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十大常见心理疾病病的人刚康复时能不能受刺激,如果受了刺激会怎样?

宫舒宁胶囊让妇科疾病患者摆脱疾病 重拾笑容
作者:佚名
出处 : 博客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内,受体内女性激素的影响,每月脱落一次,形成月经。如果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在卵巢表面或盆腔其他部位,形成异位囊肿,这种异位的子宫内膜也受性激素的影响,随同月经周期反复脱落出血,如病变发生在卵巢上,每次月经期局部都有出血,使卵巢增大,形成内含陈旧性积血的囊肿,这种陈旧性血呈褐色,黏稠如糊状,似巧克力,故又称“巧克力囊肿”。这种囊肿可以逐渐增大,有时会在经期或经后发生破裂,但很少发生恶变。
  卵巢巧克力囊肿,又称卵巢内膜异位囊肿,是因子宫内膜“飘洋过海”,“移民”到卵巢内引发的一种疾病,它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常见的一类,与肿瘤性质的卵巢囊肿有本质的区别。子宫内膜“移民”到卵巢内后,仍受卵巢性激素的周期性影响。当月经来潮时,“侨居”卵巢内的异位内膜也会发生“月经”样出血,“经血”无法排出体外,只得潴留在卵巢内。脱落于“经血”中的异位内膜像种子一样,继续种植于卵巢内,就是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潴留于卵巢内的“经血”越积越多,就形成了由小到大的囊包,医学上称为“卵巢内膜异位囊肿”。
  巧克力囊肿是妇科病中最复杂的病,是患病女性挥之不去的梦魇,它是最不易治疗的良性肿瘤。它到处粘连,四处流窜,手术治疗之后又很容易复发,缠绵难愈。并且手术治疗是不适合想要生小孩的女性。
  据了解,巧克力囊肿已经成为现代女性的多发病,它在大龄未生育的女性中并不少见,有人甚至认为它很可能成为这个世纪最为严重的妇女疾病之一。
  巧克力囊肿除了让女性在每个经期痛苦万分之外,引起的最大麻烦就是不孕。因为它会伤害到体内的组织,如果在肠胃,就会造成腹泻肠胃疼痛;如果是在卵巢,就会影响到卵巢、输卵管功能,造成不孕。严重的巧克力囊肿甚至从根本上颠覆女性做母亲的天职。
  不切除卵巢、子宫的手术治疗,复发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具不完全统计,一个省级三甲医院每天都有几台卵巢巧克力囊肿切除术,全国有多少这类的医院?每年要切掉多士的卵巢,子宫?外科卵巢切除术的确治愈了很多患者,但同时也切出了多少人间悲剧。
  因此用药品等方法治愈卵巢巧克力囊肿的重任历史性的落在祖国传统医学的身上。
  北京万医医院是一所专业治疗女性妇科疾病的专科医院,在治疗各种妇科疾病的病症上针对不同的病症以及患者身体的不同情况,从而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
  北京万国中医医院的宫舒宁胶囊是中国中医著名妇科专家经30多年的临床实践研制而成的。是由桂枝、穿山甲、赤芍、黄芪、牡丹皮等中药经过提取在经过低温干燥等工艺生产的纯中药制剂,其治疗原则为寻本求源、循经治疗,治疗必须标本兼治,方能使患者完全康复且不复发。该方法及药物将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的植物药先进粹取方法及靶向治疗理念结合起来,使得中药能直达病所,在短时间内改善子宫内膜的血液循环,使疾病组织逐渐变软。可以从根本上使卵巢囊肿等软化、缩小、吸收和消失。同时,该中药能够改善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减少对子宫肌层的长期刺激,从根本上杜绝了妇科疾病的再发,从而达到康复和彻底治愈的目的。
  宫舒宁胶囊对子宫肌瘤、盆腔炎、宫颈囊肿、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病症进行治疗,在临床上有很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具有以下治疗特色:
  1、更:避免了西药对人体带来的副作用和手术带来的伤痛,堪称绿色疗法,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治疗安全可靠。
  2、更彻底:不只针对表面症状进行缓解,还从病变组织着手,从根本上实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彻底治愈。
  3、更高效:在短时间内缓解病症,让患者在第一时间感受到疾病的好转,有治愈后不复发的优点。
  宫舒宁胶囊在中医临床上已经应用30余年,为全国各地的患者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让广大患者能够不手术、不开刀、保子宫轻松治愈子宫肌瘤、盆腔炎、宫颈囊肿、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做完美女人。
[ 责任编辑:hx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老人也有节后综合征 情绪波动易伤身
有一类人群,不同于上班族,却更因春节结束的心理落差而出现节后综合征,他们就是春节和回巢子女欢聚、节后变空巢的老人。心理专家表示,节后老年人的心理落差不可忽视。
节后空巢老人最易“失落”
今年春节,秦大妈在外地工作的两个女儿都带着孩子回银川过年了,平时冷冷清清的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秦大妈老两口快乐地忙碌着,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开心地聊着天,好不惬意。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眨眼春节假期就要结束了,孩子们开始返程,喜庆热闹的家里又变成了冷清孤单的二人世界。孩子们一走,秦大妈的心也开始变得空落落的,想想再见到孩子们可能还要等到来年春节,秦大妈更是整日提不起精神,不知道该干点什么。
2 孩子走了,病也来了
虽然现代通讯工具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并没有减轻父母对儿女的思念。短暂的相聚又分离,让很多老人难以承受心理的落差,更容易出现一些身体和心理问题。
家住兴庆区的张阿姨只有一个女儿,前年嫁到了上海,每年只能回银川一两次。“女儿大年三十回来,年初五孩子一走,年初六我就开始失眠了,吃什么都不香,这几天一量血压,又高了。”张阿姨说。
伴随着儿孙的离开,家中喜庆、团圆的节日氛围迅速消散,很多老人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巨大反差,病也跟着来了。
节后老人身心问题多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纳巍告诉记者,春节过后很多老人会出现张阿姨这样的情况,先是出现睡眠障碍,有人表现为入睡困难,有人表现为早醒,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时是心理压力最大的时候,应高度警惕,其次表现为饮食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不良情绪带来的间接后果就是旧病复发,因为长期情绪的波动和不良心境的刺激,会导致很多原有疾病的复发,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另外,失落、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困扰着老年人,老年人成为了春节后心理问题高发的人群。
4 老人要积极自我调节
节后变空巢的老人,该怎么预防节后综合征呢?
纳巍建议,节后,子女应多给老人打电话,多说些高兴的事情,让老人觉得孩子心中有父母,而不是一走了之。作为老人家,也要有离别的心理准备,以便节日氛围散去后,能够迅速回归到以前的生活状态。
“前几年孩子们过年走后,我心里也会郁闷一段时间,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这种失落的情绪必须宣泄出来才行。”金阿姨告诉记者,去年春节,儿女们刚离开,自己就和邻居计划了一场旅行,今年自己早早报了钢琴班,让生活充实起来。
金阿姨的经验是,还可以多与朋友、邻居聊天,多参加集体活动,比如跳广场舞、外出散步,扩大生活接触面,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能尽快从和儿女分离的失落中走出来。”
TIPS 老人节后综合征有表现
孤独、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是老人节后综合征的常见表现,如果老人还有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等健康问题时,上述消极感会更重。精神受刺激怎样恢复
全部答案(共4个回答)
要慢慢的调养
但是免不了会有隐形的后遗症
要多开导他
别给他压力
让他慢慢的进入到你们的生活
还有话多是自己情感的强烈表达
你们越是冷淡
他越是反抗 要寻求你们的关注
心理问题是慢性的
恢复的过程也需要时间
建议带他去静养
甚至去疗养
这样的问题如果在别人的帮助下不会太久
他们比我要专业
也有先进的设备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啊,不负法律责任的。
==================================
高考的打击让藕受益终生。任何事情在没有完全成功之前,一定要沉住气,坚持到最后一刻。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要被别人的谣言所动摇,开始怀疑自己,给自己成功的大道上...
我老公梦游。。。具体就不描述了,我就问他,你怎么了。
他转过头,直盯着我,猛地扑过来,使劲地搂着我脖子,然后很快就睡着了。
等早上我问他,他一点点印象都没有。
真的精神失常,就要去医院精神科准确诊断,适当辅以药物治疗。如果只是短时间的心境障碍,可以去心理咨询,寻求帮助。
“生气”是群众对精神刺激致病的通俗说法,不少甲亢患者在就诊时常常叙述“生气”之后得了病。医学研究表明:长期的精神创伤,强烈的精神刺激,如悲哀、惊恐、恚愤、紧张、...
