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治疗病

心理疾病_分类_百度百科
关闭心理疾病百科分类&&&&心理疾病人格解体神经症,又称人格解体障碍。为10组基本神经症中的1组,其它9组为:焦虑状态,癔病,恐怖状态,强迫性障碍,神经症性抑郁,神经衰弱,疑病症,其他神经症性障碍,未分型。开放分类:····反社会性人格(antisocial personality)曾被称作病态人格或社会病态人格。主要表现为道德意识及道德行为障碍,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往往缺乏道德观念,缺乏罪恶感,情感不成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此类人格障碍患者无视他人的权利和情感,为了攫取物质或满足私欲而利用别人(自恋性人格有所不同,他们利用别人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理当如此)。特征行为是以冲动和不负责任的方式,有时是敌意和严重暴力显露内心冲突。他们对挫折的耐受力很差。常不能预计自己的反社会行为...开放分类:····病理性赌博—pathological gambling 频繁出现反复发作的赌博行为已占个人生活的主导地位,且对其社会、职业、财产,以及家庭价值观念与义务都造成损害。 病理性赌博(也称赌博癖):是指在个人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频繁发作的赌博行为,且行为对社会、职业、财产及家庭价值观念与义务都造成损害开放分类:····相关分类|||||||心理疾病恐高症又称畏高症。恐高的基本症状就是眩晕、恶心、食欲不振。国外调查资...开放分类:·儿童自闭症(或称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开放分类:·路怒症,顾名思义就是带着愤怒去开车。指汽车或其他机动车的驾驶人员有攻...开放分类:·亨丁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又译亨廷顿舞蹈症、杭丁顿舞蹈症...开放分类:·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及工作节奏的加快,无形的压力以及一些心理...开放分类:·在十五六岁到20岁左右的青少年中,有些人患了一种“怪病”。症状是:怕遇...开放分类:·有一种心病,我们当代中国人,无人能够幸免。我患有,你患有,他亦患有,...开放分类:·(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开放分类:·【概述】 季节性情感障碍是以与特定季节(特别是冬季)有关的抑郁为特征...开放分类:·躯体变形障碍是指身体外表并不存在缺陷或仅仅是轻微缺陷,而患者想像自己...开放分类:·“寡趣症”是指因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得都市人感到身心疲惫,烦透了工...开放分类:·少儿的自闭症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的一种精神和...开放分类:·精神分裂样人格障碍又称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对值得愉快的事情缺...开放分类:城市工作生活双重压力导致的身心疾病。 城市压力病是城市工作生活双重压...开放分类:·父爱饥渴症是指多数父亲由于工作关系,与孩子接触的机会与日俱减,从婴幼...开放分类:·奉承是一种只听好话,听不进坏话,爱听报喜,厌听报忧的心理现象。就是人...开放分类:·高考后综合征是指高考前后考生因为压力过大或者过于放松而“崩溃”,出现...开放分类:·冬季心理流感,也称冬季抑郁症,是指进入冬天后人常常觉得没精神、烦躁不...开放分类:·美国式精神病:美国人一直致力于在全世界推广美国对精神健康和疾病的理解...开放分类:·现代的小学生有一种坏毛病,喜欢不停地使用橡皮擦,直至将作业本擦破为止...开放分类:·刚刚刮过的“人造美女”旋风还未完全平息,很多梦想依靠美丽换取经济效益...开放分类:·都市人群中上班一族易得的一种病症,在心理学上与之相近的是强迫症。开放分类:·当美丽成为一种极强的竞争力,当整形成为一种时尚,一个新的名词出现在人...开放分类:·母亲爱孩子是天性,这也能让孩子生病么?是否危言耸听?“母源病”这个概...开放分类:·购房者持币观望低价房,但由于低价房频现走势迷惘,人们对楼价走势迷惘,...开放分类:·新移民儿童因要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加上要学习另一种语言,故较容易患上...开放分类:·“攀比症”,属于一种典型的职场“孔雀心理”。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女...开放分类:·癔(yì )症,又称歇斯底里,是hysteria的译音。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开放分类:·松弛疗法(Relaxation therapy)又称放松疗法、放松训练,它是按一定的练...开放分类:·物质依赖,是指长期滥用某种物质后,产生一种心理上与躯体上的强烈而不能...开放分类:·&上一页1(C)2015Baidu||心理疾病分类概述
人物 成果 展望 争议 奖项
热点&新闻 &其他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心理疾病分类概述
心理疾病分类概述
要对心理疾病进行分类,首先会面临一个问题:心理学家是如何界定心理疾病的?
