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奖金个人所得税税已经交了公司奖金还要扣除税后合理吗

百姓不缴糊涂税:税后工资、奖金咋扣税?
  个税也有免费的午餐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这个全民都过税生活的税时代,个人所得税有没有免费餐呢?答:有的。虽然不存在普惠制的免费餐,但是个人所得税法中列举了十条免征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笔者为读者们大致解读一下。
  1. 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国库券利息就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所得。笔者记得小时候,父母有时候在发工资时会拿回家一些花花绿绿的纸片,不能用来购物,但是过个三五年之后能拿这些花纸片换钱,还能多出一些。但当时几乎所有家庭都挺拮据的,国家也不富裕,于是国库券的销售大多是通过单位直接在工资里扣的,不同级别扣的金额不同。每每看到那些不能马上拿去买菜买米的花纸片,父母都会暗暗地叹一口气。虽然那时普通百姓基本没有取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资格,但是国库券的利息所得可以免个人所得税倒是真实的。
  2. 财产险和人身险的保险赔款免征个人所得税。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女性对于开车和找路这两件伴生的事往往很难协调好。朋友Z 新手上路,去公司上班的路上,对原来坐出租车每天走的路产生了疑惑,在路口突然变道,碰了旁边的车,加上被追尾,新车的处女行造成了三千多元的损失。拿到赔款后,她一面向笔者诉苦一面突然问:保险赔款要交个人所得税吗?笔者马上宽慰她:小汽车发生了碰擦事故后,保险公司的赔款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当然不只是小汽车,其他财产险和人身险的保险赔款也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
  3. 军人转业费、安家费、离职补偿金等,不须交个人所得税。邻居H 曾是现役军人,在部队里服役了一段时间后申请转业,离开部队时拿到了一笔转业费,H 到家后请了邻居吃饭,感谢大家在他不在家期间对他老父母的照顾。吃饭时,H 和大家讨论以后的工作,他得知笔者对财税比较熟悉,便问他的转业费是否要缴税。笔者告知:军人转业复员时按规定取得的补贴是免税的。
  邻居说起她的堂兄Z 在外地工作,离职时公司给他一笔离职补偿金,来本地工作时,新公司发给他一笔安家费,Z 搞不清楚这些要不要交个人所得税。笔者告诉她,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是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的。离职补偿金如果在当地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 倍以内,也是免税的。举例来说:当地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是3 万元,则Z 本次离职取得的补偿只要在9 万元以内,就是免税的。当然如果超过了9 万元,则需要按照税法的规定就超过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同样免税的还有离退休职工的离退休金、离休生活补助费等。
  4. 国家体育总局及各省级人民政府给予的奖励是免税的。打个比方:如果有一天中国球队在国际比赛中夺得冠军,举国欢庆时,国家体育总局决定给球队参加本次比赛的每个运动员奖励1 块1 公斤重的24K 纯金奖牌和100 万元奖金,而各省也都对本省的运动员给予了丰厚的奖励,还有一些企业也宣布给予获奖运动员巨额奖励。当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时,我们来看一下球队运动员获得的这些奖励哪些要交税。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是免税的。因此,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级人民政府给予的奖励是免税的,但其他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给予的奖励是需要按照一次性偶然所得20% 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另外,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前,税法上已经为获奖者做好了奖励的准备,那就是如果我国有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奖金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
  5. 驻华大使及其配偶、子女,不在中国获得私人收入,无须交税。原美国商务部长、美籍华人骆家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驻华大使,这对于中美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媒体对此曾有过浓墨重彩的报道。笔者在学习税法时看到个人所得税法中有明确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规定,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使馆行政技术人员及与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除来源于中国境内的私人收入以外的所得免纳捐税。使馆服务人员若不是中国公民且不在中国永久居留的,其受雇所得报酬免纳所得税。骆家辉来中国上任,他本人及夫人还有未成年子女在我国的非私人所得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其随行工作人员若符合规定,其受雇所得也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