可以起诉离婚,但应该由监护人来代理。
答: 病情分析:
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白斑表面是否光滑无皮屑,白斑呈淡白色或乳白色,如果边界模糊不清或朝正常皮肤扩散的话,有可能是白癜风
指导意见:
具体情况需要看到白...
答: 身体上产妇要注意在孕期的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特别是许多常坐办公室的女性,要每天参加一些适宜的有氧运动,使心肺功能得到锻炼,使机体能够在产后尽早恢复健康,适...
答: 借口而已。适合治疗青春骚动!
答: 典型症状: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遇到高兴的事也高兴不起来;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觉得啥都没意思;意志降低,什么都不愿意干,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走出深渊走出深渊我们一起,走出深渊—科普有关精神疾病与亲子教育知识关注专栏更多最新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写在专栏开始前的几句话&,&author&:&maomi-10-06&,&content&:&\u003Cp\u003E
这个专栏,是用来帮助情感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或者朋友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而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名躁郁症患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所以我在这里说的每一句话,他不光来自于书本,更是来源于真实的情感。\u003Cbr\u003E这是一个有温度,但不是靠经验胡扯蛋的专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在这里,我会与大家分享该如何和他们相处,他们又为何会这样,我们该如何理解他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以及当错误已经发生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补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
而我对每一篇文章,都将站在客观的事实基础上,理性的加以分析,而不是信口开河,拿着经验说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
现在我的状态已经基本稳定,长期做心理咨询,按时服药,从去年十月到现在,经历了太多太多,其中最让我难受的就是,来自他人的不理解,歧视,言语攻击等等。\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
所以在这里,我想去尽力,帮助那些患者家属朋友们,理解你们身边的那个他,帮助解决你们心里的疑惑。\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
也更是想最大程度的避免,那些来自于外界的,对于患者的伤害。\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
不定期更新,欢迎关注。\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3:36:1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0,&likeCount&:39,&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1:36:13+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c7cae49d2e0c36ccde08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0,&likesCount&:39},&&:{&title&:&”我是病了,不是疯了“&,&author&:&maomi-10-06&,&content&:&\u003Cp\u003E 
很多人谈起抑郁症,躁郁症,焦虑症,等等这些所谓的”心态病,情绪病,矫情病“时,语气里都充斥着嘲讽与偏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种偏见分为两种,一种是认为”这人也太矫情了,我们每个人不都有不顺心的事情吗,克服客服,忍耐忍耐不就过去了吗?人要是没个好心态,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你!你现在就是在作!“然后在接下来的时日里无时不刻的“嘲讽”患者,\u003Cb\u003E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内疚感,负罪感,不被理解的感觉,甚至加重他们的病情,或使他们变得易怒。\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第二种人,他们确实是认为你“病了”——患上了“精神疾病”,但这却不见得是好事。因为在当今的环境下,“精神病”已经被打上了偏见的烙印。在他们心中,“精神病”就等同于电影情节里那些打砸抢烧,胡言乱语,裸奔投江的人。然后呢?虽然说事不关己,但这事儿可是“再好不过的谈资”了——于是他们便将这事广为传播:\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嚯,你知道吗?那人是个精神病,你可得离他远点,这种疯子,啥事都干的出来。”\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他可是个疯子,你看他行为那么怪异,这种人真的好可怕。”\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会在下一篇文章里面仔细讲述,但在今天我所要谈论的,是第二种情况,那就是\u003Cb\u003E“我是病了,不是疯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首先我们先来想想,\u003Cb\u003E人们为什么会将这些患有情感性精神疾病的人当作疯子呢?是因为“精神病”的这个标签,还是因为“患者的外在表现让人难以理解”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答案是,这两点都有,\u003Cb\u003E正是因为他们相辅相成,患者才会被外人当作“疯子”,当作“可怕的人”,然后被家人“教训”不许告诉别人你有这个病,不许给家里丢人。\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那么抑郁症也好,躁郁症也好,他们究竟算不算精神病呢?他们又是不是疯子呢?他们的“怪异”行为又是否真的那么可怕呢?我们有该如何面对他们呢?对于以上几个问题,下面我将一一作答。\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u003Cb\u003E“所有的情感性精神疾病都算精神病”,并且根据程度不同,如果太严重,都可以算作“重度精神病”\u003C\u002Fb\u003E,所以你认为他们是精神病这一点,是合乎情理,没有任何问题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但是,在这里我要强调,他们是精神病,但他们不是疯子!他们不是疯子!他们不是疯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传统里,我们对于疯子的认知就是那种跑在大街上满嘴胡话,到处惹事,言行举止也和正常人完全不同的人。比如会突然走着走着就开始爬树,吃饭吃着吃着开始端着饭碗到处跳舞,然后上前一问,这人怎么了?得到的回答一般就是“这人得了精神病,然后就成这样了”,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人就认为精神病就是疯子,就是那种不吃饭爱裸奔的人。甚至将精神病这个词,演变成了一个贬义词,骂人的话,比如“XXX你是不是精神病”,所以很大程度上,大家对精神病的认识是有错误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精神病,顾名思义,就是精神层面出了问题,得了病。就如同心脏病,糖尿病一样,是躯体出现了病变,而对外表现出了不正常的症状。\u003Cb\u003E而大多数嘴里的疯子,也不过是重度精神病罢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而对于精神病,很多人以为这是“心理问题”,其实不然,精神病的病因,往往是大脑出现了病变,而大脑出现病变,原因就有很多,长时间的高压工作,生活里的突发事件,过度抽烟酗酒,癫痫艾滋等等都可能导致他病变,而导致大脑病变的原因,也绝对不是因为单纯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所以说在这里,精神病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而导致一个人的躯体或行为出现了不正常的症状,他仅仅是一个疾病,而不是一个骂人的词汇,而精神病患者,他也只是一个患有疾病的人儿,\u003Cb\u003E而不应该是你用来调侃或者嘲讽的对象。\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因为得病的人儿,\u003Cb\u003E希望得到的是关怀,是理解,是尊重,是来自他人的帮助\u003C\u002Fb\u003E,而不是“歧视,排斥,讽刺,或者被当作谈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当他们一次一次向你们寻求帮助的时候,你们可以不帮助,但是如果你们连最起码的尊重都不给他,而是用语言的利剑伤害他,尤其是到了最后,连家人都将他的疾病当作“羞于启齿”的家事,你说,他能不绝望吗?\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但是也许你会说,我之所以把他们当疯子,是因为那些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太可怕了,发起疯来谁也管不住,这样子我的安全又该怎么办?如果我连自己的安全都不能保障,又怎么能平等的对待他们呢?\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在这里,我要讲两点。第一点是,面对重度精神分裂,多重人格,躁郁症患者时,你的确需要提高警惕,或者保护好自己,因为他们的行为非常有可能会对你造成危险。对待这样的患者,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距离,联系家属,送往专门的医院进行治疗,\u003Cb\u003E切忌不可刺激他们\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第二点我要说的就是,面对一般的情感性精神疾病患者,他们虽然很痛苦,举止也很怪异,但他们一般不会伤害到他人。抑郁症患者也许会大哭,自杀,躁郁症患者也许会兴奋的说很多话滔滔不绝让人厌烦,但是无论他们怎么样,一般不会实质的伤害到你。\u003Cb\u003E你可以选择远离他们,但是你不可以妄加评论他们,或者恶意丑化他们,甚至号召周围的人一起排斥他们,讽刺他们。因为你要记住你面对的,是一个人,更是一个病人。即便是你嘴里的疯子,也不过是一些重度精神病患者,所以,既然你面对的是一个人,就应该有最起码的尊重。\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所以,当你身边有这样的一个患者时,你要明白他是病了,但他没有“疯了”,他只是一个病人而已,所以在与他相处时,\u003Cb\u003E你的尊重与礼貌,就是对他最好的礼物,因为他需要的是系统的治疗,而不是来自外界的妄自评论。