解答: 解:A、导管 B 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时,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会使水从试剂瓶中排出.错误; B、导管 B 应该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正确; C、根据冒出气泡的快慢可以判断该装置输出氧气的速度.正确; D、该装置可用来判断输出氧气的速度,但是不能调节输出氧气的速度,调节输出氧气的速度时要通过阀 门.错误. 故选 AD. 点评: 解答本题要从氧气的性质、装置的特点阀门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39452512. 分)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烃,碳原子在 4 及以下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通常是气体,常温常压下烃 (2 C2H4 和另一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7%,则混入的烃可能是( ) A.CH4 B.C2H2 C.C2H8 D.C8H8 考点: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新信息筛选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烃的化学式 C2H4 可计算其中 C 元素的质量分数=1394525×100%≈85.7%<87%,则混合气体中所含的另一种烃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大于 87%, 这样所得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才可能为 87%; 根据化给烃的化学式, 计算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碳元素质量分数大于 87%且每个分子中碳原子个数在 4 以下的符合题目要求. 解答: 解:A、CH4 中 C 元素的质量分数= B、C2H2 中 C 元素的质量分数= 可能; C、C2H8 中 C 元素的质量分数= =75%<87%;故 C 不可能; ×100%=75%<87%;故 A 不可能; ×100%≈92.3%>87%,且每个分子中含有 2 个 C 原子小于 4 个;故 BD、C8H8 中每个分子中含有 8 个 C 原子大于 4 个,为液体;故 D 不可能; 故选 B. 点评: 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构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可判断分子中各 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13. 分)喜树中含有一种被称为喜树碱的生物碱,这种碱的相对分子质量在 300~400 之间,实验分析得知其元 (2 素组成为: 占 69.0%、 占 18.4%, O 含量为 H 的 4 倍, C O 且 其余为 N, 则一个喜树碱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 ) A.42 B.43 C.44 D.45 考点: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1394525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元素的含量来计算物质的化学式,然后利用化学式可知物质的构成,则可判断分子中的原子总数. 解答: 解:由 O 占 18.4%,且 O 含量为 H 的 4 倍, 则 H 元素的含量为 4.6%, N 元素的含量为 169%4.6%18.4%=8%, 则该物质中 C、H、O、N 的原子个数比为 : : : =10:8:2:1,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0H8O2N)n, 又碱的相对分子质量在 300~400 之间, 300<(12×10+1×8+16×2+14)×n<400, 则 n=2 符合, 即物质的化学式为 C20H16O4N2, 则 1 个分子中含有 20+16+4+2=42 个原子,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元素的质量分数来计算得出物质的化学式,再利用化学式判断物质的构成即可解答,计 算较复杂. 14. 分)已知 t℃时,盐 M(不含结晶水,相对分子质量为 126)的溶解度为 S 克.在一定量的 M 的水溶液中加 (2 入 a g M 后,恰好为 t℃时的饱和溶液.若用 M?7H2O 代替 M,欲使原溶液在 t℃时恰好饱和,则需加入 M?7H2O 的质量(克)为( ) A.2a B. C. D. (2+ ) (1+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定义进行计算.在一定温度下,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解:设 a 克 M 溶解在 m 克水中达到饱和1394525=m=设需要加入 M.7H2O 的质量是 x 克 其中含 M:x× = ,将 m= = 故含水 克; 克代入得 x=故选 C 点评: 会灵活运用溶解度定义进行计算. 15. 分)下列从原料及有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2 ( ) A. C CO CO2 Na2CO3 溶液 B. Cu C. CaO D. Fe Cu(NO3)2 溶液 Ca(OH)2 溶液 Fe2O3 Cu(OH)2 NaOH 溶液Fe2(SO)4 溶液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1394525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理论上正确,要求物质的转化需符合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操作上可行,要求操作应简便易行;经济上 合理,要求不能利用价格昂贵的物质转化为价格低廉的物质;根据以上要求,分析每个方案;分析时可首 先判断理论上是否可行,然后再考虑操作上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 解答: 解:A、碳不完全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 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理论上正确,操作中需要加热不够简便,且使用氢氧化钠制取碳酸钠,经济上不合 理;故 A 不正确; B、与硝酸银反应可生成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可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理论上正确,操作上也较简便, 但利用硝酸银、氢氧化钠制取氢氧化铜,经济上不合理;故 B 不正确; C、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理论上正确,操作也只需要 加入液体较为简便,利用碳酸钠获得氢氧化钠,经济上也合理;故 C 正确;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能生成三氧化二铁,因此该方案在理论上就是错误的;故 D 不正 确. 