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的24个表现症

1,466被浏览340,567分享邀请回答75468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1226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社交恐惧症是一种病得治!不能与腼腆内向混为一谈
  “我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我有社交恐惧症!”生活中很多人把这句话当作口头禅,但在心理咨询医生看来,这只是他们给自己扣上的帽子而已。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有些紧张和焦虑是正常的,而社交恐惧症则是一种疾病,会导致部分社会功能丧失,甚至可能导致网瘾、酒瘾,甚至毒瘾等后果。
  不敢接电话,也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
  “为了少看见人,我深度近视,但平时基本都不戴眼镜”,今年25岁的小吴已经受社交恐惧症困扰多年,“前一阵我鼓足勇气去商店买东西,店员跟我说话我太紧张了没听清,走出店以后才发现算错了价格,多收了我几十块钱,但是我犹豫了很久都不敢走回去跟她说,后来我自己哭了一顿,不是心疼钱,而是对自己绝望了。”
  “手机通话功能对我来说就是摆设,几乎从来都不敢接电话,接陌生人的电话都让我觉得痛苦”,小吴表示,无比感激网购的出现,但是还是不敢接快递的电话,“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快递都是发短信让取件,我心里就特别高兴。”
  这些年来,小吴一直都保持着披肩长发的发型,“这样我在外面的时候,头发可以遮盖着一部分脸,不然如果别人能完全看清我,我会感觉无地自容。”小吴坦言,其实也知道别人不是故意看向自己,但是对于自己落在别人视线里感觉都忍受不了。
  正因如此,亲戚都认为小吴很“孤僻”。“我也做过很多次尝试,强迫自己加入社交圈子什么的,但是最后都成为点缀别人照片的背景。我很痛苦,但是我也不愿意跳出这个让我痛苦的舒适圈。”小吴说道。
  父母要求过高或过于保护都会增加患病风险
  “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朱君表示,这种恐惧主要是指在面对正常的社交场合,患者会表现出与周围环境、事物不相符合的恐惧、焦虑情绪。“其实就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同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慌、胸闷、头晕、出汗,严重者甚至无法控制大小便。”
  根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美国社交恐惧症的患病率为13%左右,目前我国国内还没有类似调查数据。朱君表示,社交恐惧症的起因复杂,往往是多因素发展的共同结果。从大脑生化的角度,有学者认为社交恐惧症可能是这部分人群的大脑部分皮层、海马体发育不够完善所致。
  从心理角度分析,通常认为社交恐惧症患者严重缺乏自信,对自身要求很高,但是却达不到自己的心理预期。“这和成长经历有关,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无论孩子做到什么程度,给出的都是负性评价,没有表扬的时候,让孩子心理严重受挫。”朱君说道,“另一个极端就是父母对孩子过于保护,为了不让孩子受到伤害,替孩子包办所有事情,导致他们缺乏锻炼。”
  此外,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社交恐惧症,或者幼年曾遭遇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等事件,也会增加孩子社交恐惧的风险。
  社交恐惧症与腼腆内向不能混为一谈
  社交恐惧症往往导致社会功能部分受损,甚至丧失。朱君在门诊中发现,其实很多辍学、有网瘾或酒瘾等物质依赖的人群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症。
  “很多人把社交恐惧症与腼腆内向混为一谈”,朱君解释道,“腼腆内向只是一种性格,虽然在社交方面可能缺乏优势,但不会因此出现心慌、焦虑等过度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内向腼腆和外向活泼并没有优劣之分,两种性格在工作生活中各有优缺点。
  “我特别讨厌和陌生人说话,能打电话解决的问题绝对不会约见面,能微信或短信留言的时候绝对不会打电话,只想和熟悉的人交流,我一直怀疑自己有社交恐惧症。”对此,朱君解释道,单纯从这种行为和心理上来看,并不算社交恐惧症,关健还要看这样做的原因。“有人是为了节省时间,有人则是回避型性格的体现,如果是后者,则需要调整一下心态。”朱君表示,现代社会中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很多人喜欢“能省事儿则省事儿”,不能将其定义为社交恐惧症。
  由于社交恐惧症患者内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恐惧并不合理,但是又无法克服,内心往往很痛苦。据介绍,社交恐惧症治疗的办法可分为心理辅导、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抗焦虑和抗抑郁)和认知行为治疗(包括暴露疗法、社交技能训练等)。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社交恐惧症的就诊率不高,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大家对其认知程度不够,不认为这是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
  朱君表示,社交恐惧症人群需要增加自信,因此我们应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并且欣赏他们的优点。而对他们自身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自我接纳,允许自己在社交活动中犯错,不要害怕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克服社交恐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期的锻炼过程,要坚持。”朱君说道。
  □头条链接      
  有无社交恐惧症,快来测一下
  以下是具有临床意义的社交焦虑症诊断标准(DSM-5),大家可以对照自测。
  A. 在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境下都感到显著的恐惧或焦虑。社交情境例如:与人互动(谈话,见一些不熟悉的人等),被观察、被注视(吃饭或者喝水等),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如发言等)
  B. 担心自己的表现(或者让别人看出自己的焦虑)会被负面地评估(例如会让自己尴尬、导致别人拒绝自己等)
  C. 几乎所有的社交情境都会唤起这样的焦虑或恐惧
  D. 由于极度的害怕或焦虑,患者会主动回避社交情境
  E. 这种害怕或焦虑是不合理的,相应的情境本不应该激发这样的恐惧(意思是说,假如一个在战场上,情境本来就可怕,那就不符合这条标准)
  F. 这种恐惧、焦虑、回避通常会持续半年以上的时间
  G. 这种恐惧、焦虑、回避给患者带来了不可忍受的痛苦,或者给ta实际的社会生活功能造成了显著的影响(例如无法好好上班、工作、交朋友)
  如果你觉得自己符合以上全部,建议你考虑接受专业帮助。
(责编:许晓华、权娟)
健康管理中心
健康直通车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电话:010- 邮箱:扫码关注有意思吧微信
欢迎同学们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及链接,媒体、微信请获得授权,联系QQ:。
14:08:56 发布 丨 29310 人浏览
你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浏览:11186 / 评论:6
一个字:帅气!
浏览:37560 / 评论:11
这些富有工业机械感的螺栓,经过处理一下子变得饱含感情。
浏览:8645 / 评论:1
俗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头流传的一种通俗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性、适应性和地域性。俗语充满了真知灼见,揭示客观事理,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
浏览:50079 / 评论:6
妈的你神经病啊哈哈哈……
浏览:38935 / 评论:4
十月新番《我太受欢迎了该怎么办》,少女漫改哟~
浏览:17989 / 评论:2
本站带宽由
提供,特此鸣谢!
有意思吧版权所有(易经风水)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交恐惧症的24个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