\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1:30:1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2,&likeCount&:148,&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9:30:17+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05e2c813d26c7af3d11d0de2c70b4da8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2,&likesCount&:148},&&:{&title&:&“我是病了,不是矫情”&,&author&:&maomi-10-06&,&content&:&\u003Cp\u003E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曾说过很多人对于抑郁症的认识有一个误区,那就是\u003Cb\u003E没有把心境障碍当作一种疾病,而是简单的将他视为矫情\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样的认知,其实对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因为对于每一个心境障碍的患者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来自于外界的支持和帮助,在他们自己无法克服疾病的时候,\u003Cb\u003E来自外界的力量,就是他们克服疾病的唯一途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但在现实当中,患者的求助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忽视,甚至被曲解,被嘲讽。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将矫情这个标签,贴在患者身上,将他们所有的痛苦,挣扎全部视为弱者的自我逃避,懦弱的不良心态,或者是因为自私狭隘而产生的负面情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而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对患者致命的打击,因为对于心境障碍的患者来说,主动“求救”已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如果再加上来自外界的敌意与攻击,很多患者为了避免成为那个被嘲讽,被挖苦的对象,就会放弃自己求救的机会,最终在痛苦的深渊里一点一点走向灭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因此,外界的态度往往会决定一个患者的命运,如果来自外界的是敌意,迎接患者的就是悬崖,但如果来自外界的是理解,迎接患者的也许就是新生。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情:“我是病了,不是矫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接下来,我会为大家阐述什么是心境障碍,什么是矫情,以及心境障碍的成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先说第一点,什么叫心境障碍。心境障碍,也被称作为情感性精神疾病,也就是说,所有的心境障碍,都是一种疾病,而不是简单的情绪问题。具体表现出来,就是我们常见的抑郁症,躁郁症,恶劣心境障碍,环性心境障碍等等疾病,其形式多为抑郁,焦虑,躁狂等直接的情感体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u003Cb\u003E能被定性为病态的抑郁,躁狂,焦虑等情感体验,其本质就与我们日常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是不同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比如抑郁这个词,通常提到抑郁,我们会认为,抑郁就是不开心,不开心的原因就是因为生活里有了些不顺心的事情,这种不开心人人都会有,这个时候自我调整调整也就好了,压根不至于去看医生或者服药来解决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但在抑郁症中,抑郁与我们日常当中理解的不开心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去黑体)。首先,作为一种疾病,抑郁症必有其病因。最直接导致他们情绪低落,产生自杀心理的是大脑的病变。即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开心或不开心已经不取决于他们本身,而是由于大脑自身的问题,不能分泌出足够的5-羟色胺(5-HT)和甲肾上腺素(NE),从而直接导致了长久的抑郁情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其次,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抑郁所带来的痛苦程度,是外人永远无法想象的。作为曾经抑郁过的人,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绝望,汹涌的绝望,感觉心在往下坠,我像是被关押在了永恒的黑暗里然后被人用针一针一针扎着心脏,而我却无力逃脱。而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体验,很多重度抑郁患者比我还要痛苦的多,这种痛苦,压根不是一句“不开心”所能形容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也就是说,作为一种病态的情感体验,他与矫情是完全不沾边的,因为它\u003Cb\u003E源于大脑层面的病变\u003C\u002Fb\u003E,而不是因外物造成的暂时性心情不好,并且这种病态的情感,远比所谓的矫情痛苦千万倍,并且是外人永远无法体会的。除非是当事人,外人永远无法体会的到痛苦的程度,究竟有多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接下来我要谈的,是心境障碍的成因。如果你能明白这些,你理解为什么我会说心境障碍不是矫情,而导致我们患有心境障碍的也绝不是因为出于我们自身能力不足而产生的逃避行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在导致心境障碍的原因当中,\u003Cb\u003E遗传\u003C\u002Fb\u003E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虽然目前没有研究直接指出心境障碍会随着基因直接遗传给下一代,但是对于心境障碍来说,的确存在明显的家族集中性。举例来讲,在家系调查发现,抑郁症患者的亲属患病概率比一般人群的概率高出10-30倍,而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的几率越高,躁郁症亦是如此,也就是说心境障碍具有遗传倾向性,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心境障碍,那么作为他的亲戚就有可能会因此患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其次,是来自于\u003Cb\u003E其他疾病所导致的心境障碍\u003C\u002Fb\u003E。曾经有一个人在一次车祸后,突然就性情大变,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并且极易激惹,被诊断为躁狂症,但是在随后的会诊当中,医生们发现他的躁狂症是由于脑外伤导致颞叶受损而引起的病理症状,再比如说脑炎患者在康复后,如果生活发生了重大变故,打破了原有的常规与刻板(常规与刻板对于脑部损伤患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他就有可能变得十分暴躁,不可理喻,又或者抑郁不已,悲痛到无法自拔,继而对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再次,\u003Cb\u003E酒精或药物的滥用\u003C\u002Fb\u003E也会导致心境障碍的发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长期或大量的酗酒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害,继而导致一些精神症状。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就是通常我们所谓的“发酒疯”,另一种急性酒精中毒引起的精神障碍称为病理性醉洒,即小量的酒就引起严重的精神症状,表现为意识模糊有强烈的兴奋性和攻击行为,或可出现片段的幻觉和妄想,持续数分钟和数小时不等。而慢性酒精中毒时,患者的精神障碍可表现为逐渐加重的人格改变和智能衰退,并常伴有各种内脏器官的严重病变。因此对于酒精和一些药物,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滥用,造成不必要的惨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此外,\u003Cb\u003E外源性的中毒\u003C\u002Fb\u003E也会导致心境障碍的产生。例如1953年在日本的熊本县水俣湾附近渔村,曾经发生过大规模“水俣病”,患病的人集中表现出了精神迟钝、性格异常、智力迟钝、大发作性癫痫、发笑、意识模糊、惊厥、抑郁、躁狂等一系列的精神症状,最后一部分人因此死于自杀。当时很多人都很疑惑,为什么好好的人突然就变成了这个样子?随着调查的深入了解,才发现导致全村人出现精神病的是因为来自外界的汞中毒,因为神经系统的被破坏才导致的精神异常。也就是说外在的中毒,也会导致精神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心境障碍)的产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最后,是\u003Cb\u003E来自外界的应激刺激和心理发育过程当中的受挫\u003C\u002Fb\u003E,也会导致心境障碍。因为来自外界的心理创伤,几乎可以摧毁掉任何已经发育良好的心理成分,哪怕是看起来“轻微”的心理创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而外界的应激刺激,恰恰又会为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心理上的创伤又会影响心理发育过程使其受挫,而心理发育的过程如果受挫,那么在面对接下来的生活中,就会出现更多的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因为对于我们每个个体而言,\u003Cb\u003E所处的心理发育阶段不同,我们面对事情时的应对能力也就不同\u003C\u002Fb\u003E(比如三岁的孩子和八岁的孩子在面对父母离婚的时候就有截然不同的反应),这也将对个体的心理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但是如果由于一些应激事件的发生,我们的心理发育过程就会随之受到影响,有可能会因此停滞,也有可能会因此超前发育,如果因此停滞,那么在日后面对事件处理的时候可能会没有相应的应对能力,陷入一个死循环,但是如果超前发育又会造成一种“假性成熟”,为日后的心理发展埋下更深的隐患,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同时,来自外界的应激刺激不但对我们的心理发育影响重大,还对我们面对事件的行为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人类在面对应激时,如果感到当前的挑战似曾相识,就会采用与当时相似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之为\u003Cb\u003E“退行”到“固着”点\u003C\u002Fb\u003E,在面对应激性刺激的时候,个体的心理发育程度越低,这种刺激带来的创伤就会越大,并更具毁灭性,也更难以消除这种创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举例来讲,一个成人在婴儿阶段的时候,如果没有得到来自父母足够的关爱,他就会放声大哭,焦躁不已,这种刺激就等于在他婴儿时期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即便在他成年以后,面对相似的情况时他就不能有很好的面对方式,而是依然延续婴儿时期的处理方式——如大哭,焦虑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因此,这种应激刺激与心理发育过程的受挫一方面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发育成熟程度,一边影响着我们面对事情时的处理模式,但是心理发育程度与处理事件时的方法又是息息相关互相影响的,所以某种程度上说,很多精神疾病(包括心境障碍)就是由应激事件与心理发育受挫引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简而言之我想表达的就是“我是病了,不是矫情”,首先心境障碍不是矫情,是一种疾病,其次心境障碍的发病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即使我在这篇文章里说了很多,可是依旧是不全面的,所以请各位不要再用简单的“矫情”二字来形容心境障碍,因为\u003Cb\u003E疾病与矫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3:32:1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6,&likeCount&:43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1:32:14+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39a6a9ee59d0bb280c9c203c9e000d24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6,&likesCount&:435},&&:{&title&:&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author&:&maomi-10-06&,&content&:&\u003Cp\u003E如果你看过《致命ID》这部电影,我想你会接触到一个词,就是人格分裂。