一、心理疾病的界定
心理疾病(mental illness),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对其概念的界定是一件非常棘手的工作:第一,各种心理障碍并没有一个共同的致病因素;第二,很难找到判定心理异常所必需的标准;第三,正常与异常行为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明显的界限。因此,尽管许多心理学家都曾努力尝试给心理障碍下一个完善的定义,但均不成功。不过,回顾前人所作的工作,仍可发现许多可借鉴之处。
在普通医学中,疾病的定义有三。第一种方法是把疾病定义为失去健康,如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一种完好的躯体、心理和社会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把疾病定义为失去健康,又把健康定义为无病,并没有解决问题的实质。第二种方法是把疾病定义为感受到了痛苦。此定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问题是并不能包罗所有的疾病现象。例如,尽管别人认为躁狂症是一种病态,但患者本人不仅没有痛苦,而且高兴异常;某些疾病的早期,如早期糖尿病,患者并无病感,但实际上他已处于疾病状态。第三种方法是定义为病理或病理性变化。一名国外学者曾极端地认为是疾病就一定有躯体的病理过程,因而大多数精神障碍并不能成为疾病(徐韬园,2000)。
《心理学大辞典》(林崇德等,2003)将心理障碍译为“心理失常”亦或“精神失常”,指心理状态发生病理性变化而无法有效地适应生活的异常现象,属于心理病态学范畴,与正常人偶发的心理障碍有质的区别,因为前者往往由于心理或情绪上的失常而引发躯体疾病,且需进行专门性的治疗。
1984年美国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对心理失调是这样界定的:心理失调指心理状态发生病理性变化。心理失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指心理失调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困惑或精神不适,而且在人格、学习、人际等方面具有一系列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2)指心理失调表现的各种类别,如人格障碍、学习障碍、人际障碍等。心理失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失调是指由综合医院或精神病院专司的神经症状或精神症状,如心身疾病或精神分裂症等;广义的心理失调则是指除了由医院专司的一些症状外,还可由社区或教育机构来处理的一些失调,如回避、依赖、攻击等人格问题,以及智力迟钝、感知紊乱、情绪失助等学习问题(梁宝勇,2002)。
《心理咨询百科全书》认为(车文博,2001),心理障碍亦称精神障碍、心理异常、心理变态,指心理和行为显著偏离正常,是以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下降、本人感到精神痛苦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美国心理学会1994年给心理障碍下了一个很长的定义:心理障碍是指某种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行为、心理症状或模式,它必须表现出现时的痛苦(如令人痛苦的症状)或某种能力丧失(如一种或多种重要功能的损伤),或者有明显增加的可能导致死亡、痛苦、能力缺损以及严重丧失自由的危险性(李维、张维忠,2004)。此外,这种症状或模式不能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预期的或是文化许可的反应模式,比如亲人去世。不管其最初的起因如何,心理障碍都必须表现为一个人现时的行为、心理或生理功能缺损。行为偏离(政治的、宗教的、性的)或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如果没有造成个体的功能受损,它们就不能被诊断为心理障碍。
《心理学与生活》(第十六版)认为,对心理障碍最好的理解是:它是一个从心理健康到心理疾病的连续体(见图8-1)。因为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所以把心理障碍看作一个连续体是合适的。连续体的一端定义为最佳心理健康的行为,另一端则定义为最差心理健康的行为,在中间逐渐增加的是适应不良的行为。
个体的、小组的和环境的因素
协同有效地作用,保证:
(1)主观的幸福感;
(2)心智能力的最佳开发和运用;
(3)实现合乎理想的标准;
(4)基本的平等状态。
个体的、小组的和环境的因素冲突,导致:
(1)主观的痛苦感;
(2)心智能力的缺损或发育不良;
(3)不能达到目标;
(4)破坏性的行为;
(5)不平等的建立。
图8-1心理障碍概念示意图
综上所述,对心理疾病的定义如下:心理疾病是指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心理过程发生了病理性的变化,从而导致其行为和人格显著偏离正常人群,无法有效地按适宜的社会行为方式活动,表现出思想困惑、情绪失调、人际不适及情绪上的依赖、强迫、回避等问题,进而感到内心异常痛苦的一系列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心理学内涵是指自觉有心理痛苦并主动求治,其社会学内涵是指个体存在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或工作学习能力上的障碍,其生物学内涵是指个体脑功能偏离正常或发生病理性变化。
二、心理疾病分类的演变