  6. 国务院规定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中国工程院发布了2011 年度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主要是因为这批提名院士中有不少国企高管及政府官员。网友的争议在于,院士应该是在其专业领域内的资深专家,而这些国企高管和政府官员,即便以前是搞科研出身,但到身居高位时多忙于管理和政务,是否还亲自在专业领域内做着研究?这些被提名者是否够格,应该由权威评审机构按照规定来判断。从税法角度来说,虽然相对于国企高管的收入而言,这部分津贴显得微不足道,但也享受着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待遇。
  7. 还有一种免征个人所得税的福利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比如地震后企业对职工灾后的生活给予的困难补助,是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的。给予去世职工家属的抚恤金同样免征个人所得税。民政部门对低保户、孤寡老人、
  现役军人家属等群体给予的生活困难补助费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这在税法上被称作救济金。本段所列三个项目在个人所得税法中同属一条,是遭遇了不幸或生活很困难的人才会享受到的免税待遇,相信没有人会去争取这个待遇。
  以上列举的免税项目都不是阳光普照型的,我们只能大致了解一下。但接下来介绍的国务院规定的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就和很多老百姓直接相关了。这些免税的补贴、津贴包括:独生子女补贴;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托儿补助费;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笔者记得当时独生子女津贴是夫妻双方每人2.5 元,虽然现在似乎已杳无声息,但笔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切实地感受到对这2.5 元的怀念—虽然少了些,但毕竟是免税的。第四项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目前依然实行,只是经常会有学生来咨询如何发放才能免税,有没有标准。差旅费津贴和误餐补助一般都是以现金方式发放的,目前各地在执行时各有不同。有些省市制定了标准,须按照标准执行;而有些地方没有制定标准,企业需要制定企业标准后交税务局备案。
  此外,还有一种免税项目是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这是正列举法规的特点,由于无法把所有的免税条目逐一列明,于是会在最后放一条兜底条款。根据这一条款,又有了近百条的免税项目,比如见义勇为者的奖金;个人办理代扣代缴税款手续,按规定取得的扣缴手续费;个人举报、协查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而获得的奖金;企业和个人按规定提取并向指定金融机构实际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等。
  总之,个人所得税的免税项目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但是所有税法都会有政策倾向和税收优惠,如果你能熟悉个人所得税法规,还是能让免税阳光照到你的身上的。
  税务小贴士:
  在任何一个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都不可能是阳光普照型的,我国也不例外。有些税收优惠政策明明制定了,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导致纳税人无法享受,这就让我们对税法的严肃性打了一个问号。比如税法明文规定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可以免税,但在实际执行时,会因为各省市缺乏相关规定而导致无法执行。
  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像树上的果子,需要纳税人符合一定的规定才可以享受。这样纳税人会为了摘到那个高挂的果子而去练习跳高,做一些税务筹划。但税收优惠政策不能像海市蜃楼,让纳税人看得到却总摸不着,这样的政策会让政府失信于民。
( 8:51:48)算算你的个税【邹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93,717贴子:
算算你的个税收藏
  “年终奖多,税后所得却少”的怪现象将被终结。记者昨天获悉,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首度公布年终奖适用税率表及其速算扣除数,新规将在今年9月1日实施。  今后,年终奖计算个税时,就不用再沿用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及其速算扣除数了。  ■旧算法  税前奖金多税后所得少  细心的财务人员此前已经发现,年终奖计算个税时,在每个税率进级阶段,都会出现“税前奖金多、税后所得少”的现象,被业内称为“1元税差”。据了解,年终奖纳税由于采用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的商数来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这样在每个税率进级阶段会出现“1元税差”。在临界点,税前奖金多1元,税后所得反而会少一大截。  算账  如某单位甲职工的年终奖是6000元,用6000元除以12个月,甲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0元。500元的适用税率是5%,速算扣除数是0。所以甲应缴税6000元×5%-0元=300元,税后收入为5700元。  如乙职工得到的年终奖为6001元,用6001元除以12个月,乙的应纳税所得额就变成500.08元,因为超过了500元,其适用的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所以乙应缴税6001元×10%-25元=575.1元,税后收入为5425.9元。  可见,虽然乙税前年终奖比甲多1元,但其税后收入反而比甲更少。