电影里的主人公分裂出来了11个完全不同的人格,每一个人格都有完全不同的形象,具有其特有的的气质,逻辑思维,情感认知等等一系列的特点。可以说如果这11个人格如果不是同时出现在了一个身体身上,那么这11个人格就会是11个截然不同的个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如果我问你,电影里的主人公所患有的精神疾病究竟是什么?也许你会不假思索的回答我“人格分裂”或者“精神分裂”这两个答案,但其实,主人公患有的精神疾病并不是所谓“人格分裂”或“精神分裂”,而是一种名为“多重人格”的疾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样,如果我继续问你,你是否知道人格分裂是什么?多重人格是什么?而所谓的精神分裂又是什么?这三者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区别?你是否可以回答的上来?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感到脑子里绕成了一团,因为这三者单从字面意思分析,很难看出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将这三者长期的混为一谈。所以今天这篇文章里,我将为大家介绍这三种疾病究竟都是什么,而他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人格分裂。人格分裂,分裂的其实不是人格,而是将痛苦的体验或回忆,与我们的意识层面剥离开来,以此来达到“自我保护”这一目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当中如果经历过十分痛苦或者可怕的事情,这件事情就会造成一个人的抑郁,焦虑,或者长时间处于惊恐与焦虑当中。这个时候,因为外界因素对精神层面造成了过大的困扰,人类出于自我防御机制,就会将事件的记忆和事件所带来的情感剥离出自己的“意识层面”——也就是说作为人格分裂的患者来讲,他将如同“失忆”一般的完全“忘记”事件的全部体验,以及事件的内容过程,以此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避免因事件刺激而导致精神层面的痛苦及异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这样的剥离对于一个完整的“人”来讲,虽然暂时避免了精神层面的痛苦或异常,但是如果将我们精神层面的任何一部分剥离出去,都会让我们自身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如果我们自身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自我认同感的缺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我认同感,简单的概括就是“我们知道自己是谁,自己为了什么而存在”,但是如果自我认同感产生了缺失,我们就不能搞明白“自己究竟是谁”,甚至对自我产生“陌生感”——即面对自我本身,我们会感到现在的自己不再是从前所熟悉的“自己”,而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存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样的感觉,又会直接导致人格分裂患者出现自尊感的缺失(自我价值的认可完全来自于外部),自我力量的不协调(不能很好的在意识层面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处理问题,并且自我,本我,超我直接产生矛盾),自主感的丧失(不能很好的了解目前的自己,而对未来产生恐惧),并不能再很好的处理情绪,认知自己的情感变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一系列的后果所直接体现出的症状则是以下几点:(1)意识恍惚或持续的意识朦胧状态;(2)外界感知变得迟钝,运动行为减少,思维变的呆滞;(3)情感淡漠,心境抑郁;(4)出现睡眠障碍或产生痴呆样的行为表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总结一下就是,对于人格分裂而言,它特指的是“事件认知”与“意识层面”的剥离,而导致的“自我认同缺失”继而导致患者情感与躯体反应的失常,而不是同时分裂出“多个人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完了人格分裂,下面就来谈一下多重人格。前面我提到过《致命ID》这部电影,当中的主人公患得的精神疾病就是所谓的多重人格。简单的说,多重人格就是一个人的身上,同时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人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俗的讲就是一个身体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来使用,而每一个“人”实质上就是一套完整的“人格系统”,这套“人格系统”里包括了智力因子,个人经历,先天气质,性格特点,性别认知,思维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如果有足够多的身体来盛放这些“人格系统”,那每一个“人格系统”都可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也许你会问,这么多个“人格系统”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里,不会产生冲突吗?他们之间会互相影响吗?这些人格之间彼此会有记忆吗?人格与人格之间又会有相似性吗?而导致多重人格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就来一一解答上述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对于多个“人格系统”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里,冲突是必然的。而解决冲突的办法就是不同的人格之间轮流的切换。就好比舞台只有一个,可是演员有一群,每一个演员都有自己的节目,总不能让所有人同时上去表演吧?于是解决方案就是演员一个一个的上去表演,在每一个演员表演的时候,其他的演员都应当保持沉默,不产生干扰。多重人格之间的人格切换亦是如此,通常会有主人格与次人格之分,就如同“主角”与“龙套”一般,主人格出现的时间,频率会高于“次人格”,但是在特定的外界的刺激,改变的影响下,就会导致主次人格之间的切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次,每一个人格之间都是互不影响,毫无记忆关联,不具有相似性的。对于多重人格的所有人格而言,他们都是独立的人格,既不会有所关联影响(比如3号人格不会因为2号人格的改变而改变),也不会出现记忆共享(比如患者有五个人格,这五个人格的记忆是不会共享的,谁的记忆就是谁的记忆,一号人格不会有二号人格的记忆,三号人格不会有五号人格的记忆,所以多重人格患者往往都有着失忆这一困扰,同时失忆也会引起患者的躯体反应,例如头痛)。最后每一个人格的形成,都是完全不同的个体,甚至会站在完全对立的角度,比如一号人格可能是一个善良老实,连鸡都不敢杀的人,但是二号人格可能就是个杀人狂魔,甚至每一个的人格的IQ,EQ都是不同的存在,比如一号人格可以是个绝世天才,二号人格可能就是一个世纪蠢蛋,类似的,不同人格间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共情能力也亦是如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截至到目前,对于多重人格的病因仍然尚未有一个肯定的说法,目前较为主流与常见的理论是,多重人格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童年时期的精神创伤,多发于四岁以前,症状的体现多在六到七岁左右,如果不能在早期及时的干预治疗【越是在婴儿早期介入,个体的易感性越强,治愈的几率就越大】,这种障碍一旦形成,则是终身无法治疗的精神疾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要谈的,就是精神分裂。精神分裂,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的情感认知,逻辑能力,感官认知,思维的完整性,行为和意识的连贯性出现了严重的病态反应,并出现了严重的损害。在精神疾病的分类当中,精神分裂是一种重性的精神疾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精神分裂患者而言,常见的病理症状有以下几点:(1)由于情感认知的混乱而带来的情感淡漠,易激惹,抑郁或者焦虑等等的病态情感;(2)由于逻辑与思维能力的受损,而表现出的妄想症状(比如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统妄想等),联想障碍(比如思维过于发散,过于抽象化,如问患者“你吃了没”患者会回答“今天的天气不错”,问患者茄子是什么,患者会回答“是一种罪恶”);(3)由于感官认知障碍而导致的各种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其中幻听最为常见);(4)意识和行为的障碍(比如离群独处,无法与人沟通,行为被动,无法自主照理生活,对事物的兴趣感缺失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而言,DSM5里对于精神分裂的分型标准主要有: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残留型,与未分化型。虽然分型不同,但是治疗原则都是以药物介入治疗为主,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者疗效不佳的患者,辅以物理治疗。(如电击疗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总而言之,精神分裂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虽然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状的主要因素,与大脑本身的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上就是人格分裂,多重人格,与精神分裂的介绍,相信你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大致区分这几种疾病的不同,以及对这几种疾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0:53:4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46,&likeCount&:43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8:53:47+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c9bbdb4d8aca4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46,&likesCount&:433},&&:{&title&:&药?要!&,&author&:&maomi-10-06&,&content&:&\u003Cp\u003E