各种心理疾病表现各异,程度不同。为了科学研究和进行临床经验交流,就要把心理疾病的类别和诊断统一起来。由于心理疾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故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心理疾病的分类并不完全一致,再加上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分类体系经常发生变化。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国际疾病标准编码》第六版(ICD-6)首次列出精神疾病分类一章,列出了二十余种精神疾病。问世于1977年的ICD-9开始对每种精神障碍作出描述性定义,并将心理疾病分为三大类:精神病、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和其他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出版了ICD-10,将精神障碍扩展为十大类三百余种。我国根据国情和传统经验,参照国际分类方案,对多数疾病的命名、分类方法、诊断标准都尽力与ICD-10保持一致,同时参考了《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简称DSM)第四版的草案,1995年由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制订工作委员会公布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的修订版(简称CCMD-2-R)。此后,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并结合国际发展潮流,于2001年推出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在美国,大多数精神科和心理卫生人员采用的心理疾病分类依据是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它的第一版(简称DSM-I)于1952年面世,其中收集了对临床有价值的106种精神障碍。随着人们对心理疾病研究的加深,该手册不断被修订。DSM-II问世于1968年,增加了76种新的精神障碍,处理方法和第一版有所不同,它鼓励对每位病人进行多种诊断。这两种版本在形式上是相似的,都对精神疾病作了描述,但是缺乏对障碍进行诊断的具体标准。而在1979年出版的DSM-III和修订于1987年的DSM-III-R打破了前两版的传统体系,每种障碍都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不仅涉及可观察或可报告的症状,而且还有症状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的具体数字标准。另外,还首次引进了多轴诊断评估系统,这一编排在其后的修改版本中一直保留着。目前的版本即DSM-IV出版于1994年,是当前对心理障碍进行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诊断体系。该版本详细描述了将近三百种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以及将近一百种可能成为专业人员关注对象的其他心理问题,这与早期问世的版本只是详述小部分诊断类别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值得注意的是,《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系列的再版都试图将心理疾病分类系统与《国际疾病标准编码》的对应版本相协调。DSM-IV列举的每一种疾病在《国际疾病标准编码》的最新版本即ICD-10中都可找到相应的代码。现将DSM-IV描述的17种主要障碍类别列举如下:(1)通常在婴儿、儿童或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3)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4)与物质有关的精神障碍;(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6)情绪障碍;(7)焦虑障碍;(8)躯体形式障碍; (9)人为性精神障碍;(10)分离性障碍;(11)性及性别认同障碍;(12)进食障碍;(13)睡眠障碍; (14)未在他处提及的冲动控制障碍;(15)适应障碍;(16)人格障碍; (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三、DSM五轴评估分类系统
DSM首次提出了多轴诊断的概念,它意味着对一个人异常行为的评估可沿着多种维度考虑,从而可以对一个人所表现的症状及其有关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对DSM的五个轴向描述如下。
(一)轴I:临床心理障碍、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症状
凡有可能成为临床关注焦点的一切心理障碍差不多都会出现在轴I中,轴I和轴II包括了所有类型的心理障碍。轴I的心理障碍倾向于指患者近期出现的很明显的症状,如焦虑、紧张、失眠等。轴I中的大多数心理障碍是根据其症状的相似性而被放在一个类别中的,尽管个别障碍是根据首次出现的年龄特征(如儿童期、青少年期的心理障碍)或共同的病因(药物滥用)而确定的。另外,仍有四十多种障碍在这个轴里没有被清晰地界定。除此之外,轴I对每种心理障碍还从如下方面作了描述:(1)诊断的特征,提供了对这些障碍的基本特征的总体看法并附有定义及例子;(2)亚类和说明,提供了该障碍的类型和症状说明;(3)伴发性特征和障碍,描述了一些患有该障碍的人群中常见的症状,尽管它们并不是构成作出障碍诊断所必需的标准;(4)具体的年龄、文化或性别特征,描述了障碍出现的年龄阶段、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及性别比例;(5)流行率,即估计一种障碍被人们公认的普遍性的程度。
(二)轴II: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
轴II列举了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它们反映的是广泛影响患者行为且更加长期存在的普遍状况,还列举了在临床工作者看来适应不良个体人格上的其他特质,如经常以否定的态度看待人或事。这样的患者很少寻求治疗,因其已经习惯了适应不良的行为方式。人格障碍描述的是普遍的、永久的、从根本上适应不良的行为方式,根据其外显相似性分成三组:A组是古怪和偏执,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和分裂型人格障碍;B组是戏剧性、情绪化和乖僻,包括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C组是焦虑和恐惧,包括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和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是早在童年期就被人们所发现且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异常表现。将其放在轴II,是因为它对个体功能具有潜移默化而又持久的影响(曾文星,2002)。