故选 C. 点评: 在选择试剂制备物质时,除了需要考虑反应原理外,还需要考虑操作是否简便,经济是否合理,是否环保 等.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10 个小题,共 40 分) 16. 分)水是生命之源,与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6 (1)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②④ (填编号)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悬浮的杂质,同时还必须进行消毒.ClO2 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用 Cl2 与 NaClO2 制取 ClO2.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Cl2+ 2 NaClO2T2NaCl+ 2 ClO2 + (2)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水也是一种常用的试剂.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 H ,形成水合氢离子 + (H3O ) .下列对上述过程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A D (填序号) . A.氧元素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组成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与水分子比水合离子的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研究人员最近发现,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 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 在常温、 常压下, 水可以结成冰, 称为“热冰”. “热 冰”有许多实用价值,如开发新药、用于纳米打印机等,还可能用来 C D (填写序号) A.代替干冰 B.防止冰川熔化 C.在室温下制作冰雕 D.建室温溜冰场 (3)医药上可用石膏来固定骨折部位.石膏有熟石膏(CaSO4? H2O,一种白色粉末)和生石膏(CaSO4?2H2O, 一种坚硬的固体)两种,固定骨折的石膏是 CaSO4? H2O(或 2CaSO4?H2O) (填化学式) .固定时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2CaSO4? H2O+3H2O=2CaSO4?2H2O .考点: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水的性质和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可以根据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防止环境污染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据化学反应 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进行配平; + (2)根据 H 和水结合形成水合氢离子的实质来分析; 根据题意信息: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后,在常温、常压下,水可以结成冰,即为“热冰”,可知热冰溶解过程会 吸热,具有冰的物理性质等; (3)根据生石膏和熟石膏的性质区别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来回答. 解答: 解: (1)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即不会导致水污染的做法,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抑制水中所 有动、植物的生长会使水质变坏,从而使水受污染,故选②④;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的原则,利用观察法可以对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其系数应分别为:1、2、2;1394525 (2)H 和水结合形成水合氢离子的方程式为:H +H2O=H3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元素种类没有变 化,元素化合价也没有变化,微粒组成由分子和离子结合成为离子而发生变化,化学性质也变为酸性,但 过程前后电子总数均为 10 电子,无变化,故选:A、D; 根据热冰的概念和形成条件可知,热冰实质仍然是水,故不能做代替干冰和防止冰川熔化等用途;根据热 冰的特点“在常温、常压下,水可以结成冰”可知在室温下可以制作冰雕,还能建室温溜冰场.故答案为:C、 D. (3)医药上可用熟石膏来固定骨折部位,熟石膏在一定的温度下和水结合变为较大硬度的生石膏,从而起 到固定作用,方程式为:2(CaSO4? H2O)+3H2O=2(CaSO4?2H2O) . 故答案为: (1)②④;1、2、2; (2)AD;CD; (3)CaSO4? H2O(或 2CaSO4?H2O) ;2(CaSO4? H2O) +3H2O=2(CaSO4?2H2O)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掌握基本知识,难度较大.本题围绕“水”做为主题设置 情景,既将环境保护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突出了化学 STSE 试题的主旨,又起到了宣传知识,体现生产生 活,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知识能力.问题并不难,可要求学生考虑全面并不容易,特别针对“热冰”这个新的概 念,要牢牢抓住实质仍然是水,故不能做代替干冰和防止冰川熔化等用途. 17. 分)CO 与 PdCl2 反应产生黑色金属钯粉末(反应中有水参加) (3 ,用此来检测 CO 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此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CO+PdCl2 +H2OT2 HCl+Pd↓+CO2 ,反应中 CO 具有 还原 性.