我认为最配得上“反智”二字的,是“人定胜天”这个词——就是传说中那种“有恒心有毅力,你就一定会成功”的鸡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虽然鸡汤很美味,但它似乎不怎么管饱。不然的话,这个世界早就充斥着可以榨出石油的大豆,散发着天然气的桂花和结出人民币的果树了——这可都是人民最深切的需求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人常言是药三分毒,没病别吃药。对于这个观点,你问我是支持还是不支持,我当然是支持的。毕竟谁不希望未来人类再一次进化?比如癌症患者可以用意志力杀死体内癌细胞,尿毒症患者可以自己长出来一个健康的新肾,即便是刚截肢的人,只要每天早上六点对着太阳扭动十分钟自己杨柳般的腰肢就可以打破新的世界赛跑记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今年年初一的时候,我和刚从药房开完药的二伯坐在爷爷家百无聊赖的看着春晚回放,正看到小鲜肉登场我流哈喇子的时候,电视突然关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你这学期又没去上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是的.....没去上课。”这个问题十分巧妙,暗藏杀机。我含糊地回应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你为什么不去上课啊?听说是因为心情不好?”——我扭头对二伯佯装尴尬一笑,将视线转移到了地板上,试图让他知难而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有什么不能说的,我是你二伯,咱俩之间有什么说什么,你到底为什么不去上课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没什么,和去年一样,躁郁症。今年又复发了,最近在服药治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你就是心态不好,自己不调整调整心态,谁能帮你?就知道吃药吃药,这和吸毒有什么区别?你与其依赖药物还不如出去跑跑步!心情自然就好了!”——我刚才一定是脑交了哈士奇,提什么不好非要提吃药,于是我只能微微点头,说二伯说的对,确实不应该吃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然后我放在桌子上的药,被一把丢到了一旁的垃圾桶,二伯的眼神与我四目相对,他的眼神慈祥又热切——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这不是我二伯,而是一只二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感觉自己从智商层面,一定是被侮辱了。我慢悠悠的走向了二伯放在桌子上的药,小心翼翼的将他也放在了垃圾桶里面——我的药你可以丢掉,但是不能让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垃圾桶里,他会孤独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那是我治糖尿病的药!你怎么可以丢掉?那是治病的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糖尿病是病,躁郁症就不是病?都是疾病,凭什么躁郁症吃药就是依赖药品?我也是按你的逻辑办事呀”——看着刚刚还推崇不吃药大法好的二伯此刻因为自己药被丢掉而恼火,我觉得有点好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大家明明都知道吃药要按规矩来,可是为什么对精神类的药品抵触就这么大呢?精神病也是病,凭什么就不能吃药了?又凭什么吃药就意味着依赖,依赖就意味着越吃病情越严重?我想不明白,人类的心,还真是难以理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小张是大院里的一个笑话。年轻的时候本来长得不赖,人也蛮机灵,不少女娃子都喜欢他,他也有个不错的女朋友,没事干就两人手牵手在公园里你侬我侬的散步,我这种单身狗看到只有羡慕的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再也没在公园里见到他和女朋友的身影,江湖消息说他被女朋友带绿帽然后精神失常了,现在已经被关到精神病院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后来在家门口的小广场上,我看见有个人手举得高高的,一脸虔诚的望着蓝天——那时候是七月份,吐鲁番最热的时节,别说在阳光下暴晒了,就算是出门买个雪糕我都会在阳光的凌辱下现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说你没病吧,这大热天的,在太阳下这么折腾自己,手举这么高干啥?举太阳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你这小屁孩懂什么,我这是在举轮子,锻炼身体!你看,我的身上都出汗了,不能和你聊了,精神一涣散轮子就会滚走的!”——看着他一脸虔诚的样子,我没好意思告诉他就这鬼天气,就算在地上躺二十分钟也会浑身湿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轮子事件,使他成为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过真正让他“出名”的事情,是他那奇妙无比的宿舍——如果说宿舍内部的用具摆放,是乱的无法直视,那那股从门缝里挤出来的丝丝恶臭,只能被称作迷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听说当时单位组织宿舍安全大检查,三个大老爷们毫无防备的打开了他的宿舍门,然后就毫无防备的被立马熏出宿舍作势呕吐,吐完后第一句话就是——我靠里面是不是死人了,味道怎么这么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最后三个人抽签,派了一个倒霉蛋进去检查——倒霉蛋深吸一口气然后冲入房间,飞快的检查了屋子然后夺门而出,然后告诉大家“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水盆里泡的发臭的内裤,和长毛的方便面,最可怕的是口杯里还塞着臭袜子”,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小张还是有点厉害的,毕竟忍受力超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其实小张不是没有家,他的家人就在本地,可是自打他从精神病院回来,就被赶出了家门,再也没有回去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现在小张抱着国企的铁饭碗,每个月领着三千元的工资,倒是不愁吃喝,只不过那恶臭的宿舍和那副痴呆一样的面目,让他孤独到没有任何朋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人们常说,小张当时就是被吃药吃坏了脑袋,本来多正常的一个小伙子,到精神病院呆了几个月,咋就疯了呢?要不是那些该死的西药,这孩子也不会变成今天这个地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但谁也不会知道,其实小张刚刚出院的时候,已经正常了,轮子事件之前,我还在操场上和他一起散步过,我问他现在状况怎么样,他告诉我病情基本康复了,医生建议他继续吃药巩固治疗防止复发,不过家人死活不同意,因为认定了吃药会把他越吃越傻,最后变成一个白痴样——可是谁也没想到的是,摆脱了药物“摧残”的小张,最后却变成了真正的“疯子”,不过我想,真正白痴的人,不会是小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有时候我也在想,究竟是药把人变傻了,还是人把人整残了。问题的答案,早有定论,可是这样的定论,又能为几人所理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有人曾经说过,在黑暗里的不断探寻,最终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对于这点,我深表赞同。对于刚开始服药的我来说,嗜睡让我一天二十四小时里能睡二十个小时。睡觉的过程中,我面对的就是黑暗,在这样的黑暗当中,我不断的摸爬滚打,最后终于发现——觉睡多了,会浑身酸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种感觉是非常糟糕的,走起路来,我都感觉腿发软,使不上力气,就像踩在棉花里一样。几乎一整天都会沉浸在瞌睡的状态当中,无法自拔,只感觉自己虚度光阴,罪大恶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复诊的时候,我一脸苦大仇深的坐在医生对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 梁医生,我嗜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你现在嗜睡也没办法,药物的反应就是这样子,两害相权取其轻,嗜睡也总比躁郁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可是医生我嗜睡怎么办啊,一嗜睡我就浑身无力,我越睡越焦虑心慌,我所有的时间都在睡觉,虚度光阴,我不知道我和活死人有什么区别,如果这样子活着那我还不如去死。”——我一脸生无可恋的望着医生,一字一咬牙的说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你把齐拉西酮停了吧,换成利必通,碳酸锂换成德巴金,晚上睡觉前吃这个奥氮平,配上这个安定,但是我还是得给你加药,不然你的情绪根本稳定不下来”
——望着眼前的一大滩药,我苦笑了两下,喝了口水,终于还是把药片吞到了肚子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冬雪慢慢褪去,绿色慢慢出现在了视野里,是的,夏天到了。但我还在一天四顿的吃药,药量还是与从前一样没有改变,而我取药的时候,也不用再仔细分辨手里的药究竟是哪一种,随手一摸,就能分清这是奥氮平还是地西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不知道是春困的时节已过,还是我已经渐渐耐受了药物的反应,此时的我,再也没有从前那样嗜睡。每天按时休息,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看书。与那额定的药量一样,生活的安逸又平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生活总是会给人惊喜,终于在一天夜里,我突然醒来,然后迷迷糊糊打开冰箱,抱起冰酸奶一顿灌——舔完最后一层酸奶皮,我的大脑终于清醒了,并意识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抑郁终究还是引起了焦虑障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那天晚上我坐立不安,不断扭动着身体变化各种姿势,但我就是感觉心慌,呼吸困难,感觉像是一边跑步一边有什么东西把我的鼻子堵住似的,我干脆放弃了挣扎,翻出了吃剩的几片安定把自己撂倒在床上,宛如一头幸福的死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后来有一天,焦虑又发作了,凑巧那天我家二哈的狗粮也吃完了,于是我决定忍着焦虑去给蠢狗买粮食——但那天出门前,我做了一个非常傻逼的决定,为了保护家具的安全,出门时我毅然决然的把二哈也带走了。所以我最后顶着大太阳,徒步四公里,扛回家了一袋二十公斤的狗粮,因为所有的司机看到我身旁的蠢狗,都自动过滤了我的存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回到家后,我惊奇的发现一件事情,就是之前发作的焦虑,居然消失了——我看着二哈,二哈望着我,露出了一副傻逼兮兮的笑脸,那天晚上,我给他煮了个大鸡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从那天开始,每天中午吃完饭休息一会,我都会去出门运动两个小时,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不得不说,运动这种方式,真的能很大程度上缓解焦虑带来的困扰。坚持了几个月,焦虑的情况就渐渐越来越少了,需要说明的是这几个月中,我始终坚持定期复诊调药,运动固然有帮助,但是脱离了药物与医生的治疗,是万万不可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现在想想,当时药物引起的副作用,确实挺痛苦的。