轴I和轴II的区分有两点:(1)个体近期的明显化的症状所反映的心理障碍一般存在于轴I,轴II上的心理障碍一般在个体的发展中持续数年,具有普遍性;(2)在对儿童、青少年患者进行诊断时应考虑与其有关的发育障碍,如认知技能、社交技能等,诊断成年个体是否有心理障碍时则应注意其是否有人格障碍。
(三)轴III:一般躯体情况和疾病
轴III提供的是一般躯体情况。将其列为诊断心理障碍的一个维度,目的是为了从各方面对心理障碍进行综合的评价和考虑,从而可检查患者的心理问题是否与可能潜在的躯体障碍有联系,因为尽管轴I 和轴II代表了心理问题,但缺乏心理基础。心理体验根植于大脑功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一是躯体疾病可能是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如系统感染可引起谵妄;二是躯体问题可能与心理障碍有关,如儿童糖尿病同时伴有品行障碍;三是临床工作者还可发现明显相关的躯体障碍,如有严重精神病者可能同时患有糖尿病。
(四)轴IV:心理、社会及环境问题
轴IV提供了心理社会紧张因素的评定量表,详尽阐述了与目前心理障碍有关的心理、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影响障碍的演变,要么导致新的精神障碍产生,要么使原有的心理障碍复发,亦或使已经存在的心理障碍恶化。此外,轴IV关注的是过去一年患者遭遇的心理社会事件,如时间久远的事件对当前的心理状况有明显影响亦属关注内容。列举于轴IV上的与心理障碍有关的消极事件主要是亲人的死亡、离婚、子女离家出走等家庭问题,失业、开除学籍等职业和教育问题,生活艰难、金融困扰等经济问题,还有法律问题、犯罪问题及其他心理、社会和环境问题。
另外,明显与压力等社会环境因素有关的心理障碍,比那些无明显可辨的可能存在于个体本身的紧张因素所致的心理障碍有更好的预后。因为前者干预的是更加宽泛的个体生活环境,如压力,只要消除此因素,患者就可能康复;后者干预的是患者本人,个体的因素相对比较复杂,需较长时间来观察处理。
(五)轴V:心理功能的全面评价
轴V提供了一个对功能整体评价的量表(如表8-1所示)。量表上的区间反映了从心理健康到心理疾病的连续谱,其范围是从90分(卓越)到0分(最差)。位于量表中下部分(0~70分)的个体是一些需要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的人。不过,处于41~70分的个体只接受院外的咨询或治疗即可,而处于40分以下的则需住院接受心理治疗;位于量表中部(71~80分)的是那些虽没有显著的心理障碍症状,却对生活缺乏积极心态的个体;位于量表顶端(81~90分)的个体相对来说是心理最健康的人,他们有广泛的兴趣,热情、善良、诚实、善于交际等,这些都是心理健康的典型特征。
表8-1DSM-IV功能大体评定(引自DSM-III-R)
假定心理疾病与健康属于一连续过程,请评定当事人的心理、社会、职业功能。请不要包括躯体问题(或环境所限)所致的功能损害。
81~90没有症状或症状极少(如临考前轻度焦虑),各方面功能均佳,对很多活动均有兴趣并能参加,社交能力强,对生活普遍满意,仅有一些日常小问题(如偶与家人吵架)。
71~80如果有症状,只是暂时性的,是对心理社会压力的正常反应(与家人争吵后的短暂注意困难);仅仅有社会、职业或学业功能的微小损害(如学业上暂时成绩不佳)。
61~70出现轻微症状(如情绪低落和轻度失眠);社会、职业或学业功能有某种程度损害(如逃避家务或偷拿家里东西),但总体功能良好,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51~60中度症状(如单调的情感和据情景所说的平淡语言);社会、职业或学业功能的中度损害(如朋友很少或几乎没有,同事关系不融洽)。
41~50重度症状(如自杀观念、严重的强迫行为、频繁偷盗);社会、职业或学业功能的重度损害(如没有一个朋友,不能正常从事一份工作)。
31~40某种程度的现实知觉或交流损害(如有时言语无逻辑、晦涩或不连贯);多个功能领域严重损害,如工作或学业、家庭关系、思维、情绪(如抑郁症患者会逃避朋友,忽视家人,不能工作,欺负弱小者,在家目中无人,不能完成学业)。
21~30因幻觉或严重的交流技能损害而表现出行为混乱(如有时行为不连贯、不合时宜;不断出现自残观念);在几乎所有功能领域不能表现出正常行为(如整天躺在床上,没有工作、家人、朋友)。
11~20存在某种程度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的危险(如无任何死亡预期而试图自杀,情绪躁狂并表现激烈);偶尔表现出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个人卫生(如涂抹粪便);交流技能严重损害(如话语或行为前后明显不连贯或沉默无言)。
1~10持续性存在严重自伤或伤害他人的危险(周期性暴力);持久性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个人卫生,严重的有明确目的的自杀行为。
临床工作者可以运用这个量表对当事人的心理、社会和职业功能进行判断。这一判断包括:评价目前的功能水平;对过去一年中至少是几个月内的最高功能水平的评价。前者的评定能反映当前治疗与照料的需要,后者的评定则有预后的意义,因为个体一般在一次病后将恢复至他原有的功能水平。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全国客服①
全国客服②
全国客服③
栏目热点及推荐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最新文化精华
&&&&&&&&&&&&&&&&&&&&&&&&&&&&&&&&&&&&&&&&
总部地址:南京市常府街85号新大都广场乙幢27楼A座
中华心理教育网
客服电话: 025- 官方QQ群:30619& 官方微博:/nanjingshixinli2006&&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中华心理教育网(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苏ICP证号多种心理疾病综合调查(一)
多种心理疾病综合调查(一)
如果你对这套测试题不感兴趣,请。
1. 你认为自己能像大多数人那样行事吗?