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及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原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一氧化碳具有可燃 性和还原性. 解答: 解:根据题中信息,CO 与 PdCl2 反应产生黑色金属钯粉末(反应中有水参加) ,反应物为一氧化碳,PdCl2、1394525+++水,生成物为黑色金属钯、氯化氢气体和二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为:CO+PdCl2 +H2OT2 HCl+Pd↓+CO2 反应中 CO 得到氧,被氧化,是还原剂. 故答案为:CO+PdCl2 +H2OT2 HCl+Pd↓+CO2;还原 点评: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8. 分)某金属 A 的氯化物溶液 2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 5.55%.向其中加入 AgNO3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4 过滤干燥得沉淀的质量为 28.7 g.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0 .可确定 A 为 钙 元素,其氯化物的化学式 为 CaCl2 . 考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根据题目中关于物质质量的关系,结合具体的反应可利用所学的知识书写该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利用化学 方程式的计算分别对 A 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讨论,进而判断金属的种类. 解答: 解:设金属的化合价是 x,原子量是 y,因氯化物与硝酸银反应会生成氯化银和 A 的硝酸盐,则有 AClx+xAgNO3=xAgCl+A(NO3)xy+35.5x 143.5x 200g×5.55%1394525=y 由于金属的化合价一般是从 1 到 3,分别讨论可得金属的原子量分别是:化合价是 1 时原子量是 20,为二 时原子量是 40,为三时原子量是 60,金属的原子量是 20 与 60 时无此金属,所以有 x=2;y=40 则该金属元素是钙 这种氯化物的化学式 CaCl2 故答案为:40;钙; CaCl2 点评: 此题是一道综合计算题,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计算中数据的分析,属于一道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难题.19. 分) (5 氧化铜 (黑色) 氧化亚铜 、 (红色) 都可用作玻璃或瓷器着色剂, 在高温下 4CuO 木炭还原 CuO 除了发生:2CuO+C 其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CuO+C2Cu2O+O2↑. 用2Cu+CO2↑的反应外,还可发生其他反应,请写出木炭与氧化铜发生的 2 Cu2O+CO2↑或 2CuO+C2+Cu2O+CO↑ .Cu2O 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Cu 和 Cu.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 CuO 经木炭还原所得到的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 Cu2O: 取少量还原得到的红色物质,滴加足量稀硫酸,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就证明有 Cu2O 存在,否则没有 . 考点: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题意,碳和氧化铜反应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和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Cu2O 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 2+ 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Cu 和 Cu,可加入稀硫酸进行探究. 解答: 解:高温下氧化铜会分解生成氧化亚铜和氧气,所以在木炭与氧化铜反应时,还有可能发生的反应是生成 氧化亚铜和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根据题意,Cu2O 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2+ Cu 和 Cu,因此,检验氧化亚铜时可把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后的红色固体放入稀硫酸,若观察到无明显现 象,说明红色固体是不能与酸反应的红色铜;若观察到红色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可判断红色固 体一定含有氧化亚铜; 故答案为:13945254 CuO+C2 Cu2O+CO2↑或 2CuO+CCu2O+CO↑;取少量还原得到的红色物质,滴加足量稀硫酸,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就证明有 Cu2O 存在,否则没有.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题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20. 分)根据下表中溶解度(20℃) (5 : 溶质 CaSO4?2H2O 0.201 溶解度 g/100gH2OCaCO3 0.0065BaSO4 0.00017为确认 CaCO3 溶解度小于 CaSO4?2H2O,做以下实验: CaSO4?2H2O (固) Na2CO3 溶液混合、 和 搅拌、 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沉淀. 取少量滤液用 HCl 溶液酸化后再加 BaCl2 2 得 BaSO4 沉淀,溶液中 SO4 可能源于: 1 硫酸钙微溶产生少量的硫酸根离子 ; 2 生成物硫酸钠产生的硫酸根离子 . 取少量经水洗涤的沉淀,和盐酸反应逸出的气体能使澄清 Ca(OH)2 变混浊,发生了上述两个可能中的哪个反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SO4+Na2CO3 TCaCO3↓+Na2SO4 . 