嗜睡也好,焦虑也罢,但是最终通过及时复诊调药与锻炼运动,都得到了缓解并克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总结而言,精神疾病与其他疾病一样,如果不接受治疗,是无法痊愈的。该吃药就吃药,不要相信什么自愈论,那样害的,最终还是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已经开始的治疗的小伙伴,万万不要自行断药,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谨遵医嘱,避免不必要的二次伤害。即便最后已经痊愈,如果医生建议你继续吃药巩固治疗,也得继续乖乖吃药,不然复发后病情会更棘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吃药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有副作用,面对副作用,要做到及时与医生沟通,不要自己硬抗也不要因此中断治疗。如果有自身有条件的话,可以试着运动运动,也许这会对病情有所帮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幸福美满。\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8:18:3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41,&likeCount&:179,&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6:18:38+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70f4da22ab0ca2ce5f511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41,&likesCount&:179},&&:{&title&:&抱歉,我不是很懂你们“抑郁症”&,&author&:&maomi-10-06&,&content&:&开始做这个专栏前,我以为自己还是挺了解抑郁症的。一是我自己就是躁郁症患者,二是学过精神病学和一点心理学,所以做这样的一个科普向的专栏还是没有问题的。\u003Cp\u003E
专栏的初衷很简单,就是科普有关精神疾病的知识,以一个患者的角度带领大家走入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站在科学理性的角度去为大家解释什么是精神病,我们为什么会得精神病,得了精神病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同时为了避免得精神病我们又该做好什么样的预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但是现在,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懂你们所谓的精神疾病了。尤其是不懂你们所谓的“抑郁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不想挂人,因为没有必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要他没有触犯法律,我便无权苛责。但是当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以至于有一天已经影响了大部分人,甚至影响到我的时候,我想我不能再一言不发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今天我写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针对某一个人,也不是为了泄愤,更不是为了博什么眼球,而是要履行一份我内心所认同责任——当一件事情被歪曲,被利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不能理解的时候,需要有人站出来告诉大家什么才是事情本来的面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时常想,也许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正常人了。在这种紧迫的社会环境与生存压力下,每个人活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社会资源有限,但是需要资源的人很多,于是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的竞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小到一碗米,大到一套房,这些东西都不是凭空所得的。都是我们的父辈,以及我们自己通过努力得来的。为了得到这些东西,我们付出了太多。时间,体力,青春,汗水等等一切,都是我们为此而付出的代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比如绝望,恐惧,焦虑,呆滞,抑郁等等。同样,我们也会因此出现各种各样的躯体表现,比如无力,嗜睡,胸闷,头疼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n \n作为一个心智健全有喜有悲的人,我们出现上述现象,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因为只有机器人,才能没有任何的负面情绪。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些负面现象置之不理任\n其发展,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负面现象很有可能会变成我们常说的精神疾病——但是!请注意,在病态化以前,这只能算是一种不\n好的情感体验罢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就如同你跑步后会气喘吁吁,没有吃饭会肚子很饿,一个月不洗澡会浑身油腻一般,这些现象一点也不算是好事,需要你去改变。但是,这些现象也根本不能算的上是某种疾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n \n诚然,如果不能调整好跑步时的呼吸,你可能会出现气管的问题,长时间肚子饿,你可能会出现胃病,一个月不洗澡浑身油腻你可能会得皮肤病,但是出现了这种事\n情后,难道我们第一反应,不应该是趁着问题病态化前尽快处理吗?但现实却是,太多的人非但不处理问题,反而将这种问题夸大,并以疾病的名义到处博取同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前文中,我阐述了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太多的人面对“问题”选择了不去处理,而是将“问题”夸大为“疾病”去博取同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现在,我们将问题的探讨回归到抑郁症本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n \n文章开头,我告诉大家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很懂有些人嘴里的“抑郁症”。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太多的人,出现情绪上的问题,既不去自己解决(比如找到情绪不好的\n原因,或者去运动),也不愿意求助专业人士(比如咨询师),而是做了几个测试,就自封为“抑郁症患者”——从此逢人便说自己有“抑郁症”,多么痛苦多么渴\n望关心。如同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逢人便哭诉,第一遍获取同情,第二遍被人无视,第三遍被人厌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知道,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骂我无情无义了——你会质疑我,凭什么这样去评价一个抑郁症患者,你会想他们毕竟是病人,是需要我们去关爱与包容的。而不是如此刻薄的去挖苦嘲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n
\n但是朋友,请注意,我这里的“抑郁症”三个字,是打双引号的——如果是真的抑郁症患者,在与我倾诉自己痛苦的时候,我会安安静静倾听,即便不能安慰他,我\n也会默默陪伴着。但是,如果你所谓的抑郁症,不是医院所下达的诊断,而是自己的判断,那么不好意思,请不要对外人说自己有抑郁症,因为你所下达的判断,多\n半是有误差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n网上现在有很多在线免费的心理测试,其中不乏专业的心理测试量表。这是一件好事,同时却也是一件坏事。我之所以说这是一件好事,是因为这些免费的专业量\n表,为我们的心理健康评测,提供了一个参照——也就是说,当你感觉自己出现了某种心理上的问题却又不能确定是否需要就医的时候,这种免费的量表,将成为一\n个辅助参考的标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但是很多人,却分不清参考与诊断之间的区别。事实上,所有的专业量表,都存在着相当大的误差,在没有结合医生的实际诊断前,单独的量表是完全没有意义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现\n在网上流传的量表,有大约一百到两百个左右,但真正用于临床参考的,不到五十个量表——这就说明,你所使用的测验量表,很大几率,并不是在临床所承认的量\n表。而真正在临床参考中使用的量表,很少会以免费的形式出现在你面前。是的,如果你使用这些量表,是需要付费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n其次,即便你第一次有了靠谱的量表,第一次认真完成了量表的测验,两件美好的事情加起来,也不一定会是美好的结局——因为量表说到底,针对的受众还是比较\n宽泛的。但是个体之间依然是存在着差异性的,这就与你的先天气质,身体状况有关了。举个极端点的例子,你要一个双下肢截肢的人选择近期有无跑步,人家肯定\n会选没有跑步,但你不能说这个人“没有运动的欲望”。也就是说,同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人,在测试结果的评估当中,所占权重,也是不同的。至于权重所占的\n比例,就需要由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判断了。这是程序所不能实现的功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n量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所做出的评估指向性,是非常宽泛的。一个量表做下来,可能会告诉你你有抑郁倾向,焦虑倾向,强迫倾向等等,但是不会告诉你你有抑\n郁症,强迫症,焦虑症——因为倾向与疾病细分,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就如同抑郁倾向,可以同时存在于抑郁症,焦虑症,躁郁症,精神分裂,反社会人格,BPD等等一大堆精神疾病当中一样,有抑郁倾向,还真不能说明你就是抑郁症。所以,量表只能指出你有哪方便的病态倾向,而不能准确的说出你究竟是哪一种疾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n