税总  怪象源自“一个数学问题”  税务总局解释说,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中的计算公式,会出现应纳税所得额越多,税后所得越少的现象。  税总称,这个计算结果违背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基本原则,也打击了人民群众努力实现劳动致富的积极性。一般来说,应纳税所得额越多,应纳税额越多,税后所得也越多,这样才能体现国家税收在收入再分配中的积极作用。  税总称,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源实质上是一个数学问题。由于速算扣除数是根据税率表计算出来的,不同的税率表可以计算出不同的速算扣除数,因此不同的速算扣除数是与其相对应的税率表配套使用的。当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其除以12的商数来确定税率时,实际上已经改变了税率表中的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此时速算扣除数就需要重新计算,而不能再沿用根据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表计算出来的速算扣除数了。
新算法  不会再出现“多赚少得”  在通知中,税总给出了两种年终奖的计税办法。  一是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税法规定的适用税率;然后以其商数及适用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后,再乘以12个月,即为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应纳税额。  二是按照最新公布的适用全年一次性奖金所得的税率表,直接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税总在通知中明确,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标准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记者发现,按照新的计税办法,不会再出现奖金发得多、税后所得反而少的情况。  刘先生年终奖为66万元,陈先生年终奖为66.0001万元。假设两人月收入均超过3500元扣除标准,采用新的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对比。
若用旧办法计算:  刘先生:=55000元,对应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30%、2755,应纳税额=%-元,税后所得464755元。陈先生:≈55000.08元,对应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35%、5505,应纳税额 =%-.35元,税后所得元。  陈先生年终奖多1元,税后所得反而比刘先生少3万余元。  若用新办法(2)计算:刘先生:660000对应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30%、33060,应纳税额=  660000× 30%-元,税后所得495060元。陈先生:660001对应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35%、66060,应纳税额=  660001× 35%-.35元,税后所得元。  刘先生年终奖660000元,按旧方法税后所得464755元,若按新法税后所得495060元。按此新计算方法刘先生比以前少交税:30305元。  陈先生年终奖660001元,按旧方法税后所得元,若按新法计算税后所得元。陈先生比以前少交税:60555元。  陈先生年终奖多发1元,税后所得也比刘先生多0.65元。
算账    独生子女补贴等收入不征税  国家税务总局这次出台“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还明确了独生子女补贴、差旅费津贴等收入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时,对“纳税人一次取得各种名目奖金如何征税”等问题做出了进一步规范,称半年奖、季度奖等奖金可分解后适用较低税率。  差旅费津贴不征个税  公告对工资、薪金所得的具体内容和征税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于补贴、津贴等一些具体收入项目应否计入工资、薪金所得的征税范围问题,要求对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补贴、津贴,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其他各种补贴、津贴均应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  同时,下列四类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也不征税。其中包括独生子女补贴;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托儿补助费;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奖金可分解后算税率  针对纳税人一次取得各种名目奖金的征税问题,税总明确,各种名目的奖金,是指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  纳税人一次取得各种名目奖金,一般应将全部奖金同当月的工资、薪金合并计征个人所得税。  但是,对于合并计算后提高适用税率的,可采取以月份所属奖金(相当于月平均奖金)加当月工资、薪金,减去当月费用扣除标准后的余额为基数,再确定适用税率。  然后,再将当月工资、薪金加上全部奖金,减去当月费用扣除标准后的余额,按适用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对按上述方法计算无应纳税所得额的,则免予征税。  工薪与劳务报酬有别  税总还明确了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的区分问题。  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国税总局8月5日下发《关于贯彻执行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有关问题的公告》(以下简称46号公告),对个人所得税缴纳时点进行了明确。