考点: 酸碱盐的溶解性;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摄取典型信息、以新衬新解题. 分析: 根据表中提供的溶解度进行分析,CaSO4?2H2O 微溶于水,碳酸钙和硫酸钡都是难溶于水,绝对不溶的物质 的没有的,酸碱盐溶于水时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解答: 解:分析实验过程:硫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硫酸钠,过滤后出去碳酸钙,所得滤液中含有硫酸 钠和可能未完全反应的硫酸钙或碳酸钠,加入稀盐酸除去碳酸根离子,再加入氯化钡能得到硫酸钡沉淀,1394525溶液中 SO4 可能源于硫酸钙微溶产生少量的硫酸根离子和生成物硫酸钠产生的硫酸根离子.取少量经水 洗涤的沉淀,和盐酸反应逸出的气体能使澄清 Ca(OH)2 变混浊,说明沉淀中含有碳酸钙,故发生的化学 反应为 CaSO4+Na2CO3 TCaCO3↓+Na2SO4. 故答案为:1、硫酸钙微溶产生少量的硫酸根离子; 2、生成物硫酸钠产生的硫酸根离子.2 CaSO4+Na2CO3 TCaCO3↓+Na2SO4. 点评: 对于反应后生成物的分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要考虑都反应物可能未完全参加反应.21. 分)已知 KNO3、Cu(NO3)2、AgNO3 三种硝酸盐热分解化学方程式如下:①2KNO3 (3 ②2Cu(NO3)2 2CuO+4NO2↑+O2↑;③2AgNO32KNO2+O2↑;2Ag+2NO2↑+O2↑;又知 NO2 与 O2 在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④4NO2+O2+2H2OT4HNO3 某固体可能由上述三种硝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适量该固体充分加热,得到一定量的气体,将这些气体通入 水中,结果全部被吸收,没有剩余,回答: (1)若该固体是纯净物,指出是哪种盐,为什么? Cu(NO3)2 . (2)该固体不可能是混合物,为什么? 只有分解所得 NO2、 2 系数之比为 4: 通入水中发生反应 4 NO2 +O2 +2 H2OT4 HNO3, O 1, 气体才能全部被吸收 .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 摄取典型信息、以新衬新解题. 分析: 根据反应 4NO2+O2+2H2OT4HNO3 分析加热反应后的气体,对固体加热分解反应后生成的 NO2 与 O2 气体 分子数比为 4:1 时,气体通入水中观察到气体全部被吸收,若不满足该分子数比时,则气体通入水中可观 察到有气体放出. 解答: 解: (1)若该固体是纯净物,且将这些气体通入水中,结果全部被吸收,没有剩余,根据反应13945254NO2+O2+2H2OT4HNO3,则可判断受热分解反应后生成的 NO2 与 O2 气体分子数比为 4:1;由 KNO3、 Cu(NO3)2、AgNO3 三种硝酸盐热分解化学方程式,可判断固体纯净物为 Cu(NO3)2; (2)要使固体充分加热得到一定量的气体,将这些气体通入水中,结果全部被吸收,没有剩余,根据反应 4NO2+O2+2H2OT4HNO3, 则可判断受热分解反应后生成的 NO2 与 O2 气体分子数比为 4: 再根据 KNO3、 1; Cu(NO3)2、AgNO3 三种硝酸盐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三种固体物质无论如何进行混合,分解后所得的 NO2 与 O2 气体分子数比都不能满足 4:1 的关系,因此,可判断该固体物质不可能是混合物. 故答案为: (1)Cu(NO3)2; (2)只有分解所得 NO2、O2 系数之比为 4:1,通入水中发生反应 4 NO2 +O2 +2 H2OT4 HNO3,气体才能全部被吸收. 点评: 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出反应中各物质的分子(粒子)个数比,此为解答本题的基础,考查了对化学 方程式的灵活运用. 22. 分)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广泛用于钢铁工业、电真空照明材料等方面.钨在自然界主 (6 要以钨(+6 价)酸盐的形式存在.有开采价值的钨矿石是白钨矿和黑钨矿.黑钨矿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锰的钨酸盐, 化学式常写成 FeWO4、MnWO4.黑钨矿传统冶炼工艺的第一阶段是碱熔法(如下图,已知钨酸是一种难溶性强酸、 对热不稳定) .其中 A、B、C 都是钨的化合物. (1)写出 A 的化学式:A Na2WO4 ;写出生成 B 的化学方程式: Na2WO4 +2HClTH2WO4↓+2NaCl ;由产 品 C 得到高纯度的钨,应该用 H2 作还原剂,写出用 H2 还原三氧化钨的化学方程式: WO3 +3H2 W+3H2O .(2)目前,冶炼拉制钨丝的金属钨,都用组成为非整比的钨氧化物为原料,这种氧化钨中存在五价和六价两种价 态的钨.试确定组成为 WO2.9 的氧化钨中这两种价态的钨原子数之比等于 1:4 . 考点: 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1394525 分析: (1)根据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锰不溶于水,钨酸钠易溶于水判断 A 为钨酸钠;钨酸钠和浓盐酸反应生成钨酸 和氯化钠,氢气还原氧化钨生成钨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解答: 解: (1)熔融 FeWO4、MnWO4 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锰和钨酸钠,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锰 不溶于水,钨酸钠易溶于水,经过水浸、过滤,A 为钨酸钠; 钨酸钠和浓盐酸反应生成钨酸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WO4 +2HClTH2WO4↓+2NaCl;钨酸高温生成 氧化钨,氢气还原氧化钨生成钨和水,化学方程式为:WO3 +3H2 W+3H2O;(2) 这种氧化钨中存在五价和六价两种价态的钨, 设钨的平均价态为 x,则 x+(2) ×2.9=0, 解得 x=+5.8,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每个 WO2.9 的分子中五价的原子个数为 a,六价的原子个数为 b,则有 5a+6b=5.8 和 a+b=1 解之得,b=0.8,可知这两种价态的钨原子数之比为 1:4. 故答案为: (1)Na2WO4;Na2WO4 +2HClTH2WO4↓+2NaCl;WO3 +3H2 W+3H2O;(2)1:4.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常见金属的冶炼知识,并考查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题的能 力以及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加练习. 23. 