\n并且,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客观——尤其是在做量表的时候,我们会带入大量的主观判断。这就会造成对事实解读的偏差,有可能会夸大,有可\n能会忽略,有可能会可以隐瞒也有可能会凭空捏造。正因为如此,才让量表的结果进一步的出现偏差,甚至有的量表在计算的时候,会存在“诈病”因子的权重。所\n以如果不是面对面的和你交流,医生光看量表,是无法确定你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量表尚且如此,其他形式的自我诊断,更是让人不忍吐槽。什么“如果下面十点你占了九点,你就是抑郁症”,或者什么“一张图片判断你是否抑郁”等等,如果你相信这些东西,我只能把你当智障看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那么也许你会问我了,说了这么一堆,那究竟要怎么样,才能真正意义确诊一个人是抑郁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前几天有个人跑过来和我讲说抑郁症这东西,你说你有你就有,你说没有你就没有。医生对你的判断,主要也只是来自于你的主观描述,除此外没有任何仪器可以明确指出你是否患病。所以装病也根本不是什么难事。\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所以你看,确诊一个人是否是抑郁症,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这绝不是一两个量表所能解释的清的问题,如果是这样,精神科医生也不用上班了,回家种地就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n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生气的原因。一群人,既没有医院确诊的诊断书,也没有去医院就医的觉悟,就自己给自己诊断了个抑郁症——截至我写下这篇文章前,知乎\n上已经有不下二十个人来问我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这个时候,我虽然很想帮助他们,但我依然只能回复一句无可奉告。因为疾病的诊断,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我\n一个既没有行医执照也没有见过求助者本人的哈士奇,何德何能可以负担的起这么严肃的责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人这东西很奇怪,仿佛很多时候,他们根本不在乎疾病本身,而是更在乎所谓的结果。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自我“确诊”抑郁症后,就像是得到了最后的归宿,解脱以\n及借口。他们既不思考该如何让自己的情绪可控,也从未尝试像专业人士寻求帮助。然后就出现了一种怪像——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天天散布各种各样的负能量,把\n身边的人当作情绪垃圾桶,不断的哭诉自己多么悲惨,不断的像你寻求帮助,你给予他的每一条建议(比如有病就去看医生寻求专业帮助呀),都会被他以“不敢\n试”,“懒得做”为理由拒绝。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会有点窝火了,刚想怒斥一番,对方就会大声惨叫 : “夭寿啦有人欺负抑郁症患者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然后你一脸黑线的说,您这不叫抑郁症,连诊断书都没有。对方就会一脸傲娇的说,你根本不懂抑郁症患者!我们的痛苦是不能被理解的!这就是我不去看医生的原因!你们是没有办法理解我们的!我有没有抑郁症我们自己心里还不清楚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个时候,就他母上很尴尬了。听他叨叨吧,烦,不听他叨叨吧,由被指责冷漠。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能说,对不起,我不是很懂你们抑郁症,我也不是谦虚,您还是另请高明来倾诉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再往后走,随着自我“确诊”抑郁症的门槛越来越低,大家都开始自称自己患有了“抑郁症”。仿佛一夜之间,抑郁症变成了一种潮流,一种标识,一种同类之间的暗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n
\n仿佛抑郁症成为了一种特别的荣誉,有抑郁症就标识着自己与众不同,需要更多的人无条件的包容,关心。好像抑郁症成为了一种少数派的共识——但是这种少数派\n偏偏又自带着一种迷之优越感,正所谓高处不胜寒,我们的痛,是你们这种鱼唇的凡人所永远无法理解的。即便我们做错了事情,劈腿也好,伤害他人也好,你们都\n是无权指责的,因为我们是少数派,我们是患者,我们是弱势群体,我们的痛你永远无法理解。以至于最后,抑郁症变成了一种谋取特权的招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说实话,这种现象是我一点也不想看到的。国内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气氛本来就不太友好,还偏偏有这么一群人来搅浑水。可以说之所以抑郁症会被人当作矫情的代名词,可这帮人有着剥离不开的关系。就是因为有这种人,世界才会变成这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所以,如果你怀疑自己有抑郁症,请去就医,确诊后遵医嘱按时服药治疗,你绝对能康复,如果你心情实在压抑,找个人倾诉也未尝不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但是,如果你只是自我认定为抑郁症,也不愿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天天骚扰他人搅混水还自带迷之优越感,那么请你有多远飞多远,不要拖累我们真正的患者好吗?如果你们真的真的认为你们的矫情就是抑郁症,我只能说: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对不起,我不是很懂你们“抑郁症”。\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7:27:3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152,&likeCount&:621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1:27:32+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1db70e563ccc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152,&likesCount&:6211},&&:{&title&:&没满十八岁,别说自己反社会人格&,&author&:&maomi-10-06&,&content&:&\u003Cp\u003E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发现朋友圈里多出了一个词,叫做“反社会人格”。每当我打开QQ群或者朋友圈的时候,总能看到一群炫耀自己有“反社会人格“的家伙,但奇怪的是底下居然有捧场的,虽然言语中多为“安慰”之词,但透露出的情感却是某种“认可”,与“向往”,对此我感到非常纳闷,直到昨天,我才明白了这种行为背后的缘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你打开百度,搜索”反社会人格“五字,首先映入你眼帘的不是有关他的疾病介绍,而是”3种方法教你应对高智商型反社会人格者“。看到这里,我开始隐约感觉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同”抑郁症”一样,“反社会人格”这个词也已经开始被人玩坏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紧接着,我开始随手打开了几个页面,浏览着网上普遍有关ASPD(反社会人格缩写)的信息,结果我发现,大部分有关ASPD的介绍,都会告诉大家,ASPD患者,通常是与高智商挂钩的。就连某著名心理科普网站,有关ASPD的测试说明上都赫然写着:“你觉得自己是卷福吗?我们都知道精神病与天才只有一线之隔,当你那奇葩的精神病人格适应了你的生活,说你就能受益于它带来的独特优势。而这些优势能让你获得成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测试的结果,更是惨不忍睹,如果你经过测试被“认定”为ASPD,那么结果的显示是这样的:“你的柔软被狼吃掉了,是强硬派中的强硬派,可以面不改色心不掉地“违法乱纪,胡作非为”!其实,你是一个很有主见的,活在自己精神世界的人,对自己了解甚为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为了得到己需从不害怕——即使,这会破坏游戏规则,会夺他人所 好,也无所谓。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你做事很有决心,相当自信,什么都看得开,属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对你来说,对与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事 情搞定。“干吧!”是你的人生格言,为此你才不敢周围人的死活。不过,想要更好的发展,你当下的工作是需要管管自己的这副“只求自嗨”的臭脾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到这里,我大抵明白为什么许多人会对ASPD产生一种好感了,因为在他们心中,这类人往往具有: “果决”,”有能力”,“有个性”,“办事效率高”,“坚韧不拔”等等美好的品质,因此在人群中受到欢迎仿佛也成为了“无可厚非”的事情,但这无疑是可笑而又愚昧的,事实上ASPD患者非但不全是高智商的人才,很多人一辈子都”痛苦而难以忍受现在的生活“,有一部分人甚至一辈子都无法逃离ASPD的噩梦,所以说,真正的ASPD,是一种恶劣的,痛苦的,不为大多数人所能理解的疾病,接下来,我就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反社会人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没满十八岁的人,只能被称作行为障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目前对ASPD的诊断标准中,明确的一点就是如果你年龄未满十八岁,但在十五岁前出现了ASPD的症状,那么只能被诊断为“行为障碍”,而非传统意义上的”ASPD”,所以如果你见到身边有未成年人告诉你自己有ASPD,笑笑就好,然后可以告诉他:“亲爱的你不是反社会人格,你只是中二而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如果你在十八岁前,一直都是一个”乖孩子“,而在十八岁后才出现了症状,那么你依然只能被确诊为”成人反社会行为“,而不是APSD,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十五岁前就出现症状,被持续到十八岁后的人,才能被确诊为ASPD,这点是相当严格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有关ASPD的诊断标准,我不能告诉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来想和大家讲讲有关ASPD的诊断标准,但为了防止一部分人的对号入座,我决定放弃这个板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下去查询,但想告知的一点就是:任何没有医生诊断的对号入座,实质上都是耍流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ASPD,与智商真没啥关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一类疾病,ASPD也有着自己的病因,根据目前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脑损伤,与家庭环境,是主要三点导致ASPD的病因,遗传因素的具体机制我就不在这过于表述了(事实上我对这一块也不是很了解),接下来我主要就说说脑损伤与家庭环境,对ASPD的影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一些脑损伤和脑血管障碍是会引起ASPD的,但他们不仅仅只能引起ASPD,如果你看过前几期我的专栏,你会记得我曾经也说过脑部疾病会引起抑郁症,躁郁症,强迫症等等一系列的精神疾病,同样,对于ASPD,脑部疾病同样有着影响,由于我非医学专业,所以不予置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三点就是家庭环境,对于ASPD患者,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那些童年受过虐待,或者父母的过度不负责任,混乱的家庭环境,都会导致个体患ASPD的几率增加,并且如果父母自身有一方患有ASPD,在遗传因素与家庭环境的叠加影响下,患病几率还会进一步提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关于其他的病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了解,但最重要的三大原因,就是以上我所提及的,从这三点中我们可以看出:ASPD与智商高低,根本是没有关系的事情。