于是,近来接到很多关于修订后的减除费用标准什么时候可以实行及如何计算纳税时点的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在此一并解释一下。    学员甲问:公司每月10日发上月工资。2011年8月份工资在9月10日发放,是否可以按照3500元来计算每个员工的减除费用标准?  答:只要是日以后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无论是发8月份的,或者是补发以前年度的工资薪金,都按照3500元计算减除费用标准和修改后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学员乙问:公司每月最后一天发本月工资,下个月10日发放前一个月的奖金。则8月31日发的工资和9月10日发放的奖金,都要到9月15日前才申报个人所得税,是否可以按照3500元扣除费用?  答:8月份工资不可以,8月份奖金可以。按照46号公告第一条第二款之规定,纳税人在日取得的工资薪金,无论税款是否在日以后入库,均应适用税法修改前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从乙同学公司工资薪金发放方式来看,每个月的工资都是和上个月的奖金于同一个月发放,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时,也是本月工资与上个月奖金一同申报。8月份奖金和9月份工资都是在9月份发放,因此可以合并按照3500元计算减除费用标准。    学员丙问:公司的高管同时是股东。他们每月领取工资,但在每年1月底会给全体员工发放年度奖金并领取股东分红,2月份申报1月份的个人所得税时,该如何为这些高管申报?  答:无论是高管和股东,只要不是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他们的工资和奖金都按照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减除费用标准后按照税率表计算个人所得税。而作为股东的分红,按照20%的比例税率计算和缴纳个人所得税。    学员丁问:公司绩效不错,出于财务核算的考虑,到年底的时候,财务部会预提一笔当年度的奖金,但实际发放要到次年春节前。而且预提的数字往往和实际发放的数字会略有出入。这种情况下,财务会把这笔工资计提数计算在财务报表中,次月这笔预提数需要申报和缴纳个人所得税吗?  答:会计核算是按照会计准则或财务通则来做账务处理,但是申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缴纳必须按照个人所得税法来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申报、缴纳是以实际发放为原则。所以,预提的这笔奖金什么时候发放,什么时候才成为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次月15日内缴入国库。  最后还要提醒一下,从9月1日起,按照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期从7日内变成了15日内,和流转税及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期相同。
登录百度帐号公司扣罚工资时,应在税前扣还是税后扣?这部分要算税吗?_百度知道
公司扣罚工资时,应在税前扣还是税后扣?这部分要算税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个人所得税是按应发数计算的,扣罚工资是在扣税后,这部分要算税的,除了五险一金外其他的都是税后扣款。  个人所得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个人所得税率是由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 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收入达到缴纳标准的公民应尽的义务。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6月30日表决通过了个税法修正案,将个税免征额由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适用超额累进税率为3%至45%,自日起实施。
个人所得税是按应发数计算的,扣罚工资是在扣税后,这部分要算税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二位说错了的,个人所得税是按扣除你的个人扣罚款及五险一金后的金额减2000为应纳税所得额。也可以这样理解,是单位实际支付给你的应付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再减2000作为扣个人所得税的基础。扣罚款并不是你的个人所得,当然不用支付这部分的税。
罚款是不能税前扣除的,所以要在税后扣,即罚款也是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应该理解为发了工资才扣罚款的,再说不是人人都扣罚款的。
工资是个人应得的收入,是要交个人所得税的,而罚款是在你的个人所得里交出去的,可以理解为罚款实施从你的钱包里掏出来交的,只是这个罚款没有进入你的钱包,直接被扣除了,因此是在税前扣的
是在税前的。
其他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工资 公司 税后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由税后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很难吗?NO!!!
在实务中,有些企业与员工谈判好的薪酬为税后所得。税后所得又包括月度的税后工资和税后年终奖两种情况。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直接为员工承担的个人所得税不得在税前进行扣除。因此,对于执行税后所得的员工,需要将其税后所得还原为税前所得,并计算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很多财税人员都觉得由税后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及税前所得很难!!!
本文将告诉您:如何利用Excel函数实现由税后所得轻松计算个人所得税!