2. 你似乎尽碰到倒霉事。
3. 你是否觉得你有点儿骄傲?
4. 早上醒来时,你是否经常感到心情抑郁?
5. 你常常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吗?
6. 总的来说,你是否满足于你的生活?
7. 你为你的自卑感而苦恼吗?
8. 在生活中,你是否能发现许多愉快的事?
9. 总的来说,你是否很自信?
10.有时你不在乎将来怎样。
11.你是否常常希望自己是另外一个人?
12.平时你感到精力充沛吗?
13.当众讲话是否你感到很不自在?
14.你是否曾经无缘无故地觉得自己很悲惨?
15.如果可能的话,你将在许多方面改变自己吗?
16.你觉得自己前途乐观吗?
17.在一般情况下,你是否觉得自己颇受大家的欢迎?
18.你是否有过自己不如死了好的看法?
19.对于你的决定,你是否总是充满信心?
20.你常感沮丧吗?
21.你是否觉得自己很有见地?
22.对你来说,事情总是没有希望吗?
23.你是否常为一些你做过的事情感到惭愧?
24.你和多数人一样爱笑吗?
25.当你注视自己的照片时,你是否感到窘迫,并抱怨人们总不能公平地对待你?
26.你常常毫无原因地感到无精打采和疲倦吗?
27.你家里是否有些成员使你感到自己不够好?
28.你常受到噪音的打搅吗?
29.如果有人批评你,你是否感到非常不快?
30.你是否常觉得自己受到生活不公平待遇?
31.人们是否把你作为它们利用的对象?
32.你是否认为人们实际上并不关心你?
33.你是否喜欢提一些关于你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问题?
34.你常常感到孤独吗?
35.当人们说起你的优点时,你是否觉得他们在恭维你?
36.你认为自己对世界有所贡献并过着有意义的生活吗?
37.你是否有时因怕别人嘲笑或批评而隐瞒自己的意见?
38.你觉得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爱你吗?
39.在社交场合你是否感到害羞,并且自己意识到这种害羞?
40.你认为把一个孩子带到世界上来是一种很艰难的事情吗?
41.对于你遇到的人,你是否感到自卑,尽管客观上你并不比他差?
42.一般讲,你是否成功地实现你的生活目标?
43.通常你觉得你能实现你想要达到的目标吗?
44.你常容易伤感吗?
45.你对你的相貌感到满意吗?
46.你是否觉得别人老是碰到好运气?
47.对于你不喜欢的人,你是否保持缄默?
48.你感到有很长时间你无法驾驭你周围环境吗?
49.你是否觉得为了赢得别人的关注和称赞而做事非常困难?
50.回忆往事,你是否觉得受了欺骗?
51.你是否常常把自己设想得比实际来得更好。
52.你和别人一样生活得快乐吗?
53.你是否有时觉得你从来没有过做任何好事?
54.你是否经常感到你是生活中多余的人?
55.你是否常常怀疑你的性能力?
56.你的睡眠通常是不规律的吗?
57.你有起码的自尊心吗?
58.即使当你和其他人在一起时,你也常感到孤独吗?
59.你认为你的个性对异性有吸引力吗?
60.在多数时间里,你的内心感到宁静和满足吗?
您“自卑感”的得分:
您“抑郁性”的得分: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上传于||文档简介
&&心​理​咨​询​师​考​试​最​基​础​知​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疾病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