如果你说你见到的,或者那些媒体报道过的ASPD患者都是有超高智力的人,那我只能说你所遇见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这是一个幸存者谬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不想打苦情牌,毕竟我不是ASPD患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人觉得,ASPD患者就是那种款拽炫酷叼炸天,众人皆慌我独醒的理智主义者,但对于ASPD患者来说,情感淡漠,以及许多共情能力的缺失,很多自己也不能控制的情绪等等,真的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退一步讲,即便一个人真的可以做到百分百理性,这也不会是什么好事情,相反,当一个人极端理性的时候,情感要么就会某一时刻爆发酿成灾难,要么就会一直压抑在心底痛苦不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总之,珍爱生命,远离中二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你说自己反社会人格,OK,告诉我是否有医生对你下达过诊断,我保证我不会歧视于你,并且继续与你像从前那样相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你只是自己给自己下的诊断,那么还是那句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抱歉,我不是很懂你们“反社会人格”\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6:24:1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12,&likeCount&:85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0:24:12+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4c5a1dec3cd9fc90a01dc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12,&likesCount&:854},&&:{&title&:&焦虑症,一场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博弈&,&author&:&maomi-10-06&,&content&:&\u003Cp\u003E很多人在提起焦虑症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种疾病,但是这种疾病仅仅是患者的精神层面会出现严重的病态情绪而已,并且伴随焦虑出现的多半都是抑郁,而不会是其他的精神疾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现实却是,焦虑症的症状非但不仅是停留在精神层面,更多的是体现在患者的生理行为方面,并且除去抑郁,焦虑症更多伴随的是植物神经紊乱症,这极大的增加了焦虑症患者本身的痛苦,而遗憾的是,对于焦虑症目前的治疗手段依然不能达到完全的治愈,但是药物治疗本身却可以加大程度的抑制,缓解病情,让大部分患者能够达到正常的生活水平,今天我就来带领大家走入焦虑症患者的世界,为大家重点科普以下几点内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什么是焦虑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植物性神经紊乱症是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什么是广场恐惧症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目前针对焦虑症患者有什么治疗的手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焦虑症,不仅仅是焦虑这么简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普通人提到焦虑症,第一反应就是:哇,这个人既然已经是焦虑症了,那他的情绪一定会非常不稳定,做事情肯定急死忙活的,要是生活中稍微遇到点什么事情绝对会就地爆炸,而且会杞人忧天天天没事就瞎想,净操心一些没用的东西,就算什么事情也没有都能自己把自己整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过,真实的焦虑症,可不仅仅只是有焦虑而已,焦虑症主要分为两种不同的焦虑分型:一种是慢性焦虑,一种就是急性焦虑,两者的患病病因都可能会由于遗传或者童年时期的阴影导致,主要的临床表现也多为对不确定或者未知的事物产生恐惧心理,坐立不安,甚至极度害怕,并且也常伴有植物性神经紊乱,比如口干尿频,心慌气短,心悸胸痛,四肢抽搐,胃痛流汗等等一系列不同的躯体症状 ,不过具体的表现还和患者本身有关。\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对于慢性焦虑而言,这类患者终日惶恐不安,对许多不切实际或者没有具体对象的东西产生担心,恐惧的心理,如果患者担心的东西在现实中真实存在,比如自己家里养了一条小狗,那么患者就会不断的对小狗可能发生的事情产生恐惧——比如小狗会不会突然暴毙,小狗会不会突然跳楼,小狗会不会突然爆炸,小狗会不会突然变成咬自己,小狗会不会体内长满了寄生虫等等.....而这类莫须有的焦虑往往就是广泛性焦虑的核心。\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还要一种慢性焦虑的表现形式和上述的这种略有不同,这种焦虑的表现形式往往不是对现实中具体的某一事物产生焦虑,更多的是对一些不具名的,抽象的,未知的东西产生恐惧,焦虑的情况,我们一般称这种焦虑为自由浮动性焦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不同于慢性焦虑的可持续性,急性焦虑通常有着较大的突发性。他不像是慢性焦虑那样一直存在,患者一直能够感受的到,急性焦虑的到来通常都是突如其来的——也许患者上一秒还在愉快的和朋友谈笑风生,在电影院里看电影,在和男朋友嘿嘿嘿,在和好朋友喝酒猜拳,下一秒就会痛苦的倒在地上,也许呼吸困难,也许腹痛如绞,也许心跳加速甚至疼痛难忍,并且他们还会感受到喉头堵塞,呼吸困难,有一种即将窒息的错觉,此时由于巨大的恐惧和惊慌,他们甚至会产生一种濒死感,认为自己真的活不太久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不过这种情况通常不会持续太久,一般在不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之内,患者的情况就会得到自行缓解,通常会以排尿,哈欠,或者入睡为途径作为一次急性发作的结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了,以上就是有关焦虑症的说明简介,下一部分我将为大家介绍什么是植物性紊乱综合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植物性紊乱综合症,焦虑症的“好基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植物性紊乱综合症,是焦虑症患者最容易患有的一种并发症,不同于焦虑症的是,植物性紊乱综合症并不是一种精神病,而是一种“神经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植物性紊乱综合症的患者往往会有很多症状,比如感到自己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呃逆腹胀,消化不良,焦虑烦躁之类的,但如果去医院进行生理上的检查又毫无任何毛病,之前就曾经有一例植物性神经紊乱症的患者被误诊为冠心病过,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植物性神经紊乱症本质上和癔症还是有显著区别的,同时抑郁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也与这种病有着区别,所以大家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千万注意不要对号入座,因为除了医生,你自己是很难搞清楚这其中的鉴别诊断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总之,植物性神经紊乱症对于一个人健康的损害无疑是十分巨大的,虽然生理上的确查不出什么毛病,但是长时间的头疼,记忆力减退,盗汗,胸闷等等症状会导致患者的精神紧张,进而去医院花费大额的金钱进行多方面诊断无果后,很容易加重病情,初次之外它也非常容易引起更进一步的胃肠功能紊乱,带来更糟糕的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如果你感到自己身体不舒服,但又被确诊不是精神病,就可以考虑是内科看看自己是不是患有植物性神经紊乱症或者其他神经病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三:广场恐惧症,一个新的恶性循环\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广场恐惧症属于焦虑症中的一个症状,起因是患者由于长期处于焦虑的情况而导致的恐惧外出,恐惧空旷人少或者面积过大的地区——因为他们经常时不时的就出于高度恐惧,焦虑,惊慌的状态,一些急性焦虑的患者甚至会随时面临濒死感的侵袭,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他人的救助,但是又担心没有人会救助他们,在这样一个无奈的选择下他们宁愿一直呆在家里也不愿意出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目前对于广场恐惧症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一种是药物治疗,一种就是心理治疗。其中暴露疗法(也就是先像患者说明疾病的性质,治疗过程的原理,以及缓解他们的恐惧,焦虑情绪等等),然后引导他们进入自己恐惧,害怕的场所(公车,广场,空旷的地方等等),如此反复进行,就能一定程度缓解这种糟糕的体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很遗憾,目前它还不能百分百痊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几天在知乎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就是精神病患者不吃药可以痊愈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对于这个问题,今天我也想来回答一下:精神病患者吃了药有一定几率可以完全痊愈,但是如果不吃药就绝对痊愈不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句话在这里同样适用于焦虑症患者,目前对于焦虑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有关药物治疗的内容我就不多说了,毕竟我不是医生也就不误导了,就说说心理治疗吧。\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据我所知,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有认知疗法和一些其他的疗法,认知疗法会对患者阐述清楚有关焦虑的分析,为什么你会焦虑啊,为什么你会惊恐啊,然后慢慢的引导患者明白这些东西的本质,然后会继续告知患者整套咨询过程的工作原理,最后的目的就是认知重建来缓解,虽说现在不能保证百分百完全治愈,不过药物+心理治疗也足以让大部分的患者达到临床治愈,在现实世界的生活不受影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当然现在的心理治疗早都不是以前那么死板了,一个咨询师对你采用多种治疗方式也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总之,这篇文章就到这里结束了,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在评论区回答,我看到会及时回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u003C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s:\u002F\u002Fwww.zhihu.com\u002Fpeople\u002F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疾病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