【案例】张三与甲公司谈妥的每月薪酬为净额20000元,包含扣除了个人所得税、社保费和住房公积金等。
问题:求企业每月应为张三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分析:此案例中如果甲公司为张三按规定缴纳了社保费和住房公积金,则其扣除部分是可以在张三个人所得税税前进行扣除,因此在计算张三个人所得税时可以暂时不予考虑。因此,问题就简化为知道税后所得20000元而求个人所得税了。
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如:表-1
根据表1,我们需要调整为可以在Excel中进行计算的表格,如下:表8-2(命名:税率)。
如果需要计算的税后所得如下表:表-3
我们就需要在单元格D3中设置一个函数公式。如果是按照税前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则单元格D3应该是这样的:
D3=(E3-3500)*税率-速算扣除数
现在E3还是未知数,但是E3=C3+D3,如果把这个等式带入上面的等式,则是:D3=(C3+D3-3500)*税率-速算扣除数。这样就变成了一个简单一元一次方程了,经过简单的处理可以得出:
D3=(C3*税率-3500*税率-速算扣除数)/(1-税率)
此处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都可以到税率表(表-2)中去查找。因此,此处正好利用查找与引用函数LOOKUP。
为了使函数公式变动简单一些,我们可以插入两列辅助列(这个在实务中会经常用到哦),其中D列为“税率”、E列为“速算扣除数”,这些辅助列在需要打印时直接隐藏就行了。表格就变成这样的了:表-4
因此,只需要分别在几个单元格输入函数公式。
①在单元格D2中输入函数公式:
=LOOKUP(C2,税率!$B$2:$B$8,税率!$C$2:$C$8)
②在单元格E2中输入函数公式:
=LOOKUP(C2,税率!$B$2:B8,税率!$D$2:$D$8)
③在单元格F2中输入函数公式:
=ROUND(((C2-3500)*D2/100-E2)/(1-D2/100),2)
④在单元格G2中输入函数公式:
⑤同时选中单元格D2、E2、F2、G2,然后向下复制填充。
这样就可以全部计算出表中个人所得税和税前所得了。如果担心计算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使用前面介绍的由税前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办法再次计算一下个人所得税,看看二者计算的结果是否相等,相互验证一下。
以上步骤是利用函数LOOKUP计算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VLOOKUP、MATCH、IF和MAX等来计算,与由税前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不同之处在于有代数计算过程,会检验使用者的代数知识是否还给老师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挑战。
按照上述计算办法,对于年度税后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计算也可以轻松实现,大家可以试试。
作者:彭怀文,转自:轻松财税,微信号CFO-666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我公司要交个人所得税--附征税后利润个所得税(商业),税率为0.002,这个税要计提吗?要计提话,是不是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这个税不能做为企业成本费用列支
计提:借:应付利润
附征税后利润个人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
附征税后利润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
附征税后利润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个人认为,计提的时候可以把这笔款子记入
其他应收款----股东(XXX)
当进行股利分配的时候再从股东分得的利润中扣除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应付股利
借:应付股利
贷: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税率20%)
3、缴纳税金时
股东分得的利润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所为带征税就是根据经营收入,带征企业所得税和带征股东分利时应缴的个人所税。企业所得税带征按行业不同有所差别,个人所得税带征一...
上海的一些注册在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可以对企业 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进行带征(房地产行业不允许),这里带征尽是企业 所得税及企业利润分配应交的个人所得税部分(查帐征收...
关于带征个人所得税计提时,借:其他应收款;贷:应缴税金—带征个人所得税
上缴时甭说了,到年底利润分配后,借:应付利润;贷:其他应收款。
如果你单位属于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附征千分之二的个人所得税,应该计入营业外支出--代垫个人所得税.并不得在应纳税所得额前进行扣除.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应交...
答: 一般来说是不可以免除的,税收滞纳金是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不及时履行纳税义务而产生的连带义务。《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对滞纳税款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答: 《企业理财》 俞乔
《财务报表分析技术》 马军生等
《权益证券定价方法》 李鑫等
《金融衍生产品》 邬瑜骏等
答: 工薪族一般手上闲钱都不会特别多,这样我就推荐p2p网贷了,主要是门槛比较低而且收益可观,我现在投资的合时代,100元就可以体验,年化18%也非常可观,你可以试一...
答: 在保证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先存入一定的应急资金,再根据承受风险的能力选择投资品种。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赛奖金个人所得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