分)潜水员下潜 10 m,所受压强约为 2×10 Pa(p 大气压+p 水柱压) (4 ,下潜 20 m,约为 3×10 Pa.已知某温度 时,He、N2、O2 在 1mL 水中溶解体积依次为:0.008mL、0.013mL、0.025mL.又知,压强不很大时,气体溶解于 5 5 5 水的体积几为定值.如 N2 的压强分别为 1×10 Pa、2×10 Pa、3×10 Pa 时,在 1mL 水中溶解体积均为 0.013mL. (1)为什么供潜水员呼吸的是 He 和 O2 的混合气体?(设气体在血液中溶解体积和水中的相近) He 的溶解体 积小于 N2 . (2)为什么潜水员上浮速度不能快? 上浮,气压下降,原先溶于血液中的气体将逸出,快速上浮,气压下降快, 逸出气体多而堵塞血管 . 考点: 氧气的用途;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专题: 学科交叉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本考点属于氧气的用途,氧气的用途主要有两个: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结合题目给出的信息,潜水员在 深水下也需要氧气来供给呼吸, 同时因 He 的溶解体积小于 N2, 所以潜水员呼吸的是 He 和 O2 的混合气体. 根 据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进行解答. 解答: 解:根据题中信息,He、N2、O2 在 1mL 水中溶解体积依次为:0.008mL、0.013mL、0.025mL,氮气的溶 解体积远远大于 He 和 O2,因此供潜水员呼吸的是 He 和 O2 的混合气体.在水底由于压强增大,使血液中 溶解的气体增多,从水底上浮过程中由于压强的减小使气体从血液中释放出来,二氧化碳溶解度大可以很 快溶解,但是氧气和氮气却不能很快溶解,在血液中形成气泡使血管拴塞,从而导致严重后果,所以潜水 员从水底上浮时必须缓慢上浮. 故答案为: (1)He 的溶解体积小于 N2; (2)上浮,气压下降,原先溶于血液中的气体将逸出,快速上浮,气压下降快,逸出气体多而堵塞血管. 点评: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是最基础的考点之一,同学们只要抓住要点: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此类考 点就迎刃而解.13945255524. 分)分别用(20℃)饱和 NaOH 溶液、饱和 KOH 溶液和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 FeCl3 溶液反应得 Fe(OH) (4
3+ 3 沉淀:Fe +3OH TFe(OH)3↓ 实验中发现,Fe(OH)3 完全沉淀时,所需饱和 NaOH 溶液的质量少于饱和 KOH 溶液,为什么?(20℃时,NaOH、 KOH 溶解度分别为 109 克,112 克) 20℃时饱和 NaOH 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质量分数大于饱和 KOH 溶液 .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完全沉淀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 FeCl3 溶液中的 Fe3+,需要 OH 的量是相同的,因此判断含等量 OH 时1394525 NaO 饱和 H 溶液与 KOH 饱和溶液的质量关系即可获得解释. 解答: 解:20℃时,NaOH、KOH 溶解度分别为 109 克、112 克, 则此时饱和 NaOH 溶液中 OH 的质量分数=×100%=22.2%,饱和 KOH 溶液中 OH 的质量分数=×100%=16%3+因此,完全沉淀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 FeCl3 溶液中的 Fe ,需要饱和 NaOH 溶液的质量少于饱和 KOH 溶液. 故答案为:20℃时饱和 NaOH 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质量分数大于饱和 KOH 溶液. 点评: 饱和 NaOH 溶液、饱和 KOH 溶液中 OH 的质量分数可由 100g 水溶解氢氧化钠或氢氧化达饱和时,所溶解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中所含 OH 的质量与所得饱和溶液质量比.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20 分) 25. 分)某同学将一小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 (5 色滤液,并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1)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2AgNO3TZn(NO3)2+2Ag . (2)同学们对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多种猜想,其中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 ①溶质为 硝酸锌和硝酸铜 ;②溶质为 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 . (3)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来验证以上猜想.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 论 方案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在滤液中插入一根 如果 铜丝表面无变化或如果铜丝表 猜想 ①成立或证明猜 铜丝(或铜片) 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想② 成立 方案二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滴加几滴稀盐酸 (或如果 滤液无明显变化 猜想 ①成立 其他氯化物溶液) 或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 或证明猜想② 成立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猜想与事实验证;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 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锌的活动性比银强,利用锌与硝酸银的反应规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锌铜银,推断将一小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可 能发生的反应,得到固体和蓝色溶液,对反应后溶液的组成进行猜测; (3)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及金属与酸或盐的反应规律,设计验证猜想成立的实验. 解答: 解: (1)锌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同时得到硝酸锌,化学方程式为 Zn+2AgNO3TZn (NO3)2+2Ag; (2)由得到溶液呈蓝色,说明铜粉与硝酸银发生了反应,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由于锌的活动性 比铜强,锌会先于铜与硝酸银反应且锌粉可与硝酸铜反应,因此可判断锌粉已完全反应,溶液中一定含有 硝酸锌;硝酸银是否完全反应则成为所要猜测的两种可能,若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溶液中只含有硝酸锌、 硝酸铜,若硝酸银有剩余,则溶液中含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3)取固体滴加稀盐酸,无气泡,锌完全反应,取反应后的溶液,插入铜片或滴入氯化钠溶液,若无明显 变化,说明猜想①成立,若表现有银白色物质或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猜想②成立. 故答案为: (1)Zn+2AgNO3TZn (NO3)2+2Ag (2)①硝酸锌和硝酸铜 ②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①和②顺序可颠倒) (3) (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在滤液中插入一根铜丝(或铜如果铜丝表面无变化 证明猜想①成 片) 或如果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 立 体析出 或证明猜想② 成立1394525 证明猜想①成 立 或证明猜想② 成立 点评: 活动性强的金属放入活动性弱的金属的混合盐溶液中,活动性强的金属会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从其盐溶 液中置换出来,然后再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26. 分)亚硝酸钠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实验室一般用亚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来制取 N2.N2 的化学性 (6 质十分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 H2 部分化合生成 NH3.下图为制取少量 NH3 的装置(制取 H2 的装置已略去) :方案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或其他氯化如果滤液无明显变化 物溶液) 或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1)C 装置的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3H22NH3 .(2)反应时 N2 和 H2 的最佳质量比是 14:3 .如果按此比例进行反应,反应时,D 中导管口是否会逸出气泡? (已知 NH3 极易溶于水) ,说明逸出气泡的原因: 因为是“部分化合”,仍会有未反应的 H2 和 N2 逸出 . (3)B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干燥 . (4)用实验方法证明确实有 NH3 生成: 向 D 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酚酞变红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1)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反应物是 NaNO2 和 NH4Cl,生成物是 N2 和 H20,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 成物还有 NaCl,然后氮气与氢气在 C 处发生反应生成氨气,注意反应条件. (2) 、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从题干中氮气与氢气部分化合可知最后导出的气体中含 有氮气与氢气. (3、依据浓硫酸吸水性分析即可. (4、检验氨气的方法,是采用氨水呈碱性,结合酚酞检验即可. 解答: 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题干信息可知,反应物是 NaNO2 和 NH4Cl,生成物是 N2 和 H20 和 NaCl,方1394525程是 NaNO2+NH4ClN2↑+2H20+NaCl; 氮气与氢气在 C 处发生反应生成氨气 N2+3H22NH3(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的比找到两物质的最佳质量比, N2 +3H2 2NH314×2 6所以氮气与氢气的质量之比是 14:3 时最为合适. 知最后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与氢气,所以氨气溶于水后好会有气体放出. (4)因为制取氮气时伴随有水蒸汽的生成,故硫酸的作用为干燥, (5)这是氨气的检验方法,因为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加入酚酞变红. 故答案为: (1)3 H2+N2 2 NH3(2)14:3; 因为是“部分化合”,仍会有未反应的 H2 和 N2 逸出(3)干燥 (4)向 D 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酚酞变红. 点评: 这个题考查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氨气的检验、浓硫酸的性质等内容,利用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迁移即可解 决问题. 27. 分)某学习小组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测定锌铜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9(1)实验前,先将锌铜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 (2)实验操作步骤有: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再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 C 的 液面位置;②将 B 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 B 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 C 的液 面位置;④由 A 向 B 滴加足量试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再进行的操作的顺序是 ⑤①④③② (填序号) ;记录 C 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 使 D 和 C 的液面相平 ; (3)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TZnSO4+H2↑ ; (4)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 a g,与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氢气体积为 V L,为求出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D ; A.反应前加入稀酸的体积 B.反应前加入稀酸的质量分数 C.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 D.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 (5)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 a g,与酸充分反应后,B 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b g,则锌的质量分数为 (ab) /a×100% ;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锌的质量分数将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量气装置;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1)实验前,先将锌铜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2)要根据排开液体的体积来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首先需记录 C 的液面,然后使反应进行,当充分反应 时在记下 C 的位置,最后可以对剩余固体进行处理;注意读数的方法; (3)测定铜锌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可以依据锌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可以来进行,所用的酸可 以是稀盐酸也可以是稀硫酸,则可书写化学方程式; (4)要求氢气的质量,除了知道氢气的体积,还需要知道氢气的密度; (5)铜锌合金的质量为 ag,B 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bg,则锌的质量为(ab)g,从而可以求得锌的质量 分数; (6)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会导致铜的质量偏小. 解答: 解: (1)实验前,先将锌铜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2)要根据排开液体的体积来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首先需记录 C 的液面,然后使反应进行,当充分反应 时在记下 C 的位置,最后可以对剩余固体进行处理,所以本题答案为:①④③②;;记录 C 的液面位置时, ) 除视线平视外,还应 使 D 和 C 的液面相平; (3)依据锌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可以来进行,所用的酸可以是稀盐酸也可以是硫酸,所以本题答案 为:Zn+2HClTZnCl2+H2↑(或 Zn+H2SO4TZnSO4+H2↑) ; (4)要求氢气的质量,除了知道氢气的体积,还需要知道氢气的密度,所以本题答案为:D; (5)铜锌合金的质量为 ag,B 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bg,则锌的质量为(ab)g,从而可以求得锌的质量1394525分数为×100%,所以本题答案为:×100%;(6)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会导致铜的质量偏大,从而锌的质量偏小,得到锌的质量分数将偏小,所 以本题答案为:偏小. 故答为: (1)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2)⑤①④③②;使 D 和 C 的液面相平 (3)Zn+H2SO4TZnSO4+H2↑ (4)D (5) (ab)/a×100% (6)偏小 点评: 本题探究了铜锌合金中铜和锌的质量分数的测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铜和锌的性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 息进行.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 2 个小题,共 10 分) 28. 分)金属单质 A 和非金属单质 B 可生成化合物 A2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 (4 A2B.某校一课外小组的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 A 和 B 的质量 a 和 b 各不相同,但总质量 相等,都是 8.0g.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试求丙学生实验中 a:b 的值可能是多少? A 的用量 B 的用量 A2B 的质量 7.0 g 1.0 g 5.0 g 甲 4.0 g 4.0 g 5.0 g 乙 a g b g 3.0 g 丙 考点: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 分析: 根据甲、 乙两同学实验数据, 结合题设中“充分反应时, 所用 A 和 B 的质量 a 和 b 各不相同, 但总质量相等,1394525都是 8.0g”,分析反应 2A+BA2B 恰好完全反应时 A、B 用量,判断恰好完全反应时 A、B 用量比;利用所判断的恰好完全反应时 A、B 用量比,由丙同学实验中生成 A2B 的质量计算出实验中 A 的用量、B 的用量. 解答: 解:对比甲、乙两同学所用 A 和 B 的质量及生成 A2B 的质量:同样生成 5.0gA2B,甲实验 B 的用量为 1.0g、 乙实验 B 的用量为 4.0g,则可得反应生成 5.0gA2B 时需要消耗 B 的质量为 1.0g;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判 断生成 5.0gA2B 时消耗 B 的质量为 1.0g, 则消耗 A 的质量=5.0g1.0g=4.0g, 则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 A、 B 两物质的用量比为 4:1; 根据反应中反应物 A、 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4: 及质量守恒定律, B 1 由于丙同学实验中生成 A2B 的质量 3.0g, 若 A 的用量=3.0g× =2.4g, 此时 B 的用量=8.0g2.4g=5.6g; B 的用量=3.0g× =0.6g, 若 此时 A 的用量=8.0g 0.6g=7.4g;因此丙学生实验中 a:b 的值为 2.4:5.6=3:7 或 7.4:0.6=37:3. 故答案为:3:7 或 37:3. 点评: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出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关系,再由此质量关系推断另一组实验数据,考查实验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29. 分)自然界存在着一种白云石的矿石,其化学式是 xCaCO3?yMgCO3. (6 (其中 x、y 为最小正整数比) .以它 为原料,可制取耐火材料等. (1)称取 2.76 g 白云石,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冷却到室温,再称量固体质量为 1.44g.试通过计算写出白云石 的化学式. (2)若再称取 2.76g 白云石,研碎后与过量炭粉混合,放在特定仪器中隔绝空气强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白云石分解 率为 a 设白云石 CaCO3、 ( MgCO3 同比分解) 生成 V L 一氧化碳 , (密度为: 1.25g/L) . (已知 CaO+3C 2MgO+5C Mg2C3+2CO) CaC2+CO; ①试计算 V 为多少 L?(用 a 代数式表示) . ②请在右图中画出 V 和 a 的关系图.考点: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 分析: (1)碳酸钙、碳酸镁在高温下可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镁和二氧化碳,根据题意可推断出白云石加热时分 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镁和气体二氧化碳,利用反应前后的固体的质量差来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并利用反应中白云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推算出化学式中 x、y 的比,然后取最小整数比 写出白云石的化学式; (2)根据在隔绝空气时加强热,白云石分解出的二氧化碳能与过量的炭粉发生反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来 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解答. 解答: 解: (1)解:根据题意,白云石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1394525xCaCO3?yMgCO3 100x+84y 2.76gxCaO+yMgO+(x+y)CO2↑ 44(x+y) (2.76g1.44g) ,解得 x:y=1:1, 因此白云石的化学式为 CaCO3?MgCO3, 答:白云石的化学式为 CaCO3?MgCO3; (2)①由 CaCO3?MgCO3 CaO+3C 2MgO+5C CO2+C CaC2+CO, Mg2C3+2CO, 2CO,则可知 CaO+MgO+2CO2↑,CaO~CO MgO~CO CO2~2CO 即存在 CaCO3?MgCO3~6CO 184 6×28 2.76g×a V×1.25g/L , 解得 V=2.02aL, 答:V 为 2.02aL; ②由 V=2.02aL 可知, V 和 a 的关系在坐标图上为斜率为 2.02,的正比例图象关系, 答:V 和 a 的关系图为点评: 本题较难,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解答的关键,然后利用二氧化碳的质 量代入计算即可,然后利用几个化学反应得出关系式,利用关系式法来计算生成一氧化碳的关系,注重了 解题方法的应用来解答本题. 30.附加题: 社会实践活动中,课外兴趣小组对某钢铁厂的铁矿石样品和钢样进行实验、分析、计算,了解了该钢铁厂生产原料、 产品的相关信息.下面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帮助计算回答: 取该厂的某钢样粉末 28.36g(假设只含 Fe 和 C) ,在氧气流中充分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得到 3g 白色沉淀. (1)计算此钢样粉末中铁和碳的质量之比. (2)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钢样粉末分别加到 50g 质量分数相同的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 示: (标准状况下,2g H2 的体积为 22.4 L) Ⅰ Ⅱ Ⅲ 实验序号 2.836 5.672 8.508 加入钢样粉末的质量/g 1.12 2.24 2.80 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L 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硫酸中 H2SO4 的质量分数. (3)若在实验Ⅱ中继续加入 m g 钢样粉末,计算反应结束后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多少?(用含 m 的代数式表示) 考点: 生铁和钢;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铁能 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知,每 2.836g 钢样粉末能生成氢气 1.12L,第三次加入 8.508g 钢样只生成氢气 2.80L,则此时硫酸全部参加反应,钢样有剩余,所以可知 50g 硫酸共生成氢气 2.80L,此 时可以根据氢气的量求得硫酸的质量分数, 加入的 m 钢样粉末只有铁参加反应, 求得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即可求得剩余固体的质量. 解答: 解: (1)C+O2 CO2 ①1394525CO2+Ca(OH)2TCaCO3↓+H2O ② 根据方程式①②可得 CCaCO3 设生成 3g 碳酸钙沉淀需要碳的质量为 x,则有 CCaCO